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小学教师行为不良的现象与本质

中小学教师行为不良的现象与本质

中小学教师行为不良的现象与本质
中小学教师行为不良的现象与本质

中小学教师行为不良的现象与本质

当前,社会变革加剧,科技革命一日千里,来自各方面的新鲜事物也在强有力地冲击着教育领域。学生开始受社会多元化影响,思维方式日趋活跃,个性发展日趋多样,价值体系日趋多元,这对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线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那种把传统经验视为法宝百试百灵的观念已远远不能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抱残守缺势必事倍功半,造成教育教学的不良行为,伤害甚至危害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健康发展。这理应受到重视。

一、教师行为不良现象探究

认真审视中小学教育教学,我们不难看出,教师教育行为不良现象其实非常普遍,有的还相当严重。从群体的角度分析来看,其不良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念的滞后——“经验”往往替代了“理念”

当今世界瞬息万千、日新月异,“不是我不明白,而是这个世界变化的太快”。因此,“各领风骚数百年”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任何人一旦放弃了继续学习、继续更新理念都将落后于时代,被激进之潮所淘汰。

我们不得不承认,现代的学生由于受时代环境的影响和自身发育特点的优势,在理解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等方面都具有了高于他们前代人、甚至前几代人的综合能力。同时,他们接触和了解世界的方式和途径也在多元化和多渠道化,他们的成长过程、学习过程以及社会化过程也呈现出一种多元化倾向。过去那种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把尺的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于他们内在的要求,他们要求多感官、多视域、多方位、多层次共同参与感受知识、经验知识、体验知识、应用知识,他们不满意一个标准答案的束缚,他们希望有不同的理解和思维模式,他们反对一成不变,认为意义和价值会随着时间和境遇的变迁而改变……这一切都在提醒着广大一线教师,我们的教育理念必须随时代的发展而更新改变,凭经验吃饭只能把我们带进死胡同和历史失落的深渊。

但是,目前情况下,由于“素质教育”尚在口号和理论层面徘徊,“应试教育”仍有欲罢不能的较为顽固的市场,因此,仍有不少教师,尤其是一些学校里的资格较老、在应试教育中受益匪浅,且用自己的老一套经验屡试不爽的那部分教师,他们成为了“搞题海战”、“成绩是考出来的”、“考什么教什么,考什么学什么”等传统教育的坚决守卫者和新理念畅通推广的强大阻碍者,他们不仅自己抱残守缺,还对年轻教师“传授经验”,并在诸多考试中“用事实说话”。结果,“经验”往往替代了“理念”,新的具有时代和未来战略意义的教学理念便在传统体制、尤其是传统评价体制的“不支持”下,备受冷落,传统的教学观、学生观、知识观、价值观、学习观、师生观等依然在教育教学中大行其道,与世界的发展、社会的需求、学生的进化背道而驰地“有力前进着”。

(二)教法的滞后——“独白与传递”往往替代了“对话与交往”

受传统教育经验的支持和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依然在延续着传统的模式。在教学内容上,偏重于在中考和高考中占据比重较高的学科,即使在某门学科内部也是考什么教什么、考什么学什么,那些在中考和高考中占据分值不高或不占据分值的学科便被放在可有可无的地位了,比如体音美等陶冶情操、健美体魄、增强审美的学科在初中还可能凤毛麟角的出现,到了高中就基本“绝迹”了。

在教学方法上更是如此,尽管大家对“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无比欣赏,但是一节课满堂灌的现象却依然普遍,“教师讲的汗流浃背,学生听的昏昏欲睡,考过以后啥都不会”成了某些课堂的真实写照。教师是整节课的主宰者、独白者、霸权者和指挥者,学生在教师追求控制和效率的教学中完全处于被动的受支配地位,没有发言权,没有创造权,甚至没有独立思考权。教师和教材变得异常神圣。师生之间没有平等的对话和交往,本应基于对话和交往的教学模式却被教师——这一单极主体给“辛勤”且“无情”地抹杀了,传递模式就这样显示出无比

旺盛的生命力。“独白与等传递”代替了“对话和交往”,让教师更拥有了“独自的话语权”和“核心的课堂地位”,为教师理应受到的法理、伦理等约束打了红灯,让失去应有约束的教师更容易做出“不良教育行为”,对学生造成伤害。

同时,在教学评价体制上,教师也是单一评价主体,教师往往根据考试结果的优劣对学生进行褒奖或批评,并让家长成为自己得力的助手。注重结果而不关注过程,注重分数而不关注能力,注重评价而不关注反馈反思,这些弊端表现得十分明显。评价的选拔功能体现的淋漓尽致,而其发展功能却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这就是教师在教学评价中的不良行为表现。(三)教育法制观念的滞后——“恨铁不成钢”往往替代了“理解、尊重与多元”

在传统上看来,教师是一个国家或社会赋予了一定职责和特权的对学生的塑造者和管理者。正如洛克所说的那样,学生起初就像是一块“白板”,教师对他进行有目的的素描和涂绘,学生才成为了各种各样的人。正是由于这种观念的根深蒂固,才助长了部分教师法制观念淡薄,对学生进行以自己设计为标准和目的的任意塑造,对违背自己意愿的学生的“异端”倾向的发展进行口口声声是为学生好的无情甚至残酷的批判——有的是肉体上的伤害,有的却是久久不能愈合的心灵和精神上的伤害(一些教师不经意的某种伤害性语言给部分学生造成心理封闭甚至畸形发展)。

其实,究其根源主要是教师从内心对学生的不够尊重,包括对学生主体人格的不够尊重和对学生应当拥有权力的不够尊重。近二十年,国家先后颁布了《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为规范教师教育行为,预防教育失误,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保障。当师生双方各自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履行义务,行使正当的权利时,师生关系才是和谐的。但法律的不完善以及“有法不依,有法难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相当严重,教育法在教育过程中的实际运作还很欠缺,法律价值还有待进一步体现。2004年3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社会各界共同创造有利于青少年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正是对这些法律法规的知之甚少或一无所知,才造成了一部分教师随意伤害学生、体罚学生、停学生的课以及恶言中伤学生等现象屡屡出现。

实际上,教师首先要学习法律、了解法律和遵守法律,学生才能自觉学习和遵守法律,一个不懂法律或不按法律办事的教师,又如何让他所教育出来的学生做“以遵纪守法为荣”的合格接班人呢?所以,教师要在教育教学中自觉遵守法律赋予自己的权力和义务,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避免因自己的不冷静造成行为不良,给一个或多个幼稚的心灵带来深深的伤害、刻上痛苦的烙印。

二、教师行为不良之分类

把教师的不良行为进行分类,是为了更好地认识和剖析教师在哪些方面对自己的行为不加约束而造成教育行为不良,从而让广大教师更能认识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并为进一步分析造成这些不良行为的原因做条理上的准备。研究认为,可以把教师的教育行为不良分为以下几类:

(一)教师的侵权行为

如上所述,由于法制观念的淡薄,教师往往有粗暴的侵权行为。教师侵权行为比较普遍的表现在对待问题学生方面,有时也会发生在好学生身上。但是不管学生的学习成绩多么不理想,他们都有独立的社会地位,是行使权利的主体,依法享受各种权利。教师的侵权行为主要表现为:

1、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

调查案例中,教师因学生迟到和作业没完成等理由禁止学生进教室听课、借故将有缺点的学生劝退或轰出班级和学校、不让成绩差的学生参加统考等行为较为普遍,侵犯学生受教育权

的现象比较严重。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中第二十八条规定:缔约国确认儿童有受教育的权力,为在机会均等的基础上逐步实现此项权利,缔约国尤应:实现全面的免费义务教育;鼓励发展不同形式的中学教育,包括普通和职业教育,使所有儿童均能享有和接受这种教育;根据能力以一切适当方式使所有人均有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使所有儿童均能得到教育和职业方面的资料和指导;采取措施鼓励学生按时出勤和降低辍学率;缔约国应采取一切适当措施,确保学校执行纪律的方式符合儿童的人格尊严及本公约的规定。中国《义务教育法》第四条、第五条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2、侵犯了学生人格尊严权

调查的案例中,曾经受到教师打骂、讽刺挖苦的人普遍存在。《儿童权利公约》第十四条规定:缔约国应尊重儿童享有思想信仰和宗教自由的权利。中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五条、三十条、三十一条和三十条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对未成年人的信件,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隐匿、毁弃;国家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和荣誉不受侵犯。

3、教师有时还侵犯了学生的休息权、言论自由权、交友权等

现实教育教学中,不少教师以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和借口给学生补课,甚至有些还是有偿补课;还有一部分教师限制学生的言论自由,比如不准评价学校、校长、班主任以及任课教师等;还有一些教师公然或私下里对某某学生说“不要跟某某交往”或“少跟某某来往”等的“忠告”。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侵害了学生正当的权力。

(二)教师的角色扮演泛化行为

自古以来,社会或国家就赋予教师不同的社会角色,古人有“家、国、君、师”之说。韩愈在其《师说》中明确规定了教师的任务和角色定位,即“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当今社会飞速发展,时代赋予教师新的角色定位。“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励” 。但是,现实中教师往往角色泛化,从而造成不适当的越位、缺位等现象,构成教育行为不良。主要表现如下:

1、教师的角色泛化行为给学生造成的不良影响

尊师爱生应该是师生角色关系成立的基本要求,但在传统文化中似乎对学生的角色要求更多一些。譬如,人们一直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教师在课堂上的身份,被教师、被学生及社会泛化成了一种社会角色。这种泛化从积极的方面看,有助于形成社会尊师重教的风气,也有助于教师严格要求自己,把热爱学生作为自己的天职,时时处处做到为人师表。但从消极的方面看,师生关系是制度化了的“支配——从属”关系,有些教师片面强调学生应该尊敬老师、服从老师,把学生视为被改造、雕琢的材料,希望他们表现自己期望的行为,忽视了学生是有着各自的生长背景,有着各自的喜怒哀乐的、个性丰富的、正在发展中的“人”。教师角色泛化的后果是不仅消解了学生个性,也不可避免地引发师生冲突。

2、教师角色泛化给教师群体造成的不良影响和教师之间教育影响力失衡

调查中,有两个时间相差近十年、地点也相差上百里的案例引起了思考,因为其中的某些情节有着惊人的相似:两个学生都是在小学四年级时换了数学老师,之后的数学课上,老师总是气凶凶地盯着学生、找学生的错,贬低前任教师的教学,还经常打骂、讥讽学生,结果都引发了师生冲突,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丧失,学习成绩迅速下降。如果这两位教师考虑到教育影响力平衡的重要性,提前作好交接工作,“换老师”所带来的消极后果是可以避免的。教育

影响力的失衡,增大了教育内耗,让学生受到不应有的折腾和伤害。马卡连柯曾经说过,“应该有这样的教师集体:这样的集体有共同的见解,有共同的信念,彼此间相互帮助,互不猜忌嫉妒,不追求学生对个人的爱戴。只有这样的集体,才能够教育儿童。”

(三)教师的价值追求失衡行为

教师所致力追求的价值理念常会影响学生的价值追求、价值判断,甚至影响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成熟和完善。所以,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当有相对合理和完善的价值追求,这样才能够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促进其形成有意义的价值观。但是在现实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表现出一种功利化的价值追求,表现如下:

1、分数至上,升学第一

教师往往把追求考试分数当作教育目的,没有树立和把握正确的教育教学质量观。长期以来,社会对教育普遍存在着一种错误的价值观念,其核心就是把教育看成是“升学谋职”的手段。社会以学校的升学率来评价学校的办学质量,学校以学生的统考成绩评价教师,导致了部分教师不顾学生的差异,紧盯着学生的分数,人为地制造了一批学业的失败者,使他们以失败者的心态走向了社会和生活。

2、控制为主,追求效率

为了加强控制,教师往往不惜使用强制性的手段和压服的方法管理学生。有些教师认为学生是不喜欢学习的,不逼不行;学生天生顽劣,必须“修理”才行。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有些教师在教育和管理学生时违背教育规律,方法简单粗暴,例如,经常性的使用惩罚,以停课、“叫家长”等相威胁,以期用简单省事的强制和压服的方法达到控制其行为,获得其效率的目的。

3、片面评价,重结果而轻过程,重选拔而轻发展

教育评价既是教师重要的工作内容,又是重要的教育手段,是教师的一项教学基本功。对学生中肯的、恰如其分的评价具有强大的教育功能。对学生消极的评价,不仅可能导致学生形成消极的自我评价,而且会导致同伴的消极评价,这极大影响学生对学校的态度,影响学生的班级融入程度,影响学生的学业兴趣。从而对学生造成伤害,尤其对性情敏感的学生伤害更大。表现有两种:一是教师否定地概括评价学生。有些教师仅用分数一把尺子量学生,往往忽略成绩偏差的学生的优点,把成绩差泛化为“没出息”、“双差生”。例如,当学生做错题或行为出现问题时,教师不耐烦的甩一句:“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做,你还能干点什么!” “你无可救药了!”类似的评价直接针对学生本人,就好比医生宣布病人患了绝症一样,给学生强烈的心理暗示,严重影响到学生的自我评价,造成了学生持续的自卑。二是教师对学生否定性提起,公开地评判或诋毁学生。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例如,老师公开地告诫学生,“不要和某某同学在一起”等,这些不理智的评价毫无疑问地会通过一定的途径、在一定范围内传播,引起学生反感、敌对甚至仇视学校和社会。这种语言类、数字化类评价往往过于片面,流于形式,不能切中要害,反而产生负面效应。

(四)教师的心理素质不健全行为

教育心理学是每一个合格教师必须学习和掌握的一门重要的教育基础理论学科。任何一位负责任的教师都要把习得心理学知识、懂得运用心理学知识作为必备的个人修养之一。当前,社会压力大,教师群体也将是心理疾病的多发人群和易发人群。因此,教师要时刻关注自己的心理状态,用心理学知识来指导教学实际、处理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但在教育教学实际中,往往有些教师忽视或违背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取过于粗暴简单的方法行为,激化某种本可以避免激化的矛盾,造成不良教育行为,危害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分析:

1、教师的贴标签行为导致了标签效应

教师往往违背学生心智发展的阶段性和顺序性,违背多元智能理论,把学生划分为“优、中、

差”几个等级。有些教师习惯性地根据学习成绩排名次,将学生分成优、中、差三个档次,成绩落后的往往成为教师眼中的“差生”。“差生”是与教师的低期望联系在一起的,待遇是与受冷落、受歧视相关联的,教师的贴标签行为导致了标签效应,人为地制造了一批“差生”。

2、教师教育教学的失公

教师的教学公平是教育公平的最底线的屏障,教师教育教学的失公将是学生最大的悲哀。教师在处理学生之间的纠纷时,偏向家境好或成绩好的学生,对成绩好的鼓励表扬多,对成绩差的学生冷嘲热讽多。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时,成绩差的受责罚更多。教师对学生的好恶态度表现在教学资源分配上也比较明显,例如把成绩差的学生座位往后排,关注、辅导少。学生对教师的不公正行为极为敏感,受到教师歧视的学生会心理不平衡,产生自卑感和攻击行为,而被老师偏爱的学生容易骄傲自大,同时也易受到同伴的嫉妒和孤立。

3、教师缺乏对青春期学生的理解,必然激化矛盾

教师往往违背青春期少年需要关怀、尊重、显示自我等特点,违背青春期少年逆反心理较强的特征,人为引起教师与青春期学生的公然性矛盾。在心理学上,青春期是人成长过程中的第二反抗期,又叫危险期,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自尊心强,独立性强,凡事希望表达自己的意见,有挑战权威的特点,不愿意跟在成人后面随声附和、亦步亦趋,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一旦这种自尊心与独立性受到损害,就会明显地表现出逆反心理,教师很容易成为被反对或攻击的对象。然而事实上许多教师的权威是不容挑战的,如果教师缺乏对青春期学生的理解,必然激化矛盾。面对青春期的学生,教师最重要的是要理解、尊重与宽容,尤其要尊重他们的人格,以成人之间平等的方式与他们进行对话,不能因为他们有逆反心理就也采取针锋相对的言行,应尽量避免激惹他们,否则效果只能适得其反。

4、教师往往不能与学生换位思考,而是以自我理解为中心

有些教师自我意识很强,不能设身处地地体会学生的内心感受,在教育教学中常常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放在主宰者的地位,过分地对学生进行控制和干涉,教育方法简单粗暴、急于求成,结果适得其反。有些教师不能正确对待来自工作、生活方面的压力,心理素质不强,常常将自己的不良情绪转化成不良行为,迁怒于学生,使学生无端受到伤害。在对59 名河南省某地少管所被教养人员的问卷调查中,在问及有关“老师叫家长”的问题时,有45 人表示对“老师叫家长”持“恐惧、反感”或“愤怒、敌视”的态度。即有76%的被教养人员,在他们的经验里,“老师叫家长”是伤害师生关系的行为。因为大多数情况下,当学生犯了错误时,老师才会“叫家长”。然而,对66%的学生来说并没有起到教师期望的教育效果,甚至是消极作用。目前,这种呼来式教育及其普遍,表面看是为了沟通,寻求家长在教育上的配合与帮助,其实,有些老师叫家长来后就成了“告状”、解气、推卸责任,往往不顾及家长的感受,一味数落学生和家长,甚至使用侮辱性的语言,结束语往往是那句话:“把孩子领回去吧。”这种“老师叫家长”不是从教育的目的出发去心平气和地、客观地分析解决问题,不仅达不到教育效果,反而激化矛盾,必然造成学生——教师——家长三者之间的关系紧张,阻碍了教学的正常进行和学生的健康发展。

5、教师的职业倦怠往往引起教师对教学以及对学生的冷漠、敷衍行为

教师冷漠心态是指教师在学习、工作与生活过程中,表现出一种表面的冷淡和失去喜怒哀乐的感受。对工作和学生无动于衷的态度,实质是一种“冷暴力”行为。当学生学习和成长中出现问题时,急需要老师冷静下来调查研究一下,给与关爱和慰藉,帮助他走出困境。但有些教师却忽视了学生的感受,表现出不耐烦、无奈和绝望,漫不经心地应付学生的求助,对于一时迷失方向、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不闻不问甚至撒手不管、形同陌路人,轻易地放弃学生。教师的冷漠、敷衍行为会丧失教育帮助学生的最佳时机,造成无法弥补的教育失误。苏霍姆林斯基有这样一段精辟论述:“生命既是一种强大有力、不可战胜的财富,同时也是一种脆弱无助的、极易损伤的珍宝,有时候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只消一句冷酷无情的话语、一

个漠不关心的眼神,就足以扯断一根纤细的生命线。”

6、教师因循传统的教育观念,对学生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

教师因循传统的“严师出高徒”、“不打不成器”的教育观念,往往对学生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体罚或变相体罚是旧学校流行的对待学生的非人道的处罚方法。特点是诉诸武力,损伤肉体,侮辱人格,摧残心理,是法律明文禁止的错误的教育行为。由于简单粗暴的体罚有时能使调皮的学生一时变得“老实”、“服从”、“听话”,迅速见效,所以屡禁不止。实际上,这种行为不仅达不到教育的目的,还会给学生造成严重的心理危机,有的可能丧失信心,变得自卑、胆怯,形成谨小慎微、唯唯诺诺的奴性;有的会产生强烈的报复心理,形成暴力倾向,粗暴地、残忍地待对他人。还有些教师的严厉惩罚往往出自于教师不良情绪的发泄或满足变态心理的需要,对学生造成的是创伤性的身心伤害,甚至伤及生命,后果十分严重,必须引起广大教师的切实关注。

三、教师行为不良之实质

追本须溯源,我们不应停留在教师行为不良的表面现象,我们须究其实质和本源。通过长期的观察与认真研究,我们认为教师行为不良之实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非平等主体地位

研究认为,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应当是主体,整个教学过程就是教师与学生两个主体凭借一定的教学媒介和教学方法来共同参与的交往过程,两个主体共同构成主体间性来实现教学实践过程和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但是,当前的教学实践中,甚至某些教育学著作中往往体现和规定单一的教学主体,这一点在现行的教育学中有明确的体现,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是这样表达的:“教育者是教育实践的主体”,“受教育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教育者总是作为社会的代表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教育者是在社会的专门委托下,以社会要求的体现者的身份参与教育过程,他以其有目的的活动来调整、控制教育对象、教育影响以至整个教育过程”,“由于教育者的任务是研究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过程和组织形式,在教育活动中,他们处于领导、控制和执教的地位”,“在教育活动中,相对于教育者,受教育者处于被领导、被控制和受教的地位”。在此理论指导下的教育者显然处于权威和领导者的优势地位,而受教育者则处于被动的劣势地位,形成了支配与从属的非对称关系,造成了教师对学生不平等教育。同时,教师把自我摆在中心地位,造成教育教学脱节,师生关系失衡,从而引起教师教育行为不良。

(二)教育价值追求异化

如前所述,教师的价值取向往往决定了其教育行为。当今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地要求教育更应该关注人本身,以人为本的教育就要把培养有完整人格、完满个性、完善能力的人作为最高的价值取向,而不应当是停留在干巴巴的几个数字上。基于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其教育教学的质量观也应体现人文的含义,把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人的人文修养和德行情操等作为重要内容,而不能把教育教学的质量追求异化为片面的、简单的对分数和升学的热衷。但是,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观往往是严重的片面化、异化、扭曲化。在相当一部分教师看来,备好课、上好课、取得好的成绩排名就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任务,就是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很少思考“教育是什么?”“教育的意义和使命是什么?”的问题。教师的努力仅仅围绕社会所认定的升学率标准,没有把学生的和谐发展作为工作的中心和重心,没有考虑到不同学生层次的不同需要,使相当一部分学生感到学校生活是苦役、是伤口、是永远的痛。

(三)学生观、知识观的落后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应当具备符合时代要求的与时俱进的学生观和知识观。研究认为,现代学生观最为核心的是教师应把学生视为一个个具有完整人格尊严、具备可开发的无穷潜力、具有多元智能阶段性发展的活生生的主体人,这个拥有主体性的个体具有一切人的权利和尊

严,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都不能蔑视、侮辱、侵犯这些事实。我们认为现代教育的知识观应当是知识具有境域性、价值性、主观性、历史性和意义多元性,我们不能用一成不变的固定标准或者是固定的框框架架来套学生的学习过程,知识的习得应是一个学习者个体积极参与动态地建构的过程,而不能是简单的传递、灌输、独白的过程。但是,在现实中,教育者往往对受教育者肆意“改造”。按照现行教育理论的理解,教育者是“代表”或体现“社会要求”的一方,受教育者是具有个体需要的一方,而“教育要求预定要塑造的对象与教育对象之间并不是同一的,它所要形成的人的身心之特点与水平是作为现实的受教育者所不具备的”。因此,“教师的作用就其性质来说,一方面要在学生身上引起期待的行为,另一方面,他的作用还表现在要消灭和遏制学生身上所存在的非期待行为”。这就是教师头脑内根深蒂固的教育“改造”观或“指导”观。如果教育者不管受教育者的“非期待行为”是否合理、不考虑实际效果而肆意“改造”,必然造成失误和罪错。同时,教师对学生总是采取一种“死记硬背”式的知识强制性灌输,往往让学生学习的兴趣丧失,积极性受损,毫无学习的内在动力。

综上所述,教师的行为不良的实质主要集中在教师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不够、教师价值追求的异化和失衡、教师教育观念尤其是学生观、知识观的滞后等,它造成严重的教育资源浪费和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给整个教育事业的改革和与时俱进造成人为的阻力。

教师行为规范要求

教师行为规范要求 一、教师政治思想行为规范要求 1、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 2、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当好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3、遵纪守法,服从政令,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4、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 5、服从组织,服从领导,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 1、依法治教,献身教育; 2、爱岗敬业,尽职尽责; 3、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4、严谨治学,勇于创新; 5、团结协作,关心集体; 6、尊重家长,互相配合; 7、廉洁从教,乐于奉献; 8、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三、教师教学行为规范要求 1、学习教育理论,树立新理念,掌握教育知识,探索教育规律; 2、热爱、尊重学生,严格、耐心地教育学生; 3、精通本科专业,了解跨学科知识并掌握现代科学信息; 4、勤奋好学,刻苦钻研教材; 5、认真备课,写好教学设计; 6、熟悉教案,认真上课; 7、严密组织好课堂教学过程; 8、讲课要深入浅出; 9、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 10、要妥善处理好课堂中的“偶发”事件; 11、语言准确,形象生动; 12、板书工整,设计合理; 13、精心设计练习,认真批改作业; 14、搞好课外辅导; 15、做好教学效果检查; 16、要寓思想教育于教学之中;

17、开发学生潜能,造就个性发展; 18、教学生学会学习方法; 19、注意课堂卫生保健; 20、总结经验,经常写教学反思和教后感。 四、教师语言行为规范要求 1、语言科学规范,确切简明; 2、语言严谨清晰,文雅流畅; 3、语言通俗易懂,风趣幽默; 4、语言切忌语病,讲究艺术; 5、语言富有启发性,要用普通话教学。 五、教师仪表行为规范要求 1、衣着整洁得体; 2、举止文雅端庄; 3、言谈文明礼貌; 4、坐态典雅端正; 5、站态自然稳重; 6、待人热情诚恳; 7、性格活泼开朗; 8、气质风范和谐。 六、教师人际关系行为规范要求 1、教师与教师之间人际关系行为规范要求; ①团结互助,平等待人;②加强交流,取长补短; ③总结经验,避免矛盾;④互相尊重,切忌嫉妒。 2、教师与领导之间人际关系行为规范要求: ①共同努力,办好学校;②互相理解,相互支持; ③顾全大局,服从领导;④尊重领导,听从指挥。 3、教师与学生之间人际关系行为规范要求: ①热爱学生,融洽关系;②关怀学生,严格要求; ③信任学生,尊重人格;④公平对待,一视同仁。 4、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人际关系行为规范要求: ①尊重家长,加强联系;②理解家长,互相沟通; ③帮助家长,改进教育;④共同努力,教育新人。

师德师风学习体会教师行为的反思与改进doc

师德师风学习体会:教师行为的反思与 改进 教师既是知识种子的传播者,文明之树的培育者,人类灵魂的塑造者,又是人类社发展与进步的开拓者,是年轻一代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和光辉典范。因而,教师的言行是构成对学生影响的最现实的因素之一,它不仅影响着学生学习状况及其效果,而且影响着学生人格等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心理健康的发展水平。 一、心灵关怀的无知——比比皆是的伤害 教师对于学生思想和情感的影响价值是不言而喻的,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学生心灵的成长和发育。然而,许多教师至今却还并未明确地意识到这一点,以致于对学生心灵的关怀一直以来漠然而无知,由此所引起的心灵伤害也就断然不可避免了。曾经有一位探索教师对学生心灵的伤害问题的探研者,对325名教师和653名学生就教师伤害学生一事进行了调查。在调查中表现,年龄越小,年级越低,学生受到的伤害越大。有的学生被老师骂,有的教师甚至随意举手打学生;还有的教师不顾学生的颜面,故意贬损学生的人格,等等。在学生遭受的伤害中,被调查者认为,体罚是表面的,而心罚所受到的伤害则是长期的,甚至是终身的。

曾经有一位这样的学生,他的英语成绩很差,他自己很想学好,但又不知道怎样学,有一天上课时,英语老师按顺序叫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眼看就要轮到他了,他心里很激动,因为那道题他能做出来,但还是有点紧张,然而,英语老师却没有叫他,而是叫了他后面的同学,这时,这位学生感到侮辱,后来升高中时,英语才考了48分,使他进不了重点中学。这是一个极其普通的例子,尤其是在老师讲公开刘课、观察课、优质课、示范课的课堂上更为多见,客观地讲,英语老师没叫他回答问题是无意的,而是认为英语老师可能一时疏忽,但对于这个学生来说却不是无意的,他认为是英语老师看不起她,嫌她英语太差才不让回答问题。从此例中,英语教师的无意伤害极大地改变了这个学生的学业发展和心理状况。她不仅放弃努力学习英语的动机,而且发展到害怕上英语课。这直接导致了她升学的失败和对未来的焦虑。当然,引发无意伤害的根本原因也应归之于这个学生,归之于她的无中生有和过度自尊。但是,这并非说老师没有任何责任,从心灵关注的角度来看,老师的言行任何时候都应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能随心所欲,更不能漫不经心。 二、心灵关怀的前提——了解学生的心灵 事实上,许多教师行为偏差,也正是由于不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而造成的。

中小学教师日常行为规范

中小学教师日常行为规范 一、热爱祖国献身教育 1、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改革、开放。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和政治活动。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集体利益的关系。 2、热爱祖国。保持民族气节,增强民族自信心。升国旗奏国歌时,肃立、脱帽、行注目礼。 3、热爱教育事业。端正教育思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有事业心和责任感。 4、热爱学校,关心集体。以主人翁精神积极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二、钻研业务教书育人 5、刻苦钻研业务,掌握并努力做到精通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按教育教学规律办事。 6、优化教学环境,以创新教育、素质教育思想指导开展教学活动。 7、增强自我发展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充实新知识,总结新经验,改进教育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和能力。 8、教书育人。在本职工作中贯彻德育要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9、认真执行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严格按课表上课。认真投身新课程改革,积极参加集体备课和教学研究活动,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备好每节课;提倡总结反思、同伴互动;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0、按时上课下课。教态自然、大方、亲切、稳重。讲普通话。板书工整、清晰、有条理。无特殊情况不坐着讲课。上课时不擅自离开教学场所。上下课与学生互相致礼。 11、作业批改及时,字迹清楚,督促学生订正作业错误。严格遵守各项考务规定,认真考查教学效果。 三、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12、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坚持正面教育。重视做好后进学生的转化工作。 13、增强教育安全意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安全为重,采取一切有效的安全措施,确保学生安全。 14、言传身教,教学相长,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建立民主、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 15、妥善处理学生中的各种问题。尊重学生的人格,未

教师行为规范

王村小学教师行为规范 一.上下班 1、教职工上下班要按学校作息时间为准;不按时上班的视为迟到,提前离校的视为早退。 2、早上到校要精神抖擞、清新、明朗微笑着和他人打招呼。 3、校门前有学生敬礼问候,要热情点头微笑问候“同学早!” 二、升旗仪式行为规范 1、教职工应全员参加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不得无故缺席、迟到、早退。 2、仪式过程中应神态庄重,自觉站到所任学科班级后面,不得随意走动和交谈、嬉笑。 三、会议规范礼仪 1.要严格遵守会议的开始时间,与会者不得迟到或无故中途退场。 2.会议前,做好会议的准备工作,提前到达会议室,按事先拟订好的座位坐好。 3.不能按时参加会议需提前请假或会后说明原由。 4.因事来晚要悄悄地进入室内参与会议,会后说明理由。 5、会议期间,要认真倾听主讲人的讲话,并做好记录。 6、会议期间,除特殊情况,需经领导同意后方可接待家长、学生和其他人员。 7、会议期间,不得接听手机,不得在下面说话,不得随意走动或离开座位,不做与会议内容无关的工作,以示对他人的尊重。 四、办公室行为规范 (一)办公规范 1、办公室一般用于教师备课、学习、思考、批改作业、教育教学交流等活动,不应用于从事其他非工作活动。 2、办公室应保持安静,不应干扰和影响他人办公。 3、办公室应保持整洁,保证地面无纸屑杂物、桌面办公用品安放整齐,室内无积灰、墙面无蛛网浮灰。

4、办公室应注意安全,防盗防火措施有力。 (二)办公室工作礼仪 1、敢于承担责任不要诿过给同事。 2、进入他人办公室要轻轻敲门,经允许后才能进门。 3、在工作中公平竞争。(要遵守一定的规范,不能为了某种利益就不择手段) 4、要尊重同事,讲求协作精神,平等、广泛的交往,不要结成小团体、小帮派。 5、要善于利用和同事交往中的语言技巧。(在公务交往时,“您”、“请”、“劳驾”、“多谢”等文明用语要不离口。) 6、不随意插话,不参与同事与学生的谈话。 7、找领导办事,见领导开会、商量事情或接待客人应主动回避。 (三)、办公室禁忌 1、大声说话或接听电话。 2、大声训斥学生、训斥家长。 3、大声争吵,或散布流言,背后说别人坏话。 4、让学生禁闭于办公室。 五、行进礼仪 1、走路要端庄,不要左顾右盼,上楼梯要一步一个台阶。 2、楼内行进靠右行,不得大声讲话,遇到他人要主动让路。 3、行进中,同志相遇要主动点头示意,楼内停步讲话要轻声(以两人听到为好),不要影响他人工作。 4、学生问候,要点头微笑示意,不得木然不理。 5、与家长或客人相遇,应点头微笑示意。 六、接待规范 (一)校内待客礼仪 1、客人(含家长)来访,主动热情问候,相向而行见到客人,驻足侧身等候通过。

教师教育行为的反思

教师教育行为的反思 今天林林妈妈特意来园与老师交流一下意见。在与林林妈妈的交流过程中,我捕捉到了她传递的信息。她告诉我,林林说他不想上幼儿园,因为他觉得幼儿园的老师对他不够好。当时我一听,随即产生两种想法:一种是林林妈故意说给我听的,目的一定是希望老师对她的儿子更在意;另一种是心里有点气,对她的儿子挺不错的,居然还要和我说这些,真够难弄的。但是事后我细细品味家长的话,对照自己的教育行为,使我有所感悟:孩子可能的确给予了家长这方面的微弱信息,而家长定有点夸大其词,但却从侧面反映出我们教育行为的一种欠缺——教师缺乏对孩子爱的表示,孩子感受不到教师的爱。 这让我想起前几天在幼教杂志上看到的一篇关于南京幼儿园改革的文章,它们把敢于向幼儿说“我喜欢你”、“我爱你”等表达情感的言语和敢于拥抱幼儿等表示亲昵的行为订进了规章制度,要求每个教师必须大胆的向幼儿表达自己的爱。而且现如今一些教育权威人士也提出要尽量避免孩子的皮肤饥渴、情感饥渴,由此可见大家已经逐步理解到“情”的重要性。但对照我们的实际行动,也许是因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也许中国人天生较含蓄……中国的教师甚至是家长都比较羞于或不屑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情感,比较吝啬自己的言美之词、亲昵行为,不愿意将爱的信息明明白白的传递给孩子,而将它尘封在心底,虽然我们对孩子也爱,也关心。这种行为就导致了孩子的迷茫,因为孩子判断外人对自己的好或坏,主要是从对他的言语和行为中获得,若将这种途径关闭,孩子就难以区分,所以迷茫,进而产生一种

错觉:老师或父母已不喜欢自己,不重视自己,这就为我们今后的教育工作、教育行为敲响了警钟。作为教师能够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1、勇于坦白的向孩子表述自己的情感:喜欢或不喜欢,并告知她们其中的缘由,特别是多表达喜爱、赞赏之情。 2、尽量多机会的以各种方式与每个孩子实行肌肤接触,抱一抱、搂一搂,讲讲悄悄话等等,而不要将这种行为只出现在孩子生病或对集体生活不适合等特定条件下。 3、鼓励幼儿也能大胆地向同伴、老师或家长说出自己心中真实的感受,使对方能体验到自己的心情。如:当受到伤害时,应大胆告诉伤害你的人,自己是多么不开心,也会所以而不喜欢他;或是感受不到别人对自己的爱时也能明确的告诉对方…… 总来说之为了让我们的孩子也能在爱的沐浴中快乐、健康的成长,教师必须大胆向幼儿言爱!

教师行为规范准则

教师行为规范准则 一、要有端正的教学态度,严肃认真地对待教学工作中的每一项内容,全心全意地做好教学工作。 二、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避免对学生进行灌输教学。既教知识,又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既要严格要求学生又要尊重学生,肯定学生的优点,尊重学生的特点,避免学生对教师产生疏远倾向。 四、钻研业务,认真备课,熟悉教案。不断学习新的业务知识,充实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 五、组织好课堂教学,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训练学生思想,向45分钟要质量。 六、精心指导学生学习,认真批改作业,及时纠正错误。把好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 七、定期做好教学质量检查工作,及时查缺补漏,把好教学质量关。 八、按时上下课,组织好课堂教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不拖堂。 九、仪表端正,语言要清晰流畅,板书要整洁规范,内容要简练精确,不哗众取宠。 十、热情耐心地对待学生的提问,鼓励学生勤思善问,做好课后的辅导工作。 十一、对待学生的态度要一视同仁,不准讽刺挖苦学生,更不能因对个别学生不满而在众学生面前泄私愤。 十二、教学的计划安排应符合学校的要求,不能随意增、删内容,加堂或缺课,占学生的自习课或复习考试时间,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教师思想政治行为规范 一、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具有为教育事业献身的自我牺牲的精神。 二、认真执行党的教育路线、方针和政策。

三、遵纪守法,模范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四、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 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六、积极做好自身的思想政治学习工作。 七、公而忘私,避免不道德的行为表现。 八、坚决而有耐心地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端正政治态度。 九、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按时参加各项思想政治学习。 十、勇于向不良的思想观念和习气做斗争。 十一、不搞个人崇拜和宗教迷信活动,不崇洋媚外,不做有损国格、人格的事。 十二、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在教学中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行为规范 一、热爱学生,但不偏爱学生。爱护、关心表现不好的学生,是教师的天职。 二、尊重学生,但不迁就学生,培养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的不良表现不能姑息迁就。 三、严格要求,但不失温情。严师出高徒,严格要求每位学生,同时,也要有温情的流露,让学生理解和体会老师的爱心。 四、融洽关系,但不讨好学生。发挥情感教育作用,使学生感到教师是可靠可敬又容易接近的人,避免为获得学生对自己的好感而讨好学生。 五、关怀学生,但不利用学生。教师不能利用学生做私事,或让学生家长帮忙办事。 教师之间的人际行为规范 一、互相尊重,切忌嫉妒。教师是学生的学习榜样,人类灵魂的塑造者,为教育事业的共同利益,心胸要开阔,工作要协作。 二、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谦虚好学是每位教师应有的态度,也是教育学生的

东营市中小学教师行为规范“八要”、“八不准”守则及违纪处理规(精)

东营市中小学教师行为规范“八要” 、“八不准”守则及违纪处理规定 一、“八要”守则 (一要遵规守纪,依法执教。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学校规章制度及《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服从领导,顾全大局,认真履行教师职责,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二要忠于职守 , 爱岗敬业。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教育、热爱学校,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遵循教育规律,尽职尽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对工作敷衍塞责。 (三要为人师表,作风正派。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严于律己,做到率先垂范,以身作则。 (四要廉洁从教,乐于奉献。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影响,不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做到廉洁奉公,甘于奉献。 (五要团结协作,相互尊重。谦虚谨慎,关心集体,团结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 相互促进, 不封锁信息资料, 不压制诋毁同事, 不拉帮结派、挑拨是非, 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维护集体荣誉。 (六要关爱学生,教书育人。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不按学习成绩对学生排名次、排座次,不讽刺、挖苦、歧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公正评价学生,为学生创设平等的学习和发展空间,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 (七要尊重家长,平等待人。积极开展家访活动,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和联系, 正确指导家庭教育, 认真听取学生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待人接物不以个人好恶和关系亲疏为标准,办事公道,一视同仁。 (八要终身学习,勇于创新。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积极参加继续教育活动, 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 探索教育教学规律, 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

教师个人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反思改进计划

教师个人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反思改进计划 随着教学反思的功能日趋明显,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注重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反思。那么,教师应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呢?下面谈谈我的看法和做法 一、强化反思意识 教学反思来自教师自我意识的觉醒,而自我意识的觉醒产生于在旧有理念导向下的实践的困惑和迷茫。因此,教师要自觉增强教学反思的意识,要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从而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 二、明确反思内容 教师应从哪里入手进行教学反思呢?我认为,教学反思的内容可以大致分为教学理念的反思、教学行为的反思和教学效果的反思三个方面。 1.教学理念的反思 首先,教师要敢于对原有的教学理念进行质疑,挖掘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理念方面的种种问题,如,“我以这样的理论为指导的教学是有效的吗?”“我从中学会了什么?”等。其次,教师要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教师要认真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贯穿了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是否内化为了教学行为,克服就操作论操作的错误做法。再次,教师要以开放的姿态接纳新思想,积极学习和研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并通过不断实践,思考和构建新的教学理念,克服教学工作的盲目性,提高教学创新能力。 2.教学行为的反思 教师应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为基础,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理性思考,不仅要对教学观念、动机水平、情绪状态等心理因素进行反思,还要从教

学方法、教学材料、教学媒体等方面去思考、质疑或评价自己教学的有效性,并自觉地根据反思的结果矫正自己教学中的不良行为。反思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一是对课堂教学行为作出技术分析,如教学中教师控制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师生关系的处理是否符合主体性原则等;二是对课堂教学中采取的教学策略进行思考,总结精彩片段,思考失败之处,如“教学中是否出现了令自己惊喜的亮点环节,这个亮点环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方面还做得不好,可以怎样改进?”等;三是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不同的发展等。 3.教学效果的反思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成功的教学也有遗憾之处,而科学、有效的反思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因此,教师课后要对自己的教学成败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反思,总结成功的经验,分析失败的原因,寻找解决的办法,如“这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行为 有哪些差距?该如何处理这些差距?”等。同时,教师要学会用遗憾的眼光看成功的结果,用辩证的眼光看失误的问题。这样,通过“由教反思到学、由学反思到教、由成功反思到失误、由失误反思到发展、由现象反思到本质”的多次循环,教师的教学实践会更加合理,更加优化,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养成反思习惯 教师专业成长是建立在教师对自身教学实践反思的基础上,逐渐积累富有个性的教育经验的过程,这是一个漫长的、持续的修炼过程。对于一位追求成功、善于反思的教师来说,每堂课都是一次全新的体验,要设置不同的情境,要面对学生的不同反应,教学中的每次师生互动、教学冲突都会激发新的思考和创造。因此,教师要养成对每堂课进行反思的习惯,而且将反思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做到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的有机结合。

《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心得体会(五篇)

学习《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 心得体会(五篇) 近期我们学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通过这种深刻的学习过程,我们深深地理解新时期的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 德盲人,才能成为一名合 格的教育工作者。 华人首富李嘉诚先生曾说过 : “栽种思想,成就行为,栽种行为,成就习惯 ; 栽种习惯,成就性格 ; 栽种性格,成就命运 ! ”他以自己的成功经历告诉我们,以好的思想观念为指导,注 意行为规范,并以长久的坚持使之形成习惯,对于人的一生有着多大的影响 ! 因此,作为教师, 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以之来 促使自己养成一些良好的思想行为习惯,从而走向成功。 一、忠诚、热爱党的教育事业 教师是为国家输送人才的阶梯。然而,教师又是很平凡的。我想,伟大正寓于平凡之中。因为,平凡中,我们一样能够奉献。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 " 红烛”、“人梯”、“春蚕”、“铺路石 " ,意在表达教育这一职业的无私和伟大。所以,教师从自己 执教之日起,就该对教师这 - 职业有充分的认识,才能彻底清楚”拜金主义”、“仕爵主义观念,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献给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我是一名在教育岗位上干了十二年的教师。我的信念就是干行,爱一行。象陶行知所说的那样 : “捧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 ,因 为我们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只有爱的付出,才有爱的收获。因此,作为一名教师的我, - 直 坚信以爱为本,用爱来感化学生,来净化学生的心灵。无论何时,我都能够理直气壮地说,投 身 教育事业,我终生无悔。作为一名教师我感到无尚光荣的,教师对人才的培养和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因此要做好教师工作,就必须首先热 爱教育事业。忠诚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灵魂。 二、无私奉献,关爱每位学生 教育是一门艺术,只有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才是真教育。爱是教育的原动力,教师关爱的目光就是学生心灵的阳光。孔子曾说 :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教师行为规范细则

教师行为规范细则(试行) 为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规范教师行为,构建和谐校园,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结合我处实际,对教师行为规范作如下规定: 一、思想道德行为规范 1、热爱祖国。认真严肃参加升国旗活动,升国旗时要立正,行注目礼,不走动,不讲话。努力维护国家荣誉和利益,不散布损害国家形象的言论,不做有辱国格的事。 2、坚定政治信仰。积极参加政治学习,认真学习各项教育法律法规以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科学发展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思想上和政治上始终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高度一致。 3、忠诚教育事业。坚定不移地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弘扬无私奉献精神,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 4、遵纪守法,依法执教。模范遵守国纪国法,严格遵守《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教育法律、法规,自觉遵守上级有关规定和学校规章制度。 5、端正教育思想,积极传播先进文化。崇尚科学,反对迷信,不参加任何形式的迷信活动和伪科学组织。坚决抵

制不良思想观念和社会陋习的影响,拒绝消极、腐朽文化侵入校园。 6、坚持以人为本,育人为先的思想,自觉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教育,热情而有耐心地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7、遵守社会公德,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设施;情趣高雅、健康,不参与色情、吸毒、迷信、赌博等活动;不做有损人格的事。自觉维护教育形象,维护学校和教师职业荣誉。 8、不信奉邪教,不参加非法组织,不传播歪理邪说,不散布反动言论,不崇洋媚外,不参加对抗国家的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不做有损国格的事。 二、教育教学行为规范 1、树立责任意识,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廉洁从教,不以岗谋私,不乱收费,不有偿补课,工作日不在校外兼课,不在校外组织有偿辅导班,不向学生推销、宣传、介绍市局下发的“学生用书目录”以外学习资料、学习用品以及其它商品。杜绝任何与教学、学生有关的商业性行为。 2、树立纪律意识。积极参加学校集体活动、教研活动,养成守时习惯,不迟到,不早退,不旷工,不擅自调课、缺课,不私自找人代课;病事假要按学校制度办好请假手续。

教学反思和意义

教学反思作为在校本教研中推动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和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的一项重点内容在全校开展,部分教师的教学反思不但详尽而且深刻,但大部分教师对教学反思的理解以及看法还存在一定差距。那么,如何做好“教学反思”工作,通过学习我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教学反思的内涵 作为一个日常反思概念,人们容易将“反思”等同于“反省”,在这个意义上,反思就是对自己的思想、心理感受的思考,对自己体验过的东西的理解或描述。在我国,“反省”观念由来已久,孔子提倡“仁”的观念并强调士人的内省能力,反省一直是儒家弟子的自我要求,例如在《论语·学而》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人们一直强调通过反省来促进自身的发展。而最先把反思引进教学过程的是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他在名著《我们怎样思维》中认为,反思是“对任何信念或假定的知识形式,根据支持它的基础和它趋于达到的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积极的、坚持不懈的考虑。”我国学者熊川武教授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由此,教学反思就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是教师通过对其教学活动进行的理性观察与矫正,从而提高其教学能力的活动,是取得实际教学效果并使教师的教学参与更为主动、专业发展更为积极的一种手段和工具。教学反思是分析教学技能的一种技术,是对教学活动的深入思考,这种深思使得教师能够有意识地、经常地将研究结果和教育理论应用于实践,它的目的是指导控制教学实践。经常性的教学反思可使教师从经验型教学走向研究型,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进一步充实自己,优化教学。 显然,教学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它具有研究性质,是校本教研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这种反思与通常所说的静坐冥想式的反思不同,它往往不是一个人独处放松和回忆漫想,而是一种需要认真思索乃至极大努力的过程,而且常常需要教师合作进行。另外,反思不是简单的教学经验总结,它是伴随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教学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这两者之间的相互沟通的桥梁,又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心灵上的沟通。因此,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二、教学反思的意义 教学反思有两大目的:学会教学和学会学习。“学会教学”要求教师把教学过程作为“学习教学”的过程,向自己的经历学习,逐步成为学者型教师。学会教学是反思教学的直接目的,学会学习是终极目的,要求教师从学生学会学习的角度去思考,最终实现两个“学会”的统一。 新课程对教师的传统教学经验提出了全新的挑战,经验反思的重要性也因此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只有教师自己才能改变自己,只有教师意识到自己的教学经验及其局限性

教师行为规范

一教师的思想行为规范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真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热爱教育事业。 2.执行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尽职尽责,教书育人。 3.正直诚实,作风正派,为人师表,遵纪守法。 4.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扬无私奉献精神,不做有损国格、人格的事。 5.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和宣传活动,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 二教师的教学行为规范 1.要有端正的教学态度,严肃认真地对待教学工作中的每一项内容。 2.钻研业务,熟悉教材,认真备课;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组织好课堂教学,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尽量避免对学生进行灌输性教学。 3.精心编排练习,认真批改作业,及时纠正错误。定时做好教学质量检查工作,及时补缺补漏。 4.按时上课下课,不迟到、不缺课、不拖堂。 5.上课语言文明、清晰流畅,表达准确简洁;板书整洁规范,内容简练精确。 6.既要严格要求学生,又要尊重学生,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热情、耐心地回答学生提问。不能讽刺、挖苦学生。 7.教学计划应符合教学进度的要求,不能随意删增内容、加堂或缺课,不能占用学生的自习课或复习考试时间,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三教师的人际行为规范 1.教师与学生之间要作的做到: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循循善诱,不偏不袒;不以师生关系谋取私利。 2.教师之间要做到:互相尊重,切忌嫉妒;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平等相待,不亢不卑;乐于助人,关心同事。 3.教师与领导之间要做到:尊重领导,服从安排;顾全大局,遵守纪律;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秉公办事,团结一致。 4.教师与家长之间要做到:尊重家长,理解家长;经常家访,互通情况;密切配合,教育学生。 四教师仪表行为规范 衣着整洁,朴实大方,服饰要符合职业特点,体现教师为人师表的好形象。 举止稳重大方、潇洒自然、彬彬有礼。切忌轻浮粗俗、拘谨呆板。

中小学教师行为规范

教师行为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培养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了充分发挥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完善教学质量,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学生,特制定本规范。 师范院校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合格的中小学、幼儿园师资。因此,更要从严治校、优化办学环境,大力提倡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塑造学生,用科学理论武装学生,坚决抵制庸俗文化趣味和非理性文化倾向的侵袭,以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 第二章教师的职业道德 第二条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坚决贯彻执行国家教育方针,严格遵守《宪法》、《教师法》等各类法律和法令。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第三条热爱教育工作,献身教育事业。对教学工作应满腔热情,极端负责,一丝不苟,勤于进取,精于业务,敢于改革,勇于创新,从严执教,严谨治学。 第四条热爱学生,诲人不倦。要了解、信任和尊重学生,思想上要严格要求,学习上要精心指导,生活上热情照顾,要真心实意地关心学生,做到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第五条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师不但要在思想品德、学识才能方面给学生以教诲,而且在语言习惯、生活方式、举止风度、仪表修饰等方面为学生做出表率,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 第六条认真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将教书育人作为教师的基本职责。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更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第三章教学工作 第七条要积极承担工作任务,服从分配。教师职务实行聘任制,各系部主任与教师本人协议提出初步意见,经教务处、人事处审核,校长批准后即正式聘任。教师一经聘任,对系部和学校安排的各项教学工作服从分配,积极承担,认真完成,全面负责。 第八条做好教学准备工作。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明确本门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及教学目的。 精通课程的内容。精通是指不仅要熟悉所教课程的内容、体系、结构,而且要深刻理解内容的本质。教师除真正熟悉本门课程的内容及难点、重点外还要掌握比教学要求更深入更高层的内容及观点。专业课教师还要阅读反映现代水平的国内外参考资料,以充实丰富讲课内容。有实验的课程,教师对所开设实验的原理、故障处理等有较深入的了解,并能熟练操作,排除故障。 明确、熟知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学大纲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文件,是对学生考核的依据,是检查教学质量的标准。执行中要严格遵循,不得随意变更。 认真备课。备课是讲好课的前提条件,是加强教学预见性、计划性,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保障。备课时要做到了解教学对象,合理组织教学内容,选择适当教学方法,力求做到教学最佳组合。在备课时教师应编制出学期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教案)。每学期开学前,教师至少要写出二周的教案。新教师在讲课前应初步完成全部教案。在教案中必须反映出教学目的、方法、重点、难点、作业、课外学习指导、教学基本思路、现代教育技术配备使用等。 第九条严格遵守各项教学规章制度。 为保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每位教师要认真执行学校制定的各项制度,如病事假制度、新参加工作的教师实行坐班制度、听课制度、参加各种学校会议制度以及进修、报考研究生制度等。教师应严格遵守课堂纪律,准时上课、下课,不迟到、早退。教师应注意仪表,衣着整洁大方。无特殊情况,教师一律站立讲课。教师因故要求调课、停课,必须通过系部由本人或教学秘书到教务处办理调(代)课手续,批准后,通知任课教师及系领导。禁止私自调课、停课。教师上课时应了解学生的出勤情况,并注意维护良好的课堂纪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第十条课堂讲授及教学方法基本要求: 教学过程要突出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基础理论的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的重点。专业课的教学内容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各类课程

教师的课堂提问行为及反思

教师的课堂提问行为及反思 衢江区周家中心学校邵志刚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想让学生发扬主体效能,课堂提问的巧妙是必须的。它虽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但它在教学中的作用不可估量。然而,目前不少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凭直觉行事,提问的随意性较强。在提问的基本理论方面,把提问与启发式教学划上了等号。因此揭示这种不甚让人满意的现状,并展望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提问就显得很有必要。 [关键词]课堂提问误区反思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合理的课堂提问有利于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沟通师生的情感交流,调节课堂气氛。课堂提问还是教师诊断学生学习状况,有效改进教学的基本手段。“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然而,在现实中,提问并没有完成其“历史使命”,达到预期的目标,许多教师将提问看作是一种很简单的教学方式,没有深入地思考运用时应遵循的一系列原则、技能和技巧,精心地设计课堂提问,因而在实践中很容易陷入一些心理误区。 一、课堂提问的误区 1、表面热闹,华而不实,一问一答,频繁问答 按照美国著名教育家本杰明·布鲁姆在《教育目标分类学》中提出的特内的提问设计模式,将教学提问分成由低到高的六个水平。每个水平的提问都与学生不同类型的思维活动相联系。这六个水平是:知识(回忆)水平、理解水平、应用水平、分析水平、综合水平和评价水平。在数学课堂提问中教师往往盲目追求活跃的课堂气氛,过多地使用知识水平的提问,从而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如讲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时,已知:△ABC,AB=AC,求证:∠B=∠C,师:“△ABC中,AB=AC吗?”;生:“是”;师:“你怎么知道?”生:“这是已知条件”;师:“AB=AC,那么∠B=∠C吗?”;生:“相等”;师“要证∠B=∠C,作∠A的平分线行吗?”;生:“行”。由于问题的结果已明示,这样的提问表面热闹,实质流于形式,肤浅,不能启迪学生的思维,毫无意义。 2、重复问题和重复学生的回答 教师常犯的错误是习惯性重复问题和问题的回答。这种不良习惯把学生训练为只会抓住“重复”的问题而不去认真地或直观地注意问题的初次出现。这种习惯会导致大量有意义时间的丢失,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但这并不是说,在任何情况下教师都不能重复问题和重复学生的回答。如在一个很大的没有扩音设备或扩音设备不好的教室,或是问题本身较复杂,有多个层面,就有必要重复问题。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要避免这种无意义的重复。 3、总选择相同的学生回答问题

中小学教师行为规范57967

爱迪小学教师日常行为规范 思想道德规范 第一条严守政治纪律。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积极实践科学发展观,按时参加思想政治学习,自觉提高政治修养。坚决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不崇洋媚外,不做有损国家和民族的事,不组织或参加非法组织,不组织或参加怠工、罢课,不组织或参加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集会、游行活动。严禁发表不符合国家对外政策、与党和国家方针相违背或有损党和国家形象的言论。听到国歌和升国旗时自觉立定,行注目礼。 第二条热爱教育事业。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端正教育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于职守,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做有损教育形象的事,不说不利教育发展的话。教师与领导之间要做到:尊重领导,服从安排;顾全大局,遵守纪律;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秉公办事,团结一致。 第三条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守《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各项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严禁向学生散布违背国家法律法规和对学生有不良影响的言论。严禁以各种方式造谣诽谤他人,严禁以非法方式表达诉求。严禁组织或参与邪教、赌博、传销和迷信等活动。 第四条严明工作纪律。上班不迟到、早退和旷工,上课要提前候课,按时上下课,不擅自缺课、调课;工作时间严禁打电话聊天、睡觉、下棋、打牌、上网玩游戏、看娱乐电影。严格执行请假、销假制度。外出学习、考察须经批准,不随意延长在外时间、改变活动路线。自觉服从组织调动和学校工作安排,做到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严禁教唆学生作弊或通过不正当途径获得试题、偷改学生成绩等。工作日中午时间不准饮酒。教师不得在学生面前吸烟,并要做到相互之间不敬烟,不劝烟,发现学生吸烟,及时劝阻和教育。 第五条依规廉洁从教。禁止引导、要求、组织学生进行有偿补课。禁止向学生推销商品或强迫学生购买各种学习资料。禁止利用职务之便向学生、家长索要礼物或让学生家长为个人提供服务。禁止利用学校设施、器械干私活。

(完整版)教师教学行为规范

巴山镇中心小学 教学行为规范及作业相关要求为进一步提高我校教育形象,确保课堂教学规范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形成良好的教风和学风,特制定巴山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规范如下: 一、课前规范 1、课前到位。坚持上课前一分钟到位,教师到达教室门口时应面向学生站立,目视学生上课情绪,检查学生课前学具准备情况,及时表扬、肯定或指出不足,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2、课前组织。正式上课铃响后,教师立即进入课堂走上讲台,示意班长喊“起立”,老师迅速检查学生起立情况,要求学生向教师行注目礼,待全体学生起立规范后方可师生间问候、行礼。行礼过程中,气氛应庄重,感情要亲切。 3、功能室上课。在各个功能室授课时,科任教师必须带领学生排队整齐、安静进入教室,并教育学生爱护各功能室内的仪器设备,认真指导学生掌握操作要领,切实搞好组织工作。 4、教师仪表。教师上课穿着要朴素大方,不允许穿奇装异服,不允许穿拖鞋进教室。男教师不允许留长发,不允许穿背心进课堂,女教师不宜化浓妆。 二、课中规范 1、语言文明。教师在课堂上必须使用礼貌语言、普通话,讲究语言艺术,流畅、生动,富有感染力。严禁语言粗俗,动作粗鲁。教育学生时应严、爱结合,但不得打骂学生,不得搞任何形式的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2、教学板书。要工整、规范,禁止使用繁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一般情况下,重点内容要板书在黑板中间,学生板演要放在黑板两侧。 3、关注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充分利用现代媒体,选择恰当的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内驱力。应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别差异,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关注学生的参与面,努力提高课堂教与学的效率。严禁放弃对学困生的教育。 4、思想教育。所有科任教师都要协助班主任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既管教又管导,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教师要特别重视规范学生站姿、坐姿,看书写字姿势。放弃对学生课堂常规的

教师行为规范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 心得体会

教师行为规范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心得体会 近段时间,在学校整体部署下,我认真学习了《教育法》、《中小学教师行为规范》及师德师风方面的有关文件资料,并进行了对照检查。现将我的学习体会和对照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师德的重要意义和六字衡量标准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教师劳动的对象是那些正在长身休、长知识、可塑性非常强的学生们。教师的工作态度及道德观直接影响学生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而这种影响又是无形的、潜移默化的,甚至是长远而深刻的。对此,教育家胡昭广先生曾经有一句十分形象的话:“教师是一种精神。老师在我们心中留下的是对我们灵魂的塑造、品德的塑造,他们的灵魂,他们的思想,是深深扎在我们心中的。” 同时,教师的思想道德状况也是学校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它不仅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精神文明和校风建设,而且也影响着学校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整体素质。我校历史上曾形成了许多优秀的师德传统,如爱国主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求真务实的教学态度等。在新时期继承和弘扬学校的优秀传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工作意义深远。 师德的内涵是很宽广的,但衡量师德的最基本的标准可浓缩为“正己、敬业、爱生”六个字。 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和楷模,教师的言行在学生心目中是有着很重要的位置。所以我们教师应该严于律己,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正人先“正己”,“正己”是师德的基础,不能正己,也就不可能有教师的垂范。 “敬业”与“爱生”是师德的核心。一个教师是否敬业,是师德建设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一个教师是否爱生,是师德最集中的表现。教师在爱生方面主要表现为:从多方面去关心每一个学生,不只是从学习上,而是从思想、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十分重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强调对每一个学生负责;重视激发学生的进取心;严格要求学生,严也是爱,做到严而有度。首先要热爱学生,这是师德的核心。只要爱学生,才能爱教育事业,才能做好教育事业,也只有爱学生,才能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才能激发学生的潜能。这种爱是发自内心的,而又始终贯穿在整个师生交流之中。 (二)、师德建设情况和个人对照检查结果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近年来师德问题也逐渐突现出来。像有些学校单纯强调升学率,把教学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水平的唯一标尺,只重视教学,忽视了对教师自身师德的要求,对本校在师德方面出现的一些问题不及时制止。久而久之,一些教师在职业道德上的要求越来越低,粗暴的教育方式和对学生的体罚渐渐地就成了他们的家常便饭。另外有些个别从业教师本身就存在着与教师身份不相称的问题,如品行不良、利欲熏心、侮辱学生等。像前不久发生的华阳市一女教师在学生脸上刻“贼”字、陕西省山阳县两岭乡九年制学校初一(1)班荒唐的“投票选小偷”事件,这些极少数教师所表现出的师德之低下、法律意识之淡薄,让人触目惊心。这在学生和家长之中造成极不良的影响,严重损害了教师的社会声誉。 但我校教师忠于职守、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以自己高尚的职业道德教育学生、影响社会,涌现出了许多爱岗敬业、锐意改革、成绩卓著、师德高尚的优秀教师,像3年级小班班主任程老师就是他们中的典型代表。对照她们这些优秀教师,我感觉自己欠缺得东西还很多。首先自己在关心学生的生活方面还有待加强,我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能重视学生思想和学习的变化,但对他们业余生活及其对学习成长的影响了解得不够、分析得不深。第二在管理教育低年级的学生方面,耐心和细致程度上有待进一步提高,特色班的学生们年纪小、自理能力差、情绪波动快、对教师依赖心理强,这使得小班任课教师经常要忙于建立和保持学生像就餐、上课、午睡等一日生活秩序,忙于稳定学生情绪、处理突发事件。这些工作对教师的耐心考验很大。第三在“严与爱”的尺度把握上,还要向身边的优秀教师们多多学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