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SD大鼠血液学指标

SD大鼠血液学指标

SD大鼠血液学指标
SD大鼠血液学指标

SD大鼠血液学指标、血生化指标及脏体比正常值范围探讨

探讨SD大鼠30d喂养试验中的血液学指标、血生化指标及脏体比的正常值范围。方法收集10个批次雌雄各100只SD大鼠的血液学指标、血生化指标及脏体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肝重、肾重、脾重及脾体比有明显的性别差异,除嗜碱性细胞、血糖和谷草转氨酶无明显的性别差异外,其余的血液学指标和血生化指标均存在性别差异。结论各项指标的正常值范围大致在文献报道范围内,且存在性别差异。

国家标准方法和技术规范[1,2]把大鼠30d喂养试验作为第二阶段毒性试验的常规方法,血液学、血生化及脏体比是其常用观察指标,这些观察指标的正常参考值范围近几年均有报道,由于这些指标受多种因素的作用而影响结果的判定。为此,从2009年开始收集10个批次雌雄各100只SD大鼠的血液学指标、血生化指标及脏体比进行统计分析,为制定正常参考值范围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动物主要由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和成都达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SPF级初断乳SD大鼠,体重60-100g,适应喂养3d后开始试验。用XT-2000i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液学指标,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有限公司生产的CX4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广州标佳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试剂盒测定血生化指标。

1.2方法10个批次的30d喂养试验,每个批次20只大鼠,雌雄各半。用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提供的辐照饲料喂养各批次动物,同批动物用同批号饲料喂养。所有试验

动物均在室温20℃~25℃,相对湿度在40%~70%的条件下喂养30d,试验期间让动物自由进食和饮水。试验结束时禁食16h后称重,股动脉放血处死动物取血测定血液学指标和血生化指标,取肝、肾、脾称重并计算脏体比(脏体比=脏器重*100/禁食后体重)。

1.3统计方法用SPSS11.0forWindowS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SD大鼠脏器湿重和脏体比SD大鼠的肝、肾、脾绝对重量和脏体比见表1、表2。肝重、肾重、脾重和脾体比在性别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452,P<0.01;t=-18.479, P<0.01;t=-14.374, P<0.01;t=-

3.779, P<0.01),肝体比和肾体比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65, P>0.05;t=-1.122,P>0.05)。

2.2 SD大鼠血液学指标测定结果SD大鼠血液学指标测定结果见表3,雄鼠与雌鼠比较,除嗜碱性细胞在性别上无显著性差异外(t=0.158,P >0.05),其余指标均存在性别差异显著性(t=4.402, P<0.01;t=

3.564, P<0.01;t=-

4.092, P<0.01;t=3.300, P<0.01;t=-3.223, P<0.01;t=-2.385, P<0.01;t=2.838, P<0.01)。

注:表示与雌性比较* P<0.05,** P<0.01

2.3 SD大鼠血生化指标测定结果SD大鼠血生化指标测定结果见表4,除谷草转氨酶和血糖测定结果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t=1.660,P>0.05;t=0.884,P>0.05),其余指标性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208, P<0.01;t=6.975, P<0.01;t=5.671, P<0.01;t=

3.114, P<0.01;t=2.196, P<0.05;t=-3.372, P<0.01;t=-

4.923, P<0.01)。

3 讨论

肝体比和肾体比在性别上无显著性差异与陈建国[3]的报道一致,而脾体比存在性别差异显著性与孙于兰[4]的报道不一致,血液学指标和血生化指标除嗜碱性细胞、谷草转氨酶和血糖测定结果性别差异无显著性外,其余指标均有性别差异显著性,这与赵安莎[5]的报道不

一致。这些观察指标由于受到饲养环境、饲料质量、动物来源、品系、性别、年龄、体重、饮水情况、禁食时间、测定方法和测定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测定结果差异较大。由试验结果可见,本实验的正常值范围较参考文献窄,标准差较小,是否是因为这个原因而导致较多指标在统计学上有性别差异?这种差别是因为抽样量不够引起的还是本来就存在的?这些都值得进一步探讨。此外,文献都没有描述30d喂养试验对照组动物是自由饮水、灌水还是灌油,对大鼠不同的处理也有可能导致最后血液学和生化指标的差异。综上所述,在制定正常参考值范围时必须全面综合考虑各种可能的影响因素,才能得到较为可靠的结果。

4 参考文献:

[1]GB15193.13-2003 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S].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z] 2003.

[3]陈建国.龚幼菊.SD大鼠血象、脏体比正常值及相关性分析的探讨[J].卫生毒理学杂志,1999,13(4):262-265.

[4] 孙于兰.赵安莎. SD大鼠30d喂养试验食物利用率及脏器系数正常值探讨[J].现代预防医学2003.30(1):36-42.

[5]赵安莎.孙于兰.SD大鼠30d喂养试验血液学指标和血清生化指标参考值探讨[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3,13(1):13-15.

WISTAR大鼠的最适饲养环境

wistar大鼠,属于封闭群大鼠,白化大鼠,1907年由美国wistar研究所育成。是SPF级啮齿类实验动物(SPF:Specified Pathogen Free 无特定病原体动物,是指动物体内外均无寄生虫和特殊病源菌,但又不是绝对无菌的动物,故又称为无特定病原菌动物),现已遍及世界各地,使用数量极大。我国从***和前苏联引进。其主要特征是繁殖力强,产子数多、性周期稳定、早熟、性格温顺,乳腺癌发病率很低,对传染病抵抗力强,自发性肿瘤发病率低。头部较宽阔,特别是雄鼠,耳朵比其他品系的稍长,尾的长度短于身长。 对各种营养物质敏感,适用于各种营养、代谢性疾病研究。垂体肾上腺系统发达,应激反应灵敏,适用于神经-内分泌实验研究。还用于药物、肿瘤、关节炎、肝外科等医学研究领域。是生物医学研究中使用历史最长的大鼠品系。易于饲养繁殖。 1)饲养及营养: 大鼠对营养缺乏敏感,饲料要保证营养需要。常在颗粒饲料中混合一定含量的动物肉,饮水应符合标准。一般饮用消毒无菌的水。 2)环境 饲养大鼠的笼具为实底装铺垫物的垫料窝。垫料常用白松、杨木、榆树木等无毒无异味无树油的材料制成小刨花为益。软木刨花可引起幼鼠肠阻塞。 饮水瓶多采用无毒耐高压塑料材料制成。一周消毒两次,饮水瓶每周换3~4次水。 大鼠对湿度要求很高,在空气相对湿度低于40%时易患环尾症。(尾巴出现圆形环尾纹,初期呈现水肿,出血,皮肤坏死及脱皮,严重者尾根及尾巴成干性坏疽病变,留下永久性环行。) 3)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生理学研究:大鼠垂体-肾上腺系统发达,垂体摘除比较容易,可用来进行肾上腺、垂体、卵巢等内分泌腺研究。大鼠无胆囊,但胆总管较大,可经胆总管收集胆汁,研究消化功能等。

Wistar大鼠

Wistar大鼠 Wistar大鼠开放分类:动物哺乳动物啮齿目真核生物自然 Wistar大鼠为大鼠(rat;rattus norregicus)的一个品系,1907年由美国维斯塔尔(wistar)研究所育成,现已遍及世界各国的实验室。其毛色白化,主要特性:①头部较宽、耳朵较长、尾的长度小于身长。②性周期稳定,繁殖力强,产仔多,平均每胎产仔在10只左右,生长发育快。10周龄时雄性大鼠体重可达280~300g,雌性大鼠达170~260g。③性情温顺。 ④对传染病的抵抗力较强。⑤自发性肿瘤发生率低。⑥目前各地饲养的Wistar大鼠的遗传状况差异较大。Wistar大鼠是动物实验大鼠类最为常用及生物医学研究中使用历史最长 的品种,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各领域的实验。编辑摘要目录1 来源2 概述3 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4 SD大鼠-SD大鼠与Wistar大鼠对比Wistar大鼠- 来源为大鼠(rat;rattus norregicus)的一个品系,1907年由美国维斯塔尔(wistar)研究所育成,现已遍及世界各国的实验室。Wistar大鼠Wistar 大鼠- 概述(1)毛色白化。 (2)主要特性:①头部较宽、耳朵较长、尾的长度小于身长。②性周期稳定,繁殖力强,产仔多,平均每胎产仔在10只左右,生长发育快。10周龄时雄性大鼠体重可达280~

300g,雌性大鼠达170~260g。③性情温顺。④对传染病的抵抗力较强。⑤自发性肿瘤发生率低。⑥目前各地饲养的Wistar大鼠的遗传状况差异较大。Wistar大鼠- 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1)生理学研究:大鼠垂体-肾上腺系统发达,垂体摘除比较容易,可用来进行肾上腺、垂体、卵巢等内分泌腺研究。大鼠无胆囊,但胆总管较大,可经胆总管收集胆汁,研究消化功能等。 (2)营养学研究:大鼠是首先用于营养学研究的实验动物。维生素就是用大鼠研究发现的。由于大鼠杂食,解剖和生理性质与人相似,生长及代谢快,用大鼠做营养学研究的资料极多,常用于维生素或蛋白缺乏及氨基酸和钙、磷代谢的研究。 (3)代谢性疾病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淀粉样变性,酒精中毒,十二指肠溃疡等。 (4)药物学研究:急毒,长毒,生殖毒性试验和药物依赖试验等。大鼠血压和血管阻力的变化对药物作用敏感,适合研究心血管药物的筛选。大鼠踝关节易于发生炎症,可用于关节炎药物的研究等。 (5)肿瘤学研究:很多大鼠肿瘤有可移植性。 (6)心血管疾病研究:大鼠是研究心血管疾病的首选动物。目前已培育出多种不同类型的高血压的大鼠品系。还有自发动脉硬化大鼠品系。

Wistar大鼠EAE模型的制备

Wistar大鼠EAE模型的制备 作者:刘颖刘华辛晋敏马太花梁丽云马存根摘要目的:检测EAE中起关键趋化作用的MCP-1的表达,探讨山西医科大学动物室的Wistar大鼠诱导实验性变态反应脑脊髓炎动物模型。方法:采用免疫诱导方法制备EAE模型并HE染色,同时用原位杂交法检测EAE 大鼠MCP-1的表达。结果:免疫后12d~17d,发病鼠出现EAE临床症状,HE染色,光镜下可见血管周炎性浸润,MCP-1的表达明显增加。结论:山西医科大学Wistar大鼠成功的诱导实验性变态反应脑脊髓模型是可信、可用的。 关键词完全抗原;Wistar大鼠;EAE;MCP-1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Nervous System,CNS)的炎性脱髓鞘疾病,多发于20岁~40岁女性,大多数患者的病程为复发和缓解交替,在复发期常出现视力受损、肢体无力、平衡失调、麻木、感觉异常、口齿不清、眩晕、大小便机能失调等症状。MS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一般认为与免疫、病毒感染、遗传等因素有关。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的病理变化及发病机制与急性MS极其相似,因此,成功的建立EAE模型对MS的研究有很重要的意义。本实验的研究可为后期的研究工作提供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Wistar大鼠:购自山西医科大学动物实验室。原位杂交试剂盒:购于武汉博士德生物制品公司。

1.2 方法 1.2.1 完全抗原的制备:取液体石蜡40mL,羊毛脂20g混合、加热并融化制得不完全弗氏佐剂(In-complete Freund'sAdjuvant,IFA),分装入10mL小瓶,高压灭菌后4℃冰箱保存。健康350g~450g左右雌性豚鼠用3%戊巴比妥45mg/kg腹腔注射至四肢瘫软。无菌状态下,剪开胸腔、剥离心包,0.01mol/L PBS左心室灌注直至肝脏变白;迅速取其脑脊髓,小心剥离脑脊膜后称重,加入等量生理盐水,制成50%(W/V)匀浆。同时融化IFA,1mL IFA加入约10mg的M.bovisBCG即制得CFA。将CFA与GPSCH等体积混合,用注射器反复抽推,制成油包水乳液,制成完全抗原,放置冰上备用。 1.2.2 模型制备:将健康、雌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佐剂组和EAE组,三组大鼠左后肢足垫皮下分别注射完全抗原0.4mL/只,百日咳原液0.05mL/只(含5.0×10 9 个菌体)。记免疫当日为零天,每天称重,采用双盲法两人进行临床症状评分,取平均值,临床评分2分为发病动物,临床评分采用通用的五分评分法,即:0分无症状,1分动物尾部肌张力降低,2分动物尾部麻痹+后肢肌张力低,3分尾麻痹+后肢肌张力重度低,4分尾麻痹+四肢麻痹,5分频死状态。发病动物只数/实验动物只数为发病率。免疫后12d~17d,3%戊巴比妥钠45mg/kg腹腔注射,至四肢瘫软,无菌状态下,剪开胸腔剥离心包,0.01mol/L PBS左心室灌注至肝脏变白;4%多聚甲醛灌流至尾部僵直,解剖迅速取其大脑视交叉前后2mm组织、小脑和脑桥部、脊髓颈腰膨大处,再用4%多聚甲醛固定半小时,做常规石蜡包埋、切

大鼠立体定向图谱解_部分1

de Groot大鼠脑立体定向图谱 参考文献: de Groot J. The rat hypothlamus in stereotaxic coordinates.J Comp Neurol 1959, 113:389-400 使用说明 (一)图谱使用范围 本图谱使用范围主要是下丘脑及其周围结构,也涉及到视前区和中脑上部。选用体重 200-300g英格兰大白鼠的脑,制成冰冻连续切片,片厚50um。在冠状平面,自前而后每隔0.4mm 取一切片,共14张。在矢状平面,中线左侧0.2和1.1mm处各取一切片。全部共16幅平面图。 (二)规定以下各种坐标平面对大鼠下丘脑各结构进行定位 1.水平零平面(H0) 令动物上门齿后缘根部高于两侧颅骨外耳孔中心连线(耳间线)5mm。此时通过上门齿后缘根部所作的水平面(即与定向器框架水平面平行的面)为H0,低于H0者为负值,高于H0者为正值。这样通过耳间线的水平面就比H0平面低5mm,为H-5。按此规定,H0平面正好通过脑的前连合与后连合。 2.冠状零平面(A0) 通过耳间线并与H0平面相垂直的冠状平面为A0。在A0以前的各冠状平面均以正数表示如 A2.8即表示A0以前2.8mm的冠状平面。本图谱所选平面自A2.8到A8.0止。

3.矢状零平面(L0) 通过前囟并与H0 A0两平面均垂直相交的平面称L0。前囟是两侧颅骨、顶骨在正中线的汇合点。前囟位置一般在A0前5.9mm(A5.7-A6.1),H0以上6.3mm(H+6.1-H+6.6)左右。这样,L0就恰好通过矢状缝,而把脑分为左、右对称的两半。本图谱所用L0.2、L1.1两平面分别表示L0外侧0.2mm及1.1mm处的矢状平面。 根据上述各坐标平面,可由图谱查出下丘脑某一结构的坐标读数,并定出其具体空间位置。(三)图谱的表示方法 图谱中核团和脑区的轮廓用虚线表示,纤维束的轮廓用实线表示。各结构的名称用西文缩写。

上海中学生命科学创新实验室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上海中学生命科学创新实验室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一、创新实验室建设理念与目标: 2008年,上海中学获上海市教委批准率先开展“上海中学创新素养培育实验项目”,在“面”上注重整体推进学生的创新素养培育,在“点”上设置科技实验班(以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素养为主),力图以“聚焦志趣”为核心,探索出一条创新人才早期培育新路。为匹配“创新素养培育实验项目”,促进学生的志趣聚焦与创新潜能的开发,上海中学建设了包括“生命科学创新实验室”在内的10个创新实验室。 上海中学生命科学创新实验室遵循上海中学创新人才早期培育以“聚焦志趣”为核心的理念,遵循“让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开发”的教学观点,遵循“高立意、高思辨、高互动”的“三高”教学模式,围绕“以德育为核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要求,着眼于使学生了解学科的最新进展,感受学科的未来发展方向,使学生掌握相关的学科思想,具备学科基本素养,锻炼逻辑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二、创新实验室设备配置和课程设置 1、现代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现代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配备了Thermo生物安全柜、苏净超净工 作台、ABI PCR仪、Bio-rad DNA电泳 系统和蛋白质电泳/转移系统、超声细胞 破碎仪、DNA杂交仪、BioTek酶标仪、 Eppendorf 紫外分光光度计等专业设备, 可承担多门基础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的 教学和创新课题的研究工作。 上海中学基础型和拓展型课程注意 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性思维和探 索精神,采取“教授与自学相结合、知 识性学习与实践性学习相结合、基础性

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母语教学与双语教学相结合”的策略,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式学习逐渐转变为主动探索式学习。 生命科学学科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发展极其迅速,中学生命科学拓展型课程有必要从学科的前沿性和时代性出发,展示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发展的成果,使学生了解学科的最新进展,感受学科的未来发展方向,激发学生科技创新的热情。基于这一思考,上海中学除了实施上海课程标准外,增设了“走进基因工程”、“话说基因”、“转基因植物栽培”、“现代生物学基础实验”、“人类基因组与生物信息学”等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拓展型课程,给予学生必要的知识铺垫,使学生有可能从中发现问题从而进一步探究(表1)。 表1、现代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分层实验课程的设置(部分) 基础实验课程拓展型课程探究性课题 1.目的基因的克隆(PCR) 2.质粒的抽提、纯化、鉴定和 转化 3.DNA指纹图谱(凝胶电泳) 4.DNA杂交 5.RNA的抽提和cDNA的合成 6.血红蛋白凝胶柱层析 7.蔬果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8.紫外线抑菌作用的研究 9. ABO血型的鉴定 10. 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观察 1、转基因大豆的鉴别 2、蚕豆微核实验在环境 监测中的应用 3、固氮菌的作用 4、水生生物对水中N、P 的吸附 5、中药对大型水蚤心率 的影响 6、蔬果抑菌作用的探究 7、精油抑菌作用的探究 8、不同奶品中蛋白质含 量的测定 9、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1、大豆耐盐基因的预测与筛选 2、探讨从原球茎直接提取铁皮石斛原药成 分的可能性 3、铁钼离子浓度对光合细菌产氢效率的影 响和产氢废水的筛选 4、栀子果实根茎叶指纹图谱初探及提取工 艺研究 5、黄柏中高纯度小檗碱提取方法的研究 6、再生纸浆的酶法辅助漂白改性 7、水解乳蛋白替代培养基配方研制 8、免疫金试纸法快速检测“瘦肉精”研究 9、转基因黄芪毛状根培养基的替换 10、PCR鉴定鸟类性别 如表1所示,学生在学校开设的基础型实验课程和拓展型课程(含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的基础上,根据其兴趣提出了创新课题,并在课题立项和实施过程中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思路,掌握科学思想方法,磨练意志,为其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原野、刘文嘉辉、史天泽和陈文朴同学在学习了“质壁分离”相关内容后提出:植物细胞在受盐胁迫时在细胞水平上表现出了原生质层和细胞壁分离的现象,那么在分子水平上植物会表现出怎样的响应特征呢?如果四位同学没有学习和实践过“目的基因的克隆和鉴定”等相关知识,估计他们也问不出这个问题,当然也就不存在“大豆耐盐基因的预测与筛选”课题了。(本项目获得第二十五届Intel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生命科学杰出项目专项奖、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 创新思维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能慢慢培养。中学时代的每个学生都有着良好的创新潜能,但对创新潜能的激发需要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因此,培养学生的创

SD大鼠和Wistar大鼠的区别

SD大鼠和Wistar大鼠的区别 SD大鼠和Wistar大鼠的区别 Wistar大鼠 来源:1907年由美国维斯塔尔(Wistar)研究所育成,现己遍及世界各国的实验室。我国从日本及前苏联引进,是引进最早、使用最广泛、数量最多的大鼠品系之一。 毛色:白化。 主要特性:①头部较宽、耳朵较长、尾的长度小于身长。②性周朝稳定,繁殖力强,产仔多,平均每胎产仔在10只左右,生长发育快。10周龄时雄鼠体重可达280~300g,雌鼠达170-260g。③性情温顺。④对传染病的抵抗力较强。⑤自发性肿瘤发生率低。⑥目前各地饲养的Wisstar大鼠的遗传状况差异较大。wistar大鼠既有近交系,又有远交群。主要用途:用途广泛。 Wistar大鼠是人类实验的代替品,该大鼠性情较为温和,体长为15~20厘米之间,尾长在10~15厘米之间,体长大于尾长。该大鼠的生活习性繁殖规律容易受到外界的气温,气压,湿度,躁声等方面的影响。但是其优良的抵制传染病能力和低自发性肿瘤发生率,成为动物实验大鼠类最为常用的品种。 Wistar大鼠对各种营养物质敏感,适用于各种营养、代谢性疾病研究。垂体肾上腺系统发达,应激反应灵敏,适用于神经-内分泌实验研究。还用于药物、肿瘤、传染病、关节炎、肝外可等医学研究领域。是生物医学研究中使用历史最长的大鼠品系。 SD大鼠(SpragueDawley,SD) 来源:1925年,美国斯泼累格。多雷(SpragueDawley)农场用Wistar大鼠培育而成 毛色:白化 主要特性:①头部狭长、尾长接近于身长,产仔多,生长发育较Wistar为快。10周龄时雄鼠体重可达300~400g,雌鼠达180~270g。②性情比Wisar大鼠稍为凶猛。③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强,尤其对呼吸道疾病的抵抗力很强。④自发性肿瘤的发生率较低。⑤对性激素敏感性高。 SD大鼠是用Wistar大鼠培育而成的,其性情较Wistar大鼠为凶猛,而且比Wistar 大鼠的适应性和抗病能力更强,所以也较为受到动物实验的亲睐,但是其价格较贵,目前饲养的规模没有Wistar大鼠广泛。但是也是较为重要的实验大鼠品种。 主要用途:常用做营养学及内分泌系统的研究。大多用于安全性试验及营养与生长发育有关的研究。该品系对性激素敏感,对呼吸道疾病有较强的抵抗力。广泛用于药理、毒理、药效及GLP实验。 从表面上还是很难区分的。不过可以参考一下体形和皮肤的松紧来区分一下。1Wister 大鼠体型矮胖,头部较宽阔,特别是雄鼠,耳朵比其他的品系稍长;尾的长度短于身长;SD大鼠体型瘦长,头部狭长,尾几乎等于身长。2皮肤的松紧。SD大鼠皮肤较紧;而Wister大鼠皮肤较松。Wister大鼠的主要特点是繁殖力强,产子数多,性周 期稳定,早熟,性格温顺,抗病力强,自发性肿瘤发病率低;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