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任意角三角函数(2)

任意角三角函数(2)

任意角三角函数(2)
任意角三角函数(2)

第一节任意角和弧度制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知识能否忆起]

1.任意角 (1)角的分类:

①按旋转方向不同分为正角、负角、零角. ②按终边位置不同分为象限角和轴线角. (2)终边相同的角:

终边与角α相同的角可写成α+k ·360°(k ∈Z ). (3)弧度制:

①1弧度的角:把长度等于半径长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弧度的角.

②规定:正角的弧度数为正数,负角的弧度数为负数,零角的弧度数为零,|α|=l r ,l

是以角α作为圆心角时所对圆弧的长,r 为半径.

③用“弧度”做单位来度量角的制度叫做弧度制.比值l

r 与所取的r 的大小无关,仅与

角的大小有关.

④弧度与角度的换算:360°=2π弧度;180°=π弧度. ⑤弧长公式:l =|α|r ,扇形面积公式:S 扇形=12lr =1

2|α|r 2.

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

设α是一个任意角,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P (x ,y ),那么角α的正弦、余弦、正切分别是:sin α=y ,cos α=x ,tan α=y

x ,它们都是以角为自变量,以单位圆上点的坐标或

坐标的比值为函数值的函数.

(2)三角函数在各象限内的符号口诀是:一全正、二正弦、三正切、四余弦. 3.三角函数线

设角α的顶点在坐标原点,始边与x 轴非负半轴重合,终边与单位圆相交于点P ,过P 作PM 垂直于x 轴于M .由三角函数的定义知,点P 的坐标为(cos_α,sin_α),即P (cos_α,sin_α),其中cos α=OM ,sin α=MP ,单位圆与x 轴的正半轴交于点A ,单位圆在A 点的切线与α的终边或其反向延长线相交于点T ,则tan α=AT .我们把有向线段OM 、MP 、AT 叫做α的余弦线、正弦线、正切线.

[小题能否全取]

1.-870°的终边在第几象限( ) A .一 B .二 C .三

D .四

2.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点(3,-1),则角α的最小正值是( ) A.2π

3 B.11π6 C.5π

6

D.3π4

3.(教材习题改编)若sin α<0且tan α>0,则α是( ) A .第一象限角 B .第二象限角 C .第三象限角

D .第四象限角

4.若点P 在2π

3

角的终边上,且P 的坐标为(-1,y ),则y 等于________.

5.弧长为3π,圆心角为135°的扇形半径为________,面积为________.

典题导入

[例1] 已知角α=45°,

(1)在-720°~0°范围内找出所有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β;

(2)设集合M =?

??

?

??x ??

x =k

2

×180°+45°,k ∈Z , N =?

???

??x ??

x =k

4

×180°+45°,k ∈Z ,判断两集合的关系 .

以题试法

1.(1)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①-3π4是第二象限角;②4π

3是第三象限角;③-400°是第四角限角;④-315°是第一象

限角.其中正确的命题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如果角α是第二象限角,则π-α角的终边在第________象限.

典题导入

[例2] (1)已知角α的终边上有一点P (t ,t 2+1)(t >0),则tan α的最小值为( ) A .1 B .2 C.12

D. 2

(2)(2012·大庆模拟)已知角α的终边上一点P 的坐标为????sin 2π3,cos 2π

3,则角α的最小正值为( )

A.5π

6 B.2π3 C.5π

3

D.11π6

以题试法

2.(1)(2012·东莞调研)已知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P ?

??

?

x ,

32,则tan α=( ) A. 3 B .±3 C.3

3

D .±33

(2)(2012·潍坊质检)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点P (m ,-3),且cos α=-4

5,则m 等于( )

A .-114

B.114 C .-4

D .4

典题导入

[例3] (1)已知扇形周长为10,面积是4,求扇形的圆心角.

(2)已知扇形周长为40,当它的半径和圆心角取何值时,才使扇形面积最大?

若本例(1)中条件变为:圆弧长度等于该圆内接正方形的边长,则其圆心角的弧度数是________.

以题试法

3.若扇形的面积为定值,当扇形的圆心角为多少弧度时,该扇形的周长取到最小值?

练习

1.将表的分针拨快10分钟,则分针旋转过程中形成的角的弧度数是( ) A.π

3 B.π6 C .-π3

D .-π6

2.已知扇形的周长是6 cm ,面积是2 cm 2,则扇形的圆心角的弧度数是( ) A .1或4 B .1 C .4

D .8

3.已知角α和角β的终边关于直线y =x 对称,且β=-π

3,则sin α=( )

A .-

3

2

B.32

C .-12

D.12

4.设θ是第三象限角,且????cos θ2=-cos θ2,则θ

2是( ) A .第一象限角 B .第二象限角 C .第三象限角

D .第四象限角

5.(2012·宜春模拟)给出下列各函数值:①sin(-1 000°);②cos(-2 200°);③tan(-10);④sin 7π

10cos πtan

17π9

,其中符号为负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6.已知sin θ-cos θ>1,则角θ的终边在(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7.在直角坐标系中,O 是原点,A (3,1),将点A 绕O 逆时针旋转90°到B 点,则B 点坐标为__________.

8.若β的终边所在直线经过点P ????cos 3π4,sin 3π

4,则sin β=________,tan β=________. 9.如图,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圆心在原点,半径为1)交于第二象

限的点A ?

???cos α,3

5,则cos α-sin α=________. 10.一个扇形OAB 的面积是1 cm 2,它的周长是4 cm ,求圆心角的弧度数和弦长AB .

《二倍角的三角函数》教案(1)(1)

二倍角的三角函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够由和角公式而导出倍角公式; (2)能较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化简、求值、证明,增强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和逻辑推理能力; (3)能推导和理解半角公式; 4)揭示知识背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分析、探求的学习态度,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 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自己由和角公式而导出倍角公式和半角公式,领会从一般化归为特殊的数学思想,体会公式所蕴涵的和谐美,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通过例题讲解,总结方法.通过做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同学们对三角函数各个公式之间有一个全新的认识;理解掌握三角函数各个公式的各种变形,增强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提高逆用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倍角公式的应用. 难点:公式的推导. 三.学法与教法 教法与学法:(1)自主+探究性学习:让学生自己由和角公式导出倍角公式,领会从一般化归为特殊的数学思想,体会公式所蕴涵的和谐美,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2)反馈练习法:以练习来检验知识的应用情况,找出未掌握的内容及其存在的差距. 四.教学过程 (一)探究新知 1、复习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2、提出问题:公式中如果β=α,公式会变得如何? 3、让学生板演得下述二倍角公式:

α-=-α=α-α=ααα=α2222sin 211cos 2sin cos 2cos cos sin 22sin ααα2tan 1tan 22tan -= [展示投影]这组公式有何特点?应注意些什么? 注意:1.每个公式的特点,嘱记:尤其是“倍角”的意义是相对的,如:4α是8α的倍角. 2.熟悉“倍角”与“二次”的关系(升角——降次,降角——升次) 3.特别注意公式的三角表达形式,且要善于变形: 22cos 1sin ,22cos 1cos 22α-=αα+=α 这两个形式今后常用. (二)[展示投影]例题讲评(学生先做,学生讲,教师提示或适当补充) 例1.(公式巩固性练习)求值: ①.sin22?30’cos22?30’=4 245sin 21=ο ②.=-π18 cos 22224cos =π ③.=π-π8cos 8sin 22 224cos -=π- ④.=ππππ12cos 24cos 48cos 48sin 8216sin 12cos 12sin 212cos 24cos 24sin 4=π=ππ=πππ 例2.化简 ①.=π-ππ+π)12 5cos 125)(sin 125cos 125(sin 2365cos 125cos 125sin 22 =π-=π-π ②.=α-α2sin 2cos 44α=α-αα+αcos )2 sin 2)(cos 2sin 2(cos 2222 ③.=α+-α-tan 11tan 11α=α -α2tan tan 1tan 22 ④.=θ-θ+2cos cos 21221cos 2cos 2122=+θ-θ+ 例3、已知),2 (,135sin ππ∈α= α,求sin2α,cos2α,tan2α的值。 解:∵),2(,135sin ππ∈α=α ∴1312sin 1cos 2-=α--=α

三角函数的二倍角公式.docx

三角函数的二倍角公式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所以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下,要充分揭示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因此本节课我以建构主义的"创设问题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尝试解决问题——验证解决方法"为主,主要采用观察、启发、类比、引导、探索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手段上,则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抽象问题形象化, 使教学目标体现的更加完美。 二、教材分析 三角函数的二倍角公式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A版)数学必修四,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其主要内容是三角函数二倍角公式。同时教材渗透了转化与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出了要求为此本节内容在三角函数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本校高一八班全体同学,本班学生水平处于中等偏下,但本班学生具有善于动手的良好学习习惯,所以采用发现的教学方法应该能轻松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四、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理解公式的发现过程,掌握正弦、余弦、正切的二倍角公式; 2、能力训练目标:能正确运用公式; 3、创新素质目标:通过对公式的推导和运用,提高三角恒等变形的能力和渗透化归、

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个性品质目标:通过公式的学习和应用,感受事物之间的普通联系规律,运用化 归等数学思想方法,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公式; 2、教学难点:正确运用公式,求三角函数值,化简三角函数式。 六、教法学法以及预期效果分析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鱼",作为一名老师,我们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 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方法,如何实现这一目的,要求我们每一位教者苦心钻研、认真探究. 下面我从教法、学法、预期效果等三个方面做如下分析。 (一)、教法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不仅仅是数学活动的结果,数学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获得数学知识,更主要作用是为了训练人的思维技能,提高人的思维品质。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本人以学生为主题,以发现为主线,尽力渗透类比、化归、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采用提出问题、启发引导、共同探究、综合应用等教学模式,还给学生"时间"、 "空间",由易到难,由特殊到一般,尽力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体味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二)、学法 〃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很多课堂教学常常以高起点、大容量、快推进的做法,以便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点,却忽略了学生接受知识需要时间消化,进而泯灭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如何能让学生最大程度的消化知识,提高学习热情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教案

1.2.1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 (2)已知角α终边上一点,会求角α的各三角函数值. (3)记住三角函数的定义域.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直角三角形中三角函数定义到单位圆中三角函数定义,最后到直角坐标系中一 般化的三角函数定义,培养学生发现数学规律的思维方法和能力. (2)树立映射观点,正确理解三角函数是以实数为自变量的函数. (3)通过对定义域介绍,提高学生分析、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认识到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三角函数就是角度(自变量)与比值(函数值)的 一种联系方式. (2)学习转化的思想,培养学生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包括这三种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和函数值在各象限的符号). 教学难点:利用角的终边上点的坐标刻画三角函数,三角函数的符号以及三角函数的几何意义.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模式:启发、诱导发现教学. 新知探究 一、三角函数的定义: 提出问题 问题①:在初中时我们学了锐角三角函数,你能回忆一下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吗? 问题②:你能用直角坐标系中角的终边上的点的坐标来表示锐角三角函数吗? 学习了弧度制,知道了角的集合与实数集是一一对应的,在此基础上,我们来研究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图1 如图1,设锐角α的顶点与原点O 重合,始边与x 轴的正半轴重合,那么它的终边在第一象限.在α的终边上任取一点P(a,b),它与原点的距离22b a >0.过P 作x 轴的垂线,垂足为M,则线段OM 的长度为a,线段MP 的长度为b. 根据初中学过的三角函数定义,我们有 sinα=OP MP =r b ,cosα=OP OM =r a ,tanα=OP MP =a b . 讨论结果: ①锐角三角函数是以锐角为自变量,边的比值为函数值的三角函数. ②sinα=OP MP =r b ,cosα=OP OM =r a ,tanα=OM MP =a b . 提出问题 问题①:如果改变终边上的点的位置,这三个比值会改变吗?为什么? 问题②:你利用已学知识能否通过取适当点而将上述三角函数的表达式简化? 最后可以发现,由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对于确定的角α,这三个比值不会随点P 在α的终边上的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过图形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学生通过对比发现取到原点的距离为1的点可以使表达式简化. 此时sinα=OP MP =b,cosα=OP OM =a,tanα=OM MP =a b . 在引进弧度制时我们看到,在半径为单位长度的圆中,角α的弧度数的绝对值等于圆心角α所对的弧长(符号由角α的终边的旋转方向决定).在直角坐标系中,我们称以原点O 为圆心,以单位长度为半径的圆为单位圆.这样,上述P 点就是α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锐角三角函数可以用单位圆上点的坐标表示. 同样地,我们可以利用单位圆定义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图2 如图2所示,设α是一个任意角,它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P(x,y),那么: (1)y 叫做α的正弦,记作sinα,即sinα=y; (2)x 叫做α的余弦,记作cosα,即cosα=x; (3)x y 叫做α的正切,记作tanα,即tanα=x y (x≠0). 所以,正弦、余弦、正切都是以角为自变量,以单位圆上点的坐标或坐标的比值为函数值的函数,我们将它们统称为三角函数. 值得注意的是:(1)正弦、余弦、正切都是以角为自变量,以比值为函数值的函数.(2)sinα不是sin 与α的乘积,而是一个比值;三角函数的记号是一个整体,离开自变量的“sin”“tan”等是没有意义的. 二、例题讲解

高中数学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教案

§1.2.1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1、掌握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 2、已知角α终边上一点,会求角α的各三角函数值。 3、记住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和诱导公式(一)。 <二> 能力目标 1、理解并掌握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 2、树立映射观点,正确理解三角函数是以实数为自变量的函数。 3、通过对定义域,三角函数值的符号,诱导公式一的推导,提高学生分析、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德育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三角函数就是角度(自变量)与比值(函数值)的一种联系方式。 2、学习转化的思想,培养学生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 (包括这三种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和函数值在各象限的符号),以及这三种函数的第一组诱导公式。 教学过程 问题1:你能回忆一下初中里学过的锐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吗? 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问题2:在终边上移动点P的位置,这三个比值会改变吗? 在直角坐标系中,以原点O为圆心,以单位长度为半径的圆叫单位圆 即:锐角三角函数可以用单位圆上的点的坐标来表示 推广: 我们也可以利用单位圆定义任意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 设α是一个任意角,它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P(x,y),则: 正弦,余弦,正切都是以角为自变量,以单位圆上点的坐标或坐标的比值为函数值的函数. (由于角的集合与实数集之间可以建立一一对应关系,因此三角函数可以看成是自变量为实数的函数.)

所以三角函数可以记为: 我们把角X的正弦、余弦、正切统称为三角函数 问题3:如何求α角的三角函数值? 求α角的三角函数值即求α终边与单位圆交点的纵、横坐标或坐标的比值。例1: 解: 例2: 事实上: 三角函数也可定义为: 设α是一个任意角,它的终边经过点P(x,y),则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及计算

特殊角及计算 归纳结果 0° 30° 45° 60° 90° si nA cosA ta nA c otA 当锐角越来越大时, 的正弦值越来___________,的余弦值越来___________。 当锐角α越来越大时, α的正切值越来___________,α的余切值越来___________。 1:求下列各式的值. (1)cos 2 60°+sin 2 60°. (2)cos 45sin 45? ? -t an45°. 2:(1)如图(1),在Rt △ABC 中,∠C=90,6,B C3,求∠A 的度数. (2)如图(2),已知圆锥的高AO 等于圆锥的底面半径OB 3,求a. 一、应用新知: 1。(1)(si n60°-tan30°)cos45°= 。(2)若0sin 23=-α,则锐角α= . 2。在△AB C中,∠A=75°,2c osB=2,则ta nC= 。

3。求下列各式的值. (1)o 45cos 230sin 2-? (2)ta n30°-si n 60°·sin30° (3)c os45°+3t an30°+c os30°+2sin 60°—2tan4 5° (4)?+?+? +?- ?45sin 30cos 30tan 1 30sin 145cos 222 4。求适合下列条件的锐角. (1)2 1 cos =α??(2)33tan =α (3)2 2 2sin = α? (4)33)16cos(6=- α (5) (6) 6。如图,在△ABC 中,已知BC =1+ ,∠B=60°,∠C=45°,求AB 的长。 7.在△ABC 中,∠A 、∠B 为锐角,且有 ,则△ABC 的 形状是________________. |tanB-3|+(2sinA-3)2=002sin 2=-α01tan 3=-α 3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一》 教案苏教版

数学:1.2.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一)》教案(苏教版必修4) 第 3 课时:§1.2.1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一)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 2.掌握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定义域和这三种函数的值在各象限的符号。 3.树立映射观点,正确理解三角函数是以实数为自变量的函数;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网络载体,利用几何画板的直观演示,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善于发现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2.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相互讨论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3.通过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发现"与"形成"的过程,培养合情猜测的能力,从中感悟数学概念的严谨性与科学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认识到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三角函数就是角度(自变量)与比值(函数值)的一种联系方式; 2.学习转化的思想,培养学生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

3.让学生在任意角三角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中,体会函数思想,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包括这三种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和函数值在各象限的符号)。 难点: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概念的建构过程 【学法与教学用具】: 1. 学法: 2. 教学用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3. 教学模式:启发、诱导发现教学.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用与用坐标均可表示圆周上点,那么,这两种表示有什么内在的联系?确切地说, ● 用怎样的数学模型刻画与之间的关系? 二、研探新知 1.三角函数的定义 【提问】:初中锐角的三角函数是如何定义的?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设的终边上任意一点的坐标是,它与原点的距离是。当为锐角时,过作轴,垂足为,在中,,,

三角函数的二倍角公式及应用

三角函数的二倍角公式及应用 一. 考点要求 1、 熟记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并能灵活应用; 2、 领会从一般化归为特殊的数学思想,体会公式所蕴涵的和谐美 3、 公式应用的方法与技巧。 二、公式再现; 1、二倍角公式; sin2a= 2sinacosa 。 cos2a =22cos sin αα- = 22cos 1α-= 21sin α- tan2a= 22tan 1tan αα - 2、降幂公式;2 2cos 1sin ,2 2cos 1cos 22α αα α-= += 三;闯关训练 A 、类型一 公式逆用 逆用公式,换个角度豁然开朗,逆过来看茅塞顿开,这种在原有基础上的变通是创新意识的体现; 1、求下列各式的值 ();??cos15sin151 ()8 s i n 8 c o s 22 2 π π - () ? -?5.22tan 15.22tan 32 ; ()15.22cos 242 -? B 、、类型二----公式正用 从题设条件出发,顺着问题的线索,正用三角公式,通过对信息的感

知、加工、转换,运用已知条件和推算手段逐步达到目的。 2、已知(),5 3 sin -=-απ求α2cos 的值。 3、已知?? ? ??∈-=ππ ααα,2 ,sin 2sin ,求αtan 的值。 C 、、类型三----化简 ()()()2 4441sin cos ;2cos sin a a θθ +-、 四.能力提升; 1, 已知,128,5 4 8 cos παπα <<-=求4 tan ,4 cos ,4 sin α αα的值 2、已知,2 4,1352sin π απα<<=求ααα4tan ,4cos ,4sin 的值。 3、化简 ()() 11 1sin cos cos 2;2; 1tan 1tan x x x θθ--+ 4.x x - 5. 求值:(1)0000sin13cos17cos13sin17+ (2)0 1tan 751tan 75+- (3)2 2 cos sin 8 8 π π - 6.已知a ,β都是锐角,cosa=17 ,cos ()αβ+=11 14 -,求cos β的值。 7、 已知tan()3,tan()5αβαβ+=-=求tan2a 及tan 2β的值。 8、求值0000tan 70tan1070tan10- 9、.已知函数 2cos cos x x x +,求函数f(x)的最小正周期及单调递增区间。 五;高考链接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2

1 第一章三角函数1.2.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2) 学习目的: 1.复习三角函数的定义、定义域与值域、符号、及诱导公式; 2.利用三角函数线表示正弦、余弦、正切的三角函数值; 3.利用三角函数线比较两个同名三角函数值的大小及表示角的范围。 学习重点:正弦、余弦、正切线的概念。 学习难点:正弦、余弦、正切线的利用。 课堂探究: 一、复习引入: 1.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定义域、值域: 练习1已知角α 的终边上一点()P m ,且sin 4 α= ,求cos ,sin αα的值。 解: 由题设知x =y m = ,所以2222||(r O P m ==+ ,得r = 从而sin 4 α = m r == ,解得0m = 或2 1662m m =+?= 当0m = 时,r x = = cos 1,tan 0x y x αα= =-= =; 当m = r x ==, cos ,tan 4 x y x αα= =- = =- ; 当m =r x ==, cos ,tan 4 3 x y r x αα= =- = = . 2.三角函数的符号: 练习2:已知sin 0α<且tan 0α>, (1)求角α的集合;(2)求角2 α终边所在的象限;(3)试判断tan ,sin cos 2 2 2 ααα 的符号。 3.诱导公式: 练习3:求下列三角函数的值: (1)9cos 4 π, (2)11tan() 6 π-, (3)9sin 2 π . 二、讲解新课: 当角的终边上一点(,)P x y 1=时,有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值的几何表示——三角函数线。 1.单位圆:圆心在圆点O ,半径等于单位长的圆叫做单位圆。 2.有向线段: 坐标轴是规定了方向的直线,那么与之平行的线段亦可规定方向。 规定:与坐标轴方向一致时为正,与坐标方向相反时为负。 3.三角函数线的定义: 设任意角α的顶点在原点O ,始边与x 轴非负半轴重合,终边与单位圆相交与点 P (,)x y , 过P 作x 轴的垂线,垂足为M ;过点(1,0)A 作单位圆的切线,它与角α的终边或其反向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及计算

特殊角及计算 归纳结果 0° 30° 45° 60° 90° sinA cosA tanA cotA 当锐角越来越大时, 的正弦值越来___________,的余弦值越来___________. 当锐角α越来越大时, α的正切值越来___________,α的余切值越来___________. 1:求下列各式的值. (1)cos 2 60°+sin 2 60°. (2)cos 45sin 45? ? -tan45°. 2:(1)如图(1),在Rt △ABC 中,∠C=90,6,3A 的度数. (2)如图(2),已知圆锥的高AO 等于圆锥的底面半径OB 3a . 一、应用新知: 1.(1)(sin60°-tan30°)cos45°= .(2)若0sin 23=-α,则锐角α= . 2.在△ABC 中,∠A=75°,2cosB=2,则tanC= . 3.求下列各式的值.

(1)o 45cos 230sin 2-? (2)tan30°-sin60°·sin30° (3)cos45°+3tan30°+cos30°+2sin60°-2tan45° (4)?+?+? +?- ?45sin 30cos 30tan 1 30sin 145cos 222 4.求适合下列条件的锐角. (1)2 1cos =α (2)3 3tan = α (3)2 22sin = α (4)33)16cos(6=- α (5) (6) 6.如图,在△ABC 中,已知BC=1+ ,∠B=60°,∠C=45°,求AB 的长. 7.在△ABC 中,∠A 、∠B 为锐角,且有 ,则△ABC 的 形状是________________. 8. 在△ABC 中,∠C=90°,sinA= ,则cosB=_______,tanB=_______ 9.已知α为锐角,且sin α=5 3 ,则sin(90°-α)=_ 二、选择题. |tanB-3|+(2sinA-3)2=002sin 2=-α0 1tan 3=-α3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教学设计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会宁县第二中学数学教研组曹蕊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三角函数这一章里最重要的一节课,它是本章的基础,主要是从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生成过程,从而很好理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在《课程标准》中:三角函数是基本初等函数,它是描述周期现象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数学和其他领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课程标准》还要求我们借助单位圆去理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时研究的是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学生在初中阶段曾经研究过锐角三角函数,其研究范围是锐角;其研究方法是几何的,没有坐标系的参与;其研究目的是为解直角三角形服务。以上三点都是与本课时不同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发展学生的已有认知经验,发挥其正迁移。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单位圆理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能根据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求出具体的角的各三角函数值;能根据定义探究出三角函数值在各个象限的符号。 方法与过程目标:在定义的学习及概念同化和精致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类比、分析以及研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定义的学习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 难点:引导学生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同化,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定义。 五、教学方法与策略: 教学中注意用新课程理念处理教材,采用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师生互动,教师发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揭示本质、经历过程. 根据本节课内容、高一学生认知特点,本节课采用“启发探索、讲练结合”的方法组织教学. 六、教具、教学媒体准备: 为了加强学生对三角函数定义的理解,帮助学生克服在理解定义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本节课准备在计算机的支持下,利用几何画板动态地研究任意角与其终边和单位圆交点坐标的关系,构建有利于学生建立概念的“多元联系表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数形结合地进行思维. 七、教学过程 (一)教学情景 1.复习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问题1:在初中,我们已经学过锐角三角函数.如图1(课件中)在直角△POM中,∠M是直角,那么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O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分别是什么?

二倍角的三角函数公式 测试题

必修4 第三章 二倍角的三角函数公式 制卷:王小凤 学生姓名 (1—7题,每小题5分,共70分;8—10题,每题10分,共30分。) 1.计算下列各式的值:(写出变换过程) (1)1515sin cos o o = (2)22 12 12 cos sin π π -= (3)=-π 18 cos 22 (4)115sin 22 -?= (5)=ππππ12 cos 24cos 48cos 48sin 8 (6)=π -ππ+π)12 5cos 125)(sin 125cos 125(sin (7)=α -α2 sin 2cos 44 (8)215115tan tan -o o = 2 ) A .cos10? B .cos10sin10?-? C .sin10cos10?-? D . (cos10sin10)±?-? 3 .已知sin 5 α=,则44 sin cos αα-的值为( ) A .15 - B .35 - C . 15 D . 35 4.4cos 2sin 22+-的值等于( ) A.sin2 B.-cos2 C.3 cos2 D.-3cos2 5.2 (sin cos )1y x x =--是( ) A .最小正周期为2π的偶函数 B .最小正周期为2π的奇函数 C .最小正周期为π的偶函数 D .最小正周期为π的奇函数 6.若1 sin cos 5 θθ+= ,则sin 2θ的值是 . 7.函数2 ()2cos sin 2f x x x =+的最小值是 . 8.已知α为第二象限的角,3sin 5α=,β为第一象限的角,5 cos 13 β=. 求tan(2)αβ-的值. 9.3sin cos 4sin sin 1044x x x x ππ???? =-+ ? ????? 已知,求的值 10.已知5 1cos sin ,02 = +<<- x x x π . (I )求sin x -cos x 的值; (Ⅱ)求2 23sin 2sin cos cos 2222 x x x x -+的值.

1.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知识点

2.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课前复习: 1.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记忆 新课讲解: 任意点到原点的距离公式: 1.三角函数定义 在直角坐标系中,设α是一个任意角,α终边上任意一点P (除了原点)的坐标为(,)x y ,它与原点的距离为2222(||||0)r r x y x y =+= +>,那么 (1)比值y r 叫做α的正弦,记作sin α,即sin y r α=; (2)比值x r 叫做α的余弦,记作cos α,即cos x r α=; (3)比值y x 叫做α的正切,记作tan α,即tan y x α=; (4)比值x y 叫做α的余切,记作cot α,即cot x y α=; 说明:①α的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α的终边没有表明α一定是正角或负角,以及α 的大小,只表明与α的终边相同的角所在的位置; ②根据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对于确定的角α,四个比值不以点(,)P x y 在α的终边上的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大小; ③当()2k k Z π απ=+∈时,α的终边在y 轴上,终边上任意一点的横坐标x 都等 于0,所以tan y x α= 无意义;同理当()k k Z απ=∈时,y x =αcot 无意义; ④除以上两种情况外,对于确定的值α,比值 y r 、x r 、y x 、x y 分别是一个确定的实数。 正弦、余弦、正切、余切是以角为自变量,比值为函数值的函数,以上四种函数统称为三角函数。

当角的终边上一点(,)P x y 1=时,有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值的几何表示——三角函数线。 有向线段: 坐标轴是规定了方向的直线,那么与之平行的线段亦可规定方向。 规定:与坐标轴方向一致时为正,与坐标方向相反时为负。 有向线段:带有方向的线段。 2.三角函数线的定义: 设任意角α的顶点在原点O ,始边与x 轴非负半轴重合,终边与单位圆相交与点 P (,)x y ,过P 作x 轴的垂线,垂足为M ;过点(1,0)A 作单位圆的切线,它与角α的终边或其反向延长线交与点T . 由四个图看出: 当角α的终边不在坐标轴上时,有向线段,OM x MP y ==,于是有 sin 1y y y MP r α====, cos 1x x x OM r α====,tan y MP AT AT x OM OA α==== 我们就分别称有向线段,,MP OM AT 为正弦线、余弦线、正切线。 (Ⅳ) (Ⅲ)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学案:28.1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及计算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及计算 【学习目标】: 1、会求出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并能简单运算。 2、在学习中渗透普遍存在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观点,逐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思维能力。 3、感受推理的合理性,养成科学的学习态度。 学习重点:推导并熟记特殊角30°、45°、60°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值。 学习难点:会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进行计算。 预习 一.学法指导: 1、旧知链接:如图在 Rt △ABC 中,∠C=90°。(1)a 、b 、c 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B= 。 (2)sinA= c a ,cosA= tanA= ; sinB= , cosB= , tanB= 。 (3)若A=30°,则c a = __ 。 (4)sinA 和cosB 有什么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知预习 : ① 独立阅读课本90-91页本节内容, 对重点内容做好圈点勾画。 ②结合课本的基础知识和例题,完成相关练习。 二:预习检测: (1)sin60°--tan45°=__________ (2)cos60°+tan60°=__________ 探究 探究一:推导特殊角的三角函数 值 [问题] 1、观察一副三角尺,其中有几个锐角?它们分别等于多少度? 请 用逻辑推理的办法证明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 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问题] 2、sin30°等于多少呢?你是怎样得到的?与同伴交流. [问题] 3、cos30°等于多少?tan30°呢? cot30°呢? [问题] 4、我们求出了30°角的三个三角函数值,还有两个特殊角——45°、60°,它们的三角函数值分别是多少?你是如何得到的?请完成下表: ★学法指导:: (1)图形记忆(2)列表记忆(3)规律记忆 观察上表,我们是否发现,对于同名三角函数,当 角度发生变化时,函数值有什么变化? 例1:求下列各式的值. (1)sin30°+cos45° (2)sin 260°+cos 260°-tan45° (3) -tan45° 拓展1: 探究二: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求角。 例2:(1)如图(1),在Rt △ABC 中,∠C=90,AB=6,BC=3, 求∠A 的度数. (2)如图(2),已知圆锥的高AO 等于圆锥的底面半径OB 的3倍,求α. 拓展2:已知锐角A ,且sinA 是方程 的根,试求锐角A 的度数。 ★ 学法指导:由三角函数值求角,主要是根据特殊角的 三角函数值求角,需要记忆30°、45°、60°角的四个三角函数值。 补充练习: 1、若cos α=sin300,α为锐角,则tan α=_________。 2、已知∠A 是锐角,若2cos (A+100)=3,则∠A=______。 3、点M (tan600,-cos600)关于x 轴的对称点N’的坐标是( ) A 、(-3,21) B 、(3,21) C 、(3,-21) D 、(-3,-2 1 ) 4、计算: (1)1 30sin 560cos 30 0- (2)0 045cos 360sin 2+ (3)??-?30cos 30sin 260sin cos 45sin 45? ? 30° 45° 60° sin α cos α tan α cot α ┌ ┌ 300 600 450 450 4 24)60sin 45(2c 2)1(0 0+-os 100)41(45cos 2118)2(-+---)(π03)31(242=++-x x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教案(第一课时)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教案(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三角函数是函数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也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高中以至于大学都会经常用到三角函数的知识。初中已经学习过锐角的三角函数,教材第一节学习了任意角的表示方法,这些是学习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基础。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弦、余弦、正切的定义;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定义域和这三种函数的值在各个象限的符号 二.教学目标 1、理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 2、会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 3、体会类比,数形结合的思想。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 教学难点:从函数的角度理解三角函数。 四,教学过程 (一) 新课引入 (二) 练习:sin30= cos30= tan30= 那么300度,30000度呢? 我们已经学习了锐角三角函数,知道它是以锐角为自变量,以比值为函数值的函数,你能用直角坐标系中角的终边上点的坐标来表示锐角三角函数吗? 设锐角α的顶点与原点O 重合,始边与x 轴的正半轴重合,那么它的终边在第一象限。在α的终边上任取一点P (a,b ),它与原点的距离r =22b a +>0,表示三角函数;

sin α=r b , cos α=r a , tan α=a b .取P ,使r=1,则sin α=b cos α=a tan α=a b ,引入单位圆的概念。 (三) 概念介绍 设α是一个任意角,它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P (x,y ),那么, (1) y 叫做α的正弦,记作sin α,即sin α=y ; (2) x 叫做α的余弦,记作cos α,即cos α=x ; (3) x y 叫做α的正切,记作tan α,即tan α=x y 。 正弦,余弦,正切都是以角为自变量,以单位圆上点的坐标或坐标的比值为函数值的函数,我们将它们统称为三角函数。 (四) 例题讲解 例一 求3 5π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 小结:让学生熟悉三角函数的概念,用单位圆表示三角函数。 例二 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p (-3,-4),求角α的正弦,余弦,正切值。 小结:通过这道题的求解,让学生知道质押知道终边上一个点的左边就可以求出三角函数值,于是用角的终边上任意点坐标的比值来定义三角函数和用单位圆是等价的。引导学生思考这种“等价性”的原因,并让他们自己给出新的定义: 角α的终边上一点P (a,b ),它与原点的距离r =22b a +>0,则 (1) r b 叫做三角形的正弦,即sin α=r b ; (2) r a 叫做三角形的余弦,即cos α=r a ; (3) a b 叫做三角形的正切,即tan α=.a b

两角和与差、二倍角的三角函数公式练习题

两角和与差、二倍角的三角函数公式 课时作 业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4 ,则t an(α-β)等于( ) 1.若tan α=3,tan β= 3 A .-3 B.-1 3 1 3 C.3 D. ππππ -sin +sin 2.求值:c os 12 cos 12 12 12 =( ) A .- 3 2 B.- 1 2 1 2 C. D. 3 2 3.已知α∈π ,π,sin α=3 ,则 t an α+ 2 5 π 等于( ) 4 A. 1 7 B.7 C.-1 7 D.-7 4.已知sin(α-β)cos α-cos(α-β)sin α=3 5 ,那么cos 2β的值为( ) A. 7 25 18 25 B. C.- 7 25 D.- 18 25 1 ,则 c os 2α的值为( ) 5.已知0<α<π,sin α+cos α= 2 A. 7 4 B.- 7 4 7 C.± 4 D.- 3 4 6.已知α,β为锐角且c os α=1 ,cos β= 10 1 ,则 α+β的值等于________. 5 7 已知α,β∈3π ,π,sin(α+β)=- 4 3 π12 ,sin β-=,则c os α+ 5 4 13 π =________. 4 8 已知α,β均为锐角,且s in α-sin β=-1 1 ,cos α-cosβ=,则c os(α-β)=________. 2 3 9.2002 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

会标是我国以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弦图为基础设计的.弦图是由四个全等直角三角形与一 个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如右图).如果小正方形的面积 为1,大正方形的面积为25,直角三角形中较小的锐角为θ,那么cos 2θ的值等于________. 10 已知cos(α+β)=4,cos(α-β)=-4 ,且 5 5 3 2 π<α+β<2π, π 2<α-β<π,分别求cos 2α和 cos 2β的值. 11 已知函数f(x)=sin x+sin(x+π ),x∈R. 2 (1) 求f(x)的最小正周期; (2) 求f(x)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求出取得最值时的x 的值; 3 ,求sin 2α的值. (3) 若f(α)= 4 12 设f( x)=6cos 2x-3sin 2x. (1) 求f(x)的最大值及最小正周期; 4 (2) 若锐角α满足f(α)=3-2 3,求tan α的值. 5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及计算

特殊角及计算 0° 30° 45° 60° 90° sinA cosA tanA cotA 当锐角α越来越大时, α的正弦值越来___________,α的余弦值越来___________. 当锐角α越来越大时, α的正切值越来___________,α的余切值越来___________. 1:求下列各式的值. (1)cos 260°+sin 260°. (2)cos 45sin 45? ? -tan45°. 2:(1)如图(1),在Rt △ABC 中,∠C=90,6,3,求∠A 的度数. (2)如图(2),已知圆锥的高AO 等于圆锥的底面半径OB 3倍,求a . 一、应用新知: 1.(1)(sin60°-tan30°)cos45°= .(2)若0sin 23=-α,则锐角α= . 2.在△ABC 中,∠A=75°,2cosB=2,则tanC= .

3.求下列各式的值. (1)o 45cos 230sin 2-? (2)tan30°-sin60°·sin30° (3)cos45°+3tan30°+cos30°+2sin60°-2tan45° (4)?+?+? +?-?45sin 30cos 30tan 1 30sin 145cos 222 4.求适合下列条件的锐角. (1)2 1cos =α (2)3 3tan = α (3)2 22sin = α (4)33)16cos(6=-οα (5) (6) 6.如图,在△ABC 中,已知BC=1+ ,∠B=60°,∠C=45°,求AB 的长. 7.在△ABC 中,∠A 、∠B 为锐角,且有 ,则△ABC 的 |tanB-3|+(2sinA-3)2 =002sin 2=-α0 1tan 3=-α3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4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4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解析 这是一节关于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概念课。 三角函数是高中范围内即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幂函数之后的最后学习的函数,是函数的一个下位概念,与指对数函数、幂函数属于同一抽象(概括)层次。它是一种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也是学习数学中其他知识内容的基础。 在初中,学生已学过锐角三角函数,知道直角三角形中锐角三角函数等于相应边长的比值。在此基础上,随着角的概念的推广,引入弧度制,相应地将锐角三角函数推广为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此时它与三角形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是研究一个实数集(角的弧度数构成的集合)到另一个实数集(角的终边与单位圆交点的坐标或其比值构成的集合)的对应关系。认识它需要借助单位圆、角的终边以及两者的交点这些几何图形的直观帮助,这里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由锐角三角函数到坐标表示的锐角三角函数,再到单位圆上的点的坐标表示的锐角三角函数,直至得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体现了合情推理的思想方法。本节课将围绕任意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展开,任意角三角函数的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能够利用单位圆认识这个概念是解决教学重点的关键 一、教学目标设置 1、借助终边上一点的坐标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1)能利用直角坐标系中角的终边上一点的坐标表示锐角三角

函数; (2)能利用直角坐标系中角的终边上一点的坐标表示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2、借助单位圆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3)能利用直角坐标系中角的终边与单位圆交点的坐标表示锐角三角函数; (4)能利用直角坐标系中角的终边与单位圆交点的坐标表示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3、知道三角函数是研究一个实数集(角的弧度数构成的集合)到另一个实数集(角的终边与单位圆交点的坐标或其比值构成的集合)的对应关系,正弦、余弦和正切都是以角为自变量,以单位圆上点的坐标或坐标的比值为函数值的函数。 4、在借助单位圆认识任意角三角函数概念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结合思想,并利用这一思想解决有关定义应用的问题。 三、学生学情分析 1、学生在利用终边上一点的坐标表示锐角三角函数时可能存在障碍,因为之前掌握的是用直角三角形的边长的比值来表示的,要克服这个困难,关键是引导学生联系之前新学的内容,怎样把角放在坐标系内,怎样做出三角形,帮助学生建立终边上点的坐标的比值与直角三角形有过边长的比值的联系。 2、学生在如何使终边上一点的坐标表示锐角三角函数的表达式变得更简洁的这个节点处,联想不到使用单位圆,因为以前没有接触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典型例题

作业: 归纳结果 0° 30° 45° 60° 90° sinA cosA tanA cotA 当锐角α越来越大时, α的正弦值越来___________,α的余弦值越来___________. 当锐角α越来越大时, α的正切值越来___________,α的余切值越来___________. 1:求下列各式的值. (1)cos 260°+sin 260°. (2)cos 45sin 45? ? -tan45°. 2:(1)如图(1),在Rt △ABC 中,∠C=90,AB=6,BC=3,求∠A 的度数. (2)如图(2),已知圆锥的高AO 等于圆锥的底面半径OB 的3倍,求a . 一、应用新知: 1.(1)(sin60°-tan30°)cos45°= .(2)若0sin 23=-α,则锐角α= . 2.在△ABC 中,∠A=75°,2cosB=2,则tanC= . 3.求下列各式的值. (1)o 45cos 230sin 2-? (2)tan30°-sin60°·sin30°

(3)cos45°+3tan30°+cos30°+2sin60°-2tan45° (4)?+?+? +?- ?45sin 30cos 30tan 1 30sin 145cos 222 4.求适合下列条件的锐角α . (1)2 1cos =α (2)3 3tan = α (3)222sin = α (4)33)16cos(6=- α (5) (6) 6.如图,在△ABC 中,已知BC=1+ ,∠B=60°,∠C=45°,求AB 的长. 7.在△ABC 中,∠A 、∠B 为锐角,且有 ,则△ABC 的 形状是________________. 8. 在△ABC 中,∠C=90°,sinA= ,则cosB=_______,tanB=_______ 9.已知α为锐角,且sin α=5 3 ,则sin(90°-α)=_ 二、选择题. 1.已知:Rt △ABC 中,∠C=90°,cosA=3 5 ,AB=15,则AC 的长是( ). A .3 B .6 C .9 D .12 2.计算2sin30°-2cos60°+tan45°的结果是( ). A .2 B .3 C .2 D .1 3.已知∠A 为锐角,且cosA ≤1 2 ,那么( ) A .0°<∠A ≤60° B .60°≤∠A<90° C .0°<∠A ≤30° D .30°≤∠A<90° 4.在△ABC 中,∠A 、∠B 都是锐角,且sinA=12 ,cosB= 3 2 ,则△ABC 的形状是( ) |tanB-3|+(2sinA-3)2=002sin 2=-α0 1tan 3=-α3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