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15课《形象的图表与SmartArt》

第15课《形象的图表与SmartArt》

第15课《形象的图表与SmartArt》
第15课《形象的图表与SmartArt》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南方的初步开发》教案川教版

第15课南方的初步开发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南方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情况及突出成就;记住吴国 卫温等人率船队到达夷洲(台湾);知道诸葛亮治理蜀国,使西南地区得到一定开发;记住 建康(南京)是南朝的政治经济中心和最大的都会。理解南方初步开发的含义以及开发的原 因和条件;2、通过对南方初步开发原因的探讨,提高学生分析和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通 过对南方初步开发表现的学习,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现象的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 本课采用情境一一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对等相关问题吴蜀时期和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经济发 展状况进行归纳和讨论,构建师生互动“学习共同体”。设“历史沙龙”、“畅想天地”等开放式、参与式教学环节,为学生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 趣。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认识人民群众在生产实践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培养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 2、认识社会安定、地区之间的交流和民族团结对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树立维 护社会安定、加强各民族团结的观念。 3、认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进行维护祖国统一观念的教育。 4、认识即使在分裂时期历史仍然不断向前发展。 5、通过南方的开发,认识应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南方初步开发的原因和突出表现(尤其是农业的发展)。 难点:南方开发的史实较多(农业、手工业发展的表现和相关的空间概念),容易混淆;如何理解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经济的新发展。 四、教具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上课前放映有关太湖的风光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刚才欣赏了南方美景,江南美景,美不胜收。南方的美丽是我国人民长期辛勤劳动的结晶。而对我国南方的初步开发是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开始的。(看我国南北分界示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夏天里的成长》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课后作业-《夏天里的成长》 一、根据语境给加点字注音。 1.妈妈认真地帮我把撕烂的校服缝.()好。 2.灿烂的阳光正从密密的松针的缝.()隙间照射下来。 3.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4.小梅尽.()心尽力地为班级服务,最终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成了新任的班长。 二、读下面的句子,看拼音写词语。 初夏的原野上,万物生机勃勃。cǎo píng()绿油油的,月季长出了一个个bāolěi(),gān zhe()已经长高了不少。远处的pù bù()因为下雨水量大增,背阴的石头上满是tái xiǎn()。蝴蝶翩翩飞舞,给这美丽的初夏原野增加了一抹灵动。 三、字词综合练。 1.“蔓”字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先查部,再查画,其意思是 。 2.小明在作文中写道:“秋天,高梁涨红了脸。”这句话中有一个错别字是,应改为。 3.“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 生的看得见的长。” 这句话中“活生生”的意思是,像这样格式的词语还有、等。 四、读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 1.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加上关联词,意思保持不变) 2.你在棚架上看瓜藤,一天可以长出几寸;你到竹子林、高粱地里听声音,在叭叭 的声响里,一夜可以多出半节。 (1)句子主要从、的角度来写植物的生长,其中“一天可以长

出几寸”“一夜可以多出半节”表现了夏天植物生长的。 (2)夏天还有哪些生物生长迅速?请你仿照上面的句子写一写。 五、下列有关本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语言浅显易懂,虽没有华丽的词汇,却让人感到亲切、自然、朴实。 B.人生的夏天主要指的是一个人的壮年时期。 C.人在夏天的“长”不仅仅指身体的成长、年龄的增长,还指知识和能力的增长。 D.“六月六,看谷秀”的意思是农历六月初六,就到处可见齐腰深、长出穗的农作 物了。 六、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②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 生生的看得见的长。你在棚架上看瓜藤,一天可以长出几寸;你到竹子林、高粱地 里听声音,在叭叭的声响里,一夜可以多出半节。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 就变成了小果实。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邻家的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个把月不过来,再见面,它已经有 了妈妈的一半大。 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稻秧长,甘蔗长,地是一天一天地高 起来。水长,瀑布长,河也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俗话说:“不热不长,不热不大。”随着太阳威力的增加,温度的增加,什么都在生长。最热的时候,连铁路的 铁轨也长,把连接处的缝隙几乎填满。柏油路也软绵绵的,像是高起来。 一过夏天,小学生有的成了中学生,中学生有的成了大学生。升级、跳班,快 点儿,慢点儿,总是要长。北方农家的谚语说:“六月六,看谷秀。”又说:“处 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农作物到了该长的时候不长,或是长得太慢,就没有收 成的希望。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1.用“”画出本文的中心句。 2.夏天里的成长有什么特点?(用文中原话回答)

第21课《南方经济的发展》同步测试7(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21课南方经济的发展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自主学习 l.后期,西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向中原推进,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了南迁浪潮。2.淝水之战交战双方:前秦与之间。 3.北方人口的大量南下,不但为南方补充了大量,而且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 和,使本来自然条件十分优越的江南地区迅速发展起来。 4.的发明是冶炼技术的一大进步。 5.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的繁荣。城是当时经济最活跃的一个都市。 6.三国后,江南地区的开发成就是多方面的,其中不正确的是( ) A.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 B.大片荒地被开垦为良田 C.牛耕和粪肥得到推广 D.作物以种植小麦为主 基础巩固 7.李白的诗句“三川北掳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中提到了永嘉五年(311年),西晋都城洛阳被攻破,中原人民纷纷南迁江南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迁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B.北方战乱频繁 C.北方统治者残暴 D.南方经济发达 8.北方少数民族南下后,主要分布在( ) A.黄河流域B.长江流域 C.岭南一带D.珠江流域 9.我国第一次人口大迁徙的高潮出现在( ) A.东汉末年B.西晋初年 C.西晋末年D.东晋初年 10.“风声鹤唳”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 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 C.巨鹿之战D.淝水之战 11.下面不是以少胜多的战役的是( ) 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D.长平之战 12.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曾经出现过的统一政权有( ) ①曹魏②西晋③东晋④前秦⑤北魏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⑤D.②③④⑤ 13.公元4世纪时,统一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及其建立的政权是( ) A.匈奴、汉B.鲜卑、北魏 C.氐族、前秦D.羯族、前秦 14.下列关于淝水之战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淝水之战发生在4世纪后期 B.在大臣和军民的支持下,苻坚率军攻晋 C.谢石、谢玄带兵迎击前秦军队 D.淝水之战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15.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中心在( ) A.北方B.南方 C.长江流域D.长城以北 16.江南地区得以开发,最主要的因素是( ) A.江南气候温暖湿润 B.北方农民的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 C.江南统治者施行仁政 D.江南土地肥沃 17.三国时,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也就是现在的( ) A.海南岛B.台湾 C.朝鲜D.日本 18.南朝时,人口达到上百万,经济最活跃的城市是( ) A.洛阳B.建康 C.杭州D.成都 19.在唐朝之前,黄河流域一直是中国古代的经济文化中心,出现这一格局的原因主要在于黄河流域( ) A.开发较早,农耕发达 B.战乱较少,社会安定

第21课《南方经济的发展》同步测试5(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21课南方经济的发展基础知识巩固 1.我国第一次北民南迁的高潮出现在 ( ) A.东汉初年 B.东汉末年 C.西晋初年 D.西晋末年 2.我国西汉时期主要人口分布在 ( ) A.长江流域 B.黄河流域 C.珠江流域 D.江南地区 3.三国以前,我国的经济重心在 ( ) A.南方 B.北方 C.东南沿海 D.珠江三角洲 4.北民南迁后主要分布在 ( ) A.黄河中下游地区 B.珠江流域地区 C.长江中下游地区 D.岭南地区 5.以下对淝水之战评价最恰当的选项是 ( ) A.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 B.一次民族战争 C.一次兼并战争 D.一次反侵略战争 6.淝水之战,前秦失败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 A.地理环境不利 B.双方力量对比悬殊 C.战术不当 D.人心离散 7.我国古代北民南迁的主要原因是 ( ) A.北方战争不断,南方相对稳定 B.南方经济发展需要北方的劳动力和生产技术 C.南方气候温暖湿润 D.北方统治者强制移民 8.列举发生在公元3~4世纪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梯级能力提升

易错题 9.下列关于淝水之战的表述,错误的是 ( ) A.淝水之战发生于四世纪后期 B.在大臣和军民的支持下,苻坚率军攻晋 C.淝水之战是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D.东晋军队大败前秦 10.下列战役中,不属于以少胜多的是 ( ) A.牧野之战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官渡之战 创新题 11.“闻鸡起舞”的故事描写的是 ( ) A.祖逖 B.张飞 C.关羽 D.苻坚 12.秦王……望八公山上草木皆兵,顾谓(苻)融曰:“此亦劲敌,何谓弱也。”这件事发生在 ( ) A.战国时期 B.秦抗击匈奴时期 C.三国鼎立时期 D.东晋十六国时期 13.阅读图4—21一l: 图4—21—l 请回答: (1)图4—21—1中的前秦是哪个民族建立的? (2)该图反映的是哪一次战役?发生在何时? (3)战役结局如何?这场战役对南北方有何影响? 14.苻坚拥有八十多万兵力,却不能统一江南,这究竟是为什么? 15.阅读下列材料: 晋朝人江统曾经提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指少数民族)志态,不与华(汉族)同”,为防“四

最新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 南方的初步开发川教版课后辅导练习第四篇

最新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南方的初步开发川教版课后辅导练习第 四篇 第1题【单选题】 三国后,江南地区的开发成就是多方面的,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 B、大片荒地被开垦为良田 C、牛耕和粪肥得到推广 D、作物以种植小麦为主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其主要原因是( ) A、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起到促进作用 B、江南人民开始重视农业生产 C、.北方人口南迁并带去先进技术 D、江南的气候、土壤对农业发展有利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在我国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下列朝代属于统一王朝的有( ) ①秦②西汉③西晋④东晋⑤北魏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⑤ D、①③④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之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 B、面食的营养价值高 C、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D、南方人口增多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东晋南朝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江南开发的原因是( ) ①统治者招贤纳士,实行屯田 ②北方人口南迁避乱 ③江南战争相对较少 ④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A、①②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下列人物中,与淝水之战有关的是( ) A、曹操 B、袁绍 C、符坚 D、周瑜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历史课上刘老师给同学们三个提示“政权分立”、“民族交融”、“江南开发”,刘老师将讲述的历史时期是( ) A、春秋战国 B、魏晋南北朝 C、辽宋夏金元 D、明清 【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探寻新航路》教案

第15课探寻新航路 1.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主要航海家、时间、路线等基本史实。 2.依据教材内容动手绘制几位航海家的简要航海路线示意图,并能列表对几位航海家从时间、国别、路线、主要成就等方面做归纳比较。 3.学习航海家们的不怕吃苦,勇于探索的精神。 比较几位航海家开辟的新航路 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情景导入法、讲授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今天我们知道世界有七大洲四大洋,可在15世纪以前,人们并不清楚世界究竟有多大,有多少陆地,有多少海洋。一些人相信地球是圆的,认为无论向东还是向西,都可以绕地球一圈回到原地。第一批实践这个设想的是哪些人?他们为什么愿意去冒险呢?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知识点一探寻新航路的热潮 1.随着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发展,欧洲人渴求开拓新的__贸易市场__。 2.意大利人__马可·波罗__描绘的中国、印度等东方国家,既古老神秘,又富庶昌明,更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无限想象和向往。 3.15世纪中期,__奥斯曼土耳其帝国__控制了东西方贸易的所有重要商道。欧洲人越发想要寻求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4.随着欧洲地理学的发展,人们逐渐相信地球是__圆__的。 5.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用于“罗盘”导航技术,经阿拉伯商人传到欧洲。 知识点二哥伦布“发现”美洲 6.1487年,__迪亚士__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带领由3艘轻便帆船组成的船队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在第二年到达非洲的__好望角__。 7.1497年,__达·伽马__从葡萄牙出发,绕过好望角,溯非洲东海岸北上,横渡__印度洋__,1498年到达__印度西海岸__。 8.1492年8月,哥伦布受西班牙王室的资助,从西班牙出发,横渡__大西洋__。10月,到达巴哈马群岛中的圣萨尔瓦多岛。后来,他们又“发现”了__古巴__和__海地__。他把当地人称为“__印第安人__”,即印度人。 知识点三麦哲伦船队全球航行

南方的初步开发

南方的初步开发 教学目标 1、了解孙吴时期我国南方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情况及突出成就;记住吴国卫温等人率船队到达夷洲(台湾);知道诸葛亮治理蜀国,使西南地区得到一定开发;简要了解三国到南朝政权更替的基本情况;记住建康(南京)是南朝的政治经济中心和最大的都会。理解南方初步开发的含义以及开发的原因和条件; 2、通过对南方初步开发原因的探讨,提高学生分析和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南方初步开发表现的学习,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现象的能力 本课采用学案导学法,让学生对吴蜀时期和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归纳,讨论南方初步开发的原因。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认识人民群众在生产实践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培养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 2、认识社会安定、地区之间的交流和民族团结对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树立维护社会安定、加强各民族团结的观念。 3、初步总结南方开发的经验和教训,认识应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重点:南方初步开发的原因和突出表现(尤其是农业的发展)。 难点:南方开发的史实较多(农业、手工业发展的表现和相关的空间概念),容易混淆;如何理解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经济的新发展。 教学过程 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来自新田中学的谭老师,很高兴认识大家,相信我们今天会度过一节愉快充实的课堂。作为新朋友,我想邀请大家和我一起先欣赏“六朝古都”南京的美丽风光,请看大屏幕。 导入新课:(放映有关南京的风光片) 同学们刚才欣赏的景色美不美?(美)南京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但在两千多年前的汉朝,南京还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县城,而到南朝时它已发展成全国有名的大都会,当时名建康。大家想知道是什么原因促进了南京的发展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2分钟) 课件显示课题: 15 南方的初步开发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5课《夏天里的成长》试讲(模拟课堂)教学设计参考

基于模板下的小学语文教师招聘、面试暨赛课试讲稿 (十分钟左右) 重点课文教学设计参考 说明:此文档结合最新部编教材,依据新课程标准,基于本人发布的试讲通用模板,按照模板下的“教学五环节”流程,对中高年级的精读课文进行细致解读,提出合理化的试讲教学指导建议,有理论可依,有模板可循,有建议可直接为我所用。教学设计紧扣课后思考题,落实语文要素,对广大一线语文教师参加试讲教学活动有很好的指导价值和借鉴意义,同时还特别适合于报考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和小学语文教师编的学员学习使用。 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精读课文“五环节”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精读课文,深入感悟 四、研读品读,体会表达 五、总结迁移,尝试运用

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15《夏天里的成长》试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写“棚、苔”等9个字,会写“活生生、苔藓”等11个词语。 2.找出文章的中心句,能说出课文从哪些方面描写“夏天里的成长”。 3.体会课文从不同方面表达中心意思的写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试讲环节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夏天吗?你为什么喜欢夏天吗?夏天可以穿裙子、吃西瓜、吃冰淇淋、能游泳,有长长的暑假……,但有一位作家梁容若,他和大家喜欢夏天的理由不一样,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一篇文章《夏天里的成长》。(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学反馈 【识字与写字】 (1)强调字音。课前同学们已经进行了预习,老师来检查一下。请看这些词语,谁来读一读?你读。好,字正腔圆,声音洪亮,平翘舌区分的很清楚。同学们注意,“苔藓”一词中“藓”是三声,不要读成一声,跟老师齐读两遍。好,铿锵有力! (2)指导书写。如,“瀑”字,右边下面的部件不要写成“水”;“缝”字笔

《南方的初步开发》 习题

第15课南方的初步开发 一、选择题 1、三国时期,控制南方的政权有() ①洛阳②魏③蜀④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我国古代北方农民南迁,其主要原因是() A.南方气候优于北方 B.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 C.北方统治者实行移民政策 D.南方经济发展需要北方的劳动力 3、下列不属于三国时期,南方经济发展表现的是() A.长江沿岸和太湖周围的稻田产量提高 B.江南的手工业,最重要的是制瓷业 C.瓷器制作技术有了提高,能大量生产青瓷 D.造船业发达 4、三国时期,吴国的造船业发达。当时的造船中心是() ①侯官(今福建福州)②番禺(今广东广州)③建业(今江苏南京④建康(今江苏南京)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三国时期,台湾和大陆就有联系。那时,台湾称为() A.夷洲 B.流求 C.琉求 D.澎瑚 6、三国时期的“南中”是() A.今台湾地区 B.今广东、广西一带 C.今海南岛 D.今四川南部、云南、贵州一带 7、下列属于三国时期诸葛亮治蜀的内容的是() ①设置堰官管理都江堰②稳妥地处理民族关系③设置锦官管理蜀锦生产④派卫温到达夷洲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8、三国鼎立局面结束后,下列政权中,曾实现过短暂统一的是() A.东晋 B.西晋 C.北魏 D.前秦 9、从4世纪初到6世纪末,下列政权中,曾先后统一过南方的有() ①三国中的吴国②西晋③东晋④南朝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0、西晋和东晋的建立者分别是() A.司马昭、司马炎B.司马炎、司马睿C.司马懿、司马炎D.司马昭、司马睿

11、下列朝代都曾以建康为都城的是() ①东晋②西晋③西汉④南朝 A.①②B.③④C.②③ D.①④ 12、我国是大豆的故乡。大豆在我国的传播方向是() A.由南向北 B.由北向南 C.由东向西 D.由西向东 13、南朝时,南方的造纸业迅速发展。成都是两大造纸中心之一,它主要出产的是()A.藤纸 B.宣纸 C.蜀笺 D.蔡侯纸 14、下列哪一个城市是南朝的政治经济中心和最大的都会,它的变化可以说是江南地区开发的一个缩影()A.建康 B.成都 C.洛阳 D.广州 15、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提到了永嘉五年(311年),中原人民纷纷南迁江南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迁主要是因为() A.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B.北方战乱频繁 C.北方统治者残暴 D.南方经济发达 16、西安、洛阳、南京和北京都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古都,其中哪一个作为都城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时间最长?()A.西安 B.洛阳 C.南京 D.北京 17、东晋南朝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促进江南开发的重要原因有() ①北方少数民族内迁②北方人口南迁避乱③江南战争相对较少④南方自然条件优越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18、江南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是() A.春秋、战国 B.三国、南朝 C.三国、两晋、南朝 D.春秋、战国、魏晋 19、自三国时期,伴随着北方农民的大批南迁() A.封建国家陷入分裂状态 B.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经济重心开始转移 C.南北朝之间民族矛盾尖锐D.对外贸易起步,与欧洲开始直接交往 创新题 20、右图为风光秀美的会稽山风景区,你知道,三国时期,这里也曾因一项手工业而著名,请你猜一猜当时当地的特产是()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南方的初步开发教案 川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南方的初步开发教案川教版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南方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情况及突出成就;记住吴国卫温等人率船队到达夷洲(台湾);知道诸葛亮治理蜀国,使西南地区得到一定开发;记住建康(南京)是南朝的政治经济中心和最大的都会。理解南方初步开发的含义以及开发的原因和条件; 2、通过对南方初步开发原因的探讨,提高学生分析和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南方初步开发表现的学习,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现象的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 本课采用情境——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对等相关问题吴蜀时期和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归纳和讨论,构建师生互动“学习共同体”。设“历史沙龙”、“畅想天地”等开放式、参与式教学环节,为学生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认识人民群众在生产实践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培养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 2、认识社会安定、地区之间的交流和民族团结对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树立维护社会安定、加强各民族团结的观念。 3、认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进行维护祖国统一观念的教育。 4、认识即使在分裂时期历史仍然不断向前发展。 5、通过南方的开发,认识应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南方初步开发的原因和突出表现(尤其是农业的发展)。 难点:南方开发的史实较多(农业、手工业发展的表现和相关的空间概念),容易混淆;如何理解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经济的新发展。 四、教具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上课前放映有关太湖的风光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刚才欣赏了南方美景,江南美景,美不胜收。南方的美丽是我国人民长期辛勤劳动的结晶。而对我国南方的初步开发是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开始的。(看我国南北分界示意图)南方是相对于北方而言,地理学上的我国南方和北方是以秦岭、淮河为界。由于受三国鼎立的影响,本课的南方是指长江、秦岭以南地区。

经济政治与社会第13课教案

贵州省经济学校教案首页

简要分析积累还不够详实,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的掌握和培育、践行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努力。 教案纸 教学进程: 1、 导入新课:(10分钟)(含考勤、旧知识提问、新课导入) 2、 进入新课:(45分钟) (1) 快速阅读课本第121-129页,找出相应问题的答案,並在课本上划出。同时,在看书时,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做标记。(15分钟) 1、观看PPT上关于中国文化的图片,请同学们谈谈还有哪些传统文化元素在各大活动中呈现? 2、面对文化的多样性,我们应抱着怎样的态度去看待?对于愚昧、低俗的文化又该采取什么态度? 3、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意义?)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5、作为一名中职生,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30分钟) 通过学生自己回答问题,不会再小组讨论,最后老师补充的方式,培养学生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学生自主的找问题、回答问题的方式,提高学生自觉思考问题的能力。

3、 教学重点、难点解析(25分钟) 本节课的重点在于,认识文化的多样性,了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意义。难点在于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理解,并且最难的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都是需要学生在理解本节课的基础上,在生活中逐渐培养的。 四、巩固练习(7分钟) 本节知识点需要同学们在上节课学习的基础上,继续深入理解。记忆相关知识点,在记忆的同时,认真回顾课本内容,查漏补缺、辨别易混知识。 5、 课堂小结(3分钟)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建设和谐文化”的有关知识,通过结合图片及典型事例,相信大家对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希望大家能够在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的基础上,在生活中注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投身到我国的文化建设中。 6、 板书设计 第十三课 建设和谐文化 1、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 文化的多样性 A、先进文化与愚昧、低俗文化 B、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文化 2、 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意义 A、 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第15课南方的初步开发同步练习2(川教版七上)

第15课南方的初步开发 夯实基础典型题 1、三国时期,控制南方的政权有() ①洛阳②魏③蜀④吴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2、我国古代北方农民南迁,其主要原因是() A.南方气候优于北方 B.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 C.北方统治者实行移民政策 D.南方经济发展需要北方的劳动力 3、下列不属于三国时期,南方经济发展表现的是() A.长江沿岸和太湖周围的稻田产量提高 B.江南的手工业,最重要的是制瓷业 C.瓷器制作技术有了提高,能大量生产青瓷 D.造船业发达 4、三国时期,吴国的造船业发达。当时的造船中心是() ①侯官(今福建福州)②番禺(今广东广州) ③建业(今江苏南京)④建康(今江苏南京)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三国时期,台湾和大陆就有联系。那时,台湾称为() A.夷洲 B.流求 C.琉求 D.澎瑚 6、三国时期的“南中”是() A.今台湾地区 B.今广东、广西一带 C.今海南岛 D.今四川南部、云南、贵州一带 7、下列属于三国时期诸葛亮治蜀的内容的是() ①设置堰官管理都江堰②稳妥地处理民族关系③设置锦官管理蜀锦生产④派卫温到达夷洲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8、三国鼎立局面结束后,下列政权中,曾实现过短暂统一的是() A.东晋B.西晋C.北魏D.前秦 9、从4世纪初到6世纪末,下列政权中,曾先后统一过南方的有() ①三国中的吴国②西晋③东晋④南朝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10、西晋和东晋的建立者分别是() A.司马昭、司马炎B.司马炎、司马睿

C.司马懿、司马炎D.司马昭、司马睿 11、下列朝代都曾以建康为都城的是() ①东晋②西晋③西汉④南朝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12、我国是大豆的故乡。大豆在我国的传播方向是() A.由南向北 B. 由北向南 C. 由东向西 D. 由西向东 13、南朝时,南方的造纸业迅速发展。成都是两大造纸中心之一,它主要出产的是() A.藤纸 B.宣纸 C.蜀笺 D.蔡侯纸 14、下列哪一个城市是南朝的政治经济中心和最大的都会,它的变化可以 说是江南地区开发的一个缩影() A. 建康 B. 成都 C.洛阳 D.广州 能力提高典型题 易错题 15、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提到了永嘉五年 (311年),中原人民纷纷南迁江南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迁主要是因为() A.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B.北方战乱频繁 C.北方统治者残暴 D.南方经济发达 16、西安、洛阳、南京和北京都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古都,其中哪一个作

第15课 探寻新航路教案

第五单元步入近代 第15课探寻新航路 1 教学分析 教学重点: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和影响 教学难点:地理大发现使世界日益联结成一个整体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托勒密留下的传统地理观念——赤道附近的海水会“沸腾”,南方炎热,生命无法存在。平静时,大海像一个温柔的母亲,可当它时,强大海流便形成白色汹涌的漩涡,排空的巨浪将船只顷刻掀入海底,这个魔窟的世界会将人推入万劫难逃的地狱。长期的海上航行会陷入生活的困境,老鼠、牛皮、木屑、令人作呕的臭水成为生存的支柱,孤独无时不在,坏血病一次次将生命带入绝境。虽然航行如此艰难,探寻新航路的热潮还是出现了。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5课:探寻新航路。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探寻新航路的热潮(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一)鸦片走私 1.图片展示: 2.教师提问:结合图片提问,图画中的主人公在做什么?女主人手下的书是什么书?她的目光在看什么?说明了什么?

提示:图中男主人公正在数金币和银币。他身边的女主人在看着他或者帮着他数钱。在当时的情况下,女主人会读《圣经》或祈祷用的书,总之是与宗教有关的书。女主人并没有专心致地读书,而是眼睛紧紧地盯着丈夫手中的钱币,这说明他们喜爱金钱,渴求金钱,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宗教信仰。这幅图实际上反映了当时欧洲人普遍的一种心态就是对金钱的崇拜。 3.问题思考:结合上述图片并阅读教材,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提示: (一)原因——必要性 (1)经济根源:15世纪前后,西欧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出现(根本原因)。 (2)社会根源:《马可·波罗行纪》的诱导,欧洲人渴望到东方“寻金”。 (3)商业危机:15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直接原因) (4)政治原因:葡萄牙和西班牙统治者的积极支持。 (5)精神动力:教会鼓励人们去东方传播天主教。 (二)条件——可能性 客观条件: (1)造船技术的进步 (2)航海技术的进步——罗盘针的应用 (3)地理知识的进步——地圆学说流行 主观条件:驱使欧洲人远涉重洋、不畏艰险去探寻新航路的除了有黄金的魔力(物质利益的诱惑)外,还有无形的精神动力。 (1)14、15世纪欧洲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其主流社会思潮是人文主义,提倡肯定人的作用和价值,鼓励人们敢于冒险、勇于开拓进取去挑战并征服自然,大胆地追求财富并实现个人价值。 (2)宗教因素:传播天主教。 (3)西班牙、葡萄牙统治者的支持。 目标导学二:新航路的开辟(过程) 1.教师讲述:15、16世纪之交,西欧各国本想探寻通往东方的航线,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这些航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西方史学界在欧洲中心论的影响下,一般都将这一过程称为“地理大发现”,而把发现新航路的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称为“扩张的时代”、“发现的时代”。 3.教师提问:葡萄牙、西班牙为何能走在开辟新航路的前列? ①地理位置处于大西洋沿岸; ②掌握了航海技术; ③是中央集权国家,侈奢享乐需要; ④人文主义思想提供了精神动力; ⑤传播天主教的需要。

最新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第21课 南方经济的发展北师大版巩固辅导九十一

最新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第21课南方经济 的发展北师大版巩固辅导九十一 第1题【单选题】 下图为南朝青瓷莲花尊,反映了当时南方制瓷业较高的发展水平。除制瓷业以外,还有哪些方面有显著的发展( ) ①缫丝②冶铸③造纸④制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前后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 ①《史记》——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②官渡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形成的基础

③江南的开发——奠定了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基础 ④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宋书?州郡志》所载,自(西晋)永嘉初至(南朝)刘宋末,南渡(迁)人口约90万,约占北方总人数的1/8还要多。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北方人口锐减 B、政权分立 C、经济重心南移 D、江南得到开发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中心在( ) A、北方 B、南方 C、长江流域 D、长城以北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从下面的“人口迁徙示意图”中,可以看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B、南方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 C、中原人民大量迁往江南 D、北方民族大量迁住中原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秦汉时期,北方和南方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当时我国的经济重心在( ) A、长江流域 B、珠江流域

D、黄河流域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南宋时期有关史实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棉纺织业在南方兴起 B、南方出现了圩田和梯田 C、政府在外贸港口设海关进行管理 D、南方已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南朝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交流和城市繁荣,当时哪个城市的商业最活跃( ) A、洛阳 B、长安 C、建康 D、成都 【答案】: 【解析】:

最新精选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学习主题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5课 南方的初步开发川教版复习巩固第七十

最新精选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学习主题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5课南方的初步开发川教版复习巩固第七十一篇 第1题【单选题】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获得开发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方战乱相对较少 B、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C、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D、南方生产工具比北方先进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图是小华整理的学习笔记,请你根据笔记内容,概括他的学习主题( ) A、江南的开发 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D、民族关系的发展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西晋和东晋的建立者分别是( ) A、司马懿和司马昭 B、司马昭和司马炎 C、司马炎和司马睿 D、司马炎和司马昭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宋、齐、梁、陈,因为都城都在一个地方,都偏安于江南,统称为南朝。南朝时经济最为活跃的大都市是( ) A、洛阳 B、建康 C、临安 D、宁波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宋朝时期“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这段描述反映出当时的经济重心位于( )

A、黄河流域 B、淮河流域 C、珠江流域 D、长江流域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史记·货殖列传》所描写江南地区因为地广人稀,土地垦殖常常采用火耕水耨(一种原始料种方式)。但这种局面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了较大改变,主要原因是( ) A、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 B、江南统治者施行仁政 C、北方人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 D、南方社会较为稳定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中国历史悠久,朝代众多。下列朝代中基本并存的一组是( ) A、西周与东周 B、西晋与东晋 C、南朝与北朝 D、西汉与东汉 【答案】:

南方地区练习题及答案2018

南方地区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为我国长江三角洲南端某城市历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逐月变化柱状图,读图完成第1~2题。 1 . 如图所示,平均太阳总辐射最大的季节 是( ) A.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2 . 该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月份却不是平均太阳总辐射最大的月份,原因是( ) A.寒潮的影响 B.台风的影响 C.梅雨的影响 D. 大气污染的影响 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过高或过低都会给柑橘的生长发育带来风险,气候风险度越大,柑橘 减产的可能性也越大。图6示意我国大陆亚热带柑橘产地气候风险度分布。读图完 成3~5题。 3 . 图中E、F两地气候风险度分别可能为( ) A.0.55 0.50 B.0.30 0.50 C.0.55 0.35 D.0.3 0 0.35 4 . 导致E、F两地气候风险度差异的因素主要是( ) A.大气环流、地形 B.大气环流、海陆位置 C.纬度位置、地形 D.海陆位置、河网密度 5.若图示地区气候变暖,以下四地中风险度降低最明 显的是:() A.E B.F C.G D.H 读图“我国部分省区七月平均气温等温线分布图”,回答6~7题。 6.影响图中 28℃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①太阳辐射②海陆分布 ③地形因素④大气环流A.①② B .②③ C.③④D.①④

7.此时,关于图中AB沿线自南向北观察到的地理现象,最可信的是( ) A.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 B .河流汛期逐渐变长 C.降水量越来越大 D .白昼时间越来越长 读图“我国沿回归线剖面”图,据图回答8~10题。 8.C区域大力发展(基塘)混合农业,主要是为了充分利用 ( ) A.光、热、水、土资源 B.劳动力资源 C.当地电力资源 D.现代化的农业机械 9.促进b地所在经济协作区发展经济,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是( ) A.水土流失B.红壤的改造 C.商品性农业基地的建设 D .交通运输建设 10.在剖面图中,关 于a地与c地相似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冬季常出现大风雪、寒潮天气 B.基塘农业是两地农业生产的特 色 C.面积广大,有利于发展大规模的商品谷物农业 D.水热充足、雨热同期是两地共同的气候资源优势 安徽省南部黄山市“贡菊”是生长在高海拔山地的一种菊花,以色白、蒂绿、花心小,均 匀不 散朵,质柔软,气芳香,味甘微苦,被“中国药典”誉为“菊中之 冠”。据此回答11~13 题。 11.黄山市成为我国“贡菊”主要种植区的优势条件之一的 是() A.机械化水平高 B .肥沃的砂壤土C .低洼积水 地D.日照时间短12.某地目前菊花烘干大多为干 柴,势必会造成植被的破坏 ,若长此以往,此种烘干方式不加以改 进, 任由其发展,则最可能直接导致该地区 () A.暴雨时坡面径流流速减 缓 B .降水量增多 C.地表径流季节变化增大 D .地下径流增多 13.近几年,该省的某些优势农作物的种植规模加大,实时监测农作物长势的最佳手段是() A.GPSB.GIS C .RS D .设瞭望塔 2012年8月,由上海宝钢集团斥资兴建的南方沿海最大的钢铁 厂落户湛江。读图回答 14~15题。 14.宝钢在该地建设钢铁工业的优势条件有() ①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②海运便利,便于运进铁矿石 ③临近华南和东南亚消费市场④科技和资金力量雄厚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

北师大版七上第21课《南方经济的发展》word教案1

北师大版七上第21课《南方经济的发展》word 教案1 所属学科:历史 适用年级: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中的一课。 东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的战乱,大量北方人口南迁,不仅促进了民族融合,也使南方经济有了专门大的进展,同时为我国的重新统一和繁荣强盛以及后来的经济重心的那已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 初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受年龄特点的阻碍,大多数学生喜爱听、讲故事,学习历史的爱好较浓,也有一定的思维能力,但他们的认知水平较低,不能分析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说出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的事实。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够说出东晋南朝江南经济进展的缘故; 2.能够了解江南经济在哪些方面得到进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收集有关历史典故或历史成语的出处,了解人口南迁; 2.通过收集资料、讨论,了解南方经济进展的缘故及表现,并加以制表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人口南迁,了解人口南迁是一个困难的过程; 2.通过学习祖逖北伐,应学习他青年立志,奋发图强,一往无前的精神; 3.通过学习劳动人民开发江南经济,了解历史是人民群众制造的,并体会团结协作精神的重要。 重点是江南地区开发的史实和缘故; 难点是内容多、头绪多,教学重点内容不突出。 教学理念: 就本课整体来看,说明性语言较多,趣味性不强。而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多媒体课件,专门是其中的动画,能够达到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爱好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将小组讨论式学习引入课堂,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使学生从“被动同意知识的容器” 变为“主动学习的探究者”,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教师变教为导,克服包办代替。 教学活动过程 (一)教学预备时期: (1)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查阅相关资料 (2)课堂打破传统座次方法,便于学生讨论。 (二)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屏幕上显示出《中国政区图》,学生进行摸索:目前我国北方与南方哪里经济进展状况突出一些? 学生回答后老师提出:在我国历史上的东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与南方的情形是如何样的呢?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探寻新航路》优秀教案

第五单元 步入近代 第15课 探寻新航路 1 教学分析 教学重点: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和影响 教学难点:地理大发现使世界日益联结成一个整体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托勒密留下的传统地理观念——赤道附近的海水会“沸腾”,南方炎热,生命无法存在。平静时,大海像一个温柔的母亲,可当它时,强大海流便形成白色汹涌的漩涡,排空的巨浪将船只顷刻掀入海底,这个魔窟的世界会将人推入万劫难逃的地狱。长期的海上航行会陷入生活的困境,老鼠、牛皮、木屑、令人作呕的臭水成为生存的支柱,孤独无时不在,坏血病一次次将生命带入绝境。虽然航行如此艰难,探寻新航路的热潮还是出现了。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5课:探寻新航路。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探寻新航路的热潮(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一)鸦片走私 1.图片展示: 2.教师提问:结合图片提问,图画中的主人公在做什么?女主人手下的书是什么书?她的目光在看什么?说明了什么?

提示:图中男主人公正在数金币和银币。他身边的女主人在看着他或者帮着他数钱。在当时的情况下,女主人会读《圣经》或祈祷用的书,总之是与宗教有关的书。女主人并没有专心致地读书,而是眼睛紧紧地盯着丈夫手中的钱币,这说明他们喜爱金钱,渴求金钱,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宗教信仰。这幅图实际上反映了当时欧洲人普遍的一种心态就是对金钱的崇拜。 3.问题思考:结合上述图片并阅读教材,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提示: (一)原因——必要性 (1)经济根源:15世纪前后,西欧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出现(根本原因)。 (2)社会根源:《马可·波罗行纪》的诱导,欧洲人渴望到东方“寻金”。 (3)商业危机:15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直接原因) (4)政治原因:葡萄牙和西班牙统治者的积极支持。 (5)精神动力:教会鼓励人们去东方传播天主教。 (二)条件——可能性 客观条件: (1)造船技术的进步 (2)航海技术的进步——罗盘针的应用 (3)地理知识的进步——地圆学说流行 主观条件:驱使欧洲人远涉重洋、不畏艰险去探寻新航路的除了有黄金的魔力(物质利益的诱惑)外,还有无形的精神动力。 (1)14、15世纪欧洲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其主流社会思潮是人文主义,提倡肯定人的作用和价值,鼓励人们敢于冒险、勇于开拓进取去挑战并征服自然,大胆地追求财富并实现个人价值。 (2)宗教因素:传播天主教。 (3)西班牙、葡萄牙统治者的支持。 目标导学二:新航路的开辟(过程) 1.教师讲述:15、16世纪之交,西欧各国本想探寻通往东方的航线,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这些航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西方史学界在欧洲中心论的影响下,一般都将这一过程称为“地理大发现”,而把发现新航路的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称为“扩张的时代”、“发现的时代”。 3.教师提问:葡萄牙、西班牙为何能走在开辟新航路的前列? ①地理位置处于大西洋沿岸; ②掌握了航海技术; ③是中央集权国家,侈奢享乐需要; ④人文主义思想提供了精神动力; ⑤传播天主教的需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