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干预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干预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干预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干预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干预一心理危机的相关理论

(一)心理危机的含义

面临突然或重大生活事件如亲人亡故、突发威胁生命的疾病、灾难等,个体既不能回避又无法用常用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时所出现的心理失衡状态。某一事件是否会成为危机,有三个影响因素:

第一,个体对事件发生的意义以及事件对自己将来的影响的评价;第二,个体是否拥有一个能够为自己提供帮助的社会支持系统;

第三,个体是否获得有效的应对机制,也就是个体能否从过去经验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如哭泣、愤怒、向他人倾诉等。由于个体在这三个方面可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相同的事件不一定对每个人都构成危机。

(二)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种类

1.发展性危机。发展性危机是个人在正常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对急剧的变化或转变所产生的异常反应,如升学危机、性心理危机等。这些危机是大学生生命中必要和重大的转折点,每一次发展性危机的成功解决都是大学生走向成熟和完善的阶梯。

2.境遇性危机。境遇生危机是指突如其来、无法预料和难以控制的心理危机,如交通事故、人质事件、突然的绝症或死亡、被人强暴、自然灾害等。

3.存在性危机。存在性危机是指一些人生中的重要事件出现问题,

而导致的个人内心的冲突和焦虑,是伴随重要的人生目的、人生责任和未来发展等内部压力的冲突和焦虑的危机。

(三)心理危机的主要原因:

第一,精神疾病是导致大学生心理危机和自杀的重要因素;

第二,人格成长中的挫折与早期经验不良现状;

第三,适应困难、交往障碍与自卑;

第四,学习、择业、就业压力带来的心理烦恼;

第五,情感与性问题带来的心理困扰。

(四)心理危机的特征

1.突发性。危机常常是出人意料、突如其来的,具有不可控制性。2.紧急性。危机的出现如同急性疾病的爆发一样具有紧急的特征,它需要人们去紧急应对。

3.痛苦性。危机在事前事后给人带来的体验都是痛苦的,而且还可能涉及人尊严的丧失。

4.无助性。危机的降临,常常使人觉得无所适从,而且,危机使得人们未来的计划受到威胁和破坏。由于心理自助能力差、社会心理支持系统不完善,危机常常使个体感到无助。

5.危险性。危机之中隐含着危险,这种危险可能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与交往,严重的还可能危及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五)心理危机的结果

第一种是顺利度过危机,并学会了处理危机的方法策略,提高了心理健康水平;

第二种是度过了危机但留下心理创伤,影响今后的社会适应;

第三种是经不住强烈的刺激而自伤自毁;

第四种是未能度过危机而出现严重心理障碍。

二如何识别大学生心理危机

1 从宏观方面来说,大学生心理障碍、生理疾患、学习和就业压力、情感挫折、自我期望值过高、在学习上遇到挫折后产生很大的失落感和心理落差、经济压力、家庭变故以及周边生活环境等诸多因素,会导致心理危机发生。还有抑郁心理、孤僻性格、自卑心理、抑郁症、精神分裂等精神疾病,是引起心理危机、导致自杀等极端行为的主要原因。抑郁心理与孤僻性格往往与人格发展、早期经历不良等因素有关;自卑心理往往与自身缺陷、自我期望过高过低等因素有关;而抑郁症和精神分裂是心理问题已经危机化了,并且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极端行为。

2 从微观方面来看,识别大学生个体心理危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

(1)心理学认为:情绪是指个体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反应,需要是情绪的基础。当需要满足时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反之,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良好的情绪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不良的情绪体验是心理发生问题的主要因素。异常情绪包括:抑郁、焦虑、淡漠、躁狂等。大学生的情绪突然改变、明显不同于往常,出现不良情绪反应,如:情绪低落、悲观失望、焦虑不安,无故哭泣、意识范围变窄、忧郁苦闷、烦恼或喜怒无常、自我评价丧失、自制力减弱等消

极情绪时,就有发生心理危机的可能。恶劣的情绪也是判定个体发生抑郁症的重要临床表象。

(2)正常的行为活动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表现之一。当个体大学生出现行为异常,如:饮食、睡眠出现反常、个人卫生习惯变坏不讲究修饰、自制力丧失不能调控自我、孤僻独行等非常态行为时,就要注意是否有心理危机问题了。行为异常也是判定个体发生抑郁症的重要条件之一。行为变化也隋绪变化密切相关,不良的情绪必然导致行为的反常变化。

(3)学习兴趣下降

如上课无故缺席,常迟到早退,成绩陡然下降,根本无法进行正常的学习和听课。心理学认

为,正常、有效、良好的学习能力是个体心理健康的前提和标准。当个体在智力正常的情况下突然丧失了学习这一功能时,就说明是心理状态发生了问题。

(4)丢弃或损坏个人平时十分喜爱的物品这也是十分典型的识别根据。如果个体大学生不能正常有序的学习和生活,把自己平时很喜欢的东西随意丢弃或毁坏等,这意味着不正常的

心理行为发生了,而且是心理障碍达到危机的程度时,才会出现的情况。

(5)自杀意图的流露

如谈论自己的死或与死有关的问题,或写下遗嘱之类的东西。有的甚至已经试图采取过某些

手段企图自杀。

三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步骤与技术

心理危机干预就是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者采取明确有效的措施,使症状得到缓解,使心理功能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并获得新的应对技能,以预防将来心理危机的发生。危机干预的主要目标是降低急性、剧烈的心理危机和创伤的风险,稳定和减少危机或创伤情境的直接严重后果,促进个体从危机和创伤事件中恢复或康复,帮助的及时性、迅速性是其突出特点,有效的行动是危机干预成败的关键。

(一)危机干预的步骤

在大学校园内,当我们发现学生面临心理危机时,可使用心理学家总结的“六步干预法”进行危机干预:

1.确定问题危机干预的第一步是从求助者的立场出发,确定和理解求助者的问题。干预人员使用积极的倾听技术:同感、理解、真诚、接纳以及尊重。包括使用开放式问题。既注意求助者的语言信息,也注意其非语言信息。

2.保证求助者安全在危机干预过程中,干预人员应该将保证当事人安全作为首要目标。这里的安全是指对自我和对他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危险性降低到最小的可能性。在干预人员的检查评估、倾听和制订行动策略的过程中,安全问题都必须给以同等的、足够的关注。

3.给予支持和帮助危机干预强调与当事人沟通和交流,通过语言、语调和躯体语言让求助者认识到危机干预人员是能够给予其关心帮助的人,让求助者相信“这里有确实很关心你的人”。

4.提出应对的方式帮助当事人探索可以利用的替代解决方法,促使

当事人积极地搜索可以获得的环境支持、可资利用的应付方式,启发其思维方式。当事人知道有哪些人现在或过去能关心自己,有许多可变通的应对方式可供选择。

5.制订行动计划帮助当事人做出现实的短期计划,包括另外的资源的提供应付方式,确定当事人理解的自愿的行动步骤。计划应该根据当事人应付能力,着重于切实可行和系统地帮助当事人解决问题。计划的制订应该与当事人合作,让其感到这是他自己的计划。制订计划的关键在于让求助者感到没有剥夺他们的权力、独立和自尊。

6.得到当事人的承诺帮助当事人向自己承诺采取确定的、积极的行动步骤,这些行动步骤必须是当事人自己的,从现实的角度是可以完成的。如果制订计划完成得较好的话,则得到承诺是比较容易。在结束危机干预前,危机干预工作者应该从求助者那里得到诚实、直接和适当的承诺。

除以上六步之外,还应该启动社会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系统主要包括:来自于父母及其他亲人、来自于老师和同学、来自于其他方面如朋友和社区志愿者的支持等。这种支持不仅包括心理和情感的支持,也包括一些实质的救助行动。有调查表明,大学生从他人那里获得的社会支持具有可靠同盟、价值增进、工具生帮助、陪伴支持、情感支持、亲密感和满意度等调节功能,这些功能对处于危机期的大学生具有重要作用。

(二) 危机干预主要应用技术

1 支持技术。这类技术的应用旨在尽可能地解决危机,使病人的情绪状态恢复到危机前水平。由于危机开始阶段病人焦虑水平很高,应尽

可能使之减轻,可以应用暗示、保证、疏泄、环境改变、镇静药物等方法;如果有必要,可考虑短期的住院治疗。

2 干预技术。又称解决问题技术,帮助病人按以下步骤进行思考和行动,常能取得较好效果:(1)明确存在的问题和困难;(2)提出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3)罗列并澄清各种方案的利弊和可行性;(4)选择最可取的方案;(5)确定方案实施的具体步骤;(6)执行方案;(7)检查方案的执行结果。在这里临床医务人员的作用在于启发、引导、促进和鼓励,而不是提供现成的公式。进一步讲,治疗人员在干预的过程中的职能是:(1)帮助患者正视危机;(2)帮助患者正视可能应对的方法;(3)帮助患者获得新的信息或知识;(4)可能的话在日常生活中给患者提供帮助;(5)帮助患者回避一些应激性境遇;(6)避免给予不恰当的保证;(7)敦促患者接受帮助。

危机干预的倾听技术

危机干预浓缩了一系列治疗技术和策略,要求危机干预工作者比日常心理咨询或治疗者更加主动、积极和自信。准确和良好的倾听技术是危机干预者必须具备的能力,实际上有时仅仅倾听就可以有效地帮助所有的人。为了做到很好地倾听,危机干预工作者必须会全神贯注于求助者。

有效倾听的重要因素有:

1.要在开始时就用自己的言语向对方真实地说明自己将要做什么。2.要让求助者知道,危机干预工作者能够准确地领会其所描述的事实和情绪体验。

3.要帮助求助者进一步明确了解自己的情感、内心动机和选择。

4.要帮助求助者了解危机境遇的影响因素。

四自杀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干预

(一)自杀危险性的评估

危机工作人员应评价自杀求助者三方面的警示信号,即:危险因素、自杀线索、呼救信号。

1.危险因素;如果当事人无论何时具备了下述的4—5项危险,危机工作者就有理由认为该当事人正处在自杀的高危时期:(1)求助者有自杀家族史;(2)求助者曾有自杀未遂史;(3)求助者已经形成一个特别的自杀计划;(4)求助者的家庭因损失,个人虐待,暴力或遭受性虐待失去稳定;(5)求助者陷入特别的创伤损失而难以自拔;(6)求助者是精神病患者;(7)求助者有药物和酒精滥用史;(8)求助者最近有躯体和心理创伤;(9)求助者有失败的医疗史;(10)求助者独居并与他人失去联系;(11)求助者有抑郁症,或处于抑郁症的恢复期,或最近因抑郁症住院;(12)求助者有特别的行为或情绪特征改变,如冷漠、退缩、隔离、易激怒、恐慌、焦虑或社交、睡眠、饮食、学习、工作习惯的改变;(13)求助者有严重的绝望或无助感;(14)求助者陷于以前经历过的躯体、心理或性虐待的情绪中不能自拔;(15)求助者显示一种或多种深刻的情感特征,如愤怒、攻击性、孤独、内疚、敌意、悲伤或失望。

2.自杀线索;深感矛盾或内心冲突的大多数想自杀的求助者,他们不仅提供一些自杀线索,而且以某种方式请求帮助。这些线索可能是言语的,行为的,处于某种状态或综合症的线索。有自杀倾向的大学生一般具有以下一些特征:遭遇了不能忍受的心理痛苦;心理需求遇

到挫折;为了寻求解决的办法;在情感上感到绝望无助;对自杀的态度通常是矛盾的;想与别人交流,但找不到与人交流的途径;为了寻找出路和心灵的解脱。

3 呼救信号;对于危机工作者来说,值得庆幸的是几乎所有想自杀的求助者都提供了几种线索或呼救信号。有些线索和寻求帮助的信号易于识别,但有些是难以识别的。按照施奈德曼以及他的同事所说的,没有任何人百分之百地想自杀。有强烈死亡愿望的人是非常矛盾的,茫然的,想抓住生命。他们的情绪和他们的想法是平行的。他们的思维模式是非逻辑性的,他们只看到两种可能的选择:痛苦或死亡。他们尤其不能想象自己还能得到幸福,还能走向成功。每一个求助者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对危机工作者来说,无论是否存在强烈的死的愿望或绝望感并伴随自杀方式,危机干预工作都必须鉴别自杀意念的强度以及自杀危险的程度。

上面描述的这几个方面的警示信号,可使危机工作者或其他任何与求助者接近或亲近的人转换成挽救生命的行动。

(二)自杀危机的干预

在校园自杀危机的干预中,教师所起的是危机干预咨询师的作用,他们对学生自杀危机进行咨询和干预,帮助当事人摆脱自杀的危机。干预的方法主要是:

1.在为自杀当事人咨询时,咨询老师必须耐心倾听当事人的诉说,逐步探究哪些抑郁情绪在

影响着当事人。咨询老师首先必须排除自己的焦虑,这样他才可能有耐心引出当事人全部有关的信息。

2.干预工作人员有必要与当事人一起体验他们绝望感、失助感、无用感、隔离感、沮丧的哀痛和失败感。干预工作人员可能干的最糟糕的事是对当事人保证说:事情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么坏,事情会慢慢地好起来的,你有充分的理由活下去。尽管从现实角度看,干预人员这么说没有错。但从当事人的角度来看,这些话说明干预人员并不理解他,更使他感到隔绝于周围世界。为了有效地帮助当事人,干预人员必须从当事人看不到丝毫希望的冰冷的眼光出发去体验现实。这就意味着,干预人员要甘愿并且能够在某些事情中探寻和体会他自己的绝望感和空虚感。

3.自杀咨询的规则

首先,要弄清楚当事人已考虑或筹划用哪种方法自杀,一般来说方法越具体,离死期就越近。其次,劝导当事人多看光明面的做法是不值得提倡的,如果当事人能够在情感上接受光明面,他也不至于陷入今天的境地。

第三,咨询老师应该始终对自杀抱有高度的警惕。因为自杀者大多是性格高度内向者。他(她)可能并不暴露出任何自杀迹象,但只要他具有任何一点自杀的可能,就应千方百计引出他的内心自杀动机。4.自杀干预的原则

五要:(1)保持平静、沉稳,对当事人随之而来的暴风雨般的情绪要有心理准备;(2)给当事

人充分的机会倾诉,以便确定危机类型、诱发事件及严重程度。不要试图消解自己被当事人引起的沮丧感;(3)必要时询问客观问题,只

要得当,可有镇静作用;(4)要直接面对事情,勿涉及深层及潜意识原因(这些留待以后);(5)可向社区、医务、法律等机构求援。

十不要:(1)不要对求助者责备或说教;(2)不要批评求助者或对他的选择、行为提出批评;(3)不要与其讨论自杀的是非对错;(4)不要被求助者所告诉你的危机已过去的话所误导;(5)不要否定求助者的自杀意念;(6)不要过急,要保持冷静;(7)不要分析求助者的行为或对其进行解释;(8)不要让求助者保持自杀的秘密;(9)不要把自杀行为说成是光荣的、浪漫的、神秘的,以防止别人盲目仿效;(10)不要忘记跟踪观察。

5.大学心理危机的预防机制

学校可以围绕着五级防护开展工作。

一级防护:学生自我调节(自觉地认识自己、独立地调节各种心理问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宣传,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二级防护:学生的朋辈互助(有互帮互助意识和能力,通过互帮互助解决某些心理问题)。指导学生心理协会,培训志愿者开展朋辈互助活动。

三级防护:辅导员、班主任、教师的工作(有发现学生心理问题,保护帮助学生解决某些心理问题的能力,能及时推荐某些学生去咨询)。建立院系心理健康联系人制度,培训心理辅导员,合作开展重点学生工作。

四级防护:心理咨询中心的工作(负责对大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心理测试、心理训练、心理健康教育等服务)。

五级防护:医院治疗与家庭护理工作(医院能对问题学生心理疾病实施门诊药物治疗或住院治疗。家庭能协助并配合做好当事人的心理问题的防护和心理危机的干预工作)。与校医院及校外医疗机构保持紧密联系。

6.大学生自杀事件后的群体心理危机干预

学生自杀事件发生后,在校园内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对自杀事件的目击者和同学好友伤害更大,因此学校的心理咨询工作者必须尽快对相关人群进行心理危机干预:(1)个别咨询和干预。咨询师直接与学生交谈,为学生提供安全场所,让其发泄悲痛、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受;(2)团体咨询和干预。教师可与学生一起讨论对未来和生命的看法,但不宜对自杀的学生进行太多的纪念,经验证明,不渲染自杀的戏剧性、浪漫性、神秘性,有助于防止别人盲目效仿;(3)及时公布事情真相,避免误传和谣言等失真信息的传播,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恐慌。

五如何判断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

这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因为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无一明确的界限,正常人在某个时期也会有异常心理活动,精神病人哪怕是最严重时也有正常心理活动,近年来国内外不少心理学家为正确地区分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制定了不少测验工具和量表,并应用现代化的仪器去处理数据,使心理测量有了很大进步。但是,由于人的心理活动极其复杂,简单的量表测得的结果只能是起个参考作用,判断一个人心理是否异常及异常的程度,主要还靠认真观察。

〈1〉主客观一致,观察心理活动与外界环境的协调性。一个人正常的心理及受它支配的情感和行为,应与外界相协调,而不应发生矛盾和冲突,他们的言谈和举止行为,应该受到正常人的理解。比如说,一个同学在班级里唱一支一般化的歌曲,可引起大家的掌声,但如果在一个会议上突然引吭高歌,就会引起人们的惊讶。我们说前者为正常心理,后者为心理异常,因为和外界环境不协调。

〈2〉知、情、意相统一,观察心理活动与情感和行为的一致性。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应与受它支配的情感和行为是一致的,人们常说:人逢喜事精神爽,闷来肠愁睡多;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都说明这种一致性。比如一个同学面带笑容地讲述他的不幸遭遇,我们说他对痛苦的事件缺乏相应的内心体验。知觉、情感、意向不协调,也是一种异常心理。

〈3〉人格相对稳定,观察心理活动的相对稳定性。一个人受遗传素质、家庭教育、环境影响,使他们对现实有个比较稳定的态度和习惯的行为模式,这就是人的性格特点。它相对稳定,如果一个人几年来一直寡言少语,不明原因突然变得话多而爱交往,给人一种判若两人之感,这就说明心理异常了。

六高校常见异常精神障碍的识别——

1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患,病因不清,多起病于青壮年,病前可有一定的心理、社会因素。临床表现主要是在思维、感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出现紊乱和不协调,如怀疑有人迫害自已,饭菜里有毒,外出感到有人跟踪自已,自已的想法被他人洞悉,听到背后有人

议论自已,或有声音时常对自已评头论足等等。

精神分裂症的诊断目前仍主要依赖于临床,至今仍未发现有确诊意义的生物学指标,实验室的检查只能是排除其他器质性病因。精神分裂症的诊断需要病程至少持续存在3个月以上,有社会功能明显受损或缺乏现实检验能力(自知力丧失——否认自已有精神病),另外,在精神症状表现上至少有下述二项肯定存在:

1)联想障碍:明显的思维松弛,逻辑倒错,或病理性象征思维,如讲话缺乏中心内容,对事物叙述不中肯,使人感不易理解,将无关的几个词并凑起来,赋予特殊意义,他人吐痰是指自己痰迷心窍等。 2)妄想:原发性妄想或内容荒谬离奇,如认为自已的大脑受无线电波控制,房间里装上窃听器,被人跟踪,周围人都用异样眼光看着自已等等。

3)情感障碍:不协调,淡漠或倒错,如自言自语,痴笑,喜怒无常等。

4)幻听:听到有人评论自已的声音或命令、争论性幻听,感到自已的思维被大声地讲出来等。

5)行为障碍:紧张症状群(木僵),或怪异的愚蠢行为。

6)意志减退:孤独、退缩、生活懒散,不注意个人卫生,数日不理发、不洗澡等。

7)被动体检:被控制感,思维被洞悉,思维被插入、被撤走或中断等。

[治疗与预防]

一般主张精神分裂症患者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主要是使用抗精神病药(如氯丙嗪、维思通、氟哌啶醇、舒必利等)。需要注意的是长期坚持服药治疗,辅助一定的心理社会康复训练。

2抑郁症——

抑郁症是以心境低落为主,与其环境不相称,可伴有思维缓慢和运动性抑制,患者表现为自我感觉不良、情绪低落、对外界反应缓慢、联想迟钝、言语动作减少,甚至发生木僵。患者可伴有自卑、自责和自罪观念,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抑郁症的临床表现有如下几点:

1. 抑郁心境。这是抑郁症患者最主要的特征,轻者心情不佳、苦恼、忧伤,终日唉声叹气;重者情绪低沉、悲观、绝望。

2. 快感缺失。对日常生活的兴趣丧失,对各种娱乐或令人高兴的事体验不到乐趣。轻者尽量回避社交活动;重者闭门独居、疏远亲友、杜绝社交。

3. 无明显原因的持续疲劳感。轻者感觉自己身体疲倦,力不从心,生活和工作丧失积极性和主动性;重者甚至连吃、喝、个人卫生都不能顾及。

4. 睡眠障碍。约有70%~80%的抑郁症患者伴有睡眠障碍,患者通常入睡无困难,但几小时后即醒,故称为清晨失眠症、中途觉醒及末期失眠症,醒后又处于抑郁心情之中。伴有焦虑症者表现为入睡困难和恶梦多,还有少数的抑郁症患者睡眠过多,称为"多睡性抑郁"。

5. 食欲改变。表现为进食减少,体重减轻,重者则终日不思茶饭,但也有少数患者有食欲增强的现象。

6. 躯体不适,抑郁症患者普遍有躯体不适的表现。患者常检查和治疗不明原因的疼痛、疲劳、睡眠障碍、喉头及胸部的紧迫感、便秘、消化不良、肠胃胀气、心悸、气短等病症,但多数对症治疗无效。

7. 自我评价低。轻者有自卑感、无用感、有无价值感;重者把自己说得一无是处,有强烈的内疚感和自责感,甚至选择自杀作为自我惩罚的途径。

8. 自杀观念和行为,是抑郁症最危险的行为。患有严重抑郁症的患者常选择自杀来摆脱自己的痛苦。

9. 其它。老年抑郁症患者还可能有激越、焦虑、性欲低下、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我们不妨用上述表现对照检查一下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然后作出是否存在心理疾患的判断。如果有持久的心境低落并伴有上述3种症状,持续两周以上,最好去找心理医生咨询。

注意区分两种情况:

一是区分抑郁性神经症与一般性的抑郁状态。人们平常都可能产生情绪的抑郁状态,这种一般性的抑郁状态情境性很强,通常会随着情境的变化而好转或消失;抑郁性神经症的抑郁症状在情境改善后仍不能自拔。

二是区分抑郁性神经症与抑郁症。两者都有情绪抑郁的临床表现,但是,抑郁症属于情感性精神障碍的范畴,是精神病,有躁狂或抑郁的发作史,有明显的精神运动阻滞,有自罪观念,有妄想和幻觉,自知力严重缺失;抑郁性神经症属于神经症的范畴,不是精神病,而

是神经症,没有妄想和幻觉,有自知力,能与现实保持正常关系。再有,抑郁症既然是精神病,就有个患者不承认自己有病的问题;而抑郁性神经症患者对自己的症状有清晰的自我意识,主动求医。总之,抑郁性神经症既不能等同于抑郁症,也不能简称为抑郁症。

抑郁症的治疗

抑郁症是一种可以治疗的疾病,大多数治疗方法多通过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整合起作用,其中包括抗抑郁药治疗、物理治疗和心理治疗。

心理辅导中心编制

2008-3-11

[讲稿] 心理危机的识别和干预(樊富珉)讲稿 心理问题的早期发展是我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同时我也研究了北京市十年以来大学生自杀的问题。大学生自杀时有发生,但并不像宣传的那么严重。当然,每一个生命都是宝贵的,每一个生命的离去都会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所以我们要珍惜每一个生命。 今天主要讲三个问题:第一,心理危机的一般常识;第二,如何识别心理危机;第三,遇到有心理危机的人,我们该怎么办? 心理危机及其影响 讲心理危机首先得明白危机是什么。危机有两种含义,一种指突发事件,一种指突发事件引发的心理感受。这是两个不同的含义,但这两个含义又是密切相关的。 危机的第一个含义是突发事件。地震、空难、恐怖袭击等危机来了,人们就会处在一种紧急的状态下,这时内心的平衡被破坏了,会出现心理的紊乱,比如焦虑、紧张、恐惧、压抑、痛苦等一些负面情绪,这种失调状态我们就叫做危机。 从危机事件来看,一般危机事件的分类,简单讲不外乎就是两类:天灾和人祸。天灾挡也挡不住,比如泥石流、地震、海啸、冰雪灾害等,这些是没有办法的。当然,也有一些是可以预防的。恐怖事件应该是属于人祸,这个我不多讲了,大家知道从9·11以来恐怖事件就没断过。 现在媒体不时报道校园危机事件,美国经常发生,我们也有。校

园危机事件的共同点有三:一是突发和不可预知。能预知的话,我们就会做好预防工作,就不会发生危机;二是给师生带来心理上的阴影。紧张、恐惧、担忧、不安,肯定会影响校园的正常秩序;三是惯常处事方法无法解决。 危机的第二个含义是指一些危险性的刺激引发人的心理失衡,我们叫做心理危机。美国心理学家凯普兰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开始系统研究心理危机,他提出了危机干预的好几个理论,如平衡论、认知论、心理社会平衡论。他认为,每个人都在不断努力保持着一种内心的稳定状态,以使自己和环境能够和谐。我想每个人都希望通过努力能够和周围的环境相适应,而且能够被人肯定、接受、尊重、欣赏。当一些重大的问题或者小压力事件不断积累,直到积重难返,就会让人感到难以面对和把握,正常的生活秩序受到干扰,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蓄,进而导致不知所措、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都处于一种紊乱的状态,这就是失衡,这就叫做心理危机。心理危机不是病,是情感危机的一种反映。 人在什么时候会出现心理的危机呢?有些人抗挫折的能力比较强,很大的事件对他来讲也扛得起来。有些人很脆弱,一点点小事也能把他摧跨。生活中的一些重大事件比如亲人死亡、婚姻破裂、恋爱失败、学业受挫等,平时的应对方法不能解决时就会出现心理失衡,严重的话很可能出现自杀。我研究自杀已经二十年了,后面我会讲到自杀是心理危机的一种极端表现。自杀是可以预防的,因为事先会有一些征兆。当我们了解这样的规律,找到这样的特征,就可以提前预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实施方案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教育部办公厅于2011年2月下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提出了高校要努力构建和完善大学生心理问题预警机制,要认真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摸排工作,积极做好心理问题高危人群的预防和干预工作,特别要注意防止因严重心理障碍引发自杀或伤害他人事件的发生,做到心理问题及早发现、及时预防、有效干预。现结合我系实际制定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干预工作实施方案: 一、心理危机预警干预工作的意义与目的 心理危机是可以预防的,这有赖于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机制的建立。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机制就像一盏心理警示灯一样通过收集学生的心理信息,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可能出现心理危机的学生,尽可能把他们的心理危机消除在萌芽状态中。它是高校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关键。 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干预机制是为了促进心理卫生科学知识在我系大学生中的普及和推广,密切关注学生们的心理发展,及时帮助心理异常学生,指引需要心理援助的学生到相关部门寻求帮助,预防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及时为发生危机事件后的当事人和涉及的学生提供心理危机援助。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竞争加剧,大学生面临的经济、学业、就业、情感等压力越来越大,心理问题或由此引发的休学、自杀等事件逐渐增多,给学生、家长等带来巨大痛苦,同时也影响了学校的工作。 二、建立“三级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机制” 为预防此类事件发生,确保学校稳定和学生的健康成长,我系决定建立“班级心理委员——系部心理辅导联络员——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三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干预和疏导机制,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快速反应,即:

(一)心理危机的含义 面临突然或重大生活事件如亲人亡故、突发威胁生命的疾病、灾难等,个体既不能回避又无法用常用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时所出现的心理失衡状态。某一事件是否会成为危机,有三个影响因素:第一,个体对事件发生的意义以及事件对自己将来的影响的评价; 第二,个体是否拥有一个能够为自己提供帮助的社会支持系统; 第三,个体是否获得有效的应对机制,也就是个体能否从过去经验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如哭泣、愤怒、向他人倾诉等。由于个体在这三个方面可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相同的事件不一定对每个人都构成危机。 (二)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种类 1.发展性危机。发展性危机是个人在正常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对急剧的变化或转变所产生的异常反应,如升学危机、性心理危机等。这些危机是大学生生命中必要和重大的转折点,每一次发展性危机的成功解决都是大学生走向成熟和完善的阶梯。 2.境遇性危机。境遇生危机是指突如其来、无法预料和难以控制的心理危机,如交通事故、人质事件、突然的绝症或死亡、被人强暴、自然灾害等。 3.存在性危机。存在性危机是指一些人生中的重要事件出现问题,而导致的个人内心的冲突和焦虑,是伴随重要的人生目的、人生责任和未来发展等内部压力的冲突和焦虑的危机。 (三)心理危机的主要原因: 第一,精神疾病是导致大学生心理危机和自杀的重要因素; 第二,人格成长中的挫折与早期经验不良现状; 第三,适应困难、交往障碍与自卑; 第四,学习、择业、就业压力带来的心理烦恼; 第五,情感与性问题带来的心理困扰。 (四)心理危机的特征 1.突发性。危机常常是出人意料、突如其来的,具有不可控制性。 2.紧急性。危机的出现如同急性疾病的爆发一样具有紧急的特征,它需要人们去紧急应对。 3.痛苦性。危机在事前事后给人带来的体验都是痛苦的,而且还可能涉及人尊严的丧失。 4.无助性。危机的降临,常常使人觉得无所适从,而且,危机使得人们未来的计划受到威胁和破坏。由于心理自助能力差、社会心理支持系统不完善,危机常常使个体感到无助。 5.危险性。危机之中隐含着危险,这种危险可能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与交往,严重的还可能危及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五)心理危机的结果 第一种是顺利度过危机,并学会了处理危机的方法策略,提高了心理健康水平; 第二种是度过了危机但留下心理创伤,影响今后的社会适应; 第三种是经不住强烈的刺激而自伤自毁; 第四种是未能度过危机而出现严重心理障碍。

小学心理危机识别和干预工作情况汇报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小学心理危机识别和干预工作 情况汇报 为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安全、健康、快乐地成长,我们格外重视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特别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现做如下情况汇报: 一、首先我们小学成立了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学生心理危机进行评估,制定危机事件处理方案,实施危机风险化解。每个学期对班主任、教职工、学生干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举办“心理素质拓展”、“健康知识讲座、辅导”培训班,指导老师们建立班级心理健康联络网。 二、确定了心理危机干预对象 危机干预的对象一般是: 1、遭遇突发事件而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家庭发生重大变故、遭遇性危机、受到自然或社会意外刺激的学生。 2、患有严重心理疾病,如患有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癔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等疾病的学生。 3、既往有自杀未遂史或家族中有自杀者的学生。 4、身体患有严重疾病、个人很痛苦、治疗周期长的学生。 5、学习压力过大、学习困难而出现心理异常的学生。 6、个人感情受挫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7、人际关系失调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8、性格过于内向、孤僻、缺乏社会支持的学生。 9、严重环境适应不良导致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10、家境贫困、经济负担重、深感自卑的学生。 11、由于身边的同学出现个体危机状况而受到影响,产生恐慌、担心、焦虑、困扰的学生。 12、其他有情绪困扰、行为异常的学生。 三、制定了学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制度及系统 1、学生心理健康普查、排查制度和汇报制度。新生入校后,各班将在学校心理咨询室指导下,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和筛查,建立新生心理健康档案。对老生于放假前或返校后进行心理排查。平时在班主任工作班会上,班主任及时向上反馈学生信息,制订出个体干预计划。 2、学校建立了四级干预系统。一级系统以早期发现为主,二级系统以预防为主,三级系统以咨询为主,四级系统以治疗为主,有针对性地制定个体干预计划,包括措施、预案和定期谈话制度。 四、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方法 1,电话危机干预:比较方便、及时、且经济、保密性强。难度较大,因为互不见面,声音是获得信息、施行干预的唯一途径。治疗者的任务应迅速从音调、语气及简洁应答中判断求助者的心理状态,基本干预策略是先稳住对方的情绪,导其倾诉,晓之以理。 2,面谈危机干预:基本方法为倾听、评价及干预,干预措施包括①调整认知。②改善应对技巧。③松弛训练。④充实生活内容。⑤扩大交往,建立支持系统。 五、设立校“心理危机干预中心” 1、负责全校心理危机干预年度工作规划,日常工作落实、心理危机救治、专兼职教师培训等。

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心理干预 什么是心理危机呢?危机来了人们就会处在一种紧急的状态下,当意识到困难和境遇超过了自己的应付能力,难以解决、把握,内心的平衡被破坏了,会出现心理的紊乱,比如焦虑、紧张、恐惧、压抑、痛苦等一些负面情绪,这种失调状态引发人的心理失衡与危机事件共存,自杀是心理危机的一种极端表现。 ●校园危机事件主要有五大类: 1.学生意外事件:如车祸、疾病身亡,运动及游戏伤害,溺水、自杀、自伤、中毒、校园建筑设施危害。 2.校园安全维护事件:火警、地震、人为破坏、校园侵扰、台风、水患、失窃。 3.学生暴力与偏差行为:学生斗殴、暴力犯罪,枪炮弹药刀械违规,财产犯罪,赌博犯罪,吸毒、破坏校园,性侵害犯罪。 4.管教冲突事件:师生冲突,亲师冲突,亲子冲突,管教体罚,学生抗争申诉。 5.儿童少年保护事项:离家出走,在外游荡,乱伦、遗弃、长辈凌虐等。 ●面对危机下身心反应主要有: 1.生理反应,肠胃不适,头痛、失眠、噩梦。易惊吓、呼吸困难或梗塞感,肌肉紧张等。 2.情绪方面,害怕、焦虑、恐惧、怀疑、忧郁、悲伤、易怒、绝望、愤怒、烦躁、自责等。 3.认知方面,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自信,无法做决定,健忘、效能降低,不能把思想从危机事件上转移等。 4.行为方面,社交退缩,逃避与疏离、自责或怪罪他人,不易信任他人。面对各种突发的危机事件,人们在短时间内产生的各种心理反应,都应看做“对不正常情景的正常反应。” ●如何识别心理危机呢? 心理危机的主要表现有:语言方面,直接表露自己处于痛苦、抑郁、无望或者无价值感中,有些人会流露出语言上的直接征兆:“我希望我已经死了”“再也不想活了”或直接表示:“我所有的问题马上就要结束了”“现在没人能帮得了我”“没有我,别人会生活的更好”“我的生活一点意义也没有”等等。 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由四个层级的递进询问: 1.有时想轻生吗?如果答:“想过。”继续询问 2.是常想轻生还是极偶然的想?如果回答:“常想。”可以询问 3.想过轻生的途径吗?如果说:“有。”询问 4.采取过轻生的方法吗? 如果答:“有。” 想过轻生途径的学生是高危心理危机人员;如果采取过轻生的学生,则要告知领导,并留下证据,这是极度高危心理危机人员。 情绪方面:容易激动愤怒,持续不断的悲伤或焦虑,常常流泪。 社会功能方面:注意力不集中,成绩下降,经常缺勤。

四川联合高等职业学院 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实施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及《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意见》,大力加强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好地帮助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度过心理难关,及早预防、及时疏导、有效干预、快速控制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降低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率,减少学生因心理危机带来的生命损失,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特制定《四川联合高等职业学院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实施办法》。 第二条心理危机干预是指对处于困境或遭受挫折的人予以心理关怀和短 程帮助的一种方式。它能够帮助当事人正确认识和理解自己的危机,并采取紧急应对的方法从心理上解除迫在眉睫的危机,使其症状得到缓解或消失,恢复其心理功能,并获得新的应对技能和提高自助能力。其目的一是避免自伤和伤及他人,二是恢复当事人心理平衡的动力。 第二章工作网络 第三条学校成立“四川联合高等职业学院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朱爱憎院长担任组长,副组长由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学生处、保卫处、校医院的负责人担任,成员由学生处、教务处、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各院系、保卫处、校团委、校医院、后勤等单位负责人担任。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的职责是:全面规划和领导学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督促有关部门或单位认真履行危机干预工作的职责,为重大危机事件的处理做出决策。 第四条校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负责全校有关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方面的教育工作,特别是对辅导员、班级心理委员(班委干部)、宿管人员、寝室心理联络员(各班室长)等人员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培训,增强他们对心理危机的警觉,掌握基本的危机处理知识和技能;对院系的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给予指导和督导;对在心理普查中筛选出的有严重心理障碍和自杀倾向的学生进行跟踪随

小学心理危机识别和干预工作 情况汇报 为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安全、健康、快乐地成长,我们格外重视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特别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现做如下情况汇报: 一、首先我们小学成立了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学生心理危机进行评估,制定危机事件处理方案,实施危机风险化解。每个学期对班主任、教职工、学生干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举办“心理素质拓展”、“健康知识讲座、辅导”培训班,指导老师们建立班级心理健康联络网。 二、确定了心理危机干预对象 危机干预的对象一般是: 1、遭遇突发事件而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家庭发生重大变故、遭遇性危机、受到自然或社会意外刺激的学生。 2、患有严重心理疾病,如患有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癔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等疾病的学生。 3、既往有自杀未遂史或家族中有自杀者的学生。 4、身体患有严重疾病、个人很痛苦、治疗周期长的学生。 5、学习压力过大、学习困难而出现心理异常的学生。 6、个人感情受挫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7、人际关系失调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8、性格过于内向、孤僻、缺乏社会支持的学生。 9、严重环境适应不良导致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10、家境贫困、经济负担重、深感自卑的学生。 11、由于身边的同学出现个体危机状况而受到影响,产生恐慌、担心、焦虑、困扰的学生。 12、其他有情绪困扰、行为异常的学生。 三、制定了学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制度及系统 1、学生心理健康普查、排查制度和汇报制度。新生入校后,各班将在学校心理咨询室指导下,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和筛查,建立新生心理健康档案。对老生于放假前或返校后进行心理排查。平时在班主任工作班会上,班主任及时向上反馈学生信息,制订出个体干预计划。 2、学校建立了四级干预系统。一级系统以早期发现为主,二级系统以预防为主,三级系统以咨询为主,四级系统以治疗为主,有针对性地制定个体干预计划,包括措施、预案和定期谈话制度。 四、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方法 1,电话危机干预:比较方便、及时、且经济、保密性强。难度较大,因为互不见面,声音是获得信息、施行干预的唯一途径。治疗者的任务应迅速从音调、语气及简洁应答中判断求助者的心理状态,基本干预策略是先稳住对方的情绪,导其倾诉,晓之以理。 2,面谈危机干预:基本方法为倾听、评价及干预,干预措施包括①调整认知。②改善应对技巧。③松弛训练。④充实生活内容。⑤扩大交往,建立支持系统。 五、设立校“心理危机干预中心” 1、负责全校心理危机干预年度工作规划,日常工作落实、心理危机

. 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建设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以及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教社政[2005]1号)和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教思政厅[2011]1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订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体系建设方案。 一、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的目的 构建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及干预工作体系,为的是及时、有效地向需要心理帮助的学生提供心理援助,帮助其渡过心理难关,及早预防、及时疏导、有效干预、快速控制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危机事件,降低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率,减少学生因心理危机带来的生命损失,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学校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的网络建设 根据实际情况,学校建立校、系(部)、班级之间相互关联的三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网络系统。 (一)一级网络:学校 学校成立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刘彩胜 副组长:孙慧杰席顺意 . . 成员:孙世玲、赵国强、张立新、吕丽、冯温、张红梅、郭 长青、王苗霞、于玲、任维华、张洋 在领导小组的带领下,学校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负责全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划实施、教职工和学生班干部的培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工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心理咨询、心理疾病筛查、心理疾病鉴别、心理危机干预等工作并指导二级网站的工作开展。(二)二级网络:系(部) 由系(部)主管学生的领导、心理咨询老师、班主任共同组成,建立系(部)心理咨询中心,主要负责所在系(部)的心理健康教育,抓好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同时积极配合一级网络的工作开展。(三)三级网络:班级 由班级心理委员、心理社团、宿舍心理信息员组成。主要负责在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及时向系(部)心理咨询老师或学校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反馈学生心理问题,充分发挥在学生群体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朋辈引导作用,同时积极配合二级网络和一级网络的工作开展。 三、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的对象 学校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的对象主要来源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心

校园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方案 当前,急剧的社会变迁使学生面临的外部世界变得日益复杂:多元文化的冲击,给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带来负面影响;互联网使学生的视野远远超出学校,拓展至世界各个角落;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社会阶层的分化(诸如有的家庭瓦解、失业人员增多等),使得处境较为困难的学生增多;升学压力和沉重的课业负担……这些都使学生面临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由此而产生的心理问题和危机事件(诸如离家出走、暴力倾向,甚至自残、自杀等)也越来越多。 果不其然,近几年来,关于学生危机的报道,不断见诸报端。而导致学生危机偏激行为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问题,造成这种心理问题的原因是社会、家庭和学校。由于生活环境、群体文化氛围、道德风尚及青少年自然素质、身体成熟水平和心理发展状况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造成现在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心理危机现象随处可见。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对学校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用什么样的策略和方法对学生的心理危机进行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是我们教师必须破解的时代课题。 一、学生常见的危机种类及特点 1、青春期性成熟危机 青春期性成熟的主要标志是健康的性意识和性角色的形成,如早恋。由于个体性成熟中的需要得不到实现,性意识、性角色混乱导致成熟性危机。这种危机的学生是:异性交往过密而有缺乏父母的关爱;

恋爱受挫或失败;生理激变而又毫无准备,适应不良;性早熟的少女,性晚熟的少男;情感丰富、过敏而又体貌较好的少男少女。 2、学业危机 学生社会化最重要的任务是掌握生活技能,传递社会文化,它主要通过各种校内外的学习来完成,学业成败是衡量这一任务完成的标志,学生、教师、家长及社会都十分关注它,学业失败最易导致这类危机。这种危机的学生是:学习太较真而又面对重大挫折的“明星”;闹转学、调班受阻而产生对学校恐惧;抑郁、自我封闭而又学业不良;有严重考试焦虑;从小以大学为奋斗目标,而正面临实现无望。 3、异常家庭学生的人格危机 异常的家庭主要指异常的家庭结构与异常的家庭职能。异常的家庭职能,主要指教育、闲暇生活、抚养等职能挫伤,如教育失误、过于溺爱、过于严厉、期望过高;拒绝、冷漠;闲暇生活不当,如沉溺于麻将、赌博、吸毒、婚外情;抚养缺乏,如子女学费、基本生活困难等,异常家庭结构主要指单亲、父母离异、继父母、收养、死亡、服刑、分居等。异常家庭因家庭权威形象破损、亲子情感创伤,使个体社会化陷入困境,导致人格发展受阻,带来多种人格危机。造成这种危机的学生是:家庭畸变而又处境不利、适应困难;家庭教育不良、期望过高而又不善于沟通;家庭破裂而又缺乏保护;离家出走而又陷入困境;溺爱中长大而又面临重大欲望不能满足。 4、道德价值危机 这种危机是个体在内化社会价值观念、形成社会道德过程中,一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a18394150.html, 大学生心理危机防范与干预 作者:任白露 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7年第12期 内容摘要:近年来,随着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日益增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外语学院为例,在问卷抽样调查基础上,探讨大学生心理危机防范构建,分析辅导员在加强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中的方法和对策,确保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得到确实加强,维护校园稳定,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关键词:心理危机防范外语学院辅导员 一.前言 1.研究背景 党中央国务院历年来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先后颁布实施了一系列相关文件,以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等文件都明确地指出了高校学生心理危机防范与干预工作的目标。这个目标就是通过构建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网络,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健全工作队伍,拓宽实施途径,及早发现、及时疏导、有效干预,减少或避免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引发的伤害事件的发生。 2.研究意义 1954年,美国心理学家G.Caplan首次提出心理危机的概念并对心理危机的概念进行了系统研究。他认为,当一个人面临困难情况,而他先前的处理危机的方式和惯常的支持系统不足以应对眼前的处境,即他必须面对的困难情境超过了他的能力时,这个人就会产生心理困扰,这种暂时性的心理失衡状态就是心理危机[1]。大学生心理危机是大学生个体在运用寻常的应 付方式不足以处理目前所遇到的内外部应激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反应[2]。大学生心理危机防 范是促进大学生成长发展的保障,是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体现,是维护校园稳定,实现家庭、学校、社会和谐的需要。 3.研究对象 本文采取问卷抽样调查,调查对象为外语学院在校本科生。目前我院在校本科生共计1039人,共发放300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为293份,问卷有效率高达97.67%。 二.大学生心理危机防范研究 1.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

某小学 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专题 心理极端事件(如自杀)是中小学生在一种严重的心理失调状态下的绝望选择。这种严重的心理失调状态即是一种心理危机,会导致中小学生的情绪、认知、行为产生一系列“明显”的变化。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中小学生的心理危机是可以被识别并预防的,这就有赖于全省中小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体系的建立。 一、中小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体系 中小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主要依托以下三大途径进行:一是班主任与心理委员的日常观察,二是学校的心理普查,三是心理教师的辅导工作。 (一)通过班主任与心理委员的日常观察识别学生的心理危机班主任与心理委员是学校中与学生接触最频繁的群体,比较方便对学生进行心理的观察与关注,能及时发现学生的异常心理,纳入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库。 (二)通过学校的心理普查识别学生的心理危机 学校的心理普查能够筛选出有严重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如抑郁症、焦虑症、恐怖症、强迫症等)的学生,发现有明显的性格异常(如极度偏执、抑郁、敏感等)的学生,纳入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库。 (三)通过心理教师的辅导工作识别学生的心理危机 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通过学校常规的心理辅导也可以有效地识别中小学生的异常心理,纳入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库。

学校通过以上途径发现学生的异常心理后,应组织心理教师(学校心理评估小组)对相关学生进行进一步的个别心理辅导和评估,最后根据其严重程度来确定心理危机级别,建立学校心理危机预警库。 根据严重程度的不同,中小学生的心理危机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一)第一类为一般心理危机,相对而言,这部分学生在学校中占较大比例。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在心理普查或心理辅导中发现的有一般心理问题的学生; 2、因情感受挫、人际关系失调、学习困难、适应困难等出现轻微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3、由于身边的同学出现心理危机状况而受到影响,产生恐慌、担心、焦虑、困扰的学生,如自杀或他杀者的同宿舍、同班的学生等。 (二)第二类为严重危机,这部分学生在学校中所占比例较少。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在心理普查或心理辅导中发现有严重心理问题,并出现明显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2、学习或生活中遭遇突然打击而出现明显的情绪行为异常的学生。如近期家庭生活中出现重大变故(如亲人死亡、父母离异、家庭暴力等);遭遇突发性创伤或刺激(如性伤害、意外怀孕、自然灾害、校园暴力、车祸等);重大考试或事件(比赛、竞赛、评比等)出现严重失败;与同学、教师、父母等发生严重人际(甚至肢体)冲突等,导致明显的情绪行为异常的学生。 (三)第三类为重大危机,指患有严重心理障碍(如患有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焦虑症等)或精神分裂症并已确诊的学生,自杀未

校园自我伤害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案例分析 全本伦 案例 小浩是一个很文静,很有礼貌,也曾经是很有理想很有抱负的男孩子。刚进初中中时进行了摸底考试,结果成绩离理想的相去甚远,想到自己曾经的辉煌不由失落感倍增。特别是小学的同学小明现在的同桌成绩远远超过了他,这无疑使他更受打击。从此他一度萎靡,上课提不起精神,甚至连头也不敢抬,总感觉老师和同学都在笑话他,都在歧视他。就在这时他和小明在宿舍因一点小事发生了冲突,经过我的教育和开导,事情很容易就解决了。小明也没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可小浩却认为这是小明对他轻视践踏的突出表现,又联想到从开学到现在很多次他自认为小浩侮辱他的事情,断定自己有今天全是小浩这个小人背后搞的鬼,他越想越气,决心要报复,但又没胆量,总这样憋着,渐渐地感觉胸闷,心慌,头痛和厌食。最后,他终于无法控制自己,向小浩发出了挑战书,邀小浩晚上到厕所决斗。幸亏我及时得到消息予以阻止,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案例分析: 1.焦虑与下列因素有关: (1)考试焦虑与能力水平呈负相关,即学习能力相对较弱或学习效果较差者容易产生考试焦虑;

(2)考试焦虑与抱负水平呈正相关、即要求自己成绩过高者容易发生; (3)考试焦虑与竞争水平呈正相关,即考试意义越大越易产生;(4)考试焦虑与考试失败经历呈正相关,即经历过重大考试失败者容易发生;。 2.经历了抑郁 小浩的心理素质较差,对于一时的失败不能正确认识,一直耿耿于怀无法释然导致了最终抑郁症的产生。 3.发展成暴力倾向 小浩一直很痛苦,也想早日解脱心灵的羁绊,但他选择的却是用暴力来解决问题。他把自己所有的失败和不如意都归到了别人身上,认为是小明把他害成这样的,把一腔怒气全部倾注在小明头上,以至于要找小明决斗。他的这种暴力倾向比较特殊,并不是因为受到某些暴力因素的影响,而是一种郁积力量的突然爆发。这种突然的情绪爆发危害性是很大的,往往会给双方带来巨大的伤害和痛苦。 案例策略 1.认真倾听,鼓励当事人的感情宣泄。 我主动表示了同感,拉近了双方的距离,使小浩相信自己找到了能理解他痛苦的人,这次谈话后,他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从被动倾诉开始转向主动找我聊天,有时一聊就是一个多小时,这是一种良好的发展势头,经过多次谈话,他的情绪基本稳定下来,上课有时还能抬起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干预今天主要讲三个问题:第一,心理危机的一般常识;第二,如何识别心理危机;第三,遇到有心理危机的人,我们该怎么办? 心理危机及其影响 所谓危机就是指个体面临突然或重大生活逆境(如亲人死亡、情感破裂或天灾人祸等)时,既不能回避,又无法用通常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解决时所出现的心理失衡状态。 人在什么时候会出现心理的危机呢?有些人抗挫折的能力比较强,很大的事件对他来讲也扛得起来。有些人很脆弱,一点点小事也能把他摧跨。生活中的一些重大事件比如亲人死亡、婚姻破裂、恋爱失败、学业受挫等,平时的应对方法不能解决时就会出现心理失衡,严重的话很可能出现自杀。自杀是心理危机的一种极端表现。自杀是可以预防的,因为事先会有一些征兆。当我们了解这样的规律,找到这样的特征,就可以提前预防。当然不是所有的自杀都是这样的,比如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杀不属于我们说的心理危机干预。 心理危机至少要符合三个标准:一是存在一些重大的影响心理的事件;二是有急剧的情绪、认知,包括身体行为上的一些改变;三是个人原有的一些方法无法去应对或者应对无效。 危机没有什么可怕的,心理危机人人都会有。大家可以想一想,从你记事到现在,有没有过不知所措、心里困扰、混乱慌张的时候?我相信每个人都有。当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面临大大小小的压力,承受的能力超过了自己的应对能力时,就会出现危机。一般来讲,大部分人的危机在四周到六周内可以解决,但有一些人的危机就很难解决,如果没有有效的应对方法,可能引发心理疾病,甚至还会出现自杀的念头,甚至可能实施自杀的行为。人人都可能出现危机,因此我们要互相关心。如果真的发生危机的时候,自己个人难以应对,最好找同学、朋友倾诉。作为同学、朋友、同事发现了这种情况,要主动热情接近这些人,这才是好朋友、好同事。 青少年所处的年龄阶段是危机经常发生的阶段,因为青年期是从稳定的儿童期走向稳定的成年期的过渡。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一部分,大学生会面临很多危机。一是发展性危机。因为我们在发展的转变、过渡阶段所遇到的很多问题是前所未有的,比如第一次被别人追求,当你看到第一封情书的时候是不是吓得不知道塞哪儿好,不敢对任何人说。随着我们慢慢长大,会有很多新的经验,面对这些发展性的危机。二是境遇性危机。比如学业不良,考试不及格,研究生没考上,恋爱失败等大学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些事件。三是存在性危机。曾经有一位哲人说过,没有思考过死的人不能称其为真正的人。生和死是人生的基本课题,作为一个人活在世上,一定会去考虑生命、死亡:我什么时候死,我应该怎么样去过自己的一生。探索人生,探索自己发展,探索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这种思考肯定会有很多的困扰。很多青年人有这样的想法:我存在的意义到底何在?按照佛语说,生命就是走向死亡的迂回曲折的过程。有人说,人终极的目的地就是死亡,反正我是死亡,我干吗还活?这些存在性的困扰,人们尤其是青年人在探索

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建设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以及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教社政[2005]1号)和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教思政厅[2011]1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订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体系建设方案。 一、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的目的 构建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及干预工作体系,为的是及时、有效地向需要心理帮助的学生提供心理援助,帮助其渡过心理难关,及早预防、及时疏导、有效干预、快速控制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危机事件,降低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率,减少学生因心理危机带来的生命损失,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学校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的网络建设 根据实际情况,学校建立校、系(部)、班级之间相互关联的三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网络系统。 (一)一级网络:学校 学校成立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刘彩胜 副组长:孙慧杰席顺意

成员:孙世玲、赵国强、张立新、吕丽、冯温、张红梅、郭长青、王苗霞、于玲、任维华、张洋 在领导小组的带领下,学校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负责全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划实施、教职工和学生班干部的培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工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心理咨询、心理疾病筛查、心理疾病鉴别、心理危机干预等工作并指导二级网站的工作开展。 (二)二级网络:系(部) 由系(部)主管学生的领导、心理咨询老师、班主任共同组成,建立系(部)心理咨询中心,主要负责所在系(部)的心理健康教育,抓好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同时积极配合一级网络的工作开展。 (三) (四)三级网络:班级 由班级心理委员、心理社团、宿舍心理信息员组成。主要负责在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及时向系(部)心理咨询老师或学校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反馈学生心理问题,充分发挥在学生群体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朋辈引导作用,同时积极配合二级网络和一级网络的工作开展。 三、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的对象 学校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的对象主要来源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心理干预 什么就是心理危机呢?危机来了人们就会处在一种紧急的状态下,当意识到困难与境遇超过了自己的应付能力,难以解决、把握,内心的平衡被破坏了,会出现心理的紊乱,比如焦虑、紧张、恐惧、压抑、痛苦等一些负面情绪,这种失调状态引发人的心理失衡与危机事件共存,自杀就是心理危机的一种极端表现。 ●校园危机事件主要有五大类: 1、学生意外事件:如车祸、疾病身亡,运动及游戏伤害,溺水、自杀、自伤、中毒、校园建筑设施危害。 2、校园安全维护事件:火警、地震、人为破坏、校园侵扰、台风、水患、失窃。 3、学生暴力与偏差行为:学生斗殴、暴力犯罪,枪炮弹药刀械违规,财产犯罪,赌博犯罪,吸毒、破坏校园,性侵害犯罪。 4、管教冲突事件:师生冲突,亲师冲突,亲子冲突,管教体罚,学生抗争申诉。 5、儿童少年保护事项:离家出走,在外游荡,乱伦、遗弃、长辈凌虐等。 ●面对危机下身心反应主要有: 1、生理反应,肠胃不适,头痛、失眠、噩梦。易惊吓、呼吸困难或梗塞感,肌肉紧张等。 2、情绪方面,害怕、焦虑、恐惧、怀疑、忧郁、悲伤、易怒、绝望、愤怒、烦躁、自责等。 3、认知方面,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自信,无法做决定,健忘、效能降低,不能把思想从危机事件上转移等。 4、行为方面,社交退缩,逃避与疏离、自责或怪罪她人,不易信任她人。面对各种突发的危机事件,人们在短时间内产生的各种心理反应,都应瞧做“对不正常情景的正常反应。” ●如何识别心理危机呢? 心理危机的主要表现有:语言方面,直接表露自己处于痛苦、抑郁、无望或者无价值感中,有些人会流露出语言上的直接征兆:“我希望我已经死了”“再也不想活了”或直接表示:“我所有的问题马上就要结束了”“现在没人能帮得了我”“没有我,别人会生活的更好”“我的生活一点意义也没有”等等。 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由四个层级的递进询问: 1、有时想轻生不?如果答:“想过。”继续询问 2、就是常想轻生还就是极偶然的想?如果回答:“常想。”可以询问 3、想过轻生的途径不?如果说:“有。”询问 4、采取过轻生的方法不? 如果答:“有。” 想过轻生途径的学生就是高危心理危机人员;如果采取过轻生的学生,则要告知领导,并留下证据,这就是极度高危心理危机人员。 情绪方面:容易激动愤怒,持续不断的悲伤或焦虑,常常流泪。 社会功能方面:注意力不集中,成绩下降,经常缺勤。

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建设案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以及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教社政[2005]1号)和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教思政厅[2011]1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订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体系建设案。 一、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的目的 构建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及干预工作体系,为的是及时、有效地向需要心理帮助的学生提供心理援助,帮助其渡过心理难关,及早预防、及时疏导、有效干预、快速控制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危机事件,降低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率,减少学生因心理危机带来的生命损失,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学校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的网络建设 根据实际情况,学校建立校、系(部)、班级之间相互关联的三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网络系统。 (一)一级网络:学校 学校成立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彩胜 副组长:慧杰席顺意

成员:世玲、国强、立新、丽、温、红梅、郭长青、苗霞、于玲、任维华、洋 在领导小组的带领下,学校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负责全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划实施、教职工和学生班干部的培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工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心理咨询、心理疾病筛查、心理疾病鉴别、心理危机干预等工作并指导二级的工作开展。 (二)二级网络:系(部) 由系(部)主管学生的领导、心理咨询老师、班主任共同组成,建立系(部)心理咨询中心,主要负责所在系(部)的心理健康教育,抓好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同时积极配合一级网络的工作开展。 (三)三级网络:班级 由班级心理委员、心理社团、宿舍心理信息员组成。主要负责在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及时向系(部)心理咨询老师或学校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反馈学生心理问题,充分发挥在学生群体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朋辈引导作用,同时积极配合二级网络和一级网络的工作开展。 三、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的对象 学校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的对象主要来源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心理测评中发现以及筛查出来的有心理障碍、心理疾病或自杀倾向的学生。主要是指:遭遇突发事件而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患有重心理疾病的学生;有自杀未遂史或家族中有自杀者的学生;身体

第四节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 一、心理危机的概念内涵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经济危机”、“政治危机”这样的概念,对于“心理危机”很多人感到还很陌生。什么是心理危机呢?心理危机这一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家卡普兰(G.Caplan)首次提出的。他认为,心理危机是当个体面临突然或重大生活事件(如亲人死亡、婚姻破裂或天灾人祸)时所出现的心理失衡状态。他认为,每个人都在努力保持一种内心的稳定状态,使自身与环境稳定协调,当重大问题和剧烈变化使个体感到问题难以解决,平衡就会打破,正常的生活受到干扰,内心的紧张不断积累,继而出现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的紊乱,进入一种失衡状态,这就是心理危机的状态。 可见,危机是个体无法用现有的资源和惯常应对机制加以处理的事件和遭遇。危机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突发事件,出乎人们意料发生的,如地震、水灾、空难、疾病爆发、亲人丧失、恐怖袭击、战争等;二是指人所处的紧急状态。心理危机可以分为发展性和意外性两类。发展性心理危机是可以预料的,如生命周期中不同发展阶段所遇到的重大问题,其特征是情绪的剧烈变化,导致个人心理失衡,如青春期的心理危机;意外性危机是突如其来的、无法预料的,如受到恐吓、自然灾害、躯体重大疾病等。心理危机发生后,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帮助和支持,通过调动其自身的潜能重新建立和恢复其危机水平前的心理水平,则可导致精神崩溃,产生自杀或攻击他人的不良后果。当一个人出现心理危机时,当事人可能及时察觉,也有可能“未知未觉”。无论何种情形,当个体面对危机时会产生一系列身心反应,一般危机反应会维持6~8周。危机反应主要表现在生理、情绪、认知和行为上。生理方面:肠胃不适,腹泻,食欲下降,头痛,疲乏,失眠,做噩梦,易惊吓,感觉呼吸困难或窒息,有哽塞感,肌肉紧张等。情绪方面:害怕,焦虑,恐惧,怀疑,不信任,沮丧,忧郁,悲伤,易怒,绝望,无助,麻木,否认,孤独,紧张,不安,愤怒,烦躁,自责,过分敏感或警觉,无法放松,持续担忧,担心家人安全,害怕死去等。认知方面: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自信,无法作决定,健忘,效能降低,不能把思想从危机事件上转移等。行为方面:社交退缩、逃避与疏离,不敢出门,容易自责或怪罪他人,不易信任他人等。 二、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诱因与特点 社会竞争激烈,学习和就业压力增大,加上身心疾病、感情波折和经济困难等因素,大学生心理危机时有发生,甚至出现自杀和违法犯罪等恶性事件。大学生心理危机问题已经开始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心理危机干预 心理危机是指由于突然遭受严重灾难、重大生活事件或精神压力,使生活状况发生明显的变化,尤其是出现了用现有的生活条件和经验难以克服的困难,以致使当事人陷于痛苦、不安状态,常伴有绝望、麻木不仁、焦虑,以及植物神经症状和行为障碍。心理危机干预是指针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人及时给予适当的心理援助,使之尽快摆脱困难。 目录

常见类型 心理反应 ①急性疾病时的心理反应如下: 一是焦虑,病人感到紧张、忧虑、不安。严重者感到大祸临头,伴发植物神经症状,如眩晕、心悸、多汗、震颤、恶心和大小便频繁等,并可有交感神经系统亢进的体征,如血压升高、心 率加快、面色潮红或发白、多汗、皮肤发冷、面部及其他部位肌肉紧张等。 二是恐惧,病人对自身疾病,轻者感到担心和疑虑,重者惊恐不安。 三是抑郁,因心理压力可导致情绪低落、悲观绝望,对外界事物不感兴趣,言语减少,不愿与人交往,不思饮食,严重者出现自杀观念或行为。 ②慢性疾病时的心理反应: 一是抑郁,多数心情抑郁沮丧,尤其是性格内向的病人容易产生这类心理反应。可产生悲观厌世的想法,甚至出现自杀观念或行为。 二是性格改变,如总是责怪别人、责怪医生未精心治疗,埋怨家庭未尽心照料等,故意挑剔和常因小事勃然大怒。他们对躯体方面的微小变化颇为敏感,常提出过高的治疗或照顾要求,因此导致医患关系及家庭内人际关系紧张或恶化。干预原则为积极的支持性心理治疗结合药物治疗,以最大程度减轻其痛苦,选用药物时应考虑疾病的性质、所引起的问题,以及病人的抑郁、焦虑症状。以癌症为例,如疼痛可用吗啡,抑郁用抗抑郁药,焦虑用抗焦虑药处理。 恋爱破裂 失恋可引起严重的痛苦和愤懑情绪,有的可能采取自杀行动,或者把爱变成恨,采取攻击行为,攻击恋爱对象或所谓的第三者。干预原则为与当事者充分交

大学生常见心理疾病的识别 及心理危机干预 一、大学生常见心理异常的识别 (一)判断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的三原则 这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因为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无一明确的界限,正常人在某个时期也会有异常心理活动,精神病人哪怕是最严重时也有正常心理活动。近年来国内外不少心理学家为正确地区分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制定了不少测验工具和量表,并应用现代化的仪器去处理数据,使心理测量有了很大进步。但是,由于人的心理活动极其复杂,简单的量表测得的结果只能是起参考作用,判断一个人心理是否异常及异常的程度,主要还靠认真观察。 1、主客观是否相一致。主要是观察其心理活动与外界环境的协调性。一个人正常的心理及受它支配的情感和行为,应与外界相协调,而不应发生矛盾和冲突,他们的言谈和举止行为,应该受到正常人的理解。比如说,一个同学在班级里唱一支一般化的歌曲,可引起大家的掌声,但如果在一个会议上突然引吭高歌,就会引起人们的惊讶。我们说前者为正常心理,后者为心理异常,因为和外界环境不协调。 2、知、情、意是否相统一。就是观察其心理活动与情感和行为的一致性。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应与受它支配的情感和行为是一致的,人们常说:人逢喜事精神爽,闷来肠愁睡

多;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都说明这种一致性。比如一个同学面带笑容地讲述他的不幸遭遇,我们说他对痛苦的事件缺乏相应的内心体验。知觉、情感、意向不协调,也是一种异常心理。 3、人格是否相对稳定。即观察当事人心理活动的相对稳定性。一个人受遗传素质、家庭教育、环境影响,使他们对现实有个比较稳定的态度和习惯的行为模式,这就是人的性格特点。它相对稳定,如果一个人几年来一直寡言少语,不明原因突然变得话多而爱交往,给人一种判若两人之感,这就说明心理异常了。 (二)高校常见异常精神障碍的识别 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大多是成长中的一般问题,通过自身的调节、朋友家长及老师的相助,一般都可以顺利度过。但也存在着极少数较严重的心理障碍,甚至是心理疾病。如神经症、人格障碍、精神病性精神疾病等,这些精神疾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严重阻碍了其成长成才和发展。特别是重性精神疾病,对自身和他人都存在着极大地破坏性,是校园潜在的危险和危机。作为学生工作者必须认识和学会识别这些精神疾病,做到及早识别,及早治疗,防患于未然。 1.精神分裂症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