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程知识点汇总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程知识点汇总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程知识点汇总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程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概论

传播活动的演进是叠加关系,而非取代关系★

口头传播手写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

电子传播 --

印刷传播 ---------------

手写传播 ----------------------------

口头传播 ------------------------------------------

报纸的雏形★★

1.官方公报

统治阶级内部用以传递信息的工具。

古罗马时代的《每日纪闻》。公元前59 年,恺撒当选为执政官后,下令每日公布元老院工作。使用涂有石膏的木板,记录议事情况、法庭审判、税收数据。屋大维继任后还由书记员抄写

多份,颁发给各地要人和军政长官。

2.邸报

在中国,自唐代起,一种通称为“邸报”的古代报纸开始出现并不断发展。这一封建王朝传

播新闻信息的主要手段,直至清末民初才退出历史舞台。

唐代中央政府颁布于宫门外的朝政公报,是最早出现的古代报纸形式。封建官报,朝政简报,每天公开发布,内容为宫廷新闻。

3.新闻信

传递、交流信息的公私信件。

公元前47 年,恺撒向罗马告捷:“我到,我见,我胜。”

影响新闻传播活动发展的多种因素★

社会交往的需要

媒介技术的发展

传播制度的平衡

商业利益的驱动

1

专业主义的完善

第二章创立的背景和条件

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新闻观★★★

高度重视舆论的作用

“在任何国家,都有一种力量高于政府,这就是舆论的力量。”

——圣西门强调报刊调节社会关系和影响社会生活的作用

“任何力量都抗拒不了舆论,社会的安宁现在之所以还没有完全得到保证,就是因为舆论还没有形成。”

——圣西门批评资产阶级出版自由的虚伪性

“诚实地表达一切思想感情和决定一切行动方向的自由,是每个人不可缺少的权利,除非本人同意,没有任何理由加以限制。”

——欧文

19 世纪 40 年代初 ,伊加利亚共产主义者在法国有近50 万人。★

第三章哲学基础

六度空间 & 小世界★★★

六度空间理论指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这就是六度空间理论,也叫小世界理论。

新闻传播活动中的矛盾★

客观事实的矛盾

传受双方的矛盾

新闻选择的矛盾

现代经济对新闻事业的决定影响★:

1、经济体制制约着新闻媒介功能的发挥

2、经济体制决定着新闻传媒的运作方式

3、经济发展推动着新闻传媒的快速扩张

4、经济发展为新闻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力量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资本主义新闻事业的区别★

1.这两种新闻事业是分别建立在不同的经济基础之上的。

2.两种新闻事业分属于不同的阶级,各自为本阶级的利益服务。

3.它们的新闻体制也是不同的。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特征★:

1、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的新闻事业不能私有化,人民永远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

的主人。

2、支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方针,宣传集体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和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开展新闻媒体间的良性竞争。

4、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

第四章马克思新闻经典论著及其新闻观

《莱茵报》★★★

《莱茵报》,1842 年 1 月 1 日开始发行,副标题是“政治、商业和工业”,公开宣称

的目标是为了维护莱茵地区大量中产阶级的利益。

1842 年 10 月任报纸主编,年仅24 岁。他通过坚定的办报原则和灵活的办报策略改

变了莱茵报不受欢迎的局面。

通过写报纸评论,对反动政府进行了深刻揭露,思想开始从唯心主义立场转向唯物

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批评作为“哲学”的共产主义。

1843 年 4 月 1 日,《莱茵报》被查封。

马恩自由报刊思想的概括★★★

1、自由报刊是人类精神自由表现的产物。

2、自由报刊不仅有自由报道的权利,而且还承担着对社会事件发表意见的义务。

3、自由报刊是自由与独立的报刊,同任何形式的书报检查制度不相容。同时,自由报刊又

是在一定的法律规范和道义原则下有机运行的报刊。

4、自由报刊具有舆论监督和社会批评的功能,包括对政府和官员的批评和监督。

5、自由报刊不是挣钱的行业,作家不能为挣钱而写作,不能奉命说话和写作,因为自由报

刊不是出于书商的投机目的以及指望捞到什么好处而办的。

6、自由报刊执行独立的办报方针,不受撰稿人干扰。不是撰稿人领导报刊,而是报刊领导

撰稿人。

7、自由报刊由于绝对自由的需要,它的文章是不署名的。

“人民报刊”指的是群体概念,指的是具有人民性的自由报刊,它们不围绕上流社会和个别人旋转,它们的对立面是反人民、反民族和反时代的非自由报刊。★★★

人民报刊思想的提出,是马恩世界观开始转变的标志之一。他们从资产阶级的立场转向了无产阶级的立场。★

《莱茵报》时期新闻思想评价★★★

《莱茵报》时期的新闻思想,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青年时期,即早期的新闻思想。

这一时期,他们由唯心主义和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这种在世界

观交替中形成的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思想,具有承上启下、开拓前进的特点。

1 正确地规定了人民报刊和自由报刊的使命、作用和特点。

2 《莱茵报》时期的新闻思想第一次提出了自由报刊的人民性,清算了黑格尔轻视

和蔑视人民群众的贱民思想。

3 《莱茵报》时期的新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准备阶段,它粗线条地勾勒

了马克思恩格斯新闻思想的基本范畴,预示了它的发展方向。

局限《莱茵报》时期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及政治观点还囿于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

义辩证法,这一点决定了他们的报刊思想不可避免地留有唯心主义色彩。

早期工人报刊的五大弊病★

强烈的宗派意识

顽固的领袖崇拜意识

仇视高级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排斥所有从事精神活动的人

荒谬地提出公妻制

《德法年鉴》出版标志着马克思恩格斯“彻底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

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

《新莱茵报》★★★

1848 年 5 月 31 日《新莱茵报》出版。

《新莱茵报》是马克思亲自主编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第一张马克思主义日报。

《新莱茵报》的灵魂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立场。

《新莱茵报》有一个副标题:民主派机关报。

政治纲领(宣传内容)★

对内:彻底推翻封建制度,建立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民主的德意志共和国

对外:推进反对沙皇俄国的战争

办报思想(宣传特色)★

1、把对敌斗争的原则性和策略性结合起来;

2、联系群众,代表人民,积极指导运动;

3、强烈的革命爱憎,鲜明的战斗风格。

马恩的工人报刊思想★

(一)工人报刊的性质和任务

(二)工人报刊的编辑方针

(三)加强工人报刊工作者队伍建设

(四)新闻出版自由观

工人报刊的编辑方针★

1、坚持无产阶级立场。

2、立足于事实报道事实。

3、采取灵活的策略。

4、组织工人共同办报。

马恩党报思想基本点★★★

每一个社会主义的报刊都是党的中心。

工人阶级有觉悟的组织迅速发展的最好证明,就是它的定期报刊数量不断增加。

每一张党的报刊的出版,总是意味着党大大地向前迈进了一步。

《社会民主党人报》,德国社会民主党的中央机关报,德国境外出版的周报,马恩党报思想

的实践者和传播者。★

恩格斯:党报与党的领导机构之间的关系★

党内自由交换意见的原则。

党的领导机构对党的报刊实行道义影响的原则。

党内思想斗争公开的原则。

马克思恩格斯的党报思想详情★★★

(一)党报的性质

党报是工人政党力量的象征和标志

党的武器,党的阵地

“政治中心”、“组织中心”

重视握党的报刊

(二)党报的使命

1、阐释党的政治纲领。党报编辑要自觉接受和服从党的领导。而怎样干预政治和干

预到什么程度,依照情况变化而定,讲究正确的策略,讲究战术。

2、监督党的领导。

三个理由:党有力量经受公开批评,足以用自己的力量通过批评纠正错误;群众有

能力开展批评;党员的民主权利。

四个原则:公正和坦率;不能违背党的道德、党的纲领和党的既定策略;不要使敌

人获得“窥视内幕”的机会;注意区分个别领导人的错误和整个党的错误。

3、用科学原理武装工人

必须确保理论宣传的科学性。

实事求是,联系实际。

特别注重杂志的优势,办好理论刊物。

(三)党报业务指导思想

更多依靠工人办好党的报刊,组织培养工人通讯员,设立工人发行网。

让工人执掌钱袋,由工人集资办党报。

党报报刊要满足读者的需要。

(四)党报工作者的素质和修养

党报工作者应对工人和工人的事业有最真挚的感情和高度的责任感。

党报工作者应有铁的纪律,同时应懂得斗争策略。

在工作方法上应掌握调查研究、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党报工作者应有崇高的道德品质。

党报工作者必须参加实际斗争,在实际斗争中培养能力。

党报工作者的语言和文风要灵活生动。

党的报刊三个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奠基任务已告最终完成。★

马克思恩格斯对新闻传播规律的探索★

一、信息传递:人类精神交往的重要形式

二、报刊是主体反映客体的产物

三、新闻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倾向性

四、舆论和舆论载体(报刊)的关系★

五、报刊的分工和报刊的有机运动

舆论和舆论载体(报刊)的关系★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报刊同舆论是不可分的。

忠实地反映和表达社会舆论,是报刊取信于公众而赖以生存的条件。

报刊的责任,正是代表社会舆论,反映社会舆论,表达社会舆论。

第五章列宁的新闻经典论著

《火星报》★★★

1900 年 12 月,创办于莱比锡。随后转移到伦敦、日内瓦出版。

第一个全俄马克思主义政治报。

超强的编辑部:国内党的活跃分子列宁、马尔托夫、波特列索夫,国外劳动解放社

成员普列汉诺夫、查苏利奇、阿克雪里罗德,列宁承担主要编务。

列宁主持第1-51 期。1903 年 11 月,列宁退出编辑部,孟什维克篡权,主持编务,

至 1905 年第 112 期停刊。

灌输论:自发的工人运动只能产生“工联主义”,工人的政治斗争必须有职业革命家从理论

高度给予科学的指导,从外部灌输到工人运动中。★★★

考茨基1901 年率先论证★,“科学的代表人物并不是无产阶级,而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现代社会主义也就是从这一阶层的个别人的头脑中产生的,他们把这个学说传授给才智出众的

无产者,后者又在条件许可的地方把它灌输到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中去。”

党报的三个作用——集体的宣传员、鼓动员、组织者★

党的出版物的党性原则的理论要点★:

(1)写作事业应是党的事业的组成部分。

(2)党的出版物必须接受党的领导。

(3)党的出版物应当受到党的监督。

(4)党的出版物必须为劳动人民服务。

报刊应为经济建设服务★★

报刊要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工具

报刊要进行公开报道

报刊要重视典型报道并开辟“黑榜”

报刊组织生产宣传的方法★★★

1、出版两种报纸,指导性报纸和群众性通俗报纸。

2、不要把法令当作生产宣传的形式,而应该注重实际材料的传播。

3、广泛吸收专家和有专长的工作人员参加生产宣传,切实改进文风。

4、倡导利用生产宣传推动经济建设的风气。

社会主义出版自由政策★★★

1、“绝对自由”和“纯粹的民主”是没有的。

2、封闭资产阶级报纸,剥夺敌人复辟的思想武器。

3、剥夺资本家的印刷所和纸张,也就剥夺了对方的出版自由。

4、战胜资产阶级报刊的重要手段——对广告进行国家垄断。

5、从政治和物质上保障工农群众享有出版自由。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发展★

一、系统提出党的出版物的党性原则

二、构建党的报刊的领导体制

三、对党内民主建设中报刊机制的初步总结

四、对社会主义建设中报刊性质和功能的探索

第六章毛泽东新闻思想

毛泽东早期新闻活动★

1915 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毛泽东是热心的读者,

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代替了对梁启超和康有为的崇拜。

1916 年,在《新青年》上发表《体育之研究》,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毛泽东见报稿

件。

1918 年 8 月,第一次到北京,组织赴法勤工俭学。

“我的职位如此之低,以致人们都不屑和我来往,, 我很想和他们讨论关于政治和文化的事情,不过他们都是极忙的人,没有时间来倾听一个南边口音的图书馆佐理

员所讲的话。”

1919 年春,参加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1919 年 4 月回到长沙。

1919 年 7 月,创办《湘江评论》。

《本报启示》:本报以宣传最新思潮为主旨。

《创刊宣言》:“不受一切传说和迷信的束缚,要寻着什么是真理。”

一个月内写了40 篇评论。

军阀张敬尧封闭《湘江评论》。

1919 年 10 月,任长沙《大公报》馆外撰述员。

1919 年 12 月,创办“平民通讯社”。

1920 年 9 月,为《湖南通俗报》当参谋。

1920 年 12 月,主编《新民学会会员通信集》。

革命时期毛泽东新闻思想的主要内容★★

1.唯物主义本源观。

事实决定新闻的“性质”,而不是“性质”对于客观事实或新闻(事实的报道)有什么决定作用。

2.党的新闻事业的性质。

党办的新闻事业,是党的这个巨大集体的宣传者和组织者,党经过报纸来宣传,经过报纸来组织广大人民进行各种活动。

3.党的新闻事业的特性——党性、群众性、战斗性和组织性。

4.全党办报方针。

所谓全党办报,一是加强全党对报纸的领导,全党的每一个成员都要参与;二是加强、开展通讯员网的建设与活动。

5.党的新闻工作作风:

理论与实践结合,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6.党的新闻事业的三个关系:

党报与党委、党报与群众、党报与实际工作。

7.党的新闻工作的业务指导思想。

新闻业务最重要的一个指导思想,是摆正政治与技术的位置。反对“技术第一”,采取“政治第一”。

8.党的新闻工作的文风和风格:

生动的、鲜明的、尖锐的,毫不吞吞吐吐。

9.党的新闻工作者的修养:

老老实实自称为公仆,是党和人民这个大集体的公仆。

新举措开启了新思路★★★

1.关于利用报纸开展批评的决定

2.关于改进报纸工作的决议

3.制定规范新闻批评的规范

4.向苏联新闻界学习

1.关于利用报纸开展批评的决定

1950 年 4 月 19 日,《关于在报纸刊物上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决定》。

“因为今天大陆上的战争已经结束,我们的党已经领导着全国的政权,我们工作中

的缺点和错误很容易危害广大人民的利益,而由于政权领导者的地位,领导者威信

的提高,就容易产生骄傲情绪,在党内党外拒绝批评,压制批评。”

“中共中央特决定:在一切公开的场合,在人民群众中,特别在报纸刊物上展开对

于我们工作中一切错误和缺点的批评与自我批评。”

2.关于改进报纸工作的决议(1954.7)

“目前许多报纸的党性和思想性仍然不强,联系实际和联系群众不够密切,报纸上的

批评和自我批评还没有经常的充分的开展,部分的批评不严肃不正确,关于马克思

列宁主义的理论宣传和关于党的生活的宣传都很薄弱,报纸上的经济宣传存在许多

缺点,关于国际问题的宣传也注意得不够。”

“大多数报纸的评论工作非常薄弱,在新闻报道方面也存在着反映人民群众的多方面

的活动不够,以及公式化、概念化、迟缓、冗长、不通俗等严重缺点。这些缺点,

是和各级党委对报纸工作缺乏经常领导的状况分不开的。”

3.制定规范新闻批评的规定

1954 年 4 月,毛泽东在对胡乔木等人的谈话中提出,关于报纸上的批评,要实行“开、好、管”的三字方针。

开,就是要开展批评。不开展批评,害怕批评,压制批评,是不对的。好,就是要

开展得好。批评要正确,要对人民有利,不能乱批一阵。什么事应指名批评,什么

事不应指名,要经过研究。管,就是要把这件事管起来。这是根本的关键。党委不

管,批评就开展不起来,开也开不好。

4.向苏联新闻界学习

1954 年赴苏访问《真理报》代表团,访问塔斯社代表团,访问全苏广播系统代表团,

系统考察了相关的苏联新闻界的经验,回国后分别整理出版了《真理报的工作经验》、《塔斯社工作经验》、《苏联广播经验》,以后又根据苏联报刊工作者代表团访华所作

的报告编成《苏联报刊工作经验》。

这四本书全面提供了苏联报刊、广播和通讯社经验,极其详尽地介绍了他们的领导

体制和管理体制,我国不少新闻单位,包括《人民日报》和新华社,都以其为样本,

调整和重组了自己的内部管理体制。

问题

教条主义,形式主义。不看具体条件,不分中国外国,只要是苏联的经验,是《真

理报》、塔斯社的经验,都机械地照抄照搬。

绝对化。学习过程中,绝对化、一切惟苏联是从,惟《真理报》、塔斯社是从的倾向

相当严重。

“一切向苏联看齐”,迷信苏联,盲目依赖。

1956 年《人民日报》改版★

1.扩大报道范围:在报纸改出八个版以后,新闻在数量上增加一倍半左右,在题

要。

扩大范围,力求适应读者的需

引向正确

2.开展自由讨论:报纸是社会的言论机关;党的和人民的报纸有责任把社会的见解

的道路。

言之成章

3.改进文风:报纸上的文字应该力求言之有物,言之成理,而且

毛泽东新闻思想的发展★

1.报纸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的反映

态范围,是毛泽东根据人的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的原理,认为报纸属于意识形

一种上层建筑,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

⒉报纸的作用:迅速广泛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就在于它能够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

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因此,办好报纸,在报纸上正确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的问

通过报纸加强党和群众的关系,是党的工作中的一项有重大原

⒊“全党办报”、“群众办报”

动员和组织各级党的组织和全体党员,积极关心和参与报刊工作,切实地、有力地

加强党对报刊的领

“开门办报”,面向群众,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办报人员要有群众观点,实行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

4.言论出版自由:舆论一律又不一律

做“舆论一

毛泽东把只许反动分子规规矩矩,不许他们乱说乱动的政策,形象

律”。“不是用民主的方法,而是用的专政独裁的方法,只许他们规规矩矩,不许他

们乱说乱动。”

在人民内部实行“舆论不一律”,人民群众享有充分的出版自由权利,“放”的方针。

体现了对人民民主和对敌人专政两方面的思想。

和艺

5.报纸宣传的策略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新闻有新闻、旧闻、不闻

注重事实,力戒空谈

提倡典型报道

文章的“短”与“软”

6.报刊工作者的文风

反对“党八股”

写文章要讲逻辑

尖锐、泼辣、鲜明

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

7.政治家办报

要多谋善断

一面当先生,一面当学生

要善于抓大局

要遵守新闻宣传的纪律

“跑衙门跑不出好记者”

毛泽东新闻思想评价局限性★

片面强调报纸是阶级斗争工具

没有全面认识和阐述新闻事业的社会功能

没能充分发挥新闻传媒的社会监督功能

没能严格按唯物辩证法指导与管理新闻宣传工作

?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含义 2

1,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含义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对于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其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及其党政党新闻事业的工作性质、工作原则和工作规律的一系列基本观点。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反应和体现。 牢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必须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要坚持新闻宣传的党性原则,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根本原则 要坚持把正确舆论导向放在首位,这是新闻宣传最重要的责任。 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的方针,这是这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方针。 要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这是新闻改造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新闻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要坚持政治家办报,这是实现党对新闻工作领导的重要保证。 2,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 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决定了我国新闻事业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的基本方针。 ①新闻宣传工作首先是坚持为人们服务的宗旨。新闻宣传要把人民群众作为 主角,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有效地为人民群众行使参政议政的民主权利创造条件。 ②新闻工作还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新闻事业要坚决捍卫社会主义国 家利益,维护国家形象,热情宣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为改革开放服务。 ③新闻工作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新闻宣传工作要围绕经济建设中 心,处理好改革、稳定与发展的关系,充分认识稳定的重要性和发展的必

要性。 3,团结稳定鼓励、正面宣传为主 坚持团结、稳定鼓励、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准确及时地反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事实就是的反应社会主义现实生活的主流,让人民群众用创作新生活的业绩教育自己。形成鼓励人民前进的巨大精神力量。是新闻报道工作应该遵循的重要方针。 正面宣传为主,就是要着力宣传能够鼓励人们奋发前进的各种光辉业绩,用伟大的成就和业绩去启迪人们。使人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共产党领导的必要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一步为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和社会的进步努力奋斗。坚持正面宣传为主,还要处理好与批评报道的关系,新闻报道要勇于开展严肃认真的批评。评判、揭露消极的、落后的、丑恶的东西,改进工作,解决问题。 4,党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根本原则 新闻宣传的党性原则一定是政党的政治主张,思想意识,组织原则在新闻活动中的体现。新闻工作者在思想上,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新闻工作的指针,宣传党的理论基础和思想体系。在政治上要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使之成为亿万群众的自觉行动。在组织上,要接受党的领导,遵守党的组织原则和新闻宣传工作的纪律。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和精髓是党性原则。坚持党性原则就是在思想上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组织上实行民主集中制。 5,党性原则的含义与基本要求 党性原则是一定政党的政治主张、思想意识和组织原则在新闻活动中的体现。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最新通用版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知识点

2018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知识点 ? 一:马克思主义来源与创新 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创新: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他们在这一时期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作了分析批判,对资本主义时代发展提出的理论课题作了科学的论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它被社会主义必然代替的历史命运。科学社会主义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发现的基础上,阐明了由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历史条件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使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 二: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什么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三: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什么 马克思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四: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五: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六: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这是就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而言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 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考试精髓要点

1.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后来党的领导人关于信息传播、宣传、 新闻、文化传播政策以及党组织内部思想交流等等的论述。 2.交往:包含了这个词的全部含义,指个人、社会团体、民族、国家间的物质交往和精神 传通。 3.交往方法:依靠了铁路、电报、巨大的工业城市、报刊和有组织的人民集会。 4.精神交往的社会作用:首先,交往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一种社会凝聚力,它本身是一个部 落或民族独立存在的黏合剂;其次,不同社会形态之间的交往,加快了社会发展的进程,增强了社会的活力。由于交往打破了孤立状态,社会矛盾往往很快暴露出来,从而使人们产生一种改革的需要;最后交往一旦展开,就会冲破阻力,最终发展为“世界交往”,使各个民族的交往日益同步化。 5.世界交往思想:a人类社会的交往遵循着从狭隘到广泛、从局部到全球的发展道路,世 界交往必然要替代局部的民族交往,成为现代交往的主旋律;民族交往必然会冲破以往的种种藩篱而成为世界交往的一部分。b人们只有能够得到世界范围内的最大量信息,通过新的传播技术,使得世界各地变得近在咫尺,那时人们获得的才是真正的精神财富,才能得到真正的精神解放。c在世界交往的趋势下,不仅所有个体之间是相互需要和相互依赖的,而且各个民族之间也是相互需要和相互依赖的。d只有当交往成为世界交往,并以大工业为基础的时候,只有当一切民族都卷入竞争斗争的时候,保护已创造出来的生产力才有了保障。 6.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a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 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资产阶级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使乡村从属于城市,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国家,是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是东方从属于西方。b资本主义国家的卑鄙利益造成了许多民族的劫难、文化遗产的毁灭,但从宏观的世界历史进程来看,西方列强通过船舰利炮的扩张使得现代世界的普遍交往、信息时代或知识经济得以迅速的来临。 7.工人阶级没有祖国:a工人阶级无论在哪个国家,都是被剥削阶级,没有的到国家的保 护;b工人阶级只有冲破国界联合起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8.电报是物化的知识力量:电报等交往媒介是人类的受创造出来的人类头脑的器官,是物 化的知识力量,现代交往媒介的实质是科学和知识的力量,是人的治理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9.“用时间消灭空间”的实质:指的是资本利用并改进运输和传播工具,减少了用于两地 间移动物品、人和信息的时间,因而空间距离作为资本扩张的限制的重要性也降低了。 10.马克思预见到未来社会是信息社会的特点:a生产结构发生变化,信息产业居主导地位; b劳动力结构发生变化,劳动中智力的支出将超过体力的支出;c资源结构发生变化,知识生产力成为社会财富增长的及其重要的资源;d科学的组织和决策机构处于社会的中心地位。 11.两种妨碍报刊履行职责的问题:a外部强权为它规定并非它自身的使命;b报刊内部工 作人员摆脱自己应该履行的使命。 12.变动产生新闻:事实的变动视为新闻的源泉和新闻的特征。 13.新闻带来的信息势能:由于事实变动的时间、空间的分布上是不均衡的,因而即使新的 事实或行动还未开始,已经传播过来的关于它们的新闻,也会带来一种信息势能,使当事的人们或感受到压力或感受到鼓舞,并引发实际的变动。 14.新闻时效的原因:现代市场经济运动中“用时间消灭空间”的冲动,直接刺激着新闻传 播不断地以快速的时效克服空间带来的障碍。 15.报纸传播新闻的特点—“有机的报纸运动”: a对专业新闻传播来说,新闻的时效与新

公务员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考知识点汇总

公务员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基础知识点汇总 1、哲学、世界观、方法论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 第一方面,是关于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 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识和不可知论的根本依据。 在哲学基本问题之后,还有一个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自然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阶级基础: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社会科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5、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一)物质观的发展 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 客观唯心主义:“理”、“理念”、“绝对观念”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为一种或几种常见的具体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或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旧唯物主义无法对意识现象及社会历史的本质,做出唯物的科学解释,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形而上学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 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6、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7、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自身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运动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物质运动可分为五种基本形式:即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各种物质运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低级运动形式是高级运动形式的基础、高级运动形式是从低级运动形式发展而来的;高级运动包含低级运动形式;各种运动形式同时并存、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运动是无条件的和绝对的。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物质运动具有其自身的规律性。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自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具有如下共同点:规律具有稳定性;规律具有普遍性;规律具有可重复性。 8、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对无限多样和永恒运动着的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程知识点汇总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程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概论传播活动的演进是叠加关系,而非取代关系★口头传播手写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电子传播--?印刷传播---------------?手写传播----------------------------? 口头传播------------------------------------------? 报纸的雏形★★ 1.官方公报统治阶级内部用以传递信息的工具。古罗马时代的《每日纪闻》。公元前59年,恺撒当选为执政官后,下令每日公布元老院工作。使用涂有石膏的木板,记录议事情况、法庭审判、税收数据。屋大维继任后还书记员抄写多份,颁发给各地要人和军政长官。 2.邸报在中国,自唐代起,一种通称为“邸报”的古代报纸开始出现并不断发展。这一封建王朝传播新闻信息的主要手段,直至清末民初才退出历史舞台。唐代中央

政府颁布于宫门外的朝政公报,是最早出现的古代报纸形式。封建官报,朝政简报,每天公开发布,内容为宫廷新闻。 3.新闻信传递、交流信息的公私信件。公元前47年,恺撒向罗马告捷:“我到,我见,我胜。” 影响新闻传播活动发展的多种因素★? 社会交往的需要? 媒介技术的发展? 传播制度的平衡? 商业利益的驱动1 ? 专业主义的完善第二章创立的背景和条件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新闻观★★★? 高度重视舆论的作用“在任何国家,都有一种力量高于政府,这就是舆论的力量。” ——圣西门? 强调报刊调节社会关系和影响社会生活的作用“任何力量都抗拒不了舆论,社会的安宁现在之所以还没有完全得到保证,就是因为舆论还没有形成。”——圣西门? 批评资产阶级出版自的虚伪性“诚实地表达一切思想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心得体会

姓名:田晶职务:记者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心得体会 前几天,参加了全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暨新闻网站管理人员培训班,系统地学习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学说以及对我们所从事新闻宣传指导工作的必要性和指导性,我有了很深的感悟,学到了很多。 通过学习,我明白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于新闻传播基本问题的看法、明白了“七条底线”、“八个带头”、“六个目标”等基本的新闻网站舆论导向和基本概念,明白了新闻网站管理制度和措施,明白了网络编辑必须具备的四种意识以及媒体融合给网站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而这些知识都是推动我更好做好新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充实、完善和创新、发展的过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是指马克思主义对于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它涉及诸如新闻本源、新闻本质及新闻传播规律等许多根本性问题。其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新闻事业的工作性质、工作原则和工作规律的一系列基本观点。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反映和体现。 在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过程中,我认识到忠于党和人民,关键在于自觉接受党的领导。新闻工作者的重要职责是在报道中把体现党的意志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当好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新闻工作一旦脱离党的领导,就如同火车偏离铁轨,是颠覆性灾难。做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们一定要有大局意识、全局观念。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一切都要以全局出发,从党和人民的整体利益出发。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要讲究宣传艺术,提高

引导水平,努力使自己的宣传报道更加贴近生活、贴近读者,使广大的读者喜闻乐见。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在新闻领域的具体表现,世界是丰富、复杂的,因此,对新闻工作者来说,善于学习是一种需要,一种职责,也是一项基础性、根本性的工作。时代发展越快,需要学习的东西越多,对学习的要求越紧迫。我认为,在现阶段,有两方面,我们的学习必须跟上:一是对新媒体传播手段的熟练掌握。二是向人民群众学习,向生活学习。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学习,不仅仅是现阶段新闻工作者的任务,更应该成为终生职业教育的重要部分。我会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导下,投身于鲜活的新闻实践,记录下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路途上的每一步。 做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一定要以此次学习培训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思想体系笔记

第一部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新闻传播思想 1.新教伦理及其和马克思的传播观的关系。 新教伦理:新教教义所涵盖的基本的伦理观念:(1)因信称义。(2)信徒人人皆可成为祭司(3)《圣经》具有最高权威。 关系:(1)马克思主持的《莱茵报》的编辑方针之一就是传播新教精神。马克思深谙宗教传播的彼岸特征和传播心理,加上新教的天职意识和求读意识,直接影响了马克思的传播观。 (2)天职意识在马克思论述报刊和传播职责式的分析:对自由报刊的社会作用的分析;论述报刊首要职责的观点;马克思关于报刊内在规律的论述:要使报刊完成自己的使命,首先必须不从外部为它规定任何使命,必须承认它具有连物质也具有的那种通常为人们所承认的东西,即承认它的内在规律,这些规律是它不应该而且也不可能任意摆脱的。 2.“交往”的概念在马恩思想体系中的解释。 (1)包含“交往”两词全部所指,可以指个体、团体间的物质、信息交流,也指社会、民族、国家之间的物质交往、精神传统。(2)他们将物质交流、信息交流合二为一的考察,获得了相当宏观的交往和传播理念。(3)交往关系和生产关系有部分重合,但不完全等同,交往关系的内涵更为广阔。 3. 马克思、恩格斯从事新闻工作的特征 (1)他们服务的报刊绝大部分是在社会上公开出版的,即使是党的机关报;(2)更多为之撰稿的报刊不是党的报刊。这涉及到如何筹得启动金和创办后如何维持经营;如何保障经营的消息来源和新闻时效;如何选择宣传内容和确定策略保障政治上的成功。(3)通过政治上的成功而达到经营上的成功,是他们主张办党的报刊的基本思想。 4. 马克思、恩格斯人生与其新闻传播思想的关系。 他们同生于资本主义较为发展的地区,他们在论证问题的思想特征上总是以现代“世界”的概念为前提,并且“交往”的观念始终是他们唯物史观的游记组成部分,他们投身社会后,几乎一致从事新闻工作,他们服务的报刊绝大部分是社会上公开出版的,于是他们更多考虑到要如何面向大众。 5. 不同背景下报刊和“人民”的关系。 人民——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泛指当权者以外的所有人。不像现在中国使用中赋予它一定的阶级含义。一般情况下,社会要求报刊与公众保持密切的关系,以获得公众、受众的支持,报刊反应民生;在具体的政治、经济利益上,报刊就会忽略人民的呼声,二者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保持密切联系,人民是报纸营利来源 6. “一般的公正”? 报刊从政党报刊过渡到商业报刊确立了客观报道的原则。这个原则之所以能够得到承认在于当时的英国报刊早已失去了政府的津贴,它必须订户的支持,这种无形的约束来自订户,当然要求报刊报道要公正客观。common fairness[一般的公正]也同译为“共同的公正”,即在报道新的事实、新的争议时,报刊所能保持的一种形式上的公平姿态。特点:陈述事实;若有倾向,流露隐蔽自然;不造成直接对读者施加观点影响的印象

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点汇总

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点汇总 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 2个核心:物质、意识 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二、辩证法(2个核心、3大规律、4种方法、4对范畴) 2个核心:联系、发展 3大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对立统一规律 4种方法: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 4对范畴:现象与本质、必然与偶然、原因与结果、可能与现实 三、认识论(3个核心、3大规律) 3个核心:实践、认识、真理 3大规律:实践与认识得辩证关系原理、认识发展律、真理发展律 四、历史观(2个核心、1大规律、1个基本问题) 2个核心:社会、人 2大规律:社会发展规律 1个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 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 2大概念 (一)物质 物质就是指由物质具体形态中抽象概括出得一种共性——即不以人得意志为转移、并能为人得意识所反映得客观实在性。物质得唯一特性就是客观实在性。 (物质首先要确立得就是它得客观实在性,也就就是说它存在于人得意识之外,不依赖于意识存在可以独立存在。同时它又可以为人得意识所反映。 (二)意识 (1)意识产生得充分条件:人脑。意识就是物质得产物,但又不就是物质本身,意识就是特殊得物质——人脑得机能与属性。 (2)决定条件:社会实践(语言促进)。社会实践特别就是劳动在意识得产生与发展中起着决定作用,劳动为意识得产生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与可能,在人们得劳动与交往中形成得语言促进了意识得发展。 (3)意识得本质:意识就是自然界长期发展得产物,就是人脑特有得机能与属性,就是物质世界得主观印象,就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得统一。 马克思:“观念得东西不外就是移入人得头脑并在人得头脑中改造过得物质得东西而已”。这表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并反作用于物质。 2大原理 (一)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这就是马克思关于世界本质问题得一个基本原理。包含三点内容: 1、世界就是统一得,世界得本源只有一个。 2、世界得统一性在于它得物质性,而不就是某种“始基”得物体。 3、物质世界就是多样性得统一,不就是单一无差别得统一。 (二)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1、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过就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得反映。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心得_5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心得 近日参加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笔谈”的活动,系统的学习和了解了马 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学说及其对我们所从事的新闻宣传的指导必要性,感悟 颇多,认识颇多……。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充实、完善和创新、发展 的过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对于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 的看法。它涉及诸如新闻本源、新闻本质及新闻传播规律等许多根本性问题。 其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新闻事业的工作性质、工作原则和 工作规律的一系列基本观点。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新 闻传播领域的反映和体现。 结合平时的工作,个人有以下体会: 第一正确的舆论导向: 历史经验反复证明,舆论导向正确与否,对于我们党的成长、壮大,对于 人民政权的建设、巩固,对于人民的团结和国家的繁荣富强具有重要作用。坚 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就是要造成有利于进一步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舆论;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 制建设的舆论;有利于鼓舞和激励人们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社会进步而艰 苦创业,开拓创新的舆论;有利于人们分清是非,坚持真善美,批判假恶丑的 舆论;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围绕、人民心情舒畅、社会政治稳定的舆论。 我们一切的发展进步归根结底是为了人民的幸福,“中国梦”是每一个人 的梦。心中始终有人民,我们的新闻舆论宣传导向才不会跑偏,才能真正让宣 传效果深入人民的心中。 第二要善于学习善用新媒体: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在新闻领域的具体表现,世界 是丰富、复杂的,因此,对新闻工作者来说,善于学习是一种需要,一种职责,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程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程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新闻传播思想 1、新教伦理及其和马克思的传播观的关系 答:新教伦理是由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提出的理论,是其基本教义所涵盖的基本伦理观念,宗教虽有很多派别,但在教义方面有三个共同原则:一为因信称义,二为信徒人人可称为祭司,三为《圣经》具有最高权威。 马克思深谙宗教传播的彼岸特征和传播心理,加丄新教的天职意识和救赎意识,直接影响了马克思的传播观。马克思主持《莱茵报》的编辑方针之一,就是传播新教精神。文艺复兴动摇了封建君权统治的基石,而新教改革则震撼了传统神权的统治基石,尽管新教仍然是宗教。 2、“交往”的概念在马恩思想体系中的解释 第一,内涵包含两词全部能指,即它们可以指团体、个体间的物质交流、信息交流,也指社会、民族、国家之间的物质交往、精神传递,甚至包括男女间的性爱。 第二,将物质交流、精神交流合二为一的考察,认为:交往的概念是与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历史发展、社会形态等概念联系起来考察问题时使用。因而,获得了相当宏观的交往和传播理论。 第三,交往关系和社会关系有部分重合,但不完全等同,交往关系的内涵更为广阔。 3、马克思、恩格斯从事新闻工作的特征。 他们所服务的媒体绝大多数是大众传媒,而不是单纯的政党报刊和工人报刊。 第一,受众的认知一大众为主。因此,视野开阔,更注重一般媒介的社会特征和他们作为信息交流中介的作用,符合传播学规律。 第二,站在媒体的角度,分析报刊和其他社会性交流媒体的发展趋势较多。 第三,对职业性新闻传播的业务思考,深刻在行。 第四,办党报的基本思想是通过政治上的成功达到经营上的成功。 4、马克思、恩格斯人生与其新闻传播思想的关系。 一、马恩的人生 文化教育背景 马恩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奠基人,除了时代为他们提供的经济政治动因,还依赖于他们刻苦钻研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具备全面的合理的知识结构。良好的家庭和学校教育,对马恩思想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新闻工作经验 马恩一生亲手创办与主编的报刊有4种,协助创办并参加编辑的有5种,直接影响办报方针并给予各种形式的支持得有10种,此外,还为60余家报刊撰写稿件。 马恩的新闻活动分为这样几个时期:以《莱茵报》为中心的报刊活动,形成了马恩早期报刊思想,这种思想和核心是革命民主主义文化范畴的人民报刊与自由报刊的思想。以《新莱茵报》为中心的报刊活动,形成了马恩成为共产主义者以后即成熟阶段的报刊思想,这种思想的核心是工人报刊思想,同时关于党报思想的若干原理和原则也开始提出。以《社会民主党人报》为中心的报刊活动,是马恩党报思想形成的时期。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1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平与新闻活动 马克思1818.5.5—1883.3.14 恩格斯1820.11.28-1895.8.5 《莱茵报》,马克思参与创办,后期是实际上的主编(1842-1843年),恩格斯是该报通讯员。 《新莱茵报》,马恩创办,马为主编(1848-1849年) 《纽约每日论坛报》马恩为之撰稿(1851-1862年) 他们为200多家报刊撰稿,论著中提到的报刊约1500种,其中《泰晤士报》提到约1000次。创办或主编、编辑的报刊12家。 二、马恩的传播与新闻思想 1,“世界交往”的观念 A.关于未来社会的预见: 社会生产结构将以信息和服务业为主; 劳动力结构将以智力劳动(即白领)为主; 社会资源结构将以信息、知识为主; 居于社会中心位置的将是科学的组织和决策机构(不再是行政权力)。 (参见《全集》46卷下册218-223页) B.对电子媒体(当时仅有电报)本质的认识: 用时间消灭空间。(参见《全集》46卷下册16-33页) “电报已经把整个欧洲变成了一个证券交易所;铁路和轮船已经把交往手段和交换的可能性扩大了100倍。” (马克思,全集10卷653页) “由于交往手段的持久发展,——远洋轮船、铁路、电报、苏伊士运河,——第一次真正地形成了世界市场。”(恩格斯,全集22卷554页) C.对民族交往的认识:以全人类的发展为衡量标准。 恩格斯论“精力充沛的美国佬”与“毫无作为的墨西哥人”(参见《全集》4卷513页和6卷326页)

2,对新闻的认识 A.变动产生新闻。 B.新闻的层次变化。 C.新闻时效。 马克思:“报纸的一般性质--经常的战斗准备,对于急需报道的耸人听闻的当前问题的热情关心。”(《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1卷120页,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D.对新闻真实性特点的认识:“报纸的有机运动”。(同上,第211页) E.“报纸是工人的必要生活资料”(马克思1862年提出,《全集》第48卷12页) 3.党报思想 “党刊的任务是什么呢?首先是组织讨论,论证、阐发和捍卫党的要求,驳斥和推翻敌对党的妄想和论断。”(恩格斯,《全集》4卷300页) 说明:原文”die Presse einer Partei”应翻译为“一个党的出版物”(根据上下文,指的是印刷品传单),是在一般意义上谈政党出版物的任务,不是指面向社会发行的有党派倾向的报刊。 当时“党”的组织结构相当松散,与列宁以后共产党的差别很大。 马恩关于马克思主义工人政党机关报的工作原则: A.党的领导机构和党报编辑部都要遵循“党的精神”。 B.党的中央执行委员会“有责任监督党报的原则立场”(德国社会民主党党章)。 恩格斯的概括:党的领导机构对党报实行“道义上的影响”。(全集38卷88、517页) 三、列宁的生平和党报活动 列宁1870.4.22-1924.1.21 列宁创办和主编的党的报刊有40多种,没有给党报党刊以外的报刊撰写过稿件(这也是党的纪律规定的),没有写过新闻。在党的报刊上发表的全部是政论。 列宁参与的代表性报纸: 旧《火星报》(1900-1903年)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框架

看好了啦。 马克思主义哲学分为1、辩证唯物主义2、历史唯物主义(又名唯物史观)。 辩证唯物主义分三点:1、辩证唯物论2、唯物辩证法3、认识论 历史唯物主义分四点:1、人名群众2、价值观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4、基 本矛盾与基本规律。 文化就是意识,所有虚的,比如政策,理念都是意识。做选择题时刻记着:物质决定意识!!!辩证唯物主义: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表现在①意识反映世界具有自觉性、目的性、 计划性(不重要)②意识能反映事物的本质规律③意识具有指导 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④意识指导人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 (不重要) 3、规律是客观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遵循客观规律。 4、意识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一点可以归在2的③ 里,但是经常需要把这句话拉出来说,独立成一点。) 5、(套话。看材料意识是对谁起了作用)意识对+对象+具有正确的指导作 用。(有时候你得看那个意识是坏的还是好的。不过一般是好的)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遵循客观规律,并利 用这种规律指导实践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反对在规律面前的经 验主义和无所作为的思想。 二、唯物辩证法⑴联系观①联系具有普遍性(也可加上客观性、多样性),要用 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②联系具有客观性,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 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联系具有多样性,善于分析事 物的具体联系 ③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整体与部分相互依存,密不 可分,没有整体,部分也就不成其为部分。没有部分,也就没有 完整的整体。 ④系统优化。 ⑵发展观①发展具有普遍性,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②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 物在旧事物中孕育而成,即否定了旧事物中的腐朽东西,又保留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新闻教学中深化的路径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a9157409.html,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新闻教学中深化的路径作者:贺倩 来源:《教育界·高等教育》2019年第07期 【摘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是新闻教学的重要内容,如何在教学中坚持和深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一直是新闻教学的重中之重。文章重点探索了深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的路径,并探讨了新闻教学中的强化路径、内化路径、外化路径是深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教学;路径 【基金项目】2018年浙江农林大学校级课堂教学改革项目“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新闻教学中的深化”(KGBA18037)的研究成果。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新闻理论的灵魂,也是新闻教学的核心。因此,可从强化、内化、外化三个路径着力,把深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育落在实处。 一、强化路径 强化要求在新闻理论教学中强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育,强化路径是指坚持深化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途径。 (一)彰显党性原则 党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精髓,指的是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在从事新闻活动时必须遵守所属阶级或政党所规定的各项行为准则[1]。但近些年,新闻教学中为顺应新媒体的发展,把时间和精力更多投入到技术操作上,相对减少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授课,甚至出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过时了等错误观点。如果学生对党性原则的理解模糊,甚至把西方的价值观当作行为准则,则会使新闻事业误入歧途。 新闻教学中彰显党性原则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加强理论阐述。阐述中摆明立场,纠正一些错误看法,透彻讲解,强调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对新闻工作的重要性和指导性,引导学生理解党性原则的要求,自觉地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接受党的领导。二是案例教学。以热点事件切入,通过深入地分析,令人信服地彰显党性原则的指导性。这要求教师了解业界动向,收集资料,精心选择有针对性、时效性与典型性的案例。三是引入辩论,充实教学内容。让学生以辩论赛的形式开展讨论,去伪存真,辨别是非,铭记党性原则,成为一名有原则的人。 (二)坚持人民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知识要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知识要点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时间及社会历史条件,旨在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它和一般的哲学及科学的关系。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科学性、革命性的含义和它们的相互关系。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时代 (1)现代西方哲学概念的指称对象及其主要思潮和流派。 (2)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 (3)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及其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 (4)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代时代精神的精华。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 (1)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过程。 (2)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的条件。 (3)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的两大理论成果。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的含义。 (5)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和方法。 第二章 世界统一于物质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1)列宁物质定义及其意义。 (2)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机械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区别。 (3)关于运动的唯物主义观点与唯心主义观点的根本区别。 (4)关于运动的辩证法观点与形而上学观点、相对主义及辩论的根本区别。 (5)相对静止的含义及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 (6)关于时间空间的唯物主义观点与唯心主义观点的根本区别。 (7)关于时间空间的辩证法观点与形而上学观点的根本区别。 (8)如何理解社会的物质性。 二、意识的起源、本质、作用 (1)意识起源的几个环节。

(2)劳动在意识的起源上起决定作用。 (3)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实在的主观映象。 (4)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 (5)意识能动作用的条件和途径。 (6)人工智能及其与意识的关系。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1)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证明。 (2)规律概念的定义和规律的特点。 (3)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4)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三章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和发展的学说 一、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征 (1)联系概念 (2)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唯物主义的联系观。 (3)联系的条件性及联系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关于联系的辩证法观点。 (4)唯物辩证法的联系概念同一般系统论的关系。 (5)系统概念及系统的特征。 (6)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7)发展概念与运动概念的联系和区别。 (8)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原理。 (9)新生事物的本质特征。 (10)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二、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 (1)矛盾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作用。 (2)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3)为什么说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意义。 (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方面和次要矛盾方面的辩证关系。 (6)“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辩证关系。 (7)质、量、度概念。 (8)度与关节点概念的区别。 (9)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心得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心得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对于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它涉及诸如新闻本源、新闻本质及新闻传播规律等许多根本性问题。其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新闻事业的工作性质、工作原则和工作规律的一系列基本观点。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反映和体现。它告诉人们怎样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看待新闻现象,去回答新闻传播活动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充实、完善和创新、发展的过程。马克思和恩格斯作为创立者和奠基者提出并深刻阐述了一系列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一百多年来其间经历了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人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继承、创新和发展的长期过程,逐步形成了科学、系统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一个开放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其内容博大精深,具有真理性、科学性,是我们从事新闻工作的行动指南。我们应当认真地领会其深刻的思想内涵,掌握其精神实质,把握其基本观点,切忌采用形而上学和教条主义的方法。要注意结合我国党情和国情的实际情况,要注意联系当前我国新闻工作的实际需要,要能够真正用它们来解决自己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长期以来,中国记协一直坚持对广大新闻工作者进行广泛深入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育,努力增强新闻从业人员贯彻执行党的新闻工作方针原则的自觉性和坚定性。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快速发展,新闻从业人员也急剧增加。到2012年,我国正式持有新闻记者证的人员达25万人,新闻从业人员达90多万。对这支队伍,党和人民寄予厚望,也倍加严格要求。 2003年中国记协和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一起向全国发出《关于在新闻战线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学习教育活动的通知》。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是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组织保证。新闻事业能否办好,关键在有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新闻队伍,这是江泽民总书记对新闻工作者队伍建设所提出的要求,通过学习,我认识到现阶段,对于我们从事新闻工作的青年一代,加强自身的政治思想建设,不断提高自身政治觉悟。精通本行业业务,品行端正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就是要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把广大的新闻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各部门、各单位加强合作、加强协调,形成强大的合力,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练习题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练习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 1.以下关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哪一项?(A) A.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具有时代意义、与时俱进的 B.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只适用于党报 C.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新闻专业主义是水火不容的 D.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就是学习领导人的语录 2.1842 年马克思所写的《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最能体现以 下哪一项?(D) A.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新闻实践的紧密结合 B.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进步的、发展的科学 C.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比较晦涩难懂、不容易理解 D.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论述充满生动而智慧的阐释 3.下列哪句话不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新闻理念?(B) A.报纸要根据事实来描写事实,不能根据希望来描写事实 B.报纸要处理好与党的领导机关的关系,在党的监督下开展工作 C.报纸是人民日常思想和感情的表达者 D.报纸的新闻报道处在一种有机的运动过程之中 4.“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是哪一位领导人提出的?(B) A. B. C. D. 5.对《解放日报》改版的思路是什么?(B) A.走基层 B.贴近生活 C.联系群众 D.改文风 6.下列新闻实践活动和所体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相对应的是哪一项? (D) A.《人民日报》刊发出访俄罗斯的新闻——舆论引导 B.《新京报》发布社论“救援志愿者,别盲目去灾区”——党性原则 C.卫视“中国好声音”节目——媒体要成为思想团结的中心 D.新华社推广官方微博“新华视点”——尊重新闻传播规律 7.2009 年 10 月 9 日,在世界媒体峰会开幕式上,正式提出以 下哪项重要论述?(B) A.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 B.遵循新闻从业基本准则 C.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D.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 8.下列选项中,第一个使用“党性”概念,并对党报的党性原则作出 系统理论阐述的是哪一位?(A) A.列宁 B.马克思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体会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体会 近期,我参加了报社组织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育活动,受益匪浅。重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我在今后如何进一步做好新闻报道工作,夯实了思想和理论基础。现结合自身工作,谈三点体会: 一、新闻工作者要始终坚持“党性”。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第一条就是要坚持新闻的党性原则。党性原则是衡量新闻工作的宣传效果、检验新闻工作是否符合党和人民的要求的重要标准。我们新闻工作者,特别是广大的基层新闻工作者,作为媒体在基层的代表和党委、政府在基层的喉舌、人民群众的代言人, 要更加重视增强党性,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增强抗腐防变能力,更好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服务。 坚持党性原则,首要是保证党的政治主张、思想意识和组织原则在新闻活动中的体现,不仅要在思想上、政治上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而且要在新闻报道中客观公正地反映实际。坚持党性原则,同时要求新闻工作者心中始终有人民。我们新闻工作者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我们的新闻舆论宣传导向才不会跑偏,才不会只浮在表层,才能真正让宣传效果深入人民的心中。 二、新闻工作者要始终坚持“道德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全球一体化,我国新闻事业获得快速发展。同时, 西方一些不好的东西也进入我国,侵蚀着干部和群众,包括我们新闻工作者。个别新闻单位特别是一些行业报,以新闻报道为名搞新闻敲诈;有的新闻工作者、媒体接连出现捏造事实的虚假报道。这些事情实质上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根底不扎实有直接关系。 我们党所领导下的各种新闻媒体,都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舆论阵地,都必须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我们的新闻舆论工作。只有确保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党的新闻事业中的指导地位,使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成为广大新闻工作者的思想武器和行为准则,才能保证新闻舆论的主导权与控制权牢牢掌握在忠于党、忠于人民的新闻工作者手中,才能保证党的新闻事业永远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 三、新闻工作者要始终保持“先进性”。 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不是空洞地喊口号,而是要靠每一天的工作扎扎实实地积累起来,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提高自己。当前,新闻形态越来越丰富、多元化,记者的职业角色已变得越来越多重、复合化。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没有与时俱进、符合新闻实践要求的专业能力,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只能是空中楼阁。 在现阶段,在学习上我认为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善用新媒体。微博、微信等不再是简单的社交工具,还成为信息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汇总和每章重点汇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汇总和每章重点汇总

————————————————————————————————作者:————————————————————————————————日期: 2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 2、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 3、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产生最直接、最重大影响的,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唯心主义)、费尔巴哈(唯物主义)、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4、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与生物进化论这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为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提供了坚定的自然科学基础。 5、标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的著作《关于费尔马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1、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1)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2)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的理论,特别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理论。 3)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必须是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在本质上相一致的。 4)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义的理论基础,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2、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科学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政治立场上。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 3、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第三节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1.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 3.全面提高人的素质。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我国今天所面临的最大的社会实际,就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两种倾向。实际工作中的经验主义片面夸大感性经验的作用,轻视理论,把局部经验当作普遍真理,到处搬用。教条主义片面夸大理论和书本知识的作用,轻视感性经验一切从本本出发,把理论当成万古不变的教条,生搬硬套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一)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 1、世界观,就是人们对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这在哲学上属于本体论的问题;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主是指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即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这在哲学上属于认识论问题。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凡是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是历史唯物主义;凡是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是历史唯心主义。 4、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运动发展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则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彼此孤立的,静止不变的,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