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学案导学

一、重点和考点

(一)课程标准

1、 了解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掌握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河谷的形成过程。

2、 通过分析河谷的演变过程,理解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差异。

3、 了解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掌握冲积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通过阅读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能够分析冲积平原各部分的成因及地貌特点。

4、 理解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5、 树立物质是运动的,事物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考试说明

1、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二、主干知识梳理

(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河流地貌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地貌之一。按照成因,可以将河流地貌分为 地貌和 地貌,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 作用有关。

1、 河流侵蚀地貌

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并掀起 ,形成侵蚀地貌。

(1)河流侵蚀地貌是由 、 和 共同作用形成的。

(2)河谷发育过程

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它由 发育而来。

(3)发育初期的河谷与成熟期河谷的差异

发育初期的河谷的集水面积比较 ,横剖面呈 字形,河湾不断地向两侧扩展,最终将 ,并在河谷内堆积了大量 。这时河谷发育进入 。成熟期的河谷比较 ,横剖面呈 。

2、 河流堆积地貌

(1)河流堆积地貌

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 的情况下,会 下来,形成堆积地貌。

(2)冲积平原的类型 及形成过程 降 水 冰雪融水 地表径流 汇集 沟谷 流水量加大,流速快,能量集中, 常形成下蚀和溯源侵蚀 沟谷不断加深和沟谷深及地下含水层 稳定的地下水补给 “V ”字形河谷 河流下蚀作用减弱,侵蚀作用加强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谷出现连续的河湾,最终将河谷展宽,河谷内泥沙堆积 槽型河谷

①类型:在河流堆积地貌中,冲积平原是比较典型的地貌类型,它由 平原、 平原和三角洲平原三部分组成。

②形成过程

A 、洪积—冲积平原发育于 ,是由多个 或 连接而成的。

B 、河漫滩平原:在中下游地区,河流下蚀作用较 ,侧蚀作用较 。河流往往在 侵蚀,在 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的面积逐步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洪水季节,河漫滩被河水淹没,继续接受沉积。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就形成了宽广的河漫滩平原。

C 、三角洲平原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在河流地貌中, 、 、 、 对河流流经地区的聚落分布均有明显的影响。

2、高原地区的聚落大多呈 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 上。

3、山区的聚落主要分布在 、 和 上。由于洪积扇、冲积扇分布于 ,河漫滩平原沿 发育,所以,山区的聚落形成明显的 ,或分布于 ,或 发展。

三、典型例题解析

例一2007全国2读下图回答1~2题。

1.为了加强水土保持,甲、乙、丙、丁四地段中,最应退耕还林(草)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甲、乙、丙、丁四地段中,灌溉条件最好的地段是

A.甲

B.乙

C.丙

D.丁

例二 长江三峡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河流的溯源侵蚀 B 、河流的下蚀 C 、河流的侧蚀 D 、河流的深蚀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各种河流侵蚀作用的概念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溯源侵蚀是指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它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下蚀是指垂直于地面的侵蚀,它河流携带大量泥沙 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 河水流速减慢泥沙堆积

三角洲 多个连在一起 三角洲平原

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侧蚀是指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它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向横向发展。长江三峡山高谷深,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地壳不断上升,河水强烈下切,导致河谷不断加深所致,除内力作用外,外力作用主要是河流的下蚀作用。

答案:B

例三下面四个流域中,城市最稀少的是()

A.亚马孙河流域 B、泰晤士河流域 C、黄河流域 D、密西西比河流域解析:聚落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关系密切。上述四个流域中,亚马孙河流域地处热带,气候闷热,不适合人类居住,故城市稀少。

答案:A

四、达标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有关河流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按成因,河流地貌分为侵蚀地貌和搬运地貌两种

B、河流地貌的形成主要与内力作用有关

C、河流地貌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

D、河流地貌只存在于河流入海口处

2.有关河流侵蚀地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河流侵蚀地貌是由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共同作用形成的

B、溯源侵蚀使河谷不断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

C、侧蚀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向横向发展

D、下蚀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

3.河谷从发育初期到成熟期,下列说法正解的是()

A.河流的侧蚀作用减弱,下蚀作用加强

B、河流在凹岸堆积,在凸岸侵蚀

C、河湾不断地向两侧扩展,使河谷展宽

D、河谷横剖面由“U”形变为“V”形。

下图是某国南方某河流的一河段,据此回答4-5题。

4.河中有沙金,淘金处可能是()

A、①

B、②

C、③

D、④

5.该河的丰水期一般在()

A.夏秋两季 B、春夏两季 C、秋科两季 D、春冬两季

下图是我国西北某类农业区的示意图。据此回答6-7题

6.该类农业区所在的地形属于()

A.冲积扇 B、河流沿岸平原 C、河边滩地 D、河流三角洲

7.与黄河中下游平原相比,该类农业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A.热量充足 B、太阳辐射强 C、水资源丰富 D、土壤肥沃

8.有关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高原地区地势高、气候寒冷,没有聚落的分布

B、山区的聚落均呈条带状沿河流两岸发展

C、山前冲积扇、洪积扇由于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成为聚落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

D、高原地区的聚落大多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的河漫滩平原上

读“陆地地形与海洋示意图”完成9-10题。

9、图中a处的地形名称是()

A、冲积扇

B、河流三角洲

C、山脊 D悬崖

10、河流堆积物从a处到b处堆积的情况是()

A、颗粒大小不分,杂乱地堆积

B、由a处到b处依次是黏土、粉砂、砂、砾石

C、由a处到b处依次是砾石、黏土、粉砂、粗砂

D、由a处到b处依次是砾石、砂、粉砂、黏土

(二)综合题

1.下图是我国西北某类农业区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该类农业区所在的地形属于,多形成于。

(2)图中聚落分布在,原因是。

2.读下面的地貌示意图,回答问题。

由于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是(填字母,下同);

由于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是;

由于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是;

由于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是。

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为冲积扇地貌,此地形一般分布在。

(2)冲积扇是作用形成的。

(3)冲积扇地貌的形成原因是。

(4)冲积扇组成物质的分布特点是。

五、能力提高

1、如下图,一条河流沿箭头方向流动,将会形成下列哪些地理景观()

A、峡谷

B、U形谷

C、湖泊

D、瀑布

2、下面是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图(图1),及该地区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及径流补给图(图

2),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甲处地貌类型是()

A、喀斯特地貌

B、冲积扇

C、新月形沙丘

D、火山口地貌

(2)该地区可能位于()

A、塔里木盆地边缘

B、黄淮海平原

C、四川盆地

D、河西走廊

(3)甲处家业发展的主要障碍是()

①冬春降水少②冬季气温低③红壤分布④夏季降水集中,易产生洪涝⑤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④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3、(1)填出河流在A、B、C三处对应的剖面图(甲、乙、丙)以及流水外力作用方式;A:,以作用为主;B:,以作用为主;C:,以作用为主。

(2)A处河段特征:河流侵蚀作用明显,深,大,多,水能资源;C处河段特征:,泥沙,江面宽广,利于(交通)。(3)若河流A段的纵剖面如上图所示,则形成的理景观最有可能是()

A.U形谷 B、喀斯特深洞 C、河流瀑布 D、河口三角洲

4、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地区是我国水果重要产区之一,①地适宜种的水是是(单项选择)

A.苹果 B、菠萝 C、椰子 D、柑橘

(2)如果在甲村和乙村之间修建一条公路,应选择(②或③)线。理由是:。(3)如果在该地区建设小城镇,甲乙丙丁四个村庄发展条件最有利的是村。理由是。

(4)为了解决未来小城镇的用水、用电问题,该地区计划在④处修建水电站。选择该处建坝理由是;但随之可能带来的问题是。

六、课后反思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B

3、C(主要考查河湾的作用。河湾不断地向两侧发展,使河谷展宽)

4、B(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沉积)

5、A

6、A(该题考查流水地貌及读图分析能力,该图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区,河流为季节性河流,且该家业区位于山麓地带,属于冲积扇—)

7、B

8、D

9、A 10、D

二.综合题

1、(1)冲积扇山前(2)山前冲积扇平原上冲积扇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2、[研析]图A为河口三角洲,是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图B为流动沙丘,是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图C为风蚀蘑菇,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图D为峡谷,主要是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答案:D A B C

点评能够正确判断地理景观素描图是解题的基础。

3、(1)山谷口(2)流水堆积(3)流水在搬运过途中,流速降低,物质沉积,河流在流出山谷口时,碎石泥沙堆积形成冲积扇。(4)扇顶粗,边缘细

能力提高

a)解析:该题是一个纵剖面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河流流经该处,C处的松散沉积

物会被冲蚀掉,而A处的岩层坚硬,不易被侵蚀,从而保留下来,形成陡崖,B处与C处对应的岩层变会被流水侵蚀形成凹地,从而积水形成湖泊。

答案:CD

点评:河水在流动过程中,遇到不同的岩层会形成不同的地貌。对该题的分析,既依赖于教材的原理,又是对教材内容的拓展,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2、[研析]从等高线图上看,图1中的西北为山脉,甲处等高线稀疏,且海拔低于200米,从等高线开头看为扇形,位于山前地带,地貌类型为冲积扇,分析图2,最冷月平均。

3、(1)乙流水侵蚀、下切丙流水侧蚀作用加强,侵蚀拓宽甲流水沉积

(2)下切落差峡谷丰富流速慢沉积航行(3)C

4、[解题思路]题中图反映的是我国东部沿海某地,从纬度可知,该地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第(1)题的四种水果中,柑橘盛产于亚热带。在山岳地区修建公路,应选择坡度小、工程量小的线路,可以节省投资,保证交通安全。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要考虑地形、河流等自然因素。丁地位于山前的平原,地势平坦、开阔,有利于农耕和城镇建设;位于两条河流交汇处,水源充足;在公路附近,交通便利。水库库区宜选择在在河谷、山谷地区或选在“口袋形”的小盆地的出口,是建坝的理想之地。但是,兴建水库后,小盆地内的耕地、村庄将会被淹没。

[规范解答](1)D(2)②坡度小,工程量小(3)丁地势平坦开阔,水陆交通便利

(4)工程量小(水库蓄水量大)淹没村庄和农田(需要移民)

《中国地理》题库

《中国地理》题库 第一篇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章国土概况 一、填空 1.中国陆地面积约万平方千米,占世界陆地面积的%。在世界各国居第位,仅次于和。 2.中国陆地边界约万千米。中国大陆海岸线北起南至,长万千米。中国岛屿海岸总长万千米。 3.中国大陆及沿海岛屿的领海,是以连结各基点之间的作为基线,由此基线起算,其外侧海里的水域是中国的领海。 二、选择 1.中国自然地理的研究对象是 (1)中国地理环境。(2)中国自然地理环境。(3)中国区域地理环境。 2.中国自然地理的研究内容是 (1 ) 研究中国全国及不同等级区域的自然地理过程、结构和区域分异规律。 (2)研究中国全国及不同等级区域的各自然地理要素性质、自然资源特点和人类开发利用的方向。 3.中国自然地理基本特征的概念是 (1 ) 是中国各自然地理要素特征的总和。 (2 ) 是中国各自然地理要素中有别于其他国家的表现之总和。 (3)是中国有别于其他国家的自然地理过程、结构的显著征象或重要因素,又是中国自然地理过程、结构的综合反映。 三、解释 1.自然地理过程 2.自然地理结构 3.区域分异 四、问答 1.中国地理位置和疆域对中国自然地理基本特征的形成有何作用? 2.中国自然地理基本特征的表现如何? 第二章地貌 一、填空

1.中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 、、。 2.第一级阶梯面的主要地貌类型是、,第二级阶梯面的主要地貌类型是、,第三级阶梯面的主要地貌类型是、、。3.世界的最高峰是,第二高峰是。 4.中国东西走向的山脉主要有三列,它们是:北列、,中列、,南列。 5.中国南北走向的山脉主要有、、。 6.中国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主要有三列,它们是:西列、、、、,中列、、、 ,东列。 7.中国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主要有、、、、等。 8.横断山脉是由一系列平行岭谷相间的高山深谷组成,从东向西依次有:邛崃山、 河,大雪山、江,沙鲁里山、江,宁静山、江,怒山、 江,高黎贡山。 9.台湾岛上山地占全岛面积的2/3,自西向东有五列北北东向平行山脉,它们依次是:、、、和。中国东部的最高峰就位于台湾岛上。 10.中国的四大高原中,分布在第一级阶梯的有,分布在第二级阶梯的有、和。 11.中国的四大盆地中,分布在第一级阶梯的是,分布在第二级阶梯的是、和。其中,是海拔最低的盆地。 12.中国最大的平原是,其次是和,它们都分布在第级阶梯上。 13.中国的丘陵中,胶辽丘陵包括和,东南丘陵包括、和。 14.中国最大的火山群分布在,第二大火山群称为火山群,它们都分布于向与向构造带的交汇地区。 15.中国的地质构造复杂,主要原因是由于中国是处于板块与 板块碰撞带,和板块与板块俯冲带附近。 16.新构造运动主要是指到晚喜马拉雅运动中的地壳运动。17.中国境内的地台主要有三处,即、和 地台。地台区的地壳运动比较和缓,反映在地貌上是以、和平原为主。18.地槽在现代地貌中表现为和。 二、选择 1.中国最长的山脉是 (1)喜马拉雅山脉(2)昆仑山脉(3)天山山脉(4)秦岭山脉 2.中国红层地形的红色岩系形成的环境是 (1)温带湿润环境(2)高温多雨环境(3)高温干旱环境 3.中国东部最高的山峰是

地貌的观察

地貌的观察 【教学目标】 1.运用视频、图像,明确地貌观察的顺序。 2.通过图文资料,理解并运用地貌观察中主要观察内容。 【教学重难点】 1.明确地貌观察的顺序。 2.理解并运用地貌观察中主要观察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趣诱思 2017年8月6日清晨,来自新高二的59名地理爱好者来到山地南侧,当强烈褶皱的山体呈现于眼前时,指导老师启发学生思考方向的判别,向斜的构造线方向,向斜山的形成原因,岩石的风化过程,山间洼地炎热的原因……该考察报告中主要说明了地质观察哪些方面的内容? 二、新知检测 (一)地貌观察的顺序 1.规模大小:规模较大的地貌往往由次一级的地貌组合而成。 2.观察顺序 (1)位置:选择视野比较广阔的地方。

(2)原则: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顺序。 (3)顺序: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最后描述河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 (4)辅助观察:利用地形图、遥感影像等。 链接生活:五一期间小明班级的几位地质爱好者到南京六合国家地质公园对玄武岩地貌进行考察。请说明其考察的顺序。 提示先从远处观察地质地貌总体分布及形状,再到地貌区仔细考察其微观情况。 (二)地貌观察的内容 1.重要内容:高度和坡度。 2.高度 3.坡度 (1)坡度:主要用坡度角或垂直距离和水平距离的比值表示,对生产和生活影响巨大。 (2)坡向:根据与太阳光的关系可以分为阳坡和阴坡;根据与风向的关系可分为迎风坡和背风坡。 (3)高度和坡度组合:可以反映地貌的形态特征。

4.其他观察内容:地貌的形状、面积、空间分布状况以及地面起伏状况和破碎程度。 链接生活:一驴友在山区旅游时想及时获知所经过地点的海拔并记录所经过路线大体坡度。请说明其如何操作。 提示可使用手机或定位系统获知当地的海拔;记录所经地区路线长度,根据海拔可计算出当地的坡度。 三、问题探究 有一学生在《北碚嘉陵江小三峡地质构造考察(以观音峡为例)》考察报告中这样写道: 观音峡,又名文笔峡,位于毛背沱和施家梁之间,全长3.7千米,下、中三叠统(飞仙观组、嘉陵江组和雷口坡组)石灰岩和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厚层长石石英砂岩。谷深330~530米,谷宽200~300米。枯水期江面最窄处为150米。岸壁陡峭,伴多层溶洞;植被繁茂,育万种生灵。河水泉水沿崖飞泻直下,汽车火车借江擦肩而行。江轮汽笛声声,渔船应和绵绵,更增添了峡之情趣,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结合材料探究: 在这一部分考察报告中,主要分析地貌哪一方面的内容? 提示相对高度、坡度、地质组成等情况。 四、名师精讲:地貌的观察与分析 1.地貌形态的观测

中国地貌特征

中国地貌特征 思路:从大到小,从整体到局部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级下降,形成一个层层降低的阶梯状斜面,成为我国地貌总轮廓的显著特征。 一、地势总体变化(最直观): 西高东低,举例说明——最西端咯喇昆仑山脉均高6000米,祁连山均高为4000 米,秦岭山脉2000-3000米之间,向东到华北平原平均海拔不到50米,充分体现了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变化特征。 地势变化特征:我国地势由西向东下降呈阶梯状、跳跃式下降的特征,由两组山脉构成的地貌界限,把我国陆地划分为三级阶梯。 第一级 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第二级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级 二、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具体组成) 五大基本地貌类型在我国具有大面积分布 其中 山地33%,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中西部地区,青藏高原分布密集。 高原26%,主要有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我国最大,世界最高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 内蒙古高原我国第二大高原,地面起伏和缓,开阔坦荡,海拔1000-1400米; 黄土高原我国第三大高原,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海拔在1500-2000米。 云贵高原我国第四大高原,地面崎岖不平,喀斯特地貌发育,海拔1-2千米。盆地19%,主要分布四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中国第一大内陆盆地,分布有达克拉玛干沙漠; 准噶尔盆地,第二大盆地,位于新疆北部,半封闭内陆型盆地,操场辽阔,畜 牧业发达。 柴达木盆地,青海省北部,是典型的断陷构造盆地,是我国地势最高的巨型内 陆盆地。各种矿产资源丰富。 四川盆地,面积较柴达木盆地稍大,相差不大,位于四川省东部,典型的构 造盆地,沉积有大量的紫红色砂页岩,有“红(紫)色盆地”之 称。

人教版必修一4.2 地貌的观察学案设计

4.2 地貌的观察 【学习目标】 1.运用视频、图像,明确地貌观察的顺序。(地理实践力) 2.通过图文资料,理解并运用地貌观察中主要的地貌内容。(综合思维) 3.利用各种图表分析地貌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人地协调观) 【学习重难点】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常见地貌,说明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知识体系导引】 【自主学习】 一、地貌观察的顺序 1、地貌按规模大小分类: (1)大规模的地貌类型:高原、、盆地、丘陵、。 (2)小规模的地貌类型:山岭、河谷、山丘、洼地等。 (3)微规模的地貌:山峰、、等。 2、地貌观察的顺序: (1)位置:选择视野比较的地方。 (2)原则:按照、从面到点的顺序。 (3)顺序:先观察的地貌,如山地、平原等;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如、等;最后描述、等更小的地貌特征。(4)辅助观察:利用地形图、遥感影像等。 二、地貌观察的内容 1、地貌观察的内容: (1)和是地貌观察的重要内容; (2)除了观察高度、坡度、坡向等形态要素,还要注意地貌的、、等。 (3)无论是单一地貌还是区域地貌,还要观察和。

例如,我国西南山区地面起伏较大,地形较为破碎。 2、高度:包括和。 (1)可以通过查找地图或借助仪器获得,是划 分等地貌的主要依据。绝对高度 是指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即海拔。例如,甲 点绝对高度为1500米;乙点绝对高度为500米。 (2)能够反映地面的,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的绝对高度(海拔)之差。例如,甲、乙两点的相对高度为1000米。 思考(P77):甲、乙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是多少?图示区域内最大的相对高度约为多少? 3、坡: 地表的各种形态都是由坡和近似水平的面组成。坡的形态多种多样,主要观察和。 (1)坡度: ①坡度是划分坡的重要标准,坡度大小一般用坡度角或者来表示。 ②坡度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巨大,影响农业耕作以及交通建设等。 (2)坡向 观察坡向时应重点关注和、和。不同的坡向,光照、降水等条件存在差异,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 思考:如何判断阳坡和阴坡?迎风坡和背风坡? 4.综合观察地貌 高度和坡度的组合,能够反映地貌的形态特征。例如,相对高度大、坡度大的地貌,一般比较;高度小、坡度小的地貌,一般比较。 【课堂探究一】坡度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1.坡度对农业耕作的影响 坡度对水文特征的影响表现在坡度大、流速快,从而冲刷能力强,这又导致坡度大的坡地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特别是在坡度大于15°的坡地上种植,一旦遇到暴雨,土壤侵蚀极为严重。我国规定坡度大于25°的坡地不能耕种。 练习1:某山区为了改造低产的山坡地,先是增施肥料,但农作物增产效果微弱。后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增产效果显者。完成下列各题。 (1)增施肥料效果微弱的最主要原因是该地() A.土层薄B.降水变率大C.坡度大D.植被覆盖率低

中国地貌特征

中国地貌特征 软件二班 欢欢

摘要: 地表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成因也不尽相同,是、外力地质作用对地壳综合作用的结果。外力共同作用下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级下降,形成一个层层降低的阶梯状斜面,成为我国地貌总轮廓的显著特征。本文讲述了中国地貌特点及分类,人口分布、城市选址、农业发展等经济建设与地貌分布间的关系。以及民族地区地貌与全国地貌的异同,同时介绍了几个世界著名地貌以及它们的特征分布。 关键词:中国地貌基本特征,地貌形态,经济建设,著名地貌 一、中国地貌的基本特征 1、类型复杂多样 有被力推移而高高抬升的高原和山地,也有被挠曲下降的低洼的盆地和平原,还有起伏和缓的丘陵。如横断山脉的许多山峰海拔超过5000──6000米,一般也在4000米左右。又如天山山脉东段的吐鲁番盆地,盆地最低部分的艾丁湖面海拔─155米,是全国最低的洼地。广西、和东部出露大面积的碳酸盐类岩石,面积约占全国同类岩石的42%。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岩溶作用强烈,发育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黄土高原边缘的民族地区,西起湟水流域,经六盘山麓、鄂尔多斯高原,东止西辽河流域的广大围,堆积的黄土经流水作用,侵蚀发育了现代的各种黄土地貌。在长白山、大岭、高原东部以及滇东、黔西、桂西有广泛的玄武岩喷发,形成熔岩地貌。如长白山峰顶的天池就是一个火口湖;在黔东南、桂中、桂西北和桂东南发育了红层丘陵,滇中发育了红层高原,滇南发育了红层山地。中国大陆民族地区的省级行政单位多居陆,远离海洋,但广西壮族自治

区濒临南海,曲折的海岸线长达1500公里,著名的海湾有湾,湾淤泥质海滩为红树林海岸。 2、山地高原广泛分布 民族地区大约93.5% 的面积位于中国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上。全国主要的极高山(海拔5000米以上)、高山(海拔3500─5000米)出现在西部的青藏高原上。青藏高原的面积230万平方公里,占民族地区面积的36.8%,在青藏高原上,位于中尼边界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第二级阶梯上的民族地区,面积350多万平方公里,占民族地区面积的56.7%。这里集中了全国岭以外的主要。第二级阶梯海拔大都在1500米以上。除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中心部分外,高原、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的北部边缘部分都在第二级阶梯上的民族地区;全国的四大盆地除海拔较低、面积较小的盆地外,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和柴达木盆地也都在第二级阶梯上的民族地区。 3、平原狭小分布零散 第三级阶梯上民族地区的平原,面积约11万平方公里,占民族地区总面积的1.7%。这些平原之中,除东部有较大面积的平原外,其他民族地区主要是分布零散的狭小平原,而且多属海拔200─500米的平原。广西壮族自治区境众多的小平原,面积共约3.16万平方公里,最大的平原是─桂平的郁江河谷冲积平原,面积仅6400平方公里。一般平原的面积为300─600平方公里,海拔200─500米,相互间被山地丘陵分隔开。群山起伏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境,、图们江、江穿流于众山之间,在、、等河谷盆地,形成海拔200─500米的狭小河流冲积平原。我国最大的平原为东北平原,面积35万平方公里,其次为华北平原,再者为长江中下游平原。

中国地貌的基本特征及形成因素

中国地貌的基本特征及形成因素 (一)地貌的基本特征 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级下降,形成一个层层降低的阶梯状斜面,成为我国地貌总轮廓的显著特征。 青藏高原雄踞我国西部,海拔平均达4000—5000米,是我国最高的一级地形阶梯。高原周围耸立着一系列高大的山脉,南侧是世界最高的喜马拉雅山,海拔平均在6000米以上,超过8000米的高峰有7座,以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玛峰著称。北侧有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分布,东边有岷山和横断山等排列,地势以巨大落差降低与第二级地形阶梯相接。 高原内部分布着一系列近东西走向或北西-南东走向的山脉,海拔均在5000—6000米以上,主要有可可西里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等。在这些山脉之间,分布着地表起伏平缓、面积广阔的高原和盆地,并有星罗棋布的湖泊,高原边缘地带为长江、黄河等亚洲著名的大河发源地。山巅白雪皑皑,高原上牧草如茵,湖光山色,交相辉映。 青藏高原外缘以北、以东,地势显著降低,东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为界,构成我国第二级地形阶梯,主要由广阔的高原和盆地组成,其间也分布着一系列高大山地。与青藏高原西北部毗邻的是我国最大的塔里木盆地,海拔1000米左右;再往北是准噶尔盆地;海拔多在500米左右;两大盆地之间耸立着东西走向的天山山地,海拔4000—5000米,部分山峰高逾6000米,山地内部还分布许多断陷盆地。高原东北侧与祁连山北麓相接的是河西走廊和阿拉善高原,海拔在1000—1500米之间。这些盆地和高原由于深居内陆,干燥少雨,盆地中戈壁、沙漠广布;河渠沿线,绿洲农业,断续分布,高山之颠,冰雪晶莹。青藏高原东缘以东的第二级地形阶梯上,自北而南分布着内蒙古高原、鄂尔多斯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海拔1000—2000米不等,由于地表组成物质和内、外营力的不同,使地表形态差别极为显著,有的地势起伏和缓,牧草丛生,有的荒漠广布,沙丘累累;有的沟壑纵横,梁、峁遍布;有的坝子众多,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高原上的山地很多,如阴山、六盘山、吕梁山、秦岭、大巴山、大娄山、武陵山、苗岭等,海拔大多在1500-2500米之间,少数高峰达3000米以上。四川盆地海拔较低,大部分在500米以下。 在第二级地形阶梯边缘的大兴安岭至雪峰山一线以东,是第三级地形阶梯,主要以平原、丘陵和低山地貌为主。自北而南分布着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海拔多在200米以下,这里地势低平,沃野千里,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业基地和人口、城镇、村落密集,工业基础雄厚,交通方便的经济区。长江以南为低山丘陵,广大地区海拔不超过500米,地面起伏不平,平坦的河谷平原、盆地与低缓的丘陵、低矮断续相连的低山交错分布。在这些平原、低

中国地理地貌

中国地理地貌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陆地面积的67% ,盆地和平原约占陆地面积的33%。山脉多呈东西和东北一西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阴山、秦岭、南岭、大兴安岭、长白山、太行山、武夷山、台湾山脉和横断山等山脉。 西部有世界上最高大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为世界第一高峰。在此以北以东的内蒙古、新疆地区、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是中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武陵山一雪峰山一线以东至海岸线多为平原和丘陵,是第三级阶梯。海岸线以东以南的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海底资源。 几百万年前,青藏高原隆起,地球历史上此一重大地壳运动形成了中国的地貌。从空中俯瞰中国大地,地势就像阶梯一样,自西向东,逐渐下降。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撞击,青藏高原不断隆起,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构成了中国地形的第一阶梯。 高原上的喜玛拉雅山主峰珠穆朗玛峰高达8844.4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第二阶梯由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组成,平均海拔 1000—2000米。 跨过第二阶梯东缘的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向东直达太平洋沿岸是第三阶梯,此阶梯地势下降到500米至1000米以下,自北向南分布着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平原的边缘镶嵌着低山和丘陵。再向东为中国大陆架浅海区,也就是第四级阶梯,水深大都不足200米。 ?特点 地形多种多样。在中国辽阔的大地上,有雄伟的高原、起伏的山岭、广阔的平原、低缓的丘陵,还有四周群山环抱、中间低平的大小盆地。陆地上的5种基本地形类型,中国均有分布,这为中国工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条件。 山区面积广大。通常人们把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称为山区。中国山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2/3,这是中国地形的又一显著特征。山区面积广大,给交通运输和农业发展带来一定困难,但山区可提供林产、矿产、水能和旅游资源,为改变山区面貌、发展山区经济提供了资源保证。 地势是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 ?平原、盆地、高原、丘陵、山脉

新教材高一地理必修一地貌的观察(导学案)

第二节地貌的观察 一、地貌观察的顺序 1.地貌组成的层次性:规模较大的地貌由次一级地貌组成。如高原地貌的层次性: 2.观察地貌的顺序: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即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最后观察更小级别的地貌。如:山地→山岭→陡崖。 判断 1.一般山地规模比山峰大。( √ ) 2.高原上可能有山脉或丘陵。( √ ) 二、地貌观察的内容 1.高度:包括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 (1)绝对高度是划分高原、山地、平原等地貌的主要依据。 (2)相对高度能够反映地面起伏状况。 2.坡度:划分坡的重要标准。 (1)一般用坡度角或者垂直距离和水平距离的比值来表示。 (2)影响:坡度大于15°不适宜种植;铁路线的最大坡度不宜超过2.5%~3%。 3.坡向:重点关注阳坡和阴坡、迎风坡和背风坡。 4.除此以外,还要观察地貌的形状、面积、空间分布状况、地面起伏状况和破碎程度。 思考怎样描述南北半球东西向山脉坡向的不同之处? 答案北半球一般南坡日照多,南坡是阳坡,北坡是阴坡;南半球则北坡是阳坡,南坡是阴坡。迎风坡与背风坡要根据当地的盛行风向来判定。

探究点地貌观察 某地理研学团队计划对贺兰山进行研学探究,学习观察地貌的方法。队员们对贺兰山周边的等高线地形图进行了研读,确定了观察步骤和方法。按照前往贺兰山C地点的过程,逐步对贺兰山整体、山体的一侧坡地、山麓的冲积扇体进行观察。读“贺兰山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贺兰山整体的等高线地形图(图A ),根据经纬网和海拔,判断图示地区的主要地貌类型。根据等高线描述贺兰山的形态特征。 答案主要地貌类型:西部是山地,东部有地势较平坦的平原。 贺兰山海拔较高,东北-西南走向,东西较窄;山地东西不对称,西坡和缓,坡度较小,东坡陡峻。 2.对贺兰山图A中局部地区进行放大(图B),观察图B,说出图中主要的地貌类型,并描述其主要特征。 答案主要是山体东南侧的坡地。地势起伏大,陡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从西北向东南方向倾斜。 3.对图B中的局部山麓地带放大(图C),根据等高线判断,图C的东南半壁的地貌类型,并说出判断理由。 答案冲积扇。理由:①等高线突然变得稀疏,坡度上陡下缓;②等高线呈圆弧形,呈现出以山谷出口处为顶部的扇形。 4.对图C中东南部的地形不同部位进行仔细观察,组成物的颗粒大小有什么规律? 答案扇顶颗粒物最粗,越往下部的扇缘,颗粒物越细,边缘最细。 5.结合对图示区域地貌的判读,总结观察地貌的一般方法。 答案先进行宏观地貌的观察,图A 总体是山地和平原;在此基础上观察次一级地貌,图B

中国地理常识汇编

中国地理常识汇编 、乡(镇)三级。 31、中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32、x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它位于中国的西北部,其人民政府所在地是乌鲁木齐市,简称为新。 33、因位于黄河北岸而得名的河北省,在古代它的部分土地属于冀州,所以河北简称冀,人民政府所在地是石家庄。 34、河南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两个重要发祥地之一,它是中国古代九州中的豫州,因此简称豫,人民政府所在地是郑州,有大量古代历史和文化遣址。

35、有古代历史的博物馆之称的陕西省,是古代秦国的所在地,所以称秦或陕。 36、陕西省人民政府所在地西安市(古称长安),是我国著名的千年古都。 37、有煤海之称的山西省,因位于太行山的西面而得名,简称晋,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太原市。 38、内蒙古自治区横贯我国东北、华北、西北,简称内蒙古,人民政府所在地呼和浩特市,意思是青色的城市。 39、辽宁因省内有一条辽河而得名,简称辽,人民政府所在地是沈阳市。 40、吉林省位于东北平原的中心,简称吉,人民政府所在地

长春市是中国的汽车城。 41、有北大仓(粮仓)之称的黑龙江省是中国最北的省份,也是最东的省份,简称黑。 42、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所在地哈尔滨市,又称冰城,每年的元旦到春节期间,这里举办冰雕艺术节。 43、甘肃省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兰州市。 44、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中国的西北部,人民政府所在地是银川市。 45、青海湖古代叫西海,蒙古语称库库诺尔,意思是青色的湖。青海省就是因它而得名的,这是我国唯一以湖泊而得名的省,人民政府所在地是西宁市。

中国数字地貌数据

中国数字地貌数据文档 (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网编制 2008-4-4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100101,;) 1.引言 地貌是自然地域综合体的主导要素,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其他要素的特征。地貌条件与生产建设关系十分密切。1978~1985年国家科学技术规划将“全国1:100万地貌研究”其列为全国108项重点内容之一,并立项组织全国地貌学家和相关专家共同开展中国地貌的研究工作,积累了一大批宝贵的地貌资料和图集,并编制出版了其中15幅1:100万地貌图(全国陆域共64幅)。 为了推动地学信息图谱的研究工作,使其不仅具有概念和理论的探讨,而且具有明确的应用研究目标,以“中国地貌空间格局及其演化机理”作为研究对象,试图由此而建立起地学信息图谱理论与方法体系。自2001 年起,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的支持下,启动了《中国地貌(世纪网络版)》和地貌制图的试验研究工作,并组织中国科学院相关研究所和有关的大学,再度发起百万地貌图的编制工作。之后,该项工作得到了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网”(2005年――)、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2005――)和中国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数据平台(2006年――)等项目的进一步支持,使中国1:100万数字地貌图得以持续发展。 数据库名 中国1:100万数字地貌数据 编写目的 为了完整地介绍中国1:100万15幅老地貌图的收集和数字化、全国1:100万数字地貌数据的遥感解译、集成、更新等地貌数据内容和方便用户的使用,特编写了本文档。 定义 地貌图既是地貌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地貌学研究成果综合体现,可以较为全面地反映我国地貌学研究的进展和水平。 中国1:100万地貌图为普通地貌图,是按照目前国内外普遍认可的形态成因相结合分类体系的基础上编制的中小比例尺地貌图,该图的编制工作充分继承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地貌学家编制百万地貌图的分类规范,并进一步构建了中国1:100万数字地貌分类体系,地貌形态成因类型数达2400多个,中国1:100万数字地貌数据以形态、成因、物质等属性的分层分级方式集成。

16种常见地貌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16种常见地貌 1、丹霞地貌 由巨厚的红色砂岩、砾岩组成的方山、奇峰、峭壁、岩洞和石柱等特殊地貌的总称。岩石地貌类型之一。主要发育于侏罗纪到第三纪,产状水平或缓倾斜的红色陆相地层中。以中国广东省仁化县境内的丹霞山为典型。具顶平、坡陡、麓缓的形态特点。丹霞地貌的发育,始于第三纪晚期的喜马拉雅运动,它使部分红层变形,并将盆地抬升。红色地层沿着垂直节理受到流水、重力作用、风力作用等侵蚀,形成深沟、残峰、石墙、石柱、崩积锥以及石芽、溶洞、漏斗、石钟乳等地貌形态。主要山体呈方山状、堡垒状、宝塔状、单斜状峰群等。丹霞地貌区奇峰林立、景色瑰丽,旅游资源丰富,有的早已成为风景区,如丹霞山、金鸡岭、武夷山等。是研究、恢复红色盆地的古地理环境的最佳地区。 2、喀斯特地貌 karst landform 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水对可溶性岩石所进行的作用,统称为喀斯特作用。它以溶蚀作用为主,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这种作用及其产生的现象统称为喀斯特。喀斯特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地名,当地称为Kras,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近代喀斯特研究发轫于该地而得名。 喀斯特地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可溶性岩石地区。可溶性岩石有3类:①碳酸盐类岩石(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等 )。②硫酸盐类岩石(石膏、硬石膏和芒硝)。③卤盐类岩石(钾、钠、镁盐岩石等)。总面积达 51×106 平方千米,占地球总面积的10%。从热带到寒带、由大陆到海岛都有喀斯特地貌发育。较著名的区域有中国广西、云南和贵州等省(区),越南北部,南斯拉夫狄那里克阿尔卑斯山区,意大利和奥地利交界的阿尔卑斯山区,法国中央高原,俄罗斯乌拉尔山,澳大利亚南部,美国肯塔基和印第安纳州,古巴及牙买加等地。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面积大。主要分布在碳酸盐岩出露地区,面积约91~130万平方千米。其中以广西、贵州和云南东部所占的面积最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区之一;西藏和北方一些地区也有分布。 喀斯特可划分许多不同的类型。按出露条件分为:裸露型喀斯特、覆盖型喀斯特、埋藏型喀斯特。按气候带分为:热带喀斯特、亚热带喀斯特、温带喀斯特、寒带喀斯特、干旱区喀斯特。按岩性分为:石灰岩喀斯特、白云岩喀斯特、石膏喀斯特、盐喀斯特。此外,还有按海拔高度、发育程度、水文特征、形成时期等不同的划分等。由其他不同成因而产生形态上类似喀斯特的现象,统称为假喀斯特,包括碎屑喀斯特、黄土和粘土喀斯特、热融喀斯特和火山岩区的熔岩喀斯特等。它们不是由可溶性岩石所构成,在本质上不同于喀斯特。 喀斯特地貌在碳酸盐岩地层分布区最为发育。该区岩石突露、奇峰林立,常见的地表喀斯特地貌有石芽、石林、峰林、喀斯特丘陵等喀斯特正地形,溶沟、落水洞、盲谷、干谷、喀斯特洼地等喀斯特负地形;地下喀斯特地貌有溶洞、地下河、地下湖等;以及与地表和地下密切相关联的竖井、芽洞、天生桥等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研究在理论和生产实践上都有重要意义。喀斯特地区有许多不利于生产的因素,需要克服和预防,也有大量有利于生产的因素可以开发利用。喀斯特矿泉、温泉富含有益元素和气体,有医疗价值。喀斯特洞穴和古喀斯特面上各种沉积矿产较为丰富,古喀斯特潜山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喀斯特地区的奇峰异洞、明暗相间的河流、清澈的喀斯特泉等,是很好的旅游资源。 3、海岸地貌 coastal landform

中国三大特殊地貌形成及其特点

2013-2014学年下学期 中国地理课程论文 题目中国三大特殊地貌 形成及其特点 姓名梁滔 学号 5 院、系生科院 专业生物科学 二0一四年六月 中国三大特殊地貌形成及其特点 摘要:地貌即表面各种形态的总称,不能称为地形。是多种多样的,成因也不尽相同,是内、外力地质作用对综合作用的结果。造成了地表的起伏,控制了海陆分布的轮廊及山地、高原、盆地和平原的地域配置,决定了地貌的。而外营力(流水、风力、、大气和的生长和活动)地质作用,通过多种方式,对地壳表层物质不断进行风化、剥蚀、搬运和堆积,从而形成了现代地面的各种形态。 关键词:地貌;“雅丹”地貌;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 在特定的地质基础与等内力因素,以及复杂多变的、水文、等外力因素的作用下,中国地貌轮廓具有以下基本特征;地势西低,呈三级阶梯状下降;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

广大,山脉纵横,呈定向排列并交织成状。中国民族地区几乎连成一片,较完整地保留了中国地貌轮廓的基本特征。 (一)雅丹地貌 主要存在地域:新疆 成因:现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影响地区:除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海南岛、台湾岛以外的其它地区。[1]我国新疆地域辽阔,四周环山,在南北两边都有较大的山口。大西洋和北冰洋的冷空气流经山口进入新疆北部,然后绕过天山东段,进入塔里木盆地,在沿途各地造成长时间的区域大风。新疆的风,持续时间长(一年可达100天以上),分布广,风力大,所以我们经常在天气预报中听到来自新疆冷空气的消息。 作为“干旱王国”的新疆,风力对地貌的塑造具有特殊的意义。雅丹、龙城、魔鬼城等特殊地貌类型就是风神的杰作。“雅丹”,又名“雅尔丹”,是维吾尔族对“陡壁的险峻小丘”的称呼,这种地形在罗布泊周围的雅丹地区发育得最典型,分布面积最广。19世纪末叶至此20世纪初叶,瑞典人斯文赫定和英国人斯坦因,赴罗布泊地区考察,在撰文中采用了这个词汇。于是,“雅丹”一词就成了世界上地理学和考古学的通用术语,专指干燥地区的一种特殊地貌。“雅丹”地貌通常发育在干旱地区的湖积平原上,由于湖水干涸,粘性土因干缩裂开,盛行大风沿裂隙不断吹蚀,裂隙逐渐扩大,使原来平坦的地面演变成许多不规则,具有顺盛行风向平行延伸陡壁的垄岗(墩台)和宽浅不一沟槽相间的奇特地貌。土丘高半米至十多米,长数十米至数百米,成份是粉砂、细纱和砂粘土;沟槽最窄的一两米,最宽的几十米。在罗布泊古湖盆的东、西、北部,有3000平方公里这样的“雅丹”地貌。

我国典型地貌及分布

我国典型地貌及分布 1、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karst landform)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除溶蚀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喀斯特(Krast)一词源自前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名称,当地称为,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喀斯特地貌”因近代喀斯特研究发轫于该地而得名。 我国著名的喀斯特景观名胜区分布: 广东、广西、云南路南石林风景区、贵州、四川、湖南、江西、浙江、江苏、吉林。 2、丹霞地貌 一般认为,有陡崖的陆相红层地貌称为丹霞地貌(Danxia landform)。红层地貌中所谓“红层”是指在中生代侏罗纪至新生代第三纪沉积形成的红色岩系,一般称为“红色砂砾岩”。水平构造地貌指由产状水平或近于水平的第三纪厚层红色砂砾岩为主组成的平坦高地,受强烈侵蚀分割、溶蚀和重力崩塌等综合作用而造成平顶、陡崖、孤立突出的塔状地形。 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西部、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以中国分布最广。 丹霞地貌红色的奇峰异石与嶂石岩有点相似,但它是由流水整体侵蚀切割形成的,以块状结构为主。 3、雅丹地貌 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雅丹”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是“具有陡壁的小山包”。由于风的磨蚀作用,小山包的下部往往遭受较强的剥蚀作用,并逐渐形成向里凹的形态。如果小山包上部的岩层比较松散,在重力作用下就容易垮塌形成陡壁,形成雅丹地貌,有些地貌外观如同古城堡,俗称魔鬼城。 中国的雅丹地貌面积约2万多平方公里,主要分布于青海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疏勒河中下游和新疆罗布泊周围。 4、“岱崮地貌” 是沂蒙山区特有的一种地貌景观,过去在地貌学上称之为“方山”,人们通常叫做“崮”。“崮”的顶部平展开阔,峰巅周围峭壁如削,峭壁下面坡度由陡到缓,远处观望,像是戴着平顶帽子的山头。“崮”的成因主要是古生代寒武纪灰岩经受了强烈的地壳切割和抬升运动,地壳切割和抬升运动区经过侵蚀、溶蚀、重力崩塌和风化等多重地质作用,形成了现在外表呈圆形、山顶平展、周围峭壁如削、峭壁以下陡坡逐渐由陡到缓的崮,多呈驼、帽、桌和鸡冠等形态。“崮”主要分布在蒙阴、沂水、沂源等鲁中南山区,较为知名的有上百座,有“沂蒙72崮”之说,形成了美丽的沂蒙“崮”群。 5、张家界地貌 张家界地貌是以塔柱状峰林为特色,看上去是千峰耸立、万石峥嵘的景观。 在张家界市区境内,由于受地理、地层、构造、气候等诸多条件的影响,

中国的地形地貌

中国的地形地貌 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A.T0B.T1C.T2D.T3 2.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A.T3形成时期B.T2形成时期C.T1形成时期D.T0形成时期 3.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A.持续下降B.持续抬升C.间歇性下降D.间歇性抬升 2016年我国在贵州黔南成功建设了世界上最大的单天线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其直径达500米。FAST台址位于贵州黔南平塘县克度镇金科村的大窝凼洼地,附近5公里范围没有任何乡镇,25公里范围内只有一个小县城,是科学家观测宇宙的理想之地。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大窝凼洼地的成因可能是( ) A.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口B.石灰岩溶洞坍塌形成的天坑 C.岩层断裂下陷形成的构造湖盆D.古代冰川侵蚀形成的冰斗 5.大窝凼的地形对FAST工程建设最为有利的影响是( ) A.土石工程量小B.地质条件稳定 C.不易受洪水威胁D.便于设备的安装运行

6.我国FAST台址选择在贵州黔南大窝凼建设,主要是因为这里( ) A.海拔较高,大气稀薄B.太阳活动干扰小 C.降水少,晴天多D.人为电磁干扰小 7.图中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力沉积B.流水侵蚀C.流水沉积D.海浪侵蚀 下图为甘肃省风力侵蚀、流水侵蚀和冻融侵蚀(是由于土壤及其母质孔隙中或岩石裂缝中的水分在冻结时体积膨胀,使裂隙随之加大、增多所导致整块土体或岩石发生碎裂,消融后其抗蚀稳定性大为降低,在重力作用下岩土顺坡向下方产生位移的现象)的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8.甲、乙、丙区域的主要侵蚀作用分别是 A.冻融侵蚀、流水侵蚀、风力侵蚀 B.流水侵蚀、冻融侵蚀、风力侵蚀 C.风力侵蚀、冻融侵蚀、流水侵蚀 D.风力侵蚀、流水侵蚀、冻融侵蚀 9.地球表面,最易发生冻融侵蚀的区域是 A.高纬平原地区 B.极地高原地区

中国三大特殊地貌形成及其特点

2013-2014学年下学期中国地理课程论文 题目中国三大特殊地貌 形成及其特点 姓名梁滔 学号134120025 院、系生科院 专业生物科学 二0一四年六月

中国三大特殊地貌形成及其特点 摘要:地貌即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的总称,不能称为地形。地表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成因也不尽相同,是内、外力地质作用对地壳综合作用的结果。内力地质作用造成了地表的起伏,控制了海陆分布的轮廊及山地、高原、盆地和平原的地域配置,决定了地貌的构造格架。而外营力(流水、风力、太阳辐射能、大气和生物的生长和活动)地质作用,通过多种方式,对地壳表层物质不断进行风化、剥蚀、搬运和堆积,从而形成了现代地面的各种形态。 关键词:地貌;“雅丹”地貌;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 在特定的地质基础与新构造运动等内力因素,以及复杂多变的气候、水文、生物等外力因素的作用下,中国地貌轮廓具有以下基本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下降;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山脉纵横,呈定向排列并交织成网格状。中国民族地区几乎连成一片,较完整地保留了中国地貌轮廓的基本特征。 (一)雅丹地貌 主要存在地域:新疆 成因:现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影响地区:除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海南岛、台湾岛以外的其它地区。[1] 我国新疆地域辽阔,四周环山,在南北两边都有较大的山口。大西洋和北冰洋的冷空气流经山口进入新疆北部,然后绕过天山东段,进入塔里木盆地,在沿途各地造成长时间的区域大风。新疆的风,持续时间长(一年可达100天以上),分布广,风力大,所以我们经常在天气预报中听到来自新疆冷空气的消息。 作为“干旱王国”的新疆,风力对地貌的塑造具有特殊的意义。雅丹、龙城、

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四章 地貌 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 一、地貌观察的顺序 1.地貌的组合关系:一个较大的地貌往往由□ 01次一级的地貌组合而成。 (1)高原上,既有连绵的□ 02山地和丘陵,也有宽广的□03盆地。 (2)山脉中,既有陡峭的山峰,也有深切的□ 04河谷。 2.观察地貌的顺序:选择一个视野□05比较广阔的地方,按照从□06宏观到微观、从□07面到点的顺序进行观察。 (1)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如山地、□ 08平原。 (2)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如□ 09山岭、河谷。 (3)最后描述河岸、□ 10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 3.辅助观察:利用□ 11地形图、遥感影像或无人机等辅助观察。 1.判断正误。 (1)高原上没有山地。(×) (2)观察地貌时,一般先选择较近的地貌,再选择较远的地貌观察。(×) 2.视野内较大的地貌不包括( ) A .山地 B .平原 C .盆地 D .山峰 答案 D 解析 山峰属于视野范围内较小的地貌。 3.观察地貌时,如何选择视野开阔的地方?

提示 海拔较高,周围没有山峰等地貌阻挡视线。 二、地貌观察的内容 1.重要内容:□ 01高度和坡度。 (1)高度:高度包括绝对高度和□ 02相对高度。□03绝对高度是划分高原、山地和平原等地貌的主要依据,相对高度能够反映地面的□ 04起伏状况。 (2)坡度:坡的形态多种多样,主要观察坡度和□05坡向。坡度大小一般用□06坡度角或者垂直距离和水平距离的比值来表示。 (3)坡向:重点关注□07阳坡和阴坡、□08迎风坡和背风坡。 2.坡度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1)坡度与农业生产:坡地耕作容易引发□09水土流失;坡度大于□1015°时,遇到暴雨,土壤侵蚀极为严重。 (2)坡度与交通建设:铁路线的最大坡度一般不超过□112.5%~3%;詹天佑在修建京张铁路时,设计□ 12“人”字形线路降低线路坡度。 3.地貌观察的其他要素 (1)观察地貌的形状、面积、□ 13空间分布状况等。 (2)观察地面起伏状况和□ 14破碎程度。,1.判断正误。 (1)观察坡时,主要观察坡度和坡向。(√) (2)坡地耕作易引发水土流失,不能进行农业生产。(×) 2.关于地貌观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观察地貌时,只观察高度和坡度 B .根据相对高度划分山地、平原等地貌 C .根据东西方位判断阳坡和阴坡 D .观察地貌时,应关注地形分布和地表特征 答案 D 解析 高度和坡度是地貌观察的重要内容,不是唯一内容;根据绝对高度划分山地、平原等地貌;根据南北方位判断阳坡和阴坡;观察地貌时,应关注地形分布和地表特征。 3.除教材实例外,举例说明生产实践中降低坡度的措施。 提示 农业生产中,修建梯田;交通建设中,沿等高线布局,修建桥梁、隧道。

16种常见地貌

16种常见地貌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16种常见地貌1、丹霞地貌 由巨厚的红色砂岩、砾岩组成的方山、奇峰、峭壁、岩洞和石柱等特殊地貌的总称。岩石地貌类型之一。主要发育于侏罗纪到第三纪,产状水平或缓倾斜的红色陆相地层中。以中国广东省仁化县境内的丹霞山为典型。具顶平、坡陡、麓缓的形态特点。丹霞地貌的发育,始于第三纪晚期的喜马拉雅运动,它使部分红层变形,并将盆地抬升。红色地层沿着垂直节理受到流水、重力作用、风力作用等侵蚀,形成深沟、残峰、石墙、石柱、崩积锥以及石芽、溶洞、漏斗、石钟乳等地貌形态。主要山体呈方山状、堡垒状、宝塔状、单斜状峰群等。丹霞地貌区奇峰林立、景色瑰丽,旅游资源丰富,有的早已成为风景区,如丹霞山、金鸡岭、武夷山等。是研究、恢复红色盆地的古地理环境的最佳地区。 2、喀斯特地貌 karst landform 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 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地貌。水对可溶性岩石所进行的作用,统称为喀斯特作用。它以溶蚀作用为主,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这种作用及其产生的现象统称为喀斯特。喀斯特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地名,当地称为Kras,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近代喀斯特研究发轫于该地而得名。 喀斯特地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可溶性岩石 地区。可溶性岩石有3类:①碳酸盐类岩石(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等 )。②硫酸盐类岩石(石膏、硬石膏和芒硝)。③卤盐类岩石(钾、钠、镁盐岩石等)。总面积达 51×106 平方千米,占地球总面积的10%。从热带到寒带、由大陆到海岛都有喀斯特地貌发育。较著名的区域有中国广西、云南和贵州等省(区),越南北部,南斯拉夫狄那里克阿尔卑斯山区,意大利和奥地利交界的阿尔卑斯山区,法国中央高原,俄罗斯乌拉尔山,澳大利亚南部,美国肯塔基和印第安纳州,古巴及牙买加等地。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面积大。主要分布在碳酸盐岩出露地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