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我国大学课程内容的现状及改革建议

我国大学课程内容的现状及改革建议

好家长 / 教育研究

我国大学课程内容的现状及改革建议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张素君

【摘要】如今的大学生面对的是一个迅速发展、不断变化的社会,作为社会的接班人其必须在具有一定知识储备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应对多变的社会环境,所以大学课程内容的制定至关重要,但是由于现行的课程教学内容大部分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过于陈旧且死板硬化,这对于学生知识的汲取很不利,使其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困境,所以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大学课程 内容 现状 改革

一、大学课程内容的定义与理解

潘懋元先生,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奠基,他认为:“在各国的教育改革中,课程改革一向是改革的主战场。课程居于教育事业的核心,是教育的心脏。”课程内容作为课程的核心要素,因此,课程内容的改革势在必行。

我国教育领域的学者在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上存在着一定的分歧,意见的不同点主要集中在课程内容是间接经验还是直接经验,例如施良方提到:“课程的内容是指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张圻福,周川认为:“课程内容是指学习者所必需掌握的、在课程设计中明示的教学性和教育性材料,是达成一门课程目标所必需的知识体系、价值判断、规范概念、动机和方法论等。”然而,这些学者的看法在目前看来都是比较片面的,大学的课程内容应是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结合,不能分而论之,我国目前大学教育主要以课程教育为主,作为其核心的课程内容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我国高等教育课程内容的现状及改革建议如下。

二、大学课程内容的现状及改革建议

1.课程内容过于陈旧,应适应时代发展。大学,作为大学生与社会接轨的桥梁,她要孕育的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个体,授课者授予的课程内容在这中间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然而目前高等院校的课程内容与社会的发展是脱离的,原因在于大学四年的教育用书接连几届变化几乎不大,有的甚至延续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课程的内容也无改变,但社会却在不断进步,不停改变,课程内容中的经验与解决办法也许并不适应此时的社会改变,这就不免会出现教条主义,使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与社会接轨困难。当然,课程内容的陈旧与教育管理体制的不完善也有一定的关系,大学课程内容的制定是需要学校向教育部门上报,然后一级一级审批,这样等课程内容授予学生这之间就要经历至少一年的时间,更不要说学生在接受此教学内容后再运用到社会当中,这使教育内容的新鲜度也大打折扣。

针对课程内容陈旧这一问题,首先,教育部门尽可能精简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间,让学生能在尽可能较短的时间内接收到新事物;其次,作为学校也应尽可能的给学生提供实时教育,让已有的课程内容与当下的新经验相结合,寻求一事多解,一理多论的解决办法。第三,作为课程内容的传递者教师,应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对于过于陈旧的知识欲与删减,及时给学生传递当下社会的新知识、新文化,使学生在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增添见闻。

2.课程内容过于细化,应以广养细。我国现阶段的高等教育在专业的划分上十分细致,虽然做到了术业有专攻,但是却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基础教育的发展。这也体现在课程内容上,愈专业内容的局限性就愈大,这就局限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其思维也就仅仅是本专业内的而不能扩展专业以外的知识与文化,不利于学生的思维拓展。就简单例子来说,没有深厚的根基,怎可建成高楼大厦,让学生的专业技术得以彻底发挥,其必须具备广博的文化素养以及深厚的基础知识。所以,在课程内容上,必须使之综合化。

首先,学生所学的某一专业知识,可以从横向以及纵向上编排相关的内容,做到广撒网,重点捕鱼,积累知识经验;其次,学校的文理科内容可以适当的融合,找到文理的集合点,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至于偏科太严重。综合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在学生步入社会工作时可以举一反三,而不至于钻牛角尖,适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这对社会的全面发展也是十分有利的。

3.课程内容过于定性化,应具有弹性化。我们社会公认的科学知识是最为客观的、确定的,专家理论是最具有权威性的,所以真理只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教材又是他们所编写的,所以学生就很自然的认为教材就是所谓的真理,这样的内在逻辑使大学课程的内容过于僵硬化,缺乏应有的弹性,这样不同专业的学生在不同专业方面的需求就不一定能得到满足,这会造成学生在社会中对教材的应用过于硬式化。

现今社会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应对这种变化,课程内容必须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例如同样的一门课程学习,在面对专业不同、学生不同的时候,课程内容应该有一定的层次划分,由浅至深,既有基础又有专项,课程内容的弹性化,使学生各取所需,满足了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需求,避免了不同专业学生因课程内容过难而放弃学习的机会。

关于高等教育应该如何培养大学生,培养怎样的大学生,一直是社会在探讨研究的问题,社会的飞速发展以及千变万化有时候让现代大学生需要具备的自身素质不断更新进化,所以作为学校,应尽一切可能为学生提供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促使其能在社会的潮流中迎刃而上。

参考文献:

[1]潘懋元,王伟廉.高等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128.

[2]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06,111-113,115.

[3]张圻福,周川.大学课程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 135.

- 44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