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专题复习试题及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专题复习试题及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专题复习试题及答案

专题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一、选择题

1.辽宁农民在给毛泽东主席的信中说:“我们祖祖辈辈做梦都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信中“这个梦想实现了”的原因是()

A.土地改革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D.“大跃进”

[解析]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实行土地改革,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2.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要求一定的基础,个体小农经济条件下是不可能出现机械化的。正是农业合作化使得农业机械化成为可能和现实,因为无论是农业机械还是化肥的使用,都只有在农业已经形成了合作化的大规模经营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实现。材料表明农业合作化的意义是()

A.推动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B.提升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使广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D.提升了农民抗灾防灾能力

[解析] 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不可能出现机械化”“农业机械还是化肥的使用”等信息可知均与农业机械化有关,以此推断出正确答案选A。

3.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斯德哥尔摩的演讲中说:“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这里的“公共食堂”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A.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B.“大跃进”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

[解析] 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去公共食堂打开水”

的信息可知与人民公社这一政社合一组织有关。故选C。

4.下面漫画创作于“大跃进”时期,它反映了当时广大农民的“梦想”。这类“梦想”落空的主要原因是因为()

A.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B.民主法制建设欠缺

C.自然环境恶劣

D.缺乏建设经验

[答案] A

5.中国粮食生产年增长率从1957—1978年间的2.1%提高到1979—1984年间的4.9%。粮食生产年增长率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成立

[答案] B

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列有关其产生的积极影响叙述正确的有()

①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②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③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④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D.②③

[解析] D土地改革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据此排除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获得了土地的使用权,而非所有权,排除④。故选D。

7.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毛(泽东)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小平)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材料中所说的后一个“改变组织方式”指的是()

A.深入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B.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实现土地归农民所有

[解析]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农业生产率。故选C。

8.改革开放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的“分地”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时的“分地”相比,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

①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②都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③农民都获得了土地所有权④普遍得到当时农民的好评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获得的是土地的使用权,所有权仍然归集体。故③叙述有误,排除含有③的选项。故选B。

9.某陈列馆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变革”图片展。现有以下四幅图片,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④③B.②③①④

C.④②③①D.③①②④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10.读图,回答问题。

图(a)农民丈量分配土地

图(b)公共食堂

图(c)凤阳小岗村

农民大包干“契约”

(1)图(a)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有何意义?

(2)图(b)反映了中国农村的哪一历史事件?同时期还有哪一历史事件?对我国经济有何影响?

(3)图(c)反映出农村开始进行怎样的改革?这一改革最先是从哪个省开始的?

(4)请你结合所学知识,为家乡新农村建设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答案] (1)事件:土地改革运动。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影响:挫伤了广大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遭到破坏。

(3)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安徽省。

(4)减轻农民负担;调整产业结构;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工业支持农业;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保障机制等。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土地改革前,占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总耕地的50%以上。他们凭借占有的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这种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土地改革后,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这就影响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

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改革开放后,在中央指导下,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1)材料中的“这种制度”指什么?为了废除这种制度,孙中山在革命纲领中提出了什么主张?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什么法律?

(2)为了改变“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状况,我国政府引导农民参加了什么组织?

(3)改革开放后,哪项土地政策使“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4)从上述土地政策的变化中,你得出了什么认识?

[解析] 本题材料讲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调整土地政策的情况,旨在探讨中国农业的发展历程。第(1)(2)(3)问属于基础知识问答。第(4)问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根据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的成就和失误可以得出认识。

[答案] (1)封建土地制度。平均地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农业生产合作社。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在改革过程中要重视民生;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农业的发展是国家各项事业建设的基础。

专题二改革开放

一、选择题

1.“改革开放对中国人来说,绝不是一个普通的概念,它不仅意味着历史性的关键抉择……开启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伟大改革。”改革大幕开启的标志性会议上所作的历史性决策是()

A.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确立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D.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解析]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故选D。

2.“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影响是()

①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②土地成为农民的私有财产③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④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 C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质是土地仍然归集体所有,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自主权(使用权),没有所有权,②表述错误。故选C。

3.关于下面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A.政企分开,增强企业活力

B.缩小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C.实行按劳分配的单一分配制度

D.逐步把大中型企业转化为小型企业

[解析] A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国有企业改革。国企改革的措施是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增强企业活力。故选A。

4.拥有临海的便利交通,靠近港澳的区位优势,依靠国家优惠的政策,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使深圳等地成为一个伟大的支点。铸造伟大的支点的措施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设立经济特区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D.实行“一国两制”

[解析] 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1980年,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拉开了对外开放的序幕。

5.2015年4月,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同步挂牌成立。这体现了我国() A.稳步推进改革开放

B.开始设立经济特区

C.继续贯彻“一国两制”方针

D.逐步增加沿海开放城市

[解析] A成立自由贸易试验区,与对外开放有关,是我国稳步推进改革开放的体现。故选A。

6.下图是我国早期对外开放示意图,从图中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A.早期的经济特区主要集中在广东、福建两省

B.浙江是我国经济特区最集中的省份

C.在经济特区采取特殊经济政策

D.台湾地区是特区主要的贸易对象

[解析] 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图片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从图片中可得出我国早期经济特区(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均集中于广东、福建一带的信息,故A符合题意。

7.前世界银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曾讲道:“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得出这一认识的主要依据是中国() A.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建立了经济特区

C.开放了14个沿海港口城市

D.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 D本题考查我国改革开放后几项重大决策的时间。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故选C。

8.学习历史要注意归纳与总结。下图是陈老师上课时的板书设计,请你为该板书内容设计一个恰当的主题()

A.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B.改革开放

C.中国国际地位的显著提高

D.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

[解析]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9.一名外国官员在评价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时说:“中国的经济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正沿着一条正确的道路稳步前进。”这条正确的道路是() A.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B.照搬斯大林模式的道路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人民公社化道路

[解析] C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二、非选择题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9年1月1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出现了一位中国老人的画像,其标题为“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材料二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过多地干预着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导致企业活力不够,效率不高,缺乏竞争力。因此“松绑”成为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最强音。

材料三历史进入了21世纪,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在工业、农业、科技等领域取得了辉煌成绩,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新时代”始于中共的哪次会议。邓小平成为《时代》周刊封面人物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制约国有企业发展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有企业的“松绑”是怎样进行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案]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带领中国人民实行改革开放。

(2)政府过多地干预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或政企职责不分),企业的经营权集中在政府手中,企业没有自主权。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20世纪,我国先后发生三次伟大革命……第三次革命是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引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广阔道路,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明前景。

(1)“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开始于哪一年?以什么事件作为突出的标志?

材料二邓小平明确指出,还是叫特区好,陕甘宁开始就叫特区嘛!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2)1980年建立的经济特区中,哪个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继经济特区之后,国家进一步开放沿海港口城市,请举出两个。

材料三习近平指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3)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走过了艰难曲折的道路。综合上述三则材料,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案] (1)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深圳。天津、大连、秦皇岛、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任选两个即可)

(3)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言之有理即可)

专题三祖国统一与外交成就

一、选择题

1.“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为结束海峡两岸的分离状况,我们提出的基本方针是()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民族区域自治

C.改革开放

D.和平共处

[解析] A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不久,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故选A。

2.“两岸之道,唯和与合,势之所趋,事之必至。期我同胞,终能秉持九二共识与汪辜会谈之谛,续写协商与对话新页。庶几可告慰先生也。”汪道涵唁辜振甫逝世电文中提及的“九二共识”是指()

A.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加强两岸合作交流

D.反对“台独”分子和国际反华势力

[答案] B

3.国际社会曾高度评价中国倡导了“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差异的外交概念”。这评价的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杜鲁门主义

C.改革开放政策D.贸易自由化

[解析] A1953年,周恩来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4.“它是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开展活动,冲破美国的孤立和遏制政策,扩大对外交往的有力武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实践检验,它不仅成为我国对外政策的基石,也逐渐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这段材料评述的是()

A.“一国两制”构想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求同存异”方针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答案] D

5.1972年,有人对尼克松说:“从1950年到1971年,华盛顿送上月球的人比派往中国的人还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苏联干涉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

C.中美之间没有共同利益

D.美国政府敌视中华人民共和国

[解析] D本题考查中美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这造成了中美之间长期处于敌对状态。故选D。

6.1972年,周恩来总理对美国总统尼克松说:“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这次握手最直接的成果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