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一年级上册数学备课教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备课教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备课教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备课教案

课题数一数课时共1课时

课型设计者单元名称第一单元准备课

教学目标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准备第2~5页彩图课件,10以内的数字卡片。

学习兴趣点通过数数活动,交流学习数数方法;交流学习观察图片的方法;

用语言表达观察的结果。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我的思考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自主探索,维持兴趣。1.谈话:小朋友们都爱玩,你们最

想到哪儿去玩呢?(指名回答)

2.这节课老师要带我们班的小朋

友到美丽校园去。

(课件出示美丽校园情境图)

1.初步感知。

提问:在美丽校园里,你们看见

了什么?

2.数数交流。

提问:美丽校园里有好多东西,

你们能数出它们各有多少个吗?

选几名学生做小老师,带领其余

小朋友按顺序数数。

3.总结方法。

展开讨论:怎样数数才能又对又

1.学生交流

2.学生观察主题图

1.分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

学生描述:在灿烂的阳光下,

绿树成荫,鲜花怒放。鸟儿欢

快地歌唱,小朋友们玩得多开

心呀!他们有的在踢足球,有

的在跳绳,有的在看书,有的

在玩单杠。

2.学生先自己数一数,再数给

同桌听。

3.“小老师”带领其余小朋友

按顺序数数。

4.生分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

三、寓教于乐,兴趣体验快?

师小结并强调一个一个按顺序

数。

(往右,从上往下等)

4.抢答练习。

①提问:1面——(学生接:1面

红旗〉;2付——(学生接:2付单

杠)……

(课件演示,从主题场景图中逐个

抽取10幅片段图)

5.用点子图表示数。

①我们可以用一些最简单

的符号表示物体个数,你们想用

什么符号来表示?

我们就用点子图表示好吗? 1

面红旗用1个点子表示〔演示出

1个点子〉。

②怎样表示凳子的条数?为

什么这样表示?怎样表示单杠,

小鸟的数量?你还有什么想法?

(指名回答)

③探索:什么物体的数量用

7个点子表示?

8个点子表示的是什么物体

的数量?怎样表示花盆的个数?

10个点子表示的是什么物体

的数量?

过渡:小朋友!美丽的校园就是

我们的乐园,让我们一起找找教

室里藏着哪些数娃娃吧!

1.找找数娃娃。

美丽的校园里藏着许多数娃

娃,你们愿意去找它们吗?找到

后与好朋友(包括老师)交流。

5.学生看图接着老师说。

6.学生自己看图说图意。如:

3条石凳……

7.学生交流后观察课件演示

8.学生畅所欲言

1.与老师、同学找到的数

四、课堂演练2.说说数娃娃。

3.练练用点子表示数。

1.练习一 1、2题

教师读题,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畅所欲言地谈自己从

课本或教室里找到的物体及

其个数。

3.学生尝试用点子表示刚才

所说的物体的个数。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反馈

板书设计:

数一数

1,2,3,4,5,6,7,8,9,10教学反思:

课题比多少课时共1课时

课型设计者单元名称第一单元准备课

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同样多”、“多些”、“少些”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渗透“对应”思想。

3.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的良好品质。

教学准备圆形、三角形、正方形若干;

学生准备5个圆形、5个三角形、5个正方形。

学习

兴趣点

动手摆一摆、比一比、说一说等各种活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我的思考

一、复习

导入二、学习展开1.复习:从1数到10

2.导入:昨天我们学习了数一

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多少。

(板书:比多少)

1.感知同样多

①看图说话:教师贴出4个圆纸

片,学生数一数有几个,再贴出

4个三角形纸片,学生数一数有

几个。看着这图,你能说一句话

吗?那你是怎么知道它们同

样多的呢?

一个圆纸片对着一个三角形

纸片,所以我们就说,圆纸片和

三角形纸片同样多。

②手比一比:请伸出你的双手,

我们用一个指头对着一个指头的

方法来比较一下两只手上的手指

头是否同样多”

动动手:教师在黑板上贴3个

○(学生跟着在台下摆),要求对

着○摆□,□要和○同样多。

1.学生集体从1数到10

2.齐读课题

1.数一数圆片和三角形纸片

的个数。

2.看图比一比圆片和三角形

纸片的数量,用一句话说一

说。

3.齐说圆形和三角形数量“同

样多”。

4.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手指。

先和老师一起做,再同桌互相

做。

5.按要求摆图形,并比一比,

再交流摆的方法。

三、练习

巩固

提升指名一人在黑板上摆,其余同学

在下面摆,摆完后说说摆的方法。

④同桌左边的同学摆任意个□,

右边的同学摆△,使得□和△同

样多。说说摆的方法。

⑤找一找:在p6、p7的图中找出

同样多的东西。

2.感知多些、少些:

①教师贴出4个三角形,学生说

是几个,再贴出3个正方形,学

生说有几个。问:三角形和正方

形同样多吗?你怎么看出来的?

(教师伺机连线)教师引导学

生:三角形有剩余,正方形没有

剩余,我们就说正方形少些,三

角形多些,也就是说三角形比正

方形多。(板书:多些、少些)

②教师在黑板上贴2个○和3个

△。提问:怎样比较○和△谁多

谁少?指名说。

找一找:在p6、p7的图中找出

什么东西比什么东西多或少的。

3.学生动手操作:

①第一行摆3个○,在○下

面摆△,△要比○多1个。

②第一行摆4个□,在□下

面摆△,△要比□少2个。

③要使下图中第一排比第二

排多2个圆,应该怎么办?(指名)

1.练习一 1-4题

2.找一找我们教室里有什么东西

6.同桌互相摆。

7.找书本第6、7两页主题图

中一样多的东西。

1.数一数、比一比三角形和正

方形的个数。

2.齐说、指名说、同桌互说三

角形比正方形多;正方形比三

角形少。

3.同桌同学商量比较的方法

和结果。

4.找一找、比一比、说一说书

本中物品的多少。

5.按要求摆一摆。

6.想一想,说一说,摆一摆。

1.独立完成,集体校对。

2.找一找、比一比教室里物品

数量的多少。

四、课堂小结是同样多的,什么东西是多些,什么东西是少些的?

板书设计:

比多少

(张贴比较的图片)

和同样多比多

比少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课题上、下、前、后课时第1课时

课型设计者单元名称第二单元

位置

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了解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彩笔、纸

学习

兴趣点

在各种活动中理解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我的思考

一、创设情境,感知位置

二、探究

新知1.谈话导入。

现在交通便捷,而且有序,大家

都很遵守交通规则,想不想去看

一看呢?请看画面。

(画面一:汽车通过十字路口,行

人在等待;画面二:汽车停止前

进,行人通过斑马线)

2.揭示课题。

这么有序的交通蕴藏着丰富的数

学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先来

学习“上下前后”(板书课题)

1.教学“上、下”的位置关系。

①观察画面,认知“上、下”

的位置关系。

师:这么有序的交通,你知

道是什么在指挥吗? (红绿灯)

师:对,是红绿灯,它们的

作用可真大。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

1.学生仔细观察画面。

2.齐读板书。

1.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

里的红、黄、绿灯是怎么摆的呢?与同桌小朋友轻声说一说。

联系实际提问:刚才,同学们把3盏灯的上、下位置关系说得很清楚, (板书:上下)

②再看看,在我们的教室有这样的上、下位置关系吗?我们的身体上呢?

摆一摆游戏。

把数学书放存课桌的上面,把文具盒放在数学书的上面,然后把你的双手压在文具盒上面。说一说,数学书上面是什么?你的双手下面是什么?

2.教学“前、后”的位置关系。

①认知“前、后”的位置关系。

下面,请小朋友继续看画面,绿灯亮了,汽车继续前行,这时,画面上有几辆车,你能不能用“前、后”来说说它们又是什么位置关系呢?

学生交流。 (教师适时板书:前、后)

师:你喜欢哪辆车,就用“前、后”说说它的位置。

②练习。

a.出示十二生肖图,让学生说说谁排在最前面,谁排在最后面,谁排在谁的前面,谁排在谁的后面。

b.教室里的座位也有前、后这样的位置关系,看看你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也可以说,你在这个同学的在另一个2.跟同桌轻声说一说红绿灯是怎么摆的。

3.说教室里的和身体上的上下位置关系。

4.按要求摆一摆。

1.观察主题图,说一说图中有几辆车,分别是什么车。

2.试着用“前、后”来说说它们的位置关系。

3.看图用上“前、后”位置关系说一说。

4.用“前、后”说自己的位置关系。

三、运用知识.巩固练习

四、质疑总结同学的 (被念到的同学请

站起来)。还可以问:从前往后数,

他的前面有几个人?后面呢?

1.听口令拍手游戏。

师生一起玩“做一做”的游戏。

然后同桌两人出座位玩边说方向

位置边拍手的游戏。

2.“说反话”游戏。

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师

指着板书) “上”“下”“前”

“后”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碰到,

你能向老师这样举例子说明吗?

学会了“上、下、前、后”的位

置知识,我们就要懂得在生活中

将它们进行应用。请小朋友回家

后结情境给父母说一说生活巾的

“上、下、前、后”。

1.听老师口令玩拍手游戏。

2.听老师口令玩说反话游戏。

1.学生畅所欲言。

板书设计:

上下前后

(图片)

()在上面()在下面

()在前面()在后面

()在()的()面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课题1-5的认识课时

课型设计者单元名称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教学目标1.会数数量是5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2.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初步建立数感。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的能力。

教学准备1-5的数字卡片,点子图,5个小圆片,5根小棒。

学习

兴趣点

1~5的基数含义和写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我的思考

一、创设情

境,激

情引

趣。

二、认识数的基数含义,认、读数。1.谈话导入

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更是一个收获的季

节。你们看!王奶奶家的院子里热闹极了。

(出示第14、15页的主题图)

2.王奶奶家的院子里都有些什么呢?快

来数一数它们的数量。

1.引导学生有序观察

提问:你能说说它们分别是多少吗?

同学们一会儿说5个南瓜、一会儿说1

只小狗、一会儿又说到3只小鸡……大家

这么说,你有什么感受呀?你觉得按照什

么样的顺序说,能让别人听清楚、看明

白?快和小伙伴交流一下。(看图也是有

方法的,只有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才能

不重复不遗漏)

2.认识1

1只狗、1个老奶奶(主题图下面显示

出1个老奶奶、)1只小狗)……数量是

几?用几来表示?

像1个老奶奶、1只小狗这样数量是

1的物体,都可以用数“1”来表示。(同

1.仔细观察主题图。

2.和同桌说一说自

己看到了什么,数量

是多少。

1.随意汇报观察到

的物体及数量。

2.讨论按什么顺序

说,能让别人听清

楚、看明白,又不重

复不遗漏。

3.齐答

三、巩固数的基数含义

四、理解1~5的顺序

五、借助点子图加深对数序的理解时在老奶奶、小狗图下面贴上数字“1”)

3.认识2

继续看,你还看到了什么?2只鹅、2

个盘子(主题图下面显示出2只鹅、2个

盘子),数量是几?用几来表示?

2只鹅、2个盘子就可以用数字“2”

来表示。(并在鹅和盘子下面贴上数字

“2”)

4.认识3、4、5

仔细观察,图中还有什么?(3、4、5教

学方法同上。)

过渡:大家能在这幅图中发现这么多的

数,真了不起!刚才我们认识了1~5这几

个数,现在我要考验一下同学们的动手能

力。

1.谁能举出数量是1的小棒?你拿了几

根?

2.请你摆出数量是2、3、4、5的小棒。

实物投影上展示、交流:他摆的是什么图

形?用了几根小棒?

1.教师用计数器拨1个珠子,提问:拨了

几颗珠子?用数字几表示?(再拨1颗)

你看见了什么?现在是几颗?用数字几

来表示?2是怎么得到的?

2.请每个人拨号2颗珠子。提问:要想得

到3怎么办?用你手中的计数器试试看。

4呢?5呢?

3.同桌合作,在计数器上从1数到5,再

从5数到1.(一人拨一人数,然后交换。)

1.这儿有一些点子图,你能给这些点子图

排排队吗?(请一个学生到黑板上排)

2.谁能读读这些数?倒着读一读.

3.1的后面是几?5的前面是几?3的前

4.集体回答

5.按要求拿小棒、摆

小棒。

6.投影交流展示的

同学摆了什么图形,

用了几根小棒。

1.集体回答拨了几

颗珠子,可以用数字

几表示。

2.独立思考2是怎么

得到的,举手回答。

3.同桌合作拨数珠

子。

1.一名学生上台排

顺序,其他当小老师

判断对错。

2.个别读,齐读。

3.集体回答

六、教学1~5的写法

七、课堂

练习

八、全课

总结面一个数是几?3的后面一个数是几?

过渡:现在我们对1~5这些数都比较熟悉

了。下面我们一起看看怎么写这些数。

1.大家一起观察书上的“1”是怎么写的?

从哪儿起笔?哪儿收笔?你是怎么看出

来的?它怎么表示的?

2.(教师在田字格里写,学生书空写。)

3.看看“1”像什么呀?“!”除了可以表

示1个老奶奶、1只小狗之外,在生活中

还可以表示什么?

4.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看来,只要数

量是1的物体,我们都可以用1来表示。

5.教学2、3、4、5的写法同上。

6.让学生动手描、写数学书上第16页练

习格里的数字。

完成数学书第16页“做一做”的第1题、

第2题。

说一说这一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1.观察“1”的写法,

说说自己是怎么看

出来在哪里起笔,哪

里收笔的。

2.书空“1”

3.联系生活,说说

“1”还可以表示什

么?

4.描、写1—5。

5.完成练习,集体校

对。

6.说收获。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

课题认识立体图形课时

课型设计者单元名称第四单元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各种立体图形的实物,课件

学习

兴趣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我的思考

一、谈话引入

二、操作感知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1.认一认

出示主题图中的物体,让学生认一认这些是什

么物体,它们的形状相同吗?

2.谈话导入

我们生活中有许多不同形状的物体,今天这

节课,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图形。

(一)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

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问:你们是怎么分的?为

什么这样分?

3)揭示概念。教师拿出位置、大小、颜

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

圆柱、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

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出示“鞋盒”,

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

长方体图形。用同样方法出示“魔方”、“茶叶

桶”、“足球”等实物图,抽象出正方体、圆柱、

球的图形。

2.记忆想象。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

1.认物体

2.齐读认识图形

1.分组活动,把相

同形状的物体放在

一起

2.小组派代表汇报

分的结果,为什么

这样分。

3.齐读:长方体、

正方体、圆柱、球。

1.摸一摸各种物体

的实物,在组内说

说自己的感受。

2.每组派代表交流

汇报

1.仔细观察,抽象

出各种物体后说出

他们的名称。

1.根据贴在黑板上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五、小结。

六、游戏

七、课堂作业:体、圆柱、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出示

相应的实物。

2)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四种图形的样

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

3)让学生闭上眼睛按教师的要求摸出四

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4) 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摸教师给出

的一种实物,由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5) 出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

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让学生辨认。

3.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

长方体圆柱、球的实物。

1.做“做一做”l

1) 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

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滚动。

2) 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搭一搭。通过搭,使学生明确:球没有平平的

面,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

平平的面,搭在一起比较稳固。

2. 游戏:“看谁摸得准”。

1) 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看谁摸

得准(做一做2)。

2) 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其他同学

按指定要求摸,

3) 数图形。(练习五2)问:这只小动物是

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各用了几个?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

获?

先让学生想想,用不同形状的实物能搭出什么

来?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搭一搭。

完成练习八第2题。

的图形说名称,老

师板书。

2.闭上眼睛想各四

种图形的样子。

3.闭上眼睛按要求

摸出四种不同形状

的实物。

4.指名玩摸一摸猜

一猜的游戏。

5.辨认立体图形

1.举例生活中见过

的四种立体图形的

实物。

1.拿出长方体和圆

柱,玩一玩,说感

受。

2.拿出四种立体图

形搭一搭,说感受。

1.小组合作玩摸一

摸的游戏

2.师生合作玩摸一

摸游戏

3.独立完成,组内

交流,集体反馈。

1.说自己的收获

板书设计:认识物体和图形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

课题6、7的认识课时

课型设计者单元名称

第五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教学目标1.使学生正确熟练地数出数量是6、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6、7,掌握6、7以内数的顺序、大小及组成。

2.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口头表达及迁移类推能力。

3.结合主题图、插图对学生进行爱劳动、关心集体的思想教育。

教学准备计数器、数字卡片、小棒、教学挂图

学习

兴趣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我的思考

一、复习:

三、学习展开1.按顺序数数

2.填数: 0 1 () 3 () 5

3.揭题。

说说生活中的数:“我今年7岁了,我

家有3口人”等,“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

些数中的6和7”

(教师板题:6、7的认识)

1.认识6、7:

(1)看挂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他们都在干什么?我们要向他们学习什

么?

(2)图上画了几个学生?(板书:6)

(3)请小老师教写6,写6要注意

什么?大家一起书空6。

(4)说说图上还有什么可以用数字

“6”表示的?

(5)教室里有几个人?(7个人)

他们都在做什么?教师适当进行热爱劳

动的思想教育。

(6)图上还有什么可以用“7”表示

1.从小到大,从大到

小数5以内的数。

2.指名填数。

3.随意说生活中的数

4.齐读课题

1.看挂图,思考并回

答问题

2.指名当小老师教写

6,大家一起书空6.

3.说说写6要注意什

么。

4.说图中还有什么可

以用数字“6”表示。

5.看图思考并回答相

关问题。

6.说图中还有什么可

三、6、7的书写

四、巩固提升的?教写7,书空7。

(7)生活中有哪些物体可以用6、7

表示的?

(8)动手摆小棒,用6根摆自己喜

欢的图形,加一根是几?你用7根小棒又

能摆出什么?比一比谁摆的图形多。

2.教学8、7的顺序:

(1)看计数器,一个一个拨,学生

说是几,拨到5再拨一颗珠子表示几?再

拨一呢?

看计数器,6和7比,你发现了什么?

(2)看尺子上的数,说说你发现了

什么?

(3)摆数字卡片,1—7按顺序摆,

再读一读,正数倒数各一遍。

(4)玩猜数游戏,6前面是谁?7

前面是谁?5后面是谁?

3.比较数的大小

4.6、7的基数和序数含义

看金鱼图,观察并回答问题,再动手填

一填。

1.观察6和7的书写体

2.描红练习

3.独立写一写

4.投影展示学生作品,全班交流漂亮书写

6、7的秘诀

1,做一做:练习九第1、2、3题。

以用7表示,书空7.

7.说生活中的6、7.

8.用6根、7根小棒

摆自己喜欢的图形。

并跟同桌说一说我用

几根小棒摆了什么图

形。

1.看计数器数数,并

说说自己的发现。

2.看尺子上的数,说

说自己的发现。

3.按顺序摆数字卡

片,从小到大齐读一

遍,再倒着读一遍。

4.师生玩猜数的游

戏。

1.看图比较5、6和7

的大小,并说说自己

是怎么想的。

1.看金鱼图,根据老

师读题,回答问题并

填一填。

1.说说6、7的笔顺,

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书本第40页独立

描一描,再写一写。

1.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

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课时

课型设计者单元名称

第6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1.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

2.在日常生活中发现11~20各数。

3.能积极主动探索,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教学准备小棒、课件,数字卡片

学习

兴趣点

11~20各数的认识,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我的思考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实践操作,探究新知1、出示喜羊羊图片:同学们,快看

谁来了?今天喜羊羊也来参加我

们的学习了,高兴吗?谁表现棒,

喜羊羊就和他交朋友!喜羊羊在

校也是个好孩子,看他已经奖到

很多笑脸了,我们一起帮他数数。

数到10,师:再往下数就要用到

比10更大的数了,你会数吗?谁

来试一试?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3、

1、理解10个一是1个十

(1)老师现在有一些根小棒,你能

动手摆一摆吗?

(2)你能在学具中找“1个十”吗?

(3)咱们生活中有许多10的事物。

如10块肥皂,10粒药,10个

夹子等等。

2、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

(1)课件出示12枝小棒

老师这里有一些小棒,请你估一估有

多少根?

1.一起数数。指名回答

比10更大的数。

2.齐读。

3.动手摆一摆。

4.在学具中找一找,说

一说,“10个一是1

个十”。

5.猜猜小棒的数目。

(2)到底几根?怎么办?(数一数)

一起来数一数。

(3)你猜对了吗?

(4)讨论有什么好办法让人一眼看出有多少根?马上动手摆一摆。

(5)哪一种摆法能让人一眼看出是

12根?为什么?

(6)10根带2根,左边的1表示几?右边的2表示几?

3、摆小棒,说组成。

⑴摆一捆和一根,问:这表示多少根?为什么这样摆就表示11根?这个数怎么读?

1个十,1个一组成11。反过来也可以说11是由1个十,1个一组成的。

⑵继续摆15,让学生说这表示多少根?并说组成和读作

⑶引导小结:看来摆十几,先摆()个十,再摆()个

⑷学生从11-20这些数中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数摆一摆,并和同桌说说你摆的是几,是由几个一和几个一组成的?(生操作,师巡视)组织交流4、数的顺序和大小。

刚才小朋友认识了一些数,这把尺子上也有一些数,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1)(出示直尺),我们一起按照顺序读一读。

(2)引导发现:从0数起,越往右看数字越_?后面一个数总是

比前一个数__?

(3)提问:10前面一个数是几?后面一个数是几?比11 多1的

数是几? 19的邻居是哪两个

数?比8大又比13小的数有哪5、数一数

6.同桌讨论方法。集体反馈。(1)2根2根数(2)3根3根数(3)4根4

跟数(4)1捆带2根(5)6根6根数(6)10根带2根…

7.左边的1表示一个十,右边的2表示2个一。各种形式说一说

8.指名回答。

9.总结说一说。

10.自己动手摆一摆,说一说。

12.齐读

13.开小火车回答。

三、练习巩固

四、归纳总结

些?

完成练习第74页第2题,第3题。

今天,有什么收获?

14.说收获。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

课题认识钟表课时

课型设计者单元名称第七单元认识钟表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分针及钟面上的数字。

2、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和大约几时。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能用所学的知识,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教学准备钟表模型、闹钟学具(学生人手一个)。

学习

兴趣点

认识钟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我的思考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1、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出示谜面:小小马儿跑不停,

日日夜夜不休息。

嘀哒嘀哒真好听,

提醒我们要早起。

对,是钟表。

2、瞧,一家钟表店开张了,让我们一

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各类钟表

图片)学生注意观察。发现它们是

挂钟、闹钟和手表)学生自由发表

自己的意见。你们都见过吗?

3、那你们知道这些钟有什么用处

吗?

对,钟表的作用可大了,他们能告

诉我们现在是什么时间,该干什么

了。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钟表”。

(一)初步认识钟面

1、我们要认识钟表,首先我们来认识

钟面。请同学们拿出学具钟面观察

一下,看看这个钟面上有些什么

呢?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2、说的真好,钟面上有1—12的数,

那12在哪里?6呢?请同学们在

1、认真听,积极参与猜

谜。

2、仔细观察,自由发表

意见。

3、指名回答。

1、仔细观察钟面。指名

回答,集体反馈。

2、指名回答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流程精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流程精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集体备课流程 一、集体备课的形式 每个学年组组利用周一、周二、周四放学后进行集体备课,备出第二天或一周的上课内容。 二、集体备课的流程 1、主备人初备阶段 初备即集体备课的准备阶段。各备课组根据教师的不同情况将教材按单元或章节,确定好主备人和主备时间。各备课组长按学校统一要求提前一周组织备课组教师针对下一周的教学内容,集体讨论交流备课的基本思路和提纲,包括教学目标(分层、教学重难点、课前导入、例题设置、练习设置(分层。主备人围绕备课提纲将自己承担的主备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挖掘,吃透教材的编写体系,梳理出教材的知识点并就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做深入的思考和设计,形成交流意见。 2、集体交流、讨论阶段 在确定的时间、确定的地点、根据确定的主题,由备课组的全体成员进行集体交流。交流的内容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由主备人围绕着自己确定的初案,较为详细的对本章或本单元的理解、观点、设计等作以阐释。这个环节采用“说课”的形式进行。大致按下列步骤进行:①分析本单元或本章节的内容在整个教材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②确定教学目标及其理论依据;③确定重点、难点并说明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运用哪些教学策略;④重点阐述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是如何设计的,每个环节这样设计所要达到的目的以及体现的基本理念。 二是在主备人阐述自己的教学设计思想的过程中,备课组的另一名老师可以根据修改时的意见和思路进行随时补充、完善。 同时,备课组长要就某些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交流中形成一个良好的备课氛围。其实,集体备课的价值主要在于相互交流,在交流中达到信息沟通,资源共享;在交流中达到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交流过程中,各人记自己认为值得记的东西,可以是别人的观

青岛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备课教案【全册】

2016-2017学年年度第一学期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一年级学生在经过了三年幼儿园的学习,学生相互之间已经比较了解,具有了一些上课的常规意识及纪律常识,对周围的环境适应性也增强了许多。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他们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孩子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知识经验方面,学生在幼儿园里已经认识了20以内的数并会数,部分同学还会计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认识了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长方形、正方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对上下、前后、左右等也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在数学学习上已具有初步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和问题意识,具有了一定的观察、想象和操作能力。 在全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无论是学校、社会,还是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全面发展,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所以家长特别关心和重视孩子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以上这些因素为孩子学习数学创设了良好的环境。以上这些都有利于数学的教学。 学生年龄小,也有少数孩子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自控能力稍差,但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不统一,本册有些知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的读图能力差,部分同学没接受学前教育,对颜色、方位等不会辨认,20以内数不会读写,给这学期学习20以内数的加减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班内有一些内

向的学生,他们不爱说话,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待于老师的耐心引导和鼓励。 二、教材分析: 1、本册教学内容包括:数数;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分类与比较;认识图形;图形与位置;统计。 准备单元:数数。 第一单元:10以内数的认识。 第二单元:分类与比较。 第三单元:10以内数的加减法。 第四单元:认识图形。 第五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 第六单元:图形与位置。 第七单元: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第八单元:统计。 第九单元:总复习。 三、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能熟练地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认识“<”、“>”、“=”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能认识个位和十位,识别十位和个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经历用2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初步形成数的概念;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的

1 一年级上册数学1-9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重难点

第一单元:准备课 教材分析:这一单元有数一数和比多少两方面的内容。 “数一数”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美丽的校园”情境图;二是从“美丽的校园”中抽取出来的10以内的、用集合圈呈现出来的人或物;三是配合此部分内容的练习题(练习一第1题、第2题)。这部分内容的编排有如下特点: (1)借助“美丽的校园”情境图提供丰富的计数资源,并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 (2)丰富的计数资源为学生充分计数服务。 “比多少”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猪兔一家的劳动”情景图;二是从“猪兔一家的劳动”中抽取出来的人或物数量的比较:三是配合此部分的练习题(练习一第3题、第4题)。这部分内容的编排有如下特点: (1)使用“猪兔一家的劳动”情景图,生动形象,吸引小朋友的兴趣。 (2)利用图片中的数量关系,使小朋友们生动具体的比较多少。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活动,训练学生语言表达,培养倾听能力以及常规习惯。 2.通过教学,逐步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中,了解学生数数的水平以及对数数的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计数物体个数的基本方法。 2.在比较物品多少的活动中,了解学生对“同样多”“多”“少”等含义的理解程度以及对比较物体多少的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了解学生语言表达情况、倾听能力以及常规习惯,为教师有效把握教学起点做好准备。 4.使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并逐步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第二单元:位置 教材分析:“位置”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儿童在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已有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如某个同学在第几组第几个的情况,使学生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也就是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如汽车站牌、左右手的作用教室的座位等引入教学,在各种操作、探索的活动中,观察、感知、猜测、感觉“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在亲身经历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把空间方位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观念。 教学重、难点: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并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 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另一部分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的安排是:先教学1―――侨5的认识和加减法,再教学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选择恰当的方法5以内数的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本单元的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教学重、难点: 1、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2、解决好多种算法与数的组成计算的关系。 3、注重集合、对应、统计思想的渗透,不给学生讲这些名称。 4、数的认识,比较大小,加减法的认识过程中,要发分类为基础。也就是在分类的基础上提炼出数而进行大小的比较和加减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

小学数学备课要求

小学数学备课要求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小学数学备课要求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市教育局对小学教学常规的若干规定,为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我校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全面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小学数学备课要求。望全体数学老师认真贯彻执行! 教学计划 一、课标对本册教材的教学要求(参见教师教学用书) 1、知识与技能。 2、数学思考。 3、解决问题。 4、情感与态度。 二、教学本册教材要采取的教学措施(参见教师教学用书中的教材的编写特点,再加上自己对每一个知识点要采取的教法。) 三、教学本册教材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参见教师教学用书) 四、课时安排(参见教师教学用书)(具体到每一节课) 全册备课 一、课标对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参见教师教学用书) 1、知识与技能。 2、数学思考。 3、解决问题。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教材简析(参见教师教学用书) 1、教学内容。 2、教学重点、难点。 3、知识结构。 三、教学中要采取的教学措施。

四、本班学生学习数学的现状分析(主要从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几个方面来分析。) 五、课时安排(参见教师教学用书)(具体到每一单元就可以) 单元备课 一、教材简析(参见教师教学用书) 1、教学内容。 2、教学重点、难点。 3、知识结构。 二、本单元教材的教学目标(参见教师教学用书) 1、知识与技能。 2、数学思考。 3、解决问题。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教学本单元要采取的教学措施。 四、课时安排(参见教师教学用书)(具体到每一节课就可以) 五、单元自测分析(主要从本单元测试的基本情况、教学的成功之处、不足之处、典型解剖、补救措施这几个方面来分析。) 课时备课 一、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年级数学下册备课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备课教案 教材简析 理解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 使学生在获得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水平,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水平,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升学习数学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 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 会读、写100以内的数。 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 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事物,会实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用加、减法解决简单问题。 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理解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体会人民币在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爱护人民币。 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 学生通过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水平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通过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探索100以内数的特点及排列规律。 加深对人民币的理解,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计算方法。 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实行爱护人民币和保护环境的教育。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水平。 全册课时: 59课时

第一单元:理解图形(二) 单元简析 单元教学内容:理解图形(二) 单元教学目标: 1、能直观理解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行和圆这些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 这些图形。 2、通过七巧板拼组图形,能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水平、动手操作水平和用数学交流的水平。 4、初步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第一单元理解图形(二) 第一课时:理解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水平、动手操作水平和用数学交流的水平。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准备: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快乐导入 1、1、呼乐学口号我学习我快乐 2、导入 (1).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 (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 ( 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在纸上画一画 3、板书课题理解平面图形 4、预设评价这个节课看哪个同学表现好,学习认真,我们评他为学习星 二、自学探究快乐学习 1、出示目标及自学指导: (1)、学习目标:口述学习目标 (2)、自学指导: 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不同点: 共同点: 2、学生自学,教师巡查。 (1)、学生借助文本,按自学指导实行自主学习。 (2)、学生在自主学习时,教师巡视点拨,即时发现优点,即时表扬。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单元备课修订稿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单元备课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第一单元:准备课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第2——5页的内容,第2、3页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图中有教师、学生、鲜花、树木、楼房,人和物的数目注意用到10以内的各数。新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将数扩展到20,而且画面中,每个数量出现了多种角度数的话,还会数出很多,这就给予学生创设了充分观察、探究的空间。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数画中的事物,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的能力,并不要求都数到,只要教师心中有数,在学生数出以后能给及时正确的评价即可`。 单元教学目标: 1、在和谐愉悦的探讨氛围中,了解学生的数数和认数情况。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4、充分利用材料资源,渗透思品教育。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学生数数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的数感。 2、

2、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3、引导组织好学生小组学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合作学习的快乐及要求。单元课时安排:约2课时 第二单元:位置 单元教材分析:“位置”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儿童在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已有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如某个同学在第几组第几个的情况,使学生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也就是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如汽车站牌、左右手的作用教室的座位等引入教学,在各种操作、探索的活动中,观察、感知、猜测、感觉“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在亲身经历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把空间方位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观念。

小学数学备课教案

小学数学备课教案 小学数学备课教案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P109例2,练习二十四第3、4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等活动,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 2.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利用天平或跷跷板的原理,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为以后学习简单的代数知识做准备。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卡片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1、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去春游,高兴吗?(高兴) (播放课件,板书课题) 2、我们第一站去水果园看看。我们现在来到了西瓜大棚,(课件出示)一个西瓜重1千克,你们觉得呢?(比1千克重) 师:为什么?(因为天平斜了一边,西瓜比1千克重。)

你们再估一估,这个西瓜大约重几千克?(学生自由发言) 师:对了,1个西瓜大约重4千克,请小朋友用学具摆一摆。(学生操作,老师巡视) 师:小朋友是这样摆的吗?(播放课件展示) 3、接下来,我们来到了苹果园,几个苹果大约重1千克?请小朋友再估一估。(学生回答后,播放课件) 二、合理推理,探究新知: 1、我们已经摆出了1个西瓜重4千克,又知道4个苹果重1千克,小朋友,你们能根据这两个条件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自由提问) 师:这个问题提得真好,一个西瓜和几个苹果同样重?(播放课件)请小朋友通过学具再摆一摆。(学生操作,老师给予适当指导。) 学生汇报,让他们说说原因。 师:小朋友说得真不错,你们都是这样想的吗?(边播放课件,边讲解。) 2、请小朋友把思考过程再看看、想想,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讨厌。(让学生进一步消化理解,从而理顺思路。) 三、解决问题,运用新知: 1、游完了水果园,肚子都有些饿了,我们去吃肯德基好吗?(播放课件,学生再一次激动起来,好奇的睁大眼睛盯着屏幕)

一年级数学备课组工作总结

一年级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 又是一学期过去了,这是紧张而忙碌的一学期,也是收获颇丰的一学期,本学期,我们一年级数学组的五位老师依然发扬了团结协作、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积极探索,拓宽思路,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具体工作如下: 一、抓实备课,强调反思: 在以前教案的基础上重点加强教案中问题设计的修改,力争做到问题设计精简、有效,具有激发学生思考的作用,改变以往老师一问到底,学生有问必答的现象。 课后反思是及时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找出对策、及时弥补的最好方法,也是为自己日后的教学工作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二、抓实学习,树立观念: 通过学习,了解国家数学课程改革的方向,熟悉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新课程目标、新课程内容,认真领悟数学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积极实践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将设计数学实践活动作为数学改革新生长点,整合、提升整个教学过程。 通过学习我们教研组的五位教师逐渐树立起四个观念:(1)教育观:基础教育要为儿童的终身发展打基础,要面向每一个儿童的需要,努力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2)课程观:课程不是静态的封闭的文本,而是动态的过程中逐步构建起来的体验与会

话。教师不是课程的被动实施者,而是应该和学生一起成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课程的积极开发者和主体。(3)教学观:教学已不再是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的过程,而是课程的创生开发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动发展的过程。(4)评价观:新课程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而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发展,则必须改变传统的以甑别为主的评价观,取之以关注过程的,以质性评定为主,侧重发展的评价观。从而为课改工作的顺利、健康地进行作好准备。 三、抓精练习,提升质量: 本学期我们一年级以计算的研究为入手,运用多种形式的练习方法: 1、课前天天练,每天在本子上视算或口算10道题。 2、课后天天练,每天在口算练习本上练习口算。 3、计算阶段检测。 只有这样坚持不懈的努力,才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性和计算速度,为高年级更复杂的计算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抓勤辅导,全面提高质量: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开学初期重视练习写数字,对不能达到要求的学生可以利用课后时间进行手把手的教;对计算有困难的同学,在课后通过一对一的练习,加大练习做到熟能生巧。在辅导对学生多鼓励,逐渐使他们感到“我能行”从而达到“我真棒”。面向全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备课教案

单元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单元教学措施 1.充分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通过拼、剪等操作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 2.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六、教具准备:课件、图形卡纸、实物等。 七、课时安排:约5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P2~P3 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具准备:课件、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 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利用学具模型在纸上画一画。 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并且派代表全班交流。 长方形: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 正方形:4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 圆:没有角(即封闭的)不断开的 三角形:有3条边 3个角 二、巩固发展 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习一的第1题。 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 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全班交流展示。 5.第2题: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 三、提高练习 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 观察结果。 四、总结 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各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想问的? 五、课堂作业《练习册》 板书设计: 认识平面图形 长方形: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正方形:4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 圆没有角(即封闭的)不断开的 三角形:有3条边 3个角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及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1. 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

小学数学人教版集体备课教案

小学数学人教版第9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小学数学人教版第9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教案第一课时课题:第一单元:小数乘法――小数乘整数教学内容:教材P2~3例1、例2及练习一第1、2、3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过程与方法:经历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整数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转化的方法是学习新知识的工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学会转化。教学难点:能够运用算理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教学方法:迁移类推,引导发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1.谈话:同学们都喜欢哪些运动呢?(生回答自己喜欢的运动……) 2.导入:是啊,多参加户外运动,有利于身体健康。老师也经常参加户外运动,放风筝就是我的最爱。下课咱们一起去放风筝好吗? [3.提问:但放风筝之前要先去买风筝,所以咱们就先去买几只风筝吧!(展示教材第2页例l情境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图中小明他们想买3个3.5元的风筝需要多少钱?你会列式吗?] 指学生回答:3.5×3,教师板书:3.5×3。 4.探索:观察这一道算式,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生观察后回答:这道算式的因数有小数。 5.揭题:以前我们学习的乘法都是整数乘整数,今天的算式中却出现了小数,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小数乘整数。(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二、互动新授 1.初步探究竖式计算的方法。 (1)引导学生准确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钱?学生独立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师走到学生中,了解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 (2)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指名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叙述板书,学生可能想出下面几种不同的方法:方法1:连加。展示:3.5 3.5 3.5=10.5(元)师:你是怎么想的?生:3.5×3就表示3个3.5相加,所以可以用乘法计算。(师板书意义)方法2:化成元、角、分计算,先算整元,再算整角,最后相加。3元×3=9元,5角×3=1元5角,9元 1元5角=10元5角,即3.5×3=10.5(元)。方法3:把3.5元看作35角,则35角×3=105角=10.5元。

一年级下册数学单元备课资料讲解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单元教学内容:认识图形(二)。 单元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二),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 学生情况分析: 上学期已经学习了立体图形,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也是立体图形,随时随地都能看到物体的面。这样就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丰富的学习活动帮助其直观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在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三棱柱的基础上,让学生用摸一摸、找一找、画一画等方法,从物体上“分离”出面,研究面的形状,形成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表象,让学生体会到“面”在“体”上。 单元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单元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单元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单元知识结构: 在直观感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三棱柱的基础上,让学生用摸一摸、找一找、画一画等方法,从物体上“分离”出平面,研究平面图形的形状,形成平面图形的表象,让学生体会到“面”在“体”上。单元教学思路与建议: 1、引导学生初步进行合作、交流。 2、充分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通过拼、剪等操作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 3、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单元备课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单元备课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第2——5页的内容,第2、3页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图中有教师、学生、鲜花、树木、楼房,人和物的数目注意用到10以内的各数.新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将数扩展到20,而且画面中,每个数量出现了多种角度数的话,还会数出很多,这就给予学生创设了充分观察、探究的空间.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数画中的事物,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的能力,并不要求都数到,只要教师心中有数,在学生数出以后能给及时正确的评价即可`. 单元教学目标: 1、在和谐愉悦的探讨氛围中,了解学生的数数和认数情况.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充分利用材料资源,渗透思品教育.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学生数数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的数感. - 2、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3、引导组织好学生小组学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合作学习的快乐及要求. 单元课时安排:约2课时

第二单元:位置 单元教材分析:“位置”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儿童在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已有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如某个同学在第几组第几个的情况,使学生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也就是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如汽车站牌、左右手的作用教室的座位等引入教学,在各种操作、探索的活动中,观察、感知、猜测、感觉“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在亲身经历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把空间方位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观念. 单元教学要求: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 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单元教学重、难点: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并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018年新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备课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教材简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教材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 4、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5、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小学一年级数学备课组计划表范文

小学一年级数学备课组计划表范文 【篇一】小学一年级数学备课组计划表范文 一、指导思想 围绕学校文化滋养、以雅育雅、自主发展、享受成长的办学理念,以现代课堂教学研究为中心,以常规落实,质量为首,主题研究,专 业提升为工作主题,展开本期二年级数学教研组工作,结合二年级数 学组自身实际,重实效、重发展、重创造性地展开工作。 二、工作策略 用心研究、科学实践、确保质量、促动发展 三、工作要点 (一)注重各项常规工作的顺利展开。 1、备课:按不同教龄段的要求实行分层备课。在备完全册教案的 基础上,坚持课前修改和课后反思,教研组长坚持每周检查,并签注 意见和建议。教导处每月抽查。 2、听课、评课:认真展开互相听课、互相评课活动。特别是听课 后的评议活动要落到实处,做好资料收集和记载。 3、作业与辅导: 布置作业的目的明确,符合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即时收作业,即时批改和发还作业, 让学生即时了解自己的学习 情况。对不认真完成作业或不按规定交作业的学生,应即时了解 情况,实行协助教育。增强对学生问题的研究,有针对性地增强对学 生的训练。

4、研究落实的提优、辅差工作计划,对本班本年级的学习困难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早发现,早预防,早落实,即时解答疑难、补习指导。能够建议:建立错题记录本(随时记载)、学生成长记录本(随时记载,重点是学困生)、知识要点整理本(每单元集体备课整理,教学过程中完善,到期末整理成有序的知识要点)、建立后进生辅导记载。 5、教研组坚持按计划参加和展开教研活动,定时间,定地点,定中心发言人,认真记载,认真总结。在每周三下午,教研活动时间专时专用,与平时随机的听课、评课、研究等活动相结合,既有较强的目的性和全局性,又高质、高效的完成工作任务。 (二)探索现代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1、用心研究 (1)每位教师认真学习相关现代课堂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并在教学实践中充分使用。 要求:每位教师制定详细的现代课堂教学实践计划,本学期应有至少10%的课堂教学内容使用现代教育技术。 (2)教研组制定详细的现代课堂教学教研计划,并订出典型课例实行研究,本学期至少应安排5次相关的教研活动。 2、科学实践 (1)结合学科和年段特点,积极探索和实践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构现代数学课堂教学的模式。 (2)每位教师在组内展示一节相关研究课。 (3)教研组提供一节相关课例在大组内展示。 (4)本年段结合拟定的现代课堂教学模式,从典型课例入手总结提炼出相关模式。

(完整版)一年级数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优质课

一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33—3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感受100以内数的大小,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与数感。 2.使学生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渗透估计、优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正确数出100以内的数,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与数感。 教学难点:数“拐弯数”,即: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橡皮筋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复习20以内数的数法。 师:还记得我们上学期学了哪些数字吗?(0到20)说说其中某个数的组成。 (课件出示灰太狼)师:灰太狼怎么突然跑来了啊?他来干什么呢?原来是给我们送东西了。(师出示小棒)问:你能估计一下有多少根小棒吗? 学生积极举手。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课题:100以内数的认识(生齐读课题)。 3、数100以内的数 师:怎么样才能知道到底有多少根小棒?(数一数) 学生四个人为一组,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规定的时间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学生数之前教师先说数数的要求)。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数数的方法,并比较哪种最容易看出数的多少。随机总结出:10个一是一十。 二、探究新知 (一)数数量是100的物体,认识10个十是一百。 1.学生四人一组互相合作,数100根小棒。 2.请几个小组派代表汇报本组的数法。 3.通过课件展示数100根小棒的方法:先一根一根地数,每数10根捆成一捆,再十根十根

小学二年级数学备课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备课教案 学生的笔算离不开口算做基础,口算能力的高低也影响着学生的计算能力。因此,学生的口算能力,对笔算的计算速度,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运算出错率的高低,究其原因也主要取决于口算的熟练程度。以下是整理的关于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欢迎查阅! 二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学会正确迅速地运用6~9的乘法口决求商,初步知道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3、能结合具体的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获得觖决问题的经验。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学会用乘法口诀解答除法问题。 教学难点: 熟练地运用除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对口令。 师:同学们,你们准备好了吗?我们先来做个对口令的游戏,比比谁的反应最快,看看谁表现的最出色! 师说口诀的前半句,生对出口诀的后半句。 师:真没想到大家表现的这么出色。既然大家表现的那么好,我们就一起来参加动物音乐会吧! 学生仔细倾听。 2、故事导入 师:森林力要举行动物音乐会了,许多小动物都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瞧,小鸟们也飞来了,工作人员长颈鹿既高兴又发愁,高兴的是又这么多小动物来参加,发愁的是它不知道要为小鸟们准备几间房子?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长颈鹿与小鸟(板书课题)孩子们,我们一起开动脑筋帮助长颈鹿叔叔解决难题吧!有信心吗?生:有师:好,

二、小组合作探究 1、师:瞧,这就是长颈鹿叔叔为小鸟们设计的房子。 (多媒体课件出示长颈鹿及房子的画面。) 师:同学们,长颈鹿叔叔要为小鸟分房子需要知道哪些数学信息呢?看谁的眼睛最亮。 生:42只小鸟, 生:每间房子可以住6只小鸟。(依次出现画面) 引导学生完整的叙述。 师:谁能完整的说一说你发现的数学信息。生:每间房子可以住6只小鸟,42只小鸟, 师:好的,说的非常完整。谁还能向他这样说再完整的说一遍呢? 指名学生叙述。 师:同学门观察的非常仔细,你能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生:需要几间房子?)是啊,我们一起来看长颈鹿叔叔是怎样提的数学问题的。大家齐读数学问题? 生:需要几间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精品】

第一单元数一数 (一)教材内容 数一数这一单元的内容很少也很简单,但却很重要,“数一数”是义务教材“准备课”中的内容,咱们都知道,义务教材的准备课中包括:数数、认数、分类、比多少和写字的准备等一些内容,由于课程标准中强调比一比和分类两部分内容,在实验教材中把它们作为单独的单元进行编写,那么数数、认数的内容也就独立成一个单元。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三)教材说明 1.教科书的第2~3页,是这一单元的主题图“美丽的校园”。 我们认为学生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他们学习和生活的环境有质的变化。作为开学的第一课,学生学习数学的第一课,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培养学生爱学校,爱集体的良好情操,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我们还是选择了一幅校园情境的主题图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在学生观察图,描述图意时,老师可掌握其数数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为学生正式学习数学知识作准备。 2.教材的第4~5页给出了1~10各数,并且配合出现了相应数量的人物和事物的集合圈,与义务教材不同的是,这些集合圈中的人和事物都是从主题图中抽取出来的,使学生看到知识前后的联系,将了解学生的数数和认数情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四)教学建议 那么老师不要急于让学生数,可以先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观察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说一说。在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以后,老师再引导他们数一数。 另外,在充分利用了主题图以后,还让学生们数一数身边的事物,例如数一数教室里黑板、门窗、灯管的数量,文具盒里各种文具的数量等。 第二单元比一比 (一)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如何备课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备课? 答: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铺开,创新教育已经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主旋律。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各类人才,是时代赋予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创新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而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我们教师应创造性的备好每一节课,让每一节课都能注入属于自己创新的火花,要从根本上改变采用“一支粉笔一本书,上到哪里算哪里”的不负责任的思想,或备课只是为了应付检查,年复一年的抄旧教案本,没有一点创新的成分,抄现成的教案设计导致只能得其“形”,而不能悟其“神”,因此,我将自己几十年的备课经验,结合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形势,谈谈自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备好一节课的几点体会。 一、走进学生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的数学学习不是知识的简单接受过程,而是学习主体基于自身原有生活经验与知识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因此,只有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分析学生,掌握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了解他们对即将讲解内容的兴趣、知识储备和他们所关心的话题,才能准确有有效地上好每节课,而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就务必要对每一节课如何组织、如何引导加以仔细的考虑,在头脑中形成很深的印象,在课堂上真正给学生自主的机会,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自主活动的时间,还学生思维的空间,允许学生“犯错误”,因为学生的不同认识是一种丰富的教学资源,我们要善于捕捉来自学生的资源。最后通过

老师的整理和点拨,让学生形成一个系统正确的认识。 例如:小学一年级下下册数学《左右》章节。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一般要在7~9岁,才能逐渐形成以他人为标准辨别左右的能力。所以这部分学习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难以理解的。所以本课时的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从学生最熟悉的左手和右手引入教学,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和探索中观察、感知“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所以可以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储备设计一些游戏逐步进行深化,让他们初步感知体会相对左右和同向左右的区别。比如设计两个同学面对面,老师发口令:拍拍自己的左(右)肩,拍拍对面同学的左(右)肩……学生按口令活动。也可以我面对学生举起右手,让学生说说老师举的是左手还是右手,作为一年级的学生开始会条件反射地认为老师举的是左手,这时我不宜立即予以纠正,可以转过身去,让同学们看看有什么不同。通过学生直观的游戏,让学生自主认识到左右会因为参照标准的不同而发生改变。 二、钻研教材 数学教材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就需要在课前对教材有全面、深度、系统的解读,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涵在数学知识中的数学思想。小学数学教材体系有两条线索,第一条是数学知识,这是写在教材上的明线;第二条是数学思想方法,这是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是很不明确地写在教材中,是一条暗线。前者容易理解,后者不易看明,前者是教材写什么,后者是明确为什么要这样写。例如小学一年级下册9+几的进位加法的计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单元备课

第一单元:准备课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第2——5页的内容,第2、3页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图中有教师、学生、鲜花、树木、楼房,人和物的数目注意用到10以内的各数。新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将数扩展到20,而且画面中,每个数量出现了多种角度数的话,还会数出很多,这就给予学生创设了充分观察、探究的空间。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数画中的事物,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的能力,并不要求都数到,只要教师心中有数,在学生数出以后能给及时正确的评价即可`。 单元教学目标: 1、在和谐愉悦的探讨氛围中,了解学生的数数和认数情况。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充分利用材料资源,渗透思品教育。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学生数数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的数感。 2、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3、引导组织好学生小组学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合作学习的快乐及要求。单元课时安排:约2课时

第二单元:位置 单元教材分析:“位置”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儿童在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已有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如某个同学在第几组第几个的情况,使学生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也就是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如汽车站牌、左右手的作用教室的座位等引入教学,在各种操作、探索的活动中,观察、感知、猜测、感觉“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在亲身经历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把空间方位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观念。 单元教学要求: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单元教学重、难点: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并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