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全册)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全册)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全册)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全册)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

第一单元我们的地球家园

第1课《地球家园中有什么》教学设计教学导航

【教材简析】

本课是《我们的地球家园》单元的起始课,在这个单元中的定位是让学生对地球家园形成一个整体认识。因此,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整个单元的基础,学生只有对“地球家园中有什么”有一个整体认识,才能更好地理解与我们的地球家园有关的现象以及地球家园中的“居民”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材从“我们的地球家园中都有什么?”这个问题入手,调取学生的生活记忆,启发学生的思考。在探索环节设计了一个“画一画。在地球家园图上,我们可以添加什么?”的活动,提出了一个“站在地球家园往外看,我们能发现什么?”的问题。用绘画的方式来表达“地球家园中有什么”,可以让学生联系之前思考的“地球家园中有什么”的相关信息,并以形象化的方式进行表达,促进学生对这个问题的深入思考。“站在地球家园往外看,我们能发现什么?”这个问题其实是为了让学生补充与地球家园密切相关的、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地球之外的景物,这个补充是为了引导学生从地球之上和地球之外两个视角去描述“地球家园中有什么”。研讨环节的“我们的地球家园中都有什么”是在小结分享探索的成果。而“缺少其中一样可以吗?”这个问题是为了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地球家园中各事物之间“关系”的认识,并培养学生在联系中看待事物的能力。拓展环节的“到田野、绿地、树林或山坡上,看看我们还能在家园里找到什么”是为了扩充学生对地球家园的认识。

【学生分析】

学生本就生活在地球家园上,对于地球家园中具体有什么,他们是非常熟悉的。因此在聚焦问题之后,让学生“画一画。在地球家园图上,我们可以添加什么?”,这个活动对于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另外,作为低年级学生,他们也很喜欢形象具体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然而,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比较难的是在交流“地球家园中有什么”时能对自己所知道的地球家园中的“成员”进行有意识

的分类。学生在绘图时添加的具体物体有可能是天然的,也有可能是人造的,有可能是有生命的,也有可能是没有生命的,教师在学生交流分享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分类。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

(2)知道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

2.能力目标:

能根据自己的观察说一说地球上有山川、河流、土地、森林、阳光、动植物、人类、空气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愿意倾听和分享,乐于表达对于地球的了解。

(2)意识到仔细观察思考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

(3)自己动手画一画自己所了解的地球。

(4)意识到保护地球家园的重要性。

(5)要珍惜和爱护我们的地球。

【教学重点】

1.让学生能大概了解地球(其实是地表)是由植物、土壤(大地)、海洋、空气、动物等很多方面组成的。

2.让学生知道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

【教学难点】

1.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说出地球上的东西。

2.让学生意识到保护地球家园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课件,视频,白纸,画笔,班级记录表(大)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神秘的信”------引入新课

展示一封来自宇宙的信,从“介绍地球家园”这个任务出发,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家园中有什么。

师:孩子们,今天你们收到了一封神秘的信,想不想看一看?

生:想!

师:好,请看大屏幕!(ppt展示内容。)

师:你愿意帮助多多吗?

生:愿意!

师:一个优秀的导游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师:那老师要问问同学们了,你们了解地球吗?地球家园中有什么?

二、完善前概念,构建地球家园图

通过视频,完善对地球家园的认识,同时构建地球家园图。最后通过交流与分享环节,教师帮助学生抽象出地球家园中的各个部分,对地球家园建立起完整的认识。

师:我给同学们准备了一段视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展示视频)

师:地球家园中有什么呢?

生:有山、田、瀑布……

师:山上有什么?田里有什么?(追问学生,从整体到局部,逐渐抽象出各个具体的事物。)

师:地球家园丰富多彩,充满活力,那么多美好事物,就让我们把他们画下来,做一幅地球家园图吧!

师:老师这里有一张白纸,中间的圆代表着?地球地球家园中有什么呢?同学们可以把想得到的都画在地球上。小组同学围在一起,共同完成这幅作品。绘画的时候可以轻声讨论。听到铃声时,马上整理材料,停止画图!清楚了吗?

生:开始绘画。

绘画结束后,进入交流与分享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鼓励学生尽可能完整的描述地球家园,在描述过程中帮学生归类,建立起地球家园的事物体系。(其中,日月星辰并不是地球家园中的一部分;看不见的空气需要学生体验!)

三、总结归纳,分析地球资源的关系

通过前面的交流与分享,再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归纳,让学生明白地球家园中有:岩石,土壤,人,动物,植物,空气等。同时引发学生思考,水、土壤、太阳等资源都是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的。

师: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地球家园中有什么?

生:岩石,土壤,人,动物,植物,空气。

(多个学生重复回答,强化知识。)

师:多多已经来到地球上了,它准备了几个问题想请教同学们。

师:没有土壤怎么办

生:不能没有土壤,植物需要土壤……

师:土壤重要吗?

生:重要!

师:没有水怎么办?

生:人会渴死,鱼,水草需要水……

师:水重要吗?(同时ppt展示两张缺水的图片)

生:重要

师:没有太阳怎么办?

生:没有光明,没有温暖,没有阳光……

师:地球家园中的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缺一不可,太阳虽然不是地球的一部分,但对我们来说也同样重要。

师:课到这里就快要结束了,但我们的探究并没有结束,请小朋友们在课余时间,跟爸爸妈妈一起,在田野、山坡等地方,细心观察,找一找,还有没有别的发现。当然,在野外观察,要注意安全哦!下课!

【板书设计】

地球家园中有什么

班级记录单

人空气

动物水

植物土壤

岩石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目前,二年级的学生都已上过这节课,因此,本课在一年级段进行教学。一年级的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专注力不够,容易分散注意力。同时,他们对地球家园的认识是片面的。

因此,通过一封神秘的信引入新课,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带着任务进入今天的学习,学习目标明确,注意力集中。

在学生回答地球家园中有什么的时候,学生习惯说出一个笼统的答案:山,海,田等。为了让学生对地球家园的事物认识更精准,我采用追问的形式,推动学生思考:山上有什么?海里有什么?田里有什么?从而让学生逐渐往“植物,动物,水,土壤,岩石等”概念过渡。

画一画环节是本节课的动手动脑环节,为了保留孩子的创造性、想象力,有些小组在地球内画,有些在地球表面朝外画,我并没有做严格的规定。绘画过程中,大多数小组都能画出树、山、房子、人、河流等,但有一组学生在地球上画了不同的国家,偏离本课主题,因此,我通过引导,尽可能让学生朝着地球家园中有什么事物的方向思考。

本节课,汇报环节,前几组都认为日月星辰是地球家园的一部分,产生了一个误区。最后一组同学提到星星不是地球家园的一部分。此时,激发学生思辨。最后,通过“多多”的flash讲解,解决了这个问题:日月星辰不是地球家园的一部分。体验空气的环节,是本节课的一个小高潮。通过憋气,感受周围还有看不见的空气,提醒孩子们,空气也是重要的。

总的来说,学生通过本节课,知道地球家园中有岩石、土壤、水、空气、人、动物、植物等,了解到地球家园中各部分是相互联系的。建立起了地球家园事物体系,为后续的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

第2课《土壤——动植物的乐园》教学设计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二年级起始单元《我们的地球家园》的第2课。本课是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的地球家园》中的第二课,前一课是《地球家园有什么》,其中就有提到了地球家园中有土壤,因此本课是前一课的延伸和深入探究。本课的聚焦点在于:到校园中的一块土壤中去,仔仔细细的去观察,去研究。

【学生分析】

二年级的小学生,学科认识尚没有形成,更无从谈起科技活动兴趣和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故此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应居其次,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科技活动兴趣的培养和简单实用的科学思维方式的灌输。要培养学生课堂上的科学的思考习惯,逐步养成预见、测量、分析、探究、记录数据等一系列的科学习惯,以及小组探究的活动方式。

低年龄学生专注度低下,需在教学过程中设计针对性较强且具有趣味性的环节以提高教学效率,延长观察时间。并注意语言的童趣化,教学的情境化。【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土壤上生长着许多植物,土壤表面和土壤里生活着许多动物。

2.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动植物和土壤具有紧密的联系,许多动植物依赖土壤生存或生活。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工具全面、细致、有顺序地观察土壤上的动植物。

2.记录并描述观察活动中找到的动植物名称和数量,同时发表自己的观点。

科学态度目标:

1.善于思考、愿意倾听、乐于分享自己的观点。

2.实事求是、合作学习,尊重同伴的学习成果。

3.关爱大自然,培养热爱地球家园和探究土壤以及生活在土壤上的动植物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我们生活的地球家园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2.人类生产生活离不开土壤,但生产生活的废物会污染土壤,要对垃圾分类并合理处理,减少污染,保护环境。

【教学重点】

通过细致、全面、有顺序的观察和分析,了解动植物和土壤具有紧密的联系,许多动植物依赖土壤生存或生活。

【教学难点】

学会细致、全面、有顺序的长时间观察土壤上生活着的动植物,能够记录并描述观察过程中的发现。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土壤污染的视频。

学生:植物盆栽、纸盒、小木棒、放大镜、学生活动手册。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有一群植物宝宝,和你们一样,正在茁壮成长!看!。(播放视频)

2.植物宝宝们的家在哪儿啊?它们都生活在----土壤王国。

3.这个地方大家熟悉吗?有没有土壤?(Ppt出示校园花坛一角的照片)

4.老师从花坛里取了一小部分土壤带到了教室,猜一猜,这个土里面可能有些什么?

5.这些东西是不是真的在土壤里呢?想不想亲自观察一下?

(设计意图:从学生很熟悉的校园花坛里的土壤入手,学生更有探究的兴趣,在猜测土壤里有什么的时候,也就更有针对性,避免天马行空的乱猜测。)

二、分组观察活动

1.观察前,老师和大家有几个小约定:

A、请你们运用多种感官进行仔细的观察。

B、有发现的时候,可以像老师这样,用图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及时的将发现记录到记录单上。

观察特别仔细,记录详细的小组,老师还可以再提供工具-----小铲子和放大镜。

小铲子怎么用?师示范:用小铲子铲出一部分土,放在白纸上再进行观察。

2.准备好了吗?请组长领取土壤盒,开始观察!老师巡视学生分组观察情况。

3.汇报、交流

(提醒听者:其他的小朋友们,当别人在给我们分享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请眼睛看着大屏幕,安静的认真听。如果你还有不一样的发现,他说完以后可以举手补充。

4.师将学生的发现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在黑板上。

预设引导:

a.说出具体的名字时,但很少见的,再追问:你看到的是什么样子的?、

b.说不出名字,但能描述出样子的,可以展示出来再观察、描述,确认是什么。但是在大自然当中,我们还可能会遇到很多从来没见过也说不出名字来的东西,我们该怎么办?直接不观察吗?-----------多观察。观察哪些方面?-----------颜色、大小、形状,还可以摸一摸,闻一闻,尽量更多的去了解它,做好记录,照相再询问。

c.用了对比观察的方法的时候,引导归纳出,比如:蜗牛壳,与蜗牛进行了对比。

d.你们用听的方法了吗?没有听到也是一种收获,证明里面很……

有用尝的方法的吗?---不知道是否安全的前提下,不能随便尝,但是尝也是一种重要的观察方法。

E、如果明显不是亲眼看到的,比如:微生物。也许土壤里面确实有微生物,但是我们用肉眼能看到吗?还需要工具才行。

5.仔细看一看他们的发现,再对比你们自己的记录单,有没有不一样的需要补充的呀?

6.归纳整理出方法-------看(颜色、大小、形状、花纹、结构组成)、

摸(软硬、光滑、厚薄)、闻(气味)、

听(声音,没有听到是不是就白听了呀?说明很安静),

尝(尝也是一种观察方法,但为了我们的安全着想,不能随便尝)、

对比观察、借助工具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感觉器官,并且借助工具对土壤进行细致的观察和记录。在交流的过程中,逐渐将学生在观察中运用到的方法进行提炼归纳,学生的头脑中也会对观察方法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

三、总结发现,汇总观察方法

1.看!大家的发现可真多!原来土壤王国里这么热闹啊!

2.土壤里面住着小虫子、蚂蚁……这一些都属于“动物”,树枝、枯叶……这一些都属于“植物”,小石头这些呢,我们就称它们为除动物、植物以外的“其他类”。

3.它们都把家安在了土壤里,土壤简直就是动植物共同的乐园呀!(揭示课题)

4.孩子们,通过我们今天仔细的观察,和你以往对土壤的了解相比较,你有什么收获想和我们分享一下的吗?

5.你知道你今天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发现吗?刚开始老师没有发小铲子和放大镜给你们的时候,你们有那么多的发现吗?

师总结:我们今天能有那么多的收获,离不开-------我们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顺序,离不开多种观察方法的运用,更离不开我们细致的观察态度!这些对于我们收集信息,都很重要。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除了帮助学生学生整理归纳观察所得之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进行前后的回顾,意识到观察方法、观察态度的重要性,从而能逐渐树立起良好的科学素养。)

四、深层思考土壤是动植物乐园的原因

1.你们有思考过吗?动、植物们为什么都喜欢住在土壤里呀?

2.所以,土壤里的动物和植物们相互影响,相互帮助,谁都不能缺少呀!

(提醒学生:是结合自己的观察进行的推测,比如:喜欢潮湿的地方是因为我们观察到了水,柔软舒适是因为我们观察到了很软而推测出来的。)(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深度的思考,将土壤里面看似孤立存在着的这些

事物之间联系起来进行思考,从而意识到动物、植物、与其他类东西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影响关系,在以后的生活中,相信学生们也会更小心的保护它们,不随意的去破坏它们之间的生活,产生保护土壤的意识)

五、全课总结

总结:今天我们只是观察了这么一小块土壤,就有这么多有趣的发现,如果走进大自然再去观察土壤,肯定会有更多的发现。期待你们课后对土壤继续观察。

(设计意图:希望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观察方法、形成的观察态度能够伴随着学生去观察大自然当中的土壤,甚至其他事物,对大自然产生更大的热爱。)【板书设计】

土壤——动植物的乐园

校园土壤“居民”统计

(班级记录表)

日期:2018年9月地点:操场边

动物:蚯蚓、蚂蚁、蛞蝓......

植物:桂花、小草、狗尾草......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

第3课《太阳的位置和方向》教学设计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太阳的位置和方向》一课是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的地球家园》第3课的课文,本课将会研究在我们地球家园上能够经常看见、并且它的光和热与我们人类、动植物的生存有着密切的联系的好邻居——太阳。这一课主要研究我们在地球家园上如何利用一天中太阳的位置变化来帮助我们辨别方向。

教材有四个环节分别是聚焦、探索、研讨、拓展。都是围绕着本课的研究对象——太阳。通过环环相扣帮助学生建立起太阳一天中的位置变化是有规律的,并且人类和动植物的生活都离不开太阳,形成统一的认识。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相对还是有一些生活经验,知道有太阳的时候,气温比较高,没太阳的时候,气温相对比较低。知道有太阳的地方会比较明亮、看不到太阳的时候是相对比较黑暗。所以对于太阳能够发光和发热是还是比较了解。对于太阳清早从东边升起、傍晚从西边落下也是大致清楚的,但是对于中午太阳在哪个方向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是有困难的。二年级的学生借助生活经验,他们知道到了中午太阳在我们的头顶上方,但是他们不会联想到中午太阳看起来在我们的头顶上方,其实这个时候太阳的方向是偏南边的。二年级孩子对早晨太阳在东边升起,傍晚在西边落下都很清楚,但是真正让他们把这些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辨别方向还是有点困难的。因此,在进行户外实践活动之前,利用图片帮助学生建立起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形象认识。引导学生如何利用太阳的位置来正确使用自制方向盘,帮助我们准确的辨别方向,再开展利用太阳的位置辨别方向的实践活动。【教学目标】

1.知道太阳东升西落,面对太阳升起的方向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

2.会利用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来辨识方向。

3.知道太阳的光和热对植物的生长、动物和人类的生存有着重要影响,并会

举例说明。

4.懂得地球上的生命离不开太阳的光和热,人类可以利用太阳的光和热为人们更好地生活服务。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到太阳对地球生物的影响,知道在北半球观察太阳时,太阳与方位的关系。

【教学难点】

能认识到太阳与方位的关系,会利用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辨识方向。

【教学准备】

ppt课件、视频、记录单、方向板、自制立体模型教具。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了解太阳的重要作用

师:上节课我们通过观察学习,知道了土壤是我们地球家园的重要资源,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我们地球家园的好邻居——太阳。

没有太阳行不行?为什么?

学生1:因为如果太阳没有了,地球上所有热带植物都会死掉。

师:也就是没有太阳就没有什么?

学生2:没有太阳就没有光芒。

师:同意吗?你来说。

生3:没有太阳,地球上就没法生活。

师:为什么没法生活?

生3:因为太冷了。

师:太阳可以给我们带来光和热,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地球家园是离不开太阳的。

【设计意图:】

通过谈话联系之前学习的内容,引起学生的注意,同时引入本课,引发学生以自己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太阳队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

【说明:】

上节课学习了土壤,了解了土壤是地球的重要资源,巩固所学,引入本课的学习,提问“没有太阳行不行?”意在引发学生联系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进行思考,从而理解太阳的重要性。

二、根据作业交流,知道太阳的位置会变化,有规律。

师:上周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让我们每位同学观察我们早上上学时,中午放学时,傍晚晚上放学时太阳的位置,都观察了吗?还记得老师提的观察要求吗?

学生1:使用小胶片观察,不能直视太阳。

学生2:站在同一个点上。

你们都是这样观察的吗?为你们点个赞!

我们先来整理并展示一下各组的观察记录,我们事先做了一周的记录,先把11月12日星期一的和11月14日星期三的记录拿出来。为什么选择这两天呢?因为我们周一和周三是晴天,可以看见太阳,天气晴好,而且我们都是整日课,观察记录的完整。

怎么整理呢?老师发给每组每组2个展示板,上面有4个格子。我们先把展示板两侧的双面胶揭开,然后将你们的记录按顺序贴在表格里,先把11月12日星期一的贴在一块板子上,再把11月14日星期三的再贴在另外一块板子上,贴好后我们把自己的记录对比着观察一下,观察一天中太阳位置的变化有什么发现。听懂了吗?我们开始整理。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贴展示板。

师:现在,我们把观察记录都贴在黑板上了,咱们一起看看吧!

我们每位同学记录的第一个太阳是什么时间的太阳?(早上)

(指着展示板比划)这儿呢(中午)?这儿呢(傍晚)?

一天中三个时间太阳的位置相同吗?(不相同。)

那就是说一天中太阳的位置会变化。

(板书:太阳的位置会变化)

我们来再来看看,我们每位同学的记录都相同吗?

生:不一样。

师:有没有相同的地方?或比较接近的地方?

生:早上和中午太阳的位置相同

师:它们几乎都在一条线,有什么不同?

生:傍晚的时候,因为有的同学早放学有的同学晚放学,所以不同。

师:你说的太全面了不仅说出了不同,还说出了为什么不同,我们来看一看,有的同学记录在这里,因为同学们放学时间不同,太阳的位置也不同,也就是说:一天之中,太阳的位置会随着什么的不同,而变化?会随着时间的不同而变化。

(板书:在“会变化”前补齐“随时间不同”)

为了让大家看的更清楚,孟老师把大家的记录进行了整理,除了进校特别晚或特别早的,早晨我们进校时太阳大致的位置在这里,中午在这里,傍晚放学时在这里。(课件展示统一的记录)

师:通过观察记录,我们知道了一天中太阳的位置会随时间不同而变化。如果我们长期观察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就会发现太阳位置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板书:有规律)

太阳早晨,中午,傍晚在操场上的位置我们已经清楚了吧,你能不能根据太阳的位置在校园的位置辨认我们校园的方向呢?哪面是东?哪面是西?南和北在哪儿,你们能找到吗?今天我们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根据太阳的位置认一认方向(板书:和方向)。

【设计意图:】

整理并展示学生课前的观察记录,引导学生在汇报的过程中发现太阳一天中的位置是有规律的,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进而引导学生发现太阳不同时间在学校的位置为通过太阳的位置辨别方向打下基础。

【说明:】

为了使学生掌握太阳在不同的时间运行的位置,养成科学观察整理的习惯,教师设计了以在学校场景上可以直接填画的观察记录卡,教师课前每位同学发放了胶片并带领学生使用胶片在操场固定位置正确观察并记录了一周早、午、晚不同时间太阳的位置;引导学生在组内整理观察结果,之所以选择周一和周三两天的观察结果主要因为这两天天气晴好并且学生是整天课,观察记录完整;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粘贴记录卡并在黑板展示,便于直接观察出太阳一天中不同时间的位置的规律。

三、通过立体模型,认知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及相对关系,制作方向卡。

师:咱们的记录纸是平面的,不方便我们辨认方向。为了让大家观察起来更清楚,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立体的小模型(展示实物),这个模型是立体的特

别像我们玩的积木,想玩吗?一会儿老师给你们每组发一个。

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出示PPT模型图),这是什么?(介绍模型,模型是校园小人是我们和我们观察太阳的位置是一致的,面向教学楼的方向,这块板是教学楼,这条线是太阳运行的轨迹。)下面每组组长领走一个模型放在桌子上。

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小太阳,标着“早午晚”,我们按照统一的记录,先把早、午、晚太阳的位置摆在相应的位置上太阳运动路线的相应位置上。

摆的时候,稍微低点身子,视线与楼相平,这样摆的会更准确。现在我们试着摆一摆。

学生分组活动。

师:(用投屏找一个组)同学们你们来看一看他们组与你们摆的是否相同?一样吗?

师:大家摆放的都一样。现在太阳在校园的位置我们找到了,你们根据太阳的位置找找学校的方向吗?老师给还为大家准备了“东南西北”的小卡片,先在小组内商量一下,再摆一摆。

学生分组活动。

(师投屏图片展示部分小组摆放情况)

师询问:谁来说说你们小组是怎样摆放的?

学生举手回答,教师投屏

生1:我们组前面是西,后面是东,左面是南,右面是北

师:你为什么这样摆?(你怎么知道这边是东?这边是西?这边是南、北?)生1:因为我们一年级时在语文课上学过的。

师:我们刚才要求应该按照太阳的位置进行摆放,这是第一种答案,其他同学还有别的答案吗?

生2:我们组是这样摆的因为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师:你是怎样知道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生:妈妈告诉我的)你是按照太阳的位置摆的?有哪些组和他们摆放一样,这是第二种答案。我们再看看别的组。

生3:因为太阳从东面升起,我们就找到了东边,太阳落下就是西面,再按照东南西北的顺序找到的南和北。

师:有三个组和他们摆放一样,这是第三种答案。

生4:因为太阳在中午的时候会升到教学楼的上面,所以我们认为这是东,然后按东西南北的顺序找到的。

你们组里都是这样想的吗?

生5:我跟她意见不一样,因为太阳东起西落,在湖北湖南这边……

师:你的地理知识很丰富,但是应该按太阳的位置来摆放,你们组意见不统一,再看看别的组。

生6:妈妈告诉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小人朝着教学楼方向是东,所以这样摆。

师:今天我们按照太阳在学校的位置找方向一共出现五种方案,只有一种是对的。孟老师带着大家找一找,我们先来找一找东和西,因为太阳东升西落。我们再来看一看模型中早上太阳和傍晚太阳的位置,这样我们能找到东和西吗?摆错的组调整一下。

(找一套材料放在实投下,让学生到实投下摆放,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师:我们都知道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口诀,但这是在地图上找方向的方法,我们今天主要根据太阳的位置来判断方向。你们都认可了吗,而孟老师又有了不同的答案。

(在实投下教师摆放另一种情况)

师:我们进行是7:45,老师做了一项调查,天津这两天太阳初升的时间大概是6:50分,那么,你们想想,我们进校时看到太阳的位置是刚刚升起来的方向吗?

6点50分,太阳在哪个位置呢?你们能在模型上顺着太阳运动的路线找找吗?

然后,你再来判断一下,我们的学校哪面是东?哪面是西呢?你们再摆摆。

能确定东和西了吗?组长用胶棒将这两个方向粘好。

学生分组活动。(课件展示3个正确方向)

师:东面、西面我们都找到了。那南和北在哪呢?老师告诉大家,在我们天津正午时太阳在南方,我们这两天观察中午时太阳在哪里?(教学楼)所以说教学楼的位置就是我们学校的南面。老师又帮大家找到一个方向,那么北在哪里能找到了吧。

(统一方向后学生把四张方向图片粘好。)

师:都贴好了我们再回忆一下,我们知道了太阳是从东面升起,西面落下,东和西是相对的,中午太阳在我们前面,这时,我们面对的是南,背对的是北,南和北是相对的。(出示PPT)我们把东西用箭头一条线连起来,南北再用箭头线连起来。我们发现无论在哪里东和西,南和北都是相对的。

师:把这张纸从模型上拿出来,你们也像老师这样用箭头将东西、南北连起来。介绍这就是一张方向卡,同时介绍用途它可以帮助我们辨认方向。

想不想每个人拥有一张自己的方向卡?每人发一张,把方向卡填写完整。介

绍方向卡的使用方法(把方向卡平放,先找到南,把方向卡指向南后小手就不要动了,再找一找其它方向),先在教室里认知。怎么用呢?比如在沙漠中,周围什么建筑都没有,正午面向太阳时,太阳在哪个方向?

生:南面

师:对!这时,我们把方向卡平放于手中,用“南”的箭头指向有太阳的一面,这时不能动了。我们可以判断后面是(北),左面是(东),右面是(西)。会用了吗?

师:老师有一个问题了:方向卡为什么要平放?

生:因为,竖过来地面就立起来了

师:对,我们刚才方向卡在操场上,所以它代表地面,它要和地面一个方向。所以,使用方向卡时一定要平放于手上。

师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能根据太阳的位置辨认方向了吗?

生:能!

师:嗯!因为,太阳一天中的位置会随着时间的不同发生变化,而且是有规律的变化,所以我们能根据太阳的位置来辨认方向。

(补全板书:辨认方向)

现在,我们带着方向卡到操场上练习一下,判断方向。

【设计意图:】

在通过观察分析了解太阳在不同位置的规律后教师通过自制学校立体模型教具使学生将观察结果中太阳的位置与方向建立联系,掌握通过太阳位置找到模型中学校的方向,进而学习使用方向板及太阳的位置辨别方向的方法。

【说明:】

课前教师为本课设计制作了依据学校场景立体模型教具,通过带领学生在组内研究从教具上摆出早、午、晚三个时间太阳的位置,强化每天太阳三个时间的位置基本固定;再通过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拼摆出方位,在教师演示总结中明确了太阳东升西落来确定东西两个方向,其中东西两个方向并不是学生早、晚两个时间观察的结果,教师通过摆放使学生直观理解了太阳升起落下的正确的时间与位置使方向更科学,再依据正午太阳的方向确定了南方,从而总结出辨别方向的方法。学生在分组汇报时出现了多种答案,教师不急于纠正而是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了通过太阳的位置辨别方向的方法;掌握了方法后为了使学生在室外能够快速判断方向教师设计了使用方向板观测的环节,从而使观测辨别方向更加便捷与直观。

四、巩固交流,反馈学习。

再一次巩固方向卡的用法,找一找南在哪里?借助方向板指一指其它方向,找一找现在太阳的位置,说一说方向。

我们现在站在操场上,比我们早晨刚进校时,要暖和一些。过一会儿,放学时,又会冷一些。说明,太阳给我们带来的热,也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太阳到底对我们地球的动植物和人类有哪些影响?我们课下去交流,下节课再汇报。

【设计意图:】

通过教室外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室外直观认识和体会了太阳的位置与方向的关系,从而学会在室外利用太阳位置辨别方向的方法,理论联系了实际。

【说明:】

带学生到操场实践需要进行合理的组织与安排,这里将学生按小组安排到不同位置站成弧形,既便于学生观察又便于教师指导,在实践中教师强调了胶片及方向板的使用,使学生养成了科学的观测习惯,树立了科学的意识。

【板书设计】

太阳的位置和方向

(中午)南

(清早)东西(傍晚)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

第4课《观察月相》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我们地球家园的邻居。本课观察月球,从观察月相变化切入,从月相变化中,学生发现一些变化规律,提高对观察天体的兴趣。

月相的形成原因,不要求学生掌握。教材的要求是哪些呢?一是实际观察月相,二是学会用图画等方式记录描述观察到的月相,三是通过分析观察到的月相,发现月相是逐渐变化的。本节课的难点在于组织和督促学生进行连续地观察。只有获得了月相观察记录的第一手事实材料,学生才更容易有所发现。因此,教师要想办法调动学生持续观察记录的积极性,督促学生坚持观察、记录。如果有的学生有几天漏记了,可以由教师或者其他同学提供一部分的月相。指导观察记录的方法也很重要,因为学生没有观察和记录月相的经验,教师必须给予相应的指导。

【学情分析】

学生对月相的认识有一定生活经验,知道月亮有时像小船,有时像圆盘,但是大部分学生无法确定月相变化的顺序,基本不知道不管出现什么月相,月球一直是个球体,只不过看不见月球的暗部。大部分学生对月球的观察方法和知识有限。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月相是变化的,不同的夜晚月相可能不相同。

2.月相是逐渐发生变化的,有时月相亮面逐渐变大,有时逐渐变小。

科学探究目标

1.能连续几天持续观察月相。

2.会记录和描述月相变化的过程。

3.能发现月相是逐渐变化的。

科学态度目标

1.对观察记录月相等活动感兴趣。

2.能坚持客观及时的记录。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记录等方法知道月相是逐渐发生变化的。

【教学难点】

坚持客观的观察、记录月相。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月相图、记录单、记号笔。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引出月相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古诗进入课堂,快速聚焦月相。)

1.(出示古朗月行的前四句)提问:小朋友们,这首古诗,谁还记得?叫什么?

预设:古朗月行

2.引导: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古朗月行》预备齐:古朗月行,唐·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提问:哇,读得真有感情!古诗中的白玉盘是什么呀?

预设:月亮

评价:你真聪明,是呀,它指的就是月亮!

3.小结:月亮的形状其实类似篮球、太阳,是个球体,我们也叫它月球。

二、结合观察,探索月相

(出示学生观察月相的照片,调动观察月相的印象;小组合作交流、展示观察记录的月相,明确、认识初六到十三的月相,发现月相在逐渐变化。)

1.引导:前几天,我们班的小朋友们在观察月球(板贴:观察),并且记录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