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几何专题——四边形0

几何专题——四边形0

几何专题——四边形0
几何专题——四边形0

几何专题——四边形

1、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是6和8,则此菱形的边长是()

A.10 B.8C.6D.5

2、已知矩形ABCD的周长为20cm,两条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过点O作AC的垂线EF,分别交两边AD,BC于E,F(不与顶点重合),则以下关于△CDE与△ABF判断完全正确的一项为()

A.△CDE与△ABF的周长都等于10cm,但面积不一定相等

B.△CDE与△ABF全等,且周长都为10cm

C.△CDE与△ABF全等,且周长都为5cm

D.△CDE与△ABF全等,但它们的周长和面积都不能确定

3、已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再从①AB=BC,②∠ABC=90°,③AC=BD,④AC⊥BD四个条件中,选两个作为补充条件后,使得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现有下列四种选法,其中错误的是()

A.选①②B.选②③C.选①③D.选②④

4、如图,已知一张纸片ABCD,∠B>90°,点E是AB的中点,点G是BC上的一个动点,沿EG将纸片折叠,使点B落在纸片上的点F处,连结AF,则下列各角中与∠BEG不一定相等的是()

A. ∠FEG

B. ∠EAF

C. ∠AEF

D. ∠EFA

5、如图,菱形纸片ABCD中,∠A=60°,折叠菱形纸片ABCD,使点C落在DP(P为AB中点)所在的直线上,得到经过点D的折痕DE.则∠DEC的大小为()

A.78°B.75°C.60°D.45°

第4题第5题第6题第7题

6、如图,在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中,E是AB边上的一点,且AE=3,点Q为对角线AC上的动点,则△BEQ 周长的最小值为.

7、如图,矩形ABCD中,AB=8,点E是AD上的一点,有AE=4,BE的垂直平分线交BC的延长线于点F,连结EF交CD于点G,若G是CD的中点,则BC的长是.

8、如图,D为△ABC内部一点,E、F两点分别在AB、BC上,且四边形DEBF为矩形,直线CD交AB于G点.若CF=6,BF=9,AG=8,则△ADC的面积为()

A.16 B.24 C.36 D.54

9、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3cm,E为CD边上一点,∠DAE=30°,M为AE的中点,过点M作直线分别与AD、BC相交于点P、Q.若PQ=AE,则AP等于cm.

10、如图,矩形ABCD中,AB=3,BC=4,点E是BC边上一点,连接AE,把∠B沿AE折叠,使点B落在点B′处,当△CEB′为直角三角形时,BE的长为_________.

第8题第9题第10题

11、如图,点A、B、C、D在⊙O上,O点在∠D的内部,四边形OABC为平行四边形,则∠OAD+∠OCD= .

12、如图,Rt△ABC中,∠C= 90o,以斜边AB为边向外作正方形ABDE,且正方形对角线交于点O,连接OC,已知AC=5,OC=62,则另一直角边BC的长为.

第11题第12题第13题

13、如图,在边长为2的菱形ABCD中,∠A=60°,M是AD边的中点,N是AB边上的一动点,将△AMN沿MN 所在直线翻折得到△A′MN,连接A′C,则A′C长度的最小值是.

14、如图,矩形ABCD中,AD=5,AB=7.点E为DC上一个动点,把△ADE沿AE折叠,当点D的对应点D/落在∠ABC的角平分线上时,DE的长为.

第14题第15题第16题

1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EFG的顶点F的坐标为(4,2),将矩形OEFG绕点0逆时针旋转,使点

F落在y轴上,得到矩形OMNP,OM与GF相交于点A.若经过点A的反比例函数y=k

x(x>0)的图像交EF于点B,

则点B的坐标为.

16、如图,在菱形ABCD中,AB =1,∠DAB=60°,把菱形ABCD绕点A顺时针旋转30°得到菱形AB'C'D',其中点C的运动能路径为/

CC,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17、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AB∥CD,AB=1,BC=5,∠BAC=90°,对角线AC、BD交于O点,将直线AC绕点O顺时针旋转,分别交BC、AD于点E、F.

(1)证明:当旋转角为90°时,四边形ABEF是平行四边形;

(2)试说明在旋转过程中,线段AF与EC总保持相等;

(3)在旋转过程中,四边形BEDF可能是菱形吗?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如果能,说明理由并求出此时AC绕点O顺时针旋转的度数.

18、如图,BD是△ABC的角平分线,点E,F分别在BC、AB上,且DE∥AB,EF∥A C.

(1)求证:BE=AF;

(2)若∠ABC=60°,BD=6,求四边形ADEF的面积.

19、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是AB边上任意一点,BG⊥CE,垂足为点O,交AC于点F,交AD于点G。(1)证明:BE=AG ;

(2)点E位于什么位置时,∠AEF=∠CEB,说明理由。

E

20、Rt△ABC与Rt△FED是两块全等的含30°角的三角板,按如图(一)所示拼在一起,CB与DE重合.

(1)求证:四边形ABFC为平行四边形;

(2)取BC中点O,将△ABC绕点O顺时钟方向旋转到如图(二)中△A′B′C′位置,直线B′C′与AB、CF分别相交于P、Q两点,猜想OQ、OP长度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3)在(2)的条件下,当旋转角至少为度时,四边形PCQB为菱形.

21、已知:如图,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E是CD中点,连结OE.过点C作CF∥BD 交线段OE的延长线于点F,连结DF.求证:

(1)△ODE≌△FCE;

(2)四边形ODFC是菱形.

22、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AB=5,BC=10,BC边上的高AM=4,E为BC边上的一个动点(不与B、C 重合).过E作直线AB的垂线,垂足为F.FE与DC的延长线相交于点G,连结DE,DF..

(1)求证:ΔBEF ∽ΔCEG.

(2)当点E在线段BC上运动时,△BEF和△CEG的周长之间有什么关系?并说明你的理由.

(3)设BE=x,△DEF的面积为y,请你求出y和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当x为何值时,y有最大值,最大值是多少?

23、在边长为6的菱形ABCD 中,动点M 从点A 出发,沿A →B →C 向终点C 运动,连接DM 交AC 于点N . (1)如图1,当点M 在AB 边上时,连接BN .

①求证:△ABN ≌△ADN ;

②若∠ABC = 60°,AM = 4,∠ABN =α,求点M 到AD 的距离及tan α的值;

(2)如图2,若∠ABC = 90°,记点M 运动所经过的路程为x (6≤x ≤12).

试问:x 为何值时,△ADN 为等腰三角形.

课后练习:

1.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 =90°,AD =4,连接BD ,BD ⊥CD ,∠ADB =∠C .若P 是BC 边上一动点,则DP 长的最小值为 。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2.如图,在矩形ABCD 中,E 、F 分别是边AD 、BC 的中点,点G 、H 在DC 边上,且GH =2

1DC .若AB =10,BC =12,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为 .

4.如图,ABCD的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AB⊥AC.若AB =4,AC =6,则BD的长是()

(A)8 (B) 9 (C)10 (D)11

第4题第5题第6题

5.正方形ABCD在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表示,将正方形ABCD绕点A顺时针方向旋转180°后,C点的坐标是()

A.(2,0) B.(3,0)C.(2,﹣1)D.(2,1)

6.矩形纸片ABCD中,已知AD=8,AB=6,E是边BC上的点,以AE为折痕折叠纸片,使点B落在点F处,连接FC,当△EFC为直角三角形时,BE的长为.

7.如图,已知Rt△ABC中,∠ABC=90°,先把△ABC绕点B顺时针旋转90°至△DBE后,再把△ABC沿射线平移至△FEG,DF、FG相交于点H.

(1)判断线段DE、FG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连结CG,求证:四边形CBEG是正方形.

专题22 几何三大变换问题之旋转(中心对称)问题(原卷版解析版)-1.doc

2016中考数学预测押题--专题22 几何三大变换问题之旋转(中心对称)问题 轴对称、平移、旋转是平面几何的三大变换。旋转变换是指在同一平面内,将一个图形(含点、线、面)整体绕一固定点旋转一个定角,这样的图形变换叫做图形的旋转变换,简称旋转。旋转由旋转中心、旋转的方向和角度决定。经过旋转,旋转前后图形的形状、大小不变,只是位置发生改变;旋转前、后图形的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即旋转中心在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旋转前、后的图形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定点旋转一个角度360°/n(n为大于1的正整数)后,与初始的图形重合,这种图形就叫做旋转对称图形,这个定点就叫做旋转对称中心,旋转的角度叫做旋转角。 特别地,中心对称也是旋转对称的一种的特别形式。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如果它能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这两个图形的对应点叫做关于中心的对称点。如果把一个图形绕某一点旋转180度后能与自身重合,这个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在初中数学以及日常生活中有着大量的旋转变换的知识,是中考数学的必考内容。 中考压轴题中旋转问题,包括直线(线段)的旋转问题;三角形的旋转问题;四边形旋转问题;其它图形的问题。 原创模拟预测题1.如图,直线l:y=+y轴交于点A,将直线l绕点A顺时针旋转75o后,所得直线的解析式为【】

A .y = B .y x =+ C .y x =-+ D .y x =- 【答案】B 。 【考点】旋转的性质,待定系数法,直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故选B 。 原创模拟预测题2. 根据要求,解答下列问题: (1)已知直线l 1的函数表达式为y x 1=+,直接写出:①过原点且与l 1垂直的直线l 2的函数表达式;②过点(1,0)且与l 1垂直的直线l 2的函数表达式; (2)如图,过点(1,0)的直线l 4向上的方向与x 轴的正方向所成的角为600,①求直线l 4的函数表达式;②把直线l 4绕点(1,0)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0得到的直线l 5,求直线l 5的函数表达式; (3)分别观察(1)(2)中的两个函数表达式,请猜想:当两直线垂直时,它们的函数表达式中自变量的系数之间有何关系?请根据猜想结论直接写出过点(1,1)且与直线11y x 55 =-垂直的直线l 6的函数表达式。

几何证明--平行四边形

科组长签名:

知识点 一.正确理解定义 (1)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定义中的“两组对边平行”是它的特征,抓住了这一特征,记忆理解也就不困难了.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揭示了图形的最本质的属性,它既是平行四边形的一条性质,又是一个判定方法.同学们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定义. (2”表示平行四边形,例如:平行四边形ABCD ABCD,读作“平行四边形ABCD”. 2.熟练掌握性质 平行四边形的有关性质和判定都是从边、角、对角对称性四个方面的特征进行简述的. (1)角:平行四边形的邻角互补,对角相等; (2)边: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 (3)对角线: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4)对称性: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对角线的交点是对称中心; (5)面积:①S =底×高=ah;②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将四边形分成4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3.学会判别方法 (1)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 ①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②方法1: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③方法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④方法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⑤方法4:一组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的选择

二、.几种特殊四边形的有关概念 (1)矩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它是研究矩形的基础,它既可以看作是矩形的性质,也可以看作是矩形的判定方法,对于这个定义,要注意把握:(1)平行四边形;(2)一个角是直角,两者缺一不可. (2)菱形: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它是研究菱形的基础,它既可以看作是菱形的性质,也可以看作是菱形的判定方法,对于这个定义,要注意把握:(1)平行四边形;(2)一组邻边相等,两者缺一不可. (3)正方形: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叫做正方形,它是最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既是平行四边形,还是菱形,也是矩形,它兼有这三者的特征,是一种非常完美的图形. (4)梯形: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对于这个定义,要注意把握:(1)一组对边平行;(2)一组对边不平行,同时要注意和平行四边形定义的区别,还要注意腰、底、高等概念以及梯形的分类等问题. (5)等腰梯形:是一种特殊的梯形,它是两腰相等的梯形,特殊梯形还有直角梯形. 2.几种特殊四边形的有关性质 (1)矩形:(1)边:对边平行且相等;(2)角:对角相等、邻角互补;(3)对角线: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4)对称性: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 (2)菱形:(1)边:四条边都相等;(2)角:对角相等、邻角互补;(3)对角线: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每条对角线平分每组对角;(4)对称性: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3)正方形:(1)边:四条边都相等;(2)角:四角相等;(3)对角线: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对角线与边的夹角为450;(4)对称性: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 (4)等腰梯形:(1)边:上下底不相等,两腰相等;(2)角:对角互补;(3)对角线:对角线相等;(4)对称性: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 3.几种特殊四边形的判定方法 (1)矩形的判定: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四边形是矩形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3)四个角都相等 (2)菱形的判定: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四边形是矩形 (1)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3)四条边都相等. (3)正方形的判定: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2)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3)对角线相等的菱形; (4)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

2013中考压轴题选讲专题7:几何三大变换问题(排版+答案)

2012年中考数学压轴题分类解析 专题7:几何三大变换相关问题 授课老师:黄立宗 典型例题选讲: 例题1:(2012福建龙岩13分)矩形ABCD中,AD=5,AB=3,将矩形ABCD沿某直线折叠,使点A的对 应点A′落在线段BC上,再打开得到折痕EF. (1)当A′与B重合时(如图1),EF= ;当折痕EF过点D时(如图2),求线段EF的长; (2)观察图3和图4,设BA′=x,①当x的取值范围是时,四边形AEA′F是菱形;②在①的 条件下,利用图4证明四边形AEA′F是菱形. 例题2:(2012辽宁丹东)已知:点C、A、D在同一条直线上,∠ABC=∠ADE=α,线段 BD、CE交于点M.(1)如图1,若AB=AC,AD=AE ①问线段BD与CE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②求∠BMC的大小(用α表示); (2)如图2,若AB= BC=kAC,AD =ED=kAE 则线段BD与CE的数量关系为,∠BMC= (用α表示); (3)在(2)的条件下,把△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180°,在备用图中作出旋转后的图形(要求: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连接 EC并延长交BD于点M.则∠BMC= (用α表示). 例题3:(2012福建福州)如图①,已知抛物线y=ax2+bx(a≠0)经过A(3,0)、B(4,4)两点. (1) 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 将直线OB向下平移m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直线与抛物线只有一个公共点D,求m的值及点D

的坐标; (3) 如图②,若点N在抛物线上,且∠NBO=∠ABO,则在(2)的条件下,求出所有满足△POD∽△NOB 的点P的坐标(点P、O、D分别与点N、O、B对应). 例题4:(2012广西贵港12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y=ax2+bx+3的顶点为M(2,-1),交x轴于A、B两点,交y轴于点C,其中点B的坐标为(3,0)。 (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 (2)设经过点C的直线与该抛物线的另一个交点为D,且直线CD和直线CA关于直线BC对称,求直线CD的解析式; (3)在该抛物线的对称轴上存在点P,满足PM2+PB2+PC2=35,求点P的坐标;并直接写出此时直线 OP与该抛物线交点的个数。 巩固练习 1、(2012黑龙江大庆)在直角坐标系中,C(2,3),C′(-4,3), C″(2,1),D(-4,1),A(0,a),B(a,O)( a 0). (1)结合坐标系用坐标填空. 点C与C′关于点对称; 点C与C″关于点对称; 点C与D关于点对称

射影几何中仿射变换解初等几何题

利用仿射变换可以解决许多初等几何问题,下面给出它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 平行投影 平行投影是仿射变换中最基本、最简单的一类。因此平行投影变换具有仿射变换中的一切性质。解这类题的关键是选定平行投影方向,应用平行线段之比是仿射不变量。 例1 P 是ABC ?内任一点,连结AP 、BP 、CP 并延长分别交对边于D 、E 、F 。求证: 1=++CF PF BE PE AD PD . [2] C 图1 证明:如图1,分别沿AB 和AC 方向作平行投影。P →P '、P →P ''由仿射变换保简单比不变得, DC DP BD D P AD PD '''==,所以BC P P AD PD ' ''= , 同理 BC C P BE PE ''=,BC BP CF PF ' = , 所以 1''''''=++=++BC BP BC C P BC P P CF PF BE PE AD PD . 例2 一直线截三角形的边或其延长线,所得的顶点到分点和分点到顶点的有向线段的比的乘积等于﹣1,其逆也真。(梅涅劳斯定理 )[3] 分析:如图2,本题要求证明当L 、M 、N 三点共线时,1-=??NB AN MA CM LC BL 。其逆命题亦成立 。 N B A L'(L) A'C B A M M N A' L C 图2 (1)证明梅涅劳斯定理成立 由于要证明的三条线段分别处在三条直线上,不便于问题的证明,为此应用平行投影将其集中到一条直线上,自然采用原三角形的一边最简便。

如图2(a),以MN 为投影方向,将A 、N 、M 点平行投影到直线BC 上的A '、L 、L '点,则 1''-=??=??LB L A LA CL LC BL NB AN MA CM LC BL .即原命题成立。 (2)证明逆命题成立 证明当BC 、CA 、AB 上三点L 、M 、N 满足1-=??NB AN MA CM LC BL 时,则L 、M 、N 三点共线。 设直线MN 交BC 于L ',如图2(b) ,由已知条件知,1''-=??NB AN MA CM C L BL , 所以L '与L 重合,故L 、M 、N 三点共线。 三角形仿射等价性 因为任一三角形可以经过平行投影变成正三角形。因此,如果我们要证明一个有关三角形的命题,只要这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都是图形的仿射性质,那么只要证明命题对正三角形成立,便可断言命题对任意三角形也成立。而正三角形是最特殊的三角形,它有很多特殊的性质可以利用,证明起来要容易得多。 例3 在ABC ?的中线AD 上任取一点P ,连接BP 、CP ,并延长BP 交AC 于E ,延长CP 交AB 于F ,求证:EF ∥BC . [4] D 'C ' D B B' 图3 证明:如图3,作仿射变换T ,使得ABC ?对应正C B A '''?,由仿射性质可知,点D 、P 、 E 、 F 相应地对应D '、P '、E '、F ',且D A ''为正C B A '''?的中线。 在正C B A '''?中D A ''也是C B ''边上的高,且B '、P '、E '与C '、P '、F '关于D A ''对称,E '、F '到C B ''的距离相等,则F E ''∥C B '', 由于平行性是仿射不变性,因此,在ABC ?中EF ∥BC . 例4 证明G 为ABC ?重心的充要条件是:BGC AGC AGB S S S ???==.[4]

初二数学平行四边形压轴:几何证明题

1 / 1 初二数学平行四边形压轴:几何证明题 1.在四边形ABCD 中,E 、F 、G 、H 分别是AB 、BC 、CD 、DA 的中点,顺次连接EF 、FG 、GH 、HE . (1)请判断四边形EFGH 的形状,并给予证明; (2)试探究当满足什么条件时,使四边形EFGH 是菱形,并说明理由。 2.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ACB=90°,AC=BC=10,将△ABC 绕点B 沿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A 1BC 1. (1)线段A 1C 1的长度是 ,∠CBA 1的度数是 . (2)连接CC 1,求证:四边形CBA 1C 1是平行四边形. 3. 如图,矩形ABCD 中,点P 是线段AD 上一动点,O 为BD 的中点, PO 的延长线交BC 于Q. (1)求证:OP=OQ ; (2)若AD=8厘米,AB=6厘米,P 从点A 出发,以1厘米/秒的速度向D 运动(不与D 重合).设点P 运动时间为t 秒,请用t 表示PD 的长;并求t 为何值时,四边形PBQD 是菱形. 4.已知:如图,在□ABCD 中,AE 是BC 边上的高,将△ABE 沿BC 方向平移,使点E 与点C 重合,得△GFC. ⑴求证:BE =DG ; ⑵若∠B =60?,当AB 与BC 满足什么数量关系时,四边形ABFG 是菱形?证明你的结论. 5. 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E 为CD 的中点,连结AE 、BE ,BE ⊥AE ,延长AE 交BC 的延长线于点F . 求证:(1)FC =AD ; (2)AB =BC +AD . 6.如图,在△ABC 中,AB=AC ,D 是BC 的中点,连结AD ,在AD 的延长线上取一点E ,连结BE ,CE. (1)求证:△ABE ≌△ACE (2)当AE 与AD 满足什么数量关系时,四边形ABEC 是菱形?并说明理由. B F C G D H B A 1 C 1A C A D G C B F E A Q C D P B O A B E D A D E F C B

抛物线与几何变换(讲义)

内容 基本要求 略高要求 较高要求 二次函数 1.能根据实际情境了解二次函数的意义; 2.会利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像; 1.能通过对实际问题中的情境分析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2.能从函数图像上认识函数的性质; 3.会确定图像的顶点、对称轴和开口方向; 4.会利用二次函数的图像求出二次方程的近似解; 1.能用二次函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解决二次函数与其他知识结合的有关问题; 一、二次函数图的平移 (1)具体步骤: 先利用配方法把二次函数化成2 ()y a x h k =-+的形式,确定其顶点(,)h k ,然后做出二次函数 2y ax =的图像,将抛物线2y ax =平移,使其顶点平移到(,)h k .具体平移方法如图所示: (2)平移规律:在原有函数的基础上“左加右减”. 知识点睛 中考要求 第三讲 抛物线与几何变换

2 二、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 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一般有五种情况,可以用一般式或顶点式表达 1. 关于x 轴对称 2y ax bx c =++关于x 轴对称后,得到的解析式是2y ax bx c =---; ()2 y a x h k =-+关于x 轴对称后,得到的解析式是()2 y a x h k =---; 2. 关于y 轴对称 2y ax bx c =++关于y 轴对称后,得到的解析式是2y ax bx c =-+; ()2 y a x h k =-+关于y 轴对称后,得到的解析式是()2 y a x h k =++; 3. 关于原点对称 2y ax bx c =++关于原点对称后,得到的解析式是2y ax bx c =-+-; ()2 y a x h k =-+关于原点对称后,得到的解析式是()2 y a x h k =-+-; 4. 关于顶点对称 2 y ax bx c =++关于顶点对称后,得到的解析式是2 2 2b y ax bx c a =--+-; ()2y a x h k =-+关于顶点对称后,得到的解析式是()2 y a x h k =--+. 5. 关于点()m n , 对称 ()2 y a x h k =-+关于点()m n ,对称后,得到的解析式是()2 22y a x h m n k =-+-+- 根据对称的性质,显然无论作何种对称变换,抛物线的形状一定不会发生变化,因此a 永远不变.求抛物线的对称抛物线的表达式时,可以依据题意或方便运算的原则,选择合适的形式,习惯上是先确定原抛物线(或表达式已知的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及开口方向,再确定其对称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及开口方向,然后再写出其对称抛物线的表达式. 1. 灵活应用二次函数的三种表达形式,求二次函数解析式。 2. 二次函数图象平移、中心对称、轴对称后,系数间的关系。 重、难点 例题精讲

中考数学专题 几何三大变换问题之对称

2004-2013年浙江11市中考数学选择填空解答压轴题分类解析汇编 专题13:几何三大变换问题之对称 一、选择题 1.(2004年浙江绍兴4分)如图,一张长方形纸沿AB对折,以AB中点O为顶点将平角五等分,并沿五等分的折线折叠,再沿CD剪开,使展开后为正五角星(正五边形对角线所构成的图形).则∠OCD等于【】 A.108°B.144°C.126°D.129° 【答案】C。 【考点】矩形的性质,折叠对称的性质。 【分析】展开如图:五角星的每个角的度数是: 0 180 36 5 。 ∵∠COD=3600÷10=360,∠ODC=360÷2=180, ∴∠OCD=1800-360-180=1260。故选C。 2.(2004年浙江湖州3分)小强拿了一张正方形的纸如图(1),沿虚线对折一次得图(2),再对折一次得图(3),然后用剪刀沿图(3)中的虚线(虚线与底边平行)剪去一个角,再打开后的形状应是【】 A. B. C. D. 【答案】D。 【考点】剪纸问题,折叠对称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 【分析】按照图中的顺序向右下对折,向左下对折,从上方角剪去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展开得:剪去的为一正方形,且顶点在原正方形的对角线上。故选D。 3.(2007年浙江绍兴4分)如图的方格纸中,左边图形到右边图形的变换是【】

A.向右平移7格 B.以AB的垂直平分线为对称轴作轴对称,再以AB为对称轴作轴对称 C.绕AB的中点旋转1800,再以AB为对称轴作轴对称 D.以AB为对称轴作轴对称,再向右平移7格 【答案】D。 【考点】轴对称和平移变换。 【分析】观察可得:要使左边图形变化到右边图形,首先以AB为对称轴作轴对称,再向右平移7格。故选D。 4.(2008年浙江台州4分)把一个图形先沿着一条直线进行轴对称变换,再沿着与这条直线平行的方向平移, 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变换叫做滑动对称变换 .......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大量地存在这种图形变换(如图1).结 合轴对称变换和平移变换的有关性质,你认为在滑动对称变换 ......过程中,两个对应三角形(如图2)的对应点所具有的性质是【】 A.对应点连线与对称轴垂直B.对应点连线被对称轴平分 C.对应点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D.对应点连线互相平行 【答案】B。 【考点】新定义,轴对称变换和平移变换的性质。 【分析】观察图形,因为进行了平移,所以有垂直的一定不正确,A、C是错误的; 对应点连线是不可能平行的,D是错误的; 由对应点的位置关系可得:对应点连线被对称轴平分。故选B。 5.(2011年浙江温州4分)如图,O是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BD上一点,⊙O与边AB,BC都相切,点E,F分别在AD,DC上,现将△DEF沿着EF对折,折痕EF与⊙O相切,此时点D恰好落在圆心O处.若DE=2,

《初等几何研究》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初等几何解题研究 课程编码:0702032110 适用专业及层次:数学教育专科生 课程总学时:72 课程总学分: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1、本课程的性质:专业课。 2、课程目的与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中数学几何教学所需的初等几何的基础理 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中学数学的内容和知识结构。并对初等几 何的一些定理进行补充,使学生在数学思想上得到启发,在数学方法上得 到初步的培训,为教好中学数学打下较好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重难点 总论 教学内容:了解初等几何研究的对象和目的,了解中学几何的逻辑结 构。应根据中学数学的内容和知识结构,把初等数学的一些基本问题分别 组成若干专题,在内容上适当延伸和充实,在理论、观点和方法上予以提 高的原则。 教学要求:着重于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讲授和学生对几何问题的观察、分析、综合、推究能力的培养, 重点难点:了解中学几何的逻辑结构 第一章几何题的证明 教学内容: 第一节.几何证明的概述 1.几何证明的一般方法 了解直观与推理,了解关于命题的证明;了解直接证法与间接证法; 几种证题方法:综合法与分析法; 演绎法与归纳法. 2.几何证明的特殊方法 了解几何证明一些特殊方法:分解法、扩充法、特殊化法、类比法、 面积法、转换法、变换法、代数法、三角法、解析法等 第二节正度量关系 1.证两线段相等关系 掌握常用的证明线段相等的方法技巧

2.证两角的相等关系 证明两角相等的方法,了解证明两角相等的途径 3.证线段合角的和差倍分关系 和差倍分的证题方法及常用定理 4.证线段与角的不等关系 掌握证明不等量的常用定理 5.证成比例线段的关系 成比例线段证题方法及常用定理 6.证定值问题 了解两种处理定值问题的方法 第三节证位置关系 1.证两线段平行的关系 掌握证明平行线的方法及常用定理 2.证两直线的垂直关系 掌握垂直线的证法及常用技巧 3.证点的共线关系 共线点的证法,了解梅涅劳定理 4.证线的共点关系 共点线的证法,了解锡瓦定理 5.证点的共圆关系 掌握共圆点的证题方法 6.证圆的共点关系 掌握共点圆的证题方法 教学要求:讲授证题法与证题术,对初等几何的一些定理进行补充,使学生在数学思想上得到启发,在数学方法上得到初步的培训。 重点、难点:证题法与证题术 其它教学环节:习题课 第二章几何量的计算 教学内容: 第一节线段的度量 了解线段度量的概念 1.线段的长度 了解线段度量的性质 2.度量线段的基本理论 了解度量线段的基本理论 3.线段的公度与不可公度 4.三角形中重要线段的计算 掌握已知三边求中线、高和面积的方法及三角形中一些线段的计算;斯特瓦尔特定理及其应用 第二节角与弧的度量 1.角与弧的度量 了解角与弧的度量的性质 2.圆周长、圆周率

完整word版,八年级四边形几何证明提高题(经典)

几何证明提高题 1、如图,在△ABC 中,BD 、CE 分别是AC 、AB 上的高。G 、F 分别是BC 、DE 的中点,试证明FG ⊥DE 。 2、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AD ,CB=CD ,E 是CD 上一点,BE 交AC 于F ,连接DF . (1)若AB ∥CD ,试证明四边形ABCD 是菱形; (2)在(2)的条件下,试确定E 点的位置,使得∠EFD=∠BCD ,并说明理由. 3、已知: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DE ⊥AC ,AM ⊥BD ,BN ⊥AC ,CF ⊥BD 求证:MN ∥EF 4、已知:如图菱形ABCD ,E 是BC 上一点,AE 、BD 交于F ,若AE=AB ,∠DAE=2∠BAE 求证:BE=AF A B E

5、已知:如图正方形ABCD ,P 、Q 分别是BC 、DC 上的点,若∠1=∠2 求证:PB+QD=PA 6、已知:如图正方形ABCD ,AC 、BD 交于点O ,E 、F 分别是BC 、OD 的中点 求证:AF ⊥EF 7、已知:如图,,AB=BC ,D 、E 分别是AB 、BC 上一点,DM AE ⊥交AC 于M , BN AE ⊥交AC 于N ,若BD BE =求证:MN NC =。 8、已知:如图,//AB CD ,AE ED =,BF FC =,//EM AF 交DC 于M , 求证:FM AE =。 21C A P F O A D

10、已知:如图,⊿ABC 中,E 、F 分别是AB 、BC 中点,M 、N 是AC 上两点,EM 、FN 交于D ,若AM=MN=NC ,求证: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11、已知:如图,12∠=∠,3AB AC =,BE AD ⊥,求证:AD DE =。 12、已知:如图,//AB CD ,090D ∠=,BE EC DC ==,求证:3AEC BAE ∠=∠。 13、已知:如图,AD BC ⊥,2B C ∠=∠,BE EC =,求证:1 2 DE AB = 。

八年级四边形几何证明提高题经典

八年级四边形几何证明提 高题经典 Revised by BLUE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2,2020.

几何证明提高题 1、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AD ,CB=CD ,E 是CD 上一点,BE 交AC 于F ,连接DF . (1)若AB ∥CD ,试证明四边形ABCD 是菱形; (2)在(2)的条件下,试确定E 点的位置,使得∠EFD=∠BCD ,并说明理由. 2、已知: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DE ⊥AC ,AM ⊥BD ,BN ⊥AC ,CF ⊥BD 求证:MN ∥EF 3、已知:如图菱形ABCD ,E 是BC 上一点,AE 、BD 交于 F ,若AE=AB ,∠DAE=2∠BAE 求证:BE=AF 4、已知:如图正方形ABCD ,P 、Q 分别是BC 、DC 上的点,若∠1=∠2 求证:PB+QD=PA 5、已知:如图正方形ABCD ,AC 、BD 交于点O ,E 、F 分别是BC 、OD 的中点 求证:AF ⊥EF 6已知:如图,//AB CD ,AE ED =,BF FC =,//EM AF 交DC 于M ,求证:FM AE =。 7、已知:如图,⊿ABC 中,E 、F 分别是AB 、BC 中点,M 、N 是AC 上两点, EM 、FN 交于D ,若AM=MN=N C ,求证:四 边形ABCD 是 平行四 边形。 8、已知:如图,12∠=∠,3AB AC =,BE AD ⊥,求证:AD DE =。 9、已知:如图,//AB CD ,090D ∠=, BE EC DC ==,求证:3AEC BAE ∠=∠。 10、已知:如图,AD BC ⊥,2B C ∠=∠,BE EC =,求证: 1 2 DE AB =。 11、已知:如图,AB DC =, AE DE =,BF FC =,FE 交BA 、CD 的延长线于G 、H ,求证:12∠=∠。 12、已知:如图,//AB CD , 090ADC ∠=,BE EC =,求证: 2AED EDC ∠=∠。 13、已知:如图,正方形ABCD 中,E 是DC 上一点,DF ⊥AE 交BC 于F 求证:OE ⊥OF 14、如图,分别以△ABC 的 三边为 边长, 在BC 的同侧作等边三角形 ABD ,等边三角形BCE ,等边三角形ACF ,连接DE ,EF 。求证:四边形ADEF 是平行四边形。 15、如图,点G 是正方形ABCD 对角线CA 的延长线上任意一点,以线段AG 为边作一个正方形AEFG ,线段EB 和GD 相交于点H . (1)求证:EB=GD ; (2)判断EB 与GD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3)若AB=2,AG=2,求EB 的长. O F E D C B A F D A

抛物线与几何变换(讲义)

一、二次函数图的平移 (1)具体步骤: 先利用配方法把二次函数化成2()y a x h k =-+的形式,确定其顶点(,)h k ,然后做出二次函数 2y ax =的图像,将抛物线2y ax =平移,使其顶点平移到(,)h k .具体平移方法如图所示: (2)平移规律:在原有函数的基础上“左加右减”. 二、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 知识点睛 中考要求 第三讲 抛物线与几何变换

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一般有五种情况,可以用一般式或顶点式表达 1. 关于x 轴对称 2y a x b x c =++关于x 轴对称后,得到的解析式是2y ax bx c =---; ()2y a x h k =-+关于x 轴对称后,得到的解析式是()2 y a x h k =---; 2. 关于y 轴对称 2y a x b x c =++关于y 轴对称后,得到的解析式是2y ax bx c =-+; ()2y a x h k =-+关于y 轴对称后,得到的解析式是()2 y a x h k =++; 3. 关于原点对称 2y a x b x c =++关于原点对称后,得到的解析式是2y ax bx c =-+-; ()2 y a x h k =-+关于原点对称后,得到的解析式是()2 y a x h k =-+-; 4. 关于顶点对称 2 y a x b x c =++关于顶点对称后,得到的解析式是22 2b y ax bx c a =--+-; ()2y a x h k =-+关于顶点对称后,得到的解析式是()2 y a x h k =--+. 5. 关于点()m n ,对称 ()2 y a x h k =-+关于点()m n , 对称后,得到的解析式是()2 22y a x h m n k =-+-+- 根据对称的性质,显然无论作何种对称变换,抛物线的形状一定不会发生变化,因此a 永远不变.求抛物线的对称抛物线的表达式时,可以依据题意或方便运算的原则,选择合适的形式,习惯上是先确定原抛物线(或表达式已知的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及开口方向,再确定其对称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及开口方向,然后再写出其对称抛物线的表达式. 1. 灵活应用二次函数的三种表达形式,求二次函数解析式。 2. 二次函数图象平移、中心对称、轴对称后,系数间的关系。 一、抛物线的平移 【例1】 函数23(2)1y x =+-的图象可由函数23y x =的图象平移得到,那么平移的步骤是:( ) A. 右移两个单位,下移一个单位 B. 右移两个单位,上移一个单位 C. 左移两个单位,下移一个单位 D. 左移两个单位,上移一个单位 重、难点 例题精讲

中考数学 专题 几何三大变换问题之轴对称(折叠)问题(含解析)

专题20 几何三大变换问题之轴对称(折叠)问题 轴对称、平移、旋转是平面几何的三大变换。由一个平面图形变为另一个平面图形,并使这两个图形关于某一条直线成轴对称,这样的图形改变叫做图形的轴对称变换。轴对称具有这样的重要性质: (1)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2)如果两个图形成轴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称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中考压轴题中轴对称 (折叠)问题,包括有关三角形的轴对称性问题;有关四边形的轴对称性问题;有关圆的轴对称性问题;有关利用轴对称性求最值问题;有关平面解析几何中图形的轴对称性问题。 一. 有关三角形的轴对称性问题 1. 如图,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DE ⊥AB ,DF ⊥AC ,垂足分别是点E ,F ,连接EF ,交AD 于点G ,求证:AD ⊥EF . 2. 如图,在Rt △ABC 中,∠C=900 ,∠B=300 , BC=,点D 是BC 边上一动点(不与点B 、C 重合),过点D 作DE ⊥BC 交AB 边于点E ,将∠B 沿直线DE 翻折,点B 落在射线BC 上的点F 处,当△AEF 为等腰三角形时,BD 的长为 。 F D C E A B

【考点】翻折问题,轴对称的性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分类思想的应用。 二. 有关四边形的轴对称性问题 3.如图①是3×3菱形格,将其中两个格子涂黑,并且使得涂黑后的整个图案是轴对称图形,约定绕菱形ABCD的中心旋转能重合的图案都视为同一种,例②中四幅图就视为同一种,则得到不同共有【】 A.4种 B.5种 C.6种 D.7种 【答案】B。 【考点】利用旋转的轴对称设计图案。 【分析】根据轴对称的定义及题意要求画出所有图案后即可得出答案: 得到的不同图案有:

几何变换思想

几何变换思想 变换是数学中一个带有普遍性的概念,代数中有数与式的恒等变换、几何中有图形的变换。在初等几何中,图形变换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它以运动变化的观点来处理孤立静止的几何问题,往往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 初等几何变换的概念。 初等几何变换是关于平面图形在同一个平面内的变换,在中小学教材中出现的相似变换、合同变换等都属于初等几何变换。合同变换实际上就是相似比为1的相似变换,是特殊的相似变换。合同变换也叫保距变换,分为平移、旋转和反射(轴对称)变换等。 (1)平移变换。 将平面上任一点P变换到P′,使得:(1) 射线PP′的方向一定; (2) 线段PP′的长度一定,则称这种变换为平移变换。也就是说一个图形与经过平移变换后的图形上的任意一对对应点的连线相互平行且相等。 平移变换有以下一些性质: ①把图形变为与之全等的图形,因而面积和周长不变。 ②在平移变换下两点之间的方向保持不变。如任意两点A和B,变换后的对应点为A′和B′,则有AB∥A′B′。 ③在平移变换下两点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如任意两点A和B,变换后的对应点为A′和B′,则有AB=A′B′。 在解初等几何问题时,常利用平移变换使分散的条件集中在一起,具有更紧凑的位置关系或变换成更简单的基本图形。 (2)旋转变换。 在同一平面内,使原点O变换到它自身,其他任何点X变换到X′,使得:(1)OX′=OX;(2)∠XOX′=θ(定角);则称这样的变换为旋转变换。O称为旋转中心,定角θ为旋转角。当θ>0时,为逆时针方向旋转;当θ<0时,为顺时针方向旋转。当θ等于平角时,旋转变换就是中心对称。通俗地说就是一个图形围

八年级四边形几何证明提高题

1、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AD ,CB=CD ,E 是CD 上一点,BE 交AC 于F ,连接DF . (1)若AB ∥CD ,试证明四边形ABCD 是菱形; (2)在(2)的条件下,试确定E 点的位置,使得∠EFD=∠BCD ,并说明理由. 2、已知: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DE ⊥AC ,AM ⊥BD ,BN ⊥AC ,CF ⊥BD 求证:MN ∥EF 3、已知:如图菱形ABCD ,E 是BC 上一点,AE 、BD 交于F ,若AE=AB ,∠DAE=2∠BAE 求证:BE=AF 4、已知:如图正方形ABCD ,P 、Q 分别是BC 、DC 上的点,若∠1=∠2 求证:PB+QD=PA 5、已知:如图正方形ABCD ,AC 、BD 交于点O ,E 、F 分别是BC 、OD 的中点 求证:AF ⊥EF 6已知:如图,//AB CD ,AE ED =,BF FC =,//EM AF 交DC 于M ,求证:FM AE =。 7、已知:如图,⊿ABC 中,E 、F 分别是AB 、BC 中点,M 、N 是AC 上两点,EM 、FN 交于D ,若AM=MN=NC ,求证: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8、已知:如图,12∠=∠,3AB AC =,BE AD ⊥,求证:AD DE =。 9、已知:如图,//AB CD ,090D ∠=,BE EC DC ==,求证:3AEC BAE ∠=∠。 10、已知:如图,AD BC ⊥,2B C ∠=∠,BE EC =,求证:1 2 DE AB = 。 11、已知:如图,AB DC =,AE DE =,BF FC =,FE 交BA 、CD 的延长线于G 、H ,求证:12∠=∠。 12、已知:如图,//AB CD ,090ADC ∠=,BE EC =,求证:2AED EDC ∠=∠。 13、已知:如图,正方形ABCD 中,E 是DC 上一点,DF ⊥AE 交BC 于F 求证:OE ⊥OF 14、如图,分别以△ABC 的三边为边长,在BC 的同侧作等边三角形ABD ,等边三角形BCE ,等边三角形ACF ,连接DE ,EF 。求证:四边形ADEF 是平行四边形。

22.3抛物线与几何图形的综合(专题)

22.3抛物线与几何图形的综合(专题) 姓名学号评价 一.解答题(共4小题) 1.(2016?枣庄)如图,已知抛物线y=ax2+bx+c(a≠0)的对称轴为直线x=﹣1,且抛物线经过A(1,0),C(0,3)两点,与x轴交于点B. (1)若直线y=mx+n经过B、C两点,求直线BC和抛物线的解析式;(2)在抛物线的对称轴x=﹣1上找一点M,使点M到点A的距离与到点C的距离之和最小,求出点M的坐标; (3)设点P为抛物线的对称轴x=﹣1上的一个动点,求使△BPC为直角三角形的点P的坐标. 2.(2016?临沂模拟)已知:如图,抛物线y=ax2+3ax+c(a>0)与y 轴交于C点,与x轴交于A、B两点,A点在B点左侧.点B的坐标为(1,0),OC=3BO.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若点D是线段AC下方抛物线上的动点,求四边形ABCD面积的最大值; (3)若点E在x轴上,点P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以A、C、E、P 为顶点且以AC为一边的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2016?广州一模)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 y=x2+bx+c与y轴交于点C,与x轴交于A,B两点,点B的坐标为(3,0),直线y=﹣x+3恰好经过B,C两点 (1)写出点C的坐标;

(2)求出抛物线y=x2+bx+c的解析式,并写出抛物线的对称轴和点A的坐标; (3)点P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抛物线顶点为D且∠APD=∠ACB,求点P的坐标. 4.(2016?沈丘县二模)如图,抛物线y=﹣x2+mx+n与x轴交于A、 B两点,与y轴交于点C,抛物线的对称轴交x轴于点D,已知A(﹣1,0),C(0,2). (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 (2)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PCD是以CD为腰的等腰三角形?如果存在,直接写出P点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点E是线段BC上的一个动点,过点E作x轴的垂线与抛物线相交于点F,当点E运动到什么位置时,四边形CDBF的面积最大?求出四边形CDBF的最大面积及此时E点的坐标.

几何三大变换(习题及答案)

几何三大变换(习题) ?例题示范 例1:如图,四边形ABCD 是边长为9 的正方形纸片,将该纸片折叠,使点B 落在CD 边上的点B′处,点A 的对应点为A′,折痕为MN.若B′C=3,则AM 的长为. 【思路分析】 要求AM 的长,设AM=x,则MD=9-x. 思路一:考虑利用折叠为全等变换转条件,得AM=A′M=x, A′B′=AB=9.观察图形,∠A′=∠D=90°,△MA′B′和△MDB′都是 直角三角形,MB′是其公共斜边,则MB′可分别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借助勾股定理表达,列方程. 思路一思路二 思路二:MN 是对称轴,考虑利用对称轴上的点到对应点的距离相等转条件,得MB=MB′.观察图形,∠A=∠D=90°,MB,MB′ 可分别放到Rt△ABM 和Rt△DB′M 中借助勾股定理表达,列方程. 例2: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BAD=∠BCD=90°,AB=AD,若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24,则AC 的长为. 【思路分析】 已知四边形ABCD 的面积,要求AC 的长,考虑借助AC 表达四 边形ABCD 的面积.四边形ABCD 为不规则四边形,考虑割补法或转化法求面积.分析题目中条件AB=AD,存在等线段共端点的 结构,且隐含∠B+∠D=180°,故考虑通过构造旋转解决问题,可把△ABC 绕点A 逆时针旋转90°.

1

?巩固练习 1.如图,将边长为2 的等边三角形ABC 沿BC 方向平移1 个单 位得到△DEF,则四边形ABFD 的周长为. 第1 题图第2 题图 2.如图,已知△ABC 的面积为8,将△ABC 沿BC 方向平移到 △A′B′C′的位置,使点B′和点 C 重合,连接AC′,交A′C 于点D,则△CAC′的面积为. 3.如图,在6 4 的方格纸中,格点三角形甲经过旋转后得到格点 三角形乙,则其旋转中心是() A.格点M B.格点N C.格点P D.格点Q 第3 题图第4 题图 4.如图,已知OA⊥OB,等腰直角三角形CDE 的腰CD 在OB 上,∠ECD=45°,将△CDE 绕点 C 逆时针旋转75°,点 E 的 对应点N 恰好落在OA 上,则OC 的值为.CD 5.如图,E 是正方形ABCD 内一点,连接 AE,BE,CE,将△ABE 绕点B 顺时针 旋转90°至△CBE′的位置.若AE=1, BE=2,CE=3,则∠BE′C= . 6.如图,在□ABCD 中,∠A=70°,将该 平行四边形折叠,使点C,D 分别落 在点E,F 处,折痕为MN.若点E, F 均在直线AB 上,则∠AMF= .

初二数学特殊平行四边形压轴:几何证明题1

初二数学平行四边形压轴:几何证明题 1.在四边形ABCD 中,E 、F 、G 、H 分别是AB 、BC 、CD 、DA 的中点,顺次连接EF 、FG 、GH 、HE . (1)请判断四边形EFGH 的形状,并给予证明; (2)试探究当满足什么条件时,使四边形EFGH 是菱形,并说明理由。 2.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ACB=90°,AC=BC=10,将△ABC 绕点B 沿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A 1BC 1. (1)线段A 1C 1的长度是 ,∠CBA 1的度数是 . (2)连接CC 1,求证:四边形CBA 1C 1是平行四边形. 3. 如图,矩形ABCD 中,点P 是线段AD 上一动点,O 为BD 的中点, PO 的延长线交BC 于Q. (1)求证:OP=OQ ; (2)若AD=8厘米,AB=6厘米,P 从点A 出发,以1厘米/秒的速度向D 运动(不与D 重合).设点P 运动时间为t 秒,请用t 表示PD 的长;并求t 为何值时,四边形PBQD 是菱形. 4.已知:如图,在□ABCD 中,AE 是BC 边上的高,将△ABE 沿BC 方向平移,使点E 与点C 重合,得△GFC. ⑴求证:BE =DG ; ⑵若∠B =60?,当AB 与BC 满足什么数量关系时,四边形ABFG 是菱形?证明你的结论. 5. 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E 为CD 的中点,连结AE 、BE ,BE ⊥AE ,延长AE 交BC 的延长线于点F . 求证:(1)FC =AD ; (2)AB =BC +AD . B F C G D H B A 1 C 1 A C A G C B F E P A D E C B

【整理】中考几何三大变换(含答案17页)

中考几何变换专题复习(针对几何大题的讲解) 几何图形问题的解决,主要借助于基本图形的性质(定义、定理等)和图形 之间的关系(平行、全等、相似等).基本图形的许多性质都源于这个图形本身的“变换特征”,最为重要和最为常用的图形关系“全等三角形”极多的情况也同 样具有“变换”形式的联系.本来两个三角形全等是指它们的形状和大小都一样, 和相互间的位置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在同一个问题中涉及到的两个全等三角形, 大多数都有一定的位置关系(或成轴对称关系,或成平移的关系,或成旋转的关 系(包括中心对称).这样,在解决具体的几何图形问题时,如果我们有意识地 从图形的性质或关系中所显示或暗示的“变换特征”出发,来识别、构造基本图 形或图形关系,那么将对问题的解决有着极为重要的启发和引导的作用.下面我们从变换视角以三角形的全等关系为主进行研究. 解决图形问题的能力,核心要素是善于从综合与复杂的图形中识别和构造出基 本图形及基本的图形关系,而“变换视角”正好能提高我们这种识别和构造的能力. 1.已知正方形ABCD中,E为对角线BD上一点,过E点作EF⊥BD交BC于F,连接DF,G为DF中点,连接EG,CG. (1)求证:EG=CG; (2)将图①中△BEF绕B点逆时针旋转45°,如图②所示,取DF中点G,连接EG,CG.问(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 说明理由; (3)将图①中△BEF绕B点旋转任意角度,如图③所示,再连接相应的线段,问(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通过观察你还能得出什么结论(均不要求证明).

考点:旋转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正方 形的性质。 专题:压轴题。 分析:(1)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证出CG=EG.(2)结论仍然成立,连接AG,过G点作MN⊥AD于M,与EF的延长线交于N点;再证明△DAG≌△DCG,得出AG=CG;再证出△DMG≌△FNG,得到MG=NG;再证明△AMG≌△ENG,得出AG=EG;最后证出CG=EG. (3)结论依然成立.还知道EG⊥CG. 解答:(1)证明:在Rt△FCD中, ∵G为DF的中点, ∴CG=FD, 同理,在Rt△DEF中, EG=FD, ∴CG=EG. (2)解:(1)中结论仍然成立,即EG=CG. 证法一:连接AG,过G点作MN⊥AD于M,与EF的延长线交于N点. 在△DAG与△DCG中, ∵AD=CD,∠ADG=∠CDG,DG=DG, ∴△DAG≌△DCG, ∴AG=CG; 在△DMG与△FNG中, ∵∠DGM=∠FGN,FG=DG,∠MDG=∠NFG, ∴△DMG≌△FNG,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