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一位教师曾经说过:如果没有爱,教育在开始的时候,就已经结束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热爱学生是教师所特有的一种职业情感,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应具备的道德行为

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防止轻生

1 .防止学业受挫而轻生

东莞市石排中学初三年级一位优秀女生担心升学考试没考好,便投河自尽,一周后,考试成绩出来了,名列全校第四。初中生自杀,小学生也会自杀;考试没考好自杀,作业没做完也自杀;上学迟到没进教室却走上黄泉路;竞赛得了第二名不知第二天怎么过等等。中小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把学习看得重一些也是应该的,但是一旦重过了头,就会出事了。中小学校不能不正视这一问题。

2 .防止名誉受损而轻生

江苏金坛县登冠中学一中学生晚上看电视太晚被母亲责怪了几句,竟然服农药自杀身亡。类似的事很多,和同学吵架,骂不过别人感到没面子一死了之;听人背后说自己如何如何,为了表明自己没哪回事,“以死明志”等等。中小学生自尊心很强,对自己的名声非常看重,这不是坏事,但是过头了,也就出问题了。我们必须告诉学生,名誉受损确实需要讨回公道,而且有很多渠道可以帮助我们挽回名誉损失,没有必要为此搭上自己宝贵的生命。

3 .防止早恋失败而轻生

黑龙江省七台河某中学一高二学生追求本校一女生不成而跳楼自杀殉情17 岁的学生。他生前曾问过自己喜欢的女孩子一句话:“如果我跳楼,你会为我而流泪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定:“学校应当在学生中,以符合受教育者特征的适当方式,有计划地开展生理卫生教育、青春期教育或者性健康教育。”中小学校要依法对学生进行性心理、性道德、性行为教育,让中小学生顺利度过青春期带来的“难关”,健康地成长。

4 .防止家庭变故而轻生

前面提到的一所学校 5 天 3 人自杀的,其中一位就是因为父母离异后总是报怨回家没意思,没有温暖,不如死了好。中小学生的父母在目前的改革开放中,变化很大,有的下岗,有的离异,有的生病。有些学生受不了家庭变故带来的压力。中小学校的班主任老师要注意学生家庭的变化,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家庭“难关”,不要给父母“雪上加霜”。

(五)避免伤害

1 .避免课间打闹而受伤

中小学生好动,一节课下来,活动活动手脚,打打闹闹也是很正常的,但是得注意安全。

不少学生玩起来什么都忘了,连自身的安全也忘了。南京市二十八中学的几个学生课间玩耍时,有个学生提出玩“打夯”,几个学生七手八脚地把他抛起来,满以为他会在空中翻个跟头,谁知他头朝下栽了下来,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中小学校在组织学生开展自护训练时要让学生自己来研究研究,哪些游戏能玩,哪能些游戏不能玩;玩的时候要注意可能会出现哪些危险,如何避免危险发生等。

2 .避免活动不当而受伤

中小学生上体育课、进行体育锻炼、参加体育比赛都有可能受伤;中小学校组织学生春游、秋游、外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也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事而受伤。2001 年12 月南京栖霞区一小学的几名学生把绳子挂在云梯上荡秋千玩,一下子把云梯荡倒了,云梯砸在旁边等候玩耍的一学生头上,抢救无效死亡。如果这几名学生知道云梯不能当作秋千荡,这场事故就可避免。中小学校在对学生进行自护训练时就要让学生避免这样的伤害。

3 .避免他人动粗而受伤

中小学生在校和同学、老师,在家和父母、亲友,在外和路人都有可能发生矛盾。发生矛盾是很正常的事,牙齿和舌头有时还会打架呢,何况是人呢。问题是如何对待矛盾,有的人脾气急燥,三句话没说完就动起手来,中小学生往往在别人动粗的情况下受伤。浙江省玉环县百工中学的一位女生发现自己的拖鞋被别人穿走,从而引起争吵,越吵越厉害,结果 2 名女生被 5 名女生侮辱殴打。如果丢拖鞋的女生意识到自己和舍友会受到这样的伤害,她决不会为这双拖鞋去“兴师问罪”。学校要教育学生学会“好汉不吃眼前亏”,“三十六计走为上策”,避免在动粗中受伤。

4 .避免交通事故而受伤

中小学生在上学放学的路上也常会在交通事故中受伤。新沂市瓦窑中学三名初一女生说说笑笑来到火车道口处,准备穿过火车道口到学校温习功课,看见货车来了,便手拉手往后退,没想到后面又来了一辆客车,三人当场被撞死。如果这三名女生过火车道口时不要说说笑笑,而是注意观察,确信没有火车时才通过,那么这场事故就不会发生了。因此中小学校在自护训练时要让学生自己总结一下,步行时要注意的事项、骑车时要注意的事项、乘车时要注意的事项,从而避免发生交通事故。

四、在中小学中要卓有成效地开展自护训练

(一)要列入教学计划

1 .要进入教学计划。英国在小学为最小年龄为11 岁的学龄儿童开设“死亡课”,让孩子们接触殡仪馆工作人员,通过角色替换的方式体验一下突然成为孤儿的感觉。在诸如死亡、父母分居或离婚等问题上为孩子们提供辅导。教育部门认为,这门课程将帮助孩子们“体验同遭遇损失和生活方式突变有关联的复杂心情”,并且学会“在各种非常情况下把握住对情绪的控制力度”。

2 .要进入实践课程。台湾近几年在中小学广泛开设了“生命教育课”。该课程主要由两个单元构成:一是生命的旋律,二是温馨你我他。在“生命的旋律”这个单元的教学中,有关迎接新生命的喜悦,成长、生病、衰老、死亡等现象主要是通过各种课外的活动来完成。这个单元的教学是在参加台大医院的活动中结束的,引导学生从小珍视生命,尊重生命。

3 .要进入各种活动、团队活动、班会活动。

(二)要渗透到各个环节

1 .要深透到各科教学中。如初中化学课,老师讲燃烧一节,讲到的燃烧所需要的可燃物、助燃剂、燃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时,师生共同来研究:如何防止火灾? 一旦失火,如何灭火? 发生火灾如何自救? 这样讲课学生既记住了理论知识又学到了自我保护的技能。

2 .要深透到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中小学生还特别喜欢在食堂、宿舍、实验室、图书馆等班主任不在的地方搞恶作剧,在门上放扫帚、簸箕,结果砸伤推门进来的同学。乘同学站起来不注意时,将凳子抽开,结果同学坐空了摔伤。凡是有学生的地方,学校的教职员工都要参与学生管理,并在管理中有意识指导学生注意自我保护。

3 .要深透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学生天天生活在校园里,学校的不安全苗头学生有可能最先发现。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学校的安全工作。

(三)要讲究方式方法

1 .课堂教学的方法

(1) 情景教学法 讲交通安全时,教师可以选几位名人丧身车祸的事,名人有名人效应,学生记得住,忘不了,上学放学的路上就容易提醒自己,注意安全。

(2) 案例教学法 教师可以选择报纸杂志上的新闻、广播电视的一些典型的案例,老师和学生一起来讨论,总结别人的经验教训。如,离家出走落到了人贩子手中,典型案例中的受害者有没有逃走的机会?如果有的话,应该如何逃走?如果你也遇到了同样的情况,你会如何处理?

(3) 经验交流法很多学生都有过被校门口“小痞子”勒索的经历,自护训练时,老师就可以组织学生来进行经验交流:你在上学路上遇到恶少抢钱,你该怎么保护自己?怎么脱身,不受伤害?怎么既让自己免受伤害,又能保住钱财?学生互相交流经验,总结教训,效果一般都比较好,因为他们是在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自己动了脑筋的东西印象也最深。

2 .课外活动教育方法

(1) 专题培训法 女生在一起专门来研究如何对付性骚扰。让女生在自护训练中明白:女孩子从小就要知道,人的那些部位是属于隐私,别人不能触摸,异性、同性都不能触

摸;不要单独和成年人在一起,包括邻居家的大人、学校的老师;单独和成年人在一起时,要把门、窗打开,要让过往的人能看到;不要在河边、树丛、假山等僻静处看书;夜晚不要在僻静的街巷行走;在公共场合,不要穿过分裸露的衣服;不要和陌生人同行,发现有陌生人尾随或跟踪,要设法摆脱;对流氓的纠缠,要态度严正,必要时要向他人求援等等。

(2) 实践考察法

(四)老师还要教育学生学会自己保护自己

教育学生学会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利用《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自己。

教育学生学会自我保护,因为学校的保护、老师的保护、家长的保护以至社会的保护都是外因,这些外因要起作用,关键是学生的内因,学生有没有保护自己的意识、能力。学生保护自己的意识、能力强了,外在的保护才会发挥效力。

中外教育家的名言名句

中外教育家的名言名句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 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陶行知) 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陶行知)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陶行知) 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陶行知) 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像力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爱因斯坦)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爱因斯坦) 中国留学生学习成绩往往比一起学习的美国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以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原因就在于美国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强。(杨振宁)知道事物应该是什么样,说明你是聪明的人;知道事物实际是什么样,说明你是有经验的人;知道怎样使事物变得更好,说明你是有才能的人。(狄德罗) 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陶行知) 精神的浩瀚,想象的活跃,心灵的勤奋,就是天才。(狄德罗) 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英国作家萨克雷) 如用几句话来表达家庭教育学的全部精华,那就是要使我们的孩子成为坚定的人,能严格要求自己。我在这里似乎有点夸张地说:若请他参加婚礼,即使那里所有的人都喝成醉鬼,他母亲相信自己的孩子会清醒地回家。(苏霍姆林斯基) 一生的生活是否幸福、平安、吉祥,则要看他的处世为人是否道德无亏,能否作社会的表率。因此,修身的教育,也成为他的学校工作的主要部分。(裴斯泰洛齐)任何人都应该有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不然就是奴才。但自尊不是轻人,自信不是自满,独立不是孤独。(徐特立) 如果良好的习惯是一种道德资本,那么,在同样的程度上,坏习惯就是道德上的无法偿清的债务了。(乌申斯基) 儿童不是用规则可以教得好的,规则总是会被他们忘掉的。……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地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了。(洛克) 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培根)

赞可夫的发展教学理论五条原则

赞可夫,苏联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他的主要著作有:《教学与发展》、《教学论与生活》、《和教师的谈话》、《论教学论研究的对象与方法》、《论小学教学》等。赞可夫一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把毕生精力献给了“教学与发展问题”的实验研究。从1957年至1977年他以“教育与发展”为课题,进行长达20年的教育科研与教改实验。他指出,在前苏联占据统治地位几十年之久的传统教学体系,偏重于死记硬背,学生的思想缺乏灵活性和创造性,远远落后于时代要求,必须进行改革。 赞可夫的五条教学原则: 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运用了他的导师、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学说。维果茨基说:“教学应该创造最近发展区,然后使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教育学不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昨天、而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明天作为方向。”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的时候,教学才有好的结果。通过长期广泛的教学实验,赞可夫提出了五条教学原则。 1、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 教学要有一定的难度。赞可夫认为:这个概念的涵义之一是指克服障碍,另一个涵义是指学生的努力。“以高难度进行教学,能引起学生在掌握教材时产生一些特殊的心理活动过程。”教学内容要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利用学生的认知的可能性,用稍高于学生原有水平的教学内容来教学生。“只有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最好的教学。”他主张把教学建立在高水平的难度上,在教学过程中,只要学生懂了,就要向下教授,不要原地踏步走,防止学生产生心理抑制,使学生

时时感到在学习新东西。同时,他也指出高难度不是越难越好,要注意掌握难度的分寸。只有这样能为紧张的智力工作不断提供丰富营养的教学,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例如,孩子已经掌握加法的概念,那么就应该引导他进入乘法,无需强调计算,因为在乘法的基本演算过程中,孩子会运用加法进行订正从而再次巩固加法的计算能力。这就是学科的基本结构呈现的系统性。因此高难度教学得以实施。 2、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 赞可夫认为教学进度太慢,大量的时间花在单调的重复讲授和练习上,阻碍了学生的发展。他主张从减少教材和教学过程的重复中求得教学速度,从加快教学速度中求得知识的广度,从扩大知识广度中求得知识的深度。他说:“只要学生掌握了已经学过的知识,就向前进,就教给他们越来越新的知识。”强调高速度也不是越快越好,引导者必须通过观察确定孩子已经真正地理解了概念后,再发现孩子的几许探究的意愿后,才可以继续下一步的引导。对此,赞可夫说得很清楚:“以高速度前进,绝不意味着在课堂上匆匆忙忙地把尽量多的东西教给学生,……我们是根据是否有利于学生的一般发展来决定掌握知识和技巧的适宜速度的。”这个速度是要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实际相适应,以丰富多彩的内容去吸引、丰富孩子的智慧,促进其发展。例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老师的引导,孩子经常会出现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他们能够轻松地判断事物之间的关系,并且因探究心里不断的发展,促使他们自己会想办法采用更简便的方法去实现目标。我们继续用已掌握加法概念的孩子作说明,他们会把已掌握的加法概念和十进法的交换概念结合,比如当他想要统计全园人数时,他会把点数过的

认真的拜读了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张静 认真的拜读了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读后感触颇深。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读着此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诱,给你排解烦恼,给你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助,让你有着自信。很难想像几十年前的教育理论在二十世纪的今天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年代还有如此深刻的教育实用意义。难怪他要成为广大教师心中追寻的偶像,成为心中的指明灯。 书中给教师提出了一百条建议,每一条建议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感受颇深,启发非浅。教师的语言素养是上好课的关键,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术。"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给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很高的要求。教师的语言是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符合教育教学需要、遵循语言规律的职业语言。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都有生动的实际事例,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条“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一看着题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一昼夜只有24小时,每天在单

位工作的时间只有8小时,而且这8小时是排得满满的:备课、上课、、准备上课的材料,照顾孩子的学习生活、还要接待家长、处理学生之间发生的摩擦,另外搞好班级的环境布置等等,已经是有点应接不暇,还要抽出时间来学习,以便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晚上回到家还要忙着家中琐碎的事情。带着这个问题与烦恼我仔细阅读了这一章节。书中写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对啊!这段话发人深省,让我从本质领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奥秘。我不应该总是抱怨没有时间,抱怨事情太多,我应当在自己所教学的学科中,使教材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成为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明白了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抛到了一边。书中所举的那个历史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他的成功之处就是用他的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 古人云:“开卷有益”。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让我的眼前一亮,让我的心陡然地开阔,我将继续地研读下去,它将是我教育生活的引路人。

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在于苏共内部

苏联亡党亡国的第一个重要原因:否定党的领袖,否定党的历史 “欲灭其国,必先灭其史”。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叶利钦他们从否定斯大林到否定十月革命,从否定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到否定苏共的光荣历史。 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中咒骂斯大林是“凶手”、“强盗”、“赌棍”、“俄国最大的独裁者”、“混蛋”、“白痴”等,把一切最丑恶、最肮脏的语言加在斯大林头上。同时诬蔑斯大林在伟大的卫国战争中战前“丧失警惕”,战争爆发后“惊惶失措”,战争中“靠地球仪指挥”。苏共二十二大后,赫鲁晓夫又把斯大林遗体从列宁墓中移出火化,进一步造成党内和群众的思想混乱,并且为帝国主义攻击苏共提供了炮弹。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走得更远。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出现了一股“重新评价历史”的运动,从否定斯大林开始,继而攻击和诽谤列宁,歪曲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最后否定苏共70年的执政历史,右派在把斯大林灵墓搬出红场之后,把列宁的墓也要移出莫斯科红场。从否定斯大林到否定列宁,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否定苏联历史,否定党的领导,终于导致了苏共党亡政息。 苏联亡党亡国的第二个重要原因:背叛马克思列宁主义,失去了正确的理论指导 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叶利钦,在理论上背离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全党失去了正确的理论指导,造成党内外思想的混乱和社会政治动荡。赫鲁晓夫上台后大反斯大林,说斯大林是俄国历史上最大的独裁者,提出了一系列偏离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这样一来,整个苏联舆论、社会心理、思想界就开始发生变化,把苏共党员以及苏联人民的思想搞乱了,也为后来戈尔巴乔夫搞“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埋下了伏笔。赫鲁晓夫改变党和国家的性质,提出“全民党”、“全民国家”,搞“工业党”、“农业党”,造成了严重混乱。勃列日涅夫虽然对赫鲁晓夫时期的一些错误进行了调整和修正,但基本上坚持了没有赫鲁晓夫的赫鲁晓夫路线。而且当时的苏联的宣传体制很僵化而此时,讲到西方就是一片漆黑,什么都不好;讲到苏联就一片光明,什么都好。这显然不实事求是。西方国家却利用巧妙的宣传方式加紧对苏联进行和平演变让苏联老百感到苏联自己的宣传假大空,而西方宣传似乎还有可信之处,苏联的意识形态渐渐地就发生了变化。正是在勃列日涅夫时期,指导思想上的教条主义、修正主义不仅使苏联经济出现停滞,而且滋生了一批瓦解苏共的亲西方的政治人物。到戈尔巴乔夫散布“新思维”的时候,彻底背弃了马克思主义信仰。他的“新思维”即在赫鲁晓夫“全民党”和“三和一少”路线的基础上,建立“民主社会主义”,其实质就是否定马克思列宁主义,否定社会主义。他强调:“新思维”就是促进“多元化”,放弃“意识形态限制”和“精神垄断”,打破“一切理论的局限”,实质上就是打破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为此,他和西方帝国亲如一家,和撒彻尔夫人、梅杰、老布什打的火热,修正主义思潮在全世界泛滥开来。苏联国内的党政军大权被修主义和资产阶级所窃取,党政军中的布尔什维克已经无能为力了。《居安思危》一书中提到戈尔巴乔夫1999年在土耳其安卡拉某大学的一次讲话中说:他一生的目的就是要毁灭苏联政权和共产主义。再到叶利钦在装甲车上振臂一挥时,就出现了根本性的转变。失去人心就是意识形态防线崩溃的标志。 苏联亡党亡国的第三个重要原因:党风败坏、严重脱离群众 党的作风体现党的宗旨,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列宁时期,非常注重党的作风建设,严格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和党员廉洁奉公,反对官僚主义,反对脱离群众。列宁强调:哪里有群众,就一定要到哪里去工作。列宁坚决反对特殊,以身作则。他经常在办公室接待来访群众。据苏联人民委员会接待室统计,仅在1922年10月2

吉林教师考试:赞可夫发展性教学理论

吉林教师考试:赞可夫发展性教学理论通过最新吉林教师招聘考试资讯、大纲可以了解到2016年吉林教招将于3月底报名,4月底笔试,笔试科目为《教育综合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吉林中公教师考试整理了吉林教师招聘备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赞可夫在发展性教学理论中提出了五条教学原则,分别是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使全体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他这五条原则。 1、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 教学要有一定的难度。赞可夫认为:这个概念的涵义之一是指克服障碍,另一个涵义是指学生的努力。他也指出高难度不是越难越好,要注意掌握难度的分寸。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例如,孩子已经掌握加法的概念,那么就应该引导他进入乘法,无需强调计算,因为在乘法的基本演算过程中,孩子会运用加法进行订正从而再次巩固加法的计算能力。这就是学科的基本结构呈现的系统性。因此高难度教学得以实施。 2、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 赞可夫主张从减少教材和教学过程的重复中求得教学速度,从加快教学速度中求得知识的广度,从扩大知识广度中求得知识的深度。他认为强调高速度也不是越快越好,引导者必须通过观察确定孩子已经真正地理解了概念后,再发现孩子的几许探究的意愿后,才可以继续下一步的引导。对此,赞可夫说得很清楚:“以高速度前进,绝不意味着在课堂上匆匆忙忙地把尽量多的东西教给学生,……我们是根据是否有利于学生的一般发展来决定掌握知识和技巧的适宜速度的。”这个速度是要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实际相适应,以丰富多彩的内容去吸引、丰富孩子的智慧,促进其发展。 3、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的原则 掌握理论知识对于事实材料和技能的规律能加深理解,理论知识可以揭示事物内在联系,孩子掌握理论知识后能够把握事物规律,然后展开思想,实现知识迁移,调动思维积极性,促进一般发展。 4、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学生在理解知识本身的同时,也理解知识是怎样学到的,也就是教材和教学过程都要着眼于学习活动的“内在”机制,教学生学会怎样学习。这个原则要求学生把前后所学的知识进行联系,了解知识网络关系,使之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教学要引导学生寻找掌握知识的途径,要求学生明确学习产生错误与克服错误的机制等。概括地说,要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才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教育家名言名句大全

教育家名言名句大全 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教育家名言名句大全,欢迎阅读借鉴。 1、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陶行知 2、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苏霍姆林斯基 3、我们应该“使每一个学生在毕业时候,带走的不仅仅是一些知识和技能,最重要的是要带走渴求知识的火花,并使它终生不熄地燃烧下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4、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 5、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要求,教师越是把注意局限在知识上,学生对自己学习上的成绩就越冷淡,学习愿望就越低落。——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6、只有受过教育的、诚心诚意的人才是有趣味的人,也只有他们才是社会所需要的。这样的人越多,天国来到人间也就越快。——契诃夫 7、要永远觉得祖国的土地是稳固地在你脚下,要与集体一起生活,要记住,是集体教育了你。哪一天你若和集体脱离,那便是末路的开始。——奥斯特洛夫斯基 8、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陶行知 9、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这样一个信念在我们的教师集体的创造性劳动中起着重大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

10、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种好的习惯。——培根 11、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12、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 13、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4、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15、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以为好的显示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16、我并无过人的特长,只是忠诚老实,不自欺欺人,想做一个“以身作则”来教育人的平常人。——吴玉章 17、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苏霍姆林斯基 18、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路。——苏霍姆林斯基19、我确实相信:在我们的教育中,往往只是为着实用和实际的目的,过分强调单纯智育的态度,已经直接导致对伦理教育的损害。 ——爱因斯坦 20、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陶行知21、教育能开拓人的智力。——贺拉斯 22、贫农特别吃没有文化的亏,特别需要受教育。——列宁23、使教育过程成为一种艺术的事业。——赫尔巴特

前苏联及俄罗斯发明说明书的类型介绍

前苏联及俄罗斯发明说明书的类型及法律特征 严笑卫 1991年和1992年在前苏联和俄罗斯联邦发明保护领域通过了两部具有根本性转变的法律,从而导致前苏联和俄罗斯的专利文献在名称、组成和内容上发生重大变化。 自1931年至1991年7月1日以前,前苏联对发明实行发明人证书及专利的所谓“双轨制”保护并采取完全审查制。因此,发明说明书具体划分有以下4种形式: 1.授予发明人证书的发明说明书,文献类型标识代码为 A1。 2.授予补充发明人证书的发明说明书,文献类型标识代码为 A2。 3.授予专利证书的发明说明书,文献类型标识代码为 A3。 4.授予补充专利证书的发明说明书,文献类型标识代码为 A4。 1991年7月1日“前苏联发明法”生效。正是这部法结束了历时60年的“双轨制”保护制度,采用国际通行的单一专利制度。在实施该法的过渡时期,对要求授予发明人证书的申请规定为:1991年7月1日尚在审查过程中的发明人证书申请,或对申请已做出授予发明人证书决定的,以及在1991年7月1日已授予发明人证书有效期自申请提交之日未满20年的,前苏联专利局根据发明人与申请人共同提交的书面请求授予专利权。属于最后这种情况,即根据发明人证书剩余有效期转换的专利,原有的文献号编排顺序不变,也不再出版转换后的说明书全文。只是在《发明》公报的“转换为专利的发明人证书”通告栏中公布这些专利文献号码清单。转换的专利号共有6689件,其中3981件在1992年的公报中通告,2708件于1993年通告。对在1991年7月1日还未授予发明人证书的申请,将专利权授予前苏联国家发明基金会。这类专利共有100余件。法律还规定,在1992年7月1日前未提交上述书面请求的原已颁发的发明人证书仍然有效。对要求授予专利的申请规定为:1991年7月1日前已授予的发明专利,有效期尚未届满的视为根据“苏联发明法”授予的专利。 随着1991年12月26日前苏联的解体,统一的发明保护领域被打破。1992年10月14日俄罗斯专利法的生效使一度混乱的俄罗斯专利制度变得井然有序。该法继承发扬了“苏联发明法”的立法思想,对发明仍然采用单一专利制度并实行早期公开、延迟审查制,专利有效期自申请到专利局之日起20年。 根据俄专利法,对发明采取两级公布制。受理的申请经形审合格后自达到专利局之日起满18个月即行公布。但只在《发明》公报中刊登基本著录项目、文摘、附图或图式,以申

2020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三十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

假期,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三十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读着他的《给老师的建议》一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忧解难,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者,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帮助,让我充满信心…… 书中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我觉得找到学生和老师发生的现象的根源,有益于我们开阔眼界。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两点,第一点是第二条“老师的时间从那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一看这题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我们经常这样谈论“老师也是人,老师的压力也是相当大的,应付学校各种各样的检查,做课题,搞教研、进修、培训、评职称、提高教学质量、白天要上课,晚上有时还要加班……忙了一天,只想坐下来看看电视、聊聊天,放松放松,哪有精力读书?教师的时间到底从哪里来呢?带着这样的问题和烦恼,我仔细阅读了这一章节。书中写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天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望。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扣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对啊!这段话发人深省,让我从本质上领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奥秘。我不应该总是抱怨没有时间,抱怨事情太多,我应该在自己所教学的数学这门学科中,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成为入门的常识,应该只是沧海一粟。明白了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抛到了一边。书中所举的那个历史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那位老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这段答话给我启开了一个窗口,使我窥见了教育技巧的一些奥秘。他的成功之处就是用他的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的。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做出严格的反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基础。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并有 潺潺不断的水流,这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才能在教学时游刃有余,才能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才能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 第二点是书中第二十二条讲到“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只有学生喜欢上了某一学科,那么这些学生的天赋素质才会得到发展,他们的爱好、禀赋、才能、志向才能建立起来。我们也可以从图书、报纸的种种事实可以看到,一个人最终的研究或发展方向,都可能与他小时候所喜爱的那门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啊,作为老师,最希望的就是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兴趣学才可能学好! 如何让学生喜欢你的学科呢?它所需要的条件太多了,教师靠高尚的人品,积极的智慧,高超的教育艺术吸引了学生,学生喜欢你,自然会爱乌及屋,从而喜欢了你教的这门学科。在这里,苏霍姆林斯基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他希望你去争取自己学生的思想和心灵,跟你的同事们——其他学科的教师来一番竞赛。在我们的教学中,总能看到这样的情景,上

古今中外教育家名言警句

古今中外教育家名言警句——赏读 一、关于教学方法 1.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达尔文 2.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陶行知 3.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陶行知 4.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陶行知 5.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叶圣陶 6.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就是说咱们当教师的人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己学,自己学一辈子,学到老。——叶圣陶 7.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苏霍姆林斯基 8.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苏霍姆林斯基 9.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苏霍姆林斯基 10.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卢梭 11.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波莉亚 二、关于成功教育 1.一味地挖苦、贬低,会导致孩子的反抗,反对父母,反对学校,或者反对整个世界。——布鲁诺 2.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学习兴趣,并改善学生作为学习的自我概念。——布鲁姆 3.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4.只有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学生优点的地方,学生才能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5.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赞科夫

《伟大的卫国战争》解说词全集

第一集巴巴罗萨行动 苏联飞行员满意地数着坠落的德军飞机上的弹孔,弹孔是他的战斗机机枪几分钟前打出来的。双引擎飞机的机身上有民航代码,但是飞行员座椅上可以摸到军方图案。飞机周围弥漫着烧焦的塑料味,德国人把胶卷烧毁了。 在10公里高空飞行的侦察机通常不容易被察觉和击中,但是1941年4月15日德国容克86侦察机由于引擎故障为各为降低飞行高度,因而被击落。在接受盘问时,飞行员宣称,他们在飞到克拉科夫附近时,导航失灵迷失了方向,而实际上飞机是在离边境几百公里的罗夫诺附近被击落的,因此这番话很难令人信服,他们的飞机上还有苏联边境地区的地图。 容克机组人员是德军秘密侦察中队成员,他们长期拍摄苏联地区,为纳粹德军入侵苏联收集数据。十天以后,一份报告从柏林发到莫斯科,报告的作者,苏联驻德军军事专员瓦西里·图皮科夫少将,在报告中得出如下结论:苏联是德国计划中的下一个打击目标,行动开始的时间或许提前,毫无疑问,就在今年。 1941年春天,图皮科夫和其他情报人员都不知道德国入侵的准确日期,化名拉姆齐的理查德·佐尔格最早提出军事行动将在播种季节结束后开始,然后改在五月底,接着又住推到六月下旬。来自其他情报人员的信息同样含混不清,甚至连是否会发动入侵都不明确。 有关德国计划的意见一签发就送到了斯大林那里,后来证实那只不过是一个广泛流传的谣言而已,事实上,并不存在什么被窃取的计划。来自情报系统的一些消息互相矛盾,而且苏联战前情报工作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分析判断不足,有时候真正重要的数据却被掩埋在无关紧要的少量信息下。 1941年4月,德国军列大举向东进发,不到一年前,就在1940年夏天,希特勒曾下令騕详细制定对苏作战计划,他早已在12月18日签署了第21号被称为“巴巴罗萨行动”的指令。后来,在对德军的演说中希特勒表示,苏联有160个师集结在边境,准备突破防线,这纯粹是个谎言。关于斯大林准备入侵而希特勒只是防守的说法,不过是戈培尔的宣传托辞。 在会议上,希特勒描绘出的战争目的听起来更加苍白:现在只有苏联加入战争才有可能激励英国人,如果这个希望破灭了,他们将立即结束战争。 巴巴罗萨行动计划是这样的:装甲先遣部队大胆行动,闪电进攻,一举歼灭苏联陆军主力。先遣部队是由装甲师、摩托化师和步兵师组成的装甲集群,他们的任务是深入包围,侧面包抄敌人。为了发动对苏战争,德军组建了分别由克莱斯特、霍普纳、古德里安和霍特带领的四个装甲集群。德军作战目标是侵占阿尔汉格尔斯克至阿斯特拉罕一线的苏联领土。

赞可夫的发展教学理论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代表 一、赞科夫的生平 赞科夫(ЛеонидВладимировичЗанков,1901—1977)是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教学论专家、儿童缺陷学家,是俄罗斯联邦功勋科学活动家、教育科学博士、教授、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 1917年17岁的赞科夫已是一所乡村学校的教师。后来他在儿童农业营(国家收养和教育战后农村孤儿的机构)担任教导员及主任。20年代末、30年代初他在莫斯科大学心理系学习。毕业后留校作研究生,在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指导下从事心理学和缺陷儿童教育学的研究。至二次大战前他一直从事此项研究并担任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儿童缺陷学研究所所长。他曾参加编写针对缺陷儿童的第一批教学大纲,并探索特殊学校的教学和矫正缺陷的方法。40年代末赞科夫调任教育理论和教育史研究所副所长,不久转到普通教育研究所工作。从50年代初起,赞科夫开始专门研究教学论。1952年他组建了实验教学论实验室,深入研究教学中教师语言与直观手段相结合的问题。他对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以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问题进行了实验考察和心理分析,编写了一些很有价值的学术著作,对改进低年级教学问题提出了很有见地的意见。他的研究成果使他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1956年成立俄罗斯联邦心理学家协会时,他成为该协会组织委员会的主要成员。同年,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主编教育学时,他被聘为主编之一。 从1957年9月起,赞科夫在小学教学范围内对教学与发展问题展开了全面的实验研究。1960年他把原来的实验室更名为教育与发展实验室,1968年又改名为学生的教学与发展问题实验室。他就教学与发展问题进行了长达20年的研究,创建了实验教学论体系,在发展性教学研究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一生发表了22本专著和150多篇论文,其中的《论小学教学》《教学论与生活》《和教师的谈话》,曾经是苏联教师的必读书。他的总结性专著《教学与发展》该书的中译本已收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外国教育名著丛书》中。,被译成多种文字,享有世界声誉。为了表彰他为苏联教育科学的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苏联政府先后授予他一枚列宁勋章、两枚劳动红旗勋章和其他一些奖章。 二、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问题实验 赞科夫毕生致力于教学与发展问题的实验研究。他认为教育科学应重视对儿童成长过程的研究,了解儿童的心理是提高教育效果的前提条件,因此应把实验心理学和心理分析的方法引入教育学研究中。他指出,教育学研究的任务之一是揭示学生掌握知识和心理发展的过程,并以此为依据来安排教学、教育工作,建立一种新的教学体系,以求达到比较高的教育效果,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 赞科夫关于教学与发展问题的实验研究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从 1957/1958学年到1960/1961学年,是实验的摸索阶段。实验在莫斯科的一所普通学校中进行。实验的主题是教学结构(包括教学的指导思想、教材和教学方法)与学生一般发展水平的关系。为了排除实验中的偶然因素,其实验对象是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实验班教师是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年轻教师。因为学生质量和教师水平本身就影响教育质量,如筛选实验对象就不能真实反映教学结构对学生的影响。赞科夫在实验的第一阶段上积累了大量资料,证明原来的小学教学落后于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一、论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从多角度论述了教育目的,提出了“培养共产主义建设者”,“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聪明的人”,“幸福的人”,“合格的公民”等等。其中最集中的也最深刻的一个观点是要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1)而培养这种人需要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任务,即应使“智育、体育、德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和相互交织,使这几个方面的教育呈现现个统一的完整的过程。”(2)关于德育。他明确指出,“和谐全面发展的核心是高尚的道德”。(3)特别调要使学生具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和精神需要,认为“精神空虚是人的最可怕的灾难。”(4)要求教师和家长尊重儿童的人格,全面关心儿童。他说:“如果有人问我,生活中什么是最主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犹豫的回答说:“爱孩子”。(5)他提出了“要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的主张,并努力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学校的墙壁也说话”。同时指出爱不等于无原则的溺爱,应该用严格的纪律和道德规范去要求儿童,并注重通过集体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关于智育。他认为智育就其本质与任务来说,包括给学生以系统的科学知识、形成科学世界、发展智力等方面。

智育是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进行的,通过传授,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并发展他们的智力。他是知识与智力的统一论者,提出学生的知识要建立在广阔的“智力背景”上,创造了许多新鲜经验,其中包括:给儿童上思维课;开展课外读书;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参加课外小组活动等。在帕夫雷什中学,所有学生整个下午都参加各种课外小组活动,小组多达到一百多个。 关于体育。他说:“对健康的关注,这是教育工作者首要的工作。孩子的精神生活、世界观、智力发展、知识的巩固和对自己力量的信心,都要看他们是否乐观愉快,朝气蓬。”(6)并响亮地喊出了“健康、健康,再一个还是健康”的口号。他不允许低年级儿童在室内进行三小时以上的脑力劳动,反对让12-15岁的少年每天花费四、五个小时去做家庭作业。他带领师生在校园内外种植大量植物,为孩子们建立天然的“氧气厂”。在教室内,注意合理采光,定期检查课桌椅与学生身高之间的适合程度,注意学生合理的营养等。他钻研了15年之久,为帕夫雷什中学制定了新作息制度,保证劳动和休息、活动与睡眠的恰当交替。 关于美育。他指出:“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建全的有力源泉”,在青少年整个受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抓紧美育的实施。他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美的情感和塑造他们美的心灵,并提出了进行美育的多种多样的途径和手段,如通过

教育名家的教育名言名句大全

教育名家的教育名言名句大全 【篇一:教育名家的教育名言名句大全】 有关教育 1、精神的浩瀚,想象的活跃,心灵的勤奋,就是天才。 狄德罗 2、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 3、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 4、把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退成最简单最原始的问题,把这最简单最原始的问题想通了,想透了,然后再来一个飞跃上升。 这是一个十分精辟的思维方法,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第一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之遇新不惧;第二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解决问题的习惯。 华罗庚 5、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 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7、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 苏霍姆林斯基 8、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 马卡连柯 9、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管仲,春秋政治家 10、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 威廉詹姆士 11、得不到别人的尊重的人,往往有最强烈的自尊心。 马卡连柯

12、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 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陶行知 13、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叶圣陶 14、智慧不是别的,而是一种组织得很好的知识体系。 乌申斯基 15、进行道德教育要认真。 苏霍姆林斯基 16、供人以鱼,只解一餐;授人一渔,终身受用。 17、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 萨克雷 18、懂得如何启发,使教人的一大艺术。 阿米尔 19、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陶行知 20、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 作一种礼物来领受。 爱因斯坦 21、教人者,成人之长,去人之短也。唯尽知己之所短而后能去人 之短,唯不恃己之所长而后能收人之长。 魏源 22、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就是说咱们当教师的人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己学,自己学一 辈子,学到老。 叶圣陶 23、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孟轲 24、教妇初来,教儿婴孩。 颜之推《颜氏家训》 25、人生百年,立于幼学。 梁启超 26、鞭管之下,有贤士乎?方孝孺

2009年教师招聘考试训练习题及答案:教育学

2009年教师招聘考试训练习题及答案:教育学 一、填空题 1.教育学是研究人类______,揭示______的一门科学。 2.从横向看,教育的基本形态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3.狭义的社会教育是在______和______以外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实施的教育。 4.现代社会教育包括______教育机构和______教育机构两大类。 5.贯彻教育活动的基本矛盾、基本规律是:教育与______发展之间、教育与______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6.教育科学是以______和______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7.教育是______和社会生产延续的手段,它通过______为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服务。 8.反映古代教育思想的代表著作首先是记述孔子教育思想观点的《____》。 9.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我国战国晚期____所著的《____》。 10.____是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德智体多方面和谐发展教育的思想家。 11.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著作是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的《____》。 12.1623年英国哲学家____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 13.首先提出让一切男女儿童都受教育的普及教育思想是捷克教育家____,他所著的《____》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4.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自德国哲学家____。 15.19世纪,德国著名教育家______所著的《____》在西方被视为“科学教育学”形成的标志,他的教育思想被视为传统教育派的代表。

16.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试图在____的基础上建立他的教育目的论,在____的基础上建立教育方法论。 17.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______,其主要代表著作是《____》。 18.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科学教育学的建立奠定了科学的 ______和______基础。 19.克鲁普斯卡娅根据列宁的指示编著的《____》,被认为使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学和教育史的第一本书。 20.“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近代民主教育家______在任北京大学校长时倡导的教育思想。 21.中国最早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写成的教育著作是现代教育理论家______的《____》。 22.美国当代教育家______倡导发现法,主张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科学兴趣和创造能力,其代表作是《教育过程》。 23.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提出了适应时代要求的“______”。 24.德国教育家根舍因倡导______理论,提出改革教学内容,加强教材的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 25.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提出了____的教育理论。 26.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当包括三个主要部分:一是____领域、二是____领域、三是____领域。 27.教育理论是教育实践经验的______,教育实践经验是教育理论的______。 28.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解释和说明集中体现在它应该能够回答三个基本问题,即是什么、 ______ 和______。 29.教育原理的理论功能主要表现在:解释______,指导______,推动______。 30.在教育原理的有关课题或问题的研究中,可供我们运用的研究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和统计法、个案研究、文献研究、行动研究等。

前苏联崩溃你想不到的原因

前苏联崩溃你想不到的原因 ——前苏联崩溃美刊《外交政策》:你知道的每件事都错了美国《外交政策》最新一期发表文章,分析了前苏联的崩溃及为何全 世界出现集体性误判。文章称,当时的苏联经济停滞,政治管制严厉,从各方面看都没有急剧恶化;然而似乎是不经意的,从道德审视开始,“每件事都已经腐烂, 必须做出改变”,一直到政治合法性遭到诘问,全民认知的剧烈转折,最终促成了前苏联的崩溃。其中道德的复活是精髓。 当时的名言:“谎言够了,奴性够了,怯懦够了。最终,我们要记 住,我们都是公民。一个骄傲国家的骄傲公民”。 “每件事情都必须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开始。我们必须重新考虑我们的概念,我们的思路,我们对于过去和未来的看 法......无法再像过去那样生活——那是一种无法忍受的耻辱”。 文章认为,如今俄国人再次愤怒,统治精英的腐败、新式审

查制度、蔑视公共舆论,总统梅德韦杰夫称:不能在旧思维上建立新国家。或许俄国“道德”问诘再次来临? 前苏联革命最出人意料的事件 这篇题为“关于苏联的崩溃:你知道的每件事都是错的”(Everything You Think You Know About the Collapse of the Soviet union Is Wrong)的长篇文章说,每次革命都是一次惊奇。但上一次前苏联革命却可列入最出人意料的事件之列。 时间回到1991年之前,当时在西方,无论专家、学者、官员或是政客们,都没有预料到整个苏维埃联盟及其一党独裁制度、国营经济体,以及克里姆林宫对于国内和东欧帝国的控制会在一夜间分崩离析。自视为未来革命者的苏联国内异议份子,同样也没有预计到这一点。 1985年,当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成为总书记时,他的同代人完全没有预计到一场革命危机的到来。虽然围绕苏联体制中存在问题的规模和深度有着各种争论,但没人想到这些麻烦会危及体制的生命,至少不会这么快。 诡异灭亡集体性误判 而这种普遍的短视由何而来?或许某些专家倾向于夸大苏维埃政权的能力和合法性?然而,另外一些几乎完全没有对共产主义持怀疑态度的人,也对其突然死亡感到困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