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考化学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推断题综合题附答案

高考化学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推断题综合题附答案

高考化学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推断题综合题附答案
高考化学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推断题综合题附答案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推断题综合题附答案

一、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短周期元素X、Y、Z、W、R、T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R与W形成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Y的氢化物与T的氢化物反应的生成物中含有的化学键为_________。

(3)X与Z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所含电子数为18的分子的化学式为______。

(4)实验室制取T单质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图,a、b为多孔石墨电极(电极不参与反应),插入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溶液中,两端分别通入X单质和Z单质,发现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

①电池工作时,电子的移动方向为由_____到_____(填“a”或“b”)。

②该电池反应产物环保无污染,则该电池的总反应式为____________。

【答案】离子键、共价键 H2O2 MnO2+4H++2Cl-Δ

Mn2++Cl2↑+2H2O a

b 2H2+O2=2H2O

【解析】

【分析】

根据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可得,X为H元素,Y为N元素,Z为O元素,W为Na元素,R 为S元素,T为Cl元素,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1) R为S元素,W为Na元素,R与W形成化合物为Na2S,电子式为;

(2) Y为N元素,T为Cl元素,Y的氢化物与T的氢化物分别为NH3和HCl,反应的生成物为NH4Cl,属于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其中含有的化学键为离子键、共价键;

(3) X为H元素,Z为O元素,X与Z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为H2O、H2O2,所含电子数为18的分子的化学式为H2O;

(4) T为Cl元素,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制取氯气,的离子方程式为

MnO2+4H++2Cl-Δ

Mn2++Cl2↑+2H2O;

(5) W为Na元素,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两端分别通入H2和O2,发现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说明该装置构成氢氧燃料电池。

①电池工作时,通入燃料的一极为负极,则如图所示,a为负极,b为正极,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则电子由a到b;

②装置构成氢氧燃料电池,电池反应产物只有水,环保无污染,则该电池的总反应式为

2H2+O2=2H2O。

2.理论上讲,任何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都可以设计成原电池。某同学利用“Cu+2Ag+=

2Ag+Cu2+”反应设制一个化学电池,如图所示,已知该电池在外电路中,电流从a极流向b 极。请回答下列问题:

(1)b极是电池的_____________极,材料是_____________,写出该电极的反应式

_____________。

(2)a可以为_____________A、铜B、银C、铁D、石墨

(3)c溶液是_____________A、CuSO4溶液B、AgNO3溶液C、酒精溶液

(4)若该反应过程中有0.2mol电子发生转移,则生成Ag为_____________克。

【答案】负 Cu Cu–2e-=Cu2+ BD B 21.6

【解析】

【分析】

有题干信息可知,原电池中,电流从a极流向b极,则a为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b为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据此分析解答问题。

【详解】

(1)根据上述分析知,b是电池的负极,失去电子,反应Cu+2Ag+=2Ag+Cu2+中Cu失去电子,故Cu作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Cu–2e-=Cu2+,故答案为:负;Cu;Cu–2e-=Cu2+;(2)a是电池的正极,电极材料可以是比铜更稳定的Ag,也可以是惰性的石墨,故答案为:BD;

(3)电解质溶液c是含有Ag+的溶液,故答案为:B;

(4)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得,反应过程中转移1mol电子,生成2molAg,质量为

108×2=21.6g,故答案为:21.6。

3.硫化氢(H2S)是一种有毒的可燃性气体,用H2S、空气和KOH溶液可以组成燃料电池,其电池总反应为2H2S+3O2+4KOH=2K2SO3+4H2O。

(1)该电池工作时正极应通入___。

(2)该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

(3)该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负极区溶液的pH__(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答案】O2 H2S+8OH--6e-=SO32-+5H2O 降低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电池总反应可知,反应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氧气中氧的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则通入硫化氢的电极为负极,通入氧气的电极为正极。

答案为:O2。

(2)碱性溶液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总反应减去正极反应得到负极反应式为:H2S+8OH--6e-=SO32-+5H2O。

答案为:H2S+8OH--6e-=SO32-+5H2O。

(3)由负极反应式可知,负极反应消耗OH-,同时生成水,则负极区溶液中c(OH-)减小,pH降低。

答案为:降低。

【点睛】

电池反应中有氧气参加,氧气在反应中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根据原电池原理,负极发生氧化,正极发生还原,所以通入氧气的电极为电池的正极,酸性条件下的反应:

O2+4H++4e-=2H2O,碱性条件下的反应:O2+2H2O+4e-=4OH-。

4.有甲、乙两位学生利用原电池反应检测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两人都使用镁片与铝片作电极,但甲同学将电极放入6mol·L-1硫酸溶液中,乙同学将电极放入6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如图所示。

(1)写出甲池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__。

(2)写出乙池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__。

(3)写出乙池中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

(4)如果甲与乙同学均认为“构成原电池的电极材料如果都是金属,则构成负极材料的金属应比构成正极材料的金属活泼”,则甲会判断出__活动性更强,而乙会判断出__活动性更强(填写元素符号)。

(5)由此实验,可得到如下哪些结论正确(________)

A.利用原电池反应判断金属活动顺序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介质

B.镁的金属性不一定比铝的金属性强

C.该实验说明金属活动顺序已过时,已没有实用价值

D.该实验说明化学研究对象复杂、反应受条件影响较大,因此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6)上述实验也反过来证明了“直接利用金属活动顺序判断原电池中的正负极”这种做法__(可靠或不可靠)。如不可靠,请你提出另一个判断原电池正负极的可行实验方案__(如可靠,此空可不填)。

【答案】2H++2e-=H2↑ 2Al+8OH--6e-=2AlO2-+4H2O 2Al+2OH-+2H2O=2AlO2-+3H2↑Mg Al AD 不可靠将两种金属作电极连上电流计后插入电解质溶液,构成原电池,利用电流计测定电流的方向,从而判断电子流动方向,再确定原电池正负极

【解析】

【分析】

甲同学依据的化学反应原理是Mg+H2SO4=MgSO4+H2↑,乙同学依据的化学反应原理是

2Al+2NaOH+2H2O=2NaAlO2+3H2↑。由于铝与碱的反应是一个特例,不可作为判断金属性强弱的依据。判断原电池的正极、负极要依据实验事实。

【详解】

(1)甲中镁与硫酸优先反应,甲池中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产生氢气,电极反应式为:2H++2e-=H2↑;

(2)乙池中负极上铝失电子在碱性条件下生成AlO2-,电极反应式为2Al+8OH--6e-

=2AlO2-+4H2O;

(3)乙池中铝与氢氧化钠反应,镁与氢氧化钠不反应,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

2OH-+2H2O=2AlO2-+3H2↑;

(4)甲中镁作负极、乙中铝作负极,根据作负极的金属活泼性强判断,甲中镁活动性强、乙中铝活动性强,故答案为:Mg;Al;

(5)A.根据甲、乙中电极反应式知,原电池正负极与电解质溶液有关,故A正确;B.镁的金属性大于铝,但失电子难易程度与电解质溶液有关,故B错误;、

C.该实验说明电解质溶液性质影响电极的正负极,不能说明金属活动性顺序没有使用价值,故C错误;

D.该实验说明化学研究对象复杂,反应与条件有关,电极材料相同其反应条件不同导致其产物不同,所以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故D正确;

故选AD;

(6)上述实验也反过来证明了“直接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原电池中的正负极”这种做法不可靠。可行实验方案如:将两种金属作电极连上电流计后插入电解质溶液,构成原电池,利用电流计测定电流的方向,从而判断电子流动方向,再确定原电池正负极。

【点睛】

本题考查了探究原电池原理,明确原电池中各个电极上发生的反应是解本题关键,注意不能根据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判断正负极,要根据失电子难易程度确定负极,为易错点。利用原电池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介质;该实验还说明化学研究对象复杂,反应受条件影响较大,因此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Al2(SO4)3溶液显酸性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uSO4溶液与过量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Mg-Al-NaOH溶液组成的原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H3OH-O2燃料电池,KOH溶液作电解质,负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

(5)惰性电极电解CuSO4溶液的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Na2C2O4溶液的物料守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Fe3+的基态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N2H4的结构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Al3++3H2O?Al(OH)3+3H+ Cu2++4NH3?H2O=[Cu(NH3)4]2++4H2O Al-3e-+4OH-═AlO2-

+2H2O CH3OH+8OH--6e-=CO32-+6H2O 2CuSO4+2H2O 电解

2Cu+2H2SO4+O2↑ c(Na+)=2[c(C2O42-

)+c(HC2O4-)+c(H2C2O4)] [Ar]3d5

【解析】

【详解】

(1)Al2(SO4)3溶液中存在铝离子的水解,所以溶液显酸性,故答案为:

Al3++3H2O?Al(OH)3+3H+;

(2)CuSO4溶液与过量氨水反应会生成铜氨络离子,故答案为:

Cu2++4NH3?H2O=[Cu(NH3)4]2++4H2O;

(3)Mg-Al-NaOH溶液组成的原电池,总反应为Al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的反应,Al失电子被氧化做负极,故答案为:Al-3e-+4OH-═AlO2-+2H2O;

(4)CH3OH-O2燃料电池,KOH溶液作电解质,负极甲醇失去电子生成二氧化碳,由于电解质为氢氧化钾溶液,所以反应生成了碳酸根离子,发生的负极电极反应式为CH3OH+8OH--6e-=CO32-+6H2O;

(5)电解硫酸铜溶液生成铜单质、氧气和硫酸,故答案为:

2CuSO4+2H2O 电解

2Cu+2H2SO4+O2↑;

(6)Na2C2O4溶液中钠离子的浓度等于含碳原子微粒的浓度之和的二倍,故答案为:

c(Na+)=2[c(C2O42-)+c(HC2O4-)+c(H2C2O4)];;

(7)Fe元素为26号元素,失去最外层三个电子生成Fe3+,故基态电子排布式为:[Ar]3d5;

(8) N2H4是共价化合物,氮原子和氢原子形成共价键,氮原子和氮原子间也形成共价键,结构式为:。

6.依据氧化还原反应:2Ag+(aq)+Cu(s)===Cu2+(aq)+2Ag(s)设计的原电池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电极X 的材料是________;电解质溶液Y 是________。

(2)银电极为电池的________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X 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填反应类型)。

(3)外电路中的电子是从________电极流向________电极。

(4)当有1.6 g 铜溶解时,银棒增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u AgNO 3 正极 Ag ++e -=Ag 氧化反应 X (或Cu ) Ag 5.4g

【解析】

【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在原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中,化合价升高的做负极,所以在这个原电池中,铜做负极,而负极的活泼性大于正极,因此,正极我们可以选择银或者碳棒。总反应式中有银离子参与反应,所以在电解质溶液中会含有银离子。因此电解质溶液,我们可以选择硝酸银。正极发生的是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 Ag ++e -=Ag 。电子的流动方向是负极指向正极,所以应是铜流向银。1.6克的铜相当于0.025摩尔的铜。即失去0.025乘以2等于0.05摩尔的电子。而据得失电子总数相等可知,银离子应得到0.05摩尔的电子由 Ag ++e -=Ag 可知会得到0.05摩尔的银则银的质量为0.05乘以108等于5.4克。

考点:考查原电池的相关知识点

7.氮的固定一直是科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合成氨是人工固氮比较成熟的技术,其原理为

223N (g)3H (g)2NH (g)??→+←??

。已知破坏1mol 有关化学键需要的能量如表所示:

则反应生成1mol 3NH (g)所释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kJ 。

【答案】45.5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反应N 2+3H 2= NH 3可知,结合表中数据可计算出破坏3mol H H -键吸收的能量为1308kJ ,破坏1mol N N ≡键吸收的能量为945.8kJ ,化学键被破坏吸收的总能量为2253.8kJ ,形成6mol N H -键放出能量2344.8kJ ,反应生成2mol 3NH (g)释放出的热量为2344.8kJ 2253.8kJ 91kJ -=,则反应生成1mol 3NH (g)释放出的热量为45.5kJ ,故答案为:45.5。

8.在由铜片、锌片和150 mL 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中,当在铜片上放出6.72 L (标准状

况)的H2时,硫酸恰好用完,则:

(1) 产生这些气体消耗的锌的质量是____g;

(2) 通过导线的电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mol;

(3) 该原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9.50.62H++ 2e- = H2↑

【解析】

【分析】

(1)根据锌和氢气之间的关系式计算锌减少的质量;

(2)根据氢气与电子的关系式计算;

(3)锌为负极,Cu为正极,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

【详解】

(1)设锌减少的质量为m,根据Zn+H2SO4=ZnSO4+H2↑反应可知,65g:22.4L=m:6.72L,解之得m=19.5g;

答案是:19.5;

(2)根据 Zn+H2SO4=ZnSO4+H2↑可知,有22.4LH2生成,转移电子为2mol,所以有6.72LH2生成,转移电子0.6mol;

答案是:0.6;

(3)锌为负极,Cu为正极,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其电极方程式为:2H++2e-═H2↑;答案是: 2H++2e-═H2↑。

9.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由化学反应中旧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时放出的能量不同所致。

(1)键能也可以用于估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ΔH)下表是部分化学键的键能数据:

化学键P—P P—O O=O P=O

键能/(kJ·mol-1)172335498X

已知白磷的燃烧热为2378.0kJ/mol,白磷完全燃烧的产物结构如图所示,则上表中X=________。

(2)1840年,俄国化学家盖斯在分析了许多化学反应热效应的基础上,总结出一条规律:“一个化学反应,不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总的热效应是完全相同的.”这个规律被称为盖斯定律.有些反应的反应热虽然无法直接测得,但可以利用盖斯定律间接计算求得。

①已知:

C(石墨)+O2(g)===CO2(g) ΔH1=-393.5kJ/mol①

2H2(g)+O2(g)===2H2O(l) ΔH2=-571.6kJ/mol②

2C2H2(g)+5O2(g)===4CO2(g)+2H2O(l) ΔH3=-2599.2kJ/mol③

则由C(石墨)和H2(g)反应生成1mol C2H2(g)的焓变为__________________。

②已知3.6g碳在6.4g的氧气中燃烧,至反应物耗尽,并放出x kJ热量。已知单质碳的燃烧热为y kJ/mol,则1mol C与O2反应生成CO的反应热ΔH为______________。

【答案】470 +226.8kJ/mol -(5x-0.5y) kJ/mol

【解析】

【分析】

(1)白磷燃烧的方程式为P4+5O2=P4O10,根据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的数目进行计算;

(2)①可以先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的焓变,最后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来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②首先判断碳的燃烧产物,然后依据反应热计算。

【详解】

(1)白磷燃烧的方程式为P4+5O2=P4O10,1mol白磷完全燃烧需拆开6mol P-P、5mol

O=O,形成12molP-O、4mol P=O,所以12mol×335kJ/mol+4mol×xkJ/mol-(6mol×172

kJ/mol+5mol×498kJ/mol)=2378.0kJ,解得x=470;

(2)①已知:①C(s,石墨)+O2(g)=CO2(g)△H1=-393.5kJ?mol-1;②2H2(g)+O2(g)=

2H2O(l)△H2=-571.6kJ?mol-1;③2C2H2(g)+5O2(g)=4CO2(g)+2H2O(l)△H2=-2599kJ?mol-1;

2C(s,石墨)+H2(g)=C2H2(g)的反应可以根据①×2+②×1

2

-③×

1

2

得到,所以反应焓变

△H=2×(-393.5kJ?mol-1)+(-571.6kJ?mol-1)×1

2

-(-2599kJ?mol-1)×

1

2

=+226.7kJ?mol-1;

②碳在氧气中燃烧,氧气不足发生反应2C+O22CO,氧气足量发生反应

C+O2CO2;3.6g碳的物质的量为

3.6

12g/mol

g

=0.3mol,6.4g的氧气的物质的量为

6.4g

32g/mol

=0.2mol,n(C):n(O2)=3:2;介于2:1与1:1之间,所以上述反应都发生.令生成的CO为xmol,CO2为ymol;根据碳元素守恒有x+y=0.3,根据氧元素守恒有

x+2y=0.2×2,联立方程,解得x=0.2,y=0.1;单质碳的燃烧热为Y kJ/mol,所以生成0.1mol二氧化碳放出的热量为0.1mol×Y kJ/mol=0.1YkJ,因此生成0.2molCO放出的热量为XkJ-0.1YkJ。由于碳燃烧为放热反应,所以反应热△H的符号为“-”,故1mol C与O2

反应生成CO的反应热△H=-XkJ0.1YkJ

0.2mol

=-(5X-0.5Y)kJ/mol。

【点睛】

利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熟悉已知反应与目标反应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应用盖斯定律进行简单计算的基本方法是参照新的热化学方程式(目标热化学方程式),结合原热化学方程式(一般2~3个)进行合理“变形”,如热化学方程式颠倒、乘除以某一个数,然后将它们相加、减,得到目标热化学方程式,求出目标热化学方程式的ΔH与原热化学方程式之间ΔH的换算关系。

10.氢气是一种理想的绿色能源。在101kP下,1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142.9kJ 的热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物的总能量___生成物的总能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氢气的燃烧热为___。

(3)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

(4)氢能的存储是氢能利用的前提,科学家研究出一种储氢合金Mg2Ni,已知:

Mg(s)+H2(g)=MgH2(s) ΔH1=-74.5kJ·mol-1

Mg2Ni(s)+2H2(g)=Mg2NiH4(s) ΔH2

Mg2Ni(s)+2MgH2(s)=2Mg(s)+Mg2NiH4(s) ΔH3=+84.6kJ·mol-1

则ΔH2=___kJ·mol-1

【答案】大于 285.8 k J?mol-1 2H2(g)+O2(g)=2H2O(l)△H=-571.6kJ?mol-1 -64.4

【解析】

【分析】

(2)由①Mg(s)+H2(g)═MgH2(s)△H1=-74.5kJ?mol-1,

②Mg2Ni(s)+2MgH2(s)=2Mg(s)+Mg2NiH4(s)△H3=+84.6kJ?mol-1,结合盖斯定律可知,②+①×2得到Mg2Ni(s)+2H2(g)═Mg2NiH4(s),以此来解答。

【详解】

(1)氢气燃烧是放热反应,则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2)1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142.9kJ的热量,则1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142.9kJ×2=285.8kJ,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85.8 kJ?mol-1;

(3)物质的量与热量成正比,结合焓变及状态可知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H2(g)+O2(g)=2H2O(l)△H=-571.6kJ?mol-1;

(4)由①Mg(s)+H2(g)═MgH2(s)△H1=-74.5kJ?mol-1,

②Mg2Ni(s)+2MgH2(s)=2Mg(s)+Mg2NiH4(s)△H3=+84.6kJ?mol-1,结合盖斯定律可知,②+①×2得到Mg2Ni(s)+2H2(g)═Mg2NiH4(s),△H2=(-74.5kJ?mol-1)×2+(+84.6kJ?mol-1)=-64.4kJ?mol-1。【点睛】

考查利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熟悉已知反应与目标反应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应用盖斯定律进行简单计算的基本方法是参照新的热化学方程式(目标热化学方程式),结合原热化学方程式(一般2~3个)进行合理“变形”,如热化学方程式颠倒、乘除以某一个数,然后将它们相加、减,得到目标热化学方程式,求出目标热化学方程式的ΔH与原热化学方程式之间ΔH的换算关系。

11.断开1molH-H键、1molN-H键、1molN≡N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为436kJ、

391kJ、946kJ,求:生成1molNH3需要___(填“吸收”或“放出”)能量___kJ。

【答案】放出 46

【解析】

【分析】

化学反应中,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形成新化学键放出能量,根据方程式计算,化学反应

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放热,反之吸热,以此计算反应热并判断吸热还是放热。

【详解】

拆1molH-H键、1molN≡N、1molN-H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为436kJ、946kJ、391kJ,在反应N2+3H22NH3中,断裂3mol H-H键,1mol N≡N键共吸收的能量为:

3×436kJ+946kJ=2254kJ;生成2mol NH3,共形成6molN-H键,放出的能量为:

6×391kJ=2346kJ;吸收的能量少,放出的能量多,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为:2346kJ-2254kJ=92kJ,所以生成1mol NH3放出热量为46kJ;故答案为:放出;46。

12.能源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化学反应在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过程中充当重要的角色。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家最近研制出利用太阳能产生激光,使海水分解。太阳光分解海水时,光能转化为________能,水分解时断裂的化学键是________(填“离子键”或“共价键”)

(2)氢能是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理想清洁能源,氢气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若断开1mol 氢气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断开1mol氧气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2kJ,形成1mol水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Q3kJ,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Q1+Q2<Q3 B.2Q1+Q2<2Q3

C.2Q1+Q2>2Q3 D.Q1+Q2>Q3

(3)下列化学反应在理论上可以设计成原电池的是________。

A.Fe+2FeCl3=3FeCl2B.SO3+H2O=H2SO4

C.C+H2O CO+H2D.Ba(OH)2+H2SO4=BaSO4+2H2O

(4)美国NASA曾开发一种铁·空气电池,其原理如图所示,电池反应为:

2Fe+O2+2H2O=2Fe(OH)2。

①电极a为原电池的_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该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极b上发生________反应(填“氧化”或“还原”)。

②原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若消耗铁22.4g,则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为________。

【答案】化学共价键 B A 负极 Fe-2e—+2OH—=Fe(OH)2还原 0.8N A或

0.8×6.02×1023

【解析】

【分析】

(1)利用太阳光分解海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水是共价化合物,含有共价键;

(2)放热反应,断裂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化学键释放的能量;

(3)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能设计成原电池;

(4)①a 电极,Fe→Fe(OH)2 ,铁失电子化合价升高;b 电极,氧气得电子生成氢氧根离子;

②原电池工作时,铁元素化合价由0升高为+2;

【详解】

(1)利用太阳光分解海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光能转化为化学能,水是共价化合物,含有共价键,水分解断裂的是共价键;

(2)放热反应,断裂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化学键释放的能量,2mol 氢气和1mol 氧气反应生成2mol 水,氢气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所以2Q 1+Q 2<2Q 3,选B ;

(3)A.Fe+2FeCl 3=3FeCl 2,铁元素化合价改变,有电子转移,反应放出能量,能设计成原电池,故选A ;

B.SO 3+H 2O =H 2SO 4,没有化合价改变,没有有电子转移,不能设计成原电池,故不选B ;

C.C+H 2O CO+H 2,碳元素化合价改变,有电子转移,该反应吸收能量,不能设计成原电池,故不选C ;

D.Ba(OH)2+H 2SO 4=BaSO 4+2H 2O ,没有化合价改变,没有有电子转移,不能设计成原电池,故不选D ;

(4)①a 电极,Fe→Fe(OH)2 ,铁失电子化合价升高,a 极电子流出,为原电池负极,电极反应式是Fe-2e -+2OH -=Fe(OH)2;b 电极,氧气得电子生成氢氧根离子,b 极发生还原反应; ②原电池工作时,铁元素化合价由0升高为+2,若消耗铁22.4g ,则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为A 22.4g 256g/mol

N ??=0.8N A 。

13.如图装置闭合电键K 时,电流计A 的指针将发生偏转。试回答:

(1) 丙池是____________(填“原电池”或“电解池”),甲中a 极电极名称是

________________,丙中c 极电极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中Cu 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若电路中有0.02mol 电子通过,则甲中a 电极溶解的质量为__________g ;

(3)闭合电键K 一段时间后,丙池中生成两种气体和一种碱,则丙池中发生的总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4)丙池中反应进行较长时间后,收集到标准状况下氢气2.24L ,此时测得丙池溶液质量实际减少4.23 g ,含有碱0.100mol (不考虑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则实际放出气体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____mol ;

(5)如果要给丙中铁片上镀上一层Cu ,则丙池应作何改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电解池 负极 阳极 Cu 2++2e - = Cu 0.65 2NaCl +2H 2O 2NaOH +H 2↑+Cl 2↑

0.165 “C”换成“Cu”、将“NaCl 溶液”换成“CuSO 4溶液”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甲和乙形成原电池,所以丙有外加电源,属于电解池;甲中a 失电子为负极;丙中c 电极连接原电池的正极属于阳极,故答案为:电解池;负极;阳极;

(2)乙中Cu 极上铜离子得电子生成铜单质,其电极反应为:Cu 2++2e -=Cu ;Zn 从0价升高到+2价失去2个电子,已知电路中有0.02mol 电子通过,所以消耗的Zn 为0.01mol ,m (Zn )=nM=65g/mol ×0.01mol=0.65g ,故答案为:0.65g ;

(3)丙池中是电解NaCl 溶液生产氢气,氯气和氢氧化钠,其电解方程式:2NaCl +2H 2O 2NaOH +H 2↑+Cl 2↑,故答案为:2NaCl +2H 2O 2NaOH +H 2↑+Cl 2↑; (4)已知碱0.100mol ,n (H 2)

=m

V V =0.1mol ,由电解方程式可知,生成碱0.100mol ,时,n (H 2)=0.05mol ,所以m (H 2)=nM=0.1mol ×2g/mol=0.2g ,m ( Cl 2)

=nM=0.05mol ×71g/mol=3.55g ,丙池溶液质量实际减少4.23g ,是氢气、氯气和氧气的质量和,所以m (O 2)=4.23g-3.55g-0.2g=0.48g ,n (O 2)=0.48g÷32g/mol=0.015mol ,因此实际放出气体的物质的量是:0.1mol+0.05mol+0.015mol=0.165mol ,故答案为:0.165;

(5)要给丙中铁片上镀上一层Cu ,则阳极应该为Cu 电极,电解质溶液为硫酸铜溶液,故答案为:把C 电极换成Cu 电极,把NaCl 溶液换为硫酸铜溶液。

14.某反应在体积为5L 的恒容密闭的绝热容器中进行,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已知A 、B 、C 均为气体)。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2)反应开始至2分钟时,B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

(3)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___。

A .v(A)=2v(B)

B .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变

C .v 逆(A)=v 正(C)

D .各组分的物质的量相等

E.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4)由图求得平衡时A 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__。

(5)下表是该小组研究影响过氧化氢H 2O 2分解速率的因素时采集的一组数据:用

2210mL?H O 制取2150mLO 所需的时间(秒)

①该研究小组在设计方案时。考虑了浓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②从上述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中任选一个,说明该因素对分解速率有何影响?_______________。

(6)将质量相同但聚集状态不同的2MnO 分别加入到5mL5%的双氧水中,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测试。测定结果如下:

①写出22H O 发生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结果说明催化剂作用的大小与_______________有关。

【答案】2A(g)+B(g)?2C (g) 0.1 mol/(L?min) C E 40% 温度 催化剂 增大反应物浓度越大,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答其中一条即可) 2H 2O 2

2MnO ==2H 2O+ O 2↑ 固体的接触面积

【解析】

【分析】

通过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与计量系数呈正比,可得反应式为2A(g)+B(g)?2C (g),同时通过变化量可以就算化学反应速率以及反应物的转化率;平衡状态的判定:A.v(A)=2v(B) ,没有体现正逆方向,不能判定是否达到平衡,错误;B.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变,该体系从开始反应到平衡,密度是定值没有变化,不能判定是否达到平衡状态,错误;C.v 逆(A)=v 正(C),不同物质正逆反应速率呈计量系数比,可以判定达到平衡,正确;D.各组分的物质的量相等,不能作判定,错误,可以改成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可判定平衡;E.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在数值上等于摩尔质量M ,由于前后气体粒子数目可变,则混合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和M 是变量可以作平衡的判定依据,正确;根据表格,探究双氧水的浓度、反应的温度、催化剂对过氧化氢H 2O 2分解速率的影响,在探究不同的因素时才用控制变量法来

探究可得结果。

【详解】

(1)由图像可得,A 、B 逐渐减小是反应物,C 逐渐增多是产物,当反应到达2min ,Δn (A )=2mol ,Δn (B )=1mol ,Δn (C )=2mol ,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与计量系数呈正比,故反应式为2A(g)+B(g)?2C (g) ;

(2)反应开始至2分钟时,B 的平均反应速率v(B)=Δn V Δt =152?=0.1 mol/(L?min); (3)由分析可得,答案选C E ;

(4)由图求得平衡时A 的转化率α=Δn n 初始×100%=25

=40%; (5) ①根据表中的数据,没有催化剂不加热,不同浓度的双氧水几乎不反应,在无催化剂但是加热的情况下,双氧水发生分解,且双氧水浓度越大分解速率越快,说明反应物浓度和温度对分解速率有影响。对比无催化剂加热状态,有催化剂加热的情况下,分解速率也明显加快,故答案为温度和催化剂;②分析表中的数据,增大反应物浓度越大,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6) ①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发生反应:2H 2O 22MnO ==2H 2O+ O 2↑;②其他条件不变,粉末状的二氧化锰比块状二氧化锰反应所需时间段,说明固体的接触面积对反应速率有影响。

【点睛】

平衡状态的判定的核心在于物理量是否是个变量,若为变量当保持不变可以作判定平衡的依据,若为定值,则不能作为依据。

15.如图所示,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燃料电池并探究氯碱工业原理的相关问题,其中乙装置中X 为离子交换膜。

请按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1)甲烷燃料电池负极电极反应式是:_____。

(2)乙中X 是交换膜,工作一段时间后若要恢复成原溶液,应_____。

(3)欲用丙装置给铜镀银,b 应是_____(填化学式)。

(4)若乙池中的饱和氯化钠溶液换成一定量CuSO 4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向所得的溶液中加入0.1molCu(OH)2后恰好恢复到电解前的浓度和pH ,则电解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数为

_____mol。(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

(5)通过膜电池可除去废水中的乙酸钠和对氯苯酚(),其原理如图所示,A极的电极反应为____。

(6)化学在环境保护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电化学降解法可用于治理水中硝酸盐污染,电化学降解NO3-的原理如图所示。

①Ag-Pt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

②若电解过程中转移了2mol电子,则膜两侧电解液的质量变化差(Δm左-Δm右)为___g。【答案】CH4-8e-+10OH-=CO32-+7H2O 阳离子通入一定量HCl气体 Ag 0.4

+H++2e-→Cl-+ 2NO3-+10e-+12H+=N2↑+6H2O 14.4g

【解析】

【分析】

(1)甲烷燃料电池负极上CH4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在碱性条件下产物为碳酸钾;

(2)燃料电池通氧气的极为正极,则乙中电解池的阴极为Fe、阳极为C,电解产物为H2、Cl2和NaOH;

(3)丙为电镀池,其中b为阳极,a为阴极,现铜镀银,则应选择Ag为阳极,Cu为阴极;

(4)用C为阳极电解CuSO4溶液,加入0.1mol Cu(OH)2后恰好恢复到电解前的浓度和pH,发生如下电解:2CuSO4+2H2O 2Cu+O2↑+2H2SO4、2H2O2H2↑+O2↑,再根据“析出什么加入什么”的原则分析;

(5)原电池中阳离子移向正极,根据原电池中氢离子的移动方向可知A为正极,正极有氢离子参与反应;

(6)由题给原理图可知,Ag-Pt电极上NO3-发生还原反应生成N2,则Ag-Pt电极为阴极,则B 为负极,A为电源正极,Pt电极为电解池的阳极,电极反应式为:2H2O-4e-=4H++O2↑,据此计算膜两侧电解液的质量变化差。

【详解】

(1)甲烷燃料电池负极上CH4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在碱性条件下产物为碳酸钾,则负极电极反应式是CH4-8e-+10OH-=CO32-+7H2O;

(2)燃料电池通氧气的极为正极,则乙中电解池的阴极为Fe、阳极为C,电解产物为H2、Cl2和NaOH,工作一段时间后若要恢复成原溶液,应通入适量HCl气体,恰好完全中和NaOH 即可;

(3)丙为电镀池,其中b为阳极,a为阴极,现铜镀银,则应选择Ag为阳极, Cu为阴极,即b极材料是Ag;

(4)乙池加入0.1mol Cu(OH)2后恰好恢复到电解前的浓度和pH,发生如下电解:

2CuSO4+2H2O2Cu+O2↑+2H2SO4、2H2O2H2↑+O2↑,Cu(OH)2从组成上可看成CuO?H2O,根据“析出什么加入什么”的原则知,析出的物质是氧化铜和水,则阴极上析出氢气和铜,生成0.1mol铜转移电子=0.1mol×2mol=0.2mol,根据原子守恒知,生成0.1mol 水需要0.1mol氢气,生成0.1mol氢气转移电子=0.1mol×2mol=0.2mol,所以电解过程中共转移电子数为0.4mol;

(5)A为正极,正极有氢离子参与反应,电极反应式为+H++2e-→Cl-

+;

(6)①由题给原理图知,Ag-Pt电极上NO3-发生还原反应,酸性介质中,电极反应式为:

2NO3-+10e-+12H+=N2↑+6H2O;

②A为电源正极,Pt电极为电解池的阳极,电极反应式为:2H2O-4e-=4H++O2↑,转移2mol 电子时,阳极区消耗1mol水,产生2molH+进入阴极室,阳极室质量减少18g;电极反应式为2NO3-+10e-+12H+=N2↑+6H2O,阴极室中放出0.2molN2(即5.6g),同时有2molH+(即2g)进入阴极室,因此阴极室质量减少5.6g-2g=3.6g,故膜两侧电解液的质量变化差(△m左-△m )=14.4g。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教案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认识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关系 3、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 4、认识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化学反应的实质的回顾,逐步探究引起反应热内在原因的方法,引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化学原理的学习方法 2、通过讨论、分析、对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学、勤于思考的态度,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难点:焓变,△H的“+”与“-”,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三、教学方法: 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演示实验、实物感知、图表数据分析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注意利用图示的方式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师生共同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敢于参与教学过程,敢于提出问题,敢于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教学程序:

五、板书设计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一、反应热焓变 1、定义:恒压条件下,反应的热效应等于焓变 2、符号:△H 3、单位:kJ/mol或kJmol-1 4、反应热表示方法:△H为“+”或△H>0时为吸热反应;△H为“一”或△H <0时为放热反应。 5、△H计算的三种表达式: (1) △H == 化学键断裂所吸收的总能量—化学键生成所释放的总能量 (2) △H == 生成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 (3) △H == 反应物的键能之和–生成物的键能之和 二、热化学方程式(thermochemical equation) 1.定义: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4.热化学方程式的应用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教师提问或学生互相交流的方式创设问题情境,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这种方式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增加了内容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了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学生们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自由地表达着自己的观点,由此获得了成功的快乐和合作的愉悦。既符合化学学科的特点,也符合学生的心理和思维发展的特点。我认为本节最大的亮点是通过恰当的设计和引导,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提高学习兴趣,并轻松的获得知识,还启迪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并认识到合作是学习的有效途径。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实现了课堂围绕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练习题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热是指反应过程中放出的热量 B.1molH2SO4和1molBa(OH)2完全中和所放出的热量为中和热 C.相同条件下将两份碳燃烧,生成CO2的反应比生成CO的反应放出的热量多D.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2、用铂电极电解下列溶液时,阴极和阳极上的主要产物分别是H2和O2的是() A、稀NaOH溶液 B、HCl溶液 C、NaCl溶液 D、酸性AgNO 3 3、用惰性电极电解下列溶液一段时间后,再加入一定量的某中纯净物(括号内物质),可使溶液恢复到原来的成分和浓度的是() A、AgNO3 (AgNO3) B、NaOH (NaOH) C、KCl (HCl) D、CuSO4 (Cu(OH)2) 4.已知31g红磷(P,固体)在氧气中燃烧生成P4O10固体放出738.5kJ热量,31g白磷(P4,固体)在氧气中燃烧生成P4O10固体放出745.8kJ热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白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P4(s)+5O2(g)=P4O10(s)△H=-745.8kJ·mol-1 B.红磷转化成白磷时放出热量 C.红磷比白磷稳定 D.31g红磷中蕴含的能量为738.5kJ 5.增大压强,对已达到平衡的下列反应产生的影响是()3X(g)+Y(g) 2Z(g)+2Q(s) A.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正、逆反应速率都没有变化,平衡不发生移动 6.在稀氨水中存在平衡:NH3·H2O NH4++OH-,要使用NH3·H2O和NH4+的浓度都增大,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加NaOH溶液B.加NH4Cl固体C.加盐酸D.加NaCl溶液7.在密闭容器中,反应SO2+NO2NO+SO3(气),达到平衡后,若往容器中通入少量O2,此时将将会发生的变化是() A.容器内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高考化学有机推断题-含答案

高考有机推断题型分析经典总结 一、有机推断题题型分析 1、出题的一般形式是推导有机物的结构,写同分异构体、化学方程式、反应类型及判断物质的性质。 2、经常围绕乙烯、苯及其同系物、乙醇等这些常见物质为中心的转化和性质来考察。 【经典习题】 请观察下列化合物A —H 的转换反应的关系图(图中副产物均未写出),请填写: (1)写出反应类型:反应① ;反应⑦ 。 (2)写出结构简式:B ;H 。 (3)写出化学方程式:反应③ ;反应⑥ 。 解析:本题的突破口有这样几点:一是E 到G 连续两步氧化,根据直线型转化关系,E 为醇;二是反应条件的特征,A 能在强碱的水溶液和醇溶液中都发生反应,A 为卤代烃;再由A 到D 的一系列变化中碳的个数并未发生变化,所以A 应是含有苯环且侧链上含2个碳原子的卤代烃,再综合分析可得出结果。 二、有机推断题的解题思路 解有机推断题,主要是确定官能团的种类和数目,从而得出是什么物质。首先必须全面地掌握有机物的性质以及有机物间相互转化的网络,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要把握以下三个推断的关键: 1、审清题意 (分析题意、弄清题目的来龙去脉,掌握意图) 2、用足信息 (准确获取信息,并迁移应用) 3、积极思考 (判断合理,综合推断) 根据以上的思维判断,从中抓住问题的突破口,即抓住特征条件(特殊性质或特征反应 。但有机物的特征条件并非都有,因此还应抓住题给的关系条件和类别条件。关系条件能告诉有机物间的联系,类别条件可给出物质的范围和类别。关系条件和类别条件不但为解题缩小了推断的物质范围,形成了解题的知识结构,而且几个关系条件和类别条件的组合就相当于特征条件。然后再从突破口向外发散,通过正推法、逆推法、正逆综合法、假设法、知识迁移法等得出结论。最后作全面的检查,验证结论是否符合题意。 ①浓NaOH 醇溶液△ B A C D E F G H (化学式为C 18H 18O 4) C 6H 5-C 2H 5 ②Br 2 CCl 4 ③浓NaOH 醇溶液△ ④足量H 2 催化剂 ⑤稀NaOH 溶液△ ⑥ O 2 Cu △ ⑦ O 2 催化剂 ⑧乙二醇 浓硫酸△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一章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认识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而且能量的释放或吸收 是以发生的物质为基础的,能量的多少决定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 3、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 4、认识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重点、难点]: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H的“+”与“-”。 [教学过程]: [引入]能量是推动人类进步的“杠杆”!能量使人类脱离了“茹毛饮血”的野蛮,进入繁华多姿的文明。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是现代能量的主要来源 之一(一般以热和功的形式与外界环境进行能量交换)。所以,研究化 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就显得极为重要。 引言: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过程中,除了生成了新物质外,还有 思考: (1)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放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 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多数化合反应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2)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吸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 多数的分解反应、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钡晶体的反应、水煤气的生成反应、炭与二氧碳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讲述]我们不仅要知道化学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还要会表示它。 [提问] 1、如何表示化学反应热? 2、△H(焓变)所表示的意义? 3、用△H(焓变)如何表示放热还是吸热呢? 【查阅资料和课本讨论后口述】

△H(焓变)即化学反应过程中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H(焓变)=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能量-应物的总能量单位:kJ/mol △ H(焓变)〉0表示吸热反应 H(焓变)〈0表示放热 【引导】现在大家看到的都是直观和表面的信息,有没有更深层次的信息?或者我们将得到的信息稍稍处理一下,能否得到更有价值的信息呢? [板书]一、反应热焓变 1、概念: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热量(或转换成相应的 热量)来表述,叫做反应热,又称为“焓变”。符号:ΔH,单位:kJ/mol 或 kJ?mol-1 2、反应热的表示方法: 反应热用ΔH表示,其实是从体系的角度分析的。 放热反应:体系环境,体系将能量释放给环境,体系的能量降低,因此,放热反应的ΔH<0,为“-” 吸热反应:环境体系,体系吸收了环境的能量,体系的能量升高,因此, 吸热反应的ΔH>0,为“+” 化学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见下图: 3、反应热与化学键键能的关系 能量 能量

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练习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试卷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4分) 1、1、下列变化必须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A). CuO→CuSO4 ( B). CO2→CO (C). KClO3→O2 (D). Fe→Fe3O4 2、2、硫代硫酸钠可作为脱氯剂,已知25.0mL 0.100 mol·L-1Na2S2O3溶液恰好把224mL (标准状况下)Cl2完全转化为Cl-离子,则S2O32-将转化成 (A).S2-(B).S (C).SO32-(D).SO42- 3、某无色透明的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A).NH4+、NO3-、Fe2+、Cl-(B).Na+、HS-、K+、SO42- (C).MnO4-、K+、SO42-、Na+(D).Mg2+、Al3+、SO42-、NO3- 4.已知在某温度时发生如下三个反应: (1)C+CO2=2CO (2)C+H2O=CO+H2 (3)CO+H2O=CO2+H2 据此判断,该温度下C、CO、H2的还原性强弱顺序是: (A).CO>C>H2(B).C>CO>H2 (C).C>H2>CO (D).CO>H2>C 5.在一定条件下,氯气与碘单质以等物质的量进行反应,可得到一种红棕色液体ICl,ICl 有很强的氧化性,ICl跟Zn、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2ICl+2Zn=ZnCl2+Znl2ICl+H2O=HCl+HIO 下列关于ICl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ZnCl2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B).ZnI2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C).ICl跟H2O的反应,ICl是氧化剂,H2O是还原剂 (D).ICl跟H2O的反应,是自身氧化还原反应 6.剧毒物氰化钠(NaCN)存在如下反应: 2NaCN+O2+2NaOH+2H2O→2Na2CO3+2NH3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氧气是氧化剂(B).水是还原剂 (C).氨是氧化产物(D).碳酸钠是氧化产物 7、在3BrF3+5H2O=HBrO3+Br2+9HF+O2↑中,5mol水能还原的BrF3的物质的量为: (A).1mol (B).4/3mol (C).2mol (D).3mol 8.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B)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Cu+Ag+=Cu2++Ag (D)硫氰化钾溶液加入三氯化铁溶液:Fe3++SCN-=[Fe(SCN)]2+ 9、NaH是一种白色的离子晶体,其中钠为+1价,NaH与水反应放出氢气,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NaH在水中显酸性 (B).NaH中氢离子的电子排布与氦相同(C).NaH中氢离子半径比锂离子半径大 (D).NaH中氢离子可被还原成氢气

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期末测试题

化学反应原理期末测试题 测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 1.废弃的电子产品称为电子垃圾,其中含铅、汞等有害物质、危害严重。下列对电子垃圾处理应予提倡的是() ①将电子垃圾掩埋地下②改进生产工艺,减少有害物质使用③依法要求制造商回收废旧电子产品④将电子垃圾焚烧处理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2.下列实验指定使用的仪器必须预先干燥的是() ①中和热测定中所用的小烧杯②中和滴定中所用的滴定管③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所用的容量瓶④喷泉实验中用于收集氨气的烧瓶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3.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2A (g)+B (g) C (g)+D (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C的生成速率和B的消耗速率相等 B.v正(A)=2v正(B) C.2v正(A)=v逆(B) D.反应混合物中A、B、C、D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4.某混合溶液中所含离子的浓度如下表,则M离可能为() 所含离子NO3-SO42-H+M 浓度/(mol·L-1) 2 1 2 1 A.Cl-B.Ba2+C.F-D.Mg2+ 5.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为:H+(aq)+OH-(aq)==H2O ( l ) ΔH=-57.3 kJ / mol,分别向1 L 0.5 mol / L的NaOH溶液中加入:①稀醋酸;②浓硫酸;③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热效应分别为ΔH1、ΔH2、ΔH3,它们的关系正确的是() A.ΔH1>ΔH2>ΔH3B.ΔH1>H3>ΔH2 C.ΔH1=ΔH2=ΔH2D.ΔH1<ΔH3<ΔH2 6.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对熟石灰的悬浊液加热,悬浊液中固体质量增加 B.实验室中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式收集氯气 C.打开汽水瓶,有气泡从溶液中冒出 D.向稀盐酸中加入少量蒸馏水,盐酸中氢离子浓度降低 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锌跟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加入少量CuSO4溶液能提高反应速率②镀层破损后,白铁(镀锌的铁)比马口铁(铁锡的铁)更易腐蚀③电镀时应把镀件置于电解槽的阴极④冶炼铝时,把氧化铝加热成为熔融体后电解⑤钢铁表面常易腐蚀生成Fe2O3·n H2O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C.①③⑤D.②④ 8.2006年,科学家们发明了一种能够给电子设备提供动力的生物电池。该电池包括两个涂覆着酶的电极,它们

高考化学元素推断题(大题)

(5)E 的大量排放会引发很多环境问题。有科学家提出,用E 和H 2合成CH 3OH 和H 2O , 对E 进行综合利用。已知25℃,101 kPa 时,11gE 反应吸收QkJ 能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9.A 、B 、C 、D 是四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 、C 与B 、D 分别是同主族元素,又知B 、D 两元素的原子核中质子数之和是A 、C 两元素原子核中质子数之和的2倍,这四种元素的单质中有2种气体,2种固体。 (1)写出元素符号︰A ,C ; (2)写出两种均含有A 、B 、C 、D 四种元素的化合物相互作用逸出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 (3)用A 元素的单质和B 元素的单质可以制成电池,电池中装有浓KOH 溶液,用多孔的金属惰性电极浸入KOH 溶液中,两极均有特制的气体透过性隔膜,在一极通入A 的单质,另一极通入B 的单质,则通入B 单质的一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是 。 10.(16分)甲、乙、丙、丁为前三周期元素形成的微粒,它们的电子总数均为14。已知甲为原子;乙、丙、丁为双原子分子或离子。 (1)甲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甲的氧化物的晶体类型是 。 (2)乙是双原子分子,在高温时是一种还原剂。14 g 乙燃烧放出的热量是141.5 kg 。 写出乙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 (3)丙为双原子二价阴离子,与钙离子组成的化合物能跟水反应产生一种可燃性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该可燃性气体能与乙酸在一定条件下,按物质的量比1∶1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一种酯,化学方程式是 。 (4)由丁分子组成的物质属于单质,组成丁的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X 有下图所示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和其他物质已略) X ――→W Y ――→W Z ①已知W 为金属单质,W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写出X 的稀溶液与Z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②X 的浓溶液与W 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气体Q ,已知Q 受热发生可逆的分解反应,1 mol Q 分解时,有 1.204×1024个电子转移。Q 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将Q 装入密闭容器中,加热到T ℃,达平衡时,测得密闭容器中的气体相对分子质量是Q 的0.8倍。Q 的分解率为 。 答案 1、(1) X. H Y. N Z. S W. Cl (2)Q. C R. Si X. N Y. S Z Cl (3)U. C V. N W. O X. Mg Y.S Z. Fe (4) A.H B. N C. O D. S (5) a. C b. N c. O d. Na e. S (6) A. H B. C C. O D.Na 2.(1)Na 、Si 、P (2)产生白色的烟;Mg+Cl 2 MgCl 2(3)OH -+Al(OH)3=AlO 2- +2H 2O 3、答案A 为碳,B 为氧,C 为硅,D 为钠。 (2)H 2O>CH 4>SiH 4(3) Na + [ ]2- Na + (4)2CO 2+2Na 2O 2=2Na 2CO 3+O 2↑3. 4.答案:(1)Be+2OH —=BeO22—+H2↑(2)氢氧化钠溶液 Be (OH )2+2OH —=BeO22—+2H2O (3) 共价 小于 (4)Li2O Li3N 5.(1)Al(OH)3+OH-=AlO2-+2H2O (2) (3)酸 Al3++3H2O Al(OH)3+3H+ (4)SO2+Cl2+2H2O =H2SO4+ 2HCl (5)HCl >H2S (6)S 2->Cl ->Na + >Al 3+ (7)Cl2O7(l )+H2O (l )=2HClO4(aq) △H =-4QkJmol-1 (8)1∶2 (9)第四 Ⅷ 6.(14分):每空2分 (1)第三周期,IIIA 族;(2) (3)H 2O 2 H + +HO 2;BaO 2+H 2SO 4=BaSO 4↓+H 2O 2; (4)Cu+ H + +H 2O 2=Cu 2+ +2H 2O (5)56L (6)3Na 2O 2+6Fe 2+ +6H 2O=4Fe(OH)3↓+6Na + +2Fe 3+ 7.(共17分) (1)丙、甲、乙 (2)H 2 N 2 Cl 2 (3) 离子键、极性共价键 (4)3Cl 2+8NH 3===6NH 4Cl +N 2 ①大于38 ②Cl 2+2Fe 2+===2Fe 3++2Cl - Fe 2++2NH 3·H 2O===Fe(OH)2↓+2NH +4 8(1)CO 2 (2)Fe 3O 4 (3)O 3 + 2I - + 2H + == O 2 + I 2 + H 2O (4) c(Na + )﹥c(OH -)﹥c(CO 32-)﹥c(HCO 3-) (5)CO 2(g )+3H 2(g) === CH 3OH (l) +H 2O (l) △H=-130.9kJ/mol 9. (1)H (1分) Na (1分) (2)NaHSO 3+NaHSO 4=Na 2SO 4+SO 2↑+H 2O (3分) (3)O 2+2H 2O +4e — =4OH - (3分) 10.(共16分) (1) 原子晶体 (2)2CO(g)+O 2(g)===2CO 2(g);ΔH =-566 kJ/mol (3)CaC 2+2H 2O===C 2H 2↑+Ca(OH)2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认识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而且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是以发生的物质为基础的,能量的多少决定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 3、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 【重、难点】: 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对△H的“+”与“-”的理解。 【学习过程】: 一、反应热焓变 (一):反应能量变化与反应热 能量就是推动人类进步的“杠杆”!能量使人类脱离了“茹毛饮血”的野蛮,进入繁华多姿的文明。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是现代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一般以热和功的形式与外界环境进行能量交换)。所以,研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就显得极为重要。 1.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关系 任何一个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是等的,在产生新物质的同时总是伴随着的变化。 即在一个化学反应中,同时遵守守恒和守恒两个基本定律。 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形式 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是现代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一般以热和功的形式与外界环境进行能量交换,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3、类型 (1)放热反应:即_____________的化学反应,其反应物的总能量____生成物的总能量。如:燃料的燃烧、中和反应、生石灰与水化合、金属和酸的反应、铝热反应等都是放热反应。 (2)吸热反应:即_________的化学反应,其反应物的总能量____生成物的总能量。 如:H2还原CuO的反应,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反应,CaCO3分解等大多数分解反应,Ba(OH)2·8H2O 与NH4Cl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说明:吸热反应特征是大多数反应过程需要持续加热,但有的不需要加热如: Ba(OH)2·8H2O和NH4Cl固体反应, 放热反应有的开始时需要加热以使反应启动。即反应的吸、放热与反应条件无关。 形成原因(图示) 从微观上分析: 从宏观上分析: 从宏观上分析: 预测生成 (二):反应热焓变

化学反应原理期末考试试题

试卷类型:A 化学反应原理期末试题 2014.1 考生注意: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答题卡收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 23 Fe:56 Cu:64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高中化学《化学反应原理》选修模块从不同的视角对化学反应进行了探究、分析。以下观点中正确的是( ) A.放热反应在常温下均能自发进行 B.电解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而“储存”起来 C.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与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有关 D.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强于弱电解质溶液 2.250℃和101 kPa时,反应2N2O5(g)= 4NO2(g)+ O2(g) ΔH = +56.76 kJ·mol-1,能自发进行的原因是( ) A.是吸热反应B.是放热反应 C.是熵减少的反应D.是熵增加的反应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腐蚀的实质是金属被氧化 B.原电池反应是导致金属腐蚀的主要原因,故不能用来减缓金属的腐蚀 C.为保护地下铁管不受腐蚀,将其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 D.钢铁因含杂质而容易发生电化学腐蚀,所以合金都不耐腐蚀 4.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 ..Na2SO4溶液,若保持温度不变,则一段时间后( ) A.溶液pH变大

2018年高考化学真题与模拟类编:专题14-化学反应原理综合(含答案)

1.【2018新课标1卷】采用N2O5为硝化剂是一种新型的绿色硝化技术,在含能材料、医药等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1840年Devil用干燥的氯气通过干燥的硝酸银,得到N2O5。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是一种气体,其分子式为___________。 (2)F.Daniels等曾利用测压法在刚性反应器中研究了25℃时N2O5(g)分解反应: 其中NO2二聚为N2O4的反应可以迅速达到平衡。体系的总压强p随时间t的变化如下表所示(t=∞时,N2O5(g)完全分解): t/min0408016026013001700∞ p/kPa35.840.342.5. 45.949.261.262.363.1 ①已知:2N2O5(g)=2N2O4(g)+O2(g) ΔH1=?4.4kJ·mol?1 2NO2(g)=N2O4(g) ΔH2=?55.3kJ·mol?1 则反应N2O5(g)=2NO2(g)+ 1 2 O2(g)的ΔH=_______ kJ·mol?1。 ②研究表明,N2O5(g)分解的反应速率() 25 31 210?min N O p kPa υ-- =??。t=62min时,测得体系中2 O p p O2=2.9kPa,则此时的 25 N O p=________kPa,v=_______kPa·min?1。 ③若提高反应温度至35℃,则N2O5(g)完全分解后体系压强p∞(35℃)____63.1kPa(填“大于”“等 于”或“小于”),原因是________。 ④25℃时N2O4(g)2NO2(g)反应的平衡常数K p=_______kPa(K p为以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计算 结果保留1位小数)。 (3)对于反应2N2O5(g)→4NO2(g)+O2(g),R.A.Ogg提出如下反应历程: 第一步N2O5NO2+NO3快速平衡 第二步NO2+NO3→NO+NO2+O2慢反应 2018年高考试题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学设计

绪言 一学习目标:1学习化学原理的目的 2:化学反应原理所研究的范围 3:有效碰撞、活化分子、活化能、催化剂二学习过程 1: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目的 1)化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化学反应2)化学中最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是:设计和创造新的分子 3)如何实现这个过程 通常是利用已发现的原理来进行设计并实现这个过程,所以我们必须对什么要清 楚才能做到,对化学反应的原理的理解要清楚,我们才能知道化学反应是怎样发 生的,为什么有的反应快、有的反应慢,它遵循怎样的规律,如何控制化学反应 才能为人所用!这就是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目的。 2:化学反应原理所研究的范围是1)化学反应与能量的问题2)化学反应的速率、方向及限度的问题3)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的问题4)电化学的基础知识3:基本概念 1)什么是有效碰撞引起分子间的化学反应的碰撞是有效碰撞,分子间的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必要条件,有效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充分条件,某一化学反应的速率大小与,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的次数有关2)什么是活化分子具有较高能量,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是活化分子,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一定是活化分子,但活化分子的碰撞不一定是有效碰撞。有效碰撞次数的多少与单位体积内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的多少有关。3)什么是活化能活化分子高出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的部分是活化能,如图 活化分子的多少与该反应的活化能的大小有关,活化能的大小是由反应物分子的性质决定,(内因)活化能越小则一般分子成为活化分子越容易,则活化分子越多,则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越多,则反应速率越快。4)什么是催化剂催化剂是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但反应前后本身性质和质量都不改变的物质,催化剂作用:可以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也就等于提高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提高了有效碰撞的频率.反应速率大幅提高. 5)归纳总结:一个反应要发生一般要经历哪些过程 1、为什么可燃物有 氧气参与,还必须 达到着火点才能 燃烧2、催化剂在 我们技术改造和生产中,起关键作用,它主要作用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试想一下为什么催化剂能提高反应速率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反应热,焓变 二学习过程 1:引言: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过程中,除了生成了新物质外,还有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1.1 离子反应 6.(2007年高考理综四川卷,反应)下列家庭小实验中不涉及 ...化学变化的是( ) (A)用熟苹果催熟青香蕉(B)用少量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C)用糯米、酒曲和水制成甜酒酿(D)用鸡蛋壳膜和蒸馏水除去淀粉胶体中的食盐[答案]D。 36.(2007年高考广东理基,离子反应)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向Ba(OH)2溶液中滴加稀盐酸:2H++2Cl-+Ba2++2OH-= 2H2O+BaCl2 (B)往FeCl3溶液中加入Fe粉:2Fe3++Fe = 3Fe2+ (C)往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Ca2++2OH-+CO2 = CaCO3↓+H2O (D)往FeCl3溶液中加入Cu粉:Fe3++Cu = Fe2++Cu2+ [答案]B。 11.(2007年高考广东化学卷,离子反应)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HCO3-+H+=CO2↑+H2O (B)往碳酸镁中滴加稀盐酸:CO32-+2H+=CO2↑+H2O (C)往氨水中滴加氯化铝溶液:Al3++4OH-=AlO2-+2H2O (D)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Ba2++SO42-+H++OH-=BaSO4↓+H2O [答案]A。 8.(2007年高考理综四川卷,离子反应)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浓烧碱溶液中加入铝片:Al+2OH-= AlO2-+H2↑ (B)以石墨作电极电解氯化铝溶液:2Cl-+2H2O2OH-+H2↑+Cl2↑ (C)硫酸亚铁溶液与稀硫酸、双氧水混合:2Fe2++H2O2+2H+= 2Fe3++2H2O (D)硫酸氢钠溶液与足量氢氧化钡溶液混合:2H++SO42-+Ba2++2OH-= BaSO4↓+2H2O [答案]C。 10.(2007年高考海南化学卷,离子反应)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A)碳酸氢钙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HCO3-+OH-= CO32-+H2O (B)醋酸钠溶液和盐酸混合:CH3COONa+H+= CH3COOH+Na+ (C)少量金属钠放入冷水中:Na+2H2O = Na++2OH-+H2↑ (D)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混合:Cu2++SO42-+Ba2++2OH-= Cu(OH)2↓+BaSO4↓[答案]D。 8.(离子反应) (2007年高考全国理综卷II)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A)醋酸钠的水解反应CH3COO-+H3O+= CH3COOH+H2O (B)碳酸氢钙与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 Ca2++2HCO3-+2OH-= CaCO3↓+2H2O+CO32- (C)苯酚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 C6H5O-+CO2+H2O = C6H5OH+CO32- (D)稀硝酸与过量的铁屑反应 3Fe+8H++2NO3-= 3Fe3++2NO↑+4H2O [答案]B。

2020年高考化学综合题分类练习卷:化学反应原理练习卷

2019年高考化学综合题分类练习卷:化学反应原理练习卷

化学反应原理练习卷 1.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当前空气质量检测的主要项目除了PM 2.5外,还有CO、SO2、氮氧化物(NO和NO2)、O3等气体。 (1)汽车尾气中含有NO 和CO气体,可利用催化剂对CO、NO进行催化转化反应: 2CO(g) +2NO(g) N2(g) +2CO2(g) △H ①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N2(g) +O2(g) =2NO(g) △H1 = + 180.5kJ/mol,2C(s) +O2(g) =2CO(g) △H2=-2210kJ/mol ,C(s)+O2(g)=CO2(g) △H3=-393.5kJ/mol,则△H=_________。 ②在一定温度下,将2.0molNO、2.4molCO气体通入到固定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过程中部分物质的浓度变化如下图所示。在0~15min,以N2表示的该反应的平均速度v(N2)=________。若保持反应体系温度不变,20min时再容器中充入NO、N2各0.4mol,化学平衡将_____移动 (填“向左”“向右”或“不”)。 (2)在相同温度下,两个体积均为1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CO、NO催化转化反应,有关物质的量如下表:

容器编 号起始物质的量 /mol 平衡物质的量 /mol N O C O N CO 2 CO2 I 0.2 0.2 0 0 a II 0.3 0.3 b 0.1 0.2 ①容器I中平衡后气体的压强为开始时的0.875倍,则a=________。 ②容器II平衡时的气体压强为p,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表示的平衡常数K 为________。 (3)汽车使用乙醇汽油并不能破少NO x的排放。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以耐高温试剂Ag-ZSW-5对CO、NO 催化转化进行研究。测得NO 转化为N 2的转化率随温度CO 混存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①在n(NO)/n(CO) =1条件下,最佳温度应控制在_______左右。 ②若不使用CO,温度超过775 K,发现NO的分解率降低,

高考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解题方法指导

高考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解题方法指导 1、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或运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 2、电解池或原电池方程式的书写或电极反应式书写、新情景下陌生氧化还原型的离子方程式书写 3、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的实验探究 4、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以及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5、化学平衡常数及平衡转化率的计算 6、酸碱中和滴定的扩展应用(仪器使用、平行实验、空白试验、误差讨论) 7、Ksp的计算和应用 8、综合计算(混合物计算、化学式的确定、关系式法、守恒法在计算中的应用) 三、不同知识点的解题技巧 1、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或反应热计算 【方法指导】首先根据要求书写目标热化学方程式的反应物、产物并配平,其次在反应物和产物的后面括号内注明其状态,再次将目标热化学方程式与已有的热化学方程式比对(主要是反应物和产物的位置、系数),最后根据盖斯定律进行适当运算得出目标热化学方程式的反应热△H,空一格写在热化学方程式右边即可。 注意:并非所给的热化学方程式一定都用到。 2、电解池或原电池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或电极反应式书写、新情景下陌生氧化还原型的离子方程式书写 【方法指导】首先根据题意写出化学方程式的反应物、产物,其次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电子守恒配平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系数,再次配平还原产物和氧化产物的系数,最后根据质量守恒添加并配平其他未变价物质的系数。 注意:一般未变价物质是酸、碱或水。 【方法指导】读懂题意尤其是相关示意图,分析电解池的阴极室和阳极室存在的阳离子、阴离子及其放电顺序,必要时根据题目要求还要考虑分子是否会放电。首先写出阴(阳)极室发生还原(氧化)反应的反应物和产物离子(分子),分析其化合价变化,标出其得失电子的情况,然后根据电荷守恒在左边或右边配上其他离子,左后根据质量守恒配上其它物质。注意:①并非放电的一定是离子,应根据题目要求及时调整。 ②用来配平电极反应式的离子(物质)应是电解池中含有的,而且前后不能矛盾。 3、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的实验探究 【方法指导】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探究实验中,控制变量是关键。 4、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以及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方法指导】①判断一个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两个直接标准是正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保持不变,另外间接标准是“变量不变”即观察一个可逆反应的相关物理量,采用极端假设的方法(若全部为反应物如何、全部转化为产物该物理量又如何,如果该物理量是可变的而题目说一定条件下保持不变即可认为该条件下达到化学平衡)。另外也可以用Q与K比较(Q=K则处于平衡状态;Q<K未达平衡状态、v正>v逆;Q>K、未达平衡状态、v正<v逆)。 ②平衡移动的方向、反应物的转化率和产物的产率变化均可通过条件(浓度、压强、温度)的改变,平衡移动的方向加以判断,也可以通过平衡常数的计算得到。但要关注特殊反应的特殊性。 5、化学平衡常数及平衡转化率的计算 【方法指导】平衡常数的计算可用三段法即找出浓度可变的反应物、产物在起始时、转化的、平衡时的浓度,然后带入平衡常数表达式(平衡时生成物浓度系数次幂的乘积与反应物系数

高三化学常见推断题(含答案中)精选

高三化学常见推断题(含答案中) X 、Y 、Z 、W 四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均小于36. Z 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3 倍,Y 基态原子是同周期元素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原子,X 分别与Y 、Z 元素组合均可形成10电子微粒, W 基态原子有10个价电子.回答下列问题(以下问题均以推知元素符号作答): (1)若 YX 3与X 2Z ﹑YX 2- 与ZX - ﹑Y 3- 与Z 2- 性质相似,请写出Mg(YX 2)2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⑵已知0℃时X 2Z 的密度为a g/cm 3 ,其晶胞中X 2Z 分子的空间排列方式与金刚石晶胞类似,相似的原因是 .两个X 2Z 分子间的最近距离为 pm(用a 和N A 表示). 已知X 2Y 的升华热是51 kJ/mol ,除氢键外,X 2Z 分子间还存在范德华力(11 kJ/mol ),则X 2Z 晶体中氢键的“键能”是 kJ/mol. ⑶ WZ 是一种功能材料,已被广泛用于电池电极、催化剂、半导体、玻璃染色剂等方面.工业上常以W(YZ 3)2·6X 2Z 和尿素[CO(NH 2)2]为原料制备. ①W 2+ 的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其核外电子有 种运动状态. ②尿素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1 mol 尿素分子中含有的σ键数为 . ③YZ 3-的空间构型 . ④WZ 晶体的结构与NaCl 相同,但天然的和绝大部分人工制备的晶体都存在各种缺陷,例如在某种WZ 晶 体中就存在如图所示的缺陷:一个W 2+空缺,另有两个W 2+被两个W 3+ 所取代.其结果晶体仍呈电中性,但化 合物中W 和Z 的比值却发生了变化.经测定某样品中W 3+与W 2+ 的离子数之比为6∶91.若该晶体的化学式为W x Z ,则x= . 【答案】(15分)(1)3 Mg(NH 2)2==Mg 3N 2+4NH 3↑ (2分) (2) 水中的O 和金刚石中的C 都是sp 3 杂化,且水分子间的氢键具有方向性,每个水分子可与相邻的4个水分子形成氢键(2分) 314443A aN ×1010 (2分) 20(1分)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章节练习题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章节练习题 崇庆中学高2015级化学集备组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在众多的环境污染中,废旧电池的污染可谓让人触目惊心,废电池中对环境形成污染的主要物质是( ) A .镉 B .锌 C .石墨 D .二氧化锰 【答案】A 【解析】镉是致癌物质,是对环境形成污染的主要物质。 2.有如下两个反应: ①2HCl =====高温H 2↑+Cl 2↑ ②2HCl =====电解 H 2↑+Cl 2↑ 关于这两个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②两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B .①②两反应中的能量转换方式都是热能转变为化学能 C .①反应是热能转变为化学能 D .②反应是电能转变为化学能 【答案】B 【解析】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A 项正确;反应②是电能转变为化学能;B 项错误,D 项正确;反应①是吸热反应,是热能转变为化学能,C 项正确。 3.面粉厂必须严禁烟火的主要原因是( ) A .防止火灾发生 B .防止污染面粉 C .吸烟有害健康 D .防止面粉爆炸 【答案】D 【解析】面粉颗粒极小,当其扩散在空气中与空气充分接触,导致氧气与面粉的接触面面积增大一旦引发反应,极易发生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爆炸。 4.化学电池可以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化学电池的本质是( ) A .化合价的升降 B .电子的转移 C .氧化还原反应 D .电能的储存 【答案】B 【解析】化合价的升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现形式,而电子转移则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而只有氧化还原反应才能设计为原电池。

5.某同学做完铜、锌原电池的实验后得到了下列结论,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 .构成原电池正极和负极的材料必须是两种金属 B .由铜、锌电极与硫酸铜溶液组成的原电池铜是正极 C .电子沿导线由锌流向铜,在铜极上氢离子得到电子而放出氢气 D .铜锌原电池工作时,锌溶解,所以才产生电子 【答案】A 【解析】一般构成原电池负极的是金属,而且是活泼性的金属,而正极可以是导电的非金属,如石墨碳棒;但负极也不一定是金属 6.锌电池可代替铅蓄电池,它的构成材料是锌、空气、某种电解质溶液,发生的总反应是2Zn +O 2===2ZnO 。下列有关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锌为电池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B .电池工作时,氧气与锌直接化合,生成氧化锌 C .正极发生的反应是:12O 2+2e -+2H + ===H 2O D .负极发生的反应是:Zn -2e - +H 2O===ZnO +2H + 【答案】B 【解析】负极发生的反应是:Zn -2e - +H 2O===ZnO +2H + 7.“西气东输”工程中,需要地下埋入铸铁管道。在下列情况下,铸铁管道被腐蚀速率最慢的是( ) A .在含铁元素较多的酸性土壤中 B .在潮湿疏松的碱性土壤中 C .在干燥致密的不透气的土壤中 D .在含碳粒较多,潮湿透气的中性土壤中 【答案】C 【解析】在酸性较强的环境中钢铁发生析氢腐蚀,而在中性或者微碱性土壤中则发生吸氧腐蚀,在含有碳粒的土壤中会形成原电池,造成腐蚀。 8.“嫦娥一号”发射所用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中装的液氢和四氧化二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火箭中装入的液氢和四氧化二氮都是燃料 B .火箭中装入的液氢和四氧化二氮形成原电池,即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使火箭上天 C .液氢燃烧,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及机械能使火箭上天 D .液氢气化,转化为动能,从而使火箭上天 【答案】C 【解析】火箭中的液氢是燃料,而四氧化二氮则是氧化剂,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燃

化学反应原理第二章测试题含答案

高二化学反应原理第二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和速率测试题含答案 质量检测 第Ⅰ卷(选择题,共54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个小题,每题3分,共5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 1.下列反应中,一定不能自发进行的是() (s)====2KCl(s)+3O2(g) ΔH=- kJ·mol-1 ΔS=1 110 J·mol-1·K-1 (g)====C(s,石墨)+1/2 O2(g) ΔH = kJ·mol-1ΔS=- J·mol-1·K-1 (OH)2(s)+2H2O(l)+O2(g)====4Fe(OH)3(s) ΔH =- kJ·mol-1 ΔS =- J·mol-1·K-1 (s)+CH3COOH(aq)====CO2(g)+CH3COONH4(aq)+H2O(l) ΔH = kJ·mol-1ΔS = J·mol-1·K-1 2.下列反应中,熵减小的是() A、(NH4)2CO3(s)=NH4HCO3(s)+NH3(g) B、2N2O5(g)=4NO2(g)+O2(g) C、 MgCO3(s)=MgO(s)+CO2(g) D、2CO(g)=2C(s)+O2(g) 3.反应4NH3(气)+5O2(气) 4NO(气)+6H2O (气)在10L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了,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v(X)(反

应物的消耗速率或产物的生成速率)可表示为( ) A . (NH 3) = mol/(L ·s ) B .v (O 2) = mol/(L ·s ) C .v (NO) = mol/(L ·s ) D .v (H 2O) = mol/(L ·s ) 4. 将4molA 气体和2molB 气体在2L 的容器中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 (g )+B (g ) 2C (g ),若经2s 后测得C 的浓度为·L -1 ,现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用物质A 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L -1 ·s -1 ②用物质B 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mol ·L -1 ·s -1 ③平衡时物质A 的转化率为70%, ④平衡时物质B 的浓度为·L -1 ,其中正确的是 ( )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5. 在2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应:2A (气)+B(气) 2C (气)+D (气)若最初加入的A 和 B 都是4 mol ,在前10s A 的平均反应速度为 mol/(L ·s),则10s 时,容器中B 的物质的量是( ) A. mol B. mol C. mol D. mol ·l -1 的硫酸和过量的锌粉反应,在一定温度下,为了减缓反应进行的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 〔 〕 A 碳酸钠固体 B 水 C 硝酸钾溶液 D 硫酸铵固体 7. 将ag 块状碳酸钙与足量盐酸反应,反应物损失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图所示,在相同的条件下,bg(b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