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SARS促进公共卫生应急系统的建设

SARS促进公共卫生应急系统的建设

SARS促进公共卫生应急系统的建设
SARS促进公共卫生应急系统的建设

IT信息系统应急预案

计算机信息系统事故处理应急预案

1目的 为妥善应对和处置XXXX股份有限公司计算机信息系统突发事件,保障XXXX股份有限公司业务的的正常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等有关法规文件精神,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目的在于维护XXXX股份有限公司信息系统正常运行,进一步完善信息系统管理机制,提高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2适用范围 适用对象:XXXX技术部 业务范围:适用于预防及处置计算机信息系统突发事件。 3职责及权限

4应急措施与工作程序 4.1应急措施 一、公司网站、网页出现非法言论事件紧急处置措施 1. 公司行政人员负责查看公司网页信息,发现在网页上出现非法信息时,应立即向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报告;情况紧急的,在保留原始信息后,应先采取删除等处理措施,再按程序报告。 2. 信息安全技术人员应在接到报告后首先做好必要记录,清理非法信息,妥善保存有关记录及日志,强化安全防范措施,并将网站网页重新投入使用。 3. 追查非法信息来源,并将有关情况向领导小组负责人汇报。 4. 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按照事态严重程度,决定是否并向政府信息化主管部门报告和公安部门报警。 二、黑客攻击事件紧急处置措施 1. 恢复还没有得到或破坏机密数据的被入侵系统 (1)、先对系统当前状态做一个备份,用来做事后分析和证据,然后使用IP追捕软件来反向追踪攻击者,再断开与他的网络连接,通过添加防火墙规则来阻止。

(2)、修改数据库管理员帐号名称和登录密码,重新为操作数据的用户建立新的帐户和密码,并且修改数据库的访问规则。 2. 恢复已经得到或删除了机密数据的被入侵系统 发现系统已经被入侵时,攻击者已经得到或删除了系统中全部或部分的机密数据,应尽快断开与攻击源的网络连接。 断开与攻击源的连接后,应当立即分析数据损失的范围和严重程度,了解哪些数据还没有被影响到,并立即将这些没有影响到的数据进行备份或隔离保护。 3. 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按照事态严重程度,决定是否并向政府信息化主管部门报告和公安部门报警。 三、病毒事件紧急处置措施 1. 当信息安全技术人员发现有计算机被感染上病毒后,应立即将该机与网络隔离。如果短时间内无法处理完成,需要启动备用设备。 2. 信息安全技术人员对该计算机进行数据备份。 3. 启用反病毒软件对该机进行杀毒处理,同时通过病毒检测软件对其他该网络中的计算机进行病毒扫描和清除工作。 4. 如果现行反病毒软件无法清除该病毒,应立即向领导小组负责人报告,并迅速联系有解决能力的软件厂商研究解决。

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

《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 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案 金世胜 安徽师范大学GIS实验室 二○○二年八月 第一章用户需求 地质灾害应急管理的基本目的是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体制。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实现地质灾害应急管理的社会化、科学化、信息化、公开化,以调动全社会的力量,预防治理地质灾害,最大限度的减轻灾害损失,合理利用地质环境资源,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是进行地质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它是在广泛收集和整理研究区已有的地质环境调查、勘查、灾害防治信息,社会经济环境状况,统计信息等资料的基础上,开发出的一种集信息查询、浏览、决策支持等功能的综合信息系统。 根据用户的需要,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将发挥GIS可视化的优点,能迅速向有关部门和社会提供发生地质灾害所在地的地质环境资料和其它相关资料,实时显示地质灾害的现场情况,及时对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作出正确预测,为地质灾害的应急管理提供有效的支持,系统的重点放在信息处理、查询、图形显示、统计和简单的分析上。 一、需求概述 1、基础信息管理需求

数据管理是整个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一项中心工作就是如何管好数据,进一步进行分析利用,提高数据的附加价值。 对于数据管理的需求,首先是数据的集中统一管理。数据分析利用是建立在数据集中统一管理之上的高级应用。用户普遍反映,需要对地质环境数据进行深度加工,需要一个相对灵活的分析工具,能够通过使用该工具来实现自己的一些分析思路,并打印出相应的数据报表。只有实现了数据分析,才能充分挖掘出基础信息管理的功效,真正产生效益。 2、地理信息系统需求 地质灾害应急管理所涉及的大量地质环境信息,除具有时间性和动态性特点外,还具有空间分布的特点。一般的管理信息系统虽然可以完成统计报表处理、属性数据查询等工作,但无法处理具有空间分布特征的信息,从而不能进行空间数据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需求是把各种环境信息同地理位置结合起来提供给用户,从而把各种环境信息与反映地理位置的图形信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可根据用户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把结果提交给有关领导和部门作为决策的参考。 通过调查、交流,用户对GIS在地质环境信息系统应用非常重视,希望结合当前地质环境管理重点工作将GIS用于地质环境管理和决策中,结合GIS技术网上发布地质环境信息。 3、信息共享和发布需求 用户迫切地需要有一个灵活的数据查询环境,将各种数据源集成到一起。因此构建一个地质环境信息共享的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将是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中心任务之一。 此外,为适应网络化的发展,建议开发WEBGIS,以便于普通用户用浏览器界面进行数据查询。浏览器界面具有美观、灵活、易用的特性,而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者大多数只具有一般的计算机应用知识,而互联网上的浏览器应用正好

网络及信息系统应急预案

网络及信息系统应急预案 为进一步加强网络和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工作,科学应对网络与信息系统突发事件,建立健全信息安全应急响应机制,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最大限度地消除各类突发事件的危害和影响,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总则 (一)、基本原则:明确责任、分级负责。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和完善责任制度、协调管理机制和联动工作机制。根据部门职能,各司其职,落实到人,加强部门间的协调与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履行应急处置工作的管理职责。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校网络与信息系统故障的应急响应工作。 二、日常准备工作 (一)、软资源备用:对重要信息资源需要有足够备份,并将备份存放于攻击和灾害不能及的地方。 (二)、电源备用:配置不间断UPS电源。不间断电源可在断电后维持工作3小时以上。 (三)、对于学校网络核心区域(中心机房)装有防火墙及安全审计设备。 三、应急处理流程 负责人在监控过程中发现或收到其他部门反馈不能正常使用办

公网络或业务应用系统等故障事件,负责人立即行动,初步查明原因(电力、服务器、存储、网络、应用系统软件等),并向科室、部门相关领导汇报。 部门领导在听取情况汇报后,根据事件的范围、影响和紧急程度启动相应的专题预案。如果没有相应的专题预案,要根据情况迅速采取措施抑制事件的扩散,恢复系统运行。 负责人尽快通过OA、电话、短信平台等方式向各科室下发通知。各部门(科室)要做好信息系统出现故障后的应急安排,尽力减小对学校正常办公的影响。 负责人进一步落实故障原因,根据事件的范围、影响程度,采取应急措施,尽快恢复系统运行。 负责人在对系统完成修复后,在完成测试的基础上,经请示相关领导进行系统的启用,同时通过OA电话等向各部门发布恢复公告。 四、事件分类 事件类型按照各种突发紧急事件的影响范围,将网络与信息系统事件分成全局事件(学校核心网络、信息系统因电力、软硬件等故障原因,导致全校网络及信息系统无法正常工作)和区域事件(局部范围内的业务工作无法正常进行)。 五、全局事件处理 (一)、学校核心信息系统的外部电力中断、UPS故障等导致的大面积停电事件处理流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组织体系及工作职责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组织体系及工作职责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机构 在国务院统一领导下,卫生部负责组织、协调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并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向国务院提出成立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的建议。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要在本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负责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并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成立地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的建议。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本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建议和实际工作需要,决定是否成立国和地方应急指挥部。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切实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的组成和职责 国务院负责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作出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大决策。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和应急处理的需要确定,主要有卫生部(全国爱卫会)、中宣部、新闻办、外交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公安部、民政部、财政部、劳动保障部、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农业部、商务部、质检总局、环保总局、民航总局、林业局、食品药品监管局、旅游局、红十字会总会、全国总工会、总后卫生部、武警总部等。 省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由省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组成,实行属地管理的原则,省级人民政府统一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协调和指挥,作出处理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决策,决定要采取的措施。 卫生部门(全国爱卫会)负责组织制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技术方案;统一组织实施应急医疗救治工作和各项预防控制措施,并进行检查、督导;根据预防控制工作需要,依法提出隔离、封锁有关地区,将有关疾病列入法定管理传染病等建议;制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发布标准,授权对外及时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负责组织全社会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3、其他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的主要负责部门 国务院有关部门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各自的职责,负责相关类别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区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工作。各级人民政府或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统一领导、指挥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根据行政管理职能的不同,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均有主要的负责部门。例如:核和放射事故由环境保护行政部门负责,主要参与部门包括卫生行政部门、公安部门等;职业危害事故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

政府应急预案管理系统

1概述1.1 项目背景 近年来,我国一些自然灾害、安全生产、环境污染等事件频频发生。如2008年的特大冰雪灾害、汶川地震灾害,2010年的玉树地震灾害、舟曲泥石流灾害、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及三鹿奶粉事件、瓮安群体性事件,都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严重的威胁。每一次事件的发生都牵动着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心,有些事件甚至引起国际的广泛关注。成功应对突发事件,就会把一场灾难,转化为一次机遇,更加凝聚人心;如果应对失误,就会酿成更大的灾难,就会丢失民心,失去民意。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绩效,已经成为考验政府公共管理水平和行政能力的重要标志。同时,加强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加快应急管理队伍建设,提高应急管理工作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有效预防事故发生,减少和控制事故扩大的重要手段。 1.2 项目目标 根据政府的紧急事件的处置机制,建设一套辅助政府应急预案管理的信息系统,系统遵照危机管理理论,平战结合,平时进行应急预案的编制、管理和完善;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快速检索和匹配预案,指导工作人员完成应急响应的协调、联络和监督等工作;在突发事件处置完成后,及时进行善后处理及对事件进行评估并对预案进行修正,从而不断完善和提升政府应对公共事件处理的能力,为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提供重要信息保障。

2系统功能需求 系统功能结构图 2.1 预案模版管理 预案模版是编制应急预案的基础,相当于应急预案的提纲和目录。系统根据不同预案类型对预案模版进行管理,也可以根据事件类型对预案模版进行管理;管理内容包括模版基本信息以及模版的目录结构、目录类型,在预案编制时编制人员选择相应的预案模版,系统自动对预案模版和预案索引进行绑定,编制人员就可以根据模版大纲编制预案内容,管理功能包括对预案模版的基本信息和目录结构类型进行添加、修改、删除、修改等管理。 2.1.1预案模版基本信息管理 定义预案模版的各项基本信息,包括名称、版本号、编制单位、编制时间和使用说明等。模版基本信息是模版在模版库中的唯一信息,包括模版编号和模版版本号,在预案编制时通过预案基本条件检索匹配到预案模版,从而根据模版索引检索到模版目录。 2.1.2预案模版编制管理 预案模版各项内容的增加、修改和删除,包括模版的各层次级别目录树、目录项的类型(如文本、列表等)等功能。预案模版编制管理是对模版的目录结构、层次级别顺序以及类型的定义,在模版基本信息创建后模版本身是没有模版目录,需要编制人员根据预案需要进行定义,可以按预案类型或者事件类型进行模版定义,选择模版索引后系统跳转到模版目录定义界面,编制人员在界面中定义不同的目录名称、目录顺序以及目录类型,定义完成后提交到系统后台,系统根据定义把目录索引和模版索引进行绑定并保存到模版库中形成完整的预案模版。 2.1.3预案模版基础数据配置管理 包括预案模版的分类管理和目录类型管理。 系统在交付使用时,已内置了一些常用的类型和目录。在未来的系统使用过程中,用户可利用此项功能,自行灵活定义各种不同类型的预案和预案目录,以适应不同预案编制的需要。预案模版基础数据配置是预案模版目录的重要组成部份,基础数据主要是包括应急资源、成员单位及职责、应急专家、应急救援队伍等需要数字化格式化的内容输入目录,所有的目录都有相应的索引,在预案模版定义时选择相应的基础目录信息跟预案模版索引进行绑定,这样所有基础目录通过索引绑定形成各种结构的预案模版。 预案分类管理: 目录类型管理:

信息化系统应急预案

信息化系统应急预案 随着医院信息化的日益深入,医院的日常业务对计算机网络及信息系统的依赖也将日益增加,而任何系统都可能因设备故障、系统缺陷、病毒破坏、黑客攻击、人为错误或停电、雷击等意外灾害导致速度下降甚至系统崩溃,严重影响医院医疗活动的正常开展。因此,为防止因医院信息系统出现故障而影响全院正常医疗秩序,确保患者在异常情况下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预案,各科室、各部门在应急情况下严格遵照执行。 一、医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院长 副组长:副院长 成员: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 二、医院信息系统出现故障报告程序 当各工作站发现计算机访问数据库速度迟缓、不能进入相应程序、不能保存数据、不能访问网络、应用程序非连续性工作时,要立即向信息科报告。信息科要高度重视,做好记录,核实后及时向各工作站反馈故障信息,并迅速召集有关人员查找故障原因。原因明确、能够立即恢复的,应尽快恢复工作;原因不明、情况严重、不能在短期内排除的,应立即报告院领导。在网络不能运转的情况下,由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全院各部门工作。 三、医院信息系统故障分级 根据故障发生的原因和性质分为三类,处理原则如下: 一类故障:由于服务器不能正常工作、光纤损坏、主、备、异地服务器数据丢失、备份硬盘损坏、服务器工作不稳定、局部网络不通、价表目录被人删除或修改、重点终端故障、规律性的整体、局部软件和硬件发生故障等造成的网络瘫痪。一类故障由信息科上报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由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协调恢复工作。 二类故障:由于单一终端软、硬件故障,单一病人信息丢失、偶然性的数据处理错误、某些科室违反工作流程引起系统故障。二类故障由网络管理员报告信息科科长,由信息科集中解决。 三类故障:由于各终端操作不熟练或使用不当造成的错误。三类故障由网络管理员单独解决,并详细登记维护情况。 四、发生网络整体故障时的首要工作 1、由信息科立即报告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并组织恢复工作。要充分考虑

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研究

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研究 近年来,SARS事件、三聚氰胺筛查、禽流感防治、甲流防控、手足口病救 治等一系列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发生,危及社会稳定,阻碍经济发展,人民群众的健康受到威胁。由于河南省应急管理的理论研究及制度建立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在处理这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预防监测系统的缺失、财政投入的不足、农村城镇医疗条件的差异、综合应急指挥决策机制的缺乏、公众较低的参与程度、迟缓的紧急动员能力、以及还未完善的公共卫生事件法律体系等,极大影响了突发事件处理的结果,甚至导致危机的形成,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所以,完善河南省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及战略意义。2008年, 河南省手足口病疫情开始流行,2009年集中爆发成为全国重灾区。 由于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传染病,传染性极强,常会与春季常见传染病麻疹、腮腺炎、脑炎等并发,病死率较高,加之这是一种新出现的传染病,引起公众一时恐慌。为避免疫情蔓延扩散,河南省各级各部门的突发应急能力在摸索中不断增强,在困难中不断进步,及早部署,派驻专家到临床一线进行指导,全力救治,防止疫情聚集性暴发和区域性蔓延,对手足口病患儿或疑似病人进行了隔离治疗,在政策、技术、设备、物资等各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最终取得救治防控工作的阶段性胜利,卫生应急能力得到不断增强。从这个角度上讲,河南省手足口病应急管理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成功案例。本文通过河南省手足口病救治工作为例,实证分析在手足口病防控救治过程中的应急管理措施,研究手足口病应急措施的基本程序和原则,以及目前河南省在应对手足口病中存在的不足。 借鉴西方国家先进的管理经验,运用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理论,从政府责任、医疗机构管理、应急预案制定、监测体系建立、信息交流的完善等方面,阐述建立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对策和建议,希望对河南省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具有参考和引导意义,有效预防、控制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发生,及时阻止向危机演化的可能,为保障人民健康、促进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信息系统的应急预案

一、总则 (一)、基本原则:明确责任、分级负责。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和完善责任制度、协调管理机制和联动工作机制。根据部门职能,各司其职,落实到人,加强部门间的协调与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履行应急处置工作的管理职责。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史丹利化肥有限公司网络与信息系统故障的应急响应工作。 二、日常准备工作 (一)、软资源备用:对重要信息资源需要有足够备份,并将备份存放于攻击和灾害不能及的地方。 (二)、设备备用:在工作现场有主板、硬盘、光驱、网线等备件,以及备用的外部设备。 (三)、电源备用:配置不间断UPS电源。不间断电源可在断电后维持工作3小时以上。 (四)、重要或大型系统中的关键设备和信息安全产品采用双机热备份。 三、应急处理流程 信息管理科人员在监控过程中发现或收到其他部门反馈不能正

常使用办公或业务应用系统等故障事件,相关软件、硬件的技术人员立即行动,初步查明原因(电力、服务器、存储、网络、应用系统软件等),并向科室、部门相关领导汇报。 部门领导在听取情况汇报后,根据事件的范围、影响和紧急程度启动相应的专题预案。如果没有相应的专题预案,要根据情况迅速采取措施抑制事件的扩散,恢复系统运行。 信息管理科尽快通过OA、电话、短信平台、网上销售系统网站等方式向各科室、各分厂下发《应用系统暂停通知》或公告。各部门、各分厂要做好信息系统出现故障后的应急安排,尽力减小对公司正常业务的影响。 信息管理科人员进一步落实故障原因,根据事件的范围、影响程度,采取应急措施,尽快恢复系统运行。 信息管理科在对系统完成修复后,在完成测试的基础上,经请示相关领导进行系统的启用,同时通过OA、网上销售系统网站、电话等向各部门、各分厂发布系统恢复公告。 四、事件分类 事件类型按照各种突发紧急事件的影响范围,将史丹利网络与信息系统事件分成全局事件(总公司核心信息系统因电力、网络、软硬件等故障原因,导致全厂信息系统无法正常工作)和区域事件(SAP、网上销售系统、OA、BO、用友等系统故障,导致局部范围内的业务工作无法正常进行)。 五、全局事件处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的建立和意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的建立和意义 关键词:群体不明原因;感染性疾病;急诊处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是急诊科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强、伤病员数量不确定性、病情的不稳定性,以及可能存在的病因不明确性等特点,这是与日常急诊工作不同的特殊情况,其诊治流程有别于日常急危重症的抢救。本文总结了20XX年12月至20XX年10月我院急诊科处理的两起10人以上群体不明原因感染性疾病的急诊救治管理经验,分析得失,供以借鉴。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案例1:20XX年12月19日15时,某运动集训基地43 名教练员、运动员先后出现腹痛、腹泻、畏寒、发热、恶心、呕吐、全身酸痛等症状,呕吐出胃内容物,解稀烂便或水样便1~5次,无黏液、脓血,均有午餐饮用同一品牌酸乳制品史,短时间内先后到我院急诊科就诊。体查:T38℃~℃,心肺无异常,腹软,部分病人有轻压痛,肠鸣音亢进。 案例2:20XX年10月17日21时25分~18日11时,陆续接诊本市某职高29名学生,共同主诉为发热、乏力,半数患者伴腹痛、腹泻,解水样便3~6次/d,少数伴头晕、头痛,个别伴咽干不适,均无呼吸道症状;虽为同校学生,但住宿分散,无共餐史;体查:T37·3℃~40℃,两肺正常,心率偏快,腹平软,肝脾未触及,剑突下或脐周深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增强,神经系统检查正常。血常规:中性粒细胞比例均明显升高,绝大部分患者WBC总数>10×109/L。 1·2 急诊救治处理过程 1·2·1 成立急救指挥部群体患者同时就诊,接诊医护人员立刻意识到是一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立即将这组病人安排在同一区域便于管理,组织人员进行分诊分类,同时向科室领导、医务部、预防保健科汇报;医院领导和医务部成立临时急救指挥部,及时调派医护人员支援急诊科。医院还调配了车床和轮椅支援,方便及时转运病人。 1·2·2 报告疫情预防保健科在接到报告后,立即报告市疾病控制中心,同时派出人员到抢救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市疾病控制中心亦快速派人分别到事发现场和抢救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1·2·3 分诊分类方法由当班医生和护士共同进行,简要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测量生命体征,按病情轻重挂以不同颜色(红、黄、绿、黑)、不同序号的标识牌;病人还要经过第二次分诊:经过初次分诊后,再细检,以决定下一步的分流。

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方案

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方案(草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一、背景 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是国家公共卫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03年上半年的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型肺炎重大疫情灾害,暴露出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不健全,公共卫生发展严重滞后。为了加强我国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党中央、国务院要求用3年左右的时间,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是上述机制和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和纽带。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和基础设施的普及,我国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初步建立了以疫情、疾病监测、卫生监督为主体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形成了从县到中央四级卫生防疫信息网络。目前,我国开展的公共卫生信息收集主要包括:疫情报告、疾病监测、居民死亡原因统计;食品卫生、环境卫生、学校卫生、妇幼卫生、职业卫生状况监测;公共卫生资源及服务利用统计。上述报告和监测系统在我国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管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SARS疫情的发生和蔓延,充分暴露出当前我国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存在的缺陷,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疫情报告、疾病监测时效性差。我国疫情报告、疾病监测实行旬、月报和逐级统计报告制度。2000年,由国家和地方投资,依托国家公用数据网建立了卫生防疫虚拟专网,实现了县及县以上疾病控制机构间的疫情报告和数据传输。但是,在疫情报告、疾病监测的数据源头--医疗卫生机构,疫情报告还是使用纸质报告卡,通过邮寄或电话方式向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然后,再由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全国统一的软件录入计算机,“逐级上报”,“逐级审批”,不仅报告周期长,且容易发生人为干预现象。在SARS防治中,个案病例从发病到国家收到报告的时间,全国平均为8-9天,从住院确诊到国家收到报告的时间为3-4天。报告时间的滞后,严重延误了战机。 二是卫生信息网络覆盖面小。疫情报告、疾病监测系统的网络仅仅覆盖全国县、市、省和国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而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单位和报告人,主要是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所(站)、农村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各种形式开业诊所及其医务人员,却不能实现网上直报。 三是医疗救治系统信息不灵。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和SARS这类不明病因的疾病,如果不能准确掌握医疗机构可利用的床位、转运能力、专业医生、护理能力、诊疗设备、救治药品、防护设施等各种资源信息,必定出现混乱局面。同时,由于医院与疾病控制部门间的信息链条不完整,造成医疗救治信息不灵,患者的接收和处置常常处于被动。 四是卫生执法监督信息系统建设滞后,不适应卫生执法监督工作的需要。全国卫生监督信息系统建设严重缺位,只有个别地区开展卫生执法监督信息化工作,全国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五是缺乏国家统一的公共卫生信息平台,信息整合能力差。过去,卫生系统信息建设由于在信息标准开发、数据编码和交换方式等方面没有投入,使得医疗、预防和卫生管理之间信息不能共享。 现代化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指挥和处理,必须采用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和现代管理手段,实现对突发事件的辨别、处理和反应。信息系统的建设要求能对事件处理全过程进行跟踪和处理,实现从突发事件相关数据采集、危机判定、决策分析,命令部署、实时沟通、

构建六大体系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

构建六大体系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 一是卫生应急处置组织领导体系。成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应急处置办公室和流调组、采样组、消毒组、后勤保障组、疫情报告组、健康教育组、资料统计组。二是卫生应急处置预案体系。制定了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职业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判定、应急处置等工作流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应急报告、信息公布、事件举报、应急物资储备、使用等规章制度共29项,并印制成《卫生应急处置工作制度汇编》,使卫生应急处置工作做到了责任明确、程序明晰、制度健全、管理规范、准备充分、应对有效,基本形成了疾控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预案体系。三是应急处置队伍体系。组建了由卫生应急处置管理、传染病防控、免疫预防等专业技术人员和后勤保障人员组成的3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小分队和3支预备队,定期组织案例研讨和实战演练、桌面推演等多种形式的演练,提高了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四是卫生应急处置保障体系。坚持一专多用、专兼结合、综合利用的原则,新建、改建了应急处置“八室一库”,指定了应急处置专用车辆,人员、车辆24小时待命,做到了用品不离箱,箱子不离车,保证随时可以出发处置紧急情况。积极做好应急处置物资储备工作,确保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够立即启用。五是卫生应急处置管理信息体系。认真落实传染病监测与报告制度,设立了52个公共卫生监测点,在23家医疗卫生机构中开通了疫情网络直报系统。同时,积极筹建疾控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指挥中心,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构建了“听得见,看得着,查得到,控制得住”的指挥枢纽。六是卫生应急处置体系。建立了传染病和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疫情报告、接收、分析、沟通、指挥流调、

关于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的研究

科技论坛 关于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的研究 王强1马军2 (1、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北石家庄0500512、河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51)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疾病谱的转变、特别是现代生物-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公共卫生的范围和职能也变得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备受关注的新医改方案的出台,其中明确提出要建立四位一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并特别强调要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医疗卫生服务手段越来越先进,对信息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现在医学模式已逐渐从疾病治疗、疾病管理为核心过渡到以疾病预防和健康全过程管理为核心,由此产生的海量 数据交换需求,以及医学特有的逻辑性、 交互性、私密性等特点,都对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1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的现状公共卫生体系由国家公共卫生机构、地方公共卫生机构和基层 公共卫生组织组成,包括疾病预防控制(卫生防疫)机构、 120急救中心、妇幼保健机构、传染病及精神病防治机构等机构与组织,肩负起 医疗救治、 疾病预防、健康促进、环境卫生、传染病防治、个人卫生教育、早期诊治疾病等公共卫生职责。 处理公共卫生事务在各机构产生了大量的数据信息,但往往应 用于机构内病历记录的信息采集、 保存和传输,无法实现共享与利用。在此背景下,人们表现出强烈的信息共享需求,因为他们都是典型的需要在许多医疗服务提供者之间进行大量信息的管理和交换的复杂案例,这种共享不仅仅是在某个区域卫生管理内的组织机构之间,还经常发生在位于不同的地区和省的健康组织机构之间。 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是国家公共卫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爆发的重大疫情灾害暴露出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不健全,公共卫生发展严重滞后。近几年来各地政府加强了公共卫 生体系建设,各地按照党中央、 国务院要求已建立健全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 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是上述机制和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和纽带。随着信息技术和基础设施的普及,我国公共卫生信息系 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初步建立了以疫情、 疾病监测、卫生监督为主体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目前,开展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采集主要数据包括:疫情报告、疾病监测、居民死亡原因统计;食品卫生、环境卫生、学校卫生、妇幼卫生、职业卫生状况监测等。 2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 2.1信息交换与共享机制滞后。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立后,各医疗卫生机构依然面对条块分割管理、信息系统内部数出多门,信息数据采集重复,收集信息覆盖面不完整等局面,相关信息未统一录到公共卫生信息系统中,患者的信息资料将会同时存在于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社区健康服务中心、预防保健等各类机构。 2.2数据资源利用程度低。一方面,大量的信息资料不能够及时得到综合的整理分析,难以互联互通,造成数据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由于各自统计资料口径不一致,数据无法整理融通,产生了数据的不一致性,也无法形成对患者或者患者群一个整体性健康状况的描述,无法对各类疾病进行有效的追踪分析。由于平时积累的各类数据不完善,不能形成统一视图,一旦出现重大传染性疾病,就不能从过去数据积累的规律经验中提供有效的支持。 2.3相关人员对信息化的认识程度有待提高。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立后,使用单位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对卫生事业发展的作用,有的领导对信息管理涉及的组织结构、管理体制、工作方法和工作基础等一系列问题的根本性变革有畏难情绪,不敢予以实施,对卫生信息化所带来管理手段的重大变革、服务方式的彻底转变意义缺乏足够认识。 3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的完善建议3.1整合资源,减少重复投资公共卫生信息网络的建设,在统 一上层公共卫生信息网络平台的基础上可以对卫生信息资源进行 有效整合,包括机房整合、服务器整合、网络设备整合、存储设备整 合、系统软件整合、应用系统整合,减少各基层单位的重复投资减少。 3.2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数据进一步分析处理能力还不足,需要在现有系统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数据,消除信息孤岛卫生数据网的建设能对数据进行有效整合与挖掘,通过建立统一的卫生数据相关专业库,减少数据的冗余采集与存储,通过标准化与规范化建设,实现数据信息的有效交换与共享,彻底消除卫生信息孤岛的存在。 3.3在数据挖掘的基础上,通过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充分利用信息,增加管理手段对卫生信息网产生的海量数据进行整合,通过综合分析,提取其中有用的信息,挖掘其中新的信息,为各级管理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医疗卫生事业的管理提供现代化管理手段。标准化的数据库能够给卫生行政部门带来正确的信息,这些信息能够帮助政府部门做出正确的判断。分散在不同机构的医疗卫生信息和数据,可以交换整合,形成一个逻辑完整的信息整体,为卫生行政管理、医学科研、医疗服务及居民个人提供信息共享。 3.4现有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应用较少,需要进一步扩展应用,加强信息服务通过对卫生信息应用系统的整合与扩展,可以为医务工作者、为公众、为其他有关部门的人员提供更多的信息服务。疾病预防保健专业机构以居民健康信息为依据,开展质量控制和管理,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居民的基本健康状况及其变化和趋势,有效开 展医疗、 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服务,开展重点人群、重点疾病的防治管理工作。 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入全面推进的关键时期,各项重点任务均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正在向纵深推进,改革的重点、难点问题逐步显现,涉及的利益群体更加复杂。在这种形势下,卫生信息化的必然性和迫切性显得尤为重要。当前的医改工作,特别需要以信息化为技术支撑和保障,既纵向到底,落实任务,掌握数据,监测医改工作进展,准确评价医改实施效果;又横向联系,共享各系统信息,统筹协调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基本药物制度、公立医院改革等重点工作。应该说,加快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促进医疗科学和卫生事业科学发展,有效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监管能力,提高全省卫生系统科学决策水平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永成,武虹,孙琪.计算机在食品卫生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3(3). [2]谌吉洪.刍议公共卫生计算机信息系统建设[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1999(3). [3]陈岩生,江源清.对运用计算机网络管理档案的认识[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0(5). [4]吴静,刘远立.我国公共卫生系统架构分析及政策建议[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5). 摘要:分析我国公共卫生信息现状,结合医改对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的要求,就当前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数据80··

公共卫生信息系统解决方案建议书

公共卫生信息系统解决方案建议书

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是国家公共卫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半年的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型肺炎重大疫情灾害,暴露出中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不健全,公共卫生发展严重滞后。为了加强中国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党中央、国务院要求用3年左右的时间,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是上述机制和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和纽带。 现代化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采集、应急指挥和处理,必须采用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和现代管理手段,实现对突发事件的采集、辨别、处理和反应。信息系统的建设要求能对事件处理全过程进行跟踪和处理,实现从突发事件相关数据采集、危机判定、决策分析,命令部署、实时沟通、联动指挥、现场支持等功能,以便对危机事件做出最快、最有效的反应。可是,从当前中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情况来看,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和空白领域,基础网络建设和系统建设的任务依然巨大。 H3C公司根据在业界积累的丰富的网络系统建设经验以及对医疗卫生行业各种业务及应用的深刻理解,提出了全新的公共卫生信息平台解决方案,倡导构建“安全可靠、整合开放、统一管理”的公共卫生信息平台,为医疗卫生行业各种业务共享统一的医疗信息打下坚实的基础。 建设一个“安全可靠、整合开放、统一管理”的公共卫生信息平台,首先要做的就是选择一个统一标准的协议,卫生系统内的各

种数据才能共享,业务才能兼容,资源才能整合;就如同我们都讲普通话,大家才能进行无障碍的沟通。在网络世界,TCP/IP是迄今为止应用最广泛、最成熟、最为开放、标准化程度最高的技术体系,具有简单、开放、灵活扩展、管理和互操作等一系列优势,已经成为当今互联网、电信网、政务网、企业网的主要承载技术。IP协议弹性强,能更好地适应IT网络的各种变化,正是基于这样的潮流,H3C推出了IT On IP(简称IToIP)的理念及整体解决方案。IT On IP就是基于统一的IP技术来构建IT系统。从技术的发展过程来看,从IP网络,到基于IP的通信,再到基于IP的存储和统一的IT资源管理,基于IP技术构建整个IT系统是其必然的发展方向,H3C正沿此方向提供全面的产品及全业务的公共卫生信息平台解决方案。 H3C IToIP架构对卫生行业用户的核心价值在于,经过IP技术实现了通信、计算、存储资源整合,经过开放平台提供公共卫生系统IT业务个性化及优化解决方案,经过IP智能管理中心实现了公共卫生IT资源的全面、精细化管理,构建“安全可靠、整合开放、统一管理”的共享信息平台来承载公共卫生各种业务系统。 IP自适应安全网络 H3C IToIP自适应安全网络是一种面向业务的动态安全网络模型,经过建设与整合各种网络部件的能力(终端、网络设备、安全设备、业务系统、管理控制系统等部件之间的协调联动)实现基于深度业务感知的弹性资源调整以及策略部署,这些策略主要是安

信息系统应急处理预案2018年版

信息系统运行与安全专项应急预案 一、总则 (一)目的 提高处置医院信息系统运行与突发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形成科学、有效、反应迅速的应急工作机制,确保信息系统的实体安全、运行安全和数据安全,最大限度地减轻信息系统突发事件的危害,保护患者隐私,维护正常的医疗业务秩序。 (二)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等制定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是《**医院总体应急预案》的专项预案,适用于医院信息系统因软件、硬件、电源等故障或安全事件,导致全系统或局部运行瘫痪的应急处置。 @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应急组织体系 医院成立信息系统运行与安全应急工作组,由分管信息中心的院领导担任组长,信息中心、医务部、护理部、门诊部等负责人为工作组成员。应急工作组承担信息系统运行与突发安全事件应急处置的领导、协调、组织工作。信息系统运行与安全应急工作组办公室设在信息中心,办公室主任由信息中心主任兼任。 各部门、科室主任为部门、本科室突发安全事件应急工作第一责任人,负责本部门、科室应急处置预案的执行工作。 (二)职责分工 发生信息系统运行与突发安全事件后,信息中心负责人向信息系统运行与安全应急工作组组长汇报情况,并根据故障情况,提出是否启动“信息系统运行与安全专项应急预案”的建议。 信息系统运行与安全应急工作组组长发出启动应急预案的指令后,信息中心负责人立即通知信息系统运行与安全应急工作组各成员,应急工作组各成员按各自职责组织、协调各部门、科室应急小组执行应急处置方案。 信息系统运行与安全应急工作组成员职责如下: / 信息中心:负责组织技术力量排查和解决故障,消除安全隐患,完善网络系统及信息安全措施。 门诊部:负责急诊科、收费科、药房以及各诊室、各医技科室等应急处置的组织和协调工作。 医务部:负责各病区医生应急处置的组织和协调工作。 护理部:负责各病区护士应急处置的组织和协调工作。 三、预防与预警 (一)预防措施 1.信息中心加强信息系统日常管理,按照《信息系统管理制度》《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计算机系统值班、交接班制度》等有关规定,做好信息系统终端管理、计算机机房管理、系统监控和运

最新整理应急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最新整理应急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目前我国正处于战略机遇期,黄金发展期,同时也各种社会矛盾的凸显期,自然灾害频发,安全生产事故和公共卫生事件此起彼伏,社会治安案件还在高位徘徊,群体性事件明显增加。为了实现国家提出的“以人为本”、“和谐社会”、“协调发展”战略目标,更好地履行政府“公共管理、社会服务”的职能,从国务院到各省市自治区,甚至于市区县街道社区都纷纷成立了应急管理工作机构。机构成立之后,为了发挥信息化的优势,提高突发事件的处置效率,建设应急管理信息化系统就摆上了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各地应急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五花八门、各自为战,局面相当混乱。为了规范应急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少走弯路,笔者根据近几年的工作实践,对应急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中的几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提请注意,欢迎下载。 一、关于各级应急管理机构在应急系统建设方面的职能定位 各级应急管理机构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职能不清是造成目前应急系统建设混乱的主要原因。其实各级政府的应急管理机构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职能定位是不同的。国家级的工作重点应侧重于制定中长期工作规划,确定全国应急系统的结构框架,出台应急系统统一的技术标准;省一级的工作重点应侧重于在国家级总体规划的框架内,制定中、短期规划,指导市县一级的应急系统建设;而市一级应急机构是处置重特大突发事件的经常性的主体综合协调机构,因此它的应急系统功能要全、操作性要强;至于区、街道一级的应急机构,于它是处置一般和较大突发事件的具体操作机构,因此它的系统建设要以“实”为主,要直观、方便和简单。 二、关于应急系统建设的根本原则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电子政务的建设已具有相当高的水平。各级政府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建设这样那样的信息化项目,这就决定了应急系统建设的根本原则应是资源整合而不是另起炉灶,重新来过。建设过程中,应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整合已建的视频会议系统、

信息安全应急预案

信息系统安全应急预案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医院网络和信息安全涉及以设备为中心的信息安全,技术涵盖网络系统、计算机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应用软件系统;涉及计算机病毒的防范、入侵的监控;涉及以用户(包括内部员工和外部相关机构人员)为中心的安全管理,包括用户的身份管理、身份认证、授权、审计等;涉及信息传输的机密性、完整性、不可抵赖性等等。为切实加强我院网络运行安全与信息安全的防范,做好应对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进一步提高预防和控制网络和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昀大限度地减轻或消除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危害和影响,确保网络运行安全与信息安全,结合本院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政府信息系统安全检查指南》、 GB/T20269-2006《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要求》、GB/T20270-2006《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基础安全技术要求》、 GB/T20281-2006《信息安全技术防火墙技术要求和测试评价方法》、GB/T19716-2005《信息技术信息安全管理使用规则》等有关法规、规定,制定本预案。 (三)本预案适用于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理工作。 二、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成立信息系统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负责领导、组织和协调全院信息系统突发事件的应急保障工作。 (一)领导小组成员: 组长:院长 副组长:分管副院长 成员:院办、医务部、护理部、门诊办、计财科、设备科、总务科、保卫科、医保办、信息科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应急小组日常工作由医院信息科承担,其他各相关部门积极配合。 (二)领导小组职责:制订专项应急预案,负责定期组织演练,监督检查各部门在本预案中履行职责情况。对发生事件启动应急救援预案进行决策,全面指挥应急救援工作。 三、工作原则 (一)积极防御、综合防范 立足安全防护,加强预警,重点保护重要信息网络和关系社会稳定的重要信息系统;从预防、监控、应急处理、应急保障和打击不法行为等环节,在管理、技术、宣传等方面,采取多种措施,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作用,构筑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二)明确责任、分级负责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分级分类建立和完善安全责任制度、协调管理机制和联动工作机制。加强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的宣传和教育,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