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小变化法测量绝对阈限

最小变化法测量绝对阈限

最小变化法测量绝对阈限
最小变化法测量绝对阈限

最小变化法对绝对感觉阈限的测定

摘要:以最小变化法测量手背的触压觉得感觉阈限,通过JGW---B心理实验操作台对应

用心理系11405班的2名同学的感觉域测定,学习使用最小变化法对感觉阈限的测定。观察被试反应结果发现,最小变化法测量绝对阈限时会产生习惯误差、练习误差、期望误差和疲劳误差;通过交替呈现递增递减系列顺序交替呈现可以降低这些误差;各被试间还存在个体差异。

关键词:最小变化法绝对阈限

1. 引言:

感觉是由刺激物直接作用于某种感觉器官引起的。【1】由于不同的刺激在不同的时间、作用于不同的个体都会产生不同的感觉,因此物理刺激这个概念是不能确切地表示个体的心理感受的。这就需要引入另一个概念——阈限。阈限可以把引起的刺激和刺激本身区别开来。

传统心理物理学研究是从测量感觉阈限开始的。感觉阈限,简称阈限,包括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

绝对阈限(RL)是指刚刚能引起心理感觉的物理刺激量,即光、声、压力或其他物理量,能引起刚能察觉感觉所需的最小数量、刚刚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在统计学上把绝对阈限定义为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积极反应的那个刺激值。

阈限的研究由费希纳开创先河,他提出了三种研究阈限的方法: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和平均差误法。

最小变化法(minimal-change method)也称极限法和(limit method)序列探索法等,是将刺激按递增或递减序列的方法,以间隔相等的小步变化,寻求从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转折点,即阈限位置。

用最小变化法测定阈限时,有可能发生习惯误差、期望误差、练习误差、疲劳误差,为排除该些误差,我们要做到:递增递减序列数量一致、交替呈现,每一序列的起始位置要随机变化,递增递减序列需按ABBA的顺序交替出现。

最小变化法的特点是:1)刺激按系列依次呈现,被试作觉察与否判断;2)系列起始位置随即,各刺激强度间差异要小,以保证精确性;3)递增和递减系列的数量相等,交替出现,多用abba法控制;4)求阈限的方法是对每一系列先分别求出阈限,随后以所有系列的阈限平均值作为最终的阈限值,它符合“50%觉察”的阈限操作定义。【2】

2.研究方法:

2.1被试

本实验被试为应用心理学11405班2名学生,一男一女,20周岁,触压觉均正常。

2.2实验仪器

JGW—B心理实验台操作箱单元,两点阈测量计。

2.3实验程序

1. 主试事先拟好实验顺序(ABBA)。测定的两点距离从3-12毫米,渐增系列和渐减系列的起点应略有变化,并对被试保密。递增系列的起点安排在被试基本觉察不到的物理刺激强度范围内,随即选择;递减系列的起点安排在被试基本可觉察到的物理刺激强度范围内,随即选择。各系列从起点开始,按递增或递减方向,依次呈现给被试。

2. 被试坐在心理实验台被试位置,将优势手伸入套袖式测试口,手背向上平放在测试板上。主试用两点阈测量计的两脚沿身体纵向(即手指方向)垂直地、轻轻地(皮肤变形要小,以被试能明确感觉到触觉刺激为准)同时落在被试的手背上,并且两点阈测量计的两脚对皮肤的压力相等。若被试能明确感觉到是两点接触皮肤,就报告“两点”,否则就报告“一点”(练习结果不记录)。

3. 正式实验。主试按事先拟好的刺激系列的顺序呈现刺激,若被试反应为“一点”则在记录纸上记“-”,“两点”则记作“+”,具体见表2-2。要求每一系列都得到被试“一点”和“两点”这两种报告,做渐增系列时,当被试第一次报告“两点”;做渐减系列时,被试第一次报告“一点”之后,此系列放可停止(即每一系列都要进行到被试的反应发生转折时才能停止),然后进行下一系列。每一系列做30次,即渐增系列30次,渐减系列30次。

4. 主试在刺激前约1.5秒发出“预备”口令,每次刺激接触被试皮肤后保持两秒钟,每次刺激的间隔时间不得少于5秒钟。

5. 被试仅做两种报告,“一点”和“两点”,其中“一点”包含分不清是“一点”还是“两点”的情况。被试判断标准应前后一致,主试在测试中实验结果不要告诉被试。

6. 每4个系列做完后,休息两分钟(可以做另一被试)。

3实验结果:

被试一:(女)

期望误差和习惯误差分析:【3】

图3.2女被试递增递减阈限值比较图

↑=12.17 ↓=11.3 sedx=1.25 t=0.6960.05

无显著差异,习惯或期望误差不显著

练习误差和疲劳误差分析:

图3.3女被试两点阈变化图

前25=13.26 后25=10.02 sedx=1.20 t=2.7>t0.05/2 p<0.05

有明显差异,练习误差明显

被试二:(男)

绝对阈限值 标准差

13.03

3.11

图3.4男被试阈限值和标准差

期望误差和习惯误差分析:

图3.5 男被试递增递减阈限值比较图

↑=12 ↓=13.9 sedx=0.82 t=—2.32>t0.05/2 p>0.05

有显著差异,期望误差明显

练习误差和疲劳误差分析:

图3.6男被试两点阈变化图

前25=11.25 后25=14.74 sedx=0.73 t=—4.78>t0.05/2 p<0.05

有明显差异,疲劳误差明显

4讨论分析:

关于实验过程:

(1)在实验过程中,明显的可以看出主试对实验器材的不熟练,操作有不对的地方,实验要求是主试用两点阈测量计的两脚沿手背方向垂直地,轻轻地(皮肤变形要小,以被试能明确感觉到触觉刺激为准) 同时落在被试地手心上,并且两脚对皮肤的压力相等,而在实验过程中主试很难做到标准,很多情况下会出现两点用力不均,会使被试感觉一轻一重的两点不同时落在手背上,而无法正确作出判断。

(2)在一个实验室里有很多组同时在做实验,难免会干扰到对方,使被试不能专心的参与实验。被试做实验的过程中有休息时间,但或多或少会产生疲劳,从而使试验任务的操作绩效受到影响。同时也会出现被试休息时间不均匀,对结果也会产生一定影响。

(3)在实验前,每个主试和被试都知道实验的目的是和实验的器材、实验的方法,所以被试容易猜测实验是呈上升或下降趋势,这使得准确性也受到一些影响。

关于实验中产生的误差:

(4)本实验女被试由于多次重复试验,逐渐熟悉了实验情景或对实验产生了兴趣和学习效果,导致了反应速度加快和准确性逐步提高的一种系统误差,导致阈限降低。

(5)本实验男被试由于多次重复试验,产生了厌倦和厌烦情绪,导致了被试反应速度减慢和准确性逐步降低的一种系统误差,导致了阈限升高。

(6)本实验男被试由于期望目标刺激尽快到来,而导致当刺激和感觉还未发生时就提前做出相反的判断。导致了在递增系列中阈值偏低,在递减系列中阈值偏高。

关于两点阈限是否是差别阈限的问题:

(7)关于有人认为我们测得两点阈限是否是差别阈限的问题,我认为是错误的。因为差别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差别感受的物理刺激量。差别阈限的操作性定义是有50%的次数能觉察出差别、50%的次数不能觉察出差别的刺激强度的增量。而本次实验的步骤中明确指出,测量被试对“两点刺激”还是“一点刺激”的选择,而不是要求被试对“有”“无”刺激做

出判断。并且,即使被试报告说“两点”,那这并不意味着这次得出两点之间的距离之差就是刚刚能引起被试感受刺激差别的最小可觉距离。因此,我们测两点感觉阈限不是差别阈限,是绝对阈限。

5结论:

1.我们组女被试绝对阈限值为11.71mm,存在显著的练习误差,无明显期望和习惯误差;

2.男被试绝对阈限值为13.03mm,存在显著的疲劳误差和期望误差,无明显习惯误差和练习误差;

6参考文献:

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3版.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3

2郭秀艳, 杨治良. 基础实验心理学—2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6.

3张厚粲,徐建平.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3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2

附录: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知识讲解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知识点1 怎样测小灯泡电阻 一、实验过程: 实验目的:1.会用电压表测电压,会用电流表测电流; 2.会用伏安法测电阻。 实验原理:欧姆定律 实验器材:电源、开关、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待测灯泡(2.5V,3.8V)、导线若干。 实验电路图: 实验表格 实验步骤 1.按电路图连接电路, 2.检查电路,试触无误后,闭合开关, 3.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使阻值变小,观察电压表示数,使示数为小灯泡的标定电压值(2.5V)再读出电流表示数,观察灯泡亮度,记录表格, 4.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P,使阻值变大,使用电压表示数为某一值(1V),观察电流表示数,灯泡的亮度,并记录, 5.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P,使阻值继续变大,使电压表示数为某一值(0.5V),观察电流表,灯泡的亮度记录, 6.计算电阻值,填入表中, 7.分析表格,总结规律。 二、实验注意事项

1.连接电路时,开关要处于断开状态, 2.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应调到最大, 3.电压表、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法要正确,量程选择要合适, 4.小灯泡的电压应从额定电压开始,逐次降低。 三、数据分析总结规律 通过实验记录,对数据分析,发现灯泡的电阻不是定值,是变化的且变化较大,是什么原因使灯泡的电阻发生变化的呢?是导体两端电压变化了,是通过灯泡电流变化还是亮度变化引起电阻的变化? 分析: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1.导体本身的条件:①材料②长度③横截面积 2.温度 而与导体两端电压,通过导体电流无关,并不影响导体电阻的大小。 测小灯泡灯丝电阻过程中,本身的条件没有变化,没有改变灯丝电阻大小; 只是灯丝的温度对电阻大小影响,如何影响的?灯泡越亮,温度越高,电阻越大。 四、故障分析 在电源、电压表、电流表、开关、导线完好的情况下 知识点2 测定定值电阻的阻值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变换分析法

第三讲变换分析法 3.1 层次分析法的局限和变换分析的产生 层次分析不能分化类似下列的歧义句: (1)嘎子在屋顶上发现了敌人 层次分析法虽然很有用,但是也有局限。那就是它不能揭示句法结构内部的实词与实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而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由于句中实词与实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不同而造成的种种有意思的现象,特别是歧义现象。 可以抽象为: (2)名词[施事]+在+名词[处所]+发现+名词[受事] 以上分析的语感对不对?怎样从形式上来加以验证?怎样有效地来分化这种歧义句式。语言学界找到的新的思路、新的对策、新的方法就是变换分析法。 这是因为,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一个事物的特性将会在内外两个方面表现或反映出来。从内部来看,一个事物的特定,一定会在其构成成分上,或构成成分的配置上,或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上,或在其他某个方面表现或反映出来。从外部来说,一个事物的特性,一定会在跟其他事物的联系接触上表现或反映出来。所以对于诸如“我在屋顶上发现了敌人”这样的歧义句,当我们无法从内部找到化解的方法时,那我们就应该从外部去寻找出路。 下列句子的词类序列相同,但所表示的意思却正好相对于a、b两种类型的句子: (3)a. 嘎子在树上发现了敌人的坦克。 嘎子在车顶上发现了藏在树林里的敌人。 嘎子在河里发现了敌人的车队。 b. 嘎子在抽屉里发现了一把手枪。 嘎子在枪栓上发现了一个记号。 嘎子在煎锅里发现了一块烧饼。

(3)a可以跟下列词类序列发生联系: (4)名词[施事]+发现+名词[受事]时,名词[施事]+(是)在+名词[处所] 而(3)b可以跟下列词类序列发生联系: (5)名词[施事]+发现+的+名词[受事]+是+在+名词[处所] 例(3)a的词类序列(设为[A]式)可以变换为(4)词类序列(设为[C]式),即 (6)[A]式→[C]式 例(3)b的词类序列(设为[B]式)可以变换为(5)词类序列(设为[D]式),即 (7)[B]式→[D]式 注意:[A]式只能变换为[C]式,不能变换为[D]式,即 (8)[A]式→[C]式 [A]式→*[D]式 反之,[B]式只能变换为[D]式,不能变换为[C]式,即 (9)[B]式→[D]式 [B]式→*[C]式 实际上,(2)的词类序列表示的语义关系相当复杂。仔细观察下列句子:(10)a. 兰兰在屋顶上数星星。 b. 明明在钢笔上刻记号。 c. 冬冬在盘子里抓花生。 d. 芳芳在词典里查生词。 e. 园园在院子里倒垃圾。 f. 艳艳在商店里买文具。 g. 壮壮在操场上踢足球。 h. 佳佳在汽车上喷油漆。 i. 灵灵在池塘里钓鲫鱼。 j. 倩倩在小河里洗衣服。 再看一组例子: (11)我送一件衣服给她。

绝对感觉阈限的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绝对感觉阈限的测定 目的: 测定手心触压觉两点阈,学习使用最小变化法。 器材: JGW—B心理实验台操作箱单元,两点阈测量计。 步骤: 1.主试事先拟好实验顺序。刺激的两点距离从0—10毫米,渐增系列和渐减系 列的起点应略有变化,并对被试保密。 2.被试、主试先练习实验5次,被试坐在心理实验台被试位置,将左手伸入操 作箱套袖式测试口,手心向上平放在测试板面上,主试用用两点阈测量计的两脚沿身体纵向(即手指方向)垂直地,轻轻地(皮肤变形要小,以被试能明确感觉到触觉刺激为准)同时落在被试手心上,并且两脚对皮肤的压力相等,被试若明确感觉到两点接触皮肤,就报告“两点”,否则就报告“一点” (练习结果不记录)。 3.正式试验,主试按事先拟好地刺激系列的顺序呈现刺激,若被试反应为“一 点”则在记录表上记“—”,“两点”则记“+”。要求每一系列都得到被试“一点”和“两点”这样的报告,即做渐增系列时,当被试第一次报告“两点”:做渐减系列时被试第一次报告“一点”之后,此系列方可停止,然后进行下一系列。 4.主试在刺激前约1.5秒发出“预备”口令,两点阈测量计接触皮肤时间保持 2秒,每两次刺激之间的间隔时间不得少于5秒钟。 5.被试仅做两种报告,“两点”和“一点”,“一点”包含分不清是“两点”还是 “一点”的情况,被试判断标准应前后一致,测试中实验结果不要告诉被试。 6.每两系列测完后,休息2分钟(可以做另一被试)。 结果: 计算个人手心触压觉两点阈的绝对阈限,并求出本组两点阈的平均值。

序号个人平均值绝对阈限 1 2 2 2 3.8 3 3.83 3 2 2 4 2. 5 2.5 5 4 4 6 3 3 7 2.67 2.67 本组两点阈的平均值 2.92 讨论: 有人说我们测得的两点感觉阈限是差别阈限对吗?为什么? 答:不对,因为:差别阈限指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之间的最小强度差叫作差别阈限又称为最小可觉差。用最小变化法可用公式表示:DL=(Lu—Ll)/2,即最大阈值减去最小阈值的一半。而绝对感觉阈限是指能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是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所需要刺激强度的临界值。 在实验中两点阈值主要说明的是一点到两点感觉变化,是测试被试在感觉到一点与感觉到两点距离变化量。因而说在试验中,采用最小变化法求的出的两点感觉阈值主要是说明被试感到点刺激存在所需要刺激强度的临界值。所以,我们测得的两点感觉阈限是绝对感觉阈限,不是差别阈限。 参考文献: 1.郭秀艳著杨治良审订,《实验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实验数据 以最小变化发测 两点阈的记录

角度测量的原理及其方法

角度测量的原理及其方法 角度测量原理 一、水平角测量原理 地面上两条直线之间的夹角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称为水平角。如图 3-1所示,A、B、O为地面上的任意点,通OA和OB直线各作一垂 直面,并把OA和OB分别投影到水平投影面上,其投影线Oa和Ob 的夹角∠aOb,就是∠AOB的水平角β。 如果在角顶O上安置一个带有水平刻度盘的测角仪器,其度盘 中心O′在通过测站O点的铅垂线上,设OA和OB两条方向线在水 平刻度盘上的投影读数为a1和b1,则水平角β为: β= b1 - a1(3-1) 二、竖直角测量原理 在同一竖直面内视线和水平线之间的夹角称为竖直角或称垂直 角。如图3-2所示,视线在水平线之上称为仰角,符号为正;视线在 水平线之下称为俯角,符号为负。

图3-1 水平角测量原理图图3-2 竖直角测 量原理图 如果在测站点O上安置一个带有竖直刻度盘的测角仪器,其竖盘中心通过水平视线,设照准目标点A时视线的读数为n,水平视线的读数为m,则竖直角α为: α= n - m (3-2) 光学经纬仪 一、DJ6级光学经纬仪的构造 它主要由照准部(包括望远镜、竖直度盘、水准器、读数设备)、水平度盘、基座三部分组成。现将各组成部分分别介绍如下:1.望远镜 望远镜的构造和水准仪望远镜构造基本相同,是用来照准远方目标。它和横轴固连在一起放在支架上,并要求望远镜视准轴垂直于横轴,当横轴水平时,望远镜绕横轴旋转的视准面是一个铅垂面。为了控制望远镜的俯仰程度,在照准部外壳上还设置有一套望远镜制动和

微动螺旋。在照准部外壳上还设置有一套水平制动和微动螺旋,以控制水平方向的转动。当拧紧望远镜或照准部的制动螺旋后,转动微动螺旋,望远镜或照准部才能作微小的转动。 2.水平度盘 水平度盘是用光学玻璃制成圆盘,在盘上按顺时针方向从0°到360°刻有等角度的分划线。相邻两刻划线的格值有1°或30′两种。度盘固定在轴套上,轴套套在轴座上。水平度盘和照准部两者之间的转动关系,由离合器扳手或度盘变换手轮控制。 3.读数设备 我国制造的DJ6型光学经纬仪采用分微尺读数设备,它把度盘和分微尺的影像,通过一系列透镜的放大和棱镜的折射,反映到读数显微镜内进行读数。在读数显微镜内就能看到水平度盘和分微尺影像,如图3-4所示。度盘上两分划线所对的圆心角,称为度盘分划值。 在读数显微镜内所见到的长刻划线和大号数字是度盘分划线及其注记,短刻划线和小号数字是分微尺的分划线及其注记。分微尺的长度等于度盘1°的分划长度,分微尺分成6大格,每大格又分成10,每小格格值为1′,可估读到0.1′。分微尺的0°分划线是其指标线,它所指度盘上的位置与度盘分划线所截的分微尺长度就是分微尺读数值。为了直接读出小数值,使分微尺注数增大方向与度盘注数方向相反。读数时,以在分微尺上的度盘分划线为准读取度数,而后读取该度盘分划线与分微尺指标线之间的分微尺读数的分数,并估读

绝对感受阈限的测量

如何测量绝对阈限/差别阈限 传统心理物理学(classical psychophysics)所处理的问题大体分两大类。第一类是感觉阈限的测量。测量感觉阈限的基本方法有:(1)极限法;(2)平均差误法;(3)恒定刺激法。第二类是阈上感觉的测量,即心理量表的制作问题。本节讨论第一类问题,第二类问题在下节中论述。 一、极限法 极限法(limit method)又称最小变化法(minimal-change method)、序列探索法(method of serial exploration)、最小可觉差法(或最小差异法)(method of least difference)等,是测量阈限的直接方法。极限法的特点是:将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系列的方式,以间隔相等的小步变化,寻求从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瞬时转换点或阈限的位置。极限法既可用于测定绝对阈限,也可用于测定差别阈限。 (一)用极限法测定绝对阈限 1.自变量用极限法测定绝对阈限,自变量是刺激系列。刺激系列要按递增或递减系列交替呈现。递增时,刺激要从阈限以下的某个强度开始;递减时,刺激系列的起点要大于阈限的某个强度,一般应选10到20个强度水平。为了使测定的阈限准确,并使每一刺激系列的阈限能相对稳定,一般递增和递减刺激系列要分别测定50次左右(共100 次左右)、刺激应由实验者操纵。为了避免被试者形成定势,每次呈现刺激的起点不应固定不变,而应随机变化。 2.反应变量用极限法测定绝对阈限的反应变量时,要求被试以口头报告方式表示。当刺激呈现之后,被试感觉到有刺激,就报告“有”,当被试没感觉到有刺激,就报告“无”,其依据是被试的内省,而不是刺激是否呈现。被试报告后,主试以“有”“无”或“+”“-”记录被试的反应,每个系列都需要被试作“有”到“无”、或“无”到“有”这两种报告,亦即,递增时直到第一次报告“有”之后,这一系列才停止;递减时直到第一次报告“无”之后,这一系列才停止,然后再进行下一个系列。若被试者在这二类判断中有“说不准”的情况,则可以猜,但不可放弃。 3.阈限的确定在一个刺激系列中,被试者报告“有”和“无”这两个报告相应的两个刺激强度的中点就是这个系列的阈限。表4-1是以极限法测定音高绝对阈限的实例。表的下部显示:把各刺激系列的每一个阈限计算出来,然后分别求出递增系列或递减系列的平均数,之后再求出此两系列的平均数,最后求出的平均11.7(赫兹)就是阈限值。 4.误差及其控制用极限法求绝对阈限经常会产生一些误差。在这些误差中,有些是由直接对感觉产生干扰的因素引起的;还有些是非感觉方面的因素引起的,如习惯和期望、练习和疲劳、时间和空间等等。这些因素在测定阈限的过程中经常起作用,以致使测定结果产生一定倾向的误差。这类误差叫做常误(constant error)。检查常误和消除常误的方法很多,要根据引起常误的原因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法。 极限法测定绝对阈限产生的误差主要有四种: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练习误差和疲劳误差。这四种误差恰好组成两对: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相对,练习误差和疲劳误差相对。我们

最小变化法测定绝对感觉阈限

最小变化法测量绝对感觉阈限 盐城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116 教育心理蒋苏蓉31号 摘要:通过使用最小变化法测定手背触压觉两点阈,以盐城师范学院教育心理 的两名同学为被试,学习使用最小变化法。观察记录被试对对刺激做出的“一点”或“两点”的反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被试的感觉阈限有差别。 关键词:最小变化法感觉阈限 1 前言 最小变化法(The method of minimal change)是费希纳(G.T.Fechner,1860)提出测量感觉阈限的三种方法之一。 感觉阈限(sensory threshold),又称阈限,是传统心理物理学的核心概念。阈限可以分为两种:一为绝对阈限,指刚够引起心理感受的刺激大小;二为差别阈限,指我们刚刚能够感觉到的两个刺激(同一物理量)之间的最小差别的变化值。 最小变化法又称为极限法,最小差异法,最小可觉刺激或差别法,序列探索法。其特点是刺激按“渐增”和“渐减”两个序列采取ABBA法交替变化组成,且每次变化的数量是相等的。每一个序列的刺激强度包括足够大的范围(刺激的两点距离从0—20毫米,渐增系列和渐减系列的起点略有变化,并对被试保密),能够确定从一类反应到另一类反应的瞬间转换点或阈限的位置。在用最小变化法测定感觉阈限时,通常是按物理量的强弱把刺激排成系列,相邻刺激的强度差别很小,而且刺激强度的变化应保持相等。用最小变化法测定阈限时,有可能发生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为了排除这两种误差,在渐增和渐减序列的实验顺序上,按“增减减增”的平衡模式进行。 2 方法 2.1 被试 两名在校女大学生,均为20岁。教育学(心理教育)专业。 2.2材料 JGW-B心理实验台操作箱单元、两点阈测量规、记录纸 2.3步骤 主试事先拟好实验顺序。刺激的两点距离从0—10毫米,渐增系列和渐减系列的起点应有变化,并对被试保密。 被试、主试先练习实验5次,被试坐在心理试验台被试座位,将左手伸入操作台套袖式测试口,手心向上平放在测试板面上,主试用两点阈测量规的两脚沿身体纵向(即手指方向)垂直地、轻轻地(皮肤变形要小,以被试能明确感觉到触觉刺激为准)同时落在被试地手心上,并且两脚对皮肤的压力相等,被试若明确感到是两点接触皮肤,就报告“两点”,否则就报告“一点”(练习结果不记录)。 正式实验,主试按事先拟好地刺激系列的顺序呈现刺激,若被试反应为“一点”则在记录表上记“-”,“两点”则记“+”。要求每一系列都得到被试“一点”和“两点”这样两种报告,即做渐增系列时,当被试第一次报告“两点”;做渐

实验 最小变化法

实验最小变化法 目的要求:学会测定皮肤两点阈的方法;探索身体不同部位肤觉两点阈的差别以及练习与疲劳等因素对两点阈的影响。 教学重点:学会测定皮肤两点阈的方法;学习使用极限法(最小变化法);了解练习效应与疲劳效应。 教学难点:学习使用极限法(最小变化法);了解练习与疲劳等因素对两点阈的影响。 教学课时:2 教学方法:学生实验为主,教师辅以指导 教学内容与步骤: 用两个刺激点作用于人皮肤,人能够感觉到是两个点而不是一个点时的两点之间的最小距离称为两点阈。肤觉两点阈是人皮肤的触觉空间感受性。人身体上的不同部位的肤觉两点阈的值是不同的。一般来说,身体的暴露部分,如手指和头面两点阈小,身体的掩盖部分,如肩、背、大腿、小腿部分两点阈大。练习与疲劳因素可以影响两点阈的大小。 一、实验目的: 1.本实验用两点阈从一个侧面表示触觉绝对阈限。 2.测定手背等部位触压觉两点阈,学习使用极限法(最小变化法) 3.了解练习与疲劳等因素对两点阈的影响。 二、仪器与材料: EPT506型两点阈测量器,EPT713型迷宫。 三、方法与程序 1.主试事先拟定好实验顺序,制作实验结果记录表。刺激两点距离从0~15mm,渐减系列和渐加系列的每次起点不同,增减序列按ABBA法排列,共做20个序列。(实验时间如果完不成,可适当减少实验序列。) 2.主试选定被试的右手手背、前臂背面、背部为测量区,分别为A、B、C区。测量前,做好标记,刺激在标记区内进行。 3.在实验前,主试先发出指导语:“注意,当你感觉为两点时报告说‘二’,感觉为一点时报告说‘一’,如果不能确定是一点或两点时,也需报告(仅两种报告结果)。”被试报告“两点”则记录“+”,报告“一点”则记录“-”。 4.被试坐在实验台被试位置,将右手绕过迷宫挡板,手心向下平放(主试调节挡板角度,以使被试看不见刺激点),然后据刺激报告。 5.主试用两点阈测量计两脚垂直地、轻轻地、同时落在被试手背上,对被试试测几次。正式实验前,主试先在自己手上练习数次,然后按事先拟好的刺激序列,顺序呈现刺激,每步变化1 mm。在做渐增系列时,当被试第一次报告“两点”,在做渐减系列时,第一次报告“一点”之后,此系列停止,再进行下一系列测试。主试每次刺激前发出“注意”口令,测量计与皮肤接触不要超过2秒,两刺激间隔不得少于5秒,做4个序列休息2分钟。 6.进一步选定被试的前臂背面、背部为测量区,按上述程序进行实验,并做好记录。 四、结果处理 1.计算个人手背及其它部位触压觉绝对阈限,求出各部位两点阈的平均值。 2.检验人身体上的不同部位的肤觉两点阈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3.检验本实验中是否存在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 五、讨论 1.练习和疲劳对肤觉两点阈的变化有何影响? 2.两点阈与触觉部位、神经分布密度是否有关、试分析之。 3.实验时每次起点为何不能一样?

伏安法测电阻实验题1(含答案)

伏安法测电阻实验题 1.小明设计并连接了如图9所示测量 电阻的电路,所使用的电源为两节干 电池.请指出他在电路设计或连接上 存在的一个 ..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改 正后,所测得的数据绘出的图像如图 10所示,该待测电阻的阻值为 ____________Ω. 答案: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了(或缺少滑动变阻器,若写电流表正负极接反给1分) 5 2.在用“伏安法测导体电阻”的实验中. (1)小明连接的实物电路为图18.其中有几处是错误的, 请在错误之处打“×”并改正. (2)下表是小明同学拟出的实验报告.请将上述报告中的 三处空白补充完整. 实验名称用“伏安法”测电阻 实验目的测定未知电阻R的阻值 实验原理欧姆定律实验电路图 实验步骤①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P在_________,使连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 ②闭合开关,调节滑片P,读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 ③根据测量的电压值和电流值,求出R的阻值。 实验记录电压U/V电流I/A电阻R/Ω 实验结论略 (3)从“实验步骤”看,存在的主要缺陷是什么. 答案: (1)见图3.(电压表、电流表改接正确各得1分) (2)电路图见图4(2分).B端或右端(1分) l0(1分) (3)没有多次测量.(2分)

3.用图20所示的仪器测电阻R的电阻值 (1)将图20的电路,连成正确的测量电路 (2)电路中的滑动变阻器对电路起保护作用.因此开关闭合前,其滑片应移到最_______端(填“左”或“右”);实验过程中,滑动变阻器还有另一个作用是_______ (3)如果电路中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如图21,电流表的读数为_______,电压表的读数为_______。 答案:(1)如图(2) 左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 大小和通过电流的大小,从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3) A V 4.某同学在“测量小灯泡电阻”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22甲所示的电路图。小灯泡上标有“字样,请完成和解答下列问题。 (1)在图22甲中a.b分别是.表。 (2)根据实验电路图,在图22乙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补充完成实物图连接。 (3)连接电路时,应将开关;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滑在端。

最小变化法测定明度的差别阈限

最小变化法测定明度的差别阈限 姓名 (上海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上海,201418) 摘要本实验中包含两个分实验,运用最小变化法分别对男生,女生的明度的差别阈限进行测定。本实验中,使用电脑显示明度的办法,同时在电脑屏幕上呈现两种不同明度的色块,被试通过比较标准刺激与变异刺激之间的差别,作出判断,以此来测量差别阈限。在试验中,采用ABBA的方法,结果显示,有效控制了期望与练习误差。在明度的性别差异方面,实验结果显示,明度的差别阈限无明显性别差异。 关键词最小变化法差别阈限 ABBA法标准刺激变异刺激 1导言 最小变化法,又称极限法,是一种测量阈限的直接方法。该法通过交替呈现递减或递增的刺激序列——每个序列均由若干个强度不同而强度间隔相等且较小的刺激构成——来寻求从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瞬时转换点或阈限位置。[1] 用最小变化法测定差别阈限时候需要两类刺激,一个是固定不变的,叫做标准刺激,一个是可变的,叫做变异刺激。被试比较标准刺激和变异刺激的差异,做出大于,小于,等于反应,直到两个转折点都出现为止。在测定差别阈限的时候,被试要从变异刺激中找出一个在感觉上与标准刺激相等的刺激。在这个过程中,无论变异刺激时按递增还是递减变化,都有两个转折点。递增系列中是从感觉到变异刺激稍弱到感觉到两者相等(从—到=),再从相等到感觉到变异刺激比标准刺激稍强(从=到+);递减系列中是从感觉到变异刺激稍强到感觉到两者相等(从+到=),再从相等到感觉到变异刺激比标准刺激稍弱(从=到—)。 每个系列的差别阈限上限(T+)和下限(T-)按以下规则定位,在递减系列中,第一次从+到非+的改变,这两点的中值为差别阈限的上限;从最后一次非—到—的改变,两点间的中值为下限。在递增系列中,第一次从—到非—的改变和从最后一次非+到+的改变,分别是上限和下限。上下限把比较刺激分为了三个部分,上部和下部都分别有+和—反应占优势,而中部不占优势,这个中部称为不肯定间距(IU)。不肯定间距的中点称为主观相等点(PSE),理论上PSE=标准刺激,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中间存在常误(CE)取不肯定间距的一半为差别阈限(DL)的最好估计量,DL=IU\2或者:上差别阈限=(T+)--标准刺激,下差别阈限=标准刺激-(T-)DL=(T-)-(T+)。[2]

最小测量法测明度差别阈限实验报告

心理学实验报告科目:实验心理学 学生姓名: 学号:

实验心理学学生实验报告 姓名学号专业 年级 2009级班级辅修班实验时间2011-10-26 实验名称:最小变化法测量明度的差别阈限 摘要:本实验为心理物理学实验,采用计算机辅助测量,使用明度为192的标准刺激,用最小变化法测量一被试的明度差别阈限,并考察被试在实验过程中是否存在习惯误差、期望误差、练习效应、疲劳效应以及空间位置效应。结果表明,该被试的明度绝对差别阈限为4.375,并存在着习惯误差和空间位置效应,而不存在期望误差和练习效应、疲劳效应。 关键词:最小变化法,差别阈限,明度,心理物理学 1 前言:心理物理学的先驱是G.T.Fechner(1801-1887)。作为一位哲学家,他始终关心心理与物理的关系问题,千方百计的企图在物理刺激与感觉之间发现某种定量的关系。他通过对感觉强度与刺激强度之间的数量关系的长期研究,发展出了测量感觉的基本方法。1860年,他发表了《心理物理学纲要》一书,为心理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给心理物理学下的定义是:一门研究心身之间或心物之间的函数关系的精密科学。它的范围包括感觉、知觉、感情、行为、注意等等。一百多年来,心理物理学方法不断发展,但它的中心问题仍然是物理量(对身体各感官的刺激)与心理量(各种感觉或主观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问题。[1] Fechner在心理物理学研究中提出, 心理物理学包括外部的心理物理学和内部的心理物理学。他认为: 人的感觉过程涉及外部物理世界的物理刺激,内部物理世界的脑活动过程,以及内部心理世界的感觉体验。外部物理世界

对人的感官有各种外部物理刺激, 它们引起人的内部物理世界的活动, 也就是脑的活动过程, 并且产生内部心理世界的感觉体验。他认为,外部的心理物理学研究外部物理刺激强度和感觉体验强度之间的关系, 而内部的心理物理学则研究内部物理世界即脑活动过程强度和感觉体验强度之间的关系。外部物理刺激的强度可用物理量I来表示。外部物理刺激引起的脑活动过程(脑区激活)的强度可用生理量A表示。感觉体验的强度,即外部物理刺激通过脑活动过程产生的感觉体验的强度可用心理量S表示。因此, 外部的心理物理学着重讨论外部物理刺激的物理量I和由外部物理刺激产生的感觉体验的心理量S之间的关系; 内部的心理物理学着重讨论脑活动过程的生理量A和由内部物理过程产生的感觉体验的心理量之S间的关系。[2] 在心理物理学中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有最小变化法、平均差误法和恒定刺激法。其中,最小变化法是最早被用来研究感觉阈限的方法。人们曾使用过最小变化法来测量音高的感觉阈限,视觉长度的差别阈限等。最小变化法是把有感觉和无感觉的转折点作为阈限,因此,它曾被认为很好的表达了感觉阈限的概念:在阈限以下人们一无所知。但是,阈下知觉的存在表明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而且由于在用最小变化法实验时,被试可能会产生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使实验结果不可靠,因而,最小变化法已被淘汰,现在人们使用阶梯法来进行感觉测量。[3] 作为教学实验,本试验的目的是希望同学们能够加深对心理物理学的理解,同时掌握最小变化法测量感觉阈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本实验使用最小变化法来测量明度差别阈限,一共进行8个系列,预期被试可能会产生习惯误差或期望误差,同时也可能出现练习效应或疲劳效应以及空间位置效应。 2 方法: 2.1 被试:华中师范大学本科女生一名,21岁,矫正视力正常,无色盲或色弱,右利手,以前未参加过类似实验。 2.2 实验仪器与材料:

极限法测定几种频率的听觉阈限实验

极限法测定几种频率的听觉阈限实验 12级心理系师范班 10120330131 李敏 摘要本实验采用极限法测定几种频率的听觉阈限,极限法是测定阈限的直接方法,它能形象地表明阈限这一概念。也就是说,在记录纸上可以直接看出这一类与那一类(感觉得到和感觉不到)反应的界限。实验中采用交替地使用递增和递减系列,这样既能抵消习惯误差,又能抵消期待误差。本实验通过分析4名同学的实验数据,发现绝对听觉阈限与不同频率的声音刺激有关,听觉感受性最高的频率在1000Hz到4000Hz之间,当声音频率低于1000Hz或高于4000Hz时,听觉阈限有所升高,但范围不大,可能由于实验条件不好,有些同学在高频8000hz时绝对阈限降低,使得绝对听觉阈限与声音刺激的频率呈现“”字的相关。 关键字极限法听觉阈限刺激频率 1 引言 感觉是由物质刺激作用感觉器官而引起的,因此可以用物理量来说明感觉量。如以“刚刚感觉到”的物理刺激量来代表感觉的绝对阈限(简称RL),用“刚刚感觉到”有差别的两个物理量之差来代表感觉的差别阈限(简称DL)。“刚刚感觉到”是指这种感觉正处在“感觉到”与“感觉不到”的过渡地带,这样大小的感觉量可以用有50%的次数能感觉到、有50%的次数感觉不到的物理刺激量来表示。基于上述操作定义,费希纳设计了三种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极限法、恒定刺激法和平均差误法。这些方法后来被统称为传统心理物理法。 本实验采用极限法测量几种频率的听觉阈限。极限法是一种测定阈限的直接方法,又称最小变化法、最小可觉刺激或差别法。其特点是刺激按“渐增”和“渐减”两个序列交替变化组成,且每次变化的数量是相等的。每一个序列的刺激强度包括足够大的范围,能够确定从一类反应的瞬间转换点或阈限的位置。因为极限法刺激的两个系列被试预先知道,他也知道每次都有一定强度的刺激出现,因此极限法便易产生两种误差:一种是在渐增序列中提前报告“有”和在渐减序列中提前报告“无”的期望误差;另一种是在渐减序列中坚持报告“有”和在渐增序列中坚持报告“无”的习惯误差。渐增序列和渐减序列相互交替出现,在确定阈限时,求各次结果均值的方法就是为了平衡这一系统误差(一般称作“常误”)。因为极限法的刺激系列反复出现,被试很快就会了解刺激范围,为了克服定势的影响,两个系列的起始点不要相同,要经常无规则的变化才行。为了检查被试是否有期望或习惯误差,↑和↓的操作顺序还要作适当的安排。因为在多次测量的过程中,往往会受练习或疲劳的影响而产生不一致的情况。要检查↑和↓所测结果是否有差别,就要使两者受练习或疲劳的影响程度相等,也就是使两者在测定顺序上机会均等(假设练习或疲劳的作用随测定次数增多而等速变化)。 在听觉阈限的研究历史上, Cohen, 1969 年的研究,找出了乐器、人和多种动物发声的频率范围,并发现了女性声音频率值高于男性,而且频率范围也要稍大些,动物和人的情况相差较大,最突出的是蝙蝠和海豚,它们发出的被感知的声音频率可达120,000HZ以上。通常,人耳接受的声音频率范围为20 到20,000HZ, 40 岁以上成年人听力上限还会下降到12,000HZ左右,甚至更低,而敏感范围为1000 到3000HZ。研究表明, 1000HZ单耳听力阈限声压级数约为7分贝, 8, 000HZ单耳听力阈限声压级数约为13分贝, 125HZ单耳听力阈限声压级数约为45分贝 本实验通过极限法测得几种频率的听觉阈限以对上述研究加以考究,结果发现与该结果有出入,但本实验相对来讲实验环境以及操作有诸多地方有待改进,所以对该研究还无法提出质疑,有待进一步的实验。 2 方法

伏安法测电阻详解

伏安法测电阻详解 湖北 王伦宇 【一】要点精讲 1.测量工具:电压表和电流表 2.实验原理:用电压表测出待测电阻Rx 两端电压U ,用电流表测出通过待测电阻Rx 的电流I ,用公式R=U/I 求得待测电阻Rx 。 3.实验电路:如图1所示。 4.滑动变阻器的作用:① 保护电路;②改变通过定值电阻〔或 小灯泡〕的电流及其两端电压,从而实现多次测量。5.多次测量的目的: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时多次测量是为了通 过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实验误差;测量小灯泡的阻值时多次测量是 为了探究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 6.电路连接时应注意问题:①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该处于断开状态;②滑动变阻器连入阻值处入最大阻值;③先连接电路中串联部分,再把电压表并接在待测电阻两端…… 7.电路两种解法:①电流表外接法,如图2所示,电流的测量值偏大,导致电阻的测量值偏小,适宜测阻值较小的电阻,实验室测电阻常用该法;②电流表内接法,如图3所示,电压的测量值偏大,导致电阻的测量值偏大,适宜测阻值较大的电阻。 【二】典例精析 例题 如图4所示是某实验小组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实验中设计的电路图,所用小灯泡标有〝2.5V 〞字样。 〔1〕该实验的原理是 ; 〔2〕小明同学连接好电路的最后一根导线时,小灯泡立刻发出微弱的光亮。导致上述现象的不规范操作是 。小宇同学开关闭合后,发现小灯泡不亮,请你在表中写出对应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情况。 S V A R L R P 图1 R V A 图2 R V A 图3 A V R S L 图4 图5 2 3 0 0. 0.4 0.6 0.6 3 1

〔3〕假设某次测量时电压表的示数为2V,电流表的示数如图5所示,那么电流表的示数为A,此时灯泡的电阻为Ω;接着要测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滑片应向〔选填〝左〞或〝右〞〕移动。 〔4〕该组同学分别记录三组电压和电流值,通过计算发现灯丝电阻是不同的,他们还了解到其他组同学也得到类似的结果。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是。 〔5〕实验中测出了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灯丝电阻值,有些同学认为可以进一步求出它们的平均值以减小误差。你同意他们的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解析〔1〕由电路图知,实验者利用电压表、电流表分别测出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再根据R=U/I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2〕小明连接好电路的最后一根导线时,小灯泡立刻发出微弱的光亮,是由于连接电路过程中开关未断开。假设灯泡断路,电路中无电流,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示数大约等于电源电压;假设灯泡短路,电路中有电流,且会较大,灯泡两端无电压,电压表无示数。 〔3〕选用的电流表量程为0.6A,其读数为0.20A,此时灯泡电阻为:R =U/I=2V/0.2A=10Ω。要测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电压表的示数应由2V 增大到2.5V,由U L=IR L知,电路中的电流须增大,而电流I=U/R总=U /〔R+R L〕,故R应减小即滑动变阻器滑片应向左移动。 〔4〕由于灯丝电阻不是一个定值电阻,它的大小与温度有关:灯丝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变大。 〔5〕小灯泡的灯丝在不同状态下工作时温度差异很大,而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易知灯丝在不同状态下工作时电阻电阻值不同,不可求平均值作为小灯泡的电阻。

以最小变化法测定肤觉两点阈限

以最小变化法测定肤觉两点阈限 实 验 报 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摘要: 用最小变化法测定手心触压觉两点阈,学习使用最小变化法。结果表明手心的绝对阈限虽然确定但是还是会受其他周围许多因素的影 响。 关键词: 绝对感觉阈限、触压觉两点阈、最小变化法、 引言: 最小变化法是费希纳提出测量感觉阈限的三种方法之一。 感觉阈限又称阈限,是传统心理物理学的核心概念。阈限可以分为两种:一为绝对阈限,指刚够引起心理感受的刺激大小;二为差别 阈限,指我们刚刚能够感觉到的两个刺激(同一物理量)之间的最小 差别的变化值。 最小变化法又称为极限法,最小差异法,最小可觉刺激或差别法,序列探索法。其特点是刺激按“渐增”和“渐渐”两个序列交替变化组成,且每次变化的数量是相等的。每一个序列的刺激强度包括足够大的范围,能够确定从一类反应到另一类反应的瞬间转换点或阈限的位置。 在用最小变化法测定感觉阈限时,通常是按物理量的强弱把刺激排成系列,相邻刺激的强度差别很小,而且刺激强度的变化应保持相等。用最小变化法测定阈限时,有可能发生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为了排除这两种误差,在递增和递减序列的实验顺序上,按“增减减增”

的平衡模式进行。 实验目的: 1、测定手背触压觉两点阈,学习使用最小变化法。 2、学习计算绝对阈限。 实验仪器与材料: JGB—B 心理实验台操作箱单元,两点阈测量计。 实验操作程序: 被试:名应用心理系学生,男,20岁 1、主试事先拟好实验顺序(ABBA)。测定的两点距离从3-12毫米, 渐增系列和渐减系列的起点应略有变化,并对被试保密。递增系列的 起点安排在被试基本察觉不到的物理刺激强度范围内,随即选择;递 减系列的起点安排在被试基本可以察觉到的物理刺激强度范围内,随 即选择。各系列从起点开始,按递增或递减方向,一次呈现给被试。 2、被试坐在心理试验台被试位置,将被试手伸入套袖是测试口,手 背向上平房在测试板上。主试用两点阈测量计的两脚沿身体纵向垂 直地、轻轻地(皮肤变形要小,以被试能明确感觉到触觉刺激为准) 同时落在被试的手背上,并且两点阈测量计的两脚对皮肤的压力相 等。若被试能明确感觉倒是两点接触皮肤,就报告“两点”。否则 就报告“一点”(练习结果不记录) 3、正式实验。主试按事先拟好的刺激系列的顺序呈现刺激,若被试 反应为“一点”则在记录纸上记“-”,“两点”则记作“+”。要求 每一系列都得到被试“一点”或“两点”这两种报告,做渐增系列

伏安法测小灯泡电阻知识点及针对性练习

伏安法测小灯泡电阻知识点及针对性练习 1、定义: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电路中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这种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 2、原理:I=U/R 3、电路图:(右图) 4、步骤:①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 连接实物时,必须注意开关应断开 ②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S,三次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分别读出电流表、电压 表的示数,填入表格。 ③算出三次Rx的值,求出平均值。 ④整理器材。 5、讨论:⑴本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分压),同时又保护电路(限流)。 ⑵测量结果偏小是因为:有部分电流通过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大于实际通过Rx电流。根据Rx=U/I电阻偏小。 ⑶如图是两电阻的伏安曲线,则R1>R2 典例1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6V,甲图为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图;乙图为连接不完整的实物图。 (1)对照电路图甲,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乙图中未连接部分连接起来。 (2)实验操作中有可能出现下列A、B、C、D四种错误,如果出现:电流表示数较大,电压表示数为0的现象。其错误属于 A.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 B.电压表的量程选小了 滑动变阻器变阻(“一上一下”) 阻值最大(“滑片远离接线柱”) 串联在电路中 电流表 “+”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 量程选择:算最大电流I=U/Rx 并联在电路中 电压表 “+”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 量程选择:看电源电压 R1 R2 I U V A Rx R′

C .电阻R x 发生了短路 D .把滑动变阻器下端两接线柱连入电路 (3)电路连接正确后,闭合开关,将滑片P 向右移动时,电压表示数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实验过程中,某次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测得的R x = Ω。 (5)此实验要多次测量电阻值,最后求电阻值的平均值,其目的是 。 答案:(1)如图所示(连图全对给2分,错一条线扣1分)(2)C (3)变小 (4)5 (5)减小误差 或 . 典例3 (20XX 年中考·河南卷)小亮在做“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实验中,所用小灯泡上标有“2.5V ”字样。 (1)如图所示是小亮未连接好的电路,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图补充完整: (2)电路连好后,小亮分别测出了小灯泡的几组电压和电流值.记录在表格中。 ①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阻为 Ω。 ②小亮从数据中发现,灯泡的电阻是变化的,你认为影响电阻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3)完成上述实验后,小亮看到滑动动变阻器的铭牌模糊不清,于是想测量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 x 。他从实验室找来一个阻值已知为R 0的定值电阻替换了灯泡.同时撤去了发生故障的电流表,并利用余下器材(电压未知的电源、量程合适的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各—个、导线),在不改动电压表位置及其连线............ 的情况下,很快测出了R x 的大小。 ①请把你设计的电路电路图在虚线框内。 实验次数 1 2 3 U/N 2.0 2.5 2.8 I/A 0.22 0.25 0.26 R/Ω

初三物理伏安法测电阻

一、伏安法测导体电阻 1、原理: 2、实验器材: 3、电路图: 4、实验步骤: 5、滑动变阻器作用 例1、 分析表格中实验数据,可推断小明实验时所用的电路可能是下列电路图中的哪一个?【 】 例 2、有一个阻值看不清的电阻器R x ,要测出它的电阻值. (1)小明按左图的电路图连 接好电路,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S ,观察到电压表的示数为1.6V ,电流表的示数如右图所示,则通过电阻器R x 的电流为_____A ,R x 的电阻为____Ω. (2)实验中,为了减小误差,小明还需进行的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是小虎做这个实验连接的实物图,请你指出其中的三个错误或不妥之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伏安法测小灯泡电阻 1、原理: 2、实验器材: 3、电路图: 4、实验步骤: 5、数据表格及记录: A B C D

例1、小刚同学测量2.5V 小灯泡的电阻时,连接的电路如图: (1)检查电路,发现有一根导线连接错误,请你在连接错误的导线上打“×”,若没有发现错误,闭合开关,会出现 现象.在图中补画出正确的连线.闭合开关前,他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到 端 (填“A ”或“B ”); (2)小刚改正错误后,按正确的操作测得的数据如表: 则第1次测得的小灯泡的电阻为 ; 从表中计算出三次小灯泡的电阻不相等,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 例2、在“测量小电灯的电阻”的实验中,电源为两节新的干电池,小灯泡正常工作电压为2.5,灯丝的电阻约为8Ω,滑动变阻器上标有“15Ω 1A ”字样。 (1)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2)请在虚线框内画出该电路的电路图 (3)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____状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调到 __ 处 (4)闭合开关,两电表指针均不指在刻度线上,读数麻烦, 此时可以_____________ (5)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图中的电路元件连接成实验电路。 (6)实验过程中,调节滑动变阻器,当电压表的示数为_____V 时,灯泡正常发光。若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1所示,则通过灯泡的电流为_____A ,此时小灯泡的电阻是___Ω。 (7)下面是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情况,请你帮助他们分析解决。 ①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后,看到电流表指针如图2所示偏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②将最后一根导线连好后,马上看到灯泡发光,原因是:__________ ③闭合开关后发现灯泡不亮,你认为电路故障原因有哪些可能( ) A.滑动变阻器的两个上方接线柱接入电路 B.开关接触不良 C.灯泡的灯丝断了 D.两电表的位置颠倒了 ④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后,发现小灯泡不亮,而电压表示数为3V ,电流表示数为零,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连完电路并闭合开关后,发现电压表示数为零,电流表示数为0.2A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当闭合开关时,小灯泡较暗,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时不能改变小灯泡的亮暗程度,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当闭合开关时,两电表的指针均反向偏转,只要_____________即可 ⑧开关闭合时,发现电压表的指针偏转太小,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 (8)在做完实验后,小明发现测量的值都写在草稿纸上,而忘记填入表格。请你帮他把实验数据填入表中。 分析表中数据,引起灯丝电阻变大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