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四川省事业单位考试综合知识整理包含全书知识点

四川省事业单位考试综合知识整理包含全书知识点

四川省事业单位考试综合知识整理包含全书知识点
四川省事业单位考试综合知识整理包含全书知识点

第一篇法律

第一章法理

法的含义: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以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并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调整行为关系的社会规范。

法的特征:1.对象性。法是调整人的行为进而调整社会关系的规范。法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调整对象,而道德、宗教规范主要是通过约束控制人的思想来完成社会关

系的调整。

2.国家性。国家制定、认可和解释,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3.规范性。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权利和义务是主要内容,道德、

宗教也规定义务,但轻视权利。不承认利益。

4.强制性。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其它许多社会规范也有强

制力,但不具有国家性。

法的规范作用:大体上概括为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强制五种作用。指引作用是指对个人行为起导向和引路作用。

评价作用是指法作为人们对他人行为的评价标准所起的作用。

预测作用指根据法可以预先估计人们相互之间将怎样行为以及行为的后果等。

教育作用是指法的实施对一般人的行为产生影响,对象是一般人的行为。

强制作用是指法可以用来制裁、强制、约束违法犯罪行为。

法的分类:1.按创制方式和表达形式分为成文法(又称制定法,特定机关制定和公布并以法律条文形式出现的法律)与不成文法(一般指习惯法,有法律效力,但不具

有条文形式);

2.按内容的不同为标准分为实体法(以规定和确认权利与义务或职权与职责为

主的法律,如民法、刑法、行政法)与程序法(以保证权利和义务得以实施或

职权和职责得以履行的有关程序为主的法律,如民事、刑事、行政诉讼法)

3.按法律的地位、效力、内容、制定主体、程序的不同分为根本法(即宪法)

和普通法,普通法指宪法以外的法律。

4.一般法与特别法,这是按法律的适用范围不同所作的公类。

5.国内法与国际法。(以上五种分法是法律的一般分类)

法律的特殊分类:

1.公法与私法。

2.普通法与衡平法,普通法是专指11世纪后由法官通过判决形式逐渐形成的适

用于全英格兰的一种判决例法;衡平法是指英国大法官们在14世纪以后以公

平正义原则和规则对普通法的修正和补充而出现的一种判决例法。

法的效力:是指法律的生效范围和适用范围,对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和什么时间适用的效力。

时间效力:法的生效时间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自法律公布之日起;2.由该法本身规定生效时间;3.由专门决定规定某法的生效时间;4.规定法律公布后满足一定条件时

生效。

法的终止效力的时间,有明示废止和默示废止两类

法的制定与实施:

我国现行的立法体制为“一元,两级,多层次”,一元指根据宪法规定我国是

一个单一制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有立法体制是统一的一元化的,全国

范围内只存在一个统一的立法体系。两级指根据宪法规定,我国立法体制分为

中央立法和地方立法两个等级。多层次是指根据宪法规定,不论是中央级立法,

还是地方级立法,都可以各自若干个层次和类别。

国家机关立法职能及权限:1.全国人大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

律,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对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进行补充和修改。

2.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

3.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

规章.

4.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季会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

5.省、自治区、直辖市可制定规章

6.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适用于本民族区域自治范围内的自治条例

和单行条例。

法律制定程序:法律案提出;法律案的审议;法律草案表决;法律的公布。

法的实施:包括执法、司法、守法。执法专指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及授权组织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有以下特征:主体是国这行政机关和所

属的公职人员,以及法律授权和委托的组织及人员;执法内容广泛性;执法活

动具有单方面性;执法活动具有主动性。司法:又称为“法的适用”,“法律

适用”,是指国家司法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具体适用法律处理各种案件

的专门活动。这种专门活动是以国家名义实现其司法权的活动,属于国家的基

本职能之一。守法: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的规定,行使

权利(权力)和履行义务(职责)的活动。,

法律关系:是指法律在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法律关系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法律权利和义务的内容是法律关系

区别于其他社会关系的重要标志。

法律关系的结构:由主体、客体和内容三大要素构成。法律上的人主要包括法人与自然人。

法人一般可分为企业法人、事业法人、机关法人、社团法人。参加任何法律关

系都必须具有权利能力,特定类型的法律除此之外还必须具有行为能力。权利

能力是由法律所确认的法律关系主体享有权利或承担义务的资格,是参加任何

法律关系都必备的前提条件。公民的权利能力分为一般权利能力(始于出生,

终于死亡)和特殊权利能力(如选举权要达到法定年龄为条件)。行为能力是

法律所确认的,由法律关系主体通过自己的行为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能力。

三类自然人:完全行为能力人(成年且神智正常);限制行为能力人(未成年

且已满一定年龄的人和患有精神疾病但尚具有识别能力的人);无行为能力人

(未达到一定年龄的幼童和完全失去控制与识别能力的精神病人)。

法律关系的客体通常包括:物、人身利益,智力成果,行为。

法律责任:指行为人由于违法行为、违约行为、或者由于法律的规定而应承受的某种不利的法律后果。分为民事、刑事、行政、违宪责任。

民事责任:主要是财产责任;民事责任可由当时人协商解决;分为违约、一般

侵权、特殊侵权、公平责任。

法律责任构成:责任主体、违法行为、损害结果、因果关系、主观过错。其实现形式:惩罚(制裁)、补偿(赔偿)、强制。

第二章宪法

宪法:是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保障公民权利的国家根本法。宪法的修改方面三个小知识点:第一,宪法的修改有两个

主体有权提出,即全国人大常委会和1/5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第二,宪法修

正案的通过由全国人大以全体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第三,全国人大制定的

法律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1918年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制定了世界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苏俄宪法》。

1908年清政府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宪法性文件。

国家机构:我国的国家机构由国家元首(国家主席)、权力机关(人大及常委会)、行政机关(政府)、司法机关(法院与检察院)、军事机关所构成。国家机构的组

织和活动原则有:1.民主集中制原则;2.法治原则;3.责任制原则。

全国人大是最高权力机关,最高的国家立法机关。每届任期5年。职权有:修

改宪法和监督安宪法实施;制定和修改国家基本法律;监督权,全国人大选

举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秘书长和委员,选举国家主席、副主席,中央军委

主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院长,决定国务院总理人选、决

定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和秘书长的人选,决

定中央军委副主席和委员人选。

中央人民政府即国务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

关。

国家主席的职权:公布法律,发布命令;任免国务院的组成人员和驻外全权代

表;外交权;荣典权。

中央军委每届任期5年,但宪法没有对军委主席连续任职问题作出规定。

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监督机关。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我国共有五级人大,即全国、省级、市级、县级、乡级人

大。乡级人大没有常委会,也不有刑事豁免权。

我国有五级人大,相应有五级政府,即中央、省级、市级、县级、乡级政府。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公民的权利有:1.平等权;

2.宗教信仰自由;

3.政治权利和自由(选举权,具备三个条件:中国公民;年满18周岁;没有

被剥夺政治权利);

4.监督权;

5.人身自由;

6.财产权;

7.社会经济、教育、文化方面的权利;8.特定主体的权利。

公民的义务:1.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

2.遵守宪法和法律;

3.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4.保卫祖国。抵抗侵略、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5.依法纳税。此外还有劳动的义务,受教育的义务。

独立自主是中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处理同一切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

第三章行政法

行政法:就是有关国家行政机关的职责、权限、工作原则和活动程序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有以下特征:行政法尚未形成统一、完整的实体法典;行政法律规范的数量

众多、内容广泛;行政法的内容定于多变性。

行政法基本原则;1.行政合法性原则;2.行政合理性原则。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1.行政主体,主要包括:行政机关,行政机关是最主要的行政主体,但不是所有行政机关都能成为行政主体,能灰飞烟灭的有国务院、国务院组成部

门、国务院直属机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地主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地主人

民政府的派出机关;派出相关及派出机构;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2.行政相对人,简称相对人,是指在行政管理中处于被管理地位的公民、法

人、或其他组织。

行政授权:是指法律、法规、规章对一个本无独立行政职权的机构或者组织,授予行政职权从而使具备行政主体的资格的行为。

行政委托:是指导行政机关在其他职权职责范围内依法将其行政职权或行政事项委托给有关行政机关、这会组织或个人。

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管理活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所作出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特征有:行政行为必须是行政主体所为的行为;行政行为是行使行

政职权的行为。抽象行政行为:也称“行政立法行为”,是具体行政行为的对

称,其对象具有普遍性。抽象行政行为具有以下特征:1.对象的普遍性;2.效

力的普遍性的持续性;3.准立法性;4.不可诉性。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

关行使政权力,对特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作出的有关其权利义务的单方

行为。

1.行政处罚,是指法定的行政主体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破坏行政法律秩序但

尚未构成犯罪的公民、法人、其他组织所实施的惩戒行为。处罚类型有:(1)

警告;(2)罚款;(3)没收;(4)责令停产停业;(5)暂扣或吊销许可证、

执照;(6)行政拘留;(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2.行政许可,是一种依申请有的行政行为;是授益性行为,是要式行政行为。

分为一般许可;特许;认可;核准;登记。原则上只有全国人大及其党委会、

国务院和省级地方人大及常委会可以设定行政许可。

3.行政强制,强制措施及强制执行。对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有以下几种:强制

隔离;强制治疗;收容教育;强制戒毒;除以上几种外,还有对不接受传唤或

逃避传唤的人实施的强制传唤、对公共场所酗酒的人实施的强制约束、对闹事

者采取的强行带离现场或驱散等。针对涉案财产所采取的强制措施有:查封;

扣押;冻结。强制执行;分直接和间接执行(代执行和代行罚)

4.行政裁决,其特征为:主体是法律授权的特定的行政机关;对象是特定的民

事纠纷;是行政主体实行的一种特殊的具体行政行为;具有准司法性,行政机

关在实施行政裁决时是以第三者的身份居间裁决民事纠纷,有司法性质,同时

又是以行政机关的身份裁决争议,具有行政性质。

行政复议: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公民、法人、其他组织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的情形有: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不服

的;对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对行政机关作出的有关许可证、执照、资质证、

资格证书变更、中止、撤销的决定不服的,等等。

行政复议程序:申请受理与决定复议决定的执行。申请期限为60天,可书面申请,

也可口头申请,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为被申请人。收到申请后应当

在5天内进行审查,行政复议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日起60天内作出复议决定,

可延长限期,但不得超过30天。

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主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和一种诉讼活动,有以下特征:行政诉

讼的原告只能是作为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被告只能是作

为行政管理方的行政主体;行政诉讼是法院作为中立的裁判者通过适用司法程

序解决行政争议的活动;行政复查对象是作为被告的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

的组织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人民法院不审查抽象行政行为的合法性,

只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且只有在例外挂情况下才审查其合理性。

下列情形不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1.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

2.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

3.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

4.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

5.公安、国家安全等机关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明确授权实施的行为;

6.调解行为以及法律规定的仲裁行为;

7.不具有强制力的行政指导行为;

8.驳回当事人对行政行为提起申诉的重复处理行为;

9.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义务不产生实际影响的行为。

管辖:(一)级别管辖

1.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行政案件。

2.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以下第一审行政案件:确认发明专利权的案件、海关处

理案件、对国务院各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作的具体行

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案件。

3.高级人民法院管辖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第一审行政案件;

4.最高人民法院管辖全国范围内重大复杂的第一审行政案件。

(二)地域管辖

(三)裁定管辖,不是根据法律的直接规定,而是由人民法院直接确定行政和管辖法院。

第四章民法

民法的概念与基本原则:《民法通则》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我国民法有如下基本原则:

1.平等原则;

2.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原则;

3.保护公民、法人合

法民事权益原则;4.公序良俗原则。

民事法律关系:是指因为民法的调整而形成的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

民事法律关系要素:1.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在民事法律关系中享受权利或者承担义务的当事人,能成为民事主休的主要有公民、法人两种;2.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

3.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在我国能成为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有物、行为和智力

成果、人身利益。

物权法的基本原则:

1.物权平等;

2.物权法定;

3.公示、公信;

4.物权优先,物权优先债权,债权优先物权是例外——买卖不破租赁

5.物权不得滥用。

物权的效力:1.物权的追及效力,,又称追及权;

2.物权的排他效力,指在同一标的物上不同时存在两个以上内容不相容的物

权;

3.物权的优先效力;

4.物上请求权,是指物权的权利人在其权利的实现上遇有某种妨害时,物权

人有权对于造成妨害其权利事由发生的人请求排除此行妨害,具体包括:

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恢复原状;返还财产。

所有权的积极权能:占有,使用,收益,处分。

人身权法的法律特征:人身权,是指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与其人身有着密切联系,没有直接财产内容的法定民事权利。人身权有如下法律特征:人身权具有非财产性;

具有不可转让性;具有不可放弃性;具有法定性;具有绝对性和支配性。人身

权分两大类:人格权和身份权。人格权,指民事主体依法固有的维护其人格独

立所必备的,以人格利益为客体的一种民事权利。身份权,指民事主体基于其

特定的身份而享有的维护一定社会地位和社会关系的权利。身份权具体包括有

亲权、亲属权、配偶权(配偶间相互扶助、扶养的权利和义务;忠诚的权利和

义务;配偶间姓氏决定权和住所决定权;社会活动自由权和日常事务代理权)。

具体人格权:1生命权;2.健康权;3.身体权;4.姓名权;5.名称权;6.肖像权;

7.名誉权;8.隐私权;9.荣誉权。

合同法: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的协议。合同的特征有:合同是两个以上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民事法律行

为,合同具有相对性,是约定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的协议,合同的各方当事人

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合同本着合同自愿、当事人地位平

等、合同公平和诚实信用原则。订立程序是要约承诺。

知识产权法:知识产权是指创造性成果的完成人或工商业标志的所有人依法所享有的权利的总称。著作权是指基于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而依法产生的权利,包括著作人

身权;著作财产权。专利权,专利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

利。商标权,商标是商品的生产者、经营者或者服务的提供者为了标明自己、

区别他人而在息怕商品或者服务上使用的可视性标志,即由文字、图形、字母、

数学、三维标志和颜色以主上述要素的组合志构成的标志、。

婚姻法与继承法:结婚;离婚,对女方的特殊保护,有如下情况,男方不得提出离婚:女方怀孕期间;女方分娩后一年内;女方中止妊娠后6个月内。

夫妻财产关系:夫妻共同财产主要包括工资及资金、生产经营的收益、知识产权

的收益、继承和受赠所得的财产、一方以个人财产投资所得的收益、男女双

方实际取得或应当取得的住户补贴、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金、破产安置费、

婚前承租和婚后用共有财产购买的房屋。

法定继承:继承人依照法律的直接规定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继承方式。

遗嘱能力是指公民依法享有设立遗嘱,依法处分自己财产的资格,在我国,无

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无效。

遗赠扶养协议:公民与扶养人或集体所有制组织签订的关于扶养人承担公民生

养死葬的义务,享有受遗赠的权利的协议。

第五章刑法

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刑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刑法是指规定

犯罪的一般原则和具体犯罪与刑罚的法律规范的刑法典;广义的刑法是指包括

刑法典和单行刑事法律及非刑法规范性文件中的刑事规范。通常称狭义的刑法

为普通刑法,称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为特别刑法。我国现行的刑法典是1979

年通过,并经过1997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99年12月25日

开始,我国采用《刑法修正案》的方式对刑法进行了数次修改。最新一次是2011

年2月25日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八)》,于2011年5月1日起实施。

刑法的基本原则:1.罪刑法定原则,即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2.罪刑相当原则;

3.适用刑法一律平等原则。

刑法的效力范围:1.刑法的空间效力,是指刑法效力所及的地域、人及事的范围。《刑法》第11条所规定的“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

径解决”就是本条所讲的“法律有特别规定”的情形之一。

2.刑法的时间效力,刑法生效的时间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即时生效,

二是隔时生效;失效时间也有两种情况,一是明示废止,二是自行废止。

3.刑法的溯及力,我国采取从旧兼从轻原则,就是指新刑法颁布实施以

前的行为,原则上适用行为当时的法律,即新刑法无溯及力,从旧;但是如

果新刑法对该行为处罚更轻时,则适用新刑法,即有溯及力,从轻。

犯罪:是指刑法规定的具有社会危害性并且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具有以下特征:1.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即具有社会危害性,这是犯罪的首要特征。也

是犯罪的最本质的特征;

2.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即具有刑事违法性;

3.犯罪是应负刑事责任的行为,即具有刑罚当罚性。

犯罪构成:犯罪客体、犯罪客观要件、犯罪主体、犯罪主观要件四个有机部分。

犯罪客体,是指为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分为三种:

即一般客体(指一切犯罪所共同侵犯的,而为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整

体),同类客体(指某一类犯罪行为所共同侵犯的我国社会关系的某一方面),

直接客体(指某一具体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社会关系)。

犯罪客体要件:是指刑法规定的。说明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而为成立犯罪所必须

具备的客观事实特征,包括危害行为(必要条件)、危害对象、危害结果、危

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联系。危害对象也称犯罪对象,它不等于犯罪客

体,两者区别在于:危害对象只某些犯罪的构成要件,犯罪客体则是一切犯罪

的共同构成要件;危害对象不是犯罪分类的根据,犯罪客体则是犯罪分类的依

据。

犯罪主体:是指刑法规定的、应当而且能够对自己所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承

担刑事责任的人。分为自然人犯罪主体和单位犯罪主体两大类。

自然人犯罪主体是指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刑事责任能力,实施危害行为、触犯

刑律的有生命的人,不满14周岁的人,实施任何危害社会的行为一律不负刑

事责任;14—16周岁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强奸、抢劫、贩

毒、放火、爆炸、投毒的,应当负刑事责任;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现任

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已满75周岁的

人故意犯罪,可从轻或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刑事责任

能力是指行为人能辩论或者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对自己的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的能力。刑法规定:已满16周岁的精神正常的人,包括醉酒的人犯罪应负刑

事责任;精神病人在不能辩论或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

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

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

应当负刑事责任,可从轻或减轻处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的可从轻、

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犯罪主客要件:是指犯罪主体对所实施的犯罪行为及其危害结果所持的心理态

度。它包括罪过、犯罪的动机和目的等因素。罪过表现为犯罪的故意(直接

故意和间接故意)或犯罪的过失(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是犯罪

构成的必备要件。

正当防卫:必须具备的条件1.起因条件,即必须有不法侵害存在;不法侵害并

非仅限于犯罪行为;不法侵害必须是现实存在的;不法侵害通常应是人所实施

的。2.时间条件,正当防卫只能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之时实行。3.对象条件,

正当防卫只能针对不法侵害都本人实行,不能及于第三者,至于不法侵害者是

否达到刑事责任年龄、是否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并不影响正常防卫的成立。4.

主观条件,是指防卫人主观上必须出于正当防卫的目的。5.限度条件,是指正

当防卫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且造成重大损害,是否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并造成

重大损害是区别防卫的合法与非法、正当也过当的一个标志。

刑罚:是指刑法规定的,由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所适用的,一种强制性的法律措施。分为主刑(又称基本刑)和附加刑。

主刑分五种:

1..管制,是我国刑法中最轻的一种刑罚方法,属于限制自由刑,限制罪犯一定

的自由。期限的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另外,数罪并罚时,管制刑的

刑期最高不超过3年;被管制的犯罪分子减刑时,减刑后的刑期不能少于原判

刑期的1/2。

2.拘役,是短期剥夺犯罪分子的自由,就近执行并实行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

具有以下特征:剥夺罪犯的自由,即罪犯羁押于特定的设施或者场所之中,剥

夺其人身自由;期限较短,为1—6个月,数罪并罚时,拘役刑期最高不得超

过1年,减刑后实际执行刑期不得少于原判刑期的1/2.。

3.有期徒刑,是剥夺罪犯一定期限的人身自由,强制其进行劳动并接受教育改

造的刑罚方法,具有以下特征:剥夺犯罪分子的自由,即将犯罪分子羁押于特

定的设施或者场所之中,包括监狱、未成年犯管教所、看守所等;具有一定期

限,刑期为6个月以上15年以下。被判死缓的犯罪分子在刑缓期间有重大立

功表现2年期满后,减为25年有期徒刑。数罪并罚时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

35年的,执行刑期最高不超过20年,总和在35年以上的,执行刑期最高不超

过25年。减刑后实际执行的刑期,判处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1/2.

4.远期徒刑,被判远期徒刑的罪犯终身剥夺人身自由,罪犯在判决执行以前的

羁押时间不能用着折抵;除了无劳动能力的外都要在监狱或者其他执行场所

中参加劳动,接受教育和改造;必须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减刑后的刑期也不能

少于13年。

5.死刑,也称生命刑,死刑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犯罪时不满18

周岁的人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死刑,审判时已满75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

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所谓不适用死刑,是指不能判处死刑,而

不是暂不执行死刑,合乎逻辑的结论就是不能判处死缓。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

民法院判决的以外,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如果不是立即执行的,

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两年执行。

附加刑(又称从刑):

1.罚金;

2.剥夺政治权利,属于资格刑;剥夺政治权利的附加适用有三种情况:对于危

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对于故意杀人、强奸、放火、爆

炸、投毒、抢劫等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对

于被判死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3.没收财产。

刑罚的具体运用:

累犯,分为一般和特别累犯。

自首,分为一般和特别自首两种。

缓刑适用于被判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

悔罪表现,认为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犯罪分子不是累犯;

赦免,分为大赦和特赦,大赦是指对于某一时期内犯有一定罪行的不特定的犯

罪分子,免予追诉或免除其刑罚执行的制度。特赦是指对于某一时期内犯有一

定罪行的特定的犯罪分子免除其刑罚的全部或一部分的执行制度。

我国现行宪法只规定了特赦,没有规定大赦。

国家工作人员相关的几种常见罪名:

1.贪污罪;

2.挪用公款罪;

3.受贿罪;

4.行贿罪

5.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6.滥用职权罪;

7.玩忽职守罪;

第六章劳动法

劳动法原理:狭义上的劳动法,一般是指国家最高立法机构制定颁布的全国性、综合性的劳动法,即法典式的劳动法。在我国是指1994年7月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

八次通过,并于1995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广义上

的劳动法,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

律规范总称。劳动法学上的劳动法研究范围是广义上的劳动法。

劳动法的调整对象是主要是劳动关系。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在运用劳动能力,

实现社会劳动过程中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社会关系。劳动关系有以下特征:

1.劳动关系是在社会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关系;

2.劳动关系的主体双方,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劳动使用者;

3.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立间既具有法律地位上的平等性,在法律上享有平等的

权利,履行相应的义务;又具有实现劳动关系的从属性,即劳动者必须遵守用

人单位贪污制订的内部劳动规则,服从其行政领导和指挥。

劳动法还调整与劳动关系有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这些关系主要有:劳动行政

管理部门管理劳动工作方面的关系;社会保险方面的关系;调处劳动争议方面

的关系;工会组织因履行职责,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用人单位或劳动者发生

的关系;监督劳动执法方面的关系等。

劳动法对人的适用范围:排除了公务员和比照公务员制度的事业组织和社会的工作人员,以及农业劳动者、现役军人和家庭保姆等。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包含在整个劳动法体系之中,集中体现劳动法的本

质和基本精神,贯穿于各项劳动法律制度之中,贯穿于劳动法的立法、执法、

司法的全过程的总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准则。它是劳动法的核心与灵魂。

1.劳动权利义务相统一原则;

2.

2.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

3.劳动法主体利益平衡原则。劳动法主体主要包括国家、用人单位和劳动者,

相应的,劳动法主体利益包括国家和利益、用人单位的利益和劳动者的利益。

劳动法主体利益平衡就是要求尽量实现这三方利益的平衡。

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权利包括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择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

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

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

的其他劳动权利(是指劳动者依法享有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参加职工民主

管理的权利,参加社会义务劳动的权利,参加劳动竞赛的权利,提出合理化建

议的权利,从事科学研究、技术革新、发明创造的权得,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

权得,对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有拒绝执行的权利,对危

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行为提出批评、检举的控告的权利,对违反劳动法的

行为进行监督的权利等)。义务包括: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

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工作时间:是指劳动者依法律规定,在一个昼夜或一周之内从事生产或工作的

时间。工作时间既包括劳动者的实际工作时间,也包括劳动者在生产或工作前

必需的准备和工作中必要的间歇、排除故障及工作结束时整理的时间。劳动法

36条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

不超过44小时的工时制度。根据1995年5月1日实行的《国务院关于职工工

作时间的规定》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用人单位因生产需要,

与工作和劳动者协商后可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1小时,特殊原因

要延长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

但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

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150%的工资报酬。休息日安排工作

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200%的工资报酬。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

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300%的工资报酬。

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劳动法》对

于工资分配确立了两个原则:一是按劳分配原则,即按照劳动者提供劳动数量

和质量来确定所得工资额。二是同工同酬原则,即用人单位对于从事相同工作,

付出等量劳动且取得相同劳绩的劳动者,应当支付同等的劳动报酬。

最低工资保障,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报国务院备案。

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最低工资包括:基本

工资、资金、津贴、补贴。不包括加班加点工资、特殊劳动条件下的津贴、国

家规定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应当综合参考的因素

有:劳动者本人平均赡养人品的最低生活费用;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劳动生产

率;就业状况;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劳动保护禁止安排女职工从事矿山井下、国家规定的第四级

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不得安排女职工在经期从事高处、

低温、冷水作业和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不得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从

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孕期禁忌从事的劳动。怀孕7个月

以上的女职工,不得安排延长工作和夜班。女职工生育享有不少于90天的产假。

不得安排女职工在哺乳未满1周岁的婴儿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

强度的劳动和哺乳期间禁忌从事的劳动,不得安排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

未成年工是指年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劳动者,保护内容有不得安排未成年

工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其他禁

忌从事的劳动;用从单位应当对未成年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社会保险:是指国家立法建立社会保险基金,使劳动者在丧失劳动能力或在失业时获得必要的物质帮助的制度。,劳动者在1.退休,2.患病、负伤,3.因工伤残或患职业

病,4.失业,5.生育时依法享受保险待遇。社会保险项目主要有:养老保险;疾

病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障和生育保险等。

劳动争议的解决《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如下争议:1.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2.因订立、

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3.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

发生的争议;4.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障

发生的争议;5.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劳动争议处理原则及方式,遵循合法、公正、及时、着重调解的原则。

1.调整;

2.仲裁;

第七章劳动合同法

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劳动合同的特征劳动合同具有一般合同的主体地位平等、自愿协调、意思表

示一致、真实、内容合法等特征外,还有独有的特征:即1.主体的特定性(一

方是用人单位,一方是具有相应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的劳动者);2.

标的的单一性(劳动合同的标的只能是劳动者的劳动行为);3.内容的特殊性。

劳动合同的订立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这五个

原则。劳动合同分为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

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试用期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一年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1个月;

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的,三年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2个月;

三年以上固定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6个月;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

定试用期。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

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1.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

责人;2.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3.劳动合

同期限;4.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5.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6.劳动报酬;7.社会

保险;8.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9.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

合同的其他事项。

下列劳动合同无效:1.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

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2.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

劳动者权利的;3.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劳动合同的解除方式:协议解除;劳动者解除(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

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

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三种形式。

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1.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健

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2.在本单位患职业病

或者因工负伤并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3.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

规定的医疗期内的。4.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5.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

15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事业单位的聘用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关系事业单位的聘用合同是广义劳动合同的一种特殊形式。(广义劳动合同泛指用人单位与劳动确立劳动关系的协议;狭义的劳

动合同仅指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事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及国家机关、事

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的协议)

两者的区别在于:一是适用对象不同,聘用合同与劳动合同是人事制度分类管

理的产物,劳动合同适用的主体主要为企业经济组织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

动者,聘用合同适用的主体为国有事业单位和与其建立人事关系的正式工作人

员。二是管理内容不同,事业单位聘用合同是依据国家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

进行管理,劳动合同是依据《劳动法》《劳动合同法》进行管理。三是制度内

涵不内,劳动合同的管理注重的是调整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结果,强调维护双

方特别是弱势一方劳动者的权益;聘用合同的管理,属于国家对公职人员管理

的范畴,侧重维护双方权益,注重程序,强调管理的过程。

第二篇公民道德建设

第一章公民道德建设

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重在建设,

以人为本,在全民族中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

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

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

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理想信念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一种精神现象,是在对社会现实及其发展规律认识

基础上形成的,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理想信念与信仰有联系也有区别。

信仰是理想信念的最高表现形式,并统率和影响着不同层次的理想信念,形成一

个完整的精神导向。理想信念受信仰的影响和协调,既支撑着信仰,又归总于信

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我们的信仰,也是我们的共同理想信念。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根本观点。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就是

哲学。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这是无产阶级的唯一科学世

界观,是彻底唯物主义一元论的世界观。

人生观是关于人生目的、态度、价值和理想的根本观点,主要回答什么是人生、

怎样对待人生和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等问题。人生观与世界观是密切联系在一起

的。世界观是人生观的理论基础,为人生观提供一般观点和方法的指导;人生观

是世界观的一个方面,是世界观在人生问题上的贯彻和应用,一般说来,有什

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而一定的人生观,总是这样那样地表现着一

定的世界观。在我国现阶段社会中,主要有两种人生观:一是个人主义的人生观,

二是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它在一定的社会存在的基础上产

生,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社会主义的义利观社会主义的“义”,就是正确社会主义社会中各种利益关系

的道德准则,“利”则包括公利和私利。社会主义义利观提倡的是将理想和现实、

精神与物质统一起来,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结合起来;坚持尊重个

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把权利与义务结合起来,树立反国家和人民

利益放在首要位子而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的义务观。

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目标、核心、原则与基本要求:

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目标:提高公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

道德、有文体、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是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根本目标。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体、有纪律四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缺一不可。有文

化是对人的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另外三者是对于人的思想道德方面的要求。四

有中,理想是目标;道德是基础;文化是条件;纪律是保证。

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就是无论在什么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贯穿于社会主义

社会一切道德规范的灵魂。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于一切剥削阶级社会道德的显著标志。

为人民服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

态道德的显著标志。

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集体主义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是社会主义经济、

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集体主义的特征是: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坚

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在保证集体利益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和保障个人的正

当利益;把集体主义精神渗入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层面,坚持个人利益服从集

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反对小团体主义、

体位主义的损公肥私、损人利己,把个人的理想与奋斗融入广大人民的共同理想

和奋斗之中。在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中要注意以下6点:第一,社会主义道德

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第二,继承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第三,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第四,注重效率与维护社会公

平相协调;第五,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第六,道德教育与社会

管理相配合。

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容和要求

1.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2.使社会成员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3.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1.政治权利和自由;

2.宗教信仰自由;

3.人身自由权利;

4.社会经济权利;

5.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

6.特定人的权利;

7.监督权利。

公民的基本义务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

序,尊重社会公道;

3.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4.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5.依法纳税。

道德以及公道德建设道德是调整各种关系的规范体系,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是指人们在社会日常生活中应当遵循

的规则,道理。“德”是指“道”的表现,即一个人思想上的道在行动上的具体

表现。

公民道德是指一个国家所有公民都必须遵守和发行的道德规范的总和,包括道德

核心、道德原则、道德的基本要求和一系列的道德规范。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集体主义思想。

2.勤劳勇敢、酷爱自由的民族精神。

3.乐群贵和、孝慈友恭的传统美德。

4.崇尚志向、重视节操的精神境界。

加强自我修养是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关键,自我道德修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

德;自我修养是形成道德品格和塑造道德人格的重要途径;自我修养是实现道德

职能、发挥道德社会作用的重要途径。

个人道德修养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诸多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的环节。

道德认识是道德修养的价值取向;

道德情感是道德修养的感染激励机制;

道德意志是道德修养的自律能力;

道德行为是道德修养知与行统一的最高表现。

个人道德修养的具体途径与方法:

1.学思结合,严于剖析自己;

2.积善成德,努力做到“慎独”;慎独指我们无论是在有人无人的情况下,都要

注意克制自己的言行,锻炼自己在道德修养方面的自我主宰精神。

3. 身体力行,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4.积极参加公民道德实践活动,锤炼优良的道德品质;

5.积极营造公民道德建设的社会氛围。

奉献社会是集体主义的最高表现形式: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坚持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统一;发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第二章社会主义公民道德规范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社会公道规范:职业道德规范:家庭美德规范:爱国守法文明礼貌爱岗敬业尊老爱幼

明礼诚信助人为乐诚实守信男女平等

团结友善爱护公物办事公道夫妻和睦

勤俭自强保护环境服务群众勤俭持家

敬业奉献遵纪守法奉献社会邻里团结

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的核心和基础。家庭关系中夫妻关系是最根本的关系,是家

庭关系的核心。

第三章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人们对“荣”和“辱”的根本看法和观点,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荣辱观是一个民族思想道德的基点,也是一个国家精神文化的基

石。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本系的重要

组成部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是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

第三篇四川省情省策

第一章社会历史概况

行政区划:四川省现辖18个地级市、3个民族自治州;全省共有181个县,列全国之首,其中有43个市辖区、14个县级市、120个县、4个自治县。省会成都是中国著

名历史文化名城和内陆特大开放城市,是西南地区的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

通、通信枢纽,是中国西部人居环境最佳现代化城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

最佳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

林城市、国家“双拥”模范城、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成都是经国务院批准

的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近几年先后荣获联合国颁发的“人居奖”

和“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

人口与民族2010第六次人口普查,全省常住人口8000多万,列全国第四,占西部人口的22.3%,列西部第一。除汉族外有彝、藏、羌、土家、苗、回、满、傣、傈傈、

蒙古、壮、白、纳西等55个民族,是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唯一的羌族聚居区,

藏族聚居人口仅次于西藏。民族自治区土地面积30.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

积的62.7%。

历史沿革:在商周时期,四川地区建立了两个国家,一个是在今川西区,由古蜀族为中心建立的蜀国;另一个是在今川东地区(包括今重庆市),由古巴族为中心建立的

巴国。所以四川地区古称巴蜀。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设巴蜀两个郡,汉属

益州,唐属剑南道及同南东、西等道。宋置川陕路,后分置益、梓、利、夔(音

kuí)四路,总称四川路,始此有四川之名。,元代四川行中书省,简称四川行

省。明置四川布政使司,辖区内还包括今天贵州省遵义和云南东北部及贵州西北

部。清为四川省,并对川、滇、黔3省省界进行较大调整,基本确定了四川的南

部省界。民国时期,今四川西部分治为西康省,1955年西康划归四川。1997年,

四川被发为今重庆直辖市和四川省,川渝分治。目前,四川省辖18个市,3个

民族自治州。四川自古有“天府之国”美誉,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经济条件,使四

川成为中国经济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考古证明,旧石器时代今四川境内就有人

类活动,在距今4000—5000年,成都平原地区是长江上游区域文化的起源中心。

其中广汉三星堆和成都金沙遗址,是古蜀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农业文明和城

市文明很早兴起。三星堆文化是蜀人鼎盛时期的代表。公元前237—227年,蜀

地水患尤重,战国时期,秦国水利专家、蜀郡守李冰在原蜀地治理水利的基础上,

兴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将岷江一分为二,右方外江流向南,作泄洪之用,内江

引入成都附近县,作东灌溉运输之用,从此“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元荒年”。四川近代重大历史事件:

1.四川辛亥保路运动,1911年秋,是四川人民反对清王朝对四川铁路权的出卖和

帝国主义对四川的抢夺的一次革命,使清王朝的专制统治首先在四川补冲破,成

为辛亥革命的前奏,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导和重要一环。

2.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1932年12月战略转移到

四川、陕西边界地区,在广大劳动群众的配合支持下建立的一块苏维埃区域。

3.长征经过四川;

4.抗日大后方;

5.重庆谈判和政治协调会议。

历史文化遗产截至2011年2月,四川已有128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578处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以三星堆、金沙为代表的古蜀文化景观;以武侯祠、剑门关

为代表的三国文化景观;以及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青城山(道教文化)—都江堰

(水利工程)、峨眉山—乐山大佛(佛教文化)景观。秦代时期,巴蜀文化得到

空前发展,最突出标志是,汉景帝时蜀郡守文翁在成都创办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所

官办学校“蜀郡郡学”,又称文翁石室,是全世界唯一的一所连续办学2000多

年未曾中断、未曾迁址的学校,四川著名学者郭沫若、王光祈、李一氓、李劼人、

蒙文通、魏时珍都出自于该校。四川有8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成都、泸州、自

贡、宜宾、乐山、都江堰、阆中、会理县。

2005年8月,国家文物局正式公布采用2001年出土于四川成都金沙遗址的“太

阳神鸟”金饰国案作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第二章自然地理概况

地理位置东连重庆,南邻滇、黰,西接西藏,北界青、甘、陕三省。面积48.5万平方千米,,次于新疆、西藏、内蒙、青海,居全国第五。

地形地貌四川位于我国大陆地势三大阶梯中的第一级和第二级,即处于第一级青藏高原和第二级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带,高差悬殊,西高东低特别明显,西部高原山

地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东部盆地、丘陵,海拔多在1000~3000米之间,全省

可分国四川盆地、川西北高原和川西南山地三大部分。四川盆地是我国四大盆地

之一,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气候特点四川位于亚热带,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6摄氏度以上,年平均降水量1000~1400mm.东部盆地全年日照900~1600小时,是全国日照最少的地区,西部

高原则是全国光能丰富区。

土地资源平原丘陵主要为水稻土、冲积土、紫色土等,是全省农作物的主要产区。四川大部分地方为紫色土,系侏罗纪、白恶纪紫色砂岩、泥岩风化而成。湿地资源极

其丰富,有河流、湖泊、沼泽化草甸湿地及库塘四大类。

动植物资源野生动物资源十分丰富,享有“大熊猫故乡”的美誉,大熊猫数量占全国的85%以上,已发现陆生野生动物1031种,其中鸟类625种,兽类217种,爬行

类92种,两栖类97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有大熊猫、白唇鹿等30种,二级

重点保护的有小熊猫、大灵猫等112种。四川森林面积746万公顷,是全国第二

大林区。有被称为活化石的水杉、银杉、红杉等。维管植物居全国第二位,松

杉植物种类居全国第一

水利资源河流1400多条,省内河流年径流量约3000亿立方米,居全国之冠。四川是中国西部水电开发和“西电东送”基地之一。全省发现流里温泉354处,地热水钻

孔114个,四川属长江水系,大小河流1419条,号称“千水之省”。长江横贯

全省,宜宾以上称金沙江,宜宾到湖北宜昌又名川江、蜀江。天然湖泊1000余

个,是大的是位于四川盐湖县与云南宁蒗县之间的泸沽湖,面积约48.45平方千

米。邛海位于西昌市东南5千米,面积31平方千米,是四川第二大淡水湖。

矿产资源已找到130种,占全国总数70%,有28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三,其中,钒、钛、锂、银、硫铁矿、天然气等11种矿产居全国第一,钒、钛居国界之冠。、

文化遗产和自然风光有九寨沟、黄龙和大熊猫栖息地三处世界自然遗产;1处世界文化遗产即都江堰—青城山;1处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即峨眉山—乐山大佛。

第三章经济概况

四川经济作物油菜籽、甘蔗、茶叶、柑橘、蚕丝产量居全国前列,银耳、毛笔等

享誉全国;林副产品油桐、生漆产量分居全国第一、第二位。发电量、天然气、

钢、水泥、平板玻璃、化肥、农药、丝、原盐、啤酒、彩电等产量均居西部第一。

第四章基本省策

一主、三化、三加强即以工业强省为主导,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加强开放合作,加强科技教育、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第四篇公文写作与处理

第一章公文写作基础知识

公文的概念和特点:公文即公务文件,是国家机关级其他社会组织在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形成有具有法定效用和规范格式的文件。特点有:

1.作者的法定性;所谓的作者法定,就是指依据宪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章程成立

的,并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职能权利和担负一定的义务、任务的机关、组织或代

表机关组织的领导人。也就是说,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人民团体、

企事业单位及其他法定的社会组织才有权制发公文。以领导人的名义发文,在个

人名字前面都应冠以机关的名称与职务,代表他所在的机关来发文的。

2.效力的权威性;

3.内容的公务性;公文不管是别人代拟的还是领导者自拟都只能是为了“公务活

动”而创制。

4.体式的规范性;

5.制发的程序性;公文制发程序一般包括草拟、审核、签发、复核、缮印、用印、

登记、分发等步骤。

6.创制的时效性。

公文的分类

根据公文形成和作用的活动领域,分为通用公文和专用公文两类

根据公文机密程度,分为对外公开文件、限国内公开文件、内部使用文件、秘密

文件、机密文件、绝密文件六类。

根据公文行文方向,可分为上行文、平行文、下行文三类。函是最重要的平行文。

凡是没有隶属关系的,机关不分大小,级别不论上下,一律视为平行关系。

根据处理时限的要求,可分为平件、急件、特急件三类。

根据公文制发机关的性质,分为法规文件、行政文件、党的文件三类。

根据公文内容的性质和作用,分为规范性文件、领导指导性文件、陈述呈请性文

件、知照性文件、记录性文件。知照性文件是指机关单位发布的需要周知或遵守,

以及各相关单位之间联系工作,通报情况所使用的公文。

从公文内容的性质和特点来划分:指挥性公文、规范性公文、报请性公文、知照性公文、

记录性公文。从公文内容处理要求分类,一是参阅性公文,二是承办性公文。

根据文件的发送目的,分为主送件、抄送件、批转件、转发件等。

根据公文来源分为两类:收文、发文。

公文的文种据《办法》的规定,国家行政公文有13种,据《条例》规定学党的机关公文有14者,各分别是:、

决定、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

命令、公告、通告、议案;

决定、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

决议、公报、指示、条例、规定。公文的文体是指公文写作中运用语言陈述事情、说明问题所采用的具体方法和特点,即公文的表达方式和语体特征。应用文体的一般特点:实用性、严肃性、程式性。

在公文的写作中,兼用叙述、说明和议论三种表达方式,并以说明为主。

公文的格式要素可公为眉首、主体、版记三部分。公文首页红色反线(含红线)以上的各要素统称眉首(包括公文份数序号、秘密等级、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

机关标识、发文字号、签发人等);公文红色反线以下主题词之间(含主题词)

各要素称为主体(公文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成文日期、公文生效标识、

附注),主题词以下各要素统称为版记(主题词、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印发日

期、页码)。

份数序号用阿拉伯数字顶格标识在版心左上角第一行。

秘密等级(秘密,机密,绝密)标注在版头右上角第一行,两字之间空一字;

如要同时标识秘密等级和秘密期限,使用“★”号隔开两者,且秘密等级两字

中间不在空一字。“★”号前为密级。没有标识密级的,绝密,机密,秘密的保

密期限按30年、20年、10年认定。

版头是发文机关的标识,我国目前使用的公文版头有以下三种:

1.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文件”两字组成,以大字套红居中,印在

首页上端,约点图文区面积1/3—2/5。俗称“大版头”。

2.由发文机关全称或雾规范化简称加圆括号标注文种名称,俗称小版头。

3.若发文的主要机关印有发文机关全称的公函纸,以公函纸的发文机关全称作为

版头。

发文机关即公文的作者,发文机关应写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的简称。同级政府、政

府各部门、上级政府部门与下一级政府是同级关系可以联合行文。行政机关联合

行文,一种处理方式是主办机关排列在前,原则上文头、文号都用主办机关的,

落款处几家单位都要落款并盖印;另一处理方式是几家单位联合印制红头文件,

但发文号原则上用主办机关的。

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年度、顺序号三部分组成,位于标题右上侧。发文年

度用六角括号括入。年份用全称,序号不标虚位,不加“第”字。

例:国办发〔2013〕10号。

签发人,是指最后审定文稿、签字印发的机关领导人。签发人与签署不同。签署

是某些需要以本机关行政首长名义发布的公文,由其签名或加盖签名章后才

能发出。签发人则有两种情况:一是指机关负责人在审定文稿后签上姓名表示同

意印发;二是报送上级机关的请示,报告等,必须注明签发人,上行文都应在公

文首页标注签发人。签发人的姓名署于版头红线之上发文字号右侧。

红色反线标画在发文字号之下,长度与版心等宽。

公文标题位于红色反线下居中的位置,如一份公文没有眉首,标题置于公函纸

首端机关名称下的红线稍下居中位置。公文标题由发文机关名称、公文主题(事由)、文种三部分构成。拟写公文标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批转或转发公文的标题,一般由批转或转发机关名称、被批转或转发的公文标题、文种三部分组成。,同时应除批转法规性文件加书名号外,均不对原标题加书名号。

2.事同应当简明确切地概括公文的主要内容。

3.在拟写标题时,一定要准确选定和标明文种,不能自造文种。

4.标题排列要对称,美观,除字数少的一行字标题外,两行以上的可排成宝塔形,也可排成长短一到的双平行或三平行形。

5.公文标题中除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以外,一般不加标点符号,标题过长或中间要停顿的,可以用空格或换行的方式表述。

6.公文量基本的标题形式是“三项式”。

主送机关是对公文负有主办或答复责任的机关。除了直接面向社会发布的公文外,主送机关一般均应当在正文之前标题左下方,无论一行或多行,均靠左顶格书写。如果主送机关过多使公文首页不能显示在首页时,可将主送机关名称移至版记部分主题词下,抄送之上。请示的公文,应坚持主送一个机关的原则,不能多头主送,除特殊情况外,不得越级请示。、

正文是公文的主体,是反映公文具体内容的部分,正文紧接主送机关之后,每自然段左空两格书写。正文结构一般可发为导语、主体、结语三个部分。导语部分写作一般有依据式(即简要说明发文的依据,通常用“据”、“根据”、“按照”、等介宾结构开关)、目的式(开宗明义说明发文的目的,通常使用“为”“为了”等介宾结构)、原因式(通常用简洁的语言,以说明,叙述或夹叙夹议的方式开头)。正文是公文最主本的部分。也是写好公文的关键和难点所在。结语是正文的结尾。上行文一般以“以上意见当否,主批示”“妥否,请批复”或“以上报告,请审阅”等;平行文的结语一般用“专此函达”“敬希函复”、“特此函告”等。下行文一般用“此令”、“此告”、“希遵照办理”、“希贯彻执行”等。

附件是正文的补充材料或参考材料,是公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所有的公文都有附件。常见附件有两类:一是发布命令和发布通知等发布、印发、转发、批转的公文。附件实质上是主件,而形式上的主件实际上只起报送、发布、按语、转发、函告作用。另一类是对正文的补充、说明或是正文的参考材料。常见有:图表、统计表、凭据等。

公文生效标识公文印章盖于公文右下端落款处,上不压正文,下要骑年盖月。党的文件,有特定版头的普发性文件不加盖发文机关印章。这是与国家行政机关公文的一大不同之处。

主题词必须在公文主题词中选用主题词。主题词表有13类751个主题词。附表有2类298个主题词。词表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对主题词区域分类;第二层是类别词,即对主题词的具体分类;第三层是类属词。主题词标引的顺序是先标号,后面是词目,各词目间应有一个字的间距。

抄送机关是指除主送机关外的其他需要告知公文内容的有关机关。抄送机关位于主题词下方位置,用与图文区行长的横线与主题词隔开,左右空一字,用3

号仿宋体字标识“抄送”,抄送后标冒号,抄送机关之间用逗隔开,回行时与上一行的抄送机关对齐。在最后一个抄送机关后标句号。

版记中的反线:主题词、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之下均加一条黑色

事业单位行政管理综合基础知识点记忆大全

事业单位考试行政管理知识点记忆大全 11911年美国泰勒发表《科学管理原理》一书,首次提出“科学管理”概念。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较早提出行政学概念的,是德国学者史坦因,他于1865年撰著了《行政学》一书2 政府职能的含义 亦称行政职能, 是国家行政机关, 依法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 3 政府职能的重要地位 a. 政府职能体现了公共行政的本质要求 b. 政府职能是政府机构设置的根本依 据 c. 政府职能转变是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关键 d. 4----政府的基本职能 1. 定义:依据政府管理的事务性质横向划分的政府职能称为政府的基本职能。 2. 内容:a. 政治职能(包括军事保卫、外交、治安、民主政治建设 b. 经济职能(宏观调控、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市场监督 c. 文化职能(发展科学技术、教育、文化事业、卫生体育的职能 c. 社会职能(调节社会分配和组织社会保障、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促进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提高人口质量,实行计划生育 政府的管理运行职能5-- 可分为: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和控制职能 7 我国自然环境的特点对政府行政管理工作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1树立环境意识,保护生态平衡; (2合理开发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8 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容: 1. 政府职能的外部转移(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之间 2. 政府职能的系统转移(或叫内部转移,是政府内部重划分职能 3. 行政管理方式的转变(包括工作方式、工作作风、运行程序等 9---- 10----政府机构的含义 广义:是指国家的立法、司法、行政机关等所有国家机构的总称。狭义:国家行政机关11----政府机构与非政府机构的关系 注意区分政府机构与其它机构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1. 国家机构:国家机构包含政府机构。 2. 政党组织: 3. 群众组织:如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村委会、居委会 4. 事业单位(因为不以行政管理为主要职责,因而不属于政府机构:如地震局、气象局12----机构编制管理 1. 领导体制: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2. 管理机关:党中央、国务院设立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 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设机构编制委员会。. 3. 主要任务:a. 职能管理:“三定”-定职能、定机构、定人员编制 b. 机构管理 c. 人员编制管理:即人员总额、人员结构、领导职数、职位配置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结合事业单位的工作特点,主要考察应试者所掌握的法律基础知识、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科技基础知识、公民道德建设和时事政治方面的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总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题型为单向选择题、多向选择题、是非判断题等客观性试题。试题中法律、应用文写作、科技基础、公民道德建设、时事政治各部分所占比例约为30%、25%、25%、10%、10%。 第一部分法律基础知识 1、法学概论:①.法的一般原理;②.法的创制;③.法的实施。 2、宪法:①.宪法的含义和产生与发展;②.国家性质;③.政权组织形式;④.国家结构形式;⑤.经济制度和两个文明建设.⑥.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⑦.国家机构。 3、民法:①.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理;②.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③.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 ④.物权与所有权;⑤.债权;⑥.侵权行为;⑦.知识产权;⑧.诉讼时效。 第二部分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 1、应用文基础知识:①.应用文概述;②.应用文特点;③.应用文的作用;④.应用文分类、撰写;⑤.公文的一般文体与结构; 2、常用公文的写作要点:①.规范性公文的撰写;②.常用的几种公文撰写:如决定、报告、请示、通知、通报、函等;③.常见几种行政事务应用文的撰写:如:计划、总结、简报、述职报告等。 第三部分科技基础知识 这一部分测试应试者对国内和当今世界的科技动态和科技信息的常识性了解情况。测试内容包括信息科学技术、生物技术、能源科学技术、空间技术、农业高科技技术的基本特点、作用及发展趋势。应试者应当了解上述新科学技术的核心研究内容与特点、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地位和作用、领域内的重大科技成果、发展趋势。第四部分公民道德建设 1、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针; 2、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 3、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道德规范; 4、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 5、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四部分时事政治 主要考查应试者对时事政治的了解,考试内容涉及近一年来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时事。

完整word版,事业单位考试综合管理类专业知识重点

综合管理专业知识重点 第一部分管理知识 1.目标应该设定在5个以内。 2.高层管理人员的管理幅度通常以4-8人合适。 3.管理者首要职能是计划。 4.组织的三个基本要素:目标、部门、关系。 5.组织结构设计的主题阶段:组织结构的框架设计。 6.决策的关键是选择。 7.决策的原则是满意。 8.从决策的起点看,决策可以分为初始决策和追踪决策。 9.系统的特征:集合性、层次性、相关性。 10.现代决策的特征:目标性、选择性、满意性、动态性、可行性、过程性。 11.追踪决策是一种非零点决策。 12.管理的程序化是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13.对管理对象中的各级人员的基本行为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有效的管理,最限度的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这是管理的人本原理中的行为原则。 14.在决策目标时需要运用差距原则。 15.现代管理的社会心理方法的基本特点是针对性。

16.最常用的综合控制方法:总预算、损益控制、投资回收率、企业自我审核。 17.控制的特点:系统性、动态性、层次性。 18.系统原理的三个特征:目的性、整体性、层次性。 19.责任原理的内容:明确每个人的职责、权限委授合理、奖惩要分明。 20.在选择最优化决策是所遵循的“两最”原则是指“获利最大,损失最小”、“可靠性最大,风险性最小” 21.领导情境理论(领导权变理论)包括: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费德勒权变模型、路径-目标理论。 22.领导行为理论包括:温勒的三种极端的领导风格、领导行为四分图理论、领导方格理论。 23.领导特性理论包括:六类特质论、十三种特性理论、十大条件论。 24.根据管理社会属性,管理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 25.管理自然属性——生产力、共同劳动、分工协作。 26.预测的主要方法:回归分析方法、实践系列分析方法、后悔值法。 27.韦伯认为一切社会组织的基础:权威等级、行政制。 28.全面质量管理(TQM):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为基础,本质是由顾客需求和期望驱动企业不断改进的管理理念。包含三层含义:全面的管理、全过程的管理、全员的管

2020年事业单位综合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2020年事业单位综合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事业单位知识选择题 1、我国到了明朝已形成完备的科举考试制度,共分四级,四级考试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 A、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B、乡试——会试——院试——殿试 C、乡试——会试——殿试——院试 D、院试——会试——乡试——殿试 【答案】A。解析:到明朝,我国科举考试已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故本题答案选A。 2、汽车轮胎上的沟纹主要作用是( )。 A、不会打滑 B、排除雨水和泥水 C、增加车身的缓冲 D、增加与地面的摩擦 【答案】D。解析:汽车轮胎上的波纹主要是通过增大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可以避免雨天轮胎打滑。故本题答案选D 3、在一个温度恒定的室内,你赤脚站在瓷砖上觉得比站在棉花上冷,是因为( )。

A、棉花温度较高 B、瓷砖导热较快 C、身体的错觉 D、瓷砖温度较低 【答案】B。 4、目前,我国省级政府都陆续建立了政务微博,这从一个视角折射出我国政府管理和服务的模式正在发生着深刻的转变,这种转变的根本目的在于( )。 A、强化政府管理职能 B、提高政府为人民服务的水平 C、增强政府的公信力 D、提高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热情 【答案】B。解析:政府的这一转变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表现,是要从单纯的管理型政府行政向以满足公民和社会需求为宗旨的服务型政府行政转变,即要从公民的利益和意愿出发,致力于提供公平公正的、优质高效的、多样化的公共服务,其根本目的就是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故本题答案选B。 5、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最直接、最广泛的方式是( )。 A、政治表达

重庆市事业单位考试《管理基础知识》复习题(文字版)修正版

管理基础知识练习(第一章至第六章)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管理的基本职能主要指:计划、组织、领导、( C )。 A.沟通 B.协调 C.控制 D.指挥 2.在现代社会中,按公共领域和非公共领域及其主体组织形式,社会管理可分为公共管理和( A )。 A.企业管理 B.经济管理 C.社会管理 D.法律管理 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管理活动应以( D )为导向,以经济理性为最大原则。 A.公众利益 B.目标 C.法律 D.市场 4.儒家思想的核心反映的是( A )。 A.仁、义、礼、智、信 B.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C.以和为贵 D.性恶论 5.管理者面临的内部环境,是指组织性质、( A )。 A.人员状况 B.生产力水平 C.制度 D.法规 6.从管理工作的领域宽度及专业性质的不同,可以把管理人员分为综合管理人员与( C )。 A.开发人员 B.生产人员 C.专业管理人员 D.营销人员 7.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对各种技能要求程度不同,但( B )则同等重要。 A.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 D.管理技能 8.较早将科学方法应用于管理实践并进行了理论概括,成为科学管理启蒙者的人是( C )。 A.亚当·斯密 B.罗伯特·欧文 C.查尔斯·巴贝奇 D.亨利·普尔 9."科学管理之父"泰勒的代表作是( C )。 A.《国富论》 B.《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C.《科学管理原理》 D.《机器与制造业经济学》 10.按决策目标的影响程度不同,决策可分为( A )。 A.战略战术性决策 B.程序化、非程序化决策 C.确定型、风险型决策 D.个人、群体决策 1l.决策的基本前提是( D )。 A.拟定备选方案 B.分析方案 C.选择方案 D.确定目标 12.决策盈亏平衡点法是指在一定的销售量下,企业的销售收入( C )。 A.小于总成本 B.大于总成本 C.等于总成本 D.参考成本价 13.不确定型决策方法主要有保守法,冒险法和( D )。 A.主观概率 B.大中取大法 C.大中取小法 D.折中法 14.一个人承受心理压力的过程包括三个阶段:惊恐阶段,抗拒阶段和( D )。 A.狂躁阶段 B.抑郁阶段 C.无望阶段 D.力竭阶段 l5.群体决策的缺点主要体现在消耗时间长,少数人说了算,屈从压力。( A )等方面。 A.责任不清 B.方案太多 C.意见太多 D.认知能力差距大 16.从职能空间对计划进行分类,可以将计划分为业务与财务计划、( D )。 A.战略与战术性计划 B.长期与短期计划 C.指导性计划 D.人事计划 17.根据计划内容明确性标准,可将计划分为具体性计划和( B )。 A.业务计划 B.指导性计划 C.财务计划 D.程序计划 18.按决策问题的重复程度不同,可分为程序化决策和( D )。 A.例行决策 B.常规决策 C.定型决策 D.非程序化决策 19.按决策条件的可控程度划分,可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决策和( A )。 A.不确定型决策 B.程序化决策 C.非程序化决策 D.常规决策 20.根据实践结果,对初始决策作出相应的调整或改革使决策合理,这是决策( D )。 A.满意原则 B.系统原则 C.比较选优原则 D.反馈原则 21.决策者既希望行动轰轰烈烈,又顾虑成本开支巨额投入,这是一种( D )心理压力。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得失冲突 D.趋避冲突 22.参与决策是削弱和( B )集权式领导的手段。 A.牵制 B.制衡 C.抵制 D.反对 23.择案规则就是( D )选定最终决策方案的程序和方法。 A.主要部门 B.上级领导 C.决策个体 D.决策群体 24.组织是管理的职能,它包括组织设计、人员配备、组织结构、( D )。 A.组织机构 B.组织类型 C.组织原则 D.组织文化 25.目标一致性是组织的主要标志,也是组织形成的( B )。

事业单位综合知识笔试题目及答案

事业单位综合知识笔试题目及答案 复习最有效的方法是洞察命题规律,然后有针对性的进 行强化练习,这样才能将重要考点牢牢掌握,有效提高考试分数。接下来要给大家分享的是事业单位综合知识笔试题目及答案,欢 迎大家的借鉴阅读! 1、《行政许可法》第46条规定,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 行政许可事项,行政机关应当向社会公告,并举行听证会。由此 可见( )。 A、注重公民的基本民主权利 B、我国人民直接管理事务 C、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到了具体的体现 D、社会主义民主是全民的民主 2、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依据法律、法规、规章 的规定进行,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行政机关不得作出损害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义务的决定。这主要体现了依法行政的哪项要求?( ) A、合法行政 B、合理行政 C、程序正当 D、诚实守信 3、根据我国的著作权取得制度,下列哪一项的内容符合 我国公民著作权产生的情况?( ) A、随作品的发表而自动产生 B、随作品的创作完成而自动产生 C、在作品上加注版权标记后自动产生

D、在作品以一定的物质形态固定后产生 4、A的叔叔写信告诉A将送给他一台电脑,A没有作任何表示,A的叔叔随后也没有送电脑给A。A和B结婚后,A的叔叔专门购买了电脑,并托人带过来给A,也未作任何说明。依照法律的规定,这台电脑应当归( )。 A、属于A的婚前个人财产 B、属于婚前取得,但归A、B 共同所有 C、属于A、B的夫妻共同财产 D、由法院判定其归属 5、甲和乙于1998年登记结婚,婚后甲同丙做生意。甲与乙曾就二人之间的财产订立了一个协议,协议约定甲做生意的一切收益归甲个人所有,同样,如果出现亏损也由甲一人承担,但丙对这一协议并不知道。后甲因生意失败欠下丙50万元。则此债务如何处理?( ) A、不清偿 B、用甲和乙的共同财产清偿 C、用甲的财产清偿 D、用乙的财产清偿 6、一个组织是由一个精干的核心组织通过建立以合同为基础的业务关系网络组建而成,这种组织结构类型属于( )。 A、矩阵型组织结构 B、事业部制组织结构 C、虚拟网络型组织结构 D、委员会型组织结构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C。解析:听证的权利并不是我国公民的基本民主权利,故A项表述错误。我国人民不是直接管理事务,而是选举代表管理事务,B项说法错误。我国的民主具有广泛性但并不是全民的民主,D项表述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C。

2019年事业单位考试管理知识试卷及答案

2019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管理专业知识试卷及答案 一、判断题(对下列命题作出判断,正确的在答题卡相应题号后涂A,错误的涂B。全部涂A或B,均计为0分。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 1.在管理实践中,管理的四种职能一般是按顺序履行的,即计划、领导、组织、控制。() 2.管理的本质是领导。() 3.直线职能制最直接体现了管理劳动专业化分工的思想。() 4.目标设置是目标管理的核心。() 5.一般说来,目标制定要略低于执行者能力水平。() 6.法约尔被称为“管理过程理论之父”。() 7.泰勒被称之为“组织理论之父”。() 8.员工保险属于奖酬激励。() 9.管理产生的萌芽阶段是指自人类有集体劳动到18,世纪。() 10.经济学是“管理科学”理论的基础。() 11.在分工明确的企业中,任何对组织关系的调整都只能发生在企业的某个局部部分。() 12.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和水平,是完成企业经营目标的关键。() 13.员工招聘是指企业到外部寻找、吸引那些有能力、又有兴趣到本单位任职的人,并从中选出适宜人员予以录用的过程。() 14.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是逐渐上升的,但可能会产生跳跃。() 15.企业是生产经营单位,其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应着重在使用。() 16.控制的过程一般都包括三个基本环节的工作:一是确定标准;二是衡量绩效,三是考核奖惩。() 17.究竟采取扁平型或是高层型组织结构,主要取决于组织规模的大小和组织领导者的有效管理幅度等因素。因为在管理幅度不变时,组织规模与管理层次成正比。规模大,层次多,则呈高层型结构;反之亦然。() 18.管理的基本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19.大批量生产的企业生产专业化程度较高,产品品种少,主要进行标准化生产,对职工技术要求相对较低,适于采用分权式组织形式。() 20.企业要顺利运转,必须根据经营目标,对各生产要素进行统筹安排和全面调度,使各要素间能够均衡配置,各环节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这里的统筹安排和全面调度就是组织,它需要管理者的管理行为来执行。() 21.管理与社会生产和公共生活相伴而生的特性就是管理的特殊性。() 22.管理具有目标性,成为现代管理中目标管理方式的重要依据。() 23.环境是组织生存的土壤,它既为组织活动提供条件,同时也对其起制约作用。() 24.政治环境包括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执政党的性质,政府的方针、政策、法令等。()

事业单位考试综合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试题汇编 试题1: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A: 人民的利益B: 最大多数人的利益 C: 党的利益D: 国家的利益 答案: B 试题2:不属于家长制管理方式特征的是:() A: 终身制B: 组织内部权力集中于最高领导人手中 C: 办事无章可循、无法可依D: 有明确的分工和明确规定的职权等级 答案: D 试题3: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不同点是:() A: 自然规律是由客观物质力量决定的,社会规律是由人们的思想动机决定的B: 自然规律没有阶级性,社会规律在阶级社会具有阶级性 C: 自然规律是自发实现的,社会规律要通过人们的有意识的活动才能实现D: 自然规律存在于自然界,社会规律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了人类社会之后才产生的,它存在于人类实践活动之中 答案: CD 试题4:马克思指出,扩大再生产过程中的追加资本,“是资本化的剩余价值。它一开始就没有一个价值原子不是由别人的无酬劳动产生的”。这句话表明:() A: 追加资本来源于资本家的劳动积累B: 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

源泉 C: 资本主义生产实质是剩余价值生产D: 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 答案: D 试题5: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A: 资本各部分有不同的实物形式B: 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增值过程中起不同的作用 C: 资本各部分价值转移的方式不同D: 资本各部分的流通速度不同 答案: B 试题6:资本家竞相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动因是:()A: 降低劳动力价值B: 追逐超额剩余价值 C: 求得绝对剩余价值D: 获取相对剩余价值 答案: B 试题7: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具体内容是:() A: 中国共产党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B: 中国共产党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 中国共产党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D: 中国共产党要切实代表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 答案: ABC 试题8:在下列现象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有:() A: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 政治法律制度 C: 国家政权D: 社会意识形态

事业单位综合知识题库及答案

事业单位综合知识题库及答案 事业单位需要接受党委和政府的领导,设置党组或者党委会,而招考内容是综合知识,以下是由整理关于事业单位综合知识题库及答案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事业单位综合知识题库及答案(一) 1、下列不属于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是( )。 A、指南针 B、火药 C、中药 D、印刷 2、我国首艘航母命名为( )。 A、大连号 B、辽宁号 C、青岛号 D、福建号 3、《论语》记录的是( )言行。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荀子 4、我国以画马著称的国画家是( )。 A、徐悲鸿 B、齐白石 C、李可染 D、黄胄 5、所谓彩色木刻画就是用木刻套印的方法印成画幅,人物、花鸟、山水差不多跟中国画画家笔下的真迹一模一样。我家里挂着一幅新罗山人的花鸟画,一块石头前伸出一枝海棠,三个红胸鸟停在枝上,上下照应,瞧那神色,像是正在那里使劲地叫呢! 文中加粗字,运用不恰当的是( )。 A、所谓 B、差不多 C、照应 D、神色 6、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量体栽衣甚嚣尘上 B、提纲挈领落华流水 C、恼羞成怒腹背受敌 D、礼仪廉耻里应外合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C。解析: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故本题答案选C。 2、【答案】B。 3、【答案】A。解析:《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故本题答案选A。 4、【答案】A。 5、【答案】D。解析:神色指神情、脸色,通常和喜、怒、哀、乐等抽象名词搭配,不和喊、叫搭配,使劲地叫呢是一种姿态,所以此处应用神态。 6、【答案】C。解析:A项中的量体栽衣应改为量体裁衣B 项中的落华流水应改为落花流水D项中的礼仪廉耻应改为礼义廉耻。由此可知,正确答案为C。 事业单位综合知识题库及答案(二) 1、下列不属于法律行为的是( )。 A、张某和王某登记结婚 B、李某立下遗嘱 C、原本拟参加竞买的周某在拍卖即将开始时突然放弃

重庆事业单位考试管理基础知识背诵版

重庆事业单位考试管理基础知识背诵版 第一章管理概述 第一节管理的概念与特点 一、管理概念:管理就就是管理者这在一定的环境下,为了实现特定组织 的目标,动员与运用有效资源而进行的计划、组织、领 导、控制等社会活动。 1、管理的主体就是管理者。 2、管理主体的形式:个人形式、集体形式。 3、管理的出发点与归宿:实现特定的目标。 4、管理的环境:外部环境(自然环境:生产力水平、自然资源状况;社会环境:社会文化、制度、法律、政策)、内部环境(组织性质、人员状况)。 5、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二、管理的特点 (一)两重性 1、管理的一般性与特殊性。 一般性(自然属性):生产力与社会化大生产相关联。 特殊性(社会属性):生产关系与社会制度相关联。 2、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艺术性:即实践性,管理活动对于“度”的把握,创造性活动。 (二)目标性 1、组织的共同目标; 2、目标具有大小层次性; 3、具有时间跨度; 4、多元价值性(盈利、地位等)

(三)组织性:组织在管理中起关键枢纽的作用,组织就是管理的核心要素 (四)创新性 创新性的来源:条件与环境的变化,管理因素的发展变化、管理方式的深化更新。 第二节管理职能与类型 一、管理职能 (一)三种学说 【法】法约尔:计划、组织、协调、指挥、控制 【美】孔茨: 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 【美】古利克:计划、组织、人事、沟通、协调、指挥、控制【七种,古七—鼓气】 (二)四个基本职能 1、计划(做什么):活动条件研究、制定业务决策、编制行动计划。 2、组织(怎么做):设计组织、人员配备、组织变革。 3、领导(靠什么做):激励下属、指导活动、有效沟通、解决冲突。 4、控制(如何做得更好及做得如何):衡量工作业绩、发现偏差、采取矫正措施。 二、管理职能发展:决策、创新、协调。 三、管理类型:按照公共领域与非公共领域及其主体组织形式,分为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 (一)公共管理:以公共组织为依托,运用公共权力为实现公共利益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特点: 1、以公共利益为实现目标。管理公共性事务、供给公共产品(有形:国

事业单位考试综合知识要点

我国立法基本原则:1从本国实际出发与借鉴外国有益经验相结合2法制统一3稳定性与变动性相结合4对法的解释必须由有权的国家机关进行 法律适用的基本要求:准确、合法、及时。基本原则: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2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3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4实事求是,有错必纠 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坚持共产党领导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人民政协基本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1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2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哥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人民行使国家权利的机关3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4全国人大会和地方各级人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人民代表大会在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作用:1是代表和反映民意的主要渠道2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主要途径3是政府权威合法化的源泉4是实现国家整合的有效组织形式4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机制 影响国家结构形式的因素:领土构成、民族构成、政治,经济和历史文化构成 邦联:是几个独立的国家为了一定的目的而结合成的比较松散的国家联合。没有统一的宪法,各成员国保留自己的主权;联邦议会或成员国首脑回忆是协商机关,其决议需经成员国认可方有约束力;可以自由推出;不是典型意义上的国家结构形式。 联邦:是两个或多个成员国组成的复合制国家。 一国两制基本内容:1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2特区政府享有高度自治权(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经济制度内容:1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2实行按闹分配原则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3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4公共财产、私有财产都受法律保护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考什么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考什么 公共基础知识的考试内容一般包括政治、经济、法律、时事、科技人文、行政管理、公文等。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考试综合知识就是公共基础知识,要根据具体的考试而看,例如福建与四川的综合知识考试内容既包括公共基础知识又包括职业能力测试。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重点 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 2、毛泽东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4、当代中国的政府与政治:中国的国体与政体、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公共行政、公共政策、公共服务。 5、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价值取向、道德修养、行为规范。 6、法律知识:法学基础理论、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及行政诉讼法等(报考全省法院、检察院系统法律专业职位的加试内容,包括上述范围及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知识)。 7、语文基础知识和公文写作:汉字、词汇、语法、修辞、文学常识,党政机关公文基本知识、常用公文写作、常用事务文书写作、公文处理。 8、经济知识和科技知识:微观经济、宏观经济、国际经济、金融经济、产业经济,科技创新、科学前沿、科技常识。 9、历史知识: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现代史。 10、其他知识:最新的时政知识。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题型 一般包括单选、多选、判断等客观题型为主,但是目前很多省份公基的考试形式已不再是单纯的客观题型,多数倾向于公基+材料写作的形式,像湖北、江苏、河北等地的考试中,公基里政治、法律等内容也出现了主观题的形式,比如案例分析、简答、简析等题型。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怎么复习 在备考公共基础知识的过程中,由于考试科目很多,建议考生提前拟定一个详细的复习计划,计划内容应该包含公共基础知识中的各个学科门类。在各个具体学科复习过程中,首先是分析历年真题,其次是从头到尾梳理理论框架,再次是在历年真题和框架的基础上找出重点和难点,进行重点复习,最后是习题训练。习题训练建议先按照每个模块进行专项练习,临考前一周再做模拟卷,体验真实的考试状态。

2020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管理基础知识复习题120题及答案

2020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管理基础知识复习 题120题及答案 1.关于刚性管理的优缺点的理解,以下( )是正确的。 A.刚性管理不易于维持组织正常的工作秩序 B.刚性管理不便于考核 C.刚性管理方法以"社会人"、"复杂人"等人性假设为基础 D.刚性管理激发员工主动参与管理、参与决策 2.关于柔性管理的优缺点的理解,以下( )是正确的。 A.柔性管理满足员工的高层次需要,能深层次地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增强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 B.柔性管理不利于组织内部形成集体主义和相互协作的精神,一不利于对种种失范现象形成一种"防患于未然"的机制 C.柔性管理有严格的职责分工不容易形成冲突 D.柔性管理有明确的工作标准 3.关于柔性管理的优缺点的理解,以下( )是正确的。 A.柔性管理便于协调员工个体之间以及员工与组织之间的关系;易于维持组织正常的工作秩序

B.柔性管理将降低组织活动的灵活性,影响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协调 C.柔性管理不能深层次地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不能增强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 D.柔性管理有利于组织内部形成集体主义和相互协作的精神,有利于对种种失范现象形成一种"防患于未然"的机制 4.关于柔性管理的优缺点的理解,以下( )是正确的。 A.柔性管理缺乏严格的工作职责分工,容易形成冲突 B.柔性管理造成了员工的惰性,使员工一味只求完成分内的工作 C.柔性管理降低组织活动的灵活性,影响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协调 D.柔性管理中员工缺乏主动参与管理、参与决策的意识,自律自控能力低,限制了其积极性和创造性 5.关于刚性管理的优缺点的理解,以下( )是正确的, A.刚性管理满足员工的高层次需要,能深层次地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增强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 B.刚性管理使员工挖掘其潜能,发挥其天赋,做出超常的工作成就 C.刚性管理由于不完善的规章制度,工作中难免出现矛盾和冲突 D.刚性管理中工作绩效不易考核、评估

事业单位招考综合知识试题及答案

事业单位招考综合知识试题及答案 综合基础知识考试内容包括事业单位管理与改革及相关热点、时政热点、法律常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知识,以下是由整理关于事业单位招考综合知识试题及答案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事业单位招考综合知识试题及答案(一) 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可以( )。 A、向行政机关提起行政复议 B、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仲裁 C、向行政机关提起行政诉讼 D、向行政机关提起行政裁决 2、某市政府决定停止三轮车营运,并对因此遭受损失的车主给予一定补偿。市政府的决定体现了行政许可法的( )。 A、法定原则 B、诚信与信赖保护原则 C、均衡比例适度原则 D、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3、甲,不满14周岁。因受他人指使扰乱学校秩序而违反了行政法律规范。根据《行政处罚法》规定。对甲将( )。 A、从轻处罚 B、减轻处罚 C、免于处罚 D、不予处罚 4、下列制度中,主要目的在于行政公正原则的是( )。 A、回避制度 B、简易程序制度 C、时效制度 D、罚缴分离制度

5、赔偿的最重要方式是( )。 A、赔礼道歉 B、返还财产 C、恢复原状 D、支付赔偿金 6、某事业单位会计甲某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单位公款10万元经商,半年后归还。则甲某的行为( )。 A、应定挪用公款罪 B、应定贪污罪 C、应分别定挪用公款罪和贪污罪,实行数罪并罚 D、不以犯罪论处,给予行政处理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A。解析:根据《行政复议法》第2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行政机关提出行政复议申请,行政机关受理行政复议申请、作出行政复议决定,适用本法。故本题答案为A。 2、【答案】B。解析:《行政许可法》第8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受法律保护,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行政许可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修改或者废止,或者准予行政许可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变更或者撤回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由此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财产损失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给予补偿。 3、【答案】D。解析:《行政处罚法》规定:不予处罚的情节有:

事业单位考试试题知识点归纳

事业单位考试试题知识点归纳 《历年真题详解汇编》 2009年 单选题第18题 行政行为的分类 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及法律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权力的组织(以下统称行政主体)依法行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直接或间接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不同类别的行政行为,对于行政机关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明晰其分类,对于提高档案行政执法人员对执法行为性质的认识、规范执法形式、完善执法程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依据不同的标准,可对其做以下分类: 一、行政立法行为与行政执法行为 以行政权作用于法律规范的方向不同为标准可将行政行为分为行政立法行为与行政执法行为。行政立法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制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行政行为,如国家档案局制定部门规章的行为;行政执法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将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适用于具体组织和个人的行政行为,如档案行政处罚行为。 二、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 以是否针对特定的对象、是否具有普遍约束力为标准可将行政行为分为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抽象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针对不特定管理对象做出的、具有普遍约束效力的行政行为,如某县档案局制定发布关于做好“三农”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的行为;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针对特定管理对象做出的、影响相对方权益的具体决定或措施的行政行为,如某省档案局对携带档案出境的审批行为。按照目前的法律规定,抽象行政行为是不可诉的,而具体行政行为则是可诉的。 三、要式行政行为与非要式行政行为 以做出是否必须具备法定形式为标准可将行政行为分为要式行政行为与非要式行政行为。要式行政行为是指必须具备某种特定形式或遵守特定程序才能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政行为,如档案规章的公布行为;非要式行政行为是指不需具备特定形式或遵守特定程序,只要行政主体针对具体情况采取了适当的方式即可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如汶川地震灾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抢险中发布即时口头命令的行为。

四川事业单位《综合知识》笔试复习大纲

四川省省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综合知识》笔试复习大纲 本大纲供参加四川省省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非中小学教师岗位、非卫生事业单位卫生专业技术岗位工作人员公共科目考试——《综合知识》笔试的考生复习参考。请考生重点掌握以下知识内容。 《综合知识》笔试的题型包括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简析题和案例分析(含阅读分析)题五类。 第一部分法律 一、宪法 (一)宪法的概念、特征、本质、作用和宪法监督 (二)我国的国体和政体,我国的统一战线和政治协商制度(会议),国家的标志和国家的结构形式,我国 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特别行政区制度 (三)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四)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基本概念,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我国公民行使权利的基本原则等 (五)我国的国家机关性质、地位、产生、任期、职权等 二、民法 (一)民法的概念、基本原则和调整范围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三)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特征、分类、有效要件,无效的民事行为,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和效力未定的民事行为,代理的概念、特征、种类及代理权的行使,无权代理,表见代理 (四)物权与所有权的概念、特征和分类,所有权的内容,共有,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善意取得,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五)债的概念、特征及分类,债发生的原因,债的履行和终止,合同的概念、特征,合同的订立,格式合同,合同的效力,违约责任,缔约过失责任以及合同的担保 (六)知识产权的概念、内容和特征,著作权的概念、内容及保护,专利权的概念、客体、内容,专利申请原则及期限,商标权的概念、特征、取得、期限和保护 (七)人身权的概念、分类和保护方法 (八)财产继承权的概念与特征,我国继承制度的基本原则,继承权的取得、丧失和保护,法定继承与遗嘱继承,遗产的处理 (九)民事责任的概念、特征,一般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和民事责任方式,不承担民事责任和减轻责任的情形(不可抗力、正当防卫、紧急避险),关于责任主体的特殊规定,特殊侵权责任 (十)诉讼时效的概念、种类、中止与中断

事业单位综合知识精彩试题

事业单位综合知识试题一、判断题(每题1分) 1. 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2. 修改我国宪法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2/3以上的多数通过。() 3. 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由民法调整,但亲属间形成的财产共有和分配问题等横向财产关系则不属民法调整。() 4. 公平、诚实、信用原则是民法的基本原则。() 5. 我国《刑法》规定完全负刑事责任的年龄是年满16周岁。() 6.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抢夺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7. 以暴力、威胁或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司法部门依法追究行政、刑事责任外,劳动者也 可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8. 国家对机动车实行登记制度。() 9.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10.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11. 因为互联网是虚拟空间,所以公民网络行为可以不遵守社会公德规范。() 12. 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指的是职业道德。() 13. 长江横贯四川全省,宜宾以上称嘉陵江,宜宾至湖北宜昌河段又名川江或蜀江。() 14. 四川地理的概势是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呈现出“东高西低”、“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势大观。() 15. 四川东部盆地是全国日照最少的地区,西部高原则属全国光能丰富区之列。() 16. 为了避免频繁请示,减少公文行文的数量,应该尽量把需要上级批复的几件事写在同一份“请示”上。 17. 当作者与主要受文者存在不相隶属关系时,只能选取平行文。() 18. 在下行文中提出执行要求时,要使受文者不折不扣执行文件,应写作按照执行。() 19. 中共XX市纪律委员会公布关于杜绝腐败、严肃不正之风的有关规定,用通告。() 20. 所有公文都应在公文首页标注签发人。() 21. 所有的公文中,决定最具权威性和强制性。() 22. 聘用单位被撤销,受聘人员不愿服从新的工作安排时, 支 聘用单位要向被终止、解除聘用合同的受聘人员付经济补偿金。() 23.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不合格且不同意调整工作岗位,或者连续两年年度考核不合格的,事业单位提前30日书面通知,可以解除聘用合同。() 24.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要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基础。() 25. 对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员,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一定程序,可实行直接聘任、招标聘任、推选聘 任、委任等多种任用形。() 26. 《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的核心是坚持底线标准。() 27. 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运行模式,不具有独立的社会性质,因此可以说市场经济与社会性质没有关系。 () 28. 价格因素、竞争因素、供求因素、利率因素、工资因素等诸市场因素相互联系和作用,构成了统一的市场机制。() 29. 第一次科学革命始于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的创立,以牛顿完成自然科学第一次大综合为标志。() 30. 和谐文化的原则包括以人为本、统筹发展、基层文化、文化创新。() 二、单选题(每题1分)请开始答题: 1. 今天,手机、个人电脑、网站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主导,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每天的________ 生活中发

2020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汇总

2020公共基础知识考点汇总与梳理 公共基础知识主要测试应试人员对公共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履行公务员义务的必备能力和素质,以下整理了相关的考点给大家作为参考。 政治:主要测查应试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过程及主要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主要包括: 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党的建设理论; 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了解中国共产党建立社会主义的斗争及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程; 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及特色;学习理解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等重要会议精神、党和国家新时期的方针政策以及时事政治等。 【重点】马列主义基础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和国家新时期的方针政策以及时事政治等。 【复习建议】政治部分是考试中的绝对重点,必考,占分最高,这一部分要重点练习和记忆,特别是中特、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部分,是重点,同时有一定难度,这部分的题目要多做几遍,把握命题的规律。

经济:主要测查应试者对市场经济基本原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等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主要包括: 了解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及特征;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府宏观调控体系、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 认识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以及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对外开放的关系。 【重点】经济学基础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知识以及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 【复习建议】经济常识在近几年分值逐渐加大,与日常生活结合更加紧密。 法律:主要测查应试者对法学的基本理论、我国法律基础知识的了解以及法律在工作生活中的实际运用能力。 主要包括: 正确认识我国国家性质、经济制度、国家结构形式、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机构; 熟悉刑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商法等主要实体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理解刑事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经济领域的相关法律关系等; 了解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仲裁法等主要程序法及其实际运用。

管理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重庆事业单位)

管理基础知识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管理的基本职能主要指:计划、组织、领导、()。 A.沟通 B.协调 C.控制 D.指挥 2.在现代社会中,按公共领域和非公共领域及其主体组织形式,社会管理可分为公共管理和()。 A.企业管理 B.经济管理 C.社会管理 D.法律管理 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管理活动应以()为导向,以经济理性为最大原则。 A.公众利益B.目标C.法律D.市场 4.儒家思想的核心反映的是()。 A.仁、义、礼、智、信 B.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C.以和为贵 D.性恶论 5.管理者面临的部环境,是指组织性质、()。A.人员状况B.生产力水平C.制度D.法规 6.从管理工作的领域宽度及专业性质的不同,可以把管理人员分为综合管理人员与()。 A.开发人员 B.生产人员 C.专业管理人员 D.营销人员 7.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对各种技能要求程度不同,但()则同等重要。 A.技术技能B.人际技能C.概念技能D.管理技能 8.较早将科学法应用于管理实践并进行了理论概括,成为科学管理启蒙者的人是()。 A.亚当·斯密 B.罗伯特·欧文 C.查尔斯·巴贝奇 D.享利·普尔9."科学管理之父"泰勒的代表作是()。

A.《国富论》 B.《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C.《科学管理原理》 D.《机器与制造业经济学》 10.按决策目标的影响程度不同,决策可分为()。 A.战略战术性决策 B.程序化、非程序化决策 C.确定型、风险型决策 D.个人、群体决策 1l.决策的基本前提是()。 A.拟定备选案 B.分析案 C.选择案 D.确定目标 12.决策盈亏平衡点法是指在一定的销售量下,企业的销售收入()。 A.小于总成本B.大于总成本C.等于总成本D.参考成本价13.不确定型决策法主要有保守法,冒险法和()。A.主观概率B.大中取大法C.大中取小法D.折中法 14.一个人承受心理压力的过程包括三个阶段:惊恐阶段,抗拒阶段和()。 A.狂躁阶段B.抑郁阶段C.无望阶段D.力竭阶段l5.群体决策的缺点主要体现在消耗时伺长,少数人说了算,屈从压力。()等面。 A.责任不清 B.案太多 C.意见太多 D.认知能力差距大 16.从职能空间对计划进行分类,可以将计划分为业务与财务计划。()。A.战略与战术性计划B.长期与短期计划C.指导性计划D.人事计划17.根据计划容明确性标准,可将计划分为具体性计划和()。A.业务计划B.指导性计划C.财务计划D.程序计划18.按决策问题的重复程度不同,可分为程序化决策和()。 A.例行决策B.常规决策C.定型决策D.非程序化决策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