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合成革基布用定岛型海岛复合短纤维

合成革基布用定岛型海岛复合短纤维

合成革基布用定岛型海岛复合短纤维
合成革基布用定岛型海岛复合短纤维

纳米纤维

纳米纤维的研究应用及其成型技术 闫晓辉化工学院材料学110030324 摘要:当聚合物纤维的尺度从微米或亚微米级降至纳米级时,就会显示出某些奇特的物理和生化性能。本文阐述了纳米纤维的基本特性,列举了相关的一些前沿应用进展,并介绍了制备纳米纤维的几种成型工艺。 关键词:纳米纤维,应用,成型技术 一、纳米纤维的概述 纤维对大家来说是十分熟悉的,如日常生活中作为服装材料用的羊毛、蚕丝、亚麻、棉花等都是天然纤维;20世纪出现的化学纤维工业,为人类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合成纤维和人造纤维;还有金属纤维、矿物纤维和陶瓷纤维等。作为纤维有两个明显的几何特征:第一是纤维有较大的长度/直径比,例如蚕丝和化学纤维的长丝都可认为长度/直径比趋于无穷大;第二是纤维的直径必须比较细,这是出现一定柔韧性所必需的。传统普通纤维材料的直径多为5~50μm;最新开发的超细纤维直径可达0.4~4μm。由此可见,超细纤维也仅是与蚕丝直径相当或稍细的纤维,其直径绝对值只能达到微米或亚微米级,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超细纤维。 纳米是一个长度单位,1nm=10-9m。纳米量级一般是指1~100nm的尺度范围。纳米科技的发展,将会给纤维科学与工程带来新的观念。对纳米纤维定义其直径是1~100nm的纤维,即一维纳米材料。纳米纤维按获取途径可以分为天然纳米纤维和人造纳米纤维。纳米纤维(nanofiber)从广义上讲包括纤维直径为纳米量级的超细纤维,还包括将纳米颗粒填充到普通纤维中对其进行改性的纤维。后者是目前国内外开发的热点;采用性能不同的纳米颗粒,可开发阻燃、抗菌、抗静电、防紫外线、抗电磁屏蔽等各种功能性纤维[1]。而对于前者,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纳米纤维(一维纳米材料),由于其极大的比表面积和表面积-体积比所表现出的特殊性能,日益引起科学家们的重视。天然纳米纤维由生物体产生。生物体内的大分子,如核酸(DNA 及RNA)、蛋白质、纤维素及多糖,在生命活动中起着决定作用。一些科学家认为,阐明生命科学中的高分子化学基础或者高分子化学模拟是高分子化学今后的主要研

[实用参考]发展中的鞋用合成革

发展中的鞋用合成革 人造革、合成革是上个世纪中人类的伟大发明之一。人造革在我国始于上个世纪50年代末,是中国塑料工业中发展较早的行业之一。经过几十年的建设,特别是70年代开始,延续到90年代陆续引进日本、意大利等国生产合成革的先进设备与技术。伴随着国内外高科技的发展与先进工业设备的应用,我国合成革行业管理、技术水平、产品档次都有了质的飞跃,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合成革行业已成为世界上的生产大国、消费大国、进出口大国。 新纤维技术不断涌现 随着现代高科技的发展,当前生产的PU合成革无论在产品质量、品种,还是产量都得到飞速增长,其性能越来越接近天然皮革,某些方面的性能甚至超过天然皮革。如抗断裂强度、抗撕裂强度、抗剥离强度、抗缝纫强度、耐磨擦强度、耐曲挠强度、耐寒性、耐老化、抗疲劳、耐油、耐化学腐蚀、防霉抗菌、吸湿透气等性能,按需要,经过特殊处理,都可以优于真皮,达到性能与外观品质和天然皮革真假难分辨的程度。90年代后,合成纤维及无纺布制造,更向着超细化、高密度化和高无纺效果方向发展。聚氨酯树脂制造向着PU分散液、PU水乳液方向发展。产品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功性能合成革首先需要其基础纤维材料具备优异的性能,近年,欧、美、日的大型合纤企业,每年都成功推出多个合纤及下游加工应用新品种。 如杜邦公司的T-400是由两种不同的涤纶纤维制成的双组纤维。这种纤维比过去的涤纶纤维有更好的弹性回复性,避免了松弛现象的发生,同时该产品还具有良好的保型性和抗皱性,用于制作热定型纤维制品; 欧洲的特莱维拉公司的抗菌性能的多功能聚酯纤维,能对付常见的各种类别和形

超细纤维的整理技术

超细纤维的整理技术 超细纤维,又称微纤维,细旦纤维,极细纤维。成份主要有绦纶、锦纶两种构成。一般化学纤维的纤度(即粗细)多在1.11~15旦之间,直径大约10~50微米,我们通常所讲的超细纤维的纤度在0.1~0.5旦之间,直径小于5微米,其纤维细度是头发丝的1/200,是普通化学纤维的1/20,纤维强度是普通纤维的5倍(耐用性),吸附能力,吸水速度和吸水量是普通纤维的7倍。 1.历史发展: 纤维超细化的源流可上溯到40年代仿羊毛纤维二相结构的双组份复合纤维(共轭纤维)的人造丝时代。最先利用合成纤维成功地使复合纤维实用化的依然是美国的杜邦公司。该方法利用并列复合使纤维产生自卷曲。 1962-1965年间,日本东丽、钟纺、帝人、可乐丽等公司利用各自的方法开发出多层结构化的特殊纺丝法和剥离法,成功地制造出各具特色的超细纤维。例如,多芯型、木纹型、放射型、中空放射型等各种复合纤维被开发出来。 进入70年代后期,利用超细纤维的仿真丝织物和超高密度织物不断出现,东丽公司通过分析天然纤维从中受到启发,开发出制造细长达到极限、并且非常均匀的纤维技术。用该技术制造的纤维称之为高分子相互排列纤维。当时该纤维受到本国内的好评,而且数年后在巴黎国际展览会上获得很高的评价。 进入80年代以后,超细纤维良好的特性受到大众的欢迎,形成今日的人造麂皮热。到了90年代后,国际上诸多公司纷纷推出聚酯、聚酰胺、聚丙烯腈以及聚丙烯等细旦长丝。同时也出现了"细旦纤维"、"微细纤维"、"超细纤维"等名词,然而至今国际上尚无有关细旦纤维的统一定义。 近些年来,日本化纤行业普遍将单丝线密0.3dtex的纤度低于维称为超细纤维。另外,由于超细纤维与已发展成为未来纤维工业竞争力之重大指标,加之由于复合超细纤维具有不同于常规纤维的性能,从而使其制品有许多异乎寻常的特性,并因此跨入众多的应用领域。 目前世界纤维主要产品中以超细纤维最受瞩目,现在主要生产超细纤维之国家及地区,应该为日本、美国、西欧。 2.超细纤维的分类: (1)分裂片型:一般都是两组份长丝,用来做纺织面料,然后再在机械力(一般都是水刺法)或化学法(碱液处理)开纤,使得纤维细化,得到细密的绒感。 (2)海岛型:一般都做成无纺布,然后含浸PU树脂再进行开纤,一般是用来做运动鞋皮料的。海岛纤维是将一种聚合物分散于另一种聚合物中,在纤维截面中分散相呈“岛”状态,而母体则相当于“海”,从纤维的横截面看是一种成分以微细而分散的状态被另一种成分包围着,好像海中有许多岛屿。其“岛”与“海”成分在纤维的轴向上是连续、密集、均匀分布的。在生产过程中,它具有常规纤维的纤度,但是用溶剂把“海”成分溶掉,则可得到集束状的超细纤维束。 一般性能: (1)柔软的手感:纤维的断面惯性矩随直径的4次方而变小,纤维越细,越柔软,所以海岛型纤维比普通纤维纺织品要柔软的多。

合成革基布化学性能分析

基布化学性能的研究 摘要 通过对基布的各种性能测试,如厚度、单位面积质量、撕裂强度、拉伸强度、毛细效应等物理机械性能的测试,以适应合成革对基布强度,韧度等方面的要求和不同基布的物理机械性能。 关键词:基布,撕裂强度,拉伸轻度,毛细效应 ABSTRACT Through the fabric of the various performance tests, such as thickness, mass per unit area, tear strength, tensile strength, capillary effect other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test,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analysis, to understand the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different fabric

目录 1引言 (1) 1.1基布的定义与分类 (1) 1.2 基布性能与选用 (1) 2 实验部分 (1) 2.1 材料与仪器 (1) 2.1.1 实验材料 (1) 2.1.2 实验仪器 (1) 2.1.3 其他 (2) 2.2 实验步骤 (2) 2.2.1基布的纤维成分含量的测定 (2) 2.2.2 合成革基布PVA含量的测定 (2) 2.3实验数据 (2)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 3.1基布化学测试中的现象 (3) 3.2 基布中PNA含量分析 (3) 3.3 基布中不溶物含量 (4) 4 结论 (4) 参考文献 (4)

海岛超细纤维

海岛超细纤维生产工艺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c11745856.html,时间:2008-12-05 11:16:12 来源:TBS信息中心 这里它主要说的是海岛型超细纤维,其实超细纤维还有很多种,比如分裂型、深染型、色牢度型、具有柔软手感和色彩鲜艳、橘瓣分割型、扁平分割型、橘瓣分割型双色效果型、环保型等等,非常之多. 海岛型复合纤维是一种共轭复合纤维,20世纪70年代初由日本东丽公司首先开发。它是一种多组分体系纤维,从纤维的横截面看是一种组分在纤维横截面以微细而分散的状态,构成所谓的“岛相”,而另一组分以连续的状态包围分散的组分而形成所谓的“海相”。其“岛”组分和“海”组分在纤维轴上是连续、密集的。 复合纤维未开纤之前,它具有常规纤维的纤度,而后采用某种方式把“海”组分去掉,就可以得到束状的超细纤维,其以独特的柔软性、悬垂性、透气性和吸湿性,赋予产品良好的舒适效应和触感,博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昧;而将这种海岛复合纤维的“岛”组分去掉就可以得到中空纤维。 海岛超细纤维作为超细纤维家族中的一员,以其优良的性能而逐步被纺织和非织造企业、合成革企业所接受,由其制得的仿鹿皮绒、桃皮绒、拭净布、超细纤维皮革基布受到海内外消费者的青睐。特别是2003年以来,随着纺织品中大量麂皮绒订单涌人中国、合成革产业的迅猛发展,超细纤维合成革、海岛纤维及其产品、生产的高附加值、高利润等因素,国内掀起了“海岛”热。 由于近几年石油原料的涨价,化纤原材料成本的迅猛增涨,使得传统的化学纤维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而且后续纺织产品对高性能,功能化要求的推动,也影响了常规化纤产品的发展,然而海岛超细纤维的需求却是保持30%以上的增长率。 作为传统的纺织业大国,由于海岛纤维进口有限、国产化产品不多和技术不成熟等因素,我国海岛纤维的市场售价扶摇直上,在高额利润的刺激下,我国不少企业有意进人该行业,出

合成革干法工艺

合成革干法工艺: 离型纸:离型纸表面具有一定的花纹且有良好的脱膜性能,在其表面涂覆一层(或多层)聚氯乙烯或聚氨酯树脂,再和基布贴合后生产出人造革,最后离型纸和人造革分离,这样得到的人造革表面就具有离型纸表面的花纹,可用于革的表面后整理。 离型纸的分类 ①按用途分类:可分为聚氯乙烯人造革用纸和聚氨酯革用纸。 ②按有无花纹分类:可分为平面纸和压纹纸。压纹模仿的对象有小牛皮、山羊 皮、小山羊皮、鹿皮、猪皮、蛇皮、鳄鱼皮、布纹等。 ③按光泽度分类:可分为高光型、光亮型、半光亮型、半消光型、消光型、超 消光型。不同光亮度的离型纸都是为了模仿不同涂饰处理的天然皮革。 ④按涂层材质分类:可以分为硅系纸和非硅系纸。硅系纸是指其表面的离型层 为有机硅树脂的离型纸;非硅系纸则是指不采用有机硅作离型层的离型纸。目前非硅系和硅系离型纸各有优缺点,非硅系离型纸在花纹清晰度方面不及EB 法硅系离型纸,但它可以克服EB法离型纸脆性的缺点,且其生产工艺简单,设备投资小,价格较低。 离型纸按不同花纹、不同光泽、不同用途排列组合,形成品种很多的产品系列,人造革、合成革生产厂家应根据市场的需求和工艺的特点进行选择 离型纸的性能要求 (l) 强度 离型纸应具有一定的强度,该性能对于生产过程的操作顺利与否和纸的使用次数有很大影响。当生产线在连续运行时,离型纸承受一定的张力,同时反复经受烘箱中的高温和冷却辊筒的冷却,仍需保持平整的状态,不断纸,不变形。因此离型纸在多次使用中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如果纸的强度不够,使用过程中突然断裂,将使生产中断,造成损失。离型纸对撕裂强度要求较高,当离型纸在使用中在宽度方向上有裂口时,必须能够承受一定的撕裂负荷。同时其表面强度要求也较高,要求在加热使用的情况下,一般使用6次以上不产生卷曲,表面不掉粉、不被破坏[10]。 (2) 表面均匀性 表面均匀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离型纸表面必须保持均匀的离型能力; ②离型纸表面的光泽要均匀一致; ③平面型的离型纸要保持一定的平滑度和厚度一致; ④压纹型的离型纸要保持一定的厚度和花纹均匀一致; ⑤经多次重复使用后,离型纸仍须保持均匀状态。 (3) 耐溶剂性 离型纸在生产过程中常用到许多溶剂,离型纸必须不能因溶剂而受影响,要既不溶解又不溶胀。常用的溶剂有二甲基甲酰胺、甲乙酮、甲苯、二甲苯、乙酸

革基布及合成革知识

革基布与合成革 2012-10-20 天然皮革一直是人们穿着的高档服装和使用的高档制品的原料,经济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皮革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现在皮革被广泛运用于箱包、服装、鞋业、手套、车辆内饰、家具、球类及工业用布等方面。为弥补天然皮革的数量和性能的不足,及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需要,人造皮革工业正在崛起。 皮革分天然皮革和人造皮革,人造皮革又分人造革、人造合成革、超纤革等。人造合成革简称合成革,是将基布浸渍聚氨酯树脂再经后整理而制成。革基布的性能直接影响人造合成革的特性,因此,革基布的生产技术、设备及质量水平是合成革行业得以良好持续发展的基础。 1、人造合成革、基布的发展 1)将织物做底布,在其表面进行再加工技术从14世纪就开始了,当时人们用亚麻油涂布,用氧化聚合成膜法制作防水布、帐篷等。 世界上最早的革基布产生于1921年,当时的人们通过在底布上涂覆硝酸纤维素溶液而得到的硝化纤维漆布。

2)最早的人造皮革出现在20世纪50~60年代,是以棉织物为基布,以聚氯乙烯(PVC氯纶,常用作管材)高分子合成物为原料浸涂而成的外观类似皮革的复合材料,简称人造革。其外观上类似于天然皮革,生产成本低且容易加工,主要用于车辆座椅套、家具、装饰等。人造革有面层与底布粘结牢度差,耐气候性差,手感较硬,增塑剂气味大等缺点。人造革不具备天然皮革的结构和特性。 最始革基布采棉机织布、帆布、针织布、起毛布,后来采用的原料从棉纤维扩大到了合成纤维。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人们发现天然皮革是由普通纤维十分之一到百分之一粗细的微细胶原纤维在三维方向上相互交络而成,要做到仿真皮效果,基布必须具有类似于天然皮革的这种三维网状结构。但是机织物和针织物等织物不具备这样结构。 3)普通合成革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随着非织造布的出现,这种不用机织和针织的方法而直接采用天然或化学纤维制成的具有三维立体交缠结构的非织造布被应用做革基布。是以非织造布为基布,经浸渍聚氨酯材料或丁苯、丁腈胶乳材料等而成。与人造革相比,它不仅从外观模拟天然皮革,其结构上也与天然皮革相似:以非织造布为基材,将合成纤维采用

海岛型复合纤维的染整技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c11745856.html, 海岛型复合纤维的染整技术 作者:张继斌 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年第16期 摘要:海岛型复合纤维是由两种不同溶离性能的聚合物分别作为"岛"和"海"组分制成的。本文对海岛型超细纤维的染整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海岛型超细纤维;染整;技术 中图分类号:TSl02.52文献标识码:A 超细纤维通常分为两大类,即长丝和短纤。长丝的除了丝密度相对较大的采用直接纺丝法,绝大部分是采用复合纺丝法。复合纺丝法中线密度较大的主要采用复合裂片剥离法,线密度很小的主要采用海岛溶离法。 海岛型复合纤维是由两种不同溶离性能的聚合物分别作为"岛"和"海"组分制成的。岛组分一般选用聚酯(PET)或聚酰按(PA),海组分一般选用丙烯酸酯,聚苯乙烯,低密度聚乙烯和阳离子可染聚酯(COPET)等。剥离时,使复合原丝中的"海"组分溶离,留下"岛"组分即海岛型的超细纤维(称海岛丝)。通常线密度在0.11~0.01ldtex范围内,一些特殊用途的纤维,线密度更低,最低可达0.0001dtex。通常岛的数为16、36、37、5l和64,目前已经可以生产出岛数超 过100的超细纤维,最高可达1000左右。海和岛的比例也有不同,早期为60:40左右,目前为30~20:70~80,甚至可以使海岛组分减少至2%一10%,海岛型复合超细纤维的染整加 工过程为前处理(退浆,精练、松弛、预定形、碱减量开纤)、染色和后整理。 1前处理 1.1退浆与精练 海岛丝线刻度大小,比表面积大,因此上浆量和上油量大,上浆量(约4%~6%)比常规纤维(约3%)多一倍左右,上油量(2.0%~4.0%)比常规纤维(0.5%~1.0%)多近三倍。在预定形前必须把浆料和油剂除尽(一般残油率 1.2松弛与预定形 松弛处理可使海岛型超细纤维织物有效收缩以获得良好的蓬松感,松弛处理时织物完全处于无张力状态下,经湿热、干热作用,纤维间产生收缩差异,从而提高织物的回弹性,平滑性和蓬松性。 预定形温度一般控制在180℃~190℃。温度太低,布面皱痕不易去尽,织物抗皱性差, 易产生染色疵病,门幅稳定性不够,并影响手感和风格;温度过高,布面发硬,增加碱减量难

PU合成革用离型纸知识讲解

PU合成革用离型纸知识讲解 Sappi美国华伦离型纸 主营产品: Ambrosia(190)\Alpine(193)\Corsico(194)系列离型纸 公司信息: 2003年推出新纹路。从粗糙的仿旧皮到最新流行的仿木纹及硬木颗粒效果应有尽有,最适用于皮靴、皮包和家具装饰布等产品。 法国阿尔诺维根斯公司(英国文泰) 主营产品: HIGHTLIGHT、HIGHTEM、HI-GLOSS、MULTIKAST、T2000s系列离型纸 公司信息: 在PU市场有30多年的经验。从80年代起,共有150个纹路可以用到PU革多纹路可以用到半PU或PVC革。 意大利范维尼(FA VINI) 代理店:香港Mingfeng公司 主营产品: B系列产品、Petalo以及V elvet系列离型纸 备注: 2004年B251销量最高,B83以前销量最高。 B31 (Dollaro) 在欧洲地区销量第一,适合于沙发革。 Petalo (Old Frosting) ,V elvet,V elvet SG 用于PU, 半-PU 和PVC。 最新产品有B30, B891, and B892和具有真皮感的B212 大日本油墨: 代理店:味之素贸易有限公司 主要产品: DN—TP系列、DE—系列、UM—系列离型纸 公司信息: 离型纸部门从1970年起,向全世界销售由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在世界上首先研制成功的无硅型离型纸“DN-TP”。 备注: 新纹路有APT“DE--137”和“UM—33/35”等三款产品。 2004年秋天发售的DE-139具备山羊的纹路,手感柔和,外观高级; UM-31具备纤细的毛孔纹路,和调和漆黑性的Nubuck特征,以及良好的光泽度和手感;DE—137同时具备山羊皮纹路和缩纹的特征,印在革上后具有较厚重质感;

超细合成革工艺学

一:合成革的优异特性媲美天然革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人类对皮革的需求倍增数量有限的天然皮革早已不能满足人们这种需求人造革、合成皮革的出现便弥补了天然皮革的不足。通常将PVC树脂为原料的人造革称为PVC人造革简称人造革),将PU树脂为原料的人造革称为PU人造革简称PU革),将PU树脂与无纺布为原料生产的人造革称为PU合成革简称合成革。科学家们从研究分析天然皮革的化学成分和组织结构开始从硝化纤维漆布着手进入到PVC人造革这是人工皮革的第一代产品。随着基材和涂层树脂的改进合成纤维的无纺布出现针刺成网、粘结成网等工艺使基材具有藕状断面合成革表层已能做到微细孔结构聚氨酯层从而使PU合成革的外观和内在结构与天然革逐步接近其他物理特性都接近于天然革的指标而色泽比天然革更为鲜艳这是人工皮革的第二代产品。超细纤维PU合成革的出现是第三代人工皮革其三维结构网络的无纺布为合成革在基材方面创造了赶超天然皮革的条件。该产品结合新研制的具有开孔结构的PU浆料浸渍、复合面层的加工技术发挥了超细纤维巨大表面积和强烈的吸水性作用使得超细级PU合成革具有了束状超细胶原纤维的天然革所固有的吸湿特性因而不论从内部微观结构还是外观质感及物理特性和人们穿着舒适性等方面都能与高级天然皮革相媲美了。此外。超细纤维合成革在耐化学性、质量均一性、大生产加工适应性以及防水、防霉变性等方面更超过了天然皮革。实践证明合成革的各项优良性能是天然皮革无法取代的从国内外的市场来看合成革也已大量取代了资源不足的天然皮革。采用人造革及合成革箱包、服装、鞋、车辆和家具的装饰已日益得到市场的肯定其应用范围之广数量之大品种之多是传统的天然皮革无法满足的。 二:用于合成革基布的专用涤纶短纤维的生产针刺合成革基布以短纤为原料为了改善和提高基布的物理性能选择专用涤纶短纤维作原料要求其产品的撕裂强力提高20%~25%,需要涤纶短纤具有较高的强伸度因纤维强度越高在相同的针刺工艺的情况下其剩余的断裂强度仍保持较高水准。同时还因纤维的伸长大故柔韧性高抗弯刚度小。在金属刺针对其反复穿刺、冲击、并随钩刺不断地上下运动过程中纤维断裂少、短绒少、相互穿插多、缠结牢、织物力学性能高。此外还要纤维具有良好的抱合性能这就需要纤维具有较高的卷曲数和卷曲度疵点含量要少以免影响基布质量及皮革表面平整度和染色功能。为此在专用涤纶短纤生产过程中要采用一等品半消光纤维级聚酯切片作原料必须控制好干燥条件保证较低的含水率。纺丝温度应比纺制普通纤维略高~℃以获得理想的熔体流动性能减少出口膨化现象增加大分子链段的可活动性降低喷丝头的拉伸应力减少初生纤维内部大分子的取向增加初生纤维的自然牵伸倍数从而可提高成品纤维的强伸度。环吹冷却风速比生产普通纤维偏低0.2~0.3M/S,以便降低初生纤维的预取向度增加初生纤维的可拉伸性能提高成品纤维的断裂伸长。为了获得较大伸长的纤维其卷绕速度要比普通纤维低降低总的牵伸倍率以便减少应力诱导结晶总的后牵伸倍率较普通纤维低0.3~0.4,这样在保持强力上升的前提下其断裂伸长可提高15%~20%。保持卷曲个数比普通纤维高~个/25MM,定型温度比普通纤维稍高。通过对以上工艺的调整专用涤纶短纤的强伸度较普通纤维有明显的提高尤其是断裂伸长上升近20%。较高的断裂伸长使得纤

超细纤维 简介

超细纤维 (南通大学纺织服装学院,南通桑烨琨0915012002) 摘要超细纤维是近代开发法的一类高科技新型纤维.超细纤维虽然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是它具有普通纤维无法比拟的优点,可制成许多高性能和高附加价值的纺织品,因此近年来超细纤维的制造及其纺织,染整和服装加工都有了快速发展. 关键词超细纤维定义制造发展 超细纤维(ultra-fine fiber, micro-fiber),目前国际上尚未有统一的定义,美国PET委员会认为纤维纤度0.3~1.0dtex为超细纤维,AKZO公司认为超细纤维纤度的上限是0.3dtex,意大利则将0.5dtex以下的纤维称为超细纤维;我国纺织工业部化纤工业公司则对超细纤维作了以下定义:涤纶长丝0.5~1.3dtex;锦纶长丝0.5~1.7dtex;丙纶长丝0.5~2.2dtex;短纤维0.5~1.3dtex。而日本化纤行业普遍将单丝线密度低于0.3dtex的纤维称为超细纤维,这个规定也逐渐被人们所接受。目前世界上能够生产的最细的超细纤维已达到0.0001dtex。目前多数合成纤维均可纺制成超细纤维,如聚酯、聚酰胺、聚丙烯腈、聚丙烯甚至聚四氟乙烯、玻璃纤维等。现在产量最大的是聚酯和聚酰胺超细纤维。 1 超细纤维的发展历史 20世纪40年代,受当时羊毛皮芯结构的启发,仿制出了双组分的复合粘胶纤维.该纤维具有三维卷曲,而且卷曲性能较稳定,故称为“永久卷曲粘胶纤维”[1].国外化纤公司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对细旦和超细旦纤维的研究开发工作,杜邦公司在1964年就取得了用复合纺丝法生产超细纤维的专利,并以此作为发展超细纤维的起点. 到20世纪70年代,剥离法和海岛法两种复合纺丝法制取0.1 dtex左右超细旦纤维的生产工艺实现了工业化,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果.三菱人造丝公司采用直接纺丝法,制得纤度为0.06 dtex~0.1 dtex的超细旦腈纶[2].日本首批问世的商业化双组分共轭复合纤维结构十分简单,有“并列型”.“皮芯型”等。随着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所谓的多层复合纤维,即在1根单丝内有5个以上结构层的复合纤维研制成功,将其分离即可制得超细纤维.从80年代开始,纤维的产品开发向高品质化、高附加值化、新材料化方向进展,即进入了“高技术时代”,而所谓的“新合纤”技术正是这一时代最夺目的里程碑,超细纤维的技术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日趋成熟的. 我国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末着手对超细纤维的研究,1996年7月北京服装学院纺制成了纤维密度为0.05 dtex的超细长纤维[3],打破了发达国家单丝小于0.1 dtex的技术垄断.中国纺织大学也成功开发了世界领先水平的超细旦丙纶长丝及其制品. 2超细纤维的类型及生产技术 2.1 类型 用复合纺丝技术制造的超细纤维可分为:剥离海-岛型和多层型超细纤维,此外还有随机纤维型.不同的生产技术,可制造出不同线、不同种类及用途的超细纤维。剥离型超细纤维是将两种不相容、但粘度相近聚物,各自沿纺丝组件中预定的通道流过,并汇集复合,通

合成革思考题

第一章 1、天然革与人工皮革的区别。 2、人造革与天然皮革相比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 3、简述人工皮革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4、人造革与合成革有哪些生产方法?分别简述 第三章 1、悬浮法和乳液法PVC树脂有何差异? 2、PVC树脂的热降解机理? 3、PVC树脂为何要进行增塑改性?增塑原理是什么? 4、溶剂型和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原理。 5、芳族聚氨酯和脂肪聚氨酯在结构和性能上有何差异。 第四章 1、PVC人造革有哪些生产方法?各自有何优缺点? 2、简述PVC人造革压延法的生产工艺流程? 3、以三涂三烘、三涂四烘、二涂三烘为例,简述OVC人造革离型纸法生产工 艺流程 4、谈谈你对PVC人造革发展前景的看法。 第五章 1、比较直接涂层工艺和转移涂层工艺的异同点。 2、以三涂四烘为例,说明转移涂层的工艺要点。 3、作为生产合成革的溶剂型聚氨酯树脂,其重要的性能参数有哪些? 第六章

1、试从原料组成,工艺方法及成革性能上比较干湿法聚氨酯合成革的差异。 2、简述表面活性剂在湿法工艺中的主要作用。 3、简述指状孔的形成机理及形成条件。 4、湿法工艺中基布需进行哪些预处理?作用是什么? 5、凝固后的贝斯为什么要进行充分水洗? 第七章 1、简述人工皮革表面修饰和后加工的目的。 2、人工皮革的后整理有哪些工序?各有作用? 3、贝斯改色有哪些方法?各有何特点? 4、试述人工皮革的主要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第九章 1、简述合成革干/湿法、后整理生产线上产生的污染物种类及其来源。 2、合成革制造过程中有哪些工段会产生废水?目前有哪些处理方法? 3、简述DMF的回收原理和工艺。 第十章 1、作为第三代人工皮革,超纤革有何特点? 2、简述超纤合成革定岛、不定岛生产工艺流程及各工段目的。

聚氨酯合成革工艺及原理简介

聚氨酯合成革工艺及原理简介 (草案) 整理:东莞伯产合成皮革有限公司 品质保证部

合成革聚氨酯工艺及原理目录 1.聚氨酯性能及生产原理简述 1.1.合成革制品的产生 1.2.生产方法 1.3.聚氨酯的发展与特性介绍 1.4.聚氨酯的结构 1.5.聚氨酯树脂的种类 1.6.聚氨酯树脂生产原材料 1.7溶剂的作用及要求 1.7.1溶剂的作用 1.7.2溶剂的要求 1.8.聚氨酯树脂的相关化学反应 2.无纺布工艺简述 2.1.无纺布(非织造布)的发展历程2.2.纤维的机械性能 2.3.纤维的物理性能 2.4.无纺布制造程序简介 2.5.合成革基布实例 2.5.1.针刺合成革基布 2.5.2水刺合成革基布 3.着色剂 3.1.着色剂的定义

3.2.着色剂的分类及对比 3.2.1染料方面 3.2.2.颜料方面 3.3.颜料的分类 3.3.1有机颜料 3.3.2无机颜料 3.4.着色剂应具备条件 3.5.颜料和染料的基本功能 3.6.作色剂的使用 4.PU合成革制程简介 4.1.湿式配合工程 4.1.1湿式配合所需的粘度要求 4.1.2D/P配合流程 4.1.3C/T配合流程 4.2.湿式生产线 4.2.1.1湿式线生产方法 4.2.1.2天然皮革的结构 4.2.1.3湿式生产线作业程序与要领4.2.2.湿式生产线各生产工序 4.2.2.1.D/P工序(图2) 4.2.2.2.凝固槽工序(图3) 4.2.2.3.C/T工序操作(图5)

4.2.2.4.水洗工序操作(图7) 4.2.2. 5.烘箱干燥卷取 4.2.2.6.湿式生产线作业工序和条件 4.3.湿式后工程 4.3.1.1.压纹 4.3.1.2.压纹机作业顺序与操作要领 4.3.1.3.压纹轮温度的调节 4.3.2.1.研磨 4.3.2.2.研磨机作业顺序与操作要领 4.3.2.3.安全注意事项 4.3.3.1处理工程 4.3.3.2.表面处理剂 4.3.3.2.处理方法的种类 4.3.3.3.表面处理作业 4.3.3.4..注意点 4.3.3. 5.处理颜色时注意点 4.4.湿式工程制品品质异常的原因及改善对策4.4.1配料产生异常的原因及改善对策 4.4.2.湿式LINE不良分析 4.4.2.1.湿式LINE产生异常的原因及改善对策4.4.2.2.颜色异色的相关措施 4.4.2.3.气泡不良的相关措施

新型化学纤维_海岛型复合超细纤维_周华

新型化学纤维———海岛型复合超细纤维 周 华,郭秉臣,牛海涛 (天津工业大学,天津300160) 摘 要:简述了海岛型复合超细纤维的加工原理、方法及其产品的应用。说明了海岛型复合超细纤维是复合超细纤维中的佼佼者。随着海岛型复合超细纤维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其产品在性能上已类似甚至超过某些天然织物,因而得到了广泛应用。 关键词:化学纤维;海岛型复合纤维;超细纤维;加工;应用;介绍 中图分类号:TQ342.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054(2004)01-0041-04 1 前言 20世纪70年代初由日本研究和开发的海岛型复合纤维纺丝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已日趋成熟并成为生产超细纤维的基本工艺。 海岛型纤维也称原纤—基质型复合纤维,一种岛相组份为原纤结构,另一种海相组份为无定形结构。在横截面方向上原纤结构的组份包埋于无定形结构组份上,似海岛形式分布,在纤维纵向上两种组份的聚合物连续密集、均匀分散。从整根纤维来看,它具有常规纤维的细度和长度。 海岛型纤维的岛组份一般采用聚酯(PET)或聚酰胺(PA),与其复合的海组份可以用聚乙烯(PE)、聚酰胺(PA6或PA66)、聚丙烯(PP)、聚乙烯醇(PVA)、聚苯乙烯(PS)以及丙烯酸酯共聚物或改性聚酯等。岛的数目从16、36、64到200甚至可以达到900或900以上。海与岛的比例从原来的60∶40变为20∶80甚至10∶90。海岛型复合纤维的品种也已从长丝发展到短纤且产量不断增加。 2 加工方法介绍 海岛型纤维基本的加工原理是:先使两种或两种以上聚合物流体以皮芯型或并列型的方式形成复合细流,再把它们汇集在一起,像生产单一成份纤维那样从喷丝孔挤出,得到海岛型纤维。 这种方法的技术关键之一是,如何使各个复合细流之间保持着均匀的海/岛复合比,以形成众多均一的复合细流。有人提出,利用细径导管,对岛成份、海成份的流量分别进行严密的控制,特别是作为 收稿日期:2003-11-20 作者简介:周华(1979-),女,天津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海成份的流量控制。可以采用设计一种具有比导管外径稍大的孔的嵌合的间隙,加大海成份流动阻力的方法。这时的海成份无论是从双重管上部向下流动的方式,还是从双重管的下部涌上来的方式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流动效果。另一技术关键是在将复合细流汇集在一起形成一体化的时候,如何使全部流畅的复合细流不发生紊乱。有人提出在这里影响最大的是汇集众多复合细流的分配板的收敛角度。如果过于剧烈地汇集,岛之间就会慢慢地汇聚,就不能得到理想的纤维形态。从这点出发,希望这些流体尽量缓慢地汇集。但是如果汇集速度过于缓慢,聚合物的滞留时间就会延长,加剧聚合物熔体的降解,将影响纤维的性能,因此这个收敛角度要适中。 海岛型复合纤维通常以未拉伸丝的状态卷绕,然后再进行后拉伸。拉伸时,由于作为岛成份的超细纤维得到海成份的保护,超细纤维不会产生毛羽,具有良好的可拉伸性,得到的超细纤维也具有均一质量的良好特性。除去这种拉伸丝的海成份后,很容易得到超细纤维。不过为了回避超细纤维加工性能差的缺陷,一般采用先进行织造加工,然后再进行超细化处理的办法。 图1和图2分别为海岛型超细纤维生产过程和所形成的超细纤维的照片。聚合物的海、岛组份分别从喷丝板的上方和侧面进入,从而在喷丝板的出口处形成皮芯结构。目前,用于制造海岛型超细纤维的海组份通常包括聚烯烃、聚乙烯或聚酯及其共聚物等,岛组份通常有聚酰胺和聚丙烯等,然后在后续的加工中海组份可通过有机溶剂或碱性化合物溶液除去。用这种方法生产的超细纤维的细度可通过下式进行计算。  第12卷第1期2004年3月非织造布 Nonwovens Vo l.12,No.1 M ar.,2004 纤维原料 Fiber Materials

离型纸检验操作规范

编号 离型纸检验检测操作规范 一、离型纸检验标准 离型纸在合成革行业中被大量使用,且需多次重复使用,所以对其质量要求比较高。标准中对离型纸的外观、质量指标、实验方法等都做出了规定。 离型纸大轴收卷应整齐,涂层应均匀,无条道、拉丝、划伤、气泡、斑痕、污迹、脱涂等缺陷,无影响后续使用的凸棱、凹坑、点子、翘边等弊病。平面型的要保持一定的平滑度和厚度一致。压纹的要保证一定的厚度和花纹的均匀一致。 表1 离型纸质量指标 项目指标 纵向抗张强度/(kN/m)≥9.0 横向撕裂强度/mN≥1100 首次剥离强度/(cN/25mm)≤30 使用次数/次≥25 表面电阻/Ω≤ 5.0×1014 耐热性无裂纹 耐溶剂性无破损、褶皱 离型纸的强度尤其是撕裂强度和剥离强度会影响离型纸的操作顺利和使用次数。 纵向抗张强度:试样宽度15mm±0.1mm、长度250mm,试验长度180mm ±1mm,拉伸速度20mm/min±5mm/min。开始试验至试样断裂,记录所施加的最大抗张力。如超过20%的试样在离夹头10mm以内断裂,应检查仪器,弃去所测数据。注明离10mm内断裂的试样数量。每个方向至少测定10个试样。 横向撕裂强度:试样大小(63±0.5)mm×(50±2)mm,根据试样选择合适摆锤,使读数在满刻度值的20%~80%范围内。将摆升至初始位置并用释放机

构固定,将试样一半正面对着刀,另一半反面对着刀。试样的侧面边缘应整齐,底边应完全与夹子底部接触,并对正夹紧。用切刀将试样切一整齐的刀口,将刀返回静止位置。使指针与指针停止器相接触,迅速压下摆的释放装置,当摆向回摆时,用手轻轻抓住且不妨碍指针位置。使指针与操作者眼睛水平,读取指针读数。松开夹子去掉已撕试样,使摆和指针回至初始位置,准备下次测定。测定层数应为4层,可适当增减层数,但在报告中应加以说明。撕裂线末端与刀口延长线左右偏斜超过10mm的应注明情况,重复至得到5个满意结果为止。 首次剥离强度:采用手工丝棒涂布的方式,在裁切成30cm×20cm的离型纸上均匀涂布PU物料,然后在135℃±5℃下固化2min~3min,涂布干厚控制在30微米~50微米,将固化好的样片裁切成3调宽度为25mm±2mm、有效测量长度不小于15cm样片。使用传感器为0N~5N、精度为0.5级的拉力机测试。剥离速度为300mm/min±20mm/min,剥离角度180°,测三次取平均值。 使用次数:手工将成膜好的皮革与离型纸样片剥离,剥离后观察离型纸样片膜面是否被破坏。重复制样和剥离过程,直到面层破坏为止,重复次数即为使用次数,3个样片取平均值。 耐热性:取35cm×20cm样片,平放在烘箱内,经过130℃±5℃下加热30m 取出立即将样片涂层向外缠紧在直径为6cm±1cm的纸轴芯上,观察离型膜层裂纹情况。 耐溶剂性:将样品裁切成7cm×7cm的方形,膜层向上,折成底面积为3cm ×3cm的盒子,加入9ml的1:2(体积比)的二甲基甲酰胺(工业级)和丙酮离(工业级)的混合溶液,将加入溶剂的盒子迅速放到培养皿中,盖上盖子,然后放入190℃±5℃烘箱中,干烘30min±2min,取出,观察表观。 二、离型纸检验步骤 1、原纸检验 在原纸卷上机前后,要进行例行检验。 (1)检查原纸纸卷包装情况,编号、类型、长度是否符合订单要求,有无破 损,受潮,接头个数等情况。原纸标识单要保存好,方便追溯。

纺织材料

纺织材料 一、纺织新材料 1. 高性能PET纳米复合材料的研制及应用 2. PGLA医用可吸收缝合线 3. 熔纺氨纶用的一种亚氨酯添加剂制造方法 4. 高尺寸稳定性缝纫线的研制 5. 无机纳米材料改性的抗静电腈纶 6. 新型远红外异形保健聚酰胺纤维开发 7. 功能化系列共聚酯和纤维的研究开发 8. 熔喷成网制造聚氨酯弹性无纺布的方法 9. 用醇解法回收利用聚氨酯纤维废弃物的方法 10.一种用于针织人造毛皮底布涂层的聚氨酯乳液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11. 氧化锌晶须填充抗静电腈纶的研制开发 12. 热塑性高聚物基纳米复合功能纤维成形技术及制品开发 13. 一步法花色纺丝工艺与设备 14. 新型功能性纤维的开发 15. 抗紫外涤纶用高稳定性纳米粉体的化学处理 16. 稀土转光农用非织造布的开发 17. 一步法高收缩FDY涤纶长丝的开发 18. 聚对苯撑苯并二噁唑(PBO)的合成及可纺性研究 19. 九孔高弹性中空PET和PP研制 20. 医用高分子矫形绷带 21. 压差式微量水份测定仪 22. GJY-Ⅲ型新型光学解偏振仪 23. SZC-Ⅲ型化纤动态手提式电子张力仪 24. SALS-Ⅲ型小角激光散射仪 25. SCY-Ⅲ型新颖声速纤维取向测量仪 26. 半导体致冷高精度恒温仪 27. ZSK-Ⅲ型缝纫线长度测量控制仪 28. GTS-Ⅲ型新颖温度形变性能测量仪 29. 多孔三维卷曲涤纶短纤维 30. 高弹性PET、PP九孔中空纤维 31. 新型高档共纺混纤FDY 32. 汽车安全带用高强低伸涤纶 33. 超高收缩POY纤维的研制 34. 仿毛仿棉型细旦中空涤纶短纤的开发 35. 四叶中空高压缩弹性丙纶短纤维 36. 一步法粗旦聚丙烯纤维(FDY)工艺及设备 37. 汽车安全气囊用高强高伸高收缩聚酯纤维 38. 细旦、超细旦丙纶长丝及制品 39. 超棉纶(细旦聚丙烯短纤维) 40. 可染细旦聚丙烯纤维的制造方法 41. 超高分子量聚酯的制备及工业应用开发 42. 酸性染料可染丙纶

海岛型超细纤维的生产方法和分类

海岛型超细纤维的生产方法和分类 超细纤维的生产方法有多种, 不同线密度纤维的生产方法有所不同, 主要生产方法如图 1 - 1 所示。 在超细纤维的生产方法中, 直接纺丝法最简单, 但很难纺制0. 55 dtex 以下的纤维。其他方法包括熔喷法和闪蒸法等, 都有较大的局 限性, 熔喷法虽然也较简单, 但纤维粗细和长短较难控制, 而且多 半用在立即制网、生产无纺基布上。闪蒸法靠快速蒸去溶剂成纤, 也难均匀稳定控制纤维的质量。它们属随机性超细纤维的纺丝法。

双组分纺丝法是目前应用和研究最多的方法, 可大致分为复合纺丝 和共混纺丝两类, 其中又以复合纺丝法应用最多, 根据纤维的线密 度要求不同有不同的生产工艺和剥离方法。双组分纤维也称复合纤维或共轭纤维, 根据截面分布不同, 有并列型、皮芯型、海岛型等多种。 在并列型纤维中两个组分沿长度方向可分为两个或更多的清晰区域, 两组分的分布面积和形状有很大变化, 形状各不相同; 双组分纤维 另一种较重要的品种是皮芯型, 其中芯组分完全被另一种组分(皮) 包绕, 两种组分的截面形状和面积也各不相同; 双组分纤维还包括 海岛型纤维, 又称基质—原纤型纤维。 海岛型纤维是将两种热力学非相容性高聚物按一定比例进行复合或 共混后纺得的复合纤维, 其中一种组分为分散相( 即离组分) , 另

一种为连续相( 即海组分) 。岛组分以极细纤维形状包含在海组分中, 极细纤维的截面呈岛屿状分布, 其长轴与复合纤维平行。根据岛屿分布规律不同可分为定岛和不定岛两种。 前者岛屿分布是均匀和固定的, 后者则不固定, 也不够均匀, 粗细 相差很大, 最细的比定岛型的细, 但粗的可以在0.1dtex以上; 前 者一般采用复合法纺丝, 后者采用共混纺丝法纺丝; 前者可纺制长丝, 长丝经过切断后也可制得各种长度的短纤, 后者一般只能纺得 粗细和长短不等的短纤。目前采用复合法纺丝的较多, 因为它可以制得各种性能稳定的超细纤维。 海和岛两种组分都有一定的要求, 有多种组合。

合成革

第一章概述1、人造革定义:按基材:以经纬交织的纺织布为底基的,以天然革组织机构为标准,用弹性高分子材料浸渍纤维层具有无规则三维立体结构的合成材料成为合成革。 2人造革的分类:按树脂分:聚氯丁烯人造革,聚氨酯人造革;聚烯炔人造革。按加工方法分:直接涂层法,转移涂层法,压延贴合法,挤出贴合法。 3、合成革分类:行业分类,普通PU合成革,超细纤维PU合成革,产品外观分:光面型绒面型按加工方法:湿法和干法加工。日本分为仿皮革,人造革、合成革、光面、麂皮。 4、天然皮革:结构特点;由胶原纤维构成分为三层,粒面层,过渡层、网状层、使用特点:良好的耐热耐寒性,较高机械强度、透气性、排湿性,极佳手感和自然的纹路;良好的后加工性能。缺点:a批差和部位差b张幅小,不能裁取大的面积;表面瑕疵多,出材率低;单张加工,很难实现机械化连续生产c容易霉变。 5、超细纤维合成革;结构特点:是超细纤维与PU弹性体的复合材料,从结构上一般分为俩层:面层和基体层。面层一般为PU膜结构,基体层为超细纤维束三维编织结构,起到骨架和支撑作用,形成类似于真皮的结构。超纤革作为高仿真复合片材,主要特点和优势:a 实现大规模连续化生产,品质均一稳定,能按规格制造b具有接近天然皮革的结构c物理化学性能优异。在机械强度、弯曲疲劳、耐酸碱、耐水、耐油、耐候性等方面均优于天然皮革,特别适合在恶劣环境和高强度、高湿度、大运动量条件下使用d花色品种具有多样性,用途广泛e革体均一无部位差,出材率高,革面利用率高达98%,远优于天然皮革。缺点:表面尚达不到真皮粒面层特有的自然优美的纹路与手感;透气、透湿性与真皮相比还有差距,穿着舒适性和卫生性能还有待提高。 6、普通合成革;结构特点:合成革是普通涤纶、锦纶纤维与聚氨酯弹性体的复合材料。结构上一般分为面层和基体层。面层一般为泡孔结构的聚氨酯涂层,厚度通常在0.3~0.4mm 左右,表层通常是经过印刷压花或移膜所形成的聚氨酯膜,这些聚氨酯的多孔层或无孔质薄膜层相当于皮革的粒面层。基体层为纤维三维编织结构,里面填充了形成了微孔结构的聚氨酯树脂,模拟真皮的网状层。特点:合成革的优势与超纤革基本相同,物理机械性能优于天然皮革,耐腐蚀性能好,因其表面是以树脂作涂层,所以与轻度酸碱接触,不易发生化学反应。表面光滑材质均匀,表面深层不存在天然革的伤残缺陷。革面光滑美观,可人工设计便层色泽花纹。底基平整,材质均匀,便于机械化与标准化加工,制品保形性好。缺点:主要是表面层比天然皮革粒面层逊色;卫生性能与穿着舒适性较差;压缩性小,容易产生大的皱折。 7、人造革:优点:轻便、外观美观;价格便宜;污染易清理;尺寸稳定,厚度均匀;具有耐热性;出裁率高。缺点:仅仅达到“仿形”效果;强力、耐折牢度级较低,不宜用作鞋材;透湿度较低;无温感性;弹性、拉伸、压缩性能较差。 第二章1、海岛纤维:在一定条件下把俩种(或俩种以上热力学不相容的高聚物共混,其中一种高聚物共(分散相)以微小液滴形成分布在另一高聚物(连续相)中,当受到径向拉伸作用时,分散相液滴受力形变为微纤维冷却定型后形成一种聚合物组分以微细短纤维的形式分散于另一种聚合物组分中的纤维结构。 2、定岛型:海与岛分别由单独的螺杆挤压机进行熔融进料,然后到纺丝组件进行复合,岛成分在纤维的长度方向是连续均匀分布的,岛数固定且纤度一致。单丝纤度0.05~0.08dex,常以PA或PET为岛以COPET为海。 3不定岛型.海.岛在同一螺杆挤压机共混通过纺熔制得,岛的大小,数量,分布及长度都在一定范围内有在随机性,岛数量多,平均线密度更小纤度一般在0.01~0.001dex,甚至0.0001dex。 第三章4纺丝工艺流程:a共混熔体的制备,b熔体自喷丝孔的挤出c熔体细流的拉伸与固化d固化丝条的上油和卷绕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