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进化理论发展历史中的20个人20本书

进化理论发展历史中的20个人20本书

进化理论发展历史中的20个人20本书
进化理论发展历史中的20个人20本书

进化理论发展历史中的

说到进化生物学的发展历史,我们更愿意将1809年法国大博物学家拉马克的《动物学哲学》一书的出版作为发端。同时,这一年又是查尔斯·达尔文

诞生的一年,似乎冥冥中在预示着些什么。在整整半个世纪之后,达尔文就出

版了影响深远的《物种起源》一书,为现代进化生物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1809年到今天,在长达200年的时间里,有无数的追梦人踏着拉马克和达尔文的足迹,不断地探索生命的奥秘,解密生命进化机制。在这两百年里,

在进化生物学领域,可以说名家辈出、佳作不断。在这里我们仅仅从那么多大

家和那么多巨著中选择20个人和20本书,来展示进化生物学的成就,来纪念

《动物学哲学》出版和达尔文诞辰200周年,以及《物种起源》出版150周年。20个人20

本书

拉马克(Jean-Baptiste Lamarck)和《动物学哲学》(Philosophie Zoologique,1809年)

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 Darwin)和《物种起源》(The Origin of Species,1859年)

长流

12

雨果·德弗里斯(Hugo De

Vries)和《突变论》(The Mutation Theory ,1900-1903)

德佛里斯是在1900年重新发现孟德尔遗传定律的三个植物学家之一,他经过对月见草变异的多年观察研究,认为生物的进化起因于突变。在《突变论》一书中,他详细地阐述了自己的理论:进化并非如达尔文相信的那样通过渐变而发生,而是通过突变的不连续步骤而实现。

罗纳德·费舍尔(R.A.Fisher)和《自然选择的遗传理论》(The Genetical Theory of Natural Selection ,1930年)

费舍尔是英国统计学家、遗传学家和进化生物学家。他把统计学引入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是达尔文理论的最坚定拥护者和继承人。《自然选择的遗传理论》开始写作于1928年,直到1930年才完成。在书中费舍尔总结了同代人的研究成果,发展了性选择、拟态和显性演化(evolution of dominance)的概念。他在书中指出生物体的适合度与突变率成正比,还证明了大群体携带了更多的变异,这些变异使得大群体更具进化活力。本书是对达尔文进化论和孟德尔遗传学的综合,是达尔文《物种起源》后的自然选择演化论的巨著。

西沃·赖特(Sewall Wright)和《孟德尔群体中的进化》(Evolu -tion in Mendelian Populations ,1931年)

赖特是美国遗传学家和育种学家。他创建了通径分析的理论和方法,藉此研究任何封闭系统中的原因与结果的相互关系;他发现了小群体中随机事件的遗传漂变现象,说明当群体很小时基因在进化中的保存与否纯属机遇,并不符合孟德尔定律,他根据上述各种因素,阐明了某些由许多小群体形成的大群体发生高速进化的原因。《孟德尔群体中的进化》是赖特的代表作之一,虽然仅是一篇长达63页的论文,但足以和任何名著媲美。3

4

5

封面故事纪念

霍尔丹(J.B.S.Haldane)和《演化的起因》(The Causes of Evo -lution ,1932年)

霍尔丹是英国遗传学家、演化生物学家和社会活动家。霍尔丹在人类遗传学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的工作和费舍尔、赖特的工作共同奠定了群体遗传的数学基础。《演化的起因》一书

集结了霍尔丹在自然选择和遗传学方面的数学工作,是

“现代综合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杜布赞斯基(Theodosius Dobzhansky)和《遗传学与物种起源》(Genetics and the Origin of Species ,1937年)

杜布赞斯基为俄裔美国遗传学家,是实验演化遗传学的奠基人之一,他作为摩尔根的助手,把果蝇研究从实验室延伸到了自然界,试图直接观察自然群体中的变异,并找到生存环境同果蝇遗传变异之间的联系。《遗传学与物种起源》概括了现代综合

进化理论的主要成就,从而为他赢得了盛名。他的名言

:“若无演化之光,生物学将毫无意义”

(Nothing in biology makes sense ex-cept in the light of evolution),影响了他身后几乎所有的生物学家,至今仍然广为引用。

戈德史密特(Richard Goldschmidt)和《进化的物质基础》(The Material Basis of Evolution ,1940年)

戈德史密特是德裔美国遗传学家,他第一次将遗传学、发育学和进化理论结合在一起。他提出微进化的结果不能推广到物种形成和大进化上,每一个新种的产生、每一次大进化都来源于跃变,对生物发育有重大影响的大突变产生了一些“有希望的怪物”,再由这些有希望的怪物产生新的物种、新的类群

。68

7

恩斯特·迈尔(Ernst Mayr)和《系统学与物种起源》(Systematics and the Origin of Species ,1941年)

迈尔为德裔美国进化生物学家,他以鸟类为研究对象,研究物种的概念和物种形成的理论,提出了一个以生殖、环境和生活史等因素为特征的物种概念:生物学种的概念。他与杜布赞斯基

和辛普森并称进化论

“现代综合”的三大推动者,出版过生物学领域里的两部经典著作:《系统学与物种起源》和《动物物种与进化》。迈尔在人生的后半段,主要从事生物思想史和进化思想史

的研究,2005年2月迈尔以百岁高龄在哈佛逝世。他被誉为

“进化生物学中最耀眼的人物之一”和“二十世纪的达尔文”。

朱利安·赫胥黎(Julian Huxley)和《进化:现代综合》(Evolution:the Modern Synthesis ,1942年)

朱利安·赫胥黎是英国生物学家、教育家和作家,一位杰出的科学普及者。此外,他将科学发现运用于解决国际文化、人口增长和粮食供应方面的问题,并出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第一

任署长。作为托马斯

·赫胥黎的孙子,继承了祖父在进化方面的研究工作,《进化:现代综合》一书综合了达尔文主义在各个领域的研究成果,现代达尔文主义也因此被称为“现代综合学说”

乔治·威廉斯(George C.

Williams)和《适应性和自然选择》(Adaptation and Natural Selection ,1966年)

威廉斯是美国著名进化生物学家,以强烈批判群选择理论而著名,他给进化研究引入了个体选择战胜群选择论的关键思想。他与汉密尔顿和梅纳德·史密斯等人一道在上世纪60年代发展起了以基因为中心的进化观。在《适应与自然选择》中,他认为适应性是一个麻烦的概念,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要使用它。即使在需要的时候,在基因或个体水平上的选择已经足以解释所有问题。在书中他还分析了进化与进步之间的关系,从五个方面一一否定了进化即进步的直观误解。此外,威廉斯还涉足性进化的问题,他也是进化医学的倡导者之一。道金斯曾称之为“美国最受尊敬的进化生物学家之一。”

9

1011

封面故事纪念

乔治·辛普森(George G.

Simpson)和《进化的速度和样式》(Tempo and Mode in Evolution ,1944年)

辛普森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古生物学家,他比较了化石记录中物种演化的速度和模式,研究了大陆漂移与哺乳动物分布和灭绝的关系。他将古生物学同自然选择和遗传学相结合,认为群体水平上的微演化足以解释化石记录所表现出的宏观演化模式。

乔治·斯特宾斯(George Ledyard Stebbins)和《植物的变异和演化》(Variation and Evolution in Plants ,1950年)

斯特宾斯是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植物学家,他将自然选择理论同植物遗传学结合在一起研究植物的物种形成过

程,从种内和种间的形态变异、

生殖隔离过程、植物较普遍的多倍化过程及化石证据等方面阐述了植物物种形成机制和演化速度,对二十世纪50年代以后的植物演化及系统学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威廉·汉密尔顿(William D.Hamilton)和《社会行为的遗传演化》(The Genetical Evolution of Social Behaviour ,1964年)汉密尔顿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演化生物学理论家之一,他提出了亲选择理论,用以解释蚁类中工蚁的牺牲行为,他为亲选择和利他行为建立了严格的遗传学基础,这也是以基因为中心的进化观的关键。此外,他还深入研究了性别比率和性的演化等问题,是社会生物学的先行者之一。实际上《社会行为的遗传演化》只是在《理论生物学》杂志上连续发表的两篇论文,建立了整体适应度分析的数学基础,那时汉密尔顿仅是一个博士研究生。这篇论文比较晦涩,但现在却是生物学领域高引用文章之

一。这篇论文后来在威廉斯的《群选择》一书和汉密尔顿自己的作品集中重印过两次。

12

14

13

爱德华·威尔逊(Edward O.Wilson)和《社会生物学:新综合》(So -ciobiology:The New Synthesis ,1975年)

威尔逊是哈佛大学教授,著名的生物学家、昆虫学家和博物学

家,社会生物学的鼻祖。

他发现了上千个新物种,被誉为是“生物多样性之父”,是世界上当今健在的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已经出版了20多部著作,两次获得“美国普

利策非小说奖”

。《社会生物学:新的综合》是一部大部头的著作,全书27章,其中最后一章:“人类:从社会生物学到社会学”提出“人类的行为可以用进化生物学的理论来解释”,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和《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 ,1976年)

也许有人认为道金斯的学术成就一般,而且《自私的基因》一书也不过是汉弥尔顿和威廉斯等人进化思想的总结和通俗演绎。毫无疑问的是,正是由于《自私的基因》一书的出版,才使得相关科学成果走进了公众的视野,走进了千家万户。

林恩·马古丽斯(Lynn Margulis)和《细胞进化的共生现象》(Sym -biosis in Cell Evolution ,1981年)

马古利斯是美国生物学家,也是现今生物学所普遍接受的真核生物起源内共生学说的主要建构者,此学说认为细胞中某些胞器,如叶绿体和粒线体是通过共生起源的。马古利斯在《细胞进化的共生现象》一书中总结了内共生学说,进一步从共生起源解释生物演化的历史及其机制,指出动态进化的共生本质:“共生是不同

生物种类成员在不同生活周期中重要组合部分的联合”

。1516

17封面故事纪念

梅纳德·史密斯(John Maynard Smith)和《演化与博弈论》(Evo-lution and the Theory of Games,1982年)

史密斯是英国著名生物进化理论家之一,他最突出的贡献是将博弈论的分析方法,引入到生物演化过程的竞争行为和选择问题中,并分析了群体行为变化的动力学机制。史密斯在生物演化理论和种群遗传学方面的研究,从博弈论的角度阐释为什么本质上是自私的个体能够和平共处甚至相互合作,并用数学严格刻画了演化稳定策略。《演化与博弈论》是该领域研究成果的系统论述,奠定了演化博弈论的理论基础,史密斯也被公认为演化博弈论之父。

木村资生(Motoo Kimura)和《分子进化的中性理论》(The Neu-tral Theory of Molecular Evolution,1983年)

木村资生是日本分子生物学家,他所提出的分子进化的中性理论对进化生物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的理论认为,在分子水平上绝大部分的变异都是中性或近似中性的,对生物个体既没有好处也没有坏处,并不受到自然选择的影响,基因漂变、种群大小的变化和种群迁徙等随机事件是决定进化的关键因素。“中性进化”假说曾一度使经典的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认识到中性演化是对达尔文理论在分子水平上的补充,并非一切演化都是适应性演化的结果,其中机遇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史蒂芬·杰·古尔德(Stephen Jay Gould)和《进化理论的结构》(The Structure of Evolutionary Theory,2002年)

古尔德凭借与埃尔德里奇共同提出的点断平衡理论一举奠定了在进化生物学领域中的地位,他还凭借自己的生花妙笔在《自然史》杂志连续撰写专栏文章20多年,赢得了公众的赞誉。《进化理论的结构》出版于他去世前不久,该书被誉为后达尔文进化科学的奠基之作

。18 20 19

会计发展史

西方会计思想对近代中国会计发展的影响 摘要:鸦片战争以后,西式复式记账方法开始传入中国,成为中国会计史上的 重大事件,对后来的会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西式复式记账法,即源于13世纪以后的意大利沿海城市弗洛伦萨,热亚那和威尼斯等地,后经英美等国长时期不断改进而形成的借贷记账法。至大清银行的创办,标志着借贷记账法从此开始在中国的企事业中得以实际应用。西方会计思想的传人促使中国会计理论逐步成为独立的学科体系。中国在近代以前没有出现会计专论,中国古代会计史更多的是会计实践的历史。 关键词:复式记账西方会计思想传统会计现代会计 Abstract: After the Opium War, Western-style double-entry bookkeeping method began to spread to China as a major event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accounting, accounting for the later had a profound impact. Western-style double-entry bookkeeping, that is, from the 13th century after the Italian coastal city of Florence, Genoa and Venice and other places, long after Britain and other countries through continuous improvement and the formation of debits and credits. Tai Ching Bank was founded, marking the debits and credits began to be in China's enterprises in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Keywords: Double-entry bookkeeping Westernaccountingthought Tradition Accounting Modern intellectual Accounting 1、西方会计思想推动了中国传统会计思想向近代化转型 1.120世纪初西方会计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使得会计学研究的范围拓宽,有关会 计学包含的内容得以大为拓展。一方面增加了原来会计思想中从未有过的新内容,如整理帐和统驭帐。据杨端六介绍“整理帐法为英国学者所推崇,其法较繁,而统驭帐法为美国学者所鼓吹,其法较简,国人爱简恶繁,遂多采用统驭帐法而放弃整理帐法”,其认为采用统驭帐法“总帐内户数可以减少而易于试算准确,且报告表册较易明晰。至于记帐手续,并不十分增多”。 而整理帐法与统驭帐法的差异在于“进货销货现款三簿形式均同仅多过帐一次手续;进货总帐与销货总帐仅各多一整理帐户;进货总帐与销货总帐各有试算表,与统驭帐法之结差表相比较,仅多一户之差额”。在西方众多的会计理论学派中,会计目标理论上的“决策有用学派”和“经管责任学派”尤为引人注目,它们对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笔者认为,系统认识西方会计目标理论不同学派的会计思想,对于我国更新会计研究方法、构建会计理论体系以及推动会计实务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构建理论的方法与理论结构的起点西方会计研究的一个重要特征之一是 会计研究方法的多样性。无论是归纳法、演绎法、伦理法、社会学法、经济学法等传统研究方法,还是事项法、实证法、系统法等所谓新的研究方法,不仅向人们展示了会计研究方法的多样性,而且为人们多角度、多侧面地理解会计理论,解开会计理论之谜提供了重要的认识论工具。可以认为,研究方法的多样性,是形成西方不同会计理论模式、不同会计理论学派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真正对西方会计理论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研究方法还是传统的演绎法,因为按演绎法构建的会计理论至今仍强有力地指导着西方会计实

人教版生物必修2第七章第二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同步训练C卷

人教版生物必修2第七章第二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一)种群基因频率的 改变与生物进化同步训练C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42分) 1. (2分) (2019高三上·芜湖开学考) 人眼的虹膜有褐色的和蓝色的,褐色是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的,蓝色是由隐性遗传因子控制的。已知人群中蓝眼占百分之一,则一个褐眼男人与一个褐眼女人(这个女人的母亲是蓝眼)结婚,这对夫妇生下蓝眼女孩的可能性是() A . 9/400 B . 1/44 C . 9/200 D . 1/22 【考点】 2. (2分)下图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概念图,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 ①表示生存斗争,这是生物过度繁殖与有限生存空间的矛盾体现 B . ②导致③改变的内因是基因突变,外因是自然选择 C . ③代表物种形成,其形成的必要条件是存在生殖隔离 D . ④是由于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共同进化的结果 【考点】

3. (2分) (2019高二下·湖州期末) 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可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前提 B . 植物自交种群的基因颏率不发生改变 C . 有害的突变基因一般不会在种群中扩展而会被删除掉 D . 突变的方向与环境的诱导无关而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 【考点】 4. (2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 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②种群是进化的单位 ③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④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⑥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⑦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A . ②④⑤⑥⑦ B . ②③④⑥ C . ①②⑤⑥ D . ①②③⑤⑦ 【考点】

管理学的发展历史

管理学的发展史 关键字:管理理论泰勒法约尔工人个人战略管理 摘要:本文介绍了西方管理学的发展历史,从19世纪到现在,管理理论的发展和一些科学的管理理论。 自古以来,管理活动伴随着人类社会活动的始终。有例为证,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巴比伦空中花园闻名于世,同样闻名于世的还有《汉穆拉比法典》,当时的古巴比伦国王汉穆拉比在法典中,针对各种职业﹑各种层面上的人员,从责﹑权﹑利等方面出发,制定了282条法律,作为管理国家的制度。内容涉及人民生产生活的许多方面。这使得巴比伦成为当时管理最完善的帝国。而公元前5世纪的《孙子兵法》则因为探索战略的一般规律被认为是最早、最系统的战略管理学著作。古埃及﹑古罗马﹑古希腊﹑古代中国都创建出了管理体系管理制度,总结出管理智慧。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机器劳动代替手工劳动使得社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伴随着组织运作所要求的连续性﹑规范性﹑精确性导致的管理难度逐渐加大,管理成本上升,管理不善导致企业倒闭的例子的增多,一些人开始真正重视管理理论的研究,但主要局限于工厂内部的运作问题,并没有全面推广,直到美国铁路的大兴修建,这种情况才发生变化。 19世纪40年代末,美国铁路企业因为铁路的建设的热潮而成长起来,为了满足庞大的资金需求,股份制的出现使企业规模突破了个人资本量的限制,企业规模日益扩张,内部结构日益复杂,现代职业经理阶层应运而生。在19世纪末期和20世纪初期,美国人泰勒开始思考如何使用秒表研究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法国人法约尔也在思考组织管理活动的普遍性和独立的规律,这标志着传统管理学的诞生。在过去的这100年中,管理已经从一种虚幻的的非正式的活动,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科学目录,人们不仅认识到管理活动几乎存在于所有的人类组织和人类有组织的活动中,而且从各种可能的角度、采用各种可能的方法对管理活动和问题进行规范分析和研究。由于管理科学知识被广泛地用于指导管理实践,从而管理效率被大幅度地提高,管理科学化进程不断被推进,管理学的知识体系不断地扩张发展。所以很多人说,刚刚过去的20世纪是管理的世纪。经过整整一百年的发展,管理学已经发展成为具有庞大知识体系和复杂分支的学科,在人类文明进程和智慧宝库中占有了不可或缺的地位。 在管理学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管理理论经历了从古典管理理论阶段(早期管理阶段)、到行为科学阶段(传统管理阶段),再到管理理论阶段,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学派,例如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管理过程学派、系统管理学派、经验主义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经理角色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等,完善了庞大的

会计的历史演变过程

会计的历史演变过程 会计,这一人类生产活动中的社会现象由来已久,它是人类社会生产和发展的产物。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进行生产活动,在生产活动中一方面进行生产,同时对生产活动进行计数。人类从学会计数开始就产生了会计的萌芽。在人类社会生产发展的低级阶段,人们管理生产过程的数量方面,还知识凭头脑去记忆,后来就逐渐发展到使用各种符号和标志。例如,在树干上,在石头上,刻画各种实物的形象。经过漫长的岁月,数量的计量由简单趋向于复杂,加上文字的出现,这给会计记录带来很大的方便。从此以后,使用文字来记录实物的数量。在生产力十分低下的很长时间内,人们所关心的还是生产本身,会计还不占重要地位,因此会计还知识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在这种情况下,还不可能有专职人员去担任会计工作,只有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劳动生产效率提高,劳动产品增加,特别是出现了剩余产品后,这种情况才可能得到改变,开始有可能和必要吧会计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成为带有一定程度独立性的会计工作,这是会计管理的雏形。这种变化初步改变了会计工作的地位,从附带的职能变为独立的职能,逐渐发展到承担生产管理的人物,为提高经济效益服务。会计之所以从生产的附带职能变为独立的职能,主要是由于产生了商品货币。从此,社会在生产过程中一切物质资料的生产分配和叫唤都要通过货币来计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会计理论、方法、程序和组织模式,也从简单到复杂,并逐步完善起来。因此,会计是与社会生产的发展及由此产生经济管理的需要分不开的。会计伴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而发展,会计这一个古老的名词,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远在公元前1100年到公元前770年之间的西周时代就已出现“会计”一词。据史书记载,我国古代有为王朝服务的会计,有专职官吏专司其事。春秋时代的孔子就曾当过管会计的官员。“会”和“计”都有计量方面的含义,并奇瑞都有汇总计算的意思,据有关历史资料考证,会计在当时的基本含义是:既有日常的零星的核算,又有年终的总和核算,称“月计岁会”。清朝焦循在《孟子正义》中对会和计两字作了具体说明,“零星之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这就是说,平时进行零星计算,期终办理决赛,把日常的核算与定期的总括核算两方面的含义都包括在一起。虽然这种简单的字面解释无法概括现代会计的丰富内容,但基本上能表达会计在核算部分的基本特征。 会计作为一项经济活动的记录、计算和汇总工作,无论在中国货在国外都有悠久的历史了,但是,会计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具有一套科学的计量、确认和记录的方法,则是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产物。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一切商品都有价值,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就有价值的耗费和形成、价值的实现和收回,价值的分配与积累等经济活动,对于这些经济活动从价值上进行核算和管理,离开会计工作就无法实现。会计以其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和分析检查为手段,目的是从一个特定的侧面管理一个单位占用财产物资和发生的劳动耗费,确保公平合理的收益分配,参与经营决策,实行会计监督,并为宏观经济管理和有关个方面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一次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管理活动。 会计做为一种那个管理形式并具有特定的技术方法,在我国有着长期的历史。自奴隶社会周朝开始,会计就有了发展。周朝廷和各地的奴隶主已经利用会计来管理一切贡、赋、徭、役等的征收和分配,并设有“司会”的专门官职,掌握钱粮,赋税收支,进行“月计岁会”,从秦朝到汉朝,都设有掌握钱粮、赋税和官廷财务收支的官吏。在古代,会计实际上市经济工作的主管。在会计技术方法方面,秦汉建立了一“入”、“出”为记账符号的定式会计记录方法,从西汉开始,会计与统计就分别在不同的账册中加以处理,会计账册成为簿,而统计账册成为籍。唐宋之际产生并完善了相当科学的会计结算方法,即“四柱结算法(四柱清册)”,“四柱结算法”的基本公式为“旧管(初期余额)+新收(本期收入)-开除(本期支出)=实在(期末余额)”。明末清初,在“四柱结算法”的影响下,民间出现了可以核算盈亏的“龙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三章第三节光合作用教案(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叶绿体的结构以及其中的光合色素,理解其中的色素与光合作用的关系;理解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基本过程和相互关系;理解光合作用的生理意义以及在生物界中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意义。 2.让学生初步学会提取、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和技能;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概括物质和能量转化的本质,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 3.通过光合作用的意义的教学,使学生在理解绿色植物在维持环境稳定中的作用,理解光合作用产物对人的生活和生产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增强学生关心爱护绿色植物,关心发展农业的意识从而对学生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 1.叶绿体的结构特点以及其中的光合色素的种类和作用,是本课题教学的重点之一。因为: (1)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结构基础,且这种结构和成分与其光合作用具有一定的适应关系。如,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及其吸收光谱,色素在片层上的分布、基粒片层的垛叠形式、基粒和基质的关系等,都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学生清楚地知道这些结构和成分,才能顺利地理解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发生的场所。 (2)在第一章细胞部分,学生接触了叶绿体色素种类的知识,另外学生在生活中也经常看到或听到过有关叶绿素和胡萝卜素的知识,但没有提取和实际看到过各种叶绿体中的色素。因此学生对亲自从叶片中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具有浓厚的兴趣和渴望。做好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不但可使学生学会有关方法,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加深对有关知识的认识。

2.光合作用的过程的内容,是教学的又一重点。因为: (1)光合作用过程是本课题的核心内容。学生只有认识了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才能理解从光能、ATP分子中活跃的化学能到糖类等有机物分子中的稳定的化学能这一能量转移过程,掌握光合作用的能量和物质变化的本质。使学生对光合作用的认识水平,在初中的基础上前进一步。 (2)学生只有知道光合过程的各个环节,才能理解内外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才能进一步研究如何提高光合效率的途径,提高农业产量的技术。因此,学习光合作用的过程,是深入联系生产实际的理论基础。 3.光合作用的意义,也是教学的重点。因为: (1)通过光合作用的意义的教学,可使学生理解,当今世界面临的粮食、化石能源、环境污染等重大问题的解决与研究光合作用的关系。知道人类需要的农产品,归根结底要靠光合作用去生产。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应该把培育高光合效率的农作物品种,发明提高农作物充分利用光能的时间、空间的技术等途径作为研究方向。知道增加植被面积和质量,是改善环境的有效途径等。这些,是学生必备的科学素养。因此,光合作用的意义,是培养学生关心生物科学及其发展,关心社会问题的解决等意识的好材料,应充分重视。 (2)从生物界看,光合作用是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供绿色植物本身利用,也是地球上绝大多数生物体中有机物的来源,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这些,是学生学习呼吸作用、生态系统等内容的基础。 4.光合作用中的物质和能量变化,是教学的难点。因为,学生对有关的物理和化学知识不熟悉,特别是有机化学知识,高二第一学期多数学校未学习到。对光合作用中的光能到电能、电能到不稳定的化学能、从不稳定的化学能到稳定的化学能的转变的必要性的理解,对暗反应中的二氧化碳的固定、三碳酸的还原等的必要性的理解都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题的参考课时为二课时。 二、第一课时:

《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教案(1)

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 知识目标: 1、解释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隔离、物种的概念。 2、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3、阐述突变和基因重组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4、尝试探究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 5、分析并阐述隔离与物种形成的关系 能力目标: 1、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2、运用生物进化观点解释一些生物现象。 情感目标: 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1、种群、物种、基因频率、隔离等概念。 2、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教学难点: 1、基因频率的概念。 2、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 3、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 讨论法,分析法,探究性学习 技术媒体和实验器材: 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例1.某工厂有男女职工各200名,对他们进行调查时发现,女性色盲基因的携带者为15人,患者为5人;男性患者为11人,那么这个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为多少?( ) A .12 % B .9 % C .6 % D .4.5 % 解析:色盲基因频率为:(15+2×5+11)/(200×2+200)=6%。 例2.某种群中AA 、Aa 、aa 的基因型频率如右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繁殖成功率低的个体。则该种群经选择之后,下一代中三种基因型频率的结果最可能是 解析:根据题干图中各基因型的阴影所占的比例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A 个体繁殖成功率

最低,产生的后代数量少,aa个体繁殖成功率高,产生后代数量多,Aa个体繁殖成功率居中。因此,该种群的后代中AA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不断下降,aa个体所占的比例不断上升。 例3.(多选)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种群中的个体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生物进化 C.种群通过个体的进化而进化D.种群通过地理隔离可能达到生殖隔离 解析:种群发生变异后,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自然选择,使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种群中相应基因的频率不断提高,相反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留下后代的机会少,种群中相应基因的频率会下降。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了生物的进化。但生物的进化是以种群为单位进行的。地理隔离决定了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发展方向不同,从而出现种群间基因库的不同,当种群间的基因库出现明显差异,就有可能出现生殖隔离。 例4.某植物种群,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则: ⑴该植物的A、a基因频率分别是、。 ⑵若该植物自交,后代中AA、aa基因型个体分别占、。这时A、a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⑶依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这种植物在两年中是否发生了进化?,原因是。 ⑷由此可见,进化的单位是,进化的原材料由提供,生物进化方向决定于,进化的实质是。 解析:⑴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则Aa基因型的个体占50%,所以A的频率为30%+50%÷2=55%,a的频率为1—55%=45%。 ⑵若该植物自交,后代中AA基因型个体的比例为30%+50%×1/4=42.4%,aa基因型个体的比例为20%+50%×1/4=32.5%。则Aa基因型的个体占后代的25%,再按第⑴中同样的方法计算,得到A的基因频率为55%,a的基因频率为45%。 ⑶由于该植物种群在这两年中基因的频率没有发生改变,所以没有发生进化。 [随堂演练] 1.关于生物进化的方向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种群中生物个体的变异是定向的 B.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定向的 C.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D.生物的进化是定向的 2.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的因素是 A.自然选择 B.生殖隔离 C.基因突变 D.生存斗争 3.(多选)突变的有利和有害是相对的,下列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正确 ..的是 A.突变的有利与有害可因生物的不同生存环境而异 B.突变的有利与有害可因人类的需求不同而异 C.有的突变对生物生存有害,但对生物进化有利 D.有的突变对生物生存有利,对生物的进化也有利 4.(多选)下列有关地理隔离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造成地理隔离的障碍,对于陆生生物往往是水域、山脉、沙漠等,对于水生生物一般是陆地 B.地理隔离在物种的形成中起着促进性状分离的作用 C.物种大多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而形成的 D.地理隔离使一个种群分为多个小种群,各自向不同方向发展 5.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常染色体上的隐性致病基因引起的,患者在幼年时期夭折。现在A、B两地区进行调查,其中B地区流行疟疾。两地人群中各种基因型的比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对我们的启示

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对我们的启示 李雪妮10108086003 在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中,有两点转变特别值得我们注意,一是管理理论的人性假设基础,也就是说在管理理论所研究的管理对象是什么样的人,一是文化,包括企业文化、民族文化、潮流文化等,尤其是民族文化在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鉴于此,本文将西方管理理论对我们的启示分为两个大板块:人性假设的演变历史对我们的启示以及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所启发的管理创新。 启示一:以人为本——西方管理理论中人性假设的演变及其启示人性假设是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基石和演化线索,我们可以从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中人性假设的演变里获得一些启示。 西方管理思想史上先后出现了六种主要的人性假设,即“工具人”、“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和“道德人”。 1.“工具人”假设。前泰勒时代,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不高,管理范围往往只限于家庭或手工业作坊。与之相适应,这一时期形成了一种基于“工具人”假设至上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以主要用暴力取得绝对集权、组织结构简单、经验管理、以维护自身的权威与地位的稳定为管理的首要目标。 2.“经济人”假设。“经济人”假设起源于享乐主义哲学和劳动分工的经济理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私利,为了争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工作动机就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 3.“社会人”假设。“社会人”又称社交人,是人际关系学家埃尔顿·梅奥根据霍桑实验的结果于1933年在其发表的《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一书提出的。“社会人”假设理论认为人是有感情的社会性动物,是社会关系的产物,人不仅是经济的,还是社会的,满足人的社会需要比满足人的经济物资需要更能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 4.“自我实现人”假设。这种人性假设是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该假设认为所谓自我实现是指人都需要发挥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只有人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人才会感到最大满足。 5.“复杂人”假设。随着社会的进步,在新的管理环境下,原有的管理理论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教案(优质课)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教学设计熊英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一、课程分析: 本章课程的核心是介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和其他科学理论的发展一样,不是简单的新理论对旧理论的否定和排斥,而是新理论对旧理论的修正、深入和扩展。从拉马克的进化学说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以及现代进化理论的由来,大体都走过了这样的轨迹。这些应该成为处理本节教学内容的基本脉络。本节内容包括: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和达尔文以后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其中重点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过生物进化的内容,知道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但是现在已经遗忘,而且拉马克进化论,达尔文进化论的贡献及其局限性尚不了解。因此介绍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过程,分析拉马克和达尔文的进化理论的重要贡献和历史局限性,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不是一个静态的体系,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 三、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概述拉马克的进化理论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2)评述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性; (3)运用生物进化的观点解释一些生物现象。 2、过程与方法 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由教师提供讨论的素材,组织引导学生讨论、活动,最后由师生共同总结的形式进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 (2)学习达尔文的执着精神,树立辩证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四、设计理念: 此部分内容简单,前后顺序逻辑严密,框架思路清楚。以教师引导、点拨;学生自学探究的方法处理教学内容是可行的。关于拉马克的进化学说,教师可以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评说其要点,然后教师可以指出,拉马克的进化学说是达尔文学说之前影响最大、最为系统的进化理论;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本节教学的中心。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综合了生物学各学科的成就和多种生物进化因素建立起来的,因此,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学生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由来的关键。因此大致思路如下:通过录像片段引入本课学生通过自学掌握拉马克进化学说 4个图片并结合长颈鹿的进化探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自学并讨论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性。 自制多媒体课件,主要是插入与自然选择学说内容的录像,和与课文相关的图片,以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感性认识,并利用图片交替和录像展现使学生头脑中呈现出一个完整的生物进化过程。 五、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在网上看到了一段很好的视频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但是看视频前,我们先玩个“猜一猜”的游戏,看哪一位同学可以猜出屏幕上的问题。 通过问题的回答,我们已经知道生物是进化的,而不是女娲造人,也不是上帝造物。那么生物是怎样进化的呢?这节课,让我们共同讨论生物进化的一些学说。 (点评:利用课件,展示由单细胞生物到人的生物进化过程的录像,激发出学生学习兴趣,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管理学的发展,可以简略分为三个阶段: 1)古典管理 2)现代管理 3)当代管理 1. 古典管理理论 1.1科学管理 弗莱德里克?泰勒,科学管理之父”,把管理看作科学并且强调管理者作用的第一人。 泰勒以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力为目的,分析了工作任务,并以科学的方法进行了实验,从而开创了工业管理的新纪元。 科学管理理论不仅仅促进了传统工业的发展,并且为西方的组织结构设定了一个文化基础,同时也为组织行为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1.1.1任务管理法 科学管理理论认为,管理者首先要做的是分析工作任务,着重解决三个问题: 1)要做什么 2)怎样去做 3)何时以及用多长时间去做。 管理者的一切努力都是为解决这三个问题,这就是为什么科学管理理论也被称为任务管理法。 1.1.2行为指导 泰勒把某一特定工作分成两个部分,被管理者要做的工作以及管理者要做的工作。为了找出管理某项工作的科学方法,泰勒需要事先调查以建立一个实施的样本,调查包含以下五个步骤: 1)找到适合完成这一特定工作的适量的工作者 2)仔细研究并分清每一个工作者的具体工作环节,以及他们完成相应环节所需使用的工具 3)用秒表记录下他们做每一个工作环节的具体时间,选择其中最快的方法 4)去掉那些错误的、节奏慢的、无用的步骤 5)最终整理出一套最快最好的工作流程和最适用的工具 泰勒的目的是让管理者努力把工作任务分成相对明确环节的同时,用可以量化的标准对各个 环节进行控制。管理工作就是监控所有的环节。 此外,泰勒注意到要了解工作者的期望值,并且要提供培训使他们适应并满足他们所做的工 作。科学管理理论的奖励机制与工作者完成的工作有关,因而工人也可以获得更高的工资。 泰勒认为,在科学管理理论下,与培训教师合作融洽的员工有机会获得个人的发展,当所有的问题由他单独面对时,他会比在没有接受训练的情况下做得好”。科学管理理论在本质 上是重新协调员工能力的一种方式。 1.1.3工作定量系统

高中生物必修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知识点

第六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一节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 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1、理论要点: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 2、进步性:认为生物不是神创造的,而是进化的。 3、局限性:缺乏证据,多为主观臆断。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1、理论要点:自然选择(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自然选择。 2、进步性:能够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以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选择材料:由变异提供;内在因素:遗传和变异;进化方向:有自然选择决定;进化动力:生存斗争。 3、局限性: ①不能科学地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②自然选择对可遗传的变异如何起作用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仅局限于个体水平) 三、现代达尔文主义 (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1、种群: 概念: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称为种群。 特点:不仅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而且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种群基因库: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构成了该种群的基因库 3、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的比率。 基因型频率是指某种特定基因型的个体占群体内全部个体的比率。 ①按定义计算: 例1:从某个群体中随机抽取100个个体,测知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分别是30、60和10个,则:基因型AA的频率为______;基因型Aa的频率为 ______;基因型 aa的频率为 ______。基因A的频率为______;基因a的频率为 ______。 答案:30% 60% 10% 60% 40% ②某个等位基因的频率 = 它的纯合子的频率+ ?杂合子频率 例:某个群体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30%、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60% 、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10% ,则:基因A的频率为______,基因a的频率为 ______ 答案: 60% 40% (二)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但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三)自然选择决定进化方向: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四)突变和基因重组、选择和隔离是物种形成机制 1、物种: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地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征,而且自然状态下能相互交配并能生殖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2、隔离: 地理隔离: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 生殖隔离:指不同种群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产生不可育的后代。 3、物种的形成: ⑴物种形成的常见方式:地理隔离(长期)→生殖隔离

(完整版)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

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 了解+评价观点和核心思想 初次提出 战略管理一词最初是由美国学者安索夫于1976年在其所著《从朕略计划走向战略管理》一书中提出的。 早期战略思想阶段——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 在此阶段,虽没有出现完整的战略理论体系,但已产生了很精彩的战略思想,美国哈佛大学的迈克尔·波特教授对此作了精辟的概括,。 主要观点/主要内容 波特的竞争战略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可以从五个方面理解:五力模型、三大战略、价值链、钻石体系、产业集群。 1、五力模型在其经典著作《竞争战略》中,他提出了行业结构分析模型,即所谓的“五力模型”,认为决定企业获利能力的首要因素是“产业吸引力”,企业在拟定竞争战略时,必须深入了解决定产业吸引力的竞争法则。竞争法则可以用五种竞争力来具体分析:行业现有的竞争状况、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客户的议价能力、替代产品或服务的威胁、新进入者的威胁。这五大竞争驱动力,决定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并指出公司战略的核心应在于选择正确的行业,以及行业中最具有吸引力的竞争位置。 2、三大战略迈克尔·波特教授的竞争战略理论,企业的利润将取决于五力模型共同作用的结果。波特总结出了三种具有卓越成效的通用战略,即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业务聚焦战略,并指出了三大战略与五种竞争力量的关系,为企业制定战略提供了线路。 3、价值链价值链就是一套分析优势来源的基本工具。它可将企业的各种活动以价值传递的方式分解开来,借以了解企业的成本特性,以及现有与潜在的差异化来源。企业的各种活动既是独立的,也是互相联结的。企业应该根据竞争优势的来源,并透过了解组织结构与价值链、价值链内部的联结,以及它与供应商或营销渠道间的联结关系,制定一套适当的协调方式,而根据价值链需要设计的组织结构,有助于形成企业创造并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 4、钻石体系在企业竞争的成功上,国家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此,波特将他的研究更延伸到了国家竞争力上。针对这个主题,波特提出“钻石体系”(又称菱形理论)的分析架构。他认为可能会加强本国企业创造竞争优势的速度。包括:1、生产要素2、需求状况/3、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4、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表现。 钻石体系是一个动态的体系,它内部的每个因素都会相互拉推影响到其它因素的表现,同时,政府政策、文化因素和领导魅力等都会对各项因素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掌握这些影响因素,将能形成国家的竞争优势。 5、产业集群区域的竞争力对企业的竞争力有很大的影响,波特通过对10个工业化国家的考察发现,产业集群是工业化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在所有发达的经济体中,都可以明显看到各种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不同产业集群的纵深程度和复杂性相异。许多产业集群还包括由于延伸而涉及到的销售渠道、顾客、辅助产品制造商、专业化基础设施供应商等,政府和其他提供专业化培训、信息、研究开发、标准制定等的机构,以及同业公会和其他相关的民间团体。因此,产

会计的历史演变过程

平时进行零星计算,期终办理决赛,把日常的核算与定期的总括核算两方面的含义都包括在一起。虽然这种简单的字面解释无法概括现代会计的丰富内容,但基本上能表达会计在核算部分的基本特征。 会计作为一项经济活动的记录、计算和汇总工作,无论在中国货在国外都有悠久的历史了,但是,会计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具有一套科学的计量、确认和记录的方法,则是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产物。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一切商品都有价值,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就有价值的耗费和形成、价值的实现和收回,价值的分配与积累等经济活动,对于这些经济活动从价值上进行核算和管理,离开会计工作就无法实现。会计以其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和分析检查为手段,目的是从一个特定的侧面管理一个单位占用财产物资和发生的劳动耗费,确保公平合理的收益分配,参与经营决策,实行会计监督,并为宏观经济管理和有关个方面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一次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管理活动。 会计做为一种那个管理形式并具有特定的技术方法,在我国有着长期的历史。自奴隶社会周

朝开始,会计就有了发展。周朝廷和各地的奴隶主已经利用会计来管理一切贡、赋、徭、役等的征收和分配,并设有“司会”的专门官职,掌握钱粮,赋税收支,进行“月计岁会”,从秦朝到汉朝,都设有掌握钱粮、赋税和官廷财务收支的官吏。在古代,会计实际上市经济工作的主管。在会计技术方法方面,秦汉建立了一“入”、“出”为记账符号的定式会计记录方法,从西汉开始,会计与统计就分别在不同的账册中加以处理,会计账册成为簿,而统计账册成为籍。唐宋之际产生并完善了相当科学的会计结算方法,即“四柱结算法(四柱清册)”,“四柱结算法”的基本公式为“旧管(初期余额)+新收(本期收入)-开除(本期支出)=实在(期末余额)”。明末清初,在“四柱结算法”的影响下,民间出现了可以核算盈亏的“龙门账”,清代又产生了“四脚账”。这些中式会计的记账方法形成了中式会计的一个特色。 在国外,会计也有悠久的历史。在原始的古印度小公社里,已经有了一个记账员,专门登记农业账目。古巴比伦商人已有所谓的“现金记录”,

高中生物5.1《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教案2苏教版必修2_20120601082930234

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 教学内容分析: 第一节介绍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现代达尔文主义的主要观点、分子进化的中性学说、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发展的意义,并以此来分析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这些知识是学习生物多样性的基础。本节还着重介绍了现代达尔文主义的主要观点,从而阐明了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在长时期内遗传组成上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为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改变,即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学生在学习第一章第二节“生物科学的学习过程”时已经对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及中性学说有了初步了解,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现代达尔文主义对达尔文进化论的补充与完善,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生物学科学素养。本节活动较多,有助于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处理数据信息等能力的提高。 知识目标: 1、解释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隔离、物种的概念。 2、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3、阐述突变和基因重组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4、尝试探究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 5、分析并阐述隔离与物种形成的关系 能力目标: 1、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2、运用生物进化观点解释一些生物现象。 情感目标: 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1、种群、物种、基因频率、隔离等概念。 2、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1、基因频率的概念。 2、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 3、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 讨论法,分析法,探究性学习 技术媒体和实验器材: 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教学流程图:

建国以来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发展的文献综述

建国以来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发展的文献综 述 在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和会计学会成立以前的30年里,我国的会计理论研究经历了在挫折与阻碍下的缓慢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多里,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不断稳步推进,会计理论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中国会计学会自成立以来的工作充分表明,它对推动会计理论研究的深人,并向实用方向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学者对三大基金中会计类项目的立项情况进行梳理与研究,对促进我国现阶段会计科学研究乃至会计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目的在于以时间为主轴,将发展过程分为三大阶段,基于改革开放30年来的中国会计研究,会计学会自成立以来的工作成果和近十年间国家三大基金资助会计类项目的统计研究这三个纬度,从不同侧面简述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发展进程。第一阶段:改革开放以前的会计理论研究(1949-1978) 建国之初,一场关于会计是否具有阶级性的争论开始了,争论的结果是会计具有阶级性,为我国按照苏联模式进行会计制度建设和会计教学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50年代后期,会计对象的研究成为主角。而对会计对象的研究又促进了我国自主会计学原理一类的著作的繁荣(葛家澍,2000)。在经历文革十年动乱的影响后,会计研究又几经停滞和倒退(孙铮和贺建刚,2008)。这一阶段可称之为会计理论研究在曲折中成长的时期。

第二阶段:改革开放、会计学会成立至二十一世纪初的会计理论研究(1978-2001) 1978年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创新性变革助推我国会计研究发展迎来空前繁荣,也使会计理论研究真正进入了繁荣发展阶段。孙铮和贺建刚(2008)以会计信息有用性为研究视角,为评价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及其研究特征,并对我国的会计研究发展加以回顾。这一时期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主要成果有:会计基本问题研究、会计准则与国际化、会计信息质量、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会计信息的契约有用性,会计信息在其他方面的作用等。推动我国会计研究发展的影响因素有:中国会计学会的成立、引进国际先进的会计理论与方法、资本市场的建立与发展、会计教育制度改革、会计专业期刊的发展等。 葛家澍(2000)提出,自1980年中国会计学会成立以来,产生了关于会计本质的讨论--管理活动论和信息系统论,此争论带来了会计职能的研究;引进并开展对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研究;关于企业准则的研究;组织具有中国特色会计理论的与方法体系的研究;以及会计若干新领域、新学科的探索。中国会计学会成立后,不仅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的研究,同时还促进会计的若干新学科、新领域的探索。 这一阶段可以称作我国会计理论发展取得质的飞跃和空前繁荣发展的阶段。 第三阶段: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会计理论研究(2001-2012)

《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教案(2)(1)

生物进化理论发展 一、知识结构 二、教材分析 本节着重讲述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教材首先在初中生物课的基础上,以“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和适者生存”为主线介绍自然选择。 接着进一步阐述这个学说的重要意义和局限性,并且指出近些年来,生物学家将遗传学、生态学等研究成果引入到进化论的研究中,形成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基础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是本节的重点。 关于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教材着重讲述了两方面的内容:宏观与微观,让学生能较好地理解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关于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教材着重讲述了突变在种群中出现的数量,以及突变对生物体生存的影响等。 关于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教材举例介绍了生物如何在自然选择作用下,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的结果。 关于隔离导致物种形成,教材主要讲述了物种的概念、隔离和物种的形成这三方面的内容。首先,简要介绍物种的概念,然后讲述隔离的概念和类型,再后举例讲述了经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的物种形成方式。 教材在最后进行了内容的归纳和总结,阐述了四个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学生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了解。 本节中关于种群的内容,可为第八章《生物与环境》中有关种群的内容打下基础;有关进化的原材料、物种的形成等知识需要第六章《遗传和变异>>中有关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数目变异等内容作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A:知道)。 (2)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的概念,以及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B:识记)。 (3)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的原因(B:识记)。 (4)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B:识记)。 (5)隔离的概念和类型,以及隔离与物种形成的关系(B:识记)。 2.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四、重点·实施方案 1.重点 (1)基因频率的概念。 (2)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历程与 人类的管理活动具有悠久的历史,形成了丰富的管理思想。西方管理思想是人类管理思想不断发展的结晶,在管理思想史上 具有重要的地位。考察西方管理思想的演变历程,有利于我们从中正确地吸收和消化西方先进的管理思想,实现我国管理科学的 跨越式发展。 1传统管理阶段 人类最早的管理活动是从原始家庭组织开始的,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不断扩展,社会组织结构也从简单到复杂不断发展,管理活动也随之扩展到社会各个领域。18世纪60年,以英国为 代表的西方国家开始了第一次产业革命,人们开始把科学思想运 用到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一批卓有贡献的思想家、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进入了传统管理阶段,其代表人物有亚当斯密、查尔 斯巴贝奇和罗伯特欧文等。 (1)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观点和经济人观点。斯密在17 7 6年发表《国富论》,认为劳动分工能带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并提出了经济人观点,认为人们在经济行为中追求的完全是私人利益。 (2)查尔斯巴贝奇的作业研究和报酬制度。巴贝奇183 2年发表《论机器与制造业的经济》,认为要提高工作效率,必须仔细研究工作方法,同时还提出了一种工资加利润的分配制度,为现代劳动工资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做出了重要贡献。

(3)罗伯特欧文的人事管理。欧文提出要缩短工人的劳动 时间、提高工资、改善住房,并在自己的企业进行改革试验证明:重视人的作用、尊重人的地位可以使工厂获得更大利润。 在传统管理阶段,管理基本上处于积累经验阶段,为后来泰勒等人创立科学管理体系打下基础,开始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的过渡。 2古典管理理论阶段 古典管理理论产生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该学派把管理分为三个主要职能———计划、组织、控制。古典管理理论主要包括科学管理理论和古典组织理论。 2.1 科学管理理论 这个管理学派认为可以从“科学”的观点去分析所干的工作和对劳动进行监督,通过客观事实分析并利用从经验中得到的数据应能找到进行工作的最好办法。 (1)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泰勒1911年出版《科学管理原理》,奠定了科学管理理论的基石。其理论主要包括以下6 个方面:确定合理的工作标准;工作方法标准化;合理配备工人;差别计件工资制;实行职能工长制;例外管理。 (2)莉莲吉尔布雷思和弗兰克吉尔布雷思简化工作的原则。吉尔布雷思夫妇在动作研究和劳动简化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并总结出了劳动中许多特征不同的分动作,提高了劳动效率。 3) 甘特工作计划的原则。甘特的贡献主要有:甘特图表、任务 奖金制度、非金钱因素论。甘特还认为,提高效率的最重要源泉是管理人员的工作方法而不是劳动者。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