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地面气象测报考试题库及答案全案

地面气象测报考试题库及答案全案

地面气象测报考试题库及答案全案
地面气象测报考试题库及答案全案

地面气象测报考试题库及答案

地面气象测报考试题库及答案

第一篇《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3)

一、填空题 (3)

二、判断题 (8)

三、选择题 (24)

四、问答题 (28)

第二篇《地面气象观测》 (34)

一、填空题 (34)

二、判断题 (39)

三、选择题 (42)

四、问答题 (46)

第三篇《气象学》 (59)

一、填空题 (59)

二、判断题 (60)

三、选择题 (62)

四、问答题 (63)

第四篇地面测报规章制度 (66)

一、填空题 (66)

二、判断题 (67)

三、选择题 (69)

四、问答题 (69)

第五篇地面测报技术问题解答 (72)

一、填空题 (72)

二、判断题 (73)

三、选择题 (75)

四、问答题 (76)

第六篇计算机知识 (79)

一、写出以下计算机常用英文缩写词的中文含义 (79)

二、填空题 (79)

三、选择题 (80)

四、操作题 (83)

第七篇电码编报及规定 (84)

一、填空题 (84)

二、判断题 (84)

三、编出下列天气报中8N h C L C M C H组 (88)

四、实况编报 (89)

五、附表1-13 (98)

第一篇《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一、填空题

1、时制规定,人工器测日照采用真太阳时,辐射和自动观测日照采用地方平均太阳时,其余观测项目均采用北京时。人工器测日照以日落为日界,辐射和自动观测日照以地方平均太阳时24时为日界,其余观测项目均以北京时20时为日界。

2、湿度观测时掌握好溶冰时间是很重要的一步,当风速、湿度中常时,在观测前30分钟左右进行;湿度很小、风速很大时,在观测前20分钟以内进行;湿度很大、,风速很小时,要在观测前50分钟左右进行。

3、能见度测定的目标物大小要适度,视角以0.5-5.0°之间为宜,近的目标物可适当小些,远的目标物可适当大些。

4、霰为白色不透明的园锥形或球形的颗粒固态降水,直径约为2-5mm,下降时常呈阵性,着硬地常反跳,松脆易碎。

5、观测场内仪器都有其基准部位,下列仪器的基准部位是:小型蒸发器口缘,冻土器内管零线,定槽式水银气压表水银槽盒中线,干湿球湿度表感应部分中心,日照计底座南北线。

6、若无20Cm口径专用量杯,仅知某次降水量重为376.8克,则该次降水量为 12.0 mm。

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是从事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业务规则和技术规定,观测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

8、出现灾害性天气,台站应迅速进行调查,并及时记载。

9、由于近地面层的气象要素存在着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和随时间变化的脉动性,因此地面气象观测记录必须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

10、观测场仪器之间,南北间距不小于3 m,东西间距不小于4 m。

11、云状的判定,主要根据天空中云的外形特征、结构、色泽、排列、高度以及伴见的天象现象,参照“云图”,经过认真细致的分析对比判定是那种云。判定云状要特别注意云的连续演变过程。云状记录按“云状分类表”中二十九类云的简写字母记载。

12、荚状层积云(Sc lent)中间厚、边缘薄,形似豆荚、梭子状的云条。

13、日照计每月应检查仪器安装情况,仪器的水平、方位、纬度等是否正确,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14、蒸发量(小型)的计算公式:蒸发量=原量+降水量-余量。

15、在观测中发现地面温度表损坏,可用地面最低温度表酒精柱读数代替。

16、一日中有扬沙和沙尘暴、闪电和雷暴出现时,天气现象摘要栏记沙尘暴、雷暴符号。

17、雨量器口径为20cm,量杯的口径为4cm,若雨量器内所聚的水深为1.0 mm,倒入量杯中高度为2.5cm。

18、年报表的现用仪器栏录入全年中使用的主要仪器的名称、规格型式、号码、厂名和检定日期。年内若某项仪器调换过,则录入年内最后换用的仪器名称、规格型式等。

19、地面观测工作的基本任务是观测、记录处理和编发气象报告。

20、百叶箱的作用是防止太阳对仪器的直接辐射和地面对仪器的反射辐射。保护仪器免受强风、雨、雪等的影响,并使仪器感应部分有适当的通风,能真实地感受外界空气温度的变化。

21、气象仪器是用来测定各项气象要素的计量工具,所以对地面气象观测仪器的一般要求是:应具有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业务主管部门颁发的使用许可证;准确度满足规定的要求;可靠性高;仪器结构简单;操作和维护方便。

22、风向风速自记纸上24小时内的计时误差 >20 分钟时,必须进行时间差订正。雨量自记纸上24小时内的计时误差≥1分钟时,必须进行时间差订正。

23、《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制定、修改和解释权属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

24、观测薄纪要栏的记载:当某些强度很大的天气现象,在本地范围内造成灾害时,应迅速进行调查,并及时记载。调查内容包括:影响的范围、地点、时间、强度变化、方向路径、受灾范围、损害程度。当本地范围内进行人工影响局部天气(包括人工降雨、防霜、防雹、消雾等)作业时,应注明其作业时间、地点。有条件的可用影像记录,存档备用。25、气压观测是测定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人工观测时,定时观测要计算本站气压,编发天气报告的时次还须计算海平面气压,配有气压计的,应作气压连续记录,并挑选气压的日极值(最高、最低)。

26、湿球水杯中的蒸馏水要时常添满,保持清洁,一般每周更换一次。

27、在雨季,每月应将虹吸雨量计盛水器内的自然排水进行1-2次测量,并将结果记在自记纸背面。

28、若8时未达到测定雪深标准,之后因降雪而达到测定标准时则应在14时或20时补测一次。

29、配制日照显影药液,取清水5克,需配药0.5克。

30、地面气象记录年报表是在地面气象月报表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的。

31、换日照纸时,注意使纸上10时线对准筒口的白线。

32、20时地面最高读数低于14时0 cm读数的原因,除仪器物理原因外,

人为的主要原因是地温场板结。

33、在计算海平面气压的计算公式中,计算气柱平均湿度t m的公式为:t m = (t+t12)/2 +h/400 。

34、一旬中某定时的记录缺测两次或以下时,各定时按实有记录作旬统计。缺测三次或以上时,该旬不作旬统计,按缺测处理。

35、地面气象观测场的周围环境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以及有关气象观测环境保护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

36、根据观测经验,目力估计云高有较大误差,所以有条件的台站,应经常对比目测云高与实测结果、总结和积累经验,提高目测水平。

37、云的观测主要包括:判定云状、估计云量、测定云高和选定云码。

38、浓积云:浓厚的积云,顶部呈重叠的圆弧形凸起,很象花椰菜,垂直发展旺盛时,个体臃肿、高耸,在阳光下边缘白而明亮,有时可产生阵性降水。

39、观测最高温度表时,应注意温度表的水银柱有无上滑脱离窄道的现象。在每月的1—5日20时应读取最低温度表酒精柱的示度与干球温度表的示度,用经器差订正后的干球温度值减去经器差订正后的最低温度表酒精柱值,并计算该5日的平均差值;凡中途换用了最低温度表,在换用后的5天内也应参照上述规定进行最低温度表的对比观测。

40、风速感应器安装在观测场距地面高度10-12 m,若安装在平台上,则风速器距平台面6-8 m,且距地面高度不得低于10 m。以上距离对电接风而言,是指从地面至风速感应器风杯中心的距离。

41、为使天气现象栏的记录与降水量的记录配合一致,20时降水量观测时和观测前如无降水,而在其后至20时正点之间(包括延续至次日)有降水;或 20时观测时和观测前有降水,但降水恰在正点或正点前终止应于20时正点补测一次降水量。

42、某站1989年度初霜日出现在1989年12月10日,终日出现在1989年12月25日,1990年度的初日、终日均出现在1991年1月13日,1990年年报表上“上年度”初日10/12,终日25/12。“本年度”初日空白。

43、观测场的防雷设施必须符合气象行业规定的防雷技术标准的要求。

44、由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指定台站观测的项目:浅层和深层地温、冻土、电线积冰、辐射、地面状态。

45、最长连续降水日数出现两次或以上相同时,降水量和起止日期记其降水量最大者;若两次或以上降水量都相同时,起止日期栏记出现次数。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出现两次或以上相同时,起止日期栏记出现次数。46、当沙尘暴、雾、雪暴以及浮尘,吹雪、烟幕、霾现象出现能见度小于1.0km时,都应观测和记录最小能见度。

47、白天能见度是指视力正常(对比感阈为0.05)的人,在当时天气条件下,能够从天空背景中看到和辨认的目标物(黑色、大小适度)的最大水平距离。

48、因吹雪、雾、轻雾使天空的云量、云状不能完全辨明时,总、低云量记10,云状栏记该现象符号和可见的云状。

49、月最大、极大风速的风向,若出现两个或以上时,风向记个数。

50、三次站02时风向风速记录,用二分钟(无二分钟则用自记十分钟)的自记平均风速、最多风向代替。

51、湿度计及气压计应注意自记值同实测值的比较:当湿度计误差较大时,应及时调整仪器笔位;气压计的误差超过1.5 hPa时,应调整笔位。

52、高山站观测时遇到云底低于测站,而云顶高于测站的云,应在观测簿纪要栏记录其云状、云量,云底高度记<0。

53、地面气象观测场应避开地方性雾、烟等大气污染严重的地方。观测场四周障碍物的影子应不会投射到日照和辐射观测仪器的受光面上,附近没有反射阳光强的物体。地面气象观测场的环境必须依法进行保护。54、国家基本气象站,是根据全国气候分析和天气预报的需要所设置的气象观测站,大多担负区域或国家气象信息交换任务,是国家天气气候站网中的主体。

55、观测值班室一般应建在观测场北边,保证观测员在值班室有较开阔的视野,能看见观测场的全貌,可随时监视观测场的情况和天气的变化。

56、用计算机编制月报表,封面应填写数据录入、校对、预审(质量检查)和报表打印操作人员姓名。

57、地面状态是未经翻耕保持自然的地表状况。地面状态划分为两种类型,二十种状况,并以00―19二十个数码表示。

58、台站周围环境发生变化时,应在气表-1备注栏注明。包括台站周围建筑物、道路、河流、湖泊、树木、绿化、土地利用、耕作制度、距城镇的方位距离等。

59、值班员在地面气象观测工作中,应连续监视天气演变状况,按规定巡视检查仪器设备,及时发现计算机故障,避免缺测现象的发生。

60、制作气表-1时,当电线积冰两个方向月极值的气温、风向、风速有两个或以上时,只记其中一个重量(或直径+厚度) 最大的月极值对应的气温、风向、风速;当重量(或直径+厚度)又相同时,则记南北向月极值对应的气温、风向、风速。

61、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的格式,按观测方式和台站类别分为人工观测方式、自动观测方式、基准气候站三种。

62、年报表中各项年极值,同一极值若出现在两个或以上月份时,则月份栏记个数;出现日期若有两天或以上时,则日期栏记天数;各时段年最大降水量,出现两次或以上相同时,开始时间栏记出现次数。

自动站

63、自动站00分,进行正点数据采样;01-03分,向微机内录入人工观测数据。

64、自动观测日照采用地方平均太阳时、以地方平均太阳时24时为日界。

65、值班员每天19时正点检查屏幕显示的采集器时钟,当与电台报时的北京时相差大于30秒时,在正点后按自动气象站操作手册规定的操作方法调整采集器的内部时钟。

66、采集器的高度以便于操作为准;雨量传感器的高度不得低于70cm;辐射传感器支架高度1.50 m,允许误差范围±10 cm、纬度的允许误差范围±0.1°;风向传感器安装在观测场高10-12 m、方位正北、允许误差范围±5°。

67、当人工观测改为自动观测时,平行观测期限至少为2年。第一年以人工观测记录(采用原观测仪器观测)为正式观测记录,1年后以自动观测记录(采用新观测仪器观测)为正式观测记录。平行观测时次为02、08、14、20时4个时次,非昼夜守班的气象台站,02时可不平行观测。

68、气压传感器安装在采集器内,其感应部位与台站水银气压表的感应部位高度一致,如果无法调整到一致,则要重新测定拔海高度。安装或更换传感器时应在切断电源的情况下进行。

69、膜盒式电容气压传感器安装好后,要保持静压气孔口畅通,以便正确感应外界大气压力;定期检查气孔口。

70、铂电阻温度传感器用支架安装在百叶箱或防辐射罩内,感应元件的中心部分离地面高度1.5m。传感器的连接电缆要连接、固定牢靠。

71、湿敏电容传感器的头部有保护滤纸,应防止感应元件被尘埃污染。每月应拆开传感器头部网罩,若污染严重应更换新的滤纸。禁止手触摸湿敏电容,以免影响正常感应。

72、风向、风速传感器安装时,中轴应垂直,横臂应水平,风向标的方位要对准正北。传感器的信号电缆要捆扎在风杆上,不使电缆悬空挂着。风杆顶端要安装避雷针,避雷针用紫铜线做下引线,顺风杆下来接到避雷针接地桩上。

73、蒸发传感器冬季结冰时可不观测,应将传感器取下,妥善保管;解冻后再重新安装使用。若冬季结薄冰的台站,停用传感器,只在20时用测针进行补测。

74、地面和浅层地温传感器的观测地段,设在原安装地面温度表和曲管地温表东侧的裸地内,地表应疏松、平整、无草,并与观测场地相平。地面温度传感器一半埋入土中,一半露出地面。埋入土中部分必须与土壤密贴,不可留有空隙,露出地面部分应保持干净。

75、自动气象站是一种能自动地观测和存储气象观测数据的设备。自动气象站网由一个中心站和若干自动气象站通过通信电路组成。

76、自动观测项目的日极值从当日各瞬时值中挑取;日极值出现二次或以上时,出现时间任挑一个。

77、自动站年报表的各时段年最大降水量从年内每分钟降水量数据文件中滑动挑取,且不受日、月界的限制(但不跨年挑取)。

78、自动观测定时数据有缺测时,基准站用人工平行观测记录代替;其他站一般时次不进行补测,仅在02、08、14、20时4个定时和规定编发气象观测报告的时次,气压、气温、湿度、风向、风速、降水记录缺测时,用现有人工观测仪器或通风干湿表、轻便风向风速表等在正点后10分钟内进行补测;超过10分钟时不进行补测,该时数据按缺测处理。79、自动观测记录全天缺测时,则从人工补测的定时观测记录中挑取日极值(地面、草面/雪面最高、最低温度按缺测处理)。

80、观测场要安装避雷针。风向、风速传感器应在避雷针的有效保护范围内。

81、每日20时后必须认真检查当日数据是否齐全,并做好当日数据文件的备份。

82、每日日出后和日落前应巡视观测场和值班室内的自动站设备。巡视的主要内容包括:查看各传感器是否正常、雨量传感器的漏斗有无堵塞、地温传感器的埋置是否正确、风向、风速传感器是否转动灵活、直接辐射表跟踪是否正确等。

二、判断题

1、地温表漂浮于水中,地面温度记录从缺,曲管地温照常读数。(3)`

2、米雪--白色不透明的比较扁的或比较长的小颗粒固态降水,直径常小于1毫米,着硬地一般反跳。(3)

3、全月一日最大降水量为0.0mm,月极值和出现日期,以及最长连续降水日数及降水量,起止日期栏均空白。(3)

4、上午无云,日照纸记录完好,下午无云,但无日照记录,该日的日照时数,可参照前后几天中某一晴天的日照时数作为该日的日合计值。(3)

5、纯露、雾、霜、吹雪、雪暴的量按无降水处理,但吹雪和雪暴的量必须量取,供计算蒸发用。(3)

6、地面三支温度表读数时,若感应部分被雪盖住,可照常读数,但应将此情况在备注栏注明。(√)

7、在气象记录中,凡取小数一位的项目,其小数第二位四舍五入。(3)

8、当蒸发量记>20.0或>30.0 mm时,有关统计值不加括号。(√)

9、各站均须观测的项目有:云、能见度、天气现象、气压、空气温度和湿度、风向风速、降水、雪深、雪压、日照、蒸发、地面温度(含草温)。(3)

10、雨淞通常是在气温稍低,过冷却雨滴或毛毛雨滴在物体(温度低于0℃)上冻结而成。雾淞常在微风严寒(气温在-3℃以下)有雾或湿度大的天气下形成。(√)

11、在基准站,气压自记记录极值应采用邻近正点(24次定时)的实测值进行器差订正,当极值出现在两正点中间时,采用前一正点的器差订正值。(3)

12、米雪是白色不透明的比较扁的或比较长的小颗粒固态降水,直径约为2-5 mm,着地不反跳。(3)

13、日最高、最低气温缺测时,用订正后的自记日最高、最低气温代替,若无温度自记仪器或温度自记日极值也缺测时,改从当日各定时观测气温中挑选,并在极值上加括号。(3)

14、凡观测到突然发作的强风,持续时间短,出现时瞬时风速突增,风向突变,气象要素随之也剧烈变化,应记为飑。出现飑时必须同时记大风。(3)

15、当日天气现象栏记有积雪现象,到8时(或14时,20时)观测已不符合积雪标准,因此当日不进行雪深观测,也不须在备注栏注明。(√)16、全年中任意1440分钟(24小时)最大降水量不足100.0mm时,15个时段均不挑选。(3)

17、在月报表中,全月各日降水量均大于0.1 mm时,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栏填“0”。(3)

18、有效水平能见度是指视野中的二分之一以上的范围都能看到的目标物的最大水平距离。(3)

19、当蒸发量记>20.0或>30.0 mm时,有关统计值不加括号。(√)

20、更换雨量自记纸时有降水,自记纸又不能继续使用,估计在短时间内雨不会停也不会转小,应照常更换自记纸。(√)

21、目标物的颜色、细微部分很难分辨时,该目标物的距离即为能见度。(3)

22、气象观测中,所有项目均以北京时20时为日界。(3)

23、如确因条件限制,观测场大小可为16 m(南北向)320 m(东西向)(高山,海岛站不受此限)。(3)

24、月报表各类日数的统计中,只需统计草面(雪面)最低温度≤0.0℃的日数。(3)

25、补充地面天气报观测程序,只要是符合规范的要求,各人都可以按照自订的具体程序进行观测,全站不必统一。(3)

26、月最大雪深为0cm时,月极值和出现日期栏空白。(3)

27、一日中降水量自记迹线缺测数小时,但不是全天缺测时,按实有记录作日合计,并加“()”。(3)

28、每次测定积冰重量之后,随即还应观测气温和风向、风速(1分钟平

均)1次,记录在观测簿当天“南北”向的相应栏中。(3)

29、观测场四周一般应设置约 1.5米高的稀疏围栏,围栏不宜采用反光太强的材料。(3)

30、能见度目标物的仰角和视角都是不超过6°为宜。(3)

31、夜间观测能见度,某一距离的灯光能见,就记这一距离为能见度。(3)

32、站址迁移的对比观测时间,基准站为1年(1-12月);其余站为1、4、7或7、10、1月三个月。(√)

33、动槽式水银气压表安装后要稳定3小时,方能观测使用。(3)

34、三次站用加权法计算得的02时地面温度应参加日极值挑选。(3)

35、当日最高(低)气压和最小相对湿度同定时值矛盾时,应改挑定时值,并在备注栏注明。(3)

36、降雹时应测定最大冰雹的最大直径以毫米为单位,取整数。当最大冰雹的最大直径≥10 mm时,应同时测量冰雹的最大平均重量,以克为单位,取整数,均记入记要栏。(3)

37、年极表中日照时数上、中、下旬合计的合计栏应空白不作统计。(3)

38、由省级气象主管机构指定地面气象观测站观测的项目:雪压;根据服务需要增加的观测的项目。(√)

39、三次站02时自记记录订正时,其器差是取前一天20时和当日8时的两个器差的平均值。(√)

40、观测深层地温时,应在台架上按由浅至深的顺序,把直管地温表从套管中迅速取出读数。(√)

41、三次站02时水汽压,用订正后的02时气温和相对湿度反查求得,不考虑气压订正。(√)

42、要经常注意检查直管地温表的套管内有无积水。每月要检查一次直管地温表的安装状况。(√)

43、夜间观测能见度时,观测员应先在黑暗处停留5-10分钟。(3)

44、三次站02经订正后的相对湿度记录若>100,记为100。(√)

45、冻土是指含有水分的土壤因温度下降到0℃或以下时而呈冻结的状态。(√)

46、三次站反查水汽压时,均是查湿球未结冰部分。(3)

47、冻土器一般安装在直管地温场中40cm深层地温表的东边,相距约50cm。(3)

48、三次站夜间不守班,对夜间出现的天气现象,要尽量判断记载。(√)

49、雨凇、雾凇凝附在导线上或湿雪冻结在导线上的现象,称为电线积冰。(√)

50、定时观测记录缺测时,凡有自记仪器的项目,应用订正后的自记记录代替;否则,应在一时或以内(以正点00分为准)进行补测,记录加“( )”。(3)

51、凡出现早测、迟测时间在一小时以上,又无自记仪器代替时,该定时记录按缺测处理。 (√)

52、液态降水现象的时间缺测时,有自记仪器的,可用自记记录的起止时间代替。(3)

53、天气现象的起止时间都缺测时,只记该现象符号,并在备注栏说明。(√)

54、天气现象的开始时间缺测时,则只记终止时间,如*-908。(√)

55、风向风速(或其中一项)某时自记记录缺测时,应用其它风的自记记录代替。(√)

56、若某时自记风速≥0.3 m/s,但风向缺测,风向用定时观测记录代替。(3)

57、风向风速自记记录缺测时,可从正点前20分钟至正点后10分钟内的任意10的平均风速和最多风向代替。(3)

58、降水量自记迹线有缺测,若缺测时间在两正点之间时(无虹吸或笔位无下落),该时降水量照常计算。(√)

59、当本地范围内进行人工降雨作业时,应在备注栏注明作业时间、地点。(3)

60、地面气象观测是气象观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地球表面一定范围内的气象状况及其变化过程进行系统地、连续地观察和测定,为天气预报、气象情报、气候分析、科学研究和气象服务提供重要的依据。(√)

61、气象台站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任务是观测和发报。(3)

62、地面气象观测工作中的观测项目,均按全国统一规定的方法和要求开展。(3)

63、除日照外,其余项目均以北京时20时为日界。(3)

64、地面气象观测上常用的时制是世界时、北京时和地方时。(3)

65、云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小水滴、过冷水滴、冰晶或它们的混合物组成的可见聚合体;有时也包含一些较大的雨滴、冰粒和雪晶。其底部不接触地面。 (√)

66、天空完全为云层遮蔽,总云量记10;如从云隙中可见青天,记10-;全天无云,总云量记0;有少许云,记1。(3)

67、天气现象是指发生在大气中、地面上的一些物理现象。它包括降水现象、地面凝结现象、视程障碍现象、雷电现象和其它现象等,这些现象都是在一定的天气条件下产生的。 (√)

68、下列天气现象应记录开始与终止的时间(时、分):雨、阵雨、毛毛雨、雪、阵雪、雨夹雪、阵性雨夹雪、霰、米雪、冰粒、冰雹、雾、雨淞、雾淞、吹雪、雪暴、龙卷、沙尘暴、扬沙、浮尘、雷暴、极光、大风以及飑。(3)

69、气压表应安装在温度少变、光线充足、既通风又无太大空气流动的

气压室内。(√)

70、百时箱的作用是防止人为的对仪器的破坏。(3)

71、大百叶箱内温度计水平安在下面架子上,湿度计应水平放在上面稍高的架子上,其高度均以便于观测为准。(3)

72、温度表读数时应注意的三点是:避免视差、动作迅速、注意复读。(√)

73、台站使用虹吸雨量计,当自记纸上有降水记录,在换纸时应作人工虹吸。(3)

74、使用暗筒式日照计,每天在日落后换纸,上纸时要注意使纸上10时线对准筒口白线,14时线对准筒底的白线。(√)

75、雷暴应从整体出发判别其系统,记录其起止的时间和开始、终止方向,切忌零乱记载。当多方闻雷而无法判别系统时,则可以不记方向。(√) 76、地面和曲管地温表被水淹时,可照常观测。若遇地温表漂浮于水中,则记录从缺。(√)

77、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是根据观测簿(气簿-1)编制而成的。(3)

78、制作气表-1挑选月最多风向时,应挑选出现频率最大者为月最多风向。当月最大频率有两个或以上相同时,挑其出现回数最多者。(√) 79、制作气表-1需统计候平均气温等,候期的划分是每5天一候,全年共72候。(3)

80、三次观测站制作气表-1,对02时气压、气温、相对湿度的处理,是用订正后的自记值代替正式记录。(√)

81、可以利用厂矿、居民点、街道等照明用灯作为夜间观测能见度的目标灯。(3)

82、遇有沙尘等天气,湿球纱布上明显沾有灰尘时,应立即更换。(√)

83、水汽压越大,蒸发量越大。(3)

84、调整最高温度表,甩动时,温度表与人体重心垂线的角度要小于45度。(3)

85、在观测记录中,部分要素允许在观测值前加记“>”符号。(√)

86、天气现象刚好出现在24时,但不足一分钟,其起止时间应记为“0”。(√)

87、在观测中发现最高温度表水银柱在窄道处断开时,应作缺测处理,并在备注栏注明。 (3)

88、台站观测用钟表要每日19时对时,保证误差在30秒之内。(√)

89、日落后换日照纸,其它自记纸的换纸时间由各省、市、自治区气象局确定。(√)

90、出现灾害性天气时,台站应及时进行调查记载。(√)

91、各台站均须观测的项目是:云、能见度、天气现象、气压、空气的温度和湿度、风向风速、降水、雪深、日照、蒸发、冻土、浅层和深层地温。 (3)

92、定时观测时,45-60分应观测云、能见度、空气温度和湿度、降水、风向和风速、气压、雪深等发报项目,连续观测天气现象。(3)

93、具体观测程序,台站可根据观测项目的多少和观测时的天气状况确定,但气压观测时间应尽量接近正点,全站的观测程序必须统一,并且尽量少变动。 (√)

94、基本气象站,观测场围栏与四周孤立障碍物的距离,至少是该障碍物高度的3倍以上,距离成排障碍物,至少是该障碍物高度的10倍以远。(3)

95、基准气候站及基本气象站,观测场四周10米范围内不能种植高杆(1米以上)作物,以保证气流畅通。(√)

96、观测场场地应平整,保持有均匀草层,草高不能超过30cm。场内不能种植作物。(3)

97、为保持观测场地的自然状态,场内要铺设0.3-0.6 m宽的小路。(3)

98、有积雪时,除小路上的积雪可以清除外,应保护场地积雪的自然状态。 (√)

99、观测场内仪器之间,东西间距不少于3 m,南北间距不少于4 m,仪器距围栏不少于3 m。(3)

100、观测场内高的仪器安置在北面,低的仪器顺次安置在南面,南北排列成行。(3)

101、干温球温度表,最高、最低温度表,温度计的安置高度在1.5-1.53 m之间、允许误差范围均为±5 cm。(√)

102、蒸发器,雨量器,雨量计的安置高度均为70 cm。(3)

103、按云的外形特征、结构特点和云底高度,将云分为三族,十属,二十九类。(√)

104、积雨云是浓厚的积云,顶部呈圆弧形凸起,很象花椰菜;垂直发展旺盛时,个体臃肿、高耸,在阳光下边缘白而明亮。可产生阵性降水。(3) 105、碎层云一向由层云分裂和碎雨云转变而来。(3)

106、碎雨云是低而破碎的云,呈灰色或暗灰色。常出现在降水时或降水前后的降水云层之下。(√)

107、积雨云常产生雷暴、阵雨(雪),或有雨(雪) 幡下垂。有时产生飑或冰雹。云底偶有龙卷产生。(√)

108、卷积云可由卷云、卷层云蜕变而成。有时高积云也可演变为卷积云。(√)

109、云量是指云遮蔽天空视野的成数。全天有云时记10、全天无云时记0、有微量云时记1。(3)

110、云高是指云底距测站的直线距离。(3)

111、因雪暴、浮尘、雾使天空的云量、云状无法辨明时,总低云量记10,云状栏记该现象符号。(3)

112、因烟、霾、浮尘、沙尘暴、吹雪、扬沙等视程障碍现象使天空云量、云状全部或部分不明时,总低云量记“-”,云状栏记该现象符号或同时记录可辩明部分的云状。(3)

113、最小能见度是指最小有效水平能见度,以km为单位,取整数。按规定要观测最小能见度的每一现象出现时,每天只记录一个最小能见度。(3)

114、白天能见度是指观测员在当时天气条件下,能够从天空背景中看到和辨认出的目标物的最大水平距离。(3)

115、层云为低而均匀的云层,像雾,但不接地,呈灰色或灰白色,可降毛毛雨或米雪。(√)

116、能见度目标物的仰角以0.5-5.0°为宜。(3)

117、目标物的颜色应当越深越好而且亮度要一年四季不变或少变。(√) 118、有效水平能见度是指四周视野中二分之一的范围都能看到的目标物的最大水平距离。(3)

119、夜间观测能见度时,应先在黑暗处停留至少10分钟,以适应环境。(3)

120、能见度目标物情况有改变,或被其它物体遮蔽而不能继续观测时,应另选目标物代替,并将情况记入观测簿备注栏。(3)

121、霰是指白色不透明的比较扁的或比较长的固态降水,直径约2-5 mm,下降时常呈阵性,着硬地常反跳,松脆易碎。(3)

122、雨夹雪是指半融化的雪(湿雪),或雨和雪同时下降。(√)

123、露冻结而成的冰珠是霜,霜溶化后的水珠是露。(3)

124、雷暴为积雨云云中、云间或云地之间产生的放电现象。(√)

125、冰粒可降自气层较稳定的雨层云,常呈间歇性。(√)

126、雨淞是指过冷却液态降水碰到地面物体后直接冻结而成的坚硬的冰层,呈透明或毛玻璃状,外表光滑或略有隆突。(√)

127、浮尘是指由于风大将地面大量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在1.0-10.0 km以内的天气现象。(3)

128、应该记录开始与终止时间的天气现象是:雨、阵雨、毛毛雨、雪、阵雪、雨夹雪、阵性雨夹雪、霰、扬沙、米雪、冰粒、冰针……。(3) 129、不记起止时间的天气现象是:冰针、米雪、轻雾、露、霜、积雪、结冰、扬沙、浮尘、烟幕、霾、尘卷风、闪电。(3)

130、在雨、雪等降水现象中,如果一种现象转为另一现象时,为了简便起见,现象间可以连续记载。(3)

131、大风、雷暴的起止时间,凡两段出现的时间间歇在15分钟或以内时,应作为一次记载,若间歇时间超过15分钟,则另记起止时间。(√) 132、在观测中发现最低温度表酒精柱中断时,应减去断柱的数值作为读数,并在备注栏注明。 (3)

133、气压是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以百帕为单位,取一位小数。(√)

134、气压室内光线不足时,可用手电筒或加遮光罩的电灯(15-60 W)照明。(3)

135、动槽式水银气压表读数复验后,降下水银面。旋转槽底调整螺丝,使水银面离开象牙针尖约3-5 mm。(3)

136、气压计周转型自记钟一周快慢超过半小时,日转型自记钟一天快慢超过10分钟,应调整自记钟的快慢针。(√)

137、气压计是自动、连续记录气压变化的仪器。它由感应部分(双金片)、传递放大和自记部分组成。(3)

138、仪器因摩擦等原因使记号前后两处读数差≥0.3 hpa(或≥0.3℃、≥2%)时,称为跳跃式变化。(3)

139、日转型自记钟一天快慢超过20分钟,应调整自记钟的快慢针。(3) 140、相对湿度指空气中实际水汽压和当时气压下的饱和水汽压之比。以百分数(%)表示,取整数。(3)

141、百叶箱内靠近箱门处的顶板上,可安装照明用的电灯(不得超过45 W),读数时打开,观测后随即关上,以免影响温度。(3)

142、干湿球温度表是由二支型号完全一样的温度表组成。(√)

143、包扎湿球温度表球部的纱布长约10 cm,杯口距湿球球部约3 cm。(√)

144、湿球纱布开始冻结后,应立即从室内带一杯清洁水对湿球纱布进行溶冰,待纱布变软后,在球部下2-3 cm处剪断,然后取走水杯,以防冻裂。(3)

145、在观测中发现最高温度表水银柱在窄道处断开时,应稍稍抬起温度表的顶端使其连接在一起。若不能恢复,则减去断柱的数值作为读数,并在观测簿的备注栏注明。(√)

146、小百叶箱内20时观测程度是:干湿球温度表,最低温度表酒精柱,毛发湿度表,最高温度表,最低温度表游标,调整最低、最高温度表。(3) 147、湿球纱布一般每周应更换一次,蒸馏水一般应每10天换1次。(3) 148、最高温度表安置在温度表支架下横梁的上面一对弧形钩上,感应部分向东、约高出干湿球温度表球部3 cm。(3)

149、调整最高温度表时用手握住表身,感应部分向下,臂向外伸出约45°,用大臂将表身前后甩动,以使水银下落到感应部分。(3)

150、最低温度表应水平的安置在温度表支架下横梁的下面一对弧形钩上,感应部分向东,高于干湿球部温度表2 cm。(√)

151、最低温度表酒精柱的示度每月1-5日20时应与干球温度表的示度进行比较,若平均误差≤0.5℃时,该最低温度表可以使用。否则应撤换,并将此5天的误差平均值订正到该5天的逐日最低温度上。(√)

152、每月月初5天要观测最低温度表酒清柱,凡中途更换新的最低温度表,一般不进行酒精柱观测。(3)

153、最低温度表在移运和存放时,最好将表身水平放置,并避免高温及震动,以免酒清柱蒸发和中断。(3)

154、温度计应稳固地安置在大叶箱中下面的架子上,底座保持水平,感应部分中部离地1.5 m。(√)

155、经订正后的相对湿度>100时、记作100,<0、记为0,并在备注栏注明。(3)

156、每季度应用洁净毛笔蘸蒸馏水(或加适量酒精)清洗毛发一次。(√) 157、湿球溶冰不当时,凡在正点前补测的干湿球值不作正式观测记录。(3)

158、EL型电接风向风速计是由感应器、指示器、记录器组成的有线遥测仪器,指示器与记录器必须配套。(3)

159、风速感应器距地高度10-12 m。距平台高度6-8 m,且距地高度不得低于10 m。(√)

160、静风时,风速记0,风向记C;平均风速超过40.0 m/s时,则记为>40.0,作日合计、日平均时,按40.0统计。(3)

161、雨量计、电接风换自记纸作时间记号时,均可用上抬自记笔杆的方法。(3)

162、整理风自记时,只有当计时误差≥20分钟时,才作时间差订正。(3) 163、风自记纸换纸时不必用逆时针对时。(√)

164、挑取日最大风速时,可跨年、跨月、跨日挑取,也可上跨、下跨。(3)

165、更换EL型风感应器、指示器时,二者应同时成套更换。(√) 166、风向方位块应每年清洁一次。(√)

167、自动站气温、相对湿度的自动观测记录有部分缺测时,则从实有的自动观测记录和人工补测的定时观测记录中挑选日极值。(√)

168、降水量是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经溶化后)的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的降水,在水平面上积累的深度。(√)

169、雨量器由雨量筒与量杯组成。雨量筒用来承接降水物,它包括承水器、储水瓶和外筒(储水筒)。 (√)

170、冬季降雪时,须将承水器取下,换上承雪口,取走储水瓶,直接用承雪口和外筒接收降水。 (√)

171、在炎热干燥的日子,降水停止后,要及时进行观测,并记入观测簿备注栏。(3)

172、出现吹雪、雪暴时,均应观测其降水量。(3)

173、纯雾、露、霜、冰针、雾淞、吹雪的量按无降水量处理,但吹雪的量必须量取,专供计算蒸量用。(√)

174、雨量器应安装在观测场内固定的架子上,器口保持水平,距地面高70 cm。(√)

175、雨量自记换下时间若缺测,其时差订正是:当每天的误差不大时,可按自记正点时间进行计算。(√)

176、一个月中,若有一天或以上固态降水时,气表-1自记降水部分全部空白。(3)

177、冬季12-2月,冰冻期短的地区,虹吸雨量计不收回,照常使用、记录,并进行自记纸的整理。(√)

178、因固体降水雨量计停止使用时,必须在值班日记上注明。(3) 179、无降水时,降水栏空白不填。不足0.05 mm的降水量记0.0。(√) 180、经常保持雨量器清洁,每次巡视仪器时,注意清除承水器、储水瓶内的昆虫、尘土、树叶等杂物。(√)

181、遇固态降水,凡随降随化,仍照常读数和记录。(√)

182、一日内有降水(实测降水量≥0.1 mm)时,必须换纸。(3)

183、虹吸雨量计由承水器、浮子器、自记钟和虹吸管等组成。(√) 184、无降水时,自记纸可用8-10天,用加注一定水量的办法抬高笔位,以免每日迹线重迭。(3)

185、在雨季,每季度应将虹吸雨量计盛水器内的自然排水量进行1-2次测量,并将结果记在自记纸背面,以备使用资料时参考。(3)

186、当雨量自记纸上有降水记录,但换纸时无降水,则在换纸前应作人工吸虹,使笔尖回到“0”位。若换纸时正在降水,则用铅笔作时间记号。(√)

187、雪深是从积雪表面到地面的垂直深度,以厘米为单位,取整数。(√) 188、雪深的观测地段,应选择在观测场附近平坦、开阔的地方。入冬前,应将选定的地段平整好。清除杂草,并作好标志。(√)

189、每次雪深观测须作三次测量,记入观测簿相应栏,并求其平均值。三次测点相距一般应在8米以上。(3)

190、雪深观测每天8时观测一次,若14时或20时才达到积雪标准时,一般也不补测,但应在备注栏注明。(3)

191、积雪是指雪(包括霰、米雪、冰粒、冰雹)覆盖地面达到气象站四周能见面积一半以上。(3)

192、当雪(包括霰、米雪、冰粒)覆盖地面达到气象站四周能见面积一半时要观测雪深。(3)

193、当有积雪符号,而无积雪深度时,必须在备注栏注明。(3)

194、雪深的观测地段应选择在观场附近平坦、开阔、裸地的地方。(3) 195、平均雪深不足0.5 cm记0,没有积雪时,雪深栏空白。(√) 196、若气象站四围积雪面积过半,但观测地段因某种原因而无积雪时,则应在就近有积雪的地方,选择较有代表性的地点测量雪深。(√)

197、在无任何遮蔽条件下,太阳中心从某地东方地平线到进入西方地平线,其光线照射到地面所经历的时间称为可照时数。(√)

198、太阳在一地实际照射地面的时间称为日照时数。以0.1小时为单位。(3)

199、暗筒式日照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太阳光通过仪器上的小孔射入筒内,使涂有感光药剂的日照纸上留下感光迹线,来计算日照时数。(√) 200、枸橼酸铁铵与水的比例为1∶10,赤血盐与水的比例为1∶3。(3) 201、日照纸的涂药以每次涂刷15张为宜。以免涂了药的日照纸久存失效。(3)

202、涂刷日照纸时最好在红灯光下进行,涂药前,先用脱脂棉把日照纸擦净;另用毛笔蘸药液涂在日照纸上,涂药应薄而均匀。(3)

203、换下的日照纸,应依感光迹线的长短,在其下描划铅笔线。然后,将日照纸放入足量的清水中浸漂1-3分钟。(3)

204、每天在日落后换纸,上纸时,注意使纸上10时线对准筒底的白线,14时线对准筒口的白线。(3)

205、如果观测场没有适宜地点,日照计可安装在平台或附近较高的建筑物上。(√)

206、日出前应检查日照计的小孔,有无小虫、尘沙等堵塞或被露、霜等遮住。(√)

207、气象站测定的蒸发量,是指一定口径的蒸发器中,在一定时间间隔内因蒸发而失去的水层深度,以毫米(mm)为单位,取1位小数。 (√) 208、小型蒸发器为口径20 cm,高约10 cm的金属圆盆,口缘镶有内直外斜的刀刃形铜圈,器旁有一倒水小咀。(√)

209、每天20时观测蒸发量,测量前一天20时注入的20 mm清水经24小时蒸发剩余的水量,记入观测簿余量栏。(√)

210、蒸发器内的水量全部蒸发完时,蒸发量记为≥20.0(原量为20.0)。(3)

211、因降水或其它原因,致使蒸发量为负值时,记0.0。但必须在备注栏注明。(3)

212、在多雨季节,应增设一个蒸发专用的雨量器,该雨量器的观测与降水观测同时进行。(3)

213、E-601B型蒸发器,一般2个月换一次水;小型蒸发器一般每星期换一次干净水,冬季结冰期间,可10天换水一次。(3)

214、炎热干燥的日子,为防止蒸发,当降水停止后,蒸发专用雨量器内的降水也应及时进行观测记录。(√)

215、有降水时,应取下小型蒸发器上的金属丝网圈;有强烈降水时,应随时注意从器内取出一定的水量,也可采用加盖方法,以防水溢出。(√) 216、小型蒸发器,每天观测后均应清洗蒸发器,并换用干净水。(√)

217、下垫面温度和不同深度的土壤温度统称地温。 (√)

218、下垫面温度包括裸露土壤表面的地面温度、草面(或雪面)温度及最高、最低温度。 (√)

219、曲管地温度表感应部分上端弯折,与表身成135°夹角。(√) 220、地面和浅层地温的观测地段,设在观测场内南面平整出的裸地上,地段面积为234㎡。地表疏松、平整、无草,并与观测场整个地面相平。(√)

221、地面3支温度表须水平地安放在地温场中央偏东的地面,按0 cm、最高、最低的顺序自北向南排列。(3)

222、地面3支温度表,表间相隔约10 cm,感应部分及表身,一半埋入土中,一半露出地面。(3)

223、曲管地温表与地面最低温度表之间,5、10、15、20cm之间的间距为约10 cm,表身与地面成135°夹角。(3)

224、为了避免观测时践踏土壤,应在地温表北面相距约30 cm处,顺东西向设置一个观测用的栅条式木制踏板,踏板宽约40 cm、长约100 cm。(3)

225、20时地温观测顺序:0 cm、最低、最高和5、10、15、20 cm地温。(√)

226、大型蒸发:冬季偶尔结冰的地区,结冰时可停止观测,各该日蒸发量栏记“B”;待某日结冰融化后,测出停测以来的蒸发总量,记在该日蒸发量栏内。可以跨月、跨年。(3)

227、地面和曲管地温表被水淹时,一般可照常观测。只须在备注栏注明。(√)

228、降强降水时,若遇地温表漂浮于水中,则记录从缺,并在备注栏注明。(√)

229、地面三支温度表被雪埋住后,在观测前巡视仪器时必须将表安置在雪面上,读数时若感应部分又被雪盖住,则可照常读数。(√)

230、每旬要检查一次曲管温度表的安装状况,安装深度、角度超过允许误差时,应及时纠正。(3)

231、每天20时观测后和大风、雷雨天气过后,应认真检查一次地面三支温度表的安装状态,以保证安装正常。(√)

232、地面三支温度表感应部分及表身必须有一半埋入土中,一半露出地面。埋入土中部分必须与土壤密贴,露出地面部分要保持干净,及时擦掉沾附上面的雨、露、霜、尘土等。(√)

233、在夏季高温的日子里,应在早上温度上升后观测一次地面最低、记入观测簿08时栏,并将最低温度表收回,使其感应部分向下,妥善立放室内或阴蔽处。(√)

234、降水量自记迹线有缺测,若缺测时间跨越某一个或几个正点时,有

关各时降水量应用其它雨量计的自记记录代替;若无其它雨量计时,则整个缺测时段记其累计量,并填在该时段的最后一个小时栏内,其它各时共用“←”符号表示。 (√)

235、在观测中发现地面温度表损坏,可用地面最高温度表读数代替。(3) 236、日照时数全天缺测时,若全天为阴雨天气,则日照时数日合计栏记“0.0”。(√)

237、日照时数全天缺测,若该日天气时阴时晴,则该日日照时数按缺测处理,日合计栏记“-”(各时日照时数栏空白)。(√)

238、若某日全天无云,日照时数缺测数小时(非全天缺测),则该日日照按实有记录作日合计。(√)

239、某日湿度自记全天缺测,该日日最小相时湿度改从当日各定时观测记录中挑取。(√)

240、某日风自记记录有缺测,从实有的自记迹线中挑取的日最大、极大风速无代表性时,则按缺测处理。(√)

241、某日日最高气温缺测时,用订正后的自记最高气温代替。(√) 242、某日日最低气温缺测,又无自记记录代替时,改从当日各定时观测气温中挑取。(√)

243、地面日最高温度缺测时,改从当日各定时观测地面温度中挑取。(√) 244、若正点前20分钟至正点后10分钟内的自记风向风速记录也缺测时,该时风向风速按缺测处理(当风速缺测时,风向亦按缺测处理;当风向缺测时,风速照记,风向记“一”)。(√)

245、某日最大风速缺测记“—”时,相应的出现时间及风向栏也作缺测处理,记为“—”。(3)

246、某次记录不完全正确或有疑误但基本可用时,按正常记录处理;当某次记录有明显错误且无使用价值时,按缺测处理(记“-”)。(√) 247、高山站观测云时,当遇有云顶低于测站的云,在记录云顶低于测站的高度时,应在记录前加“-”号。(√)

248、EL型风向风速计,电缆可以走电缆沟(管),也可以架空。(3) 249、日照纸的药液配制,赤血盐、枸橼酸铁铵与水的比例在实际操作时可根据药的质量与气象站实际经验灵活掌握配制。(√)

250、冻土观测时,当冻结层的下限深度超出最大刻度范围时,应记录最大刻度数字,并在数字前加记“≥”符号。 (3)

251、地面状态的场地应选择在观测场内一块约2m34m的自然地面,用于观测干、湿、积水和地面冻结这四种地面状态。(3)

252、地面气象月观测记录经质量检查处理后,月观测数据文件应复制备份,长期保存。(√)

253、气表-1中月日照百分率取整数,小数四舍五入。(3)

254、年报表各时段年最大降水量的挑选,若某一时段(例如5分钟)的

第三期浙江省地面气象测报业务上岗考试试卷及答案 (2)

浙江省地面气象测报业务上岗考试试卷 根据本站站类答题,如将升格为一级站,按照基本站要求进行答题 站类:编号得分 一、单项选择(请将答案的标号填在答题卡内,共45分,每题1分) 1.因视程障碍现象影响,某定时能见度仅90米,则气簿-1能见度栏记__。 A、0.1 B、0.0 C、0.09 2.白色不透明的圆锥形或球形的颗粒固态降水,直径约2-5mm,下降时常呈阵性,着硬地 常反跳,松脆易碎。具有该特征的天气现象是________。 A、冰粒 B、霰 C、米雪 3.气压表必须垂直悬挂,应定期用铅垂线在________的两个位置上检查。 A、相对 B、相互平行 C、相互成直角 4.安装自动站5、10、15、20cm地温传感器,其感应头朝________。 A、北 B、南 C、任意方向 5.使用超检仪器,每一个月算________个错情。 A、1 B、2 D、5 6.为保持自动站设备处于正常连续的运行状态,每小时正点前分钟要查看数据采集器 的显示屏或计算机显示的实时观测数据是否正常。 A、5 B、10 C、15 7.人为原因丢失自动站数据________小时以上,属于丢失或毁坏原始记录。 A、10 B、12 C、15 8.自动站出现故障后小时内不能恢复正常工作时,要统计站(组)错。 A、24 B、48 C、72 9.动槽式水银气压表安装后要稳定________个小时,方能观测使用。 A、2 B、3 C、4 10.夜间观测能见度时,观测员应先在黑暗处停留________分钟。 A、5—10 B、5—15 C、5—20 11.当最大冰雹的最大直径大于________mm时,应同时测量冰雹的最大平均重量。 A、5 B、8 C、10 12.晴空为浅蓝色、早晨及黄昏太阳为红橙色,是因为________。 A、天空蓝色为分子散射光,太阳红橙色为太阳辐射被减弱后的太阳直射光 B、天空蓝色和太阳红橙色均为分子散射光 C、天空蓝色为分子散射光,太阳红橙色为粗粒散射光 13.“全树摇动,大树枝弯下来,迎风步行感觉不便”,目测风力等级为________。

气象学习题(有答案)

. 第一章 大气 一、名词解释题: 1. 干洁大气:除去了水汽和各种悬浮的固体与液体微粒的纯净大气,称为干洁大气。 2. 下垫面:指与大气底部相接触的地球表面,或垫在空气层之下的界面。如地表面、海面及其它各种水面、植被表面等。 3. 气象要素:构成和反映大气状态的物理量和物理现象,称气象要素。主要包括气压、气温、湿度、风、云、能见度、降水、辐射、日照和各种天气现象等。 二、填空题: (说明:在有底线的数字处填上适当内容) 1. 干洁大气中,按容积计算含量最多的四种气体是: (1) 、 (2) 、氩和 (3) 。 2. 大气中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的 (4) 。 3. 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水汽主要吸收 (5) 辐射。 4. 近地气层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一般白天比晚上 (6) ,夏天比冬天 (7) 。 5. (8) 是大气中唯一能在自然条件下发生三相变化的成分,是天气演变的重要角色。 6. 根据大气中 (9) 的铅直分布,可以把大气在铅直方向上分为五个层次。 7. 在对流层中,温度一般随高度升高而 (10) 。 8. 大气中对流层之上的一层称为 (11) 层,这一层上部气温随高度增高而 (12) 。 9. 根据大气中极光出现的最大高度作为判断大气上界的标准,大气顶约高 (13) 千米。 答案: (1)氮 (2)氧 (3)二氧化碳 (4)紫外线 (5)长波 (6)低 (7)低 (8)水汽 (9)温度 (10)降低 (11)平流 (12)升高 (13)1200 三、判断题: (说明: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 臭氧主要集中在平流层及其以上的大气层中,它可以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2. 二氧化碳可以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使地面空气升温,产生“温室效应”。 3. 由于植物大量吸收二氧化碳用于光合作用,使地球上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减少。 4. 地球大气中水汽含量一般来说是低纬多于高纬,下 层多于上层,夏季多于冬季。 5. 大气在铅直方向上按从下到上的顺序,分别为对流层、热成层、中间层、平流层和散逸层。 6. 平流层中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没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7. 热成层中空气多被离解成离子,因此又称电离层。 答案:1.对,2.错,3.错,4.对,5.错,6.对,7.对。 四、问答题: 1. 为什么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有日变化和年变化? 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植物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以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合成碳水化合物,因此全球的植物要消耗大量的二氧化碳;同时,由于生物的呼吸,有机物的分解以及燃烧化石燃料等人类活动,又要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这样就存在着消耗和产生二氧化碳的两种过程。一般来说,消耗二氧化碳的光合作用只在白天进行,其速度在大多数地区是夏半年大,冬半年小;而呼吸作用等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则每时每刻都在进行。所以这两种过程速度的差异在一天之内是不断变化的,在一年中也随季节变化,从而引起二氧化碳浓度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在一天中,从日出开始,随着太阳辐射的增强,植物光合速率不断增大,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也随之不断降低,中午前后,植被上方的二氧化碳浓度达最低值;午后,随着空气温度下降,光合作用减慢,呼吸速率加快,使二氧化碳消耗减少;日落后,光合作用停止,而呼吸作用仍在进行,故近地气层中二氧化碳浓度逐渐增大,到第二天日出时达一天的最大值。 在一年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也主要受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一般来说,植物夏季生长最旺,光合作用最强,秋季最弱。因此二氧化碳浓度秋季最小,春季最大。 此外,由于人类燃烧大量的化石燃料,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到空气中,因而二氧化碳浓度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2. 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对流层是大气中最低的一层,是对生物和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气层。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有: (1)对流层集中了80%以上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是天气变化最复杂的层次,大气中的云、雾、雨、雪、雷电等天气现象,都集中在这一气层内; (2) 在对流层中, 气温一般随高度增高而下降, 平均每上升100米, 气温降低0.65℃,在对流层顶可降至-50℃至-85℃; (3) 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和乱流运动,促进了气层内的能量和物质的交换; (4) 温度、湿度等气象要素在水平方向的分布很不均匀,这主要是由于太阳辐射随纬度变化和地表性质分布的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2016版).

附件1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 (2016版) 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 2016年2月

编写说明 随着气象业务现代化的不断发展,自2004年以来,地面气象观测业务在观测时次、观测方法和观测仪器等方面先后进行了较大调整,并印发了一系列技术文件和业务补充规定。为加强地面气象观测技术规定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发挥其对地面观测业务的技术指导作用,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组织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和有关省局对2004年以来的业务技术规定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归纳整编完成了《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2016版)》。 本技术规定是对近年来的印发技术文件和业务补充规定的系统性归纳整编,对现行业务技术规定中有争议的内容进行了明确,内容涵盖地面观测业务调整规定、《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与现行业务不一致之处的完善补充、自动观测相关业务规定及异常记录的处理、重要天气报告和应急加密观测规定等。 本技术规定参加编写的人员包括:王柏林、宋树礼、施丽娟、张振鲁、伍永学、祁生秀、周林、李莉、曹铁、刘立群、杨晓丽、杨金花、王力、陈冬冬、周媛、张帆、刘为一、汪武锋、陈虎胜、胡天洁、王磊。 编写组 2016年2月

目录 一. 观测业务要求 (1) (一) 观测时次 (1) (二) 观测项目 (1) (三) 观测任务与流程 (2) (四) 校时 (4) 二. 观测与记录 (4) (一) 云 (4) (二) 能见度 (5) (三) 天气现象 (5) (四) 湿度 (8) (五) 降水 (8) (六) 蒸发 (9) (七) 雪深雪压 (10) (八) 电线积冰 (10) (九) 辐射 (11) (十) 数据文件格式变更 (11) (十一) 异常记录处理 (12) 三. 气象报告 (18) (一) 天气现象电码 (18) (二) 重要天气报 (19) 四. 应急加密观测 (24)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2016版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2016版) 一.观测业务要求 1.1观测时次 1、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自动观测项目每天24次定时观测。(摘自气发〔2008〕475号) 2、基准站、基本站人工定时观测次数为每日5次(08、11、14、17、20时),一般站人工定时观测次数为每日3次(08、14、20时)。(摘自气测函〔2013〕321号) 1.2观测项目 1、各台站均须观测的项目:能见度、天气现象、气压、气温、湿度、风向、风速、降水、日照、地温(含草温)、雪深。 2、由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指定台站观测的项目:云、浅层与深层地温、蒸发、冻土、电线积冰、辐射、地面状态。 3、由省级气象主管机构指定台站观测的项目:雪压、根据服务需要增加的观测项目。(1-3条摘自《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气测函〔2013〕321号) 4、有两套自动站(包括便携式自动站)的观测站,撤除气温、相对湿度、气压、风速风向、蒸发专用雨量筒、地温等人工观测设备;仅有一套自动站的观测站,仍保留现有人工观测设备。(摘自气测函〔2013〕321号) 5、云高、能见度、雪深、视程障碍类天气现象、降水类天气现象等自动观测设备已正式投入业务运行的观测站,取消相应的人工观

测。 6、为了保持观测方法与观测手段的延续性,张北、长春、寿县、电白、贵阳、格尔木、银川与阿勒泰8个长期保留人工观测任务的基准站,保留08、14、20时人工观测任务(含自记仪器记录整理)。(摘自气测函〔2012〕36号、气测函〔2013〕321号) 定时人工观测项目表 1.3观测任务与流程 1、每日观测任务 (1)每日日出后与日落前巡视观测场与仪器设备,确保仪器设备工作状态良好、采集器与计算机运行正常、网络传输畅通。具体时间各站自定,站内统一。 (2)每日定时观测后,登录MDOS、ASOM平台查瞧本站数据完整性,根据系统提示疑误信息,及时处理与反馈疑误数据;按要求填报元数据信息、维护信息、系统日志等。

气象测报业务应急预案

测报业务应急预案 为了保证测报业务工作在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下能够正常运作,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实现应急工作的及时、高效、有序开展,特制定本预案。 突发事件发生时进入应急工作状态,及时采取相应的应急工作措施,特别要注意多种突发事件同时发生时的综合处理。在紧急情况下,值班员应当机立断,灵活执行预案,保障业务工作,杜绝责任性事故,要注意预见和防范突发性灾害天气,如雷暴、冰雹、大风、短时强降水等;对环境仪器安全、供电、通信保障等方面可能发生的异常及其影响范围有所预见,必要时可要求安排副班协助。假如出现雷击、火灾等事故,须在保证人员安全前提下,分别采取应急措施,优先保障业务运行,再采取措施保障仪器设备、供电安全等。并在值班日记中说明有关情况,班后注意及时总结经验。 全体业务人员平时要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水平,消除麻痹思想,时刻保持高度警惕,不疏漏任何异常表现。对于一些应急处理流程方法平时应加强预演,特别是一些人工(手工)的应做到人人熟练掌握。一旦出现漏测、漏发等责任性事故,首先抓紧时间进行补测、补报,严禁涂改伪造,完成后立即向科长和局领导报告,有关人员接到报告后应迅速了解事情经过,并向上一级报告。 一、仪器设备保障预案 1.值班员负责观测仪器和场地的日常维护,时刻保持仪器和场地处于良好状态。加强仪器 维护和巡视工作,防止无关人员进入观测场和值班室;防止自身人为原因影响业务仪器设备运行或业务工作的开展。加强仪器设备维护知识的学习,不断掌握新仪器的使用方法;对影响仪器正常运行的各类故障能准确判断。 2.仪器管理安排专人负责,具体负责仪器的日常维护、故障检修、送修等工作。严格防止 出现管理漏洞导致责任性事故。无特殊情况每月25日巡检各仪器设备。 3.遭遇设备故障时,尽量保证气象资料的完整采集。若有能力短时间排除且不影响资料采 集,及时自行修复;没有能力或短时间不能排除,则应及时补测,并通知仪器管理员,同时向保障中心汇报。 4.遇采集器不正常时,应进行复位处理。 5.如故障导致正点某个要素缺测,应根据规范在前后十分钟内挑取最近记录进行替代,没

气象测报考试题

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考试试题 (闭卷,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单位: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0.5分,满分25分) 1.某日上午时晴时阴,下午无云。日照记录上午完好,下午因故缺测,该日日照时数日合计应( )。 A. 按缺测处理 B. 按实有记录作日合计 C. 把上午的日照时数合计作为日合计值并加“()” D. 参照前(后)几日某一晴天下午的日照时数,加上上午的日照时数作为日合计值,加“()”。 2.自动站气压要素,在A文件中要素指示码和方式位为() A.P3 B.PB C.PC D.PP 3.最低温度表如遇酒精柱中断,观测时() A.扣除中断部分 B.按缺测处理 C.加上内管顶上的一段中断的酒精柱 4.某两次观测的干湿球温度及气压值均相同,但湿球一次结冰,一次未结冰,此时结冰状态下算出的水汽压比未结冰状态下的水汽压( ) A.小 B.相等 C.大 D.小于等于 5.14时正点记录有透光高层云,则观测时应()日照。 A.有 B.没有 C.不确定 6.自动站数据缺测个数以()文件中的记录为统计为准。 A. J B. A C. B 7.对于孤立障碍物,其边缘与气象观测场围栏的距离/高度倍数比应为( ) A.国家基准气候站10倍、国家基本气象站8倍、国家一般气象站8倍 B.国家基准气候站8倍、国家基本气象站8倍、国家一般气象站8倍 C.国家基准气候站10倍、国家基本气象站8倍、国家一般气象站3倍 8.浓积云进一步发展,当云顶呈现( )时,为秃积雨云。 A.花椰菜形明显,云体高耸 B.出现砧状 C.出现幞状 D.顶部开始冻结,形成白色毛丝般的冰晶结构 9.云码CM7和CM5的主要区别在于()。 A.CM7能降水,CM5则不能B.CM7的厚度大于CM5 C.CM5系统侵入天空,CM7则不是D.CM7的高度大于CM5 10.一年中,蒸发量有几个月是小型蒸发器观测,有几个月是大型蒸发器观测,该年小型蒸发量和大型蒸发量()作年合计。 A. 分段 B. 均不 C. 照常 11.有效能见度0.7千米,吹雪的强度属于( )。 A. 小 B.中常 C.大(强) 12.小型蒸发皿应()清洗一次 A.每天 B.每旬 C.每月 D.每季 13.数据库压缩用于对地面基本数据库()进行压缩处理。 A. A文件 B. B文件 C. J文件 14.某次记录不完全正确或有疑误但基本可用时,该记录应() A.加“()” B.按正常记录处理 C.记“-” D.按正常记录处理并备注 15.某站5月2日漏观测最低温度表酒精柱读数,正确的做法是()。

《天气学原理》理论测试题答案

《天气学原理》理论测试题答案 单位:姓名:分数: 一、填空(每空1分,共40分) 1、冬季北半球的对流层东部环流的最主要特点是在中高纬度以极地低压(或极涡)为中心地环绕纬圈的西风环流。 2、在极地环流圈和哈得来环流圈之间的中高纬度地区存在一个与直接环流方向相反的闭合环流圈称为间接环流圈,亦称为费雷尔环流。 3、在7月份北半球热带对流层高层有明显的反气旋中心,分别在北美、波斯湾和青藏高原。 4、云滴增长的条件,主要取决于云层厚度,而云的厚度,又决定于水汽和垂直运动条件。 5、我国华北及江淮地区有些低压在大陆本来没有很大发展。但是当他们东移入海后,又可再度迅速发展,这一方面因为海上的摩擦力影响比陆地小;另一方面是由于暖海上非绝热加热影响所致。 6、大气环流形成和维持是由影响大气运动的一些基本因子在长期作用下造成的,最主要的因子是太阳辐射、地球自转、地球表面不均匀(海陆和地形)和地面摩擦。 7、寒潮的中期过程是以北大西洋脊和北太平洋脊的发展为开始,而以东亚大槽的重建为结束。 8、对流性天气形成的基本条件:水汽条件、不稳定层结条件和抬升力条件。 9、下图中为T-lnP图,其中A为抬升凝结高度,B为自由对流高度,C为层结曲线,D为状态曲线,E为对流上限。

10、西太平洋副高是由动力因子而形成,属于暖性高压,Hadley环流是最主要的成因贡献者,脊线呈西西南-东东北走向。 11、影响季风形成的基本因子主要是下垫面附近的热力因子,由太阳辐射的经向差异,海陆热力差异,青藏高原和大气之间的热力差异三个基本因子组成。12、所谓的振荡是指大气环流周期性的变化,一般来说东亚季风环流和热带季风环流均具有显著的准双周周期振荡。 13、位势不稳定层结的建立主要取决于高低空水汽平流和热量平流的差异。即高层冷平流,低层是暖平流,或中低层比上层增暖更明显。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1920年前后挪威学派V.J.皮叶克尼斯和伯杰龙等人以为主要特征提出了气团与锋的概念,并运用这些概念从千变万化的天气现象与天气过程中总结了许多天气分析和预报规则。 A、气压场 B、温度场 C、风场 D、湿度场 答案:B 2、大气环流的最终能源来自 A、下垫面 B、水汽相变 C、太阳辐射 D、感热 答案:C 3、寒潮中短期过程的关键系统是 A、北大西洋高压脊 B、北太平洋高压脊 C、极地低压 D、乌拉尔山地区高压脊 答案:D 4、在槽前脊后沿气流方向相对涡度减少,为,等压面高度,在槽后脊前沿气流方向相对涡度增加,为,等压面高度。 A、正涡度平流升高负涡度平流降低 B、负涡度平流降低正涡度平流升高 C、负涡度平流升高负涡度平流降低 D、正涡度平流降低负涡度平流升高 答案:D

气象观测业务质量综合考核办法

气象观测业务质量综合考核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为适应气象观测业务改革发展,推进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全面、客观、准确考核观测业务质量,强化各级气象部门业务质量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依据现行业务规范、行业标准和技术规定,根据当前气象观测业务工作实际,面向未来业务发展需求,对现行质量考核办法进行梳理、补充和完善而形成。 第三条气象观测业务质量综合考核对象为全国各观测业务台站、各省(区、市)气象局。 第四条气象观测业务质量综合考核业务种类包括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业务、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观测业务、高空气象观测业务、区域气象观测站观测业务、风廓线雷达观测业务、雷电观测业务、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业务、GNSS/MET观测业务、大气成分观测业务和气象卫星观测业务,共计10类。具体指标及解释见附件1-11。 第五条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业务、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观测业务和高空气象观测业务考核数据质量、数据传输及时率、设备运行可用性、保障可靠性和探测环境保护五个方面;区域气象观测站观测业务、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业务和大气成分观测业务考核数据质量、数据传输及时率、设备运行可用性、保障可靠性四个方面;风廓线雷达观测业务和GNSS/MET观测业务考核数据质量、数据传输及时率、保障可靠性三个方面;雷电观测业务考核

数据质量、设备运行可用性和保障可靠性三个方面;气象卫星观测业务考核数据质量、数据传输及时率、保障可靠性和探测环境保护四个方面。 其中,数据质量、数据传输及时率和设备运行可用性通过考核相关业务上传的数据和状态文件实现,考核文件种类详见附件12;保障可靠性和探测环境保护通过考核相关业务的填报表单和上报文件实现。 第六条每项业务的考核总分为100分。各考核内容包含若干单项考核指标并分配相应的分值,各单项考核指标得分之和为综合考核得分。考核以月度、年度为周期。 第七条气象观测业务质量综合考核工作由综合观测司、预报与网络司共同组织,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和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具体实施。 第八条考核结果由综合观测司、各省(区、市)气象局观测业务管理部门根据考核周期及时进行通报。 考核结果可作为省(区、市)气象局推荐和评选优秀集体和个人的重要依据,同时也可作为评价设备质量的依据。第九条本办法由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负责解释。各省(区、市)气象局可在本办法基础上制定本省(区、市)的实施细则。 第十条本办法自2017年1月1日起执行,《地面气象观测质量考核办法(试行)》(气测函〔2013〕312号)、《地面高空气象观测业务综合质量考核办法(试行)》(气测函〔2014〕201号)同时废止。《综合气象观测系统仪器装备运行状况通报

宜昌市地面气象测报知识考试(A卷)

宜昌市地面气象测报知识考试(A卷) 姓名单位分数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30分) 1.地面气象观测的基本任务是,,。 2.定期检查、维护的情况应记入中。对自动站有影响的还要记入 。 3.配制涂刷日照纸的药液,赤血盐与水的比例是,枸橼酸铁铵与水的比例是。 4.未按规定进行资料拷盘,造成数据丢失,每发生一次算个错情;违反有关规定在 测报用计算机上进行与测报无关的操作,每次算个错情,若对业务造成影响,每发生一次算个错情。 5.本自动站通过遥测仪观测的项目有、、、 和、、。人工观测的项目有、、以及、、、、。 6.温度传感器在0℃时的电阻值是,那么在>0℃时电阻值应该大 于。 7.自动站温湿度传感器悬挂在百叶箱的,其感应部分中心点距地 面。 8.写出下列云的简写字母 鬃积雨云,荚状高积云,积云性层积云簿幕卷层云 ,伪卷云。 9.数据的存贮:观测时存贮一次,主机箱内的单片机存储器中可存 天的完整资料,按随机文件存贮。 10.有关记录值的输入中,本站基本参数和本站观测任务的设置按照输入, 其它各项中有小数位的记录值均输入,在重要天气报发报标准中均应输入, 、等均按整数输入。 11、___________是气象工作的基础。地面气象观测是气象观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每个 气象台站的基本任务之一,必须______、______、______地做好地面气象观测工作12、交接班必须严肃认真,当面做好交接。交接完毕,双方,以示负责。

13、各观测项目的记录单位及其记录要求:能见度(单位):千米,记录要求小数一位;冰 雹直径(单位),记录要求;气压、水汽压(单位),记录要求。 14、遥测数据文件ZIIiiiMM.YYY是数据文件,遥测站的实时数据文件是,遥 测站的大风报警数据文件是。 15、凡海拔高度米,其地面天气报参加全球交换的测站应在 时次编报3P0P0P0P0组。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1分,共10分) 1.采集器中的时间与计算机中的时间不符,是引起“观测失败次数”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 2.地面观测项目中,绝大多数采用的是北京时,只有日照采用的是地方平均太阳时。( ) 3.必须在系统设计中设置好“定时观测”,自动站软件才会在正点对采集器进定时数据的 自动卸载工作。() 4.最低温度表调整后,把表放回到原来的位置时,先放感应部分,后放表身。() 5.只有一个操作者时不能进行交接班登记。() 6.管理员是值班员时,可以增加、删除值班员。() 7.系统参数设计中,除了仪器差订正存盘是值班员的口令外,其它验证的都是管理员的口 令。() 8.月报表封面文件的命名格式为“VIIiiiMM.YYY”,年报封面文件的命名格式为 “VIIiii.YYY”() 9.现用仪器设备每天清洁一次,每月全面检查清洗一次。() 10.在安装风自记仪器的感应器时,应该考虑方向,其它仪器的安装不需要考虑方向。 () 三、选择题(每题2分,有的是多项选择,漏选不得分共30分) 1、有利霜形成的条件是: A)低温、高湿 B)晴朗微风的夜晚 c)风大温低 2、同温同压下15度的露点温度比20度的露点温度反应的水气含量

气象学与气候学试题及答案

气象学与气候学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 1、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物在大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而对人类生产和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危害时,称为大气污染。 2、大气稳定度:是指气块受任意方向振动后,返回或远离原平衡位置的趋势和程度。 3、干洁空气:大气中除去水汽和固体杂质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称为干洁空气。 4、气团:一定范围内,水平方向上气象要素相对比较均一的大块空气。 5、气候:一个地区在太阳辐射,下垫面性质,大气环流和人类活动长时间作用下,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是时间尺度较长的大气过程。 6、水汽压:大气中水汽所产生的那部分压力称为水汽压。 7、辐射能:辐射就是以各种各样电磁波的形式放射或输送能量,它们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它们透过空间并不需要媒介物质,由辐射传播的能量称为辐射能。 8、辐射地面有效辐射:指地面辐射E地和地面所吸收的大气辐射E气之差。 9、光谱:太阳辐射能按波长的分布。 10、气旋:是一个占有三度空间的大尺空气涡旋,在北半球,气旋范围内空气作逆时针旋转,在同一高度上气旋中心的气压比四周的低。 11、高气压;由闭合等压线构成的高气压,水平气压梯度自中心指向外圈。 12、低气压:由闭合等压构成的低气压区,水平气压梯度自外向中心递减。 13、反气旋:是一个占有三度空间的大尺度空气涡旋,在北半球,反气旋范围内空气作顺时针方向旋转,在同一高度上,反气旋中心的气压比四周的高。 14 锋面气旋——生成和活动在温带一区的气旋称为温带气旋,而具有锋面结构的低压,称锋面气旋。 15、锋:是冷暖气团之间狭窄的过渡带,是一个三度空间的天气系统。 16、暖锋:是暖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线向冷气团一侧移动。 17、冷锋:指冷气团势力比较强,向暖气团方向移动而形成的锋。 18、海陆风:由于海陆热力差异而引起的以一日为周期变化的风,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海风);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陆风)。 19、山谷风:大山区,白天日出后山坡受热,其上的空气增温快,而同一高度的山谷上空的空气因距地面较远,增温慢,于是暖空气沿山坡上升,风由山谷吹向山坡,称谷风。夜间山坡,辐射冷却,气温迅速下降,而同一高度的山谷上空的空气冷却慢,于是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滑,形成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下层风由山坡吹向山谷,称为山风。这种以一日为周期而转换风向的风称为山谷风。 20、季风:以一年为周期,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着改变的现象,风向不仅有季节改变,且方向的变化在120°以上 21、气候资源:指能为人类合理利用的气候条件,如光能、热能、水分、风等。 22、地转风:是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相平衡时,空气作等速、直线水平运动的形式。 23、梯度风:自由大气中作曲线运动的空气,当G、A、C这个力达到平衡时形成的风称为梯度风 24、相对湿度:空气中实际具有的水汽压与同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 25、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风度小于1KM的物理现象。如果能风度在1-10KM范围内,则称为轻雾。 26、台风:当地面中心附近最大风速大于或等于32.6m/s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热带气旋是形成于热带海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摘要

吴宏钢2006/09/18 第1章地面气象观测组织工作 自动观测项目每天24次定时观测;人工观测项目,昼夜守班站每天02、08、14、20时4次定时观测,白天守班站每天08、14、20时3次定时观测。 正点前约10分钟查看显示的自动观测实时数据。 00分,正点数据采样。 00-01分,完成自动项目的观测。 01-03分,向微机录入人工观测数据。 正点前30分钟左右巡视观测场和人工仪器设备。 45~60分观测云、能、温、湿、降水、风、压、地温、雪深等,连续观测天象。 雪压、冻土、蒸发、地面状态等项目的观测可在40分至正点后10分钟内进行。 基准站使用自动气象站后以自动观测记录进行编发报,但仍然保留24次人工定时观测。 人工器测日照以日落为日界,辐射和自动观测日照以地方平均太阳时24时为日界,其余观测项目均以北京时20时为日界。 值班员每日19时正点检查屏幕显示的采集器时钟,当与电台报时的北京时 相差大于30秒时,在正点后按自动气象站技术操作手册规定的操作方法调整采

集器的内部时钟,保证误差在30秒之内。 未使用自动气象站的地面气象观测站,观测用钟表要每日19时对时,保证走时误差在30秒之内。 表1.1 定时自动观测项目表 时间 北京时地平时 每小时20时每小时24时 观测项目气压、气温、湿度、风 向、风速、地温及其极 值和出现时间 时降水量、时蒸发量 日蒸发 量 辐射时曝辐量 辐射辐照度及 其极值、出现时 间 时日照时数 辐射日曝辐量 辐射日最大辐 照度及出现时 间 日照总时数 表1.2 定时人工观测项目表 时间 北京时真太阳时02、08、14、20 时 08时14时20时 日落后 观测项目云 能见度 气压 气温 湿度 风向、风速 0-40cm地温 降水量 冻土 雪深 雪压 80~320cm 地温 地面状态 降水量 蒸发量 最高、最低 气温 最高、最低 地面温度 日日照时 数 说明:未使用自动气象站的基准站除02、08、14、20时外,其它正点时次还需观测压、温、湿、风。 第2章地面气象观测场观测场25m325m;条件限制16m(东西向)320m(南北向)。 可将观测场南边缘向南扩展10m。 稀疏围栏约1.2m高。 草高不能超过20cm。 小路0.3~0.5m宽。 仪器东西间隔不小于4 m,南北间隔不小于3 m,距观测场边缘护栏不小于3 m。 旧站址的观测记录持续到12月31日,新站址的正式观测记录从1月1日开始。 新旧两地水平距离超过2000m、或拔海高度差在100m以上要对比观测,时间基准站为1年(1~12月);基本站和一般站为1、4、7或7、10、1月,对比观测的时次为02、08、14、20时(80cm、160cm、320cm等层的地温仅在14时)4个时次,夜间不守班站02时可用自记记录代替。

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操作与维护

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操作与维护 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是专门为各地区各类别气象台站地面的气象测报业务所准备的一套综合性业务应用软件,这套软件是针对于地面气象观测所采集的资料进行审核和处理,将从地面上观测到的数据输入到计算机中,考虑数据格式的兼容,对原数据格式文件进行处理。这项软件其中包括气象自动站的监控、监测数据的维护、报表处理、地面气象观测的工作管理以及外接程序管理等各项功能。这项软件得以广泛使用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它可以充分发挥计算机的特性,具有数据计算快速、监测错误判断正确等功能,因此它大大的降低了预审员的工作量,提高了气象信息资料的质量。 1 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的操作既然这项软件功能这么强大,那气象部门的人员就需要熟练的掌握这种软件技术,并且在操作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避免出现由操作错误而引起的地面气象测报数据错误,为气象部门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1.1风向记录一直是地面气象测报业务中一项很重要的操作,如果风向记录错误或者缺测将会给气象测报业务带来麻烦。但如果真的遇到风向缺测的问题,气象部门应该立刻采用人工站观测风向数据直接输入方位进行替代,并将输入的数据进行保存,当文件转换时自动站的风向记录就会转变成角度了。 1.2气压记录是地面气象测报业务中比较难记录的,但即使是缺失了气压记录也没有关系,因为工作人员可以从自记纸中读取3

个小时的变压,将-599?600记录的数据当做变压值输入到前 3 个小时中,再进行编报,这样编报的气压记录会较真实值接近,减少了由于气压记录缺失而造成的数据不准确。 1.3一些地面气象测报站位于较为寒冷的地区,当漫天大雪覆盖了检测仪时,就会对测报业务产生很大程度上的影响。这时对测得的各项指标和数值就需要在观测簿或报表栏中标注上即可,就可不作任何特殊处理,标注后的数据在日后进行数据计算时,会通过软件转换成正常温度状况下的数据,减少了工作人员的计算量,并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 1.4由于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是仅针对单个记录数据格式的对错进行考虑,而不是对相关数据记录出的矛盾进行检查。因此,当工作人员在对记录的数据输入电脑时应该更加细心和认真,并且应以“ // ”代替天气现象数据的全天缺测,这样在软件的记录过程中会节省很多的时间,而且用符号代替数据的全天缺测更加简洁明了。 1.5对于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菜单中的“校对气温/ 气压/ 降水量”这一选项来说,其主要是为了定时观测气象数据和编报时校对,其软件记录中会用到的过去10次的数据,因为这样可以保证计算编报的准确性。软件中的这一选项对气象部门的降水量数据校对极为重要,对于一些出错的记录数据应及时修改存 盘,避免造成测评时的困扰。 2 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的维护和管理不管是何种类型的软件

首届全国气象行业地面气象测报技能竞赛计算机试卷

首届全国气象行业地面气象测报技能竞赛 计算机综合处理试卷(文字部分) 说明: 1.软件在下发的“纽曼闪盘”中,其文件夹为“计算机综合处理安装软件”,选手必须以此软件完成该试卷内容。若选手的计算机中已安装其他版本的OSSMO软件,请先卸载(并删除原安装文件夹)再行安装,否则后果自负。 2.所需参数库文件和数据文件均将随软件安装到相应文件夹中。软件必须统一安装在C:\盘。软件序列号为“2007cbbs”。 3.操作员有“管理员”和“选手”,口令分别为“gly”和“xs”。 4.选手答题结束后,必须在“纽曼闪盘”的根目录下,建立以本人考号命名的文件夹(文件夹不符要求扣总分1分),将软件安装文件夹下的如下内容(连同文件夹): AwsSource、AwsNet、BaseData、Log、ReportFile、SYNOP、SysConfig、WorkQuality,拷入其中。 上述形成的参数库文件和数据文件为答卷的一部分,以此和纸质答卷进行评卷。没有将上述要求的文件夹拷入“纽曼闪盘”,但不影响评卷,每少一个文件夹扣总分1分。 一、参数设置(20分,评卷以数据文件为准) 请按给定的资料完成有关参数维护,没有给出的内容除编报参数的选组内容外,均以下发软件参数库中的内容为准。(每错一项扣0.2分,扣完为止)

二、定时观测和编发气象报告(30分,评卷以数据文件为准) 根据下面所给资料完成54002站2006年7月22日02、05、08、14、17、20时的天气报(不编航空报,需形成时上传数据文件)、15-16时航危报和该日全天重要天气报任务,(每多1份重要天气报或危险报或解除报扣1.0分,其它每错一项或一组报文扣0.3分,少报或少数据文件也按错组或错项扣分,每份最多扣2分,扣完为止。若因参数设置错误,致使无法确定报文时间,则按少报论处。) ) 2000-2115 0510-1132(8时为中雨)1310-1406 0023-0158[300] 0230-0236 1526-1530(极大风分别为:出现时间0232,20.1m/s,NW;出现时间1527, 24.5m/s,NNE) 1510-1546 1620-1656 1513SW-1534S 1630w-1640(1513:CB 2成 1200米) 三、逐日地面数据和A文件维护(35分,评卷以数据文件为准。) 1.通过逐日地面数据维护,从已给Z、R文件及B文件中已有资料和下表资料完成54002站2006年7月B文件的全部内容中。其中24日、28日应形成日上传数据文件。(共 25分。每错一个数据扣0.2分,24日、28日1日最多扣2分,其它每日最多扣1分。每缺1个日上 2.将54002站2006年7月的B文件转换为A、J文件,并将A文件形成由台站上报上级资料审核部门的格式。(共10分。每错、漏1项扣1分,对意思表达有偏差的文字错误(错别字、错用标点符号)1处扣0.5分,扣完为止。已在逐日地面数据维护扣分的内容,不再重复扣分。若缺A文件扣7,缺J文件扣3分。)

气象学习题(有答案)

第一章大气 一、名词解释题: 1. 干洁大气:除去了水汽和各种悬浮的固体与液体微粒的纯净大气,称为干洁大气。 2. 下垫面:指与大气底部相接触的地球表面,或垫在空气层之下的界面。如地表面、海面及其它各种水面、植被表面等。 3. 气象要素:构成和反映大气状态的物理量和物理现象,称气象要素。主要包括气压、气温、湿度、风、云、能见度、降水、辐射、日照和各种天气现象等。 二、填空题: (说明:在有底线的数字处填上适当内容) 1. 干洁大气中,按容积计算含量最多的四种气体是: (1) 、(2) 、氩和(3) 。 2. 大气中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的(4) 。 3. 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水汽主要吸收(5) 辐射。 4. 近地气层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一般白天比晚上(6) ,夏天比冬天(7) 。 5. (8) 是大气中唯一能在自然条件下发生三相变化的成分,是天气演变的重要角色。 6. 根据大气中(9) 的铅直分布,可以把大气在铅直方向上分为五个层次。 7. 在对流层中,温度一般随高度升高而(10) 。 8. 大气中对流层之上的一层称为(11) 层,这一层上部气温随高度增高而(12) 。 9. 根据大气中极光出现的最大高度作为判断大气上界的标准,大气顶约高(13) 千米。 答案:(1)氮(2)氧(3)二氧化碳(4)紫外线(5)长波(6)低(7)低(8)水汽(9)温度(10)降低(11)平流 (12)升高(13)1200 三、判断题: (说明: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 臭氧主要集中在平流层及其以上的大气层中,它可以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2. 二氧化碳可以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使地面空气升温,产生“温室效应”。 3. 由于植物大量吸收二氧化碳用于光合作用,使地球上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减少。 4. 地球大气中水汽含量一般来说是低纬多于高纬,下层多于上层,夏季多于冬季。 5. 大气在铅直方向上按从下到上的顺序,分别为对流层、热成层、中间层、平流层和散逸层。 6. 平流层中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没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7. 热成层中空气多被离解成离子,因此又称电离层。 答案:1.对,2.错,3.错,4.对,5.错,6.对,7.对。 四、问答题: 1. 为什么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有日变化和年变化? 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植物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以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合成碳水化合物,因此全球的植物要消耗大量的二氧化碳;同时,由于生物的呼吸,有机物的分解以及燃烧化石燃料等人类活动,又要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这样就存在着消耗和产生二氧化碳的两种过程。一般来说,消耗二氧化碳的光合作用只在白天进行,其速度在大多数地区是夏半年大,冬半年小;而呼吸作用等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则每时每刻都在进行。所以这两种过程速度的差异在一天之内是不断变化的,在一年中也随季节变化,从而引起二氧化碳浓度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在一天中,从日出开始,随着太阳辐射的增强,植物光合速率不断增大,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也随之不断降低,中午前后,植被上方的二氧化碳浓度达最低值;午后,随着空气温度下降,光合作用减慢,呼吸速率加快,使二氧化碳消耗减少;日落后,光合作用停止,而呼吸作用仍在进行,故近地气层中二氧化碳浓度逐渐增大,到第二天日出时达一天的最大值。 在一年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也主要受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一般来说,植物夏季生长最旺,光合作用最强,秋季最弱。因此二氧化碳浓度秋季最小,春季最大。 此外,由于人类燃烧大量的化石燃料,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到空气中,因而二氧化碳浓度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2. 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对流层是大气中最低的一层,是对生物和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气层。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有: (1)对流层集中了80%以上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是天气变化最复杂的层次,大气中的云、雾、雨、雪、雷电等天气现象,都集中在这一气层内; (2) 在对流层中,气温一般随高度增高而下降,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0.65℃,在对流层顶可降至-50℃至-85℃; (3) 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和乱流运动,促进了气层内的能量和物质的交换; (4) 温度、湿度等气象要素在水平方向的分布很不均匀,这主要是由于太阳辐射随纬度变化和地表性质分布的

业务改革后地面气象观测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处理

摘要: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调整以及新型自动气象站投入使用,对地面观测业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地面测报工作制度不完善、测报员新技术掌握及测报技术设备日常维护管理不到位等因素影响,使得当前基层台站测报业务工作中存在着降水量记录不一致、台站参数设置错误、长z文件替代等问题。因此,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调整后,建立健全地面气象观测业务工作制度并严格执行,加强观测员业务学习,提高测报队伍业务能力,而且日常要做好观测仪器及设备的维护管理,提高地面气象测报质量。 关键词: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新型自动气象站;问题;对策 一、业务改革后地面气象观测业务存在的问题 (一)降水量记录不一致 地面气象测报自动监测到的降水量记录为“有”,观测降水时出现了分钟降水量与小时降水量不符的问题,即存在分钟降水观测记录,却无小时降水量记录,导致分钟降水量与小时降水量累积值不一致,出现这种情况时要结合实际降水情况,由人工更改小时降水量记录,完成小时降水量的质控。正点观测时,自动站观测设备可自行分析、处理相关要素数据,此时黄色显示灯亮;自动气象站正常运行过程中的数据分析、处理显示绿色灯,方便分辨自动站运行情况,有利于提高地面气象观测质量。 (二)台站参数设置 台站使用的观测仪器参数设置错误或不完整也是影响地面观测业务工作质量的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自动气象站出现故障需要改由人工观测时,就会导致观测数据出现异常。由于很多台站使用的数据审核库由测报业务系统默认获取,这样就极易漏审台站出现的错误数据,每个台站可制定出自己台站相应的数据审核规则库,可避免这一错误问题的出现。 (三)长z文件替代 地面气象测报工作中,如果测站夜间出现了雷电、风沙等重要天气报现象,可以准确判定这些天气的起始时间,即按照相关规定及时编发处理相应天气报即可;若是测站于整点30 min内观测到重要天气报现象或已经超出发报标准时,该重要天气可与长z文件一起编发并发布,而无需再另拍发重要天气报。如果是整点后出现的重要天气报现象,而且出现的天气已达到重要天气报标准,天气现象并持续超过30 min,需要再次发报重要天气报现象,应于整点前32 min内拍发。 二、导致地面气象测报工作出现问题的因素 (一)地面测报制度不完善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调整以及新型自动气象站投入使用后,原有的地面测报工作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工作形式,各个工作环节部位与新的工作方式不符,需要台站按照新的业务工作调整工作制度,而且新建立的地面测报工作还存在着不完善现象。但是,测报人员习惯了执行旧的工作制度,对新的工作制度不适应,往往会出现未按照规范操作等问题,而且仪器设备使用不熟练,这就影响了测报整体质量。在整个地面测报工作中,基层台站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监督管理方面缺乏措施,沟通和协调不足,一部分测报人员不能严格遵循操作规范和业务流程等现象,甚至个别测报人员抱有侥幸心理,违观操作现象时有发生,进而导致设备故障和观测失误,使得测报工作频发失误。 (二)地面测报员新技术掌握不到位 随着气象观测新设备和新技术应用的投入,与测报人员的现有工作能力产生了一定的冲突,测报人员在较短时间内不能熟练掌握新技术及新设备应用技巧,如果不加强这些方面的学习,就很难适应地面测报改革调整后的业务工作。再加上基层台站地面测报工作人员之间缺乏激励和竞争制度,导致工作人员缺乏敬业精神和进取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