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金太军《行政学原理》考研笔记

金太军《行政学原理》考研笔记

金太军《行政学原理》考研笔记
金太军《行政学原理》考研笔记

行政学

导论

1、行政: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和社会各项公共事务,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的活动。

2、公共:1.和私人行政相区别2.明确了行政活动的目的和程序3.强调行政应负有的社会责任和义务4.强调公众的参与性5.强调了行政活动的公开性。

3、行政的内涵和逻辑起点:①行政是国家行政,是国家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内容是行使国家权力,从事国家管理。②行政是一种管理活动,具有决策、组织、协调、控制等要素,也称行政管理。③行政在本质上是行政组织获取、配置和利用行政资源,回应与满足社会公共需求,以实现行政目标的一系列活动和动态过程。公共需求是行政的逻辑起点。是政府职能的根本依据。

4、行政学的研究对象:是行政的主体、规范以及管理活动的过程、方式和规律。

①.一般对象: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行政事务进行有效管理的一般原理和一般规律,是一般行政机关所普遍适用的行政原理和规律。

②.具体对象:总体综合性对象是指按行政区划和管理层次划分的国家行政管理(国家、省、市、县);部门专业性对象:国民(工农交财),社会文化(教科文卫体),公安、司法、民政、军事等。

5、行政学的主要特点:1.政治性和社会性的统一2.理论性和应用性的统一3.综合性和独立性的统一4.规范性和变通性的统一。

6、行政学与政治学区别:1.研究对象不同2.研究范围不同3.学科的性质不同联系:1.从公共行政管理学的发展历史看,行政学是从政治学母体中脱胎出来的一门年轻独立学科2.政治决定行政,国体决定政体 3.行政学的研究能促进政治学的发展。

7、学习研究行政学的原则:1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3求同存异、鼓励争鸣4权变研究、优化方法5兼收并蓄、扬弃发展

8、学习公共行政管理学的方法:1比较研究法2历史研究法3行政哲学分析法4行为科学研究法5案例分析法6博弈论分析法

9、西方政治学产生的历史背景产生于19世纪的资本主义国家:19世纪中叶以后,工业革命、生产力、任务;资本垄断统治、社会矛盾。首先产生于美国:三权分立、工商业和科学技术发达、政治学研究居领先地位

10、西方行政学的发展阶段(一)传统理论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威尔逊《行政的研究》鼻祖魏劳华,怀特(二)新公共行政阶段(20世纪40年代—70年代前后)美国乔治弗雷德里克森德怀特沃尔多(三)新公共管理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美登哈特

11、新公共管理:1.新公共行政管理改变了传统公共行政管理模式下的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2.重视政府活动的产出和投入

3.主张放松严格的行政规制,即主要通过法规、制度控制,而实行严格的绩效目标控制

4.广泛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办法、手段和竞争机制

5.强调文官与政务官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和渗透关系

6.对某些公营部门实行私有化,让更多的私营部门参与公共服务的供给

7.重视人力资源管理

12、我国行政学的发展现状

进步:1.行政学学术团体的建立和发展,研究组织相继成立,行政学论著相继问世 2.建设起一支初具规模的行政学研究队伍,研究成果丰硕。3.我国行政学者已进入国际行政理论的研究行列4行政学科的设立和拓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认可的公关管理硕士MPA 5、行政学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政策依赖性。

不足:1.本土化不足

2.行政学研究队伍还跟不我国行政学发展的需要:从学科的内容上看从研究方法上看

3.我国行政学研究方法薄弱成为制约行政学发展的瓶颈。

行政关系

一、行政组织的特点

行政组织的涵义:行政组织是依法履行国家行政职能、行使国家行政职权的组织实体。

(一)阶级性

(二)社会性:1服务性2管理性3法制性4系统性

二、行政组织的类型

1.领导机关2职能机关3辅助机关4咨询参谋机关5派出机关6.临时机关

三、行政组织的要素

1.职能目标2机构设置3人员构成4权责体系5管理方式6运行程序7法制规范

四、行政组织体系的构成原则

1.目标原则2精简效能3管理幅度适当4完整统一5指挥一致6职、责、权统一7.协调一致8法制

五、行政组织的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

(一)行政组织的纵向结构指各级政府上下之间和每级政府各组成部门的上下级之间的主从关系和管理层次管理层次多幅度小时:优、缺

(二)横向结构指一个层次里的组织结构

六、行政组织的整体结构

这种整体结构形成一种层级职能制的基本结构模式;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是影响行政组织形态的两个决定性因素。

扁型形态的组织结构模式、尖型形态的组织结构模式

七、我国的直线职能制

特点:1.以层级制为基础,每一层级又设若干职能部门;2对于每一项行政职能,为了保证其顺利完成,都设置多层管理部门,分工负责,共同履行各项职能。

缺陷:1.各职能部门的横向联系薄弱 2.各职能部门没有直接的指挥和命令的权力……

八、我国行政组织体系纵横结构的走向

1,纵向上减少行政层次:宏观、微观 2.横向上精简机构

九、决定我国中央和地方权责关系的因素

1.统一、单一制

2.集权制

3.发展落后

4.发展不平衡5封建影响6 革命战争、党的执政方式7苏联

十、现阶段我国中央和地方行政关系模式的选择

1提升中央政府的权威及其宏观调控能力2加快经济性分权的步伐3.实现中央与地方的规范化、法制化

4.强化中央对地方的监督

第四章行政领导

一、行政领导观念的特点及其变革

行政领导观念就是指行政领导者对行政活动中的事物的认识和看法。

1,战略观念2.科学管理的观念3.信息观念(时效观念、民主法制观念、人力资源观念)

二、现代行政领导观念的核心

(一)现代行政领导是服务与权力、责任的统一

1.服务是社会主义领导的本质

2.权力是服务的保证

3.责任是服务的体现

(二)服务的内容和形式

1.服务内容的历史性: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的初期、改革开放新时期

2.服务形式的多样性:指导性服务;行政性服务;事务性服务

(三)现代行政领导者的公仆观念

1.现代行政领导者是“社会公仆”:思想、经济

2.现代行政领导者必须牢固树立公仆观念: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密切联系

三、行政领导体制中的权责关系

辩证统一权力是指履行行政领导职能所需要的支配力、约束力、影响力

责任是指进行管理活动和领导活动所需完成的实际任务和所需承担的义务

(一)权利和任务的关系

权力和任务相分离的四种表现、五种原因

(二)权力和义务的关系

举例:集权制、分权制、个人负责制、集体负责制

四、行政领导体制的类型

(一)首长制指机关事权法定交由首长一个人单独负责处理,最高决策权集中于一人。美国、优点、缺点

(二)委员会制指机关的一切事务都由委员会集体讨论,根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决定,集体负责。瑞士、优、缺

采用何种根据实际情况,扬长避短、相互配合

五、中国的行政首长负责制

即由行政首长全面领导本机关的工作,对机关的事务有最后决定权,行政机关所属的各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其工作都要对行政首长负责。同时,行政首长对本机关的工作负全部责任。中央、地方

特点:1.民主决策2.责任明确3.分工合作

原因:党政机构以及各级企业、事业领导机构中,长期缺乏严格的行政法规和个人负责制……

六、我国行政领导体制的走向

1.党政分开、各司其职

2.必须坚持权责一致的原则

3.改变行政副职分解行政权力的现象

4.加强监督,防止和克服行政首长个人专断、滥用权力

5.认真选拔适合担任行政首长的人才

七、领导风格类型

领导行为四分图:工作行为横坐标、关系行为纵坐标;虚弱型领导、任务型、战斗型、福利型

管理方格图理论:对生产的关系、对人的关心;81种领导风格

1.高层行政领导风格是以宏观领导艺术为基础

2.中层行政领导风格是以领导科学为基础

3.低层行政领导风格是以管理科学为基础

八、行政领导风格的“定势”

1.“科学—直觉结合式”决策风格

2.“为与不为”的行政领导风格

3.“思行方圆”的行政领导风格

4.“简洁、流畅、准确、幽默”的语言风格:行政领导者的语言表达要求简洁明快;形象生动;情真意切;富有幽默感

九、行政领导班子的结构

行政领导班子结构,是一个多序列、多层次、多要素的动态平衡体,它有许多亚结构组成。

(一)理想的品德结构:指行政领导班子中各种不同思想品德的成员的配比组合

政治品德、伦理道德、工作态度

(二)互补的知识结构

书本理论知识、实践经验知识、立体、动态的;知识丰富的智慧体;学历、实际水平;低:T、中:A、高:山

(三)配套的专业结构

管理的才能和专长、底层、中层、高层

(四)叠加的智能结构

思想家、组织家、实干家

(五)和谐的气质结构

性格上、志趣上、脾气上、风度上、

(六)梯次的年龄结构、

老中青;新老班子交替;领导班子化要注意两点:年轻化不等于青年化、老中青一定比例

第五章人事行政与国家公务员制度

一、人事行政的涵义和地位

狭义人事行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的人事管理活动,即国家行政机关对公共行政活动中的行政人员与行政事务之间的关系和行政人员相互之间关系的组织、协调、指挥、控制和监督等的活动。

1.人事行政是公共行政的分支学科,两者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2.在整个公共行政活动中,人事行政处于关键和核心的地位

3.国家竞争的焦点人才开发和智力开发上,人事制度改革要与其他改革相适应

二、我国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

1.党政职能分开

2.简政放权

3.按照四化方针,调整充实干部队伍

4.政府系统工组人员的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

5.其他系统的部分干部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已初见成效,形成各具特色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

三、国家公务员的概念和范围

公务员指与国家权力行使相关联的国家机关和公共企事业单位的文职人员

我国公务员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西方三种划分:小英、中美、大法日范围的划分

四、西方公务员制度的特征

1.法制管理原则

2.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

3.功绩制原则

4.分类管理原则

5.政治中立和职务常任原则

五、中国公务员制度的特色

1.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

2.坚持了党管干部的原则

3.坚持了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

4.坚持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5.坚持了富有中国特色的分类制度

六、中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

1.实行科学管理分类制度

2.实行激励竞争机制

3.实行新陈代谢机制

4.勤政廉政保障机制

5.实行法制化管理体制

第六章行政决策

一、行政决策的涵义

指国家行政管理机关在法定的权力和职能范围内,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所作出的决定。具体的说……

1.从决策内容上看国家意志

2.基础源自于国家权力

3.依据法律

4.对象一切行政客体

二、行政决策的特点

1.主体的确定性

2.内容的广泛性

3.目标的明确性

4.方案的选择性

5.普遍的约束力

6.适应性和预见性

三、行政决策的作用

1.行政决策时公共行政管理的前提和依据

2.行政决策贯穿于整个公共行政管理过程

3.行政决策决定公共行政管理活动的成败

四、行政决策的类型

1.确定性决策、风险性、不确定型

2.单项、序贯

3.经验、科学

4.程序化、非程序化

5.初试、追踪

6.战略、战术

7.单目标、多目标

8.个人、集体

五、行政决策体制

行政决策体制是行政决策主体的组织形式,是决策方案的“加工工厂”。

(一)决策中枢系统

地位和特点:1.核心、领导2.少数服从多数 3.承担全部责任

任务和作用:1.组织,确定 2.评估比较,断 3.检查、监督、修正追踪决策

(二)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的构成:四个基本环节—收集、传递、加工、贮存

职责:1平时.收集整理信息 2.为决策制定收集信息 3.决策执行信息

(三)咨询系统

构成:官方、非官方

作用:1.拟定决策备选方案 2.出谋划策 3.对决策问题会诊

(四)监督系统

内部、外部监督系统

作用:1.资格2.依法3.程序4.内容5,过程

六、行政决策原则

1.信息原则

2.预测原则

3.系统

4.可行

5.择优

6.民主

7.动态

8.效益

9.时效

七、行政决策程序

1.发现问题、确定目标

2.调查研究、设计方案

3.评估优选,确定方案

4.试点反馈,全面实施

八、行政决策模式和方法

1.理性决策模式

2.有限理性

3.渐进

4.规范最佳

5.精英

6.团体

7.系统

8.组织体制

9.博弈论10.公共选择理论

九、行政决策方法

(一)定性决策方法

1.KT分析法---三步

2.BS法---特点、原则

3.德尔菲法---原则、程序

(二)多目标决策方法

1.排序法2,两两比较法3.加权评分法

(三)确定型决策方法—直观比较法

(四)风险型决策方法

1.决策表法

2.决策树法

(五)不确定型决策方法

1.大中取消法(乐观法)

2.小中取大法

3.乐观系数法

4.后悔值法(最小最大后悔值法)

5.等可能决策法

第七章行政执行

一、行政执行的涵义

广义、狭义

我们认为,行政执行是行政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贯策、落实决策机关发出的决策指令,以实现决策目标的活动和过程。1,行政执行时公共行政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联系整个行政过程的核心

2,行政执行与行政决策是相互承接的关系:从行政运行的角度看、从整个行政系统看

3,行政执行的效果是评估公共行政管理工作的客观依据

4,行政执行是依法行政

二、行政执行的特点

1,目标性2,综合性3,强制性4,具体性5,时效性6.,灵活性

三、行政执行的分类

从科学行政的角度:1.例行性,经常性 2.特定任务和计划

从法制行政的角度:1.行政决定 2.行政检查3.行政处置4.行政强制执行

四、行政执行在公共行政管理中地位

1,行政执行时公共行政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2.,行政执行决定着决策方案能否实现以及实习的程度,而且是使原决策得到修正、补充和完善的根本途径

3,行政执行的效果是评估、判断公共行政管理工作的客观依据

五、行政执行的原则

(一)忠实决策与灵活运用相统一

(二)果断迅速与注重效益相统一

(三)发扬民主与强调集中相统一

(四)发挥主体性和实行民主监督相结合

(五)毅力与条理相统一

六、行政执行的过程

(一)行政执行的准备阶段

1.制定执行计划活动—6W

2.思想准备条件—政策法令合法化、做好政策宣传

3.物质准备条件

4.组织与人员准备—确定执行机构;配备主管人员和一般工作人员,并合理授权,权责统一;建立健全合理的工作制度,尤其是岗位责任制

(二)行政执行的实施阶段

1.指挥活动—指挥活动的重要性;指挥者应具备的条件;有效指挥的要求;指挥活动的主要方法;行政指挥的方式

2.沟通与协调活动

3.监督活动

4.控制活动---预先、现场、反馈

(三)行政执行的评估阶段

内容:1.全面检查行政执行工作情况 2.实事求是地评定行政执行结果 3.总结经验教训

方法:1.集思广益2.归纳演绎3.上下结合4,带头总结

第八章行政协调

一、行政协调的涵义

指行政主体为了顺利实现决策目标而谋求自身统一和谐,谋求自身各相关要素匹配得当、协作分工的一种行为。

1.行政协调是一种经常性、自觉性的活动

2.行政协调是行政沟通的结果

3.行政协调是一种艺术性的行政行为。

二、行政协调的方式和类型

1.对象:对事的协调和对人的协调2范围:内部、外部3.内容:认识性、利益性

4.性质:促进式、纠偏式

5.方式:合作式、应变式

6.途径:会议、非会议

三、行政协调方式中的若干关系

1.事前与事后

2.一般与个别

3.平衡与创新

四、行政协调的作用

1.密切配合、齐心协力、团结一致,高度分工、配合

2.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行政资源

3.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观念

4.将分散的力量集中起来,整体“合力”

五、行政协调原则

1.依据法规、方向明确的原则

2.统筹兼顾、平衡冲突

3.求同存异、灵活权变

4,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六、行政协调的模式

指行政协调主体针对不同的协调问题所选择的协调途径和方式,是对行政协调实践活动的理论概括。

(一)目标与利益协调模式

1.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协调

2,局部目标与整体目标的协调

3.局部目标之间的协调

4.组织目标与外部环境的协调

(二)思想与行为协调模式

不协调原因:1,行政人员角度2.行政组织角度3.社会环境角度

解决:1.人员觉悟2.组织活动透明度……

(三)公共政策与规则制度协调模式

不协调表现在:1.自行制定,部门间规则制度不协调 2.理解不同,行为不同

工作:1.完善规则制度 2.维护组织权威

七、行政沟通的涵义和特点

行政沟通是国家行政组织和人员在内部以及内外之间,凭借一定能够的媒介,交流传递思想观点和情感信息,以达到相互理解、协同合作的一种管理行动,即行政系统内外信息的交流和传递。

特点:1,行政沟通的双方至少有一方为行政组织及其工作人员

2.渠道主要是正式沟通渠道

3.内容基本是有关公共行政管理的广泛的信息

八、行政沟通的类型

1.纵向行政沟通—下行沟通;上行沟通

2.横向

3.双向

4.单向

九、行政沟通在行政协调中的作用

1.前提

2.有利于推进行政协调的发展:感情、意见、文化

十、行政沟通的改善

(一)障碍

观念习俗;心理;语言;职位、专业;组织结构;信息

(二)提高行政沟通效率的途径

1,全面提高行政人员的素质2.完善行政沟通体制3.畅通沟通渠道4,改善信息质量

第九章行政监督

一、行政监督的概念和特征

指各类行政监督主体依法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所实施的监督、监察、督导活动。

1.监督主体具有广泛性---政党;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社会组织、社会舆论;人民群众

2.行政监督的客体具有特殊性----具体、抽象

3.行政监督内容具有全面性---合法性;合理性

二、行政监督的种类

1、主体---国家、社会、政党2.时间3.主体与行政系统的关系---内部(行政机关内部的一般监督、国家行政监察机关的专门监督、国家审计机关的监督)、外部

三、行政监督的作用

1.做好行政监督工作,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2.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四、我国现行行政监督体制的不足与完善

(一)不足

1.主体素质有待提高

2,主体多元,监督力量缺乏整合,监督合力较弱

3.法律体系还不完备

4.监督主体特别是国家机关的监督,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

(二)完善我国现行行政监督机制的路径选择

1.加强普法宣传,培育公民的法律意识,强化全社会的行政监督意识。法律至上、权利意识

2.提高行政监督人员尤其是专门监督机关监督人员的素质。选拔工作、日常学习、纯洁队伍

3.要建立健全行政监督法律制度

4.要切实采取措施保障行政监督主体依法高效地开展监督工作。

五、一般监督的涵义和种类

自上而下的监督;在下而上的监督;平行监督

六、做好一般监督工作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上级行政机关、主管部门、领导干部在日常工作中一定要以身作则,做好模范带头作用

2.要强化对行政领导的监督

3,要对派出机关进行监督

4.要强化平行机关的监督

七、行政监察涵义和特点

指政府系统内部的专门监察机构对所有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所实施的全面性的监督。

1.是一种经常性、日常性的行政监督

2.监察主体,由专门行使监察职能的机关实施。双重领导体制

2.监察对象是

八、我国现行监察体制的不足与完善

不足:体制、程序、人员素质

完善:古代、国外—在中央,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监察部,监察部长的人员,由主席团提名;地方各级监察长官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和罢免,但地方各级监察长官的任免,须报……

九、审计监督的涵义、分类、作用

涵义:依法设立的国家审计机关,根据法律规定的权限、程序和方法,对政府机关等有关单位的财政收支或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的检查。客体、内容、实质、目的

分类:

1.时间:事前、中、后

2.地点:送请审计、就地审计

3.内容:合法、合理、综合性

4.有无固定时间:定期、不定期

作用:1.提高财务行政活动的合法性 2.提高财务行政活动的合理性,特别是效益问题

十、审计监督的原则

独立性、合法性、公正性

十一、审计监督的程序---审计通知、审计、提交审计报告、出具审计意见书或作出审计决定

十二、审计监督的职责和权限

职责:财政审计、金融、企业、事业

权限:要求报送资料权、检查权、审计调查取证权、责令保存相关财物权、公布审计结果权

第十章行政机关的管理

一、行政机关的地位和作用

狭义的行政机关特指一级政府机关的办公厅(或办公室),它在政府首脑的直接领导下为处理综合性事务。辅助进行全面管理工作而设立的。

狭义的行政机关管理,指行政机关本身的管理,主要是与办公室有关的工作。行政机关为保障其职能活动正常、高效地开展而进行内部具体事务管理。

作用:

1.参与政务,起到参谋助手作用:掌握信息、行政决策、工作指挥、总结工作

2.处理事务,起到沟通协调作用

3.搞好服务,起到后勤保障作用

二、行政机关管理的特点

1.管理主体不同

2.目的

3.范围

三、行政机关管理的原则

1.依法照章办事原则

2.坚持严格的程序原则

3.服务原则

4.各司其职、互相协作原则

5.效率原则

6.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原则

7.坚持信息反馈原则

四、行政机关日常工作程序的管理

1有计划的安排工作2组织实施工作3沟通信息工作4综合协调5检出总结6奖惩教育

五、会议管理、公文档案管理、接待、信访、印章、保密工作、财务管理、后勤管理

会议类型:例行、联席性、布置总结、经验交流、座谈、电话、紧急

会议管理的基本环节:会前准备;会议的组织管理;会后工作

六、行政机关管理的现代化

(一)机构设置的现代化

机构设置原则:

1任务目标原则2职责权一致3效率4分层管理

(二)办公手段现代化

(三)机关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四)人力资源配备的现代化

办公室工作发生变化:1.服务对象发生变化:领导者素质;自主权 2.工作要求:政策水平;对文、会、事、信息的要求

3.对协同组织和公关能力的要求

4.技术准备和管理理论发生很大变化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工作人员具备的能力:参谋能力;办事能力2.转变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 3.要有理论功底和理性思维能力

第十一章行政环境

一、行政环境的涵义和特点

指行政系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的总和

特点:1广泛性2复杂性3差异性4权变性

二、行政环境的分类

1.内容和性质:行政自然环境、行政社会环境

2,国别区域范围:国内、国外

3.对行政系统的影响:积极的、消极的

三、行政环境的社会环境

(一)经济环境----物质技术和经济制度

1.生产力发展状况制约着行政系统的功能发挥和部门设置

2.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为行政系统的运行提供了物质基础

总结:产生根源、目的性质、变化发展方向

(二)政治环境

作用于行政系统的国家政治制度

1.国体决定着行政组织的基本性质

2.政体决定行政组织的具体形式以及其在国家机构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3.政党制度影响着行政系统的稳定性和完善程度

4.法律制度是国家意志的体现,规定并保障行政组织在国家机构系统中的地位及权力关系

(三)文化环境

三个部分

传统文化的特点:保守性、权威、伦理、感情

影响

(四)历史环境

作用于行政系统的历史延续和发展变迁

四、行政环境和公共行政管理的关系

(一)行政环境决定和制约公共行政管理

1.公共行政管理是由于环境的需要而产生的。

2.公共行政管理必须适应行政环境。

3,行政环境的发展变化必然导致公共行政管理的发展变化

(二)公共行政管理对环境的反作用

1.公共行政管理的作用发挥的好、差

2公共行政管理对行政环境影响的程度取决于行政职能发挥的程度

3总结为:.当公共行政管理沿着行政环境发展方向发生作用时,对行政环境特别是经济、政治、文化等环境的发展就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当……

4具体表现为:其一,利用条件,对问题制定办法,实施;其二,再认识、思考、总结,纠正行为;其三,消极方面

第十二章行政法制

一、行政法制的基本原则

行政法制是指调整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对公共行政管理的各个方面和环节进行规范的法律制度的总称。

1.行政合法性与行政合理性并行原则2,行政权力与公民权利相统一原则3.公平与效率相协调原则

二、行政法制建设的意义

1.有利于加强公共行政管理的强制力和权威性

2.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秩序的重要保证

3.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三、行政立法的性质

行政立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活动

1.行政立法的行政性

行政立法的行政性主要表现在:主体;调整的对象;根本目的

行政立法不同于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主体;对象;时间效力;程序

2.行政立法的立法性

准行政行为表现在:3个

不同于权力机关的立法:6个。主体;来源;内容;效力等级;程序;形式

四、行政立法的主体

1.国务院

2.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

3.国务院直属机构

4.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5.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

6.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的人民政府

五、行政立法的程序

1.编制立法规划;起草;征求意见;协商和协调;审查、通过;审批和备案;发布

六、行政执法的概念与特征

行政执法是行政机关依据法定职权和程序,针对具体事情执行行政法律规范活动

1.行政执法的广泛性

2.行政执法的主动性

3.连续性

4.适应性

七、行政执法的规则

1.回避规则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遵从规范效力

4.职能分离

5.比例规则

八、加强和完善行政执法工作

(一)问题

1.行政立法的滞后性导致行政执法的滞后

2.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十分严重

3.执法违法现象未从根本上得到遏制

4.执法体制不健全,执法手段落后,执法效率低下

5.违法案件居高不下,危害巨大,损失严重

(二)对策

1.克服行政执法中的随意性和人治因素,增强依法行政的观念,强化对行政执法重要性的认识

2.加强和完善行政立法,理顺行政执法体制

3.优化行政机构内部环境,确保法律实施

4.加强行政执法机构与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加强行政执法检查,完善行政执法监督,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

5.在坚持行政执法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的基础上,增强行政执法力度,坚决处罚和惩治屡禁不止、屡教不改的违法者

6.强化全民法律意识,使行政执法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九、行政复议的概念和特征

概念特征

1.行政复议的申请人是行政相对人,被申请人是行政机关

2.前提是相对方提出申请

3.是一种法定的程序性活动,必须依法进行

4.具有一定的司法性

十、行政复议的基本原则

1.合法、公正、公开、及时、便民原则

2.一级复议原则

3.书面复议原则

4.不适用调解原则

5.复议期间不停止执行原则

十一、行政复议的程序

1.申请

2.受理

3.审理

4.决定

第十三章行政伦理

一、行政伦理的基本内涵

行政伦理是公共行政领域中的伦理,包含了全部公共行政领域之中的伦理活动、伦理意识和伦理规范的总和。

1.从主体性的角度分析:国家公务员;政府、行政机关群体

2.政治性:本质上是一种政治伦理

3.层次性:社会主义道德;共产主义道德

4.职业性:核心内涵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5.现实性:“廉洁奉公,勤政为民”

6.体系性:行政理想、态度、义务、技能、纪律、良性、荣誉、作风等八个主要范畴的行政伦理范畴体系

二、行政伦理规范

广义

狭义行政伦理规范即是行政道德规范,是指行政人员在执行公务活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

1.强烈的政治性

2.高度的强制性

3.广泛的示范性

4.较强的可操作性

三、行政品德

指行政伦理规范在公务员个人职业心理和职业行为中的体现

1.整体性

2.稳定性

3.转换性

四、行政行为选择的伦理动因与模式

(一)行政义务—他律

表现:产物;内容;社会角度

(二)行政良心—自律

行政良心是公务人员内心深处的一种意识活动表现:行政责任感;自我评价的能力;行政心理要素有机结合

(三)行政价值目标—他律和自律的统一

五、行政行为选择的伦理评价

(一)行政行为选择的责任与责任限度

1.国家公务人员应该对自己的行政行为选择承担责任

2.只能在一定限度内

3.确定国家公务人员行政行为选择的责任限度,主要考察三个综合因素:……

(二)评价行政行为善恶的标准

善、恶、阶级利益为标准、三个有利于

(三)评价行政行为善恶的根据

动机、效果及其相互关系

首先注重效果:因为:1更直接、明显 2.只用,才能3.检验动机的善恶主要凭借行政主体的行动及其效果

动机、效果都已经查明应注重动机

六、伦理冲突中的行政行为选择

(一)行政伦理冲突中的功利价值

(二)行政目的与行政手段

(三)行政行为选择中的伦理妥协

指国家公务人员在行政选择中有时不得不放弃某些行政伦理准则,牺牲某些行政伦理价值以维护更高的行政伦理价值和社会利益准则。最小恶果

第十四章行政改革

一、行政改革的类型

行政改革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为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对公共行政管理的诸方面因素进行的调整和变革,包括行政体制改革、机构改革和行政管理方式的改革等。

1.单一型行政改革与复合型行政改革

2.外延型内涵型

3.突变型渐进型

二、行政改革的动力和阻力

(一)行政改革的动力力

外部动力:1.经济因素2.政治3.文化4科学技术

内部动力:1职能的动因2.人事的动因 3.专家的动因

(二)阻力

1.误解方面的阻力

2.利益

3.成本

4.组织惰性5,改革不确定性6.习惯性

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性

1.深化经济管理体制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2.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

3.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客观要求

四、行政改革的目标和原则

(一)目标

就是要通过改革,建立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相配套,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政管理体制,主要包括:队伍、职能、政府、管理体制……

(二)原则

1.转变职能、政企分开

2.精简、效能、统一

3.权责一致

4.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

5.依法治国、依法行政

五、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转变政府的角色职能

(二)建立和完善中央与地方的合理分权体制

(三)调整和优化政府结构:调整政府的层级结构;优化政府的组织结构

(四)改进行政领导体制,健全民主科学的决策机制

(五)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公务员制度

(六)改革财政体制,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

(七)改革和完善行政监督体制,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

六、现行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机构庞大,人员臃肿

2.效率低下,官僚主义严重

3.财政不堪重负4,政企不分,结构不合理

5.政府机构设置不科学,职能交叉和职责不清的问题比较严重

七、政府机构改革的原则

(一)机构改革必须在党的领导下进行

(二)机构改革必须始终贯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三)必须贯彻精简效能的原则

(四)必须贯彻法制原则

八、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经验教训

1.转变思想观念是机构改革的前提

2.政府职能转变关键

3.行政法制建设保障

4,妥善安排分流人员难点

5机构改革的综合配套是必要条件

九、我国推行政务公开的意义和对策

涵义:政务公开指政府的公共管理事务或活动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应让大众了解

意义:

1.政务公开有利于人民群众当家作主

2.有利于反腐倡廉,建立廉洁、廉价政府

3.是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4.能够有效地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

对策:

1.提高领导机关活动的开发程度,健全政治沟通机制

2.完善与政务公开密切相关的各项民主制度

3.把政务公开纳入法制轨道,从制度上、法律上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4.更新观念,提高公民的民政意识。

十、电子政府的必要性

电子政府最重要的内涵有两点:一是运用信息及通信技术打破行政机关的组织界限;二是政府机关相互之间以及政府与社会之间通过各种电子化渠道进行相互沟通

1.电子政府是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会网络化发展的客观需要

2.是政府机构改革的需要

3.建立廉政、高效、公平、务实政府的需要

4,是民众参政议政的需要

5.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

6.树立政府全新形象的需要

十一、行政审批改革的目标和原则

(一)目标

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以转变政府职能、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

(二)原则:1.合法原则2.合理3效能4责任5监督

十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主要措施

关键:理念上;方式上

1.设立政务超市2,行政审批程序透明化3确立行政审批责任制度4行政审批信息化、网络化

十三、我国开展政府绩效评估的意义

政府绩效评估就是政府自身或社会其他组织通过多种方式对政府的决策和管理行为产生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短期和长远的影响和效果进行分析、比较、评价和测量

1.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形成强有力的目标导向

2.有利于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增加新的动力

3.有利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促进政治文明建设

4,有利于推动和规范各地政府管理绩效改革实践,促进我国公共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变革。

十四、建立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基本思路

1.职能目标

2.影响目标

3.潜力目标

十五、公共危机的处理

公共危机是对公共安全、社会稳定、国家政权有较大影响的、突发的事件或状态

公共危机管理则是危机发生前的有效预警和危机发生的积极救治

四个阶段:潜伏期、爆发期、持续期、解决期

1.危机的预警

2.危机的控制

3.危机的救治

4.重塑政府形象

第十五章行政目标

一、行政目标的涵义和基本特征

行政目标就是一个行政机关或组织,适应所处社会环境的条件与需要,配合当代文化公认的价值系统,根据国家或政府所赋予的使命和任务,经由构成人员的共同参与,得到一致认同的思想和志业观,朝一致的方向共同努力所追求的各种成就和“最后的成果”。

1.规定性

2.复杂性

3.责任性

4.协调性

5.权变性

二、行政目标的功能

1.决定行政实践的方向

2.促进行政组织结构和权责体系的合理化

3.建立考核的公平和客观的标准

4.增强行政组织的协调能力和整合能力

5,激发行政组织成员的工作热情和合作意识

6.指引行政活动的归宿

三、行政目标的层次

1.组织任务目标

2.自身建设目标

3.组织系统目标

4.组织成员目标

5.时限目标

四、行政目标与社会环境

(一)竞争

主要表现在不同的行政组织或部门争取环境的支持方面:对外关系方面;对内

(二)磋商

在理性态度的基础上,协调彼此的感情和利益,以期各有所得。就行政组织的外部关系而言;内部

(三)合作

指有关的行政组织成员和与组织有关的人员直接参与行政组织制定目标的过程:内部的合作;外部的合作

(四)联盟

指两个以上的组织为达到共同的目的而实行的联合,是环境限定组织目标的一种极端方式。联盟的基础共同的需求;共同的责任、

认识和感情

五、目标管理涵义和特点

指行政组织通过确立目标、实施目标和按照目标进行检查评比,并在执行目标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控制”的一种管理方法

1.超前性

2.整体性3成效性4人本性

六、目标管理的类型1

1,方针目标管理2,组织目标管理3.岗位目标管理4,成果目标管理

七、目标管理的功能

1.有利于克服传统管理的流弊

2.有利于提高整体管理成就

3.使成员的能力得到激励和提高

4.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

八、制定目标应掌握的原则

1.全面性与关键性结合的原则

2.一致性与灵活性结合的原则3,挑战性与可行性结合的原则4.科学性艺术性

九、制定目标的步骤和方法

1.组织准备:宣传教育阶段;明确方针阶段;制定计划阶段

2.制定目标:拟定;评估;择优;公布

3.目标展开:目标分解;目标协商

十、目标的实施

1。准备环节:人力;财力;政策2.运行环节3.控制环节:自我控制;逐级控制;关键点控制4组织调控环节

十一、目标管理的成果评价

评价内容评价人员评价方法评价结果的运用

十二、目标管理的反馈机制

1.目标管理的管理者和实施者纵向的信息输入与反馈

2.目标管理的管理者与外部环境横向……

3.目标管理实施者之间横向的……三条线路串联起来,就构成了反馈机制

第十六章行政效率

一、行政效率的涵义和特点

指在保证政府活动目标方向正确,并给社会带来有益成果的前提下,行政活动的产出与投入之间的比率

1.方向性

2.关联性

3.社会价值性

4.相对性

二、行政效率的要素

(一)效益要素:行政活动总方向和性质;决策质量;工作质量;任务数量

(二)经济要素

(三)时间要素:基本条件;自然尺度;现实尺度;时限

三、行政效率的意义

1.行政效率是衡量公共行政管理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2.是公共行政管理的生命线

3.是行政改革的核心问题和主要目的

4.的高低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四、行政效率测定的原则和标准

(一)原则

1.公共行政管理为社会主义政治服务的原则

2.量与质统一的原则

3.短期效果与长期效果统一的原则

4.局部效益与全局效益统一的原则

(二)指标和标准

1.行政工作的质量标准:行政决策;中间管理层;具体执行工作

2.行政工作的数量指标:如上

3.行政工作的时效指标

4.行政费用的指标

五、行政效率的技术性测量

1.行政功能的测量法

2.行政费用的测量法

3.行政要素评分法4,标准比较法

六、行政效率的社会性评价

1.政治价值评价

2.社会效益评价

七、影响行政效率的主要因素

1.环境因素

2.组织因素:行政机构的设置;行政职位的设置;公共行政管理各环节的协调

3.人员因素:行政领导者的素质;一般行政工作人员的素质;人事管理工作质量

4.科学技术因素

八、目前我国行政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

1.权力过分集中2。组织结构不合理3.人事管理制度不完善4,行政法规不健全,或有法不依5.党风、政风尚待根本扭转

九、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和方法

1牢固树立效率观念2行政机构设置的合理化3提高行政人员素质

4逐步实现公共行政管理技术手段和方式方法的现代化5.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第十七章行政职能

一、行政职能的概念

行政职能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所承担的职责和功能

1.行政职能是国家职能在一个特殊方面的体现

2.行政职能表现为执行国家意志的管理方面的职能

3,是一种公共职能

4.实施者是政府组织体系

5.是公共行政管理职责与功能作用的统一

6.是一个完整的体现

7.依据是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行政权

8.是一个生态系统

二、行政职能的意义

1,行政职能是建立行政组织的根本依据

2.行政职能的转变和变化是政府机构、人员编制改革的关键

3.行政职能是确定政府组织目标和任务的重要标准

4.行政职能是组织管理活动科学化的重要基础

5.行政职能的落实情况是政府公共行政管理效能的表征和检验标尺

三、行政职能的特点

1.全方位性与多层次的统一:横向、纵向

2从属性和权威性的统一

3恒定性和动态性的统一

4时效性与非营利性的统一

5.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四、行政职能的构成

1.政治职能:军事保卫职能;镇压和治安方面的职能;组织、维护和保障人民民主、促进民主建设的职能

2.经济职能

3.社会职能:文化教育职能;社会服务和保障职能

五、当代国家行政职能的新趋势

(一)政府社会职能呈扩大趋势的同时,政治职能有相对减弱的趋势

(二)政府宏观调控职能的强化与政府部分职能社会化同步进行

(三)西方国家跨国政府职能有所扩大,并有居于主权国家政府职能之上的趋势

六、行政职能确定的依据

(一)社会环境的需要

(二)政府的能力

(三)政府的自我认知

七、行政职能转变的基本要求

(一)行政职能转变要有正确的目标取向(二)行政职能转变要立足全局,统筹兼顾(三)性质职能转变要把握好速度和幅度

现代教育技术读书笔记

《现代教育技术6-8章读书笔记》 第六章网络型课件的制作 网络的定义:网络是由节点和连线构成,表示诸多对象及其相互联系。 网络在中国的发展 第一阶段1987-1993年,研究试验阶段 第二阶段1994-1996,起步阶段 第三阶段1997年至今,是Internet在我国发展最为快速的阶段。 网络传播 网络传播有三个基本的特点:全球性、交互性、超文本链接方式。 定义:以全球海量信息为背景、以海量参与者为对象,参与者同时又是信息接受与发布者并随时可以对信息做出反馈,它的文本形成与阅读是在各种文本之间随意链接、并以文化程度不同而形成各种意义的超文本中完成的。 课件 课件是用于学校课堂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软件和电教教材。 课件包括:向学习者提示的各种教学信息。 用于对学习过程进行诊断、评价、处方和学习引导的各种信息和信息处理。 为了提高学习积极性,制造学习动机,用于强化学习刺激的学习评价信息。 用于更新学习数据、实现学习过程控制的教学策略和学习过程的控制方法。 课件的特点:整体性、固定性、封闭性、特定性。 网络课件的设计

(1)分析阶段 (2)总体设计 (3)网页编制与合成 (4)测试 (5)发布 (6)维护与更新 第七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基本概念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发展概况 ①CAI(计算机辅助教学)阶段 ②CAL(计算机辅助学习)阶段 ③IITC(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阶段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的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意义,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的发挥出来,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包含三个基本属性:营造新型教学环境、实现新的教与学方式、变革传统教学结构。 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提出了进行有效整合的步骤方法如下: ①确定教育目标,并将数字化内容与该目标联系起来。 ②确定课程整合应当达到的、可以被测量与评价的结果和标准 ③依据步骤1所确定的标准进行测量与评价,然后按评价结果对整合的方式做出相应的调

(完整版)现代教育技术重点考点整理

现代教育技术重点 第一章现代教育技术概论 第二节 1、教育技术:从广义上来说教育技术就是“教育中的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取的 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它分为有形的(物化形态)和无形的(智能形态) 两大类。单选或多选,小几率名词解释 2、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对教育技术的定义明确指出了教育技术的两个研究对象(学习 过程、学习资源)和五个研究领域(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妥妥的多选 (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3、教育技术的主要意义在于:利用系统科学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 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进行实施并给予评价和修改,以实现教育教学的最优化,促进学习者的更好发展。 4、现代教育技术:是指以现代教育理论、学习理论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技术手 段的教育技术。这里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是指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电子通讯技术、互联网技术、卫星广播电视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仿真技术。妥妥多选 5、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多选问几个阶段,单选问谁提出的,提了什么主张,重点) 视觉教育阶段(夸美纽斯和裴斯泰洛齐。倡导者强调的是利用视觉教材作为辅助,以使学习活动更为具体化,主张在学校课程中组合运用各种视觉教材, 将抽象的概念作具体化的呈现。) 视听教育阶段(戴尔提出以“经验之塔”为核心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视听教学即为视觉材料、听觉材料或是其综合) 视听传播阶段 教育技术阶段(美国试听教育协会改名为教育传播和技术协会,简称AECT,1972年该协会将其实践和研究的领域正式名为教育技术,从此成为一门独 立的学科) 第三节 1、现代教育技术的意义多选 现代教育技术有效支撑教育改革 现代教育技术增强教学效果 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教育部于2004年12月(单选)正式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该 标准具体规定了相关人员的教育技术能力结构要求和达到各等级的培训所需的基本内容。下面是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体系结构与基本内容。 意识与态度 知识与技能 应用与创新 社会责任多选 第五节 一、学习理论(包含哪些理论)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华生、巴甫洛夫、桑代克、斯金纳)选择题

心得体会现代教育技术考试培训学习笔记反思

现代教育技术考试培训学习笔记反思 现代教育技术考试培训学习笔记反思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现代教育应用技术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9月10日是我国第31个教师节,那天我有幸参加了县教育局组织的现代教育应用技术培训学习,在自己的节日对自己进行业务充电,让我感觉这个教师节过的充实、有意义。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平时积累的关于一些电子白板的知识碎片得到了系统化升华,现将几点粗浅的体会,与同仁共勉: 电子白板是一种综合利用文字、图形、视频、声音等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的教学辅助工具,它在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能让教师的教学游刃有余,让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 电子白板辅助教学最大的特点是有助于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只要轻轻点击一下鼠标,它就可以创设丰富的活动情景,呈现出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这不仅为学生提供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还能通过颜色、字体的变换,图像的闪烁,声音的变化,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为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做出提示。电子白板辅助教学的特点之二,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变成具体的东西表现出来。科学课上,没有实验条件的的情况下,一般都是老师凭空讲解,学生凭空想象来进行教与学,最好的时候也不过是有几张图片做参考。采用电子白板课件辅助教学,老师就可以在白板上模拟抽象

的东西,使教师讲课言之有物、具体实在,学生听课也不会云里雾里听不懂,课堂效果极佳。电子白板辅助教学的特点之三,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理解力。语文课上,一些重点词句的理解都可以运用白板中的勾画、拖放、照相等功能,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在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自读自悟中,学生的阅读理解力得到提高。电子白板辅助教学的特点之四,能够全面记录教学过程,便于学生复习和总结。电子白板教学,无论是老师的操作,还是学生答题的操作,都可以通过软件中的录播功能自动存储成视频文件,便于学生查找问题,进行总结和复习。 当今速度多变的时代,学生接触媒体比较多,接受知识的方法和学习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一定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电子白板是当前比较流行的教学辅助工具,作为教师我们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来对待,应该认真学习和应用,并且还要用好。我们的教学只有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与学生接受知识的方法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相衙镇中心小学王红燕)第二篇、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 训心得体会现代教育技术考试培训学习笔记反思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心得体会这次参加了云南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其中的课程:培训准备、编写教学设计方案、选择教学用的媒体、理解和熟悉信息化教学资源、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收集与处理、信息化教学资源的集成与开发、形成完整的教学设计成果、教学设计的实施与评价反思、体验单元教学设计、培训的总结与提高。在现代教育理念与实

2012数字信号处理考研复试真题

NUPT2012数字信号处理复试---By NJUPT_ZZK 一. 填空题(1*20’) 1. 解释DTFT (中文或英文全称),DTFT 与DFT 的关系 . 2. 已知一个零点为1+j,其余三个零点分别为 , , . 3. 窗函数加窗系数对频谱的两个影响是 , . 解释什么事吉普斯(Gips )效应: 。 4. 。 5. , 收敛域为 。 6. N 点DFT 复乘次数为 ,N 点FFT 复乘次数为 。 7. 脉冲响应不变法可设计低通,以及 。(高通,带通,带阻) 8. 模拟频率2 对应数字频率2 ,则数字频率 对应模拟频率 。 9. ,若满足线性相位条件,则 。 10. ,则该系统是 。(高通,低通,带通) 11. 误差包括输入信号量化效应, , 。 二. 判断题(2*5’,错的给出解释) 1. 极点都在单位圆内,则该系统一定稳定。 2. 采样是线性过程,量化是非线性过程。 3. 预畸能解决频率轴的非线性变换问题。 4. 不管N 为何值,N 点FFT 按时间抽取,输入均可按位倒置,从而方便地获得输出结果。 5. 级联型容易控制极点,但不容易控制零点。 114()()()2(1),()323n n h n u n u n H Z =----=则5()()2(1)3(2)4(3)5(4),(-2)R n =x n n n n n n x n δδδδδ=+-+-+-+-则()s f ππ123412()13H Z a Z a Z Z Z ----=+++-1a =2a =1()(1)(.....) H Z Z -=+

三. 简答(2*5’) 1. 采样是否是线性过程?采样过后能否恢复原信号?如果能的话条件是什么?量化是否 是线性过程,为什么? 2. IIR 与FIR 的区别。(至少3点) 四. 计算(60’) 1. 为实数,已知该系统是因果,线性移不变系统 (1).求H(Z),零极点图; (2).求收敛域; (3).分 三种情况求h(n),并判断稳定性。 2. 画出4点DIT 。 3. 求序列{1,2,3},{3,2,1} (1)线性卷积; (2)N=4圆周卷积; (3)以上结果是否一致,为什么?试解释. ()(1)(),y n ay n x n a --=0,01,1a a a =<<>

中国文化概论读书笔记

读了中国文化概论后,身为建筑学的学生,我受益匪浅,从中学到了中国文化的演变,还领悟到了中国文化的意义,让我身为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该书讲了许多关于中国文化的内容,其中包括:中国地理环境以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中国文化的经济制度及其影响;中国文化的社会政治结构及政治制度;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与其深远的影响;中国古代的古典书籍以及其文化内涵。总体来说,该书包含了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是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虽然在阅读的过程中我经历了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但到最后有所收获,证明我所付出的努力是值得的。 中国文化在整个历史长河中并非是亘古不变的,其中,在某些时期,中国文化发生了剧变。在中国历史的不同时期,各个思想与文化也是不同的,而各个文化的背景,也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密不可分。总体上看,中国文化的发展可分为以下几个时期:夏商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以及民国到共和国时期。在这些不同的时期中,文化不断的发展,消退,融合,也是对当时的历史背景的一种反应。 夏商时期是我国封建王朝的开创时期,也是我国文化的开端时期,也是科技的起点。夏朝是商朝文化的奠基和基础,也即是夏朝是商朝文化的前提存在;而商朝是夏朝文化的发展与升华。在这个时期,人们已大量使用青铜器,史称为“青铜时代”,农业与手工业有了初步发展。文化上,夏商时期注重对鬼神的崇拜,国家的政治行为与国王的行为,都需要向鬼神祭祀,故而该时期的文化被称为“神本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百家争鸣的时期,各种思想浪潮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在中华大地上。因为周朝王室衰微,诸侯崛起,再加上礼崩乐坏,宗法制度被破坏,以及士大夫阶层的崛起,使当时的思想得到了解放与发展。其中就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现象。这百家之中,最为出名的是这六家:儒家,法家,墨家,道家阴阳家,名家。最后让以法家为优的秦朝灭了六国,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 在秦朝,秦始皇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决定实行“大一统”这一措施。他统

我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

我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想、理念和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重要意义不断的冲击着广大教育工作者。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和理念,以其先进独特的直观性、灵活性、实时性、立体化的优势,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青睐并对教育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现代教育技术已引起了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给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相应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因此,了解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研究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洞察其发展趋势,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以便在未来立于不败之地。 现代教育技术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最优化的理论和实践,即是指应用于教育领域的现代科学技术。它包括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现代技术手段,即现代教育媒体;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法,即传媒教学法;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系统方法,即教学设计这三方面。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思想,是以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之间的“融合”,达到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目的,它的本质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构建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及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现代教育技术的逐步普及与发展,为学科教学开拓了广阔的天地,在教学中有着积极的影响,具体表现如下: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形、色、声、像兼备的现代教学手段,常常如吸石般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这有利于启迪学生智慧,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二、扩充知识信息量,促进教学内容的快速更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给学生的多重感官刺激和直观教学,加快了学生理解进程,相当于增强了学生的认知能力,从而缩短了学生对同样内容的接受时间,可以高效率、高质量地将大量信息传递给学生,特别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相融合,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知识共享,最新知识的快速传播,有利于知识视野的拓宽。三、改变教育教学方法,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充分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不再是一个信息的主要提供者与学习的主导者,他将成为学生个别化学习探索活动的辅导者与支持者。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用于教学就能解决传统教学方法中速度慢、范围窄的缺点,它具有速度快,知识信息量多而不乱、广而不泛的特点,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限内最大限度的传授知识培养出基础厚,知识面宽的全方位人才。四、对教学资源的传播和再利用起到了积极作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数字化教学材料,具有可以长久保存,可以通过网络技术或其它通讯手段广泛传播的特点,便于学生自学和教师交流。五、有力促进教学相长。现代媒体参与之后的课堂教学系统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信息的流向成为双向的,多维的,且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为突出。由此,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新颖活泼的教学方式很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和教师的交流。另外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教学的结合,实现了学生与教师的立体三维互动,起到了教学相长的作用。 我国信息技术教育发展至今,虽然有长足的发展,但主要集中在城市和比较发达地区。特别是农村信息技术教育起步晚,发展缓慢,要达到普及和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还有很大距离。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带来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其中许多突出特点在实践中已显示了强大优势。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是一个辨证的过程,在现代教育媒体开发与应用中

教学法学习笔记

教学法学习笔记 导论:从英语专业解读到师范课程学习 1了解我自己 2什么是大学?高等教育意味着什么? 3英语师范专业解读 4对2008级英语师范生的要求 专题壹: 英语教育专业素质能力及其发展 1 优秀或合格教师的标准维度有哪些? 2 英语教师成长与发展模式 3 英语教师成长和发展的类型目标:研究型教师 1)为什么要成为研究型教师 2)什么是“教学研究” 3)如何从事“教学研究” 专题贰 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 从“普通教育”到“英语教学” (一)普通教育领域的教师角色论 1.什么是“角色”? 2、教师角色有何特点? 1)知识传播者、学习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 2)父母长者、朋友和管理员 3)榜样和模范公民 4)学生灵魂的塑造者 5)教育科学研究人员 (二)The role of the teacher in ELT 1)Harmer’s framework 2)New roles of teachers 3)Two aspects to the role of moral educator 4)邹为诚:教师必须摆脱过去的“教书匠”角色. 教师必须实现由“技术型”教师到“研究者型”教师的转变。 教师成为研究者(研究型外语教师) 教师必须发展课程开发能力, (教师作为课程开发者)应该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 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递者转向学生学习促进者 教师的职能从传统的教书匠变为学习的引导者 教师自身必须是学习型的人(教师作为学习者) 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和学生的心理教育者 (教学)行动研究者 专题叁: 了解英语学习者 一教育心理学视野中的学习者:聚焦“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考研数字信号处理复习要点

数字信号处理复习要点 数字信号处理主要包括如下几个部分 1、 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基本理论、信号的频谱分析 2、 离散傅立叶变换、快速傅立叶变换 3、 数字滤波器的设计 一、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基本理论、信号的频谱分析 1、离散时间信号: 1)离散时间信号。时间是离散变量的信号,即独立变量时间被量化了。信号的幅值可以是连续数值,也可以是离散数值。 2) 数字信号。时间和幅值都离散化的信号。 (本课程主要讲解的实际上是离散时间信号的处理) 3) 离散时间信号可用序列来描述 4) 序列的卷积和(线性卷积) ∑∞ -∞ ==-= m n h n x m n h m x n y )(*)()()()( 5)几种常用序列 a)单位抽样序列(也称单位冲激序列))(n δ,? ? ?≠==0,00 ,1)(n n n δ b)单位阶跃序列)(n u ,?? ?<≥=0 ,00 ,1)(n n n u c)矩形序列,? ? ?=-≤≤=其它n N n n R N ,01 0,1)( d)实指数序列,)()(n u a n x n = 6) 序列的周期性 所有n 存在一个最小的正整数N ,满足:)()(N n x n x +=,则称序列)(n x 是周期序列,周期为N 。(注意:按此定义,模拟信号是周期信号,采用后的离散信号未必是周期的) 7)时域抽样定理: 一个限带模拟信号()a x t ,若其频谱的最高频率为0F ,对它进行等间隔抽样而得()x n ,抽样周期为T ,或抽样频率为1/s F T =; 只有在抽样频率02s F F ≥时,才可由()a x t 准确恢复()x n 。 2、离散时间信号的频域表示(信号的傅立叶变换) ∑∞ -∞ =-=n n j e n x j X ωω)()(,((2))()X j X j ωπω+= ωωπ ωπ π d e j X n x n j ?- = )(21)( 3、序列的Z 变换

《中国文化概论》知识点梳理

中国文化概论 绪论 一、填空题 1、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通常称为(文化现象) 2、与英文Culture对译的汉语是(文化) 3.“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出自(《说苑?指武》) 4. 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是(文化现象) 5、中国文化属于(国别文化、多民族构成的共同体文化、东方文化) 6、广义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7、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时期、某一国家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称为(文化事象) 8、中国文化又称(中华文化、华夏文化、炎黄文化)) 9、文化传统除了延续性的特点外,还具有(稳定性) 10、中国文化属于(国别文化、多民族构成的共同体文化、东方文化) 11、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被称为(文化传统) 12.学界把一些不属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性称为(文化内涵) 二、名词解释 1、文化思潮: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时期,在一定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其形成的潮流是文化思潮。 2、狭义文化:狭义文化又称人文文化,是某一社会集团(民族或阶级)在长期历史的发展中经传承累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系。 3、文化内涵:不属于侠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征,成为事物的文化内涵。 4、文化政策:指定一定的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 5、中国传统文化:以中国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 6、.狭义文化:是某一社会集体(民族或阶层)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累计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 7、广义文化:广义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8、文化事象: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成为文化事象。 9、文化观念: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称作文化观念。 10、文化政策:指一定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 11、中国传统文化:是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12.民族文化: 不同的民族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文化的差异与特色是划分民族的标志之一。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立的文化,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发展的历史。“由于历史发展条件和文化本身的结构、功能等方面的特点,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发展中,在这一或那一历史时期,相对而言,有比较昌盛、发达、普及的;也有昌盛、发达、普及的程度稍差一些的。但是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不会因此而丧失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 三、简答题 1、文化被划分成哪两个层次?两个层次的区别是什么? 答:①上层文化和底层文化。②上层文化指宫廷文化与上层文人所创造、拥有的文化;底层文化指民间文化,即不依赖于统治阶级的广大人民及其精英人物所创造、拥有的文化。 第一章

心得体会 现代信息技术培训笔记

现代信息技术培训笔记 现代信息技术培训笔记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_培训心得体会 在这次培训当中,让我对教育现代化的发现有了新的认识,当今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正飞速的发展,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同时对我们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 一、理念上的更新 此次培训虽然是网上学习,但是培训都使我在观念上有一个更新。在平时我都停流在基本应用上,然而通过此培训,才真正的认识到自我在信息技术的运用上还有许多的不足,在今后的业务提升方面还有大量的知识要学习,只有这样随时为自我更新,补充新识,更新观念,从根本上提升专业素养。另外随着信息化快速发展,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同样作为一名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等)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 二、专业知识方面 通过聆听专家教授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标准解读”、“信息化

教学环境”专题与案例分析的学习,使我充认识到做为老师,首先要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掌握信息操作的基本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应具备信息收集处理以及表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深刻的认识到教育信息的重要性,明白什么是教育信息化发的发展情况,真正理解了信息化教学环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掌握了几种常用的教学模式和软件的基本应用。通过聆听专家们对“资源检索与获取”、“多媒体素材的处理”、“办公软件综合应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微课设计与制作,等等的解析,才真正的意识到自己在专业知识方面太落后与不足。 三、细节上的渗透 本次培训中,专家教授们都注重细节上的教学渗透,他们通过专题讲与案例分析和演示操作的方式,不仅教给我们知识和技巧,更在无形中用自己的言行来引导大家,在一些细节的讲解上十分细致,恰当地渗透一些学科常识,使不同程度的老师都能得到提高,正真的学有所获。 通过这次培训我受益匪浅,这将在我今后的工作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用所学到的教育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到现代化的教育教学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秀教师。我会一如既往的学习各种关于信息技术的专业知识、持之以恒,不懈的努力优化自我的专业技能,更好的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需求,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具有高信息技能的新兴人才。这将是我努力奋斗的目标!第二篇、现代教育技术笔记(完整版)

1999-2016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821信号系统与数字信号处理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汇编

2017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821信号系统与数字信号处理》 全套考研资料 我们是布丁考研网南航考研团队,是在读学长。我们亲身经历过南航考研,录取后把自己当年考研时用过的资料重新整理,从本校的研招办拿到了最新的真题,同时新添加很多高参考价值的内部复习资料,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希望能帮助大家成功考入南航。此外,我们还提供学长一对一个性化辅导服务,适合二战、在职、基础或本科不好的同学,可在短时间内快速把握重点和考点。有任何考南航相关的疑问,也可以咨询我们,学长会提供免费的解答。更多信息,请关注布丁考研网。 以下为本科目的资料清单(有实物图及预览,货真价实): 2017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信号系统与数字信号处理》全套考研资料包含:一、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信号系统与数字信号处理》历年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1999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信号系统与数字信号处理》考研真题 2000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信号系统与数字信号处理》考研真题 2001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信号系统与数字信号处理》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2002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信号系统与数字信号处理》考研真题 2003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信号系统与数字信号处理》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2004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信号系统与数字信号处理》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2005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信号系统与数字信号处理》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2006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信号系统与数字信号处理》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2007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信号系统与数字信号处理》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2008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信号系统与数字信号处理》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2009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信号系统与数字信号处理》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2010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信号系统与数字信号处理》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2011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信号系统与数字信号处理》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2012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信号系统与数字信号处理》考研真题 2013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信号系统与数字信号处理》考研真题 2014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信号系统与数字信号处理》考研真题 2015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信号系统与数字信号处理》考研真题 2016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信号系统与数字信号处理》考研真题(11月份统一更新!) 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信号系统与数字信号处理》复习笔记 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信号系统与数字信号处理》信号系统复习笔记 2、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信号系统与数字信号处理》数字信号处理复习笔记 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信号系统与数字信号处理》复习题集 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信号系统与数字信号处理》信号系统复习题集 2、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信号系统与数字信号处理》数字信号处理复习题集 以下为截图及预览:

中国文化概论笔记或总结概括

《中国文化概论》读书笔记 一、写作思路 (一)基本内容: 本书详细介绍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宗教、哲学、艺术、语文、文学、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在历史上的发展。对传统社会的文化结晶给予高度赞扬的同时,也冷静客观的批判了阻碍进步的思想。全书分为十一章节,一、二章介绍文化的定义、特征,三至十章各选择了文化的一个领域进行介绍,十一章总结并畅想文化的发展,附录中介绍了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二)核心观点: 1、学习文化,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必须先从传统遗留下来最习惯的价值判断的态度中跳出来。其次要把...偏见,...好恶之情,一一暂时抛开。然后再进一步去学习逻辑的思考方式,...这样才可能逐渐培养出了解文化的客观态度。”韦政通先生也正是以这样客观的态度描述了中国文化在宗教、哲学、艺术等方面的成败兴衰,并分析了传统文化的问题所在。 2、儒释道贯穿全书始终。 韦政通先生在第三章重点介绍了中国传统的宗教。从对帝、天的崇拜,到祖先崇拜,再到儒家、道教、佛教,介绍了宗教的历史演变过程。特别是在介绍儒家时,他指出,儒家也是一种宗教。因为儒家在内涵上不止有一套哲学,还有一套伦理,其次,儒家的影响范围

之广早已超越了学派,因此,从这反映出了儒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不是学派式的。 儒家重“礼”,道教求“道”,佛教尚“涅槃”。儒释道三教 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通过本书,也可看到,在哲学、艺术、语文、文学、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无一不见儒释道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 宗教对国人思想心态的养成影响很大。轻超越重现世以及人而神的宗教观,影响了中国人重主体、重直觉,天人合一,追求境界形态的哲学观念。而这些哲学观念对于文学创作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山水田园诗文的创作。“这类文学,读来令人悠然意远,有空灵自在之美,并富有一种宗教性的解脱精神”。同时也由于中国文化所秉持的这种哲学观念,使得中国先哲们在对待知识问题上不重视逻辑技巧的运用,没有思辨的能力;在对待宇宙问题上敬畏,却无法认知自然;在对待人生问题上向善、寡欲。因此,在中国文化中哲学里有科学精神却没能继续发展的原因,从此亦可窥一斑。科学本身便是对自然的改造于利用,敬畏自然、缺乏思辨、没有改变的欲望,这些都对科学的出现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经济上,儒家经济观占据了重要地位。无论是孔子《论语》中 求均、先富后教、不重视劳力技术、谋道不某食的主张,还是《孟子》轻视商人、有恒产则有恒心、劳心劳力之分,以及《礼记》中德为本、财为末、务本节用、为富不仁、庶民安则财用足、反聚财、量入为出的观点都对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现代教育技术1

现代教育技术 1、信息技术的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一)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总体目标 1、总体目标是“三基本两显著”,即: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基本实现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 2、教育信息化整体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支撑与引领作用充分显现。 (二)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总体要求 1、教育信息化要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基础支撑环境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突破时空限制,推动教育体制、思想、观念、内容、方法、模式等方面的深刻变革,探索并推广以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协作化、管理自动化、环境虚拟化为特征的新型信息化教育模式,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有机整合,为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提供条件和基础支撑环境。 2、教育信息化要为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创新能力提供条件保障 ——加快科研环境的信息化建设,实现数据、资料、仪器设备等各种资源的整合共享和应用系统的互通操作,营造深层次共享的基础条件平台,提高师生和科研人员获取科技信息的速度和质量,提高网上科研协作水平,提高科研质量和水平,从而为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提供条件保障。 ——科研和学术交流的新工具,科技论文的写作面临变革,开放存取、出版模式变革。 (三)技术发展对教育的影响 1、教的工具逐渐改变(黑板,无尘,变白板。英国2007) 2、学的工具逐渐改变(课本,笔记本,电子pad。美国2010) 3、评的工具逐渐改变(纸笔,数码笔,学习过程,思维评估) 4、课的结构逐渐改变(知识传授在教室内,知识内化在教室外) 5、课的形态逐渐改变(45分,90分钟,讲,视频,5,10,20分钟)(四)大学要发挥人类文明的引领作用 1、大学作为文明社会中的重要组织机构,保持了较高的社会地位,而且经久不衰。大学不仅传承了知识文明,也曾经改变了它所处的时代。由于大学的荣誉地位和使命崇高,大学的任何重大变革都会引来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 2、MOOC的兴起,叩问传统大学:如果学生能用极低的费用在网上完

现代教育技术学笔记整理word文档良心出品

现代教育技术学笔记整 理 第一章:现代教育技术概述 1、信息时代教育的特点: 信息时代的教育 创新型、能力本位型; 凡是能提供学习环境、资源的地方; 辅助地位,知识的指导组织者 灵活便捷的个性 化教学, 混合教学 传统教育 知识型、学科本位型 以学校、教室为中心 主体地位,知识的传输者 整齐划一的班级授课教学, 说 ①教育目标: ②教学环境: ③教师地位: ④教学方式: 教性讲授 ⑤教学手段: 段 ⑥教学内容: ⑦教学资源: ⑧教学评价: ⑨教育制度: 2、 AECT 的定义: 概念:教育技术是为了 促进学习 (一个目标) ,对有关的 计、开发、运用、管理 和评价(五个领域)的 理论 与实践 启示: 1、理论与实践并重 2、 教育技术的核心方法是系统方法 3、与学习相关的过程是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的重要对象 4、学习资源是改善、优化学习过程的重要条件 3、 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在 现代教育理论 的指导下,充分而有效地 利用先进的技术与方法 ,通 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的创新性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来实现教与学优化的理 论与实践 。 “现代”的体现:★更多的注重、探讨与现代科技有关的课题; ★充分利用各种现代科技成果作为传 播教育信息的媒体 ★吸收科学的和现代的思维方法,使教育技术更科学化、系统化 4、 信息化教育定义: 信息化教育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 主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 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 信息素养 包括 信息意识 、 信息知识 、 信息能力 、 信息道德 等。 5、 现代教育技术: 20世纪 90 年代开始在我国使用; 研究对象是运用了先进技术的教学过程(如计算机、多媒体、网络、卫 星广播、虚拟 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 。 关注的主要是与先进技术相关的学习资源。 6、 视觉教育发展阶段( 20 世纪初至 20 世纪 30 年代) 最早使用视觉教育概念:美国 1906 年 《视觉教育》 1910 年,美国出版了第一本教学影片记录 7、 从视听教育到视听传播阶段( 20世纪 30年代至 20世纪 50年代) 1946 年,拉森制定研究生教学计划,首次开设视听教育课程,培养视听教育方面的的专 门人才。 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 依靠粉笔, 黑板等传统教学手 根据教育需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 以书本、电子课件、网络学习资源为主 多元化 评价方式 泛在学习、社会化学习、终身学习 1994” 很少改变 以书本为主 评价方式单一 学 校教学,仅针对在校学生 过程和资源 (两大对象)进行 设 两种性质)。

《数字信号处理》研究生复试大纲

南京理工大学 研究生复试大纲 学院(系):电光学院 课程名称:数字信号处理 执笔人:宋耀良 修(制)订日期: 2003年3月 一、课程的考试目的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考试目的主要在于考查学生掌握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分析方法、离散傅里叶变换的概念以及离散傅里叶变换的快速

算法、掌握数字滤波器的各种设计方法,以及了解有限字长效应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等方面内容的情况;通过考查同时检验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较全面深刻地掌握数字信号变换的基本理论及其在数字系统分析的应用,全面掌握数字系统的基本结构和系统设计和实现的基本方法。 二、考查内容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具体内容包括: 1 绪论 数字信号和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概念 2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 2.1 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频域表示 2.1.1 系统的频率响应; 2.1.2 系统频率响应的两个性质; 2.1.3 系统频率响应与单位取样响应的关系; 2.1.4 序列的频域表示法; 2.1.5 输出序列与输入序列的傅氏变换间的关系。 2.2 傅里叶变换的对称性质 2.2.1 序列的共轭对称和共轭反对称 2.2.2 偶序列与奇序列 2.2.3 傅里叶变换的共轭对称和共轭反对称 2.2.4 傅里叶变换的对称性质 3连续时间信号的采样 3.1 周期采样 3.2 采样的频域表示 3.2.1 奈奎斯特采样定理(△) 3.3 由样本重构带限信号(★) 3.4 连续时间信号的离散时间处理 3.4.1 线性时不变离散时间系统 3.4.2 冲激响应不变 3.5 离散时间信号的连续时间处理 3.5.1 非整数延时 3.5.2 滑动平均 3.6 利用离散时间处理改变采样率(★) 3.6.1 采样率按整数因子减小

中国文化概论完整笔记张岱年

中国文化概论笔记 张岱年 绪论 1、中国古代文化的概念 文:五色交错的纹理。引申为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及其载体——文物典籍。化:改变、化育。引申为通过教育使人得到改变,文明程度提高。 文化:精神领域内的文治教化。即用道德伦理、诗书礼乐来教育、改造人群。引申为统治阶级所使用的所有文治教化的设施。包括礼乐、典章制度等。 2、文化的概念 所谓文化,指人类群体在适应自然进而改造自然和改造自身的社会活动中的方式方法及其产物。就其是方式方法而言,它表现出历时动态性和共时多样性;就其是产物而言,它表现出物质性和精神性。它的核心是人的行为方式、价值体系;符号是它借以传承的载体。 z 广义文化,着眼于人与动物、社会与自然的差异,也即人类所有一切活动(物质的、精神的)及其成果——“大文化” z 狭义文化,仅指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小文化” 3、文化的结构 两分法:物质和精神或技术体系与价值体系 三分法: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意识形态 四分法: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重点) 4、梁漱溟的学术分类 梁漱溟在其《东方学术概论》指出,人类学术无非研究三个问题: 第一,人对物的问题。人类征服自然,产生自然科学。 第二,人对人的问题。人与人相处,产生社会科学。 第三,人对己的问题。人与自己的较量,产生宗教。 最后一点,我们今天在学科分类上称作人文科学 5、文化的几个特点 (1)文化的民族性和普同性 各个民族大多有自己的民族心理、思维方式、审美特征、宗教信仰,等等,体现了文化的民族性。 各个不同民族有很多文化现象是共同的,发展的方向也大体相似。表明了文化的“趋同”(普同)性。 人类文化是各民族共同组成、共同发展的成果。 (2)文化的时代性和相对性 在时间上,文化是继承的,累积的,发展的,体现了文化的时代性。所以对文化的评判应该放到具体的时代中。 在空间上,不同种族文化具有自己的特点和发展阶段,体现了文化的相对性。 所以不同质文化整体之间无法进行优劣高下的比较,不能用一种文化观念作为评判另一种文化的标准。 6、中国传统文化人文精神

现代教育技术读书笔记.

第三章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促进以学为中心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充分地、恰当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与学的最优化。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计划的设计、教学计划的执行、教学活动的评价与反馈。 教学设计的概念 什么是教学设计? 为了更清楚地理解这个概念,要先了解什么是教学和设计。美国的教育学家史密斯(P.LSmith 和拉根(T.J.Ragan 认为,教学就是信息的传递及促进学生达到预定、专门学习目标的活动。它是教育的一个分支,包含了学习、训练和讲授等活动。所谓设计,是指在进行某件事之前所做的有系统的计划过程或为了解决某个问题而实施的计划,它可以从精确性、细致性、系统性等方面去判断其效果的好坏。设计者必须以高度的精确和谨慎态度,具有系统计划一个方案的才能进行设计,否则,会导致时间的误用、资源的浪费甚至无效、沉闷和缺乏动机的学习。因此,设计应考虑许多可能影响实施计划或受计划实施所影响的因素。教学设计本是教学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学开发运动深人发展,推动了教学设计的研究,“自60年代以来,已逐渐发展成为教育技术领域的一门独立学科”。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概念本应有比较一致的认识,实则不然,从已经出版的教学设计著作和已发表的有关文章中,可以看出对其概念的界定,不论是内涵还是外延,都存在差别。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一些说法:一是“计划”说。把教学设计界定义为是用系统的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研究解决问题途径。评价教学结果的计划过程或系统规划。这种论点的代表当推美国学者肯普,他给教学设计下的定义是:“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部分的问题和需求”。在连续模式中确立解决它们的方法步骤,然后评价教学成果的系统计划过程。二是“方法”说。把教学设计看作是一种“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和制定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而这种方法与过去的教学计划不同,其区别就在于“现在说的教学设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着眼于激发、促进辅助学生的学习,并以帮助每个学生的学习为目的。”三是“技术”说。鲍嵘在《教学设计理性及其限制》一文中认为,教学设计是一种“旨在促进教学活动程序化,精确化和合理

电子信息类信号系统考研数字信号处理考研真题集

电子信息类信号系统考研数字信号处理考研真题集 一、北京交通大学920数字信号处理考研真题

二、《信号与系统》考研真题 一、选择题 1下列信号属于功率信号的是()。[中国传媒大学2017研] A.e-tε(t) B.cos(2t)ε(t) C.te-tε(t) D.Sa(t) 【答案】B ~ 【解析】如果信号f(t)的能量有界(0<E<∞,P=0),称f(t)为能量有限信号,简称为能量信号。如果信号f(t)的功率有界(0<P<∞,E=∞),称f(t)为功率有限信号,简称为功率信号。ACD三项的能量均为有限值,因此为能量信号。B项,cos(2t)ε(t)是单边周期信号,因此能量无界,但是功率为有限值,因此B为功率信号。 2下列信号中,选项()不是周期信号,其中m,n是整数。[山东大学2019研] A.f(t)=cos2t+sin5t B.f(t)=f(t+mT) C.x(n)=x(n+mN) D.x(n)=sin7n+e iπn 【答案】D ~

【解析】A项,cos2t的周期为T1=2π/2=π,sin5t的周期为T2=2π/5,由于T1/T2=5/2,是有理数,因此为周期信号,且周期为T=2T1=5T2=2π。 BC两项,一个连续信号满足f(t)=f(t+mT),m=0,±1,±2,…,则称f(t)为连续周期信号,满足上式条件的最小的T值称为f(t)的周期。一个离散信号f(k),若对所有的k均满足f(k)=f(k+mN),m=0,±1,±2,…,则称f(k)为连续周期信号,满足上式条件的最小的N值称为f(k)的周期。D项,sin7n的周期N1=2π/7,e iπn的周期为N2=2π/π=2,N1/N2=π/7为无理数,因此为非周期信号。 3下列关于单位冲激函数或单位样本函数的表达式,选项()不正确。[山东大学2019研] A. B.δ(t)*f(t)=f(t) C. D. 【答案】D ~ 【解析】冲激函数的极限形式的定义式应该为 4下列叙述正确的有()。[国防科技大学研] A.各种数字信号都是离散信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