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我读《浴血荣光》有感_读后感_模板

我读《浴血荣光》有感_读后感_模板

我读《浴血荣光》有感_读后感_模板

我读《浴血荣光》有感

生活在幸福中的人们,被幸福包裹的,这是苦难辉煌换来的美好!在今天,我们歌颂、我们回顾的同时,目的只有一个,着眼于未来。

一般读历史都会觉得枯燥乏味,金一南先生为你写了一本好读的历史,带你一同解读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袖人物的命运沉浮,用大的视角来解读,使你轻松细致了解历史知识的同时,给你幸福生活中增添一点反向的思考。

读历史喜欢读国内的作家、作者写的书,这么说是,因为前阶段读了丹尼。弗格森的《文明》,也写到了国内的历史,节奏上,总是觉得有出入,不能与本土作家一概而论,达不到严丝合缝的境界,历史大家都清楚。但是解读的方式不同,就有了距离,读金一南先生的浴血荣光是一种享受,洋洋洒洒厚重的一本书,读起来再轻松不过了!书中写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袖人物的命运沉浮,自然离不开这些领袖人物和历史事件,文章可以独立成篇,又连贯的把历史事件一一写清,由中国共产党一大13位代表折射党的命运,艰难开始,直到胜利。

这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辛的历程,直到胜利,令人钦佩的是磨难中增长起来的都是智慧,哪怕用枪杆子制裁,那也是反击的智慧,就是这智慧带领着中国走向胜利。试图改变中国命运,走一条自己独特的道路,想使中国共产党独立于共产国际的三位领袖人物的陈独秀和李立三都没有走成,陈独秀不愿意俯首听命,这位理想主义者个性极强,又喜形于色,豪气的行动派、行侠仗义的那类人,刚烈的性格,最终还是因经济受制于人,服从接受了共产国际的决定,没能使他走向独立自主的道路!

李立三同样有大干一番,也想独立自主,他的暴烈脾气尽人皆知,他和毛泽东都是口若悬河的人,都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但”三立”路线还是失败了。这位极具悲剧色彩的人物,对党还是忠诚的,为历史不怕牺牲自己,用坦荡的胸襟,自我批评,失败的原因是他和陈独秀都脱离了革命的实际。而毛泽东这点最为擅长,毛泽东开创了独立于中国革命的道路,不但独立于敌人,也独立于友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八七会议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从秋收起义到井冈山斗争,最终取得了胜利,毛泽东有一个长期受排挤打击的人,到斯大林答”胜利者是不受指责的,这是一般公理”的言辞。

书中详细讲述了红色政权,毛泽东利用白色政权之间的矛盾周旋其中,在失去根据地后的万里长征下,仍旧坚持着,期间讲白崇禧与蒋介石之间的矛盾、斗争与分裂,又在蒋介石那里学会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道理,蒋介、孙中山、鲍罗廷、周恩来、朱德、博古、张国焘、林彪、王开湘等等的人物命运沉浮在历史中都那么鲜活,成与败都是那样个性鲜明。那是一个年轻突飞猛进的时代,中国共产党激情澎湃的浴血奋战,国民党、共产国际也都在拼命奋斗。在书中你可以看出这些年轻干大事的人物命运沉浮,也是丢掉性命的时代,足见血腥与残酷,也足见浴血奋战领袖们的荣光。

来之不易的今天,在安逸生活中不该忘却,是他们的艰苦卓绝、不怕牺牲的精神使国家独立,自由与富强,就让那些可鄙的人物静静地躺在历史中,永远的逝去,让那些浴血荣光的领袖们在人们心中永存。在祥和的今天,更要懂得如何珍爱我们的家园和和继续发扬与捍卫领袖们打下的江山。一个民族没有苦难,就没有坚韧,没有积聚,一个民族没有胜利就没有激情,没有尊严。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经历了太多苦难,太多挫折,太多的失败,最缺乏的就是胜利,而为中华民族带来的胜利,正是中国共产党。这是什么力量驱动他们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前赴后继不屈的站在斗争的前沿?是什么力量造就了这些年轻的英雄?是什么力量带着被苦难裹夹着他们最终成就了辉煌,为什么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中国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为了民族的存亡和民族复兴,他们倾注了自己的一腔热血,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与命运,完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洗礼。在任何时期,我们都应坚守自己的信仰与追求,这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我们今天的条件同革命时期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革命精神都不能丢,大力弘扬革命精神是革命精神成为我们强大的动力,革命精神是我们民族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

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时代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更需要我们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从身边的先进学起,从小事做起,继承我们党和革命前辈的光荣传统。作为我们,虽然没有经历烟火弥漫的岁月,虽然这一切已经过去,但我会铭记,通过我们使革命精神继续发扬光大。

流星划过天际,把希望留在我的心里,雨滴自由落体,把甘甜留给大地,如今,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在党旗的指引下砥砺前行,不忘初心,为实现伟大中国梦作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畅行齐鲁,传播文明,诚信服务,回报社会,让我们用一份光荣的责任,一颗颗赤诚的红心,共同托起齐鲁交通德州分公司灿烂辉煌的明天!

养护应急救援中心齐大伟

读《共产党人的12个幸福观》有感

有人说,幸福是一种客观状态,拥有财富和地位才能获得幸福;也有人说,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心中充满阳光自然就会幸福。甚至还有人把幸福认为为”有房有车有权有钱”。那么,究竟应当如何看待幸福?通过对黄明哲-《共产党人的12个幸福观》的学习。个人理解的幸福就是:持久的、稳定的满足感,是一种主观的认知,是一种体验。其实,世间的事物就看你怎么看。忧和喜只是事物给你带来的两种不同的心情。好运和恶运就像一块铜板的两面,只有不会领悟人生的人,才会极端地把它们对立起来。

古今中外,多少人为了财富抛尽韶华,为了英名付尽青春,为了权力苦熬人生。功名利禄是挡不住的诱惑,一辈子一路狂奔,但是忽略了一路的风景。有句广告词说得很好:”人生就像一次旅行,不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

今年的6月22日,也就是端午节的前一天,这是我自加入”**爱心志愿者”团队以来第一次参加的爱心活动。这次活动我颇受感触、受益很深。当我第一眼看见小香云的时候,这个只有十一二岁的小女孩正在学习桌前认真的学习,给我的感觉她是那样的聪明,懂事。阴暗、潮湿不通风的房屋,凌乱不堪的家居摆设,简单落后的家用电器,一个不足20平米的小屋是这一家三代四口人的生活居住的家,他们是那样的艰难的生活着,朴实憨厚的笑容,他们没有丈夫的关怀,没有爸爸的疼爱,没有亲人的帮助,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没有华丽漂亮的衣服、没有满桌的美味佳肴,一切的一切他们几乎都没有。与姥姥的交谈得知,自己的丈夫很早就离开了人世,女儿也离了婚,女儿和大外孙女都是智障,唯一的寄托就是小外孙女,是小外孙女给了他们继续活下去的勇气。他们的生活靠着政府每月的低保补贴,和每天拾荒的钱。()每天除了白菜就是土豆,只有过年才能吃上一顿饺子和肉。现在居住的这个车库也都是政府的,就连小香云的校服都没有钱买。但是小香云依然天真可爱,他的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姥姥常对他教诲,长大后要用自己的学习成绩来报答那些资助过他们的叔叔阿姨,要用知识来回答社会对他们的帮助。从他们渴望的目光中我看出了他们眼中的幸福就是渴望美好生活、有饭吃,有衣穿,有一个好心态,有一帮能帮助他们的朋友,有可解决温饱的收入。那就会觉得自己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人生的最大财富是幸福指数,但是很多人没有找到幸福,以为幸福就是有钱有势,其实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幸福是可以寻找的,可以

造就的,可以感知的,幸福的钥匙就在自己手里。幸福在哪里?幸福在自己的心里,在主观的感受里,在自己的生活习惯里,在奉献社会的努力当中。我们的社会为每个人追求和实现幸福提供了基本条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共产党人应该树立正确幸福观。

作为一名共产党人要理性追求幸福,勇于学习、勤奋工作,以平常心来淡看庭前花开花落,以求索心来追求知识能力的提升,以感恩心来对待组织、对待工作、对待生活,以平和心来体验平凡的幸福。党员干部要做到廉洁从政,为群众着想,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人民幸福的基础上,不能过分追求物质财富,更不能违法用权,以权谋私。确立科学的人生目的、生活目标和工作目标。把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建立在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上;把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建立在忘我的工作中;把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建立在服务群众中。要办好事办实事,为群众谋幸福,从而在这里面享受事业的成功感和群众在我们做工作后能够有所分享的幸福感。

我们不能控制际遇,却可以掌握自己;我们无法预计未来,却可以把握现在;我们难以左右别人,却可以改变自我;我们不知道自己的生命到底有多长,但却可以理性地安排当下的生活;我们改变不了变化无常的天气,却随时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情。只要活着就是好事,就有希望,千万别跟自己过不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要想实现幸福的生活,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接纳”活在当下”的理念。

奋斗者常常是充实的,奉献者常常是幸福的。学会感受幸福,需要保持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记得上世纪80年代有一首歌这样唱道:幸福在哪里,朋友啊告诉你:她不在柳荫下,也不在温室里,她在辛勤的工作中,她在艰苦的劳动里……努力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把个人的价值融入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中,融入对事业的不懈追求中,为了实现理想而奋斗,为了人民利益而奉献,不但自己能够感到幸福,而且能为他人带来幸福。这样,我们的社会也会添一分和谐、多一丝暖意、增一股活力。《安娜.卡列宁娜》读后感

最近,读了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安娜.卡列宁娜》,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关于婚姻和爱情的看法和想法一直萦绕脑际,不得不写两句。托尔斯泰的作品,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深奥难懂的语言,但见识开阔,描述广泛,刻画人物细腻,反映的思想也很深刻,被列宁称为俄国社会革命的镜子。

作品主要讲述了女主人公安娜对纸醉金迷的贵族生活和封建婚姻生活的不满,勇敢挑战封建社会秩序追求自由爱情的悲剧故事。虽然这是一个不道德的婚外情故事,但明显作者对此持赞赏态度,并极力描写安娜的美丽、品味、魅力、真诚和勇敢,来对比被迫卧轨自杀的结局,以引起读者的同情和惋惜,从而达到深刻批判“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下组建的毫无感情基础的封建婚姻制度。

美丽但不幸的安娜,从小父母双亡,寄居在姑妈家,17岁就被姑妈出嫁给一个大她20岁的男人——卡列宁,一个性格严肃古板、醉心于仕途身居省长高位的官僚。这在外人看起来让人十分羡慕的生活对安娜来说却是不幸的。由于丈夫醉心仕途专注于繁忙的公务,以及对安娜古板冷淡的感情态度,婚后的夫妻生活就像死水一样缺乏爱情和激情。青春活力的安娜能做的就是参加虚假、谎言、闲话充斥其间的上流贵妇人社交活动,或者在家中操持家务照顾儿子,这样的生活过了7年,安娜感到十分的空虚无聊。

从未享受的爱情终于在一次回莫斯科娘家的旅途中萌芽了,她与年轻帅气、有修养有风度的宫廷侍卫军官伏龙斯基一见钟情并坠入了爱河。从此,埋藏在安娜心中的爱情火焰熊熊燃烧得一发不可收拾,背着丈夫与伏龙斯基约会、交往并同居,彻底出轨了。爱情给人无畏的力量。在被丈夫发现后,安娜勇敢地向丈夫摊牌,喊出“我要恋爱,我要生活”,“我不爱你,我是他的情妇,你自己看着办”的豪言壮语。安娜与伏龙斯基的交往没有收敛,反而更加热烈,最后竟然还怀孕并生了一个女孩。虽然安娜一度很内疚,觉得对不起儿子,但一想到没有爱情的家庭生活,她并不感谢他丈夫对她的宽宏大量,她坚决不离婚,并毅然与伏龙斯基出国同居,以此来报复丈夫对她的无情。

爱情的火焰不可能持久,婚姻才是爱情最终的归宿。安娜只要爱情,公然挑战社会秩序和公共道德,她的爱情悲剧将不可避免地产生。伏龙斯基是一个有知识、有能力、有志向的青年,为了爱情,他牺牲了很多,放弃了仕途。对男人来说只有爱情的生活必然是无聊的。一年之后,伏龙斯基冷静理性了,感情趋于平淡,他需要事业,需要融入原先的社交圈子,为此,他考虑让爱情转为婚姻,并给出生的女孩合法名分,但安娜还痴迷爱情,不考虑结婚,只要伏龙斯基天天如热恋般的守候缠绵,矛盾不可避免地在两人之间产生。回到彼得堡后,上流社会接纳了伏龙斯基,但拒绝了安娜,以往的亲朋好友都不愿见她,并恶语相加侮辱她,可怜的安娜职能呆在家里,陷入了巨大的孤独和痛苦中。由于伏龙斯基忙于社会活动经常晚归,以及他对安娜冷淡的态度,让安娜在家不断猜疑,认为伏龙斯基不再爱他,另择新欢了,以至于两人天天吵架,痛苦逾甚。最终,安娜带着对儿子的愧疚,对伏龙斯基的怨恨报复以及自怨自艾的心情躺到了列车下,结束了短暂的一生。

在这个悲剧故事中,根本的错误当然要归因于封建社会的包办婚姻制度,大多数没有感情基础、年龄悬殊的结合都是不幸福的。男人可以娶妾或再找相好,而女人由于有贞节制度和不合理的离婚制度受害尤深。认命了只是不幸而不会发生悲剧,不认命的安娜不愿采取当时上层社会流行的情人制度(偷偷摸摸只做不宣扬),公然挑战社会秩序和公共道德,与伏龙斯基明目张胆地大搞婚外情并生孩子,必然会受到群起而攻之,他们的爱情最终在各方压力下破灭。

对安娜,本人虽然同情她追求爱情的权利,但不赞成她用这种非法不道德的方式,尽管是迫不得已的,她如果真勇敢,在当初姑妈出嫁她时就应该反抗。结婚后享受着丈夫上流社会的物质和荣誉,却做出背叛的事情,置丈夫和儿子于耻辱之中,文中多次描述安娜有愧疚之心,但爱情战胜了理智和责任,她这种行为是应该受到谴责的。朱熹讲的“去人欲存天理”还是有道理的。

对伏龙斯基,我虽然肯定他对爱情的真诚投入,肯定他英俊潇洒、勇敢有担当,但还是要批评他这种为了爱情不惜破坏别人婚姻的违反法律和道德的行为,不过他的知错自责和补救的态度和行为(奸情发现后开枪自杀抵罪和安娜死后心灰意冷奔赴战场献身)还是可以获得了部分原谅,也是一个有良心的人应该做的。

对于安娜的丈夫——内阁部长卡列宁,我对他是既同情也批评。同情他的悲惨遭遇——一个部级高官老婆竟然跟人跑了,戴了绿帽子遭受了莫大的耻辱。批评他咎由自取,一心想当官,忽视娇妻的感情生活以至红杏出墙。不珍惜漂亮迷人的妻子,让其精神空虚田野荒芜就是犯罪!男人要学会处理工作和家庭中的不同角色,不仅要搞好事业,还要照顾好老婆孩

子,这样才是一个成功的男人。

对于封建社会那种先结婚后谈恋爱的婚姻制度,因为没有感情不合可以离婚的规定,如果两人实在谈不来那确实是不幸的,特别是对女人来说,偷偷出轨似乎也就情有可原了。还是当代的自由恋爱婚姻制度好!我们要珍惜!

2013/10/18

天津鱼羊野史读后感(一)

生命的花开花落

以我的年龄现在啃大部头的书已经是奢望,所以常常喜欢看短小的杂文。历史,有的时候是故事,有的时候是事故,有的时候山重水复疑无路。人类,有的时候聪明,有的时候傻,但始终在进化。跟高晓松一起,重温故国、故城、故人芳华刹那。这套鱼羊野史也叫”历史上的今天”,自然就按”天”索骥,杂七杂八,信马由缰,点到为止。可以任意翻开任何一本任何一页就能顺利地读下去。

鱼羊野史里5 月3 号,1875 的今天,左宗棠奉命收复新疆,这实际上是中国图强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举措,收复新疆对中国后来的历史起到了很大作用。如果当时新疆被俄国、英国占领,整个中国西北等于大美女洞开,会完全丧失在西北方向的防御能力。1901 的5 月3 号清政府向世界列强赔款四亿五千万两白银,这也是具有巨大屈辱史的一天慈禧太后在诏书中说”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西方国家按照当时国人4 亿五千万人一人赔一两白银,才有了这个赔款数字。我们这样一个延续了几千年的国家,最后由于政府无能而蒙受这样的耻辱和灾难,这是一个命途多舛的国家。1927 的这一天,华纳电影公司做出了第一部有声片,世界电影进入了有声电影时代。电影综合其他艺术于一声,是整个娱乐业最重要的产业。

5 月 3 号这天对我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在女儿承受巨大分娩疼痛的同时,我的外孙女宝宝也努力挣扎,呱呱坠地。每一个生命的诞生都是一个天使来到人间,妈妈给她置办了无数衣物,爸爸为她翻看各种书本,引用了诗经中的”桃之夭夭,其叶蓁蓁”取名叶蓁,一家人围着她满足着她的各种企求。外孙女得到来使得我家充满了欢声笑语。

鱼羊野史来到了6 月18 号。618 的今天,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历史很奇妙,先后隔了几百年时间,居然同一天,先是建立了强大的唐朝,后来又建立了一个弱小的南宋。1815 的这一天,震惊世界的滑铁卢战役爆发,著名的小说《悲惨世界》花了巨大的笔墨描述了这场战役,流放到圣赫勒拿岛的拿破仑对中国的评价是”你们千万不要惊醒它,中国是一头睡着的狮子,一旦它惊醒,它就会震撼世界”.公元986 的这一天,北宋名将杨业殉国。我们这一代人从小都是听《杨家将》评书长大的。

同一天时间定格在2016 年的6 月18 号,我亲爱的妈妈永远离开了我们,妈妈的一生是极为平凡的一生,但最终却赢得了众多亲朋好友的赞叹,她是个好人。

妈妈在她家兄长姐姐里是最小的一个,也是唯一走出农村的小学老师,对于众多的在农村小辈她拿出自己菲薄工资助他们上学。在我幼小记忆里,每年的寒暑假我们家就是一个学习班,常常的父母的工资入不敷出,但母亲从来没有对亲戚怨声载道,我小学的时候大姑妈的女儿在我家一住就是 2 年,刚来的时候满身带了跳蚤和我挤在一个小床,害的我全身被咬了无数个疙瘩,我嫌弃地要妈妈赶走她,妈妈严厉的批评我说我们不能嫌弃她。这种与人为善的风格使得我们家总有前来留宿求学求职的亲戚,这样的状况一直持续到了80 年代。

百善孝为先,妈妈对于长辈的孝敬也在他们这辈被人称道。我的爷爷奶奶是地道的农民,在那些艰难的岁月里,有时候常常为了5 元的生活费用和家庭成员吵架,这时我妈妈就会

默默的将自己生活费压缩多给点他们。脾气倔强火爆的奶奶一生中唯一没有争吵对象就是我妈妈,爷爷住在我们家的时候是留着眼泪对我们说:”你妈待我是真好,比我女儿好多了。”在妈妈生病的最后日子,她总是强忍着疼痛,她经常说的口头禅就是”没关系,我能忍”. 每一次生命的轮回都是一个花开花落的过程,花开的时候尽情的绽放,花谢的时候满地缤纷,大家都是生命的过客,生和死是这个世界永恒的话题,而鱼羊野史中更多的是各类历史人物诞生和去世的时间,时代造就了伟人,但更多的是由我妈妈以及外孙女这类平凡人构成了社会,这些就是我读鱼羊野史的感受。

鱼羊野史读后感(二)

换个角度看历史

认识高晓松,是无意间看了一期节目,屏幕上一个黑胖的男人,披散着艺术家特有的黑长发、摇着一把黑折扇,坐在黑色欧式沙发中侃侃而谈历史,没有图片,没有考证视频,没有任何其它道具、舞美,就在这个看着很枯燥的背景中,讲了40分钟的历史,奇迹的是我从好奇到全心投入其中,竟很有兴致的全程看完了这期节目。

本书就是高晓松那期电视节目《晓松说——历史上的今天》的文字收录。本书最大的特点有两个,一是打破了以政治人物或政治事件为记载主体的传统。正像作者说的,本书的内容”凡举政治、军事、科技、文艺、体育甚至天文地理古董迷信,杂七杂八,信马由缰,点到即止”,作者认为政治、文化、科学的交替相容,互相影响,缺一不可,才构成了人类历史。二是打破了以时间先后为序的述说传统。本书是以按”天”索骥的方式讲述的历史。同一天的历史事件,可以有700多年前的元世祖忽必烈去世,可以有80年前的第一届奥斯卡获奖名单公布,在这种强烈的对比下,让人对历史肃然起敬。原来我们生活中、新闻里的某些事件,其实就会是历史。所以本书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卸下了历史”高大上”严阵以待的厚重感,使看历史、学历史不再那么严肃,变得轻松,拉近了历史和我们的距离。

而作者在选材上,也比较独具匠心。虽然用作者的话说”仅仅是在历史上的这一天捡了自己感兴趣的一两件事情在说”.但是同一天他选择的事件总不会局限在一个领域,注重互补。例如1月1日是很多新的王朝、新的国家、新的法令的开始,但作者精巧的选取了五个事件。分别是中华民国成立、”欧元”开始流通、《资治通鉴》编成、杰罗姆。大卫。塞林格的出生、苹果水晶球落成和阿童木生日。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其中中华民国的成立固然是中国人应该铭记的重要历史片刻,虽然作者称没有明显的政治视角,但作为一名中国人的民族自觉性还是在这开篇第一件事件的选择上体现了出来。而把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杰(罗姆。大卫。塞林格盛名于世的著作仅一本《麦田的守望者》)和阿童木的生日列为1月1日这个重要的日子应纪念的事件,体现了作者的喜好,也为全篇的历史叙述奠定了基调。那就是不论功过名成,在历史的面前,事事平等。

本书历史事件的解说也是极为有意思的。一个事件往往选取了正史、野史相结合的方式讲述,选取的角度往往是其他人、其他书没有的。有时甚至是两三句解说,就能管中窥豹,让看书的人对当时社会有个面面观。例如对郑和下西洋的描述,由于郑和的色目人(穆斯林)身份,就三言两语讲到了明朝对少数民族的政策、穆斯林的信仰及实际生活状况;由永乐大帝朱棣同意郑和下西洋的原因,讲到了靖难之役,讲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麒麟、舞狮、麻将的由来等等,一个事件辐射出的信息量十分巨大,看似洋洋洒洒、点到即止,却引发了对其它事件的思考。

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态度在本书也有体现。其中作者对自己都不能确定的信息,也有不同于野史的态度,往往是把史学界、民间的各种证据和揣测作说明,然后留一句”事实到底是怎样的,让大家每个人来判断”.而有时,作者甚至敢于质疑传统史学家对历史的判断。例如作者研究了《红楼梦》中发给十二钗的月钱一般在二三两银子,史学家曾用米价对比得出二两银子值不了现在的几百块人民币,但作者认为当时米的重要性和获取难易程度不

可与现在同日而语,认为光对比米加不完全合理。个人认为还是比较负责任的历史态度。

当然,本书也受到了很多质疑。主要是质疑高晓松所讲述的历史的真实性。个人认为质疑的声音是所有工作推进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有质疑就是还有关注,还有可以更加提高的地方。纵观本书,通俗易懂,虽是对历史趣味解说,但有观点、有特点,浓淡相宜,雅俗共赏。

正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人是历史的产物,人的本质性生成离不开历史文化的养育”,本书让我们换个角度对历史、对生活有了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也吸引着我们多读书、多学史,用历史的大视野和发展的大趋势思考分析问题,树立好更加全面、坚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