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农业产业化进展规划

(2006—2015年)

目录

第一章规划的背景、依据与范畴 (1)

1、梅州市农业产业化进展的现状分析 (1)

2、梅州市农业产业化进展的趋势与方向 (4)

3、本轮规划的背景与依据 (7)

4、规划范畴与期限 (7)

第二章规划的指导思想、差不多原则与战略目标 (8)

1、梅州市农业产业化进展的指导思想 (8)

2、梅州市农业产业化进展的差不多原则 (8)

3、梅州市农业产业化进展的战略目标 (10)

4、梅州市农业产业化进展的战略思路与措施 (11)

第三章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规划 (15)

1、梅州市农业产业化基地的现状与评判 (15)

2、梅州市农业产业化基地进展思路与目标 (17)

3、梅州市优势农产品基地进展规划 (19)

4、实施保证措施 (22)

第四章农产品加工业进展规划 (25)

1、农产品加工业进展现状与评判 (25)

2、农产品加工业进展规划思路与目标 (27)

3、农产品加工业进展规划布局 (28)

4、要紧任务与重点建设项目规划 (33)

5、实施保证措施 (38)

第五章农产品流通体系规划 (41)

1、梅州市农产品市场流通的现状与评判 (41)

2、梅州市农产品流通规划思路与目标 (43)

3、梅州市农产品市场流通空间布局、市场体系与重点项目规划··45

4、实施保证措施 (47)

第六章农业龙头企业进展规划 (50)

1、梅州市农业龙头企业的现状与评判 (50)

2、梅州市农业龙头企业进展的思路与目标 (53)

3、梅州市农业龙头企业进展重点项目规划 (55)

4、要紧农业龙头企业进展的关键领域规划 (61)

5、实施保证措施 (71)

第七章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展规划 (75)

1、梅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展现状与评判 (75)

2、规划思路 (78)

3、规划目标 (79)

4、实施保证措施 (81)

规划图件 (85)

1、食品工业基地分布图 (85)

2、产业化种植基地进展规划布局图 (86)

3、龙头企业规划分布图 (87)

4、农产品市场流通重点项目规划图 (88)

第一章规划的背景、依据与范畴

农业产业化是在稳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通过龙头企业把农户生产与国内外市场连接起来,实现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使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有机联成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使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民结成利益共沾、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加习惯

生产力进展要求的新的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是改变农业从事低层次原料生产的传统方式,改善农业投入动力机制,提升农业比较效益的全然出路;有利于实现在家庭经营基础上的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促进农业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转变,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和农村经济深化改革和进一步进展的必定,它作为

一种社会化大生产组织形式,着眼于农业和农村生产力的进展,强化农业基础地位,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为现代农业生产方式,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关键措施,是解决“三农”咨询题,整体推进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手段。

为进一步提升梅州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推动梅州市农业农村经济社会的新进展,按照《梅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一个五年打算纲要》和《梅州市农业进展总体规划》等有关精神,制定本规划。

1 梅州市农业产业化进展的现状分析

梅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下辖六县一市一区,总面积2385万亩,其中山地面积1856万亩,耕地面积202万亩(其中,水田面积165万亩),是个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市,全市85%的国土面积为海拔50 0米以下的丘陵山地,土地肥沃,含钾丰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日照、雨量充足,无霜期长,农业进展的资源与环境条件良好。近年来,梅州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决定》,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农业现代化为目标,在连续稳固和完善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立足资源优势,科学规划,围绕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培养农业龙头企业,引导农民走专业化、基地化、科学化、集约化、现代化生产的道路,现已初步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进展格局,有力地促进了梅州市农业农村经济的健康、快速进展。

1.1 龙头企业稳步进展

近年来,梅州市把培养农业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关键环节来抓,按“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主动鼓舞、扶持各类经济组织参

与兴办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多年的努力,梅州市农业龙头企业逐步得到进展壮大,产业链持续延伸,形成了一大批包括加工企业带动型、商品基地带动型、专业市场带动型、中介组织带动型等多种类型的、具有一定规模和较强辐射带动能力、与农户联结关系较紧密的农业龙头企业,这些农业龙头企业借助各种产销协议、合同契约、爱护价和按股分红等方法,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与农户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据统计,截至2005年底止,梅州市共有各级各类农业龙头企业180家,其中国家级l家、省级8家、市级64家。仅2005年全市各级各类农业龙头企业总产值达31.5亿元,带动农户27.3万户,每户年均增收2320元以上。

1.2 特色农业初具规模

近年来,梅州市从搞好产业定向、培植主导产业、兴办商品基地、形成规模优势入手,坚持“与资源特色相习惯、与市场需求相吻合、与龙头企业相配套”的原则,按照“统一规划、山权不变、连片开发、分户承包、双层经营、共同致富”的方针,持续探究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把农业基地建设与主导产业的形成有机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壮大进展。一批优势产业初具规模,区域特色经济布局初显轮廓,全市已初步建立了水果、茶叶、烤烟、竹木、南药、畜牧、水产等农业商品基地,逐步形成了梅县、梅江区以金柚、蔬菜、花卉为主,兴宁以龙眼、茶叶、蔬菜为主,蕉岭以茶叶、南药为主,大埔以蜜柚、青梅、茶叶为主,丰顺以龙眼、青榄、甜玉米、南药为主,五华以荔枝为主,平远以脐橙为主的区域性生产布局和各具特色的商品生产基地。现全市拥有水果面积113.08万亩,其中柚类42万亩,茶叶面积15.62万亩,水产养殖面积23.36万亩。无公害农产品已获国家级认证的基地51家,产品总数68个,面积12.17万亩。梅州市获得了“金柚之乡”和“单丛茶之乡”的称号。2002年至今,先后有38种名茶分获国际、国家或省级金奖、银奖和优质奖。

1.3 加工流通进展较快

近年来,梅州市把农产品加工流通作为农业产业化的中心环节来抓,在抓好市场建设、进展“订单”农业的基础上,着力培养从事农产品加工

流通的农业企业和销售流通队伍。目前,已成功开发了精炼高山茶油、甜玉米罐头、竹笋罐头、优质米加工、鸡粉、米排粉、金柚酒、金柚茶、金柚含片、螺旋藻、盐火局鸡、香肠、腊肉、特色菜、黄金姜糖等一批广受市场欢迎的农产品,并逐步建成了“生产与销售相连接、本地与外地相沟通、国内与国际市场相接轨”的农产品大流通格局,现全市已建立了各类农产品流通市场226个,常年从事农产品流通人员7万多人。近年来,梅州市各级农业主管部门还先后组织有关单位和企业到北京、上海、成都、重庆、郑州、沈阳、香港等地参加或举行农产品展销会、洽谈会,梅州农产品持续走向更多的国内、国际市场。农产品加工流通的进展,有效地拓展了梅州农产品的销售市场,对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起到了主动的推动作用。

1.4 专合组织进展迅猛

近年来,梅州市主动扶持进展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至2005年12

月止,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86个,其中国家级试点单位1个、省级试点单位9个,拥有协会会员14327人、固定资产总额达15875

万元。各级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按自愿、民主、平等、互利的原则,为会员和宽敞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等技术指导和服务。仅2005年,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农户就达7.1万户,代销农产品总量达37.2万吨,经营总收入19783万元,带动农户户均增收1200多元以上。

1.5 特色品牌成效明显

近年来,梅州市依靠良好的生态环境资源,大力进展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现全市已有5个农产品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2家企业获得有机茶认证,获得国家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基地54家,农产品65个,有6个农产品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产品”,2家农业龙头企业的注册商标被评为“广东省闻名商标”。同时,全市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建立了5个国家级农业标准示范区和9个省级示范区,引导农民按照标准化生产。

2 梅州市农业产业化进展的趋势与方向

2.1 梅州市农业产业化进展的趋势分析

当前,梅州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正处在快速进展的时期,总的趋势体现在“六个转变”。

2.1.1 逐步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

2.1.2 由点状进展向优势产业和优势产业带集聚。

2.1.3 由劳动密集型为主向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并重进展。

2.1.4 由初级加工为主向精深加工延伸。

2.1.5 由单一组织模式向多元化组织类型演进。

2.1.6 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2.2 梅州市农业产业化进展的要紧咨询题

当前,梅州市农业产业化经营进展要紧存在“三低二少一小”的困难与咨询题。

2.2.1 产业化进展水平较低农业加工业的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不高,传统农业经营模式还未从全然上得到改变,农业产业链条不够长,小农意识仍旧存在。

2.2.2 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市场建设、信息服务和技术服务等还相对滞后。

2.2.3 农业标准化程度较低高质量的农产品和市场阻碍力大、广受欢迎的农产品品牌不多。

2.2.4 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增收作用发挥还不够要紧表现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方面的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

2.2.5 农业产业化扶持资金较少一些优待政策还无法完全落到实处,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进展。

2.2.6 农业龙头企业规模较小要紧表现为市场竞争力不够强。

2.3 梅州市农业产业化进展的有利条件

2.3.1 基础较好梅州农业通过20多年的改革和进展,农产品的总量和整体规模都达到一定的程度,随着改革和进展的进一步深入,客观上要求农业必须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增长型转变,宽敞农民对推进农业产业化

经营,提升农业整体效益也有着强烈的愿望和迫切要求,这为进一步进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动力。

2.3.2 党政重视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给予了充分确信,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为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要求。广东省委、省政府和梅州市委、市政府已明确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举措,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为梅州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进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2.3.3 结构调整成效初显农产品品质和农业效益得到有效提升,结构得到进一步的优化,为梅州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进展制造了较好的农业产业结构条件。

2.3.4 外向型农业进展加快随着梅州农业的进一步进展,农业对外开放将更加深入,为农业产业化经营进展提供了更大、更宽敞的市场空间和更优化的外部环境。

2.4 梅州市农业产业化进展的方向

梅州市农业产业化进展的方向是:力图实现“三个突破”、“一个提升”。

2.4.1 实现龙头企业集群的大突破重点在金柚、脐橙、南药、茶叶、畜牧等已具备一定基础的产业上领先实现突破,进展壮大一批竞争力强和市场占有率高的龙头企业集群,形成大中小型龙头企业共同进展格局,培养一批年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的大型农业龙头企业。

2.4.2 实现农产品加工水平的大突破农产品的精深加工比重明显增加,产业链条明显延长,产品附加值明显提升,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农产品加工率要达到50%以上。

2.4.3 实现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大突破要广泛采纳国际国内先进标准,使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科技水平明显提升。培养一大批优质、高效、安全、生态名牌产品,省级以上龙头企业食品类产品达到无公害或绿色标准,培养一批驰名商标。

2.4.4 实现产业化经营带动能力的大提升扶持进展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中介服务组织,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和经营机制,提升农民进入市

场的组织化程度,力争一大批农户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域,农户来自产业化经营的收入明显增加。

3 本轮规划的背景与依据

3.1 规划背景

本轮农业产业化进展规划是在梅州市经济社会快速进展及产业结构调整转型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其差不多宗旨是将农业产业化进展规划融入全市农业总体进展和梅州市经济社会进展整体框架之中,并使之成为梅州市农业进展和区域经济进展的有机组成部分。规划立足于梅州市农业产业化进展的现状和比较优势,力图通过把握农业产业化进展的规律与趋势,寻求实现梅州农业产业化经营进展的有效途径,最终促进梅州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大进展。

3.2 规划依据

3.2.1 《梅州市十一五进展规划》。

3.2.2 《梅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进展的意见》。

3.2.3 《梅州市农业进展总体规划》。

4 规划范畴与期限

规划范畴为梅州市所辖6县1区1市;规划期限为10年,即从2006

年起至2015年。

第二章规划的指导思想、差不多原则与战略目标

1 梅州市农业产业化进展的指导思想

按照梅州市农业产业化进展的现状与实际需要及国家产业进展政策,今后一个时期,梅州市农业产业化进展的总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进展观,切实围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目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主导产业和品牌产品为支撑,以建设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为基础,以培养、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核心,以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为动力,按照贸工农、

产加销、农科教一体化经营方式,建立龙头企业与农民一体化利益机制,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业产业升级换代,增强农产品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能力,提升农村经济整体素养和综合效益,并通过市场引导、龙头带动、农民参与、政策扶持、政府服务,全面提升农民组织化、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的水平。

2 梅州市农业产业化进展的差不多原则

2.1 市场导向原则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按照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需要,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养进展主导产业、优势产品和龙头企业,要在提升效益的前提下加快进展速度,持续拓展梅州农业产业化经营进展的空间和领域。

2.2 尊重群众意愿原则

要在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农村差不多经营制度的前提下,持续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主动探究组织千家万户农民联结社会化大市场的有效形式,稳妥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在选择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形式和利益机制中,要充分尊重农民和企业的意愿和经营决策权,充分调动和发挥农民和企业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动性、主动性和制造性,以形成合力、共同进展。

2.3 科技创新原则

着力提升农业龙头企业和宽敞农民群众的科技素养,用先进有用的技术武装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生产、加工和流通等各个环节,持续提升农业产业链的科技含量和最终产品档次,要把农业产业化与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科技教育与推广等工作结合起来,促进实现农业的跨过式进展。

2.4 重点突破原则

以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核心,重点扶持优势龙头企业,壮大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依靠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推进实现农业的增效和农民的增收。

2.5 可连续进展原则

把资源环境爱护作为进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条差不多方针,贯穿到农业产业化经营进展的各个方面和环节,主动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使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田差不多建设、生态环境治理、经济社会进展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和谐进展。

2.6 统筹城乡进展原则

进一步完善农业与其它产业的链接关系,从全局的、联系的、进展的观点来统筹城乡经济和谐进展,大力进展区域性农产品加工流通服务行业,把农业融入二、三产业,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3 梅州市农业产业化进展的战略目标

3.1 主导产业更加突出

依靠现有基础,以进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为主攻方向,重点培养优质稻、金柚、茶叶、南药、油茶、脐橙、蔬菜、烤烟、畜牧、水产等特色产业,逐步培养出一批具有梅州地点特色的在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品牌性农产品。到规划期末,建成一批较大规模的具有明显地点特色和优势的农产品基地,其中:优质稻播种面积进展到200万亩,优质稻总产量达100万吨;以金柚为主的优质柚种植面积进展到50万亩,总产达55万吨以上;茶叶种植面积达18万亩、年总产1.08万吨;南药35万亩,油茶50万亩,脐橙10万亩,烤烟14万亩,水产品养殖基地10万亩;瘦肉型猪年出栏450万头,优质黄鸡年出栏8000万只,新西兰兔年出栏300万只。

3.2 龙头企业进展更好

培养进展一大批产业关联度大、技术装备水平高、经济实力雄厚、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通过规划期的努力,形成国家和省、市、县各级龙头企业的群体,其中年主营销售收入超1亿元的龙头企业要达到25家以上、主营销售收入5000万--1亿元的龙头企业要达到70家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治理机制和运行机制初步形成,农业产业化组织在全市农户中的带动面达到70%以上。

3.3 加工转化大幅提升

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经营的新格局,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大幅度提升。

3.4 中介组织进展更快

建立一批辐射面广、规模大、治理科学、信息化程度高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引导农户兴办一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中介组织,通过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带动农户进入市场,增加农民收入。

3.5 科技作用更加明显

建立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相习惯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农业科技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奉献率达55%以上,农产品质量和档次得到较大提升,创立一批具有区域特色、市场竞争力和创汇能力强、产品质量符合绿色标准和国际认证的名牌农产品。

3.6 政策体系更加完善

支持进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政策体系差不多建成,农业产业化进展内外环境更加优化,农业外向度达到35%以上。

4 梅州市农业产业化进展的战略思路与措施

4.1 梅州市农业产业化进展的战略思路

针对梅州山区的实际,梅州市进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始终抓住两个关键环节:一是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农产品更容易、更广泛地进入市场;二是让农民在产业化经营中,更多分享农产品生产、加工与流通所带来的增值和效益。进展战略思路是:围绕“四个梅州”进展战略,进一步提升认识,加大领导,树立和坚持科学进展观,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搞好农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突出抓好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基地建设,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科教兴农体系,围绕主导产品和主导产业,努力延长农业产业链,开展经济联合和专业协作,力促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发挥整合、协同效应,实现向“结构优化、规模经营、科技进步和科学治理”要效益的现代农业进展道路,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的健康、连续进展,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固。

4.2 梅州市农业产业化进展的战略措施

4.2.1 提升认识、加大领导,策动农业产业化进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需要各级党委、政府提供政策、资金和环境等多方面的支持。为此,要把农业产业化经营进展作为今后一段时期梅州市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和解决农业农村工作热点、难点咨询题的重要措施之一,进一步统一认识、加大和谐,认真部署,制定扶持政策措施,发挥部门作用,加大沟通、联系,形成工作合力,扎实推进;要树立和坚持以工业理念谋划农业产业化进展的新理念,坚持走“以工促农、工农互动、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新型农业产业化进展道路。

4.2.2 培养产业、建设基地,推动农业产业化形成有市场、有规模的区域性主导产业和大规模的农产品基地,是农业产业化进展的重要基础。为此,梅州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进展要从梅州地点特色资源、生产力水平和农民素养等实际动身,坚持“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相对集中、高产高效”的原则,因地制宜选择市场空间大、资源后备优、经济效益高的农产品,作为支柱产业或主导产业,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专业户、专业村、专业镇等群体生产的基础上,形成稳固的生产基地,逐步形成“一县一品”、“一乡(镇)一品”的区域化经营格局;要在原先进展金柚、茶叶、黄花菜等“一乡(镇)一品”项目的基础上,新规划进展脐橙、南药、油茶、青榄和瘦肉型猪、优质黄鸡和新西兰兔等“市场在外、基地在内、以销定产、以销促产”的外向型农业商品基地。

4.2.3 培养市场、搞活流通,牵动农业产业化市场是实施农业产业化的前提条件,要按照产地集散功能和销地分销功能的客观需要,合理规划和培养进展一批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加快农产品流通业的进展;要培养一批运销中介组织,稳固销售渠道,减少市场风险,提升运销效率;要大力进展农产品连锁经营,鼓舞连锁超市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逐步形成品牌,提升梅州市农产品的知名度和信誉度;要强化农村市场信息服务,建设农产品网上展厅,形成永不落幕的农产品交易会;要加快进展流通型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鼓舞多种所有制经济组织进入农产品流通领域;要发挥好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的作用,促进农产品运销畅顺。

4.2.4 进展壮大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农业龙头企业内联农户、外接市场,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加工转化、销售服务等功能,是农业产业化的核心所在。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决定》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切实加大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在带动农户进展生产、脱贫致富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固”的主动作用;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四个梅州”进展战略的要求,把招商引资和进展民营经济与推动农业产业化进展紧密结合起来,借助外力推动农业产业化的进展。

4.2.5 进展农产品深加工,拉动农业产业化农产品深加工一直是梅州市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的要紧“瓶颈”限制。要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进展特色农业的要求,主动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加大农产品精、深加工,在成功开发优质玉米酒、玉米罐头、竹笋罐头、客乡奶、金柚茶、金柚酒、鸡精鸡油、腊肉、盐局鸡等基础上,连续开发和推出一批具有梅州特色和较好市场前景的新、特、优农产品,努力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让农民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得到更多实惠。

4.2.6 强化社会服务体系,促动农业产业化专业化、系列化和全程化等服务,是实施农业产业化的必要保证。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过程中,要组织、建立和健全多层次、多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按照农业产业化的要求,持续调整服务的方式和内容,做好组织和谐工作,着力营造良好的进展环境。

4.2.7 加大与华南农业大学等高校和科研单位的合作,促进农业科技进步,驱动农业产业化要加大与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合作,利用先进、适用的科学技术,为梅州市农业产业化进展提供科技支撑。充分利用和发挥梅州市与华南农业大学全面科技合作平台的作用,组织编制全市农业产业进展战略规划;组织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升科技对农业生产的奉献率,提升农业与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要抓好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健全和发挥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农技推广服务机构的作用;要大力引进和推广新技术、新品种,为农业产

业化注入新的活力;加大油茶、脐橙、有机稻、金柚、茶叶、青榄、畜产品等主导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保鲜贮运等关键技术的研发,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形成一批新的优、特农产品;组织实施“54321”农科人才培训工程,即在三年内培训50名农业推广专业硕士、40名高级农业人才、分期分批选送300名基层农业领导干部到华农大培训、分期分批培训2000名乡镇农技干部和10000名农民技术员,为梅州市农业产业化进展培养一大批把握农科知识和治理技能的农业人才。

4.2.8 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联动农业产业化合理稳固的利益关系是农业产业化健康进展的关键。要通过合同、契约或章程等方式,合理确定各方责、权、利,正确处理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以及各服务组织之间的利益关系,要专门注意爱护好农民的利益;要鼓舞产销联合,大力进展和完善“订单农业”,推行并规范产销合同制,主动鼓舞和提倡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建立风险基金、最低爱护价和按农户出售产品数量返还利润等方式,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利益互补;要主动探究建立以股份制为主体的多元化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土地使用权、技术和资金等要素入股,使龙头企业与农户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实现互赢。

第三章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规划

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是在一个较大范畴内对某一主导产业(产品)实行规模化经营和专业化生产而形成的以产品的高产出率和高商品率为特点的区域性生产地带,具有布局的区域性、经营的规模性、生产的专业性、产品的商品性等特点。“公司+基地+农户”是农业产业化进展的要紧模式,生产基地在龙型经济(龙头(企业)+龙身(基地)+龙尾(农户))中处于联结环节,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是农业产业化进展的基础和依靠,为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提供原料,并将众多分散的农户联结起来,参与到产业化经营体系中,具有较强的带动和辐射功能。

1 梅州市农业产业化基地的现状与评判

1.1 现状

近十几年来,梅州充分利用山区资源优势,掀起了大规模的耕山种果热潮,走出了一条山地农业综合开发的成功之路,成为全省农业综合开发“东学梅州”的典型。尽管目前梅州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但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凸显雏形,显现喜人局面。全市围绕特优产品建立起十大农业商品基地和七个畜禽商品生产基地。目前,梅州农业产业化组织建立基地53 11个,固定资产16.5亿元,从业人员6.78万人,带动农户27万多户,其中,依靠龙头企业建立生产基地270个,基地面积68万亩。全市连片万亩果茶基地13个,连片千亩以上的果茶基地220个,连片百亩以上果茶基地1 013个,万头猪场12个,瘦肉型猪生产基地59个,建立了全国最大的金柚生产基地,被国家有关部门命名为“中国金柚之乡”、“中国单丛茶之乡”。

1.2 评判

1.2.1 各级地点党政重视全市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农业产业化基地的建设,并进行主动的组织与引导。按照山区资源优势,实施“一县一拳头、一乡(镇)一品”战略,进展特色农业种养项目(基地),组织实施5 3211工程、双百万亩基地工程(百万亩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百万亩订单农业)。

1.2.2 生产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全市依靠龙头企业和各类产业化组织建立起各级各类生产基地5311个,提升了梅州农产品商品率,目前梅州农产品商品率达到58.9%。生产基地建设达到新的水平,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的基地建设和认证已有良好开端。全市建有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51个、绿色食品生产基地5个、无公害渔业生产基地8个、国家级及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14个。

1.2.3 农产品基地生产体系初步建立围绕特优产品(水果、茶叶、蔬菜、烤烟、玉米、竹木、南药、畜牧、水产)建立十大农业商品基地、七个畜禽商品生产基地和水产品生产基地,生产基地涵盖种植业、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

1.2.4 产业化基地的品牌效应和示范效应初步形成梅州生产基地建设达到新的水平,无公害基地、绿色基地和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已有良好开端,金柚、单丛茶等已成为全国名优产品,并取得“中国金柚之乡”、

“中国单丛茶之乡”称号。产业化基地已带动起越来越多的农户参与到产业化的种养生产体系中,为实现区域化生产布局起到良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1.2.5 区域化生产布局开始形成按照山区资源条件因地制宜,实现农业生产分区布局。形成了以梅县、梅江区为主的梅州金柚商品基地,以兴宁、大埔、蕉岭为主的优质茶生产基地,以丰顺为主的青榄商品基地,以兴宁、丰顺、蕉岭为主的龙眼基地和以五华为主的细核荔枝基地,以平远为主的脐橙基地,以梅县、兴宁为主的无公害蔬菜出口基地。

1.3 梅州市农业产业化基地的要紧咨询题

1.3.1 产业化基地组织化程度较低目前,梅州产业化基地组织多为松散型(依靠市场或合同来联系和组织农户加入到区域化种养当中)和农场型(依靠龙头企业建立的车间型基地),缺少紧密型产业化基地组织,分散经营为要紧生产方式,基地产品档次和质量标准较低,产品附加值低,产品流淌和加工环节不畅。

1.3.2 产业化基地规模偏小梅州产业化基地数量许多,但普遍规模偏小。即便是龙头企业建立的生产基地的平均规模也只有2500亩,生产规模小,产品商品率低,基地支撑龙头能力不强,辐射和带动能力有限。

1.3.3 基地生产布局过于分散要紧表现为基地生产以小型种养为主,大型连片点不多,农业种植行业内部相互分割、穿插,畜禽养殖场零星分布,种养行业样样俱全,基地生产出现遍地开花,产品品种雷同现象较为突出。

1.3.4 基地种养结构有待于调整和优化基地种养内部结构进展不平稳,生产基地的建设要紧集中于种植业,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基地建设滞后,种养品种也以传统的项目为主,具有市场前景的新品种和新项目推广缓慢。

1.3.5 基地建设投资少,基地标准化建设滞后由于资金困难,基地建设的投入普遍不足,使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学研究、新品种引进和示范、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农业标准与质量检验受到专门大限制,制约了基地的标准化和集约化进展。

2 梅州市农业产业化基地进展思路与目标

2.1 梅州市农业产业化基地进展思路

2.1.1 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与因市制宜相结合,选择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优势项目和品种建立产业化生产基地,进展订单式农业生产基地,实现产业化生产基地市场化与特色化。

2.1.2 以提升农产品商品率为目标培养壮大产业化生产基地,实现产业化基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一体化组织、科学化治理、社会化服务。

2.1.3 以效益为核心依靠科技进步,强化产业化基地标准化建设,提升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产品由数量效益向质量效益转变,实现产业化基地优质化。

2.1.4 以示范和带动为目的按照“围绕龙头建基地,依靠市场建基地,进展品牌建基地,突出特色建基地,连片开发建基地”并举的进展思路加快产业化生产基地建设,提升生产基地产业化组织程度,引导带动农户生产参与到产业化经营体系中。

2.1.5 以基地生产为中心促进基地园区化和设施化,进展集旅行观光、休闲度假和农业生产为一体的景观农业基地,实现多元化进展战略目标。

2.2 梅州市农业产业化基地进展目标

总体目标是:突出八大主导产业(水果、茶业、油茶、南药、优质稻、蔬菜、烤烟、畜牧水产)建成优质高效、高产出率和高商品率,能承担市场风险考查的稳固的农业生产基地,并带动农户进展,形成农业生产布局区域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一体化的格局,满足农业产业化的进展需求。

2.2.1 近期目标(2006-2010年)

——生产基地的集中连片种植面积占总种植面积的50%,畜牧业产值占种养业总产值的45%,渔业产值占种养业总产值的8%,农产品商品率达到65%以上。

——建成双百万亩基地(百万亩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和百万亩订单农业商品基地);巩固和进展七大畜牧生产基地,重点进展猪、鸡、奶山羊生产基地;建成特色化水产养殖基地。

——差不多实现产业化生产基地的规模化、良种化、订单化、品牌化和标准化。要紧农产品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面积占可耕地面积的80%,绿色食品认证基地25个,有机食品认证基地20个,水稻、茶叶、蔬菜和水果等差不多做到按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50个,建成1 0万亩的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生产比例大幅度提升,建成甜玉米、脐橙、南药、甜竹笋、金柚、青梅、蔬菜、畜牧、水产、食用菌等十大类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优良品种在作物生产中的所占比例达到8 0%;建成万头以上的瘦肉型猪场20个,新建面积5000亩以上的规模化种植基地8个,培植省级外向型龙头种植生产企业20个。

2.2.2 中长期目标(2011-2015年)

——生产基地的集中连片种植面积占总种植面积的65%,畜牧业产值占种养业总产值的50%,渔业产值占种养业总产值的12%,农产品商品率达到80%以上。

——建成广东省最大的山区优质果品生产中心、广东省最大的有机农产品生产中心、华南最大的高山植物生产中心、全国最大的南药生产中心和广东省最大的油茶生产中心。

——实现产业化生产基地的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和特色化,建成结构合理、科学完善、安全生产、多元化的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体系。

3 梅州市优势农产品基地进展规划

3.1 总体布局

围绕山区特色农产品和优势农产品(山区水果、南药、优质水稻、玉米、单丛茶、油茶、耐贮蔬菜、花卉)建设产业化生产基地,形成梅州市名特优农产品“点--圈--带--区”的区域化总体布局格局。

3.1.1 点依靠各县区山塘水库建设水产品(优质鱼)养殖(示范)基地。

3.1.2 圈以各县中心都市为中心,在都市郊区形成鲜活畜产品畜禽饲养(猪、鸡、奶牛、奶羊)基地圈,在边远山区形成草食畜牧养殖(牛、羊、兔、鹅)基地圈。

3.1.3 带梅县--梅江区金柚基地进展带;蕉岭--大埔--丰顺--兴宁茶叶基地进展带;平远--蕉岭脐橙基地进展带;丰顺--五华、平远--蕉岭南药基地进展带;大埔--丰顺--五华烤烟基地进展带;兴宁--平远--蕉岭油茶基地进展带;兴宁--丰顺、蕉岭龙眼基地进展带;丰顺青榄基地进展带;五华细核荔枝基地进展带。

3.1.4 区中部鲜活农产品(鲜活畜产品、花卉、蔬菜)生产基地区、西南部优质果粮(水稻、蔬菜、金柚、龙眼、荔枝、青榄)生产基地区、东南部品牌农业(茶叶、烟叶)生产基地区、北部特色农业(南药、脐橙、油茶)生产基地区。

3.2 分区规划

按照“一乡(镇)一品”进展战略,充分挖掘区域性传统地点名特产,形成各自的优势农产品。

3.2.1 梅江区进展花卉、水果(金柚、杨桃、甜枣)、蔬菜(萝卜苗、梅菜)等种植基地,近郊区奶牛、奶山羊畜牧养殖基地,草鱼、罗非鱼、黄颡鱼、彭泽鲫等水产养殖基地。建成梅州金柚商品示范基地、花卉农业示范基地、无公害水产示范养殖基地、休闲渔业基地、设施农业栽培示范基地、以广东省(梅州)区域性水产试验中心为基础的良种繁育基地。

3.2.2 梅县进展金柚、青梅、优质水稻、油茶、无公害蔬菜、南药、花卉等种植基地,肉猪、山地鸡、奶山羊、肉牛、肉兔等畜牧养殖基地,本地胡子鲶、草鱼、鲮鱼、黄颡鱼、罗非鱼、鲫鱼等水产养殖基地。充分发挥好现有国家、省标准化示范基地(金柚国家标准化示范区、雁南飞茶叶国家标准化示范区、无公害蔬菜省级标准化示范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建成梅州金柚商品示范基地、旅行农业示范基地、无公害水产示范养殖基地、无公害蔬菜出口示范基地、设施栽培示范基地。

3.2.3 大埔县进展茶叶、烟草、蜜柚、黄花菜、油茶、甜玉米、西瓜、番葛等种植基地,肉猪、肉牛、奶山羊、山地鸡等畜牧养殖基地,光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2018-01-09 10:16 来源:欧柯奇技术 一、现代农业内涵定义 现代农业是一个动态的和历史的概念,它不是一个抽象的东西,而是一个具体的事物,它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从发达国家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看,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包括两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农业生产的物质条件和技术的现代化,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要素装备农业,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生物化和化学化;二是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区域化和企业化。 (1)现代农业的本质内涵可概括为:现代农业是用现代工业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用现代组织管理方法来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是国民经济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 (2)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经营基础上,在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 二、主要国家现代农业发展状况 1、美国 美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高,是世界上唯一的人均粮食年产量超过1吨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农业是美国在国际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美国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家庭农场,目前美国拥有204万个农场,每年创造的农业产值3000多亿美元,

其中10%由400个大农场贡献,40%由中等规模的3.5万个农场贡献,其余由200万个农场贡献。 2、日本 日本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占有量小,农业发展面临较多障碍与限制。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农业发展迅速,现代化水平非常高,有多项农业指标领先于其他发达国家。日本的水稻、豆类、饲用玉米、蔬菜、水果、花卉等农产品的品质很高;日本的食品与水产品大量出口,其上市公司的市值占据日本总制造业的10%,成为出口创汇的主要部门。3、荷兰 荷兰人均农业用地仅2亩,地少人多。但荷兰农业坚持集约化、外向型发展道路,农产品出口率达70%,居世界首位;出口额占全球市场的9%,居世界前列。花卉出口占世界市场的60%以上,是名副其实的“花卉王国”;蔬菜、乳制品和猪肉出口名列世界前茅。 4、以色列 以色列耕地少,自然条件恶劣,农业从业人员仅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4%,但依赖滴灌技术等高科技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农业奇迹。农产品不仅能自给,水果、蔬菜和花卉还出口到欧美市场,被称为“欧洲的菜篮子”。 5、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的农业发展水平和生产效率非常高,属于世界先进水平,其人均农业生产总值排名第一。澳大利亚农业属于外向型经济,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澳大利亚农产品出口收入平均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为60%以上。 三、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

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哲觉镇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2011-2015) 为加快哲觉镇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实现两年提速发展目标,结合县“十二五”发展规划,立足我镇资源优势与发展潜力,在广泛征求干部和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编制本规划。 一、基本现状与发展需求 (一)基本现状 哲觉镇位于乌蒙山脉腹地的威宁县,被称为威宁县“南大门”,距县城98公里,东邻麻乍乡,南边、西边接云南省,北靠黑石镇。总面积277.91平方公里,辖26个行政村,132个村民组,10678户,44448人,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705元。 我镇属典型的农业乡镇,实有耕地面积68000亩,林地面积38874亩,森林覆盖率56.7%。有机肥充足,土地肥沃,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地势落差大,最高海拔哲觉村大竹箐梁子2290米,最低海拔新营村马家湾1576米,政府所在地哲觉镇车站组海拔2260米。根据山高谷深地形分为凉山、半凉山、河谷地带。农业立体气候明显,水资源丰

富,粮食作物以玉米、马铃薯为主。 我镇政府和群众结合土地资源及市场行情,广泛发展中药材种植,极力打造“国药之乡”。2011年种植半夏1663亩,鱼腥草3359亩,百合3316亩,魔芋2592亩,党参1395亩。中药材种植总面积近15000亩。 (二)制约因素 1、发展意识滞后。由于社会发展水平不高,交通限制、信息闭塞等因素,哲觉镇农民谋事、创业的意识还不高,学科技、用技术的积极性还较低,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理念有待加强。 2、发展能力不足。一是发展资金不足。哲觉镇多项优势产业现已初具规模,规模化、产业化已经成为产业发展壮大的迫切需求,相应的资金需求量也日益增长,自筹能力的有限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发展;二是产业化组织能力不强。村民普遍产业发展意识不强,对产业化的认识尚停留在表面,特别是产业化的组织能力欠缺,没有形成整体优势。 3、村级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全镇26个村集体经济薄弱,没有形成有效的资金积累,难以对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经济支撑。 (三)发展需求

推进瓜州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思考.doc

大力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 关于瓜州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几点浅见瓜州县农牧局陈玉新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全面贯彻中央1 号文件精神,坚持落实全省“六大行动”和全市“两抓整推”的总体思路,坚持“一特四化” (专业化布局、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技能化培训,节水高效特色农业)发展方向,以改良品种、提升品质、创新品牌,发展产业化、高效化特色农业为重点,按照“因地制宜、优质高效”、“扩规模、创品牌”的发展思路,依托区位、资源优势,抓项目、建基地、扶龙头,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增强农村经济“造血”功能,切实加快全县节水高效特色农业发展步伐,带动了全县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一、我县特色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1 、蜜瓜。2007 年开始我县蜜瓜种植种植规模迅速扩大,品质逐步提升,初步形成了哈密瓜、白兰瓜和西瓜三大系列产品,2010 年蜜瓜种植面积达8. 2 万多亩,主要分布在南岔、西湖、瓜州、河东等乡镇。种植蜜瓜亩均纯收入达3000 元以上,产业增收效果明显。瓜州蜜瓜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提高,市场销售渠道不断拓宽,蜜瓜产业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已成为全县农村经济的高效特色产业。 2、葡萄。主要分布在西湖乡、瓜州乡、南岔镇等,种植面积约0.94 万亩,其中酿酒葡萄面积0.46 万亩、鲜食葡萄面积0.48 万亩。2010 年我县酿酒葡萄开始进入收获期,甘肃紫轩酒业有限公司对我县酿酒葡萄进行了统一收购,收购价为每公斤3 元,收购总量

为37.3 吨,总收入为11.2 万元。经调查统计,通过与棉花、蜜瓜、籽瓜等作物套种,今年我县葡萄种植户亩经济效益均达到2700 元以上,葡萄生产情况好的农户亩收入高达5000 元以上。鲜食葡萄仅有零星产出,绝大部分尚未进入产果期。 3 、加工型番茄。以三道沟、河东、布隆吉、腰站子四个乡镇为主,2008 年以来每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1 4 万亩左右,2008 年建成西域阳光食品公司三道沟分公司、2010 年建成瓜州县金泉番茄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等龙头企业,已初步建立起与种植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关系。 4 、中药材。目前全县以甘草、红花、枸杞为主的中药材种植面积约12 万亩,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已发展成为我县的一个十万亩特色产业。主要分布在三道沟、河东、布隆吉、腰站子、七墩,沙河、双塔、梁湖、广至等乡镇。甘草种植7.2 万亩,红花1.59 万亩,枸杞3.3 5 万亩。 5、酒花。主要分布在三道沟、河东、腰站子、布隆吉等乡镇,现有种植面积约0.45 万亩,当前全国性啤酒原料市场价格持续低迷,我县酒花产业发展也受到影响,为巩固酒花产业发展成果,大力发展“一特四化” 、“三品两化”农业,实现农民增收的最终目标,县财政进一步加大了对酒花产业的财政补贴力度,提高农户发展酒花产业的积极性,从而保障我县酒花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6 、草食畜。根据我县的资源条件,全力推进养羊大县建设,围绕扩大总量,提高质量,推动畜牧产业升级。以“大户、小区、强乡”建设为载体,走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加工系列化、经营集约化的路子,以布隆吉乡、锁阳城镇为重点乡镇,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2010 年全县共调引种公羊365 只、基础母羊24054 只

常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修编)

常政发[2009]144号附件 常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修编) (2009-2015) 常州市人民政府 二〇〇九年十月

一、序言 《常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自2004年颁布实施以来,对全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规划引导作用,在推进全市农业产业化生产和区域化布局、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龙头企业培育和规模化、组织化生产、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农业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正面临新的挑战;全国总体已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常州农业要适应新形势,率先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现代农业;要加快向现代都市型农业转变,确保城市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拓展对城市的多元服务功能。要紧紧抓住“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和“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战略机遇,乘势而上,科学构建现代都市农业产业体系,奋力开创农业发展新局面。因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及时修订《常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积极调整农业的功能、战略重心和发展目标,明确政策和财政扶持重点,更为科学、合理地引导全市现代农业建设发展,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发展基础、机遇和挑战 1.主要成就和发展基础 自2004年规划实施以来,全市农业保持着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取得了显著成就,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和加快向现代都市农业转型,奠定了较为扎实的基础。 (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2008年全市农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为125.7亿元和68.3亿元,分别比2003年增长了39%和36%。水稻单产连续6年居全省第一,花卉苗木、时鲜水果、茶叶、水产品、特色畜

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国务院关于印发 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 国发〔2012〕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 二○一二年一月十三日 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2011—2015年)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指导全国“十二五”现代农业建设和发展,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形势 “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机遇期。 (一)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更加坚实。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大幅增加农业投入,有力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粮食连续八年增产、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5亿吨以上,棉、油、糖生产稳步发展,“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农业结构不断优化,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初步形成。物质装备条件显著改善,科技支撑能力稳步提高。经营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幅提高。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农业“走出去”取得新进展。农民收入大幅提高,连续八年增幅超过6%。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为满足国内需求、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发展现代农业的条件更加有利。“十二五”时期,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机遇难得。一是工业化、城镇化的引领推动作用将更加明显。工业化快速发展,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为改

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庙安乡特色农业产业 发 展 规 划 二○一四年三月五日 庙安乡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为了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现结合我镇实际,制定庙安乡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一、规划的背景 宣汉县庙安乡地处位于宣汉西南部,是达州市高效农业基地、达州市30强进步乡之一,也全县产业结构调整示范乡,距达州市21公里、宣汉县城23公里,交通便捷。目前,全乡通车里程达90余公里,有4条出境公路,即庙磐路、庙东路、庙洋路、庙天路。2014年完成了对庙磐路的拓宽,正在进行其它三条路的拓宽;对全乡实现了100%的村、100%的社通水泥路。庙安乡乡域区位优势明显,平均海拔700米,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长,适宜种植水果。 二、农业产业概况 庙安乡辖1个农村社区,5个行政村,总人口约7000人,是典型的山区农业乡。近年来,在县委、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庙安乡党委、政府的具体操作下,宣汉县庙安乡不断探索经济发展道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重抓了西瓜、脆红李、梨等特色产业,特别是2011年以来,脆红李产业在全乡得以突破性发展,已成为全乡的特色支柱产业,2013年,全乡脆红李销售收入突破300万元,创历史新高。2014年全乡脆红李扩种3000亩,15万株,连片种植猕猴桃500亩,为做大做强水果产业,组建成立了庙安乡水果专业合作社,并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辐射带动的作用,在庙安水果专业合作社的努力

下,庙安水果在国家工商总局成功注册,并正在进行有机食品认证,成为展示庙安的平台与名片。与此同时,庙安乡的发展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认可,给庙安乡带来了水保工程项目,依托产业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业,通过招商等办法建乡村酒店、露营地、绿林居拟把庙安乡打造成为“春观花、夏品瓜、秋摘果、冬赏雪”和“山乡李海、瓜甜心醉”的“巴山特色花果山、乡村旅游体验区”。 三、规划目标 加大特色农业产业建设项目的推介、宣传,发挥特色农业产业龙头项目的幅射、示范作用,进一步转变农户的经营理念,丰富庙安特色产业种类,调整产业结构,增强产业竞争力,实现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规划的期限、范围和建设内容 规划期限:2014年至2017年。 规划范围:庙安乡1个农村社区,5个行政村。 建设内容: 1、特色种植业。扩种脆红李2000亩,,种植黄瓜2000亩,种植西红柿3000亩,优质小麦育种4000亩,种植脱毒马铃薯、红薯2000亩,大路蔬菜2000亩。 2、经济林。规划种植107杨树3000亩,种植花卉、苗木1000亩。 3、中药材。规划种植金银花1000亩,种植牛蒡1200亩,种植

推进瓜州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思考.doc

大力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关于瓜州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几点浅见 瓜州县农牧局陈玉新 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全面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坚持落实全省“六大行动”和全市“两抓整推”的总体思路,坚持“一特四化”(专业化布局、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技能化培训,节水高效特色农业)发展方向,以改良品种、提升品质、创新品牌,发展产业化、高效化特色农业为重点,按照“因地制宜、优质高效”、“扩规模、创品牌”的发展思路,依托区位、资源优势,抓项目、建基地、扶龙头,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增强农村经济“造血”功能,切实加快全县节水高效特色农业发展步伐,带动了全县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一、我县特色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1、蜜瓜。2007年开始我县蜜瓜种植种植规模迅速扩大,品质逐步提升,初步形成了哈密瓜、白兰瓜和西瓜三大系列产品,2010年蜜瓜种植面积达8.2万多亩,主要分布在南岔、西湖、瓜州、河东等乡镇。种植蜜瓜亩均纯收入达3000元以上,产业增收效果明显。瓜州蜜瓜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提高,市场销售渠道不断拓宽,蜜瓜产业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已成为全县农村经济的高效特色产业。 2、葡萄。主要分布在西湖乡、瓜州乡、南岔镇等,种植面积约0.94万亩,其中酿酒葡萄面积0.46万亩、鲜食葡

萄面积0.48万亩。2010年我县酿酒葡萄开始进入收获期,甘肃紫轩酒业有限公司对我县酿酒葡萄进行了统一收购,收购价为每公斤3元,收购总量为37.3吨,总收入为11.2万元。经调查统计,通过与棉花、蜜瓜、籽瓜等作物套种,今年我县葡萄种植户亩经济效益均达到2700元以上,葡萄生产情况好的农户亩收入高达5000元以上。鲜食葡萄仅有零星产出,绝大部分尚未进入产果期。 3、加工型番茄。以三道沟、河东、布隆吉、腰站子四个乡镇为主,2008年以来每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14万亩左右,2008年建成西域阳光食品公司三道沟分公司、2010年建成瓜州县金泉番茄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等龙头企业,已初步建立起与种植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关系。 4、中药材。目前全县以甘草、红花、枸杞为主的中药材种植面积约12万亩,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已发展成为我县的一个十万亩特色产业。主要分布在三道沟、河东、布隆吉、腰站子、七墩,沙河、双塔、梁湖、广至等乡镇。甘草种植7.2万亩,红花1.59万亩,枸杞3.35万亩。 5、酒花。主要分布在三道沟、河东、腰站子、布隆吉等乡镇,现有种植面积约0.45万亩,当前全国性啤酒原料市场价格持续低迷,我县酒花产业发展也受到影响,为巩固酒花产业发展成果,大力发展“一特四化”、“三品两化”农业,实现农民增收的最终目标,县财政进一步加大了对酒花产业的财政补贴力度,提高农户发展酒花产业的积极性,从而保障我县酒花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咸阳市县域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

XX市县域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2009—2013年) 为切实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按照市委、市政府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意见,特制定2009-2013年XX市县域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的成就 近年来,我市各级以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推进新农村建设为核心,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进一步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村经济迅猛发展,2008年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24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11元,分别较上年增长22.2%和20.5%。 (一)主导产业优势明显。经过多年发展,我市已成为闻名全国的优质苹果基地、西北地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西北地区最大的蔬菜和奶畜基地。2008年,全市粮食总产204.9万吨,产值40.6亿元;水果总产388.4万吨,产值72.8亿元;蔬菜总产286.5万吨,产值67.5亿元;肉蛋奶总产74.5万吨,牧业产值61.6亿元,四大产业产值占到农林牧渔总产值的93.7%,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9.6%。 (二)基地建设初具规模。通过大力实施科技增粮工程,初步建成了关中优质小麦、高产夏玉米产业带和渭北春玉米粮食产业带。通过积极推广果园四项关键技术,初步建成了渭北绿色苹果基地和南部时令鲜果基地,XX苹果获国家质检总局原产地域产品保护。通过积极推行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初步建成了南部奶畜、瘦肉型猪、笼养鸡及北部肉牛、肉羊、肉兔六大畜牧养殖基地和渭北优质牧草基地。通过加快发展设施栽培,推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初步建成了咸宋路和西宝高速沿线“V”字形反季节精细菜、沿渭清水莲菜、辣蒜、食用菌和渭北脱毒马铃薯等五大蔬菜基地。 (三)龙头企业快速发展。坚持“发展产业化就是发展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思路,外抓招商引资,内抓培育壮大,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23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25家,建成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4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31、市级重点龙头企业75家。 (四)流通体系日趋完善。全市现有果菜营销重点企业41家、果品专业市场66个、蔬菜专业市场44家、机械化储藏冷库90余座,XX新阳光等五家市场被确定为农业部鲜活农产品定点批发市场,泾阳龙泉市场被确定为省级农产品定点批发市场。 (五)农业标准化稳步推进。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目标要求,制定完善了粮食、水果、蔬菜、畜产品等一系列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建成了省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74个、国家绿色果品基地118万亩、欧盟有机认证苹果基地3200亩、苹果良好农业规X 基地2.3万亩,获得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苹果)180万亩,认证国家无公害农产品29个,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2个。 (六)一村一品亮点纷呈。以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和创建区域优势品牌为核心,积极组织实施一村一品百村示X千村推进工程。全市共建成一村一品示X村354个,其中省级示X 村160个,市级示X村100个,2008年省级示X村主导产业总收入17.4亿元,主导产业收入比重达到78%以上,示X村农民人均纯收入3918元,高出全市平均水平407元。培育形成了一系列一村一品知名品牌,涌现出了一系列一村一品先进典型,一村一品板块经济初具雏形。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一)农业基础依然薄弱。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干旱缺水成为制约XX农业快速发展的最大瓶颈,尚未从根本上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农业生产有机肥投入不足,土壤贫瘠,营养失衡,农作物产质量难以有效提高。 (二)农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北部和旱腰带地区还存在一定面积的低产粮田,小麦品

目前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

目前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 1.不悔梦归处,只恨太匆匆。有些人错过了,永远无法在回到从前;有些人即使遇到了,永远都无法在一起,这些都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痛! 2. 3.每一个人都有青春,每一个青春都有一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有一个遗憾,每个遗憾都有它的青春美。 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目前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 (一)从农业经营模式看 中国目前大多数地方仍然是精耕细作的小农经营模式,尤其是在一些不发达地区。这是中国上个世纪制定的政策,一直延用至今。无可否认,这种政策在制定之后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对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这种模式因为其经营的灵活性不足和低效性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经营走向困难。 这就要求农业的经营策略要全局考虑,制定合理的生产结构,并能根据市场的变化而及时改变生产的品种和数量,经得起市场的跌宕起伏。而小农经济经营模式下经营者往往只注重眼前利益,根据目前市场行情来决定生产什么,而且产品非常单一,结构很不合理。这样可能在短期内收益会比较明显,但是由于盲目的大量的生产,该产品的市场很快出现饱和,价格迅速下降,收获不到好的收益后,营者们只能又再投入大量的资金去经营新的目前市场上走俏的产品,再次走上追逐—>失利—>转营的怪圈(其实转营也不一定就能获得好的收益,因为农业的生产周期通常比较长,等到转营后有产品产出是时候那又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市场了)。这严重影

特色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特色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根据县委的统一安排,9月中旬到10月底期间,先后组织了农委、畜牧局、中小企业局、旅游局等相关部门,围绕全县“十二五”规划编制,针对“加快发展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课题,深入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四大特色产业基地详细了解情况,并召开了不同层面同志参加的座谈会,在进行了多次深入分析、认真讨论、反复酝酿的基础上,形成了如下调研报告。 一、全县农业发展现状 在“xxx”之初,新一届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调整后,针对农业生产信息闭塞、区位无优势、农业经营主体综合素质低、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功能不强等因素和农业基础设施水平低、农业产业发展水平低、农民收入低的“三低”局面,组织全县广大干部开展了大量的实地调研,并组织各级干部外出农业发达的省、市进行了多次考察,结合**典型农业县实际,提出了“种蔬菜、兴畜牧、扩林果、输劳务、建沼气、强加工、抓中介、树品牌”的农业发展24字方针,随后在北京、四川等地考察学习后,针对**独特的自然气候、资源禀赋、产业优势,提出了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思路。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信息化、市场化程度也逐步得到提高,农业主导产业以笨鸡养殖为主的畜牧产业、以核桃、酥梨为主的林果产业,以设施蔬菜为主的蔬菜产业,以小米为主的小杂粮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新的特色农产品不断丰富,农民人均收入也在不断提高。从XX年的1840元提高到了XX年的2296元,年均递增5.69%。但从总体上看,我县的农业生产正处在由传统农业艰难的向都市型现代特色产业发展的转型、崛起、跨越的特殊历史时期,在这个特殊时期,全县农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同时也存在着几方面突出的问题。 (一)全县农业发展呈现的特点 1、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理念逐步确立 从指导农业生产情况看,指导农业生产的各级领导的思路不断更新,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理念正在逐步确立,并在指导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将农业产业化经营

关于发展特色农业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发展特色农业的实践与思考 对于进展特色农业的实践与考虑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为深入贯彻降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进展观为主线,立脚乡情、突出重点、创新实践、务求实效,加快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加速产业融合提升,形成了优势突出和特色鲜亮的产业链,大力进展特色农业。全乡要紧农业进展有水产、肉兔、林竹三大支柱产业,促进了农业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社会和谐进展,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积存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一、××*乡的基本事情 ××*乡位于井研县城西北方向8公里,幅员面积33.3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一具居委会,总人口10476人,耕地面积16840亩,全乡属浅丘地貌,海拔365—465米,要紧为酸性红棕色土壤,属亚热带温柔湿润气候,雨热同季,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8摄氏度,无霜期335天,乡内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井分公路横穿而过,水泥路实现村村通,乡域内有群英、桑树嘴水库2座,大佛水库、毛坝水库渠系横穿全境,基本实现人人喝井水、户户用沼气、村村改电、水渠全配套、公路络化。属于典型的丘区纯农业乡,基本无工业经济、保存了完好的生态系统和优越的生态环境,全乡森林覆盖率达45%,人均年纯收入4253元。 二、××*乡进展特色农业的实践经验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别断找求进展农村经济的突破口,别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全乡优势特色农业进展较快,除传统的水稻、小麦、玉米、红薯和油菜种植外,逐步形成了水产、肉兔、林竹三大支柱产业。目前,全乡水产养殖大户125户,养殖面积5078亩,要紧养殖斑点叉尾鮰、武昌鱼、青鱼、花白鲢等优质品种,年总产量达5300吨,总产值6000万元;标准化规模养兔户1000户,标注化笼位3.6万个,年总出栏商品兔达50万只,总产值1500万元;全乡林竹种植14500亩,乡内竹编加工企业2个、木材加工企业1个,年总产值大20xx万元。全乡特色农业进展优势明显,要紧有如下实践经验: 1、加强组织领导,营造经济进展环境 为了保障全乡特色农业进展规划的实施,开创产业新局面,成立了以乡党委书记、乡长为组长,分管副乡长为副组长,农技、农经、成教等相关部门人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进展特色农业工作的组织协调、催促、检查和指导等相关工作。进一步优化环境,更新观念,创新政府治理方式,突出重点扶持,营造有利于特色农业进展的软硬环境。 2、加强机制创新,完善特色农业进展模式 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鼓舞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进展适度规模的特色农业。乡成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帮助业主与农户签订协议、合同,规范了土地流转档案资料,建立健全了土地流转信息公布。大力推进“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以龙头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为主体。全乡三大支柱产业先后成立了惠民养兔、富强水产、五一苗木专业合作社,以专业合作社为进展平台,具体运行机制采取了“五个统一”:即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统一防疫、统一饲料、统一销售,使专合组织社员在资金上得到了扶持、技术上得到了指导、防疫上得到了帮助、销售上得到了保障、收益上得到了增加。 3、加强项目支持,积极争取项目扶持力度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进展的关键。近年来,乡党委、政府经过别懈努力,先后争取到了农业综合开辟、兔基地建设和大佛水库右分干渠建设,积极协调电力部门实施农改造,多渠道筹集资金建设和完善农村道路络,显著改善了各村道路条件,全面提高了乡村路通达能

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推进“四个全面”的关键时期,也是农业转变发展 方式,加速现代农业发展的攻坚期。为明确“十三五”农业发展的目 标任务和方向重点,进一步夯实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根据 **市“十三五”规划编制要求,对接上级主管部门规划,制定《**市 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本规划期为2016-2020年。 一、现实背景 “十二五”以来,我市坚定不移地把农业放在旅游兴市、城市发展、产业支撑总体工作布局的突出位置,深入贯彻“一核一极三区三基地”总体部署,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大力发展优势特色效益农业、生态 农业和观光休闲农业,我市整体上已经迈过农业现代化的起步阶段,保持了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建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主导产业加快发展。在保持粮油生产稳定的基础上,深入推进中药材、生姜产业两个“**第一市”建设,倾力打造现代农业示范 园区,强力抓好城郊商品蔬菜生产,奋力推进特色水果向“一村一品”发展,曾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省粮食生产“丰收杯”奖,成功 争创**省现代农业建设重点县,农业产业结构和经营效益明显提升。2015年,粮食总产万吨,油料总产万吨,种植中药材万亩,生姜万亩,建立城郊商品蔬菜基地万亩、场镇商品蔬菜基地万亩,发展“一 村一品”特色水果万亩;初步形成东北部低山区中药材、生姜基地, 东南部和西南部丘陵区优质粮油基地,中部浅丘区商品蔬菜和特色 水果基地三大板块;农产品品质不断提升,累计通过“三品一标”认 证种植业基地面积万亩。 ——新型主体快速成长。坚持走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道路,大力培育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 到2015年底,全市农业龙头企业达到家,其中省级重点家、**市级家,产值过亿元的家,农民专合社家,家庭农场拥有各类农业产业

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永丰村产业发展规划 (2015) 为促进我村农村经济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实现2020年人均纯收入翻一番的目标,依托我村资源优势与发展潜力,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编制本规划。 一、基本现状与发展需求 (一)、基本现状 永丰村位于大河湾镇西部,距镇政府12.5公里。总土地面积为33059亩,耕地面积19357亩、草牧场面积 298亩、林地面积 3657亩;全村共有 4 个村民小组,共 326 户、人口 1341。该村属典型的农业村,这里有广袤的农田,肥沃的土地,以及优异的天然环境,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农业种植以玉米、谷、大豆为主,其中玉米1.35万亩,杂粮0.5857万亩;畜牧生产以牛、羊、猪养殖为主,现有2015年大小畜存栏数 6575头(只),其中牛 325头、羊5600只、生猪 650口。 (二)、制约因素 1、发展意识滞后。由于交通、信息闭塞等因素,永丰村农民谋事、创业的意识还不高,学科技、用技术的积极性还较低,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理念尚有待加强。

2、发展能力不足。一是发展资金不足。形成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已成为产业发展壮大的迫切需求,相应的资金需求量也非常大,自筹能力的有限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发展;二是产业化组织能力不强。村民普遍产业发展意识不强,对产业化的认识尚停留在表面,特别是产业化的组织能力欠缺,没有形成整体优势。 3、村级集体经济基础薄弱。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没有形成有效的资金积累,难以对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经济支撑。 (三)、发展需求 通过对农户的走访调查,结合村民代表的情况反映,明确永丰村农民增收的现实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解决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资金不足的问题在产业大户与普通村民中均比较普遍,由于自筹能力有限,亟待在产业的启动、培育、发展壮大过程中,能给予资金扶持。 2、加强技术服务。一是加强新技术的推广,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二是依托本地优势,加强适合本地发展且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新品种的引进,积极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产品品牌。 3、强化与市场的对接。一是能够及时了解市场行情,发布自身产品信息;二是希望建立专业的经济组织、经济人队伍,强化与市场的对接。 二、指导思想

农业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农业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农业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xx地处湘鄂边陲,xx脉东北端,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也是xx片区特困县。振兴乡村就必须探索依靠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加快经济转型,实现农民稳定增收。近期,县委政研室围绕全县农业产业发展课题,先后到部分乡镇、县直单位开展实地调研和座谈,对xx县农业产业的发展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xx应该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努力培植壮大农业产业体系,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以做大做强做优农业产业,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xx县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着力强基础、调结构、转方式、上标准,全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产品质量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持续提升,农业转型升级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全县形成柑橘、茶叶、高山蔬菜、烤烟、生猪、家禽六大支柱产业,农林牧渔总产值从2013年的53.1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68.37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7259元增加到2017年的10561元,呈现出“传统产业稳增长、特色产业促增收”的良好势头,为顺利摘掉贫困“帽子”、加快建设xx 片区经济强县作出了突出贡献。 1.标准化生产日益规范。按照现代农业的内在要求,深层次推进柑橘、茶叶、烤烟、高山蔬菜等支柱产业提质升级,采取专题讲座、现场培训、实地指导、印发资料等形式,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并按照办点示范、循序渐进的原则,实施了一批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建立起绿色农产品和出口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全县创建柑橘标准化生产示范园1.3万亩,年改造低产园1.5万亩以上,改良优质品种约0.6万亩。全县有机茶认证面积9000多亩,有机茶转换或正在转换认证面积3.4万亩,新确立20个标准化茶园建设,先后获得“全国柑橘标准化示范区”“全国绿色食品柑橘标准化生产基地”“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园艺产品出口示范区”“湖南省放心菜基地县”等多项荣誉称号。 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渐成规模。全县拥有湘佳牧业1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壶瓶山茶叶、德尔耀、金湘源3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3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登记注册的农民合作社达到564家,其中国家级示范合作社2家,省级示范合作社11家。登记注册及认定的家庭农场达到208家,覆盖到全县27个乡镇区、街道和农林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农业生产骨干力量。 3.农产品加工业更加火红。引进了集收购、加工、销售于一体的金湘源、德尔耀、杨氏鲜果、福慧达等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主要农产品加工率显著提高,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2017年,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944家,农产品加工业实现总产值152.9亿元,出口创汇达6000万美元。注册出口柑橘加工厂29家,其中湖南德尔耀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成为湖南省最大的柑橘深加工出口基地。茶企、茶叶合作社206家,年加工“红、绿、白、黑”四大茶类2.1万吨,出口5000多吨,综合产值12亿元。 4.品牌营销日臻完善。组织参加农博会、展销会,凸显展会经济,与“阿里巴巴”成功合作,构建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拓展外部市场。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每年成

农业产业园区发展规划 (1)

榆林靖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主体规划 陕西中西部经济发展规划研究院 2010年3月20日

前言 《靖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主体规划》的编制,是受靖边县人民政府委托,在县人大办、政府办、乡镇企业局、农业局等相关部门、乡镇和民营企业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对靖边县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短期的实地调研,是在与县政府交流沟通、查阅数据资料、专家评估论证的基础上编撰的。 加快产业集群发展,是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竞争力、推动区域特色经济向集约化和可持续方向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 编制《靖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主体规划》,一是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靖边县资源潜力,发挥比较优势,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和生产要素的有效集中,促进企业向优势地区集聚,提高专业化生产水平,形成不同特色的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二是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推动关联企业联合、兼并和重组,大力开展产业招商引资,形成关联企业的集聚,促进产业链的形成,带动产业集群发展;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培植主导产业、主导产品、龙头骨干企业和区域品牌,提升区域竞争力;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产业集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引导企业向工业园区聚集,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三是明确“靖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及发展重点,推动靖边县在今后一个时期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综合经营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推进靖边县新农村建设进程,为靖边大力发展“菜、畜、薯”三大产业

对发展现代农业的认识

对发展现代农业的认识 中国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对于农业的发展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同时,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农业产业的发展状况在世界上仍处于一个相对落后的水平,目前我国已基本完成了工业化进程,工业化发展达到实现工业反哺农业的水平。在此基础上,发展现代农业已成为继续发展我国农业产业,实现农业现代化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为看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首先应该正确认识现代农业的含义,才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去运用和发展它。 一、现代农业的内容 现代农业是指以物质和能量的开放式循环为特征,以现代科技为支撑,在家庭承包的基础上,市场化运行、产业化经营、科学化管理、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具有四大特点:一是突破了传统农业仅仅或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的局限性,实现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生产,使得农工商的结合更加紧密;二是突破了传统农业远离城市或城乡界限明显的局限性,实现了城乡经济社会一元化发展,有利于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三是突破了传统农业部门分割、管理交叉、服务落后的局限性,实现了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四是突破了传统农业封闭低效、自给半自给的局限性,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实现了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农产品贸易国内外流通。 二、发展现代农业的意义 中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而且中低产田占到耕地总面积的2/3以上。中国的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接受过系统职业技术教育的农民不足总数的5%,农业劳动生产率仅相当于国内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1/8,仅相当于国内第三产业的1/4。中国农业不仅要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还需要满足不断增加的工业原料的需求。据统计部门估算,中国粮食需求每年增长40亿-50亿千克,而土地资源的约束必将更加突出。与此同时,中国农业还承担着实现农民增收、确保食品安全、维护生态

如何提升特色农业发展对策及思考

主题教育活动·建言献策征文 提高政府职能,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市场体系,不断 提升我县特色农业发展势头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相关部门的正确指引下,在全县干部群众的齐心协力下,我县新农村建设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二十字”方针,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坚持把“农民增收”做为工作的切入点,创新思路,大胆尝试,以着力发展农村特色农业为突破口,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对照周边兄弟县区,我县还存在各种各样的因素,制约着特色农业的发展速度。如何进一步推动我县特色农业的发展速度,成为摆在我们面前最现实、最棘手的问题。我就这一问题原因的分析和建议做如下总结: 一、问题存在的原因 ——农民因素。农民是发展特色农业的主体因素。一方面,科技知识欠缺,农技水平较低。新农村需要新产业,新产业呼唤新农民。目前,我县还是一个传统农业县,发展特色农业的思想基础和工作基础都尚未稳固,农民所掌握的农业科技知识还很有限,农业技能水平相对滞后,不能满足新型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导致“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象时有发生。另一方面,务工人员只增不减,特色农业难成规

模。近年来,随着我县农民外出务工人员规模日益增大,从而留在村里发展农业的人员越来越少,导致有些村或地区已形成的特色农业因无人发展而难成规模,丧失活力。 ——市场因素。农村市场体系是连接各产业及产业内部各环节的纽带,是推进特色农业快速发展的提前和动力。目前,我县建立的农村市场体系还不完善,运行机制还不成熟,分散经营模式还大规模存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个体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能力有限,常常出现突遇自然灾害颗粒无收或生产的农产品没有销路而蒙受巨大损失的情况。 ——环境因素。发展环境是提升特色农业快速发展的软实力。我县发展特色农业的起步较晚,发展基础相对薄弱,品牌农业的意识还较淡薄;宣传和推广新品种、新产业力度不大;各种种养殖的财政补贴投入还不够;土地流转和规模性承包机制尚不健全。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1、建立健全培训机制,着力提高农民素质 一是以创建省级科普示范县为契机,加大对农民科普知识和实用技术的宣传和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农民的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让18岁以上、45岁以下的农村劳动力普遍掌握1至2门实用农业科技技术。二是建立培训基地、培训教材、师资队伍三位一体的培训体形,以职业技术学校为依托,整合资源,每个乡镇建立一个职业

XX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XX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推进“四个全面”的关键时期,也是农业转变发展方式,加速现代农业发展的攻坚期。为明确“十三五”农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方向重点,进一步夯实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根据**市“十三五”规划编制要求,对接上级主管部门规划,制定《**市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本规划期为2016-2020年。 一、现实背景 “十二五”以来,我市坚定不移地把农业放在旅游兴市、城市发展、产业支撑总体工作布局的突出位置,深入贯彻“一核一极三区三基地”总体部署,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大力发展优势特色效益农业、生态农业和观光休闲农业,我市整体上已经迈过农业现代化的起步阶段,保持了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建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主导产业加快发展。在保持粮油生产稳定的基础上,深入推进中药材、生姜产业两个“**第一市”建设,倾力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强力抓好城郊商品蔬菜生产,奋力推进特色水果向“一村一品”发展,曾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省粮食生产“丰收杯”奖,成功争创**省现代农业建设重点县,农业产业结构和经营效益明显提升。2015年,粮食总产万吨,油料总产万吨,种植中药材万亩,生姜万亩,建立城郊商品蔬菜基地万亩、场镇商品蔬菜基地万

亩,发展“一村一品”特色水果万亩;初步形成东北部低山区中药材、生姜基地,东南部和西南部丘陵区优质粮油基地,中部浅丘区商品蔬菜和特色水果基地三大板块;农产品品质不断提升,累计通过“三品一标”认证种植业基地面积万亩。 ——新型主体快速成长。坚持走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道路,大力培育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到2015年底,全市农业龙头企业达到家,其中省级重点家、**市级家,产值过亿元的家,农民专合社家,家庭农场拥有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个,带动农户万户,联结基地万亩;农产品初加工以上,精深加工以上。 ——体制机制不断创新。有序引导土地经营权流转,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到2015年底,土地流转面积达万亩,占承包耕地面积的%。进一步完善合作经营机制,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到2012年底,全市经工商注册的专业合作社达311家,注册资本12.2亿元,合作社入社农户和带动农户占总家庭承包经营农户的61.8%,成为组织生产和联系市场的重要纽带。积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大力发展专业大户,到2015年底,全市培育10—100亩以上规模种植大户11560户,其中种植100亩以上大户达到586户,种植面积9.1万亩。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