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及其对策探析

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及其对策探析

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及其对策探析
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及其对策探析

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及其对策探析

摘要:国际收支是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居民之间的全部政治、经济、文化往来所产生的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记录。研究和探讨国际收支对于制定对外经济政策、提高竞争力、促进收支平衡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从近几年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的原因、促进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的对策等三个方面论述了我国国际收支问题。

关键词:国际收支;现状;对策国际收支是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居民之间的全部政治、经济、文化往来所产生的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记录。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状况主要由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决定而经常账户的盈亏取决于一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金融账户则主要决定于金融市场的利率、风险、投资报酬率与其他非经济因素的变动。从动态上讲国际收支活动描述了一种经济现象反映了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全部对外往来的货币收付活动。就静态而言国际收支描述了一国与其他国家之间货币收支的对比结果把这种结果加以系统地记录就形成了国际收支平衡表。我国国际收支模式非常特殊自20世纪90年代除个别年份外呈现出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特别是21世纪以来双顺差规模出现迅速扩大的趋势。正是由于这种国际收支双顺差所引起的外汇储备的过快增长导致了我国目前一段时间货币政策的主要任务是对冲银行体系过多的流动性。近两年

来我国国际收支失衡日益引起国内外相关学者的关注。一、近几年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根据国家外汇局公布的数据显示由于货物贸易顺差大幅度上升20__年经常项目实现顺差1608.18亿美元同比增长134.23%占我国国际收支总体顺差的比例上升为72%主要是因为货物贸易顺差大幅上升。根据国际收支统计口径20__年我国货物贸易顺差1342亿美元增长128%。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629.64亿美元同比下降43.1%原因主要是由于对外投资增长较快“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由顺差转为逆差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占20__年中国国际收支总体顺差的比例下降至28%。20__年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的逆差分别为49亿美元、40亿美元。在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的推动下外汇储备增长2089.4亿美元比20__年增长了22.6亿美元特别提款权增加0.05亿美元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减少19亿美元。20__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达到8189亿美元。“净误差与遗漏”出现在借方为168亿美元相当于国际收支口径下的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的1.21%在国际公认5%的合理范围以内。20__年我国的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2.42万亿美元比20__年增长27%占GDP比重进一步上升到109%。国家外汇局在《国际收支报告》中指出这表明我国经济对外开放度进一步扩大与世界经济的融合更加紧密对外经济运行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增强。 20__年国家继续运用货币、财政等政策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金融体系改革取得进展整体稳健性增强。中国人民银

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积极发展外汇市场放宽汇价管理。自20__年7月21日起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弹性逐步增强外汇市场参与主体不断扩大。 20__年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对外开放迈上新的台阶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稳步推进汇率弹性提高。国际收支延续“双顺差”的格局经常项目实现顺差2498.66亿美元同比增长55.37%其中出口11444.99亿美元进口8946.3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6.66%和20.45%。我国进出口的高速增长得益于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国际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使得我国对外出口贸易形势大好。在进口方面我国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进口需求稳步增长使得我国进口持续快速发展。从整体数据来看运输是导致经常项目中的服务项目出现逆差的主要因素。其中收入210.15亿美元支出343.69亿美元逆差133.54亿美元与20__年运输逆差63.32亿美元相比同比扩大70.22亿美元。从20__年到20__年经济保持增长较快、效益较好、运行较稳的基本态势国际收支继续保持“双顺差”的格局。国际收支顺差式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在这几年里“双顺差”似乎已经成为我国国际收支的“惯例”。经常项目顺差1629亿美元同比增长78%较上年同期增幅提高了42个百分点。调整、对部分产品加征出口关税等政策执行前抢先出口货物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按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货物贸易出口5472亿美元进口4115亿美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28%和18%;顺差

1357亿美元增长70%。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902亿美元同比增长132%较上年增长1.3倍改变了20__年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下降的局面。20__年上半年外国来华直接投资流入627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4%。随着国家“走出去”战略的逐步实施对外直接投资较快增长20__年上半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出80亿美元增长21%。证券投资逆差4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244亿美元。其中我国对境外证券投资净流出15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297亿美元;我国从境外证券市场融资以及吸收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投资流入10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53亿美元。按国际收支统计口径20__年上半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80亿美元同比增长21%其中非金融部门对外直接投资78亿美元增长21%;对外直接投资撤资清算汇回6亿美元增长142%;净流出74亿美元增长17%。“双顺差”的国际收支特征使得我国外汇储备进一步增长。截至20__年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13326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2663亿美元。持续的国际收支顺差和较高的外汇储备规模有助于提升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并且增强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二、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的原因我国连续的、长期的、大幅度的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的“双顺差”已明显表现为经济的外部失衡。这既有悖于传统的国际收支结构理论又是各国国际收支结构实践中罕见的其之所以能够维持十余年之久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和国内特殊的管理体制与鼓励政策但其本身也潜伏着一定的风险引发诸多矛盾和问题。这种局面是由一系列客观

复杂的原因造成的其中既有国际的原因也有国内自身的原因。从国际上来看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紧密联系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为了寻求更优化的资源配置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产业和产品向国外的转移。而我国为了适应国际形式的发展日趋完善基础设施和优惠的法律和政策同时不断加大对外开放的步伐再加上我国具有廉价的劳动力成本这些都使得我国逐渐成为国际制造产业转移的一个主要目的地连续数年位居世界前列。同时由于我国国内金融市场比较不发达国内企业往往借助境外资本市场进行融资从而增加了资本的快速流入。而外国直接投资的发展也促进出口的增长1992年以来境外资本流入中国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保持在28.9%左右。从国内来看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了我国的持续大额顺差。(一)储蓄率过高我国经济增长失衡的根本原因是储蓄率过高。国内总储蓄率在20世纪90年代平均为GDP的40%在20__年上升至GDP的47%。尽管投资率在此期间也有所增长但储蓄快于投资的增长扩大了经常帐户顺差。当前的储蓄率和资本形成率无论与本国历史平均相比还是与其他主要国家相比均处于高位。一般认为中国储蓄率高主要是因为个人储蓄欲望强烈但

我国国际收支现状及其对策剖析

中国集体经济 ■王蕊 摘要:国际收支是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与非居民之间的全部政治、经济、文化往来所产生的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记录。研究和探讨国际收支对于制定对外经济政策、提高竞争力、促进收支平衡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从近几年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的原因、促进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的对策等三个方面,论述了我国国际收支问题。 关键词:国际收支;现状;对策 国际收支是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与非居民之间的全部政治、经济、文化往来所产生的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记录。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状况主要由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决定,而经常账户的盈亏取决于一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金融账户则主要决定于金融市场的利率、风险、投资报酬率与其他非经济因素的变动。从动态上讲,国际收支活动描述了一种经济现象,反映了一国在一定时期全部对外往来的货币收付活动。就静态而言,国际收支描述了一国与其他国家之间货币收支的对比结果,把这种结果加以系统地记录,就形成了国际收支平衡表。 我国国际收支模式非常特殊,自20世纪90年代,除个别年份外,呈现出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特别是21世纪以来,双顺差规模出现迅速扩大的趋势。正是由于这种国际收支双顺差所引起的外汇储备的过快增长,导致了我国目前一段时间货币政策的主要任务是对冲银行体系过多的流动性。近两年来,我国国际收支失衡日益引起国外相关学者的关注。 一、近几年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 根据国家外汇局公布的数据显示,由于货物贸易顺差大幅度上升,2005年经常项目实现顺差1608.18亿美元,同比增长134.23%,占我国国际收支总体顺差的比例上升为72%,主要是因为货物贸易顺差大幅上升。根据国际收支统计口径,2005

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及其对策浅谈

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及其对策浅谈 国际收支是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居民之间的全部政治、经济、文化往来所产生的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记录。论文为您编辑了“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及其对策浅谈”。 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及其对策浅谈 国际收支是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居民之间的全部政治、经济、文化往来所产生的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记录。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状况主要由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决定,而经常账户的盈亏取决于一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金融账户则主要决定于金融市场的利率、风险、投资报酬率与其他非经济因素的变动。从动态上讲,国际收支活动描述了一种经济现象,反映了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全部对外往来的货币收付活动。就静态而言,国际收支描述了一国与其他国家之间货币收支的对比结果,把这种结果加以系统地记录,就形成了国际收支平衡表。 我国国际收支模式非常特殊,自20世纪90年代,除个别年份外,呈现出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特别是21世纪以来,双顺差规模出现迅速扩大的趋势。正是由于这种国际收支双顺差所引起的外汇储备的过快增长,导致了我国目前一段时间货币政策的主要任务是对冲银行体系过多的流动性。近两年来,我国国际收支失衡日益引起国内外相关学者的关注。 一、近几年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 20XX年,国家继续运用货币、财政等政策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金融体系改革取得进展,整体稳健性增强。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积极发展外汇市场,放宽汇价管理。自20XX年7月21日起,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弹性逐步增强,外汇市场参与主体不断扩大。 二、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的原因 从国内来看,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了我国的持续大额顺差。 (一)储蓄率过高 我国经济增长失衡的根本原因是储蓄率过高。国内总储蓄率在20世纪90年代平均为GDP的40%,在20XX年上升至GDP的47%。尽管投资率在此期间也有

中国国际收支的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完整版)资料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2002-2011

中国国际收支的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国际收支的经常账户(包括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等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持续多年“双顺差”,这种现象是极不正常的。中国的“双顺差”是由各种制度缺陷、价格扭曲、宏观经济不平衡造成的,导致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福利损失。本文通过对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现象的探讨,分析其存在的原因。 一、 进入2000年以后,经常项目各项差额都有所增长,顺差额急剧上升。虽然收益项目和经常转移项目差额也在不断增长,但我国经常项目差额的变动趋势主要还是与货物和服务项差额的变动趋势保持基本一致。 2002—20011年间中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有如下特点。

(一)外汇储备增长迅速 2000 年以来外汇储备增长表现出加速趋势,外汇储备增量逐年递增,2003 年、2004 年我国外汇储备分别较上一年增长45.62%、81.8%。到2006 年年底我国外汇储备已经超过10 000 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其中全年新增外汇储备2 473 亿美元,也创下年度外汇储备增幅的历史新高。2008 年底,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达到19 460.3 亿美元,再次创下储备新高。 (二)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多年保持顺差,且顺差规模还在不断扩大中,2002—2008 年间国际收支中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均为顺差。在此期间,经常项目顺差一直保持了比较平稳的增长趋势,而资本项目变化幅度较大。 (三)货物贸易顺差是经常项目顺差的主要来源 中国的服务贸易常年保持逆差,而货物贸易常年顺差,并且顺差规模还在逐年扩大。中国对外贸易当中,货物贸易对经常项目的顺差起到了主要作用,是经常项目顺差的主要来源。(四)外商直接投资是资本项目顺差的主要来源,且仍在不断增长。这期间累计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达9 104.82 亿美元。由以上的分析,中国国际收支从2002—2008 年间保持了一个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的格局。实际上,到2010年第三季度,这个局面还在持续当中。2002 年以后,经常账户与资本账户盈余双双大幅增长。 国际收支顺差在2002年以后上升趋势更加明显。2002---2007年间,经常项目余额每年平均以40.74%的速度增长。从2002---2007年的数据中可以看出,货物与服务贸易差额是衡量我国国际收支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其中货物项目是经常项目的决定因素,在经常项目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他项目差额各年变化都不是很大,变动比较平稳。 我国的资本和金融项目包括两个主要项目,即资本项目、金融项目。资本项目包括资本转移,如债务减免、移民转移等。金融项目包括我国对外资产和负债所有权变动的所有交易,按投资方式分为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资本和金融项目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是一个与经常项目并重的大项目,是一国调节国际收支的重要项目。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加深,资本项目金额越来越大,其对我国国际收支状况及国内经济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从2002—2011年资本项目差额的折线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资本项目是逆差以外其它年份都保持了一定量的顺差。整个资本项目差额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以政府和银行间借贷款形式为主的其他投资,其次是直接投资,其一直都处于顺差状态,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所占的比重最小的是证券投资。 2002--2004年,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的波动幅度呈现出明显增大的趋势,它们之间的相互比例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02年以后资本项目顺差开始有较大增长。从2002--2007年的数据中可以发现,影响资本和金融项目的主要因素是金融项目,自2002年到2003年,直接投资余额全部都表现为大额顺差,余额在370_-470亿美元之间平稳波动。其他投资和证券投资余额的均值都表现为平稳逆差,分别为-159.83亿美元和-43.54亿美元,在2002--2007年期间,只有少数年份是顺差,证券投资只有在2003、2004年是顺差,这两者的波动幅度都比较大可以说起伏不定。2002--2007年之间资本项目的顺差主要来源于直接投资收支,这期间由于直接投资每年连续保持大量顺差,并且顺差规模持续不断的扩大,所以就保持了资本项目在大多数年份出现了顺差。证券投资收支所占比重一直比较小,对整体的影响是微乎其微,但值得关注的是其他投资收支,在许多年份中其绝对值甚至超过直接投资收支,成为资本项目收支中的主要逆差因素。短期资本项目中绝大多数都集中在其他投资项目内,按照长、短期分类来看,其他投资收支逆差主要是由贸易信贷等短期资本项目的巨额逆差造成,其中包括了资本外逃等因素的影响。 2002年以来,我国的进出口总额一年一个台阶,其中货物项目差额始终为顺差,而且均值达到了1483亿美元。货物项目差额一般比经常项目差额小,2003年之后,经常项目差

084418_影响国际收支状况的因素分析

影响国际收支状况的因素分析 0951466 28 摘要:国际收支发展状况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中备受关注的问题。通过学习国际金融这门课程,我对影响国际收支状况的因素有了更深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关键字:国际收支,内部因素,外部因素 通过对近几年来我国国际收支数据的简单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多年来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多年来呈现出双顺差,一是经常项目顺差主要源于进出口顺差,出口加工贸易所占比重较大;二是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主要源于外商直接投资的持续增长。这两方面在影响国际收支的各个因素中都有体现,主要从内外两因素着重分析。 (一)、内部因素 1、高储蓄和低消费 储蓄相对过剩从内外部经济的联系看,外贸差额实际上等于一国的净储蓄额(储蓄-投资=出口-进口)。因此,经常项目盈余在国际经济学中通常也被为对外净投资,我国经常项目连续盈余十二年来突出反映了我国相对储蓄过剩的问题。对于居民而言,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居民在医疗、住房、教育费用及养老方面还承担着更多的责任,所以居民对自己的收入不是积极的消费而是放在手中进行预防性储蓄,导致预防性储蓄占了很大比重,而储蓄与投资之间的差额便形成经常项目的余额,出现经常项目顺差。储蓄相对过剩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投融资体制低效,金融市场欠发达,微观经济主体信用度不高。 2、政策性因素 (1)过度依赖出口的经济发展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改革了外汇管理体制和外贸体制,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实行鼓励出口和奖出限入的政策,其特点是大力鼓励出口,放松进口。对出口制成品减免关税、外销退税和给予出口补贴;对出口部门所需的原材料、零配件和机器设备进口,减免关税或减少进口限制;给出口商提供一定比例的进口限额和许可证等。同时,在外汇和汇率政策上,除给出口企业和出口商优先提供外汇或实行“外汇留成”、“出口奖金”等。通过出口导向的贸易战略和不遗余力的引进外资,外贸出口已成为拉动经济发展功重要手段之一,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我了我国经常性项目的贸易顺差。 (2)汇率信号扭曲 汇率是内外经济关系的连接点,汇率变化会引起资源在国内经济部门与涉外经济部门的流动,从而影响资源配置的效率。由于汇率信号扭曲,导致国内资源过多流向贸易品部门(制造业),非贸

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及现有政策的利弊

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及现有政策的利弊 一、近几年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 根据国家外汇局公布的数据显示,由于货物贸易顺差大幅度上升,2005年经常项目实现顺差1608.18亿美元,同比增长134.23%,占我国国际收支总体顺差的比例上升为72%,主要是因为货物贸易顺差大幅上升。根据国际收支统计口径,2005年我国货物贸易顺差1342亿美元,增长128%。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629.64亿美元,同比下降43.1%,原因主要是由于对外投资增长较快,“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由顺差转为逆差,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占2004年中国国际收支总体顺差的比例下降至28%。2005年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的逆差分别为49亿美元、40亿美元。在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的推动下,外汇储备增长2089.4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了22.6亿美元,特别提款权增加0.05亿美元,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减少19亿美元。2005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达到8189亿美元。“净误差与遗漏”出现在借方,为168亿美元,相当于国际收支口径下的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的1.21%,在国际公认5%的合理范围以内。2005年,我国的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2.42万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27%,占GDP比重进一步上升到109%。国家外汇局在《国际收支报告》中指出,这表明我国经济对外开放度进一步扩大,与世界经济的融合更加紧密,对外经济运行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增强。 2005年,国家继续运用货币、财政等政策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金融体系改革取得进展,整体稳健性增强。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积极发展外汇市场,放宽汇价管理。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弹性逐步增强,外汇市场参与主体不断扩大。 2006年,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对外开放迈上新的台阶,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稳步推进,汇率弹性提高。国际收支延续“双顺差”的格局,经常项目实现顺差2498.66亿美元,同比增长55.37%,其中出口11444.99亿美元,进口8946.3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6.66%和20.45%。我国进出口的高速增长得益于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国际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使得我国对外出口贸易形势大好。在进口方面,我国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进口需求稳步增长,使得我国进口持续快速发展。从整体数据来看,运输是导致经常项目中的服务项目出现逆差的主要因素。其中收入210.15亿美元,支出343.69亿美元,逆差133.54亿美元,与2005年运输逆差63.32亿美元相比,同比扩大70.22亿美元。 从2003年到2007年经济保持增长较快、效益较好、运行较稳的基本态势,国际收支继续保持“双顺差”的格局。国际收支顺差式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在这几年里,“双顺差”似乎已经成为我国国际收支的“惯例”。经常项目顺差1629亿美元,同比增长78%,较上年同期增幅提高了42个百分点。调整、对部分产品加征出口关税等政策执行前抢先出口,货物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按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货物贸易出口5472亿美元,进口4115亿美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28%和18%;顺差1357亿美元,增长70%。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902亿美元,同比增长132%,较上年增长1.3倍,改变了2006年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下降的局面。2007年上半年,外国来华直接投资流入627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4%。随着国家“走出去”战略的逐步实施,对外直接投资较快增长,2007年上半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出80亿美元,增长21%。证券投资逆差4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244亿美元。其中,我国对境外证券投资净流出15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297亿美元;我国从境外证券市场融资以及吸收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投资流入10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53亿美元。

浅谈国际收支申报的现状及建议

浅谈国际收支申报的现状及建议 平阴支行赵悦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和国际金融体系的日益融合,一国的涉外经济交易状况对其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际收支统计是了解一国对外贸易、服务、资本及金融交易情况,衡量储备资产充足程度的基础性工具,也是掌握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趋势,规避外部风险,把握发展先机的重要信息来源,因此提高国际收支统计质量对国家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国际收支申报存在的主要问题 1.信息漏申报 未严格执行国际收支申报要求,在进行汇入汇款解付或资金汇出后,未在国际收支申报系统中进行申报,造成涉外经济信息的漏申报。 2.信息迟申报 银行工作人员在进行申报工作时,超出规定申报时限,造成信息迟申报。 3.信息错申报 由于申报人员对信息把握不准确,导致申报信息与真实信息不符,造成错误申报。主要表现为超出三千美元的涉外收入依然只做了基础信息申报,交易主体信息有误,交易附言有误等等。 4.“形式申报”越来越多 “形式申报”是指为规避外管局监管,不按交易的真实用途填写申报信息,而按照能够通过外汇局非现场核查的其他交易编码或交易附言进行申报。常见的如个人跨境购房、借款等资本项目项下的资金汇出,将资金申报为常见的职工报酬、赡家款等经常项目外汇资金,。 (二)产生现有问题的原因 国际收支申报的迟、漏、错报,都会直接影响国际收支统计结果的真实性,影响到一个地区,甚至国家外汇政策的有效性。综合分析银行国际申报中存在的问题,导致银行基层申报工作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银行外汇人员变动频繁,业务培训不到位。由于银行人员流动性强,且存在岗位定期轮换的制度,新上岗人员未经当地外汇局岗前培训就仓促上岗,多采用“师父”带“徒弟”的模式,在实践中摸索和学习,这就造成“师父”在将经验传授给新人的同时,也可能将一些错误的理解一并传递给新人,造成政策把握的偏颇,操作程序不规范,审单不严,错报漏报等现象时有发生。 2.国际收支统计申报的交易编码不够细化。特别是非贸易项目和资本项目的种类繁多,许多交易无法界定其具体的性质,另外对私方面出国劳务输出人员进出频繁,出国时间无法确定,故无法确定应作为雇员报酬还是工人汇款申报,且申报人申报时随意性大,银行较难区分。 3.获取信息的主动性不足。银行对新政策、新制度的获取,主要依赖于上级行和同级外汇管理局,当信息传递出现障碍时,就造成的基层网点和一线外汇经办人员对政策了解的滞后和不完整。 4.对私涉外收入申报难度较大。由于对私涉外收入笔数较多,日解付业务量大,加之因私涉外收入申报客户分散,银行工作人员不得不花大量人力、物力宣传国际收支申报政策,介绍申报方法和填报要求,申报效果仍不尽人意,加之一些客户对个人收入的顾虑,对申报还存在一些抵触思想。 (三)银行基层申报工作的相关建议 1.培养综合性人才,加大专项培训力度。国际收支统计申报既有申报数据收集、汇总、整理的任务,又有申报的检查、核对和分析研究工作,这就要求国际收支统计人员不仅要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较高的业务素质,而且要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分析能力和创造力,才能顺利地开展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工作。银行应该结合国际收支新系统、新政策制定培训计划,定期搜集差错情况和疑难问题反馈,开展针对性指导,提高培训实效。 2.加强后台监督。国际收支申报前后台分离,前台负责进行国际收支信息申报,后台对前台录 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原因及对策

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双顺差)问题的原因及对策姓名 刘宗芳学号2009102233 国际收支双顺差是指一国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与不包括官方储备的资本和金融项目同时出现外汇收入大于外汇支出的盈余状态。从国际收支账户定义关系看,如果不考虑“误差和遗漏”,双顺差实现的两个账户盈余之和等于外汇储备增加。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国际收支除个别年份外,持续处于失衡状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际收支失衡问题。2006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必须把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作为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任务”。在2007年初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再次强调指出,国际收支不平衡加剧是当前金融领域中存在的主要矛盾之一。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已成为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因此,了解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现状及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分析产生的根源,积极寻求对策,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 一中国国际收支的现状 1 我国的国际收支自1994年以来(1998年除外),连续多年处在双顺差的状态,特别是从2001年至今,双顺差的增长趋势尤为显著,而且经常账户的增长速度要明显快于资本金融账户。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又处在经济起飞的重要时期,却出现双顺差持续增长的现象,使得经常账户和资本金融账户失去了互相融资的关系,进行相对独立运动,我国的这种国际收支双顺差与自身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是不相适应的。 二、导致国际收支双顺差主要原因 原因之一:我国经济中储蓄大于消费的结构性失衡 长期以来,我国国内经济的主要特点之一是低消费、高储蓄。我国最终消费率占GDP的比重已从上世纪80年代超过62%下降到2005年的52.1%,居民消费率也从1991年的48.8%下降到2005年的38.2%,均达历史最低水平。储蓄率则从2001年的38.9%上升到2005年的47.9%,5年间快速增长了9个百分点。消费不足带来储蓄过高,而高储蓄带来的是则高放贷和高投资。在国内消费不旺的状况下,高投资形成的过剩产能只能通过对外出口来释放,由此导致了不断扩大的贸易顺差。 原因之二:我国长期实施的出口导向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为解决资金、外汇短缺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我国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出口的优惠政策,发展沿海外向型经济,尤其是1994年人民币汇率的并轨改革更是有力地促进了出口。1998年以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以后出口乏力、内需不振的形势,国家调整了出口退税率,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2001年底,我国加入世贸组织;2005年初,纺织品配额被取消。这些有利于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的实施和体制环境的形成,都使得我国出口商品竞争优势得以进一步发挥,出口高速增长。 原因之三:国内长期实行的对外资的优惠政策 鼓励外资进入的各种优惠政策使得国外资金可以通过合资和直接投资的方式进入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带来的外汇流入并不是以购买外国资本品的方式,

中国国际收支的历史和现状

中国国际收支的历史和现状 浏览次数:1010次悬赏分:100 |解决时间:2009-10-11 16:17 |提问者:匿名 从结构特点,变化趋势等方面来说明,还有反映出的主要问题以及应对的策略。回答的好的再追加100分。 最佳答案 际收支是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居民之间的全部政治、经济、文化往来所产生的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记录。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状况主要由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决定,而经常账户的盈亏取决于一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金融账户则主要决定于金融市场的利率、风险、投资报酬率与其他非经济因素的变动。从动态上讲,国际收支活动描述了一种经济现象,反映了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全部对外往来的货币收付活动。就静态而言,国际收支描述了一国与其他国家之间货币收支的对比结果,把这种结果加以系统地记录,就形成了国际收支平衡表。我国国际收支模式非常特殊,自20世纪90年代,除个别年份外,呈现出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特别是21世纪以来,双顺差规模出现迅速扩大的趋势。正是由于这种国际收支双顺差所引起的外汇储备的过快增长,导致了我国目前一段时间货币政策的主要任务是对冲银行体系过多的流动性。近两年来,我国国际收支失衡日益引起国内外相关学者的关注。 一、近几年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 根据国家外汇局公布的数据显示,由于货物贸易顺差大幅度上升,2005年经常项目实现顺差1608.18亿美元,同比增长134.23%,占我国国际收支总体顺差的比例上升为72%,主要是因为货物贸易顺差大幅上升。根据国际收支统计口径,2005年我国货物贸易顺差1342亿美元,增长128%。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629.64亿美元,同比下降43.1%,原因主要是由于对外投资增长较快,“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由顺差转为逆差,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占2004年中国国际收支总体顺差的比例下降至28%。2005年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的逆差分别为49亿美元、40亿美元。在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的推动下,外汇储备增长2089.4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了22.6亿美元,特别提款权增加0.05亿美元,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减少19亿美元。2005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达到8189亿美元。“净误差与遗漏”出现在借方,为168亿美元,相当于国际收支口径下的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的1.21%,在国际公认5%的合理范围以内。2005年,我国的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2.42万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27%,占GDP比重进一步上升到109%。国家外汇局在《国际收支报告》中指出,这表明我国经济对外开放度进一步扩大,与世界经济的融合更加紧密,对外经济运行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增强。 2005年,国家继续运用货币、财政等政策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金融体系改革取得进展,整体稳健性增强。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积极发展外汇市场,放宽汇价管理。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负面效应以及对策研究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负面效应以及对策研究摘要:中国的国际收支双顺差问题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虽然国际收支保持较大顺差可以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但不容否认,长时期的国际收支双顺差会给我国经济带来负面的影响。根据国际收支的基本原理,分析了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现状,认为双顺差是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在重点分析双顺差的负面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应对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国际收支双顺差;投资;外汇;需;转变 一、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一直保持着双顺差的状况,即经常项目的顺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的顺差,随之而来的是外汇储备大量增加。我国的国际收支自1994年以来(1998年除外),连续多年处在双顺差的状态,特别是从2001年至今,双顺差的增长趋势尤为显著,而且经常账户的增长速度要明显快于资本金融账户。虽然2008年10月由于金融危机影响出现了短暂的下滑,但最后依然处于1万亿的大关之上,数额接近1.95万亿美元。巨额的外汇储备加强了我国的对外金融实力,也可以体现我国的综合经济实力,但持续的双顺差和过多地外汇储备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原因 全球经济失衡是全球生产力布局变化和国际金融体系变化的反映。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是国际国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具体来说,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部原因和外部原因有以下几点: 1、国际收支双顺差的部原因。 (1)国的高储蓄率和低投资率引起国际收支顺差; (2)国金融市场的低效率引起国际收支顺差; (3)外贸竞争优势的增强引起国际收支顺差; (4)长期实施的出口鼓励政策引起国际收支顺差; (5)长期实施的出口引资政策和外资政策的扭曲引起国际收支顺差。 2、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外部原因。 (1)人民币升值压力引起国际收支顺差; (2)国际产业结构的转移引起国际收支顺差; (3)国际投机资本引起国际收支顺差。 三、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正面效应 收支双顺差的现状,首先表现出我国经济实力的逐渐强大和国际

中国近年来国际收支状况

中国近年来国际收支状况: 1994年以来,除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资本与金融项目有逆差外,我国一直保持国际收支的双顺差。特别是2003年以来,双顺差规模呈迅速扩大的趋势。迄今,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已达到一万五千亿美元。 国际收支顺差使得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加大,国际贸易摩擦增加;提高了外汇储备成本,增加了资金流出;导致经济对外依存度过高,民族经济发展空间狭窄,出口结构难以调整影响了国内金融业利率市场化进程。 下面通过对2005年到2007年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报告的分析,来分析顺差背后的原因。 一、经常项目分析 2005年,经常项目顺差1608亿美元,增幅为134%。其中,货物贸易顺差1342亿美元,增长128%;收益项目顺差106亿美元,增长200%;经常转移顺差254亿美元,增长11%。 2006年,经常项目顺差2499亿美元,增幅为55%。其中,货物贸易顺差2177亿美元,增长62%;收益顺差118亿美元,增长11%;经常转移顺差292亿美元,增长15%。 2007年上半年,经常项目顺差1629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8%。其中,货物贸易顺差1357亿美元,增长70%;收益顺差129亿美元,增长253%;经常转移顺差174亿美元,增长28%。 可见,经常项目顺差大幅积累,其中货物贸易顺差是造成经常项目顺差的主要原因,增幅都在60%以上。 造成货物贸易顺差的原因: 1.我国生产力大幅提高。改革开放28年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平均达9.6%。改革开放,带动中国生产力大幅提高的同时,推动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 2.我国低廉的成本吸引着全球制造业向我国转移。因此,在国内形成了以外资企业为主的加工贸易基地,且供应链不断延长,附加值不断提高,对一般产品的进口需求减弱。中国市场上外国品牌的产品中相当一部分已转为由外国直接投资在中国生产。我国的低廉劳动力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化为了劣势,导致对外贸易顺差持续增大,也加剧了同他国的贸易摩擦。 3.国家为了保护相对较弱的行业,从而在关税壁垒方面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贸易保护。这使得国外的同类型产业,在国内失去了竞争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我国的进口需求。 4.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对中国的技术出口多重限制,进一步扩大了中国贸易顺差。面对全球产业结构和全球市场格局的变化,美国依然奉行自由贸易主义精神,限制能源资源、高端技术和科技产品的出口。其结果是美国出口机会更少,导致美国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

对近几年中国国际收支现状的一些看法

对近几年中国国际收支现状的一些看法 摘要:我国国际收支一直呈现双顺差状况。鉴于国际收支对一国经济的重要作用,有必要了解近几年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并对其进行分析。本文通过对2005-2011年我国国际收支的分析,预测其发展,研究了双顺差的成因和影响,并给出了平衡我国国际收支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双顺差,成因,影响,建议。 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由于贸易、非贸易和资本往来而引起国际间资金移动,从而发生的一种国际间资金收支行为。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指按照一定的编制原则和格式,将一国一定时期国际收支的不同项目进行排列组合,进行对比,以反映和说明该国的国际收支状况的表式。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反映一国对外经济发展、偿债能力等关键信息的重要文件,也是各国制定开放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依据。 一,我国国际收支现状 2005——2008年我国国际收支状况(单位:亿美元) 年份经常 项目 商品 贸易 服务 贸易 资本和金 融项目 对外直 接投资 外商直 接投资 储备 资产 双顺 差总 额 2005 1341 1342 -94 1010 -113 1172 -2506 2531 2006 2327 2177 -88 526 -212 1241 -2848 2853 2007 3540 3154 -79 951 -170 1601 -4607 4491 2008 4124 3607 -118 463 -535 1751 -4795 4587 2009 2611 2495 -294 1808 -439 1141 -3984 4419 2010 3054 2542 -221 2260 -602 1851 -4717 5314 2011 2017 2435 -552 2211 -497 2201 -3878 4228 2012上 半年 772 1128 -403 149 -281 1181 -629 921 表1,资料来源于国家外汇管理局。 由表1可以得出我国近几年国际收支的特征如下: (一),从2005年到2011年经常项目与资本和金融项目均为顺差,延续我国自1994年以来的“双顺差”情况。从2005年到2008年,经常项目保持了稳定的增长趋势;而2009年到现在,因为经济危机的影响,经常项目出现一些波动。资本和金融项目总体上波动较大,但2008年金融危机后数值有很大提高。

【精编_推荐】中国国际收支状况分析报告

2000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分析报告 2000年外债流入有所减缓,金融机构境外金融资产大幅上升,导致资本和金融帐户顺差下降。2000年资本和金融帐户顺差为19亿美元,比1999年下降75%。2000年直接投资继续保持平稳发展。我国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融资增加,对外发行债券和股票规模扩大,当年偿还发债本金规模下降,证券投资逆差回落。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资本和金融帐户中其他投资的逆差规模有所上升。新借外债趋缓和金融机构拆放和存放境外同业的金融资产大量增加是导致资本和金融帐户顺差下降的主要原因。 2001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分析报告 证券投资项下呈现较大逆差。证券投资项下逆差194.06亿美元,上年同期该项为逆差39.91亿美元。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美国连续降低基准利率,造成国际金融市场利率逐步下滑,在此情况下,我国金融机构境外资产从原来大量的长短期存放和拆放形式,逐步转向购买收益更加稳定的境外证券,造成2001年我国对境外证券投资大幅增长,进而在证券投资项下呈现大幅逆差。 2001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反映的证券投资逆差比2000年有大幅的增加,从2000年的39.91亿美元增长为2001年的194.06亿美元,净增154.15亿美元,增幅达到386%。产生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相反方向的变化: 一方面看我国居民持有的非居民证券资产变化(资产)。从对比表可以看出,2001年和2000年相比较,我国居民持有的非居民证券资产增加额有较大幅度的上升,增幅为82.39%,这同样说明我国对外证券投资的增长。而从证券资产结构来考察,所增加持有的全部为债券证券(其中中长期债券和货币市场工具的比例约为1/3)。同时我国持有的非居民证券资产减少额也有一定幅度的上升,但是和增加额的上升相比仍然可以忽略不计,所以我国居民持有非居民证券资产净增加额有很大幅度的上升,幅度为82.66%。

中国国际收支状况分析报告

中国国际收支状况分析报告 2000年外债流入有所减缓,金融机构境外金融资产大幅上升,导致资本和金融帐户顺差下降。2000年资本和金融帐户顺差为19亿美元,比199 9年下降75%。2000年直截了当投资连续保持平稳进展。我国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融资增加,对外发行债券和股票规模扩大,当年偿还发债本金规模下降,证券投资逆差回落。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资本和金融帐户中其他投资的逆差规模有所上升。新借外债趋缓和金融机构拆放和存放境外同业的金融资产大量增加是导致资本和金融帐户顺差下降的要紧缘故。 2001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分析报告 证券投资项下出现较大逆差。证券投资项下逆差194.06亿美元,上年同期该项为逆差39.91亿美元。发生这种变化的要紧缘故是美国连续降低基准利率,造成国际金融市场利率逐步下滑,在此情形下,我国金融机构境外资产从原先大量的长短期存放和拆放形式,逐步转向购买收益更加稳固的境外证券,造成2001年我国对境外证券投资大幅增长,进而在证券投资项下出现大幅逆差。 2001年我国国际收支平稳表中反映的证券投资逆差比2000年有大幅的增加,从2000年的39.91亿美元增长为2001年的194.06亿美元,净增15 4.15亿美元,增幅达到386%。产生这种结果的要紧缘故有以下两个相反方向的变化: 一方面看我国居民持有的非居民证券资产变化(资产)。从对比表能够看出,2001年和2000年相比较,我国居民持有的非居民证券资产增加额有较大幅度的上升,增幅为82.39%,这同样讲明我国对外证券投资的增长。而从证券资产结构来考察,所增加持有的全部为债券证券(其中中长期债券和货币市场工具的比例约为1/3)。同时我国持有的非居民证券资产减少额也有一定幅度的上升,然而和增加额的上升相比仍旧能够忽略不计,因此我国居民持有非居民证券资产净增加额有专门大幅度的上升,幅度为8 2.66%。

中国国际收支状况分析.

我国国际收支现状分析 国际收支是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居民之间的全部政治、经济、文化往来所产生的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记录。国际收支状况作为反映该国对外经济往来的晴雨表,对一国经济政策的制定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研究和探讨国际收支对于制定对外经济政策、提高竞争力、促进收支平衡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当今的世界经济中,国际收支是每个国家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个国家进行经济研究的重要科目之一。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状况主要由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决定,而经常账户的盈亏取决于一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金融账户则主要决定于金融市场的利率、风险、投资报酬率与其他非经济因素的变动。 一、我国国际收支主要状况 近年来,我国对外经济持续平稳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稳中有好的态势。但中国国际收支模式非常特殊,自20世纪90年代,除个别年份外,总体上,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呈现出“双顺差”,促进了国际储备保持快速增长,其中以货物贸易顺差增长最明显。特别是21世纪以来,双顺差规模出现迅速扩大的趋势。2015年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总差额230亿美元,同比下降85%。其中,经常账户顺差1486亿美元,增长85%;资本和金融账户(不含储备资产)逆差1256亿美元,2014年同期为顺差778亿美元。 正是由于这种国际收支双顺差所引起的外汇储备的过快增长,导致了中国目前一段时间货币政策的主要任务是对冲银行体系过多的流动性。 二、中国国际收支运行现状的原因分析 1、国内投资储蓄明显大于消费,内需不足,消费结构失衡。 长期以来,我国的消费趋于保守,国内经济的主要特点之一是低消费、高储蓄。低消费使得我国有效需求不足,供大于求;消费不足带来储蓄过高,高储蓄的结果不能形成足够的消费需求,也不能有效转化为投资,导致生产与消费的不平衡。在国内消费不旺的状况下,过剩产能通过对外出口释放,由此导致了不断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收支状况影响分析报告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国际收支状况的影响 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外商对我国的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1992年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外商直接投资的速度进一步加快。到2005年底,我国累计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达6000多亿美元,FDI在我国经济中已经占据重要地位。与此同时,外商直接投资使我国的国际收支的规模、结构产生了实质性变化。 国际收支账户主要包括三个子账户,即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以及错误与遗漏账户。由于错误与遗漏账户是政府干预汇率,维持国际收支账户的平衡而人为设立的一个抵消账户,并不反映实际的经济交易,因此我们主要通过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这两个账户来分析FDI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一、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常账户的影响。 经常账户作为国际收支的第一大,主要反映一国与他国之间实际资源的转移,是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最基本、最重要的项目。经常项目主要包括四个主要项目:货物、服务、收益和经常转移。根据重要性程度的不同,我们主要分析货物和投资收益两个项目。 (一)外商直接投资(FDI)对货物的影响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的贸易进出口水平的贡献是显著的。

从货物贸易收支总体来看,1989-2005年外商直接投资企业进出口累计顺差为153.7美元, 2005年外资的进出口顺差增长至567亿美元,创历史最高水平。通过89—05年统计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外资企业的出口增长要快于其进口增长水平。外资企业进口额从1989年占全国进口总额的14.9%增到2005年58.7%;而外资企业出口创汇增长迅速,从1989年占出口总额9.4 %增长到2005年的58.3 %,图1纪录了1989—2005年间我国的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及其占全国出口额的百分比,该出口百分比变化趋势见图1。因此,外资的出口效应较为显著,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对货物贸易收支的总体平衡和长期顺差做出了贡献。 (二)外商直接投资(FDI)对收益项目的影响分析。 收益项目中主要有职工报酬和投资报酬,这里我们只分析最重要的投资报酬部分,即外资在我国投资过程中的收益率和利润汇回状况。 1995--2005年累计投资收益的借方余额(逆差)是2463.29亿美元,相当于外商直接投资顺差的51.12%,其中1995年收益项目的

(完整word版)国际收支状况对汇率的影响

众所周知,影响汇率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这些因素的关系错综复杂,有时这些因素同时起作用,有时个别因素起作用,有时甚至起相互抵消的作用;有时这个因素起主要作用,另一因素起次要作用。但是从一段长时间来观察,汇率变化的规律是受国际收支的状况和通货膨胀所制约,因而它们是决定汇率变化的基本因素,利率因素和汇率政策只能起从属作用,即助长或削弱基本因素所起的作用。一国的财政货币政策对汇率的变动起着决定性作用。这里仅从国际收支对汇率的影响角度作一简要分析。 国际收支是一国居民的一切对外经济、金融关系的总结。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反映着该国在国际上的经济地位,也影响着该国的宏观与微观经济的运行。国际收支状况的影响归根结底是外汇的供求关系对汇率的影响。由某项经济交易(如出口)或资本交易(如外国人对本国的投资)引起了外汇的收入。由于外汇通常不能自由在本国市场上流通,所以需要把外币兑换成本国货币才能投入国内流通。这就形成了外汇市场上的外汇供给。而由于某项经济交易(如进口)或资本交易(到国外投资)则引起了外汇支出。因要以本国货币兑换成外币方能满足各自的经济需要,在外汇市场上便产生了对外汇的需要。把这些交易综合起来,全部记入国际收支统计表中,便构成了一国的外汇收支状况。如果外汇收入大于支出,则外汇的供应量增大;如果外汇支出大于收入,则对外汇的需求量增大。外汇供应量增大,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直接促使外汇的价格下降,本币的价值就相应的上升;当外汇需求量增大时,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直接促使外汇的价格上涨,本币的价值就相应的下跌。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将导致其本币汇率的波动。国际收支是一国居民的一切对外经济、金融关系的总结。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反映着该国在国际上的经济地位,也影响着该国的宏观与微观经济的运行。国际收支状况的影响归根结底是外汇的供求关系对汇率的影响。 下面结合我国现状具体分析国际收支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近年来,中国国际收支顺差规模不断扩大,引起海内外关注。国家外汇管理局的统计数据表明:去年,中国国际收支顺差2238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3.3倍。在此基础上,今年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顺差1305亿美元,同比增长24%;顺差与同期GDP之比达到11.5%,比去年高出1.5个百分点。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状况,是其国内经济运行在对外经济上的反映。国际收支顺差式的不平衡从来就不是中国刻意追求的目标,它是中国长期以来注意吸引外资、鼓励出口,以及外汇管理“宽进严出”等政策综合作用的客观结果。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来讲,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和较为充足的外汇储备,有利于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增强国家综合实力,提高应对风险能力。但国际收支持续大额顺差与较大逆差一样,会对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国际收支双顺差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也在汇率的一升再升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从06年1月4日的8.07一直降到12月28日的7.81。正是由于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的双顺差,导致外汇的大量流入,从而国内外汇市场上外汇供给大于需求,而导致外汇的相对贬值和人民币的大幅升值。 从而,保持国际收支的平衡成为维持汇率稳定的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制定的07年政府首要工作中也强调, 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乃保证宏观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任务。那么如何维持国际收支相对的平衡呢? 有的人认为单纯的人民币升值便能保持国际收支的平衡。诚然,国际收支状况和人民币汇率确实存在相互决定相互影响的这样一个关系,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光靠人民币的升值一点就行。毕竟货币政策对于宏观经济运行的调整只能是“适度微调”,而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