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体温的控制1

体温的控制1

体温的控制1
体温的控制1

3.3.5 体温的控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体温及体温恒定的意义。

2.了解产热与散热的部位、方式及过程。

3.了解体温平衡的调节过程。

4.以体温调节为例,说明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二.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产热与散热的平衡调节。

难点:体温平衡调节的控制过程。

三.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作业,完成下表。

地球上的气温可高至56.8 ℃,低至零下89.2 ℃。而目前人类的足迹几乎遍布全球,那么在不同的环境中,人是怎样来控制、调节自己的体温的呢?

2.新课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

这是从一个小孩身上得到了三个不同的数值(几乎是在同一时刻测得的),到底哪个是

学生明确:通常说的体温指的是人体内部的温度,体温实际上是一种简化了的说法。由于人体的内部温度不易测试,所以临床上常用腋窝温度、口腔温度、直肠温度来代表体温。同一个人不同部位测得的体温有所不同。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第一次小组交流汇报自己的预习作业,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导学生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

1.分析一个人不同时段体的温数据可得出什么结论?

2.分析一个家庭的体温数据可得出什么结论?

3.分析同一年龄不同性别学生的个人数据可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后得出:

1.正常人的体温并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一个温度范围,一般不超过一度。

2.不同年龄的人体温有差异,一般年轻者体温高于年老者。

3.性别不同体温也会有个体差异,一般女子的体温比男子略高。

4.体温会因活动量、精神状态、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等等。

【教师活动】(设疑)维持恒定的体温有什么好处呢?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讨论,明确:

体温恒定是正常生命活动进行的必要条件。恒温动物能摆脱环境的限制,无论天气如

何,只要体温恒定才能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活动。既有利于动物在较恶劣的环境中生存,扩大了活动的范围。

【教师活动】(设疑)人类为什么能够维持恒定的体温呢?显示几种器官在安静和活动情况下的产热量百分比统计表,要求学生用数学中已学过的统计图更形象直观地进行表示。同时得出产热的主要器官是什么?

【学生活动】画统计图后,分析讨论,明确:

产热的主要器官是内脏、肌肉和皮肤。安静状态下以内脏产热为主;运动时以肌肉和皮肤产热为主,尤其是骨骼肌,能使热量成倍增加。

【教师活动】(设疑)在产热的同时,机体又以各种方式将这些热量散发出体外,以保持体温的相对恒定。那么散热的器官又有哪些?人体的散热途径有哪些呢?

【学生活动】

散热的方式主要有皮肤直接散热和汗液蒸发散热两种。人体有90%以上的热量是通过皮肤直接散发出取得,皮肤直接散热的多少决定于皮肤表面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温度差,当外界温度下降时,皮肤内的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皮肤温度下降,散热量随之减少;相反,当外界温度上升时,则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皮肤温度上升,散热也随之增加。但在炎热的夏天,主要的散热方式是汗液蒸发散热,此时皮肤的直接散热已远远不能达到满足。

【教师活动】(设疑)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由于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了动态平衡的结果。请大家分析:在寒冷和炎热的环境中怎样才能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呢?

【学生活动】第二次分寒冷组和炎热组讨论,得出结论:寒冷环境中必须增加产热,如骨骼肌会不自主地颤抖,增加产热。减少散热,如几乎不出汗,以减少蒸发散热;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皮肤的血流量,从而减少散热;皮肤立毛肌收缩,产生“鸡皮疙瘩”,缩小汗毛孔,也可减少热量散失。炎热环境中必须减少产热,如减少运动;增加散热,但炎热环境中可以减少产热,但不产热是不可能的,故炎热环境中以增加散热为主。

【教师活动】(设疑)机体的这种产热和散热过程有时受到谁的控制和调节呢?

【学生活动】读图分析:体温调节中枢在脑干中的下丘脑。当外界的气温低于人体正常体温(如37℃)时,血液温度降至37℃以下,刺激下丘脑中的热受体,主要通过战栗产热和使皮肤的血管收缩以减少失热,血温增高回到正常的温度。当外界的气温高于人体正常体温(如37℃)时,血液温度升至37℃以上,刺激下丘脑中的热受体,通过增加汗液的分泌及使皮肤的血管舒张以增加散热,血温降低回到正常的温度。

【教师活动】拓展:

进一步猜测当散热>产热、散热<产热时,人的体温将会怎样变化?

【学生活动】讨论后回答,应明确:因为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是有限的,当长时间置身于寒冷环境中,机体产生的热量不足以补偿散失的热量,会引起体温降低;而在高温环境中过久,会因体内热量散不出去,导致体温升高,如中暑、发热。

【教师活动】讲述体温调节的障碍。

发热后体温一般不超过40 ℃。体温高于40 ℃,称为体温过高,体温高达44.5 ℃而能生存的已是罕见。一般认为人的最高致死体温大约是45.5 ℃。体温过低是不是一定导致人的死亡呢?让我们来认识一下2001年最小的新闻人物:13个月大的小艾里卡。2001年2月底的加拿大埃德蒙顿市的气温仍然在摄氏零下30度以下。只有13个月大、刚学会走路的女婴艾里卡只穿着纸尿裤和一件T恤衫走向零下30度的室外!等她被发现时,身体已经僵硬,心脏也停止了跳动,体温已经下降到摄氏16度!在医护人员的救助下奇迹发生了:艾里卡的心脏突然跳动了一下,接着竟然连续跳动起来!小家伙复活了。科学家因此断言:冻体复活不是梦。

事实上,人体细胞冷冻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比如在治疗不育症时使用的精子冷冻

、卵子冷冻、胚胎冷冻技术。科学家预测,人体冷冻技术在未来的应用将十分广泛。可以把患了绝症的病人冷冻起来,几百年后当相关的技术出现后,再使其复活,经治疗而获得健康;再有,可以把字航员冷冻起来暂停人体老化的程序,数光年之后,他们抵达某个星系后解冻,他们的年龄就和离开地球时完全一样,没有任何衰老。人体冷冻技术使人的太空旅行有了实现的可能。目前不能确定人的最低致死体温。

上述体温调节是一种生理性调节,动物体还可以通过自觉行为来调节体温,大家还可以继续思考:还有哪些自觉行为可以调节体温呢?

【学生活动】讨论后回答:

1、动物会寻求温度适中的环境,如在冷环境中趋向热源,热环境中迁到风口等。

2、动物还有姿势的变更,如暑热时伸展肢体,严寒时则个体蜷缩、拱肩缩背或拥挤成群、踏步或跑动等。

3、人更有为保温御寒、降温避暑更有添衣、脱衣,甚至安装空调等主动的影响环境的行为。

【教师活动】打个不怎么恰当的比方,人体像一个自动控温的空调器。在人体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下,人体的体温通常是通过自身调节和行为调节来保持相对的平衡。不过人体体温的自我调节是有限度的,任何情况引起的体温变动超过了人体自身调节的能力,就会给人体造成实质性的损害,甚至死亡。所以会有中暑、冻死等不幸事故发生。

3、小结通过《体温的控制》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布置作业】1、课后练习

2、作业本3.5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3章生命活动的调节第5节体温的控制教案(新版)浙教版

第5节体温的控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体温及体温恒定的意义。 2.了解产热与散热的部位、方式及过程。 3.了解体温平衡的调节过程。 4.以体温调节为例,说明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产热与散热的平衡调节。 2.体温平衡调节的控制过程。 三、教学课时 3课时 四、教学过程 【引言】地球上的气温可高至56.8 ℃,也可低至零下89.2 ℃。而目前人类的足迹几乎遍布全球,那么在不同的环境中,人是怎样来控制自己的体温的呢? (一)恒定的体温 这是从一个小孩身上得到的三个不同的数值(几乎是在同一时刻测得的),那到底哪个是他的体温呢? 解答:通常说的体温指的是人体内部的温度,体温实际上是一种简化了的说法。由于人体的内部温度不易测试,所以临床上常用腋窝温度、口腔温度或直肠温度来代表体温。同一个人不同部位测得的体温有所不同。 1. 鸟类和哺乳类是恒温动物,可以在不同的温度环境中保持相对恒定的体温。 2. 恒温动物的体温并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它们变温的幅度不大,在一定限度内几乎 与外界温度无直接的关系。 3. 保持正常的体温是动物的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体温过高和过低,都会影 响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严重时会导致动物的死亡。因此恒定的体温对动物体具有重要意义。 【思考】维持恒定的体温有什么好处?

答:体温恒定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恒温动物能摆脱环境的限制,无论天气如何,都能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活动。体温恒定既有利于动物在较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也有利于扩大活动的范围。 4. 人体温的测量部位有:腋窝、口腔、直肠。 结论: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人的体温可随昼夜、性别、年龄、环境温度、精神状态和体力活动等情况的不同,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动。 总结: 1. 正常人的体温并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一个温度范围,一般不超过1 ℃。 2. 不同年龄的人,体温有差异,一般年轻者体温高于年老者。 3. 性别不同,体温也会有差异,一般女子的体温略高于男子。 4. 体温会因活动量、精神状态、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等等。 (二)产热和散热的平衡 恒温动物和人类之所以能够维持恒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 【P115图表分析】 1.产热:产热的主要器官是内脏、肌肉和皮肤。安静状态下以内脏产热为主;运动时以肌肉 和皮肤产热为主,尤其是骨骼肌,能使热量成倍增加。 安静时(内脏);运动时(皮肤和肌肉——骨骼肌),如寒冷时骨骼肌的颤抖可使产热成倍增加。另外,精神活动和进食活动也影响产热。 2. 散热:散热的方式主要有皮肤直接散热和汗液蒸发散热两种。人体有90%以上的热量是 通过皮肤直接散发出,皮肤直接散热的多少决定于皮肤表面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温度 差,当外界温度下降时,皮肤内的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皮肤温度下降,散热量 随之减少;相反,当外界温度上升时,则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皮肤温度上 升,散热也随之增加。但在炎热的夏天,主要的散热方式是汗液蒸发散热,此时皮 肤的直接散热已远远不能达到满足。 直接散热——通过热传递散热,取决于皮肤表面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温度差,而皮肤的温度可以通过血流量来控制。 蒸发散热——当外界温度等于或超过体表温度时,汗液蒸发成了主要的散热方式。 血管口径的调节:冷时,皮肤血管收缩,皮肤温度降低;热时,皮肤温度升高,散热增加。

精选2019-2020年科学八年级上册第3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第5节 体温的控制浙教版巩固辅导七十三

精选2019-2020年科学八年级上册第3章生命活动的调节第5节体温的控制 浙教版巩固辅导七十三 第1题【单选题】 人在高温环境中时间过长,有可能发生中暑现象,这是由于( ) A、骨骼肌发生痉挛,体内产热太多 B、皮肤血管多数扩张,血流量过大 C、体内产生的热量散不出,导致体温升高 D、汗液分泌太多,导致体内失水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动物中体温恒定的是( ) A、蜥蜴 B、蟒蛇 C、壁虎 D、蝙蝠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不能通过自身调节而维持体温恒定的动物是( ) A、兔子 B、山羊 C、鹰 D、乌龟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列有关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正常的体温大约是37℃ B、一天中,人体的体温会随时间波动 C、人体体温的调节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和激素的共同调节 D、在炎热的天气下,为了增加散热,人体皮肤血管会收缩,汗腺分泌增加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用电刺激猫的下丘脑前部,可引起血管舒张和出汗等散热效应。破坏该区后,猫在热环境中的散热反应能力丧失,但对冷环境的反应(寒颤、竖毛、血管收缩等)仍存在。破坏下丘脑后部的效果刚好相反。据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下丘脑前部存在着产热中枢,而下丘脑后部存在着散热中枢 B、下丘脑前后两个中枢交互抑制,从而保持了体温的相对稳定 C、要说明动物体温调节与下丘脑有关,需用不同的动物重复上述实验 D、如果切除猫的整个下丘脑,猫将不能继续保持体温的相对稳定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具有体温恒定、用肺呼吸、胎生、哺乳特征的动物是( ) A、丹顶鹤 B、狼 C、青蛙 D、鲢鱼 【答案】: 【解析】: 第7题【填空题】 呼吸道感染、皮肤烧伤等都容易发热,发热是人体抵抗疾病的一种生理性防御反应。发热时,体内白细胞数量增多,代谢速度加快,有利于身体战胜疾病。但持续高烧是有危险的,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正常人体产热与散热保持动态平衡时,体温一般维持在______℃左右。这个动态平衡的调节过程受人体脑干的______控制。

第五节 内伤发热

第五节内伤发热 习题 一、选择题 (一)单选题 1.最先提出“内伤发热”这一病证名称的医著是() A.《内经》 B.《太平圣惠方》 C.《症因脉治》 D.《证治汇补》 E.《内外伤辨惑论》 2.对气虚发热的辨证和治疗作重要贡献,使甘温除热法更加具体化的医家是()A.钱乙 B.朱丹溪 C.李东垣 D.张景岳 E.王清任 3.对阳虚发热的治疗作较多论述,并提出相应方剂的医家是() A.钱乙 B.朱丹溪 C.李东垣 D.张景岳 E.王清任 4.对瘀血发热的治疗作较多论述,并提出相应方剂的医家是() A.钱乙 B.朱丹溪 C.李东垣 D.张景岳 E.王清任

5.将肾气丸转化为六味地黄丸,为阴虚内热的治疗提供了重要方剂的医家是()A.钱乙 B.朱丹溪 C.李东垣 D.张景岳 E.王清任 6.可谓是开创后世甘温除热治法先声的方剂是() A.大建中汤 B.小建中汤 C.黄芪建中汤 D.补中益气汤 E.人参养荣汤 7.午后或夜间发热,不欲近衣,手足心热,烦躁,少寐多梦,盗汗,口干咽燥,舌质红,苔少,脉细数。应辨证为() A.阴虚发热证 B.气虚发热证 C.血虚发热证 D.血瘀发热证 E.气郁发热证 8.低热,热势随情绪而起伏,精神抑郁,胁肋胀满,烦躁易怒,口干而苦,舌质红,苔黄,脉弦数。辨证应属() A.阴虚发热证 B.气虚发热证 C.血虚发热证 D.血瘀发热证 E.气郁发热证 9.午后或夜间发热,自觉身体某些部位发热,口燥咽干,但不欲多饮,肢体疼痛,面色萎黄,舌有瘀点,脉弦。辨证应属() A.阴虚发热证 B.气虚发热证

D.血瘀发热证 E.气郁发热证 10.低热,午后热甚,胸闷脘痞,全身重着,不思饮食,渴不欲饮,呕恶,大便粘滞不爽,舌苔白腻,脉濡数。辨证应属() A.阴虚发热证 B.气虚发热证 C.痰湿郁热证 D.血瘀发热证 E.气郁发热证 11.发热,热势较低,头晕眼花,身倦乏力,心悸不宁,面色少华,唇甲色淡,舌质淡,脉细弱。辨证应属() A.阴虚发热证 B.气虚发热证 C.血虚发热证 D.血瘀发热证 E.气郁发热证 12.发热,热势不高,常在劳累后加剧,身倦乏力,气短懒言,自汗,易于感冒,食少便溏,舌质淡,苔白薄,脉细弱。辨证应属() A.阴虚发热证 B.气虚发热证 C.血虚发热证 D.血瘀发热 E.气郁发热 13.发热而欲近衣,形寒怯冷,四肢不温,少气懒言,头晕嗜卧,腰膝酸软,纳少便溏,舌质淡胖,苔白润,脉沉细。辨证应属() A.阴虚发热证 B.气虚发热证 C.血虚发热证 D.血瘀发热证

体温的控制教案

体温的控制教案 【教学内容】 浙江教育出版社,《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五节第1课时内容 【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体温恒定的意义; ②了解产热和散热的部位、方式及过程; ③了解脑干对体温平衡的调节过程。 ⑵过程与方法: 教师应与学生平等相处,营造宽松、活跃的气氛,鼓励学生自由交流。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科学探究的习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温调节表明人体是协调统一的整体,应热爱生命,加强自我保护;培养学生真诚交流、分享与协作的习惯;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科学、用科学意识。 【教学重、难点】 ①教学重点:产热和散热的平衡和大脑对体温调节的控制。 ②教学难点:大脑对体温调节的控制。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图片出示红外线的测温仪,联系当前学校甲流的防控,说明体温控制对人的重要性。(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恒定的体温 【教师活动】展示自己儿子的不同部位的体温,让学生了解人的不同部位的体温是有所不同的. 儿子不同部位体温值 【学生活动】让学生回答:1、哪个温度能代表我儿子的体温? 2、他的体温正常吗? 3、你能从中发现怎样的规律? 思考:1、面对这些数据我们该怎么处理呢? 2、你能想办法使这些数据更形象直观吗? 【学生活动】:学生回答相关的处理数据的方法。

【教师活动】教师出示这些数据的折线统计图让学生从中寻找相关的规律。 1、比较每个人在不同时间段的体温有什么特点。 2、比较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体温是否一样?谁更高一些? 3、比较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体温是否一样?谁更高一些?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作答。教师小结相关规律。 【教师活动】让学生回忆哪些动物的体温是恒定的,属于恒温动物? 维持恒定的体温有什么好处?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后作答。(教师可结合发高烧时的情况分析) 2、产热和散热 【教师活动】出示新闻资料2009年7月16日下午,气温高达40摄氏度。杭州一建筑工地,一位建筑工人顶着烈日作业,发现自己头痛,头晕,恶心,体温升高达40摄氏度。最后昏厥在工地上了。 并让学生想一想建筑工人得了什么病?分析此病发生的原因.(前一个问题学生容易回答上来是中暑,后一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这样教师可以设疑激趣通过下一个知识点的讲解,来解决中暑病因的问题.) 【教师活动】展示几种器官在安静和活动情况下的产热量百分比统计表,要求学生用数学中已学过的统计图更形象直观地进行表示。同时得出产热的主要器官是什么? 【学生活动】画统计图后,分析讨论,明确: 产热的主要器官是内脏、肌肉和皮肤。安静状态下以内脏产热为主;运动时以肌肉和皮肤产热为主,尤其是骨骼肌,能使热量成倍增加。 【教师活动】设疑”如果只产生热量而不散发热量会有怎样的结果?”(必定有学生回答,温度将会升高,这样就自然找到了建筑工人中暑的原因是由于散热机制出现了问题,或者是产热和散热平衡遭受到了破坏.) 教师还可以提出问题:“要使人体保持正常的恒定的体温,那么应该怎么办?”(学生必定会想到要产热和散热相互平衡.) 【学生活动】最后让学生回归书本找到人体散热的主要器官是什么?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充当小医生,提出治疗预防中暑的方案. 【学生活动】学生可能会提出: “将病人立即搬离闷热环境外,还要脱去衣服,让其平卧,用冷水毛巾湿敷头部或包裹四肢和躯干,一边用电扇吹风,让病人体温尽快下降。或则用酒精擦拭全身。”等方案. 【教师活动】设问一边用电扇吹风,让病人体温尽快下降。或则用酒精擦拭全身。是什么原因。 【学生活动】学生结合七年级所学的知识可以回答:由于风扇加速了身体表面的蒸发,从而降低了体温. 【教师活动】自然引出散热的第一种形式——蒸发散热。并且引导学生归纳出蒸发散热的条件——外界温度>体表温度 设问:如果,当外界温度≤体表温度时,人体的散热将主要通过什么方式进行呢?如果是在寒冷的冬天,请同学们想一想,人体散热是多了还是少了?人体又是怎样来控制散热多少的? 【学生活动】回归书本,让学生独立阅读书本图3-36(血管分别在低温、高温和正常温度时血管的收缩和舒张情况)据图分析:流经皮肤血液的多少是如何调节人体表面温度的? 【教师活动】先让学生掌握“低温时,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减少,皮肤温度下降,散热量减少。”再使学生利用对比记忆法掌握“高温时,血管舒张,皮肤血流量增加,皮肤

2019年精选初中八年级上册科学第3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第5节 体温的控制浙教版习题精选十六

2019年精选初中八年级上册科学第3章生命活动的调节第5节体温的控制浙教 版习题精选十六 第1题【单选题】 关于生物体温调节的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蛙、蛇在天气寒冷时,会增加活动量来产热 B、人类在天气炎热时,皮肤血管扩张,流人皮肤的血液量增多,可以散热 C、小狗在天气寒冷时,肌肉颤抖,可以产热 D、水牛在天气炎热时,食欲减退、活动迟缓,可以减少体热产生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通过产卵繁殖后代且体温恒定的动物是( ) A、中华鲟 B、蜥蜴 C、企鹅 D、蝙蝠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有关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正常的体温大约是37℃ B、一天中,人体的体温会随时间波动 C、人体体温的调节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和激素的共同调节 D、在炎热的天气下,为了增加散热,人体皮肤血管会收缩,汗腺分泌增加【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A、A B、B C、C D、D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用电刺激猫的下丘脑前部,可引起血管舒张和出汗等散热效应。破坏该区后,猫在热环境中的散热反应能力丧失,但对冷环境的反应(寒颤、竖毛、血管收缩等)仍存在。破坏下丘脑后部的效果刚好相反。据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下丘脑前部存在着产热中枢,而下丘脑后部存在着散热中枢 B、下丘脑前后两个中枢交互抑制,从而保持了体温的相对稳定 C、要说明动物体温调节与下丘脑有关,需用不同的动物重复上述实验 D、如果切除猫的整个下丘脑,猫将不能继续保持体温的相对稳定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冬泳运动被誉为是“勇敢者的运动”。冬泳时运动员生理上可能出现的变化是( ) A、机体耗氧量下降 B、骨骼肌战栗 C、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D、皮肤血管舒张 【答案】: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练习:3.5-体温的控制

3.5 体温的控制 A组 1.恒温动物比变温动物更有生存优势的原因在于(C) A .恒温动物耗氧少 B .恒温动物需要的食物少 C.恒温动物更适应环境变化 D ?恒温动物所需要的能量少 2?古人说:“心静则凉。”下列对人脑在休息和思考问题时产生热量的比较,正确的 是(C) A .一样多 B .休息时多 C.思考问题时多 D .说不清 3?大面积深度烧伤病人,在治愈后对体温的调节能力有所下降,特别是害怕夏季的高温天气。这是因为皮肤烧伤时损伤了(C) A ?大量神经末梢 B ?皮下脂肪组织 C.大量汗腺 D ?大量皮脂腺 4. 人在寒冷的 环境中,往往会不由自主地出现颤抖现象,它的生理意义是(C) A .通过颤抖使体内热量大量散发 B .通过颤抖使体内热量大量贮存 C.通过颤抖使骨骼肌大量产热 D .通过颤抖使内脏器官大量产热 5. 在暑期军训中,进行队列训练时,一女生恶心呕吐,出现昏厥现象,下列处理不正. 确的是但) A .用冷水浸湿毛巾敷在头部 B .原地用人工呼吸进行抢救 C.给病人服用人丹、十滴水等 D .用30 C酒精擦身降温 6. 小明前几天因感冒在家休息。在父母的嘱咐下,小明每隔2小时对自己的体温进行了测量,并记录在下表中(在15: 00测定体温后小明服用了退烧药): 对此,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D) A .小明在家休息时,体内产热的器官主要是内脏 B .小明的体温并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C.小明在11: 00?13: 00间,其体内的产热与散热保持相对平衡

D .小明在服用了退烧药后的四个小时内,体内的产热与散热保持相对平衡 7.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了8.1级地震。我国西藏日喀则等地也受到地震影响, 出现人员伤亡。

体温的调节教学设计

体温的调节教学设计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第五节体温的控制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体温恒定的意义。 了解体温平衡调节的控制过程。 说出产热与散热的的主要部位、方式与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体温计的使用。 能够对调查数据分析、对比得出产热、散热的主要部位、方式和过程。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品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人的体温过高或过低并非一定是坏事,应辩证对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产热与散热的平衡调节。 难点:体温平衡调节的控制过程。 三、教学方法与设计: 通过组织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活动、阅读、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及小组合作等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的教学模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展示5幅照片:老虎、鹰、鱼、青蛙和乌龟,让学生用已经学过的分类学的知识,根据“体温”这一个分类标准将其分为两大类。教师并给予适当的提示。 【学生活动】归纳得出结果。 1、恒温动物:可以在不同的温度环境中保持相应体温的动物。如狮子和鹰。 2、变温动物:体温随着外界环境温度改变而改变的动物。如鱼、青蛙和乌龟。 3、鸟类和哺乳类都是恒温动物。

【教师活动】恒温动物我们又叫做温血动物,变温动物又叫做冷血动物。 【教师活动】讨论维持体温恒定有什么好处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维持恒定的体温的好处:体温恒定是生命活动进行的必要条件。恒温动物能摆脱环境的限制,扩大它们的生存范围,有利于动物在较恶劣的环境中生存。 (1)恒定体温是动物进行正常新陈代射的基本条件。 (2)可以扩大动物生存的空间。 (3)适应恶劣的环境。 【教师活动】人的正常恒定温度是多少(一般学生都会回答是37摄氏度). 【教师活动】那是不是人的体温一定是37℃呢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教师自然而然转到对人体体温的测量上面,让学生自己动手测一测自己的体温。 【教师活动】安排指定学生,分发温度计。 【学生活动】观看动画片,明确温度计使用的注意事项。 【教师活动】1、什么是体温(体温是指人体的内部温度)。 2、体温测量可在直肠、口腔、腋窝等处进行,同一个人不同部位测得的体温是有所不同的。一般而言,直肠处的体温略高于口腔处的体温略高于腋窝处的体温。所以我们要准确测量人体的体温最准确的方法是要测量人体内的温度,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无法作到,所以我们一般选舌下作为测量温度的位置。 3、怎样准确读取体温计的读数根据动画的要求(一手拿体温计在手中慢慢转动,我们会看到一条黑色的线,即水银液柱所指示的刻度)。 4、注意实验时的安全,防止损坏体温计。 【学生活动】3分钟时间,让学生活动亲身测量一下体温。

体温的调节》教学设计

第五节体温的控制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体温恒定的意义。 了解体温平衡调节的控制过程。 说出产热与散热的的主要部位、方式与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体温计的使用。 能够对调查数据分析、对比得出产热、散热的主要部位、方式和过程。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品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人的体温过高或过低并非一定是坏事,应辩证对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产热与散热的平衡调节。 难点:体温平衡调节的控制过程。 三、教学方法与设计: 通过组织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活动、阅读、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及小组合作等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的教学模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展示5幅照片:老虎、鹰、鱼、青蛙和乌龟,让学生用已经学过的分类学的知识,根据“体温”这一个分类标准将其分为两大类。教师并给予适当的提示。 【学生活动】归纳得出结果。 1、恒温动物:可以在不同的温度环境中保持相应体温的动物。如狮子和鹰。 2、变温动物:体温随着外界环境温度改变而改变的动物。如鱼、青蛙和乌龟。 3、鸟类和哺乳类都是恒温动物。 【教师活动】恒温动物我们又叫做温血动物,变温动物又叫做冷血动物。 【教师活动】讨论维持体温恒定有什么好处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维持恒定的体温的好处:体温恒定是生命活动进行的必要条件。恒温动物能摆脱环境的限制,扩大它们的生存范围,有利于动物在较恶劣的环境中生存。 (1)恒定体温是动物进行正常新陈代射的基本条件。 (2)可以扩大动物生存的空间。 (3)适应恶劣的环境。

最新精选初中八年级上册科学第3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第5节 体温的控制浙教版复习巩固第四十篇

最新精选初中八年级上册科学第3章生命活动的调节第5节体温的控制浙教 版复习巩固第四十篇 第1题【单选题】 当气温上升到35 ℃以上时,人体散热的主要方式是( ) A、直接散热 B、血液循环散热 C、汗液蒸发散热 D、骨骼肌颤抖散热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冬泳运动被誉为是“勇敢者的运动”。冬泳时运动员生理上可能出现的变化是( ) A、机体耗氧量下降 B、骨骼肌战栗 C、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D、皮肤血管舒张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小明在1000米中长跑测试中,大汗淋漓,此时小明( ) A、皮肤血管舒张,散热增加 B、皮肤血管舒张,散热减少 C、皮肤血管收缩,散热增加 D、皮肤血管收缩,散热减少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变温动物的体温特征是( ) A、体温变化没有规律 B、体温随环境温度而变化 C、在春夏秋季体温恒定,冬季体温下降 D、夏季体温低,冬季体温高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人体个器官产热情况如图所示,据图分析,正常人在运动情况下主要产热器官是( ) A、脑 B、内脏 C、骨骼肌 D、其他器官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下列有关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正常的体温大约是37℃ B、一天中,人体的体温会随时间波动 C、人体体温的调节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和激素的共同调节 D、在炎热的天气下,为了增加散热,人体皮肤血管会收缩,汗腺分泌增加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白尾黄鼠是沙漠地区的一种哺乳动物,它在高温环境下体温的昼夜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动物体温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B、该动物在6时左右体温达到最低值 C、该动物在6时至9时产热量与散热量相等 D、该动物体温的昼夜变化是对沙漠环境的适应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下列哪种动物是恒温动物( ) A、鲸鱼 B、鳄鱼

人体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

人体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 [日期:2013-02-06] 来源:《考试报》2012年11月作者:陈卫东江苏省沭阳高 级中学 [字体:大中小] 人体体温调节在新课程教材中不再以专门章节形式出现,而是出现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关系一节的资料分析中。这并不表示其不重要,我们仍需要充分了解这部分知识: 1.体温调节的能量来源: 维持人体体温的能量哪里来?是由体内物质氧化分解所提供的。体内物质氧化分解产生的能量一部分储存于ATP等高能化合物中,另外一部分则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这部分散失的能量不是白白浪费掉了,而是用来维持体温。当体温有所降低时,通过调节,产能增多,散热减少;当体温有所上升时,通过调节,产能减少,散热增加,最终都能保证体温的相对稳定。 2.与体温调节有关的器官或系统: 与体温调节有关的器官有内脏器官、血液循环系统、骨骼肌、皮肤、甲状腺、肾上腺等。

肾上腺产生的肾上腺素能够加速体内物质氧化分解,产能增多 3.体温调节的方式: 人体主要感受外界温度的变化。 对低温的调节:低温→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传入神经→体温调节中枢→皮肤立毛肌收缩、皮肤表层毛细血管收缩,散热减少;同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多,体内物质氧化加快,产热增多 对高温的调节:高温→皮肤温觉感受器兴奋→传入神经→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舒张,皮肤表层毛细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加,散热增加 4.测量体温的方式: 人体测量体温通常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腋窝,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方式,但是与实际体内温度相差最大。一般相差1℃左右;第二种测量方式是口腔,对测量工具需要严格消毒,与实际体温相差比较小,大约相差0.5℃。 另外还有一种测量体温的方式是直肠,这种方式很少对人使用,常使用于一些家畜,如猪。这种测量方式最接近体内温度。 5.人体散热的途径: (1)物理散热:①传导:通过皮肤与外界接触的空气或物体发生的传热;②对流:空气比热低,紧贴人体皮肤的空气层很快变温,温热空气比重较轻于是上升,并为冷空气所补充。温冷空气不断流动,从而产生对流,有效地使人体表面不断散热。当气温和周围物体的温度都接近于体温时,则不发生对流;③辐射:皮肤的辐射散热是由它与周围物体的温差所决定的,辐射量还与辐射面积成比例关系,夏季伸展四肢睡觉可增加辐射而促进散热,冬季蜷缩睡觉可减少辐射面积而减少散热。辐射是重要的散热方式之一,但当周围物体的温度接近人体体温时,辐射散热就失去作用;④蒸发:是物质有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需要热,体表水蒸发的过程(含汗液蒸发及体表水分蒸发)就是一个重要的散热过程。当气温和周围物体的温度接近体温时,辐射和对流都失去作用,这时的散热全靠蒸发。 (2)生理散热或皮肤散热:①皮肤血管运动与体温调节:人由于体内不断产热致使体内温度经常高于皮肤及周围环境温度,热就由体表向环境散失。而体内温度直接影响走向体表的血流量,血流量大,带到体表的能量多;血流量少,带到体表的能量就少,因此皮肤血流的变更在散热的调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②出汗与体温调节:出汗是在高温下调节体温的重要机制。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人不出汗,从皮肤和呼吸道都有水分不断渗出而蒸发,这种有皮肤蒸发的水分称为不湿汗。不湿汗与汗腺无关。当环境温度升高到30℃时或剧烈运动时,开始出汗。通过汗液蒸发可放散大量体热。35℃以上时,出汗是唯一的散热调节机制。 6.几个容易引起误解的问题:

《体温的调节》教学设计

第五节体温的控制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体温恒定的意义。 了解体温平衡调节的控制过程。 说出产热与散热的的主要部位、方式与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体温计的使用。 能够对调查数据分析、对比得出产热、散热的主要部位、方式和过程。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品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人的体温过高或过低并非一定是坏事,应辩证对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产热与散热的平衡调节。 难点:体温平衡调节的控制过程。 三、教学方法与设计: 通过组织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活动、阅读、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及小组合作等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的教学模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展示5幅照片:老虎、鹰、鱼、青蛙和乌龟,让学生用已经学过的分类学的知识,根据“体温”这一个分类标准将其分为两大类。教师并给予适当的提示。 【学生活动】归纳得出结果。 1、恒温动物:可以在不同的温度环境中保持相应体温的动物。如狮子和鹰。 2、变温动物:体温随着外界环境温度改变而改变的动物。如鱼、青蛙和乌龟。 3、鸟类和哺乳类都是恒温动物。 【教师活动】恒温动物我们又叫做温血动物,变温动物又叫做冷血动物。 【教师活动】讨论维持体温恒定有什么好处?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维持恒定的体温的好处:体温恒定是生命活动进行的必要条件。恒温动物能摆脱环境的限制,扩大它们的生存范围,有利于动物在较恶劣的环境中生存。 (1)恒定体温是动物进行正常新陈代射的基本条件。 (2)可以扩大动物生存的空间。 (3)适应恶劣的环境。

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五节-体温的控制

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五节-体温的控制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第五节体温的控制 A概念,B概念理解,C概念应用,D综合提升 A类题 一、恒定的体温: 1.恒温动物:低等动物没有完善的体温调节机构,他们的温度随环境温度 的,因此称为;鸟类、哺乳类(尤其是人)动物的体 温,称为 2.人的体温也保持恒定,保持在左右, 3. 人得体温不是一个固定值,测量部位:、、 4.正常人的体温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一个。 5、保持正常的体温是恒温动物新城代谢正常进行的。 二、体温的调节方式 1.人体的体温调节是通过____等调节人体的__和__两过程维持相对平衡来实现的。保持正常的体温是人体____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 (1)产热:主要部位是___和___。 安静时主要来自___,运动时主要来自___。 (2)散热:由皮肤通过__散热或__散热两种方式散热. 2.中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在常温条件下,皮肤汗液分泌少,蒸发散热所占的比例不大。当外界温度等于或超过温度,直接散热不能发挥作用时,汗液蒸发成了主要的散热方式。 3.体温调节过程: 体内过热时,血管____,血流量__,皮肤温度__,___直接散热;同时汗液分泌__,蒸发散热__.使产热和散热平衡. 4.控制:通过的体温调节中枢来调节和控制。 B类题 1.关于人的体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体温是指人体内的平均温度 B、人的体温昼夜有所波动 C、人的体温与年龄无关 D、正常人的体温是一个固定值 2.两栖类、爬行类动物冬眠的根本原因是( )D A.因为怕冷 B.食物不足 C.气候干燥 D.体温不恒定 3.下列有关恒温动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C A、身体各部位的温度并不都是一样的,且温度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的 B、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恒温动物都具有保持体温恒定的能力 C、爬行动物、鸟类、哺乳类动物都是恒温动物 D、恒温动物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了动态的平衡 4.测量人体体温通常不在什么部位()A A、鼻腔 B、口腔 C、腋窝 D、肛门 5.恒温动物比变温动物更有生存优势的原因在于()D A、恒温动物耗氧少 B、恒温动物需要的食物少 C、恒温动物所需的能量少 D、恒温动物更适应环境变化

体温的控制

第五节体温的控制 【知识要点】 一.体温: ⑴鸟类和哺乳类动物属于恒温动物,尤其是人类在不同环境中,都能保持相对稳定的体温。 ⑵测量体温的部位:直肠、口腔、腋窝,其中直肠内的温度最接近人体内部的温度 ⑶正常人的体温不是一个固定的值,而是一个温度范围 二.产热和散热 恒温动物和人类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 动态平衡的结果。产热和散热的协调,是受神经和激素两方面的调节。 (1)产热:产热的主要器官是内脏和骨骼肌。安静状态下以内脏产热为主,运动时以骨骼肌 产热为主。 ⑵散热:人体90%以上的热量是通过皮肤散发出去的。 散热的方式:皮肤直接散热和汗液蒸发散热。 ①当环境温度低于体温时,大部分的体热通过皮肤直接散热,小部分热量通过汗液蒸发来散 热。 皮肤直接散热的多少,决定于皮肤表面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温度差,温度差越大,散热量越多,温度差越小,散热量越少。皮肤温度为皮肤血流量所控制。 A、在低温环境中,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减少,皮肤温度下降,散热量减少 B、在高温环境中,血管舒张,皮肤血流量增加,皮肤温度上升,散热量增加 ②当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皮肤温度时,皮肤直接散热不能起作用,此时蒸发就成为机体唯一 的散热方式。 2)中暑产生的原因,具体表现(临床症状),预防及救护方法: 在高温环境中,人体由于未能及时 有效地发挥体温调节功能,或因过高的环境温度超过了人体体温调节能力的最大限度,产热多而散热困难,便会出现中暑现象. 三. 体温受脑控制 人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来调节和控制的. 注意: 1) 人体体温调节的方式是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以神经调节为主. 2) 调节体温的中枢在脑干. 脑干(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来调节和控制 3) 人类还经常通过一些行为来调节,如增减衣服等. 4) 体温调节的大致过程: 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体温的调节: 神经调节: 温度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皮肤血管平滑肌,立毛肌,骨骼肌,肾上腺等). 激素调节: 肾上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协同作用使产热量增加 四、体温的恒定及意义: 体温恒定是生命活动进行的必要条件。恒温动物能摆脱环境的限制,能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活动。并扩大 了活动的范围。 .

3.5体温的控制教学设计

《体温的控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体温及体温恒定的意义。 2、了解产热与散热的部位、方式及过程。 3、了解体温平衡的调节过程。 4、以体温调节为例,说明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二、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产热与散热的平衡调节。 难点:体温平衡调节的控制过程。 三、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作业,完成下表。 1、引言 去年我们印象很深的是“非典”在中国的流行,我们每天必须要测量体温,如果体温超过了“38℃”可能就要被隔离,那么人的正常体温应是多少呢?学生回答:37℃左右。这是地球上气温最高的地方之一美国加利福尼亚的死谷,最高气温达57℃,这是地球上气温最低的地方之一南极,最低气温达零下89 ℃。而目前人类的足迹几乎遍布全球,那么在不同的环境中,人是怎样来控制自己的体温的呢? 2、新课 一、体温测量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这是从一个孩子身上得到了三个不同的数值(几乎是 【学生活动】(分析讨论,得出结果) 学生明确:通常说的体温指的是人体内部的温度,体温实际上是一种简化了的说法。由于人体的内部温度不易测试,所以临床上常用腋窝温度、口腔温度、直肠温度来代表体温。同一个人不同部位测得的体温有所不同。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第一次小组交流汇报自己的预习作业,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可指导学生进行方法的训练: 1.选择一个人的数据可得出么结论? 2.选择一个家庭的数据可得出什么结论? 3.选择同一年龄不同性别学生的个人数据可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后得出: 1.正常人的体温并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一个温度范围,一般不超过一度。2.不同年龄的人体温有差异,一般年轻者体温高于年老者。 3.性别不同体温也会有个体差异,一般女子的体温比男子略高。 4.体温会因活动量、精神状态、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等等。 【教师活动】(设疑)那么维持恒定的体温有什么好处呢?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讨论,明确: 体温恒定是正常生命活动进行的必要条件。恒温动物能摆脱环境的限制,无论天气如何,只要体温恒定就能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活动。既有利于动物在较恶劣的环境中生存,扩大了活动的范围。 二、产热与散热的平衡 【教师活动】(设疑)春:春暖花开,万紫千红;夏天:赤日炎炎,骄阳似火;秋天:一叶落而知秋,金风送爽;冬天: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可见,一年四季,我们所处的环境的温度不断在变化,但是在不发烧感冒的时候,人体体温总是在37度左右,我们的身体为什么能够维持恒定的体温呢?显示几种器官在安静和活动情况下的产热量百分比统计表,要求学生用数学中已学过的统计图更形象直观地进行表示。同时得出产热的主要器官是什么? 【学生活动】画统计图后,分析讨论,明确: 产热的主要器官是内脏、肌肉和皮肤。安静状态下以内脏产热为主;运动时以肌肉和皮肤产热为主,尤其是骨骼肌,能使热量成倍增加。 【教师活动】(设疑)在产热的同时,机体又以各种方式将这些热量散发出体外,以保持体温的相对恒定。那么散热的器官又有哪些?人体的散热途径有哪些呢?【学生活动】当外界温度等于或超过体表温度,直接散热不能发挥作用时,汗液蒸发成为主要散热方式。 讨论:比较冬天、夏天的手背皮肤血管深浅、粗细(用热水袋给一只手加热观察比较) 散热的方式主要有皮肤直接散热和汗液蒸发散热两种。人体有90%以上的热量是通过皮肤直接散发出取得,皮肤直接散热的多少决定于皮肤表面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温度差,当外界温度下降时,皮肤内的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皮肤温度下降,散热量随之减少;相反,当外界温度上升时,则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皮肤温度上升,散热也随之增加。但在炎热的夏天,主要的散热方式是汗液蒸发散热,此时皮肤的直接散热已远远不能达到满足。 【教师活动】(设疑)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由于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了动态平衡的结果。请大家分析:在寒冷和炎热的环境中怎样才能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呢? 【学生活动】第二次分寒冷组和炎热组讨论,得出结论: 寒冷环境中必须增加产热,如骨骼肌会不自主地颤抖,增加产热。减少散热,如几乎不出汗,以减少蒸发散热;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皮肤的血流量,从而减少散热;皮肤立毛肌收缩,产生“鸡皮疙瘩”,缩小汗毛孔,也可减少热量散失。

2019年精选科学八年级上册第5节 体温的控制浙教版习题精选第四十七篇

2019年精选科学八年级上册第5节体温的控制浙教版习题精选第四十七篇 第1题【单选题】 下图表示在不同气温下甲动物体温的变化情况,则图中的甲动物最不可能的是( ) A、鲸 B、蝙蝠 C、麻雀 D、鱼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如图表示人体皮肤的结构,在炎热环境中,加快散热依靠其中的( ) 有误 A、1和2 B、1和4 C、3和5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有关气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正午12时左右 B、人体感觉最舒服的气温约为37℃ C、气温在低于一定数值后,知了就停止鸣叫,说明气温能够影响动物的行为 D、气温即大气温度,测量气温不需要在百叶箱里进行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通过产卵繁殖后代且体温恒定的动物是( ) A、中华鲟 B、蜥蜴 C、企鹅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面各类动物中属于恒温动物的是( ) A、鱼类 B、两栖类 C、爬行类 D、鸟类 【答案】: 【解析】: 第6题【填空题】 哺乳动物种类繁多,生活环境复杂,分布区域广,它们有着共同的特征是体表被毛、运动快速、恒温、______、______. A、胎生 B、哺乳 【答案】:

第7题【填空题】 如图表示小明的体温变化曲线,他的体温在bc段变化时,小明皮肤中的血管最有可能处于______(选填“舒张”或“收缩”)状态,与ab段相比,他的汗液分泌量可能______(填“增加”或“减少”)。 【答案】: 【解析】: 第8题【填空题】 为了安然度过寒冷而又食物匮乏的冬季,许多哺乳动物也具有冬眠的本领。 大量累积脂肪是动物在冬眠前储存能源的常用策略,相对于糖类和蛋白质,脂肪更适合作为储能物,这是因为______。

第三节 人体的体温及其调节

第三节人体的体温及其调节 一、人的体温恒定及其意义 人的体温指人体内部的温度。临床上以口腔、腋窝和直肠的温度来表示,直肠温度最接爱人体内部温度。 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维持机体内环境自稳态,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二、人体的产热和散热 1、产热:主要依靠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热,人体产热主要是来自 骨骼肌和内脏。剧烈运动时,产热量主要来自骨骼肌,约点总产热量的90%。 安静时,产热量主要来自内脏,约占总产热量的56%,其中以肝脏产热量最高。剧烈运动时的产热量要比安静时高10-15倍。 2、散热:人体的散热除随排尿和排遗散失约5%外,大多数是由皮肤经传导、 对流、辐射和蒸发而散失的。 1)传导散热:是人体的热量直接传导对与体表接触的较冷的物体的散热方式,一般通过种方式散热所占的比例不大。 2)对流散热:是通过气体或液体的流动来散热的方式。 3)辐射散热:是人体热量以红外线的形式传送出去的散热方式。辐射散热与辐射面积有大小有关,夏天伸展四肢睡眠可以促进散热。 4)蒸发散热:是人体中水分以气体形式从体表蒸发带走热的散热方式。蒸发散热是人体非常有效的散热方式。蒸发散热量的大小,与环境气温、湿度和空气流动速度等因素有关。发环境温度接近体温时,蒸发散热是人体惟一的散热方式。 三、体温的调节 人体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量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是在下丘脑,人体的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中分布着能感受温度变化的温度感受器。温度感受器分为对高温敏感的温感受器和对低温敏感的冷感受器。 寒冷时: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皮肤的血流量,使皮肤的散热量减少。当相当寒冷时,皮肤的立毛肌收缩,骨骼肌也产生非自主颤栗,使产热量增加。在上述过程中,有关神经的兴奋还可促进肾上腺的分泌活动,使肾上腺素的分泌量增加,导致体内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炎热时:皮肤血管舒张,增加皮肤的血流量,汗液的分泌增加,汗液蒸发带走热,使散热量增加。

第五节发热时机体的代谢及机能变化

发热时机体的代谢及机能变化 一、物质代谢的改变 发热时,一方面因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引起组织器官代谢加强; 另一方面由于体温升高和消化吸收功能障碍,机体营养物质摄入不足,消耗 增加,呈现物质代谢改变。 1.糖代谢变化发热时交感神经兴奋,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 使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加强,血糖升高(体温急剧上升时明显),有时出现 糖尿。但在机体衰竭、饥饿或患慢性消耗性疾病时,由于糖原储备减少或耗 尽,血糖升高不明显或不升高。发热时由于耗氧量和基础代谢率增高,相对 氧供给不足,引起有氧氧化障碍,而糖无氧酵解过程加强,结果血液和组织 内乳酸增多。 2.脂肪代谢变化发热时由于糖原储存减少或耗尽,脂肪分解明显加强, 脂库中的脂肪大量消耗,机体消瘦,血液中脂肪及脂肪酸含量增加(脂血症), 如果脂肪分解加强伴有氧化不全时,则出现酮血症及酮尿。 3.蛋白质代谢变化发热时随着糖和脂肪的分解加强,蛋白质分解也增 强,在感染性发热时尤为显著。发热时,首先肝脏和其它实质器官的组织蛋 白分解加强,其次肌蛋白分解,血浆蛋白也减少。由于蛋白质分解加强,血 中非蛋白氮增多,并随尿排出增加。持续发热。由于蛋白质消耗过多和摄入 不足,可致蛋白质性营养不良,实质器官及肌肉出现萎缩、变性,以至机体 衰竭。 4.水盐代谢变化高热期,水和钠在体内潴留,尿量及尿钠减少。退热 期,由于排汗及排尿增加,体内潴留的水和钠大量排出,有时可引起脱水。 此外,发热时,因组织分解加强,血液和尿内钾含量增多,磷酸盐的生成和 排出增多,长期发热可导致缺钾。 5.酸碱平衡变化发热时由于氧化不全产物如乳酸、脂肪酸和酮体等增 多,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 6.维生素代谢变化长期发热时,由于参与酶系统组成的维生素消耗过 多,加之摄入不足,故常发生维生素缺乏,特别是维生素B族及维生素C族。 此外,发热时,由于物质代谢和各系统功能的改变和障碍,各实质器官在形态上也常出现营养不良性变化,如细胞肿胀、脂肪变性等。 二、各系统的机能改变 1.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变化发热初期,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动 物出现兴奋不安等临床症状。高热期,由于高温血液及有毒产物的作用,中 枢神经系统呈现抑制,动物精神沉郁以至出现昏迷和抽搐等。升热期和高热 期,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强;退热期,副交感神经兴奋性相对增高。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