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 核心要点(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反杜林论等)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 核心要点(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反杜林论等)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 核心要点(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反杜林论等)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 核心要点(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反杜林论等)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

《共产党宣言》

前言

一、《宣言》的产生

(一)、《宣言》产生的时代

《宣言》产生于资产阶级时代,产生于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剥削制度的斗争已经展开和发展的时期。

1、资产阶级时代的出现

2、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二)、《宣言》的作者——马克思和恩格斯

马克思(1818——1883)

恩格斯(1820——1895)

(三)、《宣言》是怎样诞生的

《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在亲自参加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革命实践中产生的。

1、1847年6月,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了第一个纲领草案——《共产主义信条草案》。

2、1847年10月底到11月初,恩格斯在信条草案的基础上写成了《共产主义原理》。1847年12月到1848年1月,在前两个纲领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完成《共产党宣言》,1848年2月在伦敦发表。

(四)、《宣言》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

1、《宣言》产生前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著作

2、《宣言》的特殊地位

(五)、《宣言》在中国的传播

中国最早接触《宣言》的先进分子

《宣言》在中国的翻译、出版和传播

(六)、《宣言》在现时代

1、《宣言》给新世纪带来震撼

世界各国纪念《宣言》发表150周年

二、《宣言》的七篇序言

《宣言》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的纲领,具有广泛的内容和深刻的思想。《宣言》包括一个简短的前言和四章正文。从1872年到1893年二十多年时间里,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不同版本先后写了七篇序言,前两篇由他们二人合写,后五篇由恩格斯一人所作。序言中所阐发的思想和观点,是《宣言》思想内容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这七篇序言的主要内容是:

1、指出了《宣言》传播的历史反映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历史

2、强调了运用《宣言》中所阐发的基本原理必须与具体实际相结合

3、修改了《宣言》中一些过时的内容

4、指出了俄国土地公有制有可能成为共产主义发展的起点

5、阐明了《宣言》的基本思想

6、指出了《宣言》实际上是共产党的党纲

7、进一步阐发了民族民主革命的理论问题

8、进一步阐明了独立自主和无产阶级国际联合的关系

三、《宣言》各章的具体内容

第一章、资产者和无产者

这是《宣言》的核心章节。在本章中,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形成过程,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发展阶段;论证了资产阶级私有制从而资本主义社会灭亡的必然性;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体现的阶级关系的分析,指出行将到来的革命是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革命。具体论证的逻辑是:

1、“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资产阶级时代的特点是,它使阶级对立简单化了。“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2、“现代资产阶级本身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的产物,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一系列变革的产物。”

3、资产阶级使生产工具、生产关系和全部社会关系不断革命化,建立起自由竟争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资产阶级的经济统治和政治统治。

4、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已经再也不能容纳它本身造成的强大的生产力。“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

5、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

6、结论。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生产了它自身的掘墓人,社会再也不能让它的统治生存下去了。由于这一切,“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第二章、无产者和共产党人

本章主要阐述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说明共产党的性质和特点;二是规定了党的纲领和目的;三是表述了未来的共产主义新纪元的基本思想。主要论点有:

1、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进部队,是用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工人政党。

(1)什么是共产党和共产党人及其特点

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政党,共产党人是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宣言》中,共产党和共产党人这两个提法含义基本相同。

关于共产党人的特点,主要是

第一、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和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第二、共产党人在理论上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在实践上它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

第三、共产党人始终关切运动的未来,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2)共产党人与全体无产者的关系

第一、共产党不是同其它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

第二、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利益不同的利益。

第三、不提出任何特殊原则来塑造无产阶级运动。

第四、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代表整个运动的方向。

2、共产党的理论原理是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消灭资产阶级所有制,是共产党理论的集中概括。

3、无产阶级只有利用政治权力才能消灭资产阶级所有制。因此,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夺取政权,“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其次,无产阶级要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依靠政权的力量,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同时,要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快地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的生产力的总量。

4、“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第三章、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文献

早在马克思、恩格斯之前直至他们写作《宣言》时止,在欧洲就流行各种称作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的流派和学说。《宣言》是同这些派别争论和斗争的结果与产物。

1、三大类型五种社会主义流派

反动的社会主义(封建的社会主义、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真正的社会主义”)

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

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2、各种非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缺陷

第一、世界观、历史观是唯心的

第二、不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

第三、反对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

第四章、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

论述了共产党对待其它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阐明了共产党的政治斗争的策略原理。总的原则是:“共产党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在这个总原则下,共产党的策略原则是:

1、共产党到处都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这就是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集中力量反对当前主要的敌人。这些力量包括民主社会主义者、激进的资产者和民族民主主义者。

2、在联合这些力量反对现存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斗争时,共产党人不放弃自己的原则立场和长远目标。不放弃对这些政党和力量进行批评的权利;始终坚持所有制问题是无产阶级运动的基本问题。

3、共产党人到处都努力争取全世界工人政党和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调。全世界的无产者,要联合起来;全世界一切进步的人类,要联合起来!

四、《宣言》与社会主义实践

(一)列宁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1、十月革命前列宁的社会主义理论

第一、提出社会主义可以首先在少数甚至一国取得胜利

第二、列宁第一次把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称作社会主义。

第三、列宁论述了过渡时期无产阶级专政是怎样的一种国家。

2、十月革命后列宁社会主义思想的新发展

战时共产主义时期。这个时期苏维埃政权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个政策在经济方面的主要内容是:实行余粮征集制、城市实行消费品定额分配制、取消商品流通和货币、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等。简言之,就是采取直接过渡的形式,企图把一个小农占绝大多数的落后的俄国,不经过任何中间环节,就径直地过渡到共产主义。

新经济政策时期。1921年3月召开的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上,根据列宁的提议,大会决定立即废止“战时共产主义”,实行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有:用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存在、发展商品经济、培植国家资本主义等。

自那以后,列宁对于在落后国家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列宁的探索及其成果主要有以下内容:

第一、列宁运用辨证的唯物史观,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原理。第二、列宁指出了要充分估计到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第三、列宁系统地提出了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战略构想。

(二)斯大林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如何全面评价斯大林不是我们课堂上的任务,我们仅仅考察他的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主要内容有:

1、社会主义一国建成论

2、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

第一、消灭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的公有制

第二、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第三、实行统一的指令性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方法

第四、排斥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

3、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理论和政策

第一、以党代政,高度集权

第二、把无产阶级专政归结为专政和暴力

第三、只强调强化国家,不讲扩大民主

4、关于斯大林

第一、应当肯定斯大林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第一位真正实际地领导过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人

第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第三、斯大林的根本错误是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出了问题

(三)毛泽东、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

毛泽东、邓小平是斯大林之后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其中特别是邓小平的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丰富和发展。

1、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实践

毛泽东是在一个贫穷落后、人口众多、经过长年战乱的大国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在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具有开创性。正是由于这种开创性,使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在中国不可能一帆风顺,难以避免地要付出高昂的代价。对此,我们必须进行理性的分析。

(1)正确的开始(1950年到1956年)

新中国建立初期,我们借鉴苏联的经验,同时从我国的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这个时期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政策同苏联相比,至少有六点不同:

第一、在对待重工业与轻工业、农业的关系问题上,我们同苏联的做法不同

第二、在国家同农民的利益的关系上,我们同苏联的做法不同

第三、在对待汉民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上,我们同苏联的政策不同

第四、在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关系上,我们和苏联不同

第五、在处理党内外是非关系上,我们和苏联不同

(2)艰难的探索,曲折的发展(1956到1966年)

这个时期探索的主要成果有:

第一、明确提出了以苏联经验为借鉴,走自己的路

第二、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的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了正确的判断,并提出了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重大决策

第三、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为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

第四、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矛盾的学说

第五、提出了在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上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方针

第六、在国际战略上提出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三个世界”的理论

探索中的失误主要有:

第一、政治上重提“以阶级斗争为纲”,使工作重点转移未能真正实现。1957年反右扩大化,1959年党内反右倾斗争

第二、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违背客观规律;不合实际地追求“一大二公”,急于消灭私有制残余。盲目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3)毛泽东晚年的失误和教训(1966到1976)

由于毛泽东完全错误地估计了我国社会的阶级形势、党和国家的政治状况,使他把注意力几乎完全集中到阶级斗争上去了,搞所谓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他不再关心经济建设,不仅没有提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有价值的理论,就连他以往提出过的正确的理论,有些停止执行,有些甚至被他自己当作错误的东西而否定了。

毛泽东的悲剧在于:在他极力去捍卫人民政权时却在不自觉地毁坏着这个政权的基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为人民政权的巩固恰恰不在于大搞政治运动,而在于发展经济。

2、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它解决了在一个经济不发达的大国怎样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的问题,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是一种空前的贡献。

(1)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4)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5)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理论

(6)提出对内实行改革、对外实行开放

(7)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8)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理论

(9)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理论

(10)加强党的建设的理论

(四)几点启示

1、对马克思主义的运用必须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2、关于消灭私有制

3、关于实行计划经济

4、关于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5、一国不能建成社会主义

资本论第一卷(节选)

一、第一版序言和第二版跋

1.《资本论》的写作和出版过程

2. 《资本论》的研究对象

3. 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

4. 《资本论》的方法论

5. 《资本论》的结构

6. 学习《资本论》的现实意义

二、《资本论》的主题思想

资本论的主题是解释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既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规律性。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构架可以简化为五大支点。

1、“基础”。这个基础就是劳动价值论。

2、“关系” ,即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3、“实质”,就是资本主义这样一种生产关系下面,它生产的目的是什么。

4、“作用”,资本主义制度作用的两重性

5、“矛盾”,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如何用马克思资本论这个构架来看待当代资本主义

1、要如实地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当代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仍具有两重性。

3、当代资本主义的本质矛盾和历史发展趋势没有根本改变。

4、资本主义未来走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道路问题。

5、社会主义替代资本主义这一变革的条件

三、货币转化为资本

1.资本

资本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在现象上总是表现在货币、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燃料动力等物上,但是,货币和生产资料本身并不是资本,只是在一定条件下,即当它被资本家用作剥削雇佣工人的手段时,才成为资本。所以,从本质上,资本不是物,而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一种特定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体现着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资本家需要通过市场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而在生产过程中使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通过商品出售,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

2.劳动力

人的劳动能力,存在于活的人体中并在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劳动力的运用就是劳动。人类为了获得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必须进行劳动,运用和耗费人的脑、肌肉、神经、手等等各种机能,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也就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劳动力在任何社会都是重要的生产要素,但只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才成为商品;只有劳动力成为商品,货币才转化为资本。

3.劳动力的价值

同任何其他商品一样,劳动力商品也有价值。劳动力的价值就是维持劳动力所有者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它包括三个部分:(1)维持劳动者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2)维持劳动者家属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3)劳动者的教育和培训费用。与其他商品不同,劳动力价值规定中包含着一个历史和道德的因素,多半取决于一个国家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

4.马克思把劳动力和劳动区分开来的重大意义

首先,把劳动力和劳动区别开来,为建立科学的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基础。

其次,把劳动力和劳动区别开来,为建立科学的工资理论奠定了基础。

再次,把劳动力和劳动区别开来,解决了政治经济学中的一系列问题。

四、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1.劳动过程

人类创造使用价值的有目的的活动过程,撇开各种特定的社会形式,劳动过程只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是人类生活的永恒的自然条件,是一切社会形式所共有的。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包括:有目的活动或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在不同的社会形式下,劳动过程具有不同的特征。劳动过程,就它是资本家消费其购买的劳动力的过程来说,具有两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课程试题#(精选.)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试题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问世于1848年,是第一部系统、完整地阐述科 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纲领性文献,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的是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 哈的提纲》一文。 3、《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一文中,列宁提出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分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4、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一文中第一次揭示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进程和规律。 5、《论十大关系》的基本方针是“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如何理解马克思所说的“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句话? 【答:“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句话是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提出的。意思是说,人们的社会生活的基础是实践的活动,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一旦离开实践活动,社会生活就将停止,社会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2、如何认识马克思的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答:这一条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一切哲学的一个根本区别,就在于它不仅要说明世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以前的一切哲学家都没有正确解决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他们既不懂得理论只能从实践中来,又不懂得获得理论的目的只是为了用于实践,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正像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指出的,费尔巴哈和其他的理论家一样,只是希望达到对现存事实的正确理解,然而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的任务却在于推翻这种现存的东西。只有马克思和恩格斯才第一次把哲学理论和革命实践结合起来,把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结合起来,强调理论要为实践服务,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把自己的唯物主义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这就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的特点。】 3、试概括《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 【答:《共产党宣言》的1883年德文版序言中明确指出了《宣言》中所始终贯彻的基本思想是:“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因此(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而这个斗争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这段话表明,《宣言》的基本思想是历史唯物主义,其基本观点是:1)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即经济基础,决定社会的上层建筑,即社会政治法律制度、意识形态等;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3)无产阶级只肯解放全人类才能解放自己。】 4、恩格斯如何阐释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关系? 【答:1)自然科学是唯物辩证法产生的重要前提,要确立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必须研究自然科学。 2)研究自然科学的目的在于揭示自然界的辩证发展规律。

《大学》导读

一、《大学》解读 当代儒学大家熊十力(1885-1968)在《读经示要》卷一讲《大学》中说:“吾少时不解《大学》明德,阅康成(郑玄)注,只训释文句而已,觉其空泛无着落。阅朱注,以虚灵不昧言,始知反诸自心。及读阳明咏良知诗,则有大诧异,怀疑万端,苦思累年不得解。偶阅《列子》忽尔触悟天地万物本吾一体,须向天地万物同体处即万化大源处认识本心。现前虚灵不昧者只是本心之发用,而未即是本心。虚灵者动相也。动则可以违本也。唯动恒寂,乃是本心通体呈现。阳明诗指出无声无臭之独体是乾坤万有基,此乃于虚灵而识寂然无扰之真,方是证见本心。”5此与朱子虚灵不同。熊氏此说可以作为解读《大学》的一个入口。 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以上文字是被朱子称为“经”的内容,该内容主要包括“三纲领”和“八条目”。 所谓三纲领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这是全书的总纲维,即整个儒家修养的根本宗旨。所谓“明明德”,明,彰显;明德,光明的德性。“明明德”即指彰显光明的德性。“亲民”,二程释“亲”为“新”,这样,“亲民”就是“新民”,与后文“苟日新,日日新”相衔接。但事实上,“亲民”,可以看成是孟子“亲亲而仁民”的缩写。这样看的话,所谓“亲民”即在生活实践中做到像“爱亲”一样去“爱民”。这样理解也并不违背儒家伦理的基本思想。“知止”即知止于至善之义。所谓“至善”,是指绝对的善,纯粹的善。后文有“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定即是心灵在认识到“至善”的意义之后就有定力;静,指心灵能不受外来刺激的干扰而安静;能不受刺激的干扰,当然就自安于其所处的任何环境和条件;安而后能虑,能够安定,才能进行正确的思考;虑而后能得,只有满足上述条件去思考,才可能有所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朱子认为是讲三纲领的关系的。所谓“明德是本,新民是末。知止为始,能得为终。本始所先,末终所后。” 6其实,可以将其意思扩展到八条目乃至具有普遍性意义的说法。 格物:格,形声。从木,各声。本义:树木的长枝条。郑玄释“格”为来,朱子解为“至”,王阳明训为“正”,越来越具有主观性。格物就是要能通过对事物的隐显,阴阳全方位的观察推究,而观察其基本规律与道理。在八条目之中“格物”和“致知”又是其中的基础。 八条目则是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形式上看前者都是后者的必要条件。有些人可能会慨叹这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其实,只要我们理解了“近道”的思想,以及道德成长的历程,也就理解了为何《大学》会有如此的概括。 “近道”即接近道,近于道。虽不即是道,但于道为近。要求一切人都自觉地在道上是不现实的。然而,不论人们自觉与否,他们都不离道。所有努力即是能够使不自觉变成自觉。就自觉的方面言,只能是近道。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课后练习题答案搜集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课后练习题答案搜集 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1.旧的唯物主义者是如何理解感性的?这种理解有什么缺陷? 2.为什么说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范畴? 3.马克思和费尔巴哈在人的本质问题上分歧何在?怎样正确理解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 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4.如何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上是实践的? 5.怎样理解“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2.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 1.简述《德意志意识形态》在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历史地位。 2.为什么说研究社会问题的出发点应时“现实的人”? 3.为什么说人的解放是一种社会历史活动,而不是思想活动? 4.《德意志意识形态》是怎样阐述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 5.《德意志意识形态》是怎样阐述交往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 6.为什么说每一时代占统治地位的思想都是统治阶级的思想? 7.《德意志意识形态》是怎样阐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解放条件的? 8.《德意志意识形态》是怎样阐述国家和法同所有制的关系的? 3.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共产党宣言》中关于阶级斗争学说的主要观点和重要意义是什么? 2.怎样认识资产阶级在近代社会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3.怎样认识无产阶级你的阶级特性和历史使命? 4.怎样理解“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结论? 5.《共产党宣言》是怎样阐述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和奋斗目标的? 6.如何认识《共产党宣言》中关于共产主义革命要实现两个“最彻底的决裂”的结论? 7.《共产党宣言》是如何论述实现共产主义的途径和共产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的? 8.《共产党宣言》是如何阐明共产党的行动纲领的? 9.综合分析《共产党宣言》中关于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社会作用的思想。 10.综合分析《共产党宣言》中关于加强无产阶级国际联合的思想。 11.试述《共产党宣言》发表的历史意义及现实意义。 4.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1.马克思为什么要加强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 2.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是怎样对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作出经典阐述的? 3.“两个绝不会”的论断的内涵和重大意义是什么? 4.根据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艰难历程,谈谈我们应当学习马克思的什么精神 5.谈谈《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5.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1867年第一版序言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

《共产党宣言》 1.《共产党宣言》中关于阶级斗争学说的主要观点和重要意义是什么? 主要观点: 1.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2.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每一次阶级斗争的结局使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阶级同归于尽 3.不同历史时代的阶级关系状况有不同的特点。(1)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阶级对立表现在各种各种不同的等级制,等级是罩着宗教神秘性、家族轮理性、政治特权性外衣的一种层级划分(2)资本主义社会消灭了等级制,但并没有消灭阶级对立,反而使阶级对立简单化、明朗化,日益分裂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 2.怎样认识资产阶级在近代社会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资产阶级在历史上起过的革命作用: (1)资产阶级破坏了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代之以露骨剥削的雇佣关系和纯粹的金钱关系。 (2)资产阶级充分发挥了人的创造能量,它使生产工具不断变革,从而使生产关系和全部社会关系不断革命化。 (3)资产阶级开拓了世界市场,是一切国家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生产、消费都成了世界性的了。它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 (4)资产阶级创立了巨大的城市,以先进的工业改造了落后的农业,使很大一部分居民脱离了农村生活的愚昧状态。对东方那些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农业民族也形成了强烈的冲击。(5)资产阶级在经济上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集中起来,在政治上打破了各自独立的封建割据状态,建立了统一的民族国家。 (6)资产阶级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力。 3、怎样认识无产阶级的阶级特性和历史使命 阶级特性:(1)在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无产阶级是大工业本身的产物,是最先进最有发展前途的阶级(2)无产阶级是没有财产的,没有私利需要维护,它的革命最坚决、最彻底(3)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4)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就形式来说,首先是一国范围内的斗争,而就内容来说,则是国际性的斗争 历史使命:(1)无产阶级要以暴力革命的方式推翻资产阶级而建立自己的统治(2)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已经不能生存下去了,资产阶级已经不能统治下去了。(3)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4、怎样理解“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的结论 (1) 现在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也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的要求,社会生产力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愈益尖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爆发。 (2)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也已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3)资产阶级为了剥削无产阶级,必须有维持它奴隶般的生存的条件,而随着工业的进步,工人的地位和生存条件却在下降,以至降到无产阶级生存条件以下。资产阶级不能保持自己的奴隶(工人)维持奴隶般的生活,工人不能养活自己只能依靠资产阶级养活。 (4)资产阶级生存和统治的根本条件,是财富在私人手里的积累,是资本的形成和增殖;资本的条件是雇佣劳动。雇佣劳动完全是建立在工人阶级自相竞争之上。而资产阶级无意中造成而又无力抵抗的工业进步,使工人结社而达到的革命联合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

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导读资料

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导读资料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一、语句分析 1.劳动的产品是固定在某个对象中的、物化的劳动,这就是劳动的对象化。在国民经济学 假定的状况中,劳动的这种现实化表现为工人的非现实化,对象化表现为对象的丧失和被对象奴役,占有表现为异化、外化。 劳动过程不仅使劳动对象发生形式变化,而且使劳动者的目的和力量体现、凝结在劳动对象上,从而使得生产出来的劳动产品变成劳动本身的对象体现,所以说劳动的产品就是劳动的对象化。然而,国民经济却假定资本是一个当然的前提,那就使得劳动失去了本质意义,而只是为资本服务。这就表现在:当劳动产生出物化的劳动产品的时候,也就是劳动实现的形式,但是工人在此时失去了劳动产品,也就失去了自己的价值,所以劳动的现实化就表现为工人的非现实化。此时,劳动本身的产品化就代表了工人劳动价值的丧失,资本家获得了劳动的对象劳动产品,他们对劳动的占有就是劳动产品脱离工人的异化的表现。 2. 在实践上,人的普遍性正表现为这样的普遍性,它把整个自然界——首先作为人的直接 的生活资料,其次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对象(材料)和工具——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 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 在理论上,人与自然界在渊源上是统一的,这是马克思的生态自然观。而在人类处理自己与自然界的关系过程中,自然界就变成了人化的自然。人从自然界中获取生存资料作为人类发展的现实物质基础,又把自然界作为自己的实践对象去挖掘,从而实现人的自我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这个意义上说,自然界不但是实践的对象,还是人的组成部分,作为人的无机的身体而存在,与人密切相关。这样,自然界的利益就和人的利益统一起来。 3.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本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 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是指一个物种本身所具有的与他物相区别的‘形式’,就是一个物种的本质。而一个物种的本质总是体现为其生命活动的意义,生命活动本身就是它自身本质的实质内容。因此,人类的本质也就是人的类特性就是人类生命活动的本质,即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从而表现为自由自觉的有意识的活动,从而阐述了马克思的实践观——人的本质就是实践。 4.人对自身的关系只有通过他对他人的关系,才成为对他来说是对象性的、现实的关系。马克思异化劳动的第四个规定讲的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体现了异化的本质。在这句话中,人对自身的任何关系,只有通过人对其他人的关系才得到实现和表现,这就是人的异化。人与自身的关系分离,人不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而是通过他人的关系来体现自我的价值,只有通过与他人的关系人才能认识自己,才觉得自己的存在。 二、论述题 马克思是怎样论述异化劳动的? 理论部分: 基本思想: 第一部分:以异化劳动概念为核心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1)对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的批判;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名句解读(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名句解读之《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1、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之一 111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为什么说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一切旧唯物主义是直观的唯物主义. 这是马克思在《提纲》第一条里的论述。马克思这里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一切旧唯物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在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关系问题上的根本区别。所谓“对象、现实、感性”都是一个含义,指实际存在的可感知的客观事物。“人的感性活动”指人的实践活动。马克思指出,旧唯物主义对客观事物“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这里马克思指出了旧唯物主义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的根本缺陷是脱离实践,看不到主体实践活动中的自觉能动性,把人与自然的关系单纯看作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把自然界的事物看作是与人的实践活动无关的在人的活动之外自在存在的单纯客体,主体只是像照相照镜子一样被动直观地反映客体。旧唯物主义只看到主客体之间单纯的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看不到主体与客体之间更为根本的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这就必然导致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是消极被动直观的反映论,因而,旧唯物主义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人与自然、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 马克思指出,当旧唯物主义忽视了主体的能动性时,唯心主义却发展了主体的自觉能动性。与旧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重视研究人与自然关系中人的能动作用,马克思充分肯定唯心主义哲学中所具有的积极合理因素。但是,马克思同时又指出,唯心主义只是“抽象地发展”人的能动性,“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所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是指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这里马克思指出,唯心主义与旧唯物主义一样,脱离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在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关系中,从另一个方面夸大了人的精神作用,把实践活动看成是主体纯粹的精神体验和精神修炼过程,只从人的纯粹精神活动理解主体的作用,把主体当作脱离物质实践活动的独立化的精神实体。因此,唯心主义同样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关系。 马克思这里分别指出了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由于有一个共同的缺陷:脱离实践,都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人与自然、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实际也就给我们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这个问题上与一切旧哲学的根本区别,也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关系问题上的基本理论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基本观点是: 首先,二者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实践关系是二者最基本的关系,人是在改造世界过程中去认识反映世界的。实践具有世界观的意义,正是人的实践活动使世界二重化,区分为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为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并在实践活动中使二者达到统一。 其次,二者具有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主体根据实践的需要,能动地反映客体,把握客体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主体在认识客体过程中,实现客体主体化,使客体向主体转化,在主体观念中以概念和理论形式把握客体,并在把握客体的同时提升主体的能力。 再次,二者还具有价值关系。主体以什么样的客体作为自己认识和改造的对象,首先是实践的需要,最能满足主体实践活动需要的客体总是最先被主体认识和改造。但在主体实践活动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水平,对不同客体以及同一客体的需要程度是不同的,因此,主客体的价值关系在实践活动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内涵。 最后,二者之间还具有审美关系。主体在认识和改造客体过程中会给人以美的享受,主体在成功地改造客体的同时,往往会使自身产生巨大的成就感,带来身心的愉悦,带来人的精神上的陶冶和熏陶,并在实现主体和客体的统一过程中享受人与自然、人与世界的和谐。 2、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之二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及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验哲学的问题。”——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二条

2017年度《西方文化名著导读》期末考试满分答案解析

《西方文化名著导读》期末考试 HSY编辑转载请说明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在法国革命时期,孔多赛所属的派别是()。(1.0分)1.0 分A、 山岳派 B、 平原派 C、 雅各宾派 D、 吉伦特派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2勾股定理在西方也被称作()。(1.0分)1.0 分 A、 毕达哥拉斯定理 B、 费马大定理 C、

阿基米德定理 D、 芝诺悖论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答案解析: 3曾受核武器攻击的国家是()。(1.0分)1.0 分 A、 苏联 B、 德国 C、 日本 D、 伊拉克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4在西方现代的思想史上,第一次对文明的价值,正面的提出了怀疑的是()。(1.0分)1.0 分 A、 《科学的结构》 B、 《猜想与反驳:科学知识的增长》

《论科学与艺术》 D、 《生命是什么》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5()是第一个全面阐述宪政民主思想的人。(1.0分)1.0 分A、 孟德斯鸠 B、 伏尔泰 C、 卢梭 D、 洛克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6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的时间是()。(1.0分)1.0 分A、 1931年 B、 1939年

1941年 D、 1945年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答案解析: 7 美国正式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于()。(1.0分)1.0 分 A、 斯大林格勒战役 B、 中途岛海战 C、 法国战败 D、 珍珠港事件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8()提出了拉普拉斯星云学说。(1.0分)1.0 分A、 拉普拉斯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笔记版)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全文11条,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条):批判旧哲学不了解实践的伟大意义,因而走向直观论或唯心论;科学地阐述了实践范畴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相当于总论] 第二部分(3~9条):将新的实践观应用于社会历史研究,阐明了社会实践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并阐述了唯物史观的一些主要基本原理。[相当于分论] 第三部分(10~11条):阐明了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根本特点。[相当于结论] (一)新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本质区别(一、二条) 1、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不了解实践的意义(第一条) (1)马克思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 这里的“事物”、“现实”、“感性”都是指人能感觉到的客观物质世界,即人类生活在其中的并经过人类实践活动改造的世界。 旧唯物主义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事物,意思是说,它只是像照镜子一样,直观地消极被动地反映客观世界,不需要任何中介而可以直接形成关于事物的感觉、印象、观念、思想。 (2)“而不是把它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 这是说旧唯物主义不是把反映理解为人类所特有的一种主观能动活动过程,不是理解为实践活动过程。一切旧唯物主义者把人和客观世界的关系,仅仅理解为一种直观的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他们不懂得人们的认识对象同时又是人们的实践对象、人们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反映客观事物。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在实践基础上统一起来的。实践既是人们所特有的主观能动过程,又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活动过程。旧唯物主义对这些根本不理解。 旧唯物主义主张物质决定意识,费尔巴哈批判唯心主义、宗教神学、恢复了唯物主义权威,但由于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都不理解实践的重大意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 题型: 一、简答(10分*4=40分) 二、论述(30分*2=60分) 1.《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 主要内容: (1)研究得出了一个最重要的哲学结论:市民社会决定国家 (2)阐述了先进理论的作用,指出“批判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 (3)指出人类从各种形式的压迫下获得彻底解放的途径并论证共产主义革命的必然性;指出无产阶级是能实现这种革命变革力量的社会力量,无产阶级把自己解放出来,也就必然推翻剥削制度的一切基础,从而解放全人类。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人类解放的头脑是哲学,它的心脏是无产阶级。 重要意义: (1)开始用社会的物质生活来解释政治生活,表明马克思第一次试图用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说明社会生活的最重要的现象,从而成为马克思在发现唯物史观进程中的发端,为发现唯物史观开辟了途径。 (2)马克思还第一次表述了无产阶级作为旧制度的破坏者和新制度的创造者的历史使命思想。 (3)恢复、确定了走马克思唯物主义的哲学路线。 2.如何阐述异化劳动的思想及意义。 主要内容:马克思通过扬弃资产阶级哲学关于“异化”的概念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关于“劳动”的概念,在用“异化”概念来分析社会关系式,把它同劳动的本质、私有制的产生及社会制度的变迁联系起来,创立了“异化劳动”范畴。认为它包含四个基本特征:(1)工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2)工人同自己的劳动行为相异化;(3)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4)人同人的相异化。马克思还用异化劳动来论证历史的进场:私有财产是一切异化、首先是劳动异化的基础和基因,又是劳动异化的结果。因此,只有扬弃私有财产,才能结束异化劳动,而只有克服异化劳动,才能消除产生私有财产的条件。由此,马克思更加深刻的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作用。 重要意义:异化理论在手稿中具有核心的地位,“异化劳动”的观点也是马克思关于资本占有他人的雇佣劳动理论的最初表达形式。 3.《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写作背景、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

马克思经典著作导读

马克思主义简介 ?马克思主义的定义 从狭义上来说,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来说,马克思主义还包括了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主体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内容 科学社会主义——最终归宿 马克思(1818—1883) 1、信奉黑格尔哲学(博士论文时期)。其博士论文全称是《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 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认为伊壁鸠鲁的原子论是在继承德谟克利特的的原子论的基础上,又发展了原子论。 2、黑格尔唯心主义范围内的不自觉反叛(《莱茵报》时期)。第一次遇到要对所谓物 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马克思希望普遍的利益战胜私人的利益,希望理性的国家和法战胜现实的国家和法,但是,胜利的却是私人利益、现实的法,这导致了马克思“苦恼的疑问”,这也是促使马克思去研究经济问题的“最初动因”。 3、第一次主动批判黑格尔哲学,转向唯物主义(《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为解决“苦 恼的疑问”,马克思再次研读黑格尔哲学家,并在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影响下,开始批判黑格尔哲学,这表明马克思已从一个唯心主义者转变成为一个唯物主义者,完成了哲学世界观的转变。 4、阐述人类解放,完成政治上的转变(《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在《德法年鉴》 创刊号上发表了《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阐发了政治解放、人类解放和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等问题,从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成为一个共产主义者。 5、清算从前的哲学信仰,全面阐述新世界观(《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开始研究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和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并以异化劳动为理论武器,对其进行批判,在此基础上清算了从前的哲学信仰,全面阐述了新世界观的基本思想,完成了新世界观的创立工作。 6、新世界观的公开问世(《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 7、研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规律,检验唯物史观(《资本论》及其手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考题及答案

1.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自然科学基础? ⑴打开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六个缺口: ①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 1755年,康德:《自然通史与天体论》;太阳系起源的“星云说”,太阳系有一个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历史,从天体演化的历史批驳了“宇宙不变论”。 康德认为,太阳系是从同一团尘埃微粒组成的弥漫星云中,通过吸引与排斥的矛盾运动,逐渐发展成为有秩序的天体系统;他阐明地球和整个太阳系表现为某种在时间的进程中逐渐生成的东西。 恩格斯评价说:“康德关于所有现在的天体都从旋转的星云团产生的学说,是从哥白尼以来天文学取得的最大进步。认为自然界在时间上没有任何历史的那种观念,第一次被动摇了。” ②地质渐变论 1830年,赖尔:《地质学原理》;提出地质“渐变论”,将“理性”带进了地质学,与居维叶貌似革命的理论——“激变论”相对抗。 赖尔以地球的缓慢的变化这样一种渐进作用,来说明整个地球、地球的表层以及地表上的植物和动物的变化都是自然力作用和演变的结果,它们“也都有时间上的历史”,这个学说既是与有机物种不变这个假说不能相容,也是对居维叶的“灾变说”的一个有力批判。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恩格斯指出:“最初把理性带进地质学的是赖尔,因为他以地球的缓慢的变化这样一些渐进的作用,取代了由于造物主的一时兴起而引起的突然变革。” ③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1840年,迈尔、焦耳等: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揭示了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的联系。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在当量的关系上揭示了存在于自然界的热、光、电、磁、机械的和化学的等等这些当时被称之为“物理力”,而实际上是能量的特殊物理量之间的联系和转化,从而打破了形而上学关于各种运动形式之间没有联系的旧观念。因此,自然界的一切运动都可以归结为一种形式向另一种形式不断转化的过程。 ④人工合成有机物 1828年,维勒:“论尿素的人工合成”;通过人工合成的方法成功地用无机物合成了有机物尿素,打破了有机物和无机物有着不可逾越的界限的观念,动摇了生命力论的基础,“证明了适用于无机物的化学定律对有机物是同样适用的,而且把康德还认为是无机界和有机界之间的永远不可逾越的鸿沟大部分填平了”。 ⑤细胞学说 1838年,施莱登:植物细胞学说;1839年,施旺:动物细胞学说 细胞学说的建立,表明整个生物界存在着统一性,细胞是一切生物的基本组成单元。 ⑥生物进化论 1859年11月24日,达尔文《物种起源》一书出版,该书有一个很长的名字:论借助自然选择(即在生存斗争中保存优良族)的方法的物种起源。 生物进化论,揭示了生物物种之间的联系,有力地批判了“物种不变论”和“神创论”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系统地提出了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生物进化论,用大量的事实论证了生物界的任何物种,都有其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都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结果,从而揭示出生物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规律,推翻了那种把动植物看做彼此毫无联系的、偶然的“神造的”,不变的东西的观点,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 马克思和恩格斯称达尔文的进化论“证明了自然界的历史发展”,为自然界的历史观“提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精选及导读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精选及导读思考题 《反杜林论》 引论2、恩格斯是怎么评价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第三章2、杜林陷入先验主义认识的根源是什么? 3、恩格斯是怎样论述理论思维的相对独立性的? 第四章2、恩格斯是怎样批判杜林的世界统一论的? 3、怎样理解恩格斯关于世界统一性的理论? 第五章2、怎样理解恩格斯提出的无限性是个矛盾的命题? 3、怎样理解以下几段原文(见笔记) 第六章3、怎样理解个别的运动趋向平衡,总的运动又破坏平衡? 第七章为什么说达尔文生存斗争理论来源于马尔萨斯人口论的观点是错误的? 第八章2、恩格斯关于生命的定义是什么? 第九章1、杜林的道德观和真理观是什么? 2、为什么说思维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是辩证统一的? 4、为什么说在不同阶级的道德中必然存在共同之处? 第十章1、杜林的平等公理是什么?恩格斯是如何批判的? 3、两端原文理解(第十八段、第五段) 第十一章道德和法。自由和必然 2、恩格斯关于自由和必然关系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3、怎样理解自由的定义? 第十二章1、杜林否认矛盾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2、怎样理解运动本身就是矛盾的观点? 第十三章1、为什么说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不是单纯的证明工具? 3、关于形而上学思维的狭隘性和形而上学否定观的狭隘性。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1、怎样理解第一条? 2、如何理解让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3、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费尔巴哈论》 第一章1、如何理解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 第二章1、恩格斯是怎样论述哲学基本问题的? 2、施达克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时什么?为什么是错误的? 3、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是什么?为什么说费尔巴哈未能克服旧唯物主义局限性?第三章1、费尔巴哈宗教哲学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恩格斯是怎样批判的? 2、费尔巴哈伦理观的基础和准则是什么?恩格斯是怎样批判的? 3、费尔巴哈停留在唯心史观的原因是什么? 第四章1、为什么说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2、恩格斯是怎样说明社会历史发展是有客观规律的? 《共产党宣言》 1、如何理解《共产党宣言》序言中阐述的四个问题? 5、《共产党宣言》是怎样批驳各种反共产主义谬论的? 6、怎样理解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8、《共产党宣言》有什么当代价值? 《唯物主义和经验主义批判》 1、马赫主义的基本前提是什么?怎样理解第一节第三段话? 2、什么书马赫主义的世界要素说、原则同格说、嵌入说?列宁是怎样批判的? 3、列宁是怎样分析马赫主义的理论渊源的? 4、列宁三个认识论的结论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5、无可知论的实质是什么? 6、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有哪些新贡献? 7、列宁在书里谈到了几个物质的定义?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笔记

为什么说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一切旧唯物主义是直观的:马克思指出旧唯物主义对客观事物“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这里马克思指出了旧唯物主义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的根本缺陷是脱离实践,看不到主体实践活动中的自觉能动性,把人与自然的关系单纯看作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把自然界的事物看作是与人的实践活动无关的在人的活动之外自在存在的单纯客体,主体只是像照相照镜子一样被动直观地反映客体。旧唯物主义只看到主客体之间单纯的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看不到主体与客体之间更为根本的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这就必然导致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是消极被动直观的反映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基本观点是: 首先,二者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其次,二者具有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 再次,二者还具有价值关系,最后,二者之间还具有审美关系 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人与环境关系的基本内涵: 第一,环境创造了人。人与环境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人作为主体,与客体之间体现着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主体在认识客体过程中,把客体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以观念的形式内化为主体的知识体系,并进而提升主体的能力,这个过程实质上就是环境人化和客体主体化的过程.第二,人也创造了环境。人在改造环境过程中,通过发挥人的自觉能动性,把主体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外化在客体之中,使本来是外在的环境也凝结着主体的目的意志和本质力量,从而形成一个在自在自然中所没有的人化的自然,创造出一个崭新的属人的人类世界,体现着人改造客观世界的目的。第三,人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协调一致的关系。马克思这里使用了“一致”一词,深刻揭示了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人在改变影响环境的同时,环境也改变和塑造了人。马克思这里提出人和环境“一致”的思想,是指导我们正确理解和把握人与环境关系的理论基础,第四,实践活动是实现人和环境协调一致的基础。正是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改造了环境,又通过人的实践活动,环境塑造了人。实践活动是形成人与环境对立统一关系的物质基础。 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的论断:1.劳动是人的一般本质。(人与动物的区别)。 劳动之所以是人的一般本质,因为,劳动是人从动物界分化出来的基本标志和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征,当人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从事生产劳动,以获取物质生活资料时,人就与其他动物具有了本质区别。 2。人的具体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与人的区别)。第一,人的本质不在于自然属性,而在于社会属性;第二,人的本质不是社会关系的某一方面,而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第三,人的本质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第四,人的本质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具体的历史的过程。其中,生产关系是人的本质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考试要点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考试要点 第一篇:绪论 [掌握内容] 1、马克思主义相关概念; 2、马克思主义基本特征; 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根源; 4、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梳理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体系设想: 马克思:最大核心——资本论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态 列宁:国家与革命 斯大林:论语言问题 [主要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相关概念 (1)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列宁、毛泽东等所发展的学说体系。它包括指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阶级、社会、国家等等主义的思想学说体系。 (2)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关于人类解放的学说。 (其中,无产阶级≠农民、劳苦大众) (3)马克思主义是共产主义学说。共产主义分为低级阶段(社会主义)和高级阶段。 (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即原则与方法。它揭示的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自然科学领域最一般的规律。其中,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分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能知道自然科学的发展。而库恩的《科学结构的革命》指出了“范式”,它是核心还是价值观。 (2)先进的政治立场 (3)与时俱进个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最主要的体现是辩证法。 (4)崇高的社会理想 (三)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根源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根源:社会历史根源、阶级根源、认识根源、个人条件。 其中, 社会历史根源:包括生产高度社会化(产业大军的出现)以及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为了两大基本阶级。

阶级根源:包括无产阶级第一次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无产阶级有分散走向联合(由自发走向自觉)以及三大历史事件([英]宪章工人运动、[法]里昂工人起义、[德]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认识根源:分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包括从收集资料到整理资料、三大发现(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细胞学说以及进化论),说明世界统一于物质。 ——社会科学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以及阶级理论。 ——哲学: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合理内核与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国富论、道德情怀论);大卫﹒李嘉图(劳动价值理论) ——科学社会主义:法国(傅里叶、圣西门)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以及英国(欧文) ——阶级理论—法国的历史学派。 个人条件:马克思(犹太人),民主主义党派,生在律师家族,知识渊博有先进的意识和社会的(立场)实践。 (2)马克思发展史梳理——理论联系实际 马克思恩格斯时期——1843-1906年 列宁时期——1906-1924年 斯大林时期——1924-1956年 后斯大林时期——1956-1989年 中国时代——1989-至今 (五)对马克思主义的评价 (1)麦克莱伦对马克思主义的看法 优点:A、马克思确立了以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性,并且认为经济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B、马克思是西方社会三大批判家之一(马克思、弗洛伊德、尼采)。他认为西方社会给予人的平等是不平等条件下的平等。 缺点:麦克莱伦认为马克思的学说是有生命力的,但是,马克思主义已经教条化,并不符合事实。 (2)我们的评价 A、马克思的学说和马克思主义是有生命力的,但是,马克思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教条化现象。因此,我们今天既要坚持它,又要发展它。 B、计划经济的破产的评价 我们认为:这种说法应值得商榷,因为条件不一样,由于经济极度发展,物品极度丰富,经济计划还是需要的。除非达到两个条件(a 制定计划的人全知全能+ b 全民利益一致),否则计划经济难以破产。

《中国经典著作导读》测验试题及答案

第一周《周易》导读测验返回本次得分为:12.00/15.00, 本次测试的提交时间为:2018-03-08, 如果你认为本次测试成绩不理想,你可以选择再做一次。1单选(1分) 易经中最好的卦是得分/总分 A. 坤卦 B. 泰卦 1.00/1.00 C. 乾卦 D. 离卦正确答案:B你选对了2单选(1分) 在八卦中,兑卦象征的女性是得分/总分 A. 母亲 B. 少女1.00/1.00 C. 长女 D. 中女正确答案:B你选对了3单选(1分) 更接近中国地形方位的是得分/总分 A. 河图 B. 先天八卦图 1.00/1.00 C. 后天八卦图 D. 64卦图正确答案:B你选对了4单选(1分) 乾卦中,九五爻的位置是得分/总分 A. 中而不正B. 只有正 C. 只有中 D. 既中又正1.00/1.00 正确答案:D你选对了5单选(1分) 周朝崇尚的颜色是得分/总分 A. 白色 B. 黑色0.00/1.00 C. 蓝色 D. 红色正确答案:D你错选为B 6单选(1分) 易经所描绘的最好的吉凶状态是得分/总分 A. 大吉B. 有喜 C. 有庆 D. 元吉1.00/1.00 正确答案:D你选对了7单选(1分) 伏羲氏对周易的主要功绩是得分/总分 A. 先天八卦 1.00/1.00 B. 洛书 C. 河图 D. 后天八卦正确答案:A你选对了8单选(1分) 周文王对周易的主要功绩,错误的是得分/总分 A. 后天八卦 B. 先天八卦1.00/1.00 C. 发明六十四卦 D. 撰写卦爻辞正确答案:B你选对了9单选(1分) 乾卦九四爻辞说,“或跃在渊,无咎”,其中,或代表了一种什么思想:得分/总分 A. 相时而动 1.00/1.00 B. 有些人 C. 可有可无 D. 边防巡逻正确答案:A你选对了10单选(1分) 泰卦六五爻辞说,“帝乙归妹”,体现的思想是:得分/总分 A. 兄妹情深 B. 婚姻包办0.00/1.00 C. 礼贤下士 D. 靓女先嫁正确答案:C你错选为 B 11单选(1分) 周易中,周的含义,不正确的有?得分/总分 A. 指周朝 B. 指周普 C. 周是一种姓1.00/1.00 D. 既指周朝,又指周普正确答案:C你选对了12单选(1分) 坤卦六二爻辞说,“直方大,不习无不利”,与下面哪句话思想更加接近:得分/总分 A. 知识便是美德 B.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1.00/1.00 C. 女子无才便是德 D.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正确答案:B你选对了13单选(1分) 泰卦九二爻辞说,“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其中,用冯河,是说:得分/总分 A. 鼓励徒步过河1.00/1.00 B. 不能徒步过河 C. 重用冯河这个人 D. 只要能过河就行正确答案:A你选对了14单选(1分) 泰卦卦辞说,“小往大来,亨”,其中,来和往意指得分/总分 A. 亲近君子,远离小人 B. 礼尚往来 C. 世界就是来来往往,变化无穷0.00/1.00 D. 舍小求大正确答案:A你错选为 C 15单选(1分) 乾卦中,初九爻辞说,“潜龙勿用”,意思是指得分/总分 A. 龙在处于初级阶段,处于潜伏的时候,不要有所作为。在龙在龙龙龙在泰卦卦辞说,“小往大来,亨”,其中,来和往意指A、礼尚往来B、舍小求大C、亲近君子,远离小人D、世界就是来来往往,变化无穷 1.00/1.00 B. 真正的龙,要永远潜藏 C. 潜藏的龙,得不到重用 D. 龙潜藏的太深了,发现不了正确答案:A你选对了 1单选(1分) 孔子对周易的主要功绩是得分/总分 A. 撰写易传1.00/1.00 B. 撰写卦辞C. 撰写爻辞 D. 发明六十四卦正确答案:A你选对了2单选(1分) 易经中最好的卦是得分/总分 A. 离卦 B. 泰卦 1.00/1.00 C. 坤卦 D. 乾卦正确答案:B你选对了3单选(1分) 在八卦中,兑卦象征的女性是得分/总分 A. 母亲 B. 少女1.00/1.00 C. 中女 D. 长女正确答案:B你选对了4单选(1分) 更接近中国地形方位的是得分/总分 A. 先天八卦图 1.00/1.00 B. 64卦图 C. 后天八卦图 D. 河图正确答案:A你选对了5单选(1分) 乾卦中,九五爻的位置是得分/总分 A. 只有中 B. 中而不正 C. 只有正 D. 既中又正1.00/1.00 正确答案:D你选对了6单选(1分) 易经所描绘的最好的吉凶状态是得分/总分 A. 有庆 B. 元吉 1.00/1.00 C. 大吉 D. 有喜正确答案:B你选对了7单选(1分) 周文王对周易的主要功绩,错误的是得分/总分A. 先天八卦1.00/1.00 B. 发明六十四卦 C. 后天八卦 D. 撰写卦爻辞正确答案:A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