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9学年高中语文选修中外传记选读练习:第二课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含答案

2019学年高中语文选修中外传记选读练习:第二课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含答案

2019学年高中语文选修中外传记选读练习:第二课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含答案
2019学年高中语文选修中外传记选读练习:第二课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含答案

一、夯基训练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弄.堂(nònɡ) 门闩.(shuān)

窘.态(jiǒnɡ) 踌躇.(chú)

B.削.皮(xiāo)勉强.(qiánɡ)

雇佣.(yōnɡ) 水门汀.(tīnɡ)

C.抹.煞(mǒ)解剖.(pōu)

间.断(jiàn)苋.菜(xiàn)

D.茎.叶(jīnɡ) 揩.油(kāi)

校.样(xiào)嘈.杂(cáo)

项,“弄”应读“lònɡ”;B项,“强”应读“qiǎnɡ”;D项,“校”应读“jiào”。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咳嗽抽屉画相搭讪

B.忧郁遭殃荸荠耽搁

C.贩卖膨胀清晳虔诚

D.翔实淅沥饱满稳乱

项,“画相”应为“画像”;C项,“清晳”应为“清晰”;D项,“稳乱”应为“紊乱”。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治理雾霾,政府目前当务之急

....是迅速采取节能减排措施,引导公众养成低碳生活习惯。

②自古以来,螃蟹被誉为百鲜之尊,最鲜的美味也比不上蟹的美味。金秋时节,阳澄湖的螃蟹不仅个儿大,而

且只只脑满肠肥

....,吃起来味道好极了。

③从托举女童的“最美路人”到拾金不昧的“最美的哥”;从救学生的“最美教师”到救患者的“最美医

生”,无处不彰显着从善如流

....的道德风尚。

④中国绝不做损人利己、以邻为壑

....的事情,将坚定不移地做和平发展的实践者、共同发展的推动者、多边贸易的维护者、全球经济治理的参与者。

⑤严肃查处各类严重违纪案件,充分彰显了党中央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激发出我党激浊扬清

....、反腐肃贪的强大正能量。

⑥入春的大观园,春草萋萋,杨柳依依,桃花吐蕊,流水浅浅,游人置身于这秀色可餐

....的春景中,恍如回到了红

楼之中。

A.①⑤⑥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④⑤⑥

,养得很胖。形容人,使用对象不当。③“从善如流”,形容能很快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像水从高处流到低处一样顺畅自然。语境为陈述“最美的人”多,此处望文生义。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许先生想请一个北方厨子,鲁迅先生以为开销太大,请不得的,男佣人,至少要15元钱左右的工钱。

B.有关部门发出通知,要求相关单位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做好离退休干部违规住房、用车问题的清理工作。

C.经过艰难攀登,天黑前我们终于到达了山顶,尽管饥渴难耐,但还是在短暂商量后,一致同意把有限的水多留一些给晚上来的队友喝。

D.专家认为,国际油价持续下跌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供过于求的局面难以改变,未来一段时间,国际油价或将继续低迷。

项,不合逻辑。可删去“左右”。C项,表意不明。“晚上来”既可理解为“上来得晚”,又可理解为“夜晚来到”,有歧义。D项,句式杂糅。可删去“的根本原因”或将“是由于”改为“是”。

二、延伸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辛亥革命家、南社诗人陈去病传

陈去病,原名庆林,字佩忍,别号垂虹亭长。1874年出生于江苏省吴江县同里镇。祖上世代经营榨油业。陈去病是遗腹子,自幼靠母亲教育。7岁入塾,22岁考中秀才。当时,正值中日甲午战争之后,陈去病感怀时事,诗中已有“北海血千里,腥风吼石鲸”之语。1898年,在同里组织雪耻学会,响应维新运动。

1903年新春,赴日留学。到了日本,陈去病最初的印象是新奇,然而很快就体会到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他感到中国必须发愤图强。某日,东京突然遭到暴风雨的袭击,顷刻间乌云密集,天昏地黑,而在雨住风停之后,又晴曦普照,分外光明。陈去病即提笔写道:

大凡物腐败,则必多弃遗。譬如室朽坏,必拆而更治。何者当改革,何者须迁移。巨者或锯之,细者或厘之。其尤无用者,拉杂摧烧之。循是一变置,辉煌乃合宜。(《东京雨后寓楼倚望》)

4月24日,传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广西巡抚王之春为镇压会党准备向法国借兵借款,答应事平之后,将全省的电线、铁道、矿产权送与法人。陈去病立即写了一首诗:

警警警!白祸燃眉鹿走铤。醒醒醒!庞然巨狮勿高枕。奋奋奋!伟大国民莫长病。兴兴兴!舍身救国为牺

牲。

这是当时的一种格律不严的“新派诗”,短促的音节反映出陈去病急迫的救亡心情,他给国内同仁写信,引“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赞霍去病之雄迈,宣布要以霍去病为榜样,担起天下兴亡的重任,自此,即以“去病”为名。

陈去病在杂志上还刊出了一篇署名为“季子”的文章,批判清政府对外投降,对内镇压的反动政策,认为长此以往,中国必将被瓜分豆剖,陷入万劫不复的惨境,文末呼吁道:

革命乎!革命乎!其诸海内外英材杰士,有辍耕陇畔而怃然太息者乎?则予将仗剑从之矣。

1903年夏秋间,陈去病回到上海,先任爱国女学教师,后应蔡元培之邀,出任《警钟日报》编辑。这是继《苏报》之后上海又一份著名的革命报纸。《警钟日报》的革命倾向日益引起中外反动派的注意。1905年3月,报馆被封,陈去病先后在镇江承志中学、徽州府中学等任教。

1907年春,陈去病到上海主持国学保存会,编辑《国粹学报》。7月,浙皖起义失败,秋瑾殉难。陈去病准备在上海为秋瑾召开追悼会,为人所阻,便于8月15日邀集吴梅、刘三、冯沼清等十一人组织神交社,以论文讲学为名联络革命知识分子。1908年初,陈去病在上海的一次宴会上,再次提议组织文社,赋诗道: 星辰昨夜聚,豪俊四方来。别久忘忧患,欢多罄酒杯。文章余老健,生死半堪哀。待续云间事,词林各聘才。

云间,今松江;“云间事”指明末夏允彝等在云间组织几社。“待续云间事”指步几社的后尘,组织反清的革命文学团体。

陈去病始终不能忘情于秋瑾。1908年2月25日,他和徐自华一起在杭州西湖为秋瑾下葬,并在风林寺举行追悼会,同时成立纪念性的组织秋社。

1911年10月10日,黄鹤楼边响起了推翻清王朝的炮声。11月5日,苏州省宣布独立。陈去病应江苏都督程德全之邀,创办《大汉报》。发刊词称:“革命哉!革命哉!20世纪之中国,真我黄帝子孙发扬蹈厉之时日哉!”他表示,要通过报纸“张吾民族之气而助民国之成,并提倡民生主义”。

1918年,陈去病随孙中山赴广州“护法”,先后担任非常国会秘书长、参议院秘书长等职。不久,“护法”运动失败,陈去病返里,用白居易诗意,筑浩歌堂,吟咏其中。1922年再赴广东,任大本营前敌宣传主任。6月,陈炯明叛变,陈去病离粤到南京任东南大学讲师。1924年,出任国民党江苏临时省党部委员。

孙中山逝世后,右派势力逐渐抬头。1931年,陈去病以年老多病为理由辞去各种职务。1933年,在苏州报恩寺受比丘戒。10月4日病逝,葬于虎丘。

(有删改)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以时间为经,以人物的生平活动为纬,记叙了陈去病一生大致的经过,线索分明,思路清晰。

B.文章以人物为主线,以时代为副线,根据社会演进展现人物活动,而人物的沉浮又折射社会变化,人物和时代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C.文章以记叙为主,议论为辅,语言平实,偶夹书面语,如“陈去病返里,用白居易诗意,筑浩歌堂,吟咏其中”,典雅庄重。

D.陈去病7岁入私塾,22岁考中秀才,他景仰霍去病等古代英雄人物,景仰革命女侠秋瑾,积极投身革命活动。

E.陈去病青年时期慷慨激昂,晚年看透人生,回归宁静,先以年老多病为理由辞去各种职务,再受戒出家,真正做到淡泊名利。

项,“经”“纬”说法不当,时间与人物活动是同一的,不能分出经纬来。C项,“议论为辅”说法不当,文中无议论。E项,对人物情感理解不当,辞职、出家是因右派势力抬头,对革命失望。

6.陈去病是怎样一个人?请从三个方面予以概括评说。

,应认真阅读材料,对其进行归纳概括,提炼出观点性的评语,如从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感怀时事的诗句里提炼出“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的评价,从他为革命奔走呼号的行为里提炼出“满腔热情的革命者”的评价,从遭遇挫败去教书的行为里,得出“坚强有操守的文化人”的评价。作答时应先给评价,后举例加以说明。

,写诗作文,感怀时事,更名“去病”,表示要以霍去病为榜样,担起救国重任;②他是一位满腔热情的革命者,在家乡组织雪耻学会,响应维新运动,组织反清的文学团体,办革命报纸,追随孙中山;③他又是一位坚强有操守的文化人,革命遭遇挫折,就到学校教书,不向恶势力妥协,右派势力抬头,他又选择出家。

7.文中画线句是一段景物描写,说说这段景物描写有哪些作用。

,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考虑:从情节安排的角度来看,便于引出后面传主写诗的行为;从与诗歌内容的关系来看,便于读者理解诗歌的内涵;从塑造人物的角度来看,便于展现传主忧国忧民的爱国形象。

,正是有了暴风雨和雨后的阳光普照,传主感触良多,才有了其写诗的行为;②先写景,再写诗,景和诗互相配合,便于读者理解诗意;③传主见雨后阳光明媚而顿生忧国忧民之情,诗兴大发,便于展现传主爱国诗人的形象。

8.文章多处引用陈去病的诗文,有人说引用诗文太多,特别是一些大白话的诗文,没有必要加以引述。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

,可以同意,也可以不同意。若同意,可从传记当以记叙传主生平为主、篇幅与引文的比例、诗文与传记表述内容重复等角度进行思考。若不同意,可从传主文化人的特殊身份、诗文是传主活动的构成部分、近似大白话的诗文真实地再现历史等角度进行思考。

:同意这种看法。①传记应当记叙传主的生平事迹,一篇千余字的传记引用过多传主的诗文,必然要影响传主本身生平事迹的记述;②传记中引用一些诗文,使阅读产生障碍,必然影响对传记本身的阅读,影响对传主的了解;③传记中已有对传主事迹、思想的描写,再引用同样表达这些思想的诗文,重复啰唆。

示例二:不同意这种看法。①多处引用诗文,这是由传主的特殊身份决定的。陈去病为文化人,适当多引用一些诗文,与其身份是相符合的;②这些诗文是他事迹的一部分,引用诗文就是写传主的生平事迹,适当地引用诗文才能更好地表现传主的思想情感和胸怀抱负;③那些近于大白话的诗文,表达了传主当时真实的感情,这样引用原文,便于真实地表现传主形象,再现真实历史。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9~12题。

周海婴:走出历史暗室

①最近出版的《历史的“暗室”:周海婴早期摄影集》呈现了意味丰富的画面意象。周海婴之子周令飞说,在

父亲拍摄的两万余张照片中,90%的画面都是有人物的。用艺术批评家朱其的话说,周海婴也拍摄了一些空镜头的景观。有些是非常冷僻的角落,比如音乐堂的门口一个人也没有,或者一个院子的边缘,或者一些水泥墩子叠在一起。他关注人们密集视线的盲区,并且“在大风景和大场景中,角落里通常会有一个人”。

②作为鲁迅的儿子,周海婴大半生都扮演着一个民族精神旗手之子的角色,也因此在公众的眼中成为伟大父亲的影子。他似生活在一种家族荣誉的心理负重中。他曾说,“我生活中的每一天都是与我父亲联系在一起的”。这固然是荣光的、炫目的、名垂青史的,但也是多么沉重的一件事。

③周海婴出生于1929年。鲁迅为之取名“海婴”,意即“上海出生的孩子”。1936年鲁迅逝世时,周海婴7岁,实际上对父亲没有什么深刻记忆。他大多数时候是从一个民族的宏大传说中认识父亲的。

④他当然也得到了父爱。许广平著的《鲁迅回忆录》中提到一个细节:在上海,他们家雇了一个善良纯朴的老女工,鲁迅要孩子叫她姆妈,不许直呼其名。每逢吃饭,她都来到鲁迅书房做清洁或者带小孩玩耍。“有一次,她和海婴在三楼阳台上一页页吹纸片,说是放鸢。孩子看到纸片上下飞舞,高兴极了。我们不看犹可,一看,却是鲁迅书架内的一本书被撕去大半本……因为她是文盲,不懂得鲁迅嗜书如命的脾气,只图博得小孩子欢喜……但鲁迅并没有责备。”周海婴自己也表示,他从父亲的遗物——如信件,那里面提到他——中感受到父亲对他的喜爱。

⑤特殊的家庭背景,终使他待人处世如履薄冰。他回忆在北大物理系读书时,同学们打桥牌,跳交谊舞。他出于好奇,偶尔走过去看,就有人在背后指指点点,说“鲁迅的儿子不好好读书,只知道打牌跳舞”。他一直被公众期待“应该怎样怎样”,他的生活牢牢地“被‘人场’控制着”。他有时候会冷不丁自嘲“我就是

个道具”。或者摄影本身是他心灵的梦游。其实他的公共角色背后有一个巨大的精神暗室。

⑥周海婴说自己出生100天便被父亲抱去照相馆照相。“自儿时起我对照相并不陌生,甚至有莫名的新奇和亲切感。在镜头前我收敛调皮变成乖乖儿。我10岁便拿起相机记录人生。”“1936年秋末,父亲过世。母亲身体状况不好。一位姓蔡的阿姨建议母亲去杭州休养。蔡阿姨有一只黑色小型相机。很快,她看出我对相机的好奇,经不住我左缠右磨,允许我按了几次快门。这一年算是我摄影的开端。”此后70年,周海婴热衷于是。

⑦但他对这件自己热爱的事总是半信半疑。他一直没有自信将照片示于公众,也不能确认这是艺术。陈丹青说他“斯文谦和,老牌的上海文人脾气,随口说几句自贬的玩笑”,确是活话。

⑧隐在摄影作品背后的他,却是活泼的、不受限制的、自由的,透着对上海市民阶层的广大的亲切感。在他的镜头里,可以看见20世纪50年代上海殷实人家的私家车库、坐在房顶上反叛的青春女孩、吹哨子的儿童、熟食小贩、修鞋修锁的匠人、街角游荡的乞丐以及1949年上海私人诊所里打针的旗袍女孩。他的视野中,有新式婚礼、点心铺子,有商人、淑女、缝纫的邻人、游黄浦江的活力青年。1950年以后,他所拍摄的画面基本与国家建设、社会风尚相关。如,抖空竹的人、举重的青年、里弄里肌肉结实的健美明星、街头的宣传标语等。他的人像摄影多风格沉郁。他透露了自己:机智而活泛的,敏锐的,对自己多少有些犹疑和不确定,但在自谦中也有明确和肯定。

⑨他拍摄的动因显然不只是技术原因,他对人的生命感觉很有反应。又有谁的艺术动因是源于技术呢?如同文学、建筑与舞蹈一样,它们的好处全在于对生命状态的自觉。如果没有一个形而上的存在时刻观照,那些艺术堆积就是负担或者垃圾。

⑩有人质疑这些照片的价值。我们狂奔的路上,那路边的树又有什么价值呢?对每一个疾驰在生命路途中的人来说,这个世界就是路边那些一晃而过的树。平庸的树会成为被速度拉直的横线条,好的树会留下印记。

(摘编自2011年11月1日《中国青年报》)

9.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虽然鲁迅先生很爱儿子,但他去世时儿子周海婴很小,所以周海婴对伟大父亲的记忆都是从父亲的遗物和一个民族的宏大传说中得来的。

B.鲁迅先生有嗜书如命的脾气,但因为喜爱自己的儿子和对文盲女工的尊重,所以他对女工为了博得孩子的欢喜而和海婴在阳台上撕书玩未加责备。

C.在周海婴拍摄的两万余张照片中,90%的画面都是有人物的,这表明他内心非常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和理解。

D.文章很少正面描写周海婴成年之后的生活,而主要是透过他的摄影集和别人对他的评价来表现他的性格特点,揭示他真实的内心世界。

E.本文通过记述鲁迅先生的儿子周海婴对父亲鲁迅的深情回忆和深切思念,以及他充满心理负重的沉重生活,交代了他刻苦学习摄影从而取得的突出成就。

项,不够全面;C项,“表明他内心非常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和理解”理解不当;E项,“深情回忆和深切思念”“刻苦学习摄影”等语不准确。

10.文章题目中的“历史暗室”有什么含义?请简要分析。

,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是解题的关键。

,他用相机记录中国不同时期不同人物的生活;②指他被父亲的伟大形象遮蔽的大半生,他是公众眼中伟大父亲的影子,是被“‘人场’控制着”的道具,大半生都扮演着一个民族精神旗手之子的公共角色;③指他鲜为人知的精神世界和真实自我。

11.周海婴拍摄的照片有什么特点?他为什么如此喜欢摄影?请简要分析。

;第二问答题的区间在第⑥⑨⑩段。找出相关语句并加以整合即可。注意第⑩段的概括难度较大,这一段通过形象的比喻肯定了周海婴摄影集的价值。

①呈现了意味丰富的画面意象;②关注人们密集视线的盲区;③关注市民生活,多人像摄影;④风格沉郁。

(2)①儿时起他就对照相有莫名的新奇和亲切感;②他关注市民生活,对人的生命感觉很有反应;③摄影本身成了他心灵的梦游,他可以在摄影中表现真实的自我。

12.从文章的标题和内容来看,全文重在写周海婴,而文章最后一段画线部分却在评价什么才是有价值的,你认为这样写有必要吗?请结合全文简述理由。

价值的角度展开分析,探究时一定要注意观点鲜明,能够结合文章的内容具体分析,要能够谈出自己的看法。

:有必要。①画线部分用巧妙的比喻肯定了周海婴摄影集的价值,而摄影是周海婴真实自我得以表现的重要途径,写摄影集,就是在写周海婴。②含蓄地表达了对周海婴自身价值的肯定,他大半生背负着家族荣誉的沉重负担,活在别人的期待和规定之中,但他也有自己的个性、自己的价值,他终于借助自己的摄影透露了自己,这与标题相吻合。③画线部分是对文章主旨的升华,人们只关注周海婴头上笼罩着的炫目的荣光,而忽视了他作为个人真实的价值,而结尾告诉我们,不能用太过功利的眼光去看待一切,“好的树会留下印记”,美好的东西自有其价值。

观点二:没必要。①文章主要内容是写周海婴其人及其摄影集,但画线部分却撇开这些内容泛泛地讨论什么有价值什么没价值,游离于主要内容之外。②文章的标题是“周海婴:走出历史暗室”,写其摄影集重在突出他走出精神暗室,表现真实自我的艰难,而结尾的评价却更侧重于对其摄影作品的价值判断,偏离文章

的主题。③前文的相关内容已经肯定了摄影对于周海婴个人的价值,以及其作品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画线部分再用比喻不痛不痒地肯定他作品的价值,显得画蛇添足。

三、语言运用

13.把下面的句子分别填入下面的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

鲁迅先生包一个纸包也要包得整整齐齐,常常把要寄出的书,从许先生手里拿过来自己包。许先生本来包得多么好,而鲁迅先生还要亲自动手。

鲁迅先生把书包好了,用细绳捆上, 。

①那包方方正正的,连一个角也不准歪一点儿或扁一点儿

②若小细绳上有一个疙瘩,也要随手把它解开的,准备着随时用得方便

③就是这包书的纸都不是新的,都是从街上买东西回来留下来的

④许先生上街回来把买来的东西一打开,随手就把包东西的牛皮纸折起来,随手把小细绳卷了一个圈

⑤而后拿起剪刀,把捆书的那绳头都剪得整整齐齐

A.①⑤③④②

B.④②①⑤③

C.①②⑤③④

D.④⑤①②③

,再介绍包书的纸与绳子的来历。

14.鲁迅先生对杂文的作用有如下形象的比喻:

杂文是“感应的神经”;杂文必须是“匕首”和“投枪”,是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

请你将这句话用平易朴素的语言重新表述。(不超过40字)

,要把比喻中的“本体”表述出来。

,有关怀生活和联系群众的精神,能针砭时弊,是为了战斗而使用的文体。

15.参照右面鲁迅先生的画像,结合你对鲁迅的了解,刻画你心目中鲁迅的形象。

要求:①使用第二人称,侧重肖像描写。②运用比喻、排比两种修辞手法。③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④不少于200字。

,新颖别致,综合性强。这类题目的解答,首先要仔细、全面地观察画面内容,看清画面主体和背景中的人、物,掌握画面透露出的全部信息;其次要用心揣摩画面内容所营造的意蕴及其揭示的内涵,把握画面表达的主题思想;最后要结合试题的具体要求,调用相关的知识储备和恰当的表达方式或修

辞手法,以富于感情和文采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切感触和深切认识。

,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鲁迅先生,尽管您离开我们许多年了,但您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仰望着墙上您的照片,您的形象依然栩栩如生:“横眉冷对千夫指”,您那粗硬且笔直竖立的头发好像根根利箭,直刺敌人的心脏;“俯首甘为孺子牛”,您那冷峻而不失温情的目光犹如丝丝暖阳,拂过人们的脸庞。先生的时代虽已过去,但先生的精神永存。我们将秉承先生您的斗争精神,与残留的封建专制作顽强不屈的坚韧战斗;我们将沿袭先生您的“拿来主义”,对中外的文化遗产运用脑髓,大胆取舍;我们将弘扬先生您的牺牲品质,与现实的矛盾困难进行勇敢无畏的大胆斗争。

1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鲁迅先生曾说:“我们看《红楼梦》,从文字上推见了林黛玉这一个人,但须排除了梅博士的《黛玉葬花》照相的先入之见,另外想一个,那么,恐怕会想到剪头发,穿印度绸衫,清瘦、寂寞的摩登女郎;或者别的什么模样,我不能断定。但试去和三四十年前出版的《红楼梦图咏》之类里面的画像比一比吧,一定是截然两样的,那上面所画的,是那时的读者心目中的林黛玉。”

鲁迅先生的话,形象地告诉我们,在文学阅读活动中,当读者根据特定文本“还原”人物或其他有关形象时,会出现某些倾向。请用平实的语言表述这些倾向,不超过50字。

,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材料后面的提示和要求,“某些”,表明不是一个。二是对鲁迅的话进行分析,从形式上看,句中有两个句号,表明这里面有两层意思:①《红楼梦》指文学作品,看《红楼梦》,就是阅读文学作品;林黛玉,就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从文字上推见了林黛玉这一个人,就是评价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②“剪头发,穿印度绸衫,清瘦、寂寞的摩登女郎”,就是熟悉的人物形象,“恐怕会想到剪头发,穿印度绸衫,清瘦、寂寞的摩登女郎”,就是要把自己熟悉的人物附着到形象上。

,总要根据自己所处时代及思想、情感等对形象进行个人加工。

17.阅读下面一则新闻,请为其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15字)

9月4日,从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和国家物联网基础标准工作组传出消息,9月3日,经投票表决,国际标准化组织已正式通过了由中国技术专家牵头提交的物联网参考架构国际标准项目。这是在全球新兴热门技术领域,首次由中国牵头主导的顶层架构标准,表明中国正式掌握了物联网这一热门新兴领域的国际最高话语权。目前,物联网在全球呈现快速发展趋势,美、日、韩等国均将物联网作为重要战略新兴产业推进,但在繁荣景象背后却仍存在着众多阻碍发展的因素。其中核心标准的缺失,尤其是作为顶层设计的物联网参考架构等基础标准目前仍是一片空白,基于争夺物联网产业主导权,各国对国际标准方面的竞争亦日趋白热化。

,首先要对整个材料进行全面思考,体会材料表达的中心,然后找出陈述对象,并找出对象的主要行为。通过分析,整个材料写的是全球物联网发展的情况,陈述对象是中国,而中国的主要行为则是牵头顶层架构标准,掌握物联网这一新兴领域的国际最高话语权。第二段

内容是解说,可以不考虑。这样,就可以提炼出主要的信息。

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

高一语文试题 一、基础达标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句读.(dòu)读.书(dú)不.能(bù)或不.焉(fǒu) B.经传.(zhuàn)传.道(chuán)从.师(cóng)从.兄(zóng) C.老聃.(dān )冉冉.(rǎn)李蟠.(pán)吐蕃.(fán) D.苌弘.(cháng)长者.(zhǎng)近谀.(yù)须臾.(yú) 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岂,表示反问的语气。 B.彼与彼年相若 ..也,道相似 ..也相若、相似:相象,差不多的意思。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不齿:不屑与之同列,表示鄙视。 D.生乎吾前,其闻道 ..也固先乎吾闻:听见,引伸为懂得。道:道德学问。3下列各句中“师”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吾从而师之②吾师道也③师道 之不复,可知矣④或师焉,或不焉 ⑤不耻相师 ⑥孔子师郯子 A.①⑥/②⑤/③④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⑥/③④⑤ D.①③④/②⑤⑥ 4.“道”字的意义不同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5.下列加点的“其”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B.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余嘉其.能行古道 C.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D.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6.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故圣.益圣.(前一个“圣”是名词,指圣人;后一个“圣”是形容词,指圣明)吾师.道也(从师、学习) B.六艺 ..经传皆通习之(书、数、礼、乐、射、御)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这些;才干) C.惑之不解.(解决)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教育) D.小.学而大遗(小的方面,形容词用作名词) 是故 ..弟子不必不如师(因此)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 B . C . D . 8.选出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所以”意思相同的一项() A.圣人之所以 ..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3题。 5月23日,当今世界围棋第一人柯洁与计算机围棋程序“阿尔法狗”(Alpha Go)的第一场比赛结束,“阿尔法狗”以四分之一子优势赢得首场胜利.除了围观和好奇,人类骨子里的不服输以及想要看看人工智能到底有多厉害的求胜欲促成了这一挑战。面对人类棋手注定完败于人工智能的结局,人类要做好的准备是全面迎接而非拒绝人工智能,努力去掌控而非臣服于人工智能。。 接纳人工智能是今天社会发展、经济增长、人类演化的必然,更是人们生活的需求。其实,很多人每天离不开的智能手机就是低端人工智能的应用。更应当看到的现实是,人工智能的发展极具竞争性,未来谁在人工智能的研发和应用中落后,谁就会被淘汰。 2016年3月15日,“阿尔法狗”最终以4比1战胜韩国名将李世石。两个月之后,美国白宫就推动成立了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分委会,由其主持和协调撰写了三个关于人工智能发展的报告:《为人工智能的未来做好准备》《国家人工智能研究和发展战略计划》和《人工智能、自动化与经济报告》。欧盟、英国和日本等也相继发布了研发和应用人工智能的报告。显然,中国应当参与到这种战略布局当中,这种布局不仅是国家和民族的需要,而且也是赢得未来的利器。 尽管美国对人工智能的布局着眼于产业自动化和提升经济,但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早就向各行各业全面渗透,春江水暖的领域主要体现在医疗、制造业、交通、金融、生态环境监测、刑事司法调查等。人工智能并不是只会下棋,还会在不同的领域帮助人,甚至超过人。 然而,无论人工智能有多少个理由可能战胜人,它们首先是在人类为其布置和引导的范围内进行学习,并且它们始终无法获得人的理性分析能力、运用逻辑思考的能力,以及具有情感交流和互动的能力。缺少了这些方面的能力,所谓“人工智能战胜人”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此外,预见性或先见之明也是人类胜过地球上所有生物以及人工智能的地方。凭借未雨绸缪的超前性,人工智能受控于人的装置早就在研发之中。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詹森·多夫曼研究团队已经研发了一个反馈系统,能够让人类操作者仅通过大脑信号就能实时纠正机器人的错误,并做出正确的选择。这其实也是人工智能的内容和应用,即实现控制人工智能的智能。 另一方面,由人掌控人工智能也意味着必须以人类社会的法律与伦理来制约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是如此广泛和深远,不可避免地会触及人类社会各个方面的法律规范、制度和伦理。这意味着,如果不改进和创造新的法律和规范,就无法让人工智能融入人类生活和生产,从而无法让人工智能发挥应有的巨大作用。我们必须针对人工智能制定新的法律、形成新的伦理规范,以避免人工智能陷人类于危险境地。 例如,人工智能驾驶的汽车上路,必须改变1968年联合国制定的汽车控制者必须是人而非电脑的道路交通公约。为此,美国于2016年2月改变了这一法律,允许无人驾驶汽车上路。这也表明,此后一系列和各个方面人工智能的应用都可能会改变现行的法律,或者需要制定新的法律。 与此相关的是,人工智能的应用涉及人和机器、人和动物、人和人之间的伦理时,如何规范人工智能也提上议事日程。尽管阿西莫夫在1941年就提出了机器人三定律,后来发展为四定律,但对于今天飞速发展的人工智能而言,这样的法则还是太简单。于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埃德蒙德·阿瓦达和索罕·迪索扎2016年共同创建了一家名为“道德机器”的网站,试图解决人工智能应用的某些伦理问题,体现为三种情况:一是车辆直行,导致4只狗1只猫死亡,还是撞向右侧路障,导致5位乘客死亡?二是汽车直行,导致3位违章行人死亡,还是撞向右侧路障,导致5位遵守交规行人死亡?三是汽车直行,导致5位违章行人死亡,还是撞向右侧路障,导致4位乘客死亡?

高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到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美而无所偏失。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物情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哀悲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其次值得注意的,则是杜甫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我以为每一位诗人对于其所面临的悲哀与

【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策略】高中语文选修课的五个系列

【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策略】高中语文选修课的五个系列语文选修课的开设是高中语文课程结构的重大突破和超越,是xx年以来课程改革中力度最大、创新含量最多的系统工程,也是这次高中课程改革的主旨和核心价值所在。尽管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如学生选择权的丧失、教学的必修化现象严重、教学评价不能落实等一系列问题,但全国各地的课改实验区都在进行着积极的探索。根据《中华人民 __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所选用的人教版高中语文实验教材的特点,结合《安徽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语文教学指导意见》,我们安徽省淮北市高中语文选修课进行了全市统一指导意见下各校自主同步 开设的课程实验。从高二上学期第二学段开始,全市普通高中学校依次开设了人教版的《中国小说欣赏》、《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语言文字应用》四个模块教学。本文将对我们在“统一选修”背景下进行的“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策略”研究的一些做法和思考进行总结与回顾。 一、教学的整体规划策略 课程标准指出,选修课“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水平”,“不能把选修课上成必修课的补习课和应考的辅导课,也不能简单地照搬大学里的选修课。学校及教师应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创造条件建设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愿望的选修课”,选修课的教学“要按照课程目标制订计划,不能因其设置灵活而造成凌乱随意、

漫无计划的局面,也不能因其拓展性要求而一味追求新奇深奥,脱离 课程目标和学生实际”。因此,我们认为,做好课程教学的规划,是上好选修课的关键所在,也是避免教学凌乱随意的重要前提。为此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规划。 一是学校的规划。首先,以校本培训为平台做好教师的培训工作,学习《中华人民 __课程标准》及其他有关新课程的理论书籍,熟悉有关选修模块的“课程目标”、“教学实施”、“评价建议”等关键内容。其次,做好课堂教学资源与课外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学校图书馆应装备足够的与模块有关的配套作品和相关的电影电视片以及 必要的工具书;认真调查分析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等资源的特点,积极规划开发已有的和潜在的资源,如,我们淮北市有隋唐大运河遗址,有文化名人桓谭、嵇康等,这些都是不能忽视的语文资源;要积极创造条件,为语文教学配置相应的硬件设备;争取社会各方面 的支持,与社区、高校建立稳定的联系,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 二是教师的规划。教师规划要从三个层次进行:第一,宏观的规划,即在整体感知模块文本的基础上研究文本处理的思路,吃透文本 编制的意图,制定教学计划。教师既要知道选修模块与必修课程的区别,又要知道每个选修模块之间的不同,还要知道每个模块内部各专 题甚至各文本之间的区别。要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有关资料,给学生开列一个推荐课外阅读的作品清单。第二,中观的规划,在宏观规划

高三语文模拟试卷

高三语文模拟试卷 本试卷共8页,22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索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表情包正在毁掉我们的表达能力,甚至毁掉我们的语言吗?这个设问已不新鲜,最近又频现于网络。“斗图”和连串的表情让许多人感到压力,许多网友“哭诉”,在虚拟环境中,表情包泛滥和误用给自己造成很大的不便和尴尬,一家英国公司甚至已经开始招募表情包翻译员。这不禁让许多人思考,表情包的使用是否损害了我们的语言能力乃至我们的语言。 ②但另一方面的事实也不能忽视。2016年,有媒体组织的“24小时无表情包生活挑战赛”有5307人参加,超过30%的人失败——无法忍受一天不用表情符号,另有三分之一的挑战者虽然成功,但表示倍感煎熬,“尴尬”是他们提及最多的感受。 ③表情包对我们究竟意味着什么?让三分之二的语言社团成员感到难以离弃的东西是否接近,甚至已经成为语言的一部分呢?答案很可能是肯定的。2014年,美国国会图书馆正式收藏完全用表情包转写的《白鲸记》。同年,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会辩论间隙表示,“如果全世界还有一样东西我们还能统一意见,那就是表情包了”。 ④表情包是虚拟语言生活自组织的产物。作为语言的一种可视化形式,其本质和文字相差不多。作为自然语言的拐棍,表情包在以文本交流为主的虚拟空间中提高了用户沟通的效率和质量。试想,我们多少次用表情符号表达文字无法传递的实时心情?又有多少句末的“呢”“耶”被相应的表情符号取代?一个缺少铺陈的祈使句丢过来,究竟是命令还是建议,恐怕得看后面是不是跟着个笑脸。 ⑤表情包引起的焦虑本质上是表达方式对应语言生活圈层错位导致的。表情包出现在严

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含答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 语文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在此背景下,宋代的货巾流通和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开创了古代金融的新篇章。 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多种形式。借贷分为政府借贷和私人借贷。政府借贷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在紧急情况下通过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困境。私人借贷多为高利贷,它可以解决社会分化和“钱荒”带来的平民百姓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满足特殊支付和燃眉之急的需要。质、押是借贷的担保形式,由质库、解库等机构经营。质属于动产担保,它必须转移动产的占有;押属于不动产担保,通常将抵押物的契约交付债权人即可。债务人违约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典作为不动产转移的一种形式是在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典权人向出典人支付典价后,在典期内就占有了出典人典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支配权,出典人也不必向典权人支付利息。宋代的商业贸易非常发达,但存在着通货紧缩现象,故赊买赊卖行为也很普遍,几乎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所有物品都能进行赊买赊卖。从实际效果看,它解决了军需、加强了流通,更重要的一点,它对束缚生产流通扩大和发展的高利贷构成了冲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商业贸易对货币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社会中货币供给和流通状况不尽理想,表现为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货币供给数量的有限性,以及大量流通的铜铁钱细碎和不便携带的特性,其结果是抑制了经济发展。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在高度发达的造纸和印刷技术保障下,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和官府的强制推行,宋 语文试题第1页(共10页) 代社会陆续出如现了诸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纸质信用工具。茶引、盐引要求相关人员先用粮草或现钱的付出作为取得的条件,然后凭此类纸质信用工具异地兑取现钱或政府专卖货物。这些信用工具的使用,除了可发挥信用功能外,也使得政府和商人在专卖货物领域能够共同获利,既有利于商人从政府专卖的货物中分得一份利益,又有利于政府实现增加收入、补给军需等目标。早期的交子、关子、会子要求相关人员先交纳现钱作为取得的条件,然后再根据需要持交子、关子、会子到指定的地区兑取现钱。这类信用工具携带方便且具有汇票性质,可以保障大宗交易、跨地区交易货款的顺利结算。它们的使用,弥补了货币的不足,节省了货币流通需求量。此后这种交子、关子、会子逐步发展为纸币。可见,宋代新型信用工具的大量使用,是社会经济发展史中最具标志性意义的新生事物,它缓解或解决了交换过程中的诸多不便与矛盾,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绖济发展。(摘编自王芳《宋代信用的特点与影响》)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语文试题 (150分钟15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羞赧(rǎn)弄堂(lòng)整敕(chì)喟叹(kuì)力能扛鼎(gāng)B.乘机(chèng)脖颈(gěng)逮捕(dǎi)差劲(chà)流言飞语(fēi)C.掣肘(chè)掂量(diān)聒噪(guō)侪辈(chái)为虎作怅(chàng)D.皈依(guī)埋怨(mán)废黜(chù)笃信(dǔ)汗流浃背(jiā)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但是长城和《短歌行》对于我们来说还是很亲切的,还可以使我们心领神会....这些骸骨不存的精神气魄。 B.为迎接即将到来的灯会,夫子庙地区进行了改造,北口的一些商业楼被拆除,气. 宇轩昂 ...的状元楼前辟出了一片绿地。 C.父母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下一代,如果你对自己的父母有孝心,你的 孩子将来也会对你有孝心,上行下效 ....嘛。 D.人们诚惶诚恐 ....地面对股市上的一片绿色,谁还会掏更多的钱购买绿色的环保产 品?当你钱包瘪时,多花一倍的钱购买环保产品,那也算得上是一种奢侈吧!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汪涵是近年来深受观众喜爱的电视主持人,常常妙语连珠,亲和力很强,拥有广 泛的支持者,有很高的收视率。 B.去年4月以来,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楼市调控政策,一路高歌猛进的国内楼巿因 此有了微妙的变化,人们对未来楼巿走向也有着更多的疑惑与期待。 C.若一个人对社会做出贡献,社会能够给其应有的回报,他就会对社会产生责任感。近年来,中国政府将明确提出这一基本理念,并在政策制定、执行上有所体现。 D.在冬季,日照时间不但减少,而且人体骨骼密度最低,骨折患者尤其是老年骨折 患者人数明显增多,医院多个科室不得不加床收治病人。 4.依次填入下列两句话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的一组是() ⑴有时,外面下着雨心却晴着;又有时,外面晴着心却下着雨。世界上许多东西在对 比中让你品味。▁▁▁▁▁▁。 ⑵我的眼前,是一片镶着露珠的绿茵茵的草滩,▁▁▁▁▁▁,在这绿色和黄色的背 后,又衔接着一派无边无际的蓝色湖水。 ①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②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心晴的

2019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语文

选修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周至一中李春利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这一阅读要求。 2、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特点的把握,学习,在古典诗歌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作品蕴含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掌握运用“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方法分析鉴赏诗歌。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设想: 将诵读方法的指导和古代诗词意象的体悟、情感的把握结合起来。通过诵读习惯的培养提高学生对古代诗词的语言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首先让学生了解背景(知人论世)、熟悉内容,在此基础上把握住诗词的感情基调、感情变化,对一些经典的诗句和重要的词语进行细致地揣摩(以意逆志、缘景明情),然后再对学生进行诵读技巧的指导。诵读古诗词有一定规律,有一些技巧,比如划分音步、押住韵脚、突出平仄、讲究节拍、语势呼应等,通过诵读达到更深切地体会作品情感的目的(因声求气)。 本单元共涉及10首诗歌作品,涉及到诗、词、曲三种样式,因课时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重点讲解《将进酒》《李凭箜篌引》并指导学生设计诵读方案。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中国古代诗歌欣赏》的三个单元体现了古代诗歌鉴赏的三个层级 以意逆志——诗作主旨、创作本意 缘景明情——诗作的情感(意境) 因声求气——诗作神韵、气势、风格。“声”是诗作思想情感的声韵体现。二、诵读在学习中重要作用。 页 1 第 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情动于中而行于言。”有什么样的感情,就会有什么样的语言节奏和音韵。所以,诵读诗词,能够培养对古典诗词的良好语感,进而“进入角色”,深切体会诗中的情感。 2、有感情地全身心地投入诵读,可以受到诗歌音乐美的熏陶,获得一种审美愉悦。 三、明确“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含义。 “因声求气”是指通过感受诗文语言的节奏来把握作品的精神,“吟咏诗韵”是指通过吟咏诗文的音韵来体味其中蕴含的情感。一句话,借助诵读深切体会诗词的音韵、情感。 四、如何做到“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1)定准基调:基调在音乐作品中是指主要的高低长短,配合成组的音,通常用以贯穿作品的全过程。诵读中的基调是根据感情而确定的气息、音色。一般说来:爱的感情“气徐声柔”;憎的感情“气足声硬”;悲的感情“气沉声缓”;喜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语文基础知识训练题及答案 1.下列诗句中括号里所标前一个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B A.橘子(zi)洲头挥斥方遒(qiú)浪遏(a)飞舟分(f an)外香B.从这倾圮(pí)的屋檐下散开的向青草更青处漫溯(shu?) C.清风吹不起半点漪(yī)沦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qǐ) D.跫(qi?ng)音不响,三月的春帷(w?i)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fēi)紧掩(yǎn)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D“峭楞楞”的“楞”应该读作l?ng. A.蓊(wěng)郁脉(m?)脉渺(miǎo)茫弥(mí)望 B.倩(qiàn)影参(cēn)差斑(bān)驳煤屑(xi a) C.羞涩(sa)点缀(zhuì)酣(hān)眠媛(yuán)女 D.敛裾(jū)惦(diàn)着宛(wǎn)然峭楞(lēng)楞 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 ....的一项是()C A.遒.(qiú)劲莅.(w ai)临长歌当.(dāng)哭桀骜.(ào)锋利 B.呻吟.(yín)潜.(qiǎn)能泪下沾襟.(jīn)阳光明媚.(m ai) C.凌侮.(wǔ)游说.(shuì)婆娑.(suō)起舞豁.(hu?)然开朗 D.翌(yì)年踌躇.(zhú)重创.(chuàng)敌军妄自菲.(fěi)薄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青荇.(xìng)颓圮.(pǐ)悄然(qiāo)共其乏困(gōng) B. 阙.秦(quē)惩创.(chāng)戮.力(lù)瞋.目而视(chēng) C. 浸渍.(zì)豆豉.(chǐ)瓦菲 ..(fēi)长歌当.哭(dàng) D. 箜.篌(kōng)鲰生 ..(zōu)桀骜.(ǎo)殒.身不恤(yǔn) C(A,悄qiǎo B,瞋chēn,D,骜ào) 5.下列各组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易帜.(zhǐ)契.(qì)据褴褛.(lǚ)睡眼惺忪.(sōng) B.惩.(ch?ng)戒轧.(yà)坏执拗.(niù)不可胜.(shēng)数 C.翌.(yì)年皮辊.(gǔn)莴.(wō)苣长歌当.(dàng)哭 D.淳(chún)朴偌.(nu?)大尘埃.(āi)三差.(chā)二错 C(“帜”读“zhì”,“胜”读“shèng”“偌”读“ruò”)、 6.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D A、百舸.(gě) 峥嵘 ..(zhēng r?ng)颓圮.(pǐ)殒身不恤.(xù) B、寥.落(liáo)荆棘 ..(jīng jí)浸渍.( zì)长歌当.哭(dàng) C、揩.油(kāi)菲薄 ..(fěi b?)洗涤.( dí)挥斥方遒.(qiú) D、封侯.(h?u)论.语(lún)谄.媚(xiàn)忸怩 ..不安(ni? ní)7.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眩晕舷梯炫耀武力改弦更张 B.羡慕募捐幕天席地蓦然回首 C.剽悍漂泊虚无缥缈飘忽不定 D.舟楫逻辑开门揖盗缉拿归案 C(A xuàn xián xuàn xián B mù mù mù mò C 全读piāo D jí ji yī jī) 8.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沉溺.(nì)召.唤(zhāo)慰藉.(jí) 栉.风沐雨 ( zhì ) B. 百舸.(gě)炽.热(chì)跬.步(kuǐ)瞠.目结舌(chēng) C. 句读.(d?u) 吮.吸(yǔn)不啻.(chì)浪遏.飞舟( a ) D. 灰烬.(jìn) 给.予(gěi) 轻佻.(tiāo)自怨自艾.(ài ) 答案B A. 藉——jiè召——zhào C.吮——shǔn D. 给——jǐ艾—— yì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目录整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目录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16本) 选修五个系列 一.诗歌与散文 1.《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2.《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3.《外国诗歌散文欣赏》二.小说与戏剧 4.《中国小说欣赏》 5.《外国小说欣赏》 6.《中外戏剧名作欣赏》 7.《影视名作欣赏》 三.新闻与传记 8.《新闻阅读与实践》 9.《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四.语言文字应用 10.《语言文字应用》 11.《演讲与辩论》 12.《文章写作与修改》 五.文化论著研读 13.《先秦诸子选读》14.《中国文化经典研读》15.《外国文化著作选读》(暂缺) 16.《中国民俗文化》 选修1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诗歌之部 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赏析指导赏析示例 《长恨歌》/白居易 自主赏析 《湘夫人》/屈原《拟行路难(其四)》/鲍照《蜀相》/杜甫《书愤》/陆游推荐作品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杂诗十二首(其二)》/陶渊明 《越中览古》/李白《一剪梅》/李清照《今别离(其一)》/黄遵宪 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赏析指导赏析示例 《春花江月夜》/张若虚 自主赏析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登岳阳楼》/杜甫 《菩萨蛮(其二)》//韦庄 推荐作品 《积雨辋川庄作》/王维《游夜书怀》/杜甫《新城道中(其一)》/苏轼 《扬州慢》/姜夔《长相思》/纳兰性德 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赏析指导赏析示例 《将进酒》/李白 自主赏析 《阁夜》/杜甫《李凭箜篌引》/李贺《虞美人》/李煜《苏幕遮》/周邦彦推荐作品 《国殤》/屈原《燕歌行》/高适《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四州》/柳宗元 《菩萨蛮》/温庭筠《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睢景臣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如何上好高中语文选修课

如何上好高中语文选修课 湖南临澧一中语文组叶红梅新课改后高中语文课程分必修与选修两大部分。《必修1》到《必修5》五个模块要在高一至高二上半学期完成,选修课程也有五个系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外国小说欣赏》、《文章写作与修改》、《新闻阅读与实践》。根据学校要求我们完成了所有教学任务,到头来所有老师都觉得身心疲惫,课时有限,教学任务又多,这种必修教完又全面转入选修的课程安排,压得大家喘不过气来。并且有些内容完全是一扫而过,稍微涉及而已,要说学生的收获,还真不好说。面对风起云涌的新课程实践,我们高中的语文老师到底要怎么办呢? 新课标指出:“选修课和必修课在教学上存在一定的差别。选修课教学应有较大的灵活性和拓展性”。“高中语文设置选修课,是为了进一步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针对不同学生有侧重地培养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以适应及满足其兴趣和潜能、未来学习和就业的需要”。但新课改实施以来,我们语文老师依然新教材旧教法,选修当作必修上!一篇篇文章教,一篇篇文章讲。时间有限怎么办,一篇接一篇,没有缓冲时间,做练习的时间也是少之又少,老师和学生都是不堪重负。 新课标的高中语文教材开设了几十种选本的选修课,让师生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这原本是一件大好事,然而,实践过程中,由于认识上的误区,措施的不利,教育资源的不足,师生在高兴的同时,留下更多的是手足无措与身心疲惫,因此,如何正确合理地上好高中语文选修课,冷静而理智地应对选修课教学,就成了当务之急。 一、要实现从必修课到选修课教学理念的转变 新课标提出的高中语文课程结构包括两个部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必修课旨在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均衡性,让学生通过学习,具备良好的思想文化修养和较强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语文的应用、审美和探究等方面得到比较协调的发展。也就是说,通过语文学习,每位高中生的人文素质和掌握语言文字的能力都要达到一个基本的标准。 选修课虽然也应该体现基础性,但是它主要致力于学生在基础性、均衡性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学习,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寻找到适合于每个学生能力倾向和个性特点的教育是选修课程的核心价值。相比于必修课的基础性、均衡性,它更应该引起我们语文教师的重视。 我以为,必修课的教学理念应该主要以教师“教”为主,通过教师的讲解与引导夯实学生的基础,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均衡发展。而选修课的教学理念则应以学生的“学”为主,要使学生借助于必修课所学的知识和能力来选择性地学习,以发展自己的个性。教师应该树立这样的教学理念:选修课应该让学生自己“学完”,而不是由教师来“教完”。教师只有真正进行这样的教学观念的转变,选修课的教学才能真正变得有价值、有意义。 例如,在学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中国古代诗歌时,教师就要通过自己的“教”让学生明白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过程;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和鉴赏诗歌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教师还要通过自己的精心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学会鉴赏中国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等。教师通过必修课这些方面的讲解和分析可以为学生今后在选修课中自主鉴赏中国古代诗歌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的诗歌学习能力获得均衡的发展。 在学习选修教材中的中国古代诗歌时,教师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用以面代点的方法来指导学生通过学习不同时代诗人的诗歌、同一诗人不同时代的诗歌等来重点突破对某一个教学内容的学习。如引导学生学习白居易的《长恨歌》、屈原的《湘夫人》、鲍照的《拟行路难》、杜甫的《蜀相》以及陆游的《书愤》等诗歌,都是为了教学生学会如何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来鉴赏中国古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在教学中,教师要始终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通过诵读、相互探究和讨论、自主搜集资料以及举办诗歌朗诵会和尝试写诗等方法,提高学生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要有选择性和侧重性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doc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宝鸡石油中学李凌燕2020、9 注意事项: 1.本试题满分150分,答题时间为150 分钟 2.本试题分为主观题和客观题两个部分,客观题在答题卡上作答,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3.答题前,考生请务必正确填涂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等信息。 第Ⅰ卷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 题。(12分,每小题 3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一个观念:主流的社会文化范式认为人类的文化造成这样的文化变迁——环境危机、生态冲突等问题,这跟西方式的社会文化理念有着密切关联;这种西方所主导的观念,不仅在西方社会发展,而且慢慢传染到全世界。这种观点至少有三个特点:强调竞争与征服;漠视和谐,不仅漠视与自然的和谐,还漠视与其他社会、其他文化的和谐;无限制地利用物质,认为资源永远我限,这是最大的错误。工业革命只是这些观念比较特别的发展,而这些观念是来自最早期的西方文化理念——两河流域下游的苏末文化。 著名考古学家张光直教授说:“中国与西方两大文明从肇基已基本为不同的原 则所支配。”所谓不同的原则,就是不同的基本文化理念,即连续性的宇宙观和断裂 性的宇宙观。他还说:“中国文明社会是产生,不是生产技术革命的结果,也不是商 业贸易的起飞,而是逐渐通过政治程序所造成的财富极度集中的结果。”他认 为,中国文化从新石器时代进入金属时代的过程中,就表现了一种特别的文化理念,叫做“延续”或“连续”;以苏末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的老祖,从新石器时入金属石器时代开始,其基本的文化理念则是一种“断裂”的理念。 最明显的“连续”表现在生产工具上,从夏朝转入商朝开始利用青铜器的时候。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课《中外传记作品选读》阅读提示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课《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2015-07-07 为了方便同学们复习,提高同学们的复习效率,对这一年的学习有一个更好的巩固,本文整理了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课,具体内容请看下文。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课《中外传记作品选读》阅读提示 精读提示 关于精读,叶圣陶在《谈阅读》中提出了“三想”的说法。一是“想”词与词的关系:“无论怎样读,起初该用理论的读法,把文句中一个一个词切断,读出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二是“想”段内句与句的关系:“读过一节停一节,回转去想一下,这一节说的是什么。”三是“想”段与段的关系:“读过两节三节,又把两节三节连起来回想一下。”这里所说的三想,把握起来就是由小而大的逐渐深入,力求“纤屑不遗”,对阅读材料做全面、精细、深入的理解。精读就是仔仔细细、认认真真地读,把字、词、句的意思都弄明白,还要弄清文章的思路,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写作方法。然后,根据文章的中心思想,找出最能表达中心思想的重点词语和句段,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中外传记作品的阅读,是对远去的巨人背影的凝望和深思,在他们生命经行的路径上,我们会领略他们的人生风光,同时深刻觉悟在“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一个个生动活泼的生命世界,给予我们的人生抉择一定也是一种丰碑式的启迪。经由身心浸润的阅读,奠基我们的生命底色,激发我们的生命潜能,昂扬我们的生命精神,在我们生命寻找和发现的路途,去追求,去创造,求真,尚美,向善,向上。 整个精读选文,大多截取了这些历史文化名人的某些片段,这些生命的碎片,却也折射了他们的生命精神和卓越追求。

怀抱“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诗圣杜甫,丹心昭日月,无畏苦寒行,个人颠沛流离和时代的风云变幻交汇一起,推己及人,仁爱天下,把一颗悲悯的心焦灼在忧国忧民的执着情怀。 情至文生,绵密丰富。萧红笔下的鲁迅,在情真意切的回忆里,从切身的经历和感受中写来,给我们凸显了一个生活化、人性化的鲁迅,一个血肉丰满、鲜活生动的鲁迅,一个热情、幽默、深刻、睿智而又平和的鲁迅,一个人间的鲁迅。阅读时,我们要深刻品味那细腻的文笔,朴素优美的文字,更还要领受行文中真切深刻的感情。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这是历史的选择,也是时代的选择,更是毛泽东作为生命个体在风云际会时刻的自我历练和自我造就。1936年,中国的历史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美国记者斯诺以其职业的敏锐和职业的操守,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毛泽东形象,个体生命的风采,见证了红色革命的生机勃勃,欣欣向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一代伟人的风采,这也是自身人格魅力的光照日月,气壮山河。 “扼住命运的咽喉!”在宿命的狰狞面前,贝多芬不曾向命运低下高贵的头颅,而是昂扬勃发了生命的潜在能源,他的系列作品,无不是生命的交响,“用痛苦换来的欢乐”,惊天地,泣鬼神,无不召唤我们珍爱生命,善待自己,肉体可以腐烂,而精神万古长青,永垂不朽。 某种角度上看,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多夫》,正也是《贝多芬传》的袅袅余音,或者说是《贝多芬传》的一个雄浑壮烈的协奏。对二十世纪以后的人类历史影响深远的三位人物是:达尔文,马克思,弗洛伊德,他们分别揭示了自然历史和人类历史以及人自身的一些深刻奥妙,开启了后人对于自然、人类社会、人本身的一些规律性的探究,开拓了这些领域研究的新的空间。 欧文·斯通的《达尔文传》选文,主要记述了达尔文《物种起源》的写作过程,让我们深刻觉悟了一位创世纪的科学家的求真精神。

高中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试题及答案 做好试卷的练习,对你的考试是有帮助的。下面是收集整理的高中语文试题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学习。 高中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拙劣/ 相形见绌告竣/ 怙恶不悛讥诮/ 峭拔刚劲 B. 积攒/ 人头攒动脉络/ 脉脉含情折本/ 百折不挠 C. 绝唱/ 角逐激烈俏皮/ 金蝉脱壳晾晒/ 量力而行 D. 提防/ 啼笑皆非喟叹/ 振聋发聩盱眙/ 长吁短叹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 云南彝良地区,震后出现强降雨,引发泥石流,附近省市发扬人道主义精神,救援人员第一时间前往灾区抢救。 B. 中秋、国庆长假高速公路免费通行,客流量大增,服务部门最大限度地为旅客创造和谐的服务环境和快乐的人性化服务。 C. 批评学生先要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否则批评过头或无端发泄愤怒,很可能造成对毫不知情或偶有小错的人受到伤害。 D. 经过网友推荐和专家评定,佳木斯市十九中语文教师张丽莉被评为十大教书育人楷模,成为大家公认的最美女教师。 3. 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给绿色建筑下定义。(4分)(不超过

50字) 绿色建筑并不意味着高成本和高价。绿色建筑要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使用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能、节地、节材和节水。绿色建筑应该提倡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绿色建筑倡导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理念。 绿色建筑: 4. 莫言首获诺贝尔文学奖后,国内出现了莫言热,作品被抢一空,修建故居,品牌开发对此,请你写一段评论,表达你的观点。(5分)(不超过50字)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 8题。 顾宪成,字叔时,无锡人。万历四年,举乡试第一。八年成进士,授户部主事。大学士张居正病,朝士群为之祷,宪成不可。同官代之署名,宪成手削去之。 十五年,大计京朝官,都御史辛自修掌计事。工部尚书何起鸣在拾遗中,自修坐是失执政意。给事中陈与郊承风旨并论起鸣、自修,实以攻自修而庇起鸣。于是二人并罢,并责御史纠起鸣者四人。宪成不平,上疏语侵执政,被旨切责,谪桂阳州判官。 二十一年京察。考功郎中赵南星尽黜执政私人,宪成实左右之。及南星被斥,宪成疏请同罢,不报。寻迁文选郎中,所推举率与执政牴牾。先是,吏部缺尚书,锡爵欲用罗万化,宪成不可,乃用陈有年。后廷推阁臣,万化复不与。锡爵等皆恚,万化乃获推,会帝报罢而止。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各课原文

《先秦诸子选读》 第一单元《论语》选读 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1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论语·八佾》2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 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 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 曰:“为仲由。” 曰:“是鲁孔丘之徒与?” 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论语·微子》)3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论语·微子》)4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 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曰,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论语·微子》)5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论语·宪问》) 二、当仁,不让于师 1叔孙武叔毁仲尼。 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论语·子张》)2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 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论语·子张》)3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论语·子罕》)4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论语·述而》)5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卫灵公》)6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论语·述而》)7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论语·阳货》) 8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论语·雍也》) 9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论语·雍也》)10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曰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2020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

2020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 考试时间共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考生考试条形码由监考老师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对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答题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人所谓意象,尽管有种种不同的用法,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必须呈现为象。那种纯概念的说理,直抒胸臆的抒情,都不能构成意象。因此可以说,意象赖以存在的要素是象,是物象。 物象是客观的,它不依赖人的存在而存在,也不因人的喜怒哀乐而发生变化。但是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的构思,就带上了诗人主观的色彩。这时它要受到两方面的加工:一方面,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淘洗与筛选,以符合诗人的美学理想和美学趣味;另一方面,又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与点染,渗入诗人的人格和情趣。经过这两方面加工的物象进入诗中就是意象。诗人的审美经验和人格情趣,即是意象中那个意的内容。因此可以说,意象是融入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 例如,“梅”这个词表示一种客观的事物,它有形状有颜色,具备某种象。当诗人将它写入作品之中,并融入自己的人格情趣、美学理想时,它就成为诗歌的意象。由于古代诗人反复地运用,“梅”这一意象已经固定地带上了清高芳洁、傲雪凌霜的意趣。 意象可分为五大类:自然界的,如天文、地理、动物、植物等;社会生活的,如战争、游宦、渔猎、婚丧等;人类自身的,如四肢、五官、脏腑、心理等;人的创造物的,如建筑、器物、物饰、城市等;人的虚构物,如神仙、鬼怪、灵异、冥界等。 一个物象可以构成意趣各不相同的许多意象。由“云”所构成的意象,例如“孤云”,带着贫士幽人的孤高,陶渊明《咏贫士》:“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杜甫《幽人》:“孤云亦群游,神物有所归。”“暖云”则是带着春天的感受,罗隐《寄渭北徐从事》:“暖云慵堕柳垂条,骢马徐郎过渭桥。”“停云”却带着对亲友的思念,陶渊明《停云》:“霭霭停云,濛濛时雨,八表同昏,平路伊阻。”辛弃疾《贺新郎》:“一樽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由“柳”构成的意象,如“杨柳依依”,这意象带着离愁别绪。“柳丝无力袅烟空”,这意象带着慵倦的意味。“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绕建章。”这意象带着诗人早朝时的肃穆感。同一个物象,由于融入的情意不同,所构成的意象也就大异其趣。 诗人在构成意象时,可以夸张物象某一方面的特点,以加强诗的艺术效果,如“白发三千丈”“黄河之水天上来”。也可以将另一物象的特点移到这一物象上来,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长有归心悬马首,可堪无寐枕蛩声。”这些诗都写到“心”,心本来不能离开身体,但李白的“愁心”却托给了明月,杜甫的“故园心”却系在了孤舟上,秦韬玉的归心则悬在了马首上。这些意象都具有了“心”原来并不具备的性质。 诗人在构成意象时,还可以用某一物象为联想的起点,创造出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的东西。李贺诗中的牛鬼蛇神大多属于这一类。火炬都是明亮的,李贺却说“漆炬迎新人”,阴间的一切都和人间颠倒着。“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