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2课时)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2课时)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2课时)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2课时)

1 课题: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知道二者的区别,并能正确加以辨别

2.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3在实验中,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并进行简单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课前知识积累】

结合你的生活经验和已学过的有关知识或者查阅资料尽可能多的描述你所熟悉的酒精有哪些性质和用途。你能将这些性质进行分类吗?

【情境导入】

展示收集到的两瓶气体:氧气和二氧化碳,请同学们观察并思考如何区分?

二、自主探究:

:

1.思考:

(1)你所列举的酒精、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这些性质中哪些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哪些不需要?

(2)归纳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定义,说出二者的区别。

(3)在上一节做过的实验中分别表现出物质的哪些性质?你还能列举的更多吗?

(4)物质的物理性质只有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吗?试举例说明。

2.自学:有关物质物理性质中的几个概念:(注意“条件”和“单位”)

(1)熔点:

沸点:

(2)密度:

独立完成习题(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填空):(1)木柴燃烧 ,木柴能燃烧— ;(2)铁生锈—— , 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 ;(3)硫是一种淡黄色固体__________,把块状的硫研碎___________。

5.实验探究: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1)你的猜想:

(3)探究结论:氧气可 ,二氧化碳可用来 ,说明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用途,

物质的用途了物质的性质。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我的收获】

【教你一招】变化与性质的区分

性质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而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性质的描述中往往有“能、会、易、难”等字眼。

三、自我测评(1-5为必做,6为选做,7为思考)

1.下列叙述中,与铁的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铁能传热导电

B. 纯铁是银白色的有金属光泽的金属

C.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能生锈

D.纯铁有良好的延展性

2.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酒精可作燃料

B.铜丝可做导线

C.金刚石制作刀具

D. 钢材制铁轨

3.下列各组物质中,必须利用化学性质的不同才能区别的是()

A.水和食醋

B.铜片和铝片

C. 水和澄清石灰水

D.铁粉和食盐

4. “飞天壮歌——中国首次太空漫步航天展”于5月24 日在南京展区圆满结束。航天所用燃料之一为液氢,下列说法中属于氢气(H2)的化学性质的是()

A.液氢燃烧 B.氢气是最轻的气体 C.氢气具有可燃性 D.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坚硬的金刚石可5.物质的用途和性质密切相关。下列用途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活性炭用于防毒面具 B.金刚石作装饰品 C.铜丝作导线 D.氢气作高能燃料

6. 仿照示例,任选两种物质,分别写出它们的一个性质和与之对应的用途:()

物质性质用途

氢气可燃性清洁、环保的高能燃料

7. 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消夜要,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并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酒精易,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处边汽化边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以上叙述,可归纳出酒精的

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的化学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直通车】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粉笔折断B.香蕉腐烂C.冰雪融化D.

【作业布置】 P103-5

2

九年级化学上册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重点 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化学变化的特征及两种变化的判断。 难点 能正确区别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炎热的夏天食物易腐败、燃料能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会慢慢生锈等。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掌握其规律,对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是至关重要的。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 1.物理变化 演示实验1-1(1):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 演示实验1-1(2):首先展示胆矾晶体,蓝色块状固体研碎后成为蓝色粉末。 提问: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 变化过程中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讨论: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物理变化的例子。 (瓷碗破碎,潮湿的衣服经太阳晒后变干了,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瓶子外壁迅速附着一层水雾等。) 2.化学变化 演示实验1-1(3):两支试管都形成蓝色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立即生成蓝色沉淀。这里的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这个过程是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生成了新的物质氢氧化铜。 演示实验1-1(4):加入盐酸后立即有气泡产生,石灰石逐渐变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摸一下试管感觉到发热。 提问: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 这两个变化都有新的物质生成,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炎热的夏天食物易腐败、燃料能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会慢慢生锈等。这些变化有什么特点吗?它们有什么区别吗?今天我们就一同探究物质变化与性质的奥秘。 二、讲授新课 知识点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教师提问】老师手里有三张纸,同学们能让这三张纸做什么变化呢? 【学生实验】将纸揉成一团、将纸撕碎、将纸点燃,那么这三种变化有什么不同呢?能不能将这三种变化进行分类? 【学生回答】将纸揉成一团、将纸撕碎都没有生成新物质,而纸的燃烧生成了新物质。 【教师总结】纸撕碎这样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我们称之为物理变化。 像纸燃烧这样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我们称之为化学变化 (板书)。 【教师提问】变化中常伴随哪些现象呢?下面我们就通过几个实验一起来观察一下。实验过程中,大家注意观察和比较物质在变 化前、变化中和变化后所发生的现象。 【演示实验】实验1-1(1)水的沸腾 【教师提问】通过实验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学生回答】试管中的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 【演示实验】实验1-1(2)胆矾的研碎 【教师提问】通过实验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学生回答】蓝色块状固体变成了蓝色粉末状固体。 【教师提问】同学们认为这两个实验是什么变化?依据是什么? 【学生回答】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教师提问】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大家还能举一些物理变化的例子吗? 【小组讨论】冰雪融化、蜡烛融化、水的三态变化、铁做成锅。 【演示实验】实验1-1(3)胆矾与氢氧化钠反应 【教师提问】通过实验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学生回答】蓝色溶液变成蓝色沉淀 【演示实验】实验1-1(4)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 【教师提问】通过实验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学生回答】生成大量气泡,大理石的量减少。 【教师提问】同学们认为这两个实验是什么变化?依据是什么? 【学生回答】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教师总结】化学变化通常伴随有明显的现象。比如:我们酒精燃烧的时候放热、发光,还有刚才看到的沉淀、产生气体、颜色 变化等。 【教师提问】同学们能举出生活中发生的化学变化吗?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知识链接】 什么是化学?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的科学。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1课时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2.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3.学习对实验现象观察和分析的方法。 物理变化 1.阅读课本第6页实验1-1(1)“水的沸腾”。 ①介绍实验1-1(1)有关仪器名称,拿出仪器让学生说一说。老师做演示实 验。 ②实验前观察水的颜色是 ,状态是 。然后将水加热至沸腾看到 试管内的现象是 ,试管口的现象是 ,玻璃片上的现象 是 。 ③实验1-1(1)中水由液态变成了 态,最后又变成了 态。 ④完成第7页的表格(1)中的填空。 2.阅读课本第7页的实验1-1(2),完成下列填空: ①教学生认识实验1-1(2)中的研钵和研杵,让学生知道该实验的操作过程 叫研磨。 ②实验1-1(2)中,反应前胆矾的颜色是 色,形状是 状,经研磨后胆矾的颜 色是 色,形状是 状。 ③完成第7页表格(2)中的填空。 1.在实验1-1(1)和1-1(2)中,反应前后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2.这两个反应是不是物理变化?为什么? 3.得出结论:什么叫物理变化? 实验 序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有无新物质生成 (1) (2)

1.下列变化中,是物理变化的有哪些?。 A.铁铸成锅 B.葡萄酿成酒 C.木头制成桌椅 D.汽油挥发 E.气球爆炸 F.灯泡发光 G.花香四溢 H.蜡炬成灰I.滴水成冰J.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多选)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牛奶变酸 B.灯泡通电 C.酒精挥发 D.蜡烛燃烧 3.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木炭燃烧 B.食物腐烂 C.矿石粉碎 D.火药爆炸 4.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化学变化 1.阅读实验1-1(3),按照书本要求做实验。做实验的过程中,认真观察,完成下面的填空: ①胆矾溶于水形成溶液是变化,澄清溶液是色,氢氧化钠溶液是色的,滴加 氢氧化钠溶液后,看到的现象是生成,该沉淀是氢氧化铜。在1-1(3)这个 实验中,变化后新的物质生成。 ②完成第7页表格(3)中的填空。 2.阅读实验1-1(4),然后做演示实验完成下列填空: ①向盛有大理石的试管中加入盐酸时,试管中的现象是,把生成 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时,烧杯内的现象是。 ②完成第7页表格(4)中的填空。 变化前的物质变化时发生的现象变化后产生的物质有无新物质生成 实验 序号 (3) (4) 3.得出结论: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 4.化学反应现象: 化学反应中,常表现为颜色改变﹑﹑等,而且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发光等。 1.变化中有颜色改变、放出气体就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吗? 2.发光、放热的反应一定是化学变化吗? 发光、放热、变色、有气体、有沉淀不能作为判断发生化学反应的依据。例如:灯泡发光、无色的气态氧气变为淡蓝色液态氧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最根本的区别:看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1.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的有,化学变化的有。 A.玻璃破碎 B.蜡烛燃烧 C.酒精挥发 D.钢铁生锈 E.冰雪融化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2015真题)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2015真题) 1.(2015安徽)下列生产、生活中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B.水的净化C.燃料燃烧。D.风力发电 2、(2015北京)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天然气用作燃料。 C.液氮用作冷冻剂 D.银用于制作导线 A B.C.D。 8、(2014连云港)下列成语或俗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 是 ( ) A.滴水成冰 B.百炼成钢。 C.木已成舟 D.聚沙成塔 9、(2014?江西)下列属于物质物理性质的是______ A.可燃性B.导电性。C.酸碱性D.还原性 10、(2014?济宁)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下列几种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不一致的是() A.氮气性质稳定保护气 B.酒精可燃性消毒剂。 C.食醋酸性除水垢 D.干冰升华吸热人工降雨 11、(2014?达州)下列现象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A.绿色植物光合作用B.铜丝导电。 C.固体氢氧化钠露置在空气中质量增加D.着火点40℃左右的白磷保存在水中12、在下列概念中,一定属于描述物质化学变化规律的是() A.汽化B.液化C.爆炸D.缓慢氧化。 13、化学变化的结果是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把反应物看成是“旧物质”,下面对“新物质”和“旧物质”的理解,正确的是() A. 新物质是指世界上没有的物质 B. 新物质不会再变成其它物质

C. 新物质和旧物质的性质及用途不可能完全相同。 D. 新物质的元素组成与旧物质的元素组成肯定不同 14、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中只含有物理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5、(2015?黑龙江)下列实验中,可验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金属刻划B.闻气味C.石墨导电D.鲜花变色。 16、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干冰易升华 B. 浓盐酸易挥发 C. 氢气可燃烧。 D. 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 17、下列说法你认为错误的是() A.化学变化和化学反应是同一个概念 B.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C.化学变化的特征就是一定会有沉淀生成。 D.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反映了物质的性质 18、下列变化过程中既发生了物理变化,有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 用木炭消除冰箱中的异味 B. 用白磷作原料制造烟雾。 C. 用木材作原料作家具 D. 用空气作为原料制取氧气 19、用于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A.发出耀眼的白光B.放出大量热C.镁带变短D.生成白色粉末。 20、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的性质是() A.可燃性B.挥发性。C.不稳定性D.还原性 21、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有关物质性质和用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烧碱显碱性——可以中和酸性土壤。 B氮气性质比较稳定——可充人食品包装袋中防腐 C铜片能导电——可作电极 D干冰升华吸收热量——可用于人工降雨 22、日常中的下列做法,可用物质的化学性质解释的是①用汽油洗掉衣服上的油污②用纯碱除去面团因发酵产生的酸味③用大理石作装饰材料④家中熬骨汤时,加入少量食醋可以增加汤中的钙质[ ] A.①②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3、对下列现象的叙述,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氧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B.通常状况下,水加热到100℃也不分解 C.高锰酸钾(俗名灰锰氧)被加热后可以放出氧气 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是水 24、阅读下列短文,将符合题意的编号填入题后的横线上:①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的、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②易挥发;③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并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④酒精易燃烧;⑤因此,常被用做酒精灯和内燃机中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⑥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汽化;⑦且边汽化边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1)酒精的物理性质有______; (2)酒精的化学性质有______; (3)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有______; (4)酒精发生的化学变化有______; (5)文中描述酒精用途的是______.

教学设计(26)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教学目标 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 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和性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观察和思考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准确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教学难点:能准确区别物质的性质。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在上节课中,我们讲了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就是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科学,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性质。 板书: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师: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物质的性质。我们将物质在变化中变现出来的性质分别叫做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板书:二、物质的性质 1、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 如物质的可燃性、稳定性、不稳定性、氧化性、 还原性、毒性、酸性、碱性等 2.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如颜色、气味、状态、硬度、密度、熔点、沸点、挥发性、延展性、溶解性等 探究:在描述变化和性质时有什么不同? 在叙述物质的性质时,往往有下列字:能、不能、会、不会、能够、不能够、易、难等。)例如: (1)木柴燃烧—化学变化木柴能燃烧—化学性质 (2)铁生锈——化学变化 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化学性质 铁(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化学性质 (3)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变化 胆矾溶液能够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性质 三、小结: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比较 课堂练习 1. 铜是人类发现最早的金属之一,也是较好的纯金属之一。①呈紫红色光泽;②熔点为1 083.4 ℃;③沸点为2 567 ℃;④密度8.9g/cm3;⑤具有很好的延展性;⑥导电、导热性较好,但含杂质时则导电性大受影响;⑦在干燥的空气里很稳定;⑧在潮湿的空气里表面可生成一层绿色物质,俗称铜绿;⑨高温时可被氧化,生成一层黑色氧化铜;⑩铜溶于硝酸和热浓硫酸。阅读完这段话后,请回答下列问题: 铜的物理性质有: 铜的化学性质有: 2.将钠从煤油的底部取出,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可看到钠在水面迅速移动,嘶嘶作响,很快熔化成一个银白色的小球,并逐步缩小,直至消失。据此判断:

新课标(RJ)2020中考化学复习方案主题三物质的化学变化课时训练(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认识几种试题

课时训练(十一)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夯实基础| 1.[2019·重庆A]我国下列古代发明或技术中,主要原理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矿石炼铁 B.水车灌溉 C.活字印刷 D.雕刻石像 2.[2019·深圳]下列实验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 B.验证浓硫酸的腐蚀性 C.比较合金与纯金属的硬度 D.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3.[2019·岳阳]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成语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刻舟求剑 B.滴水成冰 C.钻木取火 D.掩耳盗铃 4.[2019·南充]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火药爆炸 B.木条燃烧酒精挥发 C.矿石粉碎衣服晾干 D.葡萄酿酒牛奶变酸 5.[2019·雅安]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 A.酒精作燃料 B.铁锅作炊具 C.二氧化碳灭火 D.氮气作保护气 6.[2019·温州]银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密度较大,具有良好的导电性,长期放置会被氧化而发黑。其中属于银的化学性质的是( ) A.银白色 B.密度较大 C.导电性良好 D.能被氧化 7.[2019·赤峰]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金刚石的硬度大——刻画玻璃 B.氢气密度小——填充探空气球 C.CO具有还原性——冶炼金属 D.干冰有制冷作用——人工降雨 8.[2018·天门]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工业用盐,人若误食会中毒。下列选项中给出了亚硝酸钠的性质,则有关亚硝酸钠性质归类的判断错误的是( ) A.NaNO2有咸味——物理性质

B.NaNO2的水溶液呈碱性——物理性质 C.NaNO2为白色固体——物理性质 D.NaNO2有毒——化学性质 9.[2019·邵阳]已知化学反应2NO+O22NO2,该反应属于(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10.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NH3+H2O+CO2NH4HCO3 B.2Al+3H2SO4Al2(SO4)3+3H2↑ C.2KMnO4K2MnO4+MnO2+O2↑ D.CuSO4+Ca(OH)2CaSO4+Cu(OH)2↓ 11.下表所列的各基本反应类型对应的化学方程式实例正确的是 ( ) 选项基本反应类型化学方程式实例 A 化合反应CO2+H2O H2CO3 B 分解反应 2KClO22KCl+3O2↑ C 复分解反应KOH+NaCl KCl+NaOH D 置换反应Zn+H2SO4ZnSO4+2H2↑ 12.[2019·长春]ClO2是一种高效的水处理剂,其制备反应为2NaClO3+SO2+H2SO42ClO2+2X。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SO2的名称为二氧化硫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X的化学式是NaHSO4 D.ClO2中氯、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64 13.[2018·贵港]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化学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下列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Zn+H2SO4ZnSO4+H2↑ B.2H2O2H2↑+O2↑ C.2NaOH+H2SO4Na2SO4+2H2O D.4P+5O22P2O5 14.[2019·常州]用符合要求的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磁铁矿②铝土矿③金刚石④活性炭⑤稀硫酸 (1)常用于切割玻璃的是。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练习 题及答案解析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1-3《化学反应热的计算》课时练 双基练习 1.在一定温度下,CO和CH4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2CO(g)+O2(g)===2CO2(g)ΔH=-566 kJ/mol CH4(g)+2O2(g)===CO2(g)+2H2O(l)ΔH=-890 kJ/mol 1 molCO和3 mol CH4组成的混合气体,在相同条件下完全燃烧时,释放的热量为() A.2 912 kJ B.2 953 kJ C.3 236 kJ D.3 867 kJ 解析: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2 molCO燃烧可放出566 kJ热量,则1 mol CO完全燃烧释放283 kJ热量,同理3 mol CH4释放3×890 kJ=2 670 kJ热量,所以1 mol CO和3 mol CH4完全燃烧共释放热量为2 953 kJ。 答案:B 2.已知A(g)+B(g)===C(g)ΔH1,D(g)+B(g)===E(g)ΔH2,且 ΔH1<ΔH2,若A和D的混合气体1 mol完全与B反应,反应热为ΔH3,则A和D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解析:设1 mol混合气体中含A x mol,D y mol,

则有??? x +y =1ΔH 1x +ΔH 2y =ΔH 3,解得????? x =ΔH 2-ΔH 3ΔH 2-ΔH 1y =ΔH 3 -ΔH 1ΔH 2-ΔH 1 故x y =ΔH 2-ΔH 3ΔH 3-ΔH 1 。B 选项正确。 答案:B 3.已知25℃、101 kPa 条件下: (1)4Al(s)+3O 2(g)===2Al 2O 3(s) ΔH =-2 kJ/mol (2)4Al(s)+2O 3(g)===2Al 2O 3(s) ΔH =-3 kJ/mol 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 .等质量的O 2比O 3能量低,由O 2变O 3为吸热反应 B .等质量的O 2比O 3能量低,由O 2变O 3为放热反应 C .O 3比O 2稳定,由O 2变O 3为吸热反应 D .O 2比O 3稳定,由O 2变O 3为放热反应 解析:(2)-(1)得:2O 3(g)===3O 2(g) ΔH =- kJ/mol ,可知等质量的O 2能量低。 答案:A 4.管道煤气的主要成分是H 2、CO 和少量的甲烷。相应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H 2(g)+O 2(g)===2H 2O(l) ΔH =- kJ/mol 2CO(g)+O 2(g)===2CO 2(g) ΔH =-566 kJ/mol CH 4(g)+2O 2(g)===CO 2(g)+2H 2O(l) ΔH =- kJ/mol

初中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专题训练

初中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专题训练 【相关知识要点】 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3.化学变化: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4.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 5.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碱性等。 【解题思路方法】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辨析方法 例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分离液态空气 B.高粱酿酒 C.轮胎爆炸 D.金属导电 解题思路抓住“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是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的本质特征进行逐项分析。 解高粱酿酒生成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分离液态空气是物质的状态变化,轮胎爆炸是因为轮胎承受不了过大的内部压力而发生的破碎,金属导电是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均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所以,答案为:B。 说明本题易错选C,原因是没有弄清爆炸的实质。爆炸可分以下三类:①化学变化引起的爆炸,如火药爆炸、瓦斯爆炸等;②物理变化引起的爆炸,如轮胎爆炸、气球爆炸、锅炉爆炸等;③核反应引起的爆炸,如氢弹、原子弹的爆炸。 例2 以下现象,一定能作为化学变化的依据的是()。 A.褪色 B.发光发热 C.潮解 D. 风化 解题思路抓住能表明一定有新物质生成的现象才能作为化学变化的依据。 解褪色和发光发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例如: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被木炭吸附而褪色,电灯在通电时发光发热,均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潮解是指某些固体物质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在固体表面形成溶液的现象,由于固体本身的成分并没有改变,应属于物理变化。风化的本质是结晶水合物的分解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所以,答案为:D。 例3 下列各种制备方法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A.工业制氧气;实验室制氧气 B.工业制氢气;实验室制氢气 C.工业以CO2制干冰;实验室以水制冰 D.工业开采金刚石;实验室以石墨制金刚石 解题思路通常情况下,自然界大量存在的物质(如:水、氧气、氮气、某些矿石等),工业上均用物理变化的方法制取;自然界不存在或存在很少、难以提取的物质,工业上常用化学变化的方法制取;而在实验室里,常用气体的制取一般采用化学变化的方法。 解 A.工业制氧气采用蒸馏液态空气的方法,由于氧气本来就是空气中存在的物质,把它分离出来的方法属于物理变化;实验室制氧气常用KClO3、KMnO4或H2O2分解的化学变化方法。B.工业制氢气常用碳与水蒸气反应的方法,实验室制氢气常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的方法,均是化学变化。C. 工业以CO2制干冰和实验室以水制冰都只发生了物质的状态变化,均是物理变化。D.工业开采金刚石是物理变化方法;实验室以石墨制金刚石,由于反应物石墨中的碳原子经过重新组合而生成了新物质金刚石,属于化学变化。所以,答案为:A、D。 说明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生成了新物质,“新物质”是指原物质中的原子经过重新组合而生成的物质,如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就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2.物质变化和物质性质的辨析方法 例4 在以下叙述中:①镁带在空气中可以燃烧;②镁带在空气中燃烧;③石蜡受热熔化;④石蜡受热易熔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____;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_____。 解题思路根据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①中所叙镁的性质,只能在②中的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④中所叙石蜡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在③中的物理变化中就能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解答案为:③;②;④;①。 说明物质的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而物质的变化是物质所进行着的一个过程,两者在文字叙述上是不同的。描述物质性质时,一般用“能”、“易”、“可以”、“具有”等词。 3.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描述方法 例5 下列记录的普通蜡烛燃烧的实验现象与事实不相符合的是()。 A.普通蜡烛是手感滑腻的固体 B.普通蜡烛放入水中会下沉 C.蜡烛燃烧的火焰可以分为三层 D.熄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可以被点燃 解题思路根据自己亲历的对普通蜡烛燃烧实验现象的观察,可知普通蜡烛放入水中不会下沉。熄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可以被点燃。 解答案为:B。 例6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时,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发出耀眼的白光 B.产生大量的白烟 C.放出大量的热 D.生成固体氧化镁 解题思路现象一般是指人的感觉器官能直接感觉到的事物的表面状态,在化学实验中常伴随的是颜色的变化或气泡的产生,或沉淀的生成等,至于气体沉淀等生成物是什么,单凭现象是不能确定的。本题中,“生成固体氧化镁”

(新)高中化学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第2课时反应热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选修4

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第1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2课时)(焓变,热化学方程式)【学习目标】 1.理解反应热、焓变的含义及其表示方法。 2.了解焓变与反应吸热或放热的关系。 3.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意义。 【学习重点难点】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意义。 【自学引导】 一、化学反应的焓变 1.焓 描述物质所具有的物理量,符号是。 2.反应焓变(ΔH) (1)定义:总焓与总焓之差。 (2)表达式:。 (3)与反应热的关系:热化学研究表明,对于在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如果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全部转化为热能(同时可能伴随着反应体系体积的改变),则该反应的反应热就等于反应前后物质的焓的改变,即ΔH Q p 。 如果ΔH>0,即反应产物的焓反应物的焓,说明反应是能量的,为反应; 如果ΔH<0,即反应产物的焓反应物的焓,说明反应是能量的,为反应。 二、热化学方程式 1.在热化学中,将一个化学反应的和反应的同时表示出来的化学方程式称为热化学方程式。 如298K时,1 mol H2(g)与1 2 mol O2(g)反应生成1 mol液态水放出285.8 kJ的热量,则 表示该过程的方程式H2(g)+1 2 O2(g)===H2O(l) ΔH=-285.8 kJ·mol-1即为热化学方程式。 注意:其中反应焓变单位中的mol-1表明:。 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注意的问题 (1)要在物质的化学式后面用括号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一般用英

文小写字母、、分别表示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态。水溶液中溶质则用表示。 (2)在ΔH后要注明,因为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同一反应,其反应是不同的。如果不标明温度和压强,则表示在条件下的反应热。 (3)ΔH的单位是。 (4)在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可以用整数或简单分数表示。同一化学反应,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系数不同,ΔH也不同。根据焓的性质,若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加倍,则ΔH的数值;若反应逆向进行,则ΔH,但数值。 【自学检测】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焓变是指1 mol物质参加反应时的能量变化 B.当反应放热时,ΔH>0,反应吸热时,ΔH<0 C.在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均为吸热反应 D.一个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能量大于反应产物能量时,反应放热,ΔH为“-”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不一定发生能量变化 B.破坏反应产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要的能量大于破坏反应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要的能量时,反应为吸热反应 C.反应产物的总焓大于反应物的总焓时,反应吸热,ΔH>0 D.ΔH的大小与热化学方程式的计量系数无关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只要在化学方程式的右端写上热量的符号和数值即可 B.凡是在加热或点燃条件下进行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C.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是2H2(g)+O2(g)===2H2O(l) ΔH=-483.6 kJ 4.热化学方程式C(s)+H2O(g)===CO(g)+H2(g) ΔH=+131.3 kJ·mol-1表示( ) A.碳和水反应吸收131.3 kJ能量 B.1 mol碳和1 mol水反应生成1 mol一氧化碳和1 mol氢气并吸收131.3 kJ热量 C.1 mol固态碳和1 mol水蒸气反应生成1 mol一氧化碳气体和1 mol氢气并吸收131.3 kJ热量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导学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知道二者的区别,,并能正确加以辨别 2.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3.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4.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并进行简单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学习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与判断。 学习难点:性质和变化的区别 自主学习: 1.日常生活中水的常见状态有、、三种。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水加热会变为水蒸气、在冰箱中的水会变成冰;铁钉被锤子打弯、钉子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纸张既容易被撕碎也易燃烧等现象。你能否再举一些类似的变化实例呢?并把这些例子进行归类。 合作探究: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阅读P6~P7 课文内容及有关插图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仔细观察教师演示的几个实验,并将实验现象纪录如下表: (1)以上四个变化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2)试归纳总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并把你在课前预习中列举的例子进行正确分类,说出你的分类依据。 (3)在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着一些明显的现象,请回顾刚才所做实验总结在化学变化中伴随着哪些现象?是不是具备上述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请举例说明。 2.实验探究: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有没有联系? 实验步骤:(1)点燃一支蜡烛并固定在桌面上。(2)仔细观察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现象。 问题思考:(1)蜡烛燃烧属于什么变化?该变化中是否伴随其他变化?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之间有何联系? 3.归纳小结:结合你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理解,然后从以下方面比较物理变化与化学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二) 物质的性质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二)物质的性质 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物理性质 1.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气味、密度等; 知识点二化学性质 2.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 可燃性、还原性等。 随堂巩固 知识点1 物理性质 1纯净的铁是:①银白色②密度为7.86g/㎝3 ③熔点为1535℃④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在上面的叙述中,你认 为属于铁的物理性质的是( B )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④ 2下列哪些性质可以鉴别以下各种物质,请将有关的序号填在横线上:①颜色②状态③气味④味道⑤硬度 糖水和盐水④;氧气和水②;铜和铝①;金 刚石和玻璃⑤。 知识点2 化学性质 3.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C ) A.沸点 B.硬度 C.可燃性 D.溶解性 4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B ) A.用金刚石做玻璃刀 B.用煤烧火做饭 C.用石墨做铅笔芯写字 D.用钨做灯丝 5.下列一些物质的自我介绍,其中介绍自己化学性质的是( D )名师点睛 重难点提示 1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物质常见的物 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 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 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 3.认识物质变化和物质 性质的不同。 易错警示 物质的性质是物质的固有 的属性,物质的变化是物质运动的形式;在判断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时学生容易混淆,要注意语句中的一些关键词。 【归纳总结】 变化与性质是两组不同的 概念,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是物质的基本特征,是变化的内因,即变化的依据,而变化只是一个过程或现象,是性质的具体体现,即性质决定变化,变化体现性质。性质往往有一些关键词,如“能”、“易”、“会”、“难”、“不易”、“不能”等。如“铁熔化”是物理变化,“铁能 熔化”是物理性质,“铁生锈”是化学变化,“铁易生锈”是化学性质。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练习及答案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1课时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1.物理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外观特征:常表现为物质的形状或状态的改变。) 2.化学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是有其他物质生成。外观特征:常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生成沉淀等。化学变化还伴随着______的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 联系: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注意: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但不能作为判断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本质依据。 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 A.有气体放出B.有颜色改变C.有新物质生成D.有沉淀产生 2.(南充中考)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雪糕融化B.汽油挥发C.高粱酿酒D.矿石粉碎 3.(娄底中考)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聚沙成塔B.死灰复燃C.破釜沉舟D.滴水成冰 4.下列关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一定有化学变化B.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不会同时发生 D.不加热就发生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需要加热发生的变化才是化学变化 5.(铜仁中考)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6.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 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 不同的物质 C.凡是变化过程中有明显现象产生,说明此变化过程中一定 有“新物质”生成 D.“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组成或结构上不同的物质 8.如图所示是探究有关物质变化的实验,回答以下问题。 (1)装置A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B中,将一块大理石用锤子凿成小块,放入试管中,再向试管中倒入少量盐酸,可观察到大理石表面有气泡冒出,并逐渐减少,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上述实验过程中,物理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A和B中都有气泡,其本质区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课时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案 班级:初三()姓名:学科:化学课型:新授编者:陈友楼审核:备课组【学习目标】 1.理解并区别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2.知道并区别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3.通过实验,认识本课中所用仪器与药品,了解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 【学习重点】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学习过程】 一.定向入境 1.揭题示标:化学主要研究物质的变化。投影本课目标。 2.情境激趣:P(播放视频):水的沸腾。 3.讲述:⑴观察实验的一般方法: 变化前——变化中——变化后 仪器、药品操作、现象产物、结论⑵本组实验主要观察目标——物质、物质的变化。 二.自学架构 知识模块——(一)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Ⅰ.个人自学 实用文档

1.阅读:P6~P7相应内容。 2.实验演示:⑴胆矾的研碎⑵石灰石与盐酸反应⑶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沉淀 ⑷镁与盐酸反应⑸木条燃烧 3.建构: ⑴叫物理变化。 叫化学变化,又叫。 ⑵仪器名称:图1—1 、、、。 图1—2 。 图1—3 、、、。 ⑶填表P7“实验现象记录”(在课本上填写) ⑷化学变化中的常见现象:、、、、、。 4.即学即练 ⑴(07无锡)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滴水成冰B.石蜡熔化C.粮食酿酒D.汽油挥发 ⑵(烟台中考)制造下列用品所需材料不是通过化学变化获取的是() A.木器B.铁器C.陶瓷D.青铜器 Ⅱ.个人(小组)疑问 实用文档

知识模块——(二)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Ⅰ.个人自学 1.阅读:P7~P9相应内容。 2.建构: ⑴叫做化学性质; 叫做物理性质,如 。 ⑵熔点、沸点、密度。⑶闻气味方法。⑷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3.即学即练 ⑴下列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可燃性B.挥发性C.氧气通常是无色气体D.食盐易溶于水 ⑵下列用途或做法是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用酒精作燃料B.根据气味鉴别酒精和水C.用铁块制铁丝D.用冰致冷Ⅱ.个人(小组)疑问 三.精讲补架 1.两种变化 ⑴归纳两种变化 实用文档

初三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

初三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 (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二、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四、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补充讲解、练习提高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引言] 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炎热的夏天食物易腐败、燃料能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会慢慢生锈等。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掌握其规律,对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是至关重要的。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板书]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 演示[实验1-1] 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 演示[实验1-2] 首先展示胆矾晶体蓝色块状固体研碎后成为蓝色粉末 [提问] 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 变化过程中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板书] 一、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 1. 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二节反应热的计算课时2反应热的计算

人教版(2019)高二化学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化学反应的热 效应第二节反应热的计算课时2反应热的计算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1)Fe 2O 3(s)+3CO(g) ===2Fe(s)+3CO 2(g) ΔH =-25 kJ/mol (2)3Fe 2O 3(s)+CO(g) ===2Fe 3O 4(s)+CO 2(g) ΔH =-47 kJ/mol (3)Fe 3O 4(s)+CO(g) ===3FeO(s)+CO 2(g) ΔH =+19 kJ/mol 则FeO(s)被CO(g)还原成Fe(s)和CO 2(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A .FeO+CO===Fe+CO 2 ΔH =-11 kJ/mol B .FeO(s)+CO(g) ===Fe(s)+CO 2(g) ΔH =-22 kJ/mol C .FeO(s)+CO(g) ===Fe(s)+CO 2(g) ΔH =-11 kJ/mol D .FeO(s)+CO(g) ===Fe(s)+CO 2(g) ΔH =+11 kJ/mol 2.火箭推进器常以联氨(N 2H 4) 为燃料、过氧化氢为助燃剂.已知下列各物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N 2H 4(g)+O 2(g)=N 2(g)+2H 2O(g)△H 1=﹣533.23kJ?mol ﹣1;H 2O(g)=H 2O (l)△H 2=﹣44kJ?mol ﹣1;2H 2O 2(l)=2H 2O(l)+O 2(g)△H 3=﹣196.4kJ?mol ﹣ 1则联氨与过氧化氢反应的热 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 A .N 2H 4(g)+2H 2O 2(l)═N 2(g)+4H 2O(l)△H=+817.63 kJ?mol ﹣1 B .N 2H 4(g)+2H 2O 2(l)═N 2(g)+4H 2O(g)△H=﹣641.63 kJ?mol ﹣1 C .N 2H 4(g)+2H 2O 2(l)═N 2(g)+4H 2O(l)△H=﹣641.63 kJ?mol ﹣1 D .N 2H 4(g)+2H 2O 2(l)═N 2(g)+4H 2O(g)△H=﹣817.63 kJ?mol ﹣1 3.已知一定温度下:①1221N (g)O (g)2NO(g)H 180kJ mol -+?=+?═, ②12232N (g)3H (g) 2NH (g)H 92.4kJ mol -+?=-?, ③122232H (g)O (g)2H O(g) H 483.6kJ 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②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1 213ΔH =E -E kJ mol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