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

2006年11月13日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

xxx

(单位xxxxxxxxxxxxxx)

摘要:本报告主要介绍了1例心理适应问题的心理咨询案例。通过对来访者问题描述的进行分析,并对其同学和老师进行了访问调查,进一步了解了来访者的实际状况,经过讨论分析,作出诊断,确定来访者为一般心理问题,属于适应心理问题。在于来访者进行沟通协商后,确定了咨询方案,征得来访者的同意,经过两次咨询,一次随访调查,认为来访者基本改善了心理状态,咨询效果良好。

来访者基本情况:男,朝鲜族,20岁,工业设计专业,大学一年级新生。家庭经济状况一般。小学和初级中学是在朝鲜族学校学习,高中转入汉族学校,学习四年后考入大学,其中有一年是专门学习汉语。精神状态正常,意识清楚,情绪低落,主动求助。无躯体症状。没有做心理测验。

主诉:进入大学学习两个多月,因心情郁闷,情绪颇动,不能与人进行良好的交往,来心理咨询中心求助。

个人陈述:来访者来自吉林省的朝鲜族村,自幼生活在朝鲜族的群体中,对汉语的掌握和使用不是很好,为此,在高中的学习(汉族学校)期间,为了学习汉语,高中一年级时复读了一年,汉语水平提高很好,能够顺畅地听和写,在说的方面有些困难,但是,能够表达得很清楚。自己在原来的学校中一直是受人注目的出色学生。希望自己到大学能够充分地发展自己,展示自己。可是,自从进入大学以来,就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处处出色了,学习状态不理想,尤其在高等数学的学习方面很吃力,而且不再担任任何学生干部职务,与周围的同学的交往不是很愉快,情绪经常波动,很不稳定。家在农村,父母的身体不是很好,还有一个小弟弟在读高中,家庭经济状况很差,担心自己不能顺利完成学习。因此,产生了许多心理上的矛盾和困惑。自从入学以来,情绪郁闷,时好时坏,晚间常做恶梦,因为语言的障碍,和同学的交往不是很好,很想家,想父母,对自己的未来很困惑,很茫然,不知该怎样做。上网查阅资料后,觉得自己得了心理疾病,所以来心理咨询中心求助。

观察和他人反映:来访者情绪低落,在谈到家庭和未来的问题时哭泣,意识状态良好,表达完整,主动求助,睡眠良好,无躯体症状,无泛化现象,无退缩行为,无妄想。通过对老师和同学的调查反映,该同学自立意识比较强,能够独立完成各种任务,学习比较认真努力,不经常与同学交往,但是同学关系还可以,无矛盾纠纷发生,同寝室的同学反映有时候情绪比较低落,有时候会一个人坐着发呆,不爱说话。但是,愿意帮助别人,有一定的能力。

评估与诊断:通过来访者陈述、观察和调查了解,来访者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情绪低落、紧张焦虑、自卑、适应不良。

根据该求助者的症状,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诊断依据:

1.根据病于非病的三原则,来访者知情意统一、一致,对自己的心理问题认识清楚,主动求助,无逻辑混乱无知觉异常,无妄想。

2.根据来访者情绪低落,情绪波动,做恶梦,学习吃力,环境不适应,并且出现的时间只有2个月,无泛化现象。

3.社会调查显示来访者的社会功能正常。

4.鉴别诊断:本案例应与严重心理问题相区别的基础是无退缩行为,无自杀倾向,无泛化现象,社会功能良好。

5.由此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来访者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

他的问题基本上仍然属于大学新生适应期的心理问题。虽然,他有了4年的汉族学校学习生活的经历,而且自己又有着一定的适应能力,入学2个月以来已经在饮食起居等大学生活节奏等方面适应了,但自己的心情并不平静、心理上并未取得平衡。他在以前的学习环境中处于强者的位置,是受人瞩目的焦点,而与自己在大学学习中处于弱者的位置,甚至需要别人帮扶的境况,形成了巨大的心理落差,强烈的自尊心与自卑感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冲突,这是使他出现情绪波动、心理失衡的主要原因。帮助他解决心理矛盾,调整失衡的心态,应从帮助他重新认识新的学习生活环境,正确认识自我,调整心理落差入手。帮助来询者认识到大学习的特点,认识自己的学习能力,分析清楚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建议其发挥自己的长处,通过寻求别人帮助等方法来弥补自己的短处。因此,帮助来访者认识到建立顺畅的人际交往关系是很重要的。为了建立这样的人际关系,要给自己信心和勇气,相信自己会越来越如鱼得水的。帮其认清多与人交往才能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担心自己被嘲笑的心理是不必要的,人不可能各方面都是优秀的。不要回避现实问题,逃避现实问题。勇敢地接受生活才能赢得周围同学的掌声。

咨询目标:来访者的主要问题在于对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不适应,影响其心理状态的主要因素是适应环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所以,对来访者的咨询目标是(1)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环境支持系统。(2)接受现实,努力改善心情,学习放松技术,减轻压力,改善紧张焦虑状态。

咨询方案:经过与来访者协商,决定让来访者参加团体心理咨询和个体心理辅导相结合的心理咨询方案。首先参加团体心理咨询,在团体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学习建立良好人际关

系的良好认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交往的心理基础;其次,通过个体心理咨询,运用认知领悟疗法,帮助来访者适应环境,克服情绪低落的心境状态,接受现实,接纳自我,建立自信。

咨询过程:来访者经过五次团体心理咨询,在团体交流过程中逐步了解了人际交往的实质,学习领悟了人际交往的真诚意义,并在咨询过程中逐步建立起一定的人际交往氛围。

通过个体心理咨询,运用认知领悟疗法,使来访者逐步认识生活的真实性和现实性,逐步接受了现实生活状态,提高了自我认识和自我接受的能力,情绪状态明显改善。

咨询效果评估:经过咨询,来访者自述的情绪状态明显改善,人际关系良好,积极意识增加,已经能够完全进行正常的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咨询师认为来访者已经克服了心理问题的困扰。

评估咨询效果:咨询效果良好。经过半年的随访,巩固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高鹏:心理危机干预中的问题解决,《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

2.4。

2.蔡哲: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与调解,《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4.

3.刘凤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导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走出阴霾重塑自我

单位:包头市心理咨询职业培训学校

摘要:本文叙述了一位因幼年期被母亲责打、责骂和母亲脾气不好家庭不被周围亲戚所接受,造成自卑心理的女孩,在青春期到来时因幼年期的阴影没有消除,加之青春期需要有青春的亮点时,而她却缺少了许多应该来自家庭社会的支持,自卑心理加重。中专毕业后,对工作及家庭现状的不满而导致易怒、敏感、多疑、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摔东西等行为前来咨询。

求助者:李某,女,22岁,汉族,中专毕业,待业在家两个月,因出现易怒、敏感、多疑、自卑、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摔东西。致使其无法适应工作,感到痛苦,和父母一起前来咨询。

主诉:近3个月以来我一直很敏感,特别容易发脾气,尤其是对父母,大发脾气之后又觉得很后悔。入睡困难,早晨起床感觉头疼,经常没有精神,记忆力明显下降,爱忘

事。脑子里总有一些不必要的想法,自己无法控制,经常感到别人不理解自己,跟同事领导经常因为一点小摩擦就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因此感到非常痛苦。

咨询师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衣着整齐比较文静,但精神怠倦,思维较清晰,语言表达能力较强。

李某小时候父亲长期在外工作,母亲因长年有病情绪不稳定,爱发脾气,经常责打李某。由于家庭教养方式的不当使李某形成了胆小自卑、孤僻的性格,但学习成绩还可以。小学五年级的时候由于两个男生的恶作剧,老师错误的认为李某是“小偷”,全班同学得知此事,于是李某感到了莫大的侮辱。回到家,李某有了自杀的念头,于是喝了安眠药,之后李某觉得很后悔,自己去医院洗胃,后来母亲得知此事的真相,再没打过李某。但以后的生活李某没有了快乐,觉得自己很委屈,遇到一点不顺心便大发脾气。

进入了中学,不信任任何人,沉默寡言,闷闷不乐,直至毕业考入了中专。环境变了,于是有了想和同学交往的想法,李某开始主动和同学说话,进行交流和沟通。可是好景不长,父亲也生病了,回到家心情就很沉重。工作之后,压力加大,心理不平衡,使李某经常会想起小时候母亲的责打,就萌生了想报复的念头,回到家常常无缘无故地大发雷霆,和同事的关系也比较紧张。

社会资料调查:为了进一步收集资料咨询员和李某的父母进行了交谈。李某的母亲叙述了女儿的成长经历以及近期出现的情绪和行为的反应,父母也多次规劝,但是没有效果。

评估与诊断: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是,情绪自我控制能力差,自我评价低,敏感、多疑。

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一的一致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无逻辑思维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想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争得来访者的同意做了SCL 90的测查,各项分值如下:躯体化:1.83:强迫症;2.7;人际关系;2.6;抑郁;3.0;焦虑:3.1;敌对:3.7:恐怖:1.7;偏执:3.0;精子病性:2.6;其他:2.4

16项人格因素测验结果,求助者的人格因素乐群性:3,表明求助者性格内向、孤独沉默。敢为性:2,表明求助者遇事畏惧退缩,缺乏自信。

根据许又新教授神经症临床的评定方法:1、求助者的心理冲突持续在一年以上;

2、自觉精神痛苦,并出现了生理功能紊乱的症状;

3、求助者的工作及人际交往明显下降;

4、心理痛苦无法自行摆脱,严重影响了社会功能。所以该求助者的诊断为神经症。

咨询目标及方法

咨询员和求助者共同制定了咨询目标:

第一:了解自我,接受自我,面对现实;

第二:改变不信任他人的错误认知;

第三: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

第四:挖掘自我的潜能,重塑自我。

咨询方法:

第一:引导求助者进行自我探索,使之能够认识成长中存在的错误观念及个性方面的不足,从而达到接受自我,排除障碍。

第二:帮助求助者摆脱抑郁焦虑的情绪,激发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热情;

第三:帮助来访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确的理解人生的意义,自我的价值。

咨询方案的制定:

咨询方案应由双方在尊重平等的气氛中共同商定。作为咨询师,应该向求助者说明双方的责任,权力和义务,咨询时间和费用。

求助者的责任权力和义务,求助者的责任:l、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

2、积极主动的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求助者的权力:1、有权力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职业资格;2、有权力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3、有权力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4、有权提出转介或终止咨询:5、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和选择权。求助者的义务:1、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提前告知。

咨询师的责任: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相关法规: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3、严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咨询师的权力:1、有权力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2、有权选择合适的求助者;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力提出转介或终止咨询。

咨询师的义务:l、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2、出示营业执照和职业资格证等相关证件;3、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4、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执行方案和各方面的内容:5、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情况提前告知,在进行咨询前应与求助者商定咨询的次数和时间,同时告知咨询费用。

咨询过程

第一阶段,通过对求助者进行涉人性谈话,收集求助者的相关资料,建立了良好的咨访关系,对来访者所存在的问题做了初步了解促使其通过宣泄达到相对放松的状态,咨询结束后留了家庭作业,为下一阶段的咨询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二阶段,针对求助者目前的自卑心理,利用精神分析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回忆儿时受创伤的情景,通过情景模拟对话使其对自己有了全新的认识。

第二阶段,针对求助者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和不正确的认知、行为进行矫治。

本阶段咨询运用了一系列提问的方式“我是谁”“生命线”、生命历程中的快乐时光促使其进行深入的自我思考,帮助求助者重新建立自我的信念,首先要接纳自我、面对现实,从外表及自身的家庭开始,如何适应周围的环境并与他人和谐相处。使求助者感到,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会有所改观。

求助者在咨询过程中一直处于思索的状态

第三阶段,通过团体咨询,以人为镜,悦纳自己,建立自信,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咨询方案如下:

咨询员:???

性质:结构性团体

成员:求助者及母亲、心理学校部分学员

时间:2005年10 月14 日

考试焦虑学生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杭州保俶塔实验学校胡晓瑾

摘要:本文是对一例考试焦虑女中学生进行咨询的案例报告,主要采用了放松训练、系统脱敏、认知重建、积极自我暗示等治疗技术,使其改变完美主义认知倾向,建立自信,消除考试中的过度焦虑。并对咨询效果进行了回访、跟踪与评估,属成功咨询案例。

一、一般资料

马某,女,18岁,初三学生。独生子女,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父母均为教师,父亲比较严厉,不苟言笑,无老人同住。经详细询问、调查,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它神经症性障碍,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从小随父母生活,性格温顺,比较胆小,非常听父母的话。害怕父亲的严厉,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尽量作得尽善尽美,当她出现失误时,父母就会严厉批评,令其改正。所以,王某在家是个非常懂事听话的孩子。除了学习之外,没有什么兴趣爱好,也没有什么朋友。

上学后,王某努力学习,成绩一直很好,深受同学和老师的喜爱,并成为班里的小干部。初二年级,换个严厉的班主任,她感到有些紧张,处处小心行事,但因她各方面表现较好,

并没有被老师批评过。初三上半学期开始,她出现了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每到期末复习考试临近期间,就紧张焦虑,不伴有较严重的睡眠障碍。

她自幼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记忆力也很强,但她对数理化无兴趣,通过自己努力才使数理化考试保持在九十分上下。老师不了解这个情况,认为她十分优秀,很器重她,经常选派她去参加市里、区里的学科竞赛。为此,她的学习负担十分沉重。参加竞赛前老师要给她“开小灶”进行个别辅导,布置很多模拟试题叫她做,虽然这对她的学习有所促进,但她感到精神压力很大,简直不堪重负。老师当然是一片好心,她也认为应当对得起老师,因而深恐竞赛失利,对各科的学习都抓得很紧很紧。每逢竞考,“战前”的几天她都要死记硬背、苦练苦算到深夜。

她获得了几次好成绩,但是,随着学业难度的加深,她的努力不够用,初三上半学期的一次理科竞赛,她在考场上打了败仗。她的大学教师的父亲认为试题不算难,女儿没有发挥正常水平。她怕父母失望,不敢说出其实是她的理科学习能力有限,而且,她也不喜欢理科。她开始更努力地死记硬背、苦练苦算。

甚至梦中总是在做数理化的竞赛题,要不就是梦见在竞赛时交白卷。从此就经常失眠、多梦。那一学期的期末考试,她全科失利,平均分数仅七十分。

以后,只要临近考试期间,就总是焦急、心慌和彻夜失眠。期末考试来临之际,她的神经就绷得更紧了,越紧张就越难入睡。到了白天就神疲乏力,无法集中注意力听课,也难以静下心来复习,所以,在初三第一学期大考成绩排名下降到年级中游。但是,她也并不是时时刻刻都感到紧张、焦虑,她在平时学习尚佳,在学期的前半期情况都比较好,因为距离考试还有很长时间,压力不大,所以身心都比较放松。

心理测验结果:EPQ测验:E=40,N=65,P=60,L=25。

SAS测定:总粗分=44,标准分=55。

二、主诉

马某称,“最近我感到非常痛苦,担心考不上重点高中,让父母失望”;临近升学考试,焦急、心慌和彻夜失眠,学习成绩提高不了,有所下降。

三、观察

从进入咨询室到叙述完毕,一直都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两臂夹紧,双手蜷缩,手和唇微抖,声音微颤,语言清晰有条理。眼有黑眼圈,似乎睡眠不足。求助欲望较为强烈!

四、评估与诊断

来访者提出目前的主要问题是:临近升学考试,焦急、心慌和彻夜失眠,注意力无法集中,学习成绩提高不了,有所下降。对升学考试感到恐惧。

资料可靠性:可靠。求助者自知力完整,求治欲强,态度恳切。

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一)社会原因:(1)生活事件:一次失败的学科竞赛让求助者对升学考试感到恐惧,担心考不上重点高中。(2)社会支持:,当她出现失误时,父母就会严厉批评。父母的期望值较高。

(二)心理原因:(1)个性因素:从小随父母生活,性格温顺,比较胆小,非常听父母的话,害怕父亲的严厉。个性内向,不善于与父母、老师沟通考试失败的原因。(2)认知原因: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尽量作得尽善尽美。有完美主义倾向。认为自己应该事事成功。没有认识到自己的理科学习能力相对较弱。害怕失败。(3)心理平衡能力:情绪不稳定,易紧张,除了学习之外,没有什么兴趣爱好,也没有什么朋友,维护心理平衡的资源较少。

初步诊断:一般心理问题:考试焦虑、完美主义,社会适应能力较差。

鉴别诊断:综合分析所获得的临床资料,对求助者问题持续的时间、强度和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判断;根据心理测验结果和躯体疾病历史、精神病家族历史以及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的表现排除了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品行障碍。

诊断依据: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收集,该求助者智力水平正常;个性内向、有完美主义倾向;。整体心理健康状态较差。与父母、老师的沟通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较差。但,求助者主客观统一、知情意相一致,社会功能未受到严重影响,问题持续时间虽达6个月,但只在大考期间发生,其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属于心理问题的范畴。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消除求助者考试时过度焦虑的状态;在日常生活中适当运用放松技术或积极的自我对话,以降低焦虑水平,改变其必须事事成功的认知模式;增强其与父母、老师的沟通能力。

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提高有效处理各种生活焦虑的能力;增强其自信和社会适应能力。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1、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行为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

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外在表现为考试焦虑,内在却是由于害怕失败、完美主义倾向和对自己学习能力认识不足等认知因素造成的。焦虑行为的不断重复和强化,反过来又加剧了认知和个性的偏离,再加上教养方式和学校教育环境等不利因素的加重和催化。如果不及时采用操作性、目标性、时效性很强的行为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方法加以矫正,求助者将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极易导致焦虑症、恐惧症等神经症的形成。

另外,求助者目前的典型的心理和行为异常还没有达到较为严重的程度,还有他特定的年龄阶段,都比较适于采用如上咨询方法。

2、双方权利和义务

咨询过程中,求助者及其监护人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

(1)求助者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咨询师;

(2)对咨询进程不满意可要求更换咨询师;

(3)对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的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等方

面的规则;

(3)求助者应尊重咨询师,按照预约时间不失约、不迟到,如有特殊情况提前通知咨询师。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权利和义务:

(1)热爱本职工作,坚定为社会做奉献的信念,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增强技能,提高自身素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与求助者建立平等友好的咨询关系。

(2)心理咨询师不得因求助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国籍、宗教信仰、价值观等任何方面的因素歧视求助者;

(3)心理咨询师在咨询关系建立之前,必须让求助者了解心理咨询工作的性质、特点、这一工作可能的局限以及求助者自身的权利和义务;

(4)心理咨询师在对求助者进行工作时,应与求助者对工作的重点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必要时(如采用某些疗法)应与求助者达成书面协议;

(5)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不得产生和建立咨询以外的任何关系。尽量避免双重关系(尽量不与熟人、亲友、同事建立咨询关系),更不得利用求助者对咨询师的信任谋取私利,尤其不得对异性有非礼的言行;

(6)当心理咨询师认为自己不适合对某个求助者进行咨询时,应向求助者做出明确的说明,并且应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将其介绍给另一位合适的心理咨询师或医师;

(7)心理咨询师始终严格遵守保密原则

3、咨询时间与收费

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50分钟。

咨询收费:无偿(学校辅导)

七、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大致分为:

1、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2、心理帮助阶段;

3、结束与巩固阶段。

具体咨询过程:

第1阶段

目的:

(1)了解基本情况;

(2)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3)确定主要问题;

(4)探寻改变意愿;

(5)进行咨询分析。

一例学习焦虑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广州市海珠区菩提路小学陈愉 (国家心理咨询师)

摘要:本文对一例有学习焦虑的中学生进行咨询(咨询师通过有关机构联系到该名学生,基于心理咨询中的保密原则,本文不能提供咨询者的确切姓名及所在校名),在上级咨询师的指导下,作者主要采用了系统脱敏、放松训练、认知重建等理论及方法,使求助者改变认知倾向,重新建立自信,消除学习焦虑。

一、一般资料

彭某,汉族,男,12岁,独生子,广东广州人;在校六年级学生,家庭环境较好。日常活动较少;近期生活方式无重大变化。父母为个体经营户,文化程度不高,父亲忙于生意,早出晚归,对孩子管教比较严格,母亲温顺贤惠,任劳任怨。家庭成员之间缺少温情的沟通。学习认真,努力,但学习成绩时有波动;平时不大参加集体活动。经详细询问、调查,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它神经症性障碍,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二、个人成长史

足月顺产,幼儿时期身体健康。从小随父母生活,性格比较内向,胆小,非常听父母的话。因为害怕父亲,与父母亲交流不多。上小学时,彭某成绩一直很好,又能帮助其他同学,深受同学和老师的喜爱,并成为班里的小干部。升上五年级时,因贪玩和对新任教老师的教学方法不适应,学习成绩有所下降,后因打球而导致颈部拉伤住院治疗。就读五年级下学期时,学习成绩有所回升,在校表现比较好,与同学相处一般,偶尔到网吧,但是能自控。升上六年级后,由于数学老师经常更换的原因,加上班里的学习气氛不理想,想学但受周围同

学的影响而学不下去。上学期期末考的成绩不理想,未能考上心目中的分数。但这一学期以来各次测验的成绩已有很大的进步,但仍然担心本学期考试成绩不理想。因为复习阶段学习紧张,与同学也没有什么交往。近来,还有许多学习上的问题没有搞清楚,更是担心自己的期末成绩考不好而发愁。

三、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想起学习便心速加快、食欲差,睡眠较差一个月。

个人陈述:近一个月多以来,晚上难以入睡,易醒,上课没有精神,易走神,有时心悸、胸闷。因为颈部拉伤,治疗后仍然有疼痛的现象。平时,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不敢问老师,怕老师责难自己;也不敢问同学,怕同学嘲笑自己;在生活中遇到困难,不敢与同学交流;回到家里,极少与父母交流在学校的情况,怕父母为自己操心,怕家长说自己学习成绩不好,不争气;从来没有主动尝试过与父母交流,更不敢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告诉父母。

上次测验,成绩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没有任何潜力可挖了。现在知识的难度又加大了,即使比以前更努力,也担心自己的学习成绩上不去,掉下来了怎么办?想到自己的成绩下降之后,同学会用冷漠的眼光看待自己、老师会瞧不起自己、父母会埋怨自己学习不努力就感到害怕、胸闷,全身发软,前来寻求帮助。

四、观察和他人反映

(一)一般印象

彭某衣着整齐,神志清楚,面容憔悴,面部表情紧张,两臂夹紧,双手蜷缩,手和嘴唇微抖,声音微颤。

(二)精神状态

1、感知觉、注意品质、记忆、思维状态:感知觉未见异常,记忆力、思维状态正常,易分神。

2、情绪、情感表现:面部表情紧张,焦虑,情绪不稳定。

3、意志行为:自控能力基本完好,言行基本能保持一致。

4、人格完整性:性格内向,但是保持相对稳定。

自知力完整,能主动求医。

(三)身体状态

失眠,胸闷、四肢发软等躯体异常感觉,曾经去医院看病,医学检查未见异常。

(四)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

能坚持上课,但有时不能按时交作业,社会支持系统不理想,不愿意与人交往。

(五)老师反映

彭某近来注意力不够集中,上课时的精神状态不如以前好,有时还会缺交作业,但是无迟到早退现象。

(六)家长反映

家长反映,彭某回到家后,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很晚也不休息。

(七)心理测验结果

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自评,标准分为61分。

五、评估与诊断

(一)评估

根据收集到的资料,该求助者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对待学习问题上存在认知偏差,总担心自己学习失败而产生焦虑情绪,缺乏自信,核心问题是存在自卑心理,担心自己不如别的同学。

彭某已经达到了不能自行解决问题的程度,也未能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的及时帮助。彭某知、情、意统一,能主动前来求医。综合分析所获得的临床资料,对求助者问题持续的时间、强度和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行初步诊断,属于心理咨询范畴。

(二)诊断

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属焦虑情绪。

1.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相对稳定,有自知力,能主动求医,并且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的表现,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对照症状学标准,该求助者表现出焦虑、睡眠障碍等症状。从严重程度标准来看,该求助者的反应不甚强烈,反应只局限在学习内,没有影响逻辑思维等,无回避和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从病程标准来看,病程只有1个多月。依据除外标准,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时间也较短,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样心理问题。

(三)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精神病的特点是患者的知情意不统一,没有自知力,一般也不主动就医,常常表现出幻觉、妄想、逻辑思维紊乱及行为异常等。而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有自知力,主动求医,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反应强烈,反应已经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2个月。而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持续的时间也较短,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3.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焦虑性神经症在症状表现上主要是焦虑,有持久的痛苦不能解决,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出现泛化和回避,反应也与初始事件本身不相关,持续

时间长,大于3个月或半年。而该求助者虽然以焦虑为主要症状,但未严重到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没有泛化和回避,而且持续时间只有1个多月,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六、病因分析

(一)生物原因

曾经因颈部拉伤住院而耽误了学习;求助者正处于心理、生理上是一较大的转折的青春期,。

(二)社会原因

存在负性生活事情,数学老师经常更换,班上学习气氛不理想,求助者不适应。同时该求助者的社会支持系统不理想,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

(三)心理原因

1、存在明显认知错误:认为向老师请较知识,就会被老师责难、同学

们也会嘲笑自己;自认为老师会放弃成绩差的同学;担心父母责怪自己。

2、缺乏解决心理问题的有效的行为模式。

七、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案

(一)咨询目标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初步诊断,同求助者协商,共同确定咨询目标:

近期目标

消除求助者不敢向老师请教问题的心理状态。运用放松技术或积极的自我对话,来缓解焦虑状态,改善睡眠质量。

长期目标

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提高有效处理各种生活焦虑的能力;增强其自信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咨询的原理和方法

系统脱敏疗法①、放松训练、积极的自我暗示等方法帮助求助者学会放松技巧,构建焦虑等级,进行脱敏训练,减轻求助者考试焦虑的症状,增强求助者自信心。

(三)双方的责任与义务

向求助者介绍关于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性质、作用、意义及局限性,让求助者明确在咨询中双方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及保密原则等。向求助者强调自我帮助与自我改变是可行的,激发求助者的改变动机。

(四)咨询的时间和费用

一般每周1次,每次50分钟左右。初步计划咨询7次。

学校心理咨询不收费。

八、咨询过程

(一)咨询阶段的划分

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心理帮助阶段、结束与巩固阶段。

(二)具体的咨询过程:

第一次咨询(2006年3月5日)

任务:通过摄入性谈话收集求助者的相关资料,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确立主要问题,并协商咨询目标。

方法:会谈法、倾听技术、情感反应、共情等技术。

过程:询问求助者的基本情况,介绍心理咨询的性质、保密原则等有关事项。通过平等、真诚的交流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获得求助者的信任。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主要运用倾听技术、情感反应、共情等技术对求助者的焦虑表示理解,使求助者感到温暖,让求助者的焦虑情绪得到一定的合理宣泄。运用开放式提问与封闭式提问收信相关资料,运用具体化技术以及内容反应确定求助者的主要问题。用SAS进行评定,了解求助者的焦虑情绪状况;最后与求助者商定咨询目标。

布置咨询作业:找出自己的优点(不少于6个),并每天大声朗读五次。

第二次咨询(2006年3月12日)

任务:加深咨询关系、建立积极认知。

方法:会谈、认知重建法、积极自我暗示法。

过程:就上次的咨询作业情况进行会谈,通过积极自我暗示法,使求助者自我探索自己的问题。

咨询会谈摘要:

咨询师:作业完成的情况怎么样?

求助者:找出自己不少于6个优点,还真有点难度。我只找到了三个,同学帮我一起找出来三个。

咨询师:与同学一起找自己的优点,有何体会呢?

求助者:同学之间需要相互帮助。平时我总认为同学看不起我,总是觉得自己比他们差。

咨询师:觉得自己比他们差,真的是这样吗?

求助者:(沉默)学习......我身体不好,体育不如同学......还有音乐,我老走音......,反正都差,我觉得自己是一个没有用的人,一个没有前途的人。

咨询师:你平时总是这样评价自己的吗?

求助者:是的。我父母也是这样评价我的。

咨询师:你经常用这种消极的方式来评价自己,导致自己的情绪不好,使自己经常处于一种焦虑状态。你愿意改变这种状态吗?

求助者:我愿意呀,可是怎么改变呢?

咨询师:你想改变和减少焦虑情绪,应该认识到自我挫败思想给你带来的负面影响。

求助者:……

咨询师:想像一个小时之后,你要与同学们进行一场歌咏赛,你对此有信心吗?

求助者:没有。我相信我会输的。

咨询师:比赛还没有进行,就给自己下结论了。是什么原因会导致你下这个结论的呢?

求助者:......我老走音,我是一个没有用的人。

咨询师:你想一想:你抱着这种态度去参加比赛,可能不是输在技术上,而是输在心态上,这就是一种自我挫败思想。如果换成另一种思维模式,你可以怎么换呢?

求助者:......我愿意战胜我的对手,可是……。

咨询师:担心你的走音?其实你刚才的思维模式就是一种积极的自我增强的思想,但又要担心自己的不足。每当你意识到自我挫败思维出现时,就用自我增强的思想

来代替自我挫败的思想。你会有新的感觉,对吗?

求助者:或许是,只是以前我没有试过。因为我总看到自己的缺点,觉得自己不如他人。

咨询师:你的焦虑情绪与你的自评方式有一定的关系。“当你认为你笨时”,用“其实我也很聪明,有好多别人不会做的题我也会做呀!”来代替。你的焦虑情绪会得

到一定的缓解。而且当你转到自我增强的内部对话后,你的生理反应和情绪反

应也会变得积极和自我增强起来,从而使自己行为中的焦虑成分减少。

求助者:我有点明白了。是不是当出现消极思维时,我就应该用积极的思维来代替?我应该多看自己的优点?

咨询师:你说呢?

求助者:我明白了。

布置咨询作业:坚持每天朗诵自己的优点五次,并继续找自己新的优点;你遇到问题不能自己解决时内心的想法、身体以及情绪变化,并记录下来,越细越好。

第三次咨询(2006年3月19日)

任务:巩固认知重建法,构建焦虑等级、学会行为放松训练。

方法:会谈、行为放松训练。

过程:

与求助者就上次的作业进行交流。

摘要:

咨询师:看起来你今天的精神状态还不错,上次的作业你做了吗?

求助者:做了。我又找到了一个优点,父母也帮我找到了两个优点。

咨询师;你大声朗读自己的优点后有什么感觉呢?

求助者:感觉还不错,读了以后觉得心情愉快,发现原来我也有这么多有价值的东西……

与求助者商谈构建焦虑等级,共分为以下几个等级:

0 想象你在课室里做有关迎考的复习题。

10 想象再过三周进行期末考试。

20 想象再过一周进行期末考试。

30 想象明天进行期末考试。

40 想象正在走进考场。

50 想象正在进行考试,有自己不会做的题。

60 想象再过一周公布各科成绩。

70 想象再过三天公布各科成绩。

80 想象正在宣布各科成绩。

90 想象得知期末考试的成绩情况。

100 想象宣布自己的成绩有明显的退步,同学、老师正在评价自己。

行为放松训练:指导求助者练习肌肉渐进性放松训练,咨询师先做示范,让求助者放弃害羞的观念,全身心投入放松训练。

步骤:以舒适的姿势靠在沙发或躺椅上首先闭上眼睛,将注意力集中在头部,把牙关咬紧,使两边面颊感到紧张,然后将牙关松开,咬牙的肌肉就会产生松弛感,逐次将头部各处骨头和肌肉一一放松。接着把注意力转移到颈部,尽量使脖子的肌肉紧张,感到酸痛,然后把脖子的肌肉全部放松,觉得轻松为止。第三步是把注意力集中到两手上,将两手用力握紧,直至发麻、酸痛、两手开始放松,然后放置在舒服位置,并保持松软无力状态。第四步是把注意力移到胸部,先做深吸气,憋几秒钟,缓缓把气吐出,再吸气,如此反复,让胸部觉得轻松为止。这样反复类推,将注意力集中肩部、腹部、腿部,逐次放松,全身软软地处于轻松状态。按此法学会如何使全身肌肉放松,并记住放松的次序。

咨询小结:放松训练的要点是要求求助者,全身心的投入放松训练中,掌握放松技巧,刚开始求助者不能掌握要领,体会不到放松的感觉,经过反复示范后,有所好转,还需要反复多次训练,为下次的咨询做好准备。

布置咨询作业:

①继续每天大声朗读5遍自己的优点,继续挖掘自己的优点。

②每天早晚做两次放松训练,每次15分钟(可平躺在床上做),并记录变化与感受。

第四次咨询(2006年3月26日)

任务:继续巩固行为放松训练,进行系统脱敏疗法

方法:系统脱敏法,会谈法

过程:询问作业完成的情况,以及放松训练之后的感觉。向求助者实施系统脱敏疗法。

让求助者想象等级层次中最低的那个项目,接着让求助者休息一会。然后让求助者做放松练习,之后给求助者再描述下一项并想象。当求助者感到焦虑时,举起右手示意,这个时候会让求助者停止想象,并进行放松。强调在想象进行的任何时候,只要求助者感觉到焦虑或不安,都要举起右手向咨询师示意。想象过程结束时,求助者还要告诉咨询师想象中焦虑的主观感觉尺度。利用这种方式通过1-4个等级。

布置咨询作业:继续大声朗诵优点并积极体会;做1-4想象等级,并做放松训练。

第五次咨询(2006年4月2日)

任务:巩固咨询效果;继续消除学习焦虑情绪。

方法:会谈、系统脱敏。

过程:让求助者按要求完成了1-4级的情境想象,能保持放松;用系统脱敏的方法完成5-7三个等级想像、放松训练。

布置咨询作业:继续每天做第 5、6、7焦虑等级的情境想象,在感到焦虑时做放松训练。

第六次咨询(2006年4月9日)

任务:巩固咨询效果;继续消除学习焦虑;

方法:会谈、系统脱敏。

过程:让求助者按要求完成了1-4级的情境想象,能保持放松;用系统脱敏的方法完成8-10三个等级想像、放松训练。

布置咨询作业:继续每天做第 8、9、10焦虑等级的情境想象,保持放松;尽量做到考试不感到紧张。

第七次咨询(2006年4月16日)

任务:巩固咨询效果,继续放松训练,指导求助者学会自我监控,结束咨询。

过程:结合咨询目标,通过与求助者交流,引导其对咨询过程回顾和总结,谈接受咨询

的体会与收获,使求助者对自己有一个更清醒的认识,进一步了解自己问题的根源所在,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并把咨询过程中学到的知识、思维和分析方式运用到今后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能学会灵活地自己解决所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促使自己逐渐走向成熟。从半年后的随访追踪看,他比以前开朗很多,有了自信,处理人际关系成熟了很多,也不再担心学习失败的事情。

九、咨询效果的评估

1.求助者及班主任的评价:

求助者的自我评价:“现在我的睡眠有了很大的改善,上课的精神比以前好多了,对老师的提问我也不再害怕”;“面对考试,我也有了一定的信心”;“能与同学、父母进行一定的沟通,感觉不错。”

班主任说:“他对学习有了信心,整个人都精神多了”;“也显得愉快了”。

2.咨询师的评估:

通过回访和跟踪,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彭某消除了学习焦虑,改善了自己的认知偏差,增强了自信心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咨询过程较完整、有条理。

十、不足之处

1、由于本案例是本人在上级咨询师的督导下首次使用放松训练与系统脱敏疗法,所以使用技巧还很不娴熟,仍有待在今后的相关案例中多加实践,不断提高。

2、未能抓住求助者的青春期所具有的心理特征。

3、经过本次的咨询,本人觉得自己与成为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还有一定的距离,

在很多有关的方法的运用与实施上仍有待提高,因而本人决心通过在往后的努力学习与更多的实践中,在上级心理咨询师和前辈的指导下,逐步走向成熟。

①“系统脱敏疗法”是用于治疗求助者对特定事件、人、物、或泛化对象的恐惧和焦虑,基本方法是让求助者用放松取代焦虑。

参考文献:

(1)郭念锋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二级》民族出版社出版

(2)汪道之编著《心理医生》,中国商业出版社。

(3)[美]G erald 著、石林等译.心理咨询师与治疗的理论及实践[M],中国轻工业出版

社,2004,第1版,P165~166

(4)[美]Sherry Cormier,Paula S.Nurius 著、张建新等译.心理咨询师的问诊策略[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第1版,P485~497、 P612~638

一例抑郁心境高中生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1[1]

邵巧倍2[2]宁波市鄞州中学315101

摘要:抑郁心境是高中生常见的情绪障碍之一,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表面原因背后可能存在深层次的原因。心理辅导既应调整其表面原因,更应对背后深层原因予以关注并采取适当方法进行解决。

本案例李某家庭情感生活不完整,这种心理需求在新环境适应过程中显露出来,倾向于从周围人际环境中得到补偿,但由于采取了被动接受的方式,又因未能得到满足而形成了周期性的抑郁心境。在咨询中,除了要为李某提供强有力的人际支持外,使其认识到问题的深层的内在原因,并对其进行必要的人际交往方法引导和支持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本案例咨询主要采用了“认知疗法”,辅以“人际关系疗法”,并借鉴了“行为疗法”中的某些技术如放松训练使其得到较好解决。

关键字:抑郁心理咨询高中生

一、来访者一般资料

李X,女,18岁,高二理科重点班学生,性格内倾,独生子女。身高1.65米,体重60公斤,无重大躯体疾病史,家族无精神疾病史。近一年来情绪低落、失眠,对什么都没兴趣,难以集中注意力学习。症状常以半个月左右为一周期。暑假结束后学校开学,自感问题加重,痛苦不堪,主动前来咨询。

成长经历:因为父母工作关系,来访者从小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小学初中阶段成绩一直很不错,后保送进入省一级重点中学重点班,仍由爷爷奶奶陪同住学校外面,成绩中游。

精神身体社会功能状态:对日常活动及周围的人群和事物,丧失兴趣;精力减退,出现无原因的持续性疲乏;思维迟滞,精神活动减少;敏感多疑,自我评价过低;食欲不振、失眠,自感痛苦。

二、来访者主诉

“我最近感觉很失落、压抑、空虚,总之很郁闷。我的情绪一直起伏不定,凡事不感兴趣,上课老是分神,经常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中,今天就有好几分钟,想小说里面的情节,自己迷失在文字的舞台里。晚上睡眠质量很差,睡不着,头痛,白天又很疲劳,食欲也很差。我曾经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神经衰弱,以前我还住学校集体宿舍,后来就由我爷爷奶奶陪着住在学校外面。

其实我郁闷的还有一个原因是家庭关系不太好:我跟我爸不是很经常沟通,他很专制,和我没有共同语言,有时候想主动与他交流,但是每次一到那个时候就说不出口,每次效果都不太理想,所以后来就不大和他交流了;我妈就更不用说了,我跟她都不说话,我尽量不和她见面,吃饭也回自己房间,还锁上门的。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快10个月了,因为她太多管闲事了,高一刚开始的时候,她偷看我日记,还把它

复印下来,要拿去给心理医生看,幸好被我发现。不过这个日记的内容,一般人看了也会感觉我心理不太健康,就是很郁闷的那种感觉。后来我就不和她说话了,反正看她很不顺眼,很反感,我也不在家里写日记了。如果人际关系的满分为10分,爸爸还可以打8、9分,妈妈就是0分。

高一的暑假过得很难受,很空虚。我的成绩平平,大概在班级中游,这个学期班上的同学突然一下子都开始用功了,我昨天之前还挺用功,昨天之后就开始分神了,脑子里都是一些小说场景和内容。我平时也不太喜欢运动什么的,就喜欢看刘墉的书,但是现在也不太看,因为老是因此导致上课走神。我以前也经常这样,大概半个月一周期。平时和同学关系也不太好,都上高二了,班级里还有十几个同学没说过话,平时也不怎么愿意主动跟人家打招呼,怕主动打招呼结果别人没反应,那不是很尴尬,所以也不太想和他们接近。我平时就和三四个同学比较谈得来,但是最近老是感觉好朋友之间‘吃醋’,感觉他们对我还是对别人好,我很敏感、脆弱,关注细节,还很自卑。

昨天,我一个老同学说我‘脆弱得让人可怜’,还说我以后可能会走上自杀这条道路。其实我以前倒是想过自杀,但现在没有。我最担心的是: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不知道还有什么要留恋的?我对什么都没兴趣,我都不知道要干什么。”

三、咨询师观察和他人反映

据咨询师观察发现:该来访者表情迷茫,说话处事节奏较缓慢,性格较内倾,内心较有思想,但说话时不太敢看别人眼睛,交流时显得很被动和矜持,如初次来访时希望咨询师问她问题,她再回答。

据与来访者关系较好的同学和老师介绍:“她(来访者)待人真诚,比较能够理解他人,比较能够得到他人信任;但生性敏感,容易受伤,情绪变化激烈,易怒,容易因为志趣不同等与人发生争执,并因此导致生活学习等其它关系上的破裂;希望通过与别人人际关系的维持,满足自己内心的需求,一旦不能满足或者感觉不一致或者关系减弱,则情绪反应强烈。

四、心理评估和诊断

据对临床资料的收集和分析——

1、智力水平:根据咨询师临床观察、周围人反映以及学业成就水平,该来访者智力正常。

2、心理健康状况:

结果比较严重地偏离了正常水平,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特别是在抑郁、焦虑、人际敏感等因子上症状

属于中度抑郁状态。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睡眠不好,无故疲劳,感到生活无意义,情绪起伏不定,长期感到心情低落等。

3、症状表现:对自身躯体、心理、社会功能等状况有充分的自知力,可排除有精神病性心理障碍。心境低落,同时思维缓慢、语言动作减少和迟缓,并且伴有失眠、乏力、工作效率低、内感性不适,症状持续两周以上,有一定程度的社会功能受损。

根据以上所有临床资料收集结果和评定,李某可以被诊断为抑郁情绪障碍!

来访者当前问题主要表现在:

1、主观感受痛苦,情绪低落;

2、人际关系敏感、淡漠;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