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时期国土规划的功能定位与编制思路

新时期国土规划的功能定位与编制思路

新时期国土规划的功能定位与编制思路
新时期国土规划的功能定位与编制思路

行政管理与法制建设

The Resources Administration and the Legal Syste

M

资源▲ 作者简介:孟旭光(1965-),女,河北省玉田县人,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工学博士,主要从事资源经济和国土资

源规划研究。

新时期国土规划的功能定位与编制思路

孟旭光/强 真/郝 庆/侯华丽/安翠娟/吴尚昆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北京 101149)

摘要:新时期国土规划是空间规划体系最高层级规划、国土资源开发与空间布局相关规划编制的重要依据以及实现区域分工互补的重要手段。要进行长远规划、宏观部署,通过发挥国土资源的基本功能、国土的载体作用来提升国土规划的战略性、基础性和综合性;通过确定可行的规划目标与指标体系、合理的空间布局方案、建立可操作的规划实施体系来发挥国土规划的引导和约束功能。关键词:国土规划;空间布局;优化配置

中图分类号:F1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995(2011)04-0029-03

前,国土资源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组织开展全国国土规

划纲要的编制工作。重新审视和研讨国土规划的一些基本问题,丰富和完善国土规划的创新性思维,是提高国土规划科学性和有用性的必要理论准备。

1 国土规划必须体现时代特征

1.1 国土规划的时代背景

(1)我国已经构建了一个庞大的,且相对完备的国家规划体系。二十世纪国土规划的7项重点内容、3个核心任务(国土综合开发、生产力合理布局和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绝大部分已独立成为专项规划,且均已处于我国规划体系中的重要位置,并有相应的法律保障。据不完全统计,仅一个省(区)的省级专项规划就达到50余个。目前由于国土规划的缺位,一些重点部门的专项规划开始重视空间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城乡规划、区域规划等发展迅速,实质上在部分地行使国土规划的功能。空间规划“数规”并存,迫切需要在空间上进行宏

观调控,积极发挥国土规划的控制、优化、协调和保障作用。

(2)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发展阶段。进入21世纪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五化”水平不断提升,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建设成效显著,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等。但同时还存在生产力水平总体不高、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资源环境瓶颈约束加剧、体制机制不完善等突出矛盾和问题。“科学发展观”、“五个统筹”、“和谐发展”、“绿色发展”、“民富国强”、“低碳经济”、“城乡统筹”、“区域协调”等将是21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词,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仍然是影响国家科学发展的核心问题。新的发展阶段要求国土规划将保障国土资源安全、促进人地关系和谐、协调区域发展、改善民生、全面参与全球化等作为重中之重。

(3)我国的政治经济体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未来影响中国国土规划的政治经济体制特征主要呈现以下变化趋势。第一,地方政府管理权限逐步扩大。中央管理经济的权限逐步下放,地方政府成为重要的利益主体,对经济活动的管理权限和调控权限逐步加强,二者需要在相互尊重的前期下,在空间上合理划分事权和财权。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在成熟市场经济体制国家,经济活动和人口在国土空间上自由流动,国家不能用强制手段限制经济要素的自由流动,只能通过国土规划等政府行为在空间上对市场进行干预。第三,社会主义民主不断深化。政治民主要求国民的基本权利在空间上平等,要求生活环境、就业、就近公共服务等机会平等。国家需要通过空间上的配置,对国民所得和财富进行再分配。国土规划编制模式上需要体现政治民主的需求。

(4)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成为时代特征。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结构将经历深度调整,国际经济技术竞争将

建设

T资源行政管理与法制

he Resources Administration and the Legal System

更加激烈,我国要提高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并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占据有利位置,亟需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这就迫切需要积极推进国土资源利用模式转型,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国土资源开发利用新模式,以进一步提高国土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中国经济已经和世界经济融为一体,全球化和信息化对人口、产业、城镇、资源、环境等国土资源要素的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新时期国土规划必须考虑全球化和信息化对重塑国土开发格局的影响,国土规划的编制和实施要考虑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以及国际间国土开发利用的合作与交流等。

1.2 国土规划的时代特征

新时期国土规划必须具有开放化、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现代化的时代特征。规划重点任务将主要围绕以下方面来确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维护国土资源安全、促进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改善民生、应对地球环境变化、转变发展方式、包容性发展、提高国家竞争力。新时期国土规划要树立新型的资源观和资源管理观:

(1)坚持节约优先,强化资源节约的政策导向,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重点,通过资源利用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2)实行供需双向调节,促进由外延粗放利用资源向内涵集约利用资源转变,以资源利用结构调整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改革资源管理方式,完善资源管理制度和标准,加强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生态综合管理,促进资源和环境保护。

(4)统筹考虑国内外两种资源,以开放、动态、全球的视野,构建资源安全保障体系。2 国土规划是高层次的国土空间布

局与资源优化配置方案

2.1 国土规划的概念和内涵辨析

20世纪国土规划的重点是国土开

发与整治,包括对国土资源的考察、

开发、利用、治理、保护等5个方面的

工作。我们认为,随着国土规划编制

宏观环境的变化,新时期国土规划的

概念和内涵应有所发展,应更加强调

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优化、资源优化

配置,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综合治

理。国土规划是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发

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关系的国土空

间布局与资源优化配置方案。对于国

土规划可以形成以下基本认识:

(1)国土规划是一种政府的公共

管理行为,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一

种手段,目的是弥补市场调控的盲目

性、自发性和滞后性。

(2)国土规划是依据经济社会发

展战略和国土自然条件、经济社会条

件,对国土资源和国土空间开发、利

用、保护和整治的统筹谋划以及在时

间上与空间上的总体安排和部署。

(3)国土规划的对象是国土空间、

国土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活动,是集国

土要素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于一体的

综合性规划。国土规划的范围是全部

国土,包括海洋、地下的矿产资源。

国土规划将国土资源和环境作为一个

系统,统筹谋划。

(4)国土规划是人们对国土空间开

发利用目标或状态所做的总体构想、

行动时序和政策措施。

2.2 国土规划的地位和作用

国土规划是空间规划体系最高层

级规划,是国土资源开发与空间布局相

关规划编制的重要依据,是保证可持

续发展,实现区域分工互补的重要手

段。国土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根

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国家经济技

术力量的可能,分期分批纳入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的五年及年度计划中,

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发动群众

进行等多种方式组织实施。国土规划

的作用可以概括为三个统筹,两个协

调,即统筹人与自然的发展,统筹地

区间的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协调不

同部门的发展规划,协调地区间的利

益关系,具体为:

(1)明确方向:在全面调查了解重

要国土资源禀赋和开发利用状况,评

价国土资源与环境综合承载能力的基

础上,结合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明确

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与资源优化配置的

战略目标,为未来10-20年经济社会

发展指明方向。其国土空间布局方案

和思路,为经济社会发展布局提供依

据,其重要资源优化配置思路,为经

济社会发展速度和规模的确定提供参

考。

(2)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构

建国土空间开发体系,确定不同类型

的重点发展区域和发展方向;确定人

口、产业、城镇的合理布局,明确发

展的方向、规模和结构;合理安排交

通、通信、动力和水源等区域性重大

基础设施。

(3)提升国土资源功能:确定国土

整治重点领域和重大工程,加强国土

综合整治;创新生态环境保护模式和

途径,提出环境治理和保护的目标与

对策;构建能源矿产保障体系,提高

资源的保障能力。国土资源的功能或

效用是其自身的客观性质与人的主观

要求相结合的产物。国土规划可以将

这两者结合起来,很好地提升国土资

源功能。

(4)约束规范不良的国土资源开发

利用活动:统筹协调当前与长远、需

要与可能、整体与局部等各类关系,

对国土资源和在国土上的主要经济活

动和经济要素,进行综合考虑和配

行政管理与法制建设The Resources Administration and the Legal Syste M 资源

置,平衡国民经济发展重点领域的资源需求规模,确定本地区主要自然资源的开发规划、布局和步骤;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相对应的国土空间管理与资源优化配置政策体系。

3 提升国土规划的战略性、基础性和综合性

3.1 长远规划、宏观部署,体现国土规划的战略性

规划是对客观事物未来的发展所作的安排,国土规划应是决定国土发展框架的10年以上的长期基本规划。国土规划,在时间上,基于现在着眼未来,有超前性,具有较长的跨度;在空间上,致力于资源优化配置和合理布局;在站位上,要体现国家意志,根据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利益关系,制定规划目标、任务和政策,提出国土资源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的重大战略部署。做到长远战略,阶段安排,滚动修编,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全国规划要站在国家战略高度,首先,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区域发展战略主要突出的是经济发展板块空间结构,尚未形成由点、线、面、网络、体系等空间要素组成的系统完整的空间战略体系,需要国土规划来进一步补充完善。其次,解决不同类型区域的区域分工和定位问题,特别是跨行政区的协调发展问题,并对重要资源开发利用活动做出宏观部署。

3.2 发挥国土资源的基本功能,体现国土规划的基础性

国土规划的基础性是由国土资源的基本功能所决定的。国土既是经济社会活动的载体,同时也是经济社会活动所需要的淡水、土地、矿产、能源等基本物质原料的来源,国土资源兼有国家领土、自然资源基础和生

命支持系统的作用。虽然当前我国各

类规划存在相互制约、内容重复和功

能交叉的问题,但也有一些共同点,

一是出发点一致,各类规划的基本

出发点都是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

水平;二是终极目标一致,都是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和科学发展;三是对国

土空间和国土资源需求一致。由此,

建议国土规划重点突出对国土空间及

其资源开发利用的统筹,保障各类规

划的落地,以国土资源部门职能为抓

手,体现国土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宏观

调控作用,统筹国土资源和国土空间

可持续利用与国民经济各项事业发展

关系,以凸显国土规划的基础性。

3.3 通过国土的载体作用,体现国土

规划的综合性

国土规划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通

过国土这一经济社会发展的载体,将

人口、经济、社会和国土空间的开发

利用紧密结合,实现对相关规划的统

筹和统领。一是要以经济社会发展目

标为引导,以国土资源调查评价和承

载能力为基本依据,统筹国土空间,

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目标进行

客观、科学的空间落实。二是更加强

调区域的综合发展,给各地均等的

发展权利,点面结合,协调发展。根

据资源环境综合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

开发利用适宜性,构建多层次、综合

性的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格局。三是要

平衡产业发展规划、交通基础设施规

划等规划对国土建设空间的需求总规

模,保证各类规划科学、合理实施,

实现有限资源在重点领域合理分配和

高效利用。四是要体现对重要国土资

源的综合管理,以及对土地利用规

划、矿产资源规划的引导。五是考虑

海陆一体化和地上地下的统筹发展。

但这种综合不是将所有规划简单叠

加,而是在规划目标的引导下,有选

择地进行优化、协调。

4 充分发挥国土规划的引导和约束

功能

“引导”和“约束”是国土规划

的基本功能。实现这两个基本功能,

关键要解决三个难点:一是如何建立

规划指标体系,二是如何进行空间布

局,三是如何设计实施的抓手。新一

轮国土规划不仅要在资源开发利用的

规模上进行合理设计和预测,而且在

资源利用的空间布局、准入限制及开

发利用强度上要体现出一定的约束性

和对生产力布局的引导性。国土资

源的合理利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落

实科学发展观,保障国民经济平稳较

快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统筹、协调

各项规划和部门职能的着力点。土地

用途管制可以作为实施国土规划最直

接、最有效的途径。如可设置不同行

业的土地准入制度引导经济布局等。

4.1 刚性和弹性相结合,确定切实可

行的国土规划目标与指标体系

规划目标是国土规划的重要组

成部分,是对国土空间开发利用和资

源优化配置战略部署的本质反映。既

要系统,又要简明,目标设置不宜过

多,避免面面俱到的罗列。可以通过

差别化的资源高效利用和规模控制,

建立规划的指标体系,从土地、水等

重要资源开发利用的规模、结构、开

发利用强度等方面体现约束性和引导

性。

4.2 正规划和反规划相结合,探索科

学合理的空间布局方案

国土规划的规划期一般为10年

以上,在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情

况下,我们对未来的形势很难做出准

确的判断,因此,在规划的过程中必

须预留出一定的调整空间。经济地理

与自然地理相结合,一方面采用正规

(下转第41页)

产业经济Resource Industrial Econom Y

资源

的配置,政府主导的国土资源的初次分配主要应体现公平,要遵循兼顾城乡、兼顾工农、兼顾生产生活、兼顾经济社会生态、兼顾区域、兼顾生态协调发展的原则。在这个总的制度安排下,充分引入市场机制,将国土资源资产化、资本化,寻求国土资源收益的最大化,提高国土资源配置的经济效益和利用效率。

(2)打造融资平台。要实现山西国土资源资本化,就要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体制,创新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遵循市场竞争的原则,打造一个公平的国土资源资本化融资平台,盘活国家、民间、企业、外资的资本,从而实现政府投资最小化、社会效益最大化。将资本市场不断引入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之中,必然会涉及许多相关国土资源的上市公司股票发行、证券、基金甚至专门的“资源板”市场,资源期货、资源期权、资源指数也将出现竞争化趋势。国土资源资本市场的发育必然会催生金融业改革的深化,各类资源性银行及衍生金融工具会层出不穷,如此一来,人们对国土资源的占有、使用、控制就不需要

把重点放在直接购买资源上,而是去购

买资源的金融产品,每个消费者都有可

能成为国土资源供给、国土资源保护

的投资者和收益者。

(3)实现产业融合。山西国土资源

资本化模式应以加快山西产业结构升

级与结构调整为主,加大国土资源产

业的调整力度,实现产业大融合、大

调整、大发展,优化产业分工布局,

打造山西国土资源开发的产业集群,

促进山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国土资

源转化为资本,只有通过流动,即出

让、转让、抵押、出租等方式,激活

死的国土资源资产,赋予其资本的属

性,才能实现由资源转化为资产,由

资产(或)转化为资本,使国土资源

显值、增值或保值,为人类社会创造

源源不断的财富。

(4)显化资源价值。山西要通过国

土资源实行有偿使用或资本化管理,

明晰国土资源产权,显化国土资源价

值,切实维护国土资源所有者、使用

者、投资者的利益,理顺国土资源所

有权、使用权与经营权的关系,完善收稿日期:2011-02-11

市场配置资源体制机制,使之能真正

按照价值规律、供求规律和竞争规律

办事,全面提升国土资源整体开发水

平和安全防范能力,促进国土资源市

场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总之,实现山西国土资源资本

化,对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研究和探索资源型资产的市

场化途径和实现方式,走出一条适合

山西省省情的资源节约集约型经济发

展的新路子,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规律要求的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机

制,促进国土资源市场化建设,推进

山西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具有十分

重要的现实意义。

划方法,对我们能够判断相对准确的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另一方面,可以采用反规划的方法,划定国土空间开发的“红线”,或待规划区,对特定区域进行保护,或留待以后规划。而后,通过空间布局、准入限制条件等来体现规划的约束性和引导性。同时建议无论是全国尺度的国土规划,还是重点区域的国土规划,均要特别重视跨行政区域的统筹协调问题,因为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实现包容性发展的重要手段。

4.3 继承和创新相结合,建立可操作的规划实施体系

已经完成试点的几个规划,至今只有辽宁规划得到批复并开始实施。

总体看,在规划实施方面缺乏有力的

抓手,规划的约束性和引导性体现不

够,规划的作用难以发挥。对此,一

方面,要系统梳理国土资源开发利

用与保护的现行政策与法律,以国

土资源部为切入点,从土地、矿产等

资源优化配置、用途管制、资源利用

效率、地质保障、国土整治等方面设

计实施抓手;另一面,要加强地方调

研,将地方政府实施较好的创新性政

策,提高到国家层面,同时,学习借

鉴区域规划和主体功能区等规划的经

验,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等手

段,探索新国土规划的实施体系。

收稿日期:2011-03-10

(上接第31页)

摘要Abstract S

英文

(1. Finance Department of 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 Beijing 100812,China; 2. Chinese Academy of Land and Resource Economics, Beijing 101149)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some suggestions for cherishing the earth’s resources. The methods should include: establishing mechanism; improving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accountability mechanisms, pricing mechanism relating to utilizing earth’s resources economically and intensively, as well as prote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strengthening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mproving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energy and resources; fostering new economic growth point; taking the road of industrial diversification; vigorously developing the circular economy; promoting the change of development mode.

Key words: earth resources; promotion mechanism; development approach; policy

21On Giving a Boost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Mod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Pattern of Resource Utilization

ZENG Ling-yun1, KONG Rui2

(1.Chinese Academy of Land and Resource Economics, Beijing 101149;

2.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37) Abstract: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necessity and urgency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way of resource utilization; and focuses on some methods aimed at promoting the mod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se are: changing the concept of land resource management; enhancing the support capability of resources; promoting economical and intensive use of resources; improving the mechanism of the role of land resources in macroeconomic regulation and control.

Key words: development approach; change; resource utilization; land and resources; management; conservation; intensive

24Analysis on the Benefit of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Concerning Shallow Geothermal Energy Resources for Heating and Cooling ZHANG Bo, YU Zhen-guo, BAI Xue-hua, ZHANG Chao-yu (Chinese Academy of Land and Resource Economics, Beijing 101149)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at using shallow geothermal energy instead of conventional energy for heating and cooling in the urban architecture can effectively alleviate the tension of energy use in the life of city. However, compared to normal heating and cooling mode, the investment in the initial construction of ground source heat pump system is higher, but its operating costs are relatively low. Although the system has a certain investment risks, the energy-saving effect is signi? cant; and it can both reduce air pollutants and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nd be alternative to conventional energy sources. In order to avoid the risk, appropriate risk management and control measures, which can ensure the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shallow geothermal energy in a scienti? c, rational and effective way, should be formulated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Key words: shallow geothermal energy resources; supply heating; cooling;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bene? t 26Cherishing the Earth's Resources and Promoting the Multipurpose Utilization of the Tailings

ZHANG

Chao-yu1, ZHANG Ying2, ZHANG Bo1(1. Chinese Academy of Land and Resource Economics, Beijing 101149;

2. Institute of Disaster Prevention, Yanjiao Hebei 065201,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for effectively and

rationally using the tailings; and analyses the problems involved

in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such as low utilization rate, waste of

resources, lack of policy support and scienti? c support. At present,

the main ways for using tailings are: spoil reclaiming, ? lling mine-

out area, reclamation and integrated utilization. Finally,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changing conception, strengthening policy support,

exercising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and enhancing technical

innovation are the main methods for promoting th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tailings.

Key words: tailings;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environment

pollution; policy

29Discussion on the Preparation Ideas and Functional

Orientation of Land Planning in the New Period

MENG Xu-guan, QIANG Zhen, HAO Qing, HOU Hua-li, AN

Cui-juan, WU Shang-kun

(Chinese Academy of Land and Resource Economics, Beijing 101149)

Abstract: Be based on analysis of the signi? cance of land planning,

this paper discusses that promoting the strategy, foundation, and

comprehensiveness of land planning should be through long-

term planning and macro deployment, as well as playing the basic

functions of land resources, and the carrier function of land. This

paper ? nally suggests that operational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system, which will play the guidance and constraint functions of

land planning, should be established by determining the feasible

planning objectives, target system and reasonable spatial layout

plan.

Key words: land planning; spatial payout; optimum distribution

32Real Difficulties and System Reconstruction on

Transferring Rights of Rural Base Utilization

ZHAI

Yu-sheng

(Shijiazhua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Commerce and Industry,

Shijiazhuang, Hebei 050091,China)

Abstract: Due to the restrictions of transferring rights of rural

base utilization in the legal system of land of dual structure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as well as its real difficulties, this paper

argues that relevant laws need to be modified or adjusted; the

status of usufructuary right of rural homestead should be made

clear; the transfer of the income distribution should be defined;

and a social security mechanism that urban and rural areas can be

complementary each other must be gradually established.

Key words: homestead; use right transfer; real dif? culties; System

Construction

35Research on the Transferring of Rural Land-use for

Construction on the Premise of Making Collective

Sovereignty Clear

—Taking an Example of H Village of Shanghai

ZHANG Ge, JI Xiao-lan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s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200237)

Abstract: Be based on the situation in H village in Shanghai,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main reasons that hinde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transferring of rural land-use for construction,

these include: unclear property rights of rural collective land,

企业管理创新思路

企业管理创新思路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于不断创新,而管理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主题。深入研究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的现状,正确处理石油企业管理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处理石油企业内部管理创新与其他工作的关系,是目前石油企业管理创新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相关内容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一、企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1、管理创新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企业管理的方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有企业管理已由单纯生产型管理向生产经营型管理转变。在国民经济市场化进程中,国有企业被推入市场,正在向着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转变,逐步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这一切都已表明,市场机制的作用大大加强,我国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市场体系发育不断完善。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国有企业必须摆脱旧的管理思想的束缚,勇于创新,建立新的管理制度、管理体系与管理方法。 2、管理创新是知识经济的要求 目前,我国正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因此,对于知识型企业来说,必须以知识型人才为基础,以科技为支撑点,以创新为基础内容,把企业建成一个信息密集、人才密集和知识密集的综合体。 3、管理创新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要求 进入21世纪,随着世界各国的经济传递速度的明显加快,一些

国家的经济运行状况会由某国经济的汇率、利率变动而受到影响。例如,美国的次贷危机和东南亚金融危机就是很好的证明。近年来,随着外商对华投资规模的扩大,投资主体跨国化,投资领域进一步拓宽,投资方式多样化,我国企业面临着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的复杂态势。这些都要求企业相应地改革那些传统的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管理体系,从而适应瞬息万变的国际市场环境。 二、企业管理创新的发展趋势 从近些年来企业管理变革的历程中不难看出,未来企业管理创新具有以下发展趋势: 1、由追求利润最大化向追求企业可持续成长观转变 作为管理的唯一主题的利润最大化,它严重阻碍着企业的发展,甚至促使企业倒闭,是企业夭折的重要根源之一。在知识、技术、产品等创新速度日益加快的今天,成长的可持续性已经成为现代企业面临的比管理效率更重要的课题。 2、企业间的合作由一般合作模式转向虚拟企业、网络组织、供应链协作、国际战略联盟等形式 现代企业不能仅仅只提供各种产品和服务,还必须懂得如何把自身的技术专长与核心能力恰当地同其他各种有利的竞争资源结合起来,弥补自身的不足和局限性。 3、员工的技能和知识成为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资源 知识将逐渐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它被认为是和资金、人力等并列的资源。企业在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时,需要更多地通过加强协

《“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范本

《“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范本前言 2020年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的编制之年,XX “十四五”项规划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迈进新时代、立足新起点、开启新征程的关键五年规划,是谋划今后一个时期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为确保“十四五”各规划编制按照既定时间表和路线图有序推进,根据《XXX办公室关于印发XXX“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的要求,XXX组织专班,总结以往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做法和经验,结合本地实际,特此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思路 编制“十四五”规划,必须全面贯彻落实XXX,深入践行XXX 坚持“XXXX再深化XXXX着眼“十四五”期间巩固提升XXXX成果、全面贯彻XXX理念、加快XXX特征,全面总结分析“十三五”XXX 经验,全面扩大XXX重大课题,深入开展专题研究,统筹谋划“十四五”XXX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和保障措施,切实提高规划编制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使其成为X“十四五”X工作的行动纲领。 二、主要任务

坚持全面谋划与突出重点相结合,全面总结“十三五”XXX经验,深入分析研判“十四五”XXX面临的时代背景和总体形势,围绕XXXX成果,深化XXX,全面实施XXXX提升XXX重点领域,X 形成系列专项课题研究报告。在此基础上,科学合理地提出“十四五”XXX目标指标、基本思路和重大举措,形成《XXX“十四五”规划》,增强规划的宏观性和指导性,突出规划的针对性和约束力,确保规划各项目标任务有力度、差别化、可落地、易评估。 三、重点内容设置 立足XXX实际和“十四五”面临的形势,以重大问题和重大需求为导向,我XX“十四五”规划拟从X个方面予以阐述。 四、组织领导 加强对规划编制的组织领导,压紧压实责任,现成立“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单位一把手或者企业法人 副组长:单位副手或者副总 成员:单位各部门负责人 领导小组下设1个综合协调联络专班、N个专项规划编制专班。 1.综合协调联络专班。

总体规划编制审批程序

城乡总体规划编制、审批程序 一、项目准备阶段 该阶段主要由当地人民政府主持,可以委托当地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供技术支持。 1、修编申请 当地人民政府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原审批机关)提出修编(调整)总体规划的申请及论证修编总体规划可行性的专题报告,在申请批复后方可进行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 在当地人民政府提出修编(调整)城市总体规划前,应当组织专家对现行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各专项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以报告形式随申请报上一级人民政府;评估内容主要包括对基础设施的支撑能力和建设条件做出评价;针对存在问题和出现的新情况,从土地、水、能源和环境等城市长期的发展保障出发,依据上位城镇体系规划,着眼区域统筹和城乡统筹,对城市的定位、发展目标、城市功能和空间布局等战略问题进行前瞻性研究,作为城乡总体规划修编的工作基础。 2、修编申请批复 上一级人民政府(原审批机关)对当地城乡总体规划修编申请批复的红头文件是总体规划修编编制工作进行的前提条件。 3、组织编制机关(当地人民政府)制定总体规划纲要、编制计划任务书 组织编制机关在申请批复后应制定总体规划纲要、编制计划任务书,总体规划纲要经上级人民政府审查合格后,方可以委托、招标等方式确定具有资质的规划编制单位。 二、资料收集与现状调研阶段 该阶段主要由当地人民政府指定当地规划行政部门配合规划编制单位完成基础资料收集、现场实地调研工作,规划主管部门主要任务为协调规划编制单位与政府相关部门的资料对接。 1、基础资料收集 当地人民政府应当指定当地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配合规划编制单位完成总体规划编制相关基础资料的收集工作。 编制单位收集的基础资料涉及到当地政府下辖众多部门,需以政府名义进行协调、积极配合基础资料收集工作。 2、现状调研 规划编制单位在前期资料收集基础上针对资料不足或需进行现场实地考察的部分组织

管理创新思路及实施

下一步工作打算,管理创新思路及如何实施下一步的工作打算由设计阶段项目管理的任务,项目建设招标投标有关管理的任务,施工阶段项目管理的任务转变为施工阶段项目管理的任务,动用前准备阶段项目管理的任务。将管理创新从制度建设、工作程序制定、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转为更细致的各项精细化管理。 建设工程管理工作是一种增值服务工作,核心是为工程的建设和使用增值。确保工程建设安全、提高工程质量、有利于投资(成本)控制、有利于进度控制、确保工程使用安全、有利于环保、节能、满足最终用户的使用功能、有利于降低工程运营成本、有利于工程维护。 根据项目之间的管理经验,现阶段主要将管理五环节闭环模式在项目管理中进行实际应用,即 1、提出问题; 2、筹划——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的方案,并对多个可能的方案进行分析; 3、决策; 4、执行; 5、检查 举例具体来说就是: 1、提出问题——通过项目进度计划值和实际值的比较,发现进度推迟了; 2、筹划——加快进度有多种可能的方案,如改一班工作制为两班工作制,增加夜班作业,增加施工设备和改变施工方法,应对这三个方案进行比较; 3、决策——从上述三个可能的方案中选择一个将被执行的方案,即增加夜班作业; 4、执行——落实夜班施工的条件,组织夜班施工; 5、检查——检查增加夜班施工的决策是否被执行,如已执行,则检查执行的效果如何。 如通过增加夜班施工,工程进度的问题解决了,但发现新的问题,施工成本增加了,这样就进入了管理的一个新的循环:提出问题、筹划、决策、执行和检查。我们就是这样利用管理五环节闭环模式以处理项目管理工作中不断发现的问题和不断解决问题。

具体从成本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合同管理五个方面详细进行: 一:成本管理 在项目中,成本作为项目管理的一个关键性目标,是管理的重中之重。成本管理就是要在保证工期和质量满足要求的情况下,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把成本控制在计划范围内,并进一步寻求最大程度的成本节约。 根据XXX项目成本管理的基本要求和实施过程,创新性的将成本管理分为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六个步骤,分步连续实施。其中每一个环节都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成本预测是成本决策的前提,成本计划是成本决策所确定目标的具体化。成本计划控制则是对成本计划的实施进行控制和监督,保证决策的成本目标的实现,而成本核算又是对成本计划是否实现的最后检验,它所提供的成本信息又将为下一个施工项目成本预测和决策提供基础资料。成本考核是实现成本目标责任制的保证和实现决策目标的重要手段。 二:进度管理 进度管理控制不仅关系到项目总进度目标能否实现,它还直接关系到项目的质量和成本。在工程施工实践中,必须树立和坚持一个最基本的工程管理原则,即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控制工程的进度。 根据XXX项目付款及现场施工情况等动态条件,制定了相应的动态管理过程。主要包括: (1)定时组织各施工单位及业主、监理等进行进度目标的分析和论证,目的是根据现场情况论证进度目标是否合理,进度目标是否可能实现。如果经过项目各方科学论证,目标不可能实现,则必须调整目标; (2)在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制进度计划; (3)进度计划的跟踪检查与调整,它包括定期跟踪检查所编制进度计划的执行情况,若其执行有偏差,则采取纠偏措施,并视必要调整进度计划。 三:质量管理 质量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控制目标之一。项目的质量控制,需要系统有效地应用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建立和运行工程项目质量控

十四五规划编制心得体会思路发言5

十四五规划编制心得体会思路发言5 突出“实”字,吸纳群众智慧。“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深入基层为民服务,把基层当成最好的课堂。 群众中间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得民心,汲取群众智慧不能“走马观花”做样子,要真正进村入户“沉到底”,真正深入群众,拜群众为师,与群众“接亲戚”,讲“百姓话”干“实在事”,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得到群众的支持,才能密切党群干群“鱼水之情”。只有群众对党信任,真心跟着党走,他们才会奉献出自己的“智慧”,出真招、献良谋,为“十四五”规划积极建言献策。 突出“急”字,围绕社会期盼。“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教育改革、住房制度、生态环境、脱贫攻坚……热词的变化,见证着民生期待的变迁,但不变的依然是人们对社会保障改善的不断向往。 改革开放以来,一项项有温度的民生举措,一件件掷地有声的实事,涉及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让群众感受到身边

一点一滴可喜的变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把“十四五”规划编制好,要紧紧围绕人民所思所盼所想,坚持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让经济发展与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目标融合、方向一致,为经济社会发展凝聚最大公约数。 突出“鲜”字,汲取基层经验。基层是源头活水,鲜活的经验在基层,丰富的营养在基层。在规划编制的通盘考量中,不仅要有高屋建瓴的站位,在登高望远中把握发展的大局大势,也要有民生立意的定位,多体察民情民意,更贴近百姓冷暖。 要把群众的首创精神作为做好工作的力量源泉,经常走进群众的门坎,奔着问题去倾听群众声音,把心贴近人民,在群众中汲取营养,提炼经验,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都要善于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获取最鲜活的“第一手资料”,不断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依靠群众来发现和解决问题。 突出“精”字,倾听专家意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

大数据背景下的国土空间规划研究

大数据背景下的国土空间规划研究 发表时间:2019-06-18T10:11:07.823Z 来源:《中国建筑知识仓库》2019年01期作者:甘小凤 [导读] 摘要:科学合理的国土空间规划,高效、绿色、集约、安全及开放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事关城建、水利、生态、交通、农业以及环保等行业的发展。近年来,通过信息技术的广泛深入应用,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的效能和水平在不断提升,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以及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迫切需要树立大数据思维,改革政府规划管理体制,建立统一衔接、功能互补、相互协调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创新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方式 1大数据国土空间规划的含义 在综合大数据和国土空间规划的研究基础上,提出大数据国土空间规划的基本概念。大数据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的升级版,其充分运用云计算、GIS等技术和科学化的研究方法,进一步整合各类国土空间要素信息及数据,开展大数据的分析与挖掘,对国土空间分布特征、规划进行综合分析、动态仿真和可视化表达,进行数据资源服务体系的统一规划[2]。它倾向于多种手段的组合与集成运用,自下而上公众参与,具有较强的综合环境适应能力,建立在最新科学思想与技术方法基础上,统筹谋划未来国土空间开发的战略格局,形成科学的国土空间开发导向[3]。 2将“大数据”引入国土空间规划的必要性 “大数据”是数量巨大、结构复杂、类型众多的数据集合,经过云计算的数据处理与应用模式后,将数据整合共享,交叉复用,形成智力资源和知识服务能力。因其具有大量、高速、多样、价值、真实性等突出特点,正逐步应用于生物工程、电网、交通以及医疗等诸多领域。就国土而言,多从土地流转、城镇土地定级、土地管理、城市规划等方面进行研究,而针对国土空间规划的研究相对甚少[4]。国土空间规划是涉及国土空间合理布局和开发利用的规划整合。现行的规划体系中呈现出“纵向”自上而下的部门垂直管理和“横向”多规并行、相互渗透的运行特征,存在内容交叉、管制重叠以及标准不一等复杂问题,给规划实施层面带来了诸多困难。尤其是在市、县各级规划实施工作中,由于规划依据的法规体系、用地分类标准、规划期限、编制审批等不同,各类规划的矛盾集中爆发,出现内容冲突、管制重叠错位、相互牵制、审批复杂等问题,实施主体为协调和符合各类规划消耗大量的行政资源,同时导致了空间资源利用的碎片化和资源管控的混乱局面,降低了规划的执行效果。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将大数据引入国土空间规划是十分必要的,以转变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方式,建立和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确保规划编制和实施的科学性、实用性[5]。 3大数据应用于国土空间规划研究 3.1数据采集平台的研究 国土空间的数据体系,以全域数字化、人地要素全覆盖为基础,涉及的数据资源多达一两百项。特别是对一些核心数据源来说,如遥感数据等,能够支撑持续摄取是一项很关键的能力。数据采集平台采用分布式架构设计,稳定性高且扩展能力强。内置实时数据、离线数据以及互联网采集三类采集方案,支持http、udp等多种通信协议,可以采集数据库、文件等多种数据源,数据可落地到hdfs、数据库等。技术上的实现,采用了主流的nifi、kafka、scrapy等开源技术,支持采集规则和采集模板。可对不同的数据类型,如土地供应、用水/电/气、互联网地图POI、根据数据的特点采用更合适的技术。 3.2数据处理平台的研究 将数据摄取到大数据平台后,平台是否有足够的计算能力?计算耗时是否在可接受的范围?是否支持空间分析?这些问题是数据处理平台必须解决的。具体到国土空间规划,则是解决多源异构数据的汇聚叠加空间分析。数据处理平台采用多级时空网格的处理方式,将多要素的数据基于多级网格进行汇聚。利用基于内存的分布式计算引擎Spark进行复杂的数值计算,结合ArcGIS大数据平台和GeoSpark的聚合分析、缓冲区分析等空间分析能力,实现了多要素在多尺度网格上的汇聚叠加分析,满足了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及空间开发的适宜性分析需要。 图1大数据下的空间分析 3.3数据挖掘平台的研究 数据挖掘平台将指标库和模型库作为平台分析洞察的主要载体,实现国土空间规划辅助决策。具体通过引入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技术,建立模型,实现基于指标的量化分析,辅助开展三线保护、自然资源资产负债、绿色发展、宜居环境等方面的定期评估。指标库和模型库提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方法与程序

城市(镇)总体规划编制的方法与程序 总体规划编制的内容包括三个部分:编制内容、编制程序、成果要求。 1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内容: 总体规划从内容上可分为:城镇体系规划,中心城区规划,近期建设规划,专项规划四个组成部分。 2城市整体规划的编制方法与程序: 总体规划编制从工作阶段上可以分为总体规划编制的前期工作、总体规划纲要的编制、总体规划技术成果的编制三个阶段。 (1)规划编制的前期工作: 1)基础资料的收集与调研 对城市现状基础资料的收集与调研,是整个总体规划编制的基础工作。需要通过文献、访谈、现场勘探等多种方法,对城市的区 域、社会、经济、自然、历史环境等展开全面和细致的调研。 在收集与调研的过程中,对城市建设用地的调查是一项重要内容。要对城市存量建设用地的数量和用地性质进行核查和分析,切 实掌握土地使用的真实状况和效益,分析人均用地水平、用地结构 和区域建设用地分配等资料。通过对城市建设用地现状的全面和细 致的掌握,为提出合理、高效的土地使用策略提供依据。 调查和研究的成果形成城市基础资料汇编,包括城市现状图和一套完整的现状基础资料报告。 2)规划编制的前期研究 在前期研究工作中,对现行城市总体规划评价和战略问题的前瞻性研究是两项重要的工作内容。 A 现行城市总体规划评价: 首先要系统的回顾历版城市规划的编制工作和技术内容,研究城市发展的阶段特征,把握好城市发展的自身规律。特别是对现行 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各项专项规划的实施情况和遗留的问题要进行认 真的总结,对基础设施的支撑能力和建设条件作出评价,在此前提 下,对总体规划编制的必要性进行分析。

B 战略问题的前瞻性研究: 深入分析和总结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城市现状问题和新的发展趋势,从落实土地、水、能源和环境等影响城市长期发展保 障要素,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等前提出 发,依据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和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前瞻性的研究城 市的发展条件和动力机制,科学合理的研究城市的定位、发展目标、 城市功能和空间布局等战略问题,为总体规划的修编提供依据。(2)总体规划纲要的编制 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应先编制总体规划纲要,经过审查的纲要也是总体规划成果审批的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任务是研究总体规划中的重大问题,撰写专题研究报告,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论证。 1)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 a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提出市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确定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 的综合目标和保护要求,提出空间管制原则; ●预测市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确定各城镇人口规模、职能分工、空间 布局方案和建设标准; ●原则确定市域交通发展策略; ●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 b 城市中心区规划 ●分析城市职能、提出城市性质和发展目标; ●预测城市人口规模; ●提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范围,并制定空间管制措施。 ●研究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提出建设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范围; ●提出交通发展战略及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布局原则; ●提出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目标; ●提出建立综合防灾体系的原则和建设方针。 2)城市总体纲要的成果要求 a 规划文本:规定性要求

项目管理中的创新思路

项目管理中的创新思路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本文笔者结合多年实践经验,就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创新思路,进行了一点粗浅的探析,希望给大家提供些参考。 关键词:团队精神协作沟通内外联系 什么叫创新?创新是当今世界在各方面各领域中经常出现的一个词,创新它又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词。在英文中,创新Innovation,起源于拉丁语。原意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 创新有很多类;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开拓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经营创新、技术创新等。那么对创新我们有多方面的理解,说别人没说过的话叫创新,做别人没做过的事叫创新,想别人没想的东西叫创新。我们有的东西之所以叫它创新,就是因为它改善了我们的工作质量,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有的是因为创新巩固了我们的竞争地位。有的是对经济,对社会、对技术产生了根本影响,所以我们叫它创新。但是创新不一定非得是全新的东西,在原有的模式和基础上,找出差距和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融入新的内涵也可以是一种创新的举措。 项目管理有个特点:“管理无定式”。任何管理方法也许有特定的核心指导思想,但没有固定的模式,它因管理的项目不同、对象不同而有所差异。管理工作也永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从这个意义上说,点滴改进、不断创新是项目管理工作的持久准则。 团队精神:宽松的工作环境、激励机制、主人翁精神 项目管理需要一个团队组织,在团队中,虽然各个单体各司其职,但团队合作需倡导一种为达到既定目标所显现出来的自愿合作和协同努力的精神。它可以调动团队成员的所有资源和才智,并且会自动地驱除所有不和谐和不公正现象,同时会给予那些诚心、大公无私的奉献者适当的回报。如果项目团队合作是出于自觉自愿时,它必将会产生一股强大而且持久的力量。 作为项目管理的领导者,将各个独立的人组织成小团体,应使团队中每个成员都具有共同的强烈欲望和明确目标,并且能从日益增进的热忱、想象力和知识中获得明确的利益。使团队成员不断地为工作奉献。同时,作为管理者也应该要求自己,不断地为成员做出奉献并发掘他们的欲望,给他们以适当的回报。 团队合作出发点在于调动团队成员中各方的努力,充分激发团队成员的智慧,并将这种智慧汇集成一股实现目标的合力。 虽然团队合作会产生力量,但这种力量的凝聚只是一时的现象还是具有永久

十三五规划如何编制

这两年正好是“十二五”和“十三五”交接的时期,从国家、政府部门到企业都在谋划未来五年的发展,编制各种各样的规划,有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行业发展规划、企业发展战略,也有科技发展规划、信息化规划。 我从1987年开始在冶金工业规划院工作,到现在是28年时间,一直在干规划这项工作。非常高兴有机会和各位交流一下产业规划编制的体系,编制方法、及其十三五规划编制的一些改进和思考。今天的介绍也是对我们工作中经验和思考的一个总结,供大家参考。 通过分析我们过去规划的编制、执行和落实情况,不断完善、修订规划的编制方法和结构,体会什么样的规划才算是好的规划,并对在新的发展阶段,如何编制好一个规划谈谈自己的认识。 今天给大家的介绍分三个方面的容:一是介绍规划一些概念性的东西;二是规划的理念、容与编制过程;三是目前我们在做的“多规合一”偏向战略性质的规划。 一、规划工作的一些基本概念 1. 规划编制的必要性。在中国目前制度下,规划是实施国家宏观调控、宏观管理的工具之一,是制定计划的基础依据,是各产业与企业提出发展目标与路径的集合。有人会问,既然是搞市场经济,为什么还要规划?其实这并不是中国的独创,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甚至非洲的企业与政府部门也有自己的规划,很多部门都有自己一年一度甚至几年的战略规划,而且它的国家战略规划和部门的产业职能密切相关,甚至在措施上有强有力的预算保障。从这个角度看,市场经济国家的产业规划的作用和功能,比我们现在很多部门编制的一些规划功能更强。 2. 首先要确定规划的对象。我们对规划的定义,是对规划对象未来发展变化状况,在时间上的谋划部署或者是一些具体的安排。在编规划的时候,确定规划对象,和经济体制是有比较大的关系。如果完全是市场经济的体制,一般不会对那些竞争性的领域去编规划,因为那些领域完全是由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的作用。既然是决定性的

浅谈国土空间规划领域的大数据应用

浅谈国土空间规划领域的大数据应用 发表时间:2019-07-15T16:19:40.513Z 来源:《城镇建设》2019年第08期作者:陈萌 [导读]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中,发挥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山东深科空间规划勘查设计有限公司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当今时代,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中,发挥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大数据技术是以数据为本质的新一代革命性的信息技术,在数据挖潜过程中,能够带动理念、模式、技术及应用实践的创新。相比其他传统行业,海量、高效的大数据带给国土空间规划研究的影响更为显著,其不仅对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评价和管理的方式产生影响,也通过对人的活动、移动和交流方式的改变,改变了国土空间。数据是国土空间规划研究的重要基础,是分析国土空间发展现状、问题与特征的基本素材,更是解释国土空间发展机制、科学规划国土空间增长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大数据;应用 引言 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新时期中国将建立空间规划体系,推进“多规合一”,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土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有机融合,统一为国土空间规划,从落实国家战略定位、优化国土空间格局、科学配置资源要素等方面实现编制高质量空间规划的目标。2016年原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关于促进国土资源大数据应用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在新一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要创新国土资源管理方式,促进国土资源决策科学化。将大数据与自然资源调查、年度更新变更调查和有关专项调查相结合,有助于摸清家底,协调矛盾,科学编制空间规划的底数、底盘和底图。“大数据”蕴含的研究价值自新千年伊始就为西方主流学界关注,起初聚焦于社会科学领域,近年来在人文地理学领域反应最为热烈,为社会科学空间转向下的学科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1大数据的特征 大数据是一种超大规模的数据集合,它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等方面大大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具有海量的数据规模、快速的数据流转、多样的数据类型和价值密度低四大特征。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涉及到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集合的整体,需要统筹考虑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口、城市区域条件等各种要素,从而对城市空间发展方向、产业发展重点、城市环境容量和空间发展规模作出预测和控制。传统的规划技术手段停留在小数据的模式上,无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全样本的画像,大数据改变了这一模式,通过集成各类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可以对城市空间和居住在城市空间中人的行为进行时空化的画像和长期跟踪,通过各种标签识别全面了解城市空间发展特征并预测发展趋势。 2大数据应用对国土空间规划的启示 2.1打通数据获取及分享通道 从来源上看,国土空间规划相关的数据包括空间现状数据集、空间规划数据集、空间管理数据集、社会经济数据集等传统数据及网络新兴数据的。传统国土空间规划核心是物质空间规划,基础数据以传统数据为主,而网络新兴数据随着近年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国土空间规划领域的应用正方兴未艾,但主要还是集中在理论研究领域而较少应用指导实践行为,导致部分规划空有物质空间的“完美蓝图”,却缺乏能够绘制社会空间“科学蓝图”的城市居民行为、产业情况、公共空间利用等网络新兴数据指导。在规划实践中,数据获取及共享需要强有力的协调组织,能够突破不同行业间的数据壁垒,使数据获取及共享更为顺畅。 2.2规范数据整理模式 首先,传统土地利用、空间规划采用条块式的管理模式,造成现有多门类数据之间标准不统一、相互矛盾,数据交叉、冲突、重复建设的情况时有发生。故需要统一标准、规范,对现有的大数据资源进行清理、整合。国土空间大数据虽然来源复杂、类型繁多,但相互衔接性较强,可通过关联规则,规范数据信息资源采集的内容、方式、频率等,对数据进行整合,建立信息资源库体系,从而为科学决策和科学管理打好基础。其次,数据整理过程及发布环节必须重视数据保密性。国土空间大数据中的地形图、地理信息空间数据、经济运行数据、居民活动个人隐私数据等重要信息均涉及国家机密,必须受到严格保护,防止其遭受恶意用户或黑客的攻击。如果这些信息不能被妥善保存和管理,而是被滥用,将会给国家和个人带来极大的侵害。 2.3拓展应用领域,增强理论向实践成果的转化 从横向来看,在土地利用领域,大数据可用于土地利用效益研究、入地功能流转研究、自然资源利用监测等方面;在总规领域,大数据可用于分析人口规模、用地识别、空间结构、总规评价等问题;在控制性规划领域,大数据可用于分析地块业态评价、空间可达性分析等问题;在专项规划领域,大数据可用于分析教育、医疗、商业、休闲、产业等用地布点及使用效果等问题;在交通规划领域,大数据可用于分析站点位置、线型选择、换乘设置等问题;在城市设计领域,大数据可用于分析公共空间评价、就业吸引力评价等问题。 从纵向来看,传统土地利用、空间规划在后期监测和评价方面缺乏有效手段,而大数据与新技术的应用,可实现随时随地捕获、测量和传递信息,实现空间各个系统的实时感知,全面、精确、直观地反映国土空间要素的行为模式和动态变化,结合各门类要素的属性特征,对要素的质量、价值或效益开展综合评价,做好国土空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管护、治理监督等政府管理,为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提供准确可靠的基础支撑。 3国土空间规划领域的大数据应用策略 随着当今信息的爆发性增长和科学技术的突破,人类文明正从信息(Information Technology)时代向数据科技(Data Technology)时代飞速变革。在过去的十年里,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类社会。近年《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广东省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等文件明确了国家大数据战略,运用大数据推动政府治理,促进民生服务普惠化,加快城市创新驱动发展。 在大数据运用中:①要特别注意研发与探索大数据应用的技术问题,如数据的存储,已由传统的集中式数据仓库系统转为分布式处理系统,如海量非结构数据的过滤与抽取,如对传统的数据传输工具流程重新设计等。②要切实统筹好数据标准化建设,各类大数据统筹利

创新思维与创新管理提升

《创新思维与创新管理提升》课程培训方案设计 【培训目标】 学习如何通过创新思维,解决运用传统思维无法解决的问题,更快、更多、更好地决策;把创新思维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突破原有的管理模式,形成创新管理思维体系;系统的讲解创新管理的概念和战略,通过对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分析,进一步评估企业的创新管理能力,指明今后的行动路径,提高创新管理能力和创新质量。 【培训对象】 公司骨干 【培训时间】 2天 【课程大纲】 第一部分:创新思维转变与创新潜能挖掘 一、创新思维概述 1.案例:一场有关创新思维的讨论 2.创新思维的概念与应用 3.企业发展中成功创新的案例 二、思维深处的障碍 1.要突破自我设定的思维框框的束缚 2.要突破他人设下的思维框框的束缚 3.学会拓展思维和视野,要看到某一范围以外更大的空间

4.熟悉、遵守并充分利用游戏规则 5.要破除一个问题只有一个解决途径的一对一的思维模式 6.遇到困难时,应当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养成发散思维的好习惯, 7.冲破不合时宜的陈旧观念 8.观念创新是最基础的创新 9.对创新思维最大的束缚就是观念陈旧 三、弱化思维定势 1.头脑风暴练习:图中是什么? 2.思维定势如何形成 3.如何弱化思维定势 4.善于“非常规思维“ 四、建立批判性思维 1.头脑风暴练习:看一看 2.问题意识 3.没有发现问题,是管理中的最大问题. 4.敢于面对问题的本质 五、学会多元思维 1.头脑风暴练习:小县城的风波 2.善于发散思维 3.破除“单一思维” 4.进行多元化思考 六、学会变通思维

1.头脑风暴练习:你看到的是谁? 2.弱化“直线思维” 3.转换视角,学会另眼看事物 4.利用“鲶鱼效应”——消减“疲钝效应” 七、锻炼开阔性思维 1.拓展视野:史波力与旅行车 2.努力削减“一点思维” 3.头脑风暴练习:曲别针的N种用途 4.要到传统功能之外寻找功能 5.要到传统规矩之外寻找规矩 6.要到传统办法之外寻找办法 八、创新思维的路径 1.苹果与乔布斯的创新思维理念 2.自我创新思维实验 3.经营思维创新 4.管理思维创新 5.销售思维创新 第二部分:新业务、新技术、新研发项目创新突破实现 一、新业务、新技术、新研发项目创新的新认识 1.创新和创新理论的新概念、新演变 创新的概念界定 创新的理论演变

创新社区管理模式的基本思路

创新社区管理模式的基本思路 社区是整个社会的窗口和缩影,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和抓手。社区管理模式,一般是指社区管理过程中形成的突出特点和经验。加强社区管理创新,形成富有特点的社区管理模式,对于满足居民多层次、多样化需要,壮大基层力量,夯实基层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围绕增强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积极推进社区内部组织结构创新。当前,影响和制约社区管理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仍然是社区居委会与街道职责不明,政社不分,导致在行政事务上错位,自治功能上的缺位。为破解这些难题,北京市在社区原有组织结构的基础上增设服务站,专事居委会在组织群众自治过程中剥离出来的行政事务,成为政府加强基层社会管理的依托和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的场所。同时,居委会复原自治职能,发挥了解居民需求、提供便民服务方面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协助社区服务站提供社区公共服务,这样就形成了以党组织为领导核心和以居委会为自治服务体系、以服务站为公共服务体系的“三驾马车”式的新型社区治理结构,三者互相配合、相互支持,共同推进基层社区协调运转。 围绕社区工作者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积极推进社区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是完善社区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目前,社区工作者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专业的不职业,职业的不专业,难以承担复杂的社区管理和服务工作。应加快建立健全社区工作者的录用、考评、培训和使用等各项制度,落实各项社会保障措施,不断提高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围绕促进社区可持续发展,积极推进资金经费保障机制创新。将社区服务配套设施纳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对符合固定资产投资支持范围的项目,应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吸引社会力量兴办社区基础设施,在社区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 围绕培育壮大社区参与主体,积极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管理创新。社区社会组织如老年人协会、志愿者协会、舞蹈协会等这些非政府和非营利性组织,在丰富社区生活、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由于管理不善,地位不合法,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应借鉴北京市“枢纽型”社会组织管理经验,将性质相同、业务相近的社会组织联合起来,改革设立审批程序,实行“一站式”审批,引导鼓励其健康发展。围绕社区管理健康运行,积极理顺居委会与各参与主体的关系。推行社区服务站与居委会分设,根据社区实际情况和服务半径,推行一个服务站对应多个居委会,开办“一门式”服务窗口,方便服务居民。推进居委会与物业管理公司的对应,在设立居委会时,不必拘泥于小区户数的多少,尽量单独设立居委会。推进居委会与业主委员会的整合,在“居站分设”情况下,二者范围重合起来,将会实现两种居民自治力量的联合,成为基层民主新的增长点。

十四五规划编制方案

十四五规划编制方案 “十四五”时期(X~X年),是X县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X县抢抓发展机遇,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五年。为切实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有关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如下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分析国际国内发展新形势新变化,准确研判未来一个时期X县发展的基本趋势和阶段特征,科学合理的提出“十四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编制工作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和“五个扎实”要求,注重规划统筹衔接,突出问题导向,认真总结分析X经济社会发展基础、短板、弱项和优势,准确把握好“十四五”期间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和重大任务,使“十四五”规划更加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新要求、符合X发展实际,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规划支撑。 二、基本原则。(一)坚持目标导向。立足我县发展实际,谋划好“十四五”期间必须完成的目标任务,从我县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

困难和问题顺推,明确破解难题的途径和方法,打好发展基础。 (二)坚持务实管用。在规划编制中,对规划编制目录进行严格遴选,确保规划接地气、可操作。突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规划的内容要明确思路方向、重点任务、空间布局,既要加强对未来五年甚至更长远的发展谋划,又要突出规划的针对性和约束力,做到可操作、能落实、易评估。 (三)坚持统筹协调。在规划编制中,要进一步厘清发展规划、空间规划、专项规划之间的关系。注重规划衔接,坚持下位规划服从上位规划、下级规划服务上级规划、等位规划相互协调。 (四)坚持民主开放。扩大规划编制过程的社会参与度,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广泛开展调研活动,借助互联网等现代信息平台,把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研究深、研究透,广开言路、问计于民,使规划编制过程真正成为汇聚民智、协调利益、形成共识的过程。 三、规划体系。(一)总体规划编制。总体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规划,是县委、县政府对未来五年的战略部署和安排,是全县各级各单位的行动纲领,是编制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制定有关政策和年度计划的重要依据。全县“十四五”规划纲要由县政府组织编制,县发改局牵头,县级各有关部门、各镇全力配合、共同完成。经县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实施,

管理创新的特点和方法介绍-管理创新的特点

管理创新的特点和方法介绍|管理创新的特点 管理创新是不同于一般的“创新”,其特点来自于创新和管理两个方面。下面小编告诉你管理创新的特点和方法。 管理创新的特点 创造性 以原有的管理思想、方法和理论为基础,充分结合实际工作环境与特点,积极地吸取外界的各种思想、知识和观念,在汲取合理内涵的同时,创造出新的管理思想、方法和理论。其重点在于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式和框架,创造具有新属性的、增值的东西。 长期性 管理创新是一项长期的、持续的、动态的工作过程。 风险性 风险是无形的,对管理进行创新具有挑战性。管理创新并不总能获得成功。创新作为一种具有创造性的过程,包含着许多可变因素、不可知因素和不可控因素,这种不确定性使得创新必然存在着许多风险。这也就是创新的代价之所在。但是存在风险并不意味着要一味地冒险,去做无谓的牺牲,要理性地看待风险,要充分认识不确定因素,尽叮能地规避风险,使成本付出最小化,成功概率最大化。 效益性 创新并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而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组织的目标,要取得效益和效率。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使其具有技术竞争优势,获取更高利润。通过管理创新,建立新的管理制度,形成新的组织模式,实现新的资源整合,从而建立起企业效益增长的长效机制。 艰巨性 管理创新因其综合性、前瞻性和深层性而颇为艰巨。人们观念、知识、经验等方面的及组织目标、组织结构、组织制度,关系到人的意识、权力、地位、管理方式和资源的重新配置,这必然会牵涉到各个层面的利益,使得管理创新在设计与实施中遇到诸多“麻烦”。管理创新的方法 1.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暴法是美国创造工程学家奥斯本在1939年发明的一种创新方法。这种创新方法是通过一种别开生面的小组畅谈会,在较短的时问内充分发挥群体的创造力,从而获得较多的创新设想。当一个与会者提出一个新的设想时,这种设想就会激发小组内其他成员的联想。当人们卷入“头脑风暴”的洪流之后,各种各样的构想就像燃放鞭炮一样,点燃1个,引爆一串。这种方法的规则有以下几个方面。 不允许对别人的意见进行批评和反驳,任何人不作判断性结论。 鼓励每个人独立思考,广开思路,提出的改进设想越多越好,越新越好。允许相互之问的矛盾。 集中注意力,针对目标,不私下交谈,不干扰别人的思维活动。 可以补充和发表相同的意见,使某种意见更具说服力。 参加会议的人员不分上下级,平等相待。 不允许以集体意见来阻碍个人的创造性意见。 参加会议的人数不超过10人,时间限制在20分钟到1个小时。 这种方法的目的在于创造一种自由奔放的思考环境,诱发创造性思维的共振和连锁反应,产生更多的创造性思维。讨论1小时能产生数十个乃至几百个创造性设想,适用于问题比较单纯,目标较明确的决策。这种方法在应用中又发展出“反头脑风暴法”,做法与头脑风

编制思路及提纲

永川区土地整治规划编制思路 一、编制思路 掌握分析永川区已经开展的土地整治实施情况和新一轮土地整治规划的形势背景,在深入分析全区土地整治潜力的基础上,结合《重庆市土地整治规划(2010-2020)》下达整治指标及《永川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提出的土地整治目标,制定规划期内全区土地整治在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的目标任务。(土地整治在范围、内涵、目标、手段上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土地整治在补充耕地、提高耕地质量、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统筹城乡发展的方面的多目标性,要求土地整治规划也要有相应的多目标性。) 在分析全区各乡镇自然、社会经济和土地资源条件特点的基础上,结合统筹城乡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求,考虑区域产业发展方向,划分土地整治区,确定土地整治分区的主导类型,为制定差异化的土地整治方向提供基础。 划定永川区土地整治的重点区域,落实重大工程、项目布局,安排土地整治重点示范项目,并提出重点示范项目的时序安排、资金估算等。 最后提出经济、技术、行政等方面措施保障规划实施。 二、主要任务 完善和细化《永川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对农村土

地整治的总体要求; 以整理增加农用地(特别是耕地),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扩展用地空间为重点,确定土地整治的指导思想、方针和目标; 落实《重庆市土地整治规划(2010-2020)》下达的永川区土地土地整治指标; 分析投入,评价效益; 提出推进土地综合整治的建议和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 三、工作重点及专题研究 1、已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相关工作情况及评价。 2、永川区土地整治潜力调查分析评价。重点分析土地整治补充耕地规模、质量、条件及空间分布;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及其节约土地的规模和范围等。 3、土地整治及统筹城乡发展研究。(包括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规模、重点区域、推进步骤; 与挂钩相结合的规划方法)。 4、土地整治区域差异化分析,划分土地整治区,重点区域、工程及项目安排研究。 5、土地整治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研究。

浅谈新形势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思路和几点举措

浅谈新形势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思路和几点举措[摘要]文章结合作者多年的相关管理经验与所在企业工作中的得失,就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策略作简要分析,并提出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思路。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思路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已经从计划经济的封闭型、粗放型管理向市场经济的开放型、集约型管理方式转变。21世纪初,人类社会继工业文明之后,进入知识经济时代,高新技术速猛发展,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互联网络日益普及,全球经济趋向一体化。伴随新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力资本已超过物质资本和自然资本,成为最主要的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成为经济、财富增长的源泉。对人力资源的争夺、创新人才的培养成为当今各企业及社会组织时刻关注的重心。当前,人们的认识在某些方面仍然停留在旧观念、旧体制、旧做法上,只有厉行改革,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才能使人才迅速成长和才尽其用。结合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以及目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些做法,新形势下人力资源管理创新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方向和创新思路。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方向 (一)思想观念的创新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需建立一个思想、树立一种观念、强化一项意识。 1、建立人力资源是企业第一资源的思想。把人力资源管理纳入企业发展的轨道,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按期进行人才开发培养,以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 2、树立人力资源是能带来效益的“人力资本”的观念。把人当作是一种能够创造价值的特殊资源,认为人是可开发的资源,是能创造价值的资本,重视发挥人的可创造性,注重培养和造就有用之才,“任人之长不强其短,任人之工不强其拙”,充分挖掘人的潜力,充分发挥人的主导性和决定性,使人能积极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组织中,以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