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述“嫦娥一号”奔月的主要过程及其其中的物理学原理

论述“嫦娥一号”奔月的主要过程及其其中的物理学原理

论述“嫦娥一号”奔月的主要过程及其其中的物理学原理
论述“嫦娥一号”奔月的主要过程及其其中的物理学原理

论述“嫦娥一号”奔月的主要过程

及其其中的物理学原理

郭怡君01430803班20080369

摘要: 本文通过对“嫦娥一号”奔月过程的阐述,对其中所应用的主要物理学原理的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嫦娥一号”;万有引力定律;开普勒第二定律

1. 引言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从此,开创了人类航天时代的新纪元。三十多年来,伴随着空间活动的频繁发生,逐渐形成了一门独特的综合性学科——空间科学。它主要是利用空间飞行器作为手段来研究发生在宇宙空间的物理、化学和生命等自然现象的一门前沿科学,包括了空间物理学、空间天文学、空间化学、空间地质学、空间材料科学和空间生命科学等分支。

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4日,我国首颗以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的“嫦娥一号”卫星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这标志着我国的航天事业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我国的深空探测又迈进了一大步。

2. “嫦娥一号”的探月过程

1.升空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搭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升空,奔向月球,成功地进入环绕地球的预定轨道(即16小时轨道)。

2.环绕地球运行

(1)第一次变轨。卫星近地点高度由约200公里抬高到约600公里。

(2)第二次变轨。卫星主发动机准时点火,使卫星进入24小时周期椭圆轨道,远地点高度由5万多公里提高到7万多公里。

(3)第三次变轨。“嫦娥一号”卫星在24小时轨道飞行第3圈时,再次实行近地点变轨后,卫星由24小时周期轨道进入48小时周期椭圆轨道,远地点高度将由7万多公里提高到12万多公里。“嫦娥一号”卫星进入48小时周期轨道后,先后开启太阳风离子探测器和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进行数据采集和环境探测。

3.实现绕地、月转移

发动机工作784秒后,正常关机。“嫦娥一号”在48小时周期

轨道上运行1圈后,成功实施第三次近地点变轨,顺利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开始飞向月球。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后,“嫦娥一号”卫星在地月转移轨道只进行了一次中途修正,就直飞月球捕获点。

4.环绕月球运行

(1)实施第一次近月制动,完成第一次“太空刹车”动作,月球捕获卫星,卫星成功进入12小时绕月椭圆轨道。降低了“嫦娥一号”卫星的飞行速度,以防逃逸月球。

(2)实施第二次近月制动后,卫星顺利进入周期为3.5小时的环月小椭圆轨道,进一步降低“嫦娥一号”飞行速度,使其进入“过渡”轨道,为卫星最终进入工作轨道做准备。

(3)第三次制动。“嫦娥一号”卫星主发动机点火,实施第三次近月制动,主发动机关机,第三次近月制动结束。“嫦娥一号”卫星从近月点高度212公里、远月点高度8617公里的椭圆轨道,成功调整到周期127分钟、高度200公里的极月圆圆形轨道,从而正式进入科学探测的工作轨道。

5.返回地球过程

(1)飞离月球过程“嫦娥一号”完成绕月计划计划后,再次点燃发动机,给“嫦娥一号”加速,提高其绕月环绕高度,直至脱离月球的吸引,奔向地球。

(2)飞向地球过程调整其飞行速度,改变其航向,直至被地球俘获,继而成为地球的一颗“人造卫星”。

(3)返回地球过程环绕地球运行过程中,继续实施变轨,降低绕行速度,选择适当位置。

3. 奔月过程中的主要物理学原理

(1).升空过程中的物理原理

在“长三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送入太空的过程中,要求其发射速度至少到第一宇宙速度(7.9公里/秒)

由于卫星飞离地球时有一定的高度,即距离地心的距离要大于地球的半径,因此卫星要飞离地球其速度要大于第一宇宙速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嫦娥一号”不至被火箭“抛出”后落回地面。

运载火箭上升过程中所遵从的物理原理是我们所熟知的动量定理(近似情况下,可视整个系统的动量守恒),即火箭在氢气燃料燃烧后向下喷出火焰所施加的持续反冲力作用下,加速上升,由于“长三甲”是捆绑式分级火箭,每当抛出一级火箭后,整个运载火箭的质量就大大减小,这样就能获得更大的加速度(物体在一定力的作用下,其的质量越小,所能获得的加速度就越大——牛顿第二定理),直至将“嫦娥一号”的速度提升到发射速度。

火箭在大气层内运动的过程中,与大气的摩擦力是很大的,摩擦力做功会使大量的机械能转化为热能,导致火箭表面的温度到达很高。因此,火箭、卫星外层要用由耐高温材料制作的防护罩来保护。

(2).环绕地、月运行过程中所遵从的物理原理

“嫦娥一号”在环绕地、月运行过程中,分别以地球与月球所施加的万有吸引力为其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飞行的高度不同,其运行的速度不同。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即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在近地、月点运行的速度快,而在远地、月点运行的速度慢(即卫星离地、月的距离越远其运行的速度就越小)。在“嫦娥一号”数次变轨(绕地、月)的过程中,由于其距离地、月表面的高度不同,其绕行的速度也就不一样。

(3).绕地、月转移(由“绕地”向“绕月”转移和由“绕月”向“绕地”转移)过程中所遵从的物理原理

由于地球与月球的质量相差甚远,卫星要实现地、月之间的转移,就需要改变其运行的速度,否则就无法逃脱地球或月球的吸引。(4).着陆地球过程中所遵从的物理原理

要实现卫星着陆地球,就要其运动速度小于环绕地球运行的最小速度(即第一宇宙速度),因此,在卫星装备着陆时需要进一步地降低运动速度。而在其下落过程中,由于受地球引力的作用,其运动速度会不断增大,若不采取措施,落地的速度就会很大。因此,在其下落过程中又要采取降速的措施,即通过制动以及降落伞为返回的卫星减速,以便安全着陆。在“登月车”着陆月球时,原理大致相同。

参考文献

1.欧阳自远.中国月球探测的起步、发展与前景Newton科学世界

2007年第11期

2.张三慧等.大学物理学.力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3.中国大百科全书(航空、航天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

4.物理学原理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嫦娥奔月》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嫦娥奔月》教案 Teaching plan of Chang'e flying to the moon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嫦娥奔月》教案 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教学内容 嫦娥奔月 共几课时 2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1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只要求会认会 读会运用。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文章脉络,给课文分段并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4.初步感受嫦娥善良无私、舍己为民的美好品质。 教学 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资源 1.课文配有嫦娥奔月的插图,可以指导学生认真观察。 2.相关材料: 传说中后羿是尧时候的人,神话说,尧的时候,天上有 十个太阳同时出现在天空,把土地烤焦了,庄稼都枯干了,人们热得喘不过气来,倒在地上昏迷不醒。因为天气酷热的缘故,一些怪禽猛兽,也都从干涸的江湖和火焰似的森林里跑出来,在各地残害人民。 人间的灾难惊动了天上的神,天帝常俊命令善于封射箭

的后羿下到人间,协助尧除人民的苦难。后羿立即开始了射日的战斗。他从肩上除下那红色的弓,取出白色的箭,一支一支地向骄横的太阳射去,顷刻间十个太阳被射去了九个,只因为尧认为留下一个太阳对人民有用处,才拦阻了后羿的继续射击。这就是有名的后羿射日的故事。 但是后羿的丰功伟绩,却受到了其他天神的妒忌,他们 到天帝那里去进谗言,使天帝终于疏远了后羿,最后把他永远贬斥到人间。 3.学生对《嫦娥奔月》有不同的解读,课前让学生搜集 不同版本的故事,进行交流,为本课服务。 预习设计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2遍),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2.划出本课中的生字词,并认真抄写2遍。通过查阅工 具书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写在书上):奸诈贪婪、周旋、威逼、树影婆娑。完成《一课一练》一~三题。《补充习题》一 到三题。 3.搜集民间故事。 学程预设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嫦娥奔月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 10 、嫦娥奔月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重点指导“蒙、贪”的书写,结合具体语言环境理解“婆娑”、“奸诈”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AABB和ABAB的重叠词的特点,积累这两类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句作细节分析,小组交流探讨文中三个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而复述故事,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和嫦娥的心灵美。 4、通过课堂说写训练,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提高说话及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掌握文中的人物性格特征,领略课文的意境美,感受嫦娥 心地善良、舍己为民的品质。 难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进行课堂说写训练。 三、教学评价设计: 1?通过检查学生预习、针对学困生加强指导训练方式落实字词、读书的教学目标。 2?在读书感悟中,采用默读、圈画、讨论、交流、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 内容,探究人物性格特征,体会故事中的意境美、人物美。 3.通过复述故事、课堂说写训练等教学方法全面把握课文内容,并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 力。 4.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及 时做出鼓励性评价。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完成预习单。 教师: 1.教学课件。 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一一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情境导入: 1、(板书“月”)月是文人墨客的最爱,许多诗词曲赋中都有“月”的身影,谁能背上几句?(生背诵关于月的诗句)提到月亮,我们都会想到一个与之息息相关的节日一一中秋节。记得小时候,一到中秋的晚上,我常常倚在奶奶的怀里看月亮,看吴刚伐桂,看玉兔捣药,听奶奶讲嫦娥奔月的

五年级语文上册 3.10 嫦娥奔月教案1 苏教版

嫦娥奔月 【教材简解】: 《嫦娥奔月》是一篇神话故事。讲了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使百姓免于受害,吃了长生不老药升天奔月的事,课文意境优美,情节动人。作者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描写,生动、逼真地刻画了人物形象。故事浅显易懂,妙趣横生。 【目标预设】: 1、知识目标:学会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了解AABB和ABAB式叠词的特点,积累这两类词语。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品读感悟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理解、想象、思维、表达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学习嫦娥心地善良、舍己为民的品质,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激发学生对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重点、难点】: 通过语言的品味、朗读、感悟,充分感受人物的外在表现,进而走进其丰富的内心世界,获得情感的陶冶与心灵的荡涤。 【设计理念】: 遵循阅读教学中记叙文教学的基本原则,引领学生把握故事情节,认识人物形象,剖析人物品格;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感受能力,让学生在品读感悟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学生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设计思路】:以品读故事,感悟人物形象为教学主线,层层递进,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味、朗读、感悟,引领学生由感受人物外在表现,进而走进人物内心世界,使人物形象得以丰富。具体思路设计如下:1、导入故事,激趣生情;2、初读故事,整体把握故事情节; 3、再读故事,初步认识人物形象; 4、三读故事,深入剖析人物品格; 5、延伸故事,升华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故事,激趣生情。 1、导入:本单元我们通过学习三则成语故事,明白了故事中包含的深刻道理,通过“推敲”的故事,感受到了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故事富有情趣,故事让人明理。正所谓“小故事,大道理”。今天,老师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则故事,它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启迪呢?揭题:嫦娥奔月 2、齐读课题。正音:“奔”(bèn);这是一则神话故事,故事情节动人,妙趣横生。 【设计意图】:本单元的主题是“故事集锦”,为了契合单元主题,通过回顾所学故事导入新课,旨在把单元课文前后串联,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让学生沉浸在故事的氛围之中,从而激发起学故事的情趣。

苏教版五年级上 嫦娥奔月教案

嫦娥奔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课文中难懂的词语。 3、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 1.看课本嫦娥奔月图插图,问:你们知道,这位美丽的姑娘是谁吗? (嫦娥)她在干什么?(奔月) 2.齐读课题:嫦娥奔月 3.嫦娥为什么要奔月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为同学们讲述 了一个久远而优美的神话故事。 二、检查识字,初读课文 1.检测学生预习生字情况: (1)指生认读生字词,教师及时正音; (2)分自然段接读课文,相机指导读音和词义; 重点指导多音字“奔”和“济”的读音。 (3)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敬重奸诈贪婪接济迫不及待周旋凝望 三、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大意 1)朗读课文,说说文中人物及故事的主要内容。 2)根据故事的情节发展,指导学生分段,并说说每部分的大意。

讨论交流后总结 第一段(第1、2自然段):讲后羿为民除害,射掉九个太阳。 第二段(第3—6自然段):讲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苦,吃下仙药,飞到月亮上去了。 第三段(第7、8自然段):讲人们想念嫦娥,企盼团圆。 四、指导书写 1.(1)“蒙”不要少了中间一横; (2)“奸”要写得左窄右宽; (3)“贪”“企”两字上大下小,注意字的间架结构。 2.学生描红 3.抄写生字,词语。 五.作业 书写课后生字,词语,同桌互相听写,批改。 嫦娥奔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精读课文,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掌握文中的人物性格特征,体会文中蕴含的意境美。 3、领略课文的意境美,感受嫦娥心地善良、舍己为民的品质。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难点:目标3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检测生字、词语掌握情况: 听写词语;启蒙药丸企盼凝望接济敬重 周旋迫不及待皓月当空奸诈贪婪 重点指导易错字:蒙贪凝 2、这篇课文是一篇意境优美的神话故事,请同学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讲了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害,吞下仙药升天成仙的故事。) 3今天我们就一起追寻嫦娥的足迹,走进神话,感受故事的动人情节。 齐读课题:嫦娥奔月 二.围绕重点,精读感悟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课文1、2自然段,然后概括一下这段讲了一件什么事。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嫦娥奔月公开课教案优秀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嫦娥奔月》公开 课教案优秀 《嫦娥奔月》公开课教案1 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了解AABB和ABAB的叠词的特点,积累这两类词语。 3、学会5个生字,绿线中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掌握多音字“济”,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力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 2、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资料,感受课文的意境美,体会嫦娥的品质。 情感目标:学习嫦娥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感受课文的意境美。 媒体设计:课文录音、投影片 教学时间:三教时 第一教时 知识目标: 学习生字词语。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 能力目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 一、赏“月”吟诗,引入新课。 投影富于色彩感的《月之图》。 在中秋的夜晚,看着一轮圆圆的月亮从水面升起,作为一个受过中华保守文化熏陶的中国人,心中此时会不由冒出许多的诗句来,比方“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比方……(让生去补) 在四年级,我们还学过一首苏轼在中秋之夜

写的词…… 引背:……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持久,千里共婵娟。 师:是啊,在月圆的中秋之夜,天各一方的人们多么盼望能和自身的亲人相聚在一起。这是一个多么温馨而甜蜜的时刻啊。记得小时候,一到中秋的晚上,我经常倚在奶奶的怀里看月亮,看吴刚伐桂,看玉兔捣药,听奶奶讲嫦娥奔月的故事。 学生齐读课题,解题:奔,奔向。 “奔”是个多音字。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任务: (1)读要过关(正确地读,流利地读) (2)自学好生字新词(会读、会写、理解),常规:比较组词、课后描红。 2、自学情况交流。 (1)认读生字词。 远古昆仑山后羿逢蒙嫦娥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0 嫦娥奔月_苏教版

1嫦 娥 奔 月 相传? 在远古? 的时候,天上突然出2现了十个太阳,直晒得大地冒烟,老百姓实在无法生 活下去了。[句导读:这一句交代了后羿射日的时间和原因。]3[①“实在”“无法”说明什么?] 段导读:写天上出现十个太阳,百姓苦不堪言。交代了后羿射日的时间及背景。 4有一个力大无比的英雄名叫后羿(yì),他决心为老百姓解除这个苦难。[句导读:这句话 说明后羿不仅力大无比,而且有为民除害的决心和勇气。]5后羿登上昆仑山? 顶,运足气力,拉满神弓,“嗖——嗖——嗖——”一口气射下了九个太阳。[②这句话描写了什么?]他对天上最后一个太阳说:“从今以后,你每天必须按时升起,按时落下,为民造福!”[句导读:这句话说明后羿 1 ? 2 ?相传:长期以来互相传说。 ?远古:遥远的古代。 3 ①说明十个太阳给老百姓带来的祸害之深,为下文后羿射日埋下伏笔。 4 ?昆仑山:山名,在新疆、西藏和青海境内。 5 ②难句解析:“嗖—嗖—嗖—”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后羿射下太阳的动态效果,“一口气”一方面说明后羿箭法高明,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后羿想为人民办好事的迫切心情,语句间充满了神奇色彩。“登上”“运足”“拉满”体现了后羿力大神勇。正是射日的壮举,让后羿赢得了乡亲们的敬重。

后羿为老百姓除了害,大伙儿都很敬重他。很多人拜他为师,跟他学习武艺。有个叫逢(pánɡ)蒙?6的,为人奸诈贪婪(lán),也随着众人拜在后羿的门下。[句导读:这句话简要交代了逢蒙奸诈贪婪的性格,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段导读:有个叫“逢蒙”的人是个“奸诈贪婪”的小人,他随着众人“拜在后羿的门下”,是别有所图的。 后羿的妻子嫦娥,是个美丽善良的女子。她经常接济?生活贫苦的乡亲,乡亲们都非常喜欢她。[③乡亲们喜欢嫦娥的原因是什么?]一天,昆仑山上的西王母送给后羿一丸仙药。据说,人吃了这种药,不但能长生不老,7还可以升天成仙哩。可是,后羿不愿意离开嫦娥,就让她将仙药藏在百宝匣?里。8[④后羿明知道吃了仙药就可以长生不老、升天成仙,为什么偏不吃呢?]段导读:后羿得仙药后因不愿离开美丽善良的妻子嫦娥,把仙药藏了起来。 这件事不知怎么被逢蒙知道了,他一心想把后羿的仙药弄到手。八月十五这天清晨,后羿要带弟子出门去,逢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到了晚上,逢蒙手提宝剑,迫不及待地闯进后羿家里,威逼嫦娥把仙药交出来。9[⑤哪些词语形象生动地描写出了逢蒙奸诈贪婪的样子?]嫦娥心里想,让这样的人吃了长生不老药,不是要害更多的人吗?[⑥这是什么句式?表现了嫦娥的什么品质?]于是,她便机智?地与逢蒙周旋。逢蒙见嫦娥不肯交出仙药,就翻箱倒柜,四处搜寻。6 ?蒙,在这里读ménɡ。 ?济,在这里读jì。 ③她美丽善良,经常接济贫苦的乡亲。 7?百宝匣:储藏各种珍贵物品的匣子。 8 ④后羿得仙药不吃是因为不愿意离开嫦娥,说明两人感情深厚。 ⑤“假装”“迫不及待”“闯”“威逼”等词语描写出了逢蒙贪婪的丑恶嘴脸。 ⑥这是一个反问句。表现了嫦娥的善良与正直。 9 ?机智:脑筋灵活,能够随机应变。 ?疾步:快步。 ?吞:不嚼或不细嚼,整个儿咽下去。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嫦娥奔月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 10、嫦娥奔月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重点指导“蒙、贪”的书写,结合具体语言环境理解“婆娑”、“奸诈”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AABB和ABAB的重叠词的特点,积累这两类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句作细节分析,小组交流探讨文中三个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而复述故事,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和嫦娥的心灵美。 4、通过课堂说写训练,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提高说话及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掌握文中的人物性格特征,领略课文的意境美,感受嫦娥心地善良、舍己为民的品质。 难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进行课堂说写训练。 三、教学评价设计: 1.通过检查学生预习、针对学困生加强指导训练方式落实字词、读书的教学目标。 2.在读书感悟中,采用默读、圈画、讨论、交流、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内容,探究人物性格特征,体会故事中的意境美、人物美。 3.通过复述故事、课堂说写训练等教学方法全面把握课文内容,并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4.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及时做出鼓励性评价。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完成预习单。 教师: 1.教学课件。 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情境导入: 1、(板书“月”)月是文人墨客的最爱,许多诗词曲赋中都有“月”的身影,谁能背上几句?(生背诵关于月的诗句)提到月亮,我们都会想到一个与之息息相关的节日——中秋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嫦娥奔月教学设计优秀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嫦娥奔月》教学 设计优秀 《嫦娥奔月》教学设计1 【教材简析】 这是一个动人的民间传说,讲了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害,吞下了长生不老的药升天成仙的故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十二个生字,理解“贪婪、皓月当空、企盼”等词语。 2、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大胆想像,在讨论中发表对故事中人物的看法,培养学生的理解、想像、思维、表达能力。 3、练习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读中理解,读中想象,为学生搭建交流的语言平台,让思维在碰撞中闪耀火花,达到语言文字的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嫦娥善良的品质,激发学生对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奇特而合理的想像。 教学难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大胆想像,在讨论中发表自身的看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请同学们背一背有关“月亮”的古诗词。 【课时布置】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吟诗叹月,引入课题 1、激趣:同学们,老师将在黑板上写一个字,看到这个字,或许会使你联想起许多诗句,或许会让你回忆起儿时听过的故事┅┅因为在人们的眼里,

这个字的含义十分丰富,它有时代表着团圆、美满,有时又代表着忧愁、分离,还有时代表着寂寞、凄凉┅┅它就是“月”字。(板书:月)看到它你想起了哪些千古名句或故事呢?(学生自主交流)预设:“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

苏教版五语上10《嫦娥奔月》

10嫦娥奔月 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了解AABB和ABAB式叠词的特点,积累这两类词语。 3、学会5个生字,绿线中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掌握多音字“济”,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力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 2、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课文的意境美,体会嫦娥的品质。 情感目标:学习嫦娥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感受课文的意境美。 媒体设计:课文录音、投影片 教学时间:两教时 第一教时 知识目标: 学习生字词语。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 能力目标: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

一、赏“月”吟诗,引入新课。 投影富于色彩感的《月之图》。 在中秋的夜晚,看着一轮圆圆的月亮从水面升起,作为一个受过中华传统文化熏陶的中国人,心中此时会不由冒出许多的诗句来,比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比如……(让生去补)在四年级,我们还学过一首苏轼在中秋之夜写的词…… 引背:……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师:是啊,在月圆的中秋之夜,天各一方的人们多么盼望能和自己的亲人相聚在一起。这是一个多么温馨而甜蜜的时刻啊。记得小时候,一到中秋的晚上,我常常倚在奶奶的怀里看月亮,看吴刚伐桂,看玉兔捣药,听奶奶讲嫦娥奔月的故事。 学生齐读课题,解题:奔,奔向。 “奔”是个多音字。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任务: (1)读要过关(正确地读,流利地读) (2)自学好生字新词(会读、会写、理解),常规:比较组词、课后描红。 2、自学情况交流。 (1)认读生字词。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