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黑洼水库地区GPS平面控制网的布设与实施

黑洼水库地区GPS平面控制网的布设与实施

黑洼水库地区GPS平面控制网的布设与实施
黑洼水库地区GPS平面控制网的布设与实施

 第15卷第5期 2013年10月

滁州学院学报

JOURNALOFCHUZHOUUNIVERSITY

Vol.15No.5 Oct.2013 

黑洼水库地区GPS平面控制网的布设与实施

邓岳川,于 洋,邓大卫

摘 要:运用GPS相对静态测量技术,按照D级GPS控制网的要求,采用边连式的布网方案,设计并实测了黑洼水库地区GPS平面控制网,再通过LGO等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控制网平差,获取该平面控制网的坐标数据。该GPS平面控制网的

建设将为黑洼水库地区的规划建设和地形测量提供基础资料。关键词:GPS平面控制网;GPS静态测量;平差处理;黑洼水库

中图分类号:U4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794(2013)05‐0001‐05

作者简介:邓岳川,滁州学院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工程测量学、专业测绘;于洋,邓大卫,滁州学院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安徽滁州239000)。

基金项目:滁州学院自然科学研究项目(2010KJ026B)收稿日期:2013‐02‐19

黑洼水库地区是我校会峰校区规划建设的重点区域之一,由于地形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多,基础测绘资料较难获取,运用GPS技术建立该地区的测绘控制网,为该地区的地形图测绘及规划设计等工作奠定基础,具有非常实用的意义。本文以黑洼水库地区D级GPS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和实施过程为例,探讨了GPS控制网的建立、外业数据采集、内业数据处理、精度分析等工作。1 技术流程

结合GPS测量规范要求及测区实际情况,该

GPS平面控制网的布设与实施的技术流程如图1

所示:

图1 技术流程图

2 GPS平面控制网技术方案设计

结合枟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枠及测区

实际情况,对本次GPS平面控制网的技术方案进

行了设计。

2.1 测区概况

本次测区位于某城区以南的高校校园内,属于典型的丘陵地带。地处山腰,三面被山环绕,地形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多,测区多山及高大植被。测区范围呈不规则形状,范围面积约680亩。

测区内已经搜集到的控制点资料有:西安80坐标系下的GPSD级点5个。

2.2 GPS网形设计

本次GPS平面控制网布设采用边连式,每次使用3台接收机,这种布网方案,能保证网的几何强度,提高网的可靠指标。

点位布设:

1)利用测区内的五个已知控制点G0、G2、

G3、G4和G6。

2)黑洼水库西侧及南侧,考虑以后加密控制的需要,故布设D级GPS控制点5个。

3)黑洼水库大坝(建)和办公楼附近,考虑施工控制网的精度所需的边长与角度之要求,故布设D级GPS控制点3个。

4)校区新建操场、篮球场附近,考虑施工控制

网的精度所需的边长与角度之要求,并和新食堂附近的GPS控制点可以互相利用,布设D级GPS控制点1个。

GPS平面控制网的网形设计如图2所示:其

中,H9点为后期补测,

用虚线表示。

图2 GPS平面控制网的网形设计图

3 GPS平面控制网的实施

3.1 选点与埋标

黑洼水库地区树木茂盛,周边地区为山崖断面,多碎石。考虑到本次GPS平面控制网的用途,以及选点和埋石的原则,经过反复研究,最后确定在测区内布设14个GPS点,这14个点中,G0、G2、G3、G4和G6为已知点,建立普通标石。在埋设好标志后,为日后方便寻找点位,对每个点都制作了点之记,并绘制点位草图。其中点H3的点之记如表1所示:

表1 点H3的点之记

点号

等级

相邻点

标石

概略坐标

概略位置

点位略图

H3DH5(通视)普通

B:32°16'23″

L:118°18'00″

黑洼水库观景台台阶

10米左右

3.2 制定外业观测调度计划

根据GPS平面控制网的网形设计要求,确定观测作业调度计划。3台GPS接收机分别为编号为①、②、③号机。第1个时段先把①、②、③号接收机分别放到G0、G2、G3控制点进行观测。3台接收机同步进行观测,以最后架设完毕的GPS接收机开始观测时间为准,同步观测60分钟。然后,3台GPS接收机同时关机。②、③号接收机不动,①号接收机搬到H1点,再同步观测,如此下去。未标备注的为不搬动仪器,只在每个时段同时开关接收机。作业调度计划如图3所示:其中,H9点为后期补测。

图3 GPS观测作业调度计划图

3.3 GPS外业观测

观测的主要目的:捕获GPS卫星信号,并对其进行跟踪、处理和量测,以获得所需要的定位信息和观测数据。简要操作步骤:

(1)准备:采集数据开始前,在组长的指导下,

根据作业调度方案来到指定区域的3个已知控制

点上架设仪器。

(2)开始:各小组根据控制点位分布图,实地踏勘,找到自己需要测量的控制点。

(3)仪器架设:按照分配的任务,每个小组在需要测量的控制点位上架设GPS接收机,然后,连接好接收机的主机与天线的通讯电缆。此过程,应有3个小组分别位于3个不同点位,同时进行,完成架设工作。架设完成后,等待组长的观测指令。

(4)开机设置:仪器架设完成后,根据组长的观测指令,3个小组开启GPS接收机的电源,进入到接收机的软件操作主菜单,进行相关配置。输入“点号”和“天线高”,完成设置后,三台接收机同步进入数据采集的状态。

(5)数据采集:每个小组同步进行观测,每个点位的采集时间不得少于60分钟。并填写相关的实验记录表格。

(6)搬站:组长下达停止观测指令后,所有小组应同时停止观测,保存数据,并重新量测天线高。需要搬站的小组,关闭接收机电源,将仪器从三角架上安全拆除。然后,将仪器搬至下一个观测点位,到达后,按照第三步和第四步的要求进行仪器架设和设置,完成后,组长下达观测指令,三台接收机同时进行数据采集工作。

(7)结束:当任务完成后,按照组长的要求,3

滁州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

个小组结束观测,保存数据,关闭GPS接收机的电源,然后,将仪器从三角架上安全拆除,放入仪器箱。

仪器工作正常后,作业员及时(每隔15min)逐项填写测量手簿中各项内容。各个小组应准确如实填写外业观测记录表,记录表如表2所示:

表2 GPS静态数据采集记录表

组号:一号

测量员:邓大卫

测站点号 天线高(m)仪器型号:徕卡GPS1200

记录员:邓大卫

采集开始时间

采集开始时间

采集日期:

2011年12月21日~22日

天气状况:多云

采集时长(分钟) 日期

G01.25909:0810:106221

H11.27410:2011:206021

H11.27411:3412:366221

H11.27412:5413:556121

H11.27414:0915:106121

H11.27415:3116:356421

H61.28616:4517:486321

H61.30608:4609:506422

H81.08710:2111:256422

H81.08711:3712:406322

H81.08712:5614:006422

4 数据处理

本次数据使用LeicaGeoOffice(简称LGO)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其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数据传输、基线解算、网平差、坐标转换、评定精度等。

4.1 数据传输

(1)将接收机里的CF卡取出来,并把CF卡放到专用读卡器上;

(2)把读卡器的USB接口与计算机连接;

(3)从计算机上打开可移动磁盘,打开“CF-卡”文件夹里的“DBX”文件夹,找到作业的文件名,拷贝到计算机上。共有11个文件。因有3台接收机进行工作,为避免数据混淆,以每台接收机的编号分别建立一个文件夹,并将其数据拷贝其中。

4.2 基线解算

(1)导入原始数据。打开LGO软件,新建一个项目,把原始数据输入到项目中;进入“查看/编辑”视图可以查看图中的点信息是否正确,若正确,则进行下一步“GPS-处理”;若不正确,则进行改正。

(2)基线解算。基线解算的过程一般是自动进行的,无需过多的人工干预。解算完毕之后,检查模糊度状态,确定其都为“是”。之后在数据区域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存储”。点击“查看/编辑”查看生成GPS控制网的基线图,如图4

所示。

图4 GPS控制网的基线图

4.3 GPS控制网平差

使用LGO软件进行GPS网平差的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1)根据基线解算的结果,选择“平差”;

(2)平差计算结束后,单击鼠标右键,在数据视图区域的空白处单击鼠标右键以此选择选择“预分析”、“网平差计算”、“计算闭合环”进行平差计算;

(3)在“结果”中选择“网”,可以查看平差报告。如图5所示:F-检验的数值已打勾,表示平差结果符合要求,数据已合格。F-检验临界值与F-检验的数值非常接近,表示数据精度

较高。

图5 GPS控制网平差报告

4.4 坐标转换

本次测区是黑洼水库地区,整体的范围较小,用一步法进行转换比较合适,已知数据为5个西安80坐标系统下的控制点。具体转换过程如下:

(1)配置坐标转换参数集。首先,在坐标转换之前,新建一个项目,用来存放已知点的当地坐标,新建项目要区分原项目名称;其次,在该项

 邓岳川,等:黑洼水库地区GPS平面控制网的布设与实施

目中新建点,新建五个已知点(G0、G2、G3、G4和G6号点)并输入该已知点的名称和当地坐标信息;再次,当已知点信息输入完成后,打开“工具”选择“基准/投影”,选择要进行转换的项目和数据,完成后点击“匹配”,在出现的界面中右击,选择“配置”,在出现的对话框中“转换类型”选择“一步法”、“高程模式”选择“正高”然后点击“确定”。因为点名一致,则可以单击鼠标右键,在下拉菜单上选择“自动匹配”;最后,把匹配后的点进行存储,建立坐标转换的转换参数集,进行坐标转换。

(2)坐标转换。返回到原始数据所在项目,新建立的转换参数自动添加到原始数据所在项目的坐标系统中,打开原始数据所在项目,选择“点”进行查看,然后点击“Local”和“格网坐标”按钮,并保存输出控制点坐标。

4.5 精度评定

本次黑洼水库地区GPS平面控制网共有14个控制点,其中已知点5个,待求点9个。卫星截止高度角为15°,观测有效卫星数均大于6,,重复设站次数为2.5次,各个观测时段长度均大于60分钟,数据采样间隔为15秒,几何图形强度因子(GDOP)均小于3。本次GPS平面控制网的网形主要指标如表3所示。

表3 黑洼水库地区GPS平面控制网的网形结构的主要指标

总点数基线总数独立基线总数必要基线总数多余观测数复测基线数同步环个数观测时段数1333221210101111

一次设站点数二次设站点数三次设站点数五次设站点数重复设站数最长边/km最短边/km平均边长/km26322.50.42120.13490.2324

全网基线解算后,计算出同步环、异步环和复测基线闭合差及其限差。黑洼水库地区GPS平面控制网共生成11个同步环,各环闭合差如表4所示:表4 黑洼水库地区GPS平面控制网同步环闭合差

闭合差同步环个数

0-5mm7个

5-10mm4个

由上表可知:同步环闭合差在0-5mm之间的有7个,占同步环总数的64%;在5-10mm之间的有4个,占同步环总数的36%;由同步环检核可知:同步环闭合差最大的为9.8mm,其相对精度为0.0098/999.4360=1/102380;最小1.1mm,相对精度为0.0011/720.2325=1/636518;小于限差1/45000的要求。说明在该网的GPS基线向量中,相位观测值不含有明显的周跳。

点位中误差可以评定待定点的点位精度,但它不能代表该点在某一任一方向上的位差大小。点位中误差及误差椭圆元素如表5所示:

表5 测站点位精度和误差椭圆元素

点号x坐标中误差/my坐标中误差/m点位中误差/m误差椭圆长半轴/m误差椭圆短半轴/m误差椭圆长轴方向G00.00130.00150.00190.00170.0009-53°G20.00110.00130.00170.00160.0007-53°G30.00120.00140.00190.00170.0008-51°G60.00070.00070.00100.00090.0005-44°H80.00160.00160.00230.00190.0012-49°H10.00110.00120.00160.00130.0009-52°H20.00090.00080.00120.00100.0007-32°H30.00060.00060.00090.00080.0004-46°G40.00110.00080.00130.00120.0006-34°H40.00100.00090.00130.00110.0007-32°H50.00070.00080.00110.00090.0006-50°H60.00110.00130.00170.00160.0006-50°H70.00120.00140.00180.00170.0008-53°H90.00020.00020.00030.00020.0001-35°

4滁州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

由以上统计数据得知,黑洼水库地区GPS平

面控制网数据质量较好,观测精度达到预期要求。5 结束语

此次测区为黑洼水库地区,地形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多,通视条件较差,GPS平面控制网从点位踏勘、选点、埋石、外业数据采集到数据处理历时15天,作业效率较高,是传统测量方法难以达到的。在建网过程中,其图形的选择不必考虑网中三角形的内角角度,各点之间无需通视,相对传统测量来说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此次测量成果为校区建设及规划、学生测绘实习等提供了必要的起算数据。

[参 考 文 献]

[1] 贺小星,周世健.某城区D级GPS静态控制网设计与实施

[J].江西科学,2012(3):295-298.

[2] 白利军.GPS控制网在山区地形测量中的应用与探讨[J].信

息技术,2012(6):74.

[3] 张伟振.基于GPS控制网的山区地形测量技术探讨[J].科

技资讯,2011(3):43.

[4] 乔丽华,冯军.利用GPS技术建立城市GPS控制网的方法探

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2(3):109-114.

[5] 杨润书,丁国华,陈冲林,刘乔富.高山区大面积GPS控制网

的建立[J].地矿测绘,2011,27(2):1-3.

[6] 李征航,黄劲松.GPS测量与数据处理[M].武汉:武汉大学

出版社,2005.

GPSHorizontalControlNetwork'sLayout

andSurveyingintheAreaofHeiwaReservoir

DengYuechuan, YuYang, DengDawei

Abstract:ThepaperresearchesGPShorizontalcontrolnetwork'slayoutandsurveyingintheareaofHeiwareservoirinChuzhoucityofAnhuiProvince,designsthebestGPScontrolnetworktypelayout

schemeandusestheedgeconnectedstyleofoperationmodes,GPSstaticrelativepositioningtechnicalandtheadjustmentprocessingofLGOsoftwaretoobtainthecoordinatesofthehorizontalcontrolnet‐workdata.Inthemeantime,theaccuracyofdataisanalysed.

Keywords:GPShorizontalcontrolnetwork;GPSstaticmeasure;Adjustmentprocessing;Heiwareservoir

责任编辑:刘海涛

 邓岳川,等:黑洼水库地区GPS平面控制网的布设与实施

黑洼水库地区GPS平面控制网的布设与实施

作者:邓岳川, 于洋, 邓大卫, Deng Yuechuan, Yu Yang, Deng Dawei

作者单位:滁州学院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 安徽 滁州239000

刊名:

滁州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uzhou University

年,卷(期):2013(5)

参考文献(6条)

1.贺小星;周世健某城区 D 级 GPS 静态控制网设计与实施 2012(03)

2.白利军GPS控制网在山区地形测量中的应用与探讨[期刊论文]-信息技术 2012(06)

3.张伟振基于GPS 控制网的山区地形测量技术探讨[期刊论文]-科技资讯 2011(03)

4.乔丽华;冯军利用G PS 技术建立城市G PS控制网的方法探讨 2012(03)

5.杨润书;丁国华;陈冲林;刘乔富高山区大面积 GPS 控制网的建立[期刊论文]-地矿测绘 2011(02)

6.李征航;黄劲松GPS测量与数据处理 2005

本文链接:https://www.wendangku.net/doc/e411409675.html,/Periodical_czszxy201305001.aspx

平面控制点布设

平面控制点的选择 在选点时,首先调查收集测区已有的地形图和控制点的成果资料,一般是现在中比例尺(1:10000-1:1000000)的地形图上进行控制网设计。根据测区内现有的国家控制点或测区附近其他工程部建立的可资利用的控制点,确定与其联测的方案及控制网点位置。在布网方案初步确定后,可对控制网进行精度估算,必要时对初定控制点作调整。然后到野外去勘探、核对、修改和落实点位。如需测定起始边,起始边的位置应优先考虑。如果测区没有以前的地形资料,则需详细勘察现场,根据已知控制点的分布、地形条件及测图和施工需要等具体情况,合理的拟定导线点的位置,并建立标志。 控制点位置的选定应满足相应工程的基本要求《公路勘测规范》 (JTJ061-99)中规定。公路平面控制网应满足一下要求。 (1)相邻导线点间要通视,对于钢尺量距导线,相邻点间还要地势平坦,以便于量边长。 (2)导线点应选在土质坚硬、稳定的地方,以便于保存点的标志和安置仪器。 (3)导线点应选在地势较高,视野开阔的地方,以便于进行加密、扩展、寻找和碎部测量以及施工放样。 高程控制点的选择 高程控制点通常以水准测量的方法建立,成为水准点。水准点的选定应满足一下要求。 (1)水准点应选在能长期保存,便于施测,坚实、稳固的地方。 (2)水准路线赢尽可能沿坡度小的道路布设 (3)在选择水准点时,应考虑到高程控制网的进一步加密。 (4)应考虑到便于国家水准点进行联测。 (5)水准网应布设成附和路线,结点网或环形网。 平面控制点的埋设 平面控制测量的标石中心就是控制点的实际点位。所有控制测量成果,包括坐标、距离、角度、方位角等都是以标石中心标志位准。因此,标石的任何损坏或位移都会使控制测量成果失去作用或精度受到很大影响。可以说,埋设稳定、坚固和耐久的中心标石,是保证控制测量质量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国家平面控制网为三角网,国家三角测量规范按三角网等级和地质条件将中心标石分为8种规格。 公路工程测量控制网三角点或导线点标石一般采用混凝土桩。当有整体坚固的岩石或建筑物时,三角点或导线点可设在岩石或建筑物上。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形式

场地平整就是将天然地面改造成工程上所要求的设计平面,由于场地平整时全场地兼有挖和填,而挖和填的体形常常不规则,所以一般采用方格网方法分块计算解决,平整场地前应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如清除场地内所有地上、地下障碍物;排除地面积水;铺筑临时道路等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形式,应根据建筑总平面图、建筑场地的大小和地形、施工方案等因素来确定。 对于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或丘陵地区,常用三角网或三边网; 对于地形平坦而通视较困难的地区或建筑物布置不很规则时,可采用导线网; 对于地势平坦的、建筑物众多且布置比较规则和密集的工业场地或住宅小区,一般采用建筑方格网; 对于地面平坦的小型施工场地,常布置一条或几条建筑基线,组成简单的图形。 平面控制网,应根据等级控制点进行定位、定向和起算,其等级和精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建筑场地面积大于或重要工业区,宜建立相当于一级导线精度的平面控制网; ②建筑场地小于或一般性建筑区,可根据需要建立相当于二、三级导线精度的平面控制网; ③当原有控制网作为场区控制网时,应进行复测检查。 高程控制网应布设成闭合水准路线、附合水准路线或结点水准网形。高程测量的精度,一般不宜低于三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 8.2建筑基线 8.2.1 建筑基线的布设方法 在面积不大、地势较平坦的建筑场地上,根据建筑物的分布、场地地形等因素,布设一条或几条轴线,以作为施工控制测量的基准线,简称建筑基线。 建筑基线的布设形式有三点“一”字形、三点“L”字形,四点“T”字形及五点“十”字形等形式。布设时要求做到: 建筑基线应平行或垂直于主要建筑物的轴线,以便用直角坐标法进行测设; 建筑基线相邻点间应互相通视,且点位不受施工影响; 为了能长期保存,各点位要埋设永久性的混凝土桩; 基线点应不少于三个,以便检测建筑基线点有无变动。 8.2.2 建筑基线的测设方法 根据建筑红线测设 在城市建设区,建筑用地的边界线(建筑红线)是由城市规划部门选定并由测绘部门现场测设的,可作为建筑基线放样的依据。 一般情况下,建筑基线与建筑红线平行或垂直,故可根据建筑红线用平行线推移法测设建筑基线。 如图,AB、AC是建筑红线,从A点沿AB方向量取d2定Ⅰ′点,沿AC方向量取d1定Ⅰ″点。 2.根据建筑控制点测设 对于新建筑区,在建筑场地上没有建筑红线作为依据时,可根据建筑基线点的设计坐标和附近已有控制点的关系,按前所述测设方法算出放样数据,然后放样。 如图所示,Ⅰ、Ⅱ、Ⅲ为设计选定的建筑基线点,A、B为其附近的已知控制点。首先根据已知控制点和待测设基线点的坐标关系反算出测设数据,然后用极坐标法测设Ⅰ、Ⅱ、Ⅲ点。由于存在测量误差,测设的基线点往往不在同一直线上,因而,精确地检测出∠Ⅰ′Ⅱ′Ⅲ′。若此角值与180o之差超过限差±10″,则应对点位进行调整。调整值δ按下列公式计算: 3建筑方格网 在建筑物比较密集或大型、高层建筑的施工场地上,由正方形或矩形格网组成的施工控制网,

施工控制网的布设

海南省红岭灌区工程东干渠土建施工第Ⅰ标段 施工控制网布设 批准: 审核: 编制: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红岭灌区工程东干I标施工项目部 2016年2月28日 一、工程概况 东灌区系统的控灌面积为131.84万亩,其中新增灌溉面积78.96万亩,保灌面积 40.57 万亩,改善灌溉面积 12.31 万亩。渠首由总干渠分水闸分水,设计流量为 40.0m3/s,加大流量 46 m3/s,灌溉定安、琼海、文昌和海口等 4 个市县的24 个镇与 8 个农场区域内的耕地。渠首设计水位为 125.537m,加大水位为125.778m,渠道底高程为 122.025m。 东干渠设 3 条分干渠、20 条支渠、2 条水库补水渠、1 个水库补水口及 15条干斗等 42 个分(补)水口,分别设置相应的分水闸控制流量,干渠全长145.93km。 本工程第1标段为桩号 0+000~27+551 段是连接 1#渡槽首端至 16#渡槽渐变段首端的渠段,全长 27.551km,设计流量为 40m3/s,加大流量 46.0m3/s。本段渠系共布置有渡槽14座、倒虹吸1座、暗涵1座、隧洞1座、节制泄水闸3座、分水闸 2 座等渠系建筑物。 二、控制网布设原则 2.1平面控制网原则 2.1.1各级GPS网一般逐级布设,在保证精度、密度等技术要求时可跨级布设。 2.1.2各级GPS网的布设应根据其布设目的、精度要求、卫星状况、接收机类型和数量、测区已有的资料、测区地形和交通状况以及作业效率等因素综合考虑,按照优化设计原则进行。 2.1.3各级GPS网最简异步观测环或附合路线的边数应不大于表1的规定。 表1 2.1.4各级GPS网点位应均匀分布,相邻点间距离最大不宜超过该网平均点间距的2倍。 2.1.5各级GPS网按观测方法可采用基于A级点、区域卫星连续运行基准站网、临时连续运行基准站网等的点观测模式,或以多个同步观测环为基本组成的

国家及工程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与方案

一、国家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分级布网、逐级控制 应有足够的精度 应有足够的密度 应有统一的规格 ㈠传统国家平面控制网布设方案 根据当时国家平面控制网施测的测绘技术水平,我国决定采取传统的三角网作为水平控制网的基本形式,只是在青藏高原特殊困难的地区布设了一等电磁波测距导线。国家三角网的布设方案分为一、二、三、四等4个等级。 一等三角锁是国家大地控制网的骨干,其主要作用是控制二等以下各级三角测量,并为地球科学研究提供资料。一等三角锁尽可能沿经纬线方向布设成纵横交叉的网状图形。 二等三角网是在一等锁控制下布设的,它是国家三角网的全面基础,同时又是地形测图的基本控制。 三、四等三角网是在一、二等网控制下布设的,是为了加密控制点,以满足测图和工程建设的需要。 三、工程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 工测控制网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在各项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阶段,为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而建立的控制网,叫做测图控制网;另一种是为工程建筑物的施工放样或变形监测等专门用途而建立的控制网,我们称其为专用控制网,建立这两种控制网时亦应遵守下列布网原则。 工测控制网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在各项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阶段,为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而建立的控制网,叫做测图控制网;另一种是为工程建筑物的施工放样或变形监测等专门用途而建立的控制网,我们称其为专用控制网,建立这两种控制网时亦应遵守下列布网原则。 1.分级布网、逐级控制 2.要有足够的精度 3.要有足够的密度 4.要有统一的规格 四、工程平面控制网布设方案 工程平面控制网的布设方案可以采用三角网、导线网、GPS网等形式。 一、国家基本控制网 国家平面控制网分为一、二、三、四等四个等级,布设形式有三角锁、精密导线、插点等形式。 二、城市及工程控制网 工程控制网:为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及施工放样等目的而建立的控制网称为城市或工程控制网。 三、小地区控制网 1.小地区控制网:在小范围内建立的控制网称为小地区控制网。 2.分类:首级控制和图根控制

国家水平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和方案

§2.1 国家水平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和方案 2.1.1 布设原则 我国幅员辽阔,在大部分领域(约9 600 OOOkm 2)上布设国家天文大地网,是一项规模巨大的工程。 为完成这一基本工程建设,在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相当困难的情况下,国家专门抽调了一批人力、物力、财力,从1951年即开始野外工作,一直延续到1971年才基本结束。面对如此艰巨的任务,显然事先必须全面规划、统筹安排,制定一些基本原则,用以指导建网工作。这些原则是:分级布网,逐级控制;应有足够的精度;应有足够的密度;应有统一的规格。现进一步论述如下。 1.分级布网、逐级控制 由于我国领土辽阔,地形复杂,不可能用最高精度和较大密度的控制网一次布满全国。为了适时地保障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用图的需要,根据主次缓急而采用分级布网、逐级控制的原则是十分必要的。即先以精度高而稀疏的一等三角锁尽可能沿经纬线方向纵横交叉地迅速布满全国,形成统一的骨干大地控制网,然后在一等锁环内逐级(或同时)布设二、三、四等控制网。 2.应有足够的精度 控制网的精度应根据需要和可能来确定。作为国家大地控制网骨干的一等控制网,应力求精度更高些才有利于为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资料。 为了保证国家控制网的精度,必须对起算数据和观测元素的精度、网中图形角度的大小等,提出适当的要求和规定。这些要求和规定均列于《国家三角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规范》(以下简称国家规范)中。 3.应有足够的密度 控制点的密度,主要根据测图方法及测图比例尺的大小而定。比如,用航测方法成图时,密度要求的经验数值见表2-1,表中的数据主要是根据经验得出的。 表2-1 各种比例尺航测成图时对平面控制点的密度要求 由于控制网的边长与点的密度有关,所以在布设控制网时,对点的密度要求是通过规定控制网的边长而体现出来的。对于三角网而言边长s 与点的密度(每个点的控制面积)Q 之间的近似关系为Q s 07.1=。将表2-1中的数据代入此式得出 )(1315007.1km s ≈= )(85007.1km s ≈= )(52007.1km s ≈= 因此国家规范中规定,国家二、三等三角网的平均边长分别为13km 和8km 。 4.应有统一的规格 由于我国三角锁网的规模巨大,必须有大量的测量单位和作业人员分区同时进行作业,为此,必须由国家制定统一的大地测量法式和作业规范,作为建立全国统一技术规格的控制网的依据。

控制网布设及控制方案

测量控制方案 一、控制网的布设 ⑴制网的布设原则和布设方案 A平面控制网的布设,遵循下列原则: 首级控制网的布设,因地适宜,且适当考虑发展,与国家 坐标系统联测时,同时考虑联测方案。 首级控制网的等级,应根据工程规模、控制网的用途和精度要求合理确定。 B平面控制网的建立,可采用卫星定位测量、导线测量、三角形网测量等方法。平面控制网精度等级的划分,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依次为二、三、四等和一、二级,导线及导线网依次为三、四等和一、二、三级,三角形网依次为二、三、四等和一、二级。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应在满足测区内投影长度变形不大于2.5cm/km的要求下,做下列选择: 小测区或有特殊精度要求的控制网,可采用独立坐标系统 在已有平面控制网的地区,可沿用原有的坐标系统 C平控制网形式:根据桥梁跨越宽度、地形条件,可布设如下 形 式:

选择控制点要求: 尽可能使桥轴线作为三角网的一个边,提高桥轴线精度。 或将桥轴线的两个端点纳入网内,间接求算桥轴线长度。 交会角不致太大或太小(图形刚强),地质条件稳定,视野开阔, 便于交会墩位。 控制点要埋设标石,刻有“十”字的金属中心标志。 当兼作高程控制点使用时,中心顶部应为半球状。 控制网基线精度:高于桥轴线精度2~3倍 根据已知条件以及经济因素,采用导线布置控制网,等级为四级。 精密导线的布置形状 平面控制测量中精度导线的布置形状一般为:直伸形,曲折形, 闭合环形和主副导线环形等。 三角大地四边双大地四边三角

⑵控制网布设应考虑的因素 布设控制网时,可利用桥址地形图,拟定布网方案,并仔细研究桥梁设计图及施工组织设计图及施工组织计划的基础上,结合当地情况进行踏勘选点。点位布设满足以下要求: ①图形应简单 ②控制网的边长一般在0.5~1.5倍河宽的范围内变动。 ③使桥轴线与控制网紧密联系。 ④所有控制点不应位于淹没地区和土壤松软地区,尽量避开施工区、堆料区及受交通干扰区。便于观测和保存 二、现场测量控制 现场放线时候要注意复测,放完线通过拉距离及换人测量等避免出错,而且还要通过下面所述的控制现场测量成果精度。 现场用全站仪测量放线的时候要注意以下事项 ①测距前应先检查电池电压是否符合要求,在气温较低的条件下作业时,应有一定的预热时间。

施工控制网的布设

海南省红岭灌区工程东干渠土建施工第I标段 施工控制网布设 中国电建 POWERCHINA 批准: 审核: 编制: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红岭灌区工程东干I标施工项目部

2016年2月28日 亠、工程概况 东灌区系统的控灌面积为131.84万亩,其中新增灌溉面积78.96万亩,保灌面积40.57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2.31万亩。渠首由总干渠分水闸分水,设计流量为 40.0m3/s,加大流量46 m3/s,灌溉定安、琼海、文昌和海口等4个市县的24个镇与8个农场区域内的耕地。渠首设计水位为125.537m,加大水位为125.778m,渠道底高程为122.025m。 东干渠设3条分干渠、20条支渠、2条水库补水渠、1个水库补水口及15 条干斗等42个分(补)水口,分别设置相应的分水闸控制流量,干渠全长145.93km。 本工程第1标段为桩号0+000~27+551段是连接1#渡槽首端至16#渡槽渐变段首端的渠段,全长27.551km,设计流量为40m3/s,加大流量46.0m3/s。本段渠系共布置有渡槽14座、倒虹吸1座、暗涵1座、隧洞1座、节制泄水闸3座、分水闸2座等渠系建筑物。 1、控制网布设原则 2.1平面控制网原则 2.1.1各级GPS网一般逐级布设,在保证精度、密度等技术要求时可跨级布设。 2.1.2各级GPS网的布设应根据其布设目的、精度要求、卫星状况、接收机类型和数量、测区已有的资料、测区地形和交通状况以及作业效率等因素综合考虑,按照优化设计原则进行。 2.1.3各级GPS网最简异步观测环或附合路线的边数应不大于表1的规定。 表1 2.1.4各级GPS网点位应均匀分布,相邻点间距离最大不宜超过该网平均点间距的2倍。 2.1.5各级GPS网按观测方法可采用基于A级点、区域卫星连续运行基准站网、临时连续运行基准站网等的点观测模式,或以多个同步观测环为基本组成的网观测模式。网观测模式中的同步环之间,应以边连接或点连接的方式进行网 的构建

控制网布设原则

咱们平时说的控制网主要有首级网和加密网,首级网就是设计院做的控制网,一般设计院提供的控制点并不能满足施工放样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根据设计院提供的控制网来加密,以满足施工放样的要求。这样就存在一个加密网了,加密网的成果是有施工单位自己选点,埋点,以及测量,报监理单位复核、批准方能使用。 控制网又分为平面网和高程网,设计院要先提供一部分控制点给施工单位,设计交桩点有CP0,CPI,CPII,JY点,还有SM水准点,其中CP0,CPI,CPII是坐标点,JY点和SM点是高程点,是高程基准。当然为使用方便CP0,CPI,CPII也可以带高程,作为高程点使用,这些设计单位提供的点位和成果就是咱们后续施工的加密网测设的依据。 加密网是又咱们自己施测,所以咱们主要就是要做好加密网: 1、选点:点位选择要沿线路两侧布设,点位置不能离线路太远也不能离线路太近,太远了施工放样时不方便,太近了,在施工过程当中容易被破坏。平面和高程网要在施工范围外50-100米为宜。当然,客专上要求做沉降观测,我们根据实际情况沉降观测的基准网也就是高程都是沿线路红线附近埋设。特别是路基段,高差太大,沿着红线附近埋设为了方便沉降观测时不用转站太多,在300米左右一个点,桥上和隧道里面可能更长一点。平面网要看有什么仪器测量,使用GPS测,还是直接用全站仪测。用GPS测量时要保证相邻的一对点能通视,还有视野要开阔,周围不能有遮挡,附近不能有大面积水域。用全站仪测量时要保证前后两个点都要通视的原则。相邻两个点位之

间要保证300米左右为宜,不能太近也不能太远。 2、埋点:埋点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考虑埋设深度,像咱们这边冻土层较深,埋的点位深度要达到1米8,方能保证冬天施工时控制点的稳定。 3、测设:高程用电子水准仪测量,测量数据仪器自动记录,每一测站自动提示超限与否,最后要注意往返程不超限方可。平面用GPS 测量比较简单,但要注意,测量过程当中不能随意开关机。开关机时间要听从带队人安排,要正确记录测量点号,测量时间,以及仪器高。全站仪测量时要注意,记录数据,角度和距离以及点号。记录要规范。相互之间要配合好,对观测人员测量素质要求比较高。 4、计算、平差:监理单位要求测量平差都要用严密平差,要求用相应的软件进行平差。 5、成果报审:报批之前要将原始数据,成果报告,电子文档发过去,复核,报审完了以后的资料就要作为正式文档,归档。

控制测量学国家水平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和方案

国家水平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和方案 2.1.1 布设原则 我国幅员辽阔,在大部分领域(约9 600 OOOkm2)上布设国家天文大地网,是一项规模巨大的工程。为完成这一基本工程建设,在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相当困难的情况下,国家专门抽调了一批人力、物力、财力,从1951年即开始野外工作,一直延续到1971年才基本结束。面对如此艰巨的任务,显然事先必须全面规划、统筹安排,制定一些基本原则,用以指导建网工作。这些原则是:分级布网,逐级控制;应有足够的精度;应有足够的密度;应有统一的规格。现进一步论述如下。 1.分级布网、逐级控制 由于我国领土辽阔,地形复杂,不可能用最高精度和较大密度的控制网一次布满全国。为了适时地保障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用图的需要,根据主次缓急而采用分级布网、逐级控制的原则是十分必要的。即先以精度高而稀疏的一等三角锁尽可能沿经纬线方向纵横交叉地迅速布满全国,形成统一的骨干大地控制网,然后在一等锁环内逐级(或同时)布设二、三、四等控制网。 2.应有足够的精度 控制网的精度应根据需要和可能来确定。作为国家大地控制网骨干的一等控制网,应力求精度更高些才有利于为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资料。 为了保证国家控制网的精度,必须对起算数据和观测元素的精度、网中图形角度的大小等,提出适当的要求和规定。这些要求和规定均列于《国家三角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规范》(以下简称国家规范)中。 3.应有足够的密度 控制点的密度,主要根据测图方法及测图比例尺的大小而定。比如,用航测方法成图时,密度要求的经验数值见表2-1,表中的数据主要是根据经验得出的。 表2-1 各种比例尺航测成图时对平面控制点的密度要求 由于控制网的边长与点的密度有关,所以在布设控制网时,对点的密度要求是通过规定控制网的边长而体现出来的。对于三角网而言边长s与点的密度(每个点的控制面 积)Q之间的近似关系为Q =。将表2-1中的数据代入此式得出 .1 s07 .1km s≈ = 07 150 ) ( 13

场区平面控制网测设

场区平面控制网测设 场区平面控制网的测设 (一)、场区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及要求 1、平面控制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 的原则。 2、轴线控制网的布设要根据设计总平面图、基础施工平面图、首层平面图及现场条件等合理布设。 3、控制点应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 4、轴线控制桩是工程施工过程中测量放线的依据,必须进行保护。保护方法: 首先以控制桩为中心砌长宽均为0.5 米、高0.3 米的砖墩,砖墩为周围砌砖,中间填充砂浆,砖墩外侧用砂浆抹平,必要时搭设钢管护栏进行围护,并用红白油漆作好测量警示标识,如示意图: (二)、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根据本工程的结构形式和特点,建立二级平面控制网来控制工程的整体施工。 首级控制采用建筑方格网;再根据建筑方格网加密成各单体的建筑物平面控制网,作为二级控制。两控制网等级均确定为二级。 1、城市坐标系统的引测及首级控制的测设 根据北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和北京市城市规划管理局联合发布的城规发[1998]2 号通知规定,北京市新建、改建、扩建的永久性建筑物,统由北京市测绘院进行定桩放线。 2、建筑物定位桩测设 本工程建筑物定位桩由北京市测绘院测定,现场共测设11个点。经测量人员对建筑物定位桩的角度、距离关系进行复测,精度符合规范要求。 3、主轴线控制网测设 以建筑物定位桩为基准,测量人员使用TOPCON-601 全站仪以极坐标法测设本工程主轴线控制网。本工程主轴线控制网见下图: 在土方开挖完成,进行结构施工时,以主轴线控制网为依据,进行轴线控制加密,以满足结构施工的需要。本工程加密轴线控制网见下图: 5、平面控制网精度 平面控制网的精度技术指标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等级测角中误差(mβ)边长相对中误差(K) 二级±121/15000 感谢您的阅读!

第五章 1国家平面控制网的建立

第五章大地测量基本技术 与方法 ——国家平面控制网的建立 ——大地测量仪器及精密角度测量——导线测量成果预处理 ——国家高程控制网的建立 ——精密水准仪精及密水准测量——重力测量(天文测量简介)——大地测量数据处理的数学模型上一讲应掌握的内容 1、平面子午线收敛角公式 过某点的子午线与坐标纵轴正向之 间的夹角 上一讲应掌握的内容 2、方向改化公式 “曲改直” 大地线描写形曲线与其弦线之间的夹角,叫方向改化。

上一讲应掌握的内容 4、高斯投影坐标的邻带换算 高斯投影的换带计算一般采用高斯投影反正算法。 即把点的旧带平面坐标x旧,y旧经高斯投影反算得椭球面坐标B,L,再将B,L经高斯投影正算得该点在新带的坐标x新,y新。具体做法为: ①x旧,y旧经投影反算得B,l旧 ②L=L0旧+l旧 ③l新=L-L0新 ④B,l新经投影正算得x新,y新 这里L0旧,L0新分别表示旧带和新带中央子午线经度。 这种换带方法也适用于任意中央子午线的换带。 已知高斯投影6°带坐标系的坐标,如何求该点在3°带坐标系中的坐标? 椭球面元素化算到高斯投影面的内 容(总结)

椭球面元素化算到高斯投影面的内 容 第五章Ⅰ国家平面控制网的 建立 ——建立平面大地控制网的方法——建立国家平面大地控制网的基本原则 ——国家平面大地控制网的布设方案 ——利用现代测量技术建立国家大地测量控制网 ——国家平面大地控制网的布设一、建立国家平面大地控制网的方 法 (一)常规大地测量法 1.三角测量法

1)网形 ?三角测量的优点是:图形简单,结构强,几何条件多,便于检核,网的精度较高。?不足之处是:在平原地区或隐蔽地区易受障碍物的影响,布设困难,增加了建标费用;推算而得的边长精度不均匀,距起始边越远边长精度越低。 1.三角测量法 1)网形 2)坐标计算原理:正弦定理 3)三角网的元素: ①起算元素:已知的坐标、边长和已知的方位角,也称起算数据。 ②观测元素:三角网中观测的所有方向(或角度)。 ③推算元素:由起算元素和观测元素的平差值推算的三角网中其他边长、坐标方位角和各点的坐标。

国家平面控制

2.1.1 国家平面控制网 国家平面控制网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的控制网,称为国家控制网。它是全国各种比例尺测图的基本控制,并为确定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提供研究资料。国家控制网是用精密测量仪器和方法依照施测精度按一等、二等、三等、四等四个等级建立的,它的低级点受高级点逐级控制。 建立国家平面控制网的常规方法有三角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 1.三角控制网 三角测量是在地面上选择一系列具有控制作用的控制点,组成互相连接的三角形且扩展成网状,称为三角网,如图2—1所示。三角形连接成条状的称为三角锁,如图2—2所示。在控制点上,用精密仪器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测定出来,并测定其中一条边长,然后根据三角公式解 2-1三角网 2-2三角锁 算出各点的坐标。用三角测量方法确定的平面控制点,称为三角点。 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的三角网,称为国家平面控制网。按控制次序和施测精度分为四个等级,即一等、二等、三等、四等。布设原则是从高级到低级,逐级加密布网。一等三角网,沿经纬线方向布设,一般称为一等三角锁,是国家平面控制网的骨干;二等三角网,布设在一等三角锁环内,是国家平面控制网的全面基础;三等、四等三角网是二等三角网的进一步加密,以满足测图和施工的需要,如图2—3所示。 2.导线控制网

导线测量是在地面上选扦一系列控制点,将相邻点连成直线而构成折线形,称为导线网,如图2—4所示。在控制点上,用精密仪器依次测定所有折线的边长和转折角,根据 解析几何的知识解算各点的坐标。用导线测量方法确定的平面控制点,称为导线点。 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三角网时,当某些局部地区采用三角测量有困难的情况下,亦可采用同等级的导线测量网代替。 导线测量也分为四个等级,即一等、二等、三等、四等。其中一等、二等导线,又称为精密导线测量。 2-3国家平面控制网 2-4导线网 图根平面控制网为满足小区域测图和施工需要而建立的平面控制网,称为小区域平面控制网。小区域平面控制网亦应由高级到低级分级建立。测区范围内建立最高一级的控制网,称为首级控制网;最低一级的即直接为测图而建立的控制网,称为图根控制网。首级控制与图根控制的关系见表2—5。 直接用于测图的控制点,称为图根控制点。图根点的密度取决于地形条件和测图比例尺。如下表2-6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形式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形式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场地平整就是将天然地面改造成工程上所要求的设计平面,由于场地平整时全场地兼有挖和填,而挖和填的体形常常不规则,所以一般采用方格网方法分块计算解决,平整场地前应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如清除场地内所有地上、地下障碍物;排除地面积水;铺筑临时道路等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形式,应根据建筑总平面图、建筑场地的大小和地形、施工方案等因素来确定。 对于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或丘陵地区,常用三角网或三边网; 对于地形平坦而通视较困难的地区或建筑物布置不很规则时,可采用导线网;对于地势平坦的、建筑物众多且布置比较规则和密集的工业场地或住宅小区,一般采用建筑方格网; 对于地面平坦的小型施工场地,常布置一条或几条建筑基线,组成简单的图形。 平面控制网,应根据等级控制点进行定位、定向和起算,其等级和精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建筑场地面积大于或重要工业区,宜建立相当于一级导线精度的平面控制网; ②建筑场地小于或一般性建筑区,可根据需要建立相当于二、三级导线精度的平面控制网; ③当原有控制网作为场区控制网时,应进行复测检查。 高程控制网应布设成闭合水准路线、附合水准路线或结点水准网形。高程测量的精度,一般不宜低于三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 8.2建筑基线

8.2.1?建筑基线的布设方法 在面积不大、地势较平坦的建筑场地上,根据建筑物的分布、场地地形等因素,布设一条或几条轴线,以作为施工控制测量的基准线,简称建筑基线。 建筑基线的布设形式有三点“一”字形、三点“L”字形,四点“T”字形及五点“十”字形等形式。 布设时要求做到: 建筑基线应平行或垂直于主要建筑物的轴线,以便用直角坐标法进行测设; 建筑基线相邻点间应互相通视,且点位不受施工影响; 为了能长期保存,各点位要埋设永久性的混凝土桩; 基线点应不少于三个,以便检测建筑基线点有无变动。 8.2.2?建筑基线的测设方法 根据建筑红线测设 在城市建设区,建筑用地的边界线(建筑红线)是由城市规划部门选定并由测绘部门现场测设的,可作为建筑基线放样的依据。 一般情况下,建筑基线与建筑红线平行或垂直,故可根据建筑红线用平行线推移法测设建筑基线。 如图,AB、AC是建筑红线,从A点沿AB方向量取d2定Ⅰ′点,沿AC方向量取d1定Ⅰ″点。 2.根据建筑控制点测设 对于新建筑区,在建筑场地上没有建筑红线作为依据时,可根据建筑基线点的设计坐标和附近已有控制点的关系,按前所述测设方法算出放样数据,然后放样。

控制网的布设形式

§1.3 控制网的布设形式 1.3.1水平控制网的布设形式 1.三角网 1)网形 在地面上选定一系列点位1,2,…,使互相观测的两点通视,把它们按三角形的形式连接起来即构成三角网。如果测区较小,可以把测区所在的一部分椭球面近似看做平面,则该三角网即为平面上的三角网(图1-4)。三角网中的观测量是网中的全部(或大部分)方向值(有关方向值的观测方法见第三章),图1-4中每条实线表示对向观测的两个方向。根据方向值即可算出任意两个方向之间的夹角。 若已知点1的平面坐标(11,y x ),点1至点2的平面边长2,1s ,坐标方位角2,1α,便可用正弦定理依次推算出所有三角网的边长、各边的坐标方位角和各点的平面坐标。这就是三角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以图1-4为例,待定点3的坐标可按下式 计算 C B s s sin sin 2,13,1= (1-1) A +=2,13,1αα (1-2) ?? ???=?=?3,13,13,13,13,13,1sin cos ααs y s x (1-3) ??????+=?+=3,1133,113y y y x x x (1-4) 即由已知的2,1s ,2,1α,1x ,1y 和各角观测值的平差值A ,B ,C 可推算求得3x ,3y 同理可依次求得三角网中其他各点的坐标。 2)起算数据和推算元素 为了得到所有三角点的坐标,必须已知三角网中某一点的起算坐标(11,y x ),某一起算边长2,1s 和某一边的坐标方位角2,1α,我们把它们统称为三角测量的起算数据(或元素)。在三角点上观测的水平角(或方向)是三角测量的观测元素。由起算元素和观测元素的平差值推算出的三角形边长、坐标方位角和三角点的坐标统称为三角测量的推算元素。 3)工程测量中三角网起算数据的获得 在工程测量中,三角网起算数据可由下列方法求得: 图1-4

第五章1国家平面控制网的建立.

第五章大地测量基本技术与方法 ——国家平面控制网的建立 ——大地测量仪器及精密角度测量——导线测量成果预处理 ——国家高程控制网的建立 ——精密水准仪精及密水准测量——重力测量 (天文测量简介——大地测量数据处理的数学模型上一讲应掌握的内容 1、平面子午线收敛角公式 过某点的子午线与坐标纵轴正向之间的夹角 上一讲应掌握的内容 2、方向改化公式 “ 曲改直” 大地线描写形曲线与其弦线之间的夹角, 叫方向改化。 上一讲应掌握的内容 4、高斯投影坐标的邻带换算 高斯投影的换带计算一般采用高斯投影反正算法。 即把点的旧带平面坐标 x 旧 , y 旧经高斯投影反算得椭球面坐标 B , L ,再将 B , L 经高斯投影正算得该点在新带的坐标 x 新 , y 新。具体做法为: ① x 旧 , y 旧经投影反算得 B , l 旧 ② L =L 0旧 +l 旧

③ l 新 =L -L 0新 ④ B , l 新经投影正算得 x 新 , y 新 这里 L 0旧 , L 0新分别表示旧带和新带中央子午线经度。 这种换带方法也适用于任意中央子午线的换带。 已知高斯投影 6°带坐标系的坐标,如何求该点在 3°带坐标系中的坐标? 椭球面元素化算到高斯投影面的内容 (总结 椭球面元素化算到高斯投影面的内容 第五章Ⅰ国家平面控制网的建立 ——建立平面大地控制网的方法——建立国家平面大地控制网的基本原则——国家平面大地控制网的布设方案 ——利用现代测量技术建立国家大地测量控制网 ——国家平面大地控制网的布设一、建立国家平面大地控制网的方法 (一常规大地测量法 1. 三角测量法 1 网形 ? 三角测量的优点是:图形简单, 结构强, 几何条件多, 便于检核, 网的精度较高。? 不足之处是:在平原地区或隐蔽地区易受障碍物的影响,布设困难,增加了建标费用;推算而得的边长精度不均匀, 距起始边越远边长精度越低。 1. 三角测量法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形式

场地平整就就是将天然地面改造成工程上所要求的设计平面,由于场地平整时全场地兼有挖与填,而挖与填的体形常常不规则,所以一般采用方格网方法分块计算解决,平整场地前应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如清除场地内所有地上、地下障碍物;排除地面积水;铺筑临时道路等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形式,应根据建筑总平面图、建筑场地的大小与地形、施工方案等因素来确定。 对于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或丘陵地区,常用三角网或三边网; 对于地形平坦而通视较困难的地区或建筑物布置不很规则时,可采用导线网; 对于地势平坦的、建筑物众多且布置比较规则与密集的工业场地或住宅小区,一般采用建筑方格网; 对于地面平坦的小型施工场地,常布置一条或几条建筑基线,组成简单的图形。 平面控制网,应根据等级控制点进行定位、定向与起算,其等级与精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建筑场地面积大于或重要工业区,宜建立相当于一级导线精度的平面控制网; ②建筑场地小于或一般性建筑区,可根据需要建立相当于二、三级导线精度的平面控制网; ③当原有控制网作为场区控制网时,应进行复测检查。 高程控制网应布设成闭合水准路线、附合水准路线或结点水准网形。高程测量的精度,一般不宜低于三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 8.2建筑基线 8.2.1 建筑基线的布设方法 在面积不大、地势较平坦的建筑场地上,根据建筑物的分布、场地地形等因素,布设一条或几条轴线,以作为施工控制测量的基准线,简称建筑基线。 建筑基线的布设形式有三点“一”字形、三点“L”字形,四点“T”字形及五点“十”字形等形式。布设时要求做到: 建筑基线应平行或垂直于主要建筑物的轴线,以便用直角坐标法进行测设; 建筑基线相邻点间应互相通视,且点位不受施工影响; 为了能长期保存,各点位要埋设永久性的混凝土桩; 基线点应不少于三个,以便检测建筑基线点有无变动。 8.2.2 建筑基线的测设方法 根据建筑红线测设 在城市建设区,建筑用地的边界线(建筑红线)就是由城市规划部门选定并由测绘部门现场测设的,可作为建筑基线放样的依据。 一般情况下,建筑基线与建筑红线平行或垂直,故可根据建筑红线用平行线推移法测设建筑基线。 如图,AB、AC就是建筑红线,从A点沿AB方向量取d2定Ⅰ′点,沿AC方向量取d1定Ⅰ″点。 2.根据建筑控制点测设 对于新建筑区,在建筑场地上没有建筑红线作为依据时,可根据建筑基线点的设计坐标与附近已有控制点的关系,按前所述测设方法算出放样数据,然后放样。 如图所示,Ⅰ、Ⅱ、Ⅲ为设计选定的建筑基线点,A、B为其附近的已知控制点。首先根据已知控制点与待测设基线点的坐标关系反算出测设数据,然后用极坐标法测设Ⅰ、Ⅱ、Ⅲ点。 由于存在测量误差,测设的基线点往往不在同一直线上,因而,精确地检测出∠Ⅰ′Ⅱ′Ⅲ′。若此角值与180o之差超过限差±10″,则应对点位进行调整。调整值δ按下列公式计算: 3建筑方格网 在建筑物比较密集或大型、高层建筑的施工场地上,由正方形或矩形格网组成的施工控制网,称为建筑方格网。它就是建筑场地常用的平面控制布网形式之一。

施工控制网的布设

施工控制网布设 批准: 审核: 编制: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红岭灌区工程东干I标施工项目部 2016年2月28日 一、工程概况 东灌区系统的控灌面积为万亩,其中新增灌溉面积万亩,保灌面积万亩,改善灌溉面积万亩。渠首由总干渠分水闸分水,设计流量为 s,加大流量 46 m3/s,灌溉定安、琼海、文昌和海口等 4 个市县的24 个镇与 8 个农场区域内的耕地。渠首设计水位为,加大水位为,渠道底高程为。 东干渠设 3 条分干渠、20 条支渠、2 条水库补水渠、1 个水库补水口及 15条干斗等 42 个分(补)水口,分别设置相应的分水闸控制流量,干渠全长。

本工程第1标段为桩号 0+000~27+551 段是连接 1#渡槽首端至 16#渡槽渐变段首端的渠段,全长,设计流量为 40m3/s,加大流量 s。本段渠系共布置有渡槽14座、倒虹吸1座、暗涵1座、隧洞1座、节制泄水闸3座、分水闸 2 座等渠系建筑物。 二、控制网布设原则 平面控制网原则 各级GPS网一般逐级布设,在保证精度、密度等技术要求时可跨级布设。 各级GPS网的布设应根据其布设目的、精度要求、卫星状况、接收机类型和数量、测区已有的资料、测区地形和交通状况以及作业效率等因素综合考虑,按照优化设计原则进行。 各级GPS网最简异步观测环或附合路线的边数应不大于表1的规定。 表1 各级GPS网点位应均匀分布,相邻点间距离最大不宜超过该网平均点间距的2倍。 各级GPS网按观测方法可采用基于A级点、区域卫星连续运行基准站网、临时连续运行基准站网等的点观测模式,或以多个同步观测环为基本组成的网观测模式。网观测模式中的同步环之间,应以边连接或点连接的方式进行网的构建。 高程联测原则 、B级网应逐点联测高程,C级网应根据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要求联测高程,D、E级网可依具体情况联测高程。 A、B级网点的高程联测精度应不低于二等水准测量精度,C级网点的高程联测精度应不低于三等水准测量精度,D、E级网点按四等水准测量或与其精度相当的方法进行高程联测。各级网高程联测的测量方法和技术要求应按GB/T l2897或GB/T l2898规定执行。

控制测量学控制网的布设形式

控制测量学控制网的布 设形式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

控制网的布设形式 1.三角网 1)网形 在地面上选定一系列点位1,2,…,使互相观测的两点通视,把它们按三角形的形式连接起来即构成三角网。如果测区较小,可以把测区所在的一部分椭球面近似看做平面,则该三角网即为平面上的三角网(图1-4)。三角网中的观测量是网中的全部(或大部分)方向值(有关方向值的观测方法见第三章),图1-4中每条实线表示对向观测的两个方向。根据方向值即可算出任意两个方向之间的夹角。 若已知点1的平面坐标(11,y x ),点1至点2的平面边长2,1s ,坐标方位角2,1α,便可用正弦定理依次推算出所有三角网的边长、各边的坐标方位角和各点的平面坐标。这就是三角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以图1-4为例,待定点3的坐标可按下式 计算 C B s s sin sin 2,13,1= (1-1) A +=2,13,1αα (1-2) ?? ???=?=?3,13,13,13,13,13,1sin cos ααs y s x (1-3) ??????+=?+=3,1133,113y y y x x x (1-4) 即由已知的2,1s ,2,1α,1x ,1y 和各角观测值的平差值A ,B ,C 可推算求得3x ,3y 同理可依次求得三角网中其他各点的坐标。 2)起算数据和推算元素 为了得到所有三角点的坐标,必须已知三角网中某一点的起算坐标(11,y x ),某一起算边长2,1s 和某一边的坐标方位角2,1α,我们把它们统称为三角测量的起算数据(或元素)。在三角点上观测的水平角(或方向)是三角测量的观测元素。由起算元素和观测元素的平差值推算出的三角形边长、坐标方位角和三角点的坐标统称为三角测量的推算元素。 3)工程测量中三角网起算数据的获得 在工程测量中,三角网起算数据可由下列方法求得: (1)起算边长 当测区内有国家三角网(或其他单位施测的三角网)时,若其精度满足工程测量的要求,则可利用国家三角网边长作为起算边长。若已有网边长精度图1-4

施工控制网的布设形式

施工控制网的布设形式 施工控制网的布设形式,应以经济、合理和适用为原则,根据建筑设计总平面图和施工现场的地形条件来确定。对于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建筑场地,则可充分扩展原有的测图控制网,作为施工定位的依据。对于地形较平坦而通视较困难的建筑场地,可采用导线网。对于地形平坦而面积不大的建筑小区,常布置一条或几条建筑基线,组成简单的图形,作为施工测量的依据。对于地形平坦、建筑物多为矩形且布置比较规则的密集的大型建筑场地,通常采用建筑方格网。总之,施工控制网的布设形式应与建筑设计总平面的布局相一致。 当施工控制网采用导线网时,若建筑场地大于1k㎡或重要工业区,需按一级导线建立,建筑场地小于1k㎡或一般性建筑区,可按二、三级导线建立。当施工控制网采用原有测图控制网时,应进行复测检查,无误后方可使用。 施工控制点的坐标换算 供工程建设施工放样使用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称为施工坐标,也称为建筑坐标。由于建筑设计是在总体规划下进行的,因此建筑物的轴线往往不能与测图坐标系的坐标轴相平行或垂直,此时施工坐标系通常选定独立坐标系,这样可使独立坐标系的坐标轴与建筑物的主轴线方向一致,坐标原点O通常设置在建筑场地的西南角上,总轴记为A轴,横轴记为B轴,用AB坐标确定各建筑物的位置。由此建筑物的坐标位置计算简便,而且所有坐标数据均为正值。 施工坐标系与测图坐标系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xoy为测图坐标

系,A O′B为施工坐标系,则P点的测图坐标系轴为Xp、Yp,P点的施工坐标系为Ap、Bp,施工坐标原点O′在测图坐标系中的坐标为,Xo′、Yo′,a角为测图坐标系纵轴x与施工坐标系纵轴A之间的夹角。 将P点的施工坐标换算成为测图坐标,其公式为Xp=Xo′Apcosa-Bpsina;Yp=Yo′+Apsina+Bpcosa;若将P点的测图坐标系换算成测图坐标系,其公式为Ap=(xp-xo′)cosa+(yp-yo′)sina;Bp=-(xp-xo′)sina+(-yo′) cosa 上式中,xo′、yo′与a的数值是个常数,可在设计资料中查找,或在建筑设计总平面图上用图解法求得。 施工坐标系与测图坐标系之间的关系 建筑基线 1测设建筑基线的方法 根据建筑场地的不同情况,测设建筑基线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1.1用建筑红线测设 在城市建设中,建筑用地的界址是由规划部门确定的,并由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