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节肢动物们

节肢动物们

第十章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第十章 节肢动物门
动物界最大的一门,现存种类约80-90万种,占动物界总数的80-90%,分布于一切生态环境中,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有害的,有利的。
第一节 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一、身体异律分节并导致分部
概念:身体不同部位的体节,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具有很大差异的分节现象。
结果:具相似或相同功能及结构的体节,共同组合在一起,形成体部。头、胸、腹
身体分部

分工:头部:感觉,摄食。
胸部:运动,支持。
腹部:营养,生殖。
意义:增强身体的灵活性及运动能力;增强动物体对外界环境的趋避及适应能力。

二、具分节的附肢——节肢
概念:附肢由若干由可动关节相连的部分构成,形成多支点杠杆。
数量:原始类型:每节1对。
高级类型:有的体
节无附肢。
结构:单肢型
双肢型:原肢节,
外肢节,内肢节。

类型:运动附肢:步行,游泳,跳跃。
摄食附肢:口器
感觉附肢:触角。
特种附肢:开掘,携粉,呼吸。
功能:运动,感觉,摄食,咀嚼,呼吸,生殖等。



三、具外骨骼
成分:几丁质(含氮多糖化合物)(C32H54N4O21)n
蛋白质:节肢蛋白 钙质
结构:角质膜:上表皮(含蜡层);
外表皮(致密,含钙质,坚硬);
内表皮(疏松)。
表皮细胞:一层,向外分泌角质膜,向
内分泌基膜
基膜:连接皮下组织

特点:各节一般由4块外骨骼连接而成,
背;腹;侧。
节间外骨骼以薄膜相连,构成可动关节,
肌肉连于两节间。



作用:保护身体:免受机械损伤和化学
伤害。
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借肌肉附着并产生运动
蜕皮现象:
概念:节肢动物定期脱掉外骨骼的象。
机理:由于外骨骼的硬化影响了身体的生长,表皮细胞分泌蜕皮液溶解,软化旧骨骼,并在某处开口蜕掉,并长出新外骨骼。



四、具成束强有力的横纹肌
特点:成束,按节成对排列,分别附着于相邻的两块外骨骼上。
分类:躯干肌,附肢肌。

五、真假体腔同时出现,构成混合体腔,开管循环,血压低。
真体腔残余:排泄腔和生殖腔。
混合体腔:血腔和血窦
开管循环:心脏,血腔,动脉,血窦。





六、呼吸和排泄
呼吸器官:水生种类:
1)鳃:体壁外突
2)书鳃:腹部附肢书页状

突起
3)体表
陆生种类:
1)气管:体壁内陷形成的管道系统,细分支可达细胞
2)书肺:体壁内陷形成的书页状肺



排泄器官:后肾管:例如,甲壳纲的颚腺,绿腺,蛛形纲的基节腺。
马氏管:肠壁外突形成的一组盲管。





七、神经,感官
神经:链索状神经。
感官:化感器;触觉器;视觉器(单、复眼);听觉器。




八、生殖,发育
1、大多雌雄异体,异形,很多种具交配器官和产卵器。
2、受精方式:体内,体外。
3、生殖形式:卵生,卵胎生,孤雌生殖,幼体生殖,多胚生殖。
4、发育形式:直接发育,间接发育(复杂的变态)。

分类:节肢动物门
有鳃亚门:有鳃
三叶虫纲:化石种类,触角1对,背部隆起
甲壳纲:触角2对,具头胸甲。
各种三叶虫化石

有螯亚门:无触角有螯肢
肢口纲:头胸部附肢包在口周围,书鳃呼吸
蛛形纲:头胸部4对附肢,腹无附肢,书肺或气管呼吸







气管亚门(气管呼吸)
原气管纲:体蠕虫状,分节不明显,附肢不分节
多足纲:分头及躯干,每节1-2对附肢。蜈蚣、马陆
昆虫纲:分头、胸、腹三部,胸具足3对,有时具2对翅。
蜈 蚣
马 陆

第二节 甲壳纲
一、甲壳纲主要特征
1、身体常分为头胸部、腹部
2、 触角 2 对,足至少 5 对,附肢多为双肢型
3、 大多具头胸甲
4、 以鳃呼吸

二、代表动物--对虾
(一)、外形特征
雌性长18-23.5cm,雄性长13-17cm,分头胸部及腹部两部分,5个头节,8个胸节,头胸部外被头胸甲,腹部有7个体节,外骨骼分为背片、胸片及肋片。



沼虾外观

2、额剑:头胸甲前端中部上缘具7-9个短棘,锯齿状,下缘具3-5个短棘,额剑两侧有一对能活动的眼柄,顶端着生复眼,口位于头胸部腹面,具口器。,雌性生殖孔成对,位于第三步足的基部,雄性生殖孔位于第五步足基部。



3、附肢:着生于不同部位的附肢,由于执行的功能不同形态结构不同。
A、头部5对
1)第一触角(小触角):嗅觉,平衡,体前方触觉。
2)第二触角(大触角):身体两侧及后部的触觉。
3)大颚:咀嚼器官,切碎食物。
4)第一小颚:抱握食物,以免失落。
5)第二小颚:扇动水流,以利呼吸。

B、胸部8对
1)前3对为颚足,基部具肢鳃,足鳃,关节鳃等,用于呼吸,第三颚足内肢雌雄异形。
2)后5对为步足,为捕食和爬行器官,
C、腹部6对
1)前5对为游泳足,双肢型,游泳
2)第6对尾肢
+尾节合成尾扇。舵的作用。



对虾的内部结构


(二)、内部解剖
1、肌肉系统:为横纹肌,形成许多肌肉囊,分布在头胸腹,其中腹部肌肉发达,分为伸肌和屈肌两部分,腹屈肌特发达,与斜肌协同收缩,使腹部迅速弯曲,尾扇把水推向前方,使身体后退。背肌不发达。

2、消化系统
组成:前肠:口,食道,胃(贲门胃,幽门胃);
中肠:短,两侧有肝胰脏;
后肠:小肠,直肠(有直肠腺),肛门。
特点:1)前肠、后肠起源于外胚层,有几丁质的内膜(角质膜内陷形成)。
2)中肠由内胚层发生,无几丁质内膜。
3)贲门胃内有钙质胃磨,能磨碎食物,
幽门胃内有纤毛,过滤作用。



3、循环系统
开管式循环
组成:心脏(肌质,囊状),围心窦,六条大动脉,血窦。
特点:1)、心脏与围心窦之间有心孔三对,围心窦有心耳的作用,无静脉。
2)、血流路线:
心脏—大动脉—小动脉—血窦—胸血窦—入鳃血管—出鳃血管—鳃心窦—围心窦—心脏。

对虾的内部结构

4、呼吸系统
1)、呼吸器官——鳃,位于头胸部两侧的鳃腔内,被鳃盖覆盖。
2)、鳃由皮肤外突形成,为细微分支状物,由鳃轴与鳃丝组成,羽状。
3)、根据着生位置不同分为:
a、足鳃:着生于颚足底节上;
b、关节鳃:着生于足与体壁的关节处;
c、侧鳃:着生于体壁上;
d、肢鳃:着生于颚足基部,无鳃丝,辅助呼吸。

5、排泄系统:是残留的真体腔和体腔管变成的。
幼体:以位于第二对小颚基部的颚腺进行排泄。
成体:以一对绿腺(触角腺)进行排泄,由腺体部及膀胱组成,腺体末端有一小腔称端囊,相当于
排泄器官的残余。
排泄物为
绿色鸟氨酸。



6、神经系统
链状神经,脑位于食道上方,分出神经至眼、大小触角,分出一对围食道神经,下接胸神经节,后接双股神经索,外包结缔组织,在13-19节上,各具一对神经节。

7、感官
眼:位于眼柄上,复眼,每个复眼由许多六角形的小眼镶嵌而成。
平衡囊:位于第一触角基节内,囊内具刚毛和平衡石,具平衡作用。
嗅觉:小触角上
的许多感觉毛。

8、生殖系统
雌雄异体,具第二性征。
雄性:第一腹肢的内肢节变成槽状结构—交配器,生殖孔位于第五步足基部,精巢一对,输精管细长,末端膨大为储精囊,末端以一细管通生殖孔。
雌性:第4、5步足间的腹甲上具一椭圆形的纳精器,卵巢一对,很大,成熟时绿色,各连输卵管一支,通生殖孔。

9、生殖和发育
两性成熟期不同,雄性当年成熟,雌性第二年4、5月成熟,10月末交配,把精子送到雌性的纳精囊内。雌虾

分几次产卵。
在发育过程中,经过几次幼虫期:无节幼虫,后无节幼虫,前溞状幼体,溞状幼体,糠虾期,幼虾,成虾。
具洄游习性:索饵洄游(生殖洄游)
越冬洄游







日本沼虾

第三节 昆虫纲
一、昆虫纲主要特征
1、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2、 具1对触角
3、 胸部有3 对足,大多有2 对翅
4、 腹部附肢退化
5、 发育过程通常有复杂变态

二、代表动物--东亚飞蝗
(一)、外形特征
全身黄褐色或黑褐色,雌性大雄性小,全身分为头、胸、腹三部。
1)、头部:卵圆形,以膜质而能伸缩的颈与胸部相连。头壳硬,壳壁在局部内陷而在表面留有缝与沟。头上着生触角
一对,复眼一对,单眼1个,
口位于腹面,周围为口器。
上唇、舌,上颚,下颚、
下唇。蝗虫灾害.avi



2)、胸部:由三节组成,称为前胸、中胸、后胸。每胸均由背板、侧板、腹板构成,前胸背板大,马鞍形。中、后胸上各着生翅一对,称为前翅,后翅,每胸各着生足一对 :前足、中足(步行)、后足(跳跃)



3)、腹部:共有11节,各节背、腹板发达,侧板退化,第一腹节的两侧各有一圆形膜状构造——听器。第1-8节背板两侧下缘前方各有一气孔。
最后几节腹节雌雄有所不同,雌性第8节形成导卵器,雄性第9、10节形成下生殖板,腹部的末端具雌雄不同的外生殖器。


(二)、内部解剖
1、血腔:体腔为充满血液的血腔,常被两个隔膜分隔成三个血窦,背面的称为围心窦,心脏位于其中。腹面的称为腹窦,神经索从中通过,中间的最大,称为围脏窦

2、消化系统
组成:口、咽、食道、嗉囊、前胃、胃、回肠、结
前肠 中肠
肠、直肠及肛门。
后肠
消化腺特点
1)、前肠的前胃内有几丁质齿,磨碎食物,嗉囊为暂存食物的地方。
2)、胃能分泌各种消化酶,是消化吸收的地方。
3)、在胃与肠的交界处有六条盲囊,增加消化吸收的面积。
4)、后肠的功用是回收水分,形成和排泄粪便


3、呼吸系统
由气管和气门两部分组成。
1)、气门是体壁内陷成气管时留下的陷口,共有10对,胸部2对,腹部8对。
2)、气管壁上具几丁质螺旋丝,可支撑血管,以利气体流通。
3)、气管每侧各有一条,之间有横管相连,主干反复分支,最后分成盲管状微气管,伸到掌状细胞。气管局部形成气囊,增大浮力。

4)、微气管分布在组织与细胞间供给氧。
5)、气门有启闭装置称为门片,闭合时可防水分蒸发及外物入侵。
6)、吸气从胸部气门及腹部头两对气门,排气从腹部后6对气门







4、循环系统
开管式循环,心血管简单,背血管一条,位于围心窦中,心脏共有8个心室,每个心室的两侧后端均有心孔。
血流路线:心脏—背血管—血腔—围脏窦—围心
腹血窦
窦—心孔—心脏


5、排泄系统
排泄器官为马氏管,位于中后肠交界处,共12束,每束25条,盲端伸入血腔内,吸收代谢废物,送入直肠,从肛门排出体外。

6、神经系统
1)、中枢神经:脑:前脑:发出神经至眼。
中脑:发出神经至触角。
后脑:发出神经至唇和前
肠。
咽下神经节
腹神经链:双股,在胸部有三
个神经节,腹部五个神经节。
2)、交感神经:由脑发出的交感神经(额、后头、嗉囊),上述神经汇合成神经节,然后发出神经至消化道及心脏等。


7、生殖系统
雌雄异体,异形,雌性比雄性大。
雌性生殖系统:
卵巢(1对)— 侧输卵管(2条)— 中输卵管 — 阴道—产卵孔
雄性生殖系统:
精巢— 输精管— 储精囊— 射精管— 阴茎—雄性生殖孔


昆虫纲外观的几种情况:
1、触角:根据执行的功能不同:
1)丝状(蝗虫);2)刚毛状
(蝉、蜻蜓);3)念珠状(白蚁)
4)锯齿状(叩头虫);
5)栉齿状(地胆);
6)环毛状(雄蚊);
7)球杆状(蝶类);
8)锤状(郭公虫);
9)鳃片状(金龟子);
10)膝状(蜜蜂);
11)具芒状(蝇类)。














2、口器
1)刺吸式(口器各部延长成针状)—蚊、蝉;
2)咀嚼式(上下唇,上下颚,舌)—蝗虫;
3)虹吸式(大部分退化下颚的一部分延长成管状)—蛾、蝶类

4)舐吸式(上下颚退化,头壳及下唇延长)—家蝇
5)嚼吸式(上颚有齿,其余部分成管状)—蜜蜂



3、足
1)行走足——蜚蠊;
2)跳跃足——蝗虫;
3)游泳足——龙虱;
4)捕捉足——螳螂;
5)开掘足——蝼蛄;
6)攀缘足——虱子;
7)采粉足——蜜蜂。









生殖中的问题
生殖方式:两性生殖;孤雌生殖(蚜虫);多胚生殖(小茧蜂);幼体生殖(童瘿蚊)。
分龄:刚孵出的幼虫为第一龄,蜕皮一次后为第二龄。
变态:昆虫从卵孵化到发育为成虫,要经过一系列生理,形态上,生态上的变化,这一过程叫变态。
1)、不变态:幼虫与成虫外形相似,只是幼虫个体较小,性未成熟。


2)不完全变态:虫体从卵孵化后只经过幼虫期便可

变成成虫,幼虫除体小,性器官未成熟外,形态及习性也有不同。可分为:
渐变态:幼虫与成虫在形态上相似,但性器官未成熟,翅未发育好,生活环境相同。若虫。例如:蝗虫
半变态:幼虫与成虫在形态上差别明显,生活环境及习性均不同,幼虫称为稚虫 。例如:蜻蜓。


3)完全变态:虫体自卵孵出后,经幼虫,蛹期才能发育为成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及生活习性上常有显著差别,幼虫须经过在表面上不食不动,而在体内进行剧烈的结构改造的蛹期才能发育为成虫。例如:蛾、蝴蝶、







5、世代:昆虫从卵开始,经过若虫,或顺序 经过幼虫、蛹,直到变为成虫而产生后代为止,称为一个世代,或称一代。一年只完成一个世代称为一化性昆虫。

6、昆虫的休眠与滞育
休眠:昆虫为了抵御或渡过不良环境(季节,气候,食物)而暂时停止各种活动,代谢下降而呈相对静止状态,从而保存种的存在。这种现象叫休眠。
滞育:在激素的控制下,昆虫周期性有节奏的出现代谢下降,进入休眠状态,这种不再直接依赖外界环境影响而休眠的现象叫滞育。是对于有节律地重复到来的不良环境条件的历史性反应,有遗传稳定性,是昆虫对环境条件长期适应的结果。
(凡有滞育习性的昆虫都有固定的滞育虫态,如:家蚕以卵滞育,棉铃虫以蛹滞育,大地老虎以高龄幼虫滞育。)



7、体色适应
警戒色:剌眼的体色对天敌有警戒作用
保护色:许多昆虫的颜色有与周围环境的色泽相似。



拟态 拟态.avi
许多昆虫能模拟周围环境中的某一物体的形状和颜色以保护自己




多态现象:一种昆虫在形态构造上和生活功能上表现为三种或更多不同个体的现象。例如:
蚜虫有无翅蚜、有翅蚜,雌性蚜等。
蜜蜂:蜂皇、工蜂、雄蜂等。
避债蛾:雄成虫有翅,雌成虫呈幼虫状,终生在袋中。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