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7长城

17长城

17长城
17长城

1 7 长城

1.课文简说。

这篇课文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概括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长”,这是远看长城;第2自然段,具体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高大坚固”,这是近看长城;

第3自然段,由长城展开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第4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

2.词句解析。

①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这句话用词准确精当,承上启下,过渡自然。“站、踏、扶”这三个动词是说作者已经身临其境来到长城,“很自然地想起”是说作者被长城的雄伟气魄所震撼,民族自豪感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油然而生。

②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多少”表示无数,饱含作者无限的感慨;“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突出了长城之长,与开头“一万三千多里”相呼应;“才”在这里表示长城的建成是多么的不容易。整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无限赞叹之情。

(2)对词语的理解。

垛口:指城墙顶部外侧建筑的两米多高的齿形墙。

瞭望口:指齿形墙凹下去的部分。

射口:指齿形墙上用来射箭的洞。

下面是几位国际名人对长城的赞誉之词:

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以色列前总理拉宾)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

长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奇迹之一,确实令人鼓舞。人们在上面爬坡都感到吃力,可以想象当年建造长城时需要什么样的智慧和力量。(美国前总统里根)长城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了互相防御,都在形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据《左传》记载,公元前656年,“楚国方城以为城”,这是关于长城的最早记载。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后,为了防御北方匈奴的南侵,于公元前214年将秦、赵、燕三国的北边长城加以修缮,连贯起来。故址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北傍阴山,东至辽东,这就是俗称的“万里长城”,至今还有遗迹残存。此后汉、北魏、北齐、北周、隋各代都曾修筑过长城。明代为了防御异族的侵扰,前后修筑长城达18次。明长城东起河北山海关,西至甘肃嘉峪关,全长6700千米。课文中描写的这段长城就是明代修筑的。

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延庆县军都山上,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东连永宁,西接宣化,南达北京,北连延庆,因“路从此分”,四通八达,故有此名。

联合国与长城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的万里长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992年,联合国为教科文组织所推动的“世界遗产”运动发行了一套邮票,共6枚,图案是6个国家的名胜古迹,中国长城是其中之一。这套邮票在纽约、日内瓦、维也纳各发行两枚。长城票在纽约发行,1992年1月24日首发。

很多国家都向联合国赠送过代表本国的礼物。我国政府于1974年赠送给联合国的巨幅长城挂毯,现挂在联合国大厦安理会代表休息厅。

不到长城非好汉出自毛泽东1935年10月作的《清平乐〃六盘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这首词是毛主席率领红军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生动地表现了毛主席及其率领的红军胜利登上六盘山后远望云天的情景,抒发了彻底打败国民党反动派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坚强决心,以及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壮志豪情。现在,在八达岭长城脚下和858米好汉坡上立有名句“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碑刻。这句话已经成为表达决心、抒发英雄气概与壮志豪情的名言,流传甚广。

18 颐和园

1.课文简说。

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

一写长廊的景色: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然后抓住每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二写万寿山的景色: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的壮观景象,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景色;

三写昆明湖的景色: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

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呼应,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画舫”是指装饰华美、专供游人乘坐的船。这句话运用动态描写,反衬出昆明湖水的静。一个“滑”字,颇有情味,与前面一句“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相衬托,一静一动,更加突出了湖水的静。

(2)对词语的理解。

琉璃瓦:内层用较好的黏土,表面用琉璃烧制成的瓦,形状像半边粗竹筒,外部多是绿色或金黄色,鲜艳、发光,多用来铺宫殿或庙宇的屋顶。

横槛:本课指横嵌的长方形栏板。

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

19* 秦兵马俑

1.课文简说。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从两方面详尽介绍了秦兵马俑:一是用详实的数据说明了兵马俑宏大的规模;二是从身材体格、衣着披挂、动作神态等方面,准确、细腻地表现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神态各异、个性鲜明。文中既有说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使我们如临其境,而且深深地体会到字里行间洋溢着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1)对句子的理解。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宏大”是巨大、宏伟的意思。这句话在文中单独成段,既是对全文主要内容的概括,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该句前一段是说兵马俑规模宏大,该句后面的6个自然段详细描述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先是分别介绍了将军俑、武士俑、骑兵俑、陶马等,表现出“类型众多”;然后用“有的……有的……”句式,描述与想象相结合,表现出兵马俑各异的神态。文中讲到的每一个兵马俑都是那么的鲜活,那么的“个性鲜明”。

(2)对词语的理解。

南征北战:形容转战各地,经历了许多战斗。

所向披靡:“所向”,风吹到的地方;“披靡”,草木随风倒伏。在文中指秦军力量强大,征战所到之处,十分顺利,战绩辉煌。

久经沙场:“沙场”,战场。形容经历了许多战斗,作战经验丰富。

神态自若:神态安详、镇定,充满必胜的信心。

跃跃欲试:形容心里急切地想试一试,在文中是形容战马准备出征的样子。

殊死拼搏:打仗时拼着性命,竭尽全力。

绝无仅有:世界罕见,在全世界没有第二处。

乘:读shèng,古时称四匹马拉的车一辆为一乘。

有几个多音字要提醒学生读准:匀称(chèn),身着(zhuó)短甲,撒(sā)开四蹄。

4.引导学生体会兵马俑的“规模宏大”与“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是学习本课的重点。感悟“规模宏大”,可以从画面直观感受,也可以联系课文中的数据,用学生熟悉的事物作比较,如与学校的运动场进行比较;感悟“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可以把朗读课文和想象动作神态结合起来。

四、相关链接

秦兵马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秦始皇陵位于今西安市临潼区东约5千米处,它南依骊山,北临渭水,地势险峻,环境优美。陵园规模宏大,陪葬品众多,像一座丰富的地下文物宝库。1974年在其东侧发现兵马俑坑,轰动了中国,震惊

了世界,是20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1978年,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参观后说:“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秦俑,不算到中国。”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是建立在兵马俑坑原址上的遗址性博物馆,于1979年10月开馆。198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铜车马1980年12月,在秦始皇陵西侧20米处发掘了两乘大型彩绘铜车马,

已被定为国宝,经修复后于1983年10月对外展出。两乘车都是四马单辕,由大小3400个零部件组装而成。其中二号车(课文中的图片即为二号铜车马)车长3.17米,高1.06米,铜马高65~67厘米,身长1.2米,总重量1234千克。主体为青铜铸造,车马金银饰品1720件,金银器总重7千克。它的制作工艺精细,造型逼真,是我国出土文物中时代最早、驾具最全、级别最高、制作最精的青铜器珍品,也是目前世界考古发现的最大青铜器。至今,铜车马上的各种链条仍转动灵活,门窗开闭自如,牵动辕衡,仍能载舆行驶。

语文园地五

2.相关链接。

2002年,中国长城学会专门组织了一次长城沿线的抽样调查,行程9 000多公里,调查了近百个地段,发现目前长城保护存在严重问题。早在1984、1985年的时候,中国长城学会就曾组织过长城全线的徒步考察,发现长城只剩下三分之一的地段还存在可以辨认的城墙;三分之一的墙体已经由于各种原因坍塌或毁坏,剩下由大量夯土和石块组成的城墙遗址;另外三分之一则已经完全消失。而这次考察发现,许多在1984、1985年时是城墙的地段现在变成了遗址,而原来是遗址的地段,现在已经完全消失了。如,1984年考察时,张家口万全县狼窝沟原

有一段1000多米的长城遗址,虽然墙体已经不存在了,但大量石块堆积在那里,仍蔚为壮观。现在不但石料被盗走,而且被掘地三尺,连地基都被挖走了,令人十分痛心。而在我国的西北地区,长城沿线的许多地方由于环境恶化,土地沙漠化严重,当地农民找不到可以用来盖房、垒猪圈的黄土,竟然把长城的夯土挪为己用,这样的情况在长城沿线时有发生。

现在虽然已经不再有像20世纪50~70年代那样对长城的大规模破坏,但一种更为可怕的、更难以管理的“蚕食性破坏”每天都在侵蚀着长城的躯体。在这次9000多公里行程的“中国长城万里行”活动中,专家们发现,除了盗用石料、

土料的破坏行为外,过度旅游开发也为长城带来了诸多不应有的磨难。

随着旅游的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游览未开发过的长城,而这种旅游又都处在无管理的状态,对长城的保护十分不利。如北京附近的黄花城长城和箭扣长城,本来就已经残旧的城墙还要承受每年至少数万的游人。由于缺乏相关的旅游管理工作,现在不但城墙毁坏严重,而且遍地垃圾,对自然环境也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另外,长城沿线许多地区搞旅游开发,当地政府加大了修缮长城的力度,这虽然是好事,但许多原本有很高文物价值的老城墙被修缮之后失去了原有的价值,这其实也是对长城的一种破坏。

2003年,总部设在美国纽约的世界古遗址基金会公布了全球100处最濒危遗址名单,中国的万里长城因自然破坏、游客过多、破损严重等原因入选其中。北京等地现已制定了有关保护长城的法规,目前,国家文物局正协作有关方面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长城保护管理条例》。

我的发现

这次“我的发现”,发现一种表达的方法:描写事物时,用大家熟知的事物作比照,就会使事物变得十分具体、形象,使读者很容易想象出所描写事物的特征。日积月累

这次“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累的是几个风景名胜区的有名对联。

2.相关链接。

一径竹阴云满地,半帘花影月笼纱。这是颐和园月波楼的一副对联,上联写的是白天幽径竹阴,下联说的是夜晚月下花影,大意是:小路两边幽竹茂盛,竹丛的影子投下来,路上像是铺满了或浓或淡的云。入夜后,帘纱半卷,月光如泻,四周好像罩上一层薄纱,各种花木的影子印在窗帘上,深深浅浅的,很是好看。树红树碧高低影,烟淡烟浓远近秋。这是青城山真武殿的一副对联,出自唐代诗人杜光庭的《题福唐观二首》。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这是济南大明湖有名的对联,将济南的风光特征概括得恰到好处,来自清朝刘凤诰咏大明湖的诗句。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这是苏州沧浪亭的一副对联,是一副集句联,上联出自欧阳修的诗句,下联出自苏舜钦的诗句。这副对联诗意相谐,对仗工整,如出一人,巧妙地把欧阳修和苏舜钦两位历史名人的友谊永远留在沧浪亭中,令人遐思,促人回味。

宽带网

“宽带网”安排学生课外搜集与中国的“世界遗产”有关的图片、诗词、楹联或故事、传说,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世界遗产”的魅力,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并与同学分享信息的习惯。

《长城》教学设计(完美版)

《长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屯兵、堡垒、打仗、呼应、 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 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高大坚固,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1、同学们,据一位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介绍说,他在月球上用肉眼看地球,只能看到一个建 筑物,你们猜猜会是什么?(长城)是的,大家说对了,这就是中国的长城。长城雄伟的姿态和壮丽的景观,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游客慕名而来。1987年12月长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我们身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作为一个中国人,你必须认识长城,了解长城,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深入了解长城。(板书:长城)(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生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 2、检查阅读情况,出示本文生字词,指名学生认读。 盘旋嘉峪关城砖相隔 屯兵堡垒打仗扶着 智慧凝结垛子陡峭 蜿蜒盘旋崇山峻岭气魄雄伟 字音难点:嘉jiā峪yù屯tún 垛duǒ蜿蜒wān yán 旋:多音字 字形难点:嘉崇隔(要不要示范?) 字义难点: 崇山峻岭:指高而险的山岭 蜿蜒盘旋:指弯弯曲曲地延伸 屯兵:聚集的军队 堡垒:用于防守的坚固建筑物 3、全班齐读生字词 三、课文学习 1、长城是举世闻名的建筑,古今中外许多名人见到长城啊,也纷纷发出了赞叹。(出示对 长城的赞誉之词指名读)课文中哪句话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 出示: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板书:伟大奇迹) 预设:如果学生说得准确就直接问有多少同学找的是这句话学生举手反馈,如果说的不准确,教师引导。 2、为什么说长城是伟大的奇迹呢?请同学们去去读一读1-3自然段,思考一下这三段分别

17《长城》

18《颐和园》 一.读句子,完成练习。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1)作者用()和()来比喻昆明湖的静和绿。 (2))从()可以看出游船、画舫行驶得很慢,这样写更能衬托出昆明湖()的特点。 二.按要求填空。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2)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几乎()耸立()观赏()隐隐约约()神清气爽() (3)根据意思写词语。 一眼望不到头。()形容建筑的颜色鲜明华丽,光彩夺目。() 三.理一理作者的游览顺序: 进了大门→()→()→()→()。 四.照样子,填一填,记一记。 (闪)(闪)发光(斤)(斤)计较(高)(高)在上 ()()大方()()是道()()起舞 ()()不乐()()有条()()不入 五、找朋友。(把加粗词的近义词写在句子后面的括号里) 1、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 2、妈妈希望有机会去细细游览观赏颐和园。() 3、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六、按课文内容填空。 1、微风从昆明湖上吹来,使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黄色的琉璃瓦___________。 七、阅读。 (一)北京的颐和园是座美丽的大公园。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大殿,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分成二百七十三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江堰市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能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微风从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1、词语充值卡。(填写量词) 一()公园一()长廊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缩句: 3、你觉得颐和园的长廊美吗?它美在哪里? (二)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 (1)这段话中有比喻句,用横线标出来。 (2)请写出文中几个表示颜色的词语。 (3)文中“慢慢地滑过”中的“滑”字用得真好,你能换上几个意思相近的词吗? (4)比一比,哪个词更好?为什么?

17(4)17、长城

17、长城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字。正确读写蜿蜒、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呼应、肩膀、凝结、奇迹、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重点: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雄伟的气势。难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搜集长城资料 课件 教学课时: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展示资料,导入课题 1、导入:同学们,提起长城大家一定不陌生吧。你去过长城吗?你对长城有哪些了解呢? (学生依据搜集的资料或见解感受,自由交流。) 2、引题:长城不仅是中华民族灵魂的象征,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让我 们通过这篇文章,一同来感受这伟大的长城。(齐读课题) 3、提出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遇到不懂的字词,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

等方法加以理解。 (2)学习本课的8个生字,会写13 个生字。正确读写“蜿蜒、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呼应、肩膀、凝结、奇迹、气魄雄伟”等词语。(3)要求学生结合文中的背景图或插图再读课文,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从激发学生当解说员入手,引发学生与课文形成真情互动。【资料交流,了解长城】二、感知课文,识写生字(1)结合文中的背景或插图再读课文,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再抓住课文景奇文美情浓的特点,从激发学生当解说员入手,学生与课文形成真情互动。 (2)引入识字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可以是字词、朗读、心得等)仔细观察才能写出好文章。】 三、展示学习成果(给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时间。)要求: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2、别人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 (1)我会读生字。(小组成员轮流读,相互纠正。) (2)我会正确读写“蜿蜒、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呼应、肩膀、凝结、奇迹、气魄雄伟”等词语。(有的读,有的到小黑板上书写展示)(3)我会流利地朗读课文。(单独读、合作读、分自然段读) 长城建造的那个年代,一时间学生思绪万千…… 【设计意图:掌握了字词,激发了学生要学习课文的主动性,为下面环节的开展扫清了障碍。】

17长城

第五单元 本组教材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长城》《颐和园》、略读课文《秦兵马俑》。《长城》一课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也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颐和园》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秦兵马俑》详尽介绍了秦兵马俑。3篇课文都配有精美的实景或实物图片,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是引领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一扇扇窗口。 1.认识本组生字23个,会写24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长廊、柱子、神清气爽”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指导看图,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根据事物的特点选取不同观察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4.图文对照,展开想象,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5.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方法。 6.以“保护文物”为题,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文物保护意

识。 7.学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提高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图文结合,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抓住总起句、重点句,利用词语推敲等方法,读懂句子、品味语言、领悟写法、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留心文章表达的方法。 17长城 本组课文将带领学生观赏我国三处被列为世界遗产名录的自然文化景观。长城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无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课文不仅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气势雄伟,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抒发了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文中配有两幅插图,由远及近地观察长城,并由此产生联想。 1、知识目标:图文结合,学习由远及近的观察及表达方法。 2、能力目标:学会搜集,整理,利用信息,通过图片,文字等

17长城

17长城(2) 基础积累不夯实基础,难建成高楼。 一、拼音小关卡。 1.长城woi y oi ( )p cn xu cn ( )在ch eng sh cn ()峻岭之间,像一条长龙。 2.城墙顶上,每g e()三百多米就有座方形的城台,是t d b ing ()的b co l e i () 二、词语游艺厅。 1.辨字组词。 砖()陡()魄() 转()徒()魂() 2.补充短语。 ()的工程()的山岭 ()的长城()的奇迹 3写出下列词语反义 词。 坚固一一()咼大()三、课文回眸室。伟大――() 1.万里长城像,在崇山峻岭之间。她高大,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________ ,她是由________ 建造的,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 2. 用你的语言赞美一下古代的劳动人民。 理解感悟重点难点,一网打尽。 四、精彩赏析阁。 _____ 在长城上,________ 脚下的方砖,________ 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1. 按原文填空。 2 ?文中所填词语都是表示 _________ 的词语,说明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用心读画线部分的句子,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突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才” 表示长城的建成是多么____________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

17 长城

17 长城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生字,理解新词,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内涵; 3、知道长城,了解长城的结构。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看图,,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及概括能力; 2、通过感知长城的雄伟高大、坚固,提高学生分析课文和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建造方面取得的成就,进一步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2、通过感知长城的雄伟高大、坚固,了解长城的结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求是精神,培养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雄伟的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师:课件。 生:让学生收集关于长城的各种图片和传说故事。 一、激趣导入,整体感知 1、板题: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长城》一课。 2、欣赏图片:学习课文前,我们先来欣赏长城的景观。(PPT) 3、谈感受:欣赏了图片,你有什么感想呢? 4、激趣:长城——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儿女的骄傲。你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评价一下长城吗?(学生说) 二、精读课文,加深认识 (一)齐读句子 1、读(PPT: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2、质疑:从哪儿可以看出长城的气魄雄伟呢? (二)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自由读1.2自然段,思考问题:从哪儿可以看出长城的气魄雄伟呢? 2、交流汇报: (1)长——(PPT)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长城)比作(长龙)。(PPT图)理解“蜿蜒盘旋”:随山势而走向——一万三千里:这里运用了(数字说明),山海关在河北省,是长城的起点,嘉峪关在甘肃省,是长城的终点。(PPT)长城经过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北京、河北等省市,全长一万三千多里。 (2)(PPT第一自然段)齐读:你能读出这样磅礴的气势吗? (3)过渡:远看长城如长龙,那么,近看长城,又有什么特点呢? (4)高大坚固——建筑材料:巨大的条石、城砖筑成——宽:五、六匹马可以并行——高大:两米多高的垛子——坚固:城台(屯兵和传递信息)、垛子、瞭望口、射口 3、小结:学习了1.2自然段,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自由发言)

(完整版)长城鲍昌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长城鲍昌 因为深秋的季节已至,下山的时候已晚,我看见落日熔金,照得你如火嫣红。在猎猎西风扑剌下,砖缝间的野草开始黄枯,基石下的酸枣变了颜色。这时,听不见秋虫之低吟,却在仰天一瞥时,看到了黄云间的归鸿。 那是沿循昭君出塞的老路吗?那是飞向苏武牧羊的北海吗?在伫立的凝思中,我想象那飞鸿乃是悠悠岁月的见证。曾几何时,黑云掩没了月色,雨雪纷纷地袭来,胡马长嘶,觱篥(音bili,汉代从西域传入的一种管乐器)哀鸣,狼烟在山头升起,矢刃在石间摧折;当将军战死、燕姬自刎、旌旗横倒、死尸相撑,战场上的一切声音沉寂之后,只有红了眼睛的野犬在吞噬谁家的“春闺梦里人”了。 所以我说,你是一卷凄婉的历史,长城! 于是,在人们的一种执拗的幻想里,你被建造出来。那是自我保护、自我心理平衡的幻想。墙高六七米,墙厚四五米,随山就坡,险峻万状,自渤海之滨,夐绝荒漠,蜿蜒竟达六千七百公里。戍楼高耸,斥堠(注:斥堠(hou,四声):瞭望敌情的土堡)连绵。你用一座座雄关,卡住咽喉古道,构成北门锁钥。这使得互市的商旅,为之蹙眉;却又使历代的皇帝心中安泰,他们自以为统治下的“中央之国”固若金汤,无求于人,万寿无疆。 所以我说,你又是民族封闭的象征,长城! 但幻想毕竟是幻想,封闭终不能封闭。几多和番公主的幽魂,带着环佩的响声在月夜中归来了。几多寒霜冻硬的弓弦,射出了断喉的利箭。蓟门被踏平,燕台被摧垮,呼啸着风声的宝剑,掀翻了太液秋波。由是人们发现:边墙不再是屏障,紫塞(注:指长城)不再是嵚奇。它变得可笑,仿佛受尽了时间与空间的嘲弄。在风沙剥蚀下,它过早地衰老了。 所以我说,你是一个文化愚钝的标志,长城! 正因为如此吧,现在你敞开胸襟了。你毫不羞怯地迎来了四面八方的亿万游人。他们之中有总统,有商人,有教师,有学生,有开心的演员与体育明星。照相机咔嚓咔嚓响着,但响声又被哗哗的笑声淹没。我不知道他们各自的目的,但是他们来了,来了。他们的来,使你显得十分开放,而又充满自信。我看到一位风姿潇洒的外宾,踏上烽火

17长城(1)

17 ?长城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2?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一-过程与方法 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观察顺序和写作思路。 【教法与学法】 情境教学法,阅读想象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正确流利读课文。 2?了解长城的历史。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新词,正确流利读课文。 2?了解长城的历史。 【教学难点】 了解长城的历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读一一初识长城 1 ?揭题:据有幸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介绍,在月球上用肉眼看地球,能看见的建筑物只有一座,那就是我国的长城。长城以其雄姿和壮美,深深地吸引着中外游客,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今天我们就和作者一起去游览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多媒体演示,激发阅读兴趣。板书课题《长城》,指导学生自豪与深情地读课题。) 2、你想更深入的了解长城吗?(引读课文) 3、交流阅读感受:长城留给你什么印象? (结合课前的预习,学生反馈) 、介绍长城以及秦始皇: (课件出示)

1、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两千一百多年前,秦 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抵御外来侵略,下令修筑长城。现在我们看到的长城东起 山海关,西至嘉峪关,蜿蜒一万两千余里。 2、 看照片,认识秦始皇。 三、 课件出示长城的示意图,了解长城途经哪些省份。 四、 出示生字词,认读: 崇山峻岭 蜿蜒盘旋 伟 智慧 五?互助读文,读准确流 利。 指名轮读课文,指导读准。 六、作业 1、 查阅长城的有关资料, 2、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结合文本关键语段品味长城。激发想象。 2 ?情境教学,引导感受长城是伟大的奇迹。 【教学重难点】 1 ?结合文本关键语段品味长城。激发想象。 2 ?情境教学,引导感受长城是伟大的奇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 长城以其雄姿和壮美,深深地吸引着中外游客,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 夏儿女的骄傲,今天我们继续和作者一起去游览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1、(情境体验激发兴趣:多媒体演示,观看游览长城的视频。) 2 、交流阅读感受:长城留给你什么印象? 作者是怎样赞美长城的?课件出示: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3 、你想更深入的了解长城吗?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 迹? 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学,在书上做上批注。 二、组织交流,讨论,重点赏析深入读一一品味长城 1 、学生自读自悟,深入阅读课文,体味文中的哪些词句给你了很深的感悟。 2 、交流阅读感受,品味、感悟、体会,并指导朗读。 (1):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引导学生抓住“长龙”、“崇山峻岭”、“蜿蜒盘旋”,感受长城的雄伟,运用 比喻的方法写出了长城的气魄。 堡垒 凝结 气魄雄 垛子 屯兵 初步解决简单问题。 写一篇长城的导游词。

17长城

17 长城 一、回顾课文内容,整体感知长城 1、回顾旧知,为学习新知做铺垫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7 课——《长城》。举起你的右手,与老师一起认真地板书课题“长城”——齐读课题——师:长城。顾名思义,它最大的特点是——长!上节课我们曾交流过:当宇航员从太空俯瞰地球时,看到的两大建筑,一是古埃及的金字塔,二就是我们中国的万里长城。那么,当我们再读课题时,心中是一种怎么样的感觉呢?好,让我们再读课题,老师相信大家会读出不一样的味道——齐读——师:心中的自豪感是油然而生啊! 2、走进文本,提炼中心句那,现在,哪位同学能快速地浏览课文,准确地找出文中概括长城在世界历史上地位的那句话? 二、品析课文,用心感悟长城 1、引导学生根据中心句提问题。孩子们,有句俗话叫“边学边问,才有学问”不知道大家读过这句话之后有没有一丝疑惑闪过心头?引导提问:为什么称长城为伟大的奇迹? 2、指导读一自然段师:是啊,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中去感受长城这一伟大的奇迹。先来看第一自然段好吗? 生 师:我们通过昨天的初步学习,知道这一自然段主要写长城的 哪一个特点?生:长(板书) 师:那请你再次认真地默读课文,找找文中的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了

长城的这一特点,并勾画出来。 A 师:好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间蜿蜒盘旋,那什么是“崇山峻岭”呢?(板书) 生: 师:崇:高。峻:险峻。合起来就是高大的山,险峻的岭学会这种字意相加解词意的方法了吗?瞧,这就是那——崇山峻岭——读。师:长城在这崇山峻岭间穿梭,遇高峰则直冲云霄,遇低谷则俯冲向下,就这样随着山势起伏向前,开成了——蜿蜒盘旋的样子。远远望去,真像作者所说,如——一条长龙。作者的比喻用得多恰当啊。我们写作文时也可以试着用这样的方法。那这蜿蜒盘旋的长城究竟有多长呢? 生: 师:有一位青年真的试着走了走,他走完全程竟用了508 天,这长城实在是太长了,因此,作者在文章最后感叹道“……” 生接 B 那么,是不是就因为这一个原因,所以长城就被称为是世 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了呢? 生:不是 师:好,那我们接着往下看,老师和你们一起放开声音读一 读第二自然段,边读我们边一起回忆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长 城的什么特点,好吗? 生:好 师生齐读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