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课标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灾害第一节洪涝与干旱学案湘教版

新课标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灾害第一节洪涝与干旱学案湘教版

新课标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灾害第一节洪涝与干旱学案湘教版
新课标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灾害第一节洪涝与干旱学案湘教版

第一节洪涝与干旱

一、洪涝灾害

1.概念

因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2.分布

(1)气候: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2)地形:沿河、沿海地势低洼区。

3.危害

(1)洪水常常淹没农田、聚落等,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用水困难等。

(2)洪涝引发河流泥沙淤塞、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

(3)洪涝过后易发疫情,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4)人口越密集、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洪涝造成的损失越大。

4.我国洪涝灾害

我国洪涝频繁且灾害严重,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

思考如果洪涝发生在无人区,会不会形成洪涝灾害?

答案不会。洪涝只有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区域,并且带来灾害时,才能称为洪涝灾害。

二、干旱灾害

1.概念

(1)干旱: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现象。

(2)旱灾: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时,称为干旱灾害,简称旱灾。2.频发区: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

3.危害:造成农作物的大量减产,影响牧草生长,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还会引发水资源短缺,易引发沙尘暴、火灾、虫灾等灾害。

4.我国旱灾: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是旱灾多发区,其中华北地区旱灾最严重。

判断

1.我国西北地区降水少,旱灾最为严重。( ×)

2.我国北方地区干旱成灾率高于南方地区。( √)

探究点一洪涝灾害

材料一2018年6月,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五斗江乡遭遇特大暴雨,引发洪水来袭。全乡数百栋民房倒塌,多处道路、桥梁、河堤冲毁,农田大面积被淹,通讯、电力一度中断,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材料二我国部分地区雨涝分布图。

1.结合材料,总结我国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

答案时间分布:我国雨涝灾害主要发生在夏季(或夏秋季)。

空间分布: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季风区,集中在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

2.我国多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自然原因: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是造成我国多洪涝灾害的根本原因,夏季风活动异常,雨带停留时间偏长,形成持续暴雨,引发洪涝灾害;台风活动产生的暴雨也是东南沿海形成洪涝灾害的原因。人为原因:破坏植被,围湖造田等。

1.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

2.洪涝灾害的防治措施

3.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

洪水一般与连降暴雨有关,具有可预报性,因此做好防洪准备,在洪水发生过程中的自救与互救非常重要。具体图解如下:

读“某年6~9月长江某水文站观测到的水位、流量变化趋势示意图”,回答1~2题。

1.据图可知,该年6~9月洪水灾害产生的原因是( )

A .降水总量多,流量大

B .降水强度大,流量大

C .河床淤积,容水量减少

D .植被增加,阻碍水流

2.从图上信息看,下列治理长江水患最根本的措施是( )

A.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B.大力兴建水利工程

C.中游河段裁弯取直

D.增加湖泊的蓄洪能力

答案 1.C 2.A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6~9月出现洪水灾害是因其水位接近或部分超出历年最高水位,但其流量和历史最大流量相比,差距较大。据此可判定,水位高并非因流量大,应是河床淤积导致的小流量、大水位问题。第2题,图示反映出长江水患的原因是河床淤积抬高,治理此现象(河床淤积抬高)的直接措施是减少河流携带的过多泥沙,而减少泥沙的根源则是中上游地区的水土保持。

探究点二我国的干旱灾害

读“我国干旱灾害频次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干旱频次大于30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平原、______________平原及____________。答案华北长江中下游东南沿海

2.从水资源方面看,北方干旱灾害严重的主要原因有是什么?

答案北方水资源数量少、耕地多、水土资源不平衡、供需矛盾突出。

3.从社会经济方面看,北方干旱灾害严重的原因哪些?

答案①北方耕地复种指数增加,灌溉面积扩大,造成农田需水量增加;②北方地区冬小麦播种面积增加,受春旱威胁的农田面积扩大;③北方地区人口多,工农业发达,生活和工农业用水量大。

1.干旱灾害的成因

(1)自然原因:偶然性或周期性的降水减少或蒸发旺盛,导致地表水或地下水异常减少。

(2)人为原因:抗旱能力不足;水资源利用率低;用水量超出当地水资源承载能力。

2.干旱灾害的防治措施

(1)技术措施:人工增雨;循环用水,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污水资源化。

(2)工程措施:开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跨流域调水。

(3)生物措施:农林牧结合,营造防护林,改善生态环境;退耕还林,植树造林;选择耐旱作物,选育耐旱品种。

(4)管理措施:重视预报;优化农业布局。

3.我国的旱灾及成因

读“我国某类自然灾害出现频次(单位时间内出现的次数)图”,完成3~4题。

3.此图反映的自然灾害是( )

A.干旱B.台风

C.洪涝D.寒潮

4.对图中甲、乙两区域灾害多发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7、8月B.甲3、4、5月

C.乙5、6月D.乙12、1、2月

答案 3.A 4.B

解析第3题,根据图示,该自然灾害主要集中于我国东部地区,范围大,出现次数多,尤其以华北地区最集中,故判断为旱灾。第4题,结合上题结论,甲地为华北平原,春旱(3、4、5月)较严重,而乙地位于长江流域,7、8月受伏旱影响。

读“华北海河某支流流域图”,完成1~2题。

1.下列不属于该河中下游地区多洪涝灾害的原因是( )

A.降水集中B.地势低平

C.水库较多D.支流众多

2.若图示区域雨季正常时间出现,则下列有关该区域洪涝灾害危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淹没村庄,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B.淹没耕地,造成冬小麦减产或失收

C.冲毁公路、铁路,导致交通中断

D.冲毁供水、供电设施,导致停水停电

答案 1.C 2.B

解析第1题,该河中下游地区多洪涝灾害的原因是地势低平,排水不畅;降水集中于夏季;支流众多,上游来水量大。水库较多,不容易发生洪涝灾害,故选C。第2题,图示区域的雨季正常出现时间为7、8月份,此时该区域种植的冬小麦早已收割,故不会造成冬小麦减产或失收。

读“我国某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分布图”,回答3~4题。

3.由图中次轻区范围分析得知该自然灾害是( )

A.寒潮B.干旱C.泥石流D.台风

4.为了减轻上题中所述灾害的损失,以下措施中收效较快的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工程

B.建设水利工程

C.营造海防林

D.建设河流污水治理工程

答案 3.B 4.B

解析第3题,读图,图中灾害次轻区主要分布于东北平原、内蒙古南部、甘肃东部以及云南、贵州和广西西部地区。甘肃、内蒙古等位于我国内陆,远离海洋,台风活动影响不到,D 错。云南南部处于热带,寒潮难以影响到该地区,A错。内蒙古高原地势坦荡开阔,且降水少,不易发生泥石流,C错。东北平原地区受夏季风影响时间短时会出现干旱;西南地区雨季结束早,且冬春季节少雨时出现严重干旱。故选项B为正确答案。第4题,修建水库等水利工程可以减轻干旱带来的损失。

5.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气象部门规定,日降水量大于50mm称为暴雨,100~200mm称为大暴雨,大于200mm 称为特大暴雨。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多年平均最大日降水量分布图。

(1)说出图示地区多年平均最大日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原因。

(2)分析我国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平原多成为洪水重灾区的原因。

答案(1)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原因: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夏季风的影响越来越弱;东南沿海夏秋多热带气旋(台风)。

(2)降水量大且集中,多暴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不合理的围湖造田、建垸;滥伐森林,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河、湖、水库阻塞;在下游低洼地过度开发;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等。解析第(1)题,由图知最大日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我国的降水主要受夏季风影响,东南沿海还受到台风影响,因而多年平均最大日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第(2)题,可从洪水的形成与分布和社会经济等方面分析,其中洪水形成不仅取

决于降水集中程度、植被覆盖情况等影响汇水速度的因素,还取决于地势、河道、湖泊等影响排水、蓄洪的因素,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影响灾情大小。

读下图,完成1~3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干旱灾害最严重的地区是( )

A.东北地区B.黄淮海平原

C.云贵高原D.四川盆地

2.上述地区干旱表现为( )

A.以伏旱为主B.全年干旱

C.春旱和春夏连旱D.冬春连旱

3.关于我国各地干旱灾害的形成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A.降水量高于平均值就出现干旱

B.北方降水少、耕地少易造成干旱

C.降水年际变化小的地方发生干旱的几率大

D.人口增长、工农业的发展,生活和生产用水量提高

答案 1.B 2.C 3.D

解析第1题,干旱频次越高的地区干旱灾害越严重,从图中可以看出黄淮海平原地区的干旱灾害最严重。第2题,黄淮海平原地区,由于降水变率大,特别是春季和初夏降水少,所以常出现春旱和春夏连旱。第3题,降水量低于平均值才易出现干旱;北方降少水、耕地多易造成干旱;降水年际变化大的地方发生干旱的几率大。

读“我国雨涝区分布图”和“干旱总次数等值线图”,回答4~5题。

4.下列说法与我国雨涝区分布图提供的信息,不相符的是( )

A.沿海和平原地区多雨涝

B.雨涝的分布大体上是由东南向西北减少

C.雨涝与地势高低无关

D.雨涝与离海远近密切相关

5.从我国干旱总次数等值线图中可以读出的信息是( )

A.我国西北地区无旱灾发生

B.干旱频次最高的地区是华北平原、华南沿海与西南地区

C.干旱多发区都分布在平原及水稻种植地区

D.旱灾发生频率高与水体污染、水资源利用不合理无关

答案 4.C 5.B

解析第4题,从图中可知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大、小兴安岭地区是我国少涝区,而多涝区则分布在江汉平原和东南沿海平原地区,充分说明雨涝与地势高低有明显的关系。第5题,从图中可知,华北平原干旱频次高,是我国旱灾多发区,华南和西南地区因受季风影响,旱涝现象非常普遍,因而也是我国的旱灾多发区。

某年3月至5月,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异常偏少,出现严重旱情,但进入6月,强降水持续,一些地区遭遇严重洪涝灾害。旱涝转换之快非常罕见,也就是常说的“久旱逢暴霖”。据此回答6~7题。

6.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急转”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工增雨效果明显B.三峡大坝放水影响

C.夏季风的强弱D.气候的正常反映

7.既能防洪又能抗旱的措施是( )

①植树造林②修建水库③疏浚河道④退耕还湖⑤打机井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③④⑤

答案 6.C 7.B

解析第6题,我国属于季风气候区,降水主要是夏季风带来的。夏季风的强弱及进退早晚会影响降水量的多少及降水的时间分布。第7题,树木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的作用;水库可在旱季放水灌溉,在雨季蓄水防洪;湖泊有调蓄径流、调节气候的作用。疏浚河道利于加速洪水的排泄,主要是防洪不能抗旱;机井在干旱时可灌溉农田,打机井主要利于抗旱,不能防洪。

(2019·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模拟)旱涝灾害是我国影响范围最广、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图甲示意1949~2015年我国洪涝灾害趋势,图乙示意1949~2015年我国旱灾趋势。据此完成8~10题。

8.根据1949~2015年我国洪涝灾害、旱灾趋势,可以确定的是( )

A.洪涝平均受灾面积与灾害强度指数在时间上呈现同步性特征

B.1949~1968年洪涝平均受灾面积与灾害强度指数具有较强的同步性

C.1969~2002年洪涝灾害强度指数呈波动下降趋势

D.2001~2015年旱灾平均受灾面积呈现波动上升趋势

9.关于我国洪涝灾害、旱灾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旱灾平均受灾面积总是大于洪涝平均受灾面积

B.洪涝平均受灾面积大的年份,旱灾平均受灾面积都较小

C.洪涝平均受灾面积总是大于旱灾平均受灾面积

D.有的年份旱灾、洪涝平均受灾面积都大

10.影响我国旱涝灾害强度的主要因素是( )

A.西高东低的地形B.植被覆盖率的高低

C.多条大河东流入海D.夏季风的强弱

答案8.B 9.D 10.D

解析第8题,根据1949~2015年我国洪涝灾害、旱灾趋势可知,1970~2015年洪涝平均受灾面积与灾害强度指数在时间上明显不同步,A错。1949~1968年洪涝平均受灾面积与灾害强度指数具有较强的同步性,B对。1969~2002年洪涝灾害强度指数呈波动上升趋势,C 错。2001~2015年旱灾平均受灾面积呈现波动下降趋势,D错。第9题,我国旱灾平均受灾面积多数年份大于洪涝平均受灾面积,A、C错误。1991~1997年,洪涝平均受灾面积大,旱灾平均受灾面积也较大,B错误、D正确。第10题,影响我国旱涝灾害强度的主要因素是夏季风的强弱,夏季风强的年份,南旱北涝,反之,南涝北旱。

下图为某河流流域管理局根据常年水文数据(1875~2005年)绘制的“洪水频率曲线图”。若根据1975~2005年的水文数据推算,洪水频率有增大的现象。读图,回答11~12题。

11.从开始出现灾害的水位看,在1975~2005年的洪涝频率曲线上,其再现周期比在1875~1975年的洪水频率曲线上大约缩短了( )

A.1年B.3年C.5年D.7年

12.如果此流域内的降水量及降水特点没有变化,那么造成其洪水频率增大的原因最可能是( ) ①疏通河道②退耕还林③城市化④林地转牧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答案11.B 12.C

解析第11题,开始出现灾害水位,在1875~1975年的洪水频率曲线上的再现周期约为5

年,而在1975~2005年的洪水频率曲线上,再现周期约为2年,大约缩短了3年的时间。第12题,如果此流域内的降水量及降水特点没有变化,那么导致洪水多发的主要原因就是地面环境的变化和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林地涵养水源,可以滞留雨水,延长降雨后径流入河的时间,减少洪患的危险,但林地转牧使林地的面积减少,造成洪患的频率增大。城市建筑物截留雨水的作用非常差,雨水变成径流很快进入河道,使洪患频率增大。

13.下图示意洪涝年份鄱阳湖与长江相连河段的水位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滨湖地区涝灾最可能发生的时间,简析产生涝灾的自然原因。

(2)简述滨湖农业区防治涝灾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答案(1)可能发生在6~9月(夏秋季节)。

原因:地势低洼,排水不畅;6~9月雨季,降水多且集中;河湖均处于高水位,且河流水位更高,湖水难以外泄,甚至河水倒灌入湖。

(2)完善抗洪排涝系统;合理退田还湖;培育、推广耐涝作物;调整耕作制度和土地利用方式,减少灾损面积;开展防灾减灾教育,提高监测预警水平。(任答三点即可)

解析第(1)题,鄱阳湖对长江有调蓄作用,当长江水位高于鄱阳湖水位时,长江水进入鄱阳湖,湖水水位上涨,滨湖地区可能发生涝灾。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个时段是6~9月,正值雨季。第(2)题,防治涝灾要考虑技术措施、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通过技术措施提高预警;工程措施主要包括完善抗洪排涝系统,退耕还湖,提高蓄水能力;生物措施包括培育、推广耐涝作物等。

14.下图为“我国干旱灾害出现频数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河南省干旱灾害频数在________以上。

(2)我国干旱灾害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气候比较湿润的季风区,其原因是什么?

(3)为减轻旱灾,应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答案(1)20

(2)季风区季风气候显著,夏季风不稳定;工农业发达,人口集中;干旱发生的频次高。

(3)兴修水库,跨流域调水;发展节水农业;合理用水;防治水污染;实施人工降雨等。

高中地理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一节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学案湘教版选修

第一节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 [学习目标定位] 1.能说出我国自然灾害的四大基本特点及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2.能在我国地图上指明我国灾害类型的空间分布区域,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我国的三大自然灾害带及其主要灾害类型。 一、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1.灾害种类多:世界上各种自然灾害,在我国几乎都有分布,其中以①洪涝、②干旱和③地震的危害最大。 2.发生频率高: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平均每年出现较大的气象灾害④24.5次,⑤高于世界各国的平均频率。 3.分布范围广 西北、华北地区春秋多⑥干旱;东部季风区夏季多⑦暴雨和⑧洪涝灾害;东北和西南地区,冬春多⑨干旱,森林火灾也时有发生;西南、西北和华北的活动构造带多地震;青藏高原多低温冻害和冰雪灾害;东南沿海多⑩台风、?风暴潮等。 4.地域差异大:东部地区灾害?类型多,强度大,?频率高,损失大;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生态系统脆弱,自然灾害类型多样,但?损失较小。 思考 1.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分别有哪些? 答案气象灾害:洪涝、干旱;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 2.我国自然灾害有哪些特点? 答案我国自然灾害具有四大特点:一是灾害种类多,二是发生频率高,三是分布范围广,四是地域差异大。 二、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 1.我国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我国自然灾害在时间上分布具有?周期性;在空间分布上,在自然灾害集中的地带往往形成自然灾害带。 2.我国三大自然灾害带 自然灾害带主要自然灾害 沿海灾害带?风暴潮、暴雨、洪涝、干旱、海水入侵、地震 沿江灾害带?暴雨、干旱、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 山前灾害带?地震、泥石流、滑坡、冰雹

《防自然灾害安全教育》教案

《防自然灾害安全教育》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主题班会教育,使师生充分 认识到台风、雷击、泥石流以及洪涝等自然灾害的危害性,形成预防自然灾害的意识,提预防自然灾害和自我救护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灾害的严重性,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使学生懂得如何预防自然灾害,如何自我保护。 教学方法:提出问题深入分析充分讨论提高认识。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哪些自然灾害,能举些例子吗?我们这节课要讨论的问题是:如何防范台风、雷击、泥石流、洪涝等灾害。【板书课题】 首先,我们探讨:台风、雷击、泥石流、洪涝等有什么危害?请大家讨论一下。然后老师总结: 1、台风具有突发性强、破坏力大的特点,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2、雷电:雷电流高压效应会产生高达数万伏甚至数十万伏的冲击电压,足以击穿绝缘使设备发生短路,导致燃烧、爆炸等直接灾害。 3、严重暴雨洪涝,使房屋倒塌,人员伤亡,人们无家可归。

4、泥石流。泥石流是在山区沟谷中,因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5、滑坡。滑坡上的岩石山体由于种种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向下滑动的现象叫滑坡。俗称“走山”“跨山”“土溜”等。 6、崩塌。崩塌也叫崩落、垮塌或塌方,是陡坡上的岩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岩)的地质现象。 二、具体的实例 1、1994年,9417号台风灾浙江瑞安登陆,“风、雨、潮”三碰头,全省受灾农作物750万亩,死亡1126人;1996年,9608号台风先后在台湾基隆和福建福清登陆,10多个省市受灾农作物5400多万亩,死亡700多人; 1997年,9711号台风先后在浙江温岭和辽宁锦州登陆,10多个省市受灾农作物面积1亿多亩,死亡240人;2001年广西连受“榴莲”、“尤特”两个台风袭击,出现大范围暴雨或大暴雨,全区48个县市区上千万人受灾,40多万人一度被洪水围困。 2、1995年7月,广东省遂溪县乌塘镇十多名学生在一棵大树下避雨遭雷击,当场击死2人,伤6人。 3、1995年8月3日,广东省顺德市乐从镇某管理区三个小孩刚刚离水上岸便遭雷击,一名11岁的小孩不幸死亡,其余两个小孩倒在地上 4、1996年6月12日下午4时,广东省梅州市丙村一位姓谢的女中专实习生,搭乘摩托车回家途中遭雷击身亡。

2019年【湘教版】高中地理:2.2《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第1课时)导学案(含答案)

2019年【湘教版】高中地理:2.2《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第1课时)导学案(含答案)

23____________分配不均,因此我国洪涝灾 ○ 害主要集中在○24________季。 25____________所导致的长时间持续暴 3.○ 雨,是造成我国洪涝灾害的○26________原因。我 27________面积缩小、○28国河流上游地区的○ ____________加重,造成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河流排水不畅等,也是引起洪涝灾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1 旱灾的特征 1.下列关于我国干旱灾害的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出现次数多 B.持续时间长 C.影响范围广 D.南方成灾率高于北方 考查点2 旱灾的成因 2.关于我国干旱的社会经济因素,分析正确的是( ) A.冬小麦播种面积的增加将减少干旱的发生 B.耕地复种指数增加可增加干旱的发生频率和程度 C.人口数量增加是用水量增加的唯一因素

D.为减少干旱发生,应减少工业生产 考查点3 洪涝的成因 3.形成我国洪涝的原因有( ) ①锋面雨带②热带气旋③寒潮④西风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考查点4 我国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 4.下列关于我国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洪涝灾害北方多于南方 B.我国东北一定不会出现洪涝 C.我国长江以南以6~9月份降水最集中 D.华北地区容易出现夏季洪涝 方法技巧练 方法我国季风气候对洪涝灾害形成的影响 影响我国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造成危害最大的洪水灾害是 ( ) A.暴雨洪水 B.融雪洪水 C.冰凌洪水 D.其他洪水 方法技巧(1)夏季风的进退与降水的关系 时间强降水集 中地区 原因 4、5月份华南一带夏季风开始盛行,锋面雨带控制本

中国自然灾害学案

中国自然灾害学案 本资料为woRD 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四节自然灾害 徐志凯 学习目标】 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和特点,知道自然灾害的类型及特在地图上指出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理解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样的原因,掌握我国自然灾害 地域分异的的表现和特征。 知道防灾减灾的措施,以一两种自然灾害为例,列举适 当的应对方法或应急措施 通过案例,学会在实际中运用救援与救助的具体措施, 并学会如何自救与互救。 学习重点】 我国自然灾害的类型和分布 学习难点】 自然灾害特点;防灾减灾措施 学习过程】自学导航】、常见的自然灾害 、什么是自然灾害? 2、自然灾害有哪些类型? 、我国自然灾害频发 、我国气象灾害是怎样分布的?2、我国地质灾害是如何分布 的?三、防灾减灾、如何进行防灾减灾?2、谈谈在灾害中 如何进行自救与互救?

交流展示】同桌或小组交流学习结果合作探究】师生共同研 讨解决: 、完成课本58 页活动2、完成课本60 页活动 我的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学后质疑】 你还有哪些不能解决的问题,说出来大家 帮你一起解决 同步演练】这是你对知识的巩固 双基训练 、选择题 .下列自然灾害,属于气象灾害的是( ①洪水②干旱③台风 ④泥石流 ⑤寒潮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 c .②③⑤ D.①②③ 2.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A.干旱和泥石流 B.台风与干旱 C.洪涝与干旱 D.台风与寒潮读下面“地质灾害景观示意 图”,完成3?4题。 3.反映泥石流现象的是( A. a

B. b c. c D. d 4.下列各图中,正确表示引发泥石流因子的是( A. a B. b

《自然灾害》教案(最新版本)

《自然灾害》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观察自然图片,自主思考,辨析什么是自然灾害。 2.利用教材自主学习,通过观察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了解各种自然灾害。 3.阅读我国各种灾害地图,提炼重点灾区,得出中国重点灾害叠加图,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 二、能力目标: 带着问题分组讨论,结合自身经验,探讨防灾减灾的措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我国自然灾害及灾害防治的学习,培养学生敬畏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讨论自学,了解各种自然灾害。利用灾害图片叠加,讲解我国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教学难点 将课本中的孤立的案例转化成与前后知识相联系的知识。通过图片叠加了解中国自然灾害频发。 教学方法 活动探究法、提问讲解法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在网络上查找和自然灾害相关的图片和新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大家对于我国的自然环境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然而,自然环境并非一成不变的,长远来说,所有的自然环境,包括我们了解的地形地势、气候河流,在几亿年前还都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它们慢慢地发展,一点点变化成为了今天的样子,而未来,它们还将继续改变。不过这种变化是十分缓慢的,缓慢到我们几乎感觉不出来。然而自然的变化也并非都是缓慢

的,有一种自然变化会比较激烈,有时是大地的震颤,比如火山喷发、地震海啸等,有时是天气的突变,来一场暴雨台风,或者突然的一场干旱,这些都是自然的激烈的变化。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关注这种自然的变化,看看自然的激变给我们带来的破坏,也就是自然灾害。同学们是怎么理解自然灾害的呢?(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录像\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二、新授 (一)常见的自然灾害 (课件展示)自然灾害图片,思考自然灾害的概念,找出四幅图片的共性,分析自然灾害的成因和结果,最终总结出自然灾害的概念 从图中可以直观地了解到自然灾害发生时的现象和造成的结果 例如:旱灾图 降水较常年偏少──造成用水紧张──农田由于缺水而出现干涸 结果:由于缺水导致减产或绝收 其他的几幅图可以依此分析 1.自然灾害的概念 自然灾害是自然环境出现异常的变化,并且造成了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 【巩固练习】──认识身边的自然灾害 (1)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地震,造成196人死亡 (2)2014年8月2日,江苏昆山汽车轮毂抛光车间发生爆炸,造成75人死亡 (3)2010年8月7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中遇难1481人,失踪284人 (4)太平洋海底发生地震 【提问】根据自然灾害的概念,判断上面的4个事件,哪些属于自然灾害,说明理由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洪涝与干旱

⑴孟加拉国涝灾严重的原因: 自然原因:①西南季风强盛,多暴雨,降水丰沛;②地势低洼,排水不畅;③恒河与布拉马普特拉河在此交汇且同时进入汛期; 人为原因:④人口密度大,上游植被破坏较多,水土流失严重。 ⑵印度旱涝灾害频繁的原因: 西南季风强盛,或来得早,退得晚,易造成涝灾;反之会造成旱灾。 ⑶亚马孙河流量大的原因: ①地处赤道附近,受赤道低压影响,多上升气流,降水丰沛 ②平原地形及三面高、向东敞开的地形地势,利于大西洋水汽进入 ③水汽进入内陆后,受高原、山地的抬升,多地形雨 ④流域面积广,地表水从三面向亚马孙河汇集. 干旱小专题: ⑴温带沙漠-----塔克拉玛干(卡拉库姆)沙漠形成的原因: 深居大陆内部,远离海洋,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变式:南美洲南部巴塔哥尼亚沙漠的成因: 地处温带,盛行西风,在安第斯山脉的东侧,处于背风坡,降水稀少。 ⑵热带沙漠-----撒哈拉(维多利亚)沙漠形成的原因: 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或信风控制,终年炎热干燥。 变式:南亚塔尔沙漠的成因: 西南季风不易到达,原始植被遭到破坏,地面缺乏植被保护。 ⑶智利沙漠南北狭长的原因: ①安第斯山直逼西海岸,使热带沙漠气候难以向东扩展; ②受秘鲁寒流影响,使热带沙漠气候向北延伸;

⑷东非高原热带草原气候形成的原因: 地势较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不具备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条件. ⑸华北春旱原因: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降水稀少。 ⑹东北无春旱的原因: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春季有积雪融水。 ⑺华北地区缺水问题: 产生原因:①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 ②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治理措施:①南水北调; ②修建水库; ③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 ④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 ⑤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 ⑥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技术,提高利用率; ⑦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 ⑧海水淡化等。 ⑻死(咸)海面积缩小的原因: ①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自然原因) ②工农业引用约旦河水(棉田面积扩大,引阿姆河、锡尔河灌溉), 使汇入死(咸)海的河流径流量减少.(社会经济原因)(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5课《应对自然灾害》教学设计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5课应对自然灾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警信息时,你和家人是如何做的? 7、视频:快速了解暴雨预警信号,及不同级别预警的应对方法! 8、课后作业:课后作业:不同自然灾害的不同级别的预警信号分别 有自己对应的应对措施、防范方法,请你利用课后的时间去深入了解。 9、防灾减灾工程:我国不仅建立了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还建设了牢 固的防灾减灾工程。 (1)沿海防护林 (2)防洪坝 (3)森林防火隔离带 10、防灾减灾技术大赏:为了防御灾害,科技工作者正在不断 研究、发明各种抗灾技术。我们去调查以下,将了解到的技术、发明记录下来,在全班开展一次交流活动。 11、相关链接:课本第41页。 12、提示:在人类防御自然灾害的过程中,法律也是约束人的 行为、减少自然灾害危害的重要手段。 13、课后作业:请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副校园逃生图。并在课后了解暴雨、台风等不同等级预警信号的挺对措施。 课堂小结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了解自然灾害,防御自然灾害对 于我们国家,我们每个人都十分重要。 总结提升板书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1课学会尊重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1、小组合作:请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次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特大自 然灾害为任务主题,搜索相关的资料,了解这次自然灾害的概况、 危害以及抗灾救灾的故事,并从故事中感受背后的抗灾精神。 2、小组展示台: (1)第一小组:1998年抗洪 ?1998大洪水受灾概况。 ?1998年抗洪小镜头——生命铸起的堤坝 ?98抗洪纪念影像。 ?98抗洪纪念金曲:《为了谁》 ?总结:98抗洪精神。 (2)第二小组:5·12汶川大地震 ?汶川大地震受灾概况。 ?汶川地震小镜头(官兵、志愿者、医疗队……各方支援) ?讲讲汶川地震救灾小故事 ?汶川地震各省的捐款明细

《面对自然灾害》教学设计

《面对自然灾害》教学设计 北留中心校张立明 教学科目:品德与社会 教学内容:面对自然灾害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知道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巨大破坏,了解人们为了保证农业生产与自然灾害所作的斗争。 能力目标:2、在收集资料、调查中初步形成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态度目标:3、体验人类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点:知道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巨大破坏,了解人们为了保证农业生产与自然灾害所作的斗争。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关于各种自然灾害的材料,包括灾害发生时的损失,如何防治等方面。 教师准备:有关雪灾以及其他自然灾害的课件、搜集防治这些自然灾害的方法与措施。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类和大自然是好朋友,大自然给我们带来了和风细雨、鲜花绿草、鸟语花香,可它有时也会给我们带来无尽的灾难,在刚刚过去的5.12大地震大家一定不会忘记吧,我们一起回顾一段触目惊心的短片,(出示地震视频) 师:从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 汶川一震,举国同悲,看到这个场面我们的心情非常沉重,这就是地震给我们造成的灾难。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面对自然灾害。 二、小小主播,讲述灾害 1、教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搜集了有关自然灾害的资料,下面就进入我们的“新闻会客厅”,由小主播们播报新闻。 2、学生交流资料。 3、教师出示新闻资料 生谈感受。 三、话题一:农业灾害知多少 下面就进入第一个话题“农业灾害知多少”(课件出示)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57-59页,结合自已收集到的资料,思考:农业遭受的自然灾害有哪些?这些自然灾害有哪些破坏? 1、生阅读课本。 2、师生交流(教师提示可结合实例略) 教师相机补充:雹灾的危害很大,每次降雹的范围都很小,一般宽度为几米到几千米,长度为20~30千米,所以民间有“雹打一条线”的说法。猛烈的冰雹打毁庄稼,损坏房屋,人被砸伤、牲畜被打死的情况也常常发生。因此,雹灾是我国严重灾害之一。) 3、师小结:同学们说的种种自然灾害,导致受灾地区单产不高,总产不稳,农民收入不稳定。面对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广大农民是怎样做的呢? 四、话题二:七嘴八舌话抗灾 1、请同学们再次阅读57-59页,思考:面对自然灾害,广大农民是怎样做的,请结合

自然灾害与防治全套教案设计

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5)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目标: 一、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1、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 2、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3、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4、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 二、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1、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 2、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3、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4、虫灾、鼠灾等生物灾害的主要危害 三、自然灾害与环境 1、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2、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四、防灾与减灾 1、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预测、灾情监测和评估中的作用 2、主要自然灾害的适当应对方法或应急措施 3、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4、人类利用高科技趋利避害的远景 本讲重点:1.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2.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本讲难点:主要自然灾害的防灾、减灾措施 考点点拨: 第一课时 一、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一)自然灾害 1.自然异变与自然灾害: 自然异变:自然异变指自然界的各种变化或异常。 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关系:自然灾害是自然异变与人类相互作用的产物。自然异变本身无所谓成灾和危害,只有当它们作用于人类及其创造的各种物质财富上,并使之造成损失,才成为灾害。 2.自然灾害的发生的条件 1)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 2)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二)自然灾害的影响 1.人员伤亡 2.财产损失 自然灾害还对作物、牲畜、林木、房屋、道路、机场、船舶、厂矿、文物古迹等财产造成损毁,形成直接经济损失。 3.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 (1)特殊性: 资源损失的灾情相对于人员、财产的损失灾情来说具有滞后性和隐蔽性 (2)对不同类型自然资源破坏的差异: 灾情是由致灾因子强度、受灾体特性共同决定的。目前人类虽然难以改变致灾因子,但是改变受灾体特性是有可能的。从区域角度看。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重减灾防灾投入,降低灾害危害程度,忽视防灾抗灾的经济发达区在灾害中是受灾最严重的区域。 [经典例题1] (2006年高考卷)从表1中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 表1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自然灾害的统计

重庆市涪陵第九中学八年级地理上册2.4自然灾害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重庆市涪陵第九中学八年级地理上册2.4自然灾害学案(无答 案)新人教版 一.目标呈现 1.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树立防灾减灾的意识。 二.预习热身 阅读教材内容,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有、。 2.气象灾害主要有、、、、等自然灾害。 3.地质灾害主要有、、、等灾害。 三.活动探究 1.读图2.48和图2.49,完成下列问题。 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我国_______________ 。 干旱灾害:主要分布在我国_______________ 。 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我国_______________ 。 滑坡和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我国_______________ 。 2.尝试解释我国台风、干旱灾害集中分布区形成原因。 3.结合我国的地形分布特点,解释我国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集中分布区形成的原因四.巩固提升 气象灾害:_______________ 常见的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_______________ 五.达标检测 1.下列地理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A.太平洋海底火山爆发 B.2006年3月重庆开县天然气泄漏 C.1976年唐山大地震D.2005年吉林化工厂爆炸导致松花江污染 2.下列自然灾害,属于气象灾害的是()①洪水②干旱③台风④泥石流⑤寒潮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③ 3.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A干旱和泥石流 B台风与干旱 C洪涝与干旱 D台风与寒潮 4.关于寒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发生在夏半年的强冷空气 B.寒潮发生时全国气温都在5 ℃以下 C.寒潮发生时往往伴有大风、冻害、雨雪等天气 D.寒潮只发生在长江流域以南

干旱、洪涝、寒潮灾害

旱灾、洪涝、寒潮 旱灾 旱灾指因气候严酷或不正常的干旱而形成的气象灾害。一般指因土壤水分不足,农作物水分平衡遭到破坏而减产或歉收从而带来粮食问题,甚至引发饥荒。同时,旱灾亦可令人类及动物因缺乏足够的饮用水而致死。此外,旱灾后则容易发生蝗灾,进而引发更严重的饥荒,导致社会动荡。 旱灾对农业影响的特点 1.晚 多种作物不能及时播种,普遍形成晚播晚发。有效积温相对减少,生长发育后延,成熟期推迟,普遍变成晚茬作物。 2.弱 长期干旱造成了农作物植株小、根系弱、叶片面积小,生物产量大幅度减少,直接影响经济产量。 3.乱 由于受害程度不同,农作物播种有早有晚,品种杂乱,长势不整齐,给管理造成困难。 4.慢 受害的农作物脆弱,抗逆能力差,管理措施效应慢,养分吸收慢,光合积累慢。 洪涝 水灾分为“洪”和“涝”两种“洪”,指大雨、暴雨引起水道急流、山洪暴发、河水泛滥、淹没农田、毁坏环境与各种设施等。 “涝”,指水过多或过于集中或返浆水过多造成的积水成灾。 对农业的危害 洪涝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由于持续较长时间的强降水或者雨量过分集中,常常导致农田被淹或积水。当农作物被水浸没时,就切断了作物与大气的接触,致使作物

呼吸作用受抑制而引起生理障碍。这时作物仅能靠水中溶解氧获得氧气供应,时间过长就会发生呼吸困难,导致体内碳水化合物被迅速消耗,进而出现呼吸停止,根系变黑,以致枯死。同时由于洪水进入农田夹带的泥沙沉积,造成植株被埋没、折断、倒伏等直接机械损伤,并诱导病菌侵染,加重危害。 目前,我国平均每年受洪涝面积约一亿亩,成灾6000万亩,因灾害造成粮食减产上百亿公斤。 寒潮 是指冬半年引起大范围强烈降温、大风天气, 常伴有雨、雪的大规模冷空气活动, 使气温在24小时内迅速下降达8℃以上的天气,且最低气温在4℃以下,陆地上伴有5-7级大风,海洋上伴有6--8级大风,就可讽为寒潮发生。还会引起大范围强烈降温、大风天气,常伴有雨、雪的大规模冷空气活动。 寒潮天气对农业的影响最大。寒潮冷空气带来的降温可以达到10℃甚至20℃以上,通常超过农作物的耐寒能力,造成农作物发生霜冻害或冻害。 寒潮天气的一个明显特点是剧烈降温,低温能导致作物霜冻害、冻害和河港封冻、交通中断灾害,常会给工农业带来经济损失。寒潮冻害特指冬季严寒对越冬作物的冻害。寒潮天气过程是高纬地区大规模的强

高中地理 4.3 自然灾害与我们学案

4.3 自然灾害与我们学案(湘教版选修5) 【学习目标】 1.明确在灾害发生时自救与互救的目的与意义,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与互救常识、方法。2.掌握应对洪水灾害和地震灾害的正确方法。 ①____ 认真学习有关自然灾害知识和②__________ ③____ 注意收听权威部门发布的自然灾害信息 备作好各种行动准备和④______________ ⑤____ 注意观察研究周围的自然现象 报一旦发现某种异常现象,要尽快向有关部门报告 ⑥____ 自然灾害一旦发生,要组织大家和个人自卫 避自然灾害一旦发生,要组织大家进行避灾 ⑦____ 切断可能导致⑧____________的电、火、煤气等灾源 ⑨____ 学习一定的⑩________________,灾害期间及时自救和救治他人 保为减少损失,要充分利用社会的防灾保险 时间正确方法 洪水袭来时不要慌乱,服从安排,?________地转移人员和财产 发生险情时要及时报告,统一组织?____________ 洪水即将来临时原地避水的,可将物品放在楼上或高处。贮备一些?________和必要的生活用品。有序地将人员和财产向?________转移 在室外要避开容易招引雷电的地方 洪水猛涨时可先躲到?________、大树或附近小山丘上暂避。被洪水围困时,要尽可能 收集用来?________________的物品 汛期尽量不要到容易发生山洪的景区旅游,更不要在?________和不稳定的巨石下避洪,尤其不能在?________中逗留 洪水袭来时要注意保护?____________,严防食物中毒和肠道传染病的流行 抢救溺水者时首先要把溺水者救上船或陆地,然后排出呛入其体内的水,必要时做?______________,然后尽快将其送医院抢救 1.保障安全的关键 (1)切断________、气源,防止火灾发生。 (2)远离________________、窄小胡同、高压线、变压器、____________、河岸边。 (3)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做出敏捷反应。 2.不同场所的避震方法 (1)在家中,要____________,应选择较安全的地方躲避。当大地震停止后,要利用余震之间的间隙,____________。 (2)在室外,车辆要停留在____________,远离______________、高压线。 (3)在办公室内,要赶紧躲藏在办公桌下,一待地震停止即从____________迅速撤离。在工厂上班,要立即关闭机器,切断电源,迅速撤到__________。 (4)在影剧院、体育馆,应迅速躲到排椅下、舞台脚下或乐池中,等待地震停止后有组织、有步骤地从多个出口疏散到____________,防止慌乱、拥挤。 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1 应对洪水灾害的正确方法 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的频率高,因而在自然灾害发生的过程中,要掌握正确的救援和救助方法以及自救和互救方法。据此判断1~2题。 1.抢救溺水者的步骤是( ) ①清除口、鼻腔内的异物②排去呛入体内的水③救上船或陆地④送医院抢救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③②①④ D.③①②④ 2.被洪水围困时,正确的做法是( ) A.抱紧电杆 B.躲在巨石之下 C.用手电筒发求救信号 D.水性好的人,在洪水汹涌时游泳逃生 考查点2 应对地震灾害的正确方法 3.地震发生时,选择合理的避震方法非常重要,下列避震方法正确的是( ) A.住在现代高层建筑里,应乘电梯迅速跑到室外 B.若在室外,应迅速往家跑 C.若正在街上行走,要迅速跑到高层建筑下躲避 D.住在现代高层建筑里,可以采用就地躲避的方法 方法技巧练 方法图解法记忆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 1.阅读下列各图中反映的正确的避震方法,分别总结在室内和室外避震的共性。

2020高中地理 第二章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第二节 课时1 干旱与洪涝学案 湘教版选修5

课时1 干旱与洪涝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干旱灾害类型的主要特征及其成因。2.了解我国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及主要影响因素。 一、我国的干旱灾害 1.主要特征:一是出现次数多。二是持续时间长,经常出现季节连旱,时间长达数月,极少数旱灾甚至长达几年。三是影响的范围广。一般来说,我国北方地区平均受旱率、成灾率高于南方地区。 2.成因 (1)降水方面的因素。我国季风气候区内,不同地区的降水季节变化是形成全国季节性易旱地区分布的基础。长江以南地区在7、8月份降水较少,易形成伏旱;华北和东北地区,易形成春旱和春夏连旱;西南地区冬春连旱比较严重。 (2)水资源方面的因素。我国南方水多、耕地少,北方水少、耕地多。这种地区之间水土资源的不平衡状况,是造成我国干旱灾害的重要因素。 (3)社会经济方面的因素。一是我国耕地复种指数的增加,灌溉面积的扩大,造成农田需水量的增加;二是我国北方地区冬小麦播种面积的增加,北方受春旱威胁的农田面积进一步扩大;三是我国人口增加,导致生活用水量持续增大,工业的发展,又造成工业用水量、需水量不断增多。 二、我国的洪涝灾害 1.成因 (1)自然原因:由降雨尤其是暴雨所形成的。 夏季的锋面雨带和热带气旋是直接引发暴雨的重要天气因素;气候异常所导致的长时间持续暴雨是我国洪涝灾害多发的直接原因。 (2)人为原因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造成河流中下游地区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河流排水不畅。 围湖造田:使湖泊对洪水的调蓄能力减弱。 2.时空分布 (1)空间分布:我国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南方地区降水量大,雨季长,暴雨多,是洪涝灾害的多发地区。 (2)时间分布:我国洪涝灾害多发生于春、夏、秋季,以夏季最为集中。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5课《应对自然灾害》导学案(包含答案)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导学案 第五课《应对自然灾害》 学习目标: 1、具备防灾避险的意识,学会自救自护。 2、体会人们不屈不挠、团结互助的抗灾精神 学习重点: 了解自救自护的基本常识;知道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 学习难点: 1、提高防灾避险的意识; 2、感受人们在灾害中团结互助的可贵精神,学习在自然灾害中自护与互助。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1、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________的国家__________。 2、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有______、台风、洪涝、________、滑坡、________、病虫害等。 3、我国发生的自然灾害有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除了______的原因外,人类在______、_______中不合理的行为也会诱发或______自然灾害。 5、预警信号的级别依据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______程度、_______程度和发展态势一般划分为_______。 6、自然灾害_______伴随着人类的生活,人类也______在与自然灾害进行着______。 7、在人类与自然灾害的抗争过程中,人类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抗灾精神。 8、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全国人民发扬“一方有难,____________”的精神共同应对灾难。 9、尽管自然灾害还会发生,但是我们会_________的力量,全国上下形成______________、共同______、_______自然灾害对我们的危害。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30分) 1、台风多发于夏秋之间。() 2、滑坡、泥石流多发于西南地区。() 3、2008年发生的一场大地震是唐山大地震。() 4、破坏森林容易造成洪涝灾害。() 5、当地震发生时,我们要尽快搭乘电梯离开。() 6、黄色预警信号表示特别严重。() 7、蓝色预警信号表示一般。()

自然灾害教学设计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内,即最后一节,既有对前面知识的理解巩固,也有对应的拓展和延伸。课程“标准”旨在学习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但由于学习自然灾害的目的是更为有效地防灾、减灾,所以,“标准”除要求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危害)外,还要求了解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以认识自然灾害发生的机制和规律。自然灾害的成因主要是自然原因,但是,在很多情况下,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起到诱发、加剧的作用。所以,认识自然灾害发生的机制和规律,有利于人类采取合理的活动,其本身就是防灾的重要措施。本节内容分成三个部分,即自然灾害的概念、自然灾害的危害、中国的洪涝灾害,如果按照书本上的知识切块显得繁杂,因此我适当调整为一下三个部分:即自然灾害的概念和分类、中国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原因、淮河流域洪涝多发的原因。 2.教学对象分析 高一学生思维敏捷,善于思考,勤于发现,而且很有胆识,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他们学习地理知识已有一段时间,已掌握了基本的地理学习技能,能够依据图片材料归纳地理现象,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总结地理规律。如能做到前后知识的有效联系,比如锋面系统的相关的知识,那对本节课的帮助很很大的。他们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积极开展互助学习、积极研讨。针对本节内容,在研讨淮河流域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时要给与充分的时间,并且帮他们条理罗列清楚,帮助他们找到正确的方向。 3.教学环境分析 依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是基础,在此基础上运用电子白板增添学习的乐趣以及疑难问题的解答、突破,通过让学生参与电子白板互动,更深刻、更直观地掌握规律,并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当然此环节也不能忽视板书的作用,板书可以罗列本节课的框架知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自然灾害的概念、分类及其危害。 (2)能结合实例分析我国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及产生的危害。 (3)学会收集整理分析资料,探究防治自然灾害的措施。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播放视频、展示图片和资料,加深对各种自然灾害及造成损失的了解。 (2)通过资料收集,加工整理各种地理信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我国自然灾害的现状与趋势,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我国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及危害。 2.树立防灾、减灾、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难点:我国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

《自然灾害与防治》学案

自然灾害与防治 第一节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 2、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3、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4、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 【阅读课文】 要求:对着学习目标阅读课文,弄清知识点的分布 【自主训练】 完成《世纪金榜》中基础训练 【品味拓展】 一、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一)自然灾害 1.自然异变与自然灾害: 自然异变:自然异变指自然界的各种变化或异常。 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关系:自然灾害是自然异变与人类相互作用的产物。自然异变本身无所谓成灾和危害,只有当它们作用于人类及其创造的各种物质财富上,并使之造成损失,才成为灾害。 2.自然灾害的发生的条件 1)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 2)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二)自然灾害的影响 1.人员伤亡 2.财产损失 自然灾害还对作物、牲畜、林木、房屋、道路、机场、船舶、厂矿、文物古迹等财产造成损毁,形成直接经济损失。 3.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 (1)特殊性: 资源损失的灾情相对于人员、财产的损失灾情来说具有滞后性和隐蔽性 4.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

灾情是由致灾因子强度、受灾体特性共同决定的。目前人类虽然难以改变致灾因子,但是改变受灾体特性是有可能的。从区域角度看。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重减灾防灾投入,降低灾害危害程度,忽视防灾抗灾的经济发达区在灾害中是受灾最严重的区域。 [经典例题1](2006年高考广东卷)从表1中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 A.灾害的强度减小了 B.人类社会抵御灾害的能力增强了 C.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增加了 D.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减小了 【解析】由表中信息可知,20世纪70年代以来,尽管自然灾害次数增加,死亡人数却在下降。说明人类抵御灾害能力已有所提高;但灾害损失却越来越大,受影响人数也越来越多,说明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增加了。 【答案】BC 二、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 (一)气象灾害 1.热带气旋 我国民间习惯上把热带气旋统称为台风。 (1)台风的形成和结构 ①台风形成需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A.广阔的暖洋面,海水温度在26.6°C以上,提供热带气旋高温、高湿的空气, B.对流层风速的垂直切变小,有利于热量聚集, C.地转参数f大于一定值(纬度大于5°的地区),有利于形成强大的低压涡旋, D.热带存在低层扰动(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提供持续的质量、动量和水汽输入。 (2)台风的分布及灾害 热带气旋主要集中在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中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和美国东部海岸。 自然灾害灾情的大小与受灾体有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可能性越大。由于这些沿海地区由于人口、财产密集,工农业生产发达,所以热带气旋常造成巨大的破坏和社会经济影响。 每年夏秋季节,我国沿海地区频受台风袭击,台风在我国登陆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广东、台湾、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和台风

2.2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和台风 一单项选择题 1.从气候和农业两方面考虑,我国春旱最严重的地区是() A.东北地区B.西北地区C.江淮地区D.华北地区2.“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早”的旱灾特点分布在() A.华北区B.西南区C.东北区D.华南区 3.造成干旱灾害发生的基本原因是( ) A.正常的干季B.降水分配不均匀 C.气候复杂多样D.有多种多样的干湿地区 4.春季对华北地区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是( ) A.寒潮、沙尘暴B.滑坡、泥石流C.干旱、地震D.台风、洪涝5.北半球某地受台风边缘影响,风向为西北风。此时台风中心大致位于该地的( ) A.东部B.西部C.南部D.北部 6.下列各组省区中,受台风灾害最重的是( ) A.桂、滇、黔B.粤、闽、浙C.赣、鄂、湘D.冀、晋、豫 7.能给我国带来严寒、大风、霜冻等恶劣天气的是( ) A.台风B.寒潮C.干旱D.洪灾 8.全球范围内,洪涝发生最多的地区是( ) A.亚洲B.北美洲C.南美洲D.大洋洲 9.我国暴雨罕至的地区分布在( ) A.东北地区和西南地区B.黄河中下游地区 C.长江中下游地区D.西部沙漠地区 10.我国长江流域的旱灾一般为( ) A.春旱B.秋旱C.伏早D.冬旱 11.黄河上游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是( ) A.凌汛B.地上河决口C.水土流失D.干旱 12.我国西北地区的洪水灾害类型是( ) A.暴雨洪水B.融雪洪水C.冰凌洪水D.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13.洪涝和干旱是影响我国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从北方到南方,非旱即涝的现象时常出现,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常年受高压系统影响显著B.受台风影响大 C.受季风气候影响大,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D.受快行冷锋的影响14.我国东部海岸地带受风暴潮危害严重的原因是( ) ①有众多港口②有众多开放城市和高新技术开发区③沿岸为泥质沙滩④人口密集 ⑤盐业、渔业、海洋养殖业发达⑥海防林密集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③④⑤⑥D.①②④⑤

高考地理必考必背的洪涝,干旱地区灾害的答题模板

(一)关于洪涝灾害不同地区产生不同的原因:如 ⑴孟加拉国涝灾严重的原因: 自然原因:①西南季风强盛,多暴雨,降水丰沛; ②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③恒河与布拉马普特拉河在此交汇且同时进入汛期; 人为原因:人口密度大,上游植被破坏较多,水土流失严重。 ⑵印度旱涝灾害频繁的原因: 西南季风强盛,或来得早,退得晚,易造成涝灾;反之会造成旱灾。 ⑶亚马孙河流量大的原因: ①地处赤道附近,受赤道低压影响,多上升气流,降水丰沛 ②平原地形及三面高、向东敞开的地形地势,利于大西洋水汽进入

③水汽进入内陆后,受高原、山地的抬升,多地形雨 ④流域面积广,地表水从三面向亚马孙河汇集. (二)干旱 ⑴温带沙漠-----塔克拉玛干(卡拉库姆)沙漠形成的原因: 深居大陆内部,远离海洋,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注意:南美洲南部巴塔哥尼亚沙漠的成因: 地处温带,盛行西风,在安第斯山脉的东侧,处于背风坡,降水稀少。 ⑵热带沙漠-----撒哈拉(维多利亚)沙漠沙漠形成的原因: 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或信风控制,终年炎热干燥。 注意:南亚塔尔沙漠的成因:西南季风不易到达,原始植被遭到破坏,地面缺乏植被保护。 ⑶智利沙漠南北狭长的原因: ①安第斯山直逼西海岸,使热带沙漠气候难以向东扩展;

②受秘鲁寒流影响,使热带沙漠气候向北延伸; ⑷东非高原热带草原气候形成的原因: 地势较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不具备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条件. ⑸华北春旱原因: 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降水稀少。 ⑹东北无春旱的原因: 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春季有积雪融水。 (三)华北地区缺水问题: 产生原因: ①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 ②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第二节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 课

课时1 干旱与洪涝 [学习目标定位] 1.了解我国干旱、洪涝灾害类型的主要特征及其成因。2.了解我国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及主要影响因素。 一、我国的干旱灾害 1.主要特征:一是出现次数①多。二是②持续时间长,经常出现③季节连旱,时间长达数月,极少数干旱甚至长达几年。三是④影响的范围广。一般来说,我国北方地区平均⑤受旱率、 ⑥成灾率高于南方地区。 2.成因 (1)降水方面的因素。我国季风气候区内,不同地区降水的⑦季节变化是形成全国季节性易旱地区分布的基础。长江以南地区在7、8月份降水较少,易形成⑧伏旱;华北和东北地区,易形成⑨春旱和⑩春夏连旱;西南地区?冬春连旱比较严重。 (2)水资源方面的因素。我国南方水多、耕地少,北方水少、耕地多。这种地区之间?水土资源的不平衡状况,是造成我国干旱灾害的重要因素。 (3)社会经济方面的因素。一是我国耕地?复种指数的增加,灌溉面积的扩大,造成农田需水量的增加;二是我国北方地区?冬小麦播种面积的增加,北方受?春旱威胁的农田面积进一步扩大;三是我国人口增加,导致生活用水量持续增大,工业的发展,又造成工业用水量、需水量不断增多。 思考 1.我国干旱、半干旱区为何不是严重旱灾区? 答案干旱对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造成了损害时,才称为旱灾。如果干旱发生在无人区,不会给人类带来灾害,也就不会形成旱灾,并且旱灾的严重程度与人口、经济的发达程度有关,人口越密集,经济越发达,同样程度的干旱造成的旱灾越严重。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虽然雨水不多,年年干旱,但由于人口稀疏,经济落后,因此并不是旱灾最严重的地区。2.华北地区冬季降水比春季少,为什么我们不说它“冬旱”更为严重? 答案春季正值冬小麦生长季节,降水少可能严重影响小麦的生长;冬季,春小麦越冬,处在休眠状态,降水少不影响小麦的生长与收成,因此不造成灾害。 二、我国的洪涝灾害 1.成因 (1)自然原因:由降雨尤其是暴雨所形成的。

学案1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人教版 学案1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学习目标】 1.明确自然灾害的概念及其自然和社会的两种属性,能正确识别自然现象、自然灾害、人为灾害的区别与联系,确认什么是自然灾害。 2.会描述自然灾害在空间分布上的广泛性和区域性,时间上的频繁性、不确定性、周期性和不重复性,灾害的联系性和严重性及其不可避免性和可减轻性的特点,并能举例说明每一种特点。 【zf自主预习案】 1.什么是自然灾害? 2.你能区分自然现象、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吗?请各举一例说明。 3根据上题的分析,如何确定一种现象是自然灾害而不是其他? 4.你知道的自然灾害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5.自然灾害有什么影响? 精读教材,你认为哪些是重点?或者不易理解? 1. 2. 【课堂学习案】 一.合作探究,完成下列问题: 1讨论总结你所知道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2.阅读课本p2思考题,讨论这些是不是自然灾害,如果不是,为什么? 三.课堂检测,有效训练。 1781年冰岛拉基火山喷发,其产生的有毒气体和饥荒使冰岛人口减少了1/5;1815年印尼坦博拉火山喷发导致9.2万人死亡;1985年哥伦比亚鲁伊斯火山一次中等规模的喷发也造成了2.3万人死亡。据此回答1~3题。 1.火山喷发( ) A不属于自然灾害 B属于孕灾环境 C属于致灾因子 D不属于自然异变 2.火山喷发时岩浆是沿着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形成玄武岩高原的是( ) A哥伦比亚的火山 B印尼的火山 c.台湾的火山 D日本的火山 3.下面不属于自然灾害的现象是( ) A雷电击毁建筑物 B水俣病 C.大雨冲毁路基 D氟骨病 4.火灾作为自然灾害能直接造成下列哪种资源的损毁?( ) A水资源 B矿产资源 C森林资源 D气候资源 据观测发现火星上常常发生火山喷发,喷发的规模远远大于地球。据此回答 5~6题。 5.火星是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之一,它属于( ) A类地行星 B巨行星 C远日行星 D 河外星系 6.火星上的火山喷发是( ) A自然灾害 B环境问题 c.自然异变 D致灾因子 7.灾情大小的衡量标准是( ) A直接经济损失 B间接经济损失 c.人员伤亡 D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损失 8.下列受灾体的损毁属于间接经济损失的是( ) A人员伤亡 B社会失稳 c.资源破坏 D文物古迹损坏 9.资源损失的灾情相对于财产的损失而言具有的特点是( ) A滞后性和隐蔽性 B长远性和超前性 C广泛性和间接性 D滞后性和地域性 10.能够有效地减弱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因素是( ) A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B灾害强度 C防抗灾能力 D致灾因子 11.世界特大自然灾害发生的次数(以10年为一单位)在逐渐增多,其原因最可能是 ( ) A.人地关系不和谐的极端表现 B.自然的异常变化在加强 C.时间分布的规律性 D.交通发展,事故接连不断 12.阅读下面两段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