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1章 物态及其变化 单元测试卷(有答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1章 物态及其变化 单元测试卷(有答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物态及其变化单元测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28分)

1.下列物态变化属于凝固的是()

A. 雾的形成

B. 河道结冰

C. 冰冻衣服晾干

D. 露珠的形成

2.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固现象的是()

A. 初春,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B. 仲夏,刚从冰箱拿出的冰棍冒“白气”

C. 深秋,学校操场的小草上有露水

D. 严冬,湖水结成冰

3.下列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

A. 冰雪消融

B. V

C. 霜打枝头

D. 冰的形成

4.小路对图中的几种热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A. 图甲冰在加热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B. 图乙通常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将石油气液化储存在钢瓶内

C. 图丙在地窖里放几桶水以防地窖的菜冻坏是利用了水的凝固放热

D. 图丁土制冰箱是利用了水蒸发吸热降温的原理

5.寒冷的冬天,戴眼镜的小明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会蒙上一层小水珠。与镜

片上小水珠形成过程相同的自然现象是()

A. 初春,湖面上冰化成“水”

B. 盛夏,草叶上形成“露珠”

C. 深秋,枫叶上形成“霜”

D. 严冬,树枝上形成“雾凇”

6.下列现象中的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

A. 初春,河里的冰雪消融

B. 夏天,晒在阳台上的湿衣服变干

C. 深秋,草叶上结出白霜

D. 冬天,室外的人哈出“白气”

7.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的是()

A. 冰雪消融

B. 衣柜里的樟脑片变小

C. 露珠的形成

D. 电吹风吹干了湿头发

8.下列与物态变化有关的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 霜的形成是一种升华现象

B. 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C. 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消失是汽化现象

D. 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9.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

A. B.

C. D.

10.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放出热量的一组是()

①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棒上出现的“白霜”

②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③水烧开时壶嘴处出现的“白气”

④钢水浇铸成火车轮。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1.下面关于温度计和体温计的用法中正确的是()

A. 用实验用温度计测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离开被测液体

B. 用体温计测量人的体温,读数时,体温计不要离开人体

C. 可以把体温计放在沸水中消毒

D. 常用的温度计和体温计都能测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12.下列现象中属于蒸发的是()

A. 铁块变成铁水

B. 夏天从冰箱拿出的苹果“冒汗”

C. 霜的形成

D. 把酒精擦在手背上,一会儿不见了

13.在下列物态变化中,都吸热的是()

A. 凝固、液化、凝华

B. 熔化、汽化、升华

C. 升华、凝固、凝华

D. 熔化、汽

化、液化

14.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下述

结论正确的是()

A. 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

B. 甲、乙物质都是晶体

C. 甲物质是非晶体,乙物质是晶体

D. 甲、乙物质都是非晶体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2分)

15.将湿衣服挂在向阳的地方,是为了提高液体的______ ,从而加快衣服上水分的蒸

16.写出下列物态变化的名称和吸、放热的情况。

(1)冬天早晨跑步,嘴里往外呼“白气”是______现象,______热。

(2)冰雪化成水是______现象,______热。

(3)洗过的衣服晾干了是______现象,吸热。

(4)钢水变成钢块是______现象,______热。

(5)霜的形成是______现象,______热。

(6)夏天,自来水管经常“出汗”是______现象,______热。

(7)寒冷的冬天,室外自来水管易破裂,这是由于水发生______现象时,体积增大

引起的。

17.炸油条、炸土豆用菜油;煮玉米棒子、煮鸡蛋用水.这样可以对不同烹饪手段提供

各自所需的______(选填“热量”或“温度”),这是因为油和水的______不同.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

18.用如图1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

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度较______ (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2)除图1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______ .

(3)萘加热一段时间后,可看到烧杯中有“白气”冒出,“白气”是______ (填序

号).

A.水蒸气

B.小水珠

(4)图2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

______ 分钟.

19.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

(1)A组同学用的是如图甲所示装置,他们测出的水温将偏______(选填“高”或

“低”)。

(2)图乙是B组同学在实验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此时水的温度是______℃。

(3)B、C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将水加热到沸腾用的时间不同,他

们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分析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

B、C组得到b、c两种不同图象的原因可能是水的______不同;从图象中还可以得

出水沸腾时的特点是______。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20.如图(A)是实验室常用的水银温度计,(B)是体温计。请仔细观察这两种温度计,并

回答它们的主要不同之处。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分)

21.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

六、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22.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C。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由气态变成液体发生液化现象,故A不合题意;

B.冰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发生凝固现象,故B符合题意;

C.冰冻衣服变干,是冰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发生升华现象,故C不合题意;

D.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物质由液体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知道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并掌握物体变化识别的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答案】D

【解析】解:A、初春,冰雪融化汇成溪流,是固态的冰雪熔化为液态的水;故A错误;

B、仲夏,刚从冰箱拿出的冰棍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棒发生的液化现象;故B错误;

C、深秋,学校操场的小草上有露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故C错误;

D、严冬,湖水结成冰,是水凝固为固态的冰;故D正确;

故选D.

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3.【答案】A

【解析】解:A、冰雪消融是冰的熔化过程,熔化吸热,符合题意;

B、露珠的形成是水蒸气的液化过程,液化是放热,不符合题意;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凝华放热,不符合题意;

D、冰的形成是水的凝固过程,凝固放热,不符合题意。

(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3)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1)掌握六种物态变化的状态变化,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

(2)掌握自然现象云、雨、风、雾、露、霜、雹、雪等成因。

4.【答案】B

【解析】解:

A、冰在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但内能增加,故A正确;

B、液化气是利用常温下压缩体积的方法使石油气液化储存在钢瓶内的,故B错误;

C、冬天贮菜时,人们常在地窖里放几桶水,液态的水遇冷凝固为固态的冰,同时放出热量,使菜窖的温度不至于过低而将菜冻坏,故C正确;

D、土制冰箱是利用了水蒸发吸热降温的原理来储存食物的,故D正确。

故选:B。

(1)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2)气体液化的两种方式:降温、压缩体积;

(3)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4)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汽化要吸热。

此题考查的是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也体现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理念。

5.【答案】B

【解析】解:镜片上蒙上一层水珠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

A、湖面上冰化成“水”,固态冰变为液态水,是熔化现象,故A错误;

B、草叶上形成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故B正确;

C、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C错误;

D、树枝上形成的“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故D错误;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称为汽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称为液化,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的现象称为升华,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是凝华。

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液化及液化现象进行分析解答。

6.【答案】D

【解析】解:A、初春,河里的冰雪消融,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不符合题意;

B、夏天,晒在阳台上的湿衣服变干,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属于汽化现象,不符合题意;

C、深秋,草叶上结出白霜,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属于凝华现象,不符合题意;

D、冬天,室外的人哈出“白气”是人哈出的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符合题意.

故选D.

液化是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分析各选项中物质状态的变化,就可以判断出正确的选项.

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生活中物态变化的分析能力,物态变化是中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7.【答案】B

【解析】解:

A、冰雪消融,冰雪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故A错误;

B、衣柜里的樟脑片变小,是樟脑片由固态直接升华成了气态,故B正确;

C、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故C错误;

D、电吹风吹干了湿头发,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升华是物体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结合选项中物态的变化可逐一做出判断。

要判断某些现象是什么物态变化,首先要知道形成的原因,然后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分析。

8.【答案】D

【解析】解:

A、霜是固态小冰晶,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快速放热后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故A错误;

B、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是温度保持不变,故B错误;

C、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消失,樟脑丸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属于升华现象,故C错误;

D、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故D正确。故选:D。

(1)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2)晶体熔化的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本题考查三种物质三种状态之间六种物态变化,都是基础性的,要求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加强对所学的基础知识的储备,以便能够灵活应用

9.【答案】C

【解析】解:A、白气是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不符合题意。

B、冰冻衣服变干属于升华现象,不符合题意。

C、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符合题意。

D、露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判断物态变化现象首先要知道各种物态变化的定义,然后看物体是由什么状态变为了什么状态,从而得出结论;

(2)物质由气态放热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选项中哪个生成物是固态,再看是否由气态形成,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此题考查的是我们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看物体由什么状态变为了什么状态,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判断。

10.【答案】B

【解析】解:①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棒上出现的“白霜”是凝华形成的,凝华放热;

③水烧开时壶嘴处出现的“白气”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

④钢水浇铸成火车轮是凝固现象,凝固放热。

故选:B。

①首先根据物质状态的前后变化,判断物态变化类型,再判断吸放热情况。

②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和升华;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和凝华。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有两个:一是认识自然现象各属于什么物态变化;二是掌握各种物态变化的吸放热情况。

11.【答案】A

【解析】

【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在使用方法上的不同和两种温度计在测量范围上的不同.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加以区分。

(1)实验用温度计测温度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体温计由于下方有一小细弯管,离开人体后温度不会下降,因此,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2)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而实验用温度计的测量范围一般为

?15℃~100℃。

【解答】

A.实验用温度计测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故A正确;

B.由于体温计的特殊构造,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读数.故B错误;

C.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而沸水的温度为100℃,所以不可以把体温计放在沸水中消毒,故C错误;

D.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而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超出了它的测量范围.故D错误。

故选A。

12.【答案】D

【解析】

【分析】

(1)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由液态变为气

态变为态的固过程叫凝华。

(2)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蒸发是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的现象,蒸发具有致冷作用。

解答“判断物态变化”类题题目的关键是主要看物体由什么状态变为什么状态,然后根据各种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分析。

【解答】

A、固态的铁变为液态的铁水,是熔化,不合题意。

B、从冰箱拿出的苹果“冒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不合题意。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不合题意。

D、过一会儿涂的酒精居然不见了,实质上是酒精发生了蒸发现象,符合题意。

故选:D。

13.【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只要记住各物态变化的吸放热情况,是不难做出选择的。

六种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的.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的.由此可判断出四个选项中哪些都是吸热的。

【解答】

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的.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的.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4.【答案】C

【解析】解:甲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不断熔化,甲没有熔点,是非晶体。乙不断放出热量,温度首先降低,到一定温度时,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是乙的凝固点,所以乙是晶体。

故选:C。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没有。根据这个特点进行判断甲和乙各属于什么。

根据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观察图象,做出判断。

15.【答案】温度

【解析】

【分析】

解决此题要知道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表面积、液面上空气流动的快慢等因素有关。

本题考查学生对实际生活中分子运动实例的解释能力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本题相对比较简单,但都接近实际生活。

【解答】

解:将湿衣服挂在向阳的地方,是为了提高衣服中水分的温度;从而加快了衣服中水分的蒸发,衣服从而干得快。

故答案为:温度。

16.【答案】液化;放;熔化;吸;汽化;凝固;放;凝华;放;液化;放;凝固

【解析】解:

(1)冬天早晨跑步,嘴里往外呼“白气”,是由嘴中呼出的水蒸气遇冷发生液化而形成的小水珠,液化放热;

(2)冰雪化成水的过程是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熔化吸热;

(3)湿衣服上的水发生汽化变成水蒸气而消失,衣服变干,汽化吸热;

(4)钢水由液态变成固态的钢块,是凝固现象,凝固放热;

(5)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

(6)自来水“出汗”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液化放热;

(7)寒冷的冬天,室外自来水管易破裂,这是由于水发生凝固现象时,密度减小,体积增大引起的;

故答案为:(1)液化;放;(2)熔化;吸;(3)汽化;(4)凝固;放;(5)凝华;放;(6)液化;放;(7)凝固。

此题考查学生对物体变化及其特点的了解,属基础知识的考查与应用,难度不大。17.【答案】温度沸点

【解析】解:炸油条和炸土豆需要较高的温度,而煮玉米棒子、煮鸡蛋需要较低的温度;

煮鸡蛋.

故答案为:温度;沸点.

烹制不同的食物需要不同的温度,根据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来加热不同的食物.

物理知识是应用于生活的,此题考查的是“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在生活中的应用.18.【答案】慢;秒表;B;15

【解析】解:(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萘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

(2)从图象知,记录的数据有温度和时间,测量温度需要温度计,测量时间需要秒表,所以实验器材还缺少秒表.

(3)烧杯中有“白气”冒出,是烧杯中的水蒸气上升时,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故选B.

(4)由图象知,萘在第10min到第25min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这段时间是萘的熔化过程,所以萘熔化经过了25min?10min=15min.

故答案为:(1)慢;(2)秒表;(3)B;(4)15.

(1)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实验时,一般都采用水浴法,物体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

(2)从图象中可以发现,记录的数据有温度和时间,从记录的数据找实验测量的工具.

(3)生活中看到的白气都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

(4)根据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进行判断.

(1)晶体在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特点在做题中经常用到.

(2)通过实验中要记录的数据和要得到这些数据,直接或间接的记忆实验器材,而不是死记硬背.

19.【答案】高;92;98;质量;继续吸收,温度不变

【解析】解:(1)如图,由于酒精灯给水加热,容器底的温度高于水的温度,此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所以测出的水温会偏高。

(2)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1℃,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此时水的温度是92℃;

(3)①由图乙知,水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98℃是水的沸点。

②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实验中水

③如丙图,B、C组得到b、c两种不同图象,两个小组水初温相同,开始沸腾的时间不同,根据Q=cm△t知,可能是水的质量不同;从图象中还可以得出水沸腾时的特点是继续吸收,温度不变。

故答案为:(1)高;(2)92;(3)98;质量;继续吸收,温度不变。

(1)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其原因是容器底和容器壁的温度和液体的温度不同。

(2)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先要弄清楚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高处所对刻度相垂直,并注意区分温度是零上还是零下;

(3)①根据液体沸腾的特点找到沸点: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液体的沸点。

②从给水开始加热到水沸腾需要的时间长短不同,根据Q=cm△t知,可能是水的质量不同,可能是水的初温不同,本题中是水的质量不同。

实验时,分析实验故障排除故障是实验题常见的题型,所以实验时不要仅仅注意实验结论,更要注重实验过程中故障、故障原因、故障排除等环节。还要对实验出现的不同现象进行分析。

20.【答案】一是量程不同,实验室常用的水银温度计,量程?20℃~100℃,体温计量程35℃~42℃

二是分度值不同,实验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

三是构造不同,体温计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很细的弯管(即缩口),实验温度计的玻璃管与玻璃泡之间没有弯管,是直的

【解析】

【分析】

体温计和常用温度计的区别有:体温计是测量人体的温度,其测量范围是35℃~42℃;一般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体温计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很细的弯管(即缩口),遇热液柱可以通过缩口上升,遇冷液柱会在缩口处断开而不能自行下降,使用之前必须用手向下甩,才能使停在玻璃管内的水银回到玻璃泡内。

此题考查的是体温计与普通温度计在构造和使用上的区别,正因为构造不同,所以使用

方法不同,在物理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包括体温计在内的各种温度计,我们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

【解答】

根据图示,可知两种温度计的主要不同之处有:一是量程不同,实验室常用的水银温度计,量程?20℃~100℃,体温计量程35℃~42℃;

二是分度值不同,实验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

三是它的构造不同,体温计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很细的弯管(即缩口),实验温度计的玻璃管与玻璃泡之间没有弯管,是直的。

21.【答案】21

【解析】解:温度计最小分度值是1℃,由图可读出温度计示数是21℃。

故答案为:21。

确定温度计的最小分度值,根据图示读数。

本题考查了温度计的读数,是一道基础题。对温度计读数时,要确定温度计的最小分度值,看测温物质液面在零刻度线的上面还是下面,读数时视线与刻度线垂直。

22.【答案】?14

【解析】解:

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柱上升时对应的数值变小,说明温度在零摄氏度以下,

因此该温度计的示数是?14℃。

故答案为:?14。

温度计在使用前要先观察其量程和分度值;温度计的示数在量程的范围内,分度值为1℃,注意液柱是在零刻度线的上方还是下方。可根据这两点读出此温度计的示数

在对温度计进行读数时,要首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特别要注意液柱上表面是在是零摄氏度上方还是下方,然后再读数。

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一. 自然界中大部分物质有三态:固态、液态、气态,三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物质所处的状态与温度有关。三态的性质如下图: 状态形状(固定或不固定) 体积(固定或不固定) 固态(冰)固定固定 液态(水)不固定固定 气态(水蒸气)不固定不固定 二. 物态变化: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物态变化时,总需要吸热或放热。吸热物体的能量增加,放热物体的能量减小,所以物态变化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三.温度 1.定义: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测量温度的仪器:温度计,分为三类:寒暑表( -30℃~50℃、1℃)、体温计(35℃~42℃、0.1℃)、实验室用温度计(-20℃~110℃、1℃) 3.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根据测温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4.常用单位:摄氏度(℃)国际单位:开尔文(K) 5.摄氏温标的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沸水的 温度规定为100℃。在0℃和100℃之间分为100个等份每一份就是1摄氏度。 6.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物体后要稍侯一会儿,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四. 汽化 1.定义: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2.汽化方式: (1)蒸发 ●定义: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影响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2)沸腾 ●定义: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比较剧烈的汽化现象 ●现象:水中形成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图象: 沸点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单元检测 姓名 得分 一.请你来选择(每选3分,共36分) 1. 如图1所示的各种自然现象的形成过程,属于凝华的是( ) 2. 下列现象发生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A .初春,雪水在屋檐下形成冰锥 B .盛夏,湿地中水的蒸发 C .金秋,夜晚草叶上形成露珠 D .寒冬,树枝上形成雾凇 3. 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禁止抽烟” 、“请熄火”、“请不要使用手机”等 .这样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汽油容易( ) A .液化 B .汽化 C .凝华 D .升华 4.常温下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如图2所示,上方分别盖有一块玻璃A 和B , 过一会看到( ) A .A 、 B 两块玻璃外侧都有小水珠 B .A 、B 两块玻璃内侧都有小水珠 C .A 玻璃外侧、B 玻璃内侧有小水珠 D .A 玻璃内侧、B 玻璃外侧有小水珠 5.我国为了积极响应哥本哈根气候峰会“节能减排”, 建造楼房时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下列四个图像中,表示球内材料的熔化图像的是( ) 6. 在0℃的环境中,把一块0℃的冰投入 ) A .冰全部熔化 B .冰有少部分熔化 C .水有少部分凝固 D .冰和水的原有质量不变 初冬的早晨霜打枝头 春天里冰雪消融 A B C D

7.妈妈在蒸馒头时,开锅后改用“小火”.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能更快地让馒头变熟 B .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 C .无论使用“大火”还是“小火”,水达到沸点后温度都保持不变 D .用“大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不应该改用“小火” 8.小轿车驾驶室内装有冷暖空调,可使驾驶室内冬暖夏凉,但是在使用空调过程中常易造成前方玻璃模糊,影响视线,对此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冬天,玻璃模糊属于液化现象 B .夏天,玻璃模糊属于汽化现象 C .这一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热 D .夏天,要使玻璃清晰,驾驶员应该用干抹布在驾驶室内擦拭 9. 如图4所示,是某游泳爱好者在游泳上岸后站立时的情境示意图,由图可知( ) A .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B .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C .水在蒸发的过程中要吸热,使水和它依附的人体温度上升 D .图中游泳爱好者的姿势是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 10.如图5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像。下列关于此图像信息的解读错误的是( ) A .这是一种晶体物质 B .CD 段时物质处于气态 C .物质的初温是40℃ D .加热5分钟时物质温度是48℃ 11.南极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常年平均气温是–25℃.如图6所示,一天,企鹅妈妈和小企鹅之间发生了一次有趣的对话,它们的部分说法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 A .小企鹅:妈妈,这么冷,我都没温度了 B .企鹅妈妈:是呀,是我们的羽毛不能产生温度了 C .小企鹅:冰天雪地的,可能连水蒸气都没有了吧 D .企鹅妈妈:呵呵,水蒸气倒是有的,因为冰是可以升华的呀 12.如图7所示是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实验图像,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甲在第2min 时是固态 B .甲在ab 段不吸热 C .甲的熔点是48℃ D .乙是石蜡

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练习题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态变化练习题 一、填空题 1._________ 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晶体和非晶体的一个重要区别是:_________有一定的熔点,而_________没有一定的熔点,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_________的.2.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_________,最小刻度是_________.某人拿一个体温计给甲同学测量体温是36.8 ℃,再给乙同学测体温时没有甩(乙同学的体温是36.4 ℃),测量的结果是_________;如果又给丙同学测体温时仍没有甩(丙同学的体温是37 ℃),测量出丙同学的体温是_________.3.沸腾和蒸发的区别主要是,蒸发现象只发生在液体_________,沸腾现象同时发生在液体的_________和_________;蒸发现象是在_________温度下都能发生,沸腾现象只在_________温度时才能发生;沸腾时比蒸发时汽化的_________. 4.我国发射的长征二号火箭在大气层中飞行时,它的头部与空气摩擦生热,可达到几千摄氏度的高温,为了不至于损坏火箭,设计师们用一种特殊的材料涂在火箭的头部,这种材料在高温下会_________并汽化,这两种物态变化的过程都要_________热,从而保护火箭的头部不会损坏.5.你有这样的体会吗?在寒冷的冬天,戴着眼镜从外面走进暖和的教室里,镜片上会出现一层小水珠,使你看不清物体,这是因为__________. 6.有一个温度计的刻度已经模糊不清,某同学将这个温度计与刻度尺平行系紧放在冰水混合物中,这时温度计中的水银柱面恰好对准刻度尺上的5 mm处;当将温度计放入沸水中时,温度计中的水银柱面恰好对准刻度尺上的205 mm处(当时的大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取出温度计和刻度尺,放入温水中,温度计水银柱面降至刻度尺上的105 mm处,该同学测出温水的温度是_________ ℃.7.夏天在衣柜里存放棉衣时,为了防止虫蛀,往衣柜里放了几个樟脑丸.到了冬季穿衣服时,发现樟脑丸不见了,樟脑丸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 8.夏天,打开冰棒的包装纸,会看到冰棒在冒“白气”,这是_________现象;把烧红的铁块放入冷水中,水面上立即出现了“白气”,这一过程中,水发生了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物态变化;寒冷的冬天,我们戴的口罩上出现了冰霜,这是_________现象. 9.家庭做饭使用的“气”,是在常温下通过_________的方法,将“气”变成液体后,储存在钢瓶里的. 10.将鲜牛奶制成奶粉时,不能用高于100 ℃的温度煮沸,否则将会损失牛奶中的营养成分,为此发明了“低压锅”,用这种锅煮牛奶时,水不到100 ℃就沸腾了,这种“低压锅”利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 11.水银的熔点是-39 ℃,它在-38 ℃时处于_________态;它在-40 ℃时处于_________态;它在-39 ℃时处于_________态或_________态. 12.下图是某种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图象可知,这种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__,这种物质从开始熔化到全部熔化所用的时间是__________.从熔点表中可以查出这种物质是_________.(当时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 二、选择题 13.某同学有一支温度计,读数不准但刻度是均匀的,该同学将这支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时读数是5 ℃,将这支温度计放入沸水中时读数是95 ℃(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他用这支温度计测量当时的气温读数是32 ℃,由上述可知,当时实际气温为 A.29 ℃ B. 32 ℃ C.30 ℃ D.35.5 ℃ 14.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晶体和非晶体都有固定的熔点 B.晶体和非晶体吸收热量时都可能变成液体 C.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吸收热量且温度保持不变 D.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先变软,然后变成粘稠体,最后变成液体 15.小昌同学在26℃的实验室里,将温度计放入一杯酒精中,当温度计的示数不再变化时,将温度计取出,关于他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高于26 ℃ B.先下降,后上升到26 ℃

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物态变化 一、温度 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也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 摄氏温度: 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 二、温度计 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 温度计的使用: 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并估测液体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 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

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 体温计: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温度计; 测量范围:35℃~42℃;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 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四、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熔化和凝固是互为可逆过程;物质熔化时要吸热;凝固时要放热; 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的物质; 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 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晶体凝固的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以及试题

物态变化知识点 1 温度和温度计: 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温度计:用来测量温度的仪器. 2 摄氏温度的规定: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 温度为100℃,0℃到100℃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分就是摄氏1℃. * 摄氏温度的单位为摄氏度,用℃表示。 3 绝对零度:宇宙中的温度下限-273℃,叫绝对零度。 4 热力学温度:以绝对零度为起点的温度叫热力学温度。单位:开尔文 K 5 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转换:T=t+273K t=T-273℃ 6 体温计的温度围:35℃-42℃ 结构特点:玻璃泡容积比玻璃管大,并在玻璃泡上方有一个非常 细的缩口。(它可以使上升的水银不能自动回落到玻璃泡) 最小单位: 0.1℃ 注意事项: 每次使用前要先甩,使玻璃管的水银回落到玻璃泡 7 温度使用应注意: 1 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1选 2 看温度的最小刻度值 2看 3 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充分接触,且不能离开被测物, 等到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测(量) 4 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接触到容器壁及容器底。 4 壁 5 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读 8 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9 物质的三态:气态、液态和固态。 10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分标准是:晶体有固定熔点,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 点常见的晶体有:冰、食盐、萘、各种金属、海波、石英等 常见的非晶体有:松香、玻璃、蜡、沥青等 11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要吸热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要放热 12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凝固点:液体凝固成晶体时的温度 同一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等的。

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教材 物理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物理教案 / 初中物理 / 八年级物理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可以让学生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事物的理解认识也会有一定的帮助,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八年级物理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物态变化 温度计 1、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摄氏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2、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3、体温计有缩口,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测量范围是35℃~ 42℃;分度值为0.1℃ 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熔化和凝固 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熔化时要吸热 2、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凝固时要放热 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

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 汽化和液化 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要吸热,汽化可分为沸腾和蒸发两种方式 2、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要放热 3、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 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2、沸腾只在沸点进行,要吸热但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 3、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升华和凝华 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升华吸热 2、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凝华放热 1、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 3、凝华现象:雪的形成;霜的形成;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在玻璃的内表面) XX文讯教育机构 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完整版)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测试题及答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不选或错选得0分) 1.如图1所示,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量某种液体温度”的实验操作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操作是( ) 2.现要制造两种液体温度计:⑴测北方高寒地区气温用的寒暑表;⑵能测萘熔液沸腾时温度的温度计。那么请根据下面表格的数据判断.制造温度计用的液体应分别选用( ) A.酒精、水银 B.都用水银 C.都用酒精 D.酒精、甲苯 几种物质熔点(℃) 水银甲苯酒精萘 -39-102-11780 在标准大气压下,几种液体沸点(℃) 水银甲苯酒精萘 35711078218 3.下列说法是正确的是( ) A.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B.松香、萘、玻璃、明矾都是非晶体 C.晶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D.同一晶体的熔化温度与它的凝固温度相同 4.在两杯水中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杯放在阳光下,一杯放在阴凉处,此时,对两杯水的温度进行比较,判断正确的是( ) A.在阳光下的水温度高 B.在阴凉处的水温度高C.两杯水温度一样高D.无法比较5.生活中常把碗放在普通锅内的水中蒸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如图2所示,当锅内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 ) A.稍后沸腾B.同时沸腾C.温度能够达到沸点,但不沸腾D.温度总是低于锅里水的温度,因此不会沸腾 6.寒冷的冬季,人们洗脸后,总爱往脸部或手上抹些油脂护肤品,这主要是为了 ( ) A.防止紫外线照射皮肤B.防止有害气体污染皮肤 C.防止脸或手上的热散出去D.防止脸或手上的水分蒸发,使脸或手上的皮肤变干而受冻 7.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情况是( ) A.先汽化,后液化B.先液化,后汽化C.只有液化D.只有汽化

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知识点总结

熔化和凝固 有疑问的题目请发在“51加速度学习网”上,让我们来为你解答 51加速度学习网整理 一、本节学习指导 本节中需要记忆的知识实在是太多,希望同学们勤奋些,当然理科的记忆不像文科那样可以的去背什么,而是多带着探索理解性去记忆。本节特别要注意晶体、非晶体的融化、凝固的异同。还要小心别把“熔化”写成“融化”。 二、知识要点 1、物态变化 通常情况下,物质存在的形态有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样变化称为物态变化。 注:物态变化时,既要关注温度的变化,又要关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情况。 2、固体的分类 (1)晶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熔点)。如海波、冰、食盐、萘、石英各种金属等。(2)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无熔点)。如蜡、松香、玻璃、沥青等。 注:判断晶体和非晶体的关键是,看物体有没有固定的熔点,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初中考得最多的非晶体是:玻璃、蜡烛的蜡。 3、熔化【重点】 (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的过程需要吸热。 注:融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比如冰化成水这个过程,我们说冰在融化,这个过程是吸热过程,好比冰需要吸收热量才能融化一样。 (2)熔化现象:春天“冰雪消融”,炼钢炉中将铁化成“铁水”。 (3)熔化规律: 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升高。 注:在遇到这种曲线图时我们要会从中读出信息。我们一起来看上面两个图,图1是晶体熔化的折线图,纵向表示温度,横向表示加热时间。我们的曲线起点并没有从0开始,因为物体本身在加热前就有一定的温度,当温度达到48℃时,呈水平直线,说明在这段时间物体的温度恒定,达到熔点,后来温度继续升高,说明开始汽化。图2是非晶体的融化,蜡的温度在不断的升高,却始终在慢慢融化。 例:晶体的熔化图像(ABCD段)和晶体的凝固图像(DEFG) 分析: AB:固态(吸热升温) BC:固液共存(熔化过程,温度不变,继续吸热) CD:液态(吸热升温) DE:液态(放热降温) EF:固液共存(凝固过程,温度不变,继续放热)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测试题41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测试题(45分钟) 学校:_______ 班别: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 成绩: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24分) 1.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5℃的是() A.冰水混合物的温度B.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C.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的温度D.广州市冬季最冷时的室外温度 2.图1是某物质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该图 象反映的可能是() A. 海波的凝固过程B.蜡的凝固过程 C. 海波的熔化过程D.蜡的熔化过程 3.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 冰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自然景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A.熔化和汽化B.凝固和凝华 C.凝固和液化D.汽化和升华 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为0℃时,水已不存在,全部结成冰 B.温度为0℃时,冰已不存在,全部化成水 C.温度为0℃时,冰和水都有可能存在,但没有水蒸气 D.温度为0℃时,冰、水和水蒸气都有可能存在 5.有一支用过后未甩的体温计,其示数为39℃。用这支体温计先后去测两个体温分别是38℃和40℃的病人的体温,体温计显示的示数分别是() A.38℃,39℃B.39℃,40℃C.38℃,40℃D.39℃,39℃ 6.小明用两个相同的铁锅来煮鸡蛋,两锅中分别倒入同样多的水和个数一样的鸡蛋。甲锅中的水烧开后,用急火来煮;乙锅中的水烧开后,用文火来煮,但仍保持锅中的水沸腾,直到煮熟。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甲种方法比乙种方法省燃料,又省时间 B.乙种方法比甲种方法省燃料,但省时间 C.甲种方法比乙种方法省燃料,但费时间 D.乙种方法比甲种方法省燃料,这两种方法所用的时间相近 二.填空题:(每空格2分,共32分) 7.有以下六种物质:铁、牛奶、水晶、白酒、水银、饼干。我们可以把它分成两类:(1)一类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2)另一类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8.关于温度计,请你填写以下空格。 (1)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 (2)图2是体温计和寒暑表的一部分,其中图是体温计,甲、乙两温度计的示数分别为℃和℃。

(八年级物理教案)初二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初二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八年级物理教案 初二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摄氏温度「C ):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 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C。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 C至42 C ,每一小格是0.1 C。 4?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图片传不上自己去看书吧 11. (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非晶体熔化曲线图) 12. 上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 图,DE段于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 ^态。 13.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14.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5.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6.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三章物态变化

第三章物态变化 §3.1 温度 一、温度 (1)定义: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二、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工具 1.工作原理:依据液体热胀冷缩 ......的规律制成的。 温度计中的液体有水银、酒精、煤油等. 2.常见的温度计: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三、摄氏温度(℃)——温度的单位 1. 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分别记作0℃、100℃,平均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2. 读法:(1)人的正常体温是37℃——37摄氏度; (2)水银的凝固点是-39℃——零下39摄氏度或负39摄氏度. 四、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 使用前“两看”——量程和分度值; Ⅰ.实验室用温度计:-20℃~110℃、1℃;(一般)Ⅱ.体温计:35℃~42℃、0.1℃; Ⅲ.寒暑表:-35℃~50℃、1℃. 2.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量程适当的温度计; 如果待测温度高于温度计的最高温度,就会涨破温度计;反之则读不出温度。 3. 温度计使用的几个要点 (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泡在待测 液体中,不能碰容器底或容器壁;

10 20 40 30 仰视:结果偏低 俯视:结果偏高 (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不能在示数上升时读数,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五、体温计 1. 量程:35℃~42℃;分度值:0.1℃. 2. 特殊结构:玻璃泡上方有很细的缩口。 使用方法:用前须甩一甩。(否则只升不降) ☆典型例题 1. 如右图所示,图1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36℃ ;图2中的示数为 -9℃ 。 分析:首先判断液柱的位置:可顺着液柱上升的方向观察,若数字越来越大,则说明液面在0℃以上,应该从0℃向上读;反之则说明液面在0℃以下,应该从0℃向下读。 2. 用体温计测量小强同学的体温是37.9℃,若没有甩过,用它只能测出以下哪位同学的体温( C ) A.小红:37.6℃;B :小刚:36.9℃;C :小明:38.2℃;D :小华:36.5℃ 分析:体温计只升不降的特点。 3. 体温计比实验室用温度计的玻璃泡 大 一些,玻璃管的直径 小 一些,因此,体温计的分度值更 小 一些。(填“大”或“小”) 规律总结:温度计的分度值越小,表示其灵敏度越高。为了增加温度计的灵敏度,只能增大温度计的玻璃泡,减小细管的直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教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 1.能区别固、液、气三种物态。 2.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3.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4.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5.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联系起来。 6.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7.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本章的主要内容有温度、温度计及其使用、熔化和凝固、蒸发和沸腾、液化、升华和凝华。由于热现象和实际生活联系密切,所以中考命题思路和类型较多,常见题型有填空题、选择题、实验探究题和简答题等。由于中考逐年注重实验操作能力和应用知识能力方面的考查,因而温度计的使用、物态变化的图象和对各种物态变化现象的科学探究仍是今后中考命题的热点。在解答题目时,特别要注意物质在发生物态变化时,需要吸收或放出热量;但晶体在熔化和凝固时,液体在沸腾时温度却保持不变。并注意各学科知识的联系和应用,特别是数学知识在物理中的实际应用,会对各类图象进行分析。 1.学生对本章内容原本就有一定的基础,对一些物态变化现象并不陌生,且教学要求也不是很高,主要是了解一些基本的规律,然后应用这些规律解决生产和生活中某些简单的问题,理解起来并不困难,所以将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作为本章重点。 2.在学生的意识里,认为“白气”是“水蒸气”,摸起来热的物体温度一定高,冷的物体温度一定低等凭自己主观想象或自己经验、感受获得的错误信息,要及时纠正。教师可鼓励学生多搜集资料,并互相交流讨论,让学生真正的理解这些知识。 3.学生虽然熟悉生活中的各种物态变化现象,但区分起来,却不知从何入手,教师可多举例,讲明分析的思路和判断的依据。 4.有些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不够仔细,或没有耐心,教师可适当引导。如注意物态变化前后温度的变化,出现了什么现象等。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归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本章内容与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联系非常紧密,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物态变化的知识,来思考有关现象的物理原理,分析现象,解释过程,注重每一个过程中物质是吸热还是放热,把物理知识学活,力求融会贯通。 2.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学习知识与增强环保意识、培养节水观念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 3.在前面的章节里,用波形图来研究了声音的特性、噪声与乐音的物理区别等。这章又用温度—时间曲线来研究熔化和凝固过程,物理图线能够直观地反映物质运动变化的过程。用图线描述物理过程,探究物理规律是物理学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本章在教学中应重视这种研究方法,为以后数学图象在物理学中的应用和分析打下基础。

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实验(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一、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在探究热现象的实验中,小明将质量均为100g的冰和石蜡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并放在一个装有水的大烧杯中进行加热,如图甲所示,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两试管放在同一个装有水的大烧杯中进行加热,目的是____; (2)由图乙可知,____是冰,该物质在第4min时的状态为____,当冰全部熔化后,继续加热使烧杯中的水沸腾并持续一段时间,发现试管中的水始终不会沸腾,其原因可能是 ____; (3)加热1min,冰、石蜡均为固态,由图乙可知,此时____(冰/石蜡)的比热容较大; (4)冰熔化时吸收了____J的热量。[c冰=2.1?103J/(kg?℃)]。 【答案】使物质受热均匀 A 固液共存达到沸点不能继续吸热石蜡 8.4×103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将两试管放在同一个装有水的大烧杯中进行加热,目的是使物质受热均匀。 (2)[2][3]冰是晶体,熔化过程中会有温度不变的阶段,故由图乙可知A是冰,该物质在第4min时处于熔化阶段,其状态为固液共存状态。 [4]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能继续从外界吸热;当冰全部熔化后,继续加热使烧杯中的水沸腾并持续一段时间,发现试管中的水始终不会沸腾,其原因可能是达到沸点不能继续吸热。 =?,可知在吸收相同热量条件下,比热容越大则温度变化量越(3)[5]由吸热公式Q cm t 小,则;加热1min,冰、石蜡均为固态,由图乙可知,加热相同时间时石蜡温度变化量较小,此时石蜡的比热容较大。 (4)[6]冰是晶体,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因此冰熔化时间为 t=6min-2min=4min 此过程温度保持不变,但内能增加;当加热2min时冰开始熔化,由于加热过程每分钟吸收的热量相同,故冰熔化时吸收的热量为 33 ==?=?????=? ℃℃ Q Q c m t 22 2.110J/(kg)0.1kg208.410J 冰冰 2.如图甲是“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3温度计 (1)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 (3)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 4.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 ①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 ②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 5.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构造量程分度值用法 体温计玻璃泡上方有缩口35—42℃0.1℃①离开人体读数 ②用前需甩 实验温度计无—20—100℃1℃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也不能甩 寒暑表无—30—50℃1℃同上 6.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7.熔点和凝固点 (1)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2)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 (3)凝固点:晶体者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 8.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 9.蒸发现象 (1)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10.沸腾现象 (1)定义: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收热量 11.升华和凝华现象 (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2)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冰冻的湿衣服变干,冬天看到霜)

八年级上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 归纳检测

第四章物态变化知识点 一、温度: 1、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 2、摄氏温度: (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2)摄氏温度的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 二、温度计 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 2、温度计的使用: (1)使用前: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 (2)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入被测液体,不能接触容器壁或容器底; (3)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 1、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体温的; 2、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0.1℃; 3、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4、体温汁有特殊的设计,即在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缩口。每次使用前都要将体温计甩几下。其他温度计不能甩。 四、物态变化: 任何一种物质都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五、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1)、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的物质;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物质;沥青,石蜡,松香,玻璃这四种是非晶体。(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2)、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要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断升高,要继续吸热); ( 3 )、晶体熔化的条件: ○1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 4 )、晶体凝固的条件:○1温度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 ( 5 )、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 6 )、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 (1)AB 段物体为固体,吸热温度升高; (2)B 点为固态,物体温度达到熔点(50℃),开

[初二上学期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初二上学期物理物态变化思维导图

[初二上学期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初二上学期物 理物态变化思维导图 一、温度: 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 2、摄氏温度: (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C”表示; (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 二、温度计 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 2、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总装适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或水银)、刻度; 3、温度计的使用: (1)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 (2)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

(3)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 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夜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 1、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 2、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0.1℃; 3、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4、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 的细管(缩口); 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 度有关。 四、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 叫凝固。 1、物质熔化时要吸热;凝固时要放热; 2、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 3、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1)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 (2)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熔点:晶 体熔化时的温度); 4、晶体熔化的条件: (1)温度达到熔点; (2)继续吸收热量; 5、晶体凝固的条件:

2017-2018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专题练习及答案

《物态变化》专题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数据符合实际的是() A.岳阳年平均气温42℃B.某中学生质量50kg C.正常人1s内心跳75次D.物理教科书长260cm 2.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9℃ B.无线电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C.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长度约为1cm D.电冰箱的额定功率约为100W 3.下图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A.B.C.D.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D A.此时的温度计显示温度为11℃ B.海波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 C.从冰箱里拿出的雪糕会冒“白汽”,这是升华现象 D.小明从游泳池里出来会感觉冷,这是蒸发吸热 5.物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基础科学,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仪器的技能是做好物理实验的基础.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应先将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再读数

B.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可以不让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 C.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过程中,发现横梁不平衡时可调节平衡螺母 D.用试电笔辨别火线时,不用指尖抵住试电笔上端的金属帽 6.监测中东呼吸综合征等呼吸系统传染病时要测量体温.若用如图所示这支未甩过的体温计去测量另一个人的体温,测量结果可能是() A.37.0℃B.37.5℃C.38.0℃D.38.5℃ 7.夏天,加在饮料里的冰块逐渐消失,其物态变化是() A.升华B.凝华C.熔化D.凝固 8.火箭在大气中飞行时,它的头部跟空气摩擦发热,温度可达几千摄氏度.在火箭上涂一 层特殊材料,这种材料在高温下熔化并且汽化,能起到防止烧坏火箭头部的作用,这是因为() A.熔化和汽化都吸热B.熔化和汽化都放热 C.熔化放热,汽化吸热D.熔化吸热,汽化放热 9.夏天,我们吃雪糕觉得凉爽.是因为雪糕在口中() A.液化吸热B.熔化放热C.凝固吸热D.熔化吸热 10.下列图象中,能正确描述晶体熔化的是() A.B.C.D. 11.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固现象的是() A B C D A.春天,白雾弥漫B.夏天,大雨滂沱C.秋天,霜打枝头D.冬天,千里冰封 12 .我们生活在这炎炎的夏日里,多么期盼环境的凉爽;但真正到了深冬时节,却又是滴水 成冰的寒冷.对于滴水成冰这一过程,有关物态变化和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思维导图八年级物理上册《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思维导图八年级物理上册《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知识点 地球上水的循环。 【例1】天气预报说北方有一股弱冷空气南下,珠江三角洲地区将会有一场小雨。气象台这样说的理由是() A。徘徊在本地的暖湿气流中有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空气迅速液化,形成降雨 B。冷空气中有大量的水蒸气,遇到徘徊在本地的暖湿气流,迅速液化,形成降雨 C。冷空气把北方的降雨云团吹到了南方 D。珠江三角洲本来就是要下雨的,与冷空气的到来无关A3。水资源与水资源保护 (1)淡水资源:地球是一个水球,其中97。2%以上是海洋的咸水,人类实际能直接利用的淡水只有不到0。03%,因此水资源是十分珍贵的; (2)水污染:分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根据污染杂质不同,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

(3)合理利用水资源,珍惜每一滴水。对宝贵的水资源,我们必须倍加爱护。这样不仅我们自己有水用,而且我们的子孙后代也会有水用。如图 【例2】观察图1。6—4情景并阅读文字,请你谈谈关于水的一点感想。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淡水的需求越来越大,在水资源贫乏的今天,一方面应节约用水,另一方面杜绝污水污染水源,还应对污水进行处理,开发水的再利用。 家庭中的物态变化 (1)高压锅 ①高压锅使食物易熟的原因:因蒸发的水蒸气留在锅内,增大了液面上方的气压,水的沸点高于100℃,食物的温度在100℃以上易熟; ②高压锅的安全装置:一是安全阀。当锅内气压超过规定气压值时,气压顶起安全阀,使锅内气压维持在某一定值;二是易熔片。它是由熔点低的合金材料制成,一旦安全阀失效,锅内温度达到易熔片的熔点时,锅内气体从易熔片处喷出,防止爆炸事故发生; (2)电冰箱 电冰箱的工作循环

人教版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物态变化》复习提纲 一、温度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 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 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 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③换算关系T=t + 273K 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 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练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细的目的是: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读数准确。二、物态变化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1、熔化和凝固 ①熔化: 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 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⑴达到熔点。⑵继续吸热。 ②凝固 : 定义 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 凝固点 :晶体凝固时的温度。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凝固的条件:⑴ 达到凝固点。⑵继续放热。 2、汽化和液化: ①汽化: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⑵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②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方法:⑴降低温度;⑵压缩体积。 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液化放热 3、升华和凝华: ①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 冰、樟脑、钨。 ②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练习:☆要使洗过的衣服尽快干,请写出四种有效的方法。 ⑴将衣服展开,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⑵将衣服挂在通风处。⑶将衣服挂在阳光下或温度教 高处。⑷将衣服脱水(拧干、甩干)。 ☆解释“霜前冷雪后寒”? 霜前冷:只有外界气温足够低,空气中水蒸气才能放热凝华成霜所以“霜前冷”。 雪后寒:化雪是熔化过程,吸热所以“雪后寒”。 蒸 发 沸 腾 固液 熔化吸热汽化吸热 升华吸热 凝华放热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