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张秀熬音乐论文Microsoft Word 文档

张秀熬音乐论文Microsoft Word 文档

张秀熬音乐论文Microsoft Word 文档
张秀熬音乐论文Microsoft Word 文档

如何提高小学生音乐感受能力

音乐做为人类的“第二语言”有别于其它学科,音乐中蕴含着道德哲理和丰富的情感体验,它是通过音符、旋律、节奏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没有一定的感受能力,就无法理解作品的主题。因此,要培养和训练学生提高音乐的感受能力。由于小学生的一般年龄都是6到13岁之间,这期间思维的发展特点依然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知识的理解很难用抽象的语言来表述。对于音乐难以深入的了解,所以在这个年龄段首先要让学生在听觉上感受到音乐的美,引起共鸣。然后,通过想象力和描述把音乐具体形象化,使他们更容易亲近音乐。从而理解音乐、享受音乐,使其精神得到升华和愉悦。

如何做到让小学生把抽象的音乐思维转化为具体的形象事物,是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应尽的职责和义务。从毕业到现在我一直在小学部担任音乐教师,经过长期的观察总结和不断的交流学习,以及结合不同老师的风格,我对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有一些建议和见解,希望能够对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有一些帮助。

一、营造良好的倾听环境,是提高音乐感受力的首要条件

一个良好的倾听环境是欣赏音乐必不可少的条件,如何在课前营造良好的倾听环境是每节课音乐教师必须把握的。在今年三月份松岗街道举办的《回归课堂本真》的交流学习中,有一位老师对营造倾听环境做了很好的诠释。由于每节课上课之前学生在课间玩耍中都处于一个兴奋的状态,所以在上课前教师必须留给学生两到三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从课间的兴奋状态中静下来。期间可以让学生做一些深呼吸或者闭上眼睛听一些比较舒缓的音乐,这样有助于学生尽快的平静下来。当然,这个时间不宜太长,时间太长可能适得其反,待学生安静下来之后应该逐渐停止。

学生平静下来之后播放音乐,由教师带领着学生去深入的聆听音乐,找出音乐的旋律线条、节奏高低以及音乐所表达的内涵。当我们用语言不足以表现自己的情感时,才有了用音乐来表现自己情感的愿望。当我们有了表现情绪的强烈愿望时,才开始聆听音乐。教师要有目的地选择音乐让学生聆听。当我们快乐时,用高亢明快,节奏活泼跳跃的声音来表现愉快的情绪;当我们忧伤时,低沉阴暗,节奏缓慢的声音表达我们伤感的情绪。通过聆听音乐,使学生对音乐具有敏锐的感受能力。在教学中,教师的启发诱导是打开学生感受音乐的心灵的钥匙。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诱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要求学生把对音乐的内心感受用语言

表述出来,这是一个更为积极的思维过程。此外,此外还要启发和鼓励学生用动作、歌声、乐声尽情的抒发每个人对美的感受。从而逐步的了解音乐和感受音乐,把音乐的抽象旋律转变成具体形象的旋律线条,逐渐的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

二、通过歌唱抒发美好情感,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

教师在培养训练学生甜美圆润、清新流畅的歌唱的同时,更重要通过歌唱进行美感教育,通过歌唱抒发美好的情感。

1、指导学生理解歌词内涵

在学习歌曲时,教师首先抓住歌曲的讲解,给学生的思维和想象留有余地。因为歌词是抒发情感的基础,把握歌曲的主题基调、风格、情绪、能增强学生对歌曲的了解程度,培养感受能力。再就是从听入手,反复听赏歌曲,在反复听唱的基础上,逐步感知出歌曲的节奏、节拍、速度、力度等,了解歌曲的内容及表达的情感,然后,再通过教师的指导,熟悉演唱的歌曲。唱会一首歌,并不等于唱好一首歌,歌曲的艺术处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是引导学生把握歌曲的情感和风格,二是要教给学生运用音乐的表现手段。新歌学习时,教师做到歌曲主题向学生讲清,演唱风格讲透,教师应富有激情的教态,有利鼓励学生的情绪,为演唱创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学生都产生跃跃欲试之感。从而使演唱达到艺术感染的升华。例如,学习《国歌》是,告诉学生国歌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号召全国人民为保卫祖国前进,歌词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学生们在理解之后,就会带着一种庄严而自豪的情感去演唱,声音坚定、有力。

2、分析音乐表现手段

首先教师要做到感性的示范。声音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歌曲教学时,我总是做到先范唱、后欣赏,为的是让学生听到老师的声音,这样,即亲切又直观,有感召力,能沟通师生的情感,使学生既能学到知识,又能得到美的教育,使他们身心感到愉快。第二欣赏增强美感,培养想象力。欣赏各类中外优秀声乐,器乐作品,对于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审美、感受、理解音乐的能力,培养高尚情操起决定作用,它是通过听觉激起听者在情绪上的共鸣而使人产生各种联想的。欣赏中,首先要听,让学生完整听一遍音乐,给学生思维留下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把学生带进乐曲的意境,从直觉感受到乐曲的情绪,培养独立理解能力。例如,教唱《采茶舞曲》时,让学生听音乐看风景想像歌曲描绘了一种什么样的画面?从学唱旋律开始,就要求学生在欢快的旋律中感受与联想,然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感情充分的表现出来。在学生想象的基础上懂得音乐就象一幅幅会动的

图画,从而发展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

其次,让学生听辨,通过乐曲速度、力度的变化,让学生辨别音乐形象,辨别节拍的不同等,为加深对音乐内容及情绪的理解,根据音乐节拍拍手,以体现欢乐的情绪。最后根据欣赏曲目的特点,如以声乐出现的让学生唱唱,引起对音乐的兴趣并积极主动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从感受中寻求。如乐曲欣赏,让学生哼唱有特点的旋律,以加强学生对乐曲的感受和记忆。

三、进行歌曲的二度创作,提高学生对旋律的理解

教师鼓励学生在熟唱旋律、歌词的同时,积极的进行歌曲的二度创作。让学生大胆的提出自己的艺术构想,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又可以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例如:在人教版二年级的教材《有个洋娃娃》一课中,学生在熟唱歌曲以后,可以按照歌词的结构进行歌词的二度创编。有些地方只要稍微的改动一下就可以让歌词的意思全部改变,还可以进行现场的取材现场创编。根据老师举例让学生模仿,如:原歌词为“我看见一个漂亮的洋娃娃,橡皮做的呀好玩耍。”可现场取材改为“我看见一个漂亮的文具盒,塑胶做的呀真漂亮。”又可以改为“我看见一个漂亮的小女孩,眼睛大大的真漂亮。”等等。通过教师举例开阔学生的创作思维,提高学生的创作兴趣,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音乐的感受能力。

四、熟练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是提高学生音乐感受能力的必要条件

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是学习音乐的必要条件,只有掌握了基本的音乐知识才能更加深入的了解音乐的基本内涵。怎样让学生更好的掌握音乐基础知识是我们音乐教师应该研究和学习的,大多数的基础知识都是枯燥无味的,音乐基础知识中的音阶、节奏、节拍、时值等等也同样如此。怎样把索然无味的基础知识让学生熟练的掌握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的乐谱中,这是我们所有音乐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音乐剧《音乐之声》里面的修女玛利亚,在教七个小孩子音阶的时候,把每一个音阶用相同的英文字母联系起来,我们也可以借用同样的方法进行音阶的学习。节奏是音乐基础中的又一重点之一,如何掌握歌曲的情绪情感和音乐的节奏息息相关。怎样才能更好的让学生掌握音乐中的节奏,最好的方法是让音乐中的节奏和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如:“四分”这个节奏我们可以描述成为时钟秒针转动的声音“嚓”一下即为一拍。“二八”这个节奏我们可以让学生体会平时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时候的感觉从而加深对二八这个节奏速度

和感觉。只有把这些节奏和我们的平时生活相联系,才能让学生更加容易的记住这些节奏,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五、通过体态律动,演出感受,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

奥尔夫认为:“音乐活动是人类最自然,最原始的行为。它是和舞蹈、动作、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当一个人对音乐作品产生某种情绪时,他总是要通过自己的表情表现出来,无论是声调、身体、动作、语言等。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教学一些乐理知识时,不能用单调枯糙的说教,而应让学生主动的愉快的学习,从而掌握更多的乐理知识。

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选择旋律动听明快形象鲜明的音乐作品,以教师生动的讲解和学生的体态语言来感受音乐形象,启发学生细细品味音乐,以达到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情趣时,让学生用轻柔的歌声,演唱“摇篮曲”,配上体态动作,轻轻摇晃,让学生体会“弱”记号,用“推车”动作来表现“强”记号。通过体态动作的对比,学生对强弱记号的不同表现有了深刻的印象,并且给学生带来美的体验。

六、教学手段多样化,提高学生音乐感受力

以往音乐教育采用的是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学生只能在教师的指挥下千篇一律地唱、舞,限制了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和感受力潜能的发挥。我们应彻底地摒弃这一阻碍学生的发展教法。在音乐教育中,不拘任何形式,只要能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就是最佳的教育方法。所以要创造和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利用音乐多媒体课件等不仅是帮助学生理解歌曲,了解背景的手段之一,更重要是提高学生对乐曲的感受能力,即直观、又能使学生记得牢、学得快。在教学中,通过画面给学生新的感受。为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采用讲故事的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另外音乐教室的布置会给学生产生感知的第一印象,看到墙壁上的音乐家的肖像,会使学生产生崇敬之感,音符时值的比例图片,会使学生感知到音有长短之分,看到钢琴、电子琴,会使学生犹如听到优美悦耳的琴声。意识到音乐在人的生活中所产生的魅力。

小学的音乐教学中,强化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多学科知识进行课堂实践,实施开放式的教学,合理运用现代的多媒体技术,充分的把音乐抽象思维转化成具体形象思维,对提高小学生的音乐感受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