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景观分析

景观分析

一般分析图会包括功能分析(主要用于表达建筑的功能分区、常规做法为是填不同色块表示)交通流线分析(主要用于表达人流关系,比如公共建筑内的办公人员与外来人员的两种不同流线关系,多用带箭头虚线表示,如果是群体建筑,会加上人流车流这些关系车流详细可分为内部车流和外部车流等)产品形态分析(多用于住宅小区,分高层多层,一体几乎产品如何分布作为分析内容,常规做法也是填色块表示)日照分析(主要是分析建筑大寒日采光时间,用于考证建筑间距是否合理,用专业软件如天正日照做完分析,ps一张即可)景观节点分析(这张纯属骗人的,看你怎么提高建筑设计的有利点,什么广场绿地雕塑都可作为景观节点,一般用虚线圈表示)还有消防分析(就是表示消防登高面及消防通道没什么特别的)

交通分析
区位分析
人,物的流线分析
功能分析
景观分析.


景观特殊空间是城市景观空间的组成部分,“特殊”是相对于意义上的特殊空间,包括从尺度上界定的微空间,从结构、手法、理念上界定的奇空间,从功能定位上包括处理上界定的特性空间。本文主要从景观空间规划设计的角度来研究这类景观空间环境的特点与设计手法

1.1微空间

景观微空间是指从景观空间的尺度与规模上界定的相对较小的景观开放空间,可以是如纽约市的佩蕾公园有400多平方米的面积,也可以是小到如香港市政厅庭院仅20平方米的开放小空间。

1.2奇空间

奇空间是指利用很好的新型材料以及声光控制影音设备等元素创造的奇特空间,作品的思想发展了多功能,高刺激,高趣味的多元娱乐趋向。

1.3特型空间

指跳出常规的思维模式或具有特殊目的为特定对象服务而营建的景观空间。这些景观空间中,设计目标明确,设计手法针对性强并具有一定的启发联想的创新精神。如城市公共绿地中针对具有相对固定的使用人群要求的,城市工业废弃地的改造亦属于特型空间。

2景观特殊空间特征

2.1人文特征

它是人们一定行为的空间载体,为人民服务,与人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

2.2艺术特征

景观特殊空间具有空间艺术性,它的空间构成要素的组成,摆放,色彩,质地是造园家对环境的情感表达,造园家的个人艺术修养,对景观环境影响很大。

2.3时代特征

景观空间与环境艺术作为作者思想的载体必然受时代文化背景影响,表达为当时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水平,所以具有时代性。

3中国传统景观特殊空间手法运用

中国传统古典园林一般用地狭小,空间封闭局促,在狭窄的空

间里再现自然山水,创造出具有诗情画意的环境,需要通过巧妙的空间处理,达到芥子以纳须弥的艺术效果。

3.1空间对比

古典园林中空间对比运用纯熟,为加强突出主要景观,往往采取欲扬先抑、欲露先藏的手法。造成形态上的变化,以小衬大(留园入口处理,由于场地的狭长限制,明朝造园家徐时泰通过精心的组织入口小空间到主要景区时空间为之一放,顿时有豁然开朗之感)。留园空间入口狭窄到主景时空间豁然开朗

3.2藏与露

设计作品的表现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率直、坦荡的表达,另一种取含蓄隐晦的方法,使其隐而不发,显而不露。中国古典园林多采用后一种,认为露则浅,藏则深。为忌浅露而求的意境深邃则多采用欲显而隐或欲露而藏的手法把某些精彩的景藏于偏僻幽深之处(隐于山石,树梢之间),使藏的境界得到巧妙的表现。如狮子林中的卧云室,这是一体量高大的楼阁建筑,若屹立于四周空旷的平地之上,看上去难免会使人肃然起敬。然而,它却身藏于石林丛中,四周怪石林立,松柏蔽天,仅楼的一角显露在外,既暗示出楼之所在,又十分含蓄而耐人寻味。

3.3引导与暗示

古代私园因场地原因多把景园置于园的纵深处,为此必须很好的组织入口部分的空间序列才能把人从入口导入园内主要景区,使人能够循着一定的方向与途径去发现景之所在。借助空间的组织与向导性,起引导暗示作用的游廊就创造出一种狭长的空间形式,具有极强的导向性。苏州畅园纵向狭长,园里主要厅堂留云山房设在园的后部,如不加以引导,空间序列将因失去连贯性而中断或紊乱,但利用游廊,便自然地把人吸引至园的东侧,并沿着游廊向纵深前进,此外在游廊的每个转折处都巧妙的运用对景等手法,以吸引人的注意力,使人不知觉的来到留云山房。道路,踏步,桥,墙垣等也可以起引导的作用,以达含蓄深邃,曲径通幽。

4现代景观特殊空间实例分析

4.1景观微空间分析

纽约市佩蕾公园位于闹市商业区,入口处的台阶,铺地变化,把公园与大街分隔开来,成为相对独立的小空间。环境设计综合运用瀑布,水体,垂直绿化,家具小品,植物造景等手段。在空间处理上做下沉,上抬等竖向布局,强化空间形态。12棵高大的庭荫树遮蔽场地上部,形成有情趣的绿荫顶棚而三面围墙围合出一个半私密空间场所,大型瀑布流水墙,潺潺的水声,掩盖周围环境的嘈杂声而又不影响内部交谈,公园在有限的空间里为顾客,职工,市民提供一个可听、可视、可憩及进行社会交往的景观空间。

4.2景观奇空间分析


玛莎施瓦茨设计的怀特海德研究所的拼合园是一个位于9层楼上的屋顶花园,面积很小,周围被建筑环峙,阳光很少且没有养护条件,设计师选用染成绿色的碎石铺地上被划出波浪纹理隐喻水体,绿色的塑料几何形体类似勒诺特式园林中的整齐的修剪树木。我们会感到植物在屋顶花园中“生机勃勃的生长”并从平面一直延伸到垂直墙面,柔化建筑线条,为大楼内的工作人员提供一个绿色的景观环境。



4.3景观特型空间分析

现在城市产业结构,功能布局不断的调整。一些重工业厂区、旧城区等被废弃,影响城市整体景观与生态环境,对这些城市空间进行因势利导的改造处理,不但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而且可以更好的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节约建设材料,最终建设成为城市中一种特型景观空间。

北京的798艺术区,原是北京电子联合厂的部分旧址。2000年重组为北京七星华电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重整后,部分厂房被闲置下来,为了部分房产得以利用,七星集团出租部分闲置厂房。02年2月美国人罗伯特率先租了120平方米的回民食堂改造成前店后公司的模式,后陆续有了工作室,展示空间等,整个厂区规划有序,建筑风格独特,吸引许多艺术家前来工作定居,798艺术家群体就这样建立起来。慢慢形成画廊艺术中心,艺术家工作室,景观设计公司,影视基地等各种空间的聚合带来对建筑和生活方式的全新诠释。

另一例,彼得•拉茨设计的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建在原钢铁厂与炼炉厂所在地,反映出景观改造方面的新思路,成为工业地更新与改造的经典设计案例。现在公园除了保存下来的鼓风炉炼钢厂和煤矿及钢铁工业部件以外,冶炼厂里烧结厂、仓库以及属于公司的众多铁轨都坐落在那里,设计思想表现了钢铁的制造加工过程,包括它的熔化、硬化状态,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和保护城市的记忆。设计方法是重新诠释和改造,改变工业设施的功能和应用,让它们转型而不是毁掉。

俞孔坚教授主持设计的岐江公园是在原有的中山造船厂基础上建成的,吴志强教授主持的2010年世博会场地设计结合原江南造船厂的工业设施,有效再利用,维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这些都是成功的特型空间的实例。

5现代景观特殊空间设计的强化

从目前环境形势和参与者的体验出发,非常注重环境生态平衡和人的主观参与。社会学家赫伯特盖斯指出∶“人所创造的人工作品是也只能是一个潜在环境,只有在文化背景的基础上被人感受到之后,才能变成一个有效环境”。这一理论强调人在环境中的重要地位。只有身处其中的人接受环

境,环境才具有人性化的一面,怎样因利避短,研究人的行为爱好就显的很有必要。拉特利奇在《大众行为与公园设计》一书中指出设计师应把研究人的行为,预测人的行为倾向放在设计的首位,他的观点突出景观作品应更具人性化的特征,将人的行为习惯纳入设计程序中。

在古典景观环境中,人的主观意识和景观物质就是并存的,无论在古典中国园林还是在意大利台地园,法国勒诺特式,英国自然式园林中早已存在于有意识或无意识状态中,但他们渗入的主导思想要么是退隐政客,巨贾商人,要么就是教会头目,皇族官员,这里没有平民大众的身影,现代景观设计师则强调大众在特殊空间中的主观感受。主观感受主要靠人的五官体验,下面我们强调从五官感受上分析现代景观设计师在人性化方面突出的案例∶

5.1景观空间的视觉要素设计

景观空间所能够给予人的视觉体验是非常丰富的,也是最原始的、最直接的。利用藏与漏,错觉和幻觉,材料的色彩与质感的差异创造不同的视觉效果。给人留下一个不可磨灭的愉悦的视觉记忆。

5.1.1藏与漏

本次毕业设计,为单县县政府前广场做景观规划,根据分析,我们没有把政府大楼前路北一块地域做成主要的市政广场,没有大量的娱乐实施,定位在附属的市政广场,而它又被分成两块部分∶政府内院和过渡区广场。作为政府大楼与路南边的主市政广场的一个过渡。参考政府工作的私秘性、安全性,政府内院广场被藏在三面乔木围合的空间中,场地里的人没有空旷感,场外的人仅丛中轴线,透过高大乔木构成的视觉通道,知晓部分内院情形,纵深感距离感在瞬间诞生。中轴线上两两不锈钢片围合的空间注满水,由围合底部自动注水系统供应,保持水位丰满,三组组合中有间隙,远观是水纹,实又是循环的一个部份。是作者对极简手法的理解,再现。

5.1.2错觉与幻觉

幻觉,错觉是某种行为违背人们在思维,习惯,经验,感情及视觉规律时产生的。我们可以参照这些生理现象,通过对微环境(水、雾、声、光、电、风等因素)的运用,创造出独特视觉空间感受。彼德沃克在哈佛校园内设计的谭纳喷泉,创造水气蒸腾,云雾缭绕的仙境幻觉,夏季雾森系统的喷泉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使人感觉凉爽,体现了人性化,在冬季喷出的水气则迅速凝结,成为人工降雪,又成为当地的一道美景。

5.1.3色彩与质感

光使物体成为物体。人凭借光源看到事物的色彩,形状,肌理等视觉元素,认识客观事物。但光需要合适的采用,现代建筑将窗从结构中解放出来却没有将光从建筑中解放,光

的活力被无效分散,只为创造一个泛光的世界,消除黑暗。这种光晕般扩散的光的世界,就像绝对的黑暗意味着空间的死亡。光造就了色彩,也成全了色彩,在空间处理中,色彩是重要的元素,它最易在环境中创造氛围,传达感情。迪斯尼乐园鲜明的色彩,欢快的音乐铸就愉快的娱乐氛围。极简主义园林作品是艺术,用色少,形体简洁明了,却有深层的思想内涵,观众是作品的欣赏者,是观赏三维的艺术品,作品的色彩深深的留在人脑中。

物质材料的质感是材料在人心中的表情,对材料的理解,诠释,运用是作者思想的体现,材质成为思想的载体。当代设计师对材料的大胆尝试造就了一批优秀的景观设计作品,同时他们非常具有人性化,如长久手日本馆竹笼.由大量经过处理的竹子建成,通风降温,采用生分解性多重乳酸塑料的外壁,竹接法等一系列可持续发展技术,不污染环境,材料循环利用,即使在夏季比较炎热的天气里,人也不会感到闷热。

5.2景观空间的触觉要素设计

引用触觉设计到景观设计,是景观设计的一大进步。道路是人进入环境的第一接触物,脚与脚下的不同材料直接地接触,同时参与作用的还有人的体重,道路材质的软硬、疏密、粗细一起决定足部的感觉。

运用不同质地的造景材料研究人们的触觉行为,把自然及设计者理想中的触觉行为通过物质表达出来,加深人对环境的纵向感知与体会。在这,对材料物理属性理解,把握运用至为重要。不同种类的石头如湖石、黄石、花岗岩、钟乳石、卵石等具有不同的质地,不同质地的石头内部与外表同样有不同的触感,经过加工,雕刻的石块还富有文化内涵,如泰山上大量的石刻早已成为泰山文化的一部分。触觉是人类主要的感知能力之一,用参与性设施直接调动主观感受,是对人性化的袒露。

5.3听觉要素设计

声音很早即被运用到景观设计中(苏州园林中的听雨轩,留听阁是因雨打芭蕉,雨落残荷得名的)。现在我们还可以对微环境的提取,夸张,有意设置放大各种声音的效果(风声、水流声、动物的鸣叫声)来增添小环境的自然气息。东京都耳园中的雕塑-“攀升的耳朵”用物理原理放大听觉效果,树林周围的雕塑收集林中的风声,经漫长的细管传达于耳朵,别有一番意思。正如安藤说过,当微环境根据人的意念从原生的自然中抽象出来,它们即趋向神性。

5.4嗅觉要素设计

人在室外环境所嗅觉到的气味多为植物散发的,气味也就成了场地的隐性特征,强化了人对场地的记忆。人能识别并记住近1万种气味,可以随时调动以前经历过的

嗅觉记忆,深层次接触人的天生特性。

很多植物散发的芳香因子还对人体有保健作用。如橘子在预防皮肤癌,大肠癌方面有很好的效果;樟树散发的芳香性挥发油可帮助人们祛风湿,止痛;银杏散发的黄酮类物质可治疗心脑血管病等等。

 结论

从古至今,景观空间属性正逐渐发生着微妙变化,根本属性-人性化会不断完善、充实,强化,其附属属性会逐渐的减弱对根本属性的影响。人的主观参与已放在设计首位,结合人主观感受,运用不同材质∶可视的特殊材质给室外环境设计行业带来一股清馨的空气;不可视,不可触的微环境材质也无时不在的和人类发生关系,被五官接收,被人感知。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研究人的行为,让微环境参与到人的设计程序中,是很人性化的设计方式。
----复制自天工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99468718.html,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