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伤寒论试卷

伤寒论试卷

伤寒论试卷
伤寒论试卷

伤寒论试卷

(课程编号210)

本试题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选择题20分,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1分,共1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 的括号内.

1、桃花汤证下利的特点是

( ) A.下利清谷,完谷不化 B.脓血夹杂,色暗腥冷 C.脓血夹杂,色鲜臭秽 D.脓血夹杂,里急肛灼 E.自利清水,色纯青

2、白虎加人参汤证“背微恶寒”的病机是 ( ) A.风寒束表,卫阳被遏 B.汗出肌疏,津气两伤 C.阳气已虚,不得温煦 D.热盛伤气,经气壅滞 E.邪热炽盛,阳气被遏

3、根据原文,下列何证无手足厥逆的表现 ( ) A.吴茱萸汤证 B.真武汤证 C.附子汤证 D.白通汤证 E.四逆散证

4、原文“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其治疗方剂是 ( ) A.干姜附子汤 B.四逆汤 C.茯苓四逆汤

D.大青龙汤

E.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5、小建中汤证有“心中悸而烦”,其病机是 ( ) A.心阳虚,脾不运化,水气凌心 B.心阳虚,神失所养 C.肾阳虚,水气泛滥 D.脾虚而气血不足 E.中焦虚弱,气血不足,复被邪扰

6、 太阳病“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其治疗方剂 是 ( ) A. 苓桂甘枣汤 B. 炙甘草汤 C. 桂甘龙牡汤

D. 真武汤

E. 桂枝甘草汤

7、少阳病出现目眩的病机是 ( ) A.胆火循经,上扰清窍 B.风火循经,上扰清窍 C.脾不升清,清窍失养 D.痰浊上泛,清窍被蒙 E.胃肠浊热,循经上扰

8、小陷胸汤证的治法为 ( ) A.泻热逐水开结 B.清热涤痰开结 C.清热逐水化痰 D.温寒逐水,涤痰破结 E.泻热化痰开结

9、甘草泻心汤的治法为 ( )

A.和胃补中,消痞止利

B.和胃化痰,镇肝降逆

C.和胃降逆,散水消痞

D.和中降逆止呕

E.泻热消痞,扶阳固表

10湿热发黄兼表证的主治方剂是()A.麻黄升麻汤 B.栀子柏皮汤 C.茵陈五苓散

D.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E.茵陈蒿汤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

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

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属于厥阴病提纲证的症状有()

A.心中疼热

B.饥不欲食

C.消渴

D.翕翕发热

E.不渴

2、葛根芩连汤证的证候特点是()

A.喘

B.汗出

C.脉促

D.下利不止

E.心下痞硬

3、通脉四逆汤证可见()

A.下利清谷

B.恶寒

C.手足厥逆

D.脉微欲绝

E.面色赤

4、猪苓汤证的治法为()

A.益气

B.通阳

C.利水

D.育阴

E.清热

5、桂枝加附子汤的主证有()

A.小便难

B.四肢微急,难以屈伸

C.汗漏不止

D.恶风

E.胸满

6、白头翁汤的辨证要点是()

A. 下利脓血色鲜红

B. 下利脓血色晦暗

C. 腹痛绵绵,喜温喜按

D. 腹痛较重,里急后重

E. 口渴欲饮水

7.少阳病的兼证包括()

A.少阳兼阳明里实

B.证少阳兼水饮内停证

C.少阳兼表里三焦俱病证

D.少阳兼阳明里热证

E.少阳兼太阳表证

8、大黄黄连泻心汤证的主证有()

A.心下痞

B.干噫食臭

C.腹中雷鸣

D.关脉浮

E.按之濡

9、小青龙汤的药物组成为()

A. 麻黄、桂枝、杏仁

B. 麻黄、桂枝、芍药

C. 五味子、甘草

D. 生姜、细辛、半夏

E. 半夏、干姜、细辛

10、具有寒温并用配伍特点的方剂有()

A.黄连汤

B.附子泻心汤

C.甘草泻心汤

D.生姜泻心汤

E.半夏泻心汤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大承气汤与大陷胸汤共有的药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柴胡汤的药物组成为小柴胡汤基础上__________。

3、少阴寒化证出现口渴的病机是_________。

4、“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__________,不差者,__________主之。”

5、通脉四逆汤证的病机是__________。

6、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__________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7、小承气汤的功效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 循衣摸床

2. 客气

3. 寒格

.

4.心下支结

5. 振振欲擗地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简述太阳蓄水证与太阳蓄血证的区别。

2、太阳中风证与太阳伤寒证的鉴别要点是什么?简述其理。

3、何谓坏病?其治疗原则是什么?

4、何谓水逆证,其产生病机是什么,如何治疗?

六、论述题(每题10分,共40分)

1、试述真武汤证与附子汤证的证治异同?

2.寒热错杂痞三证如何鉴别?

3、太阳蓄血证可用哪三方进行治疗,三者如何鉴别?

4. 何某,女,66岁。右上腹反复疼痛20余年,复发10天。伴畏寒发热,呕吐。西医诊断: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胆石症。经西医保守治疗无效,欲行手术。因患者不同意手术,遂邀中医科会诊。证见右上腹绞痛,硬满拒按,乍寒乍热,口苦,呕逆,心烦,大便秘结,舌红苔黄厚,粗糙少津,脉弦数。请写出方证名称、辨证分析、治法、方药。

伤寒论试卷

(课程编号210)

本试题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选择题20分,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1分,共1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

.

1.蓄水证的治法为()

A.通阳化气行水

B.辛温解表,温化水饮

C.外散风寒,内清郁热

D.温胃阳,散水饮

E.温阳健脾,利水降冲

2.根据原文,白虎汤证的主脉是()

A.浮滑

B.浮大

C.滑疾

D.浮数

E.沉紧

3.“解表散邪,清利湿热”是哪个汤证的治法()

A.茵陈蒿汤证

B.葛根芩连汤证

C.栀子柏皮汤证

D.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

E.五苓散证

4.抵当汤的治法为()

A.泻热逐瘀,峻药缓图

B.泻下瘀热

C.泻热破瘀

D.活血化瘀

E.破血逐瘀

5.大柴胡汤主治下列哪种病证()

A.少阳阳明合病

B.少阳太阳合病

C.少阳与太阴合病

D.阳明与太阳合病

E.三阳合病

6.具有发汗解表,升津止利功效的代表方剂是()

A.葛根芩连汤

B.桂枝人参汤

C.黄芩汤

D.葛根汤

E.白头翁汤7以下不是炙甘草汤方药组成的是()

A.麻仁、生地

B.人参、生姜、大枣

C.白术、芍药

D.阿胶、麦门冬

E.甘草、桂枝

8.具有温阳化湿,祛寒止痛功效的方剂是()

A.真武汤

B.桂枝附子汤

C.麻黄细心附子汤

D.附子汤

E.桂枝加附子汤

9.阳明病提纲中“胃家实”之胃家是指()

A.胃

B.胃与肠

C.胃与小肠

D.胃与大肠

E.小肠与大肠

10.下列哪项不属于太阴病提纲证()A.自利益甚 B.胸下硬结 C.腹满而吐

D.食不下

E.时腹自痛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

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

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广义伤寒包括()

A.中风

B.伤寒

C.湿温

D.热病

E.温病

2.表里同病的治疗原则是()

A.一般原则为先表后里

B.里证急重者先治其里

C.表里俱急者先治其表

D.表里俱不急者先治其里

E.表证为主里证不重者,先治其表

3.栀子豉汤证的兼证有()

A.栀子干姜汤证

B.枳实栀子豉汤证

C.栀子厚朴汤证

D.栀子生姜豉汤证

E.栀子甘草豉汤证

4.猪苓汤证可见()

A.下利

B.发热,渴欲饮水

C.小便不利

D.汗多

E.心烦不得眠

5.以原文为据,桂枝新加汤证的临床表现是()

A.脉浮弱

B.身疼痛

C.手足寒

D.脉沉迟

E.汗出恶风

6.吴茱萸汤出现在《伤寒论》中哪些疾病中()

A.太阳病

B.阳明病

C.少阳病

D.少阴病

E.厥阴病

7.属于太阳中风兼证的有()

A.兼经腧不利

B.兼肺气不利

C.兼水饮内停

D.兼胸阳不振

E.兼阳虚漏汗

8.《伤寒论》中要求去滓再煎的方剂有()

A.柴胡桂枝汤

B.大柴胡汤

C.小柴胡汤

D.柴胡桂枝干姜汤

E.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9.下列哪些汤证可见心下痞或心下痞硬的症状()

A.大黄黄连泻心汤证

B.附子泻心汤证

C.甘草泻心汤证

D.生姜泻心汤证

E.半夏泻心汤证

10.栀子柏皮汤证可见()

A.发热

B.头痛

C.腹满

D.心烦便秘

E.身黄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旋覆代赭汤证的治法为__________。

2.太阳中风兼喘证,治以__________方。

3.生姜泻心汤证的治法为__________。

4.桂枝加附子汤的作用是__________。

5.“太阳病,__________,身疼腰痛,骨节疼痛,__________,麻黄汤主之。”

6.四逆散证的治法是__________。

7.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主以__________方。

8.白虎汤加人参汤证的病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脾家实

2.怵惕

3.并病

4.水浆

5.叉手自冒心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栀子豉汤主治哪些证候?“虚烦”是实证还是虚证?你是怎样理解的?

2.何为“阳明病外证”?其病机如何?

3.简述麻杏甘石汤证的证治。

4.热痞兼表阳虚证应如何论治?其汤方煎服法有何特点?为什么?

六、论述题(每题10分,共40分)

1.太阳伤寒证的临床表现、病机、治法、方义各是什么?

2.试述四逆汤证、通脉四逆汤证、白通汤证的异同?

3.热实结胸三方如何鉴别使用?

4.详述小柴胡汤的证候特点、病机、治法及方义?

伤寒论试卷

(课程编号210)

本试题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选择题20分,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1分,共1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

.

1、“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其“一证“指()

A.小柴胡汤证的任何一证

B.小柴胡汤主证之一或一部分主证

C.特指往来寒热

D.少阳病提纲任何一证

E.小柴胡汤证中或然证之一

2、原文“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

A.白虎汤主之

B.白头翁汤主之

C.四逆汤主之

D.四逆散主之

E.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主之

3、茵陈蒿汤证的治法为()

A.清热利湿退黄

B.清热解毒退黄

C.清热泻实退黄

D.泻热利湿退黄

E.解毒利湿退黄

4、病下利脓血,里急后重,肛门灼热,下列最适宜应用的方剂是()

A.黄芩汤

B.葛根黄芩黄连汤

C.白头翁汤

D.桃花汤

E.理中丸

5、现在最通用的《伤寒论》版本是()

A.宋本

B.桂林本

C.康平本

D.康治本

E.长沙本

6、邓某,女,39岁。近日时有气痛,自脐下少腹起,上冲到心,顷止,己而复做,夜间尤

甚,舌苔白滑,脉沉迟,临床辨证当是()

A.桂枝加桂汤证

B.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

C.桂枝甘草汤证

D.桂枝加附子汤证

E.桂枝加芍药汤证

7、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治()

A.脾虚饮停中焦证

B.胃虚饮停中焦证

C.脾虚饮停兼表证

D.脾虚心悸而腹痛证

E.中风表虚而兼里证

8、猪苓汤证中“心烦不得眠”的机理是()

A.余热未清,留扰胸膈

B.肠腑燥实,浊热扰心

C.阴虚有热,热扰神明

D.肾阴不足,心火亢盛

E.热伤营血,心失所养

9、太阳中风证的主要证候为()

A.发热恶寒,头痛,无汗,脉浮缓

B.头项强痛,汗出恶风,脉浮紧

C.头项强痛,汗出恶风,发热,脉浮缓

D.发热而渴,不恶寒

E.汗出恶风,项背强几几,脉浮缓

10、脾约证的病机特点是()

A.脾强胃弱

B.胃强肠弱

C.胃强脾弱

D.脾强肠弱

E.肠弱胃强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

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麻杏甘石汤中麻黄的配伍意义在于()

A.宣肺平喘

B.发汗解表

C.宣肺利水

D.与石膏相配变辛温为辛凉

E.取其辛温之性以温通气机

2、下列哪些方剂含有大黄与桂枝的配伍()

A.桂枝加芍药汤

B.柴胡桂枝干姜汤

C.桃核承气汤

D.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E.抵挡汤

3、茵陈蒿汤证的临床表现有()

头汗出 B.身无汗 C.小便不利

D.身黄

E.渴引水浆

4、栀子豉汤证可见哪些证候()

A.但头汗出

B.饥不能食

C.其外有热,手足温

D.舌上苔

E.心中懊憹

5、桂枝汤的兼证包括下列哪几项()

A.桂枝加桂汤证

B.桂枝加芍药汤证

C.桂枝新加汤证

D.桂枝加葛根汤证

E.桂枝去芍药汤证

6、下列病证不可用桂枝汤的有()

A.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

B.服桂枝汤吐者

C.湿热内蕴

D.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

E.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不上冲者

7、关于表里同病治法,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先表后里

B.先里后表

C.表实者先治表

D.里实者先治里

E.表里同治

8、五苓散中桂枝的作用是()

A.温通血脉

B.解表散邪

C.温通胸阳

D.通阳化气行水

E.温经通络

9、《伤寒论》中,下列哪些病证可见心中懊憹()

A.桂枝甘草汤证

B.桂甘龙牡汤证

C.大陷胸汤证

D.小陷胸汤证

E.栀子豉汤证

10.当归四逆汤证若“内有久寒”,应用当归四逆汤加入()

A. 吴茱萸

B. 白头翁

C. 生姜

D. 石膏

E. 知母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1、“太阳病,发热,__________,恶风,__________者,名为中风。”

2、原文“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___________主之。”

3、柴胡桂枝汤证的治法是__________。

4、凡厥者,__________,便为厥,厥者,__________是也。

5、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__________,黄连阿胶汤主之。

6、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者,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_________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7、调胃承气汤为下法中的__________剂,主治阳明腑实___________之证。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

1、虚羸:

2、热越:

3、脏结:

4、往来寒热:

5、下重: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1、简述麻黄汤证与葛根汤证的区别。

2、何为结胸?试述其病机及分类。

3、茯苓四逆汤证的病机、辨证要点及方药组成是什么?

4、简述小建中汤证的证候、病机、方药是什么?)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

1、试述大青龙汤证的证候、病机、治法、方药及配伍意义。

2. 试述少阴阴虚水热互结证的主症、病机、治法、方药如何?它与五苓散证有何不同?

3、试述白头翁汤证与桃花汤证的证治异同。

4、何某某,女,17岁。

主诉:头晕目眩一周。

现病史:一周前,突发头晕眼花,视物旋转,喜暗恶明,闭目及平卧可少安,睁眼及起坐则加重,站立则眩晕欲倒,自觉有气上冲心胸,作时心悸,小便不利,纳呆。检查:面色苍白不滑,舌淡红、苔白润,脉沉细弦。

请按六经辨证写出中医诊断、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难度系数70%;与大纲关系: 掌握)

伤寒论试卷

(课程编号210)

本试题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选择题20分,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1分,共1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

的括号内.

1、下列何证无心下痞硬与下利的表现()

A.大柴胡汤证B.柴胡加芒硝汤证C.桂枝人参汤证

D.生姜泻心汤证 E. 甘草泻心汤证

2、乌梅丸主治()

A.痰厥 B.蛔厥C.血厥 D.水厥 E. 寒厥

3、根据《伤寒论》原文,麻杏甘石汤证的证候特点是()

A.汗出而喘,利遂不止 B.无汗而喘,大热C.汗出而喘,无大热

D.无汗而喘,发热恶寒 E. 汗出而喘,发热恶寒

4、炙甘草汤证的脉证见()

A.心下悸,头眩,身瞤动 B.伤寒脉结代,心动悸

C.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 D.发汗,病不解,反恶寒

E. 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

5、阳郁四逆证的主治方是()

A.四逆汤 B.当归四逆汤 C.通脉四逆汤

D.四逆散 E. 茯苓四逆汤

6、下列哪项不是小柴胡汤证的或然证()

A.或腹中痛 B.或心下悸,小便不利 C.或喘D.或胸中烦而不呕 E. 或咳

7、一般而言,下列症状不属于阳明实证的是()

A.腹满B.呕多C.谵语 D.便秘 E. 心烦

8、通脉四逆汤证或可见“利止脉不出”者,其“利止”的机理是()

A.阳气大虚,阴液枯竭 B.药以胜病,阳气回复 C.脾阳恢复,运化正常

D.阳回湿化,津液偏渗膀胱 E. 以上都不是

9、下列病证,属“桂枝汤主之”的是()

A.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 B.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

C.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 D.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

E. 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

10、阳明病之“汗出濈濈然”是指()

A.汗出连绵不断 B.时有汗出 C.全身大量汗出

D.微似有汗 E. 汗漏不止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

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

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伤寒论》中包含的治法有()A.汗法 B.吐法 C.下法 D.和法 E.温法

2、生姜泻心汤证与旋覆代赭汤证两者均可见()A.心下痞硬B.干噫食臭C.噫气D.腹中雷鸣E.下利

3、下列属于麻黄汤禁例的是()A.淋家 B.衄家 C.疮家D.汗家 E.喘家

4、白虎加人参汤的功效包括()A.滋阴 B.生津 C.益气 D.扶阳 E.清热

5、关于麻黄细辛附子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本方为表里双解方剂 B.本方主治太阳与少阴两感证 C.本方证的脉症有发热,脉沉D.本方附子生用 E.本方麻黄、细辛相伍以扶阳

6、桃核承气汤证的临床表现有()

A.发狂 B.如狂C.少腹硬满 D.少腹急结 E.小便自利

7、桂枝加厚朴杏子汤的作用是()

A.解肌祛风 B.温肺化饮 C.降气平喘D.辛温发表 E.宣肺平喘

8、属于蛔厥的治疗原则是()

A. 温补肾阳 B.温胃止痛 C.疏肝理脾 D.清上温下 E.安蛔止痛

9、大陷胸汤的药物组成为()

A.大黄B.芫花 C.芒硝 D.甘草E.甘遂

10、太阴病的病机特点包括()

A.寒湿内盛B.运化失司 C.气血不足D.脾阳虚弱 E.升降失常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太阳之为病,脉浮,__________。”

2、“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__________。”

3、小陷胸汤证的病机为__________,治法为__________。

4、热与__________结于胸膈,形成热实结胸证;热与__________结于胃肠形成阳明腑实证。

5、桂枝加芍药汤的治法是__________ 。

6.大青龙汤的辨证要点是__________。

7.太阳与阳明合病,自下利者,主以__________方。

8.阳明病的病机,张仲景概括为__________。

四、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 小促其间

2.蒸蒸发热

3.旧微溏

4.脏厥

5.蒸蒸而振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黄芩汤主治何证?其主证、病机、治法、方药是什么?

2、葛根汤与桂枝加葛根汤证有何异同?

3、苓桂术甘汤证的病机及辨证要点是什么?

4、简述少阳兼表证的主证、病机、治法、方药。

六、论述题(每题10分,共40分)

1、桂枝加附子汤主治何证?试述其证候、病机、治法、方义。

2、半夏泻心汤与黄连汤各主治何证?二者的药物组成及配伍意义有何异同?

3、少阴病兼表证应如何论治?

4. 猪苓汤证与真武汤证如何鉴别?

2003级中医临床专业《伤寒论》试卷成绩分析

(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

本专业共53人,考题满分100分,共六道大题。考试分析如下:

一、试卷分析

1. 信度

a=0.1581

2. 区分度

R1=0.398,R2=0.575,R3=0.662,R4=0.603,R5=0.623,R6=0.824 3. 难度

P1=0.8923,P2=0.7654,P3=0.7865,P4=0.9308,P5=0.8538,P6=0.8856

二、成绩分析

伤寒论背诵条文归纳--考试重点

伤寒论背诵条文归纳 00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00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00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016.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180.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182.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259.伤寒发汗已,身目为黄,所以然者,以寒湿在里不解故也。以为不可下也,于寒湿中求之。263.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265.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烦而悸。 273.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277.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281.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326.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337.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 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0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013.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053.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054.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090.本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也;若先发汗,治不为逆。本先下之,而反汗之,为逆;若先下之,治不为逆。 091.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桂枝汤+附子一枚过汗致阳虚汗漏,表未解 020.太阳病,发热,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太阳病发汗太过气营不足身痛 062.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 麻黄三两桂枝二两炙甘草一两杏仁七十个 035.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伤寒论》期末测试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中风:伤于风的意思,与突然歪倒,口眼歪斜之中风病不同。 2.热色:即红色。 3.纯阴结:没有兼夹证的阴结。《辨脉法第一》:问曰:脉有阳结、阴结者,何以别之?答曰:……其脉沉而迟,不能食,身体重,大便反硬,名曰阴结也。 4.四逆辈:辈,类也。指四逆、理中汤一类的方剂。《医宗金鉴·订正仲景全书》注:“指四逆、理中、附子等汤而言也”。 5.蛔厥:因蛔虫窜扰而致的手足厥冷。 6.追虚逐实:损伤不足的正气,增加有余的病邪。 7.口不仁:言语不利,食不知味。 8.往来寒热: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 9.合病:初起两经或两经以上同时发病的,称为“合病”。 10.面垢:面部如蒙油垢。 二、 1.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2) 2.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35)3.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91) 4.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103) 5.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6.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182) 7.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273)8.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317) 9.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337) 10.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三、单项选择题 1.太阳伤寒与中风的鉴别要点D.汗出与否 2.呕吐肠鸣下利,心下痞满不痛,最适宜用的方剂是。A.半夏泻心汤 3.太阳伤寒表实证见“未发热”的原因,风寒较重,卫阳郁闭,未能及时达表抗邪 4.下列证候,附子汤的主证?背恶寒,手足寒身体痛,骨节痛口中和脉沉 5.太阳中风汗出的的机理是。B.风寒外袭,卫阳不固,营不内守 6.下列三承气汤比较:三承气汤中都有大黄大承气汤厚朴用量最重大承气汤枳实用量最多三承气汤中大黄用量都一样 7.以下哪一方要求“顿服之”?C.调胃承气汤 8.通脉四逆汤的加减法,A.面色赤者加葱白九茎B.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药二两C.呕者加生姜二两D.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一两 9.黄连阿胶汤的药物组成是。 D.黄连、阿胶、白芍、黄芩、鸡子黄 10“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其“腹满时痛”是病属。A.太阴 1.太阳蓄水与蓄血证的鉴别要点是。B.小便利与不利D.有无神志症状

伤寒论重点背诵条文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6、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瘈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7、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11、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 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13、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14、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16、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桂

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18、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20、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26、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31、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32、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34、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35、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38、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40、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

中医《伤寒论》考试试题题库及答案详解

中医《伤寒论》考试试卷试题库 中医《伤寒论》考试试卷(一卷)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太阳与阳明合病,自下利者,选用( )⑴桂枝加葛根汤⑵黄芩汤⑶葛根汤⑷桂枝人参汤 2、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A、白通汤B、四逆汤C、通脉四逆汤D、四逆散 3、桂枝新加汤证得身痛,其病机就是:A、阴阳两虚B、营血不足C、风湿束表D、寒邪外束 4、桂枝人参汤方得组成就是( )⑴桂枝汤方加人参⑵桂枝汤合理中汤 ⑶理中汤加桂枝⑷理中汤加人参 5、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⑴大柴胡汤⑵小柴胡汤⑶小承气汤⑷柴胡加芒硝汤 6、生姜泻心汤证得主症为⑴噫气不除,心下痞⑵干噫食臭,心下痞硬⑶肠鸣下利,心下痞硬⑷呕吐而利,心下痞硬 7、下利清谷,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赤者,宜选用(⑴四逆汤⑵白通汤⑶通脉四逆汤⑷白通加猪胆汁汤 8、桂枝去芍药汤证得脉象就是:A、脉浮B、脉数C、脉促D、脉滑9、茯苓四逆汤得适应症就是A、昼夜俱烦躁B、昼日烦躁,夜而安静C、头眩,身瞤动D、身不痛,但重 10、头汗出得病机就是:A、郁热上蒸B、虚阳上奔C、营卫失调D、阴阳两虚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背恶寒可见于⑴小青龙汤证⑵白虎汤证⑶附子汤⑷白虎加人参汤证⑸真武汤 2、用蜜得方剂有:A、乌梅丸B、麻子仁丸C、抵当丸D、猪肤汤E、大陷胸丸 3、大陷胸汤主治脉症为⑴项亦强,如柔痉状⑵心下痛,按之石硬⑶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⑷脉沉紧⑸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 4、心下痞,可见于⑴大黄黄连泻心汤证⑵旋复代赭汤证⑶五苓散证⑷甘草泻心汤证⑸生姜泻心汤证 5、乌梅丸可治疗⑴厥阴寒证⑵厥阴热证⑶久利⑷蛔厥⑸厥阴上热下寒证 四、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 1、“脐下悸,欲作奔豚”者,治以 2、“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者,大青龙汤主之。” 3、“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 , ,不恶寒,反恶热也。” 4、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不下止, ,表里不解者, 主之。 5、“厥阴之为病, ,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 。” 6、小柴胡汤得运用原则就是“”。 7、“自利不渴者,属,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 8、坏病就是指。其治则就是“”。 9、“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 主之。” 10.“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 主之。” 11.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 主之。 12、发热恶寒,头项强痛,无汗,脉浮紧,用方。 13、“干呕,吐涎沫,头痛者, 主之。” 14、“凡厥者, 便为厥,厥者, 就是也。” 15、“阳明病,若能食,名;不能食,名。“ 16、大黄黄连泻心汤得煎服法就是。 17、白通加猪胆汁汤中猪胆汁、人尿得作用就是。 18、栀子豉汤证得病机就是。 19、论中以清酒加水煮取药物得就是与两方。 20、大柴胡汤证得病机就是。 21、桃核承气汤中大黄得作用就是: 。 22、黄连汤中桂枝得作用就是。

最新伤寒论重点条文-一般考试必考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 3 6 7、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 13 20 26 31 34 35 38 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64 71、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 82 91、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 96、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 101、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 106、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 135 138 146 154 161 163 177 180、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182、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236、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 263、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273、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277 303 305

319 326、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蚘。下之利不止。 337、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 351 378 伤寒:伤寒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伤寒,使之一切外感病的总称。狭义伤寒,是之外感风寒,感而即发的疾病 直中:病邪不经太阳初期及三阳阶段,直接进入三阴经的一种发病方式。凡直中者,病情一般较重 胸胁苦满:苦,用作动词。即病人苦于胸胁满闷不适 谵语:神志不清,胡言乱语,多声音高亢 合病:二经或二经症状同时出现者 并病:一经症状未罢又出现另一经者,谓之并病 坏病:指因误治使病情恶化,难以用六经正名者 热越:即热邪发泄于外之意 阳浮而阴竭:一指营卫,卫气浮盛,故称阳浮;营阴不足,故称阴弱。一指脉象,轻按则浮,故称阳浮;重按见弱,故称阴弱 荣气和:荣气,即营气。和,平和,即正常。荣气和,即营气未受邪 口不仁:言语不利,食不知味,口中粘腻不清爽 口中合:指口中不苦、不燥、不渴 消渴:形容口渴太甚,急欲饮水,饮不解渴之状 水逆:宿水内停,新水不能受纳,以致渴欲饮水,水入即吐 虚烦:指无形热邪扰于胸膈而致的烦躁。虚,非正气虚,乃与有形实热相对而言,意指热邪之无形 协热而利:协,合也。热,指表热。协热而利,指表热不解而兼下利 酒家:指嗜酒之人 喘家:指素患喘疾之人 目瞑:指闭目懒睁,有畏光感 恍惚心乱:神识昏惑模糊,心中慌乱不安 清谷:即泻下未消化的食物 心中懊憹:心中烦闷殊甚,莫可名状 藏结:证候名。藏亦作脏。指由脏气虚衰,阴寒凝结,气血阻滞而形成的病证 痞:证候名,指痞证,以心下痞塞不舒,按之柔软不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 剂颈而还:剂通齐。剂颈而还,指头部汗出,到颈部而止,颈部以下无汗 脾约:脾之转输功能为胃热所约束,不能为胃行其津液,以致肠燥便结者 汗出濈濈然:濈,水外流;汗出濈濈然,是汗出连绵不断的意思 心愦愦:愦,糊涂,昏乱。心愦愦,即形容心中烦乱不安之状 潦水:指地面流动的雨水 郑声:语言重复,声音低微,见于虚证 自利:指自发性下利,非误治所致 脾家实:实,此处指正气充实,非邪实,即脾阳恢复之义 胃家实:胃肠燥热亢盛。胃家,泛胃肠而言;实,是指病证的性质,即邪气盛 但欲寐:精神萎靡,呈似睡非睡状态 下厥上竭:因阳气虚于下而厥逆,故称下厥;因阴血出于上而耗竭,故称上竭 气上撞心:心,泛指心胸部位。气上撞心,即病人自觉有气上冲心胸部位

北京中医药大学 《伤寒论》试卷

《 伤 寒 论 》 本 科 试 卷 及 参 考 答 案 北京中医药大学 《伤寒论》试卷 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试时间 题 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 号 得 分 签 字 一、选择题(共50分,每题1分)。得分:___________ A型题:每题都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只许从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案卷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涂黑,以示正确答案。 1.白虎汤证“脉浮滑者”其病机是: A.燥热结聚胃腑

B.邪热充斥内外 C.表热过盛 D.外有表证,内有燥实 E.外有微寒,内有燥热 2.“伤寒下后,——,栀子厚朴汤主之”。请填入: A.心烦腹满 B.昼日烦躁不得眠 C.身热不去 D.心烦腹满,卧起不安 E.卧起不安 3.“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热多”是指: A.内热偏盛 B.湿热较盛 C.阴虚较盛 D.热与水结较盛 E.邪在阳,表不解 4.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选用何方:A.桂枝汤 B.大青龙汤 C.小青龙汤 D.苓桂术甘汤 E.五苓散 5.大黄黄连泻心汤中大黄的用法哪项是正确的: A.先煮 B.后下 C.用麻沸汤渍之 D.与它药同煮 E.以上均不是 6.桂枝加桂汤证的病机是: A.心阳虚,下焦水饮欲动 B.心阳虚,下焦寒气上冲 C.心阳虚,冲脉之气上逆 D.心阳虚,肝胃之气上逆 E.以上都不是 7.“心下痞”一症可见于下列除哪项之外的证候? A.五苓散证 B.甘草泻心汤证 C.桂枝人参汤证 D.赤石脂禹余粮汤证 E.旋复代赭汤证 8.“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________主之” A.小承气汤 B.大承气汤 C.调胃承气汤

《伤寒论》原文整理,必背条文

00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00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00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016.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180.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182.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259.伤寒发汗已,身目为黄,所以然者,以寒湿在里不解故也。以为不可下也,于寒湿中求之。 263.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265.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烦而悸。 273.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277.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281.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326.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337.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 桂枝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0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013.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053.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054.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090.本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也;若先发汗,治不为逆。本先下之,而反汗之,为逆;若先下之,治不为逆。 091.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桂枝加附子汤桂枝汤+附子一枚过汗致阳虚汗漏,表未解 020.太阳病,发热,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方剂学重点方剂表格整理.doc

1. 解表剂 辛温解表 麻黄汤★外感风寒发汗解表,宣恶寒发热,无汗而麻黄(君)、甘草、桂枝、杏仁麻黄杏甘桂。甘麻桂杏?《伤寒论》表实证肺平喘喘,脉浮紧麻黄心肝贵。干妈贵姓? 桂枝汤★外感风寒解肌发表,调发热,恶风,汗出,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桂枝汤,三勺。 《伤寒论》表虚证和营卫脉浮缓枣桂枝汤,三芍。 九味羌活汤★外感风寒发汗祛湿,兼恶寒发热头痛无汗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防芷芩芎草地苍, 《此事难知》湿邪,兼有清里热肢体酸楚疼痛口苦白芷、生地、黄芩、甘草细飲九味羌活汤。 里热证微渴防止秦琼草地藏, 细飲九味羌活汤。 香苏散★外感风寒,疏散风寒,理恶寒发热,头重无香附子、紫苏叶、陈皮、炙甘草 《太平惠民和剂气郁不舒气和中汗,胸闷,苔白腻, 局方》证脉浮 小青龙汤★风寒客表,解表散寒,温恶寒发热,无汗,喘麻黄、桂枝、芍药、细辛、干姜、小青龙麻辛甘味子,干姜芍《伤寒论》水饮内停肺化饮咳,痰多而稀,舌苔炙甘草、半夏、五味子桂夏 ( 求饶 ) 证薄白,脉浮小青龙骂心肝味子,干姜嫂 跪下 ( 求饶 ) 。 止嗽散★风邪犯肺宣肺利气,疏咳嗽咽痒,微有恶风紫苑、百部、桔梗、荆芥、白前、陈梗芥前百菀 ( 买) 止嗽草。《医学心语》证风止咳发热,舌苔薄白甘草、陈皮( 百草苑陈桔芥前 ) 陈更借钱百万 ( 买 ) 止嗽草。辛凉解表 银翘散★温病初起辛凉透表,清发热,微恶风寒,咽金银花、连翘、苦桔梗、薄荷、银翘荷牛,桔豉穗叶草根。《温病条辨》热解毒痛,口渴,脉浮数竹叶、生甘草、荆芥穗、淡豆豉、银翘河牛,急吃穗叶草根。 牛蒡子 桑菊饮★风温初起疏风清热,宣咳嗽,发热不甚,微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桑菊杏桔连甘草荷芦根( 都《温病条辨》肺止咳渴,脉浮数桔梗、甘草、苇根除掉 ) 。 桑菊杏姐连甘草和芦根( 都 除掉 ) 。 麻黄杏仁甘草石外感风邪,辛凉宣泻,清发热,喘急,苔薄黄,麻黄、石膏、杏仁、甘草、麻杏石甘,清肺平喘。 膏汤邪热壅肺肺平喘脉数麻杏石甘,清肺平喘。 《伤寒论》证 柴葛解肌汤★感冒风寒 , 解肌清热恶寒渐轻,身热增盛柴胡葛根甘草黄芩羌活白柴葛、石芩三桔芍羌芷。《伤寒六书》郁而化热者,头痛无汗,目疼芷芍药桔梗生姜大枣柴哥、石琴三姐烧枪支。 证鼻干,心烦不眠,嗌注: 三指生姜、大枣、甘草。 干耳聋,眼眶痛,舌 苔薄黄,脉微洪 升麻葛根汤★麻疹初起解肌透疹麻疹不出,发而不升麻葛根芍药甘草升麻葛根草药汤。 《闫氏小儿方论》透,身热恶风,头痛升麻葛根草药汤。

内经与伤寒论试题及答案

《内经与伤寒论》 单位: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共35题,每题2分)。 1、被历代医家尊之为“医家之宗”的著作是 A、《黄帝内经》 B、《难经》 C、《伤寒杂病论》 D、《神农本草经》 E、《温病条辨》 2、《灵枢》最早被称为“九卷”,始见于 A、《黄帝内经》 B、《针灸甲乙经》 C、《难经》 D、《伤寒杂病论》 E、《脉经》 3、《素问》之名最早见于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难经》 D、《针灸甲乙经》 E、《脉经》 4、现存最早的研究《内经》的著作是 A、《素问训解》 B、《黄帝内经素问》 C、《类经》 D、《黄帝内经太素》 E、《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 5、由唐·王冰注,经宋·林亿等新校正的《素问》注本名为 A、《素问训解》 B、《黄帝内经素问》 C、《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 D、《黄帝内经太素》 E、《类经》 6、《黄帝内经》中所认识的生命规律是 A、心身统一,形神一体 B、动静统一,法于阴阳 C、形神合一,五脏一体 D、言行统一,道德高尚 E、天人合一,五脏一

体 7、气一元论,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又称 A、精气论 B、元气论 C、黄老学 D、形气论 E、阴阳论 8、“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的养生方法适应于 A、春三月 B、夏三月 C、秋三月 D、冬三月 E、四时 9、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违背秋三月的养生之道,到冬天易生的病变 A、寒变 B、痎疟 C 飧泄D、痿厥E、洞泄 10、据《灵枢?天年》篇所述“九十岁,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之“四脏经脉”是指 A、心脾肺肾及其经脉 B、肝心脾肺及其经脉 C、脾肺肾肝及其经脉 D、肺肾肝心及其经脉 E、肾肝心脾及其经脉 1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浊阴出下窍”,“浊阴”是指 A、二便等污秽之物 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 C、饮食化生的精气 D、津液 E、营血 1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伤气”的病因是 A、寒暑 B、喜怒 C、湿邪 D、燥邪 E、劳作 1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伤形”的病因是 A、寒暑 B、喜怒 C、悲 D、恐 E、劳作 14、据《灵枢?本神》篇所述,所以任物者谓之 A、意 B、心 C、志 D、思 E、虑 15、据《灵枢?本神》篇所述,心有所忆谓之 A、意 B、心 C、志 D、思 E、虑

伤寒论原文整理,必背条文

00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00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016.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180.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182.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259.伤寒发汗已,身目为黄,所以然者,以寒湿在里不解故也。以为不可下也,于寒湿中求之。 263.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265.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烦而悸。 273.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277.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281.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326.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337.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 桂枝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0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013.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053.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054.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090.本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也;若先发汗,治不为逆。本先下之,而反汗之,为逆;若先下之,治不为逆。 091.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桂枝加附子汤桂枝汤+附子一枚过汗致阳虚汗漏,表未解 020.太阳病,发热,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桂枝新加汤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太阳 病发汗太过气营不足身痛 062.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 麻黄汤麻黄三两桂枝二两炙甘草一两杏仁七十个 035.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桂枝麻黄各半汤各三分一桂枝一两十六铢芍药生姜麻黄炙甘草各一两 大枣四枚杏仁二十四个发汗轻剂,表郁轻证 023.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枝二麻黄一汤 2:1 桂枝一两十六铢芍药生姜一两六铢麻黄十六铢杏仁十六个炙甘草一两二铢大枣五枚表郁不解轻证,辛温轻剂

《伤寒论》本科试卷及参考答案

《伤寒论》本科试卷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50分,每题1分)。 得分:___________ A型题:每题都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只许从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案卷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涂黑,以示正确答案。 1.白虎汤证“脉浮滑者”其病机是: A.燥热结聚胃腑 B.邪热充斥内外 C.表热过盛 D.外有表证,内有燥实 E.外有微寒,内有燥热 2.“伤寒下后,——,栀子厚朴汤主之”。请填入:A.心烦腹满 B.昼日烦躁不得眠 C.身热不去 D.心烦腹满,卧起不安 E.卧起不安 3.“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热多”是指: A.内热偏盛 B.湿热较盛 C.阴虚较盛 D.热与水结较盛 E.邪在阳,表不解 4.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选用何方: A.桂枝汤 B.大青龙汤 C.小青龙汤 D.苓桂术甘汤 E.五苓散 5.大黄黄连泻心汤中大黄的用法哪项是正确的:A.先煮 B.后下 C.用麻沸汤渍之 D.与它药同煮 E.以上均不是 6.桂枝加桂汤证的病机是: A.心阳虚,下焦水饮欲动 B.心阳虚,下焦寒气上冲 C.心阳虚,冲脉之气上逆 D.心阳虚,肝胃之气上逆E.以上都不是 7.“心下痞”一症可见于下列除哪项之外的证候?A.五苓散证 B.甘草泻心汤证 C.桂枝人参汤证 D.赤石脂禹余粮汤证 E.旋复代赭汤证 8.“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________主之” A.小承气汤 B.大承气汤 C.调胃承气汤 D.白虎汤 E.栀子厚朴汤 9.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的治法:A.清热化滞,滋津润燥 B.清热燥湿,坚阴止利 C.泻热和胃,软坚润燥 D.泻热通便,消滞除满 E.攻下实热,荡涤燥结 10.阳明腑证,失下,昏不知人,气喘舌焦,首选方是: A.白虎汤 B.大承气汤 C.四逆汤 D.四逆加人参汤 E.白虎加人参汤 11.治寒湿发黄“于寒湿中求之”是指: A.发散寒湿 B.温下寒湿 C.发散寒邪,淡渗利湿 D.发散寒湿,补脾利湿 E.温阳祛寒,除湿 12.发热,汗自出、时时恶风、心烦、口燥渴、脉洪大,治用: A.竹叶石膏汤 B.栀子豉汤 C.白虎汤 D.桂枝汤 E.白虎加人参汤 13.“伤寒吐后腹胀满”宜用: A.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B.调胃承气汤

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少阴篇讲记

《伤寒论慢慢教》少阴篇讲记 在上〈少阴篇〉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第三卷的〈伤寒例〉中一些比较整体提纲的条文。 在这之前,要跟同学们讲一下〈少阴篇〉的调性。研究经方的人中有一些流派,是很不赞成“把张仲景说的六经传变跟人体经络的十二经放在一起讲”的。当然,有人是非常赞成“要把张仲景说的六经传变跟人体经络的十二经放在一起讲”。像刘渡舟先生,就大声疾呼“经络理论要跟六经病结合在一起”。我觉得他讲得很有道理:一个人后脑勺僵要用葛根剂,脖子侧边僵要用柴胡剂,这就是经络!不同的方剂会走不同的经络。所以哪里不舒服,哪根脚趾、哪根手指头,都用不同的药方,这也证明了《伤寒论》里面方子跟经络是相关的。 但是,相对刘渡舟这样的论点,胡希恕教授就不喜欢把《伤寒论》跟经络理论放到一起,他比较喜欢“这个证用这个方,不要想太多乱七八糟的”。胡希恕抨击“伤寒论跟经络结合起来的思考”的时候,就会拿少阴病当做一个论证。 因为张仲景的〈少阴篇〉,其实是一个很杂的篇章。〈少阴篇〉里有一些〈太阴篇〉恶化过来的病……基本上,张仲景的三阴病的世界,少阴是个暧昧地带,因为跟其它两阴都是糊掉的。就好像张仲景的〈太阳篇〉,有没有用到少阴药?有啊,真武汤。有没有用到阳明药?有啊,白虎汤、调胃承气都用了。有没有用到柴胡汤?也有,对吧?〈太阳篇〉几乎每一经都挂过去了。 同样的,三阴经的世界里,〈少阴〉就是一个“很糊”的篇章,太阴病恶化了要死了也放在这里。就像“理中、四逆辈”,理中汤证再严重一点,人更虚更寒一点,变成四逆汤证,就放到少阴来了,但其实你要放〈太阴〉也没什么不可以啊。那至于少阴病里头有一些血分寒的病、阴阳格拒,或是手足厥逆的病,其实那些病,你要放〈厥阴〉行不行?也行。 ──所以胡希恕教授会觉得:分出清清楚楚的六条经,对实质的治病没意义。 所以,先跟同学讲一下,少阴病的状况就是这样子,它本身在分类上,有些部分没有分得那么清清楚楚。这是一点;危险误区:少阴与温病的暧昧接轨地带;另外一点,少阴有一 一个人肾阳虚之后,水气就转不上来,水气一转不上来,心阴就会虚,心阴虚,这个人就会发烦躁、失眠,甚至是会产生很多的“发炎”症状。平常肾水上得来,自体中的类固醇很够,心火烧不坏你。肾水上不来的时候,心就给你乱烧,“心肾不交”的分裂本身,已经有点厥阴病的调子开始出来了。你要说是少阴还是厥阴,这都很难说。这个心火乱烧也有可能烧到小肠发炎哦,剧烈腹痛,大便是带血的,黄连阿胶汤就是在治带血的热毒痢。另外,肾水上不来──本来说少阴经不通,扁桃腺就会死掉──那如果水再上不来,上焦燥热,死掉的扁桃腺就好像有人帮它搧风点火一样,烂得还更凶。 所以说〈少阴篇〉乍看之下,以病机来讲,是以阳虚(免疫机能低落)为基础的病,以症状来讲,却会有这里发炎那里发炎的可能。当出现这里发炎那里发炎的状况时,后代的人处理的时候,通常就把它当成温病。而这,是一件极为麻烦的事情。少阴跟温病这种不清不楚的事情呢……其实在《黄帝内经》就已经是不清不楚了。《内经》有“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的说法,而形成“冬不藏精,春必病温”这样的概念:冬天的时候,不好好休息,在那里性滥交,第二年你的免疫机能会很烂,细菌乱感染……那,这个到底要算是“少阴病”还是“温病”?──一直有这个模糊跟暧昧的地方。 当然,以现代临床的实际状况来讲,已经可以很清楚地说:扁桃腺发炎,一律用温病学派常用的寒凉药,是不应该的。因为扁桃腺发炎,往往第一件需要做的事情是“通少阴经”,要用附子剂。如果你不用附子剂,你扁桃腺就活不回来。不过,我们台湾一般的业界,遇到

湖北中医学院伤寒论试卷

湖北中医学院伤寒论试卷 姓名:专业:班级:学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核分人 题分10 10 10 20 30 10 10 100 得分 得分阅卷人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1分,共10分) 1.胃中干 2.须臾 3.劳复 4.口中和 5.协热而利 6.日晡所 7.心下支结 8.脾约 9.并病 10.坏病 得分阅卷人 二、原文填空(每空0.5分,共10分) 1. 太阳之为病,,。(1) 2. 太阳中风,脉浮紧,,身疼痛,,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 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38) 3. 太阳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14) 4.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9 6)

5. 太阳病不解,,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 已,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106) 6. 伤寒,,,炙甘草汤主之。(177) 7. 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身无汗,剂颈而还,, 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236) 8. 凡厥者,,便为厥。厥者,。(337) 9. 少阴之为病,,。(281) 10. 伤寒解后,,,竹叶石膏汤主之。(397) 得分阅卷人 三、判断题(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内的打“√”,错误的则打“×”, 每小题1分,共10分) 1. 大青龙汤证主证俱备,无论脉浮紧或浮缓,均可用大青龙汤治疗。() 2. 服桂枝汤后,大汗出,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3. 通脉四逆汤与四逆汤药味虽相同,但其功效却不相同。() 4. 附子泻心汤的煎服法是先煎附子后纳三黄共煎而后取汁服之。() 5. 调胃承气汤由大黄、芒硝、枳实、厚朴组成。() 6. 阳明病初起,可能有不发热而恶寒的病证。() 7. 四逆散证的四肢厥冷是由肾阳虚衰所致的。() 8. 桂枝人参汤由桂枝汤加人参组成,主治发热恶寒、头痛自汗、脉浮缓,神疲乏力,四肢倦怠。() 9. 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10.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得分阅卷人 四、选择题(共20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其序号字母填入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5分) 1. 太阳中风证中汗出的机理是:() A.阳虚不能固摄于外 B.风寒外袭,卫阳不固,营不内守 C.卫虚失固,腠理疏松 D.外邪化热,热迫津出 E.卫气不共营气谐和 2. 附子泻心汤证,除“心下痞”外,应有:() A.身痛 B.恶寒无汗 C.恶寒汗出 D.下利 E.厥逆 3. “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治宜:() A.解其表,表解里自和 B.温其里,里和表自解 C.先解表,后温其里 D.先温里,后解其表 E.解表温里,表里双解 4. 桃核承气汤的治法是:() A.清热化瘀,通下里实 B.清热活血,分消湿热

《伤寒论》试题及答案

《伤寒论》试题 一、单选题 1、气喘,咳痰清稀,宜服用哪方() A.麻黄汤 B.桂枝加杏子厚朴汤 C.桂枝汤 D.小青龙汤 2、"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适用于() A.气血损伤惊悸证 B.心阳虚烦证 C.心阳虚惊狂证 D.邪气弥漫烦惊谵语证 3、下列哪方可以治疗少阴热化证() A.桃花汤 B.猪苓汤 C.麻黄细辛附子汤 D.吴茱萸汤 4、"下列除哪项外,均属吴茱萸汤的主治证() A.胃中虚寒,食谷欲吐 B.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沫 C.少阴吐利,手足逆冷

D.胃虚停饮,心下痞硬 5、炙甘草汤证的病机是() A.发汗太过,损伤心阳 B.心气不足,气血虚少 C.心阳不足,肾水上逆 D.心阳不振,心阴不足 6、太阳蓄水证“消渴”的病机是() A.水饮内停,阳虚不化 B.里热伤津,津液不足 C.饮停气阻,气不化津 D.阴虚有热,水热互结 7、“虚烦”的含义是() A.正气虚致心烦 B.心烦由阴血虚所致 C.心烦由无形邪热所致 D.虚热扰心致烦 8、阳明病的基本病机是() A.胃肠燥热亢盛,里热实证 B.里热炽盛与肠中糟粕相结 C.邪热结滞于胃 D.里热炽盛,津亏液耗

9、麻子仁丸证的脉症表现哪项是错误的() A.腹满痛 B.大便硬 C.不更衣十日无所苦 D.趺阳脉浮而涩 10、"原文: “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其中“协热而利”意指() A.太阳与阳明合病而下利 B.太阳与少阳合病而下利 C.热结旁流之下利 D.里寒夹表热下利 11、"“麻沸汤”是指() A.麻醉用的汤剂 B.煮沸的水 C.麻黄煮沸去上沫 D.即麻黄汤 12、"白头翁汤证的病机是() A.少阴邪热,内迫阳明,损伤肠络 B.厥阴寒热错杂,壅滞肠道,损伤肠络 C.肝经湿热下注,损伤肠络

伤寒论条文归纳 (2)

伤寒论条文归纳 提纲: 00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00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00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016、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180、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182、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259、伤寒发汗已,身目为黄,所以然者,以寒湿在里不解故也。以为不可下也,于寒湿中求之。 263、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265、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烦而悸。 273、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277、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281、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326、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337、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 桂枝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0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013、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015、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 017、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024、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025、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028、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042、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044、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045、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 053、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054、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056、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

伤寒论考题【伤寒论考试】

伤寒论考题【伤寒论考试】 伤寒论学习掌握内容 伤寒:伤寒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伤寒,使之一切外感病的总称。狭义伤寒,是之外感风寒,感而即发的疾病 直中:病邪不经太阳初期及三阳阶段,直接进入三阴经的一种发病方式。凡直中者,病情一般较重 胸胁苦满:苦,用作动词。即病人苦于胸胁满闷不适 谵语:神志不清,胡言乱语,多声音高亢 合病:二经或二经症状同时出现者 并病:一经症状未罢又出现另一经者,谓之并病 坏病:指因误治使病情恶化,难以用六经正名者 热越:即热邪发泄于外之意 阳浮而阴竭:一指营卫,卫气浮盛,故称阳浮;营阴不足,故称阴弱。一指脉象,轻按则浮,故称阳浮;重按见弱,故称阴弱 荣气和:荣气,即营气。和,平和,即正常。荣气和,即营气未受邪 口不仁:言语不利,食不知味,口中粘腻不清爽 口中合:指口中不苦、不燥、不渴 消渴:形容口渴太甚,急欲饮水,饮不解渴之状 水逆:宿水内停,新水不能受纳,以致渴欲饮水,水入即吐 虚烦:指无形热邪扰于胸膈而致的烦躁。虚,非正气虚,乃与有形实热相对而言,意指热邪之无形

协热而利:协,合也。热,指表热。协热而利,指表热不解而兼下利 酒家:指嗜酒之人 喘家:指素患喘疾之人 目瞑:指闭目懒睁,有畏光感 恍惚心乱:神识昏惑模糊,心中慌乱不安 清谷:即泻下未消化的食物 心中懊憹:心中烦闷殊甚,莫可名状 藏结:证候名。藏亦作脏。指由脏气虚衰,阴寒凝结,气血阻滞而形成的病证 痞:证候名,指痞证,以心下痞塞不舒,按之柔软不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 剂颈而还:剂通齐。剂颈而还,指头部汗出,到颈部而止,颈部以下无汗 脾约:脾之转输功能为胃热所约束,不能为胃行其津液,以致肠燥便结者 汗出濈濈然:濈,水外流;汗出濈濈然,是汗出连绵不断的意思 心愦愦:愦,糊涂,昏乱。心愦愦,即形容心中烦乱不安之状 目中不了了:视物不清 不了了:了,完结.结束,清楚之意。不了了,指病症基本已,但仍有不舒适的觉潦水:指地面流动的雨水 郑声:语言重复,声音低微,见于虚证 自利:指自发性下利,非误治所致 脾家实:实,此处指正气充实,非邪实,即脾阳恢复之义

伤寒论试题

中医执业医师《伤寒论》测试题及答案(一) 1.根据《伤寒论》原文,下列脉象中具有复言病机意义的是:
A.阴阳俱紧
B.阳浮而阴弱
C.阴阳俱浮
D.汗出与否
2.对于麻黄汤来说,下列煎服法哪项是错误的:
A.温覆取微汗
B.歠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
C.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
D.禁生冷、油腻、不易消化及有刺激性的食物
3.麻杏石甘汤证与葛根芩连汤证主要的鉴别点是:
A.前者以喘为主证,后者以下利为主证
B.前者脉数,后者脉促
C.前者汗出而喘,后者喘不汗出
D.前者无大热,后者身大热
4.茯苓四逆汤证的主要病机是:
A.肾阳虚
B.气液亏损
C.阴阳俱虚,阳虚为主
D.阴阳俱虚,阴液不足

5.下列证候中,哪项是太阳蓄水证的辨证要点:
A.心下痞
B.烦渴欲饮水
C.发热恶寒,汗出头痛,脉浮数
D.小便不利
6.下列十枣汤的煎服法和注意事项中,哪项是错误的?
A.若下后病不除者,即刻加服半钱
B.先煮肥大枣 10 枚,去渣,纳药末
C.芫花、大戟、甘遂分别捣为散
D.平旦温服之,强人一钱匕,瘦人半钱
7.太阳病的头痛是:
A.头项强痛
B.头顶胀痛
C.两侧头痛
D.以上都不是
8.患者恶寒发热头痛,项背拘急不舒,无汗,鼻塞流青涕,周身酸楚不适,纳减,食后欲呕,小便清, 苔白,脉浮。治宜:
A.麻黄汤
B.桂枝加葛根汤
C.葛根汤
D.大青龙汤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