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健康(特定病原感染)监测与就医实施办法(试行)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健康(特定病原感染)监测与就医实施办法(试行)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健康(特定病原感染)监测与就医实施办法(试行)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健康(特定病原感染)监测与就医实施办法(试行)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

工作人员健康(特定病原感染)监测与就医实施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护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保障公众安全和社会稳定,通过加强健康(特定病原感染)监测和建立专门的就医程序,对可能发生的实验室病原微生物意外感染,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中实验室工作人员系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直属单位因工作需要,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或可能暴露于病原微生物的人员,包括正式职工、研究生、进修人员、聘用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等。

第三条健康(特定病原感染)监测(以下简称健康监测)是指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上岗前与从事的特定病原微生物感染相关项目的体检和上岗后的定期或不定期复检,对特定病原微生物感染所致疾病的症状进行常规监测,并建立包括留存样品的个人健康档案。

第四条实验室工作人员健康监测档案的内容,由中心各直属单位确定,实行数据库管理,同时报中心实验室管理处备案。

每年度由各单位负责对健康监测档案进行整理,交档案保管部门(档案室)保管。存档原件不得遗失,不得外借。

第五条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健康监测和就医工作提供咨询,参加相关的督导和评估工作。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管理处负责对各直属单位健康监测和就医工作进行督导管理,制定实验室工作人员体检计划,并协调相关单位及部门落实。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直属单位法人代表是本《办法》的第一责任人,应指定具体部门和人员负责本单位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健康监测和就医工作。各直属单位要接受中心实验室管理处组织的检查指导,并将健康监测和就医工作情况以书面形式及时上报中心实验室管理处。

第二章健康监测管理

第六条中心各直属单位确定本单位实验室工作人员需要监测的病种(或病原)及相应症状,报中心实验室管理处备案。

第七条实验室负责人应指定本实验室安全员,负责本实验室工作人员与所从事的病原微生物感染相关的健康监测工作。实验室安全员应是经过专门培训,并获得相应证书的在职人员。

第八条健康监测管理包括基础监测和日常监测。

(一)基础监测

实验室工作人员在上岗前应进行体检(包含临床特殊体检项目)、采集基线血清标本,在离岗时应采集并保留其血液标本。

各直属单位实验室管理部门负责上述工作的组织实施,对标本的留取、检测、保存和记录等制定相应的工作规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应由本单位实验室管理部门负责人签字后方可办理上岗或者离岗手续。

(二)日常监测

实行实验室工作人员工作日出勤登记和健康状况登记制度。实验室安全员负责了解和调查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并进行登记。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实验室负责人报告,同时报实验室安全管理部门,并记入健康监测档案。实验室安全管理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对实验室安全员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进入实验室工作的相关人员,应当每天在进入实验室前测量并记录体温,观察指定症状;结束实验室工作后,应继续进行相应时段(相关疾病的最长潜伏期)的保护性监测。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应立即报告实验室负责人,并启动应急预案。

第九条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在身体状况良好的情况下,进入实验室控制区域工作。如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暂时不得进入相应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工作:

(一)患发热性疾病;

(二)已经在实验室内连续工作4小时以上,或者其他原因造成的疲劳状态;

(三)皮肤损伤;

(四)其他实验室负责人认为由于身体原因所致不适合在相应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工作的情况。

第十条工作人员在实验中发生意外事故,无论有无相应疾病症状,当事人应及时报告实验室负责人,实验室负责人根据情况报本单位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部门、主管领导和单位法人代表。由本单位生物安全委员会评估整个事件的危险性和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必要时由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部门报告中心实验室管理处,并组织对相关人员包括密切接触者在可能引起疾病的最长潜伏期内进行观察。对潜伏期很长或不确定的病种由各单位生物安全委员会通过生物安全评估后决定。实验室安全员应及时将事故发生、处理过程以文字形式记录在案。

第十一条各单位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应进行年度常规体检

(9-10月份)。各单位根据本单位情况,提出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与从事的病原微生物感染相关的体检项目,上报中心实验室管理处备案。

第十二条在京工作人员体检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体检医院另行确定。

第三章就医管理

第十三条实验室工作人员一旦出现与所从事的病原微生物有关的临床症状时,出现症状的工作人员或其他发现症状的人员应立即报告实验室负责人,实验室负责人立即报告本单位实验室生物安全管

理部门、主管领导和单位法人代表,并按相应的病原微生物防护要求,联系定点就医医院,安排急救车辆,并派专人陪同有症状人员直接到定点医院就诊。特殊病原如鼠疫、炭疽等相关的生物安全防护处置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就诊时,陪同人员应携带有症状人员的健康监测记录、应急处置方案及近期所从事的病原微生物背景资料,并将其近期所接触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和危险程度如实告知接诊医师,必要时可提供健康监测档案复印件。

疑似病例及确诊病例,应严格按照定点医院的相关规定进行规范治疗。

第十四条出现与所从事的实验室工作相关的传染病疑似病例,单位负责人在书面报告上签字后,由单位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部门及时报告中心实验室管理处,实验室管理处报告中心主管领导及中心主任。如果情况紧急,可先以电话形式上报,再补书面报告。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感染的疑似病例的处理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在京工作人员就医定点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就医定点医院另行确定。

第四章附则

第十六条中心各相关直属单位依据本办法,制定本单位健康监测及就医管理实施细则。

中心各挂靠单位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七条本办法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管理处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行。

疾控中心P2实验室项目资料

疾控中心P2实验室 项目

阿右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P2实验室项目 建 议 书 项目承担单位:阿右旗卫生局 二00八年十一月

第一章总论 项目名称:阿右旗疾控中心P2实验室项目 项目建设单位:阿右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项目建设地点:阿拉善右旗额肯呼都格镇 第一节建设单位概况 阿拉善右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一个集全旗急慢性传染病、地方病预防与控制卫生检验检测及预防性健康检查、中毒及污染事件等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为一体的综合性技术服务指导中心。承担着全旗2.5万人口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为适应疾病谱和医学模式改变,扩大疾病预防控制功能,优化卫生防病资源,加强对疾病控制的应急能力,提高卫生防病科技水平和服务质量,2005年3月28日经旗委常委会研究决定撤销旗卫生防疫站,组建阿拉善右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行政隶属于旗卫生局,属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 中心现有在职职工21人,其中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16人,具有本科学历1人,大专学历13人,中专学历6人。中心内设综合科、卫生科、防疫科、检验科、健康教育等5个科室。

先后参加地方病、“非典”等传染病暴发疫情的处理工作,有效保护了全旗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儿童计划免疫“五苗”接种率达到95%的目标,多次获得自治区、盟级、旗级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第二节项目提出的背景 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卫生疾控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加强实验室建设,使突发卫生事件、不明原因的疾病得到有效控制,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任务仍十分繁重,再加上由于地区间发展不平衡,新的传染病还在不断出现,同时社会经济发达、交通发达,人口流动及生态环境的改变,势必造成区域性的疾病流行范围扩大,增大了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难度,另外经济贸易的全球化,国际旅游业的飞速发展也加速了一些传染病全球化的进程,加快了新发传染病传播速度,也使一些过去得到控制的传染病重新蔓延,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地方病和寄生虫病仍是我国今后相当长时间内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疾控中心实验室建设方案

疾控中心实验室建设方案 疾控预防和控制中心(CDC)是一个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国家部门,其建设水平的高低反应了一个国家对社会公共卫生安全的保障程度。自全球性的SARS 疫情和禽流感发生后,国家加大了在这方面建设的力度,并投人大量的资金对各省、市、县的CDC进行改建或新建。 CDC要求具备的功能 从CDC 的服务对象来分主要为二大类:一类是服务于公共卫生,主要涉及到食品、日用品等国家要求的一些检验科目,如:微生物学检验、卫生学检验等。另一类是为了应付突发事件的科目,如:突发的疫情、流行性疾病等。省、市、县的各级CDC所需的检测要求和内容是不一样的,但总体来说内容比较繁多,主要包括:疾病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疫情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实验室检测分析与评价、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技术指导与应用研究等职责。其最大检验的类别数量为25项、内容数量为79项、项目数量为225项,具体测试的项目主要有:寄生虫、性病和艾滋病、鼠疫、理化分析、卫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毒理实验、病原微生物、急性传染病、病媒、虫媒、血吸虫等。正因为CDC担负着以上的检测任务,所以其工作的程序安排,包含着很大部分的不确定性,除了在管理上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制度外,实验室的布局和硬件的设施也是尤为重要的环节,在某种程度上说是至关重要的。 目前的状况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加强了这个领域的投人和建设,特别是SARS疫情的爆发和禽流感的发生,使人们看到CDC在保障人民健康中的重要性,从而促进了各地CDC的建设。就目前而言,国家还没有一个完整和系统的关于CDC的建设规范,而是套用和引用一些相关领

“十三五”疾控中心规划

一二九团“十三五”疾控中心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继续加强疾控机构履行基本职责工作的能力建设;优化人员和设施条件,从发展健康和促进健康公平入手、科学评估,明确疾病防控重点、防控策略措施;建立健全科学的质量管理评价体系和绩效管理评估体系,完善与我团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覆盖全团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努力满足我团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二、目标原则 ——继续深化医疗机制改革,探索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加大人才配备及硬件建设,理顺结构体系,2020年基本达到国家标准。 ——建立全团疾控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指挥中心,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能力,完善、规范各项应急预案,科学有效处置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一步完善信息网络机制,做到及时、准确。 ——建立健全全团各级政府领导、多部门配合和全社会参与的艾滋病防控体系。健全艾滋病实验室和艾滋病疫情监测网络,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加大预防知识宣传教育力度,有针对性地推行预防干预措施,艾滋病控制在低流行水平。

——到2020年为全团所有育龄儿童提供安全、有效、免费、均等化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预防接种服务,开展麻疹主动监测工作,适时开展不同人群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逐步降低麻疹发病率,实现消除麻疹目标,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 ——完善覆盖全团的慢性病和重性精神病报告网络监测系统,加强危险因素干预,深入开展慢性病筛查,规划年度内至少建成1个以上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能开展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项目数达到300项,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有害因素监测网络初步覆盖。具备水质常规指标全部项目,以及非常规项目指标中重金属、有机物染污等重点控制指标的检测能力,团疾控机构具备42项常规指标检测能力。 ——建立健全职业卫生工作机制,形成健康监护、现场监测评价的科学合理格局,提高职业病预防控制及职业病(尘肺)诊断能力。 ——构建团、连两级常见食品安全和化学性突发事件应急监测网络,不断完善团应具备的检验能力A级项目,规划年度末达到80%以上。 ——建立与我团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地方病、寄生虫病防治长效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综合防控体系,不断加强各级防治机构装备设备和能力建设,全面落实防治措施,持续消除重点地方病危害,确保全团达到消除疟疾目标。 三、重点任务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发展史

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发展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可分为恢复发展时期、改革调整时期和健全发展时期三个阶段。 一、恢复发展时期(1978~2000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卫生防疫工作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可分为两个阶段: (一)全面恢复发展阶段(1978~1985年) 这一阶段通过加强条例、法规的建设与完善,大大促进了卫生防疫体系、特别是其主体机构----卫生防疫站的恢复与发展。1978年9月,在1955年《传染病管理办法》的基础上颁布了《急性传染病管理条例》,条例的实施加强了卫生防疫体系在预防控制传染病中的责任、地位和作用。 1979年,卫生部在《卫生防疫站暂行办法和各级卫生防疫组织编制规定》的基础上,颁布了《全国卫生防疫站工作条例》,同年卫生部、财政部、国家劳动总局联合下发了《卫生防疫人员实行卫生防疫津贴的规定》。 1980年,国家编委和卫生部联合下发了《各级卫生防疫站组织编制规定》;卫生部下发了《关于加强县卫生防疫站工作和几点意见》。 198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使卫生防疫体系从几十年的行政管理开始步入了法制

管理的轨道,《食品卫生法(试行)》的实施也极大地强化了卫生防疫体系的社会职能。 1982年,卫生部成立了国家预防医学中心(1985年改为预防医学科学院),开展应用性科学研究,为全国卫生防疫机构提供业务技术指导、高层次专业人员培训等服务。 到1985年底全国已建立各级、各类卫生防疫站3410个,比1965年增加了911个,专业(站)1566个,比1965年增加了744个。卫生防疫人员增至194829人,比1965年增加117650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增加了87821人,卫生防疫工作力量得到了显著增强。初步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联系紧密的业务技术服务和信息沟通网络系统。 (二)规范建设阶段(1986~2000年) 这个阶段是我国卫生防疫工作不断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变革,深化改革,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与国际接轨,走向世界的重要时期。 内涵建设:在这期间通过推进科学管理,开展和规范有偿服务,制定实施各级、各类卫生防疫站的技术规范,加强县级卫生防疫站的规范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卫生防疫站等级评审,加强卫生防疫机构主要领导和骨干的现代管理培训、应用型专业高级培训,促进了管理水平和业务技术服务水平的提高。

基层疾控中心实验室的建设方案

基层疾控中心实验室的建设方案——喜格 一、基本情况 椒江是台州市主城区,常住人口49万,流动人口20万。结合当地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卫生规划,根据需求与可行,现状与发展的关系,确定了本单位的建设规模,以适应和满足社会对疾病控制和卫生服务的需求。椒江疾控中心总建筑面积4200 m2(六层),其中实验用房占1800 m2(三层),比例为43%。 二、建筑结构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开间模数3.6 m,层高4.2 m,进深7.2 m,走廊净宽2.0 m,实验室隔断及吊顶选用彩钢板,走廊采用透明化分隔(彩钢板嵌玻璃),纵隔墙基本不采用玻璃,以提高单位空间贮物量。各功能室采用不对称双开门。装修后理化实验室净高2.8 m,微生物实验室除洁净室净高2.6 m外,其它均为2.7 m。地面采用瑞典产得嘉M级PVC地胶板,耐酸碱腐蚀、耐磨损。有完善的防雷系统,抗震类别乙类建筑,符合国家的建筑技术规范。 三、规划布局 由于规模不大,总平面布置采用集中形式,垂直布置(实验室用房共三层),自上而下为理化实验室(1.3层),微生物实验室(1.7层),四层以上建有风井,楼层平面布局为端头垂直交通形式,实验区与办公区相互分离,采用中廊式,根据各功能实验室的要求进行布置,科学合理分区,使工作流程顺畅。 四、基本设施 配置一电梯,二楼梯,门禁系统实施准入管理;采用市政供电系统,电力供应有足够的负荷余量,设置自备电源,每楼层有独立配电箱,每一功能室均设置配电盒;钢木结构实验台柜,台面选用耐腐蚀耐磨的荷兰千思板;分散式供气;每一实验室均安装洗眼器,在理化实验区走廊中间位置安装紧急冲淋器;微生物实验室及理化实验室选用感应水嘴,避免二次污染;大型及贵重仪器室采用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消防,其它各室采用普通水系消防;安装通风柜采用楼顶排风以达到通风目的,一机一至二柜,1.5 m通风柜通风量1600 m3/h左右,噪音60dB(A);安装3匹空调天花机;洁净室采用局部层流罩,达到局部百级要求;生物安全等级要求的实验室空气调节,主实验室为上送下排,均匀单向流。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文件-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流感预防控制技术指导意见(2008 版) 流感是由A、B、C 3 个型别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1977 年以来,每年在全球流行的流感病毒为A(H1N1)、A(H3N2)和B 型。该病潜伏期1-4 天(平均2 天),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肌痛、头痛、不适、干咳、咽喉痛和鼻炎等,一般呈自限性,多数患者症状3-7 天即可缓解。部分患者可发生流感病毒性肺炎、加重既往基础疾病,或继发细菌性肺炎、鼻窦炎、中耳炎及其它合并感染,严重者导致死亡。流感可致各年龄组人群发病,其中儿童感染率最高。但老年人、婴幼儿及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流感并发症发生率、住院率和死亡率最高。 流感病毒主要经呼吸道飞沫近距离和接触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传播,也可能存在空气传播(含病毒颗粒的≤5μm 飞沫核可在空气中悬浮较长时间)。该病毒传播迅速,在养老院、学校、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场所易引起暴发。在我国北方地区,流感秋冬季流行,12月至次年1 月出现流行高峰,夏季传播基本停止,表现为典型的温带季节性流行特点;在华南地区,全年均有流感活动,但秋冬季和次年夏季(7 至8 月)可出现两个流行高峰,呈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流行模式。 我国当前流感防治的主要策略是加强流感监测,积极参与全球监测活动,推广流感疫苗接种,指导抗病毒药物的合理使用,做好暴发调查和控制,加强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预防的个人卫生的公众指导。 一、流感监测 我国的流感监测系统是全球流感监测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监测

的主要目的是掌握流感病毒的活动强度、季节特征和病毒变异情况,为全球疫苗毒株的选择提供依据。目前我国流感监测网络由197 家哨点医院和63 家网络实验室组成。监测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流感样病例的报告、流感病毒分离鉴定、毒株的抗原性、基因特性和耐药性分析等。针对近年来监测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各监测单位应重点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各哨点医院要严格按照流感样病例的定义和监测科室的设置要求,报告门急诊流感样病例数和就诊病例总数,每周一录入到“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周末和十一、春节长假期间要安排好病例报告工作,杜绝漏报、迟报和节假日缺报现象。 (二)各哨点医院要严格掌握标本采集对象,保证每周最低采样量,不得集中突击采集标本;严格遵循标本采集、保存和运送的技术要求,努力减少上述环节对病毒分离率的不利影响。采集的标本应在4℃条件下,24 小时内运送至监测网络实验室;未能24 小时内送达的,应置-70℃或以下保存。 (三)网络实验室的工作人员要熟练掌握病毒接种、传代技术,提高收获病毒的血凝滴度。实验室接到标本后,应在24 小时内处理标本和接种病毒,并在完成病毒分离鉴定后24 小时内,将结果录入“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对于MDCK 细胞分离阳性的,要将留存的原始标本继续接种鸡胚,进行病毒分离。 各实验室应用中国疾控中心国家流感中心下发的标准参照血清进行病毒鉴定时,发现对所有下发标准血清HI 效价均≤20 的毒株,

疾病防控中心实验的室建设指南

疾病防控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南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疾病防控中心,是由政府举办的实施国家级疾病预防控制与公共卫生技术管理和服务的公益事业单位。疾控中心实验室多,各类实验室分布集中,分区而立,疾控中心的实验室建设,须综合考虑多重因素,统筹规划。 新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应符合当地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其选址宜符合下列要求: 1、充分利用城市基础设施; 2、地形规整,交通方便; 3、避让饮用水源保护区; 4、避开化学、生物、噪声、振动、强电磁场等污染源及易燃易爆场所。 新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平面设计原则,宜符合下列要求: A.实验用房宜与办公等其他功能用房分开设置,不同类别实验室建筑宜独立设置,合理分区。实验室建筑宜处于最小风频上风向。 B.各类实验用房集中在一个楼宇的,垂直布局由上至下宜按照毒理(包括动物实验室)、理化、微生物依次安排。 业务、实验、行政及保障等各类功能用房集中在一个楼宇的,实验用房宜置于楼宇上部。 C.楼层平面宜为中廊式。实验区位于楼层一端,垂直通道、实验人员办公及生活等其它区域位于楼层另一端,与实验有关的辅助用房可置于上述二个区域之间。

实验室功能分区与平面布局前言: 宜过宽,否则,走廊边会堆放杂物,反而影响环境质量。走廊宽度列于下表。医疗机构和科研、教学医学实验室因其工作目的的不同,配备的仪器装备区别很大;而实验人员的数量和实验内容区别更大,因此他们的区域划分理念有很大区别。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用房包括业务、实验、行政及保障用房,其中实验用房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为:省级不少于41%、地级不少于40%、县级不少于35%。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应具备以下基本功能: 省级:开展免疫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实验,细菌、病毒、霉菌及其他微生物培养分离鉴定,生物恐怖、中毒事件微生物培养分离鉴定,食品、水、空气、涉水产品、化妆品等的微生物检测,消毒灭菌效果检测,健康相关物品微生物检测,寄生虫病中间宿主的种群鉴定和密度测定,寄生虫病中间宿主和虫媒的抗药性测定,作业场所、公共场所、生活居住

区疾控中心建设方案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方案 一、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主要任务是:完成上级下达的疾病预防 控制任务,负责辖区内疾病预防控制具体工作的管理和落实;负责 辖区内疫苗使用管理,组织实施免疫、消毒、控制病媒生物的危害; 负责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调查与信息收集、报告,落实 具体控制措施;开展病原微生物常规检验和常见污染物的检验;承 担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与卫生监督执法相关的检验检测任务;指导 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城市社区卫生组织和农村乡(镇)卫生院开展卫生防病工作,负责考核和评价,对从事疾病预防控制相关工作的人 员进行培训;负责疫情和公共卫生健康危害因素监测、报告,指导 乡、村和有关部门收集、报告疫情;开展卫生宣传教育与健康促进 活动,普及卫生防病知识。 区血吸虫病预防控制站的主要任务是:参与制定本地区的血吸 虫病防治规划;监测、报告疫情,组织查螺灭螺、查病治病等工作; 宣传血防知识,进行治工作技术指导和培训工作;组织、实施血吸 虫病防治科学研究工作。 为增强我区疾病预防控制和血吸虫病防治工作,适应将血吸虫 病防治纳入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改革要求,计划在芦淞区枫溪办事 处新建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拟建的区血吸虫病预防控制站合建。 二、建设理由与依据

、卫生部号令《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加强国家、省、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基层预防保健组织建设, 改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础设施和实验室设备条件,建立稳定的经 费保障体系,保证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落实。” 、国家计委、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指导意见》:“要求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做好疾病预防控 制机构的各项建设工作。服务人口万(含流动人口)以上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办公面积应达㎡”。 、卫生部《省、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县级实验室建设面积大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面积的,不少 于㎡”。 、《湖南省血吸虫病防治条件》及有关文件:疫区各级政府应将 血防站建设纳入当地城乡建设总体规划,添置防治设备,保证办公 和业务用房,改善基础设施,目前我区血防站建设已获国家立项, 项目资金万元已到位。 疾病预防控制和血防工作直接关系到我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和生产生活安全,关系到芦淞经济乃至株洲经济的发展。国家加大 对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要求全面完成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任务, 加强重大传染病、地方病特别是艾滋病、血吸虫病和肺结核病的防 治。 目前,我区卫生防疫保健的服务人口达余万人(含流动人口),受血吸虫病威胁的人口近万人,而现区防疫站只有办公面积㎡,其中

疾控中心P2实验室项目开发

阿右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P2实验室项目 建 议 书

项目承担单位:阿右旗卫生局 二00八年十一月 第一章总论 项目名称:阿右旗疾控中心P2实验室项目 项目建设单位:阿右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项目建设地点:阿拉善右旗额肯呼都格镇 第一节建设单位概况 阿拉善右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一个集全旗急慢性传染病、地方病预防与控制卫生检验检测及预防性健康检查、中毒及污染事件等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为一体的综合性技术服务指导中心。承担着全旗2.5万人口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为适应疾病谱和医学模式改变,扩大疾病预防控制功能,优化卫生防病资源,加强对疾病控制的应急能力,提高卫生防病科技水平和服务质量,2005年3月28日经旗委常委会研究决定撤销旗卫生防疫站,组建阿拉善右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行政隶属于旗卫生局,属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

中心现有在职职工21人,其中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16人,具有本科学历1人,大专学历13人,中专学历6人。中心内设综合科、卫生科、防疫科、检验科、健康教育等5个科室。 先后参加地方病、“非典”等传染病暴发疫情的处理工作,有效保护了全旗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儿童计划免疫“五苗”接种率达到95%的目标,多次获得自治区、盟级、旗级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第二节项目提出的背景 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卫生疾控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加强实验室建设,使突发卫生事件、不明原因的疾病得到有效控制,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任务仍十分繁重,再加上由于地区间发展不平衡,新的传染病还在不断出现,同时社会经济发达、交通发达,人口流动及生态环境的改变,势必造成区域性的疾病流行范围扩大,增大了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难度,另外经济贸易的全球化,国际旅游业的飞速发展也加速了一些传染病全球化的进程,加快了新发传染病传播速度,也使一些过去得到控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刘爱东 一、概述 婴幼儿时期是生长发育重要时期,儿童必须每天从膳食中获取足够的营养物质才能满足生长发育需要,婴幼儿时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体格发育等方面并不完善。营养物质消化吸收能力不足,对营养物质需求量较大是相互矛盾的两个主要方面。婴幼儿膳食营养物质供给不足或比例失衡,都可以影响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营养不良不仅影响体格发育和健康状况,更重要的是影响智力发育、学习能力和成年后的活动效益。 中国婴幼儿膳食指南是根据营养学原则结合我国国情,针对教育和指导婴幼儿抚养人采用平衡膳食,合理安排日常膳食,以达到促进婴幼儿健康为目的的指导性意见。为了帮助婴幼儿抚养人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该指南的主要内容,同时又制定了相应的中国婴幼儿平衡膳食宝塔,以便直观的告诉抚养人婴幼儿不同时期每日应摄入的食物种类和合理的数量。 二、0到6个月龄婴儿平衡膳食宝塔 母乳是六个月以内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世界卫生组织对于生后0到6月龄的婴儿应坚持给予纯母乳喂养,6个月内婴儿喂奶时应按需喂奶,每天喂奶6到8次以上,同时婴儿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少量营养补充品,如维生素 D 或鱼肝油。 三、0到6个月龄婴儿平衡膳食宝塔的制定依据 0到6月龄婴儿生长发育及膳食摄入特点:正常足月儿出生体重和出生身长分别约为3.3公斤和50厘米,婴儿出生后体格发育及开始快速生长,到6个月末婴儿的平均体重和身长分别增加到约7公斤和63厘米,此时期婴儿的消化系统远未发育成熟,因此严重制约了6月龄以下婴儿对食物的选择。母乳是这个时期婴儿最佳的膳食营养来源,完全符合0到6月龄婴儿对营养的需求,及自身消化吸收特点。母乳中维生素 D 、维生素 K 以及铁的含量稍低,因此在婴儿喂养过程中需要加以注意。

疾控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

新闻 网页 贴吧 知道 MP3 图片 法律 帮助 | 高级搜 索 把百度设为首页 卫生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省、 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 (卫办疾控发[2004]10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发展改革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发展改革委: 为推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科学化管理,加强和提高省、地、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能力与水平,规范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卫生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同组织专家制定了《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各地结合本地区工作的实际,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工作中参照执行。 附: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 卫生部办公厅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二00四年七月二十三日 附件: 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的建设,保证有效实施疾病预防与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疫情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实验室检测与评价、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和技术指导与应用研究等职能,制定本意见。 第二条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从本地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好现状与发展、需要与可能的关系。必须坚持科学、合理、实用、节约的原则,根据服务人口数量、服务内容与需求量等因素,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卫生规划,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同时,体现标准化、智能化、人性化的特点,适当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确定实验室建设规模。 第三条本意见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的基本指导原则,是编制、评估、审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重要依据,各地应结合本地区疾病预防控制技术水平和工作实际需要参照执行。 第二章功能与建设规模 第四条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用房包括业务、实验、行政及保障用房,其中实验用房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为:省级不少于41%、地级不少于40%、县级不少于35%。 第五条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职能分工应建立下列功能实验室 省级:P3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肠道细菌检测实验室,食源性病原菌分离鉴定实验室,呼吸道病毒实验室,肠道病毒实验室(含脊灰实验室),HIV确认实验室,结核病参比实验室,地方病实验室,寄生虫病实验室,消毒实验室,杀虫实验室,食品、化妆品、水质、涉水产品等健康相关产品微生物实验室,霉菌分离及鉴定实验室,虫媒病毒实验室,毒理室及感染动物房,放射防护检测实验室,职业卫生检测室,化学毒物及毒素检测实验室,普通理化实验室,生化实验室。 地级: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血清学实验室,肠道菌实验室,食源性病原菌分离鉴定实验室,HIV初筛实验室,结核病参比实验室,地方病实验室,寄生虫病实验室,消毒实验室,杀虫实验室,食品、化妆品、水质、涉水产品等健康相关产品微生物实验室,霉菌分离及鉴定实验室,放射防护检测实验室,职业卫生检测室,常见化学毒物检测实验室,普通理化实验室。 县级:血清学检测实验室,食源性病原菌及肠道菌分离鉴定实验室,HIV初筛实验室,结核病实验室,地方病实验室,寄生虫病实验室,食品、化妆品、水质、涉水产品等健康相关产品微生物实验室,职业卫生和放射防护检测室,理化实验室,生化实验室。 除有特殊要求的实验室外,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相关病原微生物工作的实验室应达到P2实验室的建设标准。可针对本地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实际,充分考虑需要和可能以及利用率,设置相应功能的实验室。

最新疾控中心实验室规划设计

a)生物安全实验室:P(protect)1234根据微生物及其毒素的危害程度不同,1 分为4级,一级最低,四级最高。生物安全防护一级实验室一般适用于对健康成2 年人无致病作用的微生物;二级适用于对人和环境有中等潜在危害的微生物;三3 级适用于主要通过呼吸途径使人传染上严重的甚至是致死疾病的致病微生物或 4 其毒素;四级适用于对人体具有高度的危险性,通过气溶胶途径传播或传播途径5 不明、目前尚无有效疫苗或治疗方法的致病微生物或其毒素。 6 7 b)疾控中心实验室(CDC)CDC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 ention) 传染病防御及控制中心 8 9 c)检验检疫类实验室:出入境,粮油,质量技术监督局,商检,质检,药检 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10 11 d)污染防治类实验室:环境监测,水厂,环保局,污水处理厂自来水厂, 污水处理厂,环境监测站,海洋渔业局等 12 13 e)食品制药类实验室:食品企业,制药企业,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等相关领 域的卫生,安全,质量监测实验室的规划设计 14 f)医疗卫生类实验室:医院(检验科,病理科),卫生站,防疫站,血站等 15 16 g)高校实验室建设 17 h)工业类实验室建设:焦化(煤炭),石油,化工,纺织,香烟,酒类等工 业生产制造,企业品质控制、检验测试 18 19 疾控中心实验室(又称生物安全实验室) 20 生物安全防护试验室是指实验室的结构和设施、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设备能够确保工作人21 员在处理含有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时,不受实验对象浸染,周围环境不受污染。根据微生物22 及其毒素的危害程度不同,分为4级,一级最低,四级最高。生物安全防护一级实验室一般23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

卫生部寄生虫病原与媒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二○一一年开放课题申请指南 1.目标:以现代生物医学理论与技术为支撑,加强与疾病预防控制策略与技术密切相关的寄生虫病原与媒介生物学研究,为寄生虫病防治策略与防治技术的创新研究提供依据。 2.主要研究内容 (1)与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技术相关的寄生虫生物学应用基础研究 与诊断和监测技术、抗寄生虫药物作用方式和作用靶点以及保护性免疫密切相关的重要寄生虫生物学基础及其效应的评价,新发寄生虫病病原生物学等。 (2)与控制重要寄生虫病传播相关的媒介生物学应用基础研究 与重要媒介(医学节肢动物、医学软体动物、医学贝类)控制策略、监测技术、防制药物、防制技术密切相关的生物学基础及其效应的评价,新发寄生虫病媒介的生物学等。 (3)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 新发寄生虫病病原与宿主的相容性、发病机制,重要寄生虫病免疫机制等。 (4)寄生虫病防治创新技术的研究 在(1)、(2)、(3)研究的基础上的检测、诊断、监测技术以及新型防治(制)药物、疫苗与技术等研究。

卫生部寄生虫病原与媒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开放研究课题申请书 课题名称: 申请者: 所在单位: 邮政编码: 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 传真: 申请日期: 卫生部寄生虫病原与媒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二○一一年制

填报说明 一、填写前请先查阅《卫生部寄生虫病原与媒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课题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和开放研究课题申请指南。 二、申请者对本表所列各项,必须实事求是,逐条认真填写,表达要明确、扼要,用词严谨,外来语第一次出现的缩写词须注出全称。 三、申请书复印时一律用A4复印纸,左侧装订成册。各栏空格不够时,可自行加页。一式四份,由所在单位审查签署意见后,报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科技业务处转卫生部寄生虫病原与媒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四、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通讯地址:上海市瑞金二路207号,邮政编码:200025 E-mail: ipdwzzp@https://www.wendangku.net/doc/ef11817102.html,

疾控中心实验室设计方案

疾控中心实验室设计方案 疾控中心实验室的建设是一个分工极细、专业极强、施工技术极高的生物医疗工程。设计中还要注意到: (1)征求使用者和操作者的意见,确定工艺流程图; (2)按照四类病原体的特性和污染途径,确定控制技术方案和灭菌杀菌方案; (3)根据气溶胶特性和实验操作的危险,制定出洁净度、气流流向、流速和压差梯度参数;(4)有实验动物的实验室自成一区,独立传递,动物尸体要完全焚尸灭菌后,才能传出;(5)确定所有的实验设备、工具、箱柜、台案数量和尺寸; (6)确定实验室的预警、关闭、自救和逃生方案; 1.人流和物流 (1) 人流: 初更室—气闸更衣室—淋浴更衣室—缓冲室—进入实验区。离开时进入净身室(房间负压),脱下身上所有的衣物,衣物放入双门药液浸泡柜(或其他方式消毒柜)内(双门药液浸泡柜的门设计成控制式的,不允许同时打开);然后进入淋浴室淋浴;淋浴后进入记录室,登记记录自己的工作和身体污染情况,然后拿着身体状况表进入体检室,作污染和常规检查或住室观察,无问题进入气闸更衣室换上自己的衣服下班。 (2)物流 物流:设计成单向性的,从专门的库房(或暂存间)进入缓冲间,再进入实验室。离开时必须通过双门热压灭菌锅进入另一个缓冲间(双门热压灭菌柜的门设计成控制式的,不允许同时打开)。任何物料只要进入是实验区,不能原路返回。 (3)三废处理 a.废液废液处理的方法是根据废液的性质确定的处理方法的。一般采取的方法有:化学处理方法、物理处理方法、生物处理方法。 b.废气废气处理可采用的方法有:加热灭菌方法、高效过滤器方法、混合灭菌方法、火焰灭菌方法等。 c.固体废料固体废料的处理方法有:蒸汽灭菌方法、气体熏蒸方法、液体浸泡方法、辐射灭菌方法、焚烧处理方法等。 2.建筑 主体结构采用土建方法,有抗8级以上地震能力,在温度变化和振动情况下不产生裂纹和缝隙,建筑为单层和多层均可。最好是独立的多层建筑,按工艺要求分层划区,便于实验和

疾控中心实验室设计规划与实验室家具配置 全了

2003年非典以后,国家加大了对各级疾控中心的基础建设投入,先后出台了《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标准》、《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技术规范》等多个技术规范和要求在各级党和政府的支持下,各级疾控机构实验室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总体规划、设计及建设上也留下了不少遗憾。 博尔实验室诚邀广大客户朋友前来实地参观考察 笔者先后参加了对本中心的实验室改造和新建,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现结合标准和建设现场实际就疾控中心实验室建设设计作以下简要探讨和建议 1.疾控实验室建设主要依据 疾控中心实验室建设不论是改造或新建均要编制项目可研性报告及设计要求,而在可研报告及设计要求中均必须列出实验室建设主要依据,以满足国家对实验室建设的相关要求, 而该项工作一般由疾控中心专业人员提出, 笔者认为以下国家标准、技术规范及要求必须列出,主要依据有:

《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卫生部、国家发改委[2004]108号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标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改委、卫生部建标 127-2009 《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技术规范》GB50346—2011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8 《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安全通用准则》WS233-2002 《科学实验建筑设计规范》JGJ91-93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2011.3.2批准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国务院2003.6.4批准 《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591-2010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年版 《结核、病媒等专业实验室基本要求》 《计量法、认证认可条例、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等要求 《抗震、防雷、消防……》等国家标准要求。 2. 疾控实验室建设与规划应遵循原则 2.1科学合理的原则,选址合理,工艺布局规范,人流、物流、污物流组织通畅,设计理念先进。 2.2安全首位的原则,满足各类生物安全规范要求,设置必要的安全措施,确保实验人员及环境的安全,一切建设及规划服从于生物安全。

疾控中心实验室设计:空调通风系统设计

疾控中心实验室设计:空调通风系统设计SICOLAB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疾控中心)的建设重点在实验室,而实验室建设重点在于空调通风系统。实验室环境于空调通风系统而言主要是对压力梯度、洁净度及温湿度等方面有一定的要求。通常,以空气洁净度(空气中悬浮粒子洁净度)为指标的洁净实验室,可分1~9等级,1级为洁净度最高。疾控中心实验室常用的有5级(百级)、6级(千级)、7级(万级)和8级(十万级)。对于以生物安全为核心的生物安全实验室,根据其所处理对象的生物危害程度和所采取的防护措施把生物安全实验室分为4级,即BSL-1、BSL-2、BSL-3、BSL-4实验室,ABSL-1、ABSL-2、ABSL-3、ABSL-4为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一级防护最低,四级防护要求最高。SICOLAB根据实际工作经验,依据相关技术规范,针对不同类型实验室空调通风系统设计要求进行探讨。 1疾控中心实验室的分类对于不同类型实验室,其空调通风系统有不同的要求。在进行疾控中心实验室设计时,根据不同实验室的实验室压力梯度、洁净度与温湿度要求,结合生物安全等实验室专业要求,将实验室大致分成五种类型。 1·1第1类型既要保证一定压力梯度又要保证相应洁净度要求的负压实验室。此类实验室主要包括BSL-3和BSL-4实验室,也包括一些负压状态下的BSL-2实验室。对BSL-3和BSL-4实验室的建设要求,GB 50346-2004《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做了严格的规定。 1·2第2类型有洁净度要求且具有相对压力梯度的正压实验室。此类实验室主要为单纯性洁净实验室,包括SPF动物实验室、部分卫生微生物实验室、ICP-MS分析仪器实验室等。 1·3第3类型要保证一定压力梯度但对室内无洁净度要求的负压实验室。对于一些具有较高风险的BSL-2实验室,可按负压进行设计。如流感实验室、结核杆菌耐药实验室等。通常,在实验室建设中,负压与洁净是相伴设置的,但是,当受条件限制时,根据具体情况也可省去洁净条件,仅按负压条件设置。 1·4第4类型对温湿度有较高要求的恒温恒湿实验室。此类实验室主包括环境空气仓、空气消毒实验室、昆虫饲养室、杀虫模拟现场等实验室。 1·5第5类型对压力梯度、洁净度及温湿度都无具体要求的普通实验室。此类实验室包括大部分理化实验室(如:化学分析室、样品处理室、气相色谱室、气/液质联用仪、原子吸收室等实验室)、BSL-1实验室(包括分子细菌学实验室、免疫学实验室、肝炎实验室、厌氧实验室等)。上述分类是按照实验室所需要满足的主要环境条件进行的,是相对的分类,在实际工作中各类实验室的环境要求往往是相互交叉的,特别是1~4类实验室,通常是要求负压/正压、洁净度、温湿度同时具备。 2不同类型实验室空调通风系统设计要求 对于不同类型的实验室,由于室内环境的要求各不相同,其室内气流控制形式、压力梯度、洁净度、换气次数、温湿度、噪声等方面的需求也各有不同。 2·1第1类型实验室实验室内部环境的要求比较高,负压状态下BSL-2实验室主实验室相对于大气压为-20~-30 Pa,相邻相通房间压差为10~15 Pa,洁净度为7~8级。如果涉及较大潜在危害的操作,宜采用全新风空调系统。BSL-3、BSL-4主实验室相对室外大气压,污染区为-40 Pa(名义值),实验室环境洁净度级别为7级或8级。为确保实验区域内的稳定的压力梯度,空调系统可采用定量送风、变频排风等通风形式。气流组织采用对侧上送下排方式,主实验室的送风口设置在生物安全柜的对面上方顶棚图2第1类实验室空调风系统原理图图3第2类实验室空调风系统原理图图4第3类实验室空调风系统原理图处,尽量靠近侧墙;排风口应设置在生物安全柜后下方侧墙处。为了提高气流的均匀性,送风口与排风口应采取“一”字满布方式,以提高空气流线的平行度与合理的流向,降低含毒气体流经工作人员呼吸带的可能性。对于第1类型实验室的不同功能类别实验区域宜采用独立的空调系统,

疾控中心专业实践报告

疾控中心专业实践报告 见习是学生大学学习很重要的实践环节。见习是每一个大学生的必修课,它不仅让我们学到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还能使我们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为我们以后更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次有机会能够到疾控中心学习,我感到很庆幸。虽然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但是在几位老师的帮助下,我对于检验专业实验操作有了更加深层次的理解,增加了对检验知识的理性认识,锻炼和提高了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老师们相处了一个月,老师都很热心和真诚,尽心尽力的将实验操作的技能和要点传授给我,为人很和善,包容我的错误,让我有了很大的进步。 —— 汉川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汉川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实施政府疾病预防控制与公共卫生技术管理和服务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是全市疾病预防与控制的技术指导中心。中心现有专业技术人员83人,其中高级职称11人,中级职称52人。设有艾滋病防治科、预防接种门诊、结核病防治科、防疫科、应急办、检验科、卫生科、消毒杀虫科、慢病科、美沙酮门诊、健康教育科等20个科室,建有理化实验室、生物安全Ⅱ级实验室、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卫生微生物实验室、寄生虫及虫媒实验室、霉

菌实验室、免疫学实验室等18个标准实验室,担负着全市重大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学生常见病的预防与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消毒及病媒生物防制、食品、化妆品、涉水产品、一次性卫生用品等与健康密切相关的生活用品的卫生学检测评价及卫生毒理学测试、劳动卫生和职业病防治、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建设项目预防性卫生学评价、健康教育等预防医学领域各项工作。 由于初次接触检验科的工作心中既兴奋又紧张。教师讲解的每一个操作要点、注意事项我们都会牢记在心。带着一份希冀和一份茫然步入了检验科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见习,尽管我仅在这里度过了短短的一个月的时间,但也正是这短短的一个月使我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对以后进一步专业知识的学习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今后的就业做了良好的铺垫。见习是一种磨练,是对自己巩固理论知识的社会实践活动,更是对自己检验师梦想的前期准备。 这次见习我主要待在检验科,从事临检、生化等方面的学习。短短一个月亲眼目睹了三个科室——生化,免疫,临检的忙碌,发现了原来工作和学习是有着天壤之别的。 首先是生化,这里的工作基本都是流水线,在这里,不仅要对专业知识充分掌握,还要对检验仪器具有一定的知晓,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仪器就会出故障,这个时候还需要懂得

疾控中心类实验室

一、总体布局 一、总体布局 疾控中心实验室的建设要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生物安全标准。 疾控中心实验室的空气具有洁净度的要求,洁净等级按病原性微生物实验和污染程度确定,其地理位置应选择远离人烟稠密、交通繁忙和空气、水源、噪声严重污染地区。疾控中心实验室要按照功能用途划区布置,将实验室与各区严格分开,人流、物流路径分明,有污染排放的区域要设在实验室的下风向,吸风口设在上风向,实验室周围不宜种植飞扬花粉、绒毛和落叶的植物。 疾控中心实验室不同于其他医疗工程。其区别在于,不仅要求防止环境因素对实验室的污染和实验之间的交叉污染,同时还要防止实验过程中所使用的生物危害和潜在生物危害不致向周围环境释放造成污染。 二、设计概念 1.设计理念 (1)确认实验室内的物理控制对产品、环境和操作人员的保护作用; (2)确定洁净区、非洁净区、污染区和半污染区,以及连带辅助区的功能和用途; (3)确定需要封闭或不需要封闭的操作区域; (4)确定一次屏障、二次屏障的净化控制方法; (5)试验和化验要合理的分开; (6)暖通空调、真空、压缩空气、供水系统、消毒灭菌要符合GMP要求; (7)确定不同区域的气流流向和流速; (8)确定原材料、设备、产品和生物废料的流向; (9)满足“三废”排放标准; (10)确定人员,特别是关键实验操作人员的流向和控制; (11)确定防止潜在危害物质释放的措施;

(12)突发性“故障”的紧急关闭和自救方案; (13)防火、保卫设施; (14)备用:电源、通讯、控制设施。 2.生物危害因素 生物危害的根源是病原微生物,其危害程度的大小取决于病原性微生物的种属、形态、抗原、变异等特性以及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病原性微生物形成生物危害的致病作用,取决于病原性微生物的毒力、侵袭力、数量和侵入部位。 3.生物危害的污染途径 病原性微生物对实验工作者的感染,一般都是意外的吸入、吞咽以及创伤、接种或注射等途径造成的。吞咽和皮肤接触这两种侵入方式均可在操作时当场察觉,能从操作步骤上注意防范。吸入途径的感染,由于其数量较小,散发于实验室的环境气氛中,除非浓度过高,形成可见的类似霉菌孢子的云雾或成品飞扬的粉尘以外,一般往往难以察觉。这些数量较小的病原性微生物随着气溶胶进行传播,据统计实验过程80%的感染都起因于气溶胶的危害造成。气溶胶是以胶体状态悬浮在大气中的液态或固体微粒,其直径在0.01μm~200μm之间,一般约为1-5μm,是最适宜引起感染作用的尺寸,肉眼不能发现。气溶胶的颗粒大小与其危害程度的关系至关密切,颗粒越细,在空气中的悬浮时间越长,越容易穿透普通的过滤介质,越容易潜入呼吸系统的深部。 气溶胶的几种类型: (1)滴核:溶液或悬浮液表面在操作时的振动等破坏性应力,则溅出液滴。微小的液滴经过大气迅速蒸发,体积大为缩小,成为滴核。 如:用移液管连续稀释,用平皿移种培养,对培养液强力振荡,进行离心分离操作不慎而产生溅滴和发泡,或在实验罐培养过程中通气鼓泡,排气夹带液滴,取样操作的液流喷射,液滴飞溅等。 (2)干粉:在某些常规操作散发的细微颗粒,在热空气对流循环下极易传播。 如:打开菌种砂土管,拨动孢子菌落,粉碎冻干培养物,旋开盛有培养物的瓶盖,拔出瓶塞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