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考试及答案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考试及答案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考试及答案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考试及答案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考试及答案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考试

注意:①本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②正式开考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用黑色水性

笔填写清楚,用2B铅笔在填涂区准确涂好自己的考号,并检查是否完全正确;

③请将所有答案填涂或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直

接在试卷上做答不得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变话”看六十年变化

人民解放军进北京后不久,老同盟会会员、南社创始人、诗人柳亚子先生呈诗毛泽东,开首两句是:“开天辟地

君真健,说项依刘我大难。”毛泽东唱和一首,最末两

句是:“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两位诗

人以独特的话语方式交流,其背后的深意,则需在那个

天翻地覆的时代语境中去体会。

而在今日,人们的交往话语却是另一种风格。你可能接

到朋友的这类短信:“别总当宅男,今晚请你出去‘撮’一顿。”收短信后可能这样回复:“只要老哥你埋单,

我打的飞速赶到。”这番对话,散发着网络时代的话语

气息。

中国语言文字曾数千年大体保持稳定。而肇始于清末民

初的“白话运动”,是秦汉以后中国语言文字最大的一

次变革。这次变革发端于民间,顺应了历史潮流。从中

国社会巨变洪流中走出来的中国共产党人,敏锐捕捉、

深刻理解了这种话语变化趋势,逐渐形成了明白通晓、

生动活泼的话语方式,从“打土豪、分田地”到“打过

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在革命年代不断号召和凝聚中

国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

新中国成立,伟人一声“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开

启了全新的话语时代。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整

个社会话语激情澎湃,呈现泛政治化和泛军事化的特点,如“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鼓足干劲,力争上游”,“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等。在“极左”时期,从“坚

决打退”发展到“横扫一切”,连恋人之间的通信,也

充斥着这类语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话语表达进入了又一次巨大

的变化期。这种变化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呈现的特点是

社会对知识的尊重,以及“经济建设为中心”语境下对

财富的追求。如“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东南西北中,发财在广东”等等。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下海”、“申奥”、“入世”、

炒股、买房、“奔小康”、依法治国……一长串热词相

继涌现,见证了人们生活不断变化和国家发展的历程。

而由于人员流动加快和传播技术进步,社会语言的流变

也由点到面,由一隅走俏到风行全国。如广东方言词汇“的士”、“搞定”、“埋单”和东北方言“忽悠”,

很快就成为全国人民通用的词汇。

进入新世纪以来,以“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等为

代表的新话语日益深入人心。而互联网技术掀起的信息

化浪潮,也使中国人话语表达呈现全新面貌,年轻人成

为了推动语言变化的生力军。在网络时代,年轻的“新

新人类”创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话语,如“东东、美眉、雷人”等等。这些话语创造,虽然还有争议,但已经开

始影响国人的表达方式。

可以说,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人处在一个不断“变话”的时代。话语表达方式呈加

速度变化,犹如一面多棱镜,折射出不同时代的丰富内涵,映照出人们心灵世界的多彩变幻,构成了60年中国社会历史巨变的别样风景。

(选自《人民日报》)

1、下面对60年来曾经流行的话语的分析,正确的一项

是()

A.“别总当宅男,今晚请你出去‘撮’一顿”等一类短信内容,散发着网络时代的话语气息,大多是“90后”

的话语方式。

B.诸如“打土豪、分田地”、“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这些明白通晓、生动活泼的话语,曾是中国人民夺

取革命胜利的力量源泉。

C.“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等,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对知识尊重的话语特点。

D.“东东、美眉、雷人”等“新新人类”的创造话语,以个性鲜明的特点在争议中开始影响国人的表达方式。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天辟地君真健,说项依刘我大难”和“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其背后的深意,离开特定

的时代语境是难以领会的。

B.互联网技术掀起的信息化浪潮,使得中国人话语表达呈现全新面貌,年轻人因此成了推动语言变化的生力军。C.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期,一些话语的表达呈现某种泛化意识,譬如“坚决打退”、“横扫一切”等话语

曾充斥在恋人之间的通信中。

D.人员流动加快和传播技术进步,促成某些局部区域的流行语可能很快就成为全国人民通用的词汇。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肇始于清末民初的“白话运动”,是秦汉以后中国语言文字最大的一次变革;而此前中国语言文字曾数千年保持稳定。

B.社会的发展会引起语言文字的变革,这些变革发端民间、顺应历史,见证了人们生活不断变化和国家发展的历程。

C.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人处在一个不断“变话”的时代;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话语表达方式呈加速度变化。

D.建国60年来,从泛政治化和泛军事化话语、尊重知识和追求财富话语,一直到网络新话语,这些“变话”现象折射出了时代的变迁。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朱云字游,鲁人也,徙平陵。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好倜傥大节,当世以是高之。

元帝时,华阴丞嘉上封事,言“治道在于得贤。平陵朱云,兼资文武,忠正有智略,可使以六百石秩试守御史大夫,以尽其能”。上乃下其事问公卿。太子少傅匡衡

对,以为“大臣者,国家之股肱,万姓所瞻仰,明王所

慎择也。而嘉猥称云,欲令为御史大夫,妄相称举,疑

有奸心,渐不可长,宜下有司案验以明好恶。”嘉竟坐之。

至成帝时,丞相故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特进,甚尊重。

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孔子所谓‘鄙夫不可与

事君’,‘苟患失之,亡所不至’者也。臣愿赐尚方斩

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上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迁辱

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云

呼曰:“臣得下从龙逢、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

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

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

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臣敢以死争。”庆忌叩头

流血。上意解,然后得已,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

云自是之后不复仕,常居鄠①田,教授诸生。时出乘牛

车从诸生,所过皆敬事焉。薛宣为丞相,云往见之。宣

备宾主礼,因留云宿,从容谓云曰:“在田野亡事,且

留我东阁,可以观四方奇士。”云曰:“小生乃欲相吏邪?”宣不敢复言。

云年七十余,终于家。病不呼医饮药。遗言以身服敛,棺周于身,土周于椁,为丈五坟,葬平陵东郭外。(选自《汉书朱云传》)

[注]①鄠(hù)县,在陕西省。

4、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宜下有司案验以明好恶案:通“按”,察看、审察B.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厉:严厉C.及后当治槛治:修理、修补

D.以旌直臣旌:表彰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上乃下其事问公卿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

B.①万姓所瞻仰,明王所慎择地②间以诗记所遭

C.①臣敢以死争②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D.①宣备宾主礼,因留云宿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云,汉时有名的高士。他少年任侠好勇,中年改节读书,研习《易》及《论语》,由豪侠而成为名儒。B.华阴丞认为朱云才兼文武,忠正而有智谋,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推荐他做御史大夫。这一建议却遭到太

子少傅匡衡的反对。

C.汉成帝时,朱云斥责皇帝的师傅张禹为佞臣,成帝很生气,御史拉他下殿,他攀住栏杆硬是不肯走,于是“朱云折槛”成为一段佳话。

D.朱云生性鲠直,倜傥有大节,人们很尊敬他。他对皇帝的意见也敢反驳,对宰相邀他做官婉言谢绝,病重时不请医不喝药,要求死后薄葬。

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5分)

(2)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

浪淘沙秋江

张炎

万里一飞蓬,吟老丹枫。潮生潮落海门东。三两点鸥沙外月,闲意谁同?

一色与天通,绝去尘红。渔歌忽断荻花风。烟水自流心不竞,长笛霜空。

【注】张炎,南宋词人,宋亡后曾北游元都谋官,后失意南归,落魄而终。

8、上片中的“飞蓬”“鸥”两个意象分别有何作用?(4分)

答:

9、联系全词,谈谈你对最后一句“长笛霜空”的理解。(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0、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鸟倦飞而知还。,抚孤松而盘桓。

(2)鹤汀凫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桂殿兰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既无伯叔,终鲜兄弟,_____________________,晚有儿息。

(4)心非木石岂无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千岩万转路不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栗深林兮惊层巅。

(6)鼎铛玉石,,,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22分)

遥远的炊烟

鲁先圣

只要在乡村生活过,有谁不怀念村庄上空那袅袅升起的

炊烟?袅袅的炊烟,在房屋的脊梁上盘旋,在树梢的鸟巢旁飘荡,在胡同的拐角里踱步,最后都凝聚成片片朦胧

的烟霞。那温暖的烟霞里,有母亲的呼唤,有奶奶的目光,也有父亲洪钟般的声音。

有多久没有看到过炊烟了?城市里没有炊烟,城市里用的是煤气、液化气,即使有了些许的炊烟,也是有害的气体,是不会让人留恋的。况且,城市里的人们,也没有

时间留意炊烟,大家都匆匆忙忙,谁会有时间在意稍纵

即逝的炊烟?炊烟只属于宁静的乡村,只属于浑厚的黄

土地。

只有当停下匆匆步履的时候,只有当心灵归于一份淡雅

和安静的时候,那袅袅的炊烟才会从久远的记忆中升起来,瞬间就弥漫了你整个的心灵,它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让人有不尽的遐想。

童年的时候,炊烟是娘做好的可口的饭菜。伙伴们成群

结队去村外的田野里玩耍,去村头的小河里嬉戏。兴致

起来,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回家。这个时候不知道谁说

一声,我家房顶上没有烟了,娘做好饭了。大家立刻都

齐刷刷地把目光投向村里,纷纷寻找自己家的房顶。不

久前还袅袅升起的炊烟,都已经渐渐散尽了,娘把饭都

做好了。大家自然都收了心,赶快追逐着跑向村里,跑

回自己的家里,那里有娘可口的饭菜等着啊。再不回家,

娘就要到村口呼唤儿子了。

炊烟是汉子们心底的温暖。太阳升起来了,汉子们赶着

牲口,拉着牛车,说说笑笑地到村外的田地里劳作。到

了中午了,汉子们累了的时候,村里的炊烟也升起来了。这个时候,大家纷纷卸下牲口,在地头坐下,点燃上一

支烟,大家的目光都会朝向通往村里的小路。那条小路上,渐渐地,成群结队的妇女,提着饭菜从村里的炊烟

里走来了。汉子们的疲劳消失了,那不尽的温暖扑面而

来了。

炊烟还是远行的游子心中的家园。不论到了天南海北还

是在都市庙堂,不论你名满天下还是腰缠万贯,最让你

动心的,一定是故乡茅屋上升起的那袅袅炊烟啊。不论

你遭受了多么深重的创伤,那随风飘浮的缕缕炊烟,顷

刻之间就把你隐藏在了无边的温暖里。

当我们忆起年迈的母亲,母亲的身影多半是在炊烟里。

有多少回啊,当我们远行回到家里,当我们喊娘的时候,母亲的身影正在炊烟里忙碌。

我突然间想起“人烟”这个词。人烟,就是人间烟火,

也就是指炊烟了。在千里荒漠的孤独中旅行的人,在浩

瀚无边的大海中航行的人,突然看到地平线上升起的袅

袅炊烟,会激动得热泪盈眶,那是看到了人间的信号。

所有漫漫孤旅的寂寞和苍凉,所有长途跋涉的疲惫和恐

惧,瞬间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没有风的时候,炊烟就像一棵树,从家里的灶房里生长起来,然后与全村的树聚合成一棵参天大树。有风的时候就不同了,家家的炊烟刚刚冒上房顶,就迅速汇集,变成一片片灰色的云,飘浮到村庄的上空,最后都消失到无边的旷野里。其实,不论是有风的时候还是无风的时候,乡村上空的炊烟都是一幅动人的画卷,像飞流直下的瀑布,像艳丽多彩的锦缎,像婀娜多姿的少女,像飘忽散淡的烟霞。可是炊烟与画卷又不同,因为炊烟里还有麦子的香味,更有母亲殷殷的目光。

记不清我从什么时候起看不见炊烟了,炊烟只是一种心中的记忆了。这记忆仿佛一种情结,越是遥远,越让人刻骨铭心。

11.下列各项分别是对文本相关内容的概括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第一段画线部分突出展现了乡村炊烟外在的形态特点与内在的温暖亲情。

B.作者讲“炊烟只属于宁静的乡村,只属于浑厚的黄土地”,表明城市确实没有炊烟。

C.作者之所以对乡村炊烟如此地怀念与不舍,是因为炊烟饱含浓浓的乡情,给他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

D.作者把炊烟比作画卷,又说胜似画卷,形象地说明炊

烟的动态美。

E.文中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对比等多种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借助炊烟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对亲人的感念。12.文题为“遥远的炊烟”,结合文本,为什么炊烟

“遥远”?(6分)

13.作者借写乡村的炊烟表达了多种情感,请结合原文

加以简要概括。(6分)

14.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最后一段的作用。(6分)

四、语言文字的运用(22分)

1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应(yīng)届折(zhē)腾软着陆(zhuó)甘之如饴(yí)B.鞭挞(tà)腼腆(miǎntiǎn)迫击炮(pǎi)令人咋舌(zǎ)

C档(dàng)案滂沱(pāngtuó)入场券(juàn)叱咤(zhà)风云

D.木讷(nè)桎梏(zhìgù)压轴戏(zhóu)弦外之音(xián)1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坐落缘故挑大梁应接不遐B.报怨缉拿绊脚石出奇致

C.安详松弛金刚钻原形毕露D.通牒胁迫挖墙角鸿篇巨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中国房价高耸的同时,拥有几十套住房的“房

爷”“房姐”不断浮出水面,中国民众的神经被强烈刺

激着,除了在网上激烈地宣泄愤怒外,却别无他法。

B.中国的国家领导人首次以动漫卡通人物形象出现在公

众面前,这段名为《领导人是怎样炼成的》的动漫视频,引起网友热议。

C.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民族,我们要和自己民族政见不一的国家进行对话与沟通,增进了解,互

相学习。

D.兰州一中校友魏蔚在模特界算得上是高学历——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所以她毫无争议地成为2013世界超级模特大赛全球总冠军。

1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他已经潜心研究东欧文学近二十年,阅读了大量的文

艺理论和文学著作,所以在多次研讨交流的时候,总能

发表不同于别人的一得之见。

B.房地产市场发展迅猛,有人便说房价会涨;政府调控政策要出台,有人便说房价会跌;随着市场的波动,两

种说法此消彼长,不一而足。

C.“中国好声音”聚集了高人气,总决赛在上海能容纳

八万人的体育场举行,连张惠妹都无酬演出,助阵现场,其火爆程度一时间万人空巷。

D.从“给力”“HOLD住”一路走来,象征着乐观向上、健康积极的“正能量”一词在大量的流行语汇中登堂入室,位列新浪网2012年流行语排行榜榜首。

19、请你从“奉献”“立志”“恒心”等词语中任选二

个作为话题,拟写二副自勉对联,总字数不超过32字。(6分)

话题:上联:下联:

话题:上联:下联:

20.请将下列几个短句整合成一个单句,解释“比较文学”。(4分)

比较文学兴起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是文艺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两种或两种以上民族文学之间相互作用的

过程,还研究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其他意识形态的相

互关系。它包括影响研究、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

五、写作(60分)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晚上,行走在路上,我们总要感谢那一直陪伴着我们的

路灯,是它驱散了我们心中的恐惧,给我们带来了光明。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盏不灭的灯,它一直陪伴

着我们成长、成熟……

请以“心头那盏不灭的灯”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

角度自选,题目自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

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语文答案

1.D(A项“大多是‘90后’的话语方式”的表述无中生有;B项“曾是中国人民夺取革命胜利的力量源泉”的说法曲解文意;C项错在“改革开放以来”,应是“改革开放初期”。)

2.B(强加“因果关系”,“中国人话语表达呈现全新面貌”不是“年轻人成为了推动语言变化的生力军”原因。)

3.D(A项应是“曾数千年大体保持稳定”;B项以偏概全(有些并不发端民间、顺应历史,像文革时就过头)C 项的逻辑关系混乱。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话语表达方式呈加速度变化。原文为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人处在一个不断“变话”的时代。话语表达方式呈加速度变化),

4、B(“厉”应解释为“警戒”。)

5、D(前一个“因”是“于是”;后一个是“通过、经由”。A项中两个“乃”均为副词,译为“于是”。B项中两个“所”均是所字结构。C项中两个“以”均为介

词,译为“用”。)

6、D(朱云婉言谢绝宰相邀他做官事,文中从朱云话的语气和后文“宣不敢复言”看,并非婉言,同时,宰相并

没言明让他做官。)

7、(1)君王养的猪狗吃着人吃的东西却不知道约束,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知道开仓去赈济饥民,人死了,就说:“不是因为我啊,是因为年成不好啊。”(而:却(1分),检:约束,限制(1分),发:开仓去赈济饥民(1分),岁:年成(1分),句意1分)

(2)但如果以义为后(把义放在后)、以利为先,那么大臣不杀掉国君而全部夺取他的财礼,就不会感到满足。没有一个有仁心却遗弃父母的人,没有一个讲道义却把

君王摆在次要位置上。(后、先,意动用法各1分,餍:满足,1分,而:却,1分。句意通顺1分)

8、(1)“飞蓬”用了比喻手法,作者把自己比作漂泊不定的蓬草,体现了孤苦无依、凄凉的心境;“鸥鸟”用

了反衬手法,通过写鸥鸟的闲适反衬作者的悲苦。(手法、情感各1分,共4分)

9、(2)这一句用了以景结情(或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以声衬静)的手法(1分),在一片寂静的霜空中传来婉转凄凉的长笛声,营造了凄清的氛围(1分),含蓄表达了词人欲排遣却无法消除的悲苦心境,令人回味无穷。

(2分)

10、(1)云无心以出岫景翳翳以将入(2)穷岛屿之萦回即冈峦之体势

(3)门衰祚薄(4)吞声踯躅不敢言(5)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

(6)金块珠砾弃掷逦迤

11、BD【B(强化乡村的炊烟不是城市的炊烟,是含有泥土气息与亲情宁静淡雅和温暖的,是城市快节奏的生活

中没有的炊烟,而不是讲城市里真的没有炊烟)D(作者把炊烟比作画卷,又说胜似画卷,是因为炊烟除了动态、静态自然之美,还有生活之味,故乡之情)】

12.答:(1)作者到了城市,很少回到农村,而“炊烟只属于乡村与黄土地”。(2分)(2)城市没有这样的

炊烟。人在城市生活的节奏快,很少用宁静去感受稍纵

即逝的炊烟。(2分)(3)在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不

断的人口迁徙,工业文明使以农业为本以炊烟为特征的

农业文明已渐行渐远。(2分)

13.①对母亲的赞美之情。②对童年乡村的幸福生活的

怀念。③对乡村自然环境的赞美。④对乡村家庭淳朴、

和谐、温暖美好生活的留恋。⑤一个远方的游子对乡土

的思念。⑥对城市快节奏生活,缺乏淡雅安静的生活的

不足的遗憾。(答到4点得6分)

14.①照应文题,前一句点“炊烟”,后一句点“遥远”;(2分)②呼应开头部分,与“怀念”“遐想”遥遥相应;(2分)③深化主旨,抒写长久不见炊烟的遗憾,表达对炊烟所代表的乡村生活的怀念。(2分)

15、A(B.“咋”读zé,C.入场券(quàn)D.“轴”读

zhòu)

16、C(A项“应接不遐”的“遐”应为“暇”。B项“致”应为“制“(制胜:取胜。原指作战时运用奇兵奇计,出敌不意,制服敌人,取得胜利。现在也指用别人意想不

到的策略来取胜)。。D项“挖墙角”的“角”应为“脚”)

17、B.(解析:A.成分残缺,“除了”前加“中国民众”;C项,成分残缺,“我们要和与自己民族政见不一致的”。D项,无因果关系。)

18.C(A.一得之见:自谦之语,指自己对某个问题的一点肤浅的见解。不一而足:指同类的事物不止一个,而是

很多,无法列举齐全。)

19、参考答案:奉献:蜡烛滴泪含笑,粉笔扬雪沁香。

立志:学海雄心千里渡,书山壮志万仞攀。恒心:绳锯

不息木终断,水滴无止石定/必穿。(不从“奉献”“立志”“恒心”三者中选话题而另选话题0分,上下联后

面字平仄分明(上联后一个字用仄声,下联后一个字用平

声),不分明扣1分,再看句意对偶,句意不对扣1分,没有对偶扣1分,超字扣1分)

20、答案:比较文学是兴起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对两种或两种以上民族文学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以及文

学与其他艺术门类、其他意识形态的相互关系进行比较

研究的包括影响研究、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的文艺学

的一个分支。(单句2分,信息答全1分,句意通顺1分)

朱云,字游,鲁国(治今山东曲阜市东)人,后迁居平陵。年轻时交结轻捷豪健的侠客,帮助侠客报仇。他身高八

尺多,容貌壮伟,凭借勇力闻名。四十岁时,才改变节

操跟随博士白子友学习《周易》,又侍奉前将军萧望之学习《论语》,都能够传授《周易》和《论语》。喜欢倜傥洒脱的大节,当时社会上的人因此而很看重他。

汉元帝时,华阴县丞嘉向皇帝上呈密封的奏章,说:

“治理的办法在于得到贤才。平陵人朱云,文武兼备,

忠正而有智谋,可以让他以六百石的官秩试任御史大夫,以尽显他的才能。”元帝于是把这建议交付公卿研究,

征询意见。太子少傅匡衡在对策中认为:“大臣是国家

的股肱,是万民景仰的对象,圣明的君王都谨慎地选择。可是嘉却曲意称颂朱云,想让他担任御史大夫,狂妄地

互相称颂举荐,恐怕怀有奸邪的想法,这种欺诈行为不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10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意象”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现代美学的代表人物朱光潜就吸收了中国传统美学关于“意象”的思想,提出了“美感的世界绝粹是意象世界”的观点。不过,真正对中国传统意象美学的重视,将意象美学的建构作为中国当代美学的理论范式之一,则始于20世纪80年代。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普遍存在的将“意象”看成是西方输入到中国的美学概念,并将它与英美意象主义诗歌创作联系起来的现点不一样,人们普遍意识到“意象”滋生的土壤在中国,意象美学亦属于地地道道的中华民族本土美学,以“意象”为核心的美学与文艺学体系的理论建构与研究也蓬勃开展起来。。 意象美学诞生在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物我同一的哲学背景下,是中国古代尚象重象思维的典型体现,是中国古代诗性文化精神的体现,中国美学也可以说就是充满想象力、充满诗意的意象思索体系。以“意象”为本体的中国美学,根本不同于西方的实体论哲学与美学,它不是将美看作实体的属性,看成是外在于人的情感意识的实体性对象,而是看成主体与客体、心与物、情与景的统一。“意象”所创造的世界不同于现实,它不是让人们满足于眼前、当下的东西,而是超越现实,走向高远的人生境界与审美追求。 中国诗歌艺术创造的本体即是意象。中国古代诗学的许多重要范畴,如兴象、情景、虚实、比兴、气韵等,都直接指向了诗歌审美意象的创造。中国书法艺术本质上也是一门意象创造的艺术,这种意象创造可以从书法形意结合、重视笔力气势和线的表现力,讲究留白以及在字势结构与点画形态的表现上充分体现出来。另如中国的音乐、中国的舞蹈、中国的绘画、中国的建筑,它们都不像西方传统艺术那样,以形式和形象模拟为中心,而是以形写神,情景融合、虚实相生,体悟道的生命节奏,传达宇宙人生的生命与生气,所以在本质上也是一种意象创造的艺术。 弘扬中国传统美学的意象之美,首先要发掘、展示传统“意象说”的现当代意义。学术界在这方面已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其中一种有价值的思路是吸收现象学美学的理论成果来阐释中国传统的意象美学。意象之美就是通过在场的东西(象)想到背后不在场的东西(意)。让你的心灵与古人相通、与人性相通,使你的生活充满诗意。 而在当今社会中,人们注重的是物质功利的东西,对艺术的理解只停留在艺术的表层,只追求属于艺术的娱乐消费和技术层面的东西,甚至还流行这样的时尚口号——“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这显然是对艺术的误解。因为它无视艺术首先是作为精神产品的存在,也忘记了艺术作为艺术的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艺术是一种审美创造,必须生成一个意象世界。意象世界使人人们超越表层的、物质的、感性的美,进入到理性、精神的层面,让人的心灵受到感动,让人的灵魂经受洗礼。 (摘编自毛宣国《意象理论与当代美学艺术实践》)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是意象,意象美学是中国古代注重抽象思维的典型体现。 B.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当代美学将意象美学的建构作为最重要的理论范式。 C.20世纪三四十年代,人们都认为“意象”是西方的美学概念,来自于英美诗歌创作。D.诞生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物我同一哲学背景下的意象美学是中华民族本土美学。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介绍了“意象”在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地位、作用,对意象美学的认识、建构过程。B.第二段介绍意象美学在中国的诞生背景、构成特点,与西方实体论哲学、美学的不同。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卷 一.默写(20分)(每空1分,有错别字或漏写均不给分) 1.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中说:“词有点,有染。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今宵酒醒何处?。’上二句点出别离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点染之间,不得有他语相隔,隔则警句亦成死灰矣。” 2.诸葛亮故居建有武侯祠,内有一联云:“布衣吟啸足千秋,草庐频顾,收起潜龙,蜀丞相尽瘁鞠躬,非得已也;竹帛勋名垂两代,汉祚将终,霄沉羽鹤,杜少陵酸心呕血,有由来哉。”这里面暗含杜甫《蜀相》里的两句诗,这两句是,。 3.杜甫《哀江头》中有两句诗:“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姜夔《扬州慢》中也有两句与此意思相近,手法相同,这两句是:“, !” 4.________ __ ___,_______ _ _____。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归园田居》)5.,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琵琶行》) 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7.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梦游天姥吟留别》) 8.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 。(《六国论》)9.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王安石《游褒禅山记》)10.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离骚》)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7题。(18分,前4小题每题3分)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 ……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邪?委区区之韩、魏,以当虎狼之强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

高中语文期中考试反思总结要多读书。语文的学习主要在于多读书、多积累。通过读书可以多积累许多好词好句,这对我的作文肯定有很大的帮助。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高中语文期中考试反思总结。欢迎阅读。 高中语文期中考试反思总结1 期中考试结束了,我也该对本次语文考试做个分析和总结。 我的语文成绩是78分(全班最高分81分),这个成绩非常不理想,是我期中考试7门课程中唯一一门没上80分的。 首先是选择题。共10分,我扣了4分,出错率是很高的。错的是“病句判断”和“成语是否用得恰当判断”。期中“成语是否用得恰当判断”一题是自己看错题目了;另一题“病句判断”是真的没弄懂,不会做。本来是不要加“事迹”两个字的,我把这个病句错认为没有病句的一项选了。看来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靠、不扎实。 第二大题默写。我因为有一个字不会写,导致最后丢分1分。下次要多看书,多默写,保证每次默写都要过关才行。 第三大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我也丢了1分,原因是我的建议提得不够好,没有理解。 接下来是阅读题,分现代文阅读和文言文阅读两部分。 现代文阅读错得比较惨,总共扣了6分。主要原因是我

的阅读理解能力不够,理解不到。以后要多做赏析,多阅读。 文言文阅读丢了3分,主要丢分在“翻译句子”和“翻译词语”上。也是基本功不扎实,平时没真正理解。 最后是作文。这次作文我被扣了7分,算是扣得比较多的了。问题可能主要出在:一,我没有把格子写满;二,文中的好词好句不多;三,开头、结尾也不够精彩。 通过以上分析,我觉得以后自己要朝以下方面做好,成绩才有可能提高。 1、要多读书。语文的学习主要在于多读书、多积累。通过读书可以多积累许多好词好句,这对我的作文肯定有很大的帮助。 2、要对读过的文章反复赏析。哪些好词好句用得好,作者通过这篇文章抒发了怎样额思想感情,这些读完书后都要思考。 3、对文言文要多翻译,现在考文言文阅读,很多题目都是翻译,每看一句文言文都要知道它的意思,要真正理解。 4、要细心。有的地方因为看错题目而丢分真是太可惜了。 我相信,只要我按照上面所说的要求做了,下次考试一定能比这次考得好。 高中语文期中考试反思总结2 期末考试的语文成绩令老师与父母大失所望,也令我也十分震惊,是的,考砸了。

2020学年人教版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 答案) 第Ⅰ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与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菜肴熟稔(rěn) 孤苦伶仃风流蕴藉(jiè) B.流苏蓬蒿(hāo) 锱铢必较白云出岫(yòu) C.峨眉岑寂(cén) 萍水相逢陨首以报(yǔn) D.婵娟庇佑(pì) 食不裹腹穷乡僻壤(pì)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有媒体评论,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此前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为“以国家治理机制、治理能力为中心”。 ②面对数据搜索能力强大的互联网,任何人都无法保证自身信息的绝对安全,更不要说隐私观念的中国用户了。 ③DNA考古在学界已基本得到。早在1981年,科学家就对马王堆汉墓古尸进行了核酸分离与鉴定,并发表了有关古DNA的研究报告。 A.基调淡漠认可 B.论调淡薄认定 C.论调淡漠认定 D.基调淡

薄认可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随着国力增强,中国正在重构一种新型的国际关系。有人目无全牛,仅从周边的局部争端就得出中国外交陷入困境的结论,这是不客观的。 B. 朱自清的《经典常谈》用浅近的文字,于十三篇文章中,要言不烦地介绍了中国文学中的经典作品,是一部普及传统文化的优秀著作。 C. 最近,央视推出了原创公益音乐节目“梦想星搭档”,主持人曾宝仪身材娇小,谈吐伶俐,反应机敏,八面玲珑,很受观众喜爱。 D. 12月28日,云南省大理发生森林火灾。虽然地方政府及时组织扑救,但大面积森林被毁,过火区域赤地千里,损失惨重。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安山寺景区内有被誉为植物界的活化石、有“植物大熊猫之称”的千年银杏树两棵(雌雄异株),优质天然地下喷泉两处。 B.当地村民描述说,伤人的动物全身棕黄色,有一米多长,七八十厘米高,细腿、走路弓着腰,许多特征都与狼相似。 C.翠翠一面注意划船,一面心想“过不久祖父总会找来的”。但过了许久,祖父还不来,翠翠便稍稍有点儿着慌了。 D.“累”是一部分中国人迷失了自我价值观的表现,当自我价值观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命题教师:十二厂中学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满分: 150 分 第Ⅰ卷 选择题部分( 36 分) 一、选择题( 36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各组词的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迤逦( y ǐ) 天理昭( zh āo )然 憎恶( w ù) 一蹴( c ù)而就 辗轧( y à) 窸窸窣窣( s ū) 付梓( z ǐ) 锱( z ī)铢必较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句是 A 、湖光村委会提出,在旅游淡季积极开展果品销售,将旅游业和果业的开发有效地结合 起来,这与专家的意见不谋而合。 B 、老张今年 65 岁,短小精焊,思维敏捷,干起活来与年轻人相比毫不逊色。 C 、虽然中国足球队小组赛初战告捷,但从比赛中整个球队在战术意识、进攻手段和体能 上表现来看,也只能说是差强人意。 D 、写文章首先要言之有物,否则,无论文字如何优美,也只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不 能打动读者。 3、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 、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将分三步实施:一是“绕”,即卫星绕月飞行;二是:“落”,即 探测装置登上月球;三是“回”,即采集月壤样品返回地球。 B 、“真不是和你说着玩儿,”洪民一本正经地说,“如果你能出山,咱们一起想办法, 这事准能完成”。 C 、以前可能因为年龄小,不知道珍惜时间,现在我才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 买寸光阴。”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D 、我国开放欧洲旅游面临两大难题,一方面是旅游线路老化、接待能力不足;一方面是 游客口味不一、经济承受能力不同。 4、下列文学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张九龄,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唐代诗人。 B 、钱钟书,我国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文学史家和古典文学研究家。主要作品有长篇 小说《围城》,短篇小说集《人、兽、鬼》,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文论集《七缀集》、 《谈艺录》、《管锥编》等。 C 、惠特曼,印度诗人。诗集有《草叶集》、《桴鼓集》等。 D 、朱光潜,安徽桐城人,北京大学名教授,当代著名美学家。其著作甚丰,《文艺心理 学》、 《诗论》是他的代表作。他的《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 著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8 题。 1998 年 9 月,在渤海湾发现一大片海水在阳光下泛着褐红色,优如蕃茄汤一般。这就是 赤潮现象。这是自 1993 年中国首次报道发生赤潮以来面积最大的一次,海域面积达 3000 平方公里。 海水中的某些微生物, 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或聚集, 会使海水的颜色发生变化, 呈现出红 色、黄色或褐色,因而称之为赤潮。 赤潮的生成离不开环境因素, 除了有稳定的海水水体、 适宜的水温 (14—28℃)和盐度( 17 —34%)以外,水体的富营养化——丰富的营养盐、适量的微量元素和有机物也是生成赤潮 的关键因素。 由于海洋位于地球的最低位置, 陆地上各处所有的废物终要汇聚入海洋。 含有 大量含磷洗衣粉、 洗涤剂的生活废水及各种工、 农业排放的废水进入江河最后汇入大海, 这 就会使海水富营养化。 在温度、盐度适宜,海水水体稳定而富营养化的情况下,赤潮生物(藻类等)迅速繁殖, 海洋环境恶化,童永强 A 、沾( di àn )辱 B 、讥诮( qi ào ) C 、蠕( r ú)动 D 、睇眄( mi ǎo ) 安然无恙( y àng ) 酪酊( d īng )大醉 模棱( l éng )两可 逸兴湍 ( chu án )飞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学生答题情况反馈 文言文翻译两小题共7分 第一题多数学生得2-3分,能把重点词、主要句式翻译出来。 第二题得分在0-2分之间。主要是对倒装句、词的活用现象不懂。 建议:平时授课时,强调古文语法知识点。 诗歌欣赏两小题共6分。 1、得分情况:该首绝句,语言浅白,只要结合注解,即能悟情(思乡之情),故得满分者占三分之一,得一半分者占半数人之多。 2、失分情况 第一不认真审题。如"故园东望"说明诗人在向西行进。很多考生不认真审题就答向东。 第二、答题不标准,表达欠准确 第三、不会用诗歌术语。 建议: 1、教学生要善于挖掘诗歌信息 2、认真审题,并规范答题 3、注意诗歌术语的运用。 论述类文本阅读14、15两小题共8分。 本次论述类文本阅读材料难易适中,但学生整体把握不准,得分率普遍不高。总分5分以上者寥寥无几,普遍3-4分,20%在2分以下。 存在主要问题: (1)没有整体把握全文,理解不到位,抓不住要点; (2)筛选信息不够细心; (3)概括分析能力不强。 今后教学建议: (1)注意指导学生全面、准确把握文章的要领,精准理解文意; (2)注重提升学生的概括、分析能力; (3)加强答题方法和技巧的教学和训练。 实用类阅读 存在问题: 1 、答题不规范。没有分点作答。 2 、学生理解题干的能力较弱。部分学生在做题时,完全忽视要结合原文答题,有些答非所问。 3 、概括能力不够。很多学生答题时完全照搬原文。 解决措施: 1、要求规范答题,要求字迹工整。 2 、加强学生的读题能力。若出现结合全文,根据文本的理解等字词,意味着答案在原文中找依据。

3 、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学会提取关键语句的关键字词组合答案。 语言表达总共两题,总分12分. 最高分是9分,最低分0分,普遍是得3、4分的。 存在问题: 1、19题大部分学生都没读懂题目要求,没有根据题目中要求调整顺序要短语格式协调一致、匀称对称,同时也没从文段中说蕴含的信息中去调整。 2、20题学生普遍没按格式来写,还有就是少了留言的内容,与长辈所说的话也用语不当。 解决措施 : 1、要求学生答题要认真审题,看清楚题目要求作答。 2、让学生了解整句与散句的区别。 3、让学生了解一些应用文的格式。 4、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 作文 本次作文评卷要求按高考要求进行。 得分情况:最高分52分;绝大部分36-45分,字数不够800的,一律30分以下。作文阅卷情况分析: 一、学生作文审题立意的大致情况: 这次作文,属于半命题式作文,审题的难度不大,写作要扣合题目中说的,是曾强烈地撞击着我心扉,召唤着我的心灵,最后长久烙印在我心底深处的事物,学生在补充题目时,基本能把握住这个提示得出恰当的立意。 学生作文比较好的立意角度主要有: (一)写对自然人生的一种默默的关照和深切的体悟。如《我心中永远的葡萄藤》、《我心中永远的故乡》 (二)写我与别人诸多的喜怒哀乐人事景物的碰撞。比如《我心中永远的痛》、《我心中永远的爱》、《我心中永远的秘密》。 (三)写我对未来的憧憬、神往和梦想。如《我心中永远的梦想》、“我心中永远的追求》。 二、学生完成情况: 1、全级一人没写作文,约15人没字数没达到800字。总体完成情况较好。 2、整体来看,学生书写较为工整。 三、存在问题: 1、不少学生作文层次安排不恰当。如一篇文章仅两段或三段。 2、出现套题现象。 3、语言低幼化,叙事过于贫乏。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21分,每小题3 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 狼吞虎咽( yān)针砭时弊(biǎn)聒噪(guō)懵懂(měng) B 力能扛鼎( káng)数见不鲜( shù)暮砧(zhēn)洿池(kuā) C 东船西舫( f áng)歆享(yīn)宵柝(tuò)贿赂(lù) D 瞠目结舌( ch ēng)心宽体胖(pán)谄媚( chǎn)度长絜大( xi é) 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 自怨自艾( yì)锲而不舍( qi è潸然泪下( sh ān)如火如荼(t ú) B前仆后继( pú)翘首远望( qi áo)拾级而上( shí断瓦残垣( yuán) C屡见不鲜( xi ǎn)揠苗助长( yā)因噎废食( yē)日臻完善( zhēn) D为虎作伥( ch āng)奄奄一息( yān)鳞次栉比 (ji é)弄巧成拙( zhu ō) 3.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精神涣散火中取粟良辰美景明察秋豪 B 功亏一匱墨守成规不可明状情投意合 C 再接再厉黄梁美梦棉里藏针鸦雀无声 D 天伦之乐飞扬跋扈轻歌曼舞美轮美奂 4.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貌和神离各行其事广袤踌蹰 B 瞋目杯盘狼藉甘拜下风百无聊赖 C 反馈殓声屏气慢不经心别出新裁 D 寒喧五采斑斓头晕目眩戳穿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市场调查发现,国内一些商家销售的红木家具质量良莠不齐,有关部门提醒消费者选购时 要谨慎。 B.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 C.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美轮美奂。 D.露卡在美国算是穷人,经常得到政府机构的接济和帮助,但她并不总是拾人牙慧,而是主 动为社会做些好事。 6.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岗位培训改变了只在学校接受教育的状况,一个人离开了学校并不意味着学习。 ②由于环境污染和一些人为的原因,著名的阿尔巴斯白山羊绒的品质正在逐步地。 ③终于回到了魂牵梦萦的故乡,再次走上熟悉的大街小巷,想起许多童年的往事。A.终止蜕化难免B.中止退化难免 C.中止蜕化不免D.终止退化不免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朝鲜艺术家这次来华表演的歌剧《红楼梦》,受到了中国观众的热烈欢迎,给予了很高的 评价。 B.《尚书》记载,东方的夷人部落民风淳朴,人们好让不争且取予有度,因此这个部落被 称为“君子之国” 。 C.据西藏自治区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自治区常住人口中,藏族人口占九成以上, 为万人。

高二期中考语文试卷 共150分,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我们的时代已不容置疑地进入了“数字时代”,数字技术瞬息万变,进入了我们现实的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领域。当代影视、摄影、广告的图像泛滥所形成的“视觉文化转向”,提供给大众的视觉形象是无限复制的影像产物,从而对大众的日常生活形成包围。消费型社会更加强化了建立在影像基础上的文化,越来越多的图像加速“挪用现实”,社会几乎被图像“绑架”。复制技术让影像的生产和消费不仅高度繁荣,而且正越来越自主化。传统社会,人们欣赏艺术是主体的自觉行为,在数字时代对数字技术所批量复制生产出来的视觉形象,人们是因拟像世界的围剿而不得不去关注与传播。这些视觉形象是符号,而不是传统的艺术。艺术审美的韵味被数字时代拟像世界的“奇观”所带来的震撼悉数替代,人们逐渐习惯于被动地为图像所逼迫,而不再有意识地、自为地去选择欣赏的对象。随之而来的便是即时审美的冷漠与疲劳。 图像作为表述人类对自身和世界的欲望映像,强化了人类根深蒂固的自恋情结——人类的自身经验被最大程度地转化为满足人类意愿的观看的对象。数字时代既能生产图像,又能消解图像(泛滥的PS技术便大大提升了图像的虚拟化程度,将图像随意拼贴、篡改、美化)。于是各类恶搞、戏仿、游戏、虚无主义、道德主题等杂糅在一起,图像的表述失去目标与信念,人成为空洞的能指。图像和信息符号正在成为我们了解现实的主要来源。数字时代,我们生活在一个被复制和仿造了的世界中,对真实的证明是那么不可能,因为我们所掌握的一切都只是复制品而已。我们无时无刻不被广告、影视、信息爆炸所笼罩着,并置身于“超现实”之中:虚饰成了现实的核心,艺术因此表现为无处不在。艺术不再是单独的、孤立的、高悬于现实之上的精致的精神活动,艺术被符号统领,泛化为日常的一种基本审美和即时审美。 数字时代,技术作为“物”的存在逻辑已经让位于“物与人相互融合”的逻辑,即技术的人文性。随着人类对于机器以及对于机器与人类之间变化着的关系的认识不甚了了,人类对机器产生恐惧与敌意。事实上,我们不断与机器分享空间,并与之相互依赖。数字时代,网络似乎在构筑人类与机器的边界,但又不断让技术更吸引人,让人与机器更加唇齿相依。 艺术主体由此经历了一个解构与重构的过程。机器和技术的介入,使传统艺术家的中心和霸权地位被严重消解与解构,数字化网络使艺术家的中心身份模糊。发送者和接收者、生产者和消费者、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的绝对界限已不复存在。 比特打造的“数字化境遇”为人类诗意栖居营造了一个多姿多彩的超现实氛围,逐渐走向成熟的虚拟现实技术,使得日常生活审美化和艺术审美的日常生活化之间,不再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人的本质力量的全面发展和自由表现也逐渐成为可能。“数字人格”“技术理性”使主体变得越来越自由,也变得越来越肤浅与模糊。艺术本来是虚实相映的,文化则来自虚幻形象和客观现实之间的相互作用,然而在大众文化盛行的数字时代,却出现了用虚幻的形象代替一切现实、用形象化生存代替真实生存的趋势。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总结 篇一:高二语文期中考试总结 1.积累及运用:基础知识是形成学生基本能力的基础,在语文教学大纲中,基础知识点多、面广,是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部分。第一大题基础知识满分值为14分,平均得分分,难度系数为 第二大题默写鉴赏,满分值为18分,平均得分分,难度系数为 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还不扎实。 2.阅读:阅读能力是一种综合的语文智力技能。阅读能力的考查既能全面检查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检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灵活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灯下漫笔》分值为10分,平均得分为分,得分率分别为《五人墓碑记》分值为14分,平均得分为分,得分率分别为 《痛哭和珍》分值为14分,平均分为分,得分率为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学生的阅读能力较差。同时我们还可以发现,课内阅读得分高于课外阅读得分。说明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重视课堂教学、朗读训练及对精彩语段的赏析,对重点、难点的讲析透彻,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较好。但教师对课外阅读重视不够,学生独立阅读、思考的机会太

少,缺少阅读方法的有效指导,同时对阅读能力弱的同学进行能力迁移的训练少,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弱。 阅卷过程中发现学生还存在语言表述不准确、不简练、不规范、等问题,说明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训练不够,学生缺乏有效的实践。 3.写作 满分为40分,样卷中最高分为38分,最低分为15分,平均分,得分率为。学生作文基本上都达到了写作的要求,在抽样试卷中的作文虽有题材新颖独到、构思巧妙、表达流畅的优秀作文,但不乏存在构思、选材平淡、内容空洞,不能表现学生的个性、书信格式错误、错别字多、标点不规范的毛病,说明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教师重视作文技法训练和模式化训练多,对学生主体地位重视不够。 教学反思及措施 1.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训练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常抓不懈,同时各种知识要学得准,理解得深,记得牢,用得活,不应该模模糊糊,似是而非。只有牢固掌握书本上的基础知识,掌握一定的技能,才能举一反三,增强迁移能力,所以决不可舍本求末。另一方面,课外的语文教学活动,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语文能力,我们应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还要抓好课外的语文教学活动,结合教材内容和现实生活实

2017高二语文期末考试题 高二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诗歌自身的调节功能 中国诗歌之所以能历久而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本身有一种调节功能,其语言形式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从四言到五言到七言,随着汉语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形成新的节奏。二二节奏的四言诗是诗歌的早期形式,随着《诗经》时代的结束而趋于僵化。此后的四言诗,如曹操《短歌行》那样的佳作实在不多。中国诗歌主要的形式是二三节奏的五言和四三节奏的七言。四言诗一句分成均等的两半,节奏呆板。五七言前后相差一个音节,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活泼。所以五七言取代了四言而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为什么七言没有继续加长,发展为九言呢?我想这是因为一句诗七个音节已经达到读起来不至于呼吸急促的限度,加长到九言读起来呼吸急促。这样的诗行不容易建立起来。 在音节变化的同时,格律也在逐渐严密化。中国诗歌是从自由体(古诗)走向格律体(近体诗),但格律体确立之后自由体仍不衰退,而是和格律体并存着,各有其特长。就一个诗人来说固然有的擅长自由体,有的擅长格律体,但两方面的训练都是具备的。在自由体与格律体之间始终没有分成派别。它们互相补充各擅其能,共同促使中国诗歌的繁荣发展。 从深层考察,诗歌的发展乃是性情与声色两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从重性情到重声色,是中国诗歌史的第一个转变,这个转变发生在晋宋之际,具体地说是在陶谢之间。这恰好也正是近体诗的各种技巧被自觉加以运用的时候。明代的陆时雍说:“诗至于宋,古之终而律之始也。体制一变,便觉声色俱开。谢灵运鬼斧默运,其梓庆之鑢乎。”具体地说,这个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从重写意转到重摹象,从启示性的语言转向写实性的语言。《文心雕龙•明诗篇》说:“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指出了转变后的状况。从陶到谢的转变,反映了两代诗风的嬗递。正如沈德潜所说:“诗至于宋,性情渐隐,声色大开,诗运转关也。”(《说诗晬语》)重声色的阶段从南朝的宋延续到初唐,一方面丰富了表现技巧,另一方面也建立起严密的格律,到盛唐,性情与声色完美地统一起来,遂达到了诗歌的高潮。 但是性情与声色的统一毕竟不能维持多久。盛唐半个世纪一过,二者便又开始分离。重性情的,声色不足;求声色的,性情不完。此后二者统一的诗作虽然不少,但能以二者的统一维持一个时代的再也没有了。中国诗歌史总的看来是辉煌灿烂的,但其顶峰也不过只有这么一个盛唐,半个世纪而已。 1.下列对中国诗歌自身“调节功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调节功能”是指历久不衰的中国诗歌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求变的一种特性。 B.其语言形式的调节功能体现在不断形成新的诗句节奏:五七言取代了四言。 C.语言形式的调节功能还体现在格律的逐渐严密化:格律体取代了自由体。 D.调节功能还体现在性情与声色的交互作用,从而使中国诗歌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2.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随着人们对《诗经》兴趣的降低,《诗经》的时代结束了,人们由此感觉到二二节奏的四言诗越来越僵化。 B.中国诗歌没有从五言七言发展成九言,是因为五言七言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更为活泼的缘故。 C.明代的陆时雍和《文心雕龙•明诗篇》都指出了两代诗风的嬗递发生在陶渊明和谢灵运之间。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总结范文3篇Summary of model high school Chinese exami nation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总结范文3篇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汉语是中国的语言文字,汉语常识一般指研究汉语所需具备的领域内的基础知识。本教案根据汉语常识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高二语文期中考试总结范文 2、篇章2:高二语文期中考试总结范文 3、篇章3:高二语文期中考试总结范文 篇章1:高二语文期中考试总结范文 这学期,我带高二(14.15)班语文,前半学期主要学习语文必修5,新教材给我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带来了新的尝试,经过半学期的努力工作终于完成了教学任务,进行了中期考试,现将本次的考试质量分析及其思考总结如下: 中考分析 一、试卷的构成和特点 本次期中试卷由语言文字运用、科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古诗词鉴赏、名句名篇默写、现代文阅读、作文七部分组成,总

计150分。试卷命题特别注重课本基础知识考查,试卷的难易程 度适中。这种命题方式对于让学生提早熟悉高考试卷的命题特点、命题趋势、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解题能了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这 也带来了不少弊端,最明显的就是,由于考试内容往往不是刚刚 所学的课本里面的内容,学生渐渐地失去了课文学习的一个最大 的动力,老师对课文教学也产生了懈怠的心理。整张试卷除了默 写涉及到必修五以外,文言文阅读选自20xx年新课标全国高考卷 所选的《宋史—何灌传》,比较注重文言基础知识的掌握,两篇 现代文阅读,其中第一篇选王安忆的《洗澡》,对学生的能力要 求比较高,后面的那篇论述类文本选自乐黛云的《比较文学与比 较文化十讲》,能力要求相对较低,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总结、查找信息的能力。二、成绩分析 这次参加语文期中考试的这两班一共有150人,全校最高分 为125分。高分比例比较低,110分以上只有7人,及格率仅为 93.33%。 三、答题情况分析 试卷中得分率比较低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题: 1、文言文翻译 翻译的第十一(1、2)小题分别考查到文本上的翻译,内容 比较简单,本应该得分高,可是结果却不尽理想。这两题全校的

高二语文考试反思总结 高二语文考试反思总结篇一: 1.积累及运用: 基础知识是形成学生基本能力的基础,在语文教学大纲中,基础知识点多、面广,是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部分。第一大题基础知识满分值为14分,平均得分分,难度系数为第二大题默写鉴赏,满分值为18分,平均得分分,难度系数为 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还不扎实。 2.阅读: 阅读能力是一种综合的语文智力技能。阅读能力的考查既能全面检查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检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灵活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灯下漫笔》分值为10分,平均得分为分,得分率分别为 《五人墓碑记》分值为14分,平均得分为分,得分率分别为 《痛哭和珍》分值为14分,平均分为分,得分率为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学生的阅读能力较差。同时我们还可以发现,课内阅读得分高于课外阅读得分。说明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重视课堂教学、朗读训练及对精彩语段的赏析,对重点、难点的讲析透彻,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较好。但教师对课外阅读重视不够,学生独立阅读、思考的机

会太少,缺少阅读方法的有效指导,同时对阅读能力弱的同学进行能力迁移的训练少,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弱。 阅卷过程中发现学生还存在语言表述不准确、不简练、不规范、等问题,说明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训练不够,学生缺乏有效的实践。 3.写作 满分为40分,样卷中最高分为38分,最低分为15分,平均分,得分率为。学生作文基本上都达到了写作的要求,在抽样试卷中的作文虽有题材新颖独到、构思巧妙、表达流畅的优秀作文,但不乏存在构思、选材平淡、内容空洞,不能表现学生的个性、书信格式错误、错别字多、标点不规范的毛病,说明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教师重视作文技法训练和模式化训练多,对学生主体地位重视不够。 教学反思及措施 1.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训练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常抓不懈,同时各种知识要学得准,理解得深,记得牢,用得活,不应该模模糊糊,似是而非。只有牢固掌握书本上的基础知识,掌握一定的技能,才能举一反三,增强迁移能力,所以决不可舍本求末。 另一方面,课外的语文教学活动,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语文能力,我们应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基础上,

2021-2022年高二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基础知识(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狡黠.xié 怯.懦qiè 弄巧成拙.zhuó 如释.重负shì B、伪.wéi装反省.shěng 循规蹈矩.jǔ 令人发.指fà C、重创.chuāng 儒.家rú岿.然不动kuī乘.风破浪chéng D、挑剔.tī滂.沱pāng 呱.呱坠地guā生吞活剥.bāo 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A、转弯抹角千姿百态挺而走险唯唯喏喏 B、前扑后继老奸巨滑郑重其是哀声叹气 C、惴惴不安瞻前顾后投机取巧稍纵既逝 D、战战兢兢无足挂齿沉默寡言莫衷一事 3、下列成语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精兵简.政(精简)死得其所.(处所、地方) B、精益.求精(好处)执.迷不悟(坚持) C、自以为是.(正确)不足.介意(足以) D、漠.不关心(冷淡)寻根究.底(推求) 4、下列句中画线成语用得恰当,不需用括号内的成语替换的一项是() A、我怀着刻不容缓的心情,加快脚步奔向火车站。(迫不及待) B、干部不应该对群众的疾苦不闻不问,漫不经心。(漠不关心) C、我们的科学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因此,我们一定要奋起直追,争取走在世界的前列。(勇往直前) D、他的想法不免有些独树一帜,使人一时无法接受(异想天开)

5、下列用横线连接的词,全是反义词的一项是() A、拮据——宽裕正直——邪恶文雅——粗俗 B、阔绰——富裕讥诮——讽刺歹毒——狠毒 C、周济——救济抵御——放弃损害——维护 D、仁慈——慈祥慷慨——大方谦虚——骄傲 6、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浓墨重彩的山水画。 B、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的脊似的。 C、语言,也就是说话,好像是件极其稀松平常的事儿。 D、他手背上凸起的筋骨,好像是盘曲嶙峋的藤萝枝干。 7、依次填入下列语段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您一定听说过别里科夫。他也真怪,在最晴朗的日子,穿上雨鞋,带着雨伞,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 A、假如不但还 B、即便也还 C、即使也而且 D、就是也而且 8、依次填入下面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终身教育改变了学校教育的功能,拿了毕业证并不意味着学习____。 ②对文学作品中的许多知识内容,同学们不必从概念上____,而应重在感受和体验。 ③没有____过人生的苦辣,又怎能懂得长辈们创业的艰难呢? A、终止推敲体察 B、中止推求体验 C、中止推敲体会 D、终止推求体味 9、从下列词语中,选择恰当的词语依次填入语段横线处,正确的一项是() ①扫②罩③缚④拉⑤撒⑥支 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起一个大匾,()

淮滨一中高中部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共150分,时间150分钟)

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案卷上,在本试题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龙图腾在哭泣 “龙”的英文“Dragon”在西方世界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龙”的形象往往让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了解甚少的外国人片面地产生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联想,某些专家认为为了能和西方文化更好地接轨,为了能被洋人更好地接受,取消中国龙图腾的标志势在必行,这种观点不能不让众多国人为之震怒并心有余悸。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以龙的传人自居,而龙图腾在中国由来已久,传承了几千年中国的龙文化自中国有历史记载开始就已经根深蒂固地融入了中国人的血脉中。关于对龙的崇拜,早在旧石器时期已见端倪,到新石器时期,开始形成有关龙的信仰。在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发掘出的距今6400多年的“中华第一龙”遗址里描绘了一个“骑龙升天”的美好神话。这说明6000多年前我们的民族信仰中就已经有龙了。 中国龙的喻义之深远绝不是英语一个单词Dragon就可以全面解释的。从龙凤呈祥、龙马精神、龙争虎斗,到龙井、龙眼、龙脉、龙头,龙在中国人的眼中一直都是尊贵、吉祥的象征。龙文化是我们民族智慧的结晶,“龙”是代表中国人勇气和智慧的一个标记,与西方文化中霸气和攻击性的内容根本扯不上关系。 更确切地说,在中国龙图腾出现的时候,英语单词里根本还没有“Dragon”这个词,甚至欧美一些国家连个轮廓和雏形还没有出现。 近年来,我们在传统文化教育上确实存在着严重的缺失,在普及和弘扬优秀传统时没有适时地增添与时俱进的新元素,以至于让很多年轻人接受起文化来很是困难。或许由于缺乏对自己民族文化的了解,导致了很多年轻人缺乏足够的民族自信心,甚至变得虚无。但最让人不能理解的是,某些所谓的专家学者,居然在了解传统文化时也出现了障碍,他们非但不努力地研究推广,却一叶障目,为赶时髦,而视民族精粹为封建残余和一文不值的垃圾,并庸人自扰地担心我们的龙会被西方人误解,要把我们几千年来传承的文化推翻,这不仅仅证明某些专家具有严重的崇洋媚外思想,更说明他们对我们本土文化缺乏最基本的了解和最起码的热爱。 (选自《新闻晨报》,有删节) 1、从原文看,以下对“龙”的理解,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3分) A、龙在中国和在西方的喻义有很大不同 B、龙在中国人的眼中一直都是尊贵、吉祥的象征 C、龙是代表中国人勇气和智慧的一个标记 D、龙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人以龙的传人自居,中国的龙文化自中国有历史记载开始,就已经根深蒂固地融入到了中国人的血脉中。 B、关于对龙的崇拜,早在旧石器时期,就已经形成有关龙的信仰。 C、“中华第一龙”是在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发现的,距今已6400多年。 D、在中国龙图腾出现的时候,英语单词里根本还没有“Dragon”这个词,甚至欧美一些国家连个轮廓和雏形还没有出现。 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龙”在西方世界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纯粹是我们向西方宣传

2020--2021学年度(上)高二期中试卷 语文 分值:150分时间:150分钟命题人: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熟稔.(rěn) 盘桓.(huán) 懿.(yì)范云销雨霁.(jì) B.储.(zhǔ)粟轻飏.(yáng)流憩.(qì)舸.(kē)舰弥津 C.逋.(bū)慢榆枋.(fáng) 洗.(xiǎn)马终鲜.(xiān)兄弟 D.帝阍.(hūn)叨.(dāo)陪坳.(āo)堂决.(xuè)起而飞 2.下列词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3分) A.簪笏涸辙孤骛命途多舛 B.春粮蓬蒿泠然锱珠必较 C.孝廉拨擢险衅茕茕孑立 D.岑寂付梓尺牍富丽堂皇 3.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志.怪者也(志:动词,专注。)怒.而飞(怒,奋发,这里指鼓起翅膀。) B.适莽苍 ..匹之(众人:大家,许多人。) ..者(莽苍:郊野景象。)众人 C.责臣逋慢 ..(逋慢:逃脱怠慢。)但以刘日薄.西山(薄:迫近。) D.除.臣洗马(除:革除)欲苟顺私情,则告诉 ..不许(告诉:申诉苦衷。) 4.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钟鸣鼎食 ....的巨室不是像荣国府那样靠着先祖庇荫而碌碌无为地寄生,恰恰是天天靠着不断的 创业实现着巨大的资金积累和财富滚动。 B.他生在贫苦里,长在穷困中,生活的艰辛使他穷且益坚 ....,发奋改变这穷苦的现状。成功后的 他也深悟了一个道理,贫穷是一笔财富,它可给予你无穷的力量。 C.刚刚播出的电视剧《毛岸英》情节真实感人,它是从人性化的角度展现了毛岸英的成长过程, 更以细腻的笔触表现了毛泽东、毛岸英父子之间的那种浓浓的乌鸟私情 ....和为国为民的高尚情怀。 D.什么叫功力?这就叫功力。你看小沈阳的演出,偌大的舞台上,只一个形单影只 ....的他,表演 起来照样罩满全场,赢得热烈的掌声。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科学家破解了雾霾中硫酸盐的形成之谜,发现在大气细颗粒物吸附的水分中的二氧化氮与二 氧化硫,是硫酸盐的主要生成路径。 B.蒲伟带着8岁的儿子,背着沉沉的行囊徒步旅行,他希望此行在磨炼孩子意志力的同时,能 让孩子走进真实的世界及人世间的冷暖。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总结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业务素质 二.求实创新,认真开展教学、教研工作 教育教学是我们教师工作的首要任务。本学期,我立足“用活新教材,实践新理念”,力求让我的语文教学更具特色;立足于自己一 直坚持的细读文章、寻找文章最有特色的部分作为教学重点这个做法;以及立足于生本教育理念之上的师生共同成长观,探索适合龙华 中学高中语文教育实际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我任教高二年级两个班的语文课,坚持课前独立研读课文,多次 阅读思索,尽可能把文章的语言、思想、技法等方方面面的内容都 弄熟,再精心设计教案,并结合所教班级的实际,处理好教学重难点,上好每一堂课。尤其这学期开讲的粤版选修15《论述文选读》,很多文章是新进入高中课本的,也没有教师用书,完全靠自己解读 课文之后自主处理教材选择教法,挑战不小。我非常用心地对待这 本教材,一篇文章常常是读了又读,想了又想,之后才选用一定的 教法。这样做虽然很累,却也颇有趣味,课堂上也能讲出一点属于 自己见解的东西来。 高二下学期意味着与高三的衔接,我关注今年的高考信息,从历年高考题、今年各地模拟题及其他高考信息中了解高考动向,对考 题的能力要求、考点分布、答题方式等作较深入的思考,并通过对 深一模、广一模、今年高考真题的评讲,把这些理解讲给学生听, 让他们对高考题有相对清晰的了解。 至于其他教学常规,我基本上做到当堂内容当堂完成,每节课后都有一点小作业,作业难度适中,量控制在15—20分钟内,我反对 与当堂课内容脱节的作业,尤其反对超过30分钟才能完成的作业。 另外,授课后根据得失,及时反思调整。我积极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