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欧关系现状及其发展前景(75分)

中欧关系现状及其发展前景(75分)

中欧关系现状及其发展前景(75分)
中欧关系现状及其发展前景(75分)

中欧关系现状及其发展前景(75分)

各题型提交答案说明:

1.单选题及判断题点击圆形按钮进行单项选择,多选题点击勾选框进行多项选择。

2.选择题和判断题:直接点击选项,系统将自动提交答案。

3.未完成考试误操作推出系统后,在考试时间段内可重新进入系统考试。

4.完成考试后点击提交答案按钮,考试结束,不可再次进入系统考试。

5.答题完成后,点击考试页面左侧“未答题”按钮,确认无未答题后再提交答案。

6.未提交答案的试卷在考试时间结束后将强制提交答案。

一、单选( 共8 小题,总分: 40 分)

1. 欧共体一开始有多少个国家?(C)

A.4个

B.5个

C.6个

D.7个

2. 中国与欧盟之间的关系最重要的是(C)关系。

A.政治盟友

B.友好往来

C.经济贸易

D.军事战略

3. 年,中国首次郑重提出了要求西方、欧洲国家解除对华军售的禁令,并得到了积极回应。(D)

A.2003年

B.2005年

C.2007年

D.2004年

4. 中国对中欧之间的关系持乐观态度,其中最主要的依据是(A)

A.经贸往来日益增强

B.国家安全重要盟友

C.非传统安全最新盟友

D.国家热点问题盟友

5. 欧洲一体化取得最大的成就是在(A)领域。

A.经济货币

B.领土

C.国家主权

D.国家军事权力

6. 2007年之后,欧盟成为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其中()是欧盟27个国家中第一个与中国贸易的国家。(D)

A.比利时

B.法国

C.英国

D.德国

7. 欧洲对华的贸易逆差,主要是由决定的。(A)

A.货物贸易

B.奢侈品交易

C.服务贸易

D.高科技产品交易

8. 2008年,中国队欧盟的出口占我国全部出口的(D)

A.0.13

B.0.14

C.0.15

D.0.166

二、多选( 共4 小题,总分: 20 分)

1. 2004年,欧洲提出对华军售禁令难以解除的原因有(ACD)

A.欧盟成员国的增加

B.中东社会主义国家的阻挠

C.美国的反对

D.中国的军事威胁

2. 欧盟一体化的核心本质是(ABD)

A.经济主权的部分出让

B.政治主权的部分出让

C.国家主权的全部出让

D.外贸经济主权的部分出让

3. 随着中欧综合实力的增强,欧洲目前将中国作为来看待。(CD)

A.贸易合作伙伴

B.经济市场

C.非传统安全盟友

D.新型挑战的伙伴

4. 2009年温家宝总理出访欧洲之所以被称为信心之旅,主要是因为(ABCD)

A.对金融危机后欧洲经济发展存在信心

B.对中欧之间的友好交往有信心

C.中欧之间的经济交往仍然面临很大挑战

D.与中国贸易能够增长欧洲经济积极性

三、判断( 共8 小题,总分: 40 分)

1. 1999年,欧洲国家建立了经货联盟(经济货币联盟),使用统一的欧元。(正确)

正确

错误

2. 2009年,欧洲国家GDP下降大概1.9%-2.0%。(正确)

正确

错误

3. 长期以来中欧关系保持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核心及动力主要来源于军事方面。(错误)

正确

错误

4. 1981年希腊成为欧洲共同体的第二十个国家。(错误)

正确

错误

5. 2005年,小布什的第二任任期内,美国的单边主义政策已经开始调整,单边主义开始收敛,更加重视传统盟友的作用。(错误)

正确

错误

6. 英国是欧盟对华贸易的国家中对华投资的第一大国。(正确)

正确

错误

7. 2005年,当欧洲提出要解除对华军售禁令后,反对的国家最主要的是美国和日本。(正确)

正确

错误

8. ? 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有利于加强中国对欧洲的出口,有利于加强中欧经贸关系的发展。(正确)

正确

错误

关于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关系现状及未来的 发展趋势

关于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关系现状及未来的 发展趋势 学院:电气工程学院 班级:电技111 姓名:缪梓强 学号:2011301030128

关于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关系现状及未来的 发展趋势 [论文摘要]中国与欧盟分别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区域集团,是当今世界舞台上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两支重要力量。中国与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来,在全球化和国际格局快速变化的背景下,中欧经贸合作关系得到长足的发展,并且已经超越了双边范畴,具有日益重要的全球战略意义。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波折,但总体的发展前景仍然是积极的。21世纪,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达到双方互利共赢的目的。 [论文关键词]中欧经贸合作;现状;发展趋势 中国与欧盟分别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区域经济集团,是当世界舞台上维护和平与促进发展的两支重要力量,全面发展同欧盟及其成员国长期稳定的互利合作关系,是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为中欧关系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欧盟自2004年起跃居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也稳居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地位,同时欧盟还是中国吸收外资最重要的来源地之一和技术引进第一大来源地,中欧双边经贸合作的领域与范围不断向纵深发展。 一、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关系现状 1.中欧双边贸易关系稳定发展 在中欧合作的诸多领域中,经贸关系是最具活力、收获最多的领域之一。进入2世纪以来,伴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中欧双边贸易在原先基数较大的基础上又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以大约每3年就翻一番的速度增长着。如今,“中国制造”在欧洲上已随处可见。根据中国海关总署,2004-2007年中国对欧盟年均进出口额增长率在27%以上,欧盟一跃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2007年中欧进出口总额达到3561.5亿美元,同比增长27%,其中中方出口2451.9亿美元,增长29.2%;进口1109.6亿美元,增长22.4%,欧盟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占比上升至16.4%,占到中国总出口额的近1/5。2008年中欧双方的贸易额更是一举达到了4255.8亿美元,增长19.5%,分别高于同期中美、中日双边贸易增速9个和6.5个百分点。 2.中欧直接合作不断深化 根据中国海关统计,作为中国第4大投资伙伴,欧盟对华投资的项目数自1986年以来总体呈现增长的趋势。截至2008年4月底,欧盟累计在华投资项目27139个,实际投资额585亿美元。欧盟对华投资项目平均规模大,技术含量较高,且多投资于生产领域。改革开放30年来,欧盟一大批优秀企业尤其是大的已大举进入中国,空中客车飞机、大众汽车、壳牌石油、联合利华日用品、西门子电器、诺基亚等等众多欧盟跨国企业巨头已在中国的相关领域中占据了显著地位,并先后成为了在华投资成功的典范。

中国与欧盟关系的现状

中国与欧盟经贸关系的现状评估——经济外交视角的考察 近年来,无论是中国与欧盟双边关系,还是中国与欧盟各新老成员国之间的双边关系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从经济外交视角来看,中欧双边经贸关系取得了丰硕成果,总体上可以概括为“战略提升、贸易突破、瓶颈制约、难题待解”。 一、战略提升:中国与欧盟及其主要国家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新时期中国外交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与其他国家建立以共同利益为基础、以平等协商、求同存异和不针对第三方为特点的新型伙伴关系,为构筑面向21世纪的多极化世界格局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与欧盟伙伴关系战略的提升源于2003年相继发表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两份文件:一份是2003年9月欧盟发表的《走向成熟的伙伴关系--欧中关系之共同利益和挑战》的战略文件,阐述了欧盟对华政策和行动的指导方针及发展框架;另一份是2003年10月中国政府发表的第一个对欧关系文件——《中国对欧盟政策文件》,旨在昭示中国对欧盟的政策目标,规划今后5年的合作领域和相关措施,加强同欧盟的全面合作,推动中欧关系长期稳定发展。 进入2004年,中国与欧盟双边的关系进一步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定位得到了确立,中国与欧盟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04年5月随着欧盟历史上的第五次扩大,欧洲政治与经济的地缘版图发生重大变化,更加凸现了建立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性。2005年欧中庆祝建交30年,进一步展现了二者在世界政治经济多极化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与此同时,在国家层面上,中国与欧盟最重要的国家也逐一建立了相应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国与欧盟各个新老成员国的经贸关系在新的框架下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当然,由于欧盟的不断扩大,新老成员国的发展水平差别较大,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欧盟的对外经济决策的实施,从而也对中欧双边经贸关系带来了一些新的变数。 二、贸易突破:欧盟成为中国首位贸易伙伴带动了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 《中国对欧盟政策文件》中特别指出“中国致力于发展中欧富有活力和长期稳定的经贸合作关系,并期待欧盟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与投资伙伴”,以欧盟东扩为契机,这一良好愿望得以提前实现。在2004年中欧双边贸易领域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04年中欧双方进出口贸易达1772.8亿美元,增幅为33.6%,欧盟超过美国日本和日本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同时中国也

中印关系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中印关系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摘要:中国、印度世界上发展最有潜力和活力的国家,既想相互亲近,又心存 芥蒂。他们有放不下的过去,又有必须面对的现在,还有可以展望的美好未来。挑战与机遇并存能很好地表达出中印之间的关系!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发展中,双方都有收获,并找到一种默契,为两个都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国家和人民继续前行!放下过去,做好现在,憧憬未来,一心一意为本国人民,为亚洲人民,为世界人民,不谋求霸权才是印度的首选,有中国这样的近邻是他的福气!印度真正的对手不是中国,而是自己,如果一味为了迎合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而围堵中国,印度必将自食其果! 关键词:边界问题;中美俄博弈;军事竞赛;政治交流;中印贸易。 正文: 中印关系大致经过这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20世纪50年代,中印关系的友好时期。 第二阶段为20世纪60年代初至70年代中期,中印关系的低潮时期。 第三阶段为1976年到1988年,中印关系的缓和时期。 第四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中印关系的升温时期。 第五阶段为20世纪90代中后期至现在,中印关系继续发展的时期。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双边贸易额的年增长率一般均为两位数,1990年贸易额2.6亿多元,增幅近80%以上。特别是最近两年来中印两国双边贸易额翻一番,突破了500亿美元,双向投资增长了10倍。中国已成为印度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印度是中国第十大贸易伙伴。 然而中印之间的特殊关系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总在一些问题上发生分歧,引起纠纷。 一、边界问题 历史上,中印边界原本没有什么争议,有喜马拉雅山作为天然屏障,中印历史上的习惯边界就是喜马拉雅山南麓。二十世纪以前,这一段边界从来没有明确划定过,也没有一块界碑,双方以模糊形态按照传统进行实际控制,甚至有双方都不管的地段。两国边界的长度也一直没有准确测量,大约有1700—2000公里。一直到英国占领印度,并不断实施侵占西藏的阴谋,才给日后的中印边界争端埋下了祸根。 中印边界全长约2000公里,分为东、中、西三段。双方争议地区面积共约125,000平方公里,其中东段约90,000平方公里,中段约2,000平方公里,

中欧经贸关系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中欧经贸关系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一、中欧经贸关系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中欧经贸关系主要包括贸易往来、对华投资和经济合作三方面的内容,呈现出阶段性发展的特点及其他一些特点。 (一)中欧贸易发展速度呈明显加快之势 ,、贸易总量不断上升,贸易逆差不断缩小。(,)双边贸易呈不断上升之势。中国对欧盟贸易额由,,,,年建交时的,,(,,亿美元增长到,,,, 年的,,,(,亿美元,增加,,倍。,,,,年总额为,,,亿美元,同比增长,,(,,,与,,,,年相比增长,,倍,出口增长,,倍,进口增长,,倍(表,)。从总量上看,出现了阶段性变化:,,,,年以前贸易额在百亿美元以下徘徊,,,,,—,,,,年在百亿美元阶段逐步走高、向上发展。,,,,年后中国对欧盟进、出口额分别超过,,,亿美元。(,)贸易逆差不断缩小、直至消失,以,,,,年为界分成两个阶段。,,,,年前中国对欧盟贸易基本为逆差,,,,,年后逆差得以改善,,,,,年逆差几乎接近于零,,,,,年迅速变为,,亿美元的顺差,,,,,年则出现了,,多亿美元的顺差(表,)。贸易增长速度阶段性变化也很明显。从中国对欧盟的出口来看,,,,,年比,,,,增长,,(,,,,增长极快,,,,,年则跌入谷底,直到,,,,年以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但较为平稳;进口增长与出口增长情形相似:,,,,年比上年增长,,(,,,此后,,,,—,,,,年均为负增长,,,,,年开始大幅上升,,,,,年增长速度为,,,。此后除,,,,年外基本呈现平稳增长(表,)。

,、中欧贸易地位不对等。中国主要出口市场依次是美国、日本和欧盟。中国主要进口来源地依次为日本、欧盟和美国,中欧贸易额占中国贸易总额的,,,左右,不过欧盟对中国的贸易依赖性则小得多,出口额占欧盟进口额比重不到,,,进口额占其出口额的比重仅在,,左右(表,)。中国对欧盟的贸易依赖性要高得多的现状也导致了中欧贸易谈判地位的不对等。中欧贸易集中在中国与德国、意大利、法国、英国和荷兰,国。例如,,,,,年中国自这,国进口额为,,,亿美元,占中国自欧盟进口总额的,,(,,。中德贸易额自,,,,年起在与欧盟往来的贸易额中就居首位,德中贸易额还在不断增大,,,,,年占中欧贸易总额的,,,(,,,,年《中国对外贸易年鉴》)。 ,、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世纪,,年代以前中国向欧盟出口主要为传统的大宗商品及轻工产品,进口的主要是成套设备及钢材等产品。以后进出口结构有了一些变化,但进口商品仍以工业制成品为主,而出口产品除初级产品外也开始有了工业制成品。至,,,,年中国对欧盟出口贸易结构出现了根本变化,机电产品已成为出口的拳头产品,全年出口额占向欧盟出口总额的,,,,以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零件、手持及车载无线电话机为主,服装、纺织纱线及制品出口也平稳增长。 (二)欧盟在华直接投资发展速度相对缓慢,投资质量相对较高 欧盟对华直接投资与贸易发展阶段性相似也体现出阶段性的特征(见表,)。,,,,—,,,,年为起步阶段。欧盟在华投资规模相对较小,外资项目每年只有,,,个左右,实际利用外资额每年仅,亿美元。 ,,,,—,,,,年为欧盟在华投资的发展阶段,欧盟一些国际著名的跨国公司纷纷到华投资,每年投资项目超过,,,,个,合同金额,,,,年为,,(,亿美元,实际投资金额为,,(,亿美元。,,,,年至今为欧

论中印关系之中印边界问题

论中印关系之中印边界问题 ## (工科试验班(工学)313#######) [ 摘要]中印边界问题是中印关系发展中比较明显的阻滞因素。这一问题源于历史遗留,数十年来,尽管交过火也谈判过,但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今天,此问题依旧存在。在这里,我对一些资料进行了整理,论述了中印边界问题的各方面,并简要分析了边界问题的产生原因及影响。 [ 关键词] 中国印度边界问题边界战争 [ 正文] 中国与印度是当今世界两大人口大国,作为邻居,近年来中印关系迅速发展。政治上,中国与印度高层互访不断,并确立了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新框架;经济上,到2009年,双边经贸额已突破500亿美元;军事上,两国在边境地区建立了信任措施。尽管两国发展势头良好,但也不能忽视中印之间存在的某些问题和障碍,其中比较突出的应该是两国的边界争端。 1.中印边界的划分 历史上,中印两国从未正式划定过边境界线,但存在着一条由双方历来的行政管辖所形成的传统习惯线。中印边界全长2000公里,分为西、中、东三段。西段是指中国新疆、西藏同印度克什米尔占领区拉达克接壤部分,即西起喀喇昆仑山口,南到西藏阿里及印度拉达克、旁遮普三地接壤处,约600公里;中端指从中国同克什米尔最南端接界处至中国、印度、尼泊尔三国交界处,是中国西藏阿里地区同印度马偕尔邦和北方邦接壤部分,约450公里;东段是从中、印、不丹三国交界处至中、印、缅甸三国交界处,约650公里。 2.中印边界问题的产生 英国统治了印度以后,英属印度当局以印度为基地,把侵略扩张的矛头指向周边亚洲地区。19世纪中期,英国打败了锡克王国,把锡克王国侵占的中国拉达克地区划入了印度版图。然而英帝国野心不减,随着清政府势力日渐衰弱和俄国势力的逐步东侵,英国把魔爪伸向了中国,并致力于把西藏变成受其控制的独立缓冲国。19世纪60年代,英帝国主义为寻找一条通向中国新疆腹地的捷径,派遣军事情报人员深入中国新疆阿克赛钦地区进行勘察,发现此处是中国一条古商道的必经之路,不但可沿喀拉喀什河到达新疆和田,更重要的是可向南通往西藏。 一旦占领西藏,英国便可以从中获得极大的利益。“第一,英国可以控制广阔的青藏高原,使之成为屏护印度的安全的天然屏障;第二,英国可与其由缅甸侵入中国云南的势力相配合,进一步向长江上游地区发展,最后与其由太平洋入侵中国的势力会合,控制大半个中国;第三,英国可以利用所控制的西藏及藏传佛教影响蒙古,削弱俄国的势力。”1于是英国暗中设置了割裂新疆的非法边界线,将包括新疆阿克赛钦和西藏阿里部分地区在内的3.3万平方公里土地划归印度。 阴谋继续进行着,1913年10月至1914年7月,英、中、藏三方举行西姆拉会议,会1刘颖玮《中印边境战起因剖析》

形势与政策--世界外交现状和发展趋势

.广州商学院 课程论文 题目:当前大国关系的主要特点及发展趋势 课程名称形势与政策 考查学期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考查方式课程论文 姓名张勇 学号201306104117 专业物联网专业 成绩 指导教师王轻纱

一、当前大国关系的主要特点及发展趋势 当前大国关系的态势是:美国力量相对衰弱,这是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的前提,但美国目前仍保持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美将欧洲作为其战略利益核心,并把与欧、日关系作为其国际关系的基础的态势尚未改变,美对俄,对华关系的基础尚未确定,仍在不断调整中。欧共体联合进程在不断克服各种困难当中逐步发展,并在经济上已形成与美、日三分天下的局面。统一的德国和法、英争夺欧洲事务主导权,而且已不满足于欧洲的发展空间。俄罗斯仍然是西欧在地缘政治上的主要对手。 日本从经济大国向政治、军事大国发展,开始对美国说“不”,并力争在亚洲的主导权。 中国经济保持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综合国力大大提高,与美、日、俄和周边国家的关系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在大国关系中处于相对有利位置。 俄罗斯依仗军事实力这一仅存的本钱,“财不大气犹粗”,力图重整大国形象,同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拉开距离,改“一边倒”的外交战略为“东西兼顾”。 上述态势反映出新形势下的大国关系有这样几个特点: 大国关系呈现以下特点: 一、“总体稳定”保持。大国关系基本保持稳定,更富弹性,主要大国间直接对抗的可能性较小。大国关系的战略矛盾不会因为相互间有合作而消失,也不会因相互间的斗争改变彼此合作的基本态势,但合作中竞争的一面在加剧,借重中牵制的一面在发展。美全球战略调整和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成为引领大国关系新一轮互动的关键,中美间又合作又相互制约的态势成为影响大国关系全局的一条主线。 二、“因时谋势”多变。各国的战略重点和关切并不相同,根据不同的利益需求组成不同的集团,中美印、中美日、美欧俄、中美俄等多组战略三角关系复杂互动,一些传统三角关系趋于活跃。美欧与俄结构性矛盾的一面渐趋明朗,俄对美欧关系处于守势。美欧关系走出伊战阴影,重趋协调与合作;美俄关系复杂

新形势下中印关系面临的问题与发展前景

新形势下中印关系面临的问题与发展前景 [摘要]中印关系源远流长,二者在亚洲的地位举足轻重,两国关系的状况直接影响着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本文从中印关系现状入手,阐述两国关系存在的问题与矛盾,探讨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措施。希望中印两国能在和平共处、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加强合作,共同发展,以推动亚洲的腾飞。 [关键词]中印关系;问题;原因;前景 中印作为相邻的两个文明古国,自古以来就建立了深厚的友谊。1950年4月中印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印度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国家之一,也是最早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非社会主义国家。如今中印关系已经走过了60年,在这60多年中,中印两国一路风雨走来,有过共同抵抗霸权主义的黄金时期,也有相互仇视甚至发生军事摩擦的紧张时期,从总体来看,中印关系一直处在不断地深化和发展之中,但是近来中印关系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 1 当前中印关系面临的问题 2010年以来,我国和一些周边国家之间摩擦和矛盾上升,特别是2010年9月7日,日本在钓鱼岛附近撞击我国渔船并非法扣押我国渔民之后,两国无论是在民间还是在外交领域中都出现了一系列矛盾,亚洲的其他一些国家也开始望风而动。而10月24日至27日,印度总理辛格对日本进行为期3天的访问,积极与日本联合构筑反华阵线,此举得到一些印度媒体与官员的支持。10月25日印度的官方喉舌《印度时报》在报道中说道:“现在是印度将东京建成防止中国扩张堤防的最有利时机。”另外,印度前外交秘书希巴尔称,“印度应趁目前的‘最好时机’与日本共筑一道障壁,以制约中国的发展,把中国‘将死’”。印度在中日关系十分敏感的时候与日本共同联手遏制中国,严重地阻碍了中印关系的正常发展。 近年来,印度国内大肆鼓吹“中国威胁论”。“中国威胁论”是美国等西方大国一直以来借以遏制中国发展的论调,它们便不厌其烦地大肆热炒,过分强调中国崛起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印度则一直是“中国威胁论”的鼓吹者。近来印度的很多官方人员极力鼓吹中国要入侵印度。印度的前国防部长穆拉亚姆•辛格•亚达夫宣称确信中国很快进攻印度,并警告印度政府不要轻视中国的威胁。据2010年11月11日环球时报报道,在亚达夫等人的推动下11月9日召开的印度议会中“印度人民院同意就中国入侵话题展开讨论”。印度的议会作为印度的立法机构,做如此毫无根据的讨论是对中国赤裸裸的挑衅。 印度还以中国的威胁为借口加大军备投入,对中国的安全形成威胁。据2010

浅谈中欧关系现状及问题探析

一、中欧关系现状 1995年5月,中欧建立起了正式的合作关系,通过双方的相互理解和协调,不负众望地在上世纪末迎来共襄盛举的黄金时代。中欧经贸合作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效益的蒸蒸日上,为双方带来的利益不可估量,随着中国法制的不断完善,双方的合作也得到了最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但经济、政治、外交等方面仍存在着些许矛盾和分歧,需双方继续努力协作来共同解决。 经济方面,如今的中欧经贸关系早已达到相互依赖的程度,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伴随着矛盾。近年来欧盟稳居着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中国也保持着着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的位置。中欧双方经贸关系日渐成熟,但双方源于经济体制和结构所致得贸易争端和冲突也日益凸显,首当其冲的是贸易逆差、贸易纠纷和货币汇率问题,及欧盟对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国家地位的承认问题。虽然欧盟非常看重同中国的经贸关系,但同时也把中国当做主要的经济威胁,特别是近几年中欧贸易关系的竞争性开始突出,中国产品的竞争力上升,对欧洲制造业造成一定挑战;欧洲舆论还因此大肆炒作“中国经济威胁论”,形成了对中欧关系不利的大气候。 政治方面,冷战和对华经济制裁的风波后,双方的政治合作与信任因祸得福地得到了显著增强。中欧高层频繁互访带来了欧盟主流政见所坚持的“一个中国”立场,欧盟成员国的领导人也相继呼吁尽快解除对华的军售禁令,为双方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由于认知的差异和遗留的意识分歧、美国的特殊关系影响、台湾问题、西藏问题、军售问题以及欧盟对中华民主、自由、人权方面的偏见等,都给中欧政治互信和友好往来带来了阴影。同时国际体系权力结构的变化也引发欧盟对中国崛起的担忧。欧盟因为缓慢的经济发展和相对滞后的外交合作而难以成为“全球性欧洲”,而持续快速上升的国力使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地位迅速提升使欧盟倍感压力。 外交方面,潜在矛盾也逐渐增多。非洲是欧洲利益最集中的地区,很多国家都曾是欧洲大国的殖民地,同时非洲的安全、移民问题对欧洲来说影响是非常直接的。而近几年中国大力加强了与非洲国家的交流,而这种互利双赢的合作,在欧洲大国认为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损失。其次,欧洲一直以政治制度的发展模式为豪,但近十年来,中国社会体制的发展模式引起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效仿,欧盟认为这大大削弱了他们的粉丝群体。在国际能源问题、环境保护问题、气候变化等问题上,欧盟与中国的观点分歧增多,在多个重大场合强调“中国责任论”,要求中国承担更多甚至和中国国力不相符的国际责任。 二、中欧关系发展前景 在我看来,中欧关系正在进入一个矛盾多发期,但我们也不能因此就推断中欧关系会倒退或者陷入僵持。相反,尽管存在有种种矛盾,但中欧关系仍具有比较坚实的基础,中欧关系的顺利发展是中欧关系的主流。 经济方面,中国对外经济的国际化,虽然给欧洲一些国家造成了压力,但中欧经贸关系作为中欧关系的基石,总体是一种互补关系,对欧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断增加,已成为欧盟除美国外的全球第二大出口市场,因此双方肯定会着眼大局,以经贸利益为重。 外交方面,在应对全球性挑战和科技发展上,中国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中欧相互借重和合作的需求也日渐上升。欧洲是国际多边主义的大力倡导者和推动

当前中欧关系的特点及其发展前景

当前中欧关系的特点及其发展前景 中欧双方在战略上相互借重、经济上互补共赢,在许多全球性问题上需要相互合作。因此,健康、稳定的中欧关系符合双方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中欧领导人在平等相待、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加强对话与交往,有助于双方站在长远和战略高度,用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来认识和处理中欧关系。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矛盾与摩擦亦空前突出,这是当前中欧关系的总体特征。由于近年来欧盟微调其对华政策,使得矛盾与摩擦的一面凸显,中欧关系进入一个大的调试和转型期。欧盟对华政策的调整有着复杂背景,其深层原因在于欧盟对“中国模式”及其影响的疑虑。虽然这种调整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但中欧加强战略借重、双方关系总体势头良好的基本面并未改变。今后双方要学会在复杂关系中生活,中欧关系将在磨合中继续前行。 首先简析一下中欧关系的存在问题:双方的贸易地位不平衡。我国与欧盟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及特点各有千秋。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一个经济转型中的国家;而欧盟的成员大多数是OECD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均国民收入水平高,是世界三个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对产品的品质要求较高。这就决定了双方相互需要在程度上的差异。欧美之间的贸易是欧盟贸易的主要组成部分,日本等其他非欧盟国家以及欧盟成员国原殖民地国家与欧盟的贸易往来占据着较为重要的位置,与之相比,欧盟与我国的贸易往来处于次要地位。而欧盟市场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的重要程度就要高得多了。这种相互依存的程度差别,决定了在贸易关系中我国尚处于下风,较为被动。欧盟各会员国与中国的双边贸易均呈现大幅成长,欧盟对中国之贸易赤字持续扩大。我国对欧盟贸易的主要问题集中表现在反倾销、单方面数量设限、普惠制框架和市场准入等方面上。中国市场占有率增加已影响到其它亚洲国家。 接下来谈一下中欧关系的共同利益: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的中欧贸易发展新阶段主要是由双方的共同意愿推动的。发展中国和欧盟及欧洲国家的关系,符合双方利益,也是双方人民的意愿,负责任的政府的官员应该按人民的意志来推进中国和欧盟、中国和欧洲之间的关系。从双边贸易地位来看,欧盟对亚洲以及中国的战略观点转变在双边贸易关系的改善上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第一,我国与欧盟贸易将在一个稳定的体制框架内获得积极的发展。我国已经明确把欧盟作为出口的三个主要市场之一,国内的相关政策及运行体制也纳入了这一基本判断的轨道。欧盟推出了亚洲新战略,对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进行了重新定位,双边的贸易磋商机制已经建立起来并经过了十多年的运行,证明是有效的。同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与欧盟的贸易关系提供了国际化规则的框架,有利于克服欧盟实施的不正当贸易政策。同时中欧在科技、教育、财政金融及社会保障等各领域内的合作也富有成果。双方还加强了在新型疾病防控、能源、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上的交流与合作。随着欧盟大部分成员国相继成为中国公民旅游目的地,中欧人员往来空前活跃。2005年中国公民赴欧旅游达100万人次,欧盟公民来华旅游达300万人次。如今,欧洲各大旅游景点争相推出中文标示和文字说明以吸引中国游客。孔子学院也在欧洲各地相继落户。 最后谈一谈中欧关系的发展前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欧盟大幅调整政策,中欧政治关系迅速发展,高层领导人互访频繁。受政治影响,双边贸易迅猛增加,中欧经贸关系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时期,呈现出快速增长、稳步发展和日益加深和扩展等重要特征。中欧关系的前景是远大的,但又是复杂的。考量中欧关系既要看到其光明的一面,也不能忽视其可变的复杂因素。唯如此,才能更好地在互相谅解,互相理解,求同存异,共同努力,推动中欧关系更加健康稳定的发展,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上做出更大的贡献。中欧间全面的战略伙伴关系,是世界稳定之锚,是欧亚大陆稳定之锚。发展全面的战略伙伴关系,将在欧亚大陆上形成一个相互支持的战略合作轴心,建立面向21世纪更富有活力的双边关系,是中欧双方共同的关切。中国与欧洲关系的发展势头强劲,没有重大障碍和摩擦,双方之间的信任与了解不断加深,在世界事务上的观点互为补充,并且拥有共同的经济利益,因而未来的发展前景十分光明。欧洲与中国在两个级别上的交流(在国家级别上的双边交流和在欧盟级别上的多边交流)是相互促进的。双方在中国国内一系列领域的实际合作和欧盟及其大部分成员国(特别是英国和北欧国家)对此类项目的大量财政援助给口头上的合作承诺注入了实质性内容。中国与欧洲的关系中没有一贯的或战略上的利益冲突(此类冲突总是潜伏在中美关系的背景下)。中国和欧洲对于美国及其外交政策和全球行为持一致观点。虽然在布什总统执政之前就是这样,但双方观点的一致性在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后大大增强了。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中欧关系将继续得到稳步加强和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将成为世界事务中的一个新轴心,并在一个变幻莫测的世界里充当稳定的根源. 中欧关系是建设性关系,更是“战略伙伴关系”,它同时也是世界事务中具有积极意义的一对重要双边关系。中欧双方对此有着共同认知,而这对于双方关系的发展至为重要。当然,对中欧关系,双方在任何时候(而不仅仅是在出现困难的时候)都应给予特别的重视和细心培育,并通过不断加强制度和机制建设使之成为真正可持续的长期“婚姻”。今后中欧关系中仍将有摩擦和分歧出现,但共同利益的纽带将能够把中欧双方聚拢在一起,从而彰显中欧关系的韧性和张力。中欧关

中国与欧盟贸易现状与发展分析

[论文摘要]中国与欧盟分别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区域经济集团,是当今世界舞台上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两支重要力量。中国与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来,在全球化和国际格局快速变化的背景下,中欧经贸合作关系得到长足的发展,并且已经超越了双边范畴,具有日益重要的全球战略意义。虽然双方在政治和经济领域的许多问题上仍然存在分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波折,但总体的发展前景仍然是积极的。21世纪,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达到双方互利共赢的目的。 [论文关键词]中欧经贸合作;现状;发展趋势 中国与欧盟分别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区域经济集团,是当世界舞台上维护和平与促进发展的两支重要力量,全面发展同欧盟及其成员国长期稳定的互利合作关系,是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为中欧关系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欧盟自2004年起跃居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也稳居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地位,同时欧盟还是中国吸收外资最重要的来源地之一和技术引进第一大来源地,中欧双边经贸合作的领域与范围不断向纵深发展。 一、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关系现状 1.中欧双边贸易关系稳定发展 在中欧合作的诸多领域中,经贸关系是最具活力、收获最多的领域之一。进入2世纪以来,伴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中欧双边贸易在原先基数较大的基础上又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以大约每3年就翻一番的速度增长着。如今,“中国制造”在欧洲市场上已随处可见。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04-2007年中国对欧盟年均进出口额增长率在27%以上,欧盟一跃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2007年中欧进出口总额达到3561.5亿美元,同比增长27%,其中中方出口2451.9亿美元,增长29.2%;进口1109.6亿美元,增长22.4%,欧盟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占比上升至16.4%,占到中国总出口额的近1/5。2008年中欧双方的贸易额更是一举达到了4255.8亿美元,增长19.5%,分别高于同期中美、中日双边贸易增速9个和6.5个百分点。 中欧直接投资合作不断深化 根据中国海关统计,作为中国第4大投资伙伴,欧盟对华投资的项目数自1986年以来总体呈现增长的趋势。截至2008年4月底,欧盟累计在华投资项目27139个,实际投资额585亿美元。欧盟对华投资项目平均规模大,技术含量较高,且多投资于生产领域。改革开放30年来,欧盟一大批优秀企业尤其是大的跨国公司已大举进入中国,空中客车飞机、大众汽车、壳牌石油、联合利华日用品、西门子电器、诺基亚通信等等众多欧盟跨国企业巨头已在中国的相关领域中占据了显着地位,并先后成为了在华投资成功的典范。 在中国对欧盟国家的直接投资方面,近年来,伴随着中国政府“走出去”战略的大力实施,以华为、中兴、海尔等为代表的一批中国优秀企业也开始走出国门,到欧盟国家投资创业。由于起步较晚,目前中国在欧盟的对外直接投资额十分有限,远远低于欧盟国家在中国的直接投资规模。根据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对欧盟非金融类直接投资为5亿美元,累计投资存量为14亿美元。双方合作尚存在巨大潜力和空间。 二、中欧经贸关系的突出特点 1.中欧经贸合作呈现互补性 中国和欧盟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市场,彼此间的经贸关系具有极强的互补性,相互依赖性也越来越强。欧盟拥有庞大的剩余资本,在技术的转让上比较开放,又极度依赖世界贸易。欧盟所具有的市场优势、技术优势与资本优势使得中国通过发展中欧关系获得了更大的出口市场、更好的技术来源与更多的资本来源。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中国所具有的竞争优势对欧盟也是极具吸引力的。丰富的原材料和廉价劳动力资源、存量与增量庞大的市场、与欧盟差

形势与政策之中印关系

浅谈中印形势 姓名:齐明明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学号2010040141068 中国和印度的国力比较是多大差距,经济上从汇率GDP比较印度大约是中国的40%,即中国GDP为15000亿美元,印度大约为6000亿美元。PPP比较印度是中国的50%强。中国超过60000亿美元,印度超过30000亿美元。但我从另外角度观察,印度的农业占GDP的28%,中国占12%。而印度粮食产量大约是中国的40%到45%,印度粮食产量2亿吨左右,中国最高超过5亿吨,去年为4.7亿吨以上。另外在经济作物和畜牧生产上中国远远超过印度,中国每年生产超过3亿吨蔬菜,5000万吨水果,5000万吨水产品,另外各种肉类、糖、禽蛋、棉花等等中国都远远超过印度。印度基本上不生产蔬菜,印度教徒吃素,肉类生产非常少。印度的农业产值从好的方面估计也不会超过中国农业产值的30%,差的估计大约也就20%到25%。中国实际上GDP应该超过印度至少4倍。工业生产中国占GDP的56%,印度占30%左右。但实际上中国的工业超过印度大约6到8倍。中国在1978年其主要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能源产业都远远超过2000年印度的产量。 在军事上,首先看军事技术。印度的导弹技术大约相当中国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水平,差距在20年以上。印度的烈火导弹的水平达不到中国巨浪1的水平。当时中国已经拥有洲际导弹和核潜艇,而印度到现在还不具备独立发展这两项技术的能力。印度发展的蓝天防空导弹其弹体来源于前苏联的萨姆6,三叉戟低空导弹存在严重技术问题,性能还不如中国80年代发展的红7。中国在当时高空防空已经发展了TMD的“反击”。 航空技术是印度与中国差距最小的军事技术领域。因为中国主要精力投入导弹方面,相对航空技术投入少,独立能力比较导弹和航天技术差一些。但是来自国外的技术封锁使中国的航空工业获得了非常宝贵的独立开发能力。印度航空工业一直依靠外国的技术援助,依靠外国产品生产许可证生产先进战斗机,因此虽然在一段时期内印度装备战斗机比中国先进,但是印度一直没有获得完整的航空技术能力。在开放以后得到国外先进技术的支持以后,最近10几年中国航空技术突飞猛进已经远远将印度抛在身后。这是综合国力和综合技术能力和工业能力的差距。中国出口技术给巴基斯坦的FC-1在近两年不断采用新技术升级使得其技术完全超过印度的LCA轻型战斗机,在气动设计、发动机、机载武器等方面优于LCA成为一型高性能中档战斗机。 在海军装备方面,印度根本没有一个强大的造船工业,因此印度强大的海军只能是沙滩上的大厦。印度的国产军舰必须依靠外国提供全部技术,包括设计、船体材料和建造工艺、动力、武器、雷达以及总体等等。一旦失去外国技术援助印度立即一筹莫展。如核潜艇是印度一直梦寐以求的装备,但外国由于防止核扩散条约的限制无法提供印度技术援助,几十年印度只好干等这毫无办法。虽然印度已经特许生产过先进潜艇如德国209级和俄罗斯“K”级。但是现在印度还是要依靠外国来援助才能制造潜艇。中国核潜艇在1971年就下水了。现在中国海军舰艇的技术水平已经基本达到欧洲的水平,超过俄罗斯。现在影响到中国军工技术水平的主要是基础工业水平。 在陆军技术方面就更不用提了,印度到现在还不能生产155毫米重炮,自己搞的坦克陆军不想要。进口重炮还要进口炮弹。总之在低技术的陆军武器装备上印度仍然没有自主生产能力。

中国与主要大国关系的现状及前景

中国与主要大国关系的现状及前景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复杂的变化。基辛格将这种变化称作为“数百年来未有的大变局”,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认为“是地质板块式的变化”。世界迎来一个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和平发展的新时代,这个时代的大国关系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第一,大国之间共同利益远大于互相的分歧,合作成为大国关系的主轴。第二,合作和斗争同时存在双边关系中。第三,大国之间的各种组合方兴未艾。第四,世界格局均衡化成为大国关系演变的大趋势。了解大国关系的新特点,更要准确把握大国关系的趋势性变化,深刻认识大国博弈背后的利益。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大国之间既有共同利益,相互依存度加深,在诸多领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利益汇合点在夸大和拓宽,也有各自的核心利益。我们要认识到目前大国实力地位和国际影响出现了新的变化,相互间关系更加复杂,不过既合作又竞争的态势依然是国际形势的基本特征。 首先,是中美关系。近年来,中美关系继续取得积极进展,两国高层保持经常性沟通,战略经济对话和战略对话成果举行,各领域务实合作有效1推荐,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保持了良好沟通和协调,事实表明,中美既是利益攸关方又是建设性合作者,这对地区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都产生了积极影响。胡锦涛同志曾强调,我们注意到美国政府为稳定国内金融市场所作出的努力,希望有关措施尽快见到实效,恢复投资者信心,阻止危机进一步向实体经济蔓延。这有利于世界金融稳定发展。中国政府将继续以对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负责的态度,同国际社会密切合作,共同维护世界金融稳定。 其次,是中俄关系。政治领域方面,中俄领导人机制性的会晤已经成为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深化的重要特征。在地区层次上,中俄都支持在平等参与、协商一致、求同存异、循序渐进的基础上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地区安全对话与合作。这些合作也充分表明了俄罗斯政府对中俄关系的高度重视,也体现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高水平、特殊性、战略性和牢固性。 接着,是中日关系。当前,中日关系总体呈现改善和发展的良好局面,受到两国人民和国际社会普遍欢迎。中日关系正处于重要时刻,双方应该继续保持两国关系的良好势头,推动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向前发展。 最后,是中欧关系。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持续加强,各领域务实合作日益扩大。中欧伙伴合作协定谈判工作顺利进行。中欧领导人举行多次会晤,双方一致同意共同努力,推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我认为,当前中国和各大国之间的关系前景十分明朗。中国同各大国关系稳定发展,已经成为大国关系调整的重要因素。中国继续把稳定与发展同世界主要大国关系作为外交全局的重要环节,努力增进与各主要大国的战略互信并取得显著成果。首先,中美建设性伙伴关系稳步发展,中美举行了多次的战略性经济对话,对两国经济贸易关系乃至整体关系的稳定和发展都产生了积极作用。美国国防部长访华,中美国防部决定设立军事热性。其次,中日关系持续回暖,战略互惠关系初步确立,高层交流逐步恢复。最后,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深化,各级别磋商与写作机制日臻健全。中俄国家领导人多次互访,并在其他场合会晤。上海合作组织国家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中俄双边贸易总额年年创下新高。 伴随着中国经济拉动力、政治影响力和发展模式号召力的增强,各大国更加重视中国发展势头,加紧应对,既想从中国发展中获得利益,又不同程度上存在戒备、迟疑和防范。我认为,随着中国与各国深入交往,这些将会慢慢消失,中国同各国的关系会愈来愈紧密。中国愿同友好合作的各大国一道,为人民增加福利,减少战争。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各做挑战与困难,推动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中欧课题案例分析

一 HopSkipDrive 专门为儿童服务的共等乘车初创公司 HopSkipDrive 于近期宣布获得了一轮740万关元的融资,该轮融资来自于 Student Transportation (该公司还将与 HopSkipDrive 合作,为其提供校车的解决方案),这轮融资还包括了此前几轮投资者 Upfront Ventures和 FistMarkCapital。 Uber和Lyft方便了成年人的出行,但这类服务并不是为青少年设计的,为了保证安全,18 岁以下孩童禁止在无人陪伴的情况下订购汽车。HopSkipDrive 就是一家服务于公务缠身的父母,给其提供接送小核的务。 其创始人Joanna McFarland、Carolyn Yashari Becher以及Janelle MCGlothlin是三位身为人母的职业女性,她们各自都有年龄在4-11岁之间的小孩。因此,跟其他职业妈妈一样,她们经历了那种工作家庭两不误的繁忙与压力,所不同的是她们想到的不仅仅是缓解自身的压力,还把文个变成了一门生意,推出了一项业务来替父母解决小孩各种的接送活动问题,这再次印证了做自己想用的业务习是创业不竭的原泉。 与Uber 等不同的是,HopSkipDrive并不是随叫随到。而是需要提前预定,预定成功后每个孩子会受到一个用来与司机确认的、专属生成的密码。行车过程中,家长也可用APP全程追踪小孩行踪。 为了接送、照顾小孩,HopSkipDrive 的司机显然要承担更大的责任。为此公司对司机启动了安全背景调查,每个司机需要录入指纹并和孩子父母见面。车辆也需要定期接受检查。此外,所有司机均需要有5年以上的育儿经验。目前平台上司机99%均为女性,年龄都在23岁以上。 据HopSkipDrive的一名合伙人Greg Bettinell 说,通过与学校系统的合作,不仅可以为企业提供巨大的增长机会,还可以帮助成千上万名父母。HopSkipDrive还将与洛杉矶教育办公室(Los Angeles Office of Education)合作,确保寄养儿童能够上学。 当然在这个领域看到机会的绝不止 HopSkipDrive 一家,比如36氦曾经报道的项目zum、shuddle,都是这个领域的参与者。后者还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停止运营。

中日关系的历史与未来

中国和日本一衣带水,比邻而居,两国都有悠久的历史。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源远流长,相互影响之深,持续时间之长,为世界历史所罕见。我们两国的先人早在两千年前就开始了相互往来。秦汉之际,中国大陆传到日本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促进了日本列岛从渔猎采集为主的绳文时代进到农耕为主的弥生时代。南北朝时,日本史学界称为“渡来人”的中国移民,在日本传播了植桑养蚕、制造丝织品和冶铁的技术。3至5世纪,汉字逐渐传到日本。隋朝时,日本多次派遣使节来中国,学习典章制度和文化知识。到了唐朝,中日友好交往更是盛况空前。日本的遣唐使、留学生、学问僧大批前往中国。吉备真备和阿倍仲麻吕,就是他们中的著名代表。吉备真备在唐18个年头,钻研儒家经典,学习律令、礼仪、音韵、天文和历法。阿倍仲麻吕善诗能文,同大诗人李白、王维结下深厚友谊。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和文学作品陆续传入日本,对两国文化交流产生了深远影响。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说,日本吸收中国古代文化,很好地融汇成自己的审美传统。日本著名历史学家井上清认为,就整个日本历史来说,平安时代完成的最大贡献是利用汉字创造了平假名和片假名。这生动地说明日本人民是善于学习外来文化,并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创新的伟大人民。从宋朝开始直至清朝前期,贸易往来也成为中日交往的一个重要方面。经过漫长的交往,两国人民建立了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的优良传统,形成了相互友好的深厚底蕴和重要纽带。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当时,先进的中国人为寻找救亡图存的道路,如饥似渴地向外国学习。一时之间,到日本求学考察成为时尚。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15次到日本。中国许多先进分子和仁人志士,如陈独秀、周恩来、鲁迅、郭沫若、何香凝等,都在日本学习和生活过。先后到日本求学的中国人有数万人之多,他们同日本人民友好相处,留下许多动人的佳话。 不幸的是,19世纪末,日本走上军国主义的侵略扩张之路,1894年甲午战争后,侵占了中国领土台湾。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本一度占领中国的旅顺、大连。20世纪30年代开始,日本军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致使中国军民3500万人伤亡,经济损失6000亿美元以上,这场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民族灾难,也使日本人民深受其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教导中国人民,那场侵略战争的责任应由极少数军国主义分子承担,中国人民应该和日本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为推动两国关系正常化,中国提出“民间先行,以民促官”。周恩来总理不辞辛劳,亲自同日本各界广交朋友。两国社会名流和广大民间人士积极奔走,做了大量工作。1972年,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声明,恢复了邦交。中日关系从此开始了一个新的时代。1978年,我们两国又签订了和平友好条约,从法律上进一步巩固了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着重确认了中日联合声明的各项原则。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20周年。我们应该沿着中日联合声明、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确定的方向,发展持久的睦邻友好关系。邓小平先生曾指出,中日两国人民友好团结,中日两国亲密合作,这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中日两千多年交往的进程,说明了一个很重要的历史真理: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的交往,只有在和平友好的气氛中按照人民的意愿来进行,才会对他们的共同发展和整个人类进步事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任何以武力侵略、奴役别国人民,或者把自己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强加于其他民族,都必然带来浩劫和灾难,是注定要失败的。这个人类曾经付出惨痛代价才得到的基本教训,值得我们的今人和后人格外珍重。在当今世界上,各个民族、各个国家之间的交往,应该坚持相互尊重,相互借鉴,平等互利,友好相处,以促进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上的所有国家,在丰富多彩的发展中不断地实现共同进步。 中国和日本是亚洲也是世界上的两个重要国家。两国建立长期稳定的友好合作关系,既有地理的优势,又有历史的渊源,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心愿和根本利益,而且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可以得出几点重要的认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