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离子液体吸附二氧化碳的研究进展

离子液体吸附二氧化碳的研究进展

离子液体吸附二氧化碳的研究进展
离子液体吸附二氧化碳的研究进展

离子液体及其研究进展

正离子部分是有机阳离子,如:1-丁基-3-甲基咪唑[bmim]+,1-乙基-3-甲基咪唑[emim]+,体积比无机离子大,因此有较低的熔点[3]。阳离子中电荷越分散,分子的对称性越低,生成化合物的熔点越低。阴离子的大小对熔点有较大的影响。大的阴离子,与阳离子的作用力小,晶体中的晶格能小。因此,易生成熔点低的化合物。 2.2 溶解性 离子液体的分子结构还影响它们对化合物的溶解性能。例如,[bmim]+BF-4是亲水的,而[bmim]+PF-6是疏水的,与水不互溶。选择性地溶解催化剂但与反应物和产物不溶的离子液体是很有价值的,因为这样,产物的分离简单,可节省能源。有机化合物在一些离子液体中也有一定的溶解度。 Bonhote等[3]研究了有机溶剂在离子液体[emim]+CF3SO-3中的溶解性。二氯甲烷、四氢呋喃可与其互溶,而甲苯、二氧六环是不溶的。Waffensehmidt等[4]的研究结果表明,调节阳离子中烷基链的长短可改变溶解度。如卜辛烯在(MeEt3N)+ (P-MePh-SO3)-溶,但溶解在[Me(n-C6H11)3N]+(P-MePhSO3)-中。 2.3 热稳定性[5] 离子液体的热稳定性分别受杂原子-碳原子之间作用力和杂原子-氢键之间作用力的限制,因此与组成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结构和性质密切相关。例如在氧化铝上测定的多种咪唑盐离子液体的起始热分解温度大多在400℃左右,同时也与阴阳离子的组成有很大关系。当阴离子相同时,咪唑盐阳离子2位上被烷基取代时,离子液体的起始热分解温度明显提高;而3位氮上的取代基为线型烷基时较稳定。相应的阴离子部分稳定性顺序为:PF6>Beti>Im≈BF4>Me≈AsF6≥I、Br、Cl。同时,离子液体的水含量也对其热稳定性略有影响。 2.4 密度 离子液体的密度与阴离子和阳离子有 离子液体及其研究进展 吴清文 天津工业大学材料化工学院 300160 前言 离子液体是由一种含氮杂环的有机阳离子和一种无机阴离子组成的盐,在室温或室温附近温度下呈液态,又称为室温离子液体、室温熔融盐、有机离子液体等。与传统的有机溶剂和电解质相比,离子液体具有一系列突出优点:(1)几乎没有蒸气压、不挥发、无色、无味;(2)有较大的稳定温度范围,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及较宽的电化学稳定电位窗口;(3)通过阴阳离子的设计可调节其对无机物、水、有机物及聚合物的溶解性,并且其酸度可调至超酸。最初的离子液体主要用于电化学研究,近年来在作为环境友好的溶剂方面有很大的潜力,故也称之为“绿色溶剂”。 1 离子液体的组成 目前被人们关注的液体离子的种类比较多,但大体上说起来,其中的阳离子主要有以下四类[1,2]:烷基季铵离子;烷基季鳞离子:N-烷基取代吡啶离子;1,3-二烷基取代咪唑离子。阴离子则可以是AlC1-4、BF-4、PF-4、CF3COO-、CF3SO-3、(CF3SO2)2N-、SbF-等有机离子和配合物离子。 2 离子液体的物理化学特质 2.1 熔点 离子液体是低熔点的季铵、膦盐。 很大关系。比较含不同取代基咪唑阳离子的氯铝酸盐的密度发现,密度与咪唑阳离子上N-烷基链长度呈线性关系,随着有机阳离子变大,离子液体的密度变小。这样可以通过阳离子结构的轻微调整来调节离子液体的密度。阴离子对密度的影响更加明显,通常是阴离子越大,离子液体的密度也越大。因此设计不同密度的离子液体,首先选择相应的阴离子来确定大致范围,然后认真选择阳离子对密度进行微调。 2.5 酸碱性[6] 离子液体的酸碱性实际上由阴离子的本质决定。将Lewis酸如A1C13加入到离子液体[bmim]C1中,当A1C13的摩尔分数x(A1C13)<0.5时,离子液体呈碱性;当x(A1C13)=0.5时,为中性,阴离子仅为A1C1-4;当x (A1C13)>0.5时,随着A1C13的增加会有Al2Cl-7和Al3Cl-10等阴离子存在,离子液体表现为强酸性。研究离子液体的酸碱性时,必须注意其“潜酸性”和“超酸性”。例如把弱碱吡咯或N、N’-二甲基苯胺加入到中性[bmim]+A1C1-4中,离子液体表现出很明显的潜酸性。把无机酸溶于酸性氯铝酸盐离子液体中,可观察到离子液体的超强酸性。与传统的超酸系统相比,超酸性离子液体处理起来更安全。 综上所述离子液体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而且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调变。但总体上讲,对离子液体的物理化学性质还了解得相对较少,这也成为今后离子液体研究的主要内容。 3 离子液体的合成 离子液体种类繁多,改变阳离子/阴离子的不同组合,可以设计合成出不同的离子液体。离子液体合成大体上有两种基本方法:直接合成法和两步合成法[7] 。 3.1 直接合成法 通过酸碱中和反应或季铵化反应一步合成离子液体,操作经济简便,没有副产物,产品易纯化。例如,硝基乙胺离

阴离子交换膜的卤甲基化改性研究进展

阴离子交换膜的卤甲基化改性研究进展 叶 丽*,管 蓉,王姝姗,袁 园 (湖北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湖北武汉430062) 摘要:卤甲基化是近年来在阴离子交换膜开发过程中最常用的一种改性方法;综述了阴离子交换膜材料的卤甲基化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聚合物的直接卤甲基化法和间接卤甲基化法,并对这两种改性方法作了详细的比较。讨论了用这两种方法制得的阴离子膜在结构与性能方面的差异,同时对其在阴离子交换膜材料探索研究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关键词:阴离子交换膜;卤甲基化;改性中图分类号:TM91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7923(2010)02-0124-05 Research progress in modification of halomethylation for anion exchange membrane YE Li *,GUAN Rong,WANG Shu-shan,YUAN Yuan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Hubei University,Wuhan,Hubei 430062,China) Abstract :Halomethylation as a general modification method,commonly us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anion exchange membrane (AEM),was reviewed.The direct polymer halomethylation and indirect halomethylation were introduced,a detailed comparison was also carried out between them.The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of the AEM from the two methods were discussed,of which applications to halomethylation in the AEMs'research were explored. Key words :anion exchange membrane(AEM);halomethylation;modification 收稿日期:2010-01-08 基金项目:深圳市功能高分子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SP20090001)作者简介:叶丽(1987-),女,湖北省人,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燃料电池;导师:管蓉(1956-),女,四川省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燃料电池。 Biography:YE Li (1987-),female,candidate for master;tutor: GUAN Rong(1956-),female,professor.*本文通讯联系人。 由于膜分离通常为高效分离过程,且能耗低[1],该技术已经受到各国的充分关注,属当代高新技术范畴。离子交换膜分为阳离子交换膜和阴离子交换膜。目前阴离子交换膜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领域,如:用作氯碱工业中电解液电解的隔膜,在电解质法中对盐溶液进行浓缩或脱盐[2]、用于酸性电解质中 通过扩散渗析回收酸[3]、作为阴离子选择电极、电池隔膜[4]等。就其在世界范围的发展情况而言,它在水处理行业的工艺比较成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此外,在医药、食品、冶金等工业领域中采用离子膜法工艺的也日益增多[5]。与阳离子膜相比,阴离子膜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6-7],因此开发出综合性能良好且能应用于工业领域的阴离子膜显得更为迫切。 对于膜材料,发展最早的阴离子交换膜是有机膜,因无机膜不能在碱性介质中使用,所以这方面开展的研究比较少。与无机膜相比,有机膜虽机械强度、化学稳定性、耐有机物污染性稍差,但其成膜性及柔韧性都比较好。有机阴离子交换膜一般由3部

超临界二氧化碳离子液体两相体系

超临界二氧化碳/离子液体两相体系 许多有机溶剂易挥发到大气中,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而离子液体在室温下没有蒸汽压且粘度低,物理性质可以调节,例如,含有BF4-的离子液体是亲水的,而含有PF6-的就不溶于水。因此离子液体逐渐替代有机溶剂作为反应介质。然而,由于水只适用于亲水性产品的提取,蒸馏法不适用于具有不挥发性或热不稳定性的产品,且液液萃取使用有机溶剂会导致交叉污染,使得离子液体中的产品难以回收。基于scCO2可溶于离子液体而离子液体不溶于scCO2的原理,由于多数有机化合物可以溶解于scCO2,scCO2在离子液体中具有高溶解度,产品可以从离子液体中转移到超临界相。(1) Hajime Kawanami*利用scCO2/ILs合成碳酸丙二酯,并发现使用[C8-mim]+[BF4]-离子液体,在5min内产率能达到100%,选择性也为100%,反应速率是其他报道过的方法的77倍。DMF曾作为scCO2的可溶性碱性酸催化剂,但由于DMF较低的催化活性,所需反应时间超过12h。而在scCO2/ILs两相体系中,IL既能作为优异的碱性酸催化剂,又是合适的反应介质。非极性有机组分比如说环氧化合物和碳酸盐在高密度的scCO2中有更高的溶解性,而在非极性的IL中的溶解度很小,可以忽略。(2) 图1 碳酸丙二酯的合成反应 除了回收产物外,scCO2/ILs还用于对均相催化剂的回收。与之相比,前人提出的氟/有机相、水/有机相、scCO2/水相等两相体系具有催化剂在有机相中部分溶解,不环保,pH等问题。根据Richard等人的研究,Ru(O2CMe)2((R)-tolBINAP 在[bmim]PF6离子液体中催化巴豆酸的不对称氢反应,产物可以被scCO2从离子液体中提取出来,tolBINAP复合物在离子液体中的溶解度远远大于在scCO2中的溶解度,被留在反应器中进行重复使用(至少可以重复使用4次)。使用回收利用的催化剂所得到产物的对映体超量(ss)比使用新催化剂所得产物的还高,

全钒液流电池离子交换膜的研究进展_陈栋阳

第25卷第4期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Vol .25,No .4 2009年4月 POLYMER MA 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pr .2009 全钒液流电池离子交换膜的研究进展 陈栋阳,王拴紧,肖 敏,孟跃中 (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光电及功能复合材料研究院,中山大学物理科学 与工程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275) 摘要:液流电池离子交换膜的主要作用是物理分隔正负极电解液同时又允许载电荷的离子的通过以实现完整的电流回路。全钒液流电池的电解液具有强的氧化性,且易于渗透而引起电池容量的降低,决定了其离子交换膜应具有独特的结构与性能。文中对近年来用于全钒液流电池的离子交换膜做了比较全面的归纳与分析,并对质子传导机理与膜的基本性能指标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离子交换膜;全钒液流电池;质子传导机理;膜结构 中图分类号:T B3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555(2009)04-0167-03 收稿日期:2008-02-23 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062060303)和广州市科技攻关项目(034j2001)通讯联系人:王拴紧,主要从事功能高分子材料的研究, E -mail :w angshj @mail .sysu .edu .cn 全钒液流电池是一种新型的液流电池体系,它是 由钒元素的四个不同价态组成的电解液构成氧化还原电对,储存于两旁的储液罐中,再通过两个泵的推力,在离子交换膜的两边分别循环流动,由离子导电来完成电流回路的特殊的电池储能系统。其结构如Fig .1所示 。 Fig .1 Constructional illustration of all -vanadium flow battery 它除了具备一般液流电池的典型优点,如不存在浓差极化、可深度放电和瞬时充电、额定功率和额定能量相互独立以及充放电电压可随意调节等外,还具备如下优点:(1)因为正负极电解液都是钒离子的电解液,无交叉污染问题;(2)电池维护简单,只需定期将两边的电解液相互混合,平衡里面的离子浓度,再进 行充电,即可使容量完全恢复;(3)把我国的钒矿资源 变成能源材料,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最早发现钒可作为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的电解质的是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 )(1974年),之后澳大利亚New South Wales 大学的Sum E 等人于1985年研究了各价态钒在石墨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次年,该大学的Skyllas -Kazacos M [1]由V 5+/V 4+和V 2+/V 3+组成一个性能良好的静止型钒氧化还原单电池,从此,全钒液流电池得到了很大的发展[2~5]。 作为一种新型的储能装置,全钒液流电池可用于电网的昼夜调峰和太阳能与风能发电站的蓄电,且在军事上也有重要的地位。多个单电池可以串联成电压可调的电堆,多个电堆又可并联成电流可调的配电系统。可见,通过简单的设计就可以满足不同的用电需求。而系统对于充电电流的大小并无要求,使得该氧化还原液流电池蓄电的应用领域更为广阔。该电池所 发生的电化学反应如下 : 1 膜的性能指标

离子交换膜

离子交换膜的研究进展与工业应用 摘要:简要介绍了离子交换膜的发展背景及工业应用,主要介绍了均相离子交换膜,也是未来离子交换膜的主要研究发展方向 关键词:离子交换膜、发展背景、工业应用、均相离子交换膜 1 离子交换膜技术 1.1离子交换膜的基本概念 离子交换膜是一种含离子基团的、对溶液里的离子具有选择透过能力的高分子膜。因为一般在应用时主要是利用它的离子选择透过性,所以也称为离子选择透过性膜。[1]离子交换膜按功能及结构的不同,可分为阳离子交换膜、阴离子交换膜、两性交换膜、镶嵌离子交换膜、聚电解质复合物膜五种类型。离子交换膜的构造和离子交换树脂相同,但为膜的形式。根据膜体结构(或按制造工艺)的不同,离子交换膜分为异相膜、均相膜和半均相膜三种。无论是均相膜还是非均相膜,在空气中都会失水干燥而变脆或破裂,故必须保存在水中[2]。 1.2离子交换膜的原理[3] 和粒状离子交换树脂一样,离子交换膜中的功能团在水溶液中会发生离解,产生阳(或阴)离子进入周围的溶液,致使膜带有负(或正)电荷,为保持电性中和,膜就会吸引外部溶液中的阳(或阴)离子,通过膜的离解和吸引作用全过程,使得外部溶液中的阳(或阴)离子从膜的一侧选择透过到另一侧,而不会或很少使溶液中与膜带同性电荷的离子透过。如果使用阴离子交换膜,因为膜孔骨架上的正电基构成强烈的正电场,就使得只准阴离子透过,而阳离子不会透过。同时,阳极 2-)来说,区产生的H+不能进入阴极区。对于溶液中各种不同的反电离子(OH-;S0 4 由于它们在膜中的扩散系数各不相同(例如水合离子半径不同),以及膜中空隙筛过离子的能力不同,因此,采用离子交换膜能够进行分离,正是利用这种选择透过性。从以上膜的工作原理看,外部溶液与膜之间的离子传递,并不是真正的离子交换,而是选择渗析,这两者的工作原理差别很大。粒状离子交换树脂在使用上需要分为吸附一淋洗(解吸)一再生等步骤。而离子交换膜不需再生等步骤,可以连续作用,同时,两者在工业上的使用范围也有很大的不同,前者主要用于富集和分离相似元素,后者主要用于渗析、电渗析和作为电解过程的隔膜等。 1.3离子交换膜的发展背景 Juda[1]在1949年发明了离子交换膜,并于1950年成功地研制了第一张具有商业用途的离子交换膜,1956年首次成功地用于电渗析脱盐工艺上[4]。从此离子交换膜成为一个新的技术领域受到日本及欧美等国的充分重视。50余年来,在应用过程中对离子交换膜做了很多改进,从初期性能差的非均相发展到适合于工业生产的、性能较好的均相离子交换膜,从单一电渗析水处理用膜发展到扩散渗析用膜、离子选择透过性膜和抗污染用膜.应用方面除了通常的电渗析外,还拓展到电解、渗透蒸发、质子燃料电池及其电渗析为基础的过程集成[6]。 我国离子交换膜的研制始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研制的是非均相膜,主要用于苦

2010-离子液体在分离领域的研究进展

中国科学: 化学 2010年第40卷第10期: 1487 ~ 1495 SCIENTIA SINICA Chimica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93585030.html,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93585030.html, 《中国科学》杂志社SCIENCE CHINA PRESS 评述 离子液体在分离领域的研究进展 韩彬①②, 张丽华②*, 梁振②, 屈锋①, 邓玉林①, 张玉奎② ①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 北京 100081 ②中国科学院分离分析化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国家色谱研究分析中心, 大连 116023 *通讯作者, E-mail: lihuazhang@https://www.wendangku.net/doc/e93585030.html, 收稿日期: 2009-11-23; 接受日期: 2009-12-15 摘要室温离子液体, 又称离子液体, 是一种在室温及接近室温的环境中完全以离子状态存在的液态物质. 由于其具有不可燃、蒸汽压极低、黏度大、导电性和溶解能力好、高温稳定等特点, 已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催化、电化学、分析化学等领域. 本文侧重介绍离子液体在样品预处理、毛细管电泳、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等分离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离子液体样品预处理色谱 分离 1 引言 室温离子液体(room temperature ionic liquids, RTILs), 又称离子液体(ionic liquids, ILs), 是一种在室温及接近室温的情况下完全以离子状态存在的液体. 由一个不对称的大体积阳离子和小体积阴离子组成. 如图1所示, 阳离子主要有咪唑型、吡啶型、季铵型等, 阴离子主要有卤素、四氟硼酸根、六氟磷酸根等. 理论上, 离子液体可由不同的阴阳离子任意组合, 数目庞大. 它们的极性、疏水或亲水性、溶解度、熔点等物理化学性质不仅与阳离子和阳离子的取代基相关, 而且也与阴离子的大小和极性有重要关系[1].因此可以通过阴阳离子的组合或基团修饰来调节上述性质 . 离子液体具有一些传统有机和无机化学试剂不可比拟的优点, 如蒸汽压极低、不易挥发、黏度大、不可燃、导电性和溶解能力好、高温稳定、电化学窗口较宽等[2]. 早期的离子液体研究主要集中在氯化铝型离子液体, 但此类离子液体遇湿敏感, 易产生氯化氢气体, 腐蚀性强. 后来发展了咪唑型、吡啶型等离子液体[3], 应用研究领域扩展到催化合成[4]、电化学[5]、生物传感器[6]、分析化学[7~11]等领域. 图1 离子液体的主要阳离子和阴离子组成示意图 国内外学者曾对2008年以前的离子液体在毛细管电泳[7]、液相色谱[8]、色谱及电迁移技术[9]、分离技术中的应用[10]以及咪唑类离子液体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11]等诸多方面进行了相关综述, 而有关近期离子液体在样品预处理、色谱、质谱等分离领域较为全面的综述尚未见报道. 本文侧重于对离子液体在分离领域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 样品预处理 样品预处理是对复杂样品中目标分析物进行提取、浓缩富集、基团保护等的物理化学过程, 它能够改善后续的分离分析和检测结果. 因此对于目标分析物的鉴定、验证和量化分析都至关重要[12].

8-离子液体催化二氧化碳合成环状碳酸酯的研究进展1

论 文 综 述 Overview of The sise s 离子液体催化二氧化碳合成环状 碳酸酯的研究进展 祁兴国 刘 畅 马守波3 (中国石油大连石化公司,辽宁大连116032;3.北京服装学院,北京100029) 摘要 概述了以离子液体作为催化剂或作为反应介质,用C O 2合成环状碳酸酯的研究进展。离子液体是固定C O 2产生环状碳酸酯的适宜催化剂和溶剂,离子液体的话性可以通过添加本身并无活性或低活性的Lewis 酸性金属卤化物或金属配合物得到改善。使用离子液体使得合成过程变得更加绿色和简单,因为产品易分离,催化剂可以循环利用,而且不必使用挥发性有害的有机溶剂。关键词 二氧化碳 碳酸酯 离子液体   收稿日期:2005-11-21 作者简介:祁兴国(1979~),男,硕士,从事催化与化学反应方面的工作   Development of Cyclic C arbonate Synthesis from CO 2U sing Ionic Liquids Qi X ingguo Liu Chang Ma Shoubo 3 (PetroChina Dalm PetroChemicak C om oany ,Liao nang Dilian 116032; 3.Beijing Institute of Clothing T echnology ,Beijing 100029) Abstract The recent development in the synthesis of cyclic carbonate from C O 2using ionic liquids as catalyst and/or reaction medium was reviewed.S ome ionic liquids were suitable catalysts and/or s olvents to the C O 2fixation to produce cyclic carbonate.The activity of ionic liquid was greatly enhanced by the addition of Lewis acidic com pounds of metal halides or metal com plexes that had no or low activity by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93585030.html,ing the ionic liquids ,the synthesis process became greener and sim pler because of easy product separation and catalyst recycling and unnecessary use of v olatile and harm ful or 2ganic s olvents. K eyw ords C O 2 cyclic carbonate lonic liquid 在固定C O 2的反应是利用C O 2和环氧化合物通过环加成反应合成环状碳酸酯的反应。如果在反应和处理过程当中不使用任何有机溶剂,该反应将是一个标准的“原子经济”和“绿色化学”反应,它没有任何副产物产生,生成的环状碳酸酯不仅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有机溶剂,而且在药物和精细化学品的合成当中有 着广泛的应用[1]。 离子液体具有独特的优点,既可以作为催化剂,又可以作为溶剂。离子液体的蒸气压几乎可以忽略,在较大的室温范围内呈液态,具有极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还可以溶解许多有机和无机化学物质[2]。以上特性使得离子液体用作催化剂和溶剂合 — 46—第20卷第5期2006年5月 化工时刊Chemical Industry T imes Vol.20,No.5 May.5.2006

离子液体应用研究进展

离子液体应用研究进展 何海丽 摘要:手性离子液体作为一种新型的功能材料,近年来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重点综述了其在Michael加成、Diels-Alder反应、羟醛缩合反应、Baylis-Hillman加成等不对称合成反应及光谱识别、色谱分离、材料合成等领域的最新应用发展,并指出了限制手性离子液体应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展望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手性离子液体不对称合成光谱识别色谱分离液晶纳米材料 离子液体是由有机阳离子和无机(或有机)阴离子构成的、在室温(或室温附近)呈液体状态的盐类,通常被称为室温离子液体或室温熔融盐。作为一种可设计的物质,离子液体具有传统溶剂所没有的特殊性能,如热稳定性好、溶解能力强、蒸气压几乎为零、黏度适中、电导率高、催化性能强等,已经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学[1]、电化学[2]、生物科学[3]、材料科学[4]及医药领域[5]。手性离子液体作为离子液体的一个重要分支,兼具手性材料和离子液体材料的双重功能,近年来引起了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各种结构和功能的手性离子液体不断地被合成出来[6,7],它们在光谱识别、色 谱分离、不对称合成催化及 其液晶复合材料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迄今为止,国内已有大量关于手性离子液体合成的文献报道[8,9],本文首次以手性离子液

体的应用为视角,对国内外近年来手性离子液体的应用和发展进行综 述。 1手性离子液体在不对称合成中的应用 不对称合成,也称为手性合成、立体选择性合成,是一种研究将反应物引入一个或多个手性单元的化学反应。而一个成功的不对称合成反应要求具有高的对映选择性(ee值),手性试剂简单易得,并可以循环使用。手性离子液体兼具手性及良好的溶解性能,能较好地满足以上要求,因此成为催化不对称合成反应中新的热点。1.1手性离子液体在不对称Michael加成 反应中的应用 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是最早发展的催化的不对称反应之一,最初的例子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近年来,C-亲核体对多种不饱和羰基化合物和硝基烯烃的加成,引起了许多从事需要将各种硝基官能团转化的研究者的关注[10]。 考虑到合成环境友好型非金属有机催化剂是现在研究的主要趋势,而手性吡咯烷衍生物又是对Michael不对称加成反应最有效的有机催化剂之一,另外由于在含有咪唑基团的离子液体中,C2上氢原子的活泼引起副产物的生成这一大弊端,2008年,Ni等[11]设计并合成出了一系列基于吡啶的手性离子液体(如图1所示),并将它们应用于上述环己酮与硝基烯烃的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中(如图2所示),产率可高达近100%,非对映立体选择性dr(syn/anti)>99%,对映选择性ee>9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