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物联网产业运行机制与发展策略研究_岳中刚

物联网产业运行机制与发展策略研究_岳中刚

物联网产业运行机制与发展策略研究_岳中刚
物联网产业运行机制与发展策略研究_岳中刚

基金项目: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10YJC790363),江苏省高校社科研究项目(2011SJB790020),江苏省高校重点研究基地“产业信息安全与应急管

理”重大项目(TJ211024)。

收稿日期:2013-04-29

作者简介:岳中刚(1979-),男,河南南阳人,经济学博士后,副教授,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产业经济与创新政策。

物联网产业运行机制与发展策略研究

岳中刚1,侯赟慧

2

(1.南京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2.东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1189)

摘要:本文分析了物联网产业链的模块化网络结构,构建了物联网产业的双边市场理论框架,并对产

业演进路径的发展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模拟。研究发现,根据物联网产业特征迅速培育合理的运行模式和制定动态的发展策略、形成一个具有协同效应的商业生态系统,是产业快速发展以及形成成熟产业链的关键。

关键词:物联网产业;运行机制;发展策略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on Operating Mechanism and Developing Strategy of IoT Industry

Yue Zhonggang 1,Hou Yunhui 2

(1.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Telecommunications ,Nanjing 210023,China ;2.School of Economics &Management ,S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g 211189,China )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odular network structure of industrial chain ,constructs two-sided market framework of IoT industry and researches the developing strategy of industrial dynamic evolution.This paper suggests rational operating model should be bred and dynamic developing strategy should be drawn up so as to shape the coordinative commercial system ,which is the key for the rapid de-velopment and the formulation of industrial chain of IoT.

Key words :Internet of things industry ;Operating mechanism ;Developing strategy

1引言

美国研究机构Forrester 预测,到2020年,全

球范围内“物物相连”的业务量将是“人与人通信”业务量的30倍,物联网将成为下一个万亿级产业。关于物联网的相关研究已经有了一定进展,为这一新兴产业发展和运作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1)从宏观战略视角分析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政策。2008年,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发布了《对美国利益潜在影响的关键技术》

,把物联网列为六大突破性技术之一,明确提出物联网发展的产业政策将集中于宽带网络建设、智能电网、医疗信息化三大领域

[1]

。欧盟专门制定了物联网发展的

系列规划,将“加强物联网管理”和“推广标准

化”作为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日本则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泛在”战略的国家,2005年就推出了与物联网相近的泛在网计划(U-Japan),加强物联网在交通、医疗、教育、环境监测等社会领域的应用。

(2)从中观组织视角探讨物联网产业的商业模式。中国移动2010年发布的《物联网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根据全球运营商的业务参与程度,总结了物联网产业正在形成的商业模式大致有通道型、合作型、自营型[2]。陶治以有助于物联网大规模应用为原则,提出了促进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商业模式:政府买单模式、免费模式、运营商推动模式、用户和厂商联合推动模式、垂直应用模式和行业共性平台模式[3]。欧阳桃花和武光选择农业物联网企业作为案例研究对象,归纳了权变型和平衡型两种类型,并解释了由战略动机、企业资源和产业环境共同作用以形成商业模式的根本机制[4]。

(3)从微观主体的角度分析物联网产业的竞争策略。中国移动发布的《2010年全球物联网产业链分析及投资调研报告》总结了Orange、Tele-nor、Wyless等物联网运营商和服务商的实践经验,认为运营商将从网络通道向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而服务商将由直接服务终端客户转向支持运营商提供各类物联网应用业务[5]。中国电信制定的《2010年物联网发展战略》对我国三大运营商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三大运营商的物联网产业发展策略比较类似,均提出了“聚合服务策略”和“应用带动策略”[6]。罗仲伟和邢云鹏以中经汇通公司为案例,提出我国物联网产业应当由以设备制造商为核心转变为主要依赖网络运营商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和服务提供商开发应用的发展模式[7]。

2物联网产业的运作机制分析

2.1物联网产业链结构

借鉴产业模块化理论,物联网产业链系统按照功能不同可以分为四大模块:感知模块、传输模块、应用模块和增值服务模块(见图1)。物联网产业模块价值群也相应地包含四类参与主体:①产业消费方,即物联网用户;②产业供给方,包括应用模块企业群和传输模块企业群;③中间供应商,包括感知模块企业群和增值服务模块企业群;④产业宏观管理者,即产业管理机构。在物联网产业模块化网络中,产业主体都参与到价值创造活动中来,它们通过模块化分解,利用电信运营商提供的网络平台,形成一个具有协同效应的模块价值群,从而达到集群价值创新以及产业融合与发展的目的。在这个模块化系统中,尽管不同的模块企业群共同合作来创造价值,但由于各模块在技术特征、产业壁垒、市场结构等方面不同,物联网产业链模块价值呈现出“两边高、中间低”的倒U型特征,即应用模块和增值服务模块价值比例较高,而传输模块价值比例仅为15%。

感知模块主要实现对物品标识的智能感知识别、信息采集处理和自动控制,然后通过通信子模块将物品标识与信息连接到传输模块和应用模块。该模块以感知设备制造业为主,包括传感器产业、RFID产业以及智能仪器仪表产业,通过向软硬件系统集成商或用户提供终端设备来参与物联网产业价值创造。其中,RFID产业是物联网产业化发展的关键,主要包括标签、识读器、软件和系统集成服务,在各国政府以及跨国零售企业的研发推动下,市场应用和需求规模发展迅速(见表1)。根据ID TechEx公司的统计数据,目前全球对RFID需求量最大的是金融、安防等行业,其次是运输系统(电子票证)、车辆管理等,而零售消费品行业将是RFID需求增长最快的应用领域。

传输模块是进行信息接入、交换和传递的网络通道,也是连接感知模块、应用模块和用户的网络平台。典型的传输模块包括电信网、互联网和专用网,目前主要是由全球电信运营商提供网络传输服务。随着传统语音和数据市场渐趋饱和,电信运营商积极寻找与开发新业务增长点,物联网产业成为被关注的焦点,这一趋势在发达国家市场表现尤为明显。根据TechNavio公司发布的2010年全球物联网电信运营商市场统计数据,排名第一的AT&T拥有约11%的物联网市场份额。Verizon、沃达丰和中国移动分别以10%、9%、7%的全球市场份额排名第二至四位。从物联网业务的收入结构来看,大多数电信运营商正在从主要依靠发行SIM卡和提供网络通道服务获取流量

收入,转向与应用软件商或集成商合作为用户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的收入模式(见表2)。作为物联网产业链的主导和推动者,全球电信运营商的物联网业务发展呈现以下趋势:一是积极导入云计算技术,以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效率;二是更加注重为用户提供信息增值服务,以提高单位

用户平均收入(ARPU );三是实现与用户原有管理信息系统的无缝连接,以降低用户的系统转换成本。根据全球移动通信协会(GSMA )发布的统计数据,随着全球可接入设备数量的不断增长,到2020年运营商物联网业务收入将达到1.2万亿美元,比2011年增长7倍

图1

物联网产业链模块化结构

表1

RFID 市场结构和市场规模预测(单位:亿元)[8]

分类2011年

2015年(预测)

市场规模所占比例(%)

市场规模所占比例(%)

主动式标签 2.8 4.799.97.73被动式标签20.535.1038.830.29识读器9.315.9232.625.45网络软件服务

25.8

44.18

46.8

36.53

应用模块是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将物联网与行业技术深度融合,通过集成化的中间件和应用软件,对感知模块收集的信息进行存储、计算、分析和挖掘,进而为用户提供智能化的服务或应用解决方案。由于全球物联网产业正处于从概念形成到局部应用的导入阶段,其市场应用则以政府在公共管理和服务领域的示范项目为主,如智能安防、智能电力和智能交通等。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在个人消费领域的创新应用不断涌现,将形成公共服务领域应用之外的新增长点。如在健身市场,耐克与苹果公司合作推出了Nike +iPod 运动组合设备、阿迪达斯公司推出了名为miCoach Pacer 的跑步装备,这两种设备通过软件分析用户

的健身数据,从而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健身计划。根据全球移动通信协会的预测,物联网的产业化趋势将主要受消费电子、汽车、健康医疗器械等领域应用的带动,2020年物联网在上述三大领域的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4450亿美元、2020亿美元、970亿美元,占整体市场份额的37.1%、16.8%和8.1%。

增值服务模块是为用户提供统一的终端设备鉴权、计费等服务,实现终端接入控制、应用管理、业务运营管理、决策分析和数据保密等服务。受物联网应用市场规模的限制,目前专业服务商仍处于市场孵化和投入期,增值服务主要是由电信运营商通过产业链的纵向延伸来提供。随着用

户尤其是中小企业对“一站式”物联网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以Jasper、Wyless为代表的全球服务商开始转向与电信运营商、应用软件开发商、系统集成商合作,通过为其他模块企业提供业务平台、用户解决方案、运营维护等增值服务而获取收入。

表2电信运营商的收入结构分析

收入种类费用名称费用属性支付主体

流量收入(主要收入)额外数据流量费使用费用户、软件开发商或集成商接入费固定费用户、软件开发商或集成商

SIM卡及终端定制(次要收入)Wyless服务平台安装费固定费用户SIM卡费使用费用户

平台服务(潜在收入)点对点通道协议(PPTP)及虚拟专用网

(VPN)费

固定费和使用费用户、软件开发商或集成商网络协议安全(IPSEC)及虚拟专用网费固定费和使用费用户、软件开发商或集成商

系统解决方案(潜在收入)电路数据交换费使用费用户、软件开发商或集成商网内与网外短信服务(SMS)费使用费用户、软件开发商或集成商

2.2物联网产业的双边市场特征

根据Armstrong对双边市场的界定,两边或多边参与者通过中介或平台进行交易,并且平台一边参与者的收益受平台另一边参与者数量的影响[9]。在物联网产业中,电信运营商提供的网络平台为应用软件开发商或系统集成商和物联网用户提供了相互依赖性的服务,应用软件开发商和用户之间形成正反馈的“交叉网络外部性”,而感知模块和增值服务模块作为中间产品或服务提供商共同构成了双边市场网络系统。由此可见,物联网产业具有典型的双边市场特征:

(1)双边需求的联合性。在物联网产业中,应用软件开发商通过电信运营商的网络平台实现了物联网服务的供给,用户通过接入网络平台满足了对物联网服务的需求。如果网络平台上不存在用户,那么应用软件开发商对平台服务则没有需求;如果网络平台上没有应用软件开发商提供物联网服务,那么平台服务对用户而言没有任何价值。

(2)交叉网络外部性。与需求方规模经济的直接网络外部性相比,交叉网络外部性更为关注双边参与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即一边参与者接入平台的收益取决于另一边参与者的规模。这意味着电信运营商的网络平台上接入的物联网用户越多,将会吸引更多的应用软件开发商加入该网络平台提供物联网服务;若加入网络平台的应用软件开发商越多,也就越有利于用户获得多样化的、“一站式”物联网服务。

(3)价格结构的非中性。Rochet和Tirole认为,双边市场是介于市场与一体化组织之间的商业形态,科斯定理失效是双边市场存在的必要条件,这需要平台企业根据双边参与者的交叉网络外部性强度、需求价格弹性及相对市场势力、平台竞争等多重因素,对价格总水平、价格结构以及定价方式进行动态适应性调整[10]。在物联网产业中,价格结构的非中性特征要求运营商对价格总水平在双边参与者之间进行合理的分配。以扩大物联网用户规模为例,在保持网络平台服务总价格不变的情况下,运营商应适当地提高应用软件开发商的价格,将使接入网络平台的用户数量增加,应用软件开发商和电信运营商的利润可能都随着用户规模的扩大而增加。

3物联网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Gartner公司发布了《2012—2013年技术成熟度曲线报告》,从技术成熟度、影响力、市场采纳速度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对新兴技术进行了评价,认为物联网仍然处于“技术萌芽期”,针对技术研发和标准的讨论正处于“期望膨胀期”,需要10年左右才能形成产业规模。从美欧以及日韩等信息化程度较高国家的物联网产业发展路径来看,

均呈现出以公共管理和服务市场应用为示范,逐步形成协调发展的物联网产业链和市场化运作模式,从而带动企业或行业应用市场,进一步扩展到个人市场的动态演进趋势。例如,美国在电力、环境监测、医疗、空间和海洋探索等领域投入应用,欧盟在电力、交通以及物流领域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应用,日本在灾难应对、安全管理、公众服务、智能电网等领域开展了应用,并实现了移动支付领域的大规模商用。

规模化的市场应用是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11]。解决具有双边市场特征的物联网产业的规模化应用问题,实际上是研究平台企业如何定价来吸引双边参与者进行交易的策略性行为,即经济学上的“鸡蛋相生问题”。本文借鉴Armstrong 的双寡头竞争型平台定价模型,分析物联网产业尤其是平台企业的发展策略[9]。为了强化平台竞争效应,该模型假定应用软件开发商和用户只加入某一运营商主导的物联网平台,即单归属。电信运营商的物联网业务收入为双边参与者的接入费以及在平台上实现的与交易量有关的使用费,并且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该模型推导出了平台利润最大化条件下双边参与者的价格结构p S、p B (模型1)以及平台利润π(模型2):

p S -(c

S

-2α

B

n

B

p

S

=

1

ηS

p

B

-(c

B

-2α

S

n

S

p

B

=

1

ηB

(1)

π=t

S

+t

B

-α

S

-α

B

2

(2)

其中,p S、p B为应用软件开发商和用户向运营商缴纳的平台服务费;c S、c B为运营商向应用软件商和用户提供网络平台服务的成本;αB、αS为交叉网络外部性参数,αB>0表示加入运营商平台的应用软件商数量增加给用户带来的正外部性,αS>0表示参与运营商平台的用户数量增加给应用软件商带来的正外部性;n B、n S为参与运营商平台的用户和应用软件开发商数量;ηS、ηB表示应用软件开发商和用户对运营商平台服务的需求价格弹性,尽管双边市场理论认为p S<0或p B<0是可能的,即平台企业对一边参与者甚至双边参与者进行补贴,但产业实践中并不多见。为此本文假定ηS>1、ηB>1,使

p S >0、p

B

>0;t

S

、t

B

分别为运营商提供的平台服

务对应用软件开发商和用户的差异化程度,即运营

商对双边参与者的市场势力参数。

将模型(1)中的参数赋予一组标准化的数

值,采用MATLAB软件可以得到图2和图3,即应

用软件开发商或用户对平台服务的需求价格弹性、

交叉网络外部性参数、另一边参与者数量与平台

服务费演化规律的仿真结果。根据物联网产业的

运行实践和上述理论模型以及仿真结果,本文可

以得出以下推论:

推论1:运营商向应用软件开发商或用户收取

的服务费,与双边参与者对物联网平台服务的需

求价格弹性负相关。

推论2:运营商向应用软件开发商或用户收取

的服务费,与双边参与者对另一边的交叉网络外

部性负相关。

推论3:运营商向应用软件开发商或用户收取

的服务费,与另一边加入物联网平台的数量负

相关。

推论4:竞争型市场结构下电信运营商的利

润,与其对双边参与者的市场势力正相关,与双

边参与者之间的交叉网络外部性负相关。

上述四个推论揭示了物联网平台企业对双边

参与者如何定价的关键变量,这些变量不仅影响

应用软件开发商和用户参与平台交易的数量,而

且影响物联网产业的规模化发展趋势以及产业链

的良性循环机制。因此,物联网平台企业如何根

据各关键变量的动态演变,合理地促成应用软件

开发商和用户的交易,对于物联网产业的规模化

应用和产业链的联动发展至关重要。

(1)以公共服务应用培育物联网市场。在物

联网产业的发展初期,运营商面临着优先培育哪

一边市场的难题。根据双边市场理论以及“需求

诱致创新”假说,平台企业应优先培育交叉网络

外部性较强的用户市场,以有效需求规模和市场

快速成长来激励应用软件开发商加入平台和提供

物联网应用服务。在产业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

运营商大多选择对平台服务需求价格弹性相对较

低、交叉网络外部性较强的公共服务市场开展物

联网应用示范,并且对应用软件开发商通过收取

较低甚至免收平台服务费的方式引导和扶持它们

进行物联网应用创新。美国Palm公司的发展经验

支持了该策略的合理性,在掌上电脑(PDA)市

场发展的初期,只有少量的第三方软件开发商为Palm 操作系统提供应用服务,Palm 公司对于软件开发商免费赠送Palm 软件开发包,并设立了“软

件开发论坛”和5400万美元的基金,激励软件开发商为消费者带来丰富多彩、功能强大的应用软件

图2需求价格弹性、网络外部性参数与平台服务费的演化(c S 或c B =1,

n B 或n S =5

)图3需求价格弹性、参与者数量与平台服务费的演化(c S 或c B =1,αB 或αS =0.04)

(2)以差异化服务带动企业规模化应用。该阶段为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成长期,加入运营商的应用软件商的数量不断增多,应用服务的创新能力也逐渐增强,并与运营商共同运作较为成熟的商业模式。随着应用软件开发商对物联网服务的需求价格弹性越来越低,运营商应对交叉网络外部性较强的企业用户采用倾斜性低价策略,对应

用软件开发商收取相对较高的服务费,以吸引更多的企业用户接纳物联网服务。此外,产业管理机构应引导运营商实施差异化的商业模式创新,针对不同产业领域和不同企业群体,运营商应由物联网平台服务者转向物联网业务整合者,通过提供差异化和聚合化的物联网服务,以降低企业用户和应用软件开发商的需求价格弹性来提高物

联网市场规模。

(3)以低价或免费策略促进大众化应用。由于大众用户对物联网平台服务的需求价格弹性较高,并且其对应用软件开发商的网络外部性较大。大众化用户对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长期影响可能比需求拉动的短期影响更重要。一方面,大众化的规模化需求将鼓励物联网企业创新并开发满足消费者特定需求的新产品;另一方面,大众化的规模需求有助于拓展物联网企业的市场规模,并推动规模报酬递增,企业也才有可能凭借这种规模报酬递增获取必要的资本积累以发展创新能力并拓展价值增值空间。因此,运营商为吸引大众化用户采纳物联网服务,不仅应采取低价或免费体验策略,还可以在不违反公平竞争原则的前提下与互联网业务“捆绑销售”,通过一系列增值服务创新来“锁定”消费者,提高消费者的需求价格弹性和转换成本。由于双边参与者的交叉外部性限制了平台企业运用市场势力获取垄断利润的能力,运营商需要通过技术创新降低网络运营成本,从而在保持用户和应用软件商效用不变的情况下降低双边价格,这将进一步提高物联网产业规模和利润。

4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通过对物联网产业链的模块化结构分析,构建了物联网产业的双边市场框架,然后基于双边市场理论模型探讨了产业发展路径的动态策略。本文的政策建议认为:

(1)物联网产业链的模块化结构决定了其自身所具有的深化分工、促进创新、提高组织效率的特征。产业创新机理将突破传统价值链中单方的价值攀升,不同的参与主体共同合作来创造价值,以实现从价值链到价值群的价值创新系统转变。

(2)物联网产业的运行机制表现为由运营商提供网络平台,应用软件开发商通过网络平台为用户提供物联网服务,增值服务商和设备制造商为用户提供设备和综合性服务,收入由各参与主体进行协商分成。物联网产业这种双边市场特征的“商业生态系统”可能与传统的产业发展模式不尽相同。以定价问题为例,经济学的定价理论以生产成本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平衡来确定,而这种新经济形式的“商业生态系统”则更为关注应用软件开发商与用户的交叉网络外部性,运营商需要通过非中性定价以及非价格竞争策略来平衡双边参与者的需求。

(3)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路径呈现出以公共服务市场应用为示范,带动企业或行业应用市场,进一步扩展到大众化市场的动态演进趋势。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解决物联网市场应用的发展策略至关重要。作为产业的网络平台和主导者,运营商需要根据双边市场理论和产业参与主体的特征变量进行非中性定价,因为价格结构不仅影响双边参与者的积极性,而且影响产业发展的市场规模和动态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SRI Consulting Business Intelligence.Six technologies with potential impacts on US interests out to2025[R].Washington:the Na-tional Intelligence Council,2008.

[2]战略发展部.物联网产业发展研究报告[R].北京: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2010.

[3]陶冶.物联网商业模式的探索与创新[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15-18.

[4]欧阳桃花、武光.基于朗坤与联创案例的中国农业物联网企业商业模式研究[J].管理学报,2013,3:336-346.

[5]战略发展部.2010年全球物联网产业链分析及投资调研报告[R].北京: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2010.

[6]战略发展部.中国电信2010年物联网发展战略[R].北京:中国电信集团公司,2010.

[7]罗仲伟、邢云鹏.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模式探索[J].宏观经济研究,2010,12:24-29.

[8]上海经信委.2011—2012世界制造业重点行业发展动态[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2,847.

[9]Armstrong,M.Competition in two-sided markets[J].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2006,37:668-691.

[10]Rochet,J and J.Tirole.Two-sided markets:a progress report[J].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37:645-666.

[11]IoT EuropeanResearch Cluster.Internet of things:strategic research roadmap[R].European commission,2009.

(责任编辑沈蓉)

物联网研究必要性

物联网是当前各国政府都寄予极大希望的未来增长领域,因而都采取各种激励和扶持政策。我国政府也高度重视这一领域的发展,已经将其列入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兴产业之一。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学术界、产业界、地方政府和传媒对于物联网的期望和热度一浪高过一浪,然而,迄今为止,并没有发生什么,三大运营商的物联网业务收入扣除视频监控业务后仅剩约3亿元,离人们的巨大期望值相差十万八千里,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看来有必要对于物联网的内涵、特征、市场、定位、策略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做一次认真的梳理,有助于物联网下一步更加理性和务实的发展。 物联网不是独立存在的网络 物联网泛指“物物相联之网”。是利用二维码标签、射频识别标签(RFID)、各类传感器/敏感器件等技术和设备,通过互联网与电信网实现物与物、物与人之间的信息交互,支持智能的信息化应用,实现信息基础设施与物理基础设施的全面融合,最终形成全社会统一的智能基础设施。需要指出,按照ITU-T 对于泛在网(含物联网)的定义,泛在网/物联网是指人和/或设备接入服务与通信的能力,即物联网不是网,或者说不是一个物理上独立存在的完整网络,而是一种架构在现有或下一代公网或专网基础上的联网应用和通信能力,强调的是应用层面上的智能应用。 在网络范畴方面,物联网可以理解为从现有网络向泛在边缘拓展,即“公网/专网+传感网”。在可预见的未来,物联网主要涉及与电信网的通信接口、业务应用处理控制平台等, 并不涉及独立建网或大网改造问题。当然,为了适配某些高价值物联网应用,有可能需要对于网络本身进行一些优化和适配,仅此而已。 物联网的战略意义 物联网的提出体现了大融合理念,突破了将物理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分开的传统思维,具有很大的战略意义。在实践上也期望其能够解决交通、电力和医疗等行业上的一些问题。 从通信的角度,现有通信主要是人与人的通信,目前全球已经有60多亿用户,离总人口数已经相差不远,发展空间有限。而物联网涉及的通信对象更多的是“物”,仅仅就目前涉及的物联网行业应用而言,就至少有交通、教育、医疗、物流、能源、环保、安全等。涉及的个人电子设备,至少可能有电子书阅读器、音乐播放器、DVD播放器、游戏机、数码相机、家用电器等等。如果这些所谓的“物”都纳入物联网通信应用范畴,其潜在可能涉及的通信连接数可达数百亿个,为通信领域的扩展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考虑到物联网的潜在巨大通信连接数目和极具吸引力的融合理念,因而有人将物联网称为除了万维网和移动互联网之后互联网变革的第三阶段,还有人将其称为除了大型机、PC机、互联网之后的计算模式变革的第四阶段。简言之,以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产业革命为大家开启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各国政府和产业界都对其未来发展寄予极大的希望。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战略上的巨大市场潜力要真正转化为现实的有分量的市场收入,还需要经过几十年长期不懈的努力和脚踏实地的工作才有可能,绝不能有不切实际、急功近利的幻想和冲动。 物联网的市场空间辨析 物联网的市场空间究竟有多大?通信连接数的巨大扩展能否带来业务收入同步的巨大扩展?物联网能否成为电信业之后下一个万亿元级的服务市场?首先我们先引证几个咨询公司的预测,例如Alexander Resources曾预测2010年全球物联网中的M2M市场为2700亿美元,法国IDA TE预测是2200亿欧元。一个最雷人的,也是业界最常引用的重要依据来自美国ITG公司在10年前组织的Forrester与哈佛大学的Berkman中心研讨会的一个预测材料。该材料预测全球在2010年的物联网花费接近3万亿美元,超过全球电信业的市场,从而提出可能出现电信业之后下一个万亿元级服务市场的预测。该报告甚至预测到2020年全球物联网市场将是电信市场的30倍。 显然,这样一个极其巨大的市场空间对于当前面临全球经济低迷的各国政府无疑是一剂难得的强心针,具有无比的诱惑力,从而催发了各国政府的巨大想象空间,纷纷出台扶持政策。然而,且不说面临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多变世界的发展,怎么能相信一个10年前的预测作为今天决策的依据。即便就其对于2010年的近3万亿美元的预测而言,也比其他咨询公司的预测至少大10倍,比现实的1000亿美元的市场空间大30倍。其预测误差之大不仅太不靠谱,而且近乎儿戏般的荒唐。 即便在这有限的物联网市场空间中,绝大部分也是传感器市场,真正运营商的服务市场不到其中的1%,绝

物联网发展趋势

物联网发展趋势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物联网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一、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的英文名称叫“The Internet of things”。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体与物体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二、物联网的应用前景 “物联网”概念的问世,打破了之前的传统思维。过去的思路一直是将物理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分开:一方面是机场、公路、建筑物,而另一方面是数据中心,个人电脑、宽带等。而在“物联网”时代,钢筋混凝土、电缆将与芯片、宽带整合为统一的基础设施,在此意义上,基础设施更像是一块新的地球工地,世界的运转就在它上面进行,其中包括经济管理、生产运行、社会管理乃至个人生活。 物联网可以提高经济,大大降低成本,物联网将广泛用于智能交通、地防入侵、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智能电网、智能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等多个领域。预计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有专家预测10年内物联网就可能大规模普及,这一技术将会发展成为一个上万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 北京着手规划物联网用于公共安全、食品安全等领域。政府将围绕公共安全、城市交通、生态环境,对物、事、资源、人等对象进行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分析,实现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可控运行管理。同时,还会在医疗卫生、教育文化、水电气热等公共服务领域和社区农村基层服务领域,开展智能医疗、电子交费、智能校园、智能社区、智能家居等建设,实行个性化服务。 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多次提及,物联网将会成为中国移动未来的发展重点。在中国通信业发展高层论坛上,王建宙表示:物联网商机无限,中国移动将以开发的姿态与各方竭诚合作。《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年)》和“新一代宽带移动无线通信网”重大专项中均将物联网列入重点研究领域。

解密工业物联网的安全现状与背后原因

解密工业物联网的安全现状与背后原因 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11万㎡,1100多家展商,超10万观众)”收集整理!更多cnc加工中心、车铣磨钻床、线切割、数控刀具工具、工业机器人、非标自动化、数字化无人工厂、精密测量、3D打印、激光切割、钣金冲压折弯、精密零件加工等展示,就在深圳机械展. 如今,移动技术的应用和增长创造了一个快节奏的社会,人们对即时信息和即时反馈已经习以为常,工业物联网涉及物联网技术在制造工艺和供应链中的应用。除了来自设备和传感器的数据外,工业物联网战略还应该结合机器学习和大数据技术,利用现有传感器、机器对机器(M2M)通信、自动化技术的组合,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见解。 被广泛视为“智慧工厂”核心支柱的工业4.0无疑是实现适应性、自动化与敏捷性的新型联网硬件基础。LNS方面发现,大多数工业企业都有计划实施数字化转型,而这意味着网络安全问题正变得比以往任何时间都更加重要。遗憾的是,大多数计划迈入工业物联网

领域的企业都未能考虑到安全性这项因素,这主要是由于运营技术与信息技术之间存在严重隔阂,而这道鸿沟甚至有可能严重影响到工业数字化转型浪潮的未来命运。 报告指出,40%的工业企业已经启动工业物联网计划,另有24%则计划在明年之内开始着手。众多下一代工业物联网平台都将以即服务(*aaS)方式运行,这将带来更突出的灵活性、易用性并生成大量可量化数据。但这一切在网络安全层面又会带来新的软肋——特别是考虑到工业企业通常将安全保护视为一种附加因素,而非工业物联网PaaS体系中的固有部分。 LNS方面就工业物联网安全所面临的巨大风险给出了三项原因,首先是企业并不了解相关威胁的严重程度,再者是IT与OT在各自的孤岛内运作,还有就是严重缺乏网络安全最佳实践的实施经验。 1、威胁态势 研究结果显示,企业对威胁态势并不清楚:47%的受访企业没有处理过任何安全违规事件。其中19%的企业曾因便携式存储介质上的恶意软件而遭遇安全事故,相比之下直接攻击活动则非常罕见。这使得众多企业面对网络安全工作抱有一种“迷之自信”。但这种自信显然站不住脚,例如美国国土安全部就曾警告称,目前每一家主要自动化方案供应商的产品中都包含有已知软件漏洞。这意味着直接攻击必将发生,只是或早或晚的问题。 2、IT与OT间的彼此孤立 导致网络安全挑战的另一大问题在于IT与OT间的彼此孤立。OT包括工厂当中非企业模式的一切元素,例如控制系统、监控系统、工厂硬件以及机器等等。 报告指出,“即使企业开始以认真态度对待工业网络安全,如果不能在IT与OT之间建立起真正的合作关系,问题仍然不可能得到充分解决。”IT技能与OT专业知识应当加以结合,从而为下一代工业技术创造行之有效的安全规划。

双流县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XXXX-XXXX年)

双流县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2年) 根据县委、县政府加快发展高端产业的战略部署,为快速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培育新兴战略性产业,着力调整优化区域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结合双流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 (一)国内外物联网产业发展背景及趋势 物联网作为计算机、互联网之后新一轮信息产业浪潮的核心领域,世界各发达国家和地区相继开展该领域的规划布局。美国将物联网作为振兴经济、确立优势的关键战略;欧盟已制定物联网行动方案,推出物联网标准战略;韩国已出台《物联网基础设施构建基本规划》,并制定了四大战略和十二项重点项目;日本提出了“泛在网”国家战略,重点推进物联网产业的技术创新。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也在加快部署下一代网络基础设施,推进物联网应用和物联网产业发展。目前,物联网已广泛应用于商业零售、物流、环境监测、智能基础设施等领域。 我国已明确提出要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关键技术,及早部署后IP时代相关技术研发,使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并先后启动联网技术研究、标准制定、示范项目建设等方面工作。目前,上海、江苏、无锡、深圳等地正积极开展物联网发展战略研究,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扶持政策制定,物联网产业正逐步成为各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领域。 (二)双流县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及挑战 1、产业基础 2009年,全县物联网产业企业7户,实现产值13.5亿元,已形成以科奥达为龙头的物理传感器、光电传感器为主的研发和生产企业;已形成以飞阳科技为龙头的光电集成芯片研发、芯片设计与封装、读写器产品制造和应用系统集成为主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以千嘉科技为龙头的远程数据管理技术、远程光电直读抄表技术研发和设备制造的企业,该企业在城市水电气集成抄表和智能燃气系统集成方面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 2、发展优势 先发优势。双流三面环绕成都中心城区,在全市十三个产业功能分区中占五个,成都市将依托双流统筹规划建设成都(双流)物联网产业园区,打造“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物联网技术孵化和产业化基地。

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区域集聚

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区域集聚 2012-02-08 物联网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领域。发展物联网产业不仅是提高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升社会信息化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成为各地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进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 未来中国物联网产业将迎来加速发展和优化布局的重要机遇。在“十二五”开局之年,赛迪顾问在总结国际物联网产业分布特点、发展成功举措,分析国内物联网产业分布特征及资源特征的基础上,对中国物联网产业未来的空间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为国家和地方的物联网产业空间布局与宏观决策提供参考。 中国物联网产业区域分布特征 2010年,国内物联网产业规模达到1933亿元(不含应用层)。国内物联网产业已初步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等四大区域集聚发展的总体产业空间格局。其中,长三角地区产业规模位列四大区域的首位。 图1 2010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地图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物联网产业数据库 2011,08 环渤海地区是国内物联网产业重要的研发、设计、设备制造及系统集成基地。该地区关键支撑技术研发实力强劲、感知节点产业化应用与普及程度较高、网络传输方式多样化、综合化平台建设迅速、物联网应用广泛,并已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物联网产业发展体系架构。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物联网技术和应用的起源地,在发展物联网产业领域拥有得

天独厚的先发优势。凭借该地区在电子信息产业深厚的产业基础,长三角地区物联网产业发展主要定位于产业链高端环节,从物联网软硬件核心产品和技术两个核心环节入手,实施标准与专利战略,形成全国物联网产业核心与龙头企业的集聚。 珠三角地区是国内电子整机的重要生产基地。在物联网产业发展上,珠三角地区围绕物联网设备制造、软件及系统集成、网络运营服务,以及应用示范领域,重点进行核心关键技术突破与创新能力建设、着眼于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管理信息化水平提升,以及农村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 中西部地区物联网产业发展迅速,各重点省市纷纷结合自身优势,布局物联网产业,抢占市场先机。湖北、四川、陕西、重庆、云南等中西部重点省市依托其在科研教育和人力资源方面的优势,以及RFID、芯片设计、传感传动、自动控制、网络通信与处理、软件及信息服务等领域较好的产业基础,构建物联网完整产业链条和产业体系,重点培育物联网龙头企业,大力推广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 城市发展格局与信息产业区域分布特征基本吻合 发展物联网产业需要强大的信息产业基础作为支撑。因此,目前国内将物联网产业作为优先发展领域的重点城市,基本都为信息产业强市,国内物联网产业的区域发展格局与信息产业重点城市的分布格局基本相吻合。 图2 2010年国内物联网产业重点城市分布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整理 2011,08 未来中国物联网产业空间演变将呈现出三大趋势:

国内外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趋势全面综述 2

国内外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趋势 关键词: 物联网RFID 【提要】2009年8月和12月,温家宝总理分别在无锡和北京发表重要讲话,重点强调要大力发展传感网技术,努力突破物联网核心技术,建立“感知中国”中心。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温总理再次指出:将“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明确纳入重点产业振兴计划。这代表着中国传感网、物联网的“感知中国”已成为国家的信息产业发展战略。 2009年8月和12月,温家宝总理分别在无锡和北京发表重要讲话,重点强调要大力发展传感网技术,努力突破物联网核心技术,建立"感知中国"中心。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温总理再次指出:将"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明确纳入重点产业振兴计划。这代表着中国传感网、物联网的“感知中国”已成为国家的信息产业发展战略。 物联网概述 1.物联网的定义与概念提出 所谓"物联网",是指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和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通俗地解释,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 物联网的概念是美国Auto-ID实验室在1999年首次提出的,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在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发布《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物联网概念",激情豪迈地指出"物联网时代即将到来"。 2.物联网的本质和关键技术 物联网的本质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互联网特征,即对需要联网的物一定要能够实现互联互通的互联网络;二是识别与通信特征,即纳入物联网的"物"一定要具备自动识别与物物通信(MachinetoMachine,M2M)的功能;三是智能化特征,即网络系统应具有自动化、自我反馈与智能控制的特点。 物联网产业链可以细分为感知、处理和信息传送三个环节,每个环节的关键技术分别为传感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传输技术。传感技术通过多种传感器、RFID、二维码、GPS定位、地理信息识别系统和多媒体信息等多媒体采集技术,实现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和

物联网发展现状调研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8706-76 物联网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物联网发展现状调研报告(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以下提供一篇调研报告给大家参考! 自XX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itu互联网报 告XX:物联网》正式提出物联网概念后,现代信息通 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相互融合,促使物联网技术日趋 成熟,以“物物智能互联”为核心的时代快速到来。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相继提出了物联网战略,投入巨资 进行研究开发,我国也高度重视物联网产业,在“xx” 规划和其他政策意见中做了重点部署,物联网产业迎 来了良好发展机遇。 一、物联网概念和关键技术 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利用射频识别(rfid) 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 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协议完成物品与

物品、人与物品、人与人之间的互连,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需要利用物联网才能解决的是传统意义上的互联网没有考虑的、对于任何物品连接的问题。 (一)物联网涉及的主要关键技术 一是射频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识别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是物联网关键的技术之一。rfid标签,具有读取距离远、穿透能力强、无磨损、抗污染、效率高、信息量大等特点。当带有rfid标签的物品通过特定rfid 读写器时,标签被读写器激活并通过无线电波将标签中的信息传送到读写器以及信息处理系统,完成信息的自动采集。 二是下一代网络技术。下一代网络以软交换为核心的,采用开放、标准的体系结构,能够提供丰富业务,具有分组传送、控制功能从业务中分离、业务提供与网络分离、端到端qos和透明的传输能力、融合固定与移动业务等特征。这些特征对实现物联网人与

2020年(发展战略)物联网发展对移动核心网的需求

(发展战略)物联网发展对移动核心网的需求

物联网发展对移动核心网的需求 近年来,M2M和物联网成为运营商关注的热点,基于M2M和物联网的各种应用为运营商带来了新的利润增长。本文重点分析了M2M 和物联网对运营商网络尤其是核心网的影响和需求,包括设备管理、网络负荷、计费等方面。 M2M和物联网(IOT)应用正逐渐崛起 M2M是MachinetoMachine的简称,专指机器和机器间通信的业务类型。物联网(IOT:InternetofThings)则是指M2M于广域网、特别是移动运营商网络中的应用,即以移动网络运营商的无线网络为平台,采用多种传输方式(CDMA/GSM/SMS等),通过特种行业终端,服务于行业用户机器到机器的无线数据传输业务。 M2M/IOT业务具有潜于的市场,地理分布广泛,能够部署于任何网络可达的位置,取代高成本的有人值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人值守,对于电力、水利、采油、采矿、环保、气象、烟草、金融等行业的信息采集意义巨大,有巨大的市场价值。 对于广泛分布的M2M终端,采用无线网络进行通信是优选方案之壹,现有的壹些行业应用,如远程抄表、水位监控等,均是采用GPRS网络传输传感器采集的数据信息。随着M2M应用的发展,对无线网络存于着迫切的需求。 M2M广阔的应用领域 M2M/IOT应用范围广阔,可应用和智能交通、远程医疗、监控、智能电网、环境检测、智能家居等多种场景,如图1所示。

图1M2M/IOT的应用领域 以智能交通为例,壹个典型的智能交通系统由GPS/GLONASS卫星定位系统、移动车载终端、无线网络和ITS控制中心组成(见图2)。图2M2M/IOT的智能交通应用 车载终端通过GPS模块接收导航卫星网络的测距信息,将车辆的经度、纬度、速度、时间等信息传给微控制器;通过视频图像设备采集车辆状态信息;微控制器通过GPRS模块和ITS控制中心进行双向的信息交互,完成车辆监控等功能。 目前M2M应用市场正进入快速增长期,据StrategyAnalytics预测:移动M2M市场规模于2014年将超过570亿美元,这是壹个极具潜力的新兴市场,是无线通信行业应用的壹个蓝海。 M2M/IOT发展情况 自从2002年于美国首次商用以来,M2M便以星火燎原之势于全球迅速蔓延。于国外,Verizon、AT&T、Telenor、NTTdocomo等纷纷推出了M2M和IOT应用。于国内,于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以及寻求市场新增点的双重驱动下,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运营商这几年也开始了排兵布阵。最近,中国政府将M2M和IOT关联产业正式纳入国家《信息产业科技发展十壹五规划及2020年中长期规划纲要十壹五规划》重点扶持项目。M2M和IOT产业将为社会民生带来的深远影响已经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 M2M/IOT对移动核心网的影响 设备标识资源

物联网的发展历程

物联网的发展历程 物联网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世界也在慢慢地将物联网转变为万物互联。据悉,到2022年,全球物联网技术支出预计将达到1.2万亿美元,2017-2022年复合增长率为13.6%。那么蓬勃发展的物联网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 以下为物联网相关主要事件摘要: 1969年: Arpanet是现代互联网的先驱,由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开发并投入使用。这是物联网的基础由此奠定。 1982年: 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程序员将可口可乐(Coca-Cola)自动售货机接入互联网,让他们在购买前可以检查机器是否有冷饮。人们普遍认为这是最早的物联网设备之一。 1990年: 为了迎接这一挑战,JohnRomkey将烤面包机连接到互联网,并成功地将其打开和关闭,这一实验让我们更进一步的接触的物联网。 1995年: 美国政府运营的第一个版本的GPS卫星项目终于完成。从那时起,这为如今大多数物联网设备提供了一个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功能:GPS定位。 1999年: 在这一年,麻省理工学院自动识别实验室负责人凯文·阿什顿在一次演讲中首次提出了“物联网”一词,以说明RFID跟踪技术的潜力。 2007年: 第一部iPhone问世,它为公众提供了一种与世界互动和连接设备的新方式。2008年: 首届国际物联网大会在瑞士苏黎世举行。而这一年是值得被铭记的一年,因为在2008年,物联网设备的数量首次超过了地球上的人口数量。 2010年: 中国政府将物联网列为关键技术,并宣布物联网是其长期发展规划的一部分。同年,Nest发布了一款智能恒温器,可以了解用户的生活习惯,自动调节房子的温度。Nest让“智能家居”的概念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2013年: 谷歌智能眼镜的发布是物联网和可穿戴技术的革命性进步。 2014年: 亚马逊发布Echo智能音箱,为进军智能家居中心市场铺平道路。也是在这一年工业物联网标准联盟的成立,也间接表明物联网具有改变任何制造和供应链流程运作方式的潜力。 2017-2019年: 物联网的发展变得更便宜、更容易、更被广泛接受,从而引发了整个行业的创新浪潮。自动驾驶汽车在不断完善,区块链和人工智能已经开始融入物联网平台,智能手机/宽带普及率的提升将继续让物联网成为未来有吸引力的价值主张。

物联网行业发展环境研究

物联网行业发展环境研究

1.2经济环境1.4技术环境 1.1政策环境1.3社会环境 目录 物联网行业发展环境 PEST Analysis of the IoT Industry

物联网的概念及内涵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是通信网和互联网的拓展应用和网络延伸,它利用感知技术与智能装置对物理世界进行感知识别,通过网络传输互联,进行计算、处理和知识挖掘,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信息交互和无缝对接,达到对物理世界实时控制、精确管理和科学决策目的。 物联网的概念及产业架构 ?物联网可以实现对物的感知识别控制、网络化互联和智能 处理有机统一,从而形成高智能决策 ?物联网发展的产业架构主要分为四层,分别是感知层、传 输层、平台层和应用层 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应用层

端广域局域 通信芯片 AI芯片控制芯片传感器识别技术 语音 识别 语音 识别 语音 识别 操作系统 ARMMbed 华为LiteOS AliOS Things SylixOS Free RTOS Win 10IoT Google Fuchsia RT –Thread Zephyr Tizen 电源管理 屏幕 天线芯片感知技术操作系统其它 管Wi-Fi/BLE/Zigbee UWB 短程通信 通信方案运营 广域通信 中安云网 eSIM 工业级无线通用模组 模组运营商 设备商 连接管理 爱立信DCP 沃达丰 GDSP平台 鸿雁星座 神州国信非授权频无线连接授权频谱无线连接卫星与量子 卫星与量子

安全 AI 与大数据 互联网厂商平台 通信厂商平台创业企业平台 IT厂商平台工业厂商平台 云 P aaS平台云端通用能力 用 智能家居智能 全屋智能智能门锁穿戴 智能工业 车联网 智慧物流 智慧农业 公共 事业 智慧 照明 智慧 停车 系统集成 智慧消防 智慧安防 智能家电 健康 智能 出行 消费性物联网政策驱动物联网生产性物联网边缘计算 硬件载体 边缘计算 平台软件 华为IEF 阿里link Edge 西门子Industrial Edge 边 边缘计算解决方案

物联网发展策略和商业模式探讨

物联网发展策略和商业模式探讨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驱动,物联网技术及应用领域快速发展,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国内,物联网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被列为国家新兴产业的五大重要领域。本文主要探究物联网发展策略以及商业模式。 关键词物联网;商业模式;发展策略 前言 近些年来,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不断涌现的高水平智能终端提升了人机交互的效率,人类社会进入了“万物互联”的新时代,这也奠定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基础。作为当前的新兴产业,物联网的发展策略以及商业模式的运作也就显得尤为关键,这关系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基于此,围绕物联网发展策略以及商业模式进行探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物联网产业面临的问题 1.1 发展标准不够规范 (1)行业标准不够明确 现如今,互联网行业技术接口标准化尚未确定,其数据模型标准也没有确定下来。早在2005年11月,RFID产业联盟就宣布成立,在2006年,发布了《中国射频识别技术政策白皮书》,该政策的发布为RFID技术的研发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直到今日,我国的RFID产业还没有完全步入正轨,尽管技术水平进步较快,但是在技术标准的制定上却没有突破。物联网标准的制定,仍然还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投入大量的资源来研究和突破。 (2)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一些核心关键技术,我国还没有完全掌握,这样就导致产品质量低而价格较高。当前,限制我国物联网发展的阻碍因素中,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是其中的关键原因。 1.2 物联网产业体系薄弱 当前,中兴、华为等企业在某一领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物联网产业化需要不同行业的厂商同理合作,例如芯片商、移动运营商等。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尚实现不了不同行业的厂商合作,与美国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联网产业链的发展完善度还很薄弱。所以,要想推动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就需要我国在机制或者体制上做出调整。

物联网的应用领域与发展前景

物联网的应用领域与发展前景 姚程宽张新华詹喆 (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公共基础部安徽安庆246003) 摘要:物联网是互联网发展到今天的高级产物,目前还没有对物联网权威的定义。从技术的角度说,任何一个互联互通的网络都可以实现,比如电信、移动、联通、广电等,也可以是一个独立局域网。对于普通用户来说,物联网重要的不是网络本身,而是基于这些网络的应用服务。能从这些网络中得到哪些服务,这才是与我们的工作生活相关的。简单的说:服务才应该是物联网的关注点。本文介绍了物联网的概念,并从工业、农业、教育和生活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物联网的应用,并分析了物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物联网;感知技术;服务 物联网是近两三年来非常热门的科技词汇之一,他的英文是:“The Internet of things”,简写成IOT。简单的说物联网就是物和物互联的网络,它利用并融合感知技术、识别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和云计算等技术,把控制器、传感器、人和物等连接起来,实现物和物,人与物的连接,最终得到智能化的网络,被广泛认为是信息产业的第三次革命。物联网是互联网发展的高级产物,它利用互联网以及互联网上的所有资源,继承了互联网上的所有应用,同时物联网保留了自身资源和设备的个性化和私有化。

1.物联网的应用领域 1.1物联网在工业中的应用 (1)制造业供应链管理物联网应用于原材料采购、销售和库存领域,通过完善并优化供应链的管理体系,从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2)生产过程工艺优化物联网技术能提高工业生产线上的过程检测、生产设备监控、材料消耗监测、实时参数采集的能力和水平,有助于生产过程智能监控、智能诊断、智能控制、智能维护、智能决策,从而改进生产过程,优化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 (3)安全生产管理把感应器或感知设备安装在矿工设备、矿山设备、油气管道等危险设备中,可以感知在危险环境中的设备机器、工作人员等方面的安全信息,将现有单一、分散、独立的网络监管平台提升为多元、系统、开放的综合监管平台,以实现快捷响应、实时感知、准确辨识和有效控制等。 (4)环保检测及能源管理环保设备融入物联网可以对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各类污染源及污染治理关键指标进行实时监控[1]。 1.2物联网在农业中的应用 (1)食品安全溯源系统加强农副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到最终消费者整个流程的监管,降低食品安全隐患。通过安装电子芯片,物联网技术可以追溯芯片的编码查询产地、生产日期以及检验检疫情况。

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浅析

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浅析 物联网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领域。发展物联网产业不仅是提高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提升社会信息化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成为各地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进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未来中国物联网产业将迎来加速发展和优化布局的重要机遇。 在市场应用方面,2011年从整体来看,占据中国物联网市场主要份额的应用领域为智能工 产业分布上,国内物联网产业已初步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等四大区域集聚发展的总体产业空间格局。其中,长三角地区产业规模位列四大区域的首位。 环渤海地区是国内物联网产业重要的研发、设计、设备制造及系统集成基地。该地区关键支撑技术研发实力强劲,感知节点产业化应用与普及程度较高,网络传输方式多样化,综合化平台建设迅速,物联网应用广泛,并已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物联网产业发展体系架构。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物联网技术和应用的起源地,在发展物联网产业领域拥有得天独厚的先发优势。凭借该地区在电子信息产业深厚的产业基础,长三角地区物联网产业发展主要定位于产业链高端环节,从物联网软硬件核心产品和技术两个核心环节入手,实施标准与专利战略,形成全国物联网产业核心与龙头企业的集聚。 珠三角地区是国内电子整机的重要生产基地。在物联网产业发展上,珠三角地区围绕物联网设备制造、软件及系统集成、网络运营服务以及应用示范领域,重点进行核心关键技术突破与创新能力建设,着眼于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管理信息化水平提升,以及农村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 中西部地区物联网产业发展迅速,各重点省市纷纷结合自身优势,布局物联网产业,抢占市场先机。湖北、四川、陕西、重庆、云南等中西部重点省市依托其在科研教育和人力资源方面的优势,以及RFID、芯片设计、传感传动、自动控制、网络通信与处理、软件及信息服务等领域较好的产业基础,构建物联网完整产业链条和产业体系,重点培育物联网龙头企业,大力推广物联网应 近来,中国物联网产业空间出现新的演变趋势: 一是产业发展“强者愈强”,资源要素将继续向优势地区汇聚集中。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等地区作为目前国内物联网产业的聚集地,企业分布密集,研发机构众多,产业氛围良好。同时,这些地区依托发达的经济环境与雄厚的地方财力,建设了一大批物联网示范项目。这为物联网的应用提供了成功案例和发展方向,并带动了相关技术和产品的大范围社会应用。得益于产业与应用相互促进形成的良性循环,未来优势地区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将进一步提速,国内物联网领域的资源要素也将进一步向这些地区汇聚集中。优势地区在未来国内物联网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将进一步提高。 二是产业分布“多点开花”,热点地区将不断蓬勃涌现。物联网产业广泛的内涵以及与应用紧密结合的特点,使得其能够在具备先发优势的地区之外,得到更加广泛的发展。除前文所述的重点省市之外,包括天津、昆明、宁波在内的众多国内城市也将物联网产业作为本地区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此外,四川双流县、河北固安县、山东微山县等众多县级城市,也纷纷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大力培育发展物联网产业。 三是产业演变“合纵连横”,区域分工将进一步明晰显现。虽然目前国内物联网产业整体尚处于起步阶段,但RFID与传感器、物联网设备、相关软件,以及系统集成与应用等几大产品领域的产业分布已经呈现相对集中的态势,国内各重点产业集聚区之间的产业分工格局也已初步显现。随着未来国内物联网产业规模的不断壮大,以及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产业链之间的分工与整合也将随之进行,区域之间的分工协作格局也将进一步显现。总体来看,产业基础较好的地区,将分别在支撑层、感知层、传输层和平台层等几个层面确定各自的优

运营商蜂窝物联网NB-IoT及eMTC的部署策略探讨

运营商蜂窝物联网NB-IoT及eMTC的部署策略探讨 【摘要】蜂窝物联网因其巨大应用前景而收到运营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本文介绍了NB-IoT及eMTC技术的发展背景,给出了NB-IoT及eMTC技术方案的亮点与区别,并结合运营商对蜂窝物联网的部署方案研究。 【关键词】NB-LOT eMTC LPWA 运营商物联网 一、引言 移动通信正在从人和人的连接,向人与物以及物与物的连接迈进,万物互联是必然趋势。然而当前的4G网络在物与物连接上能力不足。事实上,相比蓝牙、ZigBee等短距离通信技术,移动蜂窝网络具备广覆盖、可移动以及大连接数等特性,能够带来更加丰富的应用场景,理应成为物联网的主要连接技术。作为LTE的演进型技术,4.5G除了具有高达1Gbps的峰值速率,还意味着基于蜂窝物联网的更多连接数,支持海量M2M连接以及更低时延,将助推高清视频、V oLTE以及物联网等应用快速普及。蜂窝物联网正在开启一个前所未有的广阔市场。 二、高、中、低速物联网业务及对应的接入技术 物联网业务按速率可分为高、中、低三类,适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去承载,如下图1所示。

移动运营商现网物联网业务规模尚小,主要利用2G网络提供接入管道,部分采用4G网络。而eMTC和NB-IoT 可以很大程度复用现在FDD-LTE和TDD-LTE的网络基础设施。因此通过做小量设备投资,原有网络就可以对未来的Cat-NB1和Cat-M1进行支持,并不需要重新建一张网,这样可以大量减少网络建设和运维的成本。 三、蜂窝物联网技术NB-IoT及eMTC分析 3.1 NB-IoT及eMTC四大共同亮点 一是广覆盖,将提供改进的室内覆盖,在同样的频段下,NB-IoT及eMTC比现有的网络增益15dB-20dB,极大地提升了LTE网络的深度覆盖能力;二是具备支撑海量连接的能力,一个扇区能够支持10万个连接,支持低延时敏感度、超低的设备成本、低设备功耗和优化的网络架构;三是更低功耗,终端模块的待机时间可长达10年;四是更低的模块成本。 3.2 NB-IoT及eMTC区别 相比而言,同是基于LTE技术的eMTC协议却适应更高的连接速率。eMTC是3GPP很早就制定的一条技术路线,目前eMTC是定义高速率连接应用,从LTE的Cat3到Cat9、Cat12等不同高低速率都会存在应用,这会将与NBIoT的发展成互补之势。 NB-IoT和eMTC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带宽不一样,NBIoT

工业物联网发展现状及其问题分析

工业物联网发展现状问题和关键技术应用工业物联网是物联网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将在能源、交通运输(铁路和车站、机场、港口)、制造(采矿、石油和天然气、供应链、生产)等应用领域上发挥重要作用。 在物联网的过程中,包含了各个类型的供应厂商,主要有:设备制造商、系统集成商、网络运营商、平台供应商等。鉴于中国工业物联网产业链还处在形成初期,产业链条的界定和分工还不完全明晰,但随着产业整体竞争力的快速提升,行业处于爆发前期。各个环节的都必需得到良好的发展。 设备制造商 设备制造商主要涵盖感知层、传输层、现场管理层、应用层等工业物联网各层级主要设备厂商。感知层企业包括芯片、RFID、传感器、工业仪表、工业相机、二维码、PLC等企业;传输层则企业主要包括芯片、通信模块、通信设备等企业,如云里物里作为物联网企业,主要就是做蓝牙解决方案,生产蓝牙模组和iBeacon设备的厂家。现场管理层主要包括工控机、DCS、SCADA、FCS等;应用层涉及到的设备主要包括服务器、智能装备等。 平台供应商 平台供应商主要为工业物联网应用提供支撑,能够为设备制造商提供终端监控和故障定位服务,为系统集成商提供代计费和客户服务,为终端用户提供可靠全面的服务,为应用开发者提供统一、方便、低廉的开发工具等。主要包括工业物联网平台、工业数据平台、工业云平台提供商等。 网络运营商 网络运营商主要提供数据传输,是工业物联网网络层的主体,是连接传感数据和终端应用的中间环节。运营商将关注焦点放在了连接和应用这两个层面。其中连接是运营商最擅长的领域,而平台则是运营商未来突围的关键。 在网络部署方面,未来将会存在两种典型应用场景:一方面,企业的工业物联网接入移动运营商的物联网网络,比如移动物联网、NB-IOT网络、5G网络等,将数据汇总到公有云中;另一方面,如果企业关注数据安全,更倾向于先建立专有的工业物联网络和数据中心,再将一些安全级别低的数据汇总到公有云。 系统集成商 系统集成商主要致力于解决各类设备、子系统间的接口、协议、系统平台、应用软件等与子系统、使用环境、施工配合、组织管理和人员配备相关的集成,相关企业包括自动化企业、工业控制系统企业、工业软件企业等各类工业系统解决方案企业。 工业物联网目前存在的问题 基础支持力量薄弱 现阶段,我国在传感器关键技术、计算机系统设计技术、通信网络技术等物联网共性技术方面滞后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无法为我国的工业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人才资金支持需要提升 目前,我国工业物联网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在技术研发、企业培育、产品推广等方面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目前我国的资金支持仍局限在国家科技计划,资金总量和资金的覆盖面有限,限制了我国工业物联网的发展。

物联网产业在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趋势综述

物联网产业在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趋势综述 "物联网"被称为是下一个万亿美元级的信息技术产业,将大规模普及,因此各国齐头并进,相继推出区域战略规划,并纷纷研究相关技术,制定技术标准。 从国内来看,物联网产业正在逐步成为各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领域。2009年8月和12月,温家宝总理分别在无锡和北京发表重要讲话,重点强调要大力发展传感网技术,努力突破物联网核心技术,建立" 感知中国"中心。2010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温总理再次指出: 将"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明确纳入重点产业振兴计划。这代表着中国传感网、物联网的“感知中国”已成为国家的信息产业发展战略。 物联网概述 1.物联网的定义与概念提出 所谓"物联网",是指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和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通俗地解释,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 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 物联网的概念是美国Auto-ID实验室在1999年首次提出的,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在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发布《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物联网概念",激情豪迈地指出"物联网时代即将到来"。 2.物联网的本质和关键技术 物联网的本质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物联网产业链可以细分为感知、处理和信息传送三个环节,每个环节的关键技术分别为传感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传输技术。传感技术通过多种传11 摘抄3snews

工业领域物联网发展趋势分析

工业领域物联网发展趋势分析 所谓“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又称传感网,指的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并形成一个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可管理的网络。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超过90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速连续多年超过20%。物联网作为通信行业新兴应用,在万物互联的大趋势下,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随着行业标准完善、技术不断进步、国家政策扶持,中国的物联网产业将延续良好的发展势头,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提供新的动力。移动互联向万物互联的扩展浪潮,将使我国创造出相比于互联网更大的市场空间和产业机遇。 物联网利用射频识别(RFID)、GPS、摄像头、传感器、传感器网络等感知、捕获、测量的技术手段,随时随地对物体进行信息采集和获取,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因此,物联网在工业领域应用过程中,物联网相关技术和产品是智能工业的核心。 工业是物联网应用的重要领域。具有环境感知能力的各类终端、基于泛在技术的计算模式、移动通信等不断融入到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可大幅提高制造效率,改善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和资源消耗,传统工业加速向智能化转变。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物联网行业应用领域市场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测算,2014年,国内物联网在工业领域需求规模为1260亿元;2016年,国内物联网在工业领域需求规模为1804亿元。2017年,国内物联网在工业领域需求规模约为2354亿元。 物联网在工业领域应用问题分析 1、IT安全问题 和前几次由新的硬设备、技术所带来的工业革命不同,工业4.0是由互联网所带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也因此,有66%的受访者认为IT安全是一大挑战,当企业的IT系统连上网络,随时可能有一些未知的威胁出现在仓储管理系统、机器设备或供应链当中。 2、制造系统管理问题 工业4.0除了带来生产效率之外,同时也改变传统制造业的思维。当智能生产真正落实后,将会对制造管理系统带来巨大的变革,且势必变得更为复杂,包括整体的生产物流、人机协同作业等改变,也让员工培训更显重要。 3、通讯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通讯网络是实现工业4.0的重要关键,但是要建立一个让所有组织都能够配合的网络,必须要有一个一致的接口、通讯标准和规范。目前许多标准都还未建立,例如工业通讯、工程、IT安全、数字化工厂、设备整合等都还未被纳入整体参考架构中。?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