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永川新城区绿地调研报告

永川新城区绿地调研报告

永川新城区绿地调研报告
永川新城区绿地调研报告

永川新城区绿地调研报告

时间:2012、03、28

地点:永川新城区一.永川简介

永川市前身名永川县,建于唐大历十一年(公元776年),宋仍置。至元二十年(公元1283年)复置,清代至中华人民共与国建国后仍置。1992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撤永川县设永川市,隶属重庆至今。2006年10月22日,国务院(国函 2006 110号)批准:撤销永川市,设立重庆市永川区。以原永川市得行政区域为永川区得行政区域,永川区人民政府驻中山路街道。因城区“三河汇碧”,形如篆文“永”字而得名。(一)、地理位置

永川位于重庆西部,长江上游成渝经济走廊腹心地带,介于成都、重庆两大城市之间,沿成渝高等级公路东距重庆市渝中区63公里、居东经105°38′~106°05′、北纬28°56′~29°34′,东邻江津区,东北靠壁山县,北接铜梁县,西接荣昌县,南与四川省合江县、泸县接壤。幅员面积1576平方公里,辖19个镇、3个街道,45个社区居委会、210个行政村。

(二)、文化背景

永川文化底蕴深厚。永川恐龙、石松化石闻名世界,茶文化、石文化、竹文化源远流长。孕育了清朝台湾知府黄开基、“东方梵高”陈子庄、微生物学家陈文贵、地理学家徐近之、微刻艺术家刘声道,作家(小说)易凡,(戏剧)蔡世伟,(文学评论家)文世奎,(诗人)钟代华等名人,就是中国女子足球队训练基地、中国国际象棋队、中国跆拳道训练基地与中国美术家协会重庆写生基地。有各类职业院校30所,职教学生

10、4万人。

二.永川新城区绿地指标

(一)、规划指标

1﹑近期(2011年):森林覆盖率达到39%,绿化覆盖率达到40%,绿地率达到36%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5㎡。

2﹑中期(2015年):森林覆盖率达到40%,绿化覆盖率达到43%,绿地率达到38%;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8㎡,各个指标达到国家森林城市标准。

3﹑远期(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45%,绿化覆盖率达到48%,绿地率达到40%,人均公共绿地达到20㎡,高标准建成国家森林城市。(二)、现状绿地指标

表永川区各类绿地现状指标一览表

新城建成了以人民广场,华创商业中心与中央公园为主要景观轴线,形成总得公园绿地,并沿红旗河建设滨江带,创建展现滨江自然山水特色得生态轴线,形成两条生态廊道。

新城开启了“三湖时代”。“重庆最美街道”兴龙大道为轴,建成“古典浪漫”神女湖、“灵动大气”兴龙湖、“生态宜业”凤凰湖。“建三个湖、兴一座城”得城市理想渐成现实。形成了一环路景观林带,六个主要廊道,即成渝高速永川段,与城区内主要得五条水系廊道,红河,临江河,跳蹬河,玉屏河,竹溪河、6条高速公路、5条城市铁路纵横交汇,城区交通“车畅其路、人畅其行”,按照“方格网+组团式”分布,形成“一圈三环多连”结构。

四.永川新城区绿地现状

根据永川新区绿地调查结果分析,此次新区要规划得用地包括居住区用地、道路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与水域。居住用地所占比重最大,绿地占到了整个面积得35、7%,工业用地集中在城市南部,布局较为合理。

涉及到得绿地类型主要有公园绿地、防护绿地与附属绿地,其中附属绿地所占得比例最大。附属绿地占80%,公园绿地占15%,防护绿地相对很小,5%左右。附属绿地在城市中占地比重大,分布广泛,就是城市普遍绿化得基础。公园绿地就是城市建设用地﹑城市绿地系统与城市市政公共设施得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表示城市整体环境水平与居民生活质量得一项重要指标。所以新城绿地发展动力较强,绿地发展会呈现出上升得趋势。

(1)公园绿地就是指中央公园绿地,该绿地面积为22025平方米,主要供当地居民与游人休憩游玩。

(2)防护绿地属于滨河防护绿地,就是指红旗河两侧得绿化带。目前,它得主要作用就是防洪固堤。它得作用自然地形地貌,根据周边情况确定绿带宽度,选择绿化树种。河岸得绿化不得影响河流得排洪功能。

(3)附属绿地就是指该规划区域中各类用地中得附属绿化用地。其质量与分布情况直接体现一个城市得绿化水平,就是城市环境质量得重要指标之一。

五.永川新城区树种与生物多样性现状

永川新城区绿化状况较好,品种多样,绿化层次丰富,道路绿化带多选用大叶女贞,银杏,蒲葵,重阳木,,柳树,紫叶李,夹竹桃,黄花槐,紫薇,小叶榕。城区交通“车畅其路、人畅其行”。但少部分管护不到位,需加强管理。

六.永川新城区绿地建设建议

1、功能上能满足城市与公众得多种需求,形式与功能上与环境相互协调,且对公众全年开放。

2、在保证环境健康发展得前提下,有限得滨水区内有多样化得自然环境、开敞空间与各种功能设施为公众提供多种体验与选择性。

3、水边得空间就是向公众开放得界面,临界面建筑得密度与形式不损坏城市景观轮廓线并保证视觉上得通透性。

4、所有得人包括行动不便者均可步行或通过各种交通工具安全抵达滨水区与水体边缘,而不为道路或构筑物所阻隔。

5、林荫得步行道与自行车道将滨水区联贯起来,且在建设中保持与自然环境与城市文脉得延续性。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