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戏剧基础知识

戏剧基础知识

戏剧基础知识
戏剧基础知识

戏剧基础知识

1.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

剧本不像小说、散文那样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要求时间、人物、情节、场景高度集中在舞台范围内。小小的舞台上,几个人的表演就可以代表千军万马,走几圈就可以表现出跨过了万水千山,变换一个场景和人物,就可以说明到了一个全新的地方或相隔多少年之后……相隔千万里,跨越若干年,都可通过幕、场变换集中在舞台上展现。

剧本中通常用“幕”和“场”来表示段落和情节。“幕”指情节发展的一个大段落。“一幕”可分为几场,“一场”指一幕中发生空间变换或时间隔开的情节。剧本一般要求篇幅不能太长,人物不能太多,场景也不能过多地转换。初学改编短小的课本剧,最好是写成精短的独幕剧。

2.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要尖锐突出

各种文学作品都要表现社会的矛盾冲突,而戏剧则要求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里反映的矛盾冲突更加尖锐突出。因为戏剧这种文学形式是为了集中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所以说,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又因为剧本受篇幅和演出时间的限制,所以对剧情中反映的现实生活必须凝缩在适合舞台演出的矛盾冲突中。

剧本中的矛盾冲突大体分为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尾四部分。演出时从矛盾发生时就应吸引观众,矛盾冲突发展到最激烈的时候称为高潮,这时的剧情也最吸引观众,最扣人心弦。

3.剧本的语言要表现人物性格

剧本的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两个方面:

剧本的语言主要是台词。台词,就是剧中人物所说的话,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独白是剧中人物独自抒发个人情感和愿望时说的话;旁白是剧中某个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从旁侧对观众说的话。剧本主要是通过台词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性格。因此,台词语言要求能充分地表现人物的性格、身份和思想感情,要通俗自然、简练明确,要口语化,要适合舞台表演。

舞台说明,又叫舞台提示,是剧本语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剧本里的一些说明性文字。舞台说明包括剧中人物表,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这些说明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展开戏剧情节发展有一定的作用。这部分语言要求写得简练、扼要、明确。这部分内容一般出现在每一幕(场)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一般用括号括起来。

戏剧基本常识

戏剧基本常识 1、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表演、绘画、雕塑、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戏剧文学,即剧本,是舞台演出的基础,是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戏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2、剧本通常包括两个部分: 一是舞台说明(又叫舞台提示),是剧本语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剧本里的一些说明性文字。内容包括剧中人物表,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这部分内容一般出现在每一幕(场)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一般用括号(方招号或圆括号)括起来。 二是人物自身的台词,包括对话(对唱)、独白(独唱)、旁白(旁唱)等。独白是剧中人物独自抒发个人情感和愿望时说的话;旁白是剧中某个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从旁侧对观众说的话。 3、戏剧的要素: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 4、戏剧的基本特点: (1)、剧本必须适合舞台演出,剧本篇幅不长,人物不多,场景变换不多,戏剧情节必须在高度集中的场面和场景中展开。 (2)、剧本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戏剧是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的,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这中冲突是社会矛盾的反映,它有一定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就构成了剧本的情节结构。 剧本的情节结构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开端:介绍人物关系和揭示矛盾冲突 发展:描写情节的波澜起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步步把矛盾冲突推向高潮。 高潮: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并表现出急剧转化的局面 结局:结局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矛盾冲突的解决。 尾声:与序呼应,对剧本的思想内容作些启示,引起人们的联想和展望。 (3)、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必须合乎各自的身份和特征。 戏剧的语言主要是台词。戏剧主要是通过台词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性格。因此,台词语言要求能充分地表现人物的性格、身份和思想感情,要通俗自然、简练明确,要口语化,要适合舞台表演。 5、戏剧分类: (1)、按照表现形式:话剧、歌剧、舞剧、诗剧、歌舞剧、相声剧。 (2)、按照篇幅规模:多幕剧、独幕剧 (3)、按照题材所涉及的方面:历史剧、现代剧现代剧、历史剧、神话剧、科学幻想剧、童话剧、儿童剧。 (4)、按照内容性质:悲剧、喜剧、正剧(悲喜剧)所谓正剧,就是能反映悲喜等思想感情的复杂变化的戏剧。 (5)按照地域色彩不同:京剧(北京)、沪剧(上海))、豫剧(河南)、吕剧(山东江苏)、川剧、汉剧(湖北)、楚剧(湖北江西)、晋剧(山西)、黄梅戏(浙江)等 (6)、演出不同:舞台剧、广播剧、电影、电视剧、街头剧、活报剧等等 6、明确“潜台词”的含义。 潜台词,戏剧术语。潜藏在台词下面的人物的思想、愿望和目的,是台词的真实含意。潜台词存在于一切台词之中。当人物采取直接的方式表达思想感情时,台词与潜台词是一致的。当人物采取曲折的方式表达思想情感时话就有了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一)、不看人物话有没有说,而看人物心里有没有想。 有时剧中的人物并没有说什么话,但透过简短的语言,可以探知人物的内心活动。我们可以挖掘到人物的未说之意、心中所想 (二)、不看人物话是不是这样说,而看人物心中是不是那样想。 有时在某些情形之下当事人对有些事不便说明,这时一句话的潜台词与台词的表面字义甚至可能是完全相反的。 (三)、不看人物话有没有说到,而想人物心中意有没有说尽。 潜台词的一个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言有尽而意无穷”。如果不分析其“话外之意”,是难以理解戏剧的矛盾冲突和作品的人物形象的。 1 戏剧基- - 本常识

表演艺术基础知识

表演艺术基础知识 李?R?波洛克对于电影表演的独特性的阐述则由五个基本元素构成: A、演员与观众的分离; B、摄影机和它对演员的影响; C、表演不按顺序; D、表演分成独立的小单位; E、通过剪辑重新结构表演。 因此,在这篇论文中,我将不再拘泥于以往的一些戏剧表演理论,而尽可能地引用一些现当代的电影艺术(尤其是电影表演艺术大师的)理论来巩固、充实我的论题和论述。 二、电影表演的历史发展在我论证“电影的本色表演与本能表演”之前,首先必须来论述一下电影表演的历史演进,而我最为欣赏和赞同的对于电影表演历史的总结是: 李?R?波洛克在《电影的元素》一书中所言的六个发展时期: 1、电影时期,电影演员的表演主要是由夸张的表情和手势等动作构成的,譬如卓别林、璧克馥、哈特和瓦伦蒂诺等,他们在银幕上表现出夸张的人物,很少真正展示出任何风格特征。因为当时的电影表演是从哑剧表演开始的,而哑剧表演只能传达最基本的情绪。 2、有声电影的发明给电影表演的发展注射了一针强心剂,它使演员摆脱了夸张的手势和哑剧表演,但由于这时的演员大多数局限于舞台上学习训练的表演艺术,所以早期有声片的表演仍旧是过火的。 3、在30年代末和40年代,电影表演艺术的主要发展是“银幕名牌”(明星效应)的兴起,这种情况最为典型的例子是美国好莱坞,当时的蓓蒂?戴维斯、斯宾塞?屈塞、克拉克?盖博等等,他们作为演员,不如作为“名人”更有号召力,他们在众多的角色中很少改变他们的表演风格,而是用个人化的表情动作和手势来装饰每一个角色,这些动作表情(诸如盖博的微笑、屈塞的低垂的脑袋、戴维斯的手等)使观众觉得他们很亲切,并且成为他们的表演标志。 4、在二战前后,随着导演把摄影机和麦克风移得离演员越来越近,以及镜头、摄影机和录音设备的日益改进,演员的表演显得越来越细腻,声音可以压低,从而使对话越来越真实,人们开始互相交谈,而不是对着看不见的观众说话。 面部表情,手势和形体动作减少了,其实也就是发展了演员所处的真实空间,让演员可以更加深信自己的角色环境与氛围,从而引发演员的本能意识,开始调动演员的本能表演,也就是电影表演特征的基本五元素确立,由此电影表演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开始得到初步的发展。 5、50年代开始,在欧洲艺术家的进一步探索中出现了宽容的艺术创作态度和活跃的艺术风格,促使电影表演向更高层次迈进,一批杰出的英国戏剧演员开始使他们的表演艺术适应银幕,他们把英国舞台传统的华丽雄壮的表演格调压低,但保留着英国著名剧院非常注重细节的特点,而这其中最为伟大的表演艺术家就是曾以《哈姆雷特》和《蝴蝶梦》名噪一时

艺术硕士艺术学基础知识复习指南(戏曲编 第2章 中国戏曲史)【圣才出品】

第2章中国戏曲史 【考情分析】 本章知识点是戏曲篇的重点,主要内容是戏曲的产生、发展历史,其中戏曲作家作品主要集中在宋、元、明、清四代戏曲的名家名作中。主要知识点如下: 1.考生要了解戏曲的起源; 2.重点掌握在春秋战国到宋元明清之间,产生的戏曲类型,出现的与戏曲相关的名词和相关知识点,重要的戏曲作品与人物; 3.了解近代戏曲的发展,重点掌握京剧的产生,了解近代出现的与戏曲相关的新词。 4.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戏曲改革。 【考点归纳】 一、戏曲的起源与形成 (一)戏曲源头略说 1.民间歌舞 民间娱乐、祀神的歌舞,如《大面》《钵头》《踏摇娘》。 2.说唱艺术 韵散相间的叙事性的民间说唱艺术为戏曲的形成提供了文学基础和音乐基础。 3.滑稽表演 自奴隶社会起,宫廷贵族之家就出现了一种特殊的奴隶——优。优的任务是以滑稽表演娱乐其主人。春秋时代楚国优孟的精彩表演,被认为是戏曲的雏形。唐宫廷里出现“参军戏”。

4.傩舞与傩戏 傩是中国古代以卫生防疫为目的的全民性的民俗仪式活动,有乡人傩、宫廷傩、军傩等。 (二)词语释例 1.优孟 优孟是春秋时楚庄王的乐人,“优孟衣冠”成为演戏的代称。 2.东海黄公 这是汉代百戏节目,起于长安附近的“三辅”民间,被认为是中国戏曲的雏形。 3.踏摇娘 这是唐代歌舞戏,最初的表演是男扮女装,有故事、帮腔,在唐代文献中被称作歌舞戏。 4.大面唐代歌舞戏 又称“兰陵王”“代面”,唐代歌舞戏,北齐人将兰陵王的故事编为舞蹈,配以歌曲。 5.钵头 又称“拔头”“拨头”,唐代歌舞戏,传自西域,以载歌载舞的表演来描绘情景。 6.参军戏 唐代流行的滑稽戏,代表有黄幡绰、张野狐、曹叔度、刘泉水、范传康、上官唐卿等。 7.梨园 这是唐玄宗时宫廷中所设专门训练乐工的机构。在梨园教习乐舞的乐工以及戏曲演员被称为“梨园弟子”,戏曲界也习称为“梨园界”或“梨园行”。 二、宋辽金杂剧 (一)概述 中国戏曲发展到宋代,已经成为独立存在的艺术。

舞台艺术基础知识2019考试大全集合整理

演出经纪人考试通关资料整理(舞台艺术基础知识) 第一章音乐 第一节音乐的社会功能 认识、教育、审美、实用功能(选择题六选四) 第二节音乐的载体 第一部分. 传统音乐。 传统音乐四类型: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民间音乐。(题库) 民间音乐五类:歌曲、歌舞、说唱、戏曲、器乐。 民间歌曲题材 1.汉族民歌三类:号子、山歌、小调。(多选) 山歌类型:信天游、山区、花儿、客家山歌、西南山歌 2.少数民族民歌例题: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民歌类型及特点: 1)蒙古族的长调2)藏族的箭歌3)朝鲜族的抒情谣4)苗族的飞歌 民间器乐(常考,记住曲目和描述) 1.江南丝竹。江苏浙江安徽。八大名曲:《行街》、《四合如意》、《三六》等 2.广东音乐。流行于珠江三角洲。《步步高》,《平湖秋月》,《雨打芭蕉》、《赛龙夺锦》 3.山东鼓吹。唢呐、管子、笛子。红白喜事。 4.十番锣鼓。无锡,苏州、宜兴。荤锣鼓、素锣鼓。 文人音乐:文人音乐包括古琴和词调音乐。 古琴代表:流水,阳关三叠,梅花三弄,广陵散,潇湘水云。 第二部分西方音乐 一、歌剧 歌剧的特点: 1.综合性艺术体裁 2.结构很丰富。包含器乐声乐。声乐中包括独唱重唱合唱。 3.独唱构成包括:宣叙和咏叹调。 4.产生于16世纪末意大利佛罗伦萨。 二、音乐剧(必考,超级超级超级重点!!!主要指后面的曲目!) 1.是集音乐舞蹈戏剧一体的现代舞台剧。 2.把传统歌剧、轻歌剧现代流行音乐整合在一起。 3.往往具有强烈的都市的时代气息。 4.鲜明通俗性。(常见题型:以下对歌剧描述错误的是?题库中的错误项是:现代都市时代气息) 三、清唱剧 没有舞台布景,没有服装和表演动作。 四、交响曲 管弦乐队的建制,近代管弦乐队队组成。(常考,题库单选) 1.弦乐组 2.木管组 3.铜管组 4.打击乐器组 五、室内乐 定义:每个乐器担任独立声部。室内乐常规形式。 固定组合:(常考,只能全部记住!) 1.弦乐四重奏。两把小提琴,一中,一大。 2.弦乐三重奏。两小一大,或者大中小各一。 3.弦乐五重奏。两把小提琴,两把中,一把大。而偶尔也有用两把大。 4.钢琴三重奏。小提琴、大提琴和钢琴。 5.钢琴四重奏。在钢琴三重奏基础上加一个中提琴。 6.钢琴五重奏。弦乐四重奏加一个钢琴。

初中语文戏剧常识

戏剧文学 戏剧文学,通常指戏剧剧本。戏剧有广狭二义:一是话剧、歌剧、戏曲的总称,一是专指话剧。因此,狭义的戏剧文学也专指话剧剧本,广义的戏剧文学则应包括歌剧剧本、戏曲剧本在内。一般多取其广义的概念。 戏剧文学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作为文学作品,应当具备一般叙事性作品共同的要求,诸如塑造典型形象,揭示深刻的主题,以及结构的完整性、统一性等等,并应当具有独立的欣赏(阅读)价值;另一方面,它作为戏剧演出的基础,只有通过演出,才能表现出它的全部价值,因此,它又要受到舞台演出的制约,必须符合舞台艺术的要求。话剧、歌剧、戏曲剧本,虽然它们各自有一些特异性,但作为戏剧文学,又具有某些共同的特征。 戏剧是综合艺术,它把文学、表演、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综合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在戏剧演出的综合性整体中,剧本虽然是基础,但居于中心地位的却是演员的表演。演员扮演角色的基本手段是动作,如话剧中的形体动作、言语动作、静止动作,歌剧中还有歌唱,戏曲中则有唱、念、做、打,等等。动作是演员艺术的根基,也是戏剧艺术的根基。戏剧艺术的特性就在于它是动作的艺术,这也决定了戏剧文学的基本特性。从表面上看,剧本同小说一样,也是用语言(文字)写成的,但一般地说,小说中语言的主要性能是叙述和描写,剧本中则主要*人物通过自身的动作进行自我表现。剧本通常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剧作家的舞台提示,其中包括对动作展开的时间和具体的物质环境的说明,对人物外部动作、静止动作的提示和对人物台词的心理情绪的提示;一是人物自身的台词,其中包括对话(对唱)、独白(独唱)、旁白(旁唱)等,这些,都是人物心理动作的外现方式。在戏曲剧本中,人物的台词(道白与唱词)有时也有说明动作环境和叙述事件的作用,但其主要性能也还是心理动作的外现。剧本需要各种各样的戏剧冲突,需要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但无论是戏剧冲突还是戏剧情节,都应通过因果相承的动作直观地展现出来。剧本需要塑造各种各样的典型人物形象,而动作正是戏剧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手段。剧本中需要有深刻的主题思想,而主题思想也应该寓于动作的发展之中。戏剧文学的这种基本特性,决定了剧作家形象思维方式的特殊性,即必须遵循动作发展的逻辑。剧作家只有熟悉表演艺术的特点,掌握舞台艺术的规律,才能写好剧本。 戏剧演出由于受到舞台条件的制约,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时空观念。在戏曲中,动作是虚拟的、程式化的,它的时空特性主要表现为建立在虚拟动作基础之上的虚拟时间和虚拟空间;在戏曲舞台上,离开人物的虚拟动作和说明性的台词,就不存在具体的时间和具体空间。这样,就造成了戏曲剧本在结构上的特点,即在时间和空间方面具有很大的自由。而在话剧中,动作基本上是写实的,它的时空限制要比戏曲大得多,因此,也就决定了话剧剧本在结构上的特点,即话剧动作必须在固定空间和延续时间中持续发展。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它只能有一个固定空间(即场景),也并不意味着它的时间必须从头到尾连续下去;但它的空间和时间的变换,必须通过中断动作来实现,其方式就是换幕(或场)或暗转。这就形成了话剧结构中分幕、分场的特点。剧作家可以借助这种方式,相对地扩大剧本的时空容量。所谓“一幕”,指的是动作与情节发展中的一个大的段落;所谓“一场”,则是指在大的段落中空间的变换或时间的间隔。在现代话剧中,幕与场的界限已不像以前那么明显,也有不分幕只分场的。但总的说来,不论是话剧、歌剧还是戏曲,都要求剧本的结构必须遵循时间与空间高度集中的原则,剧本中的戏剧冲突和戏剧情节,都应当在高度集中的场面和场景中展开。这个原则在任何时代的戏剧创作中都是共同的,只是具体要求和具体表现有所不同。 戏剧 特点: (1)、剧本必须适合舞台演出。演出要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发生在不同地点和较长时间里大事情集中在有限的舞台和两三个小时内的演出中表现出来。 2)、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 戏剧是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的,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这中冲突是社会矛盾的反映,它有一定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就构成了剧本的情节结构。

《雷雨》+戏剧基础知识简介

《雷雨》导学案 教学目标 ①了解戏剧的一般常识,理解舞台说明的作用。 ②了解戏剧冲突,分析个性化的语言,了解人物性格。 戏剧基础知识简介 一、定义及其特征 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戏剧离不开戏剧冲突,它表现在人物性格的冲突上,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动作。戏剧的基本要素是矛盾冲突,通过具体的舞台形象再现社会的斗争生活,能激起观众强烈的情感反映,达到社会教育的目的。 戏剧是由演员在舞台上表演的艺术,因而它要受舞台的制约,要适合演出的需要。这就决定了它的一些特征: 第一,更典型、更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的冲突和斗争。 第二,故事情节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往往很集中,登场人物也有一定数量的限制。 第三,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主要是通过登场人物的语言来表现。 第四,故事情节的发展往往分幕分场。 二、几个名词术语 戏剧的几大要素: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 戏剧语言包括台词(即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 1、冲突:人与人之间矛盾关系和人的内心矛盾的特殊艺术形式。是矛盾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表现先进与落后、进步与保守等的矛盾冲突。戏剧冲突应比生活矛盾更强烈,更典型,更集中,更富于戏剧性。 戏剧不能像小说那样从容不迫地多方面展现生活的矛盾斗争。戏剧必须抓住主要矛盾,置人物于矛盾斗争漩涡之中,通过尖锐、激烈的冲突来现实人物性格。戏剧不能完全按照生活中矛盾斗争的自然形态来表现,而应该使矛盾冲突的进程更加集中,提出矛盾、发展矛盾、激化矛盾、解决矛盾的进程必须在一小时或二、三小时之内完成。因此,戏剧必须在生活的长河中选择那些矛盾冲突最尖锐、人物思想感情最激荡的部分,构成合情合理、层次分明而又真实可信、引人入胜的情节。 2、台词:是剧中人物的语言。它是性格化的,是富有动作性的,即人物的语言是同他的行动联系在一起的。是剧作家刻画人物、展示剧情、表达主题的主要手段。 台词的表现形式有:对话(塑造人物形象)、独白(戏剧中角色独自一人所说的台词,多抒发个人情感和愿望)、旁白(登场人物离开其他人物而向观众说话)、内白(在后台说话)、潜台词(即是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它实际上是语言的多意现象)等等。 “潜台词”用句通俗的话讲就是“话里有话”。人们经常用“潜台词”表达自己内心的不便明说的想法(多含讽刺意味),而人们虽然听到了这个意思,却有苦难言。 潜台词是人物在行动过程中真实的内心表现,它是表现人物形象的灵魂。找到了潜台词,也就找到了人物的真正的思想感情。表达效果,委婉含蓄,机智幽默。 3、幕和场:幕,即拉开舞台大幕一次,一幕就是戏剧一个较完整的段落。场,即拉开舞台二道幕一次,它是戏剧中较小的段落。 4、舞台说明:是帮助导演和演员掌握剧情,为演出提示的一些注意之点的有关说明。说明的内容有关于时间、地点、人物、布景的,有关于登场人物的动作、表情的,有关于登场人物上场、下场的,有关于“效果”的,有关于开幕、闭幕的等等。

(完整版)中国戏曲基础知识

中国戏曲基础知识 【戏曲虚拟】指用艺术的虚来表现生活的实的过程,是戏曲表现生活的基本手法。它利用舞台的假定性,灵活处理时间、空间。在艺术和生活的关系上,力求神似而不求形似。如以划桨虚拟行船,以摸索虚拟夜晚,以更声表示时间变化等。对自然环境、物体、人物、自然现象等,同样采取虚拟的手法,借助观众的联想来完成艺术创造。戏曲节奏戏曲术语。是使唱念打诸般艺术手段统一的共同要素。由戏曲形体动作节奏和音乐节奏两部分组成,二者相辅相成。戏曲的唱念、表演、舞蹈、武打等都有很强的节奏性。它能帮助表现人物情绪、点染戏剧色彩,烘托和渲染舞台气氛。 【戏曲程式】戏曲表演中形成发展起来的艺术及技术上的格律和规范。它把生活中的语言和动作提炼加工,使唱、念、做、打和音乐伴奏、化妆、服装等都形成规范化的表演法式,使生活的形态音乐化、舞蹈化、规范化。如表演中的关门、行船、跑马等,都有基本固定的格式。它比生活中的自然形态更富有表现力,更具形式美,程式又须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有所丰富、变化和发展。 【压轴】一台折子戏演出中倒数第二个剧目。因最后一个剧目称大轴得名。 【串】演戏俗称“串戏”,因脚色须连贯成队故称串。一说串字来源于“爨”字,因旧时也以“爨”或“爨弄”泛称演剧。 【反串】指艺人扮演原所属行当外的角色。如旦行演员演生行或武

生等。 【客串】非职业演员参加戏班演出称客串。 【票友】旧时对戏曲、曲艺的非职业演员、乐师的通称。相传清代八旗子弟凭清廷所发“龙票”,赴各地演唱子弟书,不取报酬,为清廷宣传,后就把非职业演员称为票友。【优伶】古代以歌唱、舞蹈、滑稽、杂技表演为业的艺人之统称。一般认为以表演戏谑为主的称“俳优”,以表演乐舞为主的称“倡优”。演奏音乐的艺人称“伶人”。宋元以来,常称戏曲演员作优伶。 【行当】传统戏曲角色的类别。近代有生、旦、净、丑和生、旦、净、末、丑两种总分行方法。每个行当中各有若干分支,如生又分为老生、小生等。各剧种在分支的层次和名目上又有繁简之别。 【生】戏曲表演主要行当之一,演男性人物。生行初见于宋元南戏,后除元杂剧外,历代都有,一般扮演青壮年男子,是剧中主要人物。随着艺术的发展,生行又据所扮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划分为许多专行,如老生、小生、武生等。【旦】戏曲表演主要行当之一。扮演女性人物。旦的名目初见于宋代歌舞,宋杂剧已有装旦,后历代都有这行脚色,又大都按扮演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及其表演特点划分为许多专行,如正旦、花旦、贴旦、闺旦、武旦、老旦、彩旦等。【净】俗称“花脸”、“花面”。戏曲表演主要行当之一。一般认为是杂剧和金院本的副净演变而来。面部化妆用脸谱、唱用宽音或假音,动作大开大阖,大都扮演性格刚烈或粗鲁*险的男性人物。按扮演人物性格、身份及其艺术特点,又划分为许多专行,如京剧的正净、副

戏剧基础知识简介

戏剧基础知识简介 一、定义及其特征 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戏剧离不开戏剧冲突,它表现在人物性格的冲突上,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动作。戏剧的基本要素是矛盾冲突,通过具体的舞台形象再现社会的斗争生活,能激起观众强烈的情感反映,达到社会教育的目的。 戏剧是由演员在舞台上表演的艺术,因而它要受舞台的制约,要适合演出的需要。这就决定了它的一些特征: 第一,更典型、更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的冲突和斗争。 第二,故事情节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往往很集中,登场人物也有一定数量的限制。第三,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主要是通过登场人物的语言来表现。 第四,故事情节的发展往往分幕分场。 二、几个名词术语 戏剧的几大要素: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 戏剧语言包括台词(即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 1、冲突:是矛盾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表现先进与落后、进步与保守等的矛盾冲突。戏剧冲突应比生活矛盾更强烈,更典型,更集中,更富于戏剧性。 2、台词:是剧中人物的语言。它是性格化的,是富有动作性的,即人物的语言是同他的行动联系在一起的。台词的表现形式有:对话、独白、旁白(登场人物离开其他人物而向观众说话)、内白(在后台说话)、潜台词(即是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它实际上是语言的多意现象)等等。 3、幕和场:幕,即拉开舞台大幕一次,一幕就是戏剧一个较完整的段落。场,即拉开舞台二道幕一次,它是戏剧中较小的段落。 4、舞台说明:是帮助导演和演员掌握剧情,为演出提示的一些注意之点的有关说明。说明的内容有关于时间、地点、人物、布景的,有关于登场人物的动

戏剧戏曲艺术基础知识讲解学习

戏剧戏曲艺术基础知 识

1.世界上民族戏剧的源流归结主要有三大源流它们是: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中国戏曲。 1. 希腊的三大悲剧家分别是埃斯库罗、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它们的代表作分别是《普罗米修斯》、《俄狄浦斯》、《美狄亚》。 2. 印度戏剧家首陀罗迦的代表作是《小泥车》,迦梨陀娑的代表作是《沙恭达罗》,跋娑的代表作是《惊梦记》。 3. 戏曲是对宋元南戏、元明杂剧、明清传奇、以及近代京剧、各种地方戏的总称。 4. 中国戏曲的特征可以概括为综合性、程式性、虚拟性、歌舞性。 5. 中国戏曲的起源发生有多种观点,如王国维的古巫古优说,此外还有印度梵剧说、影戏傀儡戏说、原始歌舞说、宗教仪式说等观点。 6. 西汉角抵戏的代表作是《东海黄公》。 7. 汉代司马迁的《史记滑稽列传》里记载了著名的“优孟衣冠”的故事。 8.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歌舞戏主要有《代面》(兰陵王)、《踏摇娘》和《拨头》。 9. 唐代参军戏的两个主要角色是参军和苍鹘。 10. 北宋时期,“变文”被“鼓子词”所继承,用以说唱长篇故事。 11. 说唱艺术完全成熟的代表作是金代出现的董解元的说唱诸宫调《西厢记》。 12. 构成戏曲的主要来源是古代歌舞、说唱艺术、滑稽戏。 13. 瓦舍是一个集多种技艺、供艺人卖艺、观众观看的场所。 14. 宋杂剧是在唐代参军戏的基础上,广泛吸收歌舞、多种表演技艺,并将其进一步综合形成的。 15. 金院本是金朝在燕山(今北京)建都时逐渐形成的北方派杂剧。 16. 金院本与宋杂剧的不同点在于金院本中用大曲歌唱的节目很少;在属于艳段的节目形式上更加丰富;还存在着一类称为“院幺”的特有节目。 17. 南戏,又称南曲戏文、南曲、戏文。最初产生于浙江温州(又名永嘉)地区,故又称“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

中国各大戏曲的知识

中国各大戏曲的知识 意义: 中国戏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堪称国粹。由于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的文化不同,除了京剧以外,还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地方戏。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昆曲、评剧、粤剧、湘剧、越剧、豫剧、黄梅戏等。分别从起源、特色、艺术、发展现状等多个方面对中国戏剧进行一个较全面的认识,有利于中国戏剧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内容(简介): 一、国粹——京剧 (一)京剧的起源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流行于全国的重要剧种之一。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三庆、四喜、春台、和春这“四大徽班“陆续进京,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逐渐融合、演变,发展成为京剧。 (二)国粹中的国粹——京剧脸谱京剧是中国戏曲中最大的剧种,集合各剧之精华,脸谱完善,谱式繁多,蔚为“大观”。京剧演员个行当都经过化妆,有固定的脸谱有效地表现出人物的品貌、身份、性格、特征。脸谱使人能目视外表,窥其心胸,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脸谱以舞台为第一应用,它的产生源于生活,现于舞台。在看戏的过程中首先一直觉给人深刻印象的正是这些鲜明各异的脸谱造型,如:蓝脸的多尔礅,红脸的关公,黄脸的典韦,黑脸的张飞,白脸的曹操等。京剧脸谱不但我国广大人民熟悉喜爱,也逐渐别世界各国人民所喜爱。一提到脸谱就会让人想到京剧,想到京剧就会想到中国。京剧脸谱已是我国发展对外文化交流事业的一个重要项目,也是旅游市场久打不衰的强项品牌。 (三)京剧独特地位国粹京剧艺术以其丰厚的内容、完善的形式、精湛的技艺,达到了戏曲艺术发展的高峰,它的突破时间空间界限的虚拟化表现方式,从化妆到表演的艺术夸张和写意手法,凝聚了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所积淀的美学品质和艺术手段,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艺术魅力,其所形成的中国特有的东方戏剧艺术体系是完全可以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等戏剧艺术体系相媲美的,不但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而且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精品,是中国的一个象征性符号,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 二、昆剧 昆曲,发源于14、15世纪苏州昆山的曲唱艺术体系,揉合了唱念做表、舞蹈及武术的表演艺术。现在一般亦指代其舞台形式昆剧。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主要以中州官话为唱说语言。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明朝汉族音乐以戏曲音乐为主。明代人称南戏为《传奇》。明以后,杂剧形渐衰落,《传奇》音乐独主剧坛,兼收杂剧音乐,改名昆曲。 (一)昆剧特色昆剧表演的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谐和。昆剧是一种歌、舞、介、白各种表演手段相互配合的综合艺术,长期的演剧历史中形成了载歌载舞的表演特色,尤其体现在各门角色的表演身段上,其舞蹈身段大体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说话时的辅助姿态和由手势发展起来的着重写意的舞蹈;一种是配合唱词的抒情舞蹈,既是精湛

中国戏曲基础知识

中国戏曲基础知识 中国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中国的戏曲与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 艺术特征 1..综合性 2. 程式性 3. 虚拟性 行当 【生】一般指剧中扮演男子的演员。生的名目初见于宋元南戏,泛指剧中男主角。又划分为老生(因多挂髯口(胡须),又名须生。扮演中年或老年男子,多为性格正直刚毅的正面人物,重唱功,用真声,念韵白)、小生(扮演青年男性,不戴胡须)、武生(扮演擅长武艺的青壮年男子,其中分长靠武生——装扮上“扎”靠,戴盔,穿厚底靴子而得名。扮演大将,一般使用长柄武器。短打武生——常用短兵器,表演以动作轻捷矫健,跌扑翻打的勇猛炽烈见长。)等分支,表演上各有特点。 【旦】女性统称为"旦"。近代戏曲旦角根据所扮演人物年龄、性格、身份的不同,大致划分为正旦(重唱功,多用韵白。因常穿青素褶子,故又名“青衣”)、花旦(多扮演性格明快或活泼放荡的青年女性。表演常带喜剧色彩,重做功和念白)、武旦、老旦、彩旦(又叫“丑旦”、“丑婆子”,扮演滑稽或奸刁的女性人物,实属女丑,如常由男演员扮演的媒婆角色。有的剧种称“摇旦”)等专行,表演上各有特点。 【净】俗称花脸。以面部化妆运用各种色彩和图案勾勒脸谱为突出标志,扮演性格、气质、相貌上有特异之点的男性角色。主要有大花脸(也叫正净、大面。扮演剧中地位较高,举止稳重的人物,多为朝廷重臣。)二花脸(又称副净、架子花脸、二面。大都扮演勇猛豪爽的正面人物。一些勾白脸的奸臣,也属二花脸范围。)武二花、油花脸。 【丑】多出演滑稽角色、喜剧角色。由于面部化妆用白粉在鼻梁眼窝间勾画小块脸谱,又叫小花脸。与净的花脸相并提,称“三花脸”。 四种艺术手段唱、念、做、打 “唱”指演唱,注重字与声、声与情之间的关系。唱出曲情,以情动人,才是演唱艺术最高的审美标准。 “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主要是韵白、散白(如京剧的京白(近似普通话)、昆曲的苏白、其他剧种的方言白)。 “做”做功泛指表演技巧,一般又特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是戏曲有别于其他表演艺术的主要标志之一。 “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一般分为把子功和毯子功两大类。凡用古代刀枪剑戟等兵器(习称“刀枪把子”)对打或独舞的,称把子功。在毯子上翻滚跌扑的技艺,称毯子功。 五种技术方法手眼身法步 手指各种手势动作。眼指各种眼神表情。身指各种身段工架。步指各种形式的台步。法总指上述几种表演技术的规程和法则。 唱做念打四种表演要素与手眼身法步五种技法合称为“四功五法”,是戏曲演员的基本艺术修养。 戏剧的脸谱 一般来说,“生"、“旦”的化妆,是略施脂粉以达到芙化的效果,这种化妆称为“俊扮"。脸谱化妆,主要是用于“净"、“丑”行当的各种人物,以夸张强烈的色彩和变幻无穷的线条来改变演员的本来面目。

舞台基本知识

一、十种光源 1、面光:自观众顶部正面投向舞台的光,主要作用为人物正面照明及整台光基本光铺染。 2、耳光:位于台口外两侧,斜投于舞台的光,分为上下数层,主要辅助面光,加强面部照明,增加人物、景物的立体感。 3、柱光(又称侧光):自台口内两侧投射的光,主要用于人物或景物的两侧面照明,增加立体感、轮廓感。 4、顶光:自舞台上方投向舞台的光,由前到后分为一排顶光、二排顶光、三排顶光……等,主要用于舞台普遍照明,增强舞台照度,并且有很多景物、道具的定点照射,主要靠顶光去解决。 5、逆光:自舞台逆方向投射的光,(如顶光、桥光等反向照射),可勾画出人物、景物的轮廓,增强立体感和透明感,也可作为特定光源。 6、桥光:在舞台两侧天桥处投向舞台的光,主要用于辅助柱光,增强立体感,也用于其它光位不便投射的方位,也可作为特定光源。 7、脚光:自台口前的台板上向舞台投射的光,主要辅助面光照明和消除由于面光等高位照射人物面部和下鄂所形成的阴影。 8、天地排光:自天幕上方和下方投向天幕的光,主要用于天幕的照明和色彩变化。 9、流动光:位于舞台两侧的流动灯架上,主要辅助桥光,补充舞台两侧光线或其他特定线。 10、追光:自观众席或其他位置需用的光位,主要用于跟踪演员表演或突出某一特定光线,又用于主持人,是舞台艺术的特写之笔,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冷光灯和暖光灯 冷光灯:冷光灯是采用21世纪未来主要光源材料冷光板。冷光(EL)全称电激发光(Electro Luminescent),它是一种转换电能为光能的现象,结合多种物质来产生光源,它在运转的过程中不会发热的低温光源。由于它功率小、照度高、色温好、发光时基本不产生热能,人们还从节能与健康的角度,给它冠之以爱称:“绿色照明灯”。 暖光灯:暖光灯是指光源使用暖色的灯具,一般色温在2700K左右的光源就是所谓的暖光灯,没有特定的符号表示的。可以是石英灯,也可以是荧光灯。 三、音响周边设备 一般系统包括音源设备(MP3,CD,MD,电脑等)音源处理设备(调音台,均衡器,压缩器,限幅器,效果器,中央处理器,激励器等)功率放大设备(功放)音源重放设备(音箱);还有控制它们工作电源的时序器。 四、Aux Aux就是音频输入接口,可以从包括MP3在内的电子声频设备输出音频(接口一般的3.5mm 标注耳机插孔),目的是接入车载音响系统来听这些设备内的音乐。 也是"Auxiliary"的缩写,它是一种额外的讯号线路设计。在一般的音响器材上,除了正式的输出与输入端子之外,常常还会配备几个标有"Aux"的输出入端子,做为预备用的接续端。当您有特别的应用,例如要做额外的声音输出或输入时,就可以利用这种端子。这种预备端子或线路,不论输出入,我们统称为Aux。

中西方戏剧知识整理

中西方戏剧知识整理 一、世界戏剧历史 1、西方戏剧诞生 西方戏剧的曙光,普遍认为是古希腊悲剧,而古希腊悲剧则是源于古希腊城邦的狄俄尼索斯(Dionysus)的崇拜仪式。在祭典中,人们扮演狄俄尼索斯,唱“戴神颂”,跳“羊人舞”(羊是代表蒂厄尼索斯的动物)。古希腊悲剧都是诗剧,严谨古雅、庄重大气。表演时有歌队伴唱,史实表明歌队先于演员存在。关于这个起源,也可以参考德国哲学家尼采的早期哲学著作《悲剧的诞生》。 2、中国戏剧诞生 就西方的定义来说,中国没有“话剧”的传统。不过一般在讨论中国戏剧时,若不以严格的定义划分,中国古代的戏曲应归入戏剧的大类。 中国戏曲的根源在可以追溯到先秦到汉代的巫祇仪式,但是宋代南戏的发展才有了完备的戏剧文本创作,现存最早的中国古代戏剧剧本是南宋时的《张协状元》。元代时以大都、平阳和杭州为中心,元杂剧大放异彩。后世形成了诸多戏曲形式,也就是各剧种。明代的昆曲经过发展,首先得到士族大夫的追捧和喜爱,他们大量创造剧本,不断修改曲谱,同时修正昆曲的戏剧理论,并使得传奇剧本成为一种新的主流文学形式。随后昆曲又得到晚明和清代宫廷皇室的喜爱,成为贵族生活的一部分,成为获得官方肯定的戏剧艺术,故称“雅”;而以各地方言为基础的地方戏,广受民间喜爱,则称“花”。于是在清代形成了“花雅之争”,实际上是戏曲共同繁荣的局面。这丰富了戏曲艺术的门类,也形成了各自的艺术特色。 台湾的戏剧研究学者曾永义提出一套说法,认为在讨论中国戏剧起源时,应该要区分“大戏”与“小戏”,大戏是成熟的戏曲,而小戏则是戏剧的雏型。大戏是在到了金元杂剧之后才发展完成,而之前的宋杂剧、唐代的代面、踏摇娘、钵头、参军戏、樊哙排君难等,都可列入小戏的行列,而中国在非常早之前,就有小戏。 中国在与近代西方有文化接触前,没有西方意义上的“戏剧”(主要指话剧)传统。中国传统的戏剧为一种有剧情的,“以歌舞演故事”的,综合音乐、歌唱、舞蹈、武术和杂技等的综合艺术形式,也就是戏曲曲艺。 3、中国戏曲发展 先秦时期→汉魏时期→唐宋金时期→元朝→元末明清时期→近代 元代兴盛 元杂剧剧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1曲词2宾白3科范4宫调 1曲词:配曲的唱词。 2宾白:指古代戏曲中的道白。 3科范:指戏曲程式动作。 4宫调:乐曲曲调。 中国戏剧在元代兴盛,形成了一个艺术上的高峰。原因何在呢? 首先,从宋杂剧到金院本,再到元杂剧的诞生,遵循了艺术的内在发展规律。经过长期的艺术积累,终于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以唱、念、做、打的综合性为特征的戏剧表演形式。其中,散曲对杂剧结构的最后定型起了重要作用。就音乐而言,元杂剧每一宫调中选用的曲牌比之诸宫调要丰富得多,可以充分地表演一段情节,符合戏剧冲突从形成到发展、到高潮、再到解决的结构。

高考语文文学常识戏剧基础知识总结

高考语文文学常识戏剧基础知识总结 1、定义: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2、特点: (1)、剧本必须适合舞台演出。演出要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发生在不同地点和较长时间里大事情集中在有限的舞台和两三个小时内的演出中表现出来。 (2)、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 戏剧是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的,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这中冲突是社会矛盾的反映,它有一定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就构成了剧本的情节结构。 剧本的情节结构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开端:介绍人物关系和揭示矛盾冲突。 发展:描写情节的波澜起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步步把矛盾冲突推向高潮。 高潮: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并表现出急剧转化的局面。 结局:结局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矛盾冲突的解决。 尾声:与序呼应,对剧本的思想内容作些启示,引

起人们的联想和展望。 (3)、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必须合乎各自的身份和特征 3、剧本刻画人物推进剧情和表达思想的手段有: (1)、舞台说明:包括人物表、舞台美术、环境、音响、人物上下场、人物对话的姿态、动作、表情、心理活动等。 (2)、人物的对白和唱词:包括独白、旁白、对白。是剧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任务是展开情节、提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思想。 (3)、结构形式:分幕分场。墓是大单位,场是小单位。 4、戏剧分类: (1)、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不同:话剧、歌剧、舞剧、诗剧、歌舞剧、相声剧。 (2)、剧情的繁简和结构不同:多幕剧、独幕剧。 (3)、题材反映的时代不同:历史剧、现代剧。 (4)、矛盾冲突的性质和表现手法不同;悲剧、喜剧、正剧(悲喜剧)。 (5)地域色彩不同:京剧(北京)、沪剧(上海))、豫剧(河南)、吕剧(山东江苏)、川剧、汉剧(湖北)、楚剧(湖北江西)、晋剧(山西)、黄梅戏(浙江)等。

舞台艺术基础知识

舞台艺术基础知识 第一章?音乐基础知识 第一节?音乐的社会功能 ☆考点?.?音乐的社会功能包括 认识功能、教育功能、美育功能、实用功能 第二节?音乐的体裁 考点 1.?中国传统音乐类型 大致可以分为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和民间音乐四大类型。考点 2.?汉族民歌以艺术样式划分的类型 (1)劳动号子 (2)山歌 (3)小调 考点 3.?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民歌类型及特点 ☆考点?4.?民间器乐的主要乐种 江南丝竹丝竹乐是指由丝弦和竹管乐器演奏的音乐形式,近代主要流行于南方,而江南丝竹则流行于江苏、浙江和安徽一带,并在中小城市比较盛行。其中二胡和笛子是主奏乐器,音乐以细腻、优雅为特色。八大名曲有《行街》、《四合如意》、《三六》等。 广东音乐流行于珠江三角洲。最初为当地戏曲的过场音乐,20 世纪20年代主奏乐器由原来的琵琶改为高胡和扬琴。代表曲目包括《步步高》、《下山虎》、《平湖秋月》、《雨打芭蕉》、《赛龙夺锦》等。

山东鼓吹分以唢呐、管子和笛子为主奏乐器三种类型,常由农民和手工业者在民间红白喜事时演奏。 十番锣鼓明代已流行于江南,以无锡、苏州和宜兴一带的更为着称。演奏者或是职业半职业艺人,或是道士。其演奏形式有荤锣鼓和素锣鼓之分,前者是乐队中加入了管弦乐器,后者是纯粹的锣鼓乐。 ☆考点 5.?歌剧的特点 歌剧是一种综合性艺术体裁。它是戏剧与音乐的结合,同时也容纳了舞蹈、舞台美术等其它成分。歌剧在音乐上很丰富,它包含了器乐、声乐,声乐中又包含了独唱、重唱、合唱等形式。西方歌剧独唱的最大特点是它分为朗诵化的宣叙调和歌唱化的咏叹调,它们成为歌剧歌唱的两种主要形式。在西方音乐中歌剧具有非常广泛的社会基础,多数作曲家都很关注歌剧创作。歌剧产生于16世纪末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最早的歌剧以古希腊神话传说故事为题材,在表现形式上比较简陋。 ☆考点 6.?音乐剧的特点? 集音乐、舞蹈、戏剧为一体的现代舞台剧。它综合了音乐、舞蹈、舞台表演,并且把传统歌剧、轻歌剧,以及近代的流行音乐整合在一起。往往具有强烈的现代都市的时代气息,无论它是表现什么题材,总能让人感到热闹非凡,仿佛置身于喧嚣繁忙的都市生活之中。音乐剧具有鲜明的通俗性,它的音乐大量吸收了当代通俗音乐的音乐语言风格,爵士乐、摇滚乐、迪斯科以及通俗民谣风的歌曲在音乐剧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考点7.?管弦乐队建制

戏曲基础知识

戏曲基础知识 1、"什么叫戏曲"有多种说法,被普遍认可的是王国维说,他怎么说? 答案:王国维认为,戏曲是以歌舞演故事。 2、我国最早的一部戏曲史是什么? 答案:我国最早的一部戏曲史是王国维1902年写成的《宋元戏曲考》。 3、我国最早的戏曲演员是谁? 答案:我国最早的戏曲演员是春秋时楚国人优孟。 4、我国最早的戏曲剧目是什么? 答案:我国最早的戏曲剧目是汉代的《东海黄公》。 5、我国现存最古的剧本是哪一个? 答案:我国现存最古的剧本是南宋时的《张协状元》。 6、我国戏曲史上成就最突出的剧作家是谁?他一生写过多少个剧本? 答案:我国戏曲史上成就最突出的剧作家是关汉卿,他一生写了60多个剧本。 7、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全面的戏曲理论著作是什么? 答案: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全面的戏曲理论著作是清代李渔所著的《闲情偶寄》。 8、我国最早的剧场是哪个? 答案:我国最早的剧场是东汉时期建在洛阳城西的"平乐观"。 9、我国最早的戏曲杂志是哪一种? 答案:我国最早的戏曲杂志是辛亥革命前夕的"上海大舞台丛报'编辑出版的《二十世纪大舞台》。 10、我国最大、流行最广的戏曲剧种是什么? 答案:我国最大、流行最广的戏曲剧种是京剧。 11、我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是指哪种形式?现在我国各民族各地区的戏曲剧种有多少种? 答案:我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一般认为是南宋时温州一带产生的戏文。据最新统计,现在我国各民族各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365种。 12、除《西厢记》之外,中国十大古典喜剧还有哪几个? 答案:除《西厢记》之外,中国十大古典喜剧还有《救风尘》、《墙头马上》、《李逵负荆》、《看钱奴》、《幽闺记》、《中山狼》、《玉簪记》、《绿牡丹》、《风筝误》。(只须答出其中3个剧名即可) 13、《琵琶记》属于我国古典戏曲中的悲剧还是喜剧,为什么? 答案:《琵琶记》属于我国古典戏曲中的十大悲剧之一。《琵琶记》是封建社会劳动人民苦难生活的真实写照,写的是悲剧性的矛盾,戏剧冲突在凄凉、悲惨的气氛中展开,给观众以悲愤的感受。 14、《琵琶记》之外,中国十大古典悲剧还有哪几个? 答案:除《琵琶记》之外,中国十大古典悲剧还有《窦娥冤》、《汉宫秋》、《赵氏孤儿》、《精忠旗》、《娇红记》、《清忠谱》、《长生殿》、《桃花扇》、《雷峰塔》。(只须答出其中3个剧名即可) 15、哪四位艺术家被誉为京剧四大名旦? 答案:京剧四大名旦是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 16、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创作的哪四种传奇被称为"临川四梦"? 答案: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创作的四种传奇《紫钗记》、《还魂记》(即《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被称为"临川四梦"。 17、元代有四个著名的杂剧作家被合称为"元曲四大家",请说出他们的名字。 答案:"元曲四大家"是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18、30年代以后,丑角使用过一种特殊声型叫什么声?你熟悉善唱此声型的名丑吗?请举出1-2名。 答案:痰火声。善唱此声型的名丑有阿倪、尼姑丑、郭石梅、李有存等。 19、剧演唱上的一句话叫"千斤白、四两唱",为什么? 答案:说明念白的重要性,演员在运用唱腔和念白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时,对于念白不可掉以轻心。

表演艺术基础知识

1表演艺术基础知识 表演: ⑴表演是人演人的艺术;也是表现人的艺术;是体现人的感情生活的艺术;艺术就是表现. ⑵表演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创作(包括表演)的来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 ⑶生活的源泉是表演创作的生命。 ⑷观察生活就是积累知识;知识积累的越多;想象力越丰富;没有想象力就当不了演员。 ⑸观察生活:首先是观察人;观察衣着打扮、举止、姿态、神态、语言、环境、手持道具。 ⑹平时要培养锻炼观察力,储备力也是就所谓的(记忆力) 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⑺细节就是真实;表演时注意细节;才能达到真实。 表演练习: 相信规定情节、注意力集中、想象力一触及发、设置障碍、排除障碍、感觉状态。 表演元素 元素分为五力 观察力、想象力、感受力、理解力、应变能力。 元素引伸(丰富想象力、敏锐观察力、专注注意力、机智反应力、灵活适应力、牢固记忆力、鲜明表演力、准确理解力)。 六感 分寸感、幽默感、信念感、节奏感、形象感、真实感 表演需要让表演者做到把注意力集中到所要做的事情上做到、真听、真看真感觉。 2表演动作 动作:也称‘行动’,表演艺术把人们在生活中为实现自己理想、愿望、要求的感官、思维和肌肉活动统称为动作。由于演员是运用自己的肌体和情感再现生活中人的行为来创造角色的,所以常称“动作”是表演艺术的实质和基础。 “动作”出自于实际需要并受意志支配的,动作的过程有明确的目的,是合乎生活逻辑的,而表演中的动作则是演员按剧本的人物要求,以自己生活经验为依据,经过艺术加工设计的。它遵循生活中动作的规律。生活中每一行动都有从感受客观事物、产生思维到采取外部动作这样几个具体步骤,是有机的心理形体统一的动作过程。所以说:表演艺术中的动作是心理、形体两方面的结合,是内外部动作的统一。一切动作的产生都必须符合剧本规定情境的要求,是角色在此时此地对规定情境的感受和思维的相应的反映过程。一句话,规定情境是展开表演动作的前提。 1、外部动作: 动作包括形体动作、语言动作和面部动作(主要是指眼睛和嘴)。 人们的动作是千差万别的,各不相同的,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人们总是按照自己的生活环境、经历、文化修养、思想品德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性格,而人类社会又是由各种各样不同的人所组成的。演员在创作中要塑造各种各样性格的人,这各种各样的人究竟是什么样子呢?他的姓名、工作、在剧情发生的时间空间里做了什么,虽说剧本已提供了,但这些只是一个轮廓。作为演员如何把一个轮廓变成活生生的人,变成具有个性的人,具体怎么动作、怎样说话,这还需要演员去下功夫塑造。字串8 演员在接受角色之后,总要考虑从何下手来塑造他。每个演员的创作方法各不相同:有的演员先研究人物的内心活动,找到人物的心理根据;有的演员则研究台词找重音;有的根据人物的生活环境、经历先给人物设计一些外部动作,从外部动作入手找到人物的自我感觉等等。不管采取那一种创作方法,只要能把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塑造出来,目的也就达到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