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汇总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汇总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汇总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汇总

—、填空题

大学语文

1. 《诗经》古称

《诗》或《诗三百》,汉代以后才成为儒家经典。

2. 《诗经》形成于上古前11世纪至前6世纪期间。

3. 两汉时代解读和传授《诗经》的共有四家,即“四家诗”。P2

4. 两汉时代传授《诗经》的齐鲁燕为今文经学,毛诗为古文经学。

5. 被后世称作“千古伤心之祖”的是《诗经》中的《蒹葭》一诗。

6. 从孔子始,就有诗“不读诗,无以言”的总体功能评价。

7. 为明了《诗经》意旨,毛诗不仅对诗歌艺术的基本原则、特点等问题进行阐释,还在每篇之下具

体而有针对性地解说诗歌容与形式上的意义,被称为“诗小序”。

8. 汉代是对《诗经》进行经学解读的时代,直到宋代,朱熹等学者另辟蹊径,开辟了诗

经解读的新类型。

9?《诗小序》认为,《诗经》中的“关雎”是一首以“颂美周文王妃太姒之德”为容的诗歌。

10. 《诗经》共300余篇,包括风,雅,颂各体。

11. 《楚辞》是一部诗歌总集,由西汉向收集编辑成集。P7

12.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其题目的意思是遭遇忧患。P10

13. 《九歌》中主祭湘水之神的诗篇有《湘夫人》__________ 和《湘君》。P12

14. 《九歌》中的祭祀对象可以分为天神、地神、人鬼三类。P11

15. 《山鬼》是《九歌》中最美丽的诗篇,有学者认为描写的是巫山神女的传说。P13

16. 在屈原的作品《天问》中,他一口气提出了170多个“什么”和“为什么”。P8

17. 宋人总结楚辞有“书楚语、作楚声和纪楚地,名楚物”的特征。P7

18. 《楚辞》______ 作为中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总集,开创了中国文学发展的新局面。

P16

19. 朱熹对诗人屈原的评价是“天性民彝之善,”“忠君爱国之诚心,不辨自显” 。P16

20. 屈原其人其辞的光芒哺育了后代无数中国文学上的伟大人物,

如白、贺、轼。P16

21. 子贡问孔子,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吗?孔子回答:“其恕乎!,己所不欲,_勿

《庄子》篇中的《齐物论》、《逍遥游》、________ 集中反映了庄子

的哲学思想。P31

29. 庄子认为要达到精神的绝对自由,必须做到“无己”、“无功”、“无名”,庄子又把这种精神状态称为“心斋”、“坐忘”。P31

30. 儒、道两家文化构成中国思想当中的两条路向,这两条路向又互济互补。

31. 早期法家分为重法、重术、重势三派,分别以商鞅、申不害、慎

道____ 为代表。P33

32. 战国末年的非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综合了早期法家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慎道的“势”,建立了自己的法家理论体系。P34

33. 法家的主要代表作有《非子》、《商君书》。P34

34. 战国中后期,墨家与儒学并为当时的两大“显学” 。P35

35. 墨子认为,先社会之所以失,在于人与人之间不能相爱。他提出“兼相爱、交相利”的政治哲学。P35

36. 在历史上齐名并称《史》《汉》,列我国二十四史的是司马迁创作的《史记》和班固

创作的《汉书》______ 。

37. 司马迁首先创立了“以人为经,以事为纬”的纪传体史书体例。P48

38. 《史记》被鲁迅赞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__________ 。

39. 《史记》是一部“成一家之言”、洋溢着激情和个性的文学著作。

40. 司马迁为游侠作传,主要是歌颂了游侠那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侠义精神。P50

41. 司马迁为刺客作传,主要是极力歌颂刺客那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士为知己者死”的品质。P51

42. 司马迁充分肯定工商业者经营活动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专门写了《货殖列传》。P51

43. 司马迁为游侠作传,主要是歌颂游侠那种“其言必信,其言必果,已诺必成”和“不矜其能

羞伐其饰”的道德情操。P50

44. 班固在《武传》里塑造了一个“威武不屈,贫贱不移,粪土王侯”的民族英雄的形象。

P56

45. 班固在《武传》里歌颂了武不计较个人恩怨,而以国家利益为重,始终坚持民族气节的咼尚品质。P56

46. 晋风度的主要特点是 ________ 超然与忧愤的交织 .. ___________ 。P76

47. 从人生的角度看,晋南北朝是“人的觉醒”的时代。P70

48. 《世说新语》中《伤逝》_________ 一章记录了晋士人悼亡伤逝的言语。P70

49. 王羲之在_______ 〈〈兰亭集序》__________ 中总结出“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发出沉重的感叹。P71

50. 嵇康是《与山聚源绝交书》的作者。P73

51. 竹林七贤中最重要的两个人物,一是山巨源 _____________ ,一是___________ 。

52. 〈〈归园田居》中的“樊笼”和“自然”都具有双重指向,樊笼是指—和对人的存在的本然性的束缚,自然是指自然形态本身和人的本性。

53. 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厂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的个人主义

54. 晋士人中,超然的代表人物是嵇康。忧愤的代表人物是阮籍。

55. 诗云: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56. 盛唐是艺术全面繁荣的时期,旭草书、裴旻剑舞与白歌诗歌诗并称“三绝”。

57. 盛唐的音乐机构除了太常寺外,还有—教坊梨园。

58. 盛唐诗人希望自己的诗被入乐歌唱,如王昌龄、王之涣高适有“旗亭画壁”之事。

59. 王维是盛唐最著名的歌词作者之一,他的《送元二使安西》曾以_《渭城曲》_的曲调演唱。

60. 杜甫《饮中八仙歌》描绘盛唐士人的潇洒风神,其中对白的描绘是: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

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61. “二十解书剑,西游长安城。举头望君门,屈指取公卿。”是高适的诗句。

62. “莫言贫贱自可欺,人生富贵自有时”,是_颢_的诗句。

63.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是岑参?的诗句。

64. “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是白_《古风》中的诗句。

65.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是_王维_的诗句。

66. 王湾《江南意》颔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日年”写时序交替,有一种壮盛的气势和喜悦的情

思。

67. 代表初盛唐之交最高成就的诗,是—若虚_的《春江花月夜》。

68.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是高适_《燕歌行》中的句子。

69. _王昌龄—的《出塞》“时明月汉时关”被推为唐代七绝压卷之作。

70. 盘唐被称为“七绝圣手”、“诗家天子”的诗人是_王昌龄。

71. 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72. 白《山中问答》:“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_。”

73. 宋人严羽《沧浪诗话》说,盛唐诸公之诗,如颜鲁公书,既笔力雄壮,又气象浑厚_。

74. 盛唐诗兴象玲珑的特点,与盛唐人普遍采用—兴会—的创作方式有关。

75. 作为概括盛唐诗总体风格的概念,“盛唐之音”是风骨遒劲、兴象玲珑、平易自然的统一。

76. 盛唐王维 ______ 的诗富于诗情、画意和音乐美,故唐殷皤《河岳英灵集》评曰:“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

77. “骈文”又名 ----------- 骈俪、俪文、俪偶、四六、今体、时文,是以对偶句为主、介

于散文和韵文之间、讲究用典和藻饰的美文。

78. “古文”作为文体的概念始于中唐,由愈首创。

79. 纵观中国文学史,“古文”所指中国古代散文,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容:一是先两汉的传统散文

的传统散文,一是由唐宋古文家_开创、后世沿用的新体古文。

80. 骈文是丰厚的中国文化土壤孕育出的一朵奇葩,是中国文化多种要素积淀的产物;同时,它具有—对称

美、_含蓄美、色彩美、音乐美等美学特征。

81. 所谓古文运动,实际上是一场倡扬儒学、反对佛老、提倡自然质朴的汉散文,反对浮靡绮丽的六朝骈文,在_文体_、文风和文学语言等方面进行改革的散文革新运动。

82. 北宋中期,一一欧阳修_、轼高举唐代古文运动的大旗,提出了切合实际的文学主,相继领导并完成了宋代古文运动,才取得了古文对骈文的最终胜利。

83. 在一脉相承的唐宋古文运动中,有众多的作家参与其中,“唐宋八大家”,其文章被称为_唐宋古文。

84. 古文家中成就最高的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和洵、轼和辙,被誉为—唐宋八大家

85. 中国历史上素有发愤著书的传统,作家从自身的经历中认识到人生失意,于己是大不幸,于创

作则极有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借题发挥提出了—不评则鸣_ 的观点。

86. 轼则博采众长,强调_ ______________ ,主表情达意要准确自然,当行即行,当止则止,

反对芜词累句。

87. 唐宋古文语言既避免了传统散文语言的古奥,又避免了骈文语言的浮艳,走上了 _规—化和

通俗化的道路。—

88. 愈重视作家的个人修养,认为道德完善和勤学苦练是提高艺术水平的两个方面。他根据孟子的

“养气”说,提出“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的_养气—论。

89. 对传统文体大胆改造之外,唐宋作家还创造了不少新的文体。如愈创造了解、_ “杂说”一类文学意味较浓的杂文新体裁。

90. 欧阳修、轼开创了文赋的新形式,其中轼的《赤壁赋》最为有名,文中有叙事、抒情和议论,

或韵或散,不拘格套,优美动人。

二?问答题

1. 在中国文学史上将“风骚”并称的意义是什么?

答:“风”是指以15国风为代表的<<诗经>>,“骚”是指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

深刻代表先时期中国文学的朝霞时代,被难诗歌的原创魅力与中国抒情诗的最高成就

两者先后开创了写实主义和人本主义,浪漫主义和个性主义道路的创作

两者并称是中国诗歌从集体创作走向个人创作完成的标志

两部诗集所代表的风格与传统展开的宽广的容和影响,具有千古垂的意义和同等的价值

2. 《诗》是怎么被称为“经”的?何谓“四家诗”?

答:最初,孔子只是把《诗三百》作为讲课的教材之一,后来《诗三百>>与其它先典籍一样遭火焚烧,失传。直到汉惠帝撤销了“挟书律”,天下相对太平了,加之汉献王广求博士,追搜古书,《诗三百》才复流传。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一统政策的规之下,《诗三百》终于自为之尊

并摇身成经。解读任务就更显重要起来。当时见解读并传授诗经的共四家,即历史上所谓的四家一一气质辕固,鲁之申培,燕之婴,之毛亨和毛苌

3. 《诗经》中的风雅颂是怎样划分的?何谓六义,四始,四诗?

答:15国风共160片,直接放映了下层民众的思想,情感,愿望。105篇雅,表达士大夫的心态,

有大量的针砭时弊,怨世忧时作品。40片颂,反映了周朝的宗庙祭祀和先王的功德,正是地描绘了周民族以农业立国的社会特征和西周初期农业生产的情况

诗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四始:风,大雅,小雅,颂四门中的第一篇,分别是〈关雎〉〈文王〉〈鹿鸣〉〈清庙〉

四诗:南,风,雅,颂

4?怎样认识《诗经》的文学解读与精血解读?试以其中的诗歌为例进行文学解读

答:所谓经学解读即以儒家的历史意义与文化原则为解说《诗经》的基本依据,将诗经作为儒家干预政治的手段和伦理教化的工具,对诗经的意义系进行偏于政治意义与伦理意义的历史解释和伦理附会。

文学家解读则放弃市经济与伦理政治层面的解释,也不把诗经作为对历史事件曲解美刺的声音,而是基于文学形象与情感的把握去触摸初民那丰富久远的心灵情怀。

《关雎》首章以雎鸠和鸣而后兴,引出一位贤淑的好姑娘,这位姑娘正使君子心仪而合适的配偶。次章以采荇为喻,“参差”是荇菜长短不齐的样子,“左右”又到处寻找的意思。菜刀如意的荇菜不容易,所以要下功夫,得到淑女也不容易,无论何时都要追求她。三章则更加深了对他的思念,思念深挚绵长,以致辗转反侧不能入睡。四五章复以采荇为喻,想象一旦求得她,已和美的音乐迎接她,最终要使心上人高兴,表达了作者如若梦想实现建那个怎样欣喜的情景。

5. 试分析《湘夫人》的思想容与艺术特性

答:《湘夫人》反映了原始民族的生殖崇拜和以美色媚神的心愿。楚文学则对这一生命礼俗进行艺

术的升华,将之提升为浪漫深情的男女关系。全诗歌唱了水神间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寄托了诗人对民间纯朴真挚的爱情和善美生活的拳拳憧憬。同时也反映楚地人们与自然界的和谐。因屈原以灵魂的参与为诗歌,故精神不遇的愁苦之情,深深寄予再请人深信阻隔,心意不通的情绪表达之中。

《湘夫人》从神话取材,在神话的故事与气氛中借景抒情,不仅借现实之景抒情,还借假象之景和

幻想之景抒情,显着故事的热情与活力。那缥缈的水波,洞庭湖的落叶,美好的想象,热情的憧憬。在秋风与愁思的丰富意象中,蕴涵文化深意,语言曼妙,表现了楚文化的风情。

6. 《蒹葭》的中心意象和象征意义

答:《蒹葭》一诗通过男主人公反反复复,艰难曲折的追求过程中的心理感受,塑造了一位在水的那一方,扑朔迷离,飘渺难求得伊人形象。

在深秋早萧瑟凄凉的环境中,男主人公的追艰难而执著的,但是他无论如何努力,伊人却总是飘渺恍惚,远在水的那一方,不能被把握道。伊人的形象总体的特征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就这首诗本身来说,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一首直接描写青年男女爱恋追求的诗歌,然而,这首诗歌通

过男主人公悉尼曲折的心理感受的把握,所表达的人生感受有远远的超过了它所具体创造的具体形象本身。那种对事物扑朔迷离,求之不得,感受到他的“可望而不可及”的性质的心理状态,有时在人类生活中经常可以体会到的,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心理感受,所以,伊人这一形象又可以说是超出了爱情追求的对象,而具有丰富深刻的象征意义的。如:对理想的追求,对贤人的求索等,对一切可望而不可及的事物的追求,都可以包含在此围之。

7. 如何理解屈原怀沙自沉?

答:在屈原有着一个强大的观念:对天的绝对信任。他认为在天的决裁下,一切都会正大合理。可现实却恰恰相反,这是充满理想主义信念的屈原在观念方面陷入深深的痛苦中,在精神上感到无家

可归。而且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屈原的一生怀着忠君爱国爱民地理想。而出国的沦陷,使他在现实实践层面保持的理想全部化为乌有,作为政治家的使命和能够体现其人生价值的每一条路都被堵死。严峻的现实使他的人生变得没有了目标和方向,没有了追求和动力。最终他选择了死来坚持

理想,完善人格,与黑暗现实对抗到底。

8. 简述先历史散文的主要特点及其主要特点

答:我国古代第一部历史文集是《尚书》,是以记言为主的历史。《春秋》时鲁国的编年史,经孔子修订。《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是配合《春秋》的编年史,《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为古文,《公》?《谷》为今文。《左传》的文学特色:文学性的剪裁和历史事件的故事情节化。刻画人物性格神形毕现,有立体感。生动的场面描写和生动的

细节描写。善于叙写外交辞令,理富文美,《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史,以记言为主,故称《国语》。《战国策》杂记东周?西周及.齐.楚....燕.宋.卫.各国之事,经西汉向整理编订,成三十三篇,定为现名。《战国策》的为学特色:铺辨丽.夸恣肆的风格。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摹绘人物,形貌毕肖。引譬设喻,善用寓言。

9. 简述先诸子散文的主要著作及重要特点

答:1.春秋末至战国初,有《老子》《论语》和《墨子》。《老子》简篇短幅,《论语》也为简短的语录,但都辞约丰富。《墨子》均有论说文的基本规则,但质朴无华。2.战国中期,有《孟子》《庄子》。往往是长篇大论,说理畅达,文辞富赡,很多篇形象生动,比喻.寓言叠出,有较厚的文学色彩。

3.战国后期,有《荀子》和《非子》。它们论题集中,逻辑严密,才、说理透彻,是先说理文的高峰。总起来看,先散文的发展趋势,是由简而繁,由疏而密,理法和逻辑不断增强。

10. 孔子的核心思想?怎样理解?

答: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仁”是德的总称,《论语》上所提到的德,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仁”的部分容。只有部分之和才能显示“仁”的全貌,只有所有德之和才是最高层次的“仁”

“仁”是一切道德之和的总称。“仁”的意义,“仁”的境界,绝不是这个字本身的意义所能说明的了的。任何一种哲学思想,都是围绕着一种信仰的核心而展开的。只要抓住这个核心,就能解开它所包含的一切谜底。孔子的学说中,他反复强调这个“仁”字,为了进入“仁”的境界,要“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同时,“仁远乎能!我欲兴,斯仁至矣”。孔子的教导重点是从实际的行动中去体现真实的后意;用他的话说就是体现上天之遣,。所以“仁”的容几乎无所不包,它是贯穿于公、孔子学说的一条主线,也是孔子教导人们如何思想.如何行动的一条主线。11?谈谈你对孔子提倡的“仁”的理解。

答:1.仁者,爱人。使社会人际关系的和谐仁爱来规社会秩序。它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并由此建立了个人修身,到治国平天下的社会政治治理的一套理论体系。在儒家思想体系之中以仁爱作为普通人以至君主的修身原则,主建立和谐的有利于人性发展的社会伦理道德的秩序体系,是一种进步的

人文思想。2?孟子:主性善,人性本善,凡是人,不管怎么样,总有四心,即仁义礼智四种道德意识,性善论是仁政说的基础3?老子:《老子》又称《道德经》今本《老子》全书共五千繁言,故又称《老子五千文》,西汉河上公曾作《老子章句》将《老子》分为81章,称前37章为《道经》,后44章为《德经》,名之《道德经》

12. 试述《史记》和《汉书》的史学成就

答:《史记》是一部通史,上起黄帝下至武帝,记述了三千年的历史发展情况。它开场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体裁,全书包括十二本纪.八书.十表.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起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专记西汉一代的历史。他的体例基本承袭“史记”,仅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共计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

13. 晋士人的人格特征,精神风貌

答:表现:率真脱俗?潇洒自然.蔑视礼法.纵情任性?我行我素….

表现的意义:1.自我意识觉醒:是个体生命价值的发现。在社会动荡,王权衰落,儒学衰微,形成的社会思想解放的潮流中,晋人士摆脱了儒教的伦理道德约束,在人的历史价值之外,发现了个体生命价值的意义,并以之看自我,肯定了本性与情感的价值,以之看世界看自然,发现了审美的愉悦。2?反传统,反礼教,以叛逆和反抗,表现自己的思想与黑暗政治.高压统治的对立。虽然在某些士人那里“晋风度”流域反社会,偏狭与狂傲的形式,但晋风度的主流对于中国文化?中国社会

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产生了深远影响。(这种人的个体生命的价值的发现,,使社会历史的

进步有可能关注多数个体的需要,而不仅是以少数统治阶级的愿望作为历史的标准和参照。使社会有可能更合理的发展)

建安时代是晋时代人的自觉的起始点,西晋时未经风度充分表现的中心期,而东晋的渊明则表明了晋风度的最高形态,是人的自我价值发现的一种深化,也代表了晋文学的最高成就。

14. 司马迁在《垓下之围》中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段塑造了一个怎样的项羽形象?

答:艺术手段:

(一)通过三个场面描写,塑造一个悲剧英雄形象

(二)借气氛渲染表现悲剧色彩。如四面楚歌一段“写英雄使卤之悲,至此极矣”(清,吴见思)(三)通过人物语言,动作方面的细节描写生动传达人物心理,性格。如快战中连斩数将,说到做到,展露了他的勇猛无比

(四文末太史公语。既肯定了项羽的功绩,又指出其失败的自身原因“自矜功伐”,崇尚武力,即

最终不能觉悟的可悲形象的塑造:

司马迁写人物传记,善于在历史事实的关键环节进行合乎情理的艺术加工。“虞兮虞兮”的各,“天之亡我”的反复呼号,嗔目吓退吕马童数里的气势,宁死愧见江东父老的诉说,将宝马赠与乌江亭长的举动,这些有血有肉的细节加工,明显收到使人物性格突出,情致丰赡动人的艺术效果

15. 为什么说杜甫的《羌村三首》更具有诗史一位?

答:将杜诗称为使史始于唐末,主要是由于杜甫生逢乱世,首开了一时事入诗的先河,认为“读之可以知其世”,杜诗第一次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广泛,全面地将“安史之乱”时期的社会现实祭坛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详实,连续地描绘出来,不仅具有历史的真实性,证据性,同时,又有历史的认识性,总结性:杜诗的诗史性质更重要的涵还在于杜甫以形象的手段,描绘了比历史更为广阔的更

为具体的社会人生画卷,并寄予了强烈的悲欢感受,尤其是忧国忧民的情怀。《羌村三首》就是他

记叙自身经历而折射出历史面目的代表诗篇,是他饱经忧患的生命与历史相随的深沉歌唱。此诗选

取了诗人自己在“安史之乱”中一次偶然生还的经历,在与妻子,与家人,与交流所的典型生活琐事中,以小见表现了离乱的心理,战火的残酷,民间的疾苦及国破的悲情。深沉寄予了诗人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儒者情怀以及战争中普通人性的美好,是深刻而形象反映“安史之乱”系列作品中的代表16?《前赤壁赋》中的情景理是怎样结合到一起的?

答:这是一篇情景理都很丰富的文章,通篇一景物来贯穿。在景物描摹的基础上进行抒情和谈理。

作者开篇就进入到对风月山水的描写之中,江月辉映,清风徐来的意境表达了左和酣醉其中快乐的心情,又有酣醉其中的萧声引出了客人的思古之情,并借操的诗句和操这样的历史人物的悲叹,表达了历史虚无和人生无寄的感慨,就此,文章开始了由景入论的转折。最后,作者仍从眼前的明月,清风为议论的前提和容,表达出了变与不变的对历史人生观的辩证思考,在风月山水的启发中,真正表达了深层的快乐,做到了因景生情,借物寓理,实现了全文诗情画意与议论理趣的完美统一

17. 楚辞德文体有哪些特点?

答:1楚辞是具有浓郁地方文化色彩的诗歌类型。是楚文化的代表。

2 较之于诗,楚辞“其思甚幻,其言甚长,其文甚丽,其旨甚明,平心而言,不尊矩度。“具有个性化特征和浪漫主义手法

3 在体制上章法宏篇,手法上铺描述和象征。以五七言为主,兮字的运用重多,是楚辞的特色

18. 简述楚辞的产生与楚地文化及乐曲和民歌的关系

答:楚辞的产生是北方中原文化的积累,南方巫术文化的发展。它是诗人在南北文化河流的人文土壤滋润下的自身命运与时代召唤双向激发的结晶。楚文化具有独特的历史传统和政治经济生活,同时具有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地域文化,并在楚文化发展中,不断与中原文化交流,在这样的文化积淀下,楚辞应运而生。楚辞的

具体样式脱胎于楚地的歌谣,但也摆脱了篇幅短小,语言简朴的歌谣形式,得以使用华丽的文辞,容纳丰富的涵,表现富赡的情怀

19. 先散文,谈感想

答:1如“富与贵,人之所欲也……”

破题,先解释涵义:人性欲望与道德利益,扩展到儒思想体系中的意义:修身与治国的关系

2如“大丈夫,富贵不能淫……”

解释原文涵义,修身达到最高标准,建立了不可移易的道德观与坚贞的心智。孔子:“仁人志士有杀身以成仁,无求而害仁也”:扩展:信仰,道德,与人生:结合现实

20 ?谈谈对逍遥游寓理于形象中的理解

答:善于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情节性很强的寓言故事使深邃抽象的哲理变得形象具体,充满情感。《逍遥游》由幻想出的寓言故事构成,言在此而意在彼,大大增加了文章的文学形象性,作品充满了瑰奇幻丽的浪漫主义色彩。通过这种充满暗示性的表现方式创造了一个超越时空,不辩古今,有无限阐释的可能性的艺术境界。

21. 《史记》的文学价值答:《史记》是一部成一家之言,洋溢激情与个性的文学著作,在继承先文学的基础上,成功地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语言艺术堪称典,代表了顾问的最高境界。不仅是历代正史的开山之作,而且也成为以后两千多年中国叙事文学的楷模。它具有诗的意蕴和魅力,形式上是历史,但它也许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抒情篇章

22. 谈谈项羽的功过评论

答:朝的暴政引得天下大乱,项羽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多少封地,也没有依靠权势。仅仅是白手起家揭竿而起,几年便带领各诸侯灭,自称“霸王”,取得了前无古人的成就,这充分显示了项羽的政治和军事才能。然而,在这种大好的局面下,却由于他的目光短浅,刚愎自用,一心只想回家乡显示战绩而放弃扼守观众建都城,杀义帝而自立为王。一意孤行,想以武力武力治国,很快就亡国了,自己也自刎乌江。

23. 骈文与“古文”行文的不同特点。

答:“骈文”又名骈俪、俪文、俪偶、四六、今体、时文等,是以对偶句为主、介于散文和韵文之间、讲究用典和藻饰的美文。骈文兴于晋,盛于南北朝。

骈文的美学特征

1、对称美(对仗)。“骈俪”二字形象地概括了骈文的主要特点,即通篇基本由对仗工整的俪词组成。

2、含蓄美(用典)。骈文几乎非用典不可,且以多取胜,以巧擅长。

3、色彩美(藻饰)。骈文是最重文采的文体,其华美浓丽的文辞,呈现出图画般的色彩,令人赏心悦目。

4、音乐美(调声)。诗歌有严密的格律,散文不讲究格律。骈文介乎两者之间,讲究大致的格律,平仄协调,声韵和谐,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古文”作为文体的概念始于中唐,由愈首创。纵观中国文学史,“古文”所指中国古代散文,主

要包括两方面的容:一是先两汉的传统散文,一是有唐宋古文家开创、后世沿用的新体古文。单行奇句

句式上参差不齐,行文自由、无拘无束,表情达意自然顺畅。散文在句式、行文方面千变万化,错综离合,挥洒自如,但有时过于琐碎,缺乏精练之功;气势顿挫开合,雄峻朗畅,但有时过于喧嚣,缺乏从容娴雅之态;辞色过于朴淡,会显得枯燥无味;语言不加雕琢,易使人感觉过于直白,寡淡无味;不注意适当调整音节,有时显得杂乱无章,缺乏韵味。

24. 盛唐诗的风格多种多样,人们用“盛唐之音”评价盛唐诗,其意义何在?

答:“盛唐气象”和“盛唐之音”都源于人们对盛唐诗歌的评价,但后来有人用“盛唐气象”来形容包括诗歌、音乐、绘画、书法、雕塑等在的一切盛唐艺术,而“盛唐之音”则专指诗歌。

意义:①“盛唐之音”概念的出现,实际上反映了人们对盛唐诗高度成就的推崇和对盛唐诗特质的认识。

②“盛唐之音”是盛唐时代精神在诗歌中的反映,它既表现在思想容上,也表现在艺术形象、表现手法上,因为盛唐诗的思想与艺术是融为一体的。

容:①风骨遒劲(雄壮刚健的风骨美);②兴象玲珑(情景交融、含蓄、蕴藉的意境美);

③自然平易(率真平易的自然美)。

诗作鉴赏参考

《宣州晀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答:白处于盛唐时期,拥有盛唐的文化精神和理想主义,他的诗歌总体上也显着一阳刚之美为特征的积极浪漫的抒情主义品质。具体而言,他的抒情个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理解:

1.白常使用醉态狂幻的直觉思维,抒情常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侧重抒发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事物和具体事件细致描述。如在等楼歌中,白一开始就关注自己的心情怀,以喷发式的语言将自己在历史和现实

的回顾中激荡起来的情感,毫无节制的表达出来,即“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2 .白的诗歌往往以借助发之无端,奇之又奇的想象进行抒情,他尤其爱好极度个性的夸和比拟,如在此诗中,为了表到他的壮思,他用“欲上青天揽明月”这样极度的夸和比拟,为了表达个人的忧愁,他用不歇的流水进行比拟等。

3?白的诗中不乏清新明丽的意象但更多的时装为有力的意象,如长风.明月.高山,酒等。这些

意象的使用都强有力体现白诗的阳刚之美。

最后,白的语言也极富个性,属于亦散亦骈,既无所顾忌,脱口而出,又浩荡酣畅,气韵天成,兼清真与豪气的双美。如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都是这类不加雕饰,纯净绚丽的,又饱含力量的语言。正是白的人格精神和个性风采,与他的抒情个性互为表里,终于成就了白诗仙的文学地位。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自可留。

答:诗在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所谓“空山”,乃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空山两字点出此处有如此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天色已晚,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连,在月光之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诗人

是心智高洁的人。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也正是使人追求的理想境界。这两句写景如画,随意挥洒,毫不着力,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的歌声小雨,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边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没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在这青松明月之下,生活着这样一群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这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此二句尤显技巧,却不着痕迹。诗人先写“竹喧” “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分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有真实情感。

诗的中间两联通是写景,所绘之景宁静,优美,有生意盎然。作者善于从自然景物中选取有特征的片断,用简洁的笔墨,白描的手法加以勾画,不事词藻而自然入妙;又善于把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结合起来写,造成强烈的可感性。而且这两联各有侧重。颔联侧重写物,颈联侧重写人明构成衣服

人与自然和谐的画面。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诗人了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既然诗人是那样的高洁,而他在那貌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一个世外桃源,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说:

“随意春芳歇,王自可留!”本来,《楚辞招隐士》说“王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的体会恰好相反,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纯净淳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定归隐了

诗前三联都写景,在表现自然美中,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诗人通过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渭川田家》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答:夕阳西下,夜幕降临之际,诗人面对一幅天然自乐的田家晚归图,油然而生羡慕之情。诗的核心是一个“归”字。

诗首先描写夕阳斜照村落的景象,渲染暮色苍茫的浓烈气氛,作为总背景,统摄全篇。接着,诗人一笔落到“归”字上,描绘了牛羊徐徐归村的情景,使人很自然地联想起《诗经》的、中的诗句,

“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牛羊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人痴情地目送牛羊归村直至莫如深巷。就在这时,诗人看到了更为动人的情景:柴门外,一位慈祥的老人拄着拐杖,正迎接着放牧归来的小孩子。这种朴素散发着泥土的芬芳的深情,感染了诗人,似乎也分享到了牧童归来的乐趣。顿时间没他感到这田野上的一切生命,在这黄昏时节,似乎都在思归。麦地里的野鸡动情地叫着,那是在呼唤自己的配偶;桑林里的桑叶已所剩无几,蚕儿开始吐丝作茧,营就自己的安乐窝,找到

了自己的归宿了。田野上,农夫三三两两,扛着锄头下地归来,在田间小道上偶然相遇,亲切絮语,有点乐而忘归。诗人目睹一切,联想到了自己的处境和身世,十分感慨

自开元二十五年(737)宰相九龄被排挤出朝廷之后,王维深感政治上失去依傍,进退两难。在这种心绪下他来到田野,看到人皆有所归,唯独自己彷徨中路,怎能不既羡慕又惆怅?所以诗人感慨系之地说:“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其实,农夫们并不闲逸。但诗人觉得和自己担惊受怕的官场生活相比,农夫安然得多,故有闲逸之感。《式微》是《诗经邺风》中的一篇,诗中反复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