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金属表面磷化处理技术

金属表面磷化处理技术

金属表面磷化处理技术
金属表面磷化处理技术

金属表面磷化处理技术

磷化是大幅度提高金属表面耐腐蚀性的一个简单可靠、费用低廉、操作方便的工艺方法,因此被广泛的应用在实际生产中。

现代磷化工艺流程一般为:

脱脂→水洗→除锈→表调→磷化→水洗→烘干。

1、脱脂钢材及其零件在储运过程中要用防锈油脂保护,一般合金在压力加工时要用到拉延油,林件在切削加工时要接触乳化液,热处理时可能接触冷却油,零件上还经常有操作者手上的油迹和汗迹,零件上的油脂还总是和灰尘等杂质掺和在一起的。零件上的油脂不仅阻碍了磷化膜的形成,而且在磷化后进行涂装时会影响涂层的结合力、干燥性能、装饰性能和耐蚀性。

要脱去金属表面的油脂,首先就要了解油脂的有关性质:

1、油污的性质和组成

在选择脱脂方法和脱脂剂时,首先要了解金属表面所带的油污的性质和组成,只有这样,才能进行正确的选择,达到满意去油效果。

1、1、油污的组成

(1)、矿物油、凡士林他们是防锈油、防锈脂、润滑油、润滑脂及乳化液的主要成分。

(2)皂类动植物油脂、脂肪酸等他们是拉延油的主要成分。

(3)防锈添加剂他们是防锈油和防锈脂的主要成分。

此外,金属屑、灰尘及汗渍等污物也会混杂在上述的油污中。

1、 2 油污的性质

(1)化学性质根据油污能否与脱脂剂发生化学反应而分为可皂化油污和不可皂化油污。植物油脂和动物油脂是可皂化的,他们可以依靠皂化、乳化和溶解的作用脱除。矿物油和凡士林是不可皂化的,他们只能依靠乳化或溶解的作用来脱除。

(2)物理性质根据油污黏度或滴落点的不同,其形态有液体和半固体。黏度越大或滴落点越高,清洗越困难。根据油污对基体金属的吸附作用,可分为极性油污和非极性油污。极性油污,如含有脂肪酸和极性添加剂的油污,有强烈的吸附在基体金属上的倾向,清洗较困难,要靠化学作用或较强的机械作用力来脱除。

此外,某些油污,如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的拉延油,长期存放后,氧化聚集形成薄膜,含有固体粉料的拉延油,细微的粉料吸附在基体金属表面上,还有当油污和金属腐蚀物等混合在一起,都会极大的增加清洗的难度。

2、脱脂方法及材料脱脂是依靠脱脂剂对污物的溶解作用,皂化作用,依靠表面活性剂对污物的润湿、渗透、分散等物理作用等等,使污物成为可溶解的或可分散的。但还必须使污物离开金属表面,而让新的清洗剂占据表面,这样金属表面才能达到清洁。因固体表面有相对稳定的液膜,溶解后的污物自动离开金属表面以及表面上清洗剂的更新等都不是很容易的。这就要求加以搅拌、擦拭等方式,以完成清洗过程或提高清洗效果等。

2、 1 清洗的方式有:

(1)机械搅拌。在液体中加以机械搅拌,使固体表面之液膜减薄。搅拌越强,液膜越薄,但其作用有一定限度。(2)擦洗。

(3)加温清洗,增加热运动。

(4)喷洗。用高压喷洗。

(5)蒸气清洗。用溶剂蒸气清洗,溶剂在金属表面上冷凝成液体,液体流淌时带下物。

(6)超声波辅助清洗。利用超声波振荡作用,使固体表面被冲击震动,促使污物离开金属表面。

(7)电解清洗。利用金属表面电化学反应生成气体。气体自表面诣出时,使污物析出,

自表面剥离。

2、2 清洗用材料

清洗用材料有几类:石油系溶剂,卤代烃溶剂,碱性化学水溶液,乳化液等。简单的说就是溶剂清洗和碱液清洗俩种。

1)常见的有机溶剂为:

石油系溶剂有溶剂汽油、煤油、正己烷等;芳香族溶剂有甲苯、二甲苯等;氯系溶剂有三氯乙烷、三氯乙烯、四氯乙烯、二氯甲烷等。

有机溶剂的特点是脱脂效率高,特别是清除那些高黏度、高滴落点的油脂具有特殊的效果,而且可以在常温下用简单的器具和石油系溶剂进行手工清洗,对于各种金属、各种尺寸和形状的零件都适用,一在产量不大、机械化水平不高及有特殊要求的工厂中仍然采用。

为了使油污除净,至少要用有机溶剂西俩次以上,使用一段时间后,当溶剂中的油污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要及时更换,

最后一道清洗要用比较干净的溶剂。

除了液相有机溶剂脱脂,还有气相有机溶剂脱脂。例如利用三氯乙烯、三氯甲烷等物质,他们的沸点低、受热易汽化,遇冷易液化、蒸气密度大、蒸气界面不易扩散、不燃烧、溶解能力强(15 度时三氯乙烯的溶解能力比汽油大四倍,50 度时大七倍),因而常用做气相脱脂,即把零件置于这类有机溶剂的蒸气中蒸气就在冷的零件上冷凝化,零件上的油脂就溶解于液化了的有机溶剂中而脱离零件,液化了的溶剂又被加热成蒸气,这种过程一直持续到零件表面的温度与溶剂的温度相等,蒸气不在被液化为止。

虽然气乡有机溶剂去油效率内很高,但是不能洗掉无机盐类和碱类物质,不能除去零件上的灰尘微粒。把三氯乙烯的浸洗、气相清洗和喷洗来联合采用,可以获得极好的清洗效果。由于采用有机溶剂去油的劳动条件差、毒性较大,气相脱脂必须有良好的封闭式脱脂设备和通用装置,大多数有机溶剂防火要求严格,而且脱脂费用高,现在又有高效赌东道的水基清洗剂的出现,现在一般已不采用有机溶剂去油。

2)碱性水基清洗

以碱性清洗剂为主的水溶液,对动植物油脂通过皂化作用使之成为可溶于水的皂类。此皂为表面活性剂,对非极性的矿物油有乳化作用,使之“增溶”于水相中碱性清洗剂的

水溶液也可溶解汗迹等无机污物,故也能将其洗去。加入合成洗涤剂的清洗液,对油脂的清洗作用更有效。

碱性化学水溶液能清洗各种污物,在下一工序要求亲水表面时特别适用。他有较溶剂经济、清洗液能用水洗净,有不燃性,无毒性。

一般的碱性水溶液不如有机溶剂清洗快,而且需要加温,还要有机械搅拌,并需注意

PH 值高室队铜、铝、锌等金属的腐蚀作用。

各种金属发生腐蚀的临界PH 值为:

锌铝锡黄铜钢铁

PH 10 10 11 11.5 13

目前随着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表面活性剂,他可以和碱性水溶液一起使用。他即保存了碱性脱脂剂方便廉价的优点,又能大大的提高脱脂效率,降低脱脂温度,与单纯用表面活性剂相比,即降低了脱脂费用,又有很高的脱脂效果。因此,目前被广泛的应用在前处理工艺上。

含表面活性剂的碱性脱脂剂中常用物质及作用简介如下:

1、氢氧化钠又称苛性钠,是一种强碱化合物,他在水中溶解后电离出OH -,提供碱性,

与动植物油发生皂化反应,生成能溶于水的甘油和脂肪酸盐,溶解分散在水溶液中。所生成的脂肪酸钠皂不仅自身有水溶性,而且也起表面活性剂的作用,能使不活性的油污被残余的碱乳化、分散。当矿物油脂中存在羧酸基和磺酸基时,也能产生同样的现象。

2、碳酸钠又称苏打,是一种价格低廉的碱,他在水中水解时生成OH -,,提供碱度。因此,

碳酸钠具有缓冲作用,不象强碱那样腐蚀某些有色金属。碳酸钠在硬水中能生成难溶的碳酸钙,因此对应水有一定的软化能力。

3、磷酸三钠几缩合磷酸盐磷酸三钠在水解时生成离解度很小的磷酸,从而获得碱度。

磷酸三钠具有软化硬水的作用和较明显的促进污垢粒子的分散(乳化)作用,他还具有较高的碱性,可通过皂化作用使脂肪类污垢溶解。

其他缩合磷酸盐,包括焦磷酸钠、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他们都有一个重要性质,就是作为多价螯合剂使用,所形成的螯合物不会从水溶液中沉淀出来,即是说,缩合磷酸盐对水的软化作用不会产生任何沉淀。对钙离子的螯合力以六偏磷酸钠最强,对镁离子的螯合力以焦磷酸钠最强,三聚磷酸钠对钙镁离子的螯合力介于俩者之间。所有的缩合磷酸盐尤其是三聚磷酸钠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这类表面活性剂都有明显的协和作用,二者复配比比单用其中一种的清洗效果大幅度提高。此外,他们还具有缓冲、分散、促进乳化等作用。4、硅酸钠有原硅酸钠、偏硅酸钠和水玻璃。水玻璃在水中能形成稳定的胶体,形成溶剂化胶束,与表面活性剂一起使用时,有良好的助洗作用。硅酸盐在水中会发生水解,水解生成的硅酸不溶于水,而以胶束结构悬浮在槽液中,此种溶剂化的胶束对固体污垢的粒子具有悬浮和分散能力,对油污有乳化作用,因而有利于防止污垢在工件的表面再沉积。硅酸盐具有缓冲作用,即在酸性污垢存在时,其PH 值几乎维持不变。硅酸盐还可以和水中的高价金属离子形成沉淀,可除去水中的铁盐,还能络合钙镁离子,在一定意义上说有软化水的作用。硅酸盐还具有耐腐蚀作用,是金属缓蚀剂,因而有色金属,特别是铝、锌、锡等制件用的碱性清洗剂几乎都含有硅酸盐。

5、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又叫界面活性剂。狭义上讲是指在很低含量时就能显著的降低水的表面张力的物质称为表面活性剂。广义上是指凡是能够使体系的表面状态发生明显变化的物质,都称之为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的分子是由易溶于油的亲油基和易溶于水的亲水基俩种集团所组成。亲油基以长的碳氢链为代表。而亲水基团是极性的基团,如羟基、羧基、氨基、磺酸基和醚基等为代表。这俩种基团的不同亲和力各自独立作用而又同时发生。这种特点,使液体表面发生许多性能上的变化,表现在表面或界面上的吸附,表面力与界面张力的降低及润湿、净洗、分散增溶、乳化、润滑等性能上。

表面活性剂的亲油基结构上的差别较小,一般是由长链烃构成,包扩下列结构:

1)直链烷基(C8~C20)

2)支链烷基(C8~C20)

3)烷基苯基(烷基碳原子数为8~16)

4)烷基萘基(烷基碳原子数为3 以上)

5)松香衍生物

6)高相对分子质量聚氧丙烯基

7)长链全氟(或氯代)烷基

8)全氟聚氧丙烯基(低的相对分子质量)

9)硅氧烷基等

他的亲水基部分的基因种类繁多,差别较大。表面活性剂性质的差异除与烃基大小、形状有关外,还主要与亲水基的不同有关。因而表面活性剂的分类一般是以其亲水基团的结构为依据,即按表面活性剂溶于水时的离子类型来分类,可分为四大类:阳离子型、阴离子型、俩性型和非离子型。在工业生产中用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俩类。

表面活性剂的亲水基亲油基的强弱与其润湿、洗涤、乳化性有关系,主要表现在HLB 值上及临界胶束浓度(CMC)。

临界胶束浓度是指表面活性剂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当在水中加入少量表面活性剂时,为使亲油基团不被水分子排斥,他的极性基倾向于留在水中,而非极性基倾向于翘出水面,造成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水面整齐的取向排列,不在是原来纯水的表面,因而水溶液的表面张力下降,当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加到一定值时,表面不能再容纳更多的表面活性剂分子,表面浓度达到最大值时,表面张力达最小值,此时多余的表面活性剂分子转向液体内部,出现成团结构。亲油基向里,亲水基向外,以减少亲油基与水的接触面积,这种成团结构称为“胶束”。开始形成胶束的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CMC )。大于临界胶束浓度时,溶液中犹如添加了许多“袋子”,把不溶的油污装入“袋子”,产生增溶作用。CMC 越小,表面活性越大,而CMC 的大小与结构有关,与双亲程度有关:

1)憎水基链越长,越易形成胶束,CMC 越小。

2)亲水基越强,电荷越多,静电排斥力越大,越不易形成胶束,CMC 越大。故CMC 值顺序是:离子型> 俩性型>非离子型一般表面活性剂CMC 值都很低,其质量分数大

多在 0.02%~0.4% 范围内。使用表面活性剂时,一定要保证他的浓度大于 CMC ,才能充 分发挥其性能。

表面活性剂有着润湿、乳化、增溶、起泡、絮凝等多种作用,要使表面活性剂起到某 一种作用,就必须选出一种合适的表面活性剂来使用,可以借助 HLB 值来考虑。 HLB 值 的概念是:

HLB= 亲水基的亲水性 /亲油基的亲油性 HLB 值与表面活性剂性质的关系

1) 醇类 低级醇消泡持久性较差,挥发后就无消泡作用,高级醇(如辛醇、壬醇)较丁 醇、乙醇等低级醇好,但使用时需不断添

加。更高级的醇(如油醇),具有非常有效的 消泡作用,他不挥发,但也不水溶,需要溶于较低的额醇中一起添加。

2)

磷酸脂类 如磷酸三丁脂,消泡效果也不持久。 3) 硅油类 表面张力极低,易于在溶液表面铺展,是非常有效的消泡剂。使用浓度低,

只要百万分之几十就见效果。缺点是价格贵,而且水后清洗不彻底,会影响涂层的外观 和附着力。

4) 聚醚类 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是良好的消泡剂,并能抑制泡沫再产生。被广泛

的应用在前处理线上。

5) 挥发性的石油溶剂 如松香水或煤油, 其 加 入 量 为 清 洗 溶 液 质 量 分 数 的

0.02~0.1% ,当这些溶剂挥发时,泡就破灭。这种消泡剂也是不能持久。

6) 某些防锈油及石油副产品 含有表面活性剂的碱性脱脂剂使用最广泛,其脱脂效率也很高,常常把碱性无机物(碳酸 钠、硅酸钠、聚合磷酸钠等)称为助洗剂。助洗剂的助洗作用来自于:

1) 降低表面活性剂的胶束浓度,提高表面活性剂的活性。

2) 增加溶液的碱性,以利于中和酸性污物或使动植物油脂皂化。

3) 许多碱性助洗剂能起到软化硬水的作用,特别是磷酸盐和硅酸盐的效果更好。

4) 有的助洗剂在溶液中分散形成胶体,起着吸附、悬浮和分散污物的作用。

5) 表面活性剂的增强或胶体物质的形成,都产生防止污物再附着的作用。

3、影响脱脂工艺的因素

脱脂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脱脂温度、脱脂时间、机械作用和脱脂剂四个因素。

1. 脱脂温度 一般说来,温度越高,脱脂越彻底。这是因为三方面的原因,第一,温度使油污的 物理性能发生变化,例如滴落点高的防锈脂,凡士林,固态石蜡等,在较低温度下即使采 用高浓度的碱液也难洗净。但是,当提高油污的温度,他们的黏度就降低,甚至形成液滴 而利于除去。第二,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一般的说,温度每上升 10 度,化学反应速度提 高一倍。第三,加速表面活性剂分子的运动,从而促进浸润、乳化、分散等作用。随着温 度的升高,溶液对污物的溶解能力也提高。但是,并不是所有场合都是温度越高越好,各 种脱脂剂有其适合的温度范围,在采用某些种类表面活性剂的脱脂液中,过高的温度会使 表面活性剂析出聚集如同油珠附着在表面上,造成磷化膜发花不均匀。

2. 脱脂时间 在脱脂操作中,必须保证有足够的脱脂时间,压力喷射脱脂时间一般为 1.5~3 分钟,浸 渍脱脂为 3~5 分钟一般说来, HLB 值越大,亲水性愈强, 解情况,可以估计 HLB 值如下: 表面

活性剂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在水中不分散

少量分散 强烈搅拌后成乳状分散 稳定

的乳状分散 半透明至透明分散 即在水中的溶解性愈好。按表面活性剂在水中的溶

HLB 值范围 1~4 3~6

6~8 透明溶液

13 根据金属表面油污及油脂的 干干净净。 HLB 值,选用恰当的乳化剂,和清洗剂进行脱脂,则能脱出的

8~10

10~13

泡沫及消泡

含有表面活性剂的脱脂液的表面张力很低,界面能小,因而当空气混入到溶液中,表面活

性剂分子就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吸附于气液界面上,使形成的气泡具有一定的黏度而趋向

稳定,大量的气泡仅以薄层液膜分开而大量聚集就形成泡沫,适量的泡沫有帮助悬浮油污

的作用,对脱脂起里见解的作用。但如果泡沫过多,就会冒出清洗机,不但污染场地,而 且

造成脱脂液流失,液面降低,而液面降低和泡沫过多,都会使喷射泵不能正常运行,影 响

喷射压力和流量,甚至无法工作。因此必须控制泡沫的含量。在脱脂剂的配方中,消泡 主

要从俩方面入手:添加消泡剂或靠调整配方消泡。常用的消泡剂都是易在气泡表面铺展 的

液体。消泡剂在气泡膜液面铺展时,会带走邻近表面层的液体,使液膜局部变薄,于是 液

膜破裂而达到消泡的目的。一般情况下,消泡剂在表面铺展越快,消泡作用就越强,能 在

表面铺展,起消泡作用的液体,大多数表面张力都较低,易于吸附于溶液表面,易于铺 展,

一方面带走表面液体,另一方面。取代了表面膜中的起泡剂分子,使气泡破裂。常用 的消

泡剂有:

(视油污的种类和多少而定)。增加脱脂时间,即延长脱脂液与油污的接触时间,从而提高脱脂效果。油污越多,脱脂时间就需越长。在流水线作业中,往往不允许采用太长的时间,因此一般先用喷射予脱脂1 分钟,再用浸渍脱脂3 分钟。

3. 机械作用在脱脂中,借助于压力喷射或搅拌等机械作用是非常有效的,因为,喷射时迫使新鲜的脱脂溶液与零件表面有良好的接触,而且整个脱脂液含量均匀,有利于提高脱脂效果;喷射时依靠机械作用力促使脱脂剂渗透和破坏油膜,从而有效的迫使油污脱离零件表面;喷射时促使脱离零件的油污乳化和分散于脱脂溶液中,防止油污再吸附到洗净的零件表面上。在中低温脱脂中,机械作用尤为重要。一般的说,压力喷射比浸渍脱脂速度快1 倍以上。喷射压力通常为(0.1~0.2 )Mpa(用于压力喷射的脱脂剂必须是低泡的,以免泡沫过多影响正常操作和脱脂液流失),浸渍脱脂也不能认为是静止浸渍,必须装备循环泵,使溶液不停的搅动,每小时的循环量约为槽液体积的5 倍。

4. 脱脂剂对脱脂效果的影响脱脂剂的组成和使用方法对脱脂效果有很大的影响。例如,含有表面活性剂的碱液脱脂比单独的碱性物溶液脱脂效果好。对于滴落点高的固态或半固态油脂,用溶剂清洗比用其他脱脂效果有效。为了提高油污的乳化和分散能力,适当提高脱脂剂中表面活性剂的含量是有效的,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品种及不同的碱性物都使脱脂效果产生一定差异,良好的脱脂剂都是经过大量试验,对其组分相互搭配比例进行反复筛选而确定的。对于含有表面活性剂的碱液脱脂剂,最有效的发挥洗净作用是在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的上限。使用过程中,脱脂剂会不断的被消耗,使浓度降低,因此,必须定期的补加脱脂剂,以保持必要的浓度。脱脂剂的脱脂效果与浓度并不是直线上升的关系,因此对于脱脂质量要求很高的情况,不应当采取大幅度提高浓度的方法,而应该采用二次脱脂的办法,俩个脱脂液可以是相同的,而且不必额外的提高浓度。

在实际使用中,必须考虑各方面因素,使各个因素都控制在最佳状态下,使脱脂达到

满意的效果。

选用脱脂剂应注意的事项在进行脱脂前,应考虑脱脂剂的选择及以下几个方面:

1. 被处理零件的材质不同的金属在碱液中有不同的腐蚀界限,因此,必须根据零件的材质选择合适的PH 值的脱脂剂。见下表:

各种金属发生腐蚀的临界PH 值为:

锌铝锡黄铜硅铁钢铁

PH 10 11 11.5 13 14

2. 油污的种类及数量要考虑零件上油污的化学性质(储存时能否与周围介质发生反应而影响脱脂,与脱脂液能否发生皂化反应),油污的物态(固体或液体,油污中固态尘粒含量),油污对底材的吸附性(分子极性)等情况,再选用合适的脱脂剂。例如动植物油是可皂化的,因而在较高温度下用氢氧化钠脱脂是有效的。矿物油不发生皂化反应,用氢氧化钠脱脂就不合适了,应用乳化性能好的脱脂剂才能奏效。用一般的水基脱脂剂在低温或中温是很难洗净半固态的防锈脂,这时用溶剂脱脂是很有效的。洗吸附性较强的防锈油比洗机械油困难,因此,应该选用更好的脱脂剂来清洗防锈油。

3. 脱脂剂的正确选择脱脂方法不同,对脱脂剂要求也不同。压力喷射脱脂因机械作用力大,脱脂效果好,

但由于是处在极易起泡的状态下,因而选用低泡脱脂剂是必要的,浸渍脱脂的机械作用较弱,因此要选用脱脂性能更好的脱脂剂,适当的增加脱脂剂含量和延长脱脂时间。

5. 注意与下道工序的配合下道工序是酸洗还是磷化,磷化前有没有表面调整工序,都与脱脂剂的选用有关。因为不同的前处理与磷化配套,所得磷化膜的质量不同,品质也不同。酸洗和强碱脱脂的磷化结晶大且疏松。对于脱脂,如果下道工序是薄型磷化处理,要选用低碱度的带表调处理的脱脂剂;如果有单独的表调工序,则只考虑脱脂效果,碱度影响不大,不必多虑;如果下道工序是酸洗除锈,则不必选用带表调的脱脂剂,而在磷化前单独进行表调处理;如工序间隔较长,则选用水洗后生锈倾向较小的脱脂剂(如磷酸盐类型的脱脂剂)或增加喷湿处理。对于油污较重或不易起清洗到位的表面,要采用手工预擦洗,他不仅是脱脂的要求,也能明显的改善磷化质量,经预擦洗的磷化膜结晶细小、致密,而未经预擦洗的结晶则粗大的多。

脱脂效果的检查检查脱脂效果的方法有很多,例如;目视法、擦拭法、水浸润法、接触角法、硫酸铜法、残留油份质量法、比色法、荧光法、红外分光法等。最常用的是水浸润法,即观察脱脂水洗后的表面水膜连续完整情况。充分脱脂的表面,其水膜应连续完整,无水珠悬挂。在磷化条件正常的情况下,观察磷化膜也可检查脱脂效果,只有在无油污的金属表面才能形成外观完整的均匀磷化膜,任何清洗方面的不足都会立即显示出来。

在脱脂的实际应用中,常遇到以下的问题:

2、涂装前除锈、除氧化皮

钢铁热加工时受氧化产生硬而脆的氧化皮,如热轧钢板、热处理零件、锻件、焊接件都会有氧化皮。此外钢铁在储运过程中,接触水或其他腐蚀介质,都极易出现一层黄锈。而这氧化皮和黄锈在涂层下时会加快钢铁的腐蚀速度。可见充分的除去钢铁表面的氧化皮和黄锈,对涂装物得到有效保护是非常重要的。除锈方法就俩类,一是机械法,二是化学法。

1、机械法

1) 手工打磨

是使用简单工具或打磨材料进行,对工作量不大的除锈作业采用此方法。一般方法为:用刮刀除锈;用研磨膏除锈;以及用钢丝刷除锈等。

2) 机械打磨除锈

利用打磨除锈的工具或材料,以机械力驱动而除锈。例如用砂布、砂纸、研磨膏、金属丝刷等固定在固定的轮盘上,轮盘靠近除锈面而转动时就可在除锈面上打磨。

3) 喷砂、喷丸除锈

用高压空气将沙子或金属粒向金属制品表面喷射以除锈或除氧化皮。

4) 滚光除锈将制品和磨料一起放在滚桶内旋转或转动,使物品与这些材料直接接触、摩擦以除锈及除氧化皮。2、一般化学法

化学除锈一般是酸洗法,碱法也有使用。

1) 酸洗在酸洗中,一般使用无机酸如盐酸、硫酸及磷酸等,并常用酸洗缓蚀剂以减少基

体金属的溶解。特殊钢或非铁金属则常用混合酸或草酸、铬酸、柠檬酸等。a) 硫酸酸洗

一般情况下钢铁大都使用硫酸酸洗,其浓度为98% 的浓硫酸经稀释后使用,使用浓度不同,因而其除锈能力也不相同,此外,温度的影响很大,一般在60~80 度是起除锈能力最强,除锈时间最短。一般常用的工业硫酸浓度为98% ,其比重约为1.84g/ml ,浓硫酸有

很强的氧化性,为无色油状液体,无气味,与水混合放出大量的热,硫酸还可以用来清洗不能用盐酸酸洗的不锈钢和铝合金零件。用浓硫酸酸洗因为连续使用而导致铁离子浓度增加时,酸洗能力会下降,当金属表面有硫酸盐析出时,酸洗能力大减,称为酸液的老化。在10% 的硫酸中,铁离子浓度不能超过80~120g/L 。硫酸较其他的酸容易引起渗氢现象。温度越高,基体金属吸氢速度俞高。酸的浓度高也增加渗氢倾向。当酸中存在有As2O3、Sb2O 3、H2S时,铁上渗氢现象增强。有时加

入硝酸、铬

酸等氧化剂2~5% 以防止这些物质产生不良的渗氢影响。

b) 盐酸酸洗

盐酸也是酸洗中常见的酸。常用浓度为5~15%。工业盐酸的浓度一般为36~38% 左右,,为无色透明液体,密度约为1.18g/ml,暴露在空气中后冒烟,有刺激性酸味。故使用时一般稀释一倍再用。一般在室温下作业,即使加热也不能超过40 度。温度高有多种不利:氯化氢气体挥发造成酸的损耗,有害人体,污染环境,在温度高时渗氢现象明显增强。虽然二价铁离子在盐酸中有缓蚀作用,但当溶解铁量增至100~120g/L 时,为保持酸洗能力,需追加酸量。盐酸不能用来清洗不锈钢和铝合金,因为其中的氯离子是能局部破坏钝化膜的活性离子,是造成小孔腐蚀的主要因素。盐酸除锈较硫酸快,渗氢影响亦较小,溶液中又无残渣、酸泥等,作业比较方便。

c)磷酸酸洗

磷酸的价格较硫酸、盐酸高的多,故虽有许多优点,酸洗中并不常用。而且酸洗作用较慢,故不用于除氧化皮,而仅用于除薄锈。在除锈后形成有保护作用的磷酸盐膜,故常用于涂装和防锈油涂覆的前处理。工业磷酸的浓度一般为85% ,密度为1.685g/ml,无色粘稠状液体而使用时需稀释到5~20% ,温度为40~80 度。酸液中铁离子溶解度小,为40~50g/L。到达了此极限的酸液已无使用价值,需要更新。渗氢问题在磷酸酸洗中很小,可以不用考虑。

d) 硝酸

一般商品浓硝酸的质量分数为65~68% ,密度为1.40g/ml,无色透明液体。浓硝酸在空气中冒烟,有刺激气味,他有很强的氧化性,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在30%时,低碳钢零件溶解激烈,酸洗后表面洁净、均匀,对中碳钢溶解后表面渣多。硝酸对人体有强烈的腐蚀作用。涂装前钢铁件除锈很少采用,但是对于不锈钢构件,硝酸清洗更为合适,硝酸用于清洗铜锈,效果特好。

e) 氢氟酸氢氟酸具有强腐蚀性,能强烈的腐蚀玻璃或含硅化合物,因次一般密封在聚乙烯塑料容器中。工业用的质量分数围0%,密度为1.14/ml,无色发烟液体,有刺激气味,有毒,

不能用手接触,他是很好的铜类清洗剂。氢氟酸主要依靠氟离子的作用。氟离子与三价铁离子络合,,即使质量分数为0.1%时,也可以很好的溶解氧化铁。残液便于处理,用石灰

中和即可。

f) 有机酸采用有机酸酸洗,成本较高,操作温度较高,时间较长,但是也有其独特处,如络合性。常用的有柠檬酸、乙二胺四乙酸、氨基磺酸和羧基乙酸等。这些有机酸清洗主要依靠络合性,将铁离子以络合的形式将其溶解,从而达到除锈的目的。

2、酸洗缓蚀剂采用无机酸除锈时,会产生氢的析出,进而会导致“氢脆”现象。为了防止氢脆的发生,减少基体的腐蚀,应采用缓蚀剂。缓蚀剂是一种极性分子,他能选择的在金属表面的活性区域以吸附的方式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酸与铁继续反应而达到缓蚀的目的。目前大致所用的缓蚀剂为:

1、醛-胺缩聚物类这类缓蚀剂是以甲醛和苯胺为原料,在酸性介质中聚合而成。,此种物质性能不稳定。

2、硫脲及其衍生物这类缓蚀剂多用硫脲和二邻甲苯硫脲。这类缓蚀剂在较高温下会分解,其抗氢脆能力

3、吡啶及其衍生物类这类缓蚀剂的原料是从煤焦油或贝母油炼制过程中的到的副产品中分离出来的,主要成分是吡啶、喹啉的衍生物的混合物。这类缓蚀剂有很好的缓蚀性能和酸溶解性能,是一种高效的缓蚀剂,但是其奇特的臭味使他受到了限制。

4、一些华工厂下脚料加工的缓蚀剂其成分复杂,有许多无用的物质夹杂在里边,故质量稳定上有问题。

3、酸洗用润湿剂在酸液中添加少量的表面活性剂能起到润湿表面,增加酸液同表面的接触,大大改善酸洗过程,缩短酸洗时间,提高酸洗质量的作用。

酸液中所用的润湿剂大多是非离子型和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常用的润湿剂有OP-10, 吐温-80,平平加,曲通

X-100,601 洗涤剂等。

除锈除了酸洗外,还有用碱法除锈,以及采用电化学除锈法等。

3、磷化处理所谓磷化处理是指金属表面与含磷酸二氢盐的酸性溶液接触,发生化学反应而在金属表面生成稳定的不溶性的无机化合物膜层的一种表面的化学处理方法。所形成的膜称为磷化膜。它的成膜机理为:(以锌系为例)

a) 金属的溶解过程当金属浸入磷化液中时,先与磷化液中的磷酸作用,生成一代磷酸铁,并有大量的氢气析出。其

化学反应为;

Fe+2H 3PO 4=Fe (H 2PO 4)2+H2?↑ 上式表明,磷化开始

(1)

时,仅有金属的溶解,而无膜生成。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