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改革开放所需要的金融学高级专业人才,要求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原则指导下,认真研究现代金融学发展的前沿理论,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丰富的专业知识,既能与我国国情相结合,联系实际,进行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理论与政策的研究,又能从事金融业的实践工作,具备独立的研究、决策、管理、运营和创新的能力,并精通英语,能熟练地用英语从事相关的金融活动。具体要求如下。

1.热爱祖国和人民,遵纪守法、诚实正直、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科学精神、敬业精神、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积极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能够把握正确的研究方向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实事求是,勇于创新,谦虚谨慎,理论联系实际,养成孜孜求索、不断进取的优良学风。

3.系统掌握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金融学、投资学等基础理论,熟练掌握固定资产投资、证券投资、商业银行管理等方向的专业知识和管理技能,了解现代金融行业发展动态和学科研究前沿问题,能运用本学科理论和相关知识独立从事金融业的政策研究和业务运营,能独立思考,独立操作,刻苦钻研,勇于创新。

4.精通一门外语,具有较强的外语听、说、读、写、译等能力,能够阅读和翻译本专业的外语文献资料,并能直接用该语言熟练从事国际金融和跨国投资业务;有较强的数理统计和计量经济学基础;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5.坚持体育锻炼,有强健的体魄,注重品德修养,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

二、研究方向

(一)投融资体制改革研究

投融资体制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理论性、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研究领域。其研究内容和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结合环境和技术条件变化,进一步丰富和创新公共物品理论;二是用市场化手段来改进政府的公共服务功能的履行;三是准确定位政府在固定资产投资领域的职能;四是建立固定资产投资领域多元化产权结构,解决固定资产领域建设资金缺乏问题;五是在固定资产投资领域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运营效率。

(二)证券投资与资本运作

本研究方向主要内容是企业上市重组、企业兼并与收购、股权资本运作、股份回购与可售回股票、可转换公司债券、债务重组、企业破产重组等。本研究方向重点分析在当前我国法律、法规和政策条件下进行资本运作的若干模式选择、方式、方法、操作要点和操作技巧等问题,并对我国企业资本运作的发展和完善方面进行大胆探索。

(三)金融机构经营管理

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公司、期货公司、信托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的负债管理、资产管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人力资源管理、产品和业务创新管理、市场营销和客户管理等。

三、学习年限

本专业采取全日制脱产学习的培养方式。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3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学年限不超过4年;非全日制研究生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

第一年以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为主,第二年以专业主干课和非学位课为主,安排教学实践、社会实践和论文开题评审,并在第四学期完成开题报告及其评审、论文大纲,在第五学期完成论文初稿、修改与定稿,第六学期完成学位论文答辩工作。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为32学分,其中,学位课为21学分。具体见表1。

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课75分或以上为合格,非学位课60分或以上为及格。研究生必须修满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考试(查)成绩合格,并在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一篇专业论文后方可参加答辩,学生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后,方可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

以同等学历和跨学科考入的研究生,必须补修三门本专业大学本科阶段主干专业课程,不计学分,但必须成绩合格,方能进入第三学年撰写学位论文阶段。这三门课程是: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人文社科背景跨学科考入的研究生,除专业补修课外,还须补修本科阶段的高等数学。上述课程统一列入学院教学计划。

五、培养方式与培养环节

(一)培养方式

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并成立金融专业导师组,负责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和指导。每位硕士生在毕业论文答辩前须在公开发行的一般刊物上发表过一篇以上论文,否则不准进行论文答辩。

(二)培养方法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课程教学和科学研究相结合、导师指导与集体培养相结合、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的培养办法,充分调动各类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学习与研究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在培养方法上,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报告式与案例教学方式,将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读书报告、个别指导和学生自学结合起来,将课程教学、科学研究和实务操作能力培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科研写作能力和实际工作操作能力。

(三)培养环节

1.制定个人培养计划

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分为课程学习计划和论文研究计划。课程学习计划应体现培养方案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在研究生入学一个月内提交个人培养计划;论文研究计划应根据研究生的专业方向与能力要求制定,一般在第三学期提交论文研究计划。

2.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本专业研究生要求阅读指定文献50本(篇)以上,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不少于8000字的文献综述报告,并以此作为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之基础文献。

开题报告应在大量阅读专业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逐步明确选题方向,并在导师指导下提出正式的开题报告,经开题报告论证会和专家评审小组评审通过后,方可进入论文写作阶段。

开题专家评审小组应由三名以上的本专业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专家组成,对学生的开题报告进行公开论证与评审,并提出具体评审意见和修改建议。

研究生一般应在第三学期期末或第四学期初提交书面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完成并通过开题报告评审。不通过开题报告者可限期重做后再参加开题报告评审会,重做仍不通过者可终止其研究生培养资格。

3.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包括社会调查、专业实习、教学实践等内容。研究生必须在导师指导下进行不低于240小时(30工作日)的业务实践,计2学分,实践活动一般安排在第五学期。此项工作依据《海南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参加教学实践暂行规定》和《海南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参加社会实践暂行规定》执行。

教学实践、研究实践、社会实践环节结束后,应形成文字形式的不少于1000字的社会实践报告书(包括社会实践的时间、地点、单位、内容、过程、收获、问题、建议、总结与体会),由导师作出书面形式的评价考核意见,给出具体的评价成绩(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与不及格),并作为研究生培养方案之必修环节课程,记入学生成绩档案。

六、学位论文

撰写学位论文是硕士研究生在专业学习、理论研究和科学方法方面接受综合训练的重要环节,而学位论文的质量则是硕士研究生是否达到硕士学位要求的主要依据,研究生须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地、认真地完成硕士学位论文。

(一)论文选题

学生应在大量阅读相关文献资料(特别是最新权威学术文献杂志)、把握本学科的研究动态和学术前沿的基础上,认真确定硕士论文选题,选题应有较高的理论价值、方法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二)论文要求

1.硕士学位论文必须:选题新颖、论点明确、数据准确、材料充实、论据充分、论证有力、方法科学、逻辑严密、结论可靠、文字流畅、层次清晰、格式规范。

2.硕士论文所列之参考文献资料不少于50部(篇)。

3.每篇硕士学位论文的字数在3万字左右。

(三)科学研究与论文撰写安排

学位论文和科学研究的时间一般不少于一年,指导教师务必加强从文献资料、统计数据、选题、开题、大纲、初稿、再稿、修改、定稿到评审、答辩的全过程的指导和监督,确保硕士论文质量达到学校授予硕士学位的规定要求。

(四)论文中期检查制度

一般应在第三或第四学期进行学位论文的中期检查,由本专业组织专家小组对研究生论文研究的工作态度、研究进展情况、存在问题等进行全方位的评估与检查,提出修改意见和改进建议,并及时反馈给学生,以保证论文能如期完成。

(五)论文答辩条件

1.修读完规定学分,并达到规定的成绩要求。

2.完成论文写作,并达到国务院学位办对论文的规范要求。

3.至少有一名具有高级职称的校外同行专家对论文进行了匿名评审并通过评审。

4.完成教学与社会实践管理环节。

5.读研期间,在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至少发表论文一篇;论文集收编论文须二篇。

6.将学位论文修改定稿后,打印装订成册,由本人申请,经导师推荐参加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六)学位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

1.由三位以上的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组成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

2.由具有高级职称的同行专家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导师不得担任)。

3.学生在简单陈述了硕士论文的选题背景、框架结构、主要观点、主要结论和应用价值后,回答答辩委员会委员所提出的问题。

4.按照《海南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办法》的有关要求,通过学位论文答辩,按学位申请程序,可授予经济学硕士学位。

2020年(金融保险)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金融保险)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20204 所属学科门类:应用经济学 所属壹级学科:经济学 所属学院:金融学院 一、培养目标 (一)总体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能够从事科研、教学和实际工作的高层次、高素质金融专门人才。 (二)基本要求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严谨求实的思想作风、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较强的事业心。 2.具有扎实的经济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金融学科专门知识,了解当前金融领域的发展前沿;具有金融经济问题观察分析、货币政策实施、金融监管、金融投资、商业银行及保险企业运营管理等能力。毕业后可承担本学科的科研、教学工作和中高层次的金融实务工作。 3.较为熟练地掌握壹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且能综合运用。熟悉现代信息技术,具有熟练运用计算机和因特网查阅、收集和处理相关专业知识的技能。 4.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质。 二、学习年限和时间安排 1.实行学分制,学制壹般为俩年半。

2.经导师组同意,学生能够提前修完学分进行论文答辩,提前毕业。毕业证、学位证按省教育厅相关部门制定的时间签发。 3.研究生在校学习的前3个学期为课程学习时间,第4、5学期为教学实践、社会调研、论文撰写和答辩时间。不能按时答辩者,可申请保留答辩和学位申请资格,且办理相关手续,但应在4年内完成学业,具体按《安徽财经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执行。 三、研究方向 金融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各领域货币和资本运动、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的理论和方法,是兼具很强理论性和实务性、微观和宏观、国别性和全球性特点的综合性学科。本学科以金融运行为主线,研究金融运行的壹般规律,货币政策的制定和调节等。 本专业下设四个研究方向,即:金融理论和政策、银行运营和管理、风险管理和保险、金融工程和投资,每个风险的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金融理论和政策 在研究把握货币金融理论和政策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本方向突出在发展金融理论和政策领域的特色和优势,紧密结合社会金融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进程,将货币金融理论和政策的研究的前沿性和区域经济金融发展联系在壹起,且以货币政策理论和实践、内外均衡理论和实践、国际金融理论、农村金融(含合作金融)、中小企业金融和中小金融机构组织体系等领域为研究重心,在继承和发扬传统中形成发展金融理论和政策的研究特色。 2.银行运营和管理 在研究把握现代商业银行运营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本方向突出银行风

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具备扎实金融学理论基础和熟练业务技能,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面向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及企业单位从事经济金融业务经营与管理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二、培养要求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生活习惯,受过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3.具备本专业必须掌握的经济金融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业务技能,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合理。要求学生熟悉党和国家有关经济金融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掌握金融学科必须具备的经济学基础知识和会计、管理和财政金融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具有处理银行、证券、保险等方面业务的基本技能,业务实践操作能力强;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4.掌握文献检索、经济信息搜集、资料查询等经济金融信息处理方法,计算机要求达到江苏省普通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二级水平; 5.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英语要求达到国家大学英语四级水平,或达到学校学位英语水平。 三、主干学科 经济学 四、主要课程 政治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会计学、货币银行学、证券投资学、国际金融学、保险学、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中央银行学、信用管理学、财政学、国际贸易等。 五、实践教学环节 暑期社会实践、专业模拟实习、创新实践训练、创业就业教育、学年论文、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军事理论与训练等。 六、学制与修学年限 基本学制四年,修学年限3年-6年 七、学位 经济学学士 八、教学计划

金融学专业培养计划word参考模板

金融学专业培养计划 (门类:经济学,二级类:经济学类,专业代码:020104)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经济学、金融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具备处理金融业务技能,能在银行、证券、投资、保险等金融管理部门或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学、风险投资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公债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相关业务的基本训练,具有金融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金融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具有处理金融业务的基本能力; 3、熟悉国家有关金融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4、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实际工作和研究能力; 6、能够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能运用计算机从事金融业务方面的工作。 三、主干学科 经济学 四、主要课程/学位课程 (一)主要课程 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股份制经济学、计量经济学、风险投资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金融衍生工具、投资银行学、国际结算、保险实务、专业英语等。 (二)学位课程 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股份制经济学、计量经济学、风险投资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金融衍生工具、投资银行学、国际结算、保险实务、等。 (三)部分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1、《宏观经济学》(45学时) 本课程同《微观经济学》一起作为金融学专业最基本的专业基础课,主要使学生对宏观经济理论中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以及这些理论、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运行机制和方法、调控的手段等有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学会观察和分析经济运行中所需的环境、条件及可能出现的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学生辨析经济理论和解决经济发展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注意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经济意识和全新的经济理念,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即要注重对经济理论的传递与积累,更要注重利用这些经济理论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做到运用理论分析现实经济的运行。 2、《微观经济学》(45课时) 本课程同《宏观经济学》一起作为金融学专业最基本的专业基础课,主要使学生对微观经济理论中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以及这些理论、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运行机制和方法、调控的手段等有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学会观察和分析经济运行中所需的环境、条件及可能出现的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学生辨析经济理论和解决经济发展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注意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经济意识和全新的经济理念,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即要注重对经济理论的传递与积累,更要注重利用这些经济理论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做到运用理论分析现实经济的运行。 3、《股份制经济学》(45学时) 本课程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股份制经济的特征,增强对现代公司制企业管理机制尤其是公司治理结构的了解,掌握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对公司发展的影响,从而为进一步学习证券投资(主要是基本分析和定价)和公司金融打下基础。 股份制经济学讲述股份经济、证券市场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主要内容为股份经济的主要内容、特征与作用及股份制度的产生与发展;股份公司的资本结构与分配制度;股份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股份制企业投融资体制分析;股票和股票市场;债券和债事;证券交易及证券市场。要求学生掌握股份制经济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及证券投资的基本技能。 4、《计量经济学》(60学时) 本课程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掌握量化分析的知识和数学建模的技巧,增强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为其它金融课程的学习提供方法和手段。

金融学人才培养方案

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案 (020301K) 一、专业介绍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在资源配置中起关键作用,货币金融政策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金融市场运行状况关系到一国经济发展的稳定和效率,影响经济安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客观形势和国金融改革与发展的实践,都对我国金融高等教育和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金融学类专业以市场经济中的各类金融活动为研究对象,这些金融活动主要包括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金融市场运行与投融资决策,金融产品定价及风险管理,金融机构经营管理,金融宏观调控等。金融学类专业属于经济学学科门类,专业知识涉及数学、心理学、法学、管理学、信息技术等领域。 大学金融学专业的前身为经济系财政金融专业,始建于1972年,1986年取得货币银行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资格,并于1986、1987、1988连续三年培养四名硕士研究生。1999年金融学本科专业独立招生,2000年获金融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开始招生。在2003年获批的世界经济博士学位点中设立了“中外金融制度与政策比较”的研究向。利用综合性大学的优势,依托经济学院、管理学院强大的经济与管理学科,金融学专业培养既能到金融行业工作又能到工商企业工作的具备较高操作技能且懂管理的高级应用型金融人才,以适应我国对外开放形势的需要。金融学专业拥有优秀的基础课教学师资队伍和以“双高一低”(职称高、学历高、年龄低)为特征的专业教师队伍,采用“开放式”教学与“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辅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专业实验室教学,基本达到了“宽口径、厚基础”的教学目标。 二、培养目标 金融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立足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实际,面向金融全球化进程,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国际化的金融人才。通过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办学水平,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金融人才的多样化、多层次需求。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数理分析基础与英语应用基础,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意识、市场意识、法制意识和团队精神,系统掌握金融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能够满足金融机构、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用人的一般要求,或者具备在国外教育科研机构继续攻读更高等级学位(或从事学术研究)资格条件的专门人才。本专业侧重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毕业生能够在商业银行从事综合柜台业务与个人理财业务,在证券公司从事证券承销、证券交易,在投资公司从事项目融资、资产重组、兼并收购,在工商企业从事投融资分析、资本运营等相关业务。

南开大学金融学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经济学 一级学科:应用经济学 金融学(含保险学)学科培养方案 (二级学科代码:020204) 一、学科概况 金融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各领域货币与资本运动、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的理论与方法的学科,是兼具很强理论性与实务性、微观与宏观、国别性与全球性特点的综合性学科。它对一国和全球的经济运行与社会发展全局有着重大影响。本学科是在原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学、投资学和保险学基础上调整形成的。随着我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国外现代金融理论与方法的引入,我国金融学科研究的领域和内容将不断丰富和扩展。 二、研究方向 我校本学科现设金融理论与政策、微观金融与现代金融实务、金融工程等研究方向。 三、培养目标 本学科致力培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具有严谨求实的思想作风和较高的精神文明素养,可承担本学科的教学、科研工作和较高层次的金融保险管理实务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努力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习期限为三年。 四、业务要求 本学科学生应具有扎实的经济学基础理论、掌握现代金融学理论和较系统的金融专门知识;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具有金融经济问题观察分析能力、货币政策实施能力和从事金融保险管理工作的能力;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阅读本学科的外文资料。 五、学分 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必须累计修满65个学分,其中:德育教育12个学分,调研实习2个学分,教学实践1个学分,课堂教学50个学分。 金融理论与政策、微观金融与现代金融实务、金融工程研究方向课堂教学必须累计修满50个学分,其中包括必修课33个学分;选修课要求选满17个学分。 六、学位 本学科授予经济学硕士学位。 七、课程设置 详见《金融学(含保险学)学科课程设置计划》及专业阅读书目。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和金融学专业(金融与人工智能实验班)人才培养方案

西南财经大学 金融学院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办学实力雄厚,学科优势明显,办学层次完整,在中国金融行业和金融教育界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影响。学科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25年光华大学商科银行学系,1997年在西南财经大学原金融系、国际经济系国际金融教研室以及农经系农村金融教研室的基础上组建金融学院,1998年金融学被评为中国人民银行行属重点学科,金融学专业开始招收博士后。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第一部货币信用教材《货币信用论大纲》就是由金融学科教师彭迪先编著,在国内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该书于1956年被译成日文在日本三和书店出版。1952年以后,彭迪先、留法博士梅远谋、何高著、留英学者程英琦、温嗣芳、柯瑞麒、汪桂馨等知名学者学成归国。 改革开放以后,涌现出一大批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著名金融专家,如曾康霖教授、何泽荣教授、冯肇伯教授、刘锡良教授、林义教授、卓志教授、刘俊教授、殷孟波教授、陈野华教授、张桥云教授、赵静梅教授等。 金融学专业(金融与人工智能实验班)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同时具备金融理论知识、掌握计算机编程技能、熟练运用数学建模方法三大核心能力的复合型、创新型高水平金融科技人才,能够解决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与挖掘、互联网金融、智能投顾与风险管理、借贷与公司金融创新、区块链技术等领域的实际问题,能够胜任与金融科技相关的工作并引领未来金融行业的发展。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全面系统掌握金融学、计算机科学、数学、统计学、人工智能等理论知识,具有扎实的计算机编程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金融科技相关的各类问题。 在全部培养环节结束时,学生应该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 1.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 2.全面系统地掌握经济学、金融学等理论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对现实金融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3.了解金融领域的各种科技的发展和应用,了解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区块链技术等在现代金融应用的前沿动态,具备金融科技创新的基本素质。 4.熟练掌握数学、统计学、机器学习的基本知识,能熟练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金融问题,能有效运用统计模型和机器学习方法进行金融量化分析以及金融数据的分析和挖掘。

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20204 所属学科门类:应用经济学 所属一级学科:经济学 所属学院:金融学院 一、培养目标 (一)总体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能够从事科研、教学和实际工作的高层次、高素质金融专门人才。 (二)基本要求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严谨求实的思想作风、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较强的事业心。 2.具有扎实的经济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金融学科专门知识,了解当前金融领域的发展前沿;具有金融经济问题观察分析、货币政策实施、金融监管、金融投资、商业银行及保险企业经营管理等能力。毕业后可承担本学科的科研、教学工作和中高层次的金融实务工作。 3.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能综合运用。熟悉现代信息技术,具有熟练运用计算机和因特网查阅、收集和处理相关专业知识的技能。 4.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质。 二、学习年限和时间安排 1.实行学分制,学制一般为两年半。 2.经导师组同意,学生可以提前修完学分进行论文答辩,提前毕业。毕业证、学位证按省教育厅相关部门制定的时间签发。 3.研究生在校学习的前3个学期为课程学习时间,第4、5学期为教学实践、社会调研、论文撰写与答辩时间。不能按时答辩者,可申请保留答辩和学位申请资格,并办理相关手续,但应在4年内完成学业,具体按《安徽财经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执行。 三、研究方向 金融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各领域货币与资本运动、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的理论与方法,

是兼具很强理论性与实务性、微观与宏观、国别性与全球性特点的综合性学科。本学科以金融运行为主线,研究金融运行的一般规律,货币政策的制定与调节等。 本专业下设四个研究方向,即:金融理论与政策、银行经营与管理、风险管理与保险、金融工程与投资,每个风险的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金融理论与政策 在研究把握货币金融理论与政策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本方向突出在发展金融理论与政策领域的特色和优势,紧密结合社会金融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进程,将货币金融理论与政策的研究的前沿性与区域经济金融发展联系在一起,并以货币政策理论与实践、内外均衡理论与实践、国际金融理论、农村金融(含合作金融)、中小企业金融与中小金融机构组织体系等领域为研究重心,在继承和发扬传统中形成发展金融理论与政策的研究特色。 2.银行经营与管理 在研究把握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本方向突出银行风险管理的特色和优势,紧密结合我国银行业改革进程,将银行经营管理理论研究的前沿性与我国银行改革实际相结合,并以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管理、银行经营绩效评价、银行资产风险控制、银行综合经营、银行竞争力、产品定价、金融创新等领域为研究重心。 3.风险管理与保险 在研究把握保险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本方向突出风险管理的特色和优势,紧密结合我国保险市场的改革进程,将风险管理、保险理论研究的前沿性与我国保险业发展实际相结合,并以风险管理技术、保险业务创新、保险投资、保险企业管理、保险营销、保险监管、巨灾保险等领域为研究重心。 4.金融工程与投资 在研究把握金融工程理论与技术的基础上,本方向突出金融衍生品定价的特色和优势,紧密结合我国金融市场的改革进程,将金融工程理论研究的前沿性与我国金融发展实际结合,并以资产组合管理理论、资产定价理论与实践、金融风险管理理论、资产证券化技术、金融产品设计理论等领域为研究重心,在继承和发扬传统中形成金融工程理论与技术的研究特色。 四、培养方式和方法 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制,研究生入学后2个月内在导师组指导下,进行师生“双向选择”,确定每位研究生的指导教师。指导教师确定后应即制定每位研究生个人培养方案,并报研究生部和学院备案。

金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金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金融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具备良好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充分了解金融理论与实务,系统掌握投融资管理技能、金融交易技术与操作、金融产品设计与定价、财务分析、金融风险管理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解决金融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金融专门人才。 二、基本要求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 2.具备扎实的金融学理论基础与技能,具有前瞻性和国际化视野,能够应用金融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熟练掌握和运用一门外语; 4.身心健康。 三、研究方向 1.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 2.金融市场; 3.国际金融; 4.金融风险管理。 四、学习年限 1.全日制:学制2年,学生住校学习,每周一至周五安排课程。 2.非全日制:学制一般为3年,其中累计在校学习时间不少于1年。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学生按照专业教学计划要求,修满规定的总学分,德、智、体合格,可获得毕业资格。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1、本专业实行学分制。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需取得不少于37学分方可毕业。课程教学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其中公共基础课5学分,专业必修课不少于12学分,选修课不少于16学分。实践教学环节4学分。本专业学生修满所需学分,毕业并通过论文答辩后,可获得毕业证书和专业硕士学位证书。

2、课程考核方式分为考试与考查。公共课、专业基础课采用考试方式,其他课程考核方式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自行选择,经学院主管领导批准后确定。 3、必修课成绩达到70(含)以上,其他课程的成绩不低于60分,才有资格申请硕士学位。 4、补修课程。跨专业考生以及同等学力考生应补修2门以上本科阶段核心课程,不计学分。补修形式及课程需由导师和学院同意。 六、培养方式 1、本专业实行双导师制。除校内指导教师外,还将为每位学生配备校外研究生导师共同指导。校外研究生导师均来自于金融理论与业界。 2、教学方式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采用课堂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企业家和监管部门的人员开设讲座或承担部分课程。 3、考评方式注重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包括考试、平时作业、案例分析、课堂讨论、撰写专题报告等。 4、加强实践环节培养。 5、注重职业道德培养。 七、实践环节 社会实践安排在第3-4学期,时间3-6个月。非应届学生在金融机构或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的工作岗位实习不少于3个月,应届本科生实习实践时间不少于6个月。从事科研实践较多且成绩突出者可抵免社会实践和实习。作为主要成员参加导师的科研课题并独立、或以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学生为第二作者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名义发表CSSCI检索论文1篇以上(含)者,可免修社会实践,但需提交相应科研成果。 八、毕业论文与学位授予 1、硕士学位论文要求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应来源于应用型研究课题或实际问题,必须具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应能体现学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位论文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调研报告、应用基础研究、产品设计、案例分析等。学位论文须独立完成,要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位论文字数应在3万字左右。

经济学专业双学士学位人才培养方案

经济学专业双学士学位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系统的经济科学、金融科学基础知识,掌握现代经济学与管理学分析的基本方法及基本技能,拥有扎实的经济学基础和金融专业实践操作技能,毕业后能从事金融实务及金融教学科研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学分规定 学生在毕业时应达到德育培养目标和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应获得最低总学分:修读辅修专业30学分、双学士学位51.5学分。 三﹑授予学位 经济学学士。 四﹑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 经济学(金融)辅修专业、双学士学位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 制定人:刘玉成学院审定人:韦鸿

英语专业双学士学位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坚实语言基础、较强的跨文化交际素质、具备科技英语翻译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学生毕业后可以在涉外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科技情报等部门从事英汉语翻译,或者文秘、管理、科研等工作。 二、学分规定 学生在毕业时应达到德育培养目标和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应获得最低总学分:修读辅修专业30学分、双学士学位50学分。 三、授予学位 文学学士。 四、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 说明: 1.T为考查课程;E为考试课程 2.本计划适用于第四学期开课的英语辅修专业、双学士学位班级 制定人:王娟学院审定人:谈宏慧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双学士学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辅修和双学位)面向计算机应用,培养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人员。通过辅修和双学位,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专业知识,并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与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毕业后能够结合本专业从事计算机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 二﹑学分规定: 本专业实行学分制,修满规定课程获得34.5学分后,方可获得辅修证书;修满规定课程获得51.5学分后,方可获得双学位证书。学生在毕业时应达到德育培养目标和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应获得最低总学分:修读辅修专业34.5学分、双学士学位51.5学分。 三﹑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四﹑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 制定人:钟宝荣学院审定人:崔艳荣

新闻传播专业硕士培养模式调查报告

关于新闻传播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的调查报告 新闻与传播专业 赵欣 2012年11月1日

一、调查背景 自2011年招收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MJC)研究生工作的正式启动,标志着我校新闻与传播学院的研究生教育从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向培养应用型人才开始转变,但是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还处在探索阶段。虽然传统的学术型研究生的教育模式和经验可供专业学位研究生借鉴,但这两种培养模式是有着很大区别的。因此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要有针对性地制定不同培养方案,确定新的培养目标,采取特色的教学理念,建设有特点的师资队伍,这样才能承担起培养应用型高层次新闻传播专门人才的使命,满足新闻界对实务人才的需求。同时,也通过我院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工作的不断实践,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我院研究生教育体系。就此,本人对我校新闻与传播学院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了一次深入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二、调查内容 (一)调查目的:了解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研究生对其市场面向和培养模式的认识。 (二)调查对象: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2级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研究生(三)调查方式:本次问卷调查采取不记名调查的方式,对30名2012级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研究生当场发卷调查,并当场回收问卷,回收率达100%。 (四)调查时间:2012年11月1日上午10点。 (五)调查概述:本次调查通过了解专业学位研究生对现阶段学习状况的认识,提出了共14道问题,其中3道为多选题,其余13道为单选题,内容涵盖了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市场面向和培养方案两大方面。 三、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一)对自身市场面向的认识: 1.毕业后更倾向于进入媒体机构工作。 你毕业后更倾向于?考博去媒体工作去其他单位工作 1 20 9 从上表可以看出,只有约3%的同学有意攻读新闻传播博士学位,投身高校和新闻传播研究机构从事新闻传播理论的研究;大约67%的同学希望作为应用型人才进入媒体机构从事专门工作;还有约30%的同学希望从事其他工作。这表明了从总体看来,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区别于学术型研究生从事理论研究的意愿,更趋向于毕业后直接进入媒体机构等实务单位。这就要求我们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市场面向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并严格按培养方案

北大经济学院经济学和金融学本科培养方案

经济学专业 一、专业简介及培养目标 为了满足社会对经济学基础理论人才的需要,基于“厚基础、宽口径”的办学理念,经济学专业培养经济理论基础扎实、知识宽厚、综合素质高,具备熟练的外语应用能力、经济数学运用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和经济活动实践能力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经济学专业充分吸收了国内外著名大学经济学系的课程设置思想,通过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学、经济分析工具、部门经济等系列课程的教学以及社会调查、毕业论文等实践环节的系统、严格和规范训练,学生将具有在经济学各个分支学科攻读研究生学位、从事高级经济工作和公共管理工作的能力。 二、授予学位 经济学学士学位 三、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 总学分:140学分,其中: 1.必修课程:86学分 2.选修课程:51学分 3.毕业论文:3学分

1)全校公共必修课程:36学分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03835061大学英语(一)22全年 03835062大学英语(二)22全年 03835063大学英语(三)22全年 03835067大学英语(四)22全年 02533180政治经济学(上)33秋季 02533190政治经济学(下)33春季 04031650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 础 22全年 04031660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2全年 0403168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上) 22秋季 04031730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34全年 00831610文科计算机基础(上)33秋季 00831611文科计算机基础(下)33春季 60730020军事理论42春季 ――――体育系列课程-4全年 注:全校公共必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下)”课程的内容,分别用本院开设课程“政治经济学(上)”和“政治经济学(下)”涵盖,经教务部批准,准予代替开设。

岭南学院金融学专业培养方案

岭南学院金融学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为目标,以“作育英才,服务社会”为理念,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经济学和金融学综合素质,理论掌握与实际操作并重,具有国际视野的金融学专业人才。着重培养学生灵活运用金融基础知识和理论,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思辨能力。宏观金融与微观金融相结合,培养学生全面掌握国际金融、金融机构、金融市场、证券投资、公司金融、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等多个领域的最新知识,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力。培养和激发学生对金融学学科的浓厚兴趣,初步具有独立科研能力和进一步学术深造的潜质。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学科和金融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并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英语应用能力,旨在为金融行业及相关领域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专业人才和后备管理精英,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爱国敬业精神和开拓创新精神,掌握扎实的经济和金融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较强的分析和思辨能力,以及较高的管理和领导能力。毕业生能够从事金融行业及相关领域的实务、管理和咨询等工作,并具有继续深造的潜能。争取本专业学生毕业后继续攻读国内外硕士或博士学位的比例达到60%以上。 1.通过理论必修课《金融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会计学》、《管理学》等课程的学习,掌握经济学和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2.通过《高等数学一》、《线性代数》、《概率统计》、《计量经济学》等必修课程能够较好地运用数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等分析方法对现实金融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3.在《中文写作》、《英文写作》、《沟通》、《计算机编程语言》等课程中,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以及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4.通过《中国经济专题》、《投资学》、《高级公司金融》、《金融机构管理》、《金融工程》、、《固定收益证券》《兼并收购》等课程熟悉国内经济金融基本状况,熟悉国家有关经济和金融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参加金融学Seminar等学术讲座了解金融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了解金融领域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金融学类(金融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金融学类(金融学)专业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20301K) 一、培养目标 金融学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正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应用能力,着重培养金融人才的科研创新能力和长期自我学期能力,具备扎实的经济学和金融学理论基础、熟练掌握金融学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在国内外继续深造;具有较高专业理论水平和外语水平、知识面宽广、富有创新精神;适应能力强,具有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有能力胜任国内外金融机构、工商企业以及政府部门金融实际工作,具有规范使用语言意识和应用能力的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复合型、创新金融人才。 二、毕业要求 1.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个人修养;具有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和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 2.注重金融拔尖人才思想政治、身心健康和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团结合作的精神、较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个人修养。 3.系统掌握金融专业基础知识理论、拓宽知识面和知识结构。具备扎实的理论研究基础,熟悉金融学、经济学、管理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增强专业知识、工具和手段性知识等全方面知识的学习,拓宽知识视野、扩大知识范围。 4.具备金融和经济现象的分析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开拓能力。了解金融理论研究和实务的前沿动态,具备较强的金融业务操作能力,重视金融学知识和技能的培养,结合从业资格考试如CFA(注册金融分析师)、FRM(金融风险管理师)及CFP(金融理财师)等内容进行课程设置,以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5.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熟悉国际惯例并恰当使用现代工具。掌握一门外语,具备较好的语言表达和沟通协调能力;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和统计应用软件

2017专硕考研必读:专硕的培养模式深入解读

2017专硕考研必读:专硕的培养模式深 入解读 专业硕士培养:接地气才能有朝气 近年来,我国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比例趋近1:1。与此同时,国家启动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加快了地方院校培养专业硕士的步伐。面对不断扩大的招生计划和规模渐增的培养院校,如何让专业硕士培养更“接地气”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必须面对的课题。 培养专业硕士是一场“逆向革命” 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我国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更趋向高素质化与多样化,2011年,国家启动“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授权点为工程类别化学工程领域。最终,全国共有51所高校获批试点单位、12所高校获批试点建设单位。江苏省共有13所高校申报,最终淮阴工学院、南京工程学院和江苏理工学院3所院校获批试点单位。 “扩大专业硕士培养规模的呼声一直很高,国家启动这个人才培养项目,肯定了专业硕士的好处。”淮阴工学院党委书记章跃说,当下社会需要既会动脑又会动手的人才,只有拥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较强的专业技能,才能立足社会。 江苏理工学院党委书记王建华则认为:“地方院校培养专业硕士是一场‘逆向革命’。过去,先设学科,再选专业,而现在,要先明确地方需求,再设置专业学位,最后组成专业群或学科群。这样的结果是培养出的学生不仅具备了较强的学术研究水平,还掌握了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出了校门就能胜任工作。” “双引擎”推动“硬通货” 在淮阴工学院凹土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教授陈静向记者展示了皮革、橡胶等加入凹土后的高性能产品。“淮安凹土资源丰富,利用好成本低、性能优的凹土资源,能极大改进产品性能。”陈静告诉记者,凹土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为专业硕士的培养提供了有力平台,学生通过各项实验,将书本上所学的知识转化成实践。 “接地气”的专业平台需要“接地气”的专业指导老师。在淮阴工学院,双导师制是专业硕士培养的有益探索。 “学校导师指引我们方向,企业导师则教会我们方法。”淮阴工学院化学工程硕士苟育军从研一开始就在企业导师熊鹏所在的淮安百麦绿色生物能源有限公司实习。然而,苟育军第一次到工厂做发酵罐消毒灭菌作业时,就烫伤了手,灭菌也没有达到效果。“学校实验室用的是小型蒸汽灭菌锅,操作简单,但工厂用的是大型发酵罐。多亏熊老师的细心指导,不然我可能还沉浸在实验室中自我满足。”苟育军说。 科研基础和专业实践的“双引擎”推动,让淮阴工学院的专业硕士成了当地市场上的“硬通货”。在学校专业硕士的毕业论文中,产品研发、设备开发、技术提取等实践类选题占到了九成,近半数毕业生在实习企业中就业,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三赢”的成效。 地方院校专业硕士培养的启示 2015年4月,教育部联合国家发改委下发的《2015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明确指出,重点支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扩大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培养规模。如何培养?江苏试点院校的办学经验可以给我们两点启示: 首先,积极对接地方特色产业。如果说,一所“地方高校”是一棵“树”,“地方”便

(金融学)专业培养方案

(金融学)专业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20104 学科二级类:经济学类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 一、有关说明 (一)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金融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技能,能在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以及相关监管部门从事金融业务、投融资业务和项目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基本规格和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系统学习经济学、金融学与项目管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并受到相关的业务技能训练,具有在金融、投融资和项目管理等领域从事实际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第一,掌握经济学、金融学和项目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第二,具有分析和处理银行、证券、投融资与项目管理等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第三,了解国家有关金融、投融资和项目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第四,了解金融理论前沿、发展动态以及投融资项目管理方面的最新知识与技术;第五,较为熟练地掌握计算机运用、重要业务操作的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主干学科 经济学 (四)主要课程 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证券投资学、期货与期权、投资理财学等。 (五)主要实践环节 军训、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学年论文、社会调查、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共计31周。 (六)专业特色 本专业以金融经济理论为基础,以中国转轨经济为背景,以中国经济、金融、投融资体制改革为先导,围绕金融经济的理论发展,紧扣中国货币政策、银行改革、资本市场等金融实践,逐步形成了明显特色,主要表现在:第一,本专业应用性强、就业面广,具有很强的学科综合性和知识复合性;第二,本专业主要是为金融机构、投资咨询机构、企事业单位和相关监管部门(特别是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股份公司)培养金融、投融资、项目管理等方面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第三,学生除了学习经济学和金融学的理论知识外,努力取得从事金融工作的相关从业资格证书(如证券从业人员资格证书、期货从业人员资格证书、银行从业人员资格证书等),从而提高就业竞争能力。

金融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精选.)

金融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Undergraduate Program for Specialty in Finance 一、培养目标(Educational Objectives)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金融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掌握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证券投资、保险等基本知识,了解中外金融发展现状,熟悉国家有关金融的方针、政策与法规以及WTO关于国际金融业务的规则,能在商业银行、证券公司、投资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和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的应用人才。 The speciality is set to cultivate practical management talents who have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professional skills in Finance, and master basic theories and knowledge in subjects of monetary and banking、International finance、securities investment and insurance, and understand financial situ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and know our country’s financial guiding principles, policies, laws and regulations about finance and WTO regulation about international finance business very well, and can be engaged in the relevant jobs in financial institution (such as commercial bank, securities company, investment bank and insurance company ) and enterprises. 二、基本规格要求(Skills Profile) 1.掌握金融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 2.具有处理银行、证券、投资与保险等方面业务的基本能力; 3.熟悉国家有关金融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4.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1. Master basic theories and knowledge in Finance major. 2. Have the basic ability handling the business in bank, securities, and insurance, etc. 3. Know country’s financial guiding principle, policies, law and regulation about finance very well. 4. Understand new theories and trends of development in Finance major. 5. Obtain the fundamental method of searching documents and data, and have the ability of doing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practical work. 三、学制与学位(Length of Schooling and Degree) 修业年限(Duration):4年(4 years) 授予学位(Degrees Conferred):经济学学士(Bachelor of Economics) 四、学时与学分(Hours/Credits) 总学分(Total Credits):173 课内教学学时/学分(Curriculum Class Hours/Credits):2706/146

1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云南农业大学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 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研究生培养方案 为规范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 课程学习、学位授予等环节,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根据全国农业推广硕士 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指导性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农业推广是与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主要为农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农村发展,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具有综合职业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具体要求为:(一)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热爱农业,遵纪守法,品德良好,艰苦奋斗,求实创新,积极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服务。 (二)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农业推广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专业技能和技术传授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新型的农业推广理念,能够独立从事较高层次的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工作。 (三)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学习方式及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最长年限不超过3年。其中课程学习实践为1年,参加专业实践时间为0.5-1年。 三、培养方式 (一)采用全日制研究生管理模式

(二)采取校内课程学习和校外实践研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实行多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方式。在我院具有农业与区域发展领域特征的校外实践基地或者相关单位地区完成实践培养,积极探索实践教育的模式(如顶岗实践、专题调查等),实践研究累计6-12个月。 (三)学位论文实行导师负责制,鼓励由具有实践经验并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校内外导师联合指导。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一)课程设置的原则与要求 根据培养目标要求,突出专业技能及技术集成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应体现宽广性、综合性、实用性和前沿性。加强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在领域主干课中应有1门运用本领域的主要理论和技术解决农业推广实践问题的案例研究课程;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12个月的实习实践训练。 (二)课程分类及学分要求 课程学习实践环节实行学分制。研究生课程总学分为30—32学分(含专业实践),所有课程应全部在一年内修完。 课程设置分为学位课和非学位课。学位课程为必修课,包括公共学位课和专业学位课,非学位课程为专业选修课。各学科要开设一定数量的专业选修课,给研究生留有足够的选择空间。教学计划中应包括各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指定课程。培养方案中的课程,除政治理论课和第一外语外,其它课程每学分对应标准学时数为16学时,每门课程学分设置不超过3学分。课程设置一般包括: 1、公共学位课 5学分 公共学位课程(政治、外语)的设置按教育部有关规定,开设以下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学分 第一外语 3学分 以上课程由学校统一做出安排,随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一起上课。凡符合《云南农业大学关于第一外语课程学习》规定的,可申请免修免考第一外语。 2、专业学位课 12—16学 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