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成语与传统文化

成语与传统文化

成语与传统文化
成语与传统文化

内容提要: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的祖先用劳动和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积淀,是我们的民族之根、民族之魂。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具有长久的生命力。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精神力量。“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对中国的传统思想、社会生活、文化艺术、节日风俗等内容进行介绍,让读者能够全面领略它的魅力。

这本由张晶编著的《中国成语》讲述了中国成语的故事。

《中国成语》包括了请君入瓮;程门立雪;黔驴技穷等成语故事。

精彩页:

一衣带水释义:原形容河流狭窄,仅像一条衣带那样宽。后来比喻仅隔一水,极其邻近。

出处:《南史·陈后主纪》:“我为百姓父母,岂可一表带水不拯之乎?”隋文帝杨坚取代北周后,野心勃勃,有志于统一中国。他在北方实行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政策,使隋朝国力大增。

而南陈后主陈叔宝此时却沉迷于声色犬马之中,完全没有意识到危险将至。

陈叔宝荒淫无度,经常数日不理朝政,朝中百官对他很不满。百姓常年忍受着沉重的苛捐杂税,生活相当困苦,也都对他怨声载道。后来,边臣回报隋朝厉兵秣马,大有南下攻陈的野心,群臣都为之紧张起来。陈叔宝却不屑一顾,认为南陈占据长江天险,隋朝根本不可能轻易攻打过来。群臣百般劝谏,但都得不到陈叔宝的采纳,最后只好听之任之。

隋文帝也知道南陈占据长江天险,且粮草富足,并不容易攻取,所以迟迟没有付诸行动。一次,隋文帝向仆射高频询问灭陈的计策,高须回答说:“南陈虽然朝廷涣散,兵力不及我们。但他们据守长江,粮草充沛,若要强攻,我们未必能有十足的获胜把握。不过,我倒有一计。可以决胜。”隋文帝惊喜地追问道:“是何妙计,赶快说来听听。”高颖继续说道:“江南的庄稼比江北成熟得早,我们可以在他们收获的季节,故意大张旗鼓,让他们以为我们马上要发兵攻陈。他们为了防守,一定会放弃农事,屯兵布防。等他们作好了迎战准备,我们就鸣金收兵。这样一来,他们误了农时,粮草一定受损。此后,每到他们准备收割庄稼时,我们就这样捉弄他们一回。如此一来,南陈一定觉得我们隋朝不过是雷声大,雨点小,渐渐疏于防范。等他们不再作迎战准备时,我们就真的出兵渡江,这样一定可以打得他们措手不及。而且,江南的粮食不像我们北方囤积在地窖中,而是囤积在地面上的粮仓里,我们可以暗地差人前去放火烧毁他们的粮仓。如果连烧几年,陈朝的财力、物力就会大大削弱,灭捧它也就容易多了。”隋文帝采用了高颍的计策,经过七年的准备,终于在588年冬下令伐陈。出发前,他对高频说:“我是天下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够因为一条像衣服带子一样狭窄的长江的阻隔,而不去拯救那里的老百姓吗?”隋文帝志在必得,他派晋王杨广为元帅,率领五十万大军渡江南下,向陈朝的都城建康发动猛烈的进攻,很快就攻下建康,俘获了陈后主,灭掉了陈朝。

九牛一毛释义:九头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大的数量中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汉武帝刘彻令李陵率兵五千辅助卫青征讨匈奴。李陵将军出生人死,英勇作战,但寡不敌众,兵败被俘。匈奴首领左贤王看重李陵的才能,施以高官厚禄、金钱美女诱惑,李陵不为动心;左贤王又将他流放草原,百般折磨,李陵不为屈服。

汉武帝却听信奸臣谗言,以为李陵已归顺匈奴,竞下令将李陵的母亲和妻子杀害。李陵的好友司马迁了解李陵的为人,深知他决不会叛国。

司马迁在武帝面前极力为李陵辩护,惹怒了武帝,司马迁非但没有救出李陵,还被关进了大牢。

廷尉杜周为了迎合武帝,造谣说司马迁有诬陷皇帝之罪,竟把司马迁处以最残酷的“宫刑”。司马迁

身心受到了极大的摧残,多次想到了自杀,但他转念一想,像他这样地位低微的人死去,不过像“九牛亡一毛”。于是,他决心忍受耻辱,用自己余下的时问来编纂史书。若干年后,《史记》问世。

从此,中国有了第一部纪传体史书。

司马迁曾把自己的情况写信告诉了他的好友任少卿,后来的人便根据他信中所说的“九牛亡一毛”这句话,引申成“九牛一毛”这个成语。

人人自危释义:每个人都感到自己不安全,有危险。

出处:《史记·李斯列传》:“法令诛罚,日益深刻,群臣人人自危,欲畔者众。”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巡视天下,行到沙丘时,因病重不治而亡。

临死前,秦始皇留下了遗诏,将统领兵马的大权交给大将蒙恬,并让长子扶苏继承皇位。

赵高对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说:“皇帝的遗诏是让扶苏即位,恐怕你连一寸封地也得不到,这可怎么办呢?”胡亥没明白他的意思。于是赵高便将话挑明了说:“诏书和玉玺都在我手上,现今皇帝的死讯和诏书的内容只有你、我、李斯三人知道,只要将诏书上改成你的名字,那皇帝就是你了。”开始胡亥没有同意,他有些担心地说:“李斯也知道诏书的内容,恐怕这件事很难办成。”赵高信心十足地对胡亥说:“只要你同意,李斯那里我去说,不会有问题。”胡亥心中何尝不是一百个愿意,于是,便将一切交给赵高去安排。

赵高单独约见李斯,问他道:“请问,你与大将军蒙恬谁的功劳大?论能力谁强?论威信谁高?论与太子扶苏的关系谁更亲近?”李斯老老实实地说:“这些我都不如蒙恬。”赵高听了接着说:“将来扶苏做了皇帝,一定会任命蒙恬为丞相,到那时你的荣华富贵可就难保了。不如私下修改诏书,立胡亥为皇帝,你仍然可以做丞相,不知你意下如何?”P7-10

目录:

一目十行

一字千金

一窍不通

一鸣惊人

一箭双雕

一衣带水

九牛一毛

人人自危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人木三分

八仙过海

三顾茅庐

三缄其口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口若悬河

口蜜腹剑

大逆不道

大义灭亲

才高八斗

门庭若市

不寒而栗

不翼而飞

专心致志

中饱私囊

双管齐下

天衣无缝

开卷有益

毛遂自荐

水落石出

车载斗量

风声鹤唳

东窗事发

乐不思蜀

令人发指

出口成章

功败垂成

厉兵秣马

叶公好龙

四面楚歌

失道寡助

平步青云

对症下药

打草惊蛇

瓜田李下

生离死别

用兵如神

买椟还珠

交头接耳

价值连城

任人唯贤

华而不实

先斩后奏

名落孙山

多多益善

如鱼得水

如火如荼

字斟句酌

守株待兔

安步当车

安然无恙

安居乐业

当务之急

此地无银三百两汗流浃背

百发百中老马识途老生常谈自惭形秽自相矛盾讳莫如深负荆请罪过河拆桥防患未然两全其美兵不厌诈初出茅庐含沙射影呕心沥血吴牛喘月囫囵吞枣完璧归赵弄巧成拙抛砖引玉投笔从戎改过自新杞人忧天沧海一粟沧海桑田花言巧语赤膊上阵近水楼台尾大不掉刻舟求剑卧薪尝胆孤注一掷夜郎自大明目张胆歧路亡羊视死如归居安思危画龙点睛狐假虎威盲人摸象直言不讳鱼目混珠前功尽弃骄兵必败

洛阳纸贵

草木皆兵

草船借箭

背水一战

赴汤蹈火

闻鸡起舞

家喻户晓

爱屋及鸟

狼狈为奸

恶贯满盈

班门弄斧

病人膏肓

破釜沉舟

破镜重圆

胸有成竹

请君入瓮

高枕无忧

釜底抽薪

患得患失

梁上君子

掩耳盗铃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欲速则不达

脚踏实地

黄粱一梦

游刃有余

凿壁偷光

程门立雪

落井下石

道听途说

暗度陈仓

暗箭伤人

精卫填海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墨守成规

鹤立鸡群

黔驴技穷

孺子可教

鹬蚌相争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心得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心得[优秀范文5篇] 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内容提要]:文化魅力是文化软实力的前提和不竭源泉,一个民族的复兴,必须有文化的复兴作后盾。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时代浪潮,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它与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相结合,成为推动当代社会发展的强劲力量。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我们必须将文化建设作为我国全面发展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个战略性目标,努力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当代的国际大环境下,对全面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 软实力 Abstract: In today’s world, culture, the premise and source of a nation’s soft power, serves as an indispensable backup force in its peaceful rejuvenation. With the coming of the era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multi-polar world, cultural soft power h as become a necessary part of a nation’s comprehensive strength, which, combined with its hard power in

economy and military, works as a strong forc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cultural soft power is st ill in its infancy stag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with its long history and countless brilliant achievements, works a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improving China’s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in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Therefore, brillia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must be utilized as a strategic tool in our country’s overall development. Key words: brilliant traditional culture; China; soft power 引言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孟宪实曾经说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挖掘我国传统文化的软实力之源,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1?。我国传统文化具有五千多年漫长悠久的历史,孕育了辉煌灿烂、独树一帜的中华文明,是全人类文化宝库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文化形态。在以往的漫长岁月中,传统文化经过历代优秀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的阐发和完善,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性格和气质中不可替代的文化传统,并且深深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征文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征文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看书,听别人讲故事,走亲访友,我耳闻目睹了许多中国传统礼仪文化。而经过今年学习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本资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五千年,中国一路风尘仆仆走来,脚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在今天,一提及中国传统礼仪,大多数人并没有什么清晰概念。甚至认为这种传统礼仪人化是过时的东西。这说明中国礼仪文化正在遭受着史无前例的摒弃与不屑。然而,中华民族传统礼仪文化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处理人际关系的实践结晶,是人与人之间行为规范的准则。 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为求得正确答案一起去老师家请教。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来到程家时,适逢先生坐在路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老师,就恭恭敬敬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过来良久,程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遍身披雪。脚下雪已有一尺多厚了。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了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礼仪是律己,进人是一种规范,是表现了对他人的尊重。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 东汉黄香仅仅九岁,就懂得尊老爱幼,孝顺父母。在冬天严寒之时,就用自己的身体将父母的被子温暖后,再请父母安寝。在夏日炎热之际,则用扇子给父母扇凉驱蚊,以侍

奉父母安寝。黄香温席是在中国传统孝之礼仪,孝顺父母,从小事做起。 近百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优秀的伦理道德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今的人们已经有了较之过去更为雄厚的经济基础来孝敬老人,心已经没了,孝敬父母不是有心无力,而是有力无心。 唐朝贞观年间,西域回纶国是大唐的藩国,一次,回纶国为了表示对大唐的友好,派使者带一批珍宝见唐王。其中最珍贵的是白天鹅。途中,白天鹅不谨飞走,使者只拔下几根鹅毛,却没能抓住白天鹅,使者在担心害怕之余把鹅毛献给了唐太宗。唐太宗并没有怪罪他,反而觉得他忠诚老实,不辱使命。从此,“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故事就流传开来。 中国传统礼仪,应是体现精神价值的生活方式,传承它可以使我们的礼仪文化发扬光大。 传统礼仪毕竟是中国传续了几千年的血脉。若血脉堵塞,中国只能被称为是一个现代国,而不能称其为中国了。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国人和海外人引以为荣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凝聚力。没有它,国人将迷失自我;没有它,中国便只剩下一个空壳。 纵观古今中外各国发展,世上没有一个民族是否定自身传统礼仪的。没有任何一个民族会认为自己的优秀的传统礼

成语的文化内涵

成语的文化内涵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成语的文化内涵 语言词汇中的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汉语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 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例如: 言简意赅勇往直前相反相成实事求是 诲人不倦经年累月千钧一发缘木求鱼 削足适履七手八脚细大不捐坐井观天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其中有古书上的成句,也有从古人文章中压缩而成的词组,还有来自人民口里常说的习用语。有些意义从字面上可以理解,有些从字面上就不易理解,特别是典故性的。如“汗牛充栋”、“虎踞龙蟠”、“东山再起”、“草木皆兵”之类,在汉语成语里占有一定的比 例。汉语历史悠久,成语特别多,这也是汉语的一个特点。 成语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最主要的一点是习用语和谚语是口语性质的,成语大都出自书面,属于文语性质的。其次在语言形式上,成语几乎都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而习用语和谚语总是松散一些,可多可少,不限于四个字。例如“快刀斩乱麻”、“九牛二虎之力”、“驴唇不对马嘴”、“前怕狼,后怕虎”,这是常说的习用语;“百闻不如一见”、“真金不怕火炼”、“有志者事竟成”、“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是一些经验之谈,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属于谚语一类。成语跟习用语、谚语是不一样 的。 成语大都有一定的出处。如“狐假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鹬蚌相争”出于《燕策》,“画蛇添足”出于《齐策》,“刻舟求剑”出于《吕氏春秋·察今》,“自相矛盾”出于《韩非子·难势》,都是古代的寓言。如“完璧归赵”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沉舟”出于《史记·项羽本纪》,“草木皆兵”出于《晋书·苻坚载记》,“一箭双雕”出于《北史·长孙晟传》,“口蜜腹剑”出于《唐书·李林甫传》,都是历史上的故事。至于截取古书的文句用为四字成语的更为普遍。如“有条不紊”取自《尚书·盘庚》“若纲在纲,有条而不紊”,“举一反三”取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痛心疾首”取自《左传》成公十三年“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分庭抗礼”取自《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未尝不分庭抗礼”,“奴颜婢膝”取自晋代葛洪《抱朴子·交际》“以岳峙独立者为涩吝疏拙,以奴颜婢膝者为晓解当世”, “胸有成竹”取自宋代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其他采用古人文章成句的也为数很多。如“忧心忡忡”出自《诗经·召南·草虫》,“外强中干”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以逸待劳”出自《孙子·军争》,“水落石出”出自苏轼《后赤壁赋》,“萍水相逢”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牢不可破”出 自唐代韩愈《平淮西碑》。 在人民口里常说的一些四字习用语也可以归入成语里来。如“咬文嚼字”、“拖泥带水”、“阳奉阴违”、“不三不四”、“心直口快”之类,与成语的结构相同。在成语中也有些是接受外来文化而出现的。如“天花乱坠”、“当 头棒喝”、“不可思议”、“不二法门”都是。 成语一般都是四字格式,不是四字的较少。如“五十步笑百步”、“ 欲速则不达”、“ 醉翁之意不在酒”。成语一般所以用四个字,这与汉语本身句法结构和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有关系。 四字的语法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弘扬传统文化-开启智慧人生

弘扬传统文化开启智慧人生(解说词) ——岭南学校传统文化特色教育建设记略 (字幕:百年之计,莫如树人。) 这是一片培育英才的沃土,新生中孕育着无限的希望,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这是一座凝重厚实的学苑,成长时传承着人类的文明,撒播着科学的精神; 这是一处产生思想的殿堂,希望里绽放着生命的光芒,高扬着猎猎作响的人文大旗! 岭南学校创办于2001年4月,十年来,学校艰苦创业,从无到有,砥砺风雨,发展壮大,现在已是桃李溢园,享誉东莞!(影像资料:学校大门) 一、决策篇(字幕: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 信息时代、读图时代的到来,专题片配音对我们民族的文化和人格构成的冲击很大,加上当前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部分学生家长急功近利,对子女寄予过高希望,从而造成学生心理压力大、内心浮躁,现行教育培养的高分学生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不管用,体现的是一种文化涵养的缺失。身为校长的贺国新同志认为以经典教育为主的传统文化教育是弥补这种缺失的一条最可行途径,学校自2005年始倡导中小学生诵读经典,就是希望中国文化从根救起。着眼未来和发展,铸造个性与特色,岭南学校为自己的发展明晰了一条思路。

学校以“立君子志,养君子德,践君子行,奠定学生终身发展基础”为办学宗旨。以“胸怀感恩,心存敬畏”为校训,以“温文尔雅,谨信笃行”为校风,以“见贤思齐,敏而好学”为学风,以“博学修身,诲人不倦”为教风,以“弘扬传统文化,开启智慧人生”为形象口号,紧紧围绕传统文化特色,开启了新的发展模式。(影像资料:字幕:学校校训、校风、学风、教风)(影像资料:贺校长同期声) 二、理念篇(字幕: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离不开对古典文化的吸收,继承、吸收传统是我们弘扬民族文化的必由之路。 经典教育就是让孩子在大脑发育最迅速的专题片配音年龄阶段,通过接触代表人类最高智慧的经典文化,开发其高度智力、培养其健全人格,为孩子的成人成才奠定坚实基础的一种教育方法! 经典教育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经典诵读”。(出示《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弟子规》等书籍的图片) 早在1994年,学者王财贵在台湾发起青少年读经运动,倡导教育从读经开始,主张利用学生人生记忆的黄金时期,诵读中国文化乃至世界一切文化的经典,提升文化修养,以健全的人格、道德和智慧投身于社会。“读经”教育一经倡导,便在台湾得到广泛的响应。后经南怀瑾、杨振宁等诸多有识之士的倡导和推动,祖国大陆和海内外华人均开展了儿童青少年读经活动。(王财贵来岭南学校讲学的视频、图片)

中小学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研究复习进程

中小学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研究

中小学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研究 一)、研究背景和现状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有傲立于世的璀璨文化,有数千年积淀起来的传统美德。“观乎人文,天下化成”。人之为人,是一种高级形态的理性情感动物,有着独特的精神家园需要坚守。然而,我们的传统文化正在受到来自世界各地文化的冲击。由于不加以比较辨别的吸收,以至于泥沙俱下,鱼目混珠,在不知不觉中丢掉了自己的文化精华,吸收了他人的文化垃圾。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符号,尤其是我们这样一个具有悠久文明和文化底蕴的泱泱大国。通过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让小学生了解祖国的灿烂文化,悠久历史,让我们的学生在灵魂深处夯筑起民族文化殿堂的基础,增强民族自豪感。 近年来,公共社会对传统的兴趣日增,对传统的关注越来越强烈,神州大地,各种传统蔚然成风,但很多仅限于形式上的模仿。在中小学教育领域,大部分学生对祖国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而在弘扬传统美德方面也不尽人意,传统文化严重缺失。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曾经说

过,传播中国文化不能一味钻进历史故纸堆,应强调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应与世界上其他文明接轨。现阶段中小学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只是简单地、机械地经典文本诵读或者文本书写,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重视对传统人文积极精神理念的传播,以传统文化为本、以时代精神为辅,融会提炼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国学教材”,引导和教育学生从用新视角去理解传统文化、传承国学。(二)、概念界定与解读 研究如何使得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及积极向上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相统一、融合,探求新时代中华传统文化新的教学模式,探索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新途径。让学生切身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及表现形式,并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有关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的情感,并且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通过课题的深入研究,促使教师不断地汲取养分,加深自身的传统文化功底,真正成为有文化、有涵养的教师;形成浓厚的教科研气氛,逐渐提升教师的理论研究水平,使大家成为学者型教师;研究成果形成专题系列论文,有阶段论文和总结报告;整理出与课题配套的校本教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高二)共50题,每题2分,共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题库一 1. 在教学方法上,塾师基本上采用何种教学方法?() * A.读书指导法 B.课堂讨论法 C.注入式 D.启发式 2. 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诗人是()。* A.李白 B.陈子昂 C.杜甫 D.白居易 3. 下列人体的器官中,属阳的为() * A. 肝 B.脾

C.肺 D.胆 4. 普者黑是()的著名景点。* A.文山 B.临沧 C. 广西 5. 下列物产不是在两汉时期从西域传入内地的是() * A.石榴 B.葡萄 C.菠萝 D.胡瓜 6. “东巴经”是()特有的原始宗教——东巴教的经书。* A.傈僳族 B.纳西族 C. 景颇族 7.

灵渠工程选在兴安县城东南2000米的分水村处建分水建筑物铧嘴和大、小天平,将河水分为两支,并从此开南渠通往湘江,开白渠归入漓江。* 对 错 8. 中国古代称戏曲演员为“梨园子弟”,“梨园子弟”的称号出自哪个朝代() * A. 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9. 阿诗玛的故乡是在()。* A.石林 B.九乡 C. 九寨沟 10. 以李梦阳、李攀龙为首的“前后七子”提出了“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口号。*

对 错 11. 王勃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所属诗篇是() * A.《长安古意》 B.《帝京篇》 C.《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D.《从军行》 12. 肩负起历史的重担,成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并以极大热情投入“新乐府”诗的创作的是() * A. 卢照邻、骆宾王等 B. 李白、杜甫等 C. 白居易、元稹等 D. 韩愈、柳宗元等 13. 比哥伦布远航美洲早87年,比麦哲伦完成环绕地球航行早116年,曾“七下西洋”的著名航海家(),在第七次航海途中,因病逝世于古里(今印度南部科泽科德)。* A.郑和

饮食文化与成语

饮食文化与成语(读书笔记) 从生食到熟食: 饮食男女饥不择食腥臊恶臭茹毛饮血生吞活剥食肉寝皮食生不化 火的使用: 薪尽火传人言辐辏渺无人烟不火食者喝西北风寒食禁烟曲突徙薪焦头烂额另起炉灶增兵减灶因势利导柴米油盐不食人间烟火 炊具: 破罐破摔破釜沉舟以一当十釜底抽薪举鼎绝髌人声鼎沸鼎足而立鼎铛有耳尝鼎一脔鼎中一脔牛鼎烹鸡列鼎而食釜中生鱼釜中之鱼热锅上蚂蚁 餐具: 和盘托出杯盘狼藉打破砂锅箪食壶浆酒囊饭袋一口两匙闻雷失箸当食投箸箸长碗短象箸玉杯雨过天晴头沒杯案 厨用器具: 杵臼之交磨杵成针卸磨杀驴南山可移指山卖磨指山说磨磨刀霍霍砍瓜切菜 食物原料(粮食): 五谷杂粮五谷不分五谷丰登黄粱一梦膏梁锦绣膏粱子弟推陈出新米烂陈仓等米下锅数米而炊无米之炊沧海一粟糟糠之妻民以食为天生米煮成熟饭为五斗米折腰 食物原料(肉类): 肉食者谋肉食者鄙中原逐鹿蕉叶覆鹿守株待兔见兔顾犬见兔放鹰兔死狗烹杀彘教子口腹之累庖丁解牛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踌躇满志善刀而藏牛刀小试牛刀割鸡羊踏菜园如蚁慕膻挑肥拣瘦得其所哉骨鲠在喉鱼与熊掌前庭悬鱼鲍鱼之肆贪饵吞钩太公钓鱼漏网之鱼竭泽而渔鱼米之乡瓮中之鳖瓮中捉鳖食指大动染指羹鼎无偿公子落汤螃蟹手忙脚乱斗酒只鸡无理取闹垂涎欲滴垂涎三尺焚琴煮鹤惊弓之鸟门可罗雀自投罗网一网打尽网开三面卧薪尝胆甘之如饴三日打鱼,两日晒网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放长线钓大鱼

食物原料(蔬菜): 藕断丝连拔葵去织顺藤摸瓜令人喷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食物原料(果品): 哀梨蒸食哀梨并剪断袖余桃投桃报李门墙桃李青梅竹马望梅止渴渐入佳境东家枣完囫囵吞枣火中取栗掷果潘安掷果盈车推梨让枣浮瓜沉李瓜熟蒂落滚瓜烂熟甘瓜苦蒂青门种瓜瓜田李下瓜李之嫌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桃李满天下 食物原料(蛋类): 危如累卵鸡飞蛋打杀鸡取卵鸡蛋里挑骨头 食物原料(调味品): 油盐酱醋火上浇油熟能生巧撮盐入火撮盐入水酸甜苦辣含饴弄孙口蜜腹剑蜜里调油酸文假醋拈酸吃醋争风吃醋姜桂之性鸡毛蒜皮含辛茹苦同甘共苦不知甘苦添油加醋拿糖做醋 食物原料(面食): 画饼充饥一浆十饼有去无回心中有数心中无数热鏊翻饼 食物原料(菜肴): 脍炙人口分我杯羹残羹冷炙残羹冷饭馋涎欲滴山珍海错油煎火燎龙争虎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筵席: 越俎代庖酒池肉林钟鸣鼎食万寿无疆筵无好筵日食万钱无下箸处声价百倍水陆毕陈盛筵难再饱食自若盛筵必散盛筵易散鲜衣美食成龙配套家学渊源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饮食卫生: 饥餐渴饮饥肠辘辘饥焰中烧细嚼慢咽狼吞虎咽食物求饱病从口入贪多嚼不烂 名人与饮食: 孜孜不倦官居鼎鼐不食周粟以暴易暴周公吐哺以水济水南橘北枳嗟来之食乐在其中箪食瓢饮举案齐眉煮豆燃萁相煎何急七步之才自欺欺人饕餮之徒为口忘身食不下咽超然物外食之无肉,弃之可惜

传统文化励志名言警句

传统文化励志名言警句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以下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传统文化励志名言警句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读!希望你们喜欢! 传统文化励志名言警句 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孔子 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4、士可杀不可辱。——孔子 5、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高明 6、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孔子 7、入于污泥而不染、不受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是最难能可贵的革命品质。——周恩来 8、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书经》 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 10、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11、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12、识时务者为俊杰。——孔子 13、天下事以难而废者十之一,以惰而废者十之九。——颜之推 1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15、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16、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孔子 17、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赠白马王彪》 1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19、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2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1、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22、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陆游 2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24、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25、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子 26、人有坎,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颜之推 27、花经雨后香微淡,松到秋深色尚苍。——袁枚 28、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曹雪芹 2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30、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孔子 31、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诸葛亮《出师表》 32、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孔子 33、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孔子 3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3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36、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石玉昆 37、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38、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 39、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 40、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增广贤文》 41、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 42、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43、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44、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礼记》 传统文化的励志标语 1、传播古典文化,成就华夏修养。 2、修身齐家有道,汶林学院传教。 3、传播传统文化,修身美家平天下。 4、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5、传承文明,弘扬文化,立足本国,面向世界。 6、传古今经典,树当代风范。 7、知儒道孝易,看学苑汶林。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9、扬时代弘毅,为万世开太平。

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1)

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祖先留下的宝贵历史遗产,学习它、理解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有助于更加准确而深刻地理解我们民族本身。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信息社会,人类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的深度和广度在持续拓展,“地球村”越来越“小”。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中华民族及其文化以怎样的姿态参与“地球村”的合作与竞争,是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思考的问题。真切把握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较之把握诸如皮肤、头发、眼睛的颜色之类体质特征要困难得多。不过,任何民族,其文化形态即使纷繁多彩,但都能够寻觅到该民族文化的主色调、主旋律。唯其如此,才有英国人绅士风度说,德国人精确高效率说;美国人自由开放说,日本人善采异邦说,等等。我们之所以能够从芸芸众生中大致辨识各民族的特征,是因为每一个民族内部,固然存有着繁复多样的阶级、阶层、集团、党派及个人教养和性格的差别,但同时也深藏着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便是所谓民族精神。学习、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正是我们理解自己,把握中华民族精神的可靠途径。 第二,有助于更加准确而深刻地理解我们当前的国情。跨世纪一代中国人面临的历史使命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完成这个千秋伟业的理解前提是切实认清中国的国情。国情不是空洞物,其实质就是文化的历史及其现状。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走过了艰难曲折的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们的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水准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的要求。数千年传统文化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遗产,同时也带来因袭的重负。外来资本主义文化的积极因素,我们吸取得还很不充分,但其负面影响已引起我们的警惕和忧虑。深入剖析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对今日中国的影响,总结我们走过的道路,是认清国情的必要工作。 第三,有助于以理性态度和务实精神去继承传统,创造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未来。马克思说过:“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自己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中国传统文化,就是我们“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是影响中国人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传统。传统是社会的一种生存机制和创造机制。借助于它,历史才得以延续和发展,社会的精神成就和物质成就才得以保存和实现。正因为如此,文化传统并非仅滞留于博物馆的陈列品和图书馆的线装书之间,它还活跃在今人和未来人的实践当中,并在这种实践中持续改变自己。每一个有志于为民族的未来贡献心智和汗水的中国人,都应该努力熟悉传统,分析传统,变革传统,而学习、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正是培育这种理性态度和务实精神的最好课堂之一。

弘扬传统文化,创新德育途径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a11159971.html, 弘扬传统文化,创新德育途径 作者:黄秋云 来源:《教育界·上旬》2017年第07期 【摘要】道德教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中之重,在中华文化的发展进程中有重大积极意义。文章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出发点,把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道德教育的基础,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对学生提出德育教育要求,针对要求浅析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如何有效开展道德教育。 【关键词】传统文化;创新;德育途径 中国传统文化是在中国五千多年悠久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的,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撑。传承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不可推卸的责任。与此同时,德育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有很好的传承作用。作为中华儿女,要立足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固树立以德育人的标准,使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站稳脚跟,一枝独秀。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成为强大的民族,中华民族在发展进程中遇到无数的困难和挑战,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依然奋力前进,勇往直前。道德教育是传统文化传承主要途径,对学生的身心修养、个人道德素质的提升都有重大意义。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是,与世界上任何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有其积极和消极的部分一样,中国传统文化亦有精华和糟粕。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味抹杀、全盘否定是不客观的。其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冲突,其实并不科学。时下,一些专家认为传统文化在解决中国社会所面临的问题上“包治百病”的看法也有些言过其实。我们认为,对中国传统文化应该持客观、冷静、理性、辩证的态度。 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四个方面:刚健有为、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其中,天人协调思想主要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崇德利用思想主要解决人自身的关系;和与中的思想主要解决人与人的关系。因此,我们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以人学为主的文化,是在提出并努力解决人自身、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处理这些关系时应遵循的总的原则。 二、弘扬传统文化,创新德育途径的重要性 (一)弘扬传统文化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民族文化价值观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进步和发展的动力受文化价值观的影响。中华文化同样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传统文化的价值观一旦

文化的成语

文化的成语 1.诸子百家----原指先秦时期各种思想的代表人物和各个派别,后用来对先秦至汉初各种流派的总称。 2.罢黜百家----罢黜:废弃不用。原指排除诸子杂说,专门推行儒家学说。也比喻只要一种形式,不要其他形式。 3.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比喻艺术及科学的不同派别及风格自由发展与争论。 4.三教九流----旧指宗教或学术上的各种流派。也指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 5.文房四宝----俗指笔、墨、纸、砚。 6.文房四艺----指琴、棋、书、画。 7.琴棋书画----弹琴、弈棋、写字、绘画。常以表示个人的文化素养。 8.琴歌酒赋----弹琴、唱歌、饮酒、赋诗。旧皆逸人、高士之事。 9.源远流长----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 10.浩如烟海----浩:广大;烟海:茫茫大海。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 11.汗牛充栋----栋:栋宇,屋子。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藏书非常多。 12.千载一圣----千年出一圣人。指圣人不常有。 13.先圣先师----旧时尊称孔子;也称周公和孔子或孔子和颜渊。 14.圣经贤传----旧指圣人手订的经典和贤人阐释的著作。 15.一代文宗----宗:宗师。一个时代为众人所宗仰的文学家。亦作“当世辞宗”、“一代宗匠”、“一代辞宗”。 16.开山老祖----开山:指在名山创立寺院;老祖:第一代创业的人。原指开创寺院的和尚。后借指某一事业的创始人。 17.绝圣弃智----圣、智:智慧,聪明。弃绝聪明才智,返归天真纯朴。这是古代老、庄的无为而治的思想。 18.敦诗说礼----敦:敦厚。诗:《诗经》。诚恳地学《诗》,大力讲《礼》。旧时统治阶级表示要按照《诗经》温柔敦厚的精神和古礼的规定办事。 19.道傍筑室----比喻杂采各家之说。亦比喻无法成功的事。 20.稗官野史----稗官:古代的一种小官,专给帝王搜集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以供省览,后称小说或小说家为稗官。指旧时的小说和私人编撰的史书。 21.中西合璧----合璧:圆形有孔的玉叫璧,半圆形的叫半璧,两个半璧合成一个圆叫“合璧”。比喻中国和外国的好东西合到一块。 22.推陈出新----指对旧的文化进行批判地继承,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创造出新的文化。 23.承前启后----承:承接;启:开创。承接前面的,开创后来的。指继承前人事业,为后人开辟道路。 24.古为今用----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使之为今天的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25.变风易俗----指改变旧的风气和习俗。 26.变俗易教----改变原有的习俗和教化。 27.兼收并蓄----把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东西收下来,保存起来。 28.兴灭继绝----使灭绝的重新振兴起来,延续下去。 29.去粗取精----除去杂质,留取精华。 30.去故纳新----犹言去旧迎新。 31.去故就新----就:归于,留下。除去旧的,留下新的。 32.独树一帜----树:立;帜:旗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

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名言警句

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名言警句 1.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2.用东方智慧优化您的生活。 3.发扬中华文化优良传统,创造先进灿烂中华文化。 4.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时代创新精神。 5.传古今文化,播东方神韵。 6.传播古典文化,成就华夏修养。 7.弘扬传统文化,缔造华夏智慧。 8.东方文化之源,当代修身之所。 9.尊重人才,鼓励创造;尊重学术,发扬民主。 10.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创造人类先进精神文明。 12.往事越千年,传承永不变。 13.培养中国魂,树立中国心。 14.文化成就未来,遗产不容忘怀。 15.弘扬文化遗产,构建文明世界。 17.手牵手保护文化遗产,心连心共筑精神家园。 18.保护文化遗产,珍藏历史精华。 20.我们的古迹,我们的祖国,你不爱护,我不爱护,谁来爱护。 1.传古今经典,树当代风范。 2.吸千秋文化,立万代基业。

3.秉承祖先智慧,传播华夏文明。 4.传承古文化,塑造新人才。 5.传华夏文化,通古今未来。 6.知儒道孝易,看学苑汶林。 7.传承弘扬文化,成就美好人生。 9.传授东方经典,培训传统文化。 10.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文明祥和社会氛围。 11.学古人的智慧,致今天的财富。 12.传播传统文化,修身美家平天下。 13.穿越时空的魔法武器——文化遗产。 14.保护文化遗产,我们仍需努力。 15.文化遗产不可再生,加强保护刻不容缓。 17.有历史才有现在,唯遗产才知兴衰。 18.纵有金山银山,难买文化遗产。 19.保护文化遗产,构建和谐社会。 20.破坏古迹,就是破坏你的未来。 1.传承文明,弘扬文化,立足本国,面向世界。 2.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3.温习东方文化,修身齐家平天下。 4.复古代文化,展今朝风采。 5.汇集东方智慧,传播华夏精神。 6.继承优秀文化传统,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及其传承

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及其传承* 窦坤1,2,新科1 (1.师大学教育学院,710062;2.西北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 710063)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创造的灿烂文化,它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容,具有强烈的历史性、民族性和继承性,影响着我们今天的生活、制约着我们当今的教育。然而,在对待我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及其传承上,当今人们却有着基本的文化判断力和理性的缺失。传统文化究竟能为当代中国带来什么,又能在多元共生的全球对话背景下给世界以何种影响,需要我们深入地反思与追问。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涵入手,深入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提出中国传统文化不能仅靠延续,更需要创造性的转换,使其得到良性的传承和发展。因此,摒弃出于对现实利益的得失和民族情节的片面做法,全面理性地认识我国传统文化,对于开创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形成良好的科学发展观,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历史的镜鉴和现实的渊源,促进全球文化的平等与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当代价值;文化传承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涵 中国传统文化包含了三个小概念: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在西周初期有三种含义:天子所属之城, 即京师,与四方诸侯相对举;商周封域,与远方相对举;专指以为中心的地区,即夏区,用于周所封诸侯,称为诸夏,与四夷相对举。在统一多民族

国家的形成过程中,中国的含义多次发生深刻的变化。由专指中原发展为包括所有郡县,进而发展为包括所有边疆,由专指汉民族发展为包括中国各民族,由中华的统称发展为作为主权国家的专称。传统,是指人类创造的不同形态的质,经由历史凝聚而沿袭着、流变着的各种文化因素构成的有机系统。传统是来自于过去,而现在仍有生命力的东西。所以说,传统不仅有历史意义,而且拥有超越历史的意义。“文化”一词源于《易经》。《易经》云:“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正天下。”其意是按照人文进行教化。到了汉代,文化成为相连的常用词,多为“以文德治天下”之意,或与未经教化的“野蛮”、“质朴”相对举。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狭义的文化,除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外,有时又专指文学艺术,如“文化部”、“文化部门”等。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本土上创造的文化,它从远古延续到今天,已有五千年的历史。其中,从夏、商、周以来至鸦片战争前的这一大段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畴,它是中华民族在特定的地理 环境、经济形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的作用下,世代形成、积淀,并为大多数人所认同而流传下来的中国古代文化,它不但占据了中国文明社会的绝大部分时期,而且在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期,至今仍在影响着我们当代的文化。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要义 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精微的 在动力,也是指导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的基

弘扬传统文化演讲稿范文5篇

弘扬传统文化演讲稿范文5篇 中古传统美德,是世代相传的优秀传统,身为华夏子孙,我们有责任去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实现祖国的伟大复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弘扬传统文化演讲稿范文全部内容了,希望大家会喜欢。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您的小伙伴们吧!欢迎持续关注我们的后续更新。 弘扬传统文化演讲稿范文(一)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当下,文化除了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之外,也逐渐成为国际体系中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重要标志。尤其是在文化软实力提及和运用的时候 我国目前的文化状态用复杂来形容,再恰当不过了它不仅包含了极其复杂的内容—悠久的传统文化,多元的外来文化,层出不穷哦你给的网络文化,同时复杂二字反映出我国文化当前面临的巨大困境,从客观方面说,中国的当下文化反映出普遍的急功近利和浮躁的现象。 西方文化传入之初,对我国传统文化产生巨大撞击,二者之间的分歧,矛盾,冲突剧烈。诸如在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问题上,我国的传统文化强调天人合一西方文化强调“征服自然”在如何处理人与人之关系的问题上,我国传统文化强调“个体本位”;在如何处理民族关系问题上,我国的传统文化认为应该协和万邦,和而不同,西方文化认为应该征服世界。在具体价值观方面也有一定的差异。中国文化更向往和谐,西方文化更崇尚竞争。 既有文化遭遇到其他文化的入侵时,必然会产生抗拒而侵入文化在原有文化中传播,也必然对其产生撞击。所以,在原有文化的固有影响力和侵入文化的生命力双重作用下,二者之间出现的是一种“冲突—共识”的融合状态,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化冲突融合。通过传统思维去解读西方文化,西方文化可以丰富现代文化,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在博弈中再生与创新 总而言之,文化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命题,西方在推行文化霸权主义的同时,也将先进的文化带到落后的地区,打破传统文化的束缚,读中国传统文化而言,

中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 一次函数

中考数学一次函数试题分类汇编 一、选择题 1、(2007福建福州)已知一次函数(1)y a x b =-+的图象如图1所示,那么a 的取值范围是( )A A .1a > B .1a < C .0a > D .0a < 2、(2007上海市)如果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经过第一象限,且与y 轴负半轴相交,那么( )B A .0k >,0b > B .0k >,0b < C .0k <,0b > D .0k <,0b < 3、(2007陕西)如图2,一次函数图象经过点A ,且与正比例函数 y x =-的 图象交于点B ,则该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 )B A .2y x =-+ B .2y x =+ C .2y x =- D .2y x =-- 4、(2007浙江湖州)将直线y =2x 向右平移2个单位所得的直线的解析式是( )。C A 、y =2x +2 B 、y =2x -2 C 、y =2(x -2) D 、y =2(x +2) 5、(2007浙江宁波)如图,是一次函数y=kx+b 与反比例函数y= 2x 的图 像,则关于x 的方程kx+b= 2x 的解为( )C (A)x l =1,x 2=2 (B)x l =-2,x 2=-1 (C)x l =1,x 2=-2 (D)x l =2,x 2=-1 6、(2007四川乐山)已知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如图(6)所示,当 1x <时,y 的取值范围是( )C A.20y -<< B.40y -<< C.2y <- D.4y <- 7、(2007浙江金华)一次函数1y kx b =+与2y x a =+的图象如图,则下列结论①0k <;②0a >;③当3x <时,12y y <中,正确的个数是( )B A .0 B .1 C .2 D .3 二、填空题 1、(2007福建晋江)若正比例函数kx y =(k ≠0)经过点(1-,2),则该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x y O 3 2y x a =+ 1y kx b =+ 第7题 图1 O x y 图(6) 0 2 -4 x y O x y A B 1- y x =- 2 图2

弘扬传统文化的名言

弘扬传统文化的名言 经典名言 弘扬传统文化的名言 1、弘扬传统文化,守护精神家园。 2、纵有金山银山,难买文化遗产。 3、有历史才有现在,唯遗产才知兴衰。 4、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文明祥和社会氛围。 5、用心传承文明,用行成就未来。 6、秉承祖先智慧,传播华夏文明。 7、传播传统文化,修身美家平天下。 8、传承华夏文明,引领立志修身。 9、传承东方典藏,智育华夏儿女。 10、传播东方智慧,点睛中国商战。 11、培养中国魂,树立中国心。 1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13、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14、传承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营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 15、传统文化播神州,华夏文明永流传。 16、感受文化色彩,领悟遗产真谛。 17、弘扬传统文化,共建幸福中华。

18、知儒道孝易,看学苑汶林。 19、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20、传承古文化,塑造新人才。 21、传统文化,让生活更美好。 22、传播东方智慧,辉映卓越人生。 23、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24、千古文化留遗韵,一代文明展新风。 25、留住历史天地间,再现华夏五千年。 26、继承中华文明传统,挖掘优秀文化精髓。 27、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8、承千年精粹,为往圣继绝学。 29、传承文明,弘扬文化,立足本国,面向世界。 30、继承优秀文化传统,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31、文明凝聚力量,文化成就辉煌。 32、往事越千年,传承永不变。 33、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34、文化遗产不可再生,加强保护刻不容缓。 35、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时代创新精神。 36、破坏古迹,就是破坏你的未来。 37、保护古迹,是时代和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 38、传承弘扬文化,成就美好人生。 39、承古贤经略,播种栋梁之苗。

(完整版)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状及意义

21 世纪的脚步已日趋临近之际, 世界文化结构也面临着重大的转换。一个不争的事实是, 尽管西方现代的强势文化自近代以来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最后被证实其强势并不能消除民族文化的差异而一统天下。而世界新兴地区的崛起, 不仅从政治、经济, 也从文化方面改变着世界的格局。各种文化的多元并存, 可以说是新世纪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有鉴于此全新局面的出现, 为了更好地推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 进一步促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及世界文化的发展, 我们有必要由这一新的视域来再度审视中国传统文化, 立足于当代, 以面向未来的世界历史眼光考察其现实状况, 并在此客观基础上对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实际价值作一番全方位的透视, 本文拟就此进行初步的探求以求其中真义。 那么,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状究竟是怎样的呢? 要说明这一问题, 首先还是让我们一起来简要回溯一下历史。 众所周知, 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中世纪时代曾经创造过举世瞩目的东方文明, 然而近二个世纪以来, 它却备受蔑视、挑衅、挫折与打击。清朝末年, 一些怀抱救国图强宏愿的仁人志士, 在面对西方的坚船利炮时, 已逐渐清醒地意识到本民族文化的种种流弊, 纷纷冲破儒学传统的束缚, 力倡变法, 以图改良, 于是, 西学东渐之风自此大盛。到辛亥革命时期, 儒家建制自上而下被彻底摧毁, 虽然就民族文化传统深层结构而言并没有受到致命打击, 但从此以后, 失去其具体的托身之所的儒学确已变成了“游魂”, 再也无法恢复它以往那种君临天下的地位。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本身即是以反传统为其重要标志的, 由于对传统文化的严重误解, 导致“五四”激进分子对中国传统的主流文化采取敌视的态度, 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 致使“五四”以后教育界的主流视“读经”为大戒, 一般人不但平时接触不到儒学, 而且耳濡目染多为讥骂之词, 于是, 儒家的源泉至少在知识阶层中确有渐呈枯竭之象, 而此后近四五十年间, 更因民间社会被消解、荡涤而逃遁无地。一直到20 世纪60 年代末, 美国汉学家勒文逊还认为, 儒家将会是只有在博物馆里面才找得到的东西, 而国内在文革时期对于传统文化的批判与扼杀更是史无前例的。此时的中国传统文化在经受了一百多年的不断攻击与剿杀之后, 似乎已到了“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境地,然而从70 年代开始, 随着日本与所谓的四小龙——韩国、新加坡、香港、台湾的经济起飞, 人们再次目睹了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华文化的潜力与魅力, 于是重新引起了海内外的普遍关注, 掀起了文化热潮。然而这一切似乎只限于学术界, 从总体上来看, 改革开放的20 年, 由于国门大开, 西方文化思潮纷涌而入, 人们的注意力往往更多地集中在外来的先进文化上而忽略了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加之以上种种历史的原因, 使得一代代国民“很少见到、听到”中华文化的精粹, 在他们的文化记忆中, 更多的是对它的否定与批判, 以致于对自己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感到“陌生”、“反感”、“怀疑”,甚至是“排斥”、“厌弃”、“打倒”。可以说, 这一令人堪忧的现状,已经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近十年来, 先后制定并颁布了一系列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为宗旨的政策及相关法令, 并将其与当前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在一起, 推广普及教育, 然而时至今日, 尽管整个局面有所改善, 但总的成效却并不令人乐观。究其原因主要有二: 一是有关这方面的工作有待进一步展开与深入, 而另一原因, 既是最重要的, 也是最易被忽视的, 那就是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之时往往只注意到突出其精神层面的道德价值, 而不注重对其现代价值进行全面系统的挖掘与宣传。其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长此以往, 在人们的头脑中, 中国传统文化似乎就只剩下了其德育功能, 更何况抽象、空洞“口号”式的宣传非但于事无补, 反而容易使人产生抵触心理, 导致 此项工作难于落实到思想意识的实际层面, 最终其结果只能是传统文化渐趋僵化、了无生机。这显然有违于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 正如西方伟大的哲学家黑格尔所说的那样, 文化“不是一尊不动的石像, 而是生命洋溢的, 有如一道洪流, 离开它的源头愈远, 它就膨胀得愈大。”如上所述, 我们不难推断出这样的结论, 中国传统文化本身绝不缺乏不断发展自我的内在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